通過撰寫開題報告,可以促使我們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接下來,我們將閱讀一些精選的開題報告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寫作我們自己的開題報告。
關鍵詞界定:
關鍵詞之一: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它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提高對音樂的審美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之二:審美情趣是由“審美情感”和“審美趣味”兩者融合在一起的。審美情趣是人在審美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定勢,它以喜愛和不喜愛的情感評價形式,決定對事物的取舍?!叭の丁边@個詞,在中國和西方,都是從味覺的意義上發展起來的。在中國美術史上很早就出現了用味覺來類比審美感受的說法。在西方,作為美學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審美鑒賞力的含義。朱光潛曾指出:從羅馬時代開始,西方一直把審美能力稱作趣味。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審美情趣可以說是包括了審美情感、審美能力等,它體現了審美個體的偏愛、傾向性、選擇性和審美鑒賞、審美判斷,具有個體差異性、差異的范圍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特點。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最終是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課題名稱解讀:
“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就是在小學音樂課上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等審美教育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欣賞應該達到三個層面:美感階段、至善階段、至純階段。欣賞應內化為學生情感,教學生學做人,而現狀不能滿足欣賞教學的需要。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小學欣賞教學表現于聆聽參與、節奏參與、體態律動與舞蹈設計、樂器演奏參與等欣賞活動中,而這些活動又不是人人能夠駕馭,做得到位的。還沒有深化,沒有達到真正幫助學生內化到情感層面,伴隨著新課改的東風,欣賞課也應當以更新的姿態面向學生,以全新的理念來支撐我們的教育教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聆聽欣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內容,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為主題服務,最后達到內化學生心靈。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現代的音樂教育倡導“人性的回復”,在音樂欣賞教學當中,通過音樂的感染,教師與學生一起共同感受美,創造美,以美來豐富生活。小學生正處在學齡初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時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大、可塑性最長的時期。我們應該抓住時機,通過音、畫、舞結合的綜合欣賞課,在教學過程中,邊聽邊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進行想象、討論發言、表演,使他們好動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發揮個人所長,能說則說、能畫則畫、能舞則舞充分表現自己,課堂教學既生動活潑又深入踏實,學生真正成了欣賞課的主人,這對提高欣賞課的質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意義。
(1)以審美教育思想為指導:
審美教育使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培養準確的審美觀點。
(2)以新《大綱》和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為依據。
(3)以教育教學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理論、教學論、教育心理學、音樂學等。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沃爾夫岡?阿?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薩爾茨堡,是18世紀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產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創作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劇作品有《魔笛》、《唐璜》、《費加羅的婚禮》等。
《魔笛》是集歌唱劇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紹石編譯的《西洋歌劇名作解識》中,其研究的動態是從體載上和各個唱段的一些風格,比如,帕帕蓋諾和帕帕蓋娜的維也納風格民謠調和意大利喜歌劇的'音調,還有塔米諾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風格的詠嘆調和德意志風格等等?!赌У选肥且缘聤W歌唱劇形式為主干的歌唱劇,同時也保留意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薩拉斯特羅的宣敘調,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等等,這些的藝術特點、演唱風格、技巧等,成為國內音樂專業人士的研究方向。作為一個聲樂專業的學生,選擇這個題目有利于自己對歌劇的解,對某個時期,某個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處理的一些解。
選擇這個題目也是為使大家解音樂大師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劇作品,和怎樣去欣賞業部歌劇做一個簡單的解。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莫扎特歌劇《魔笛》的藝術特點、演唱技巧、風格。
2.對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的演唱技巧、風格進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
1.參考相關資料。
2.對譜子的一些特點進行分析。
3.總結提出個人看法的思考。
進度安排:
1)11月查詢要關資料。
2)11月28日確定研究方向,繼續查詢相關資料。
3)12月寫開題報告并作好開題答辯。
4)xx年1月開始正文寫作。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檢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準備參加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音樂筆記》。
[2]《青年必知藝術知識》。
[3]《西洋歌劇名作解說》。
[4]《西方音樂通史》。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研究動態,說明選題依據和意義:
沃爾夫岡.阿.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薩爾茨堡,是xx世紀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少有“神童”和多產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創作了700多部作品,他著名歌劇作品有《魔笛》、《唐璜》、《費加羅婚禮》等。
《魔笛》是集歌唱劇之大成作品,在安紹石編譯《西洋歌劇名作解識》中,其研究動態是從體載上和各個唱段一些風格,比如,帕帕蓋諾和帕帕蓋娜維也納風格民謠調和意大利喜歌劇音調,還有塔米諾和帕米娜意大利風格詠嘆調和德意志風格等等?!赌У选肥且缘聤W歌唱劇形式為主干歌唱劇,同時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劇、喜歌劇因素。其中,夜后花腔、薩拉斯特羅宣敘調,塔米娜動人詠嘆調,帕帕善諾排蕭和歌聲等等,這些藝術特點、演唱風格、技巧等,成為國內音樂專業人士研究方向。作為一個聲樂專業學生,選擇這個題目有利于自己對歌劇了解,對某個時期,某個作家作品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處理一些了解。
選擇這個題目也是為了使大家了解音樂大師莫扎特和其重要歌劇作品,和怎樣去欣賞業部歌劇做一個簡單了解。
二、研究基本內容,擬解決主要問題:
1、莫扎特歌劇《魔笛》藝術特點、演唱技巧、風格。
2、對夜后花腔、塔米娜動人詠嘆調、帕帕善諾排蕭和歌聲演唱技巧、風格進行分析。
三、研究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1、參考相關資料。
