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實際情況,我想我們應該開始進行一份調查報告了吧。這些調查報告范文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合理地組織和呈現調查結果。
步入大學校園,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學習任務、人際交往及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大學生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郁等,嚴重的不適應會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具體的壓力有哪些呢?經濟學系實踐部對我系06級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并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并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思考和研究。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實地調查方面進行實施。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b。很大c。差不多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b。還可以c。較差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于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b。沒影響c。有點影響,影響情緒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并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b。偶爾會c。很少會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煉。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b。比較有利c。一般d。比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于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蛘呓虒W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b。偶爾有c。很少有d。沒有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b。偶爾會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于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b。不贊成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后會傷心嗎?
a。不會b。會c??辞闆r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的心理情緒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認為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差距很大;
2、所就讀的學校與自己心中理想的學校有很大差距;
3、校紀校規對生活和學習起到了約束作用;
4、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會影響情緒的波動;
5、上大學后,最大的挫折是學習成績不理想;
6、大多數學生熱衷勤工儉學
7、宿舍中基本沒有大問題;
8、當宿舍出現問題時會用委婉的態度來處理;
9、少數同學在與人交往方面會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錯誤時,愿意立即改正,并道歉;
11、戀愛的動機是打發無聊的時光;
12、在課堂不活躍,與身邊的同學不熟,卻與舍友有很多話題;
13、很少同學在意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14、業余時間主要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如上網或打游戲;
15、出現心理問題,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傾訴。
大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階段的學習基本靠老師的講解,而升入大學以后往往老師講得很少。自覺、自立、自主、創新是大學學習的方法。
2、人際交往是一種藝術,下面的幾種做法可助你成功:樹立偉大形象,保持親密有間,寬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誠笑,主動大度處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學是一個充滿青春氣息、朝氣盈然的地方。從學生自身的發展角度看,大學階段正好是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思想、價值觀、人生觀發展成型的時期。正確的引導對一個人的成長具奠定性作用。
4、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自由的大學氛圍中,能否有所收獲,并非取決于校園的美丑,或師資的良莠,而是在于個人主觀意識能否與環境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到自我管理、監督,最終成學成才。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1、生活的適應。原來在中學讀書,離家不遠課上完了放學就可回家,生活都由父母包辦,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F在不同了,不能每天回家,要住學生公寓,起床、吃飯、睡覺、個人衛生,一切都要自己來管。
2、學習的適應。大多數的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的學習,有一小部分的學生認為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中學讀書學習比較被動。大學可不是這樣,要主動學習,得自己把握,老師講課只是一種引導,一種啟示,要根據這種引導,這種啟示去閱讀參考書、去思考,這樣就要自己學會安排學習計劃,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與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的時間。
3、人際交往的適應。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能夠適應與他人交往,也有一些學生不能夠適應。人際交往無非是與兩種人交往,一種是熟悉的人,一種是不熟悉的人,與熟悉的人交往,因為彼此了解,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剛進大學,同學是新的,老師是新的,大家都不熟悉。這樣,就有一個了解、融合、相互適應的過程。每個人適應環境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七結語大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們不斷積累,在這里我們不斷成長,在這里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里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里鍛煉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么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里,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里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里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于自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我們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無能?!拔蚁M麑W校能真正關心到每個學生的心理,因為這比任何關心都重要?!边@是大學生的心聲。近年來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進入大學階段以后,學生面臨這諸如學習生活環境、人際關系、學習要求和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大學生們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郁等。而且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時間頻繁發生,可是卻沒找到任何措施來應付。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又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對素質的要求。這次調查也是為了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摘要:大學生是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隨著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攀增,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大學生處于這一時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反面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容易導致心理負荷與心理承受之間的平衡失調,發生各種異常的心理現象.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好地解決我系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因涉及到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此次問卷調查中.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匯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后,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于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后,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并發癥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后,突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后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后,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于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郁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著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并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志.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于“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占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后的議論說笑,課外的游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干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系.
2、對于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系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系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咨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復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咨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著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飲食是否健康,是否符合營養標準,直接關系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為了了解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我們對我校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大學生飲食健康”的問卷調查。
(一)、在校大學生的飲食不健康,營養結構不均衡。據調查結果表明,在校大學生對飲食的營養搭配,只有13﹪的學生是“非常重視”的,68﹪表示“不重視”,其余的學生則持“一般”的態度。而且在校大學生吃早餐更注重于“味道”的占46.7﹪。其實,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一個水果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的合理搭配,但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對營養還沒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識。其原因何在?據統計數據顯示,主要有 56﹪的大學生在吃早餐的時候更注重口味,而忽視了關鍵的營養搭配問題;另外,水果的維生素含量高,能促進人體的營養的吸收和新陳代謝,但調查表明,只有30﹪的學生會每周花20元左右在水果上,覺得水果營養好,不能少。
(二)、在校大學生的飲習慣不規律。但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很重要,據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學生會因為可能遲到而不吃早餐。早餐作為三餐中重要的一餐,對人體維持一天的良好精神狀況和人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行也著重要的作用。俗話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可見正常得飲食規律有所么的重要。但是,據統計結果表明,現在在校的大學生中有16.7﹪對自己的飲食習慣不太滿意,但卻懶得改。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能確保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同時也能集中大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飲食習慣問題,不容小覷。
(三)、在校大學生對健康飲食知識的了解很少?,F在大學生只注重娛樂性的滿足,只最求精神上的滿足感,而經常忽視了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據調查結果可知,有83.3﹪的大學生表示對各類食品營養價值有“一般的了解”,但是事實上這一般的了解究竟達到何種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針對此次調查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學生的飲食很不健康,存在許多問題,且關于飲食健康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少。對此我們提出如下意見:
1、飲食要規律,尤其要注意飲食的時間和量的安排。
2、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飲食健康的知識,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不挑食。
3、注意飲食的衛生,保證健康安全。
關于大學生飲食健康調查問卷
同學:
你好!本問卷是為調查大學生的飲食健康狀況而設計的,希望您能抽出寶貴的時間,認真作答,真誠感謝您的參與?。ㄕ堅谀x的答案上打勾)
1.你的性別?
