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要求我們全面、客觀地陳述事實,避免主觀色彩的夸張或歪曲。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典型的情況報告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報告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前言:我國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白色污染問題卻越來越嚴重。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我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關鍵所在。但是由于經濟發展和各種人為因素以及自然的損毀退化,農村白色污染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
一、環境現狀分析。
通過xx村的環境調查以及其他農村的環境調查資料顯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農村的污染現狀:。
1、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得當。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農村,各種生產、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現。在街道上,垃圾堆隨處可見。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爛酒瓶等,不僅影響農業生產,還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危及人體健康,破壞人們的生存環境。還有一些牲畜的放養造成了村中道路環境較差。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農村的生活污水處于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都是順著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里。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著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發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加上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同時也受目前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鎮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據村名告知,在許鵬村的唯一的一個池塘曾經十分清澈,池內常常養有不少魚類等水生生物,而現在,由于水污染導致,池塘發臭,池內生物貪腐。
3、土地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由于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同時,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并威脅到農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在農村,特別是在農耕時節,大面積的焚燒作物,屢見不鮮,直接導致了空氣污染嚴重。除此之外,工業污染也會導致空氣質量下降。
二、農村白色污染分析。
在農村里,很多地方還沒有實行塑料袋有償使用政策。因此,塑料袋,塑料盒使用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在農村里,很多塑料袋,塑料盒都是不可降解的。隨處可見各種花花綠綠的袋子。這些袋子大多有毒,如果用來裝食物則其中的有毒物質會一起進入口中,危害人的健康。不僅如此,由于這些盒子,袋子大多不可降解,完全分解需要好幾百年的時間。如果它們散落在土壤里,會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從而抑制了農作物的生長,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這些塑料品,還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
農村白色污染原因分析:。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堅持少用和重復使用,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進行分類、清洗后再通過加熱熔融,即可重新成為制品。從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氫元素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氫元素組成,只不過分子量較小。因此,把這幾類塑料隔絕空氣加熱至高溫,使之裂解,把裂解產物進行分餾,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一些國家大力開展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目前,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開發降解塑料。降解塑料具有與普通塑料同樣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廢棄后,其化學結構可以在某些條件下發生變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環境所同化。降解塑料有三類: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雙降解塑料。但是現在許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變為塑料碎片,據報道,我國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
它是將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過特殊設備粉碎成納米級后進行物理結合,再將兩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用這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用地膜,經過四至五年的xx試驗,結果顯示,在70天至90天內,淀粉完全降解為h2o、co2,塑料變為對土壤和空氣無害的細小顆粒,并在17個月內同樣完全降解為h2o、co2?,F在這種塑料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還遠遠沒有得到大規模使用。開發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為解決白色污染的輔助措施。
4、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讓我們人人樹立以愛護環境為榮,破壞環境為恥的思想,以實際行動來消除校園里的白色污染及其它污染,把翼城二中建設為綠色校園,文明校園。
四、調查總結。
加強領導,保證隊伍的清正廉潔,營造農村環境保護濃厚氛圍。政府應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項活動負責到人,建立長效保潔隊伍。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盡量避免因為環境問題而阻礙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勢必會出現農村環境污染規模和影響的不斷擴大,進而最終影響到城市,這不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目標。如果上述各項措施能夠切實落實到位,農村的樹才能更多、更綠,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藍,農村的生態和生活環境才能有明顯的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會更快、更穩。
調查報告范文(三)。
調查課題:通過對白色污染的調查,加強我們的環保意識。
調查地點:南通市郭里園新村。
調查時間:。
也許同學們大多有這樣的經歷:去菜市場買菜、多多少少都會用3到4個塑料袋;去快餐店,用塑料餐盒裝快餐,打開包裝盒,里面用大塊泡沫塑料包裹著東西;去雜貨店買牙膏、牙刷、鋼筆都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塑料袋價格便宜、輕巧、實用、方便,深受人們喜愛??墒?,你們知道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時,也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一、調查研究:。
1、在我家門口,有2個垃圾箱,我統計了一下,上下總共扔大大小小的塑料袋57個,中午扔了49個。這個是2個垃圾箱的塑料袋個數啊!想想看,全國多少個垃圾箱,一天扔多少垃圾袋,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2、我也走訪了一家快餐店,了解到,他們一天賣出快餐約500份,每份約用塑料餐盒,也就是說每天要用1000個餐盒。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農用地膜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會造成視覺危害,不僅破壞環境,還影響市容。
2、“白色污染”會使臭氧層變薄。因為,太陽照射塑料后,會使大量毒物排入大氣層,從而合臭氧層變薄。
四、行動整治“白色污染”
隨著工農產業的迅速發展,塑料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也為環境付出了沉重代價,已對人類造成了嚴重威脅。雖然,各城的環衛工人們都在與“白色污染”作斗爭,但是光靠他們是不夠的,還得靠我們自己。
五、建議:。
1、不亂扔垃圾。
2、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份錢。
3、盡量少用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
同學們,我們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玉林市建材市場,原名玉林建材家具市場,由玉林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于一九九五年五月投資興建,并負責管理。市場是集建筑材料、摩托車銷售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市場,是玉林市人民政府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
市場位于玉林市一環北路中段(一環北路307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達廣州、湛江、茂名、海南、北海和南寧、柳州、桂林、貴港、梧州等地,進入市區乘坐15路公交車可直接到達。
經調查,建材市場目前鋪面利用率達99%以上,銷售量基本能滿足玉林附城地區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積有限,規模小、檔次低,周邊缺乏擴展空間,進一步發展潛力有限。
二、市場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全面調查了解發現建材市場在建設和管理中存在四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市場發展定位不夠高,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中南地區的商貿集散地,玉林有著悠久的商貿歷史和較好的商業發展前景。而建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由于認識上的局限性,其發展戰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現在二個方面:一是市場建設檔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經銷商雖能夠歸行入市,但是經營方式仍停留在攤位式經營,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場銷售覆蓋面不廣,目前市場上的商品多銷在本地,及周邊一些縣城,知名度低,輻射范圍不廣,銷售量有限,影響力低下。
(二)政策法規配套跟不上,進一步發展受阻。表現為:一是行政引導不力,造致了市場分散。當前玉林市區內還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鋪未能歸行入市。如公園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種裝修材料店,工業品市場附近的管材店和燈飾店,清寧路上的鋁合金(不銹鋼)窗(門)店等等。市場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場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更不利于市場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費政策過緊,各種征費過高。行內業主普遍反映,本市場與廣東的佛山、東莞、順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區內百色、欽州等地的同類市場相比,同類征費偏高,這無疑會打擊業主的投資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三)市場設施不配套,服務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門店(貨位)面積大小不一,不合適。業主普遍反映是小戶不夠用,大戶用不完。二是鋼材貨位場地沒有硬化,場地沆洼不平,積水疏排不暢,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無地磅設施。四是倉儲設施不配套,倉庫容量遠不能滿足業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對裝運隊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設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適應城市發展要求。市場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屬城郊。隨著二環路的建成以及城區的擴展,目前市場已進入市區之中。承載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貨運車輛將不再適宜進出市區內的市場,在市區內設置建材市場,一方面對其自身發展是一個限制,另一方面影響到城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影響到城市的品位和檔次。
三、建議。
根據當前建材行業的發展形勢以及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查組結合調查到的情況認為必須重新建設我市建材市場,這是因為:
1、鑒于當前二環路的建成、城區的擴展,現在的建材市場已進入了市區之中,承載建材貨物的重(大)型車輛將不能再在市區內自由進出市場以及現有的建材市場離鐵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遠,運輸不方便。
2、現有建材場建設的不規范、不集中,倉儲保管、生活辦公設施不配套,遠不能滿足業主的需求。
3、經營戶在市場內切割瓷磚和切割鐵制管材時的噪聲污染和塵粉污染超標,嚴重影響了城區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現有的建材市場銷售狀況已飽和,規模小、檔次低,周邊缺乏發展空間,已不適應當前城市建設速猛發展的需求。
因此現有的建材市場已不宜再繼續留在鬧市區中,必須重新選址,整體搬遷。
(一)建設新的建材市場應該考慮的幾個問題。
1、市場定位。新建市場應按照立足現在,著眼未來的要求,建設成為玉林城區范圍內唯一的綜合性建材經營地,成為專門、集中、門類廣泛、品種齊全、管理統一、服務優質的專業市場,成為憑借玉林傳統的區位優勢,充分展現嶺南商貿都會魅力,有品位、上檔次、有影響力的專業建材市場;進一步建設成為兩廣及中南地區以建筑材料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倉儲、服務為一體的建材貿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場選址。建議選擇設置在二環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費站之間路段的北側或在苗園路石子嶺附近。主要是因為建材產品多屬體重量大產品,對運輸條件要求較高,而該地段鐵路和公路運輸交通方便,空地較多,便于建設和使用,同時也可拉動該地段的經濟繁榮和勞動就業。此外,新建市場近鄰的新體育館,對今后組織開展商品會展活動也相當有利。
3、建設規模。新建材市場占地15萬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4.5萬平方米,倉庫面積3萬平方米,營業門店設計為二層,上面為辦公室、住房,下層為經營門店,倉庫設計為單層。新市場經營門店為1500個,年銷售額為5億元人民幣,產品主要銷往桂南及粵西地區。
4、新建市場投資。新市場預計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置地費用約1100萬元,建筑費用約3400萬元,建設資金可由市場服務中心獨立投資興建,也可通過招商引資,實行股分制進行經營。
5、市場的管理和經營。市場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繼續由市場服務部負責,或是實行股份制,由股東董事會負責實施經營管理。經營方式采取先進的敞開式、超市式經營,里面經營商品齊全,基礎設施配套齊備,實現一站式采購,提供細致周到的售后服務。
(二)建設新的建材市場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
縣財政系統現有在編在崗人數為139個,其中局機關85人,財政所54人。其中科級領導干部37人(含改非人員),班子成員16人。局內設辦公室、政工股、預算股、文教行財股等13個股室;國有資產管理中心(加掛產權交易中心牌子)、非稅收入管理局、國庫管理局、鄉鎮財政管理局等10個下屬事業機構及礦產品稅費征管辦(掛靠)。