2、對譜子一些特點進行分析。
3、總結提出個人看法思考。
進度安排:
1)11月查詢要關資料;
2)11月28日確定研究方向,繼續查詢相關資料;
3)12月寫開題報告并作好開題答辯;
4)20xx年1月開始正文寫作;
5)20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檢查;
6)20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20xx年5月準備參加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音樂筆記》;
[2]《青年必知藝術知識》;
[3]《西洋歌劇名作解說》。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非常喜歡上音樂課??墒?,我們現在的學校設備限制著音樂教學的質量,學生在課堂上面對的只有一架電子琴和一臺錄音機,從而使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單調、枯燥。新課程理念之下,我們不再崇尚傳統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時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亂”的所謂的“新”課堂模式,我們所要追求是“參與、互動、共鳴”的課堂,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新型課堂。由此可見,新課堂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成了教學最基本的要件。在這種形式下,我提出了本課題。
在教學中,研究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感受音樂的方法,通過不斷地鉆研教材,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尋找更多的方法,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地獲取音樂知識,從而有效的實現音樂教育審美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
在進行這一選題之前,先翻閱了部分刊物和查閱了相關的教育網站,應該說在這一選題研究方面,很多人士的立場、觀點都不盡相同。主要參考文獻:近期主要翻閱的相關書籍和文章有:
《動·趣·樂——小學高年級音樂創新教學嘗試》無錫市廣勤路中心小學萬愛薇。
《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浪親子中心《育兒生活·家庭教育》20xx年8月19日。
《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研究》上海市音樂幼兒園黃莉莉。
《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心理學》伍棠棣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3版。
《探究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邵武市教師進修學校劉岳榮。
《用生活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親子》徐洪進20xx年4月15日。
近5年的《幼兒教育》雜志。
研究過程及方法選擇(包括論文的主要觀點、思路、結構等)。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的課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上的學習,如孩子們聆聽音樂時必須做到靜聽;唱歌時不應該大聲喊叫;為歌(樂)曲伴奏時必須合著節拍;與人合作表演時應該有較好的合作意識等等。諸多的音樂教學常規慢慢引領著孩子們向音樂的殿堂邁進。而我們音樂追求的音樂性,也是在這些嚴格的、科學的音樂學習常規中才能進一步凸顯出來。所以,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理論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指出:唱歌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與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手段。唱歌教學應重視唱歌興趣、能力、自信心的培養。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弊屢魳放c興趣在教學中一同插上翅膀,使學生的心理、協調能力、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音樂課上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提高。
(二)、實踐意義。
音樂教育把培養學生興趣作為基礎。興趣是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是產生感情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來。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進行識譜教學了,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音準和節奏的訓練,初步培養學生能用視唱法獨立視唱新歌。但是這一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針對小學生來說要用一些形象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對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基礎。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健康的校園音樂氛圍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優雅的學習環境,一個輕松愉悅的活動場所,也能給學生一個美的世界。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總會感到有種富有生命的、奮發向上的東西,不斷撞擊著心靈,使之興奮、感動,使之不由自主地要將體會到的美給表達出來。在此,學生的創造性,善于進取,勇于奮進等品質都得到了培養。
(二)管理者的素養。
音樂教育是愛的教育,研究者熱愛學生,把愛滲透在音樂教育實踐工作的全過程中,對學生既溫柔體貼又不失嚴格要求,既寬容理解又不失原則,既關注學習又關心生活,時刻想著學生需要從音樂課堂上或課外活動中得到什么,需要從老師身上得到什么。牢記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六、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中國的教育在建國后的幾十年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曾得到過國外教育界人士的贊賞和認可。但就我個人的理解,這其中的大部分是在贊賞中國的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做得扎實。但就藝術教育而言,中國的藝術教育尚有自己的缺憾。很多時候,人們會將藝術教育的學習方式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方式聯系在一起,只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被教育主體的切身感受。新課程改革之后,中小學階段的音樂課與美術課統稱為藝術課,很多教育界的人士對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又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研究和探索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歷來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注,但就運用到每一具體的學科、年齡層次等方面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是有所區別的。作為小學音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設想將自己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在如何實施和培養學生興趣方面這一論題進行明確和透徹的闡釋。希望能與各位教育界的同仁進行交流和闡釋。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沒有將這一論題進行更細致的年齡段的劃分,是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雖有很大的變化,但就年齡而言,仍屬于童趣無限的階段。因此,沒有做更詳細的劃分。從設計這個方案的初衷來考慮是輻射到整個小學階段的。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研究目標】。