a.男b.女
2.你注重飲食的營養搭配嗎?
a .非常重視b .一般c .不重視
3.你是否了解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
a .很了解b .一般了解c .不了解
4.你吃早餐注重什么?
a .質量b .味道c .衛生d .其它
5.你早餐一般吃什么?
a .牛奶、面包b.油條、豆漿c .饅頭、蔬菜d .水果
e .飲料f .吃包子、喝粥g .餅h .其他
6.請問你每星期吃早餐的頻率?
a .每天都吃b .三天以上c .三天以下d.從來不吃
7.如果你一天早上吃早餐就有可能遲到,你會?
a .不吃早餐b .吃早餐,即使遲到一會c.其他
8.請問你不吃早餐的最主要的原因?
a .起得太晚來不及b.減肥的需要c.生活窘迫d.其他
9.你認為不吃早餐,午飯多吃一些 能否補回所需的營養能量?
a .能b.不能c.不清楚
10.日常飲食中您是更注重口味,還是更注重營養?
a.更注重口味b.更注重營養c.一樣重視
11.每月的日常飲食消費?
12.對于方便面,油炸食品,您的飲食習慣是?
a.經常吃b.偶爾吃c.從不吃
13.于酸、辣等強刺激性食物,您的飲食習慣是?
a.經常吃b.偶爾吃c.從不吃
14.您是否會因心情而決定飲食?
a.會b.不會
15.您的日常飲食規律嗎?
a.規律b.放假時不規律,平常上學規律
c.不規律d.放假時規律,平常上學不規律
16.您覺得自己的飲食習慣?
a.很好很健康,并繼續保持b.不太滿意,但又懶于改正
c.不滿意,正在努力的改正d.沒關心過,無所謂
17.您是否會因為心情而影響你的飲食?
a.經常會b.不會c.有時會d.因好壞的程度而定
18、平均一星期會花多少錢買水果?
a、5塊錢以內,覺得去買水果很麻煩b、10塊錢左右,水果是必需品,好歹也要吃
19、您認為當前幾個學生食堂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多選):
e、員工素質低f.工作效率低a.、服務態度差b、環境衛生不好c、定價不合理
20、您對自己的飲食與健康調理重視了嗎?
a.不重視.b.重視c.沒感覺
21、如果食堂開設少油少糖少鹽的營養餐,您愿意光顧嗎?
a.愿意b.看情況再定c.不愿意
22、您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好的心得和建議?
(問卷已做完,再次謝謝您的幫助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p>
當代中國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是一個承載社會、家庭高期看值的特殊群體。他們自我定位比較高,成才欲看非常強,但社會經歷比較淺,心理發展其實不成熟,極易出現情緒波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觸及大學生親身利益的各項改革措施的實行,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趨紛紛復雜。他們面臨的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愈來愈大,不可避免地會構成各種各樣的心理題目,急需疏導和調理。
一、身心健康的界定。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健康下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單單是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即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和社會適應功能良好三個方面。
最近,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具體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標準,它包括肌體和精神的健康狀態。肌體健康可用五快來衡量,精神健康可用三良來衡量。
1、食得快吃飯時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飯而不挑剔食品,食欲與進餐時間基本一致,這證明內臟功能正常。食得快其實不是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吃飯時不挑食、不偏食,沒有難以下咽的感覺。吃得順利,吃完后感到飽足,沒有過飽或不飽的不滿足感。
2、便得快有便意時,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覺輕松自若,在精神上有一種良好的感覺,說明胃腸功能良好。不強行憋便,便后沒有疲憊之感。
3、睡得快晚間定時有自然睡意,上床能很快入眠,而且睡得深;醒后頭腦蘇醒,精神飽滿。睡得快重要的是質量,如睡的時間過量,且睡后仍感乏力不爽,則是心理生理的病態表現;如各種心理生理障礙、神經癥。睡得快說明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功能調和,且內臟無病理信息干擾。
4、說得快說話流利,語言表達正確。說話內容有中心,合乎邏輯。能根據話題轉換隨機應變。表示頭腦清楚,思惟靈敏,中氣充足,心肺功能正常。說話不經常停頓或下意識重復或前言不搭后語,說話不覺費勁,沒有有話說而又不想說或說話進程中有倦怠之感,沒有頭腦遲鈍、詞不達意的現象。
5、走得快行動自若、調和,邁步輕松、有力;轉體靈敏,反應迅速,動作流暢。證明軀體和四肢狀態良好,精神抖擻旺盛。
三良指的是:
1、良好的個性性情溫順,言談舉止他人在心理上能夠認可,能夠在適應環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沒有常常性的壓抑感和延續性。感情豐富,酷愛人生和生活,總是向前看,具有坦蕩胸懷與達觀心情。
2、良好的處世能力看題目客觀現實,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的變遷能始終保持穩定而良好的情緒,在不同的環境中能保持適應性,能保持對社會外環境和肌體內環境的平衡。
3、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與他人交往的愿看,有選擇地交朋友,珍視友誼,尊重他人的人格。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既能善待自己,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又能寬以待人,對人不吹毛求疵,對他人的題目與人際矛盾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還沒有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系等因素的改變,很多學生表現出不適應,乃至出現心理障礙等題目,嚴重影響生活和學習。因此,正確熟悉大學生的身心心理健康題目,并進行有效的疏導和調劑,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人生都將產生重要作用。
有調查表明,現在大學生中有身心健康題目的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有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題目的學生占16.5%,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學生題目更為嚴重。大量資料表明,這個比例還在逐年上升。造成大學生心理題目的因素很復雜,題目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恐學厭學癥:某高校女學生楊某,總覺得學習、生活均無意義。學習打不起精神來,乃至經常想到死。她看上往開朗、樂觀,但她卻稱自己性情內向、孤僻,極度焦慮不能自我控制。楊某的父母都是知識份子,在她6歲時離婚。這位學生的心理現象與家庭題目有直接的關系。
愛情綜合癥:某高校男學生李某,對同桌女生產生好感。一次考試鋼筆沒有水,同桌女生借給他一支筆,李某以為對他成心,遂向同桌求愛,被謝絕。一年后,李某的故鄉遭受水災,系里團支部一女書記發起倡議為他募捐,李某以為女書記對他情有獨鐘,便慎重表達愛意,遭到謝絕。在他情緒低沉的情況下,考試出現了一門不及格,同班女生小劉幫助他輔導作業,李某以為小劉是找借口接近他,鼓起勇氣表達了他的感情,第三次被謝絕。李某對自己產生了極度的懷疑,從此不敢與女生接近,心理產生了題目。
心理自閉癥:某省屬高校的邱某,家境清貧,從邊遠農村考進省城,學習成績不錯。進校后,發覺同學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有的同學家庭條件非常好,在食堂吃最貴的菜,有手機和傳呼。而他只能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飯菜。邱某產生了強烈的我處處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平常,邱某不與同學交往,整天不說一句話。常常方寸已亂,留意力不集中,最后沒法學習,只好休學一年。
還有來自特殊群體表現出特殊的心理題目,比如特困生與普通生相比,更多地表現出自卑而敏感、人際交往困難、身心疾病突出和題目行為較多,還有社會態度不良、懷有敵意等表現。網絡生則上網成隱,乃至構成依靠,或墮入網戀不能自拔,并引發了種種題目行為。
一項針對部份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題目的學生占16.5%。近期的一份調查表明:大學生中精神行為檢出率為16%。大學生300份休學樣本中,其中因心理題目和精神疾病休學的占50%。根占有關權威統計:有16所高校因精神疾病休學的占37%,因精神疾病退學的占64%。
并且題目日益復雜化。比如,以往的戀愛題目以失戀或單相思居多,而今出現了網戀、同居和性行為引發的其他心理題目。以往的學習題目主要表現為學習方法不恰當,如今更多的是學習動機不足和不知該學甚么。另外,還有人際關系緊張、社會適應不良、自我意識模糊、價值取向迷茫等等。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題目交織在一起,構成大學生身心健康題目的新特點。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看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高,成長的欲看非常強烈,但心理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穩定。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觸及大學生親身利益的各項改革,他們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成長進程中碰到的題目更加復雜、多樣和具體,面臨發展成長的壓力,特別是競爭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發的心理題目不斷增多。特別是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理想現實、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理等方面反映出來的困惑和題目日趨突出。除很多人對就業、學習、競爭、經濟困難等題目感到苦惱外,有的學生還由于社會變化快,難以適應而苦惱。
大學生群體暴露出的題目并不是完全是大學本身釀成的,很多題目是個體在所處的家庭環境、小學到高中所受的教育中積累潛伏下來的。例如,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遭到溺愛保護過量,缺少獨立生活、自我調理能力;中學教育重成績、輕能力,缺少對學生完善人格的培養等。這些題目常常在大學這個特定的學習、生活環境中逐步暴露出來。歸根結柢,這是青少年在成長進程中階段性的反映,是獨立性與依靠性、幼稚性與成熟性、理解性與閉鎖性之間的矛盾。
與上面提到的數字構成對照的是,高校的身心健康教育相對滯后,心理咨詢機構和素質從業職員較為缺少。固然很多高校都意想到題目的嚴重性,并建立了心理輔導機構,但由于專業人才不足、崗位無編制、管理疏松、宣傳力度不夠等緣由,使得輔導效果其實不理想。
(一)深入熟悉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急性。