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突出“圍繞核心,服務中心,貼近民心”的宗旨,千方百計抓收入,多管齊下增財力,突出重點保支出,強化舉措抓監管,勵精圖治強隊伍,財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績。一是財政收入速快質優。完成財政總收入7。94億元,提前兩個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比上年增長13。18%。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5。45%,比上年度提高了0。16個百分點,收入質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財政目標管理考核中排第二名獲二等獎。二是財源建設增量提質。20新上財源項目44個,固定資產投資11。87億元,其中中湘鎢業、邑金礦業等3個項目投資規模過億元,5000萬~1億元的5個,1000萬~5000萬元的8個。全縣納稅過萬元的企業11家,1000萬~2000萬元的企業7家,500萬~1000萬元的企業14家。三是爭資融資籌資成效顯著。全年向上爭資金16。47億元,增長15。43%。實現國土出讓收入4。24億元,增長326。4%,其中構成實際可支配財力2。04億元。加強土地儲備,完成征地5020畝。融資到位資金10。02億元,其中發行企業債券5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國家級貧困縣,籌資融資工作在全省作典型發言推薦經驗。加強金融創新和建設,成功引進華融湘江銀行在__設立分支機構,啟動推進農村信用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工作,并出資6300萬元整體收購剩余的不良貸款1。32億元。四是體制改革縱深推進。財政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收付、公務卡、鄉鎮財政預算標準化、資金文秘站-中國最強免費!集中審批等多項改革穩步推進,鄉鎮財政預算標準化改革在我縣試點成功,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省市作典型發言,并在全省推廣“__模式”。五是內部管理水平再上臺階。以“建制度、轉作風、樹形象”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財政精神大討論”和“財政管理改革年”活動,培育“惟公崇德,強政興財”的良好精神和氛圍。年局領導班子年終測評優秀率達100%,局主要班子成員個人優秀率100%,成為財政局歷年來年終考核測評的首次。局領導班子榮獲“全縣優秀領導班子”、“全縣機關事業單位綜合績效考核評估一等獎”和全縣作風標兵單位;全年獲省、市、縣先進集休、先進個人133項次;年內記三等功和嘉獎31人次。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貫徹落實省市財政工作會議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實現了財政工作的良好開局。
一是明晰了工作思路。針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們充分研判,未雨綢繆,認真開展了財政工作調研,廣泛聽取各方對財政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根據上級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我們制定了“四個三”的工作思路,即強化“三?!蹦繕?,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加大“三資”力度,爭資、融資、籌資;夯實“三基”工作,鞏固基礎財源建設,創新基本管理體制,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實現“三創”目標,工作創一流,班子創一流,形象創一流。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市下達的財稅目標任務,我們切實做到早謀劃、早部署,細化了目標任務分解,及時召開了全縣財稅金融工作會議和財政系統工作會議,將財政收入、籌資融資、支出管理等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部門。在全縣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務、人人頭上有責任、人人主動抓財稅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圍,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優化了財政政策。改革財稅體制,出臺了《關于培育總部經濟引導礦產貿易企業入園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經濟開發區經費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將分布在鄉鎮的礦產貿易企業統一至開發區規范管理,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加強項目管理,出臺了《縣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政府投資項目的立項評審、設計變更、報批、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內容的要求、程序,切實改變項目“三邊”現象。強化部門預算制度改革和資金管理辦法,堅持公開預算,從嚴控制支出。__年的財政收支預算工作在2013年底召開的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順利通過。與此同時,進一步嚴格了財政資金的審批撥付、項目評審把關監督,非稅收入的稽查考核以及爭資立項的審核上報等,從而為財政工作開展提供了良好機制和環境。
三是提升了工作實效。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將全年財稅任務及時落實到征管部門和各鄉鎮,切實加大征繳力度。截止3月31日,完成財政總收入23494萬元,為年初預算的25。72%,其中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143萬元。大力推進籌資融資。重點抓好了5億元中期票據發行和土地儲備項目融資工作。華融湘江銀行的貸款項目正加速推進。抓好了市人民銀行在我縣召開的__縣省級羅霄山片區金融扶貧示范縣揭牌儀式及政銀企簽約會議的籌備及重點融資項目的包裝工作。農商行改制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加大爭資力度。累計到位上級資金7244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6萬元,增長22。87%,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35023萬元。加強支出保障。完成本級財政支出48409萬元,為預算的39。68%,比上年同期增長12。8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72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9%,教育支出946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42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3%;農林水事務支出348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8。35%。健全了財政內部資金監管評審和預算外資金審批程序,強化了項目評審,審核78個項目,評審金額1。28億元,審減率20。3%;完成采購預算金額2210萬元,合同采購金額完成1868萬元,節約率15。48%;完成罰沒收入791萬元、政府統籌220萬元。實現統征稅費收入467萬元,補征及罰沒收入57萬元。
四是強化了隊伍建設。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轉作風、聚合力、樹形象、強隊伍,形成了同心同德,求真務實,敢于擔當,拼爭一流的良好氛圍。突出建章立制,按照精細化管理需要,制訂完善了《目標管理考核方案》、《財務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學習教育,大力實施德智提升工程,以創建“四型機關”活動為契機,在全局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比業務比品行的氛圍日益濃厚。突出崗位鍛煉,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年初對全局干部職工進行了競崗交流,競崗交流38人,并選調了8名政治可靠、業績優異的`人員充實到業務崗位。通過引入競崗交流機制,進一步激活了干部內在潛能,增添了隊伍活力。
下段,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年初財稅工作目標,堅持真抓實干作風,堅定爭先創優決心,堅決目標任務實現。
一是強化財稅入庫。強化責任意識。將組織收入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完善和落實縣領導和征管部門聯系鄉鎮和重點稅源企業制度,抓好幫扶協稅促收工作,嚴格執行財稅收入工作“一票否決”。切實增強財稅入庫均衡性,按月調度收入入庫工作,分月達到或超過均衡進度。著力培植支柱財源。大力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園區更大的優惠政策,發揮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培植財稅新的增長點。落實領導掛點幫扶責任,加快新型工業化轉型升級。加大以熱水溫泉景區為龍頭的旅游產業開發,注重旅游促銷,打造精品線路,大力提質旅游產業。重點扶持產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企業,培植有潛力有后勁的財源。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確保大坪鐵礦區、小垣礦區正常開采。著力培植金融產業,抓好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力爭__年9月份掛牌成立__縣農村商業銀行;繼續抓好金融機構引進工作,力爭__年長沙銀行在__成立分支機構,上海農商行在__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引進有實力的投資商在__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強化財稅征管。進一步加強納稅監控,挖掘增收潛力,突出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切實增強財稅征管意識,緊扣目標任務,強化征管措施,確保均衡入庫。切實加大查補清欠稅款力度,加強稅源監控,嚴防稅收跑、冒、滴、漏。切實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強化國有資產管理。
二是強化資金保障。做好爭資文章,力爭爭資在20億元以上。進一步吃透基本財力保障縣、“國扶縣”、“羅霄山連片扶貧開發示范縣”、“生態功能保護區”等政策,搶抓中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開放型經濟等改革舉措全面啟動的機遇,加大與中央、省市主管部門的聯系,大力向上爭資立項,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做好融資文章,力爭融資15億元以上。積極落實抵押物,加大與銀信部門的溝通銜接,包裝大項目、落實大資金。繼續嘗試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確保5億元中期票據順利發行。創新思路,積極爭取世界銀行貸款。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入駐__,在引進的基礎上加強雙方合作,爭取信貸投放。做好籌資文章??茖W規劃用地條件,有計劃的出讓土地。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實現土地出讓收入可持續增長,力爭實現土地出讓收入4。5億元以上。做好城市經營,大力盤活國有資產資源。大力盤活礦權,加快茶山腳鎢礦改制步伐,依法按程序有償轉讓茶山腳鎢礦礦權,確保受益最大化。
三是強化支出管理。建立規范的津補貼發放機制、長效機制、監管機制,逐步縮小差距,確保干部職工待遇逐步提高。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加大財力向民生政策傾斜,持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扶持產業發展,鞏固發展水電傳統產業,重點發展礦產精深加工業和總部經濟,旅游業、金融保險業、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加大對文化旅游、現代物流、莊園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茶葉、水果、蔬菜等產業發展。貫徹落實《黨政機關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公務接待管理實施辦法》等省市系列規定,加強公務接待管理,規范公務接待行為,嚴格公務接待經費預算和管理,嚴肅公務接待紀律,強化監督檢查。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范政府債務風險。
四是強化機制創新。著力抓好專項資金管理機制創新,進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對專項資金審批、撥付、使用等環節進行規范,切實提升效能,強化資金效益;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預算公開,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嚴格預算執行,從嚴控制預算追加。加強財政績效管理,選取部分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金開展績效評價,逐步建立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推動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確保完成5個鄉鎮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繼續深化公務員卡制度改革,確保公務卡員制度改革面覆蓋所有縣直一級預算單位。
一是懇請實行鄉鎮財政所人員縣級垂直管理。目前我縣19個鄉鎮財政所的管理實行雙重領導,人事和業務由財政局管理,工作雙重管理,以縣為主。該體制已運行多年,早期取得較好效果,但目前的弊端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不利于縣鄉財政干部上下交流,不利于穩定鄉鎮財政隊伍,不利于財政資金監管。特懇請縣委以“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為大前提,重新劃分縣鄉兩級管理職責,將鄉鎮財政人事管理權、業務管理權、資產管理權、經費管理權等四個方面上收到縣級,實行縣級垂直管理,進一步激活財政隊伍活力。
二是懇請對金融與債務辦和監督股實行機構升格。當前我縣金融建設職責重,融資工作難,資金監督檢查壓力大,省市對金融與債務辦和監督股提出了明確的升格要求,現金融與債務辦、監督股僅為副科和股級。為便于工作開展,懇請縣委將金融與債務辦加掛“__縣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并升格為正科,監督股更名為“監督局”并高配副科。
三是懇請進一步調優配強局領導班子。我局現有科級領導干部37人,班子成員16人員,仍有2個副局長、1個總會計師等多個職數空缺。很多分管領導都是身兼數職,分管業務多,工作壓力大。懇請縣委根據我局所缺職數,從局機關內部提拔使用一批業務骨干,進一步調優配強局領導班子。
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給地方經濟帶來了巨大變化,在改革過程中,作為基層鎮財政來說,要為農村牧區經濟發展和基層政權運轉提供財力保障相當困難,收支矛盾突出。近期,我們對鎮財政及嘎查村財務運行情況和全鎮歷年所欠債務情況進行調研。
__x鎮位于鄂前旗西部,是自治區批準設立的經濟開發區之一,是鄂前旗融入大銀川經濟圈的前沿陣地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全鎮總面積3871.21平方公里,下轄17個嘎查村,1個國營牧場,農牧戶總數為2085戶,總人口9884人。全鎮水澆地總面積8.5萬畝,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45.3萬頭只,個體工商業戶66戶。
二、財政體制。
今年我鎮嚴格執行“鎮財旗管”政策,預算共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票據統管,由旗級財政部門直接管理并監督我鎮財政收支,促使我鎮走出困境進而加快發展,有利于規范和制約鄉鎮支出,也有利于控制鄉鎮財政供養人員和債務的不合理增長和膨脹等。嘎查村財務我鎮按照上級要求,執行村財民理鎮代管政策。
三、債務情況。
(一)鎮級債務情況。全鎮累計負債1011.94萬元,其中銀行信用社貸款87.99萬元、向上級財政部門借款100.40萬元、占用旗財政周轉金54.50萬元、占用旗農綜辦專項款29萬元及其他應付個人、干部的各項款740.05萬元(附表)。
債務形成的原因:
一是在過去鄉鎮財政供養人員膨脹的同時,工資標準又在不斷的提高,各種名目的培訓和各部門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次數較多而又是強制性的,僅工資和公務費累計欠債110.84萬元。
二是我鎮經濟發展緩慢。由于可用財力不足,境內的畜牧業增收慢,工業對財政貢獻小,服務業起步較晚,造成財政收入止步不前。為培植稅源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為企業無償提供工業用地、支付移民搬遷和征地費用欠債79.60萬元。
三是為使教育“兩基”達標,實施教育工程負債20萬元。
四是為了更快的發展地方經濟,投資10萬元建設移動網絡設施;投資64.67萬元修建了108公里鄉村公路;投資7萬元改造了農網線路;投資30萬元新建兩處農貿市場,四項負債111.67萬元。
五是為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負債投入防五經費3.64萬元。
六是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居住條件,僅生態和環保投入44.29萬元。
七是為了正常有序、快捷開展工作,購置交通工具投入28.54萬元。
八是由于政府的搬遷工程,重新修建辦公場所、購置固定資產、辦公設備以及修建政府街道等工程,導致舉債465.96萬元。
九是償還到期債務104.98萬元,同時支付利息42.42萬元,兩項負債147.4萬元。
由于地方稅源窄,年實現個體工商稅收不足30萬元,要完成各項目的實施,只能通過舉債和高成本的“引稅”來完成,導致負債達1011.94萬元。
(二)嘎查村債務情況。鄉村債務較重,消債化債難。在我們所調查的11個嘎查村各嘎查村負債總額53.26萬元,在稅費改革前全鎮11個嘎查村累計負債375216.40元,負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農牧戶舉家外出,常年在外,“三提五統”經費無法收回,僅此一項嘎查村通過金融系統、包扶單位和村干部個人墊資上交此項經費375216.40元。在稅費改革后各村興辦企業、維修活動陣地、“防五”支出和支付干部工資負債116382.04元(附表)。
四、財政存在的困難。