音樂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學生實施藝術熏陶就不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學現有各種條件中(包括硬件和軟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同時,使音樂老師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更好地在另一個側面提高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效率。從而讓音樂老師為師生都喜歡的“音樂課”,成為能促成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美育教育課程。
【研究內容】。
本課題圍繞興趣這一中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音樂教育與興趣培養的基本問題研究。
音樂教育滲透美育的研究。
唱歌教學與興趣培養的研究。
【過程】。
2、實施階段(20xx.8~20xx.3):主要開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課堂教學研究。
3、總結階段(20xx.4~20xx.5):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思路,并為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方法設計】。
1、實踐法:集體備課,然后上好實驗課,課后再對本課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律動、游戲創編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2、調查法:采用不同規模、方法的調查法。課題研究前提,針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中期,主要調查學生對實驗課的反應,調查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課。
3、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大部分學生共同點的學生,進行觀察,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有效對策。
4、文獻法:主要收集各種教學參考書,集中搜集關于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研討總結,然后運用于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后盾武器。
5、總結法:確定研究專題,指定研究方案和計劃,平時注意積累資料,研究過程中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研究結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1、時間保證:課題研究者,長期從事一線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能夠確保課題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保證高效準確的完成該課題的研究任務。
2、通過網絡搜索,整理相關的資料課件,網絡成果,學習教程,進行組內研討,交流提高。
3、參加學校安排的各類相關培訓,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與外界加強協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素質與研究水平。
4、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設備,創設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
5、經費保證:學校負責投入足額資金,努力為本課題提供設備、設施、資料以及提供外出學習,進行交流的物質條件。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2、專題論文。
3、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特色方案集。
5、個案分析匯編。
(一)器樂(豎笛)課題實驗進程建議。
――由省兼職教研員李彥明講解。
1.學段:建議三――五年級(此學段學生的生理發育、課堂行為習慣、理解能力易于豎笛的學習與演奏)。
2.實驗班級:建議每學年兩個班級(接受能力快、慢兩個不同的班級,實驗的結果易于普及推廣)。
3.實驗學段目標:
三學年上學期:
掌握sol―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慢速吐音吹奏短小旋律,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小過門、簡單的節奏型單音練習)。
三學年下學期:
掌握re―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慢速吐音、連音吹奏短小樂曲,輔助音樂課堂教學。(舉例:《瑪麗有只小羊羔》、《閃爍的小星》、一個八度以內的五聲音階小樂曲《牧童》)。
四年級上學期:
鞏固re―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中速吐音、連音吹奏短小樂曲,能參與簡單的多聲部合奏。
四年級下學期:
鞏固re―sol’的指法與音位,能用吐音、連音吹奏不同速度的短小樂曲;能參與多聲部合奏。(副旋律式的應用)。
五年級上學期:
掌握do―la’的指法與音位,能模奏熟悉樂曲的旋律片段(激勵自主學習),樂于參與合奏,能演奏較完整的抒情樂曲。
五年級下學期:
掌握#f、bb、#c’的指法與音位,能演奏f、g、d具有簡單變化音的調式旋律;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創編簡單的旋律片段;樂于參加小型樂隊合奏與獨奏。
4.實驗報告:建議一周每班兩節音樂課,寫一次篇報告(內容有:預設、反思、解決辦法)。期中期末各寫一篇總結報告。
5.關于創、編的建議:
三年級可做單音或“旋律塊”的搭配組合練習(舉例規定四小節和聲出示四小節旋律讓學生組合搭配,為高年級創編做感性的鋪墊)。
四年級可嘗試為歌曲創編長音式的簡單副旋律,(舉例在歌曲和聲和主旋律框架內進行長音副旋律創編,增加學生對音樂表現的感性認識)。
五年級可嘗試在教師引導下(有伴奏或無伴奏)進行哼唱或“試”奏進行創編。
初中六――八年級參照小學進度進行。
(二)合唱實驗進程建議。
―由省兼職教研員孫冠英老師做任務分解。
合唱課題實驗建議――在情境中進行訓練,在快樂中獲得技能。
1.學段:建議二――五年級。
2.實驗班級:建議每學年兩個班級(接受能力快、慢兩個不同的班級,實驗的結果易于普及推廣)。
3.實驗學段目標、要求、建議:
二年級。
目標:合唱的滲透。
要求:教師創編適合這一學段的二聲部發聲練習曲,同時可根據所教歌曲來創編二聲部旋律。(如:《我的小綿羊》)。
建議:在音樂活動中多進行生動有趣的二聲部體驗。不論發聲練習還是歌曲,合唱大多以長音為主的,不要過難。
三年級。
目標:合唱的嘗試。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不必每次課都是新的,可以是復習。)以輪唱為基礎,開展合唱的嘗試。(如:《兩只老虎》、《美麗的黃昏》)。
建議:在情境中進行合唱訓練,二聲部以節奏規整、重復性旋律為宜。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合唱以輪唱為切入點,也可有四小節二聲部的合唱。
四年級。
目標:合唱的深入。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適合二聲部演唱的歌曲都嘗試以合唱的形式來演唱。(如:《月亮爬上小樹梢》可以和《月夜》組合在一起。)。
建議: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合唱的基礎,仍不能脫離情境進行枯燥的練習,可適當增加難度,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歌曲應有至少八小節合唱。
五年級。
目標:合唱的和諧度。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適合二聲部演唱的歌曲都嘗試以合唱的形式來演唱。欣賞優秀合唱團的演唱,提高聲音的和諧程度。
建議:可直接聆聽二聲部合唱,體驗多聲部的層次感。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歌曲中的合唱至少應有八小節。有條件的可以嘗試三聲部合唱。
1.弘揚新課程理念,發揮“合作學習”優勢。
新課程提倡的“合作式學習”一改往日的觀念,強調合作、互動,倡導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具有明顯的互動性,對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及身心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實踐證明,合作式學習帶來的不僅是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而且徹底改變了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個體主動探索為基礎,重點強調學生集體的合作互動,廣泛合作,力圖引起學生思維上的共鳴。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揮的“合作學習組”,每個學生可以在自覺、自主的互動過程中,積極主動進行認知、統籌、擴充、完備,從而獲得知識經驗、情感積累、智力沉淀、個性發展,同時激發學生誠信、競爭、團隊意識、合作能力、交往水平、創新思維等潛能的發掘。