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要求。高等學校擔當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光榮使命,身心健康教育事關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成敗。高素質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事實說明,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人,沒有振奮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不可能成為高素質人才。我們可以從許很多多成功人士的身上發現,他們的共同的地方就是,不但有扎實的知識素養,較強的專業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那些事業失敗、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常常是與其情感意志比較脆弱,經不起困難、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戰和考驗有關。所以,身心心理題目和心理健康教育題目,愈來愈為社會所重視,為廣大青年學生所熟悉。加強大學生身心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進步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理能力,增進他們的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全面調和發展,是新時期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學生為本,滿足學天生長成才的迫切要求。學生是學校教育培養的對象。以人為本,不斷滿足學生發展的多方面需要,增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成為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動身點和落腳點,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和具體體現。
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的關鍵時期。對在校大學生來講,他們在成長進程中碰到的困難和矛盾,產生的困擾和沖突,會構成這樣或那樣的題目。而這些題目又常常同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構成交織在一起。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為養成、心理健康等各個層面全面展開,使思想教育與身心健康教育相互補充、相互增進。要牢牢掌控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和心理特點,遵守思想教育與身心健康教育的規律,將大學生身心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在平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留意辨別學生的思想道德題目與心理題目,善于對學生的心理題目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或咨詢,對有心理困擾、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及時必要的幫助。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既要充分熟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又要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及其教育的作用,確保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發展。迫切需要。
(二)當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獲得的成績。
中心領導同道一直十分重視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最近幾年來,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認真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獲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明確了工作的定位。1994年《中共中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通過量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進步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1995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要求,把身心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份。1999年《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決定》夸大,在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工作中,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加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2001年3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內容、工作的原則、途徑和方法,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2002年4月,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就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全臉部署,提出具體實施意見。2003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黨委高度重視,切實把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納進學校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抓緊抓好。
二是構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80年代中期,經歷了一個逐漸被熟悉,逐漸受重視,逐漸得到加強的進程。隨著身心健康教育的逐漸普及,重視身心健康的觀念正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各方面所接受和支持。目前我們已初步構成了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逐漸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很多地方和高校把這項工作納進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成立身心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或咨詢的專門工作機構,加強了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有的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套比較科學的工作原則,構建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工作格式,構成了一套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辦法。如中南京大學學,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們在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中明確四個到位,發揮五大上風,獲得好的效果。四個到位,即思想熟悉到位,組織保障到位,師資氣力到位,工作責任到位。五大上風,即課堂教學上風,網絡德育上風,基地輻射上風,醫學專業上風和社團凝聚上風。
三是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最近幾年來,各地各高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緊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探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在課堂教學、隊伍建設、宣傳教育、展開咨詢和輔導活動等方面獲得了積極的進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們進一步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題目。
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蘇醒地熟悉到,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面臨更加復雜的環境和艱巨的任務。從國際環境來看,經濟全球化的迅猛推動,不同文明、文化、生活方式的融會與沖突、矛盾和困惑十分突出。從國內環境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經濟成份、就業方式、分配方式、利益關系、價值觀念日趨多樣化,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多變和復雜。從科學技術的發展看,信息網絡技術及傳播手段發生重大變革,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達思想、交換感情的重要場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從高校教育本身來看,高等教育進進大眾化階段,大學生群體的范圍、素質、結構及其社會地位發生了深入的變化,交費上學、自主擇業,家庭貧富差距等,使得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題目更加突出。從整體上看,目前這項工作還遠遠不能適應情勢發展的需要。
一是部份高校的黨政領導對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熟悉不足,沒有把這項工作擺到應有的重要位置上,學校身心健康工作的范圍和力度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是對新情勢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務、特點和規律等,缺少足夠的熟悉和研究,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有待進一步進步。
三是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目前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較普遍地存在機構不健全、編制不落實、分工不明確、管理不到位等題目。固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但隸屬關系不明確,工作缺少科學性和規范性。
