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題報告,我們可以系統地闡述研究的背景、現狀和問題,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小編整理了一些優秀的開題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音樂教育作為校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培育和發展學生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教育寓教化于情感、趣味和娛樂之中,潛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受到啟迪。音樂教育中德育滲透的教育途徑很多,作為中等職業??菩@的鋼琴老師,我僅就鋼琴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略敘己見。
就我校學生們而言,首要問題是培育學生們的優秀品質和良好學習習慣。而在培育自制力、耐力、毅力、自信力、專注力、適度感等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鋼琴教育有著它獨特的功能。這是因為音樂特有的非語言性的組織結構是和人類的情感、意志直接對應的。一個鋼琴演奏水平很高的人,能準確地辨析音樂的極微小的差別,這是感受性極高的表現。這樣的人在工作和學習中也往往具有一絲不茍、細致認真的精神。因此我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演奏技巧的提高,更要充分發揮鋼琴教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獨特功能,重視對學生們優秀品質、頑強毅力和良好習慣的培育。
1.在我上的每一堂課中,有意識地對學生們進行培育,哪怕對一種彈奏法,一個樂句或對指法、踏板的運用,都要嚴格要求,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
2.培育學生們老老實實做人,從小事做起的品格。關心班級、熱愛集體、上好每一節課,學會寫課后筆記,保證每天的練琴時間,提高完成作業的質量。
3.鋼琴演奏和其他表演藝術一樣,是時間的藝術。鋼琴演奏的特點是演奏者平時練習的成果要在演奏的一剎那間完美地、創造性地表現出來,“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但在現實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們在會琴、考試和演出中怯場,由于心里緊張,失去了正常的演奏狀態使音樂思維停頓,不能完整地表現音樂。針對這一問題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每位學生們的演奏能力進行有計劃、有意識的訓練和培育。
首先,要培育學生們的演奏欲望,表演的勇氣和自信心。在我校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們進校前沒有學過鋼琴對鋼琴學習很陌生,一直都沒有演奏欲望,表演勇氣和自信心。因此我經常組織全班學生們進行鋼琴展示會,每學期其中期末考試前各一次,給學生們提供鍛煉的機會,同時注意訓練思維高度集中的能力。其次,要求學生們科學準確地背譜,強調背譜是培育學生們具有清晰頭腦和理智的演奏習慣。第三,幫助學生們在演奏中克服技巧難關,使演奏技巧盡善盡美。我在上每堂課時都會對學生們的技術課題嚴格要求,讓學生們懂得憑僥幸心理,靠一時的演奏熱情,是學不好鋼琴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任何一項工作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鋼琴藝術也不例外。無論在智力或體力上,它都要求人們付出極大的勞動量,要有高度集中的思維能力。學生們要想學好鋼琴就必須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克服重重困難,提高鋼琴的演奏技巧。因此,老師必須重視培育學生們堅忍不拔、忘我勞動的精神和習慣。第一節鋼琴課,首先要對學生們進行理想教育,可以采取討論式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們懂得,學習鋼琴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是要熱愛自己所學的音樂專業用心感受音樂,以考上理想大學為目標。明確了目的,學生們才有可能長期地、不間斷地付出艱辛的勞動,從而掌握鋼琴這門藝術。
在正在發展中的職業中專而言,我校的音樂專業的學生們和幼師專業的學生們都屬于初級鋼琴的水平,只有極少數能達到中高級鋼琴演奏水平。而學生們對作品思想內容理解的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們演奏的效果。無論曲目大小其演奏的效果都要讓聽眾感到悅耳好聽,這才是最終目的。一首鋼琴作品,如果對它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不了解,就很難使人在情感上被打動、在思想上發生共鳴。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我會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通過對作品背景、作者生平的講解,使學生們了解整個作品的思想情感,從而激發強烈的表現欲望。這時彈奏作品,就會按照作者的思想情緒、感情脈絡去表現,而成功的演奏又反過來使學生們更進一步深化對作品的認識,從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這個過程中,德育的滲透是潛移默化的。
作為鋼琴老師不僅要挖掘鋼琴作品中美的各種因素,而且還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們以美導行,使學生們在校園美育教育活動的實踐當中認識美、體驗美、掌握美、表現美、創造美。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系,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們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宏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培育學生們的優良品格,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界定:
1.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是指教師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課本內容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的統一教學。音樂教學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在本課題中音樂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學生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師教學評價。
2、音樂創新型教學
音樂創新教學,就是在運用創造與創新,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使他們內在的創新意識、智力得到發展;思想得到啟迪,提高創新能力,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1.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需要
(1)、教學方法單一?;仡櫼魳方虒W,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音樂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教唱、學生跟唱;教師動、學生做”的現狀,始終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
(2)、學生主動性被遏制。音樂課相對于語文、數學課來說,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學科,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主體性,沒有讓學生從知識與技能學習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效果不明顯。最終的結果是,學生雖然當堂課所教的歌曲會唱了,跟著老師能簡單的進行歌表演,但過一段時間又還給老師了。讓學生學會唱歌、會正確的處理歌曲的情感、會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所學的內容。因此,重視音樂課堂創新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出本課題,就是為了探索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全民的素質奠定基礎。
2.適應校情需要
(1)我校校情需要。作為鄉鎮級的示范小學,我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對于教育教學的改革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而各種教科研活動是我校提升辦學品位的需要。
(2)藝術學科與時俱進的需要。我校多年來參加市、縣的課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校各學科的教學都在改革和創新,我們音樂教學改革也是當仁不讓決不落后。
(3)學生提高藝術素養的需要。我們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音樂素養,切實培養師生關系,讓師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4)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強調人的主題地位和素質教育。對教育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學研究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這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新課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思想、創新、奉獻的精神。