音樂教育的特點是強調學生的民主和開放意識、參與和自主意識,應當讓每一位學生用音樂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在寬松的氣氛中自由地參與,這既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音樂需要合作,而學生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因此音樂課堂上的生生合作常見不鮮。每個學生獲取受教育的機會多、渠道廣,他們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們老師應很好地利用這種財富、智慧、資源,創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氣氛,共同完成音樂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2.遵循課程標準,避免合作學習的低效。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音樂課堂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表現出一些低效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是學生方面,存在一些“合而不作”、“合而濫作”的低效現象,合作小組在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后,不討論、不商量。每個小組成員都是單獨完成,小組成員之間很少交流,有時甚至是根本沒有進行交流,基本上只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有的學生性格內向,習慣于講座式課堂教學,不善于在人前發表意見,多數時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學習程度好,善于交流自己的成果。這樣往往使優秀學生的成果代替了整個小組的合作交流得出的成果。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也就達不到預期效果。二是教師方面,不能夠給自己在合作學習時的角色定位,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袖手旁觀”,不能建立一種很好的新型教學合作關系;在布置任務時,部分教師布置的問題挑戰性不夠或者難度過大,造成學生失去合作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倍功半,學習效果達也不到預期目標。也有的教師只重視形式,而忽視了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和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有效指導與評價。不合時宜的進行合作,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鑒于以上背景和認識,確定了“中學音樂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這一課題。
二、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在研究中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重點實踐研究中學音樂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檢省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學習什么、想獲得什么;引導和幫助學生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發現所學東西的意義;引導和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民主、互動、積極、和諧的氛圍;引導和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恰當的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課堂有效教學效果。二是探尋新型合作教學關系的建立,力求解決如何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支持、配合、溝通、互動,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的集體加工,并對共同活動的成效做出評估。三是在研究中探索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時機。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教師要把握住合作學習的有效時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制作。培養他們思維的流暢性、獨創性和變通性,使他們具有更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力,更強的好奇心和進取心,更好的創新求異思維品質。四是在課堂教學研究中加強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課堂教學研究中為學生提供交流與爭鳴的機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為學生解疑釋難,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個性心理品質。
三、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預計的突破。
(一)本課題國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可以從互教中受益,18合作學習小組的觀念從英國傳到美國,受到美國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廣為應用,最終于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了現代合作學習理論。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合作學習雖然在國外有著幾十年的開發和研究,但是國外豐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著不足:一是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適用前提沒有很好的界定;二是缺乏對合作學習的系統化的評價體系。
(二)本課題國內研究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一些中學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推動了中學教學領域的改革。新中國建立以后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教育界沒有明確系統的關于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尤其國務院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之后,我國教育界關于合作學習的研究和試驗逐步推進;本世紀初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后,對合作學習的研究進入了一個高度繁榮的時期。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薄稊祵W課程標準》“大力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國教育界進行合作學習有關的教學實驗很多,主要有杭州大學教育系的“個性優化教育的探索”、山東教科所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湖南師大教育系的“協同教學實驗”以及北京師大教育系“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等。在此基礎上,隨著新一輪新課改的穩步推進,全國掀起了研究合作學習的研究和試驗熱潮。這些試驗和研究不僅引進、介紹了國外有關研究成果,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特點和環節作了闡釋,而且將“合作”概念引進課堂教學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班級教學的壟斷地位,為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如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展性教學實驗室研究報告之二》學科教育第2期。從浙江杭州大學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到90年代中期山東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以及近年來主體性教育實驗對小組合作的探討,這一系列的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推動了合作學習在我國的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漏:一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二是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指導方法和力度尚待提高。