四是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由于缺少同一規定和明確要求,加上有的學校政策不落實、制度不健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職員數目偏少,水平良莠不齊,隊伍不穩定等題目。有些學校的同道反映,由于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確,不能很好地尋求事業發展,固然工作很辛勞,但缺少應有的成績感和榮譽感。
事實說明,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題目的增多是必定的,對身心健康教育更加重視也是必定的。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迎頭遇上。
最近,中心領導同道對包括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在內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以***同道為總書記的黨中心對全國大學天生長成才的親切關心和愛惜。我們要認真學習中心領導同道重要批示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三貼近原則,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切實把加強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首創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加強對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各地教育部分和高等學校,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把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納進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體系,努力為展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題目。各高校要成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制定本校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從制度上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要正式設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常設機構,具體負責調和和組織全校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身心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以課堂教學、課外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構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和體系。
二要加強身心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各高校要開設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報告等,在大學生中廣泛普及身心健康知識。要通過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校報、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組織展開身心健康教育宣傳周或宣傳月、專題講座等,在校園大力營建關心學生身體健康,進步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要積極創建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網站,充分發揮校園網絡在展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組織健康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營建積極、健康、高雅的氛圍,陶冶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增強學生相互關懷與幫助的意識。當前,要特別重視加強心理咨詢或輔導工作,通過個別咨詢、團體輔導、心理與行為練習、書信咨詢、熱線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情勢,有針對性地向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常常、及時、有效的身心健康指導與服務,增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要做好大學生身心健康測評工作。各高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展開大學生身心健康測評,建立身心健康題目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做到初期發現、及時干預和有效控制,進步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最近幾年來,教育部社政司組織全國心理學著名專家學者聯合攻關,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比較符合中國國情和大學生實際的身心健康評定量表,這是一件很成心義的重要工作,在中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量表研制的成功凝聚著專家學者和很多一線工作同道的聰明才干和辛苦勞動。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部署應用新的量表同一在直屬高校今年進學新生中展開身心健康測評工作。剛才,專家先容了量表研制的有關情況和量表的主要內容、特點等。社政司負責同道還將就測評工作作出具體部署。這項工作意義重大,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锤鞯馗鞲咝8叨戎匾?,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這一重要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四要狠抓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做好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是關鍵。要通過專、兼結合等多種情勢,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專職從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既要保證足夠的數目,又要堅持精干、高效的原則。編制可從學??偩幹苹驅B殞W生思想政治工作編制中兼顧解決,專職職員原則上應納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教師隊伍管理序列,評聘相應的教師職務。兼職教師和心理輔導或咨詢職員,要按學校有關規定計算教學工作量或給予報酬。要把對身心健康教育和咨詢教師的培訓工作列進學校師資培訓計劃,通過培訓,不斷進步他們從事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社政司要繼續舉行全國高校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認真研究培訓計劃,增強培訓力度,進步培訓質量。
要重視對學生工作干部,特別是輔導員和班主任進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培訓,使他們在平常思想教育進程中能夠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題目,進步身心健康教育水平。要重視建立學生互助機制,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動性,如幫助學生建立身心健康協會等學生社團,支持學生開設互助熱線等。高校所有的教職員工特別是任課教師,都負有關心大學生身心健康、主動做好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責任。要把這方面工作的情況列進考核教師教書育人工作的內容當中。
五要加大投進力度。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觸及平常教育、課堂教學、題目篩查、危機干預、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面,需要必要的人、財、物、工作場所等方面的保障。要提供專項經費和物資保障,確保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展開。要保證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辦公室、咨詢室、團體輔導室、丈量室等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裝備。
六要加強督導檢查。教育部將組織研制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評價與督導指標體系,組織或委托國內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實際工作者,從學校重視和支持程度,機構設置,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和展開輔導或咨詢的情況和工作的實效等方面,對各地、各高校展開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評估,扎扎實實把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地教育工作部分也要組織展開相應的督導、檢查、評比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為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培養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總結。
身心健康教育不但是進步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身心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上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天生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身心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步入大學校園,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學習任務、人際交往及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大學生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郁等,嚴重的不適應會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現象的產生,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會有哪些心理問題呢?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1103班毛概小組4組的同學對本校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并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并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思考和研究。