主要是經費嚴重不足,今年旗財政給我鎮核定經費為14.7萬元,而根據1—5月份實際發生的費用和科學的預算,今年實際費用(附表)。
(一)鄉鎮收入主要構成。鄉鎮財政取消了金庫,鄉鎮各項稅收及非稅收入等直接繳入上級財政,鄉鎮不承擔組織財政收入的任務,全市所有鄉鎮經費的來源,均由各鄉鎮按上級財政預算編制標準、辦法和程序編制本單位年度財政收支預算,由市財政局予以核定和撥付。
(二)鄉鎮財政支出使用情況。財政支出嚴格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做到支出有預算,開支有標準,審批按程序。財政工作人員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年度下達的預算指標,由工作人員按月造出用款計劃,報經政府領導審批,然后報到市財政局審核后統一拔付。
(一)鄉鎮財權與事權是否匹配。目前存在一些不應有鄉鎮承擔的事權卻繼續存在甚至不斷下移,鄉鎮一級承擔了許多與其財權不相稱的事權,不僅要履行領導經濟建設、帶領群眾致富的職責,還要提供大量社會公共物品,如農村道路建設、社會治安管理等,而其中有些公共物品不應當全部由鄉鎮提供。目前鄉鎮財政管理體制中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是不科學不合理的,分成比例低,如果在預算收入不能確保完成的情況下,鄉鎮無法保障鄉鎮正常運轉和發展需要。
(二)收入分成情況。由于財政配套資金不足,鄉村財政運轉困難,且鄉村財力薄弱,歷史負債也較多。在核算收入分成中,分成比例低,且鄉鎮配套資金要求多,財政投入升級達標多。對鄉鎮的支出要求“門檻”越來越高,導致鄉鎮處于兩難境地。
(三)對鄉鎮實行“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看法。通過試點的方法,探索恢復鄉鎮財政金庫。預算法規定一級政府一級財政,之前之所以撤銷鄉鎮金庫,是考慮到在以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鄉鎮收入任務與當地支出完全掛鉤,同時將收入任務作為考核指標下達,與鄉鎮領導的考核和任用掛鉤,容易造成不正當渠道組織收入、非法組織稅源等問題的產生。新形勢下,中央提出新常態的經濟發展理念,鄉鎮財政收入將不再成為壓力指標,可以以試點的方式,在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恢復鄉鎮金庫,探索建立與收入相關聯的激勵機制,提升鄉鎮培植財源、組織財政收入、促進鄉鎮經濟法發展積極性。
(四)鄉鎮財政工作開展情況。鄉鎮財政所改革后,財政工作人員納入鄉政府一并管理?!痢拎l財政人員共2人,其中1名為在編人員,1名為臨聘人員。主要承擔鄉鎮一般預算資金的收支管理,部門綜合預算管理,非稅收入的征管,國有(集體資產)管理,財政補貼資金發放與信息化管理,執行財政監督,參與農村綜合改革,協助稅收征管等。有獨立的辦公地點,財政干部老齡化較嚴重,待遇偏低,成長空間受限,大量的工作與干部人數不匹配。
(一)體制方面。工作經費不足。鄉鎮基層的工作性質是面對廣大農民,有相當大的工作量是要求深入到農村第一線的,加之信息化工程建設要求越來越高,網絡運行費用和計算機所需耗材等開支都比較大,辦公經費的需求也相應增加,普遍存在經費不足的現象,有的除了人員工資外基本沒有專門的工作經費預算,經費不足問題逐步顯現,影響到鄉政府運轉和社會事業發展。
(二)土地方面?;巨r田、生態紅線等土地規劃方面;工業用地、項目用地等用地指標方面;鄉鎮土地交易市場情況、土地增減掛情況等。
(三)產業方面。摸清鄉鎮財源情況,鄉鎮是否有穩定的稅源產業,稅源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等;村集體經濟、圩鎮經濟發展等方面。由于鄉鎮財政體制等同于預算單位管理的模式,鄉鎮的支出均由市財政予以保障,不再與鄉鎮收入掛鉤。雖然鄉政府具有協稅護稅的職能,但是經濟形勢下滑、鄉鎮經濟基礎弱,加之鄉鎮稅收實行垂直管理,鄉鎮協調稅源難度大,使得各鄉鎮培植財源、協稅護稅的積極性較低,鄉鎮財政組織收入的職能趨于弱化,鄉鎮稅源嚴重缺乏。
(四)其他方面。近年來財務工作涉及的事多、要求一年比一年嚴格,加之財政人員兼職多,業務能力不夠強。從事繁重的工作,壓力加大,這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財政人員工作積極性。財政人員電腦使用頻繁,工作中電腦啟動和網絡連接速度太慢,但無資金配備新電腦。
(一)鄉鎮分類考核方面。根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財政收支規模等因素,劃分鄉鎮類型,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積極性,鼓勵鄉鎮培植財源,發揮體制導向作用,促進經濟發展,做大財政收入總量。加大鄉鎮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協調發展。如××鄉屬于城郊鄉鎮,既有城又有鄉的優勢,屬于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鄉鎮,在轉移支付分配標準上要加大分配比例??梢砸栽圏c的方式,在地理位置和發展基礎相對較好的鄉鎮,探索建立與收入相關聯的激勵機制,提升鄉鎮培植財源、組織財政收入、促進鄉鎮經濟法發展積極性。
(二)增強鄉鎮財力方面。一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鄉鎮所屬企業、個體工商戶繳納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使用稅等稅收收入的縣得部分,納入鄉鎮體制收入。二是土地出讓收入分成,建設用地出讓收入分成,取適當比例返回給相關鄉鎮,用于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強資產、資源的管理,積極整合資源,對閑置資產進行梳理;加大盤活資產資源處置力度,最大限度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如我鄉通過光伏項目、土地流轉、店鋪租賃等發展模式,所有村村集體收入突破5萬元,10萬元以上的3個,20萬元以上的2個。
(三)事權和財權方面。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合理劃分縣鄉財政事權與支出職責,將履職對應的財力下放到鄉鎮,實現財權與事權相統一。
(四)調動工作積極性方面。要明確鄉鎮財政的職能定位。要結合鄉鎮工作的新形勢和新特點,根據新《預算法》的發布,調整充實鄉鎮財政職能,確?;鶎迂斦l揮效用。要重點加強鄉鎮財政八項職能,即:協調組織收入職能、預決算編制和執行職能、財政資金的監督和管理職能、財經和惠民政策執行職能、農村綜合改革職能、國有資產管理職能、鄉村財政財務監管職能、資產與債權債務管理職能等。
(五)鄉鎮財政管理方面。要加強鄉財政隊伍建設。建設鄉財政高素質的隊伍,是做好財政業務、發揮財政職能的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重視鄉財政人員隊伍的建設,從理順機構編制的隸屬關系、提高鄉財工作人員的地位、加強鄉財政人員的培養和任用等方面來促進鄉財政隊伍的穩定和加強,從而保障鄉鎮財政職能的有效發揮。
茶店鄉位于林州市南部,新林公路穿鄉而過,屬于典型的山區鄉鎮。全鄉面積90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總人口3.6萬人。近幾年來,茶店鄉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茶店鄉地區生產總值117775萬元,財政收入606萬元。
茶店財稅所現有人員6人,30歲以下的1人,30歲以上40歲以下的2人,40歲以上的3人年齡結構偏大。全所所有業務已實現了電算化。
財稅所承擔著全鄉所有的財政、財務業務,負責農業稅收(契稅和耕地占用稅)的征收,協調國、地兩稅收入,全鄉各項財政支出的管理和各種涉農資金的撥付、監管,全鄉惠農補貼資金的發放和“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的審核、上報。目前按照“鄉財縣管”的精神,已經實行“鄉財縣管”。
三、鄉鎮財政管理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政村的23本村級經費帳套。二是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惠農政策逐步加大,承擔著大量農戶的基礎信息的錄入、審核和補貼資金的發放。三是“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政策的實施,進一步增加了財稅所工作量。而財稅所人員近幾年沒有增加,平均每人分管的賬本達7本,人手嚴重不足。
2、鄉鎮財政信息化落后,嚴重制約著財政管理水平。盡管全所已實行了微機化辦公,但信息化水平低,基本處于微機記賬階段,沒有實現“財、稅、庫”聯網,不能實現信息共享。
3、“鄉財縣管”不徹底。目前“鄉財縣管”實行了鄉鎮用款計劃審批和工資代發,縣對鄉鎮的管理仍需進一步完善。
四、建議。
1、急需補充基層財政人員,增加新鮮血液,解決目前財稅所人員年齡偏大、結構老化和業務負擔重、人手不足現象。
2.、設立惠農補貼辦公大廳,集中辦理各項惠農資金的發放,規范惠農資金的管理,方便群眾。
3、加強基層財稅所硬件建設,改善辦公條件。目前,財稅所大量工作涉及到具體農戶,交通工具、辦公經費不足,嚴重制約了工作開展。切實提高基層財稅所人員的福利待遇,為基層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使廣大基層人員工作心情舒暢。
4、進一步完善“鄉財縣管”,按照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實現對鄉鎮財政管理的縱向到底。在鄉鎮應逐步推行財政授權撥付和集中支付制度,對專項資金、優撫救濟、惠農補貼等實行縣級報賬制,鄉級財稅所只設報賬員,使鄉鎮財稅所能集中全力加強專項資金的基礎審核和監督管理。
5、加強財政“金財”工程建設,早日實現“財、稅、庫”聯網,真正實現辦公信息化。
一、逐步滿足人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沐浴公共財政陽光。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三農”的范圍,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此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建立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覆蓋城鄉的衛生財政體系、服務農村與農民負擔監管新機制、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主要是通過繼續深入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規范財政資金分配、支付、使用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監督,形成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公共財政監督管理新體制。
二、改進收支結構的具體對策建議。
(一)改進收入結構方面的主要建議。
1、把增加地方金融能力作為解決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
銅陵市現有地方金融基礎薄弱,資金供求結構渠道不暢,資金融通能力較差。一方面大量企事業單位的閑置資金被存放在國有商業銀行,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條件與額度限制較多,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又嚴重不足。因此,要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類商業銀行對銅陵經濟發展的支持,同時要加快財政擔保事業發展,改善融資條件,增強地方融資能力,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2、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擴大經濟規模。
項目是經濟增長的支撐,加快項目建設,特別要重視兩個問題:一是要積極做好項目協調服務工作,搞好人性化、人情化招商,增強親和力,贏得好口碑。二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做好項目儲備,充實完善項目庫。抓住這個關鍵,有了項目建設,才能保證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的協同增長,才能實現財政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長遠目標。
3、把發展三產提高到重要位置。
三產的基本貢獻一是解決就業與地方營業稅收入,二是可以增強城市的發展功能。加快發展三產,當前可以重點考慮: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市政府可統一出臺物流企業稅收獎勵政策,吸引國際、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銅陵,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拓展物流市場,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功能,有利于增強地方財力。二是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議建立內外包服務區,將國內外知名it軟件設計、建筑工程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監理、會計、審計等服務公司吸引進駐,承接本地業務、輻射外地服務,增加地方收入。三是深入推進金融保險業、貿易服務業、城市旅游業、會展業以及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4、用足用活稅收政策,進一步挖掘地方收入的增收空間。
一是實行房地產稅收一體化工作。利用財政契稅征管信息平臺優勢,在財政契稅征收窗口統一征收(代征)房地產轉讓環節的營業稅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一系列與房地產交易轉讓環節相關的各地方稅種,能有效地避免此類稅收的流失,切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二是加強稅種之間的征管調控。比如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對企業稅前列支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應足額繳納或計提。這樣既可防止企業虛增利潤,也可直接增加地方稅收收入,符合稅法政策要求。
5、要在稅源管理上下功夫,切實提高稅收征管質量。
一是要加強稅收征管。在行業上重點加強對建筑業、房地產業、餐飲服務業、貨物運輸業稅收稽查工作;在納稅主體上重點加強對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的征管工作;在稅種上重點加大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輛使用稅等小稅種的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二是要依法減免稅收。稅務部門要認真貫徹《稅收征管法》,加強稅收減免審批程序,堵塞稅源流失漏洞,從而把經濟增長的成果切實體現在稅收的快速增長上來。
(二)改進支出結構的初步設想。
1、硬化預算約束,確保重點支出。
依法加強預算約束,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努力節約財政資金,配合實施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城鄉社會治安防控和安全生產等工作,提高財政應對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大對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的.籌資力度,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協調和諧發展。
2、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加快推動和諧銅陵建設。
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殘有所助”的目標,重點加大在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職工廉租房、生態環境、節能減排、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并努力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推動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3、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
大力推行“以錢養事”服務方式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繼續推進和深化“鄉財縣管”和“村帳鄉管”改革,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整合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和資源整合,繼續完善面向農民服務的全程代理模式,不斷提升農村“一站式”服務水平,推行“一線實”工作方式。建立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不斷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4、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加大財政對科研與科技進步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財稅激勵機制。加大對科技創新人員的鼓勵和支持力度,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圍繞加工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選擇一批最具成長性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不斷提高其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能力。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努力服務全民創業。大力支持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用好用活專項資金。積極爭取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加強財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財水平。