(三)本課題預計的研究突破。
國內外對合作學習有大量的理論文章、報告等研究成果,但是對我國教師的課堂實踐缺乏指導意義,本課題研究立足在課堂中尋找問題,在課堂中演練成果,形成大量的實踐資料。在實踐中檢驗本課題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必將更合適廣大教師。音樂是最不具體的藝術,最抽象的藝術,因此音樂教育當是最富有藝術性的美育方式。在感知音樂時,人們必須把所聽到的音樂聯系到曾經看到或聽到的情景,進行豐富的、無邊無際的聯想和想象,并把個體的進行合作交流,形成共性共識。本課題就是探究了廣大教師在教學中合作關系的建立,合作學習的任務,合作學習的時機以及合作學習的指導和評價。
課題研究報告:關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研究(選)。
1、前言。
1、問題的提出。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兒童對1件事有了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極度活躍,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真正思考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而創設1個個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條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智力潛能,讓學生去主動探索知識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的關鍵,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才提出了本課題。
2、國內外的研究狀況。
國內外對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研究的比較多,也取得了1些成果,有1些優秀的論文在報刊上發表,1些經驗也比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統性。(例如:對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研究較多。)而且,事例性較強,出現就課論課的情況,有的憑空猜想,缺乏依據,沒有從心理學,生理學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缺乏1定的科學性。
教師正確運用多種媒體創設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情境,1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
2、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1、概念的界定。
情境:字典中解釋是情景,境地。本課題中指在課堂中、學習過程中形成的1定的教育氛圍、學習環境。
興趣:字典中解釋為喜好的情緒,在課題中把它界定為學生個體在1定的教育氛圍,學習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樂觀的情感傾向和自覺參與學習的行動表現。
2、研究的目標。
關于創設情境。從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如何創設情境,如何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創設不同情境,并研究情境在教學中體現的不同特點。
關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研究創設怎樣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研究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1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是學習環境中的4大要素之1。
(2)、教育心理學理論。
動機是學生主題參與的內在機制。心理學認為人的1切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生學習數學是1種有意識的行為,需要使學生產生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深化認識的目的。所以,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3)、人與環境的關系。
人離不開環境,人的個性、情感、品質等都與所處環境、背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感情傾向都與其文化背景、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此,1個民主、安全、和諧的課堂氛圍,1個個適合的學習情境更有利于學生主動活潑、有個性的發展。
4、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研究本課題的主要方法。
(2)、對比法,利用同時教兩個班數學課的條件研究各種情境在不同群體中發揮的作用。
(3)、個案追蹤法。
(4)、經驗總結法,邊研究邊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措施,上升到理論。
3、研究的過程和措施。
課題計劃具體按以下幾個階段進行研究。
第1個階段:準備階段。
1、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查閱資料。
2、確定課題,擬訂實施方案。
3、申報立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課題研究的背景: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師不但要在音樂課堂上進行音樂知識教育,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審美教育。比如,在進行唱歌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學會唱,還要運用白板技術對資源進行整合,把音樂歌曲所表現、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等都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體驗到音樂中所包含的美。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這方面的運用與研究還相對薄弱。
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迫使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要更為廣泛。小學音樂課堂中課本加電子琴組合已經很難適應多角度、高層次的教學和互動教學的要求?,F代信息技術中有視聽結合功能,把聲與像合為一體,教學內容豐富且容量大,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交互式電子白板就是現在使用較廣的一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它的有效運用為課堂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技術可能和方便,為建立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奠定了技術基礎。電子白板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寵。從一定意義上說,它代表課堂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這種全新的教學媒體能使教師提升常態教學,使教學自如,課堂和諧,幫助教師實現課堂教學的輕松和高效,為課堂教學增添動感和活力。
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教育要跟上科學和社會現代化發展步伐,就必須加快教育的信息化。上世紀后期以來,我們經歷了從黑板到書寫白板、從書寫白板到電子白板、從電子白板到交互白板三個主要階段。從電子白板發展到電子交互白板,這是白板發展史上關鍵的一步,它不僅是教學技術的變革,也是教學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學理念的革新。20世紀末,世界上有此國家已經開始普及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其中又以英國最為盛行。在歐洲、美洲,有些國家也開始在教育中普遍采用電子白板。國外電子白板普及應用的實踐表明:交互白板能與基礎教育的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教學相整合。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交互式白板有利于教師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情景,有利于開展引人入勝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基于實施新課程背景下,電子白板在音樂課堂期待有新的突破!