一、調查方法及對象。
采用自編的問卷,對河南工業大學各學院在校大學生(因適逢畢業季大四學生在校較少,無法使調查對象均勻分布于各年級)進行抽樣調查,抽取人數共60人,有效問卷57,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另有部分網絡調查問卷,受調查的對象來自全國各地的在校大學生,使調查的范圍更廣泛,問題的回答更具有代表性,數據更為精確,調查結果更為科學;對調查問卷實行不記名填寫,保證了資料的真實性。
二、調查結果分析及現狀。
抽樣調查對象男女所占比重分別為53%和47%,這樣能夠對男女的心理狀況進行分別的分析,必要時還可進行對比,據不完全調查,這種區別分析的方法對于了解男女生各自心理特征有著很大的益處,另外調查的對象也均勻的分布于各個年級,大學生入校時間的長短對于他們心理變化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大三的學生,承上啟下的位置,讓他們的身份更加的具有代表性和參考性,調查的數據證明,這個階段的大學生,他們的心理壓力最大,心理狀況最為復雜,對于各個問題的回答所突出的現象也最能引起注意。
時代的發展把當代青年卷入到了一個洪荒漩渦之中,他們一方面要面臨著社會各方面競爭所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承擔著家庭和父母的期許。在調查中,只有15.38%的同學認為父母沒有給他們帶來壓力而超過44%的同學則表示他們的父母給他們的壓力超過了一般的水平,這就不得不警示我們,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占決定性作用的,在加強學校教育,呵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長對孩子的支持與寬容才是他們展翅高飛的最強動力。
從調查發現有47.69%的人經常反復檢查自己已經做好的事情(如鎖門后反復確定),其中女生占絕大多數的比例,說明他們時常處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一方面是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體現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不確定的狀況,導致自身缺乏自信。
社會的進步必然會帶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五彩斑斕的霓虹燈早已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爆棚的還有人性深處潛藏的物質欲和虛榮心。從調查發現雖然有64.62%的同學表示他們在看到別人比自己穿戴的更好時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但是仍然有20%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會感到自卑,12.31%的同學甚至還會感到怨恨,這些都表現出了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在面對物質誘惑的時候,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由此可能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后果,我們也是可以預見的,應當及時的給他們灌輸正當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悲劇的發生,至于另外的3.08%會產生嫉妒的情緒,我們就姑且將它視之為人之常情,畢竟嫉妒確實是人性本真的反映。
拋開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在學校,學生最該關系的問題就是學習,在“大學里的排名對你有影響嗎?”這一題中,選擇影響很大的只有4.62%,選擇影響比較大的有29.23%而且其中大部分為女生,而選擇基本沒有影響和影響一般的分別占26.15%和40%,而其中男生所占的比重較大,雖說素質教育的時代,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綜合能力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也不能說學校的課業成績就完全不重要,兩方面都應該重視。而男生在這個堪稱“人生低谷”的階段,心理尤其脆弱,他們覺得無所謂的原因,可能存在一種自暴自棄的可能。那么學校和社會就更應該給他們多一些鼓勵,和正確的引起。
第七題是“你經常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嗎?”從數據上可以得出83.08%的人在生活中很少或偶爾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證明大多數人的人際交往還是比較順利的,在與人交往中沒有太大的障礙。13.85%的人經常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這部分人在人際交往中也許有點問題但問題不大。3.08%的人經常和周圍的人發生矛盾,這部分人也許在人際交往中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幫助。
當今社會,大學生自殺的現象越來越多,期間的原因可能也是眾多的,家庭社會和學校,各方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個問題也是最能反映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問題,悲劇的產生必然會引發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如何杜絕以及解決是所有人該關注的焦點,現在我們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調查,了解一下大學生對自殺所持的態度和看法。第八題“你是否想過自殺?”有14.29%的同學選擇了a項是,有85.71%的同學選擇了b項否。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渠道去進行緩解,可能就會產生人生比較失敗的消極想法。大學生現在面臨的壓力過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較大,與整個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這需要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要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無論怎樣,知足常樂是不變法則。另外,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關于大學生對自殺行為的看法,從選項分布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都還是有健康樂觀的心態,但是選擇選項的也占了不少比例,對此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措施來預防學生的自殺行為,進行心理教育。我們認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在大學生中宣傳普及各種有關心理衛生知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環境,設立心理咨詢機構。
第十題是“你對自己的外貌滿意嗎?”選擇非常滿意的占樣本總量的20%,這是很自信的一種表現,選擇一般的占樣本總量的55.38%,這部分的人一般性格比較中庸,不張揚也不低調。選擇不太滿意的占樣本總量的18.46%,這部分人一般追求完美,可能有些偏執。選擇很不滿意的占樣本總量的6.15%,這部分人很可能不夠自信,有些許的自卑情緒。從數據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外貌還是比較滿意的,幾乎沒有認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的程度,但是還有24.61%的人對自己不夠自信,這部分的人可能需要周圍的人多給些肯定。根據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他們很可能會產生怨恨和逃避等情緒,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是及其繁多和復雜的,在問到“如果你能改變自己,你最希望改變的是什么?”這個問題上,各個答案所占的比重分別為:知識30.77%,出身35.38%,財富38.46%,性格43.08%,外貌26.15%,每一個所占的比重都不低,可喜的是不少同學還是能夠理智的將對自己的不滿歸咎到自己的身上,可惜的是,認為出生比知識更具有決定作用的人要多,我們不能單方面的歸結到社會價值觀變形這個問題上,因為同樣的環境下,總有為數不少的人,他們能把各方面的問題都出來得很好,為家庭和社會做貢獻,所有,在這種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對于這種價值觀的導向,我們應該更加重視。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七、八歲至二十。
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1)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為達到這一目標,大學生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應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2)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
3)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
(4)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機會。大學生可通過參加各種業余活動,來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和業余愛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以緩解緊張情緒,維護身心健康。另外,通過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大學生的內心世界,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養成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
(5)加大心理咨詢的力度。