繼續推進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加強財政管理制度的落實和檢查工作,努力鞏固財政管理年活動成果。繼續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積極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網上申報、網上支付工程。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逐步完善財稅庫橫向聯網工程。積極開展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強財政機關效能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隨著財政信息化要求的提高,我局的信息系統范圍不斷擴大。在加快系統建設的同時,如何有效地提升系統運行質量成為今后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關鍵字:信息系統;數據;使用;質量。
所謂信息系統,百度給出的定義是由計算機硬件、網絡和通訊設備、計算機軟件、信息資源、信息用戶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信息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財政信息系統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理應具有以上屬性。
隨著省“金財”工程的不斷推進,更得益于我局領導對信息化工作的重視,近些年我局的信息系統覆蓋業務面越來越廣。從20xx年建立會計核算中心使用財務核算軟件至今,我局已建立了部門預算、非稅收入征收、預算執行、工資統發、綜合治稅、財務核算、固定資產管理、公文傳輸等多個業務系統。面已經推開了,現在到了回過頭來思考一下系統運行質量的相關問題的時候了。
系統運行質量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這里就不贅述了。本文主要探討一下如何提升財政信息系統運行質量。憑借多年的系統軟硬件維護經驗,我認為還是應該著手從硬件、軟件、數據、使用四方面加強。
一、硬件方面。
財政信息系統是業務系統,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保密性。因此,系統的運行必須是在一定的范圍內,而不應該過分暴露。簡言之,系統計算機設備應該專機專用,系統的通訊網絡也應該是封閉的,與互聯網完全隔離。這方面除了要加強宣傳教育,加大核心系統軟硬件防護之外,長期檢查是關鍵。由于與我局系統聯網的單位眾多,近三百家,今年上半年我科安排專人對每一家單位的機器和網絡進行了安全專項檢查,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了整改意見。明年,將對各單位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盡量使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設備的維護和更新改造,保持通訊高速暢通。
二、軟件方面。
我認為,軟件系統實際上是財政業務的一個載體。換言之,有沒有相應的軟件,業務的核心精神實質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借助軟件之后業務處理方便了,報表生成快了……這些年我們財政部門上了很多軟件,有的效果很好,有的則不盡然,往往怨聲載道。我認為,這方面要考慮幾個問題。首先,搞軟件的必要性問題。如果一項業務為了信息化而上軟件,本來幾張excel表就能處理掉,現在搞了好多復雜環節而且又起不到任何約束作用,不但不提高效率反而增加工作量,這樣的軟件最好不要搞。其次,對待軟件的態度問題。任何軟件都不是完美的,在使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如果因此而否定軟件也未免言之過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還有,軟件的操作人員也應該加強學習,及時與信息部門溝通,盡快適應軟件。最后,軟件的更新換代問題。適合自己的軟件才是最好的軟件。如果一味跟風,辛苦磨合好的軟件被輕易放棄而追求新版本新系統還是違背了使用軟件的初衷。
三、數據方面。
數據是應用系統運行的核心,數據質量的控制需要錄入、處理、輸出、存儲等涉及到的各部門的重視,而不僅是信息部門的事情。
數據質量體現在數據的完備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三個方面。在信息系統中,數據首先應該是充分的、不能缺失的,其次數據應該是實體完整的、參照完整的和保持域完整的,最后數據應該是安全的、可審計的、防止被篡改、竊取、重置以及未經授權的訪問、存取等。
具體到我們財政部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控制。
(一)加強對錄入環節的指導。該環節是所有業務流程的源頭,錄入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后面的處理分析等環節。因此,信息部門要加強對錄入人員的指導,同時錄入人員自身也要專研好業務并能準確反映業務數據。
(二)形成完備的數據存儲控制機制。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存儲控制機制能夠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在發生系統故障之后能夠短時間內恢復數據。我局的業務數據采用雙數據庫單磁盤存儲,明年將考慮采用雙磁盤存儲。另外,在數據備份方面,核心業務采用每半日完整備份一次,并且通過遠程備份軟件實現市局異地備份。
(三)嚴格控制后臺直接修改數據。在軟件實際使用中經常出現前臺錄入或處理出錯需要糾正的情況,這時往往會借助信息部門進行后臺數據庫直接操作修正錯誤。固然這種方式方便快捷,但是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數據庫直接操作依賴于操作者對軟件后臺結構的了解程度以及數據庫語言掌握實力,還有操作者的細心程度(往往輸錯一個查詢條件得到的數據就會有誤),風險很大;第二,數據庫直接操作使數據處理其他環節人員產生依賴性,長此以往不利于業務的正常發展;最后,根據會計電算化的相關要求,要保留錯誤數據和線索,通過其他補充手段(退回、補充登記、沖賬等方式)進行糾錯,顯然數據庫直接操作不符合此要求。
四、使用方面。
任何一個應用系統說到底還是為人服務的。而往往用戶也是所有環節中最薄弱的一環,因為用戶參與了整個應用系統的數據錄入、處理、輸出等全過程。用戶個人的業務能力以及軟件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系統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我們寶應的實際情況也是在這方面困難重重,占據了信息部門很大的工作精力。就目前而言,我們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定期不定期的業務培訓指導,比如上新軟件時或者軟件有改動時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行一對一輔導;2、與軟件公司協調,盡量減少軟件錄入中的輸入項目而采用選擇項目,同時強化邏輯關系檢查;3、完善操作日志,一旦發生重大故障,查明原因,明確責任。
細節決定成敗,作為信息部門以及信息系統的參與者,只有做好硬件、軟件、數據、使用四方面的工作,財政信息系統的運行效果、運行質量才能提升。工作任重道遠,我們一直在努力!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關心的焦點,也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它也是直接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安定、穩定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央、省、州(市)、縣就如何加強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制定出臺了相關法規政策。20__年,在新的一輪機構改革中,我鄉設臵了鄉鎮財政所,現將鄉鎮財政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當前農村財政管理情況。
農村財務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做得不好,就可能造成村級財務混亂,引發農民上訪,危及農村社會穩定。應該在保持村級集體財產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收益權和監督權不變的前提下,由鄉鎮對村級資金和賬務實行雙代管,村級所有會計事項由鄉鎮進行代理,將分散管理、各自核算的村級財務管理轉變為集中統一核算的財務管理模式。
(一)農村財政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0__年,___鄉依照村民自愿,依法委托的原則由鄉政府成立了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對全鄉__個村委會、__個村民小組的村級財務核算及審核等業務進行代理。財政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代管中心人員缺位。由于代管中心是掛靠鄉農經站而成立,并沒有成立單獨的運行機構,自實行“村財鄉管”以來,__個村民村委會,__個村民小組的村財均交由農經站代管。工作量大,難以保證村財代管的效率與質量,從而在整體上影響了對村財的監督與管理工作。二是村組相關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村委會報賬員大都沒有受到財務會計方面的正規培訓,財務知識匱乏,有的報賬員還身兼數職,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對每月報賬工作負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票據的合規、合法性進行正確的職業判斷,從而影響了財務合規、合法的正確執行。三是報賬單據制作不夠規范。個別村票據審核程序不規范,經手、驗收、證明手續不齊全。有的村賬務處理程序不規范,不及時記賬、算賬、對賬、結賬,導致賬目漏記、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四是民主理財小組發揮作用不大。部分村民理財小組不是經群眾大會或群眾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而是經干部指定,個別村甚至沒有理財小組成員,村干部直接擔任民主理財小組成員,使民主理財失去本身的意義。部分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文化水平低,財務水平有限,不按規定理財,不認真審查單據,不認真履行職責,對工作不負責任,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民主理財活動不正常、不嚴肅。部分村不按期開展民主理財活動,由村會計拿著報賬單到理財小組成員家簽字,有的干脆由村干部代簽,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責任性差,其監督只是走過程流于形式。五是村級財務公開需要進一步落實到位。雖然省、州、縣、鄉(鎮)對村級財務公開的內容、時間、地點、形式和程序等都有明確規定,但不少村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打折扣。有的村組不按時及時公開,有的村組只重公開,不重效果,內容形式空泛,沒有讓群眾真正了解到財務公開的實質內容。
(二)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是要對代管中心人員進行及時補位。為保證村財代管的效率與質量,認真履行代管中心對村財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對代管中心缺位的人員進行補位顯得尤為重要,要讓“村財代管”實行專人專崗,職責到人。這樣也能讓目前身兼數職的農經站工作人員能夠騰出精力來,在統計、農業經營管理、專項資金管理、其他會計核算方面,更好的發揮作用。二是要加強對報賬員的輔導與培訓。針對現在報賬員素質普遍偏低的情況,一方面加強對他們的輔導,在報賬時及時對單據及流程方面的錯誤進行認真細致的指正,并告訴其改正方法,對不合理不符合規章制度的地方不能姑息縱容,應責令其抽出單據更換符合要求的單據。另一方面,應適時的組織相關的培訓,及時為報賬員充電,適當考慮增加報賬員每月的補貼,讓其工作無后顧之憂,更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三是要制定相關制度規范報賬單據與開支。面對報賬過程中部分單據不規范,白條抵庫、三聯收據、付款憑證常常被當做正式憑證拿來報賬的特點,應制定相關制度,命令禁止,堅決杜絕由這些不規范單據可能導致的支出漏洞;對業務招待費過高的現象,也應當制定合理標準,并嚴格執行該標準,讓招待費在整個村委會的運轉過程中既發揮其該有的作用,同時又要嚴防腐敗浪費行為的滋生;另外,還要加強對各村委會村組干部的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財經紀律的嚴肅性,認真及時的配合報賬員完成審核簽字、支出把關的任務。
四是要認真落實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實行財務公開,是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強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一定要認真履行好工作職責,規范財務公開制度,不僅每月要將支出情況采取張貼的方式進行公示,還要及時對村民對村委會支出了解的情況進行回訪,及時掌握村民對支出情況的了解,從源頭上杜絕因為財務不公開不透明,群眾不理解而引起的各類上訪、鬧事事件。此外,民主理財小組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并實行回避制度,村干部及近親屬不得參加理財,杜絕理財小組不集中審核支出,怕麻煩由其他人代簽審核字樣的現象,真正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審核作用。
二、建立鄉鎮財政所的優勢。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民群眾關心的焦點,也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它直接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安定、穩定的重要因素。全面推行“村財鄉管”管理方式,加強了對村級財政收支的監管力度,確保了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規范了村級財政收支行為,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促進了控制新債、消化舊債長效機制的建立,實現了鄉鎮財政職能的轉變,鄉鎮財政服務、核算、監督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1、發放各類惠農政策資金的職責不斷強化。隨著國家惠農支農政策的全面實施,對農村的轉移支付資金和各類補貼越來越多。這些資金的發放涉及面廣,種類繁多,政策性和時效性強。
2、會計核算職能增強。實施“村財鄉管”之后,成立村級財務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負責村級資金管理以及轉移支付資金、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專項資金管理,集中時間對外辦公,定期進行賬務公開,通過代管方式發揮監督作用。
3、支出管理職能加強。隨著公共財政體制的逐步完善,通過鄉鎮財政下達的新農村建設、救災、涉農補貼等資金逐年增加,鄉鎮財政承擔的基礎管理和資金兌付工作量明顯加大,支出管理職能越來越強。同時,鄉鎮財政還擔負著對村級資金的監管任務。
4、預算管理職能增強。實行“村財鄉管”后,鄉鎮財政負責專項資金項目儲備申報、涉農專項資金的兌現落實和分配下達等業務。
三、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建設的幾點建議。
從政策層面上出臺加強鄉鎮財政建設的意見,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鄉鎮財政體制,充實強化鄉鎮財政職能,規范鄉鎮財政機構設臵,為鄉鎮財政履行職能創造良好條件。
(一)進一步完善縣鄉財政體制。財政體制是確定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的根本制度,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合理劃分縣鄉事權和財權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財政困難程度等因素,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縣鄉財政體制。
(二)充實和完善鄉鎮財政職能。鄉鎮財政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財政職能是縣級財政職能的延伸,是鄉鎮政府職能的具體體現。其職能定位要結合鄉鎮政府的職能轉變,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來展開,著重從規范的資金監督權、高效的會計集中核算、滿意的公共服務和適度的預算管理權等方面予以細化。具體有以下四個方面:
1、資金監管職能。管理鄉鎮范圍內提供公共產品所支出的各類財政性資金和其他公益事業資金;逐步把鄉村取得的集體經濟收入納入監管范圍;監督管理項目資金,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的論證、實施和績效評估工作;辦理政府集中采購和財政資金的集中支付工作。
2、會計核算職能。組織開展鄉鎮財政、事業單位及其他相關組織的會計核算和檔案工作。負責“村財鄉管”審核記賬工作。
3、公共服務職能。負責涉農補貼資金發放和相關管理工作,做好綜合協調和公共服務工作,不斷提高鄉鎮范圍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建設事業全面發展。
4、組織收入職能。負責鄉鎮有關規費、政府性基金、租金等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做好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征收管理業務的移交和善后工作。
四、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保障措施建議。
(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鄉鎮財政所履職條件。重點解決鄉鎮財政所辦公用房、人員編制、交通工具、辦公設備等問題,建議將鄉鎮財政所的建設投入納入財政預算。
(二)加強鄉鎮財政干部隊伍建設。著力建造一支團結協作、實干肯干、又紅又專的隊伍,把鄉鎮財政干部鍛造成服務群眾的聯絡員、資金安全的督查員、財務核算的監管員。一是要建立健全鄉鎮財政干部激勵機制。明確鄉鎮財政干部的交流方式,要在縣鄉財政間建立人員交流的有效機制,建立能上能下、能出能進、合理流動的鄉鎮財政干部隊伍,提高鄉鎮財政干部經濟待遇。二是要建立鄉鎮財政干部培訓機制。圍繞財政中心工作,以財政業務培訓、崗位培訓、更新知識培訓和骨干人才培訓為重點,制定培訓計劃,落實培訓經費和師資力量,分期分批對鄉鎮財政干部進行輪訓。三是要建立基層財政所“評優創先”機制。重點圍繞硬件設施建設、軟件環境創造、人員整體素質等方面開展評選活動,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路、整體推進,加快鄉鎮財政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步伐。四是要加強廉政建設工作。