3.教育發展的需要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民族素質,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是一項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系統工程。然而,長期以來,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小學各科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思想上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目標和評價上的單一、教學過程中的單向灌輸、方式上的機械單調、內容上的強調知識記憶等現象。這些現象,實際上,否定了學生是一個能夠主動探索的活生生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創造潛力,泯滅了學生的思想火花。要想全面解決這些問題,正在呼喚著我們進行教育創新。
(一)研究現狀
人們普遍認為,創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創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實驗。強調要把創新教育落到實處,特別是把創新教育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具體表現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二是學科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三是創新教育中課堂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四是課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嘗試。
當然,創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創新精神、教師創新能力等指標的量化評定仍有一定困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他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均阻礙創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方面,還不曾有人進行過系統的研究,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1. 在音樂教學上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理念。
2. 改變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尋找一條適合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模式。
3. 提高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改變教師:音樂課只是教會學生會唱幾首歌曲的觀念。改變學生和家長的:音樂課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的思想。
4.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力提供一切有利的條件。
在教學活動中能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結合的教學環境,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又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教與學這一對關系將變得十分地和諧有趣而輕松愉快,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產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愿望,并能調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習的情緒,這也正是創新思維的萌發點。
在教學中注意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上進心,是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是創新意識的潛能,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這些都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币劳羞@種教育思想,我們必須堅持鼓勵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加以肯定,讓他們體驗成功,充滿自信的投入學習,使學習成為他們創新的樂園。
教育學理論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這位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那么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此門功課,樂于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此教師產生反感,懼怕或抵觸情緒,并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
因此,教師應創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圍中,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現實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去發現、操作、嘗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觀察、思考、運用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音樂創新教學,是建立較為完整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促進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主要內容:
1、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探索出不同的學習方式。
2、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探索新型的教學結構。
(1)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進行激趣、導學,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獲得解決的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創新意識。
(2)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開放的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和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3)利用已有教學內容或補充教學材料設計創新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獨創性、探究性、靈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于創新意識培養的評價方式。
研究方法:
在課題的研究方法選擇上 ,決定本課題以實驗法、觀察法、教育調查法、個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適時也采納分析法,比較法、綜合法及文獻資料法等,保證得到資料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促使本題題的價值深化。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工作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健全課題研究組織: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研究教師和研究對象。
(2)進行師資培訓:將集中式的通識培訓、有計劃的校本培訓、經常性的及時培訓相結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1、加強課題研究教師的培訓。(1)理論培訓:認真領會、學習課程標準,研讀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2)課堂教學培訓:觀摩優秀課堂實錄;深入課堂第一線進行指導;請教科研人員進行課堂指導。
2、共同研究新的教學思路、模式。(1)集體組織進行現場說課、備課。(2)教師進行互聽、互評課活動。(3)對先行班進行指導、示范。(4)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做研究課、示范課。
3、進行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年終總結。(1)個案分析、課堂隨筆的積累。(2)教學案例、課例的整理收集。(3)階段性經驗交流研討。(4)進行案例、隨筆、課例、論文、等的評比和交流。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對課題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召開課題總結會(舉行音樂創新教學展示課)推廣先進經驗。
主要措施:
(一)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縛而進行的有創造性的心理反應。就是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態度來對待學習,促使學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 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
1、巧設創新平臺
當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時,使學生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就該運用這個平臺,借助于聯想、靈感等思維方式,加以組合,從而使創新活動有可能變為現實。
2、體會創新的樂趣
當學生體會到因為創新而帶來的成功和樂趣后,將追求成功, 由于音樂實踐機會多,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創新,提出獨特的見解。因此,學生更愛上音樂課。
七、課題研究基礎