通過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咨詢者針對求詢者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幫助求詢者找出正確認識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方法,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面對現實,并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同時,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使他們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懷揣著自己的理想,但對自己和環境總是存在很多不確定不信任,甚至是怨恨不理解的觀念,正因為種種的客觀和主觀的原因,致使很多人對自己未來的不具有充分的信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自身和環境不夠了解,缺乏鍛煉自己的機會,沒去真正地接觸社會,不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使自己不明白向哪個方向發展才是自己人的長處,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人的才能,學以致用。因此,學校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系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視。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吧倌陱?,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绷簡⒊壬@一名言震蕩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齊斌2016年4月5日。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調查目的:
1、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發現問題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3、分析出現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4、通過調研了解學生健康狀況,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
5、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煉,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這一學期里,我們開了大學生健康教育課,讓我懂得了很多實用的健康知識,了解了很多醫學常識。我深切的認識到了過去我的常識有多么貧乏。
我們在過去的三周里學習了三個方面知識:(1)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知識;(2)突發事件的自救與互救知識;(3)禁煙與禁毒教育。
(1)常見傳染病的防治知識。
在經過第一堂健康課后我才知道,傳染病遍布我們的身邊。吃街邊小吃可能得甲肝,拔牙可能得乙肝,呼吸也可能得流感。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著想,我們必須掌握傳染途徑與控制措施,盡量避免感染疾病。還記得當年甲流流行的時候,我也不幸中招,導致感冒發燒各種難受,如果當初能夠有這些知識并在甲流剛剛在學校流行時便小心防護,也許就不會有那種種磨難了,這更加強了我想要多多了解健康知識的意愿。
(2)突發事件的自救與互救知識。
現代是信息化的時代,我們難免會經常接觸電子設備,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的我們更是會多多接觸電腦。面對“過勞死”的危機,我們能做的就是加強對自己的保護,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接觸電腦,盡量不熬夜,并加強身體鍛煉,多吃綠色食品,早睡早起身體好。適當的急救方法可以救人,而不當的急救方法卻會害人。我從前都沒有意識到對救人而言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心臟復蘇術,所按位置不對,所用力氣不對,接觸面積不對,不但救不好人,還會對人體器官造成巨大傷害;人工呼吸,一口氣輸入氣量、速率、力氣,對病人狀況的判斷,都對搶救效果至關重要。
(3)禁煙與禁毒教育。
在過去,“珍愛生命,遠離”只不過是一句口號,我們總是覺得的世界離我們太遙遠:誰會明知道它是還會去吃啊!可是經過健康課,我卻知道是藥三分毒的真正含義,原來正常治病的藥物也有一些會讓人上癮,而國家對于這些藥品的措施就是嚴格控制,而有些依然以它們的正經藥名,迷惑人眼,給人造成極大的精神負擔。吸煙有害健康,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可是依然有許多人陷入了煙霧繚繞中,污染著他們和別人的肺。課上我們還看到了吸煙過度者的肺,那已經漆黑一片了的肺清晰的顯示肺的脆弱與病態。我親眼見著我爸爸因抽煙過多而不斷咳嗽,手抖不停,這些都警示著我要遠離香煙,堅固精神壁壘。
知識,多學相關知識,不求治百病,只求體安寧,為健康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F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沖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20xx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
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后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
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
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1、客觀方面。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高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新大學生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多數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塊兒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邕M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這對年齡僅有十七八歲的新生來說,是極不習慣的,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中學的工作和活動多是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由少數同學承擔的。大學強凋學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團活動多,學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新生往往不大適應這種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動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謀其政,感到壓力大。
2、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二是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沖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采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于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后,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發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復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作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輔導》主編蘇巧榮蘇林雁浙江大學出版社。
《心理學教程》主編王貴林陳洵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書作為一名新入學的大學生,我對大學這個充滿著誘惑和夢想的地方有著太多的迷惑,經調查,近幾年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
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得不讓人們重點關注,聽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對這一問題做了系統的調查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大環境、錯誤的價值觀引導、拜金主義、網上不良信息等。所以,針對這幾個方面,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盡量克服,用美妙的成功來報答我們的青春。
其次,大學生對自己前途的規劃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經調查,有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甚至連上大學的明確目標都沒有,有的只有迷茫和消磨時間,針對這一方面,我們首先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用盡一切我們可以動用的經歷。我會在大學畢業后繼續深造,考取工商管理學研究生,這是我的目的,而過程我便需要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地積累自己的人脈與自己的管理協調能力,以至于在以后的生活里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情感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問題,情感問題包括很多方面,如何保證下面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正確解決大學生問題的重要準則。
自知、自愛、自尊、自信、自強、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識的內涵。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給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愛惜自己、保護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榮譽,是自愛;遇事不退縮畏懼,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強烈的自信心,有積極的進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抵御各種不良的誘惑,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里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這些,但是應該教育學生注重在這些方面進行自我培養。
社會適應能力是個體為滿足生存需要而與環境發生調節作用的能力。在計劃經濟時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組織”決定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大小一般不會對人的進退產生多大影響。而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人都必須接受市場的篩選,競爭的考驗,任何人都必須主動適應市場的需要,否則便會被無情地淘汰。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校應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走出校門,進入社會,了解社會,并逐漸適應社會。