(三)規范管理行為,加強鄉鎮財政制度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機制,對鄉鎮財政所的辦公場所、工作人員等資源進行整合,建立鄉鎮財政綜合服務大廳,結合鄉鎮為民服務中心,實行“一廳式辦公,級次式審核,柜組式作業,一條龍服務,規范化管理”的運作模式,對惠民政策咨詢、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發放等服務事項實行“一個窗口管理、一站式辦結”,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拓展財政服務的空間。把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落實到基層,按照現行的財政法規和制度,鄉鎮財政所要制定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辦理流程、公示公開、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規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以標準化的流程設計各項財政業務的管理。
本文目錄。
今年我市實行新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從而把區級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我區財政體制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是十分顯著的。然而,我們也應看到,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區財政管理體制還存在著不少亟待完善之處,制約著我區財政的發展。下面就我區財政管理體制運行情況匯報如下:
實行分稅制度改革后,市級對區級財政制定的政策為:核定區級收支,暫借給區級一部分稅源,在此基礎上確定區對市屬于定補區(或上解區),暫借稅源在以后的年度里按照比例市級要逐年收回。
(一)分稅制改革促進了各級政府理財觀念的轉變,形成了各級政府共同支持企業發展的合力。老的財政體制下,各級政府只關心本級財源企業的發展,在支持企業時要先看是不是本級企業。而新的財政體制下,市、區政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得其利,樹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財觀念,全力為轄區內所有企業服務,在中小企業擔保、小煤礦改造資金、科技三項費用等資金的使用上,對任何類型的企業都能夠支持,形成了市區利益共同體。
(二)建立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市區實行分稅制后,極大的調動了區級政府征收的積極性,財政收入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從近幾年的一般預算收入對比可以看出,200*年一般預算收入只完成n萬元,200*年一般預算收入完成n萬元,比200*年增長n萬元,年均增長n%,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初步建立。
(三)財政實力增強,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
1、200*年一般預算支出只完成n萬元,200*年一般預算支出完成n萬元,比200*年增長n萬元,年均增長n%。
2、財政對農業、科技、教育和社會保障支出的投入年均遞增n%,200*年總計達到n萬元,保證了教師工資的發放和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3、重點支出得到保證。
(1)市區自實行分稅制后,我區對城區基礎設施投入逐年加大,僅200*年,用于城區道路建設、鄉鎮衛生院改擴建、中小學危房改造等重點建設項目資金總額就達到3000萬元。
(2)人員支出增加,在200*年調整津貼工作中,我區克服了財政供養人口多的實際困難,及時兌現了行政機關規范津貼的增資部分,金額達到n萬元。
在充分肯定分稅制改革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現行的財政體制改革僅僅是朝著理順政府間財政體制關系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由于受制于上級政策的限制和自身財政困難的影響,市區分稅制財政體制還有很多不完善和不規范的地方,突出表現在:
(一)事權和財權劃分不明確。
區級政府財權的確定必須以其事權為基礎。但是,目前我區政府的財權往往與其所承擔的事權并不完全配套,影響了區級政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其次是由于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時期,各項事業管理體制、勞動人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政府機構等都經常發生調整變動,引起區級政府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其與財權不配套。
(二)收入劃分不盡合理,尚不規范。
1、市區實行分稅制后,市財政雖然暫借給區級政府一部分稅源,但這些稅源自200*年后,就每年都要由市財政按比例扣回,使區級財政收入每年都要短收一部分。
2、實行分稅制后,市級財政與區級財政之間的收支范圍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體制下,為了維持市本級財政的正常運轉,市里將轄區內的n戶納稅大企業的稅源上劃,作為市本級的固定稅源,只留給區級政府一些納稅小企業及零星稅種,導致區級財政沒有足夠的稅源去征收。
3、納稅屬地劃分不清,使區級財政收入減少一部分。我區內的一些納稅重點企業,稅務登記在**區,但由于其總公司在其他區縣,稅收征繳卻不在**區,例如**廠的生產銷售都在**區域內進行,但是其總部**公司設立在**區,其稅收征繳由**區負責征收,使我區收入減少。
(三)轉移支付補助過低。
1、轉移支付的力度不大且不穩定。由于我區收入總量小,區級每年新增的稅收收入有限,用于彌補自身增支都非常困難,可用于補助鄉鎮的財力微乎其微,對鄉鎮的轉移支付只能依靠上級,但是轉移支付中專項撥款比重偏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較小且數額不確定,影響了下級預算的統籌安排及重點工作的運轉。
2、對農村轉移支付補助低。近年來,區級對農村的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但是市里對我區農村轉移支付的補助基數,是在200*年的基礎上確定的,市本級對區級的轉移支付金額,已不能滿足我區農村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農村中小學取暖、五保戶、獨生子女費方面的補助金額低。
(四)產業結構單一。
我區財政收入和財力增長趨緩、財政困難的原因主要是我區財政供養人口多,經濟總量小、基礎薄弱,財政缺乏非煤企業支柱財源,對煤炭、焦化、電力等企業的依賴性比較強,我區的財政收入中有n%靠上述企業征收,而這些企業受國家宏觀政策和市場因素的影響又比較大,抵御風險能力小,如果煤炭市場疲軟,會對我區的財政收入造成很大影響,將使我區財政收入減收一半以上。
(五)剛性支出大。
我區財政供養人口多,人員支出大。200*年在調整津貼工作中,我們克服困難,及時兌現了津貼的增資部分,但是市本級對我區的補助金額僅為n萬元,其余的要由區級承擔。七煤集團在轄區內下放教師的接收,200*年“兩高”工作的驗收,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區財政出現缺口,具初步測算需要n萬元。
完善財政體制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財政體制杠桿作用,建立促進區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區級政府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努力提高基層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發放和政權正常運轉的保障水平,通過財政體制創新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按照要求,我市分稅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不斷完善和創新。
(一)財權與事權相結合的原則。
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結構不僅決定了它所需要的財政收入的數量,而且還決定著它所需要掌握的財政收入的具體形式。其原因在于,財政不但是政府籌集資金的工具,而且是其對社會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區級政府履行自己的職能既需要相應的資金,又需要運用稅收等財政收入形式對社會經濟生活實施調控。所以,根據“財權與事權相結合”的原則,在確定區級財政和管理體制,劃分市區兩級政府的財政收支范圍時,不僅要考慮區級政府所承擔的多少,而且要考慮其事權的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合理調整市與區財政分配關系,在調動區級發展經濟和增收節支積極性的同時,使區級政府有權支配其自身的財權和財力,保障其職能的順利實現。
(二)加大轉移支付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財政均等化轉移支付力度。市區實行分稅制后,區級政府的事務增多,財政支出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區與**區、**區相比,屬于經濟發展落后區,工業基礎薄弱,稅源征收少,地區間財政收入不平衡,屬于“吃飯”型財政,難以開展其他工作,近年,隨著城市東延,省市對我區基礎設施投入增大,致使區級相應匹配的資金也增加,使我區財力難以應對,需要在完善轉移支付中加以解決,要通過加大轉移支付逐級實行財政均等化分配,縮小與其他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壓縮專項轉移支付額度,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使之真正成為調節地區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三)加強財源建設。
在市區實行分稅制財政體制框架下,區級更要注意財源建設工作。一要堅持把發展作為財政工作的第一要務,克服把公共財政建設與支持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觀念,堅持“生財有道、聚財有度、用財有效”的方針,學會運用財稅杠桿為企業的自我發展、自我創新創造更加公平、開放、寬松的環境,在促進全區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壯大財政實力。二是要不斷鞏固提高現有支柱財源,發掘和培植后續財源。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培植力度,充分運用財政有限的資金,積極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三是要嚴格依法納稅,加強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增強區級財政實力,推動財源建設。四是要牢固樹立經濟財政觀,遵循經濟運行規律,從根本上解決稅收增長的快與慢、多與少、供與求的問題,促進財政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按屬地關系劃分稅源。
1、新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既要保持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又要科學劃定稅源,在財力分配上既要保證區級自我發展的空間,又要有一定的發展緊迫感,要保證區政府具有一定的經濟調控能力,要將區域內的非國有企業,作為區級財政收入的固定稅源,要在市級暫借稅源到期后,歸區級征收。
2、近年來,我區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工作力度,一些重點企業相繼投產使用,按照市區分稅制的文件精神,新上招商引資企業的稅收全部歸區級所有。但是,市里政策調整,將稅收超過n萬元的企業,收入重新核定,市本級與區級5:5分成,使我區稅收減少很大一部分,所以我們希望,轄區內新上的招商引資企業的稅收,無論金額多少,都要歸區級所有。
(二)合理劃定支出。
由于我區是農業大區,城市基礎設施差,財政供養人口多,區級財政收入少。所以我們希望,市財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我區剛性支出不斷增加,財政面臨很大壓力的基礎上,給予區級政府財力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對我區四個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以保證區鄉兩級政權的正常運轉。
(三)保持原體制不變。
分稅制的優點是建立了穩定的收入增長機制,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區級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優化,通過近幾年運行來看,不僅使市財政宏觀調控能力逐漸增強,而且使區級財力逐漸壯大,我們認為,在保持原體制不變的基礎上,要將有利于促進區級政府發展方面的措施進行細化,以保證區級政府有充足的財力進行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的基礎。
返回目錄。
近兩年來,**區緊緊圍繞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等財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加強財政財務管理,規范收支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形成了一個部門一本預算,一本預算管一年的格局。
從xx年開始,在區機關事務管理局、區教育局、區城建四局進行部門綜合預算改革的試點。通過總結和完善試點單位綜合預算管理,制定了《**區部門綜合財政預算管理辦法》,將單位預算內外資金統一納入預算管理。另外,通過對部門預算收支狀況調研分析,按其工作職能、特色工作和資源占有狀況,制定出不同類別的部門預算定額標準,人員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額、項目支出視財力,統籌安排、分類管理、綜合平衡。對不同性質的部門采取不同類別的預算編制方法,執收執罰部門按“收支兩條線”管理要求編制綜合預算;城建部門按預算內外資金統一包干,預算外部分以收定支編制綜合預算;街道辦事處按街道財政體制管理辦法編制綜合預算;其他行政事業單位按預算內外統一標準編制綜合預算。到xx年全區所有的51家一級預算單位、184家二級預算單位全部實行綜合財政預算,形成一個部門一本預算,一本預算管一年。部門預算推行以后,不僅使全區一、二級預算單位的內部財務管理得到加強,也使財政分配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開性得到較好體現。
二、推進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實現了財政資金“中轉”變“直達”
xx年底,全區所有一二級單位全部實行國庫集中收付,所有預算資金支付全部實行網上運行。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網上直接支付力度,將納入財政工資統發范圍的人員工資、津補貼實行“二卡合一”,對人員經費及政府采購資金全部實行網上直接支付,實現財政資金使用中“中轉”變“直達”格局,有效控制了預算單位擠占、挪用和截留財政資金行為。與此同時,還制定了《**區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和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加強預算單位銀行賬戶清理工作。至xx年8月,統一撤銷全部預算單位的銀行基本賬戶98個,集中資金13,500萬元,實行財政資金統一管理,分戶核算,增強了財政宏觀調控能力,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推進收支兩條線管理,切斷了部門執罰收入與自身利益的“鏈接”
xx年,區財政部門首先對政法系統、城管執法大隊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徹底收支脫鉤。由過去的預算內定額包干、預算外補充經費不足,改變為現在的以“收支兩條線”管理為核心的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對收取的非稅收入全額上繳財政,列為財政收入;取消比例返還,不再實行收支掛鉤,未納入預算的資金,部門一律不準使用;部門履行其職能所需的經費支出全部通過編制部門預算由財政予以解決(人員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定額,項目支出按財力)。這一做法既保障了執法部門的正常工作經費,又切斷了部門執罰收入與自身利益掛鉤的“鏈接”。在政法系統、城管執法大隊實行徹底的收支脫鉤的基礎上,xx年,全區所有執收執罰部門全部實行了徹底的收支脫鉤,從源頭上避免了因收支“鏈接”而產生的腐敗問題。
為進一步規范全區政府采購行為,增強政府采購活動的公開化、程序化、制度化,區政府出臺了《**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通知》,區政府每年印發**區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限額標準,使全區各單位政府采購意識得到不斷增強,區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不斷提高。按照《政府采購法》,于xx年率先在全市城區中實行采管分離,區采購辦和區采購中心各司其責,區采購辦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能,區采購中心負責實際采購活動和定點采購服務的管理工作,完善了政府采購管理體制。xx年,財政部門把全區教育系統中小學的工程采購作為管理重點和突破口,深入推進全區政府采購工作。截止xx年底,全區工程采購規模突破千萬元,占全部采購規模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長295%,采購規模達到區歷史最好水平。與此同時,為配套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全區公務用車的定點管理辦法作了重大調整,制發了《**區公務用車定點加油管理辦法》、《公務用車定點維修管理暫行辦法》和《公務用車定點保險管理辦法》,規定凡屬于財政性資金即不論是預算內資金還是預算外資金負擔的公務用車必須全部納入定點管理范圍,全部定點供應通過招標來確定。實現了新的公務用車管理方式、資金結算方式和車輛費用節約激勵方式,充分調動了各單位公務用車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五、推進街道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大了街道公共事業投入,促進了區域經濟全面發展。