1、通過研究,達到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根本性轉變,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能和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通過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合理的使用電子白板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3、通過研究,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與素養為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主體參與性,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知識水平。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這是本課題的重點所在。從學科知識維度進行的研究來看,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著不同的教學策略,如欣賞課、表演課等,結合白板的功能,分別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也需要課題研究作出相應的解答,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并以其多種功能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被逐步普及和推廣,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寵。從一定意義上說,它代表了課堂教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研究重、難點圍繞“有效性”來探尋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從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課堂變低效為有效,變有效為高效,變高效為優質課堂。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搜集、查閱有關白板教學,了解、整理當前電子白板相關理論以及國內關于小學音樂課堂電子白板運用的研究歷史和現狀,包括他們的成效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見解。
2、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談話等形式,了解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電子白板運用情況,掌握教學過程中白板運用存在的不足、困難及方法,為電子白板的有效運用打好基礎,掌握第一手資料。
3、個案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帶著問題去研究,在研究狀態下教學,有意識地搜集相關問題的個案和實例,為研究提供鮮活范本。
4、經驗總結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分析白板技術對教學的實際意義,總結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教學。
本課題研究時間從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中,口語學習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評價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了能夠探索和總結出一系列更科學、更有實踐價值的教學規律及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學校參加了基礎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進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課題的研究。
1、實現英語評價體系科學化、多樣化。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體系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有效的口語評價研究將改革傳統的小學英語評價方式,填補小學英語測試中口語檢測的盲區,通過對口語評價的題型、形式、程序及口語評價的標準的研究,使小學英語學科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整。
2、通過口語評價,促使師生重視英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授給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明確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題研究通過對口試內容的提煉、整合,精選適合口語交際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多說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3、通過多樣化的口語檢測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時擬通過兩人結對、互相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
1、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在研究進行之前,要面向實驗班學生,組織問卷,了解口語評價狀況,了解現存的問題,尋找可行的策略途徑。結題前,進行效果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并針對研究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2、文獻資料法。通過著作、報刊、雜志、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實踐的研究現狀,吸收借鑒先進理念,挖掘課題理論的深厚底蘊,洞悉研究的最新情況。既培育課題組教師素養,又給課題研究以有力的支撐。
3、行動研究法。結合教師教學實際,重實踐研究,在課堂中、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學生且又符合實際的口語評價方式。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采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策略,定期進行分析。最后匯總階段成果,形成整體實驗成果。
1、差異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注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的過程。
2、激勵性原則: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3、主體性原則: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內容都很有限,而學生口語交際內容也局限于其學習內容,因此在進行口語評價時,會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1、確定每節課前5分鐘為口語交際時間。在這一環節,將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個人表演或對話。個人表演可以是英語歌曲、話題講述(如衣服顏色等)等;對話主要根據學生所學內容設計情景,師生或學生間進行對話,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后,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其他學生看后作出評價。
2、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語交談。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用英語進行教學,也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同時,也鼓勵學生在課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英語交談,而不是只限于簡單的問候。對于那些不敢開口說英語或者害怕說錯了丟臉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水平開展活動,也能讓他們互幫互助。
3、我們還創設英語角,每次設定一個主題,如談論某物、談論某人、打電話、購物、問路等,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或者角色表演,還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如唱英語歌、競賽,玩游戲等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資料,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并對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意識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5、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在開展活動時,鼓勵每一個學生都會取得成功,對于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評,可以多給他們機會。同時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幫小組,讓口語較好的學生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為將來的`學習提供參考,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給學生提供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學習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在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我將會作出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隨著課題研究的進行,我也將要求自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掌握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更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做到與時俱進。
(一)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產生的巨大影響。
2、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的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學會主動地學習。