伴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已經邁入21世紀。新時代里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是全面復合型健康人才的培養以及這些人才所能夠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的競爭。在這一獨特的大環境之下,時代賦予了現代高校培養人才更加艱巨的任務,高校培養人才不僅要注意學生技術素質的提高,對于他們的心理訴求、心理變化、心理矛盾等都需要嚴加關注,以培養具有獨立健康人格的當代大學生。時代對于當代大學生的高要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從外環境上給與當代大學生更大的動力去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當抗壓能力強的學生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實現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對于抗壓能力弱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更好的梳理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面對這個壓力的世界。當他們憑自己努力卻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當他們的耳邊充斥“別人家的孩子成功”時,當他們開始抵觸父母的叮囑時,他們更傾向于懷疑自己、從而質疑世界。近年以來,在高校中由于學生自身心理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而導致的休學甚至退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高校甚至出現了大學生跳樓、投毒等輕言生命的現象。在校大學生已成為目前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產生率達到了全體學生比例的10%-30%。關注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健康陰影已經刻不容緩。
2.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工作涉及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學生。調查隨機抽取該院校20xx級新生和高年級學生,涉及該高校的理科、文科、工科和藝術類學生。
2.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工作過程中運用的研究方法為兩種:通過閱讀理解大量文獻分析數據以及發放相應的調查問卷然后統計歸納數據。
2.3研究工具。
目前在此類心理學研究中普遍的研究工具為大學生人格問卷和scl-90癥狀自評量表,二者的適用范圍不同[1]。
(1)大學生人格問卷大學生人格問卷是日本科學家在參加1966年的全日本大學保健管理協會時編制的,它對應的英語翻譯為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因此大學生人格問卷也可以簡寫為upi。upi的適用范圍為大學新入學時的學生,它主要是為了調查新入學的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后心理方面的變化,以期較早地能夠發現學生中的精神障礙者、精神分裂癥,它能夠了解新入學大學生相關的煩惱、對于生活的不滿以及新入一個環境中可能存在的迷茫等癥狀。upi調查問卷分為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的了解,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家庭住址等信息,這些信息為后期問卷分析的時候參考使用;第二部分為該調查問卷的精髓部分,為調查問卷的本身,由60項組成,其中題號為5、題號為20、題號為35和題號為50的這四項為測偽尺度,除開此4項外的56項為測試被調查者的煩惱、焦慮等;第三部分為附加題選項,它是作為一種了解被調查者是否曾經接受過心理咨詢或治療、被調查者對于自身的評價以及咨詢要求等等。upi的記分方法為計算upi總分的方法,即除開前文提及的4項測偽題目不參與記分以外,其余56項參與記分,答案為肯定的記錄1分,為否定的不加分也不扣分,然后將56項分數相加從而得到upi的總分。換而言之,upi總分的范圍為0-56分,最高分為56分,最低分為0分。upi總分獲得之后就可以進行upi篩選。upi篩選結果分為三類:一類、二類和三類[2]。經upi篩選為一類的被調查者,則可能為心理異常、具有精神分裂癥狀疾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于被歸于此類的學生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需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同時上報學校找到更佳的解決方式。對于被歸于二類的學生,他們屬于心理正常型,但是存在一定得心理障礙,例如人際關系緊張、自身情緒不穩定等等,通過一定的心理疏導能夠好轉。對于被歸于三類的學生為正常心理正常的學生。
(2)scl-90癥狀自評量表scl-90則為self-reportinginventory,它還可以稱作90項癥狀清單,是德若伽提斯于1975年編制的,它針對的是16歲以上的人群。scl-90是目前世界上心理學界測量人是否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最常規的研究工具。scl-90由90個項目組成,每一個項目也為打分制度,為5分評價制度,被調查者通過對自身的感知和了解選擇對于該項目自己的得分,其中選項選“無”為1分,選項選“輕度”為2分,選項選“中度”為3分,選項選“偏重”為4分,選項選“嚴重”為5分。分析時一般通過以下指標進行:總分為90個項目所有的得分相加得到的分數,總分反映了被調查者的心理健康的一個總體水平,該項分數越高,表面該調查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亦然;總癥狀指數的計算方法為90個項目所相加得到的分數除以90。scl-90調查一共包含了9個因子,這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抑郁、恐怖、強迫癥狀、焦慮、偏執、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和精神病性,其中每一個因子都包括了被調查者在該方面的痛苦程度。因子分的計算方法為該因子的所有項目的總分除以該項目的項目數目,通過因子分數的高低,可以得到該調查者的癥狀分布情況。如果被調查者的某項因子分相對偏高的話,則表明該調查者心理健康問題相對較高。因此為了使本次的研究工作更加具有說服力和較高的準確度,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采用區別對待的方式開展本次的研究工作,具體而言,對于2014級新入學的學生發放upi人格問卷,而對于高年級(二、三年級)則發放的為scl-90調查問卷。
2.4研究過程。
(1)研究程序本次研究工作首先是進行培訓,然后進行研究的重要部分———upi和scl-90問卷調查,第三是進行數據的輸入和分析;第四為咨詢。
(2)工作要求參與本次研究工作的調查者需要提前了解upi和scl-90的具體含義和相應的實施要求,同時調查者應該向被調查者(學生)講述清楚此次調查的目的,打消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的疑慮。
3.1upi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一共發放upi調查問卷1945份,回收的調查問卷1912份,同時由于部分同學未按照要求答題或者有漏題現象,這類數據是不能參與統計的,即最終有效調查問卷的份數為1900份。根據upi調查問卷的結果,在這190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其中調查結果為一類學生的調查問卷份數為208份,二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702份,三類調查問卷的份數為990份,即一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10.95%,二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36.95%,三類學生占實測人數的52.10%。在upi測試中我們還發現,upi得分情況存在“三高”現象:女生的upi得分高于男生,非獨生子女的upi得分高于獨生子女的upi得分,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upi得分明顯高于來自城市家庭的學生。這說明男生的心理健康優于女生,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優于非獨生子女以及城市家庭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優于農村家庭的學生。
3.2scl-90測試情況。
本次調查工作的scl-90測試工作中,我們一共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的調查問卷為1963份,有效的調查問卷份數為1952份。通過1-5級評分制度,按照一般研究方法,對于scl-90測試中總分超過160分,或者其陽性調查項目數超過43項,也或者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時,我們考慮對該調查者進行陽性篩選實驗,此類調查者需要進行下一步的調查和檢查。對本次調查工作,scl-90總分大于160分的一共有19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2的調查問卷共計401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3的調查問卷有82份;各因子平均分大于等于4的有15份。通過分析男生和女生的調查問卷,得出女生的陽性檢出率較男生的陽性檢出率高,這也說明不僅低年級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女生,在高年級也如此。分析各年級9個因子的差異可以得出,從整體的角度,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分數越來越降低,說明隨著年級的增高及年齡的增長,學生對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有用調節,更加適應大學生生活方式。
4.1問題討論。
大學生由于處于高中和步入工作中間這個特殊時期,大學期間的學習方式同高中的集中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加上由于大學生本身在此年齡段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等,容易造成大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現象,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性別的影響。無論是upi測試結果還是scl-90測試結果,兩項調查結果都顯示女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男生,這可能跟女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有關。由于在我國的傳統觀念、文化中,對于男生的社會定位以及父母對于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方式的均有不同,而且女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她們對于自我的評價明顯低于男生,遇見問題她們也比男生有逃避問題、不解決問題的趨勢,她們沒有坦然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同時由于女生自身的劣勢,在求職以及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也會長此以往,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