返回目錄。
xx縣位于xx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脈中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又是集“老、少、邊、窮、山、庫”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到xx年底,有常耕地11_3萬畝(其中稻田面積8.4萬畝),財政收入33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2元,轄4個鎮、8個鄉,140個行政村,總人口13.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85.3%,農業人口11-3萬人,占81.9%;國土面積1297.5平方公里,有“茶葉之鄉”、“林業之鄉”、“歌舞之鄉”、“舉重之鄉”的美譽。
近幾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xx縣認真實施“綠色產業興縣,生態家園富民”的發展戰略,在抓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立足地理資源優勢,狠抓茶業、以椪柑為主的林果業、草食畜牧業、無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專業村、戶帶動形式建設支柱產業,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到xx年,全縣茶葉、以椏柑為主的林果業、草食畜牧業、無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建設已初具規模,發展各類專業村40個,各類專業大戶3000戶。一是茶葉種植面積5.6萬畝,可采茶園面積2.5萬畝,良種化率25%,年產茶葉1300余噸,年產值4500余萬元;二是柑桔種植面積5-3萬畝,年產柑桔2.4萬噸;三是草山草坡160萬畝,居全省之首,全縣山羊飼養量16萬余只,牛6萬余頭,畜牧水產產值突破’7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34%;四是蔬菜種植面積5.1萬畝,年產蔬菜8萬噸,總產值5000萬元。
多年來,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各級財政的支持下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廠、雅潔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廠等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得到發展和壯大,有效地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神寶牧業、中順牧業、群博公司、綠園茶場、小背簍茶苑等一批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大戶聯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方式進行規范運作,輻射帶動各類專業戶80c10多戶。
20xx年來,中央連續6年出臺了1號文件,安排部署農業農村工作,把“三農”工作擺在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實施,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1、財政扶貧成果顯著。六年來各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共計10806萬元,幫助全縣1170名絕對貧困者和7632名低收入者脫貧,組織培訓并安排外出務工就業貧困勞動力4000余人;新增和改造農田240公頃;新建和改建公路1213公里;解決了農村4.2萬人、16.78萬頭牲畜飲水困難。
2、農民減負增收效果明顯。通過減免農業稅、減免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農機和農資綜合補貼(簡稱“兩減免、三補貼”),每年全縣減少農民負擔117.1萬元,新增收入432萬元。
3、特色產業建設得到較快發展。近年來各級財政投入項目扶持專項資金3000萬元,改良茶園1.5萬畝,新增茶葉開發面積1萬畝、椏柑為主的林果業面積2.1萬畝、牛羊為主的節糧型草食牧畜16.78萬頭、大棚蔬菜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基地1200畝,全縣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初具規模,并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財政安排農村生態建設資金270萬元,推廣農村沼氣能源建設,項目區農民以沼氣代柴火,既減少空氣污染,又保護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設沼氣池6’735口。據統計,節省柴草18萬噸,相當于封山育林6萬余畝。實施生態公益林等項目建設,新增造林18.5萬畝,恢復了生態環境,減少了水土流失,促進了環境可持續發展。
xx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了以發展現代農業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級財政部門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促使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一定加強,農戶種糧積極性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農村支柱產業得到一定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得到一定壯大,但是,目前財政支農政策措施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財政支農投入仍然相對偏低,基礎產業難以做大做強。往年財政等先后投入大量資金,xx縣的四大支柱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由于地處山區,各方面因素制約,發展生產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對其它經濟發達的縣市高。一方面xx縣農業產業規模小、效益低,產業沒有規模和效益優勢,另一方面財政支農投入政策強調規模,扶優扶強,致使xx縣同其它發達縣市相比,很難爭取各級財政大力支持,進一步拉大了與發達縣市的發展差距,如xx縣的茶葉產業,有品牌優勢,但無規模,只有5.6萬畝,難以達到財政支持10萬畝以上的規模要求,財政支持力度小,難以扭轉xx縣茶葉有品牌無產業優勢的局面。
2、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偏重農田水利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忽視其它軟件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雖然各級財政先后投入大量的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局限在加強農田水利、農村清潔能等方面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對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農業市場體系、服務體系、執法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等方面建設支持不夠,甚至沒有。由于農業產業體系不健全,農村現代物流體系沒有建立,服務水平低,標準化生產難以推廣,品牌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難以加強,致使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低,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如我縣茶葉產業,盡管茶葉加工實現了由手工制作向機械化制作轉變,茶葉生產逐漸向高、精、深產品轉型。但是由于聯合協作生產經營機制、市場監控機制及網絡營銷機制仍停留在較低效的狀況,仍然改變不了“毛尖”家庭式作坊加工“有品牌、禮品茶,無市場”的局面,難以發揮聯動效益。
3、財政支農資金沒有形成合力,難以發揮資金統籌效益。多年來,財政支農資金分別掌握在發改委、扶貧辦、農辦、財政、農業、畜牧、水務等多個部門,在缺少切實可行的系統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導致財政支持政策紊亂,資金統籌使用困難,項目實施范圍和建設內容有相當程度的交叉重復,難以發揮資金統籌效益。
4、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力度小,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與現代農業發展相脫節?,F代農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需要有農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支持,將現代農業科技項目轉化為成果,發展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而xx縣在這些方面因財政困難等原因幾乎沒有投入,依靠的是單位自籌資金引進數量有限的設備,從業人員在推廣過程中去逐步摸索,難以達到用現代物質技術條件裝備農業、發展農業的要求。
5、財政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形式落后,難以為發展現代農業培養高素質農民。近幾年,我縣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深入開展了農業實用技術、“陽光工程”和新型農民等培訓。幾年來,共投入財政資金67.5萬元,累計培訓農民4000余人次。由于培訓形式單一落后,且大多數技術人員專業知識老化、知識更新速度慢,培訓效果不太樂觀。
6、財政支農項目資金地方配套“一刀切”,嚴重制約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xx縣是一個財政窮縣,xx年財稅收入僅3339萬元,每年需向上爭取轉移支付維持運轉。相關部門下達xx縣的項目任務都要求縣財政配套資金,但是象這樣的窮縣、小縣根本無力配套,形同虛設。由于實施項目單位沒有工作經費來源,迫使部門冒險違規挪用項目專項資金作為工作經費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樣既影響了項目設計效益,又加重了部門壓力和負擔,也嚴重挫傷了部門爭取財政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
作為承擔國民收入再分配的財政部門,在財政支農政策的設計和安排上,應按照現代農業的內涵要求,把思路統一到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高度上來,突破固有體制的束縛,加大投入力度,及時進行財政支農政策調整創新。
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農業,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過程。農業是第一產業,也是基礎性產業。但就產業而言,它與其它非農產業相比具有明顯的弱勢,不但點多、線長,而且短期效益不明顯,任何時候都需要政府強大支持力度和保護力度。就區域來講,xx縣與其它發達縣市相比,財力更弱,發展更困難,更需要中央、省財政的優先支持,確保財政支農投入優先增長、穩定增長的政策充分落實到位,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
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財政支農投入要突出以下幾個重點:一是突出農業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抓好水、電、路的建設及改造和耕地質量的提升,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投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三是突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提升農口部門社會化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業產業對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需要;四是突出優勢農產品良種栽培、精深加工、貯運技術研究推廣投人,重點抓好茶葉、柑桔、草食牧業的發展,推進xx縣的優勢產業的改造升級;五是突出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基地建設投入,充分發揮我縣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切實加大財政資金監管力度,實行項目申報公開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級政府為主的資金整合協調領導小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財政項目資金作為政府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據不同的支持對象和環節,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達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財政無償投入,在產業化經營中的純公益部分,屬于公共財政履行職能的范圍,財政應無償地投人。如農產品基地的基礎設施包括水利工程、機耕道路等;二是創立財政有償投入,對于產業化經營中屬于市場籌資部分,財政可采取有償投入,支持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三是繼續加大財政貼息,鼓勵企業使用銀行貸款,進行深加工技改、優良品種繁育、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市場改建擴建、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等,財政可在一定時期內給予全額或部分貼息;四是創立以獎代補制度,對于龍頭企業開發引進推廣良種和新技術,培訓和指導農民,開展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引進推廣應用農產品精深加工、包裝、儲藏、保鮮等技術,申報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培育產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務,開展市場信息服務、建立營銷網絡、舉辦產品宣傳推廣活動等,財政可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支持。
多年來,要求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政策”,脫離了貧困地區財力十分薄弱的實際,也與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法》的相關規定相悖(《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資金的,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減少或者免除配套資金的照顧”)。象xx縣這樣特殊貧困地區,財政靠轉移支付維持運轉,實在無力配套資金搞建設,國家應該對貧困縣市和發達縣市區別對待,根據實際情況取消這樣民族自治地區項目建設要求地方配套資金的政策,并給予資金傾斜照顧,切實把中央有關民族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
(一)現行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就xx縣目前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主要依賴于縣級財政監督部門,鄉鎮財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級財政監督部門工作,沒有或者很少主動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由于體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鄉鎮財政部門自主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主動監督意識不強,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鄉鎮財政所認為財政監督是縣監督局的事情,主觀認識不足。
2、管理體制不順,開展監督檢查阻力大。
由于xx縣財政所“人、才、物”歸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主要是遵從地方政府的旨意,在開展監督檢查的同時不同程度上會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不能展開手腳開展監督檢查。
3、執法主體不明,處理落實力度薄弱。
由于財政所是鄉鎮的一家事業單位,不屬于一級執法主體,沒有執法權力,往往查出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和落實,大多數只能是不了了之。
4、檢查程序不規范,監督檢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學性。
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鄉鎮財政監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規范,再加上鄉鎮財政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在執行財政監督過程中往往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缺乏有力的執法依據,實行財政監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二)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鄉鎮財政體制已由原來的一級財政改為“鄉財縣管鄉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不再核算稅收收入,除鎮政府和財政所,其他部門全部垂直上劃。鄉鎮財政收入主要是上級補助收入和非稅收入,而鄉鎮政府及財政部門都沒有收費及罰沒等政府非稅收入科目所賦予的職能,大部分是地方企業上交及上級專項補助等自籌收入,從嚴格上講,只能屬于自籌收入,而且收入來源復雜,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給監督檢查也增加了難度。