4、教學實踐中證明,對學生實施口語評價,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個性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地激發和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學習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在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我的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促使我改變以往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觀點,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地評價,從而更好地去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新評價機制也促使我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主動挖掘教學資源,發揮自己的潛能,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測評,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為他們的長期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如何處理班額太大的問題?由于我們學校每個班級基本上都又80多個學生,課堂上的40分鐘往往無法保證每個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交流英語。
2、學生閱讀量小的問題,市面上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較少。
3、學生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環境都有限。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為:20xx年1月――20xx年6月。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003年3月30日至4月6日在北京舉行了“亞歐傳統音樂保護培訓班”,這一項目云集了來自“亞―歐會議”成員國的奧地利、中國、丹麥、德國、法國、希臘等21個國家,40余位資深專家、音樂家共同探討“全球化”以及新經濟環境中傳統音樂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的切實措施,交流傳統音樂保護工作中所取得的經驗,并圍繞傳統音樂的生存空間、價值、當代意義等問題展開了研討,這是就傳統音樂保護主題第一次在國際間進行交流,03年2月25日《中華民族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國家中心》落戶中國藝術研究院,原生態民歌是我們民族根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1、阿寶演唱的民歌為何如此受歡迎?a、他的演唱特點b、他的語言特點(以一首歌為例來挖掘)2、原生態民歌的生存背景、生存環境a、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歌的生存背景,生存環境各不相同,但各個地區的原生態民歌,都是該地區曾經一段主流生活的一種記錄和承載的方式,它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原始風貌。b、現階段原生態民歌所處空間西部地區較之東部地區較為封閉、貧窮,生產方式也較為落后,許多地方尚完整地保留游牧經濟或小農經濟,所以西部地區的傳統音樂比東部地區保存得更為完整。3、原生態民歌保護及傳承現狀,所面臨的問題國內近幾年雖舉辦民歌節,原生態民歌擂臺賽,但所做的還是遠遠不夠,原生態民歌面臨的最大危機是“產生的社會環境改變了,生產方式改變了。4、怎么保護與傳承原生態民歌:在保護的基礎上談傳承a、對一些重要的傳統音樂品種進行博物館式的保存b、撰寫和出版西部各個民族和各地方的音樂志c、出版原生態音像資料d、編寫中小學鄉土教材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
1、大量閱讀關于原生態民歌的文獻和著作。
2、依據論題更精確的尋找相關的資料。
4、論文的撰寫。
5、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
6、定稿以及準備論文答辯。
措施:
1、在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
2、在網上查閱、下載相關的網頁和資料。
3、整理原有的資料。
4、閱讀大量相關的著作。
5、和同學進行討論分析,與指導老師進行交流。
進度安排:
200年11月――12月擬訂論題。
200年12月―2006年1月收集材料閱讀相關的文獻和著作。
200年1月――3月整理材料開始撰寫論文。
200年4月完成初稿進行修改200年5月定稿四、主要參考文獻:[1]中國音樂學2002[2]人民音樂.1998(8)[3]原生態民歌集[4]中國音樂2003月刊[5]民歌卷五、指導教師意見:簽名:六、教研室意見:簽名: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責任編輯:1011)。
文檔為doc格式。
。
《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研究》。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非常喜歡上音樂課??墒?,我們現在的學校設備限制著音樂教學的質量,學生在課堂上面對的只有一架電子琴和一臺錄音機,從而使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單調、枯燥。新課程理念之下,我們不再崇尚傳統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時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亂”的所謂的“新”課堂模式,我們所要追求是“參與、互動、共鳴”的課堂,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新型課堂。由此可見,新課堂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成了教學最基本的要件。在這種形式下,我提出了本課題。
在教學中,研究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感受音樂的方法,通過不斷地鉆研教材,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尋找更多的方法,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地獲取音樂知識,從而有效的實現音樂教育審美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
在進行這一選題之前,先翻閱了部分刊物和查閱了相關的教育網站,應該說在這一選題研究方面,很多人士的立場、觀點都不盡相同。主要參考文獻:近期主要翻閱的相關書籍和文章有:
《動·趣·樂——小學高年級音樂創新教學嘗試》無錫市廣勤路中心小學萬愛薇。
《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研究》上海市音樂幼兒園黃莉莉。
《探究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邵武市教師進修學校劉岳榮。
《用生活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親子》徐洪進20xx年4月15日。
近5年的《幼兒教育》雜志。
研究過程及方法選擇(包括論文的主要觀點、思路、結構等)。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的課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上的學習,如孩子們聆聽音樂時必須做到靜聽;唱歌時不應該大聲喊叫;為歌(樂)曲伴奏時必須合著節拍;與人合作表演時應該有較好的合作意識等等。諸多的音樂教學常規慢慢引領著孩子們向音樂的殿堂邁進。而我們音樂追求的音樂性,也是在這些嚴格的、科學的音樂學習常規中才能進一步凸顯出來。所以,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理論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指出:唱歌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與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手段。唱歌教學應重視唱歌興趣、能力、自信心的培養。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弊屢魳放c興趣在教學中一同插上翅膀,使學生的心理、協調能力、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音樂課上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提高。
(二)、實踐意義。
音樂教育把培養學生興趣作為基礎。興趣是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是產生感情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來。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進行識譜教學了,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音準和節奏的訓練,初步培養學生能用視唱法獨立視唱新歌。但是這一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針對小學生來說要用一些形象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對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基礎。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健康的校園音樂氛圍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優雅的學習環境,一個輕松愉悅的活動場所,也能給學生一個美的世界。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總會感到有種富有生命的、奮發向上的東西,不斷撞擊著心靈,使之興奮、感動,使之不由自主地要將體會到的美給表達出來。在此,學生的創造性,善于進取,勇于奮進等品質都得到了培養。
(二)管理者的素養。