(2)是否獨生子女的影響。對于此前大部分人的觀念中,獨生子女由于父母可能過分的溺愛,可能其心理健康程度不及非獨生子女。但是在我們此次的調查工作中,我們發現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程度優于非獨生子女,這可能跟獨生子女父母有效、講究方法的引導方式有關。
(3)家庭環境的影響。通過本次的調查發現,農村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及城市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是因為農村籍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普遍不佳,在他們的小時候或者初高中的求學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他們希望通過學習來改變抑或是彌補他們在城市學生當中的心理上的自卑。當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可以享受生活時,他們可能還在為下個月的生活費操心,同齡人中城市學生在學校打籃球抑或品咖啡之時,他們可能正在去家教的炎熱抑或下雪的路上,這種可能的虛榮心和強烈的自尊心導致了自己的自卑心,從而不愿與別人交往,產生自閉、自卑等心理特征,影響了自身心理程度。
(4)年齡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高年級的心理健康程度明顯優于低年級學生,這可能是新生入學時,由于在初高中時期,一直注重的是學業成績的提高,學習分數那時候在學生團體中能占據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優異后,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欣賞與包容。但是進入大學后,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而且大學注重的是全方位的考量,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去自我適應,調整。因此在低年級時學生容易出現自我矛盾,自我迷茫。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對于大學生活的適應,同時大學期間學校較多的資源供他們去學習和探索,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成長,他們的眼界更寬了,視野更大了,心胸當然更廣闊,從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提高。
4.2對策分析。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環境及個人,因此,可以從如下角度考慮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1)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其生長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整個社會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同時學校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接觸場所,更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家庭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家長應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保證他們生活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之中。
(2)開拓創新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目前高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一般為選修課,同學們重視程度不夠。在目前現代化的21世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微信、網絡平臺等等。目前高校的相關的師資也相對比較薄弱,從而能夠提供幫助給學生的資源也相對較少,可以通過充實高校相關師資達到能夠為更多的學生服務,對他們的心理進行輔導,從而更好的完成學業,為社會效力。
本次研究工作表明該高校學生的心理狀況總體良好,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以后的教學工作,我們在關注學生學業進步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培養品德良好、技術過硬的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時代大學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社會各種條件設施的越來越先進,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后飲食質量提高,人群逐漸肥胖化,這兩方面共同導致當代大學生健康狀況低下、身體素質下降。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而大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是處于亞健康狀態。大學生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過渡時期,各種心理活動十分活躍,充滿矛盾,而自我調節能力還不完善,加之大學生獨特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使大學生時期成為各種心理問題和身體問題最易出現的高發期。
對此,本文針對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調查與研究,對在校大學生的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針對大學生目前的健康狀態做出了相關的總結,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因此,我對新疆財經大學學生自身健康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
我國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國,這就使現在的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普遍大學生都在尋求就業出路,有的考研,抱頭苦讀;有的發展特長,各展千秋,但更多的大學生則是迷茫頹廢,不管刻苦的還是頹廢的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身體素質在不斷的下降,然而很多大學生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正在發生改變。
這一系列的壓力給大學生造成的健康損害已非往日所能比,他們正在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迫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結束生命,選擇浪費生命,選擇虐待生命。食品安全問題、跳樓問題已經無法沖擊他們麻木的心靈和渾濁的眼睛,仿佛抽煙、酗酒、打游戲才是他們生命的主體。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深入調查了解大學省的整體健康水平狀況,并對具體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意見與建議,增強大學生對自我健康的關注程度,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為將來建設祖國打好身體基礎。
由于受研究條件和時間的限制,我決定主要以新疆財經大學的在校學生為目標群體進行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數據??偣舶l放了200分,回收2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0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并據此從大學生飲食情況、大學生的睡眠情況、大學生的身體情況、大學生的鍛煉情況及其生活方式等四個方面來分析數據,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我也對其中的一些人進行訪問調查,從中再發現一些其他的問題,為我的調查報告做更多的前期準備工作。
大學生必須學會科學飲食習慣??茖W飲食實質上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第一是飲食的質,即如何選擇食物;第二是飲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是飲食觀念。在鍛煉身體方面,應該注意鍛煉時間的合理安排,比如一周三次或者更多。要解決好鍛煉時間和其他日?;顒又g的關系。睡眠時間也要科學性地安排,對于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說法。因人而異可以分為長睡眠型(8小時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時左右),其實4-10小時都屬于正常范圍,對我們大學生來說比較合理的睡眠時間是7-8小時,有些學生根據自己學習需要可以縮短到5-6小時。但不能少于5小時,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引發焦慮癥,人會變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當的缺乏自信。而且壓力會越來越大。
一是全面攝入營養素。年輕人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各種營養素的攝人量以能滿足需要又不過量的原則。人體所需要的全面營養素只能從食物中取得,吃的食物種類越多,獲得的營養素越豐富?,F在的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人從小養成了偏食、忌食的習慣,進入大學后,脫離了父母的監管,飲食上的單一性就愈顯突出,這就必然會妨礙營養物質的攝取,甚至產生某種營養物質缺乏病。
比如有人不吃芹菜,其實,芹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芳香油,還有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和健腦的作用,這是很多其他蔬菜所不可代替的;還有些人不吃豬肝、豬血,這樣鐵的吸收則可能受到影響,尤其是女同學,因其月經失血,發生貧血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二是定時定量進食。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的生理功能已成定型的生理節律。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的正?;顒?,一般來講,每餐之間間隔4~5小時是根據食物在人體胃中停留的時間決定的。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9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