2、鄉鎮財政收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鄉鎮政府和村組織存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少數部門存在亂收費現象等。
3、鄉鎮財政收入財政監督檢查的重點是:
如何規范鄉鎮收入形式,嚴禁亂收費行為,如何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的監督,保證專項資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難點是:村級收入管理不規范,沒有真正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現象;對鄉鎮政府和村組織截留、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督促整改及處理處罰力度不夠。
(三)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1、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xx縣而言,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實行“鄉財縣管”和“國庫授權支付”模式。對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編制部門預算,對村級轉移支付支出編制公共支出預算。
2、鄉鎮財政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由于鄉鎮項目資金存在不確定性,一般很難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疇。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缺乏嚴肅性,部門預算也僅僅是規范了財政預算內支出,而預算外支出預算在編制和執行上都不嚴格,部門預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嚴密性。
(四)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方向與類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xx縣鄉鎮財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部門預算支出:是指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的部門預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2)村級補助支出:是指村級轉移支付和取消農業稅后農業稅附加。
(3)專項資金支出:包括各類惠農補貼資金、民政優撫資金及項目資金等。
(4)“以錢養事”支出:指對以錢養事單位的補助支出。
2、違紀違規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資金科目,不嚴格按照科目支出類型使用財政資金,存在擠占、挪用部分項目資金現象,有的地方還存在用下年度資金彌補上年度資金缺口現象,形成寅吃卯糧狀況。
(五)鄉鎮財政如何開展財務、會計、資產和績效監督,重點是什么。
1、轉變觀念,強化監管意識。
鄉鎮財政部門要增強大財政監督意識,要把加強財政監督納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疇,要爭取財政監督的主動性、經常性,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開展重點檢查工作。
2、發揮優勢,探索監管思路。
一是要規范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規范;
二是要完善鄉鎮財政監督隊伍建設;
三是要明確鄉鎮財政監督職能和完善監督機構設置;
四是要增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權力;四是要理順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五是要保障鄉鎮財政財政監督工作經費。
3、上下聯動,形成監管合力。
上級財政監督部門要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監督檢查的考核檢查和績效評價及激勵機制,要建立財政監督情況上報和重點違紀違規情況預警防空防控機制,要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管合力。
4、齊抓共管,開創監管局面。
財政監督離不開上級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各級政府部門及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要積極營造大財政監督氛圍,形成全社會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
(六)實行“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新情況、新問題,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是什么。
1、“鄉財縣管”和“村財鄉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鄉財縣管”主要是管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管理難到位,對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缺乏力度;“村財鄉管”主要是管帳,對資金和資產管理難到位,綜合預算編制和執行力度不夠。
(2)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會計基礎工作不夠規范,財務會計制度執行缺乏力度,白紙條入帳、現金余額過大現象普遍。
(3)會計執法環境不優,農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無法提供規范的原始發票,支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
2、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主要有:
(1)編制和申報虛假或重復申報項目套取項目資金彌補公用經費不足;
(2)擠占、截留或挪用專項資金用于公用經費支出;
(3)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部分“兩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錢、人人用錢現象;
(4)以錢養事項目不清,明是養事,實是養人。
(一)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制度:
由縣財政監督機構派出財政監督專員駐鄉鎮或區域負責轄區財政監督日常工作,履行財政監督職責,執行上級重點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任務。
(二)規范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
規范和完善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和執法程序。
(三)明確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職責和內容。
(四)建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績效評價。
(五)強化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力度,賦予必要的執法權力。
(六)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隊伍自身建設,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考核考評和異地交流機制,實行再監督。
(七)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建立規范統一的鄉鎮財政垂直管理體系,有利于加強鄉鎮財政隊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導,便于鄉鎮財政干部的異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調動鄉鎮財政干部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20xx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經過體制改革“陣痛”洗禮之后的鄉鎮財政,在職能、人員結構、管理理念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在新的形勢下,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鄉鎮財政如何發揮職能結合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F結合xxx實際,筆者談談自己的觀念和看法。
當前農村保障體制,仍是一片空白,其養老、醫療、生育保險等與城市居民不屬于一個層次,由于地理、人文、歷史環境因素的影響,xxx管轄的20個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生活、住房困難的貧困農戶,特別是孤寡老人、五保戶、軍烈屬等弱勢群體,存在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等實際問題。單靠村集體組織的力量無法解決,必須依靠社會、村級組織力量為輔導,政府的(財政)為主導的外部力量解決?;舅悸肥牵?/p>
(一)整合鄉鎮民政、財政職能逐步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制。對農村無子女戶、特困戶、低收入戶等,經過村提名—公示—審核—再公示—確定的程序。實行財政出錢參加養老保障體系,實現最低生活保障。再此基礎上,協助有關部門建立年滿20歲以上50歲以下的村民必須參加養老保險,解決養老問題,移民戶實行同等待遇。
(二)堅定不移的執行中央省市有關“兩免一補”的政策,在處財力條件可以解決的情況下,對貧困農村學生加大住宿生活費用補貼標準,徹底解決貧困中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三)堅定不移的做好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鄉鎮財政與衛生部門加強聯系協作,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衛生醫療體系,加強農村疾病預防、大病救治力度,使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探索完善合作醫療職能,切實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農村債務是阻礙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頑疾”。農村債務問題一天不得到解決,農村社會穩定就存在潛在“隱患”?;獯寮墏鶆帐青l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的重要工作議程,也是財政工作新職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體措施之一。xxx20個村20xx年底共有債務20xx萬元、村平101萬元、戶平1922元,在化債過程中,辦事處以村為主體采取村民相互抵轉化債、集體出售荒山荒水使用權、創收化債、協議減債、結對還債、變賣集體資產的手段進行化債,取得較好的成績,但仍沒有達到化債預期目標。除了形成債務時間長、債務人外出亡故、三角債關系復雜外,主要原因是村集體為化債主體過于單一,一個人在跳獨舞,方法能力有限,沒有政府參與是不可能完成艱巨任務的。因此,在“十一五”期間,要想解決村級債務問題。必須要建立以政府為化債主體,財政、村集體參與的新模式。具體思路是:
五是實行鐵的紀律,制定各項制度,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嚴禁舉債辦事,卡死債務增長的門路。
(一)規范新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理順管理關系。由于鄉鎮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鄉鎮經管職能全部化歸財政職能。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體現財政職能之一。鄉鎮財政結合時勢發展的趨勢,在財政法律政策范圍內,對一些過時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升級更新,建立新《農村財務管理實施細則》、《農村財務現金管理制度》、《農村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債務債權管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制度,進行重新修訂完善。并且調整農村財財務管理主管部門,由市級農業部門調整為市級財政部門,避免“兩張皮”,實現上下對口銜接,理順管理關系。
(二)規范轉移支付制度。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逐年加大對“三農”投入力度,在村村通公路、一池三改、末級渠系硬化、村級衛生室、黨員活動室建設等項目的加大申報與投入力度,在處財力充許的情況下,加大對村級集體辦公經費、工資、五(低)保戶生活費等費用的支出,同時按照地理環境、生產發展水平、人口因素確定村級每年轉移支付金額,對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逐步減少轉移支付金額,相反對相當經濟貧困的村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實行有重點轉移支付政策,改變以往撒胡椒面的平均式作法。
(三)建立新的鄉鎮財政體制?!笆晃濉编l鎮財政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但各個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地理位置差異大,“十五”財政體制已不適應形勢發展,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制定新的財政體制。重要內容是對鎮級財政債務的鎖定,建立償還基金制度,實行政府采購。嚴格執行《預算法》,編制預算、決算和執行調整預算,突出地方特色,開辟財源,建立穩固平衡的鄉鎮財政,提高鄉鎮財政當家理財和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加快鄉鎮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我分局開展資金監管兩多以來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全面加強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
我分局認真總結加強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二年來取得的經驗,在資金監管中信息通達、公開公示、抽查巡查等重點環節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xx年-0月累計公開公示398次,其中單位預算資金26次,項目類資金25次,補助類資金53次,村級財務資金294次;開展抽查巡查次數為68次,其中單位預算資金2次,補助類資金3次,項目類資金57次,村級資金6次;累計監管支出資金共747.4萬元,其中:預算資金264.5萬元,補貼農民資金3343.3萬元,項目類資金908.4萬元,村級財務資金003.萬元。在對分局鎮的各項資金的監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下面談談我分局具體的資金監管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部署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
一是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xx年初到現在,我分局都及時組織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財政分局局長及相關職能站所負責人為成員的八斗鎮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由財政人員具體抓落實,確保了對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領導。為更好地開展資金監管工作,細化了各類財政資金監管的目標任務,明晰了監管的環節、流程、措施。二是全面籌劃安排監管工作。財政分局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組織討論,廣泛征求意見,搞好組織領導分工,明確監管工作職責,專題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
(二)暢通信息渠道,及時傳遞資金監管信息。
一是建立信息通達機制。為建立健全信息通達機制,財政分局指定一名信息聯絡員,及時上傳下達政策資金信息。通過近一年財政資金的監管,我們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去年資金監管的基礎上,于今年年初規范了八斗鎮財政分局資金監管系統管理模式,從而確保了鄉鎮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運行和,不斷提高了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現代化水平。二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財政分局設置專線電話為舉報電話,并向廣大群眾公布,安排專人負責,隨時接受各單位反映情況和廣大群眾反映的問題、建議。
(三)抓好信息公開,準確公示鄉鎮財政資金實施情況。
一是及時公示監管信息。財政分局利用各村村務公開欄,公示各類惠農資金使用范圍、對象、標準等內容和項目資金的資金來源、工程概要、建設規模、投資總額、中標施工單位、資金撥付情況等基本信息以及村級資金的使用情況;財政分局利用宣傳欄等形式分別對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公示。二是及時組織抽查巡查。抽查巡查是落實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重要手段,對監管實施效果起到重要督導作用,財政分局積極協調、組織有關職能站所對各類財政資金實施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巡查,及時發現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糾正,有效防止了違法亂紀現象的發生。-0月份共開展抽查巡查工作68次,其中單位預算資金2次,補助類資金3次,項目類資金57次,村級資金6次。三是及時跟蹤項目進程。財政分局積極參與項目申報、立項、開工、建設到竣工驗收工作,對分局鎮財政資金實行全程監管,重點監管項目的合同簽訂、施工進度、竣工驗收和資金去向,定期察看項目建設情況,檢查資金使用情況,評估項目績效。xx年一事一議項目個,均能按程序、要求、標準組織實施。