音樂教育是愛的教育,研究者熱愛學生,把愛滲透在音樂教育實踐工作的全過程中,對學生既溫柔體貼又不失嚴格要求,既寬容理解又不失原則,既關注學習又關心生活,時刻想著學生需要從音樂課堂上或課外活動中得到什么,需要從老師身上得到什么。牢記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六、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中國的教育在建國后的幾十年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曾得到過國外教育界人士的贊賞和認可。但就我個人的理解,這其中的大部分是在贊賞中國的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做得扎實。但就藝術教育而言,中國的藝術教育尚有自己的缺憾。很多時候,人們會將藝術教育的學習方式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方式聯系在一起,只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被教育主體的切身感受。新課程改革之后,中小學階段的音樂課與美術課統稱為藝術課,很多教育界的人士對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又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研究和探索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歷來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注,但就運用到每一具體的學科、年齡層次等方面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是有所區別的。作為小學音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設想將自己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在如何實施和培養學生興趣方面這一論題進行明確和透徹的闡釋。希望能與各位教育界的同仁進行交流和闡釋。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沒有將這一論題進行更細致的年齡段的劃分,是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雖有很大的變化,但就年齡而言,仍屬于童趣無限的階段。因此,沒有做更詳細的劃分。從設計這個方案的初衷來考慮是輻射到整個小學階段的。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研究目標】。
音樂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學生實施藝術熏陶就不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學現有各種條件中(包括硬件和軟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同時,使音樂老師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更好地在另一個側面提高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效率。從而讓音樂老師為師生都喜歡的“音樂課”,成為能促成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美育教育課程。
【研究內容】。
本課題圍繞興趣這一中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音樂教育與興趣培養的基本問題研究。
音樂教育滲透美育的研究。
唱歌教學與興趣培養的研究。
【過程】。
2、實施階段(20xx.8~20xx.3):主要開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課堂教學研究。
3、總結階段(20xx.4~20xx.5):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思路,并為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方法設計】。
1、實踐法:集體備課,然后上好實驗課,課后再對本課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律動、游戲創編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2、調查法:采用不同規模、方法的調查法。課題研究前提,針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中期,主要調查學生對實驗課的反應,調查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課。
3、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大部分學生共同點的學生,進行觀察,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有效對策。
4、文獻法:主要收集各種教學參考書,集中搜集關于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研討總結,然后運用于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后盾武器。
5、總結法:確定研究專題,指定研究方案和計劃,平時注意積累資料,研究過程中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研究結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1、時間保證:課題研究者,長期從事一線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能夠確保課題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保證高效準確的完成該課題的研究任務。
2、通過網絡搜索,整理相關的資料。
課件。
網絡成果學習教程進行組內研討交流提高。
3、參加學校安排的各類相關培訓,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與外界加強協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素質與研究水平。
4、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設備,創設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
5、經費保證:學校負責投入足額資金,努力為本課題提供設備、設施、資料以及提供外出學習,進行交流的物質條件。
2、專題論文。
3、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特色方案集。
5、個案分析匯編。
。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為:20××年1月——20××年6月。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教研組。
20××年9月。
5、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應用是應注意的問題。
6、在新課標下,怎樣把優秀的流行音樂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中去。
(二)預期創新點:
一是打破界限,讓不同歷史、不同特色、不同形式的流行音樂走進課堂;。
二是以樂感人,以情動人,突出音樂教育有其特殊的規律;。
三是提高音樂教師教師駕馭課堂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本課題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通過查閱教學類的專著、報刊、雜志及從網上進行搜索獲取大量有關校本教研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級的學生展開調查后,確立對比試驗班,建立課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
3.對比試驗研究法:開設對比班,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數據進行比較,探究流行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
(1)實驗科目:音樂(2)實驗對象:實驗班:七、1班對比班:七、2班。
4.經驗總結法:根據研究內容,研究目的,把實踐獲得的結果,進行總結提高,撰寫階段性總結,上交教科所。
六、課題研究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進行大量的現狀調查,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對研究的專題進行方案設計并對主要成員進行培訓。
3.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確定課題組成員的具體工作任務。
4.制定具體操作措施,寫出相關的研究報告。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
1.收集有關文獻資料,作為課題實施的參考材料。
2.啟動課題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完成本階段的研究目標。
3.組織參研人員參與研究工作,按預定的設計日程進行工作。工作中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始終保證研究工作能抓住重點。及時請教專家來指導,保證課題實驗研究工作的方向正確。重視中期評估、總結,形成階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1.對參研人員的工作成果進行搜集、整理;。
2.撰寫實驗研究報告;。
3.總結和歸納,匯編整理,形成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七、課題研究可行性論證。
(一)課題組人員結構、學術背景、
參與本課題人員在各自學科研究方向上均有建樹,均有參加課題研究的經驗,在寶坻區教育教學中均是教學精英,能夠承擔課題的研究任務。全體參研人員年齡在30-45歲之間,年齡結構合理,均為大學本科畢業,有多年教學研究和一線執教經驗,均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知識覆蓋面廣。
課題負責人:王少會寶坻區新安鎮第一初級中學音樂教師。
曾參與《新課改背景下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的研究》區級立項課題,現已結題?,F在正在進行區級立項課題《音樂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的研究》的研究。
課題組成員:
陳秀翠寶坻區黃莊鎮初級中學音樂教師理論研究曾參與《農村初中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區級立項課題,現已結題。
白曉麗寶坻區霍各莊初級中學音樂教師理論研究多篇教學論文獲區級一等獎。
(二)研究時間及所在單位條件保障:
本課題是以我校為依托,以各參研教師為龍頭,組織開展校內和校間的教學研究。
1.時間保障。
參研人員重視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保證充足的研究和調研時間,不斷創造條件,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確保課題順利、圓滿進行。(1)對小組成員的學習,交流和總結給予更多時間。(2)小組成員每周不少于3小時的專業學習時間,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參與責任本課題相關內容的研究(3)對小組成員參與情況進行評價、督導,一定程度的保證成員對課題研究的投入時間。
2.組織保障。
本課題成立以音樂教師王少會為組長的課題組領導機構,有學校的校長和教研主任參與,并由我區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教師參加,確保研究隊伍的精干和實干。建立人員培訓制度,對參加研究的人員進行培訓,組織參觀學習,不斷提高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八、主要參考文獻。
1、田梅榮《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
3、張彬《青少年從眾行為與流行音樂》[j];當代青年研究;1997年03期。
5、王韶坡《”中學生與流行音樂“訪談實錄》[j];中國青年研究;2003年01期。
7、宋玉琳《對當代古典音樂通俗化現象的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6。
11、維普資訊網。
12、萬方數據資源系統。
13、中國知網。
14、萬方數據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9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