(四)構建監管體系,著力強化對鄉鎮財政工作的督導。
一是建立健全監管制度。我分局著力在建立健全監管制度上下功夫,建立資金監管長效機制,明確了對財政資金的監管職責。二是制定實施監管方案。依據財政部《關于切實加強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黑龍江省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辦法》文件精神,結合我分局實際,制定出臺了《綏棱縣泥爾河分局關于切實加強分局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實施辦法》,并從加強鄉鎮財政預算資金監管、項目資金監管、村級財務監管、惠農補貼類資金監管等方面入手,逐項制定監管辦法,逐步抓好監管工作落實。三是檢查考評監管工作。財政分局將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管理考評范圍,對分局鎮財政資金操作程序、運行質量、使用效益等進行全面考評。
(五)充分發揮職能,加強對資金監管工作的保障。
一是在能力建設上,針對當前財政分局干部隊伍建設相對滯后,“三化”(年齡老化、知識退化、責任心弱化)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積極參加縣局干部輪訓,同時財政分局積極鼓勵職工參與各類專業知識的培訓和考試,采取以會代訓、集中培訓等方式加強對財政分局工作人員思想政治、財政業務、法律法規的培訓,不斷提高職工知識水平、業務技能和法律素質,增強自律意識,努力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紀律嚴明的鄉鎮財政干部隊伍。二是在基礎建設上,我分局加大了對辦公場所、設備等的資金投入,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網絡寬帶、掃描儀、照相機等辦公設備設施,大大改善了財政分局辦公條件,使財政工作實現了自動化和電算化。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和公共財政職能的不斷延伸,黨和國家對“三農”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投入越來越多,用于農村建設和發展的資金逐年增加,對加快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財政資金監管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鎮財政補貼資金分配體制有失公正,群眾滿意度差。就當前財政補貼資金分配政策中,類似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從客觀上應該以種植面積為補貼標準的財政資金,但實際中由于種植面積難以核實,動態管理難以操作,以致出現了“補而無田”和“補而不種”現象。還有實際操作中部分涉農財政補貼資金分配政策,人口的變化是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現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現在卻人口多,而國家的田地政策是長期不變的,造成同樣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個人的優惠政策,而有的人卻連公共財政的一絲一線“陽光”都享受不到。造成政策的落實,有失公正,群眾滿意度不高。
(一)財政收入結構問題突出。
從20xx年開始,銅陵市國民經濟開始了恢復性增長,隨后幾年更是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態勢。20xx—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6%,在此基礎上,銅陵市財政收入也隨之加快增長,20xx—20xx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40.1%。但是收入結構卻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即地方財政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從20xx年到20xx年,該比重分別為63.8%、62.3%、53.0%、51.7%、43.1%、40.7%,38.9%。20xx年進一步下降為35.6%。
(二)財政支出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與其他各地財政相似,我市財政支出結構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財政支出總量不足與財政資金損失浪費并存。一方面財政收入上劃中央較多,地方可用財力增長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單位花錢大手大腳,財務管理松弛,支出管理難以控制。二是支出“越位”與“缺位”共存。一方面,政府承擔事務較多,一些應由市場提供和由社會負擔的支出仍然背在財政身上,財政負擔較重。另一方面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財政力不從心。三是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機制尚未健全。政府預算本是規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項法律制度,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據,但部分單位在執行預算中的隨意性和預算約束軟化的狀況相當嚴重。此外,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注意,即財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脹,“以法壓法”、法與法“打架”的現象十分突出,財政無所適從,平衡壓力加大,這實質上也是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難的一個突出表現。
(一)圍繞實施銅陵奮力崛起,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打造“持續財政、優質財政”工程。
積極創新財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和落實各項稅制改革,完善地方稅收征管機制。全面推進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規范的政府非稅收入管理體系,實現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信息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學的財政收入考核機制,努力擴大財政收入規模,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長彈性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二)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財政宏觀調控機制,打造“發展財政,協調財政”工程。
不斷豐富和完善財政調控手段,充分發揮財政優惠政策和貼息、獎勵、轉移支付、擔保等財政政策工具作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通過財政資金支持和財稅制度創新,支持生態和環境保護,支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一步整合政府投資和各類支持經濟發展資金,支持支柱產業、骨干企業、重點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從而不斷擴大財政經濟規模,實現財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機制,打造“民生財政、和諧財政”工程。
重點是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殘有所助”目標,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滿足人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沐浴公共財政陽光。
(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城鄉一體化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打造“公平財政、陽光財政”工程。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三農”的范圍,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此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建立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覆蓋城鄉的衛生財政體系、服務農村與農民負擔監管新機制、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五)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財政管理機制,打造“精細財政、績效財政”工程。
主要是通過繼續深入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規范財政資金分配、支付、使用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監督,形成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公共財政監督管理新體制。
(一)改進收入結構方面的主要建議。
1、把增加地方金融能力作為解決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銅陵市現有地方金融基礎薄弱,資金供求結構渠道不暢,資金融通能力較差。一方面大量企事業單位的閑置資金被存放在國有商業銀行,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貸款條件與貸款額度限制較多,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又嚴重不足。因此,要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類商業銀行對銅陵經濟發展的支持,同時要加快財政擔保事業發展,改善融資條件,增強地方融資能力,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2、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擴大經濟規模。項目是經濟增長的支撐,加快項目建設,特別要重視兩個問題:一是要積極做好項目協調服務工作,搞好人性化、人情化招商,增強親和力,贏得好口碑。二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做好項目儲備,充實完善項目庫。抓住這個關鍵,有了項目建設,才能保證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的協同增長,才能實現財政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長遠目標。
3、把發展三產提高到重要位置。三產的基本貢獻一是解決就業與地方營業稅收入,二是可以增強城市的發展功能。加快發展三產,當前可以重點考慮: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市政府可統一出臺物流企業稅收獎勵政策,吸引國際、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銅陵,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拓展物流市場,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功能,有利于增強地方財力。二是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議建立內外包服務區,將國內外知名it軟件設計、建筑工程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監理、會計、審計等服務公司吸引進駐,承接本地業務、輻射外地服務,增加地方收入。三是深入推進金融保險業、貿易服務業、城市旅游業、會展業以及教育、文化和衛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4、用足用活稅收政策,進一步挖掘地方收入的增收空間。一是實行房地產稅收一體化工作。利用財政契稅征管信息平臺優勢,在財政契稅征收窗口統一征收(代征)房地產轉讓環節的營業稅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等一系列與房地產交易轉讓環節相關的各地方稅種,能有效地避免此類稅收的流失,切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二是加強稅種之間的征管調控。比如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對企業稅前列支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等,應足額繳納或計提。這樣既可防止企業虛增利潤,也可直接增加地方稅收收入,符合稅法政策要求。
5、要在稅源管理上下功夫,切實提高稅收征管質量。一是要加強稅收征管。在行業上重點加強對建筑業、房地產業、餐飲服務業、貨物運輸業稅收稽查工作;在納稅主體上重點加強對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戶的征管工作;在稅種上重點加大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輛使用稅等小稅種的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二是要依法減免稅收。稅務部門要認真貫徹《稅收征管法》,加強稅收減免審批程序,堵塞稅源流失漏洞,從而把經濟增長的成果切實體現在稅收的快速增長上來。
(二)改進支出結構的初步設想。
1、硬化預算約束,確保重點支出。依法加強預算約束,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努力節約財政資金,配合實施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城鄉社會治安防控和安全生產等工作,提高財政應對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大對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的籌資力度,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協調和諧發展。
2、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加快推動和諧銅陵建設。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殘有所助”的目標,重點加大在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職工廉租房、生態環境、節能減排、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并努力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推動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3、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大力推行“以錢養事”服務方式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繼續推進和深化“鄉財縣管”和“村帳鄉管”改革,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整合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和資源整合,繼續完善面向農民服務的全程代理模式,不斷提升農村“一站式”服務水平,推行“一線實”工作方式。建立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不斷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4、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財政對科研與科技進步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財稅激勵機制。加大對科技創新人員的鼓勵和支持力度,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圍繞加工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選擇一批最具成長性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不斷提高其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能力。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努力服務全民創業。大力支持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用好用活專項資金。積極爭取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財稅政策,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加強財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財水平。繼續推進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加強財政管理制度的落實和檢查工作,努力鞏固財政管理年活動成果。繼續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積極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網上申報、網上支付工程。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逐步完善財稅庫橫向聯網工程。積極開展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強財政機關效能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9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