1、具有一批有經驗的科研骨干教師。
我校有被市、縣級認定的多名“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 ,有市、縣級先進工作者,校級骨干教師,他們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甘于吃苦、肯于創新的科研精神都是完成本課題的有利條件。
2、具有較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
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并有多篇教科研論文獲省、市、縣級以上獎勵或刊登;教科研骨干教師先后在市、縣級評優課中獲獎;有多名學生在市、縣各項活動、競賽中獲獎。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1、人員保證:除了音樂組教師外,還有一些兼職的語數骨干教師組成了課題組成員
2、學校保證:我校校長對教科研一直十分重視,注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教科研人員的配備。我校有多門學科都有課題在研究之中,教科研氛圍濃。
3、物質保證:學校為課題組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施,每學期安排外出學習的機會,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證:我校建立了教育科學研究的規章制度,要求課題組成員強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校本研究,結合課堂教學進行說課、聽課、評課,積極反思總結經驗及時交流。
5、經費保證:我校在經費不寬裕的情況下,還撥出一定的資金,應用到課題研究上來,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進行。
九、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考核成級及相關材料。
十、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課題主持人解作慧老師,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稱號。主持和參與過多個市縣級課題研究,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作為教導副主任能更多地深入到教師教學實踐中去,了解課堂教學實際與學生需求的差距,協調廣大教師參與有效課堂教學標準和評價體系的研究,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的支持。多年來,她圍繞小學音樂創新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尋。
課題組長呂云霞老師,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優秀輔導老師、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作為校長辦公室主任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實績顯著。有很強的教學研究和實踐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
課題組其他成員平均年齡不足35歲,多為一線教學人員,業務能力強,具有很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科研有濃厚的興趣。
本課題的目的:詳細分析貝多芬g大調鋼琴奏鳴曲(op.79)寫作特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作品的速度、旋律、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結構等,闡述作品的音樂形象、表現氣質,從演奏角度剖析技巧難點,為正確演繹作品提供正確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貝多芬g大調鋼琴奏鳴曲(op.79)的研究從目前國內的資料來看并不是很多,或不很詳細,本課題的研究為更好地理解演繹該作品提供更為直接的途徑;該作品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創作中期的作品,作品的規模較小,抒情因素增多,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從這首作品可以看出貝多芬中期作品向晚期作品的過渡;該作品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由此我們了解到貝多芬的人與自然的思想和貝多芬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崇敬;研究該作品還能使我們并從一個側面了解貝多芬輕快活潑、優美抒情、天真幽默的內心世界。
吳國翥高曉光吳瓊編著的《鋼琴藝術博覽》第198-199頁,對這首作品三個樂章的基本風格與情緒做了簡要介紹。鄭興三編著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但對和聲以及轉調離調未做分析論述,演奏技巧與音樂演繹未做具體展開分析。
侯康為王永振編著的《外國鋼琴音樂及演奏》一書中,關于此作品在第20頁和第27頁有簡要論述。奧地利卡爾車爾尼所著的《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釋》提及這首作品,但未做其他任何解釋。
本課題分別就三個樂章的寫作特征(將從速度、節奏、曲式、調性、和聲等方面分析)技巧方面以及音樂與演繹逐一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述。
20xx年3月16日起開始練習彈奏此作品,鋼琴老師趙健。
20xx年4月1-10日搜集有關資料:
吳國翥高曉光吳瓊《鋼琴藝術博覽》奧林匹克出版社。
鄭興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
司徒璧春陳朗秋《鋼琴教學法》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侯康為王永振《外國鋼琴音樂及演奏》石油大學出版社。
卡爾·車爾尼《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釋》上海音樂出版社。
于潤洋主編《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上海音樂出版社。
廖叔同《西方音樂一千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葛德月《朱工一鋼琴教學論》人民音樂出版社。
20xx年4月16日起編寫提綱。
20xx年5月起開始寫作。
目的: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音樂是一個人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純真的兒童更需要接觸更多的自然的音樂。兒童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有一顆更善于傾聽的心。要想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音樂幼師應該在此點多發精力潛心研究。音樂教育應該把冗雜的知識系統化,把復雜的音樂明了化,教師針對兒童授課更應注意此點。一個國家的音樂教育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之一,啟超先生有句名言: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兒童做為一個國家的未來,音樂啟蒙教育這一塊國家應予以高度重視。如今擺在我們音樂幼師面前的一個問題如何推進落實音樂教學,并把它的地位和影響更好的展現出來。音樂啟蒙教育要讓少年兒童真正了解何謂音樂,真正發揮音樂對少年兒童的成長歷程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意義:音樂教學涉及一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問題,也是音樂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對兒童音樂的啟蒙教育更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促進兒童發展是兒童教育的任務,是確定教育目標、設計和組織教育活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音樂教育則要盡音樂藝術之所能,發揮音樂藝術教育之優勢來促進兒童的發展。音樂藝術之所能,音樂教育之優勢,都可從音樂藝術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兒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又要熟悉音樂藝術的特殊性,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兒童音樂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兒童發展。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欣賞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音樂的聲音確不具有確定的含義,是非語義性的。但音樂能通過音調的變化表現出音樂的基本含義。音樂用聲音來表達思想內容,是一種表情性的音響。我們知道音樂藝術的主要傳播方式是聲音,聲音只為聽覺接受,兒童只有通過聆聽音樂,接觸音樂,有了一幅音樂的耳朵,才能更好的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1983年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把音樂作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這一理論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廣泛而熱烈的歡迎??逻_伊?左爾坦終生追求的目標是“讓音樂屬于每個人”。這個教育目標的哲學思想基礎是他對于音樂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的理解。他認為音樂和人的生命本體有著密切關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沒有音樂就沒有完滿的人生。音樂是人的心靈的表現,音樂滿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機部分?!耙魳肥遣荒鼙黄渌麞|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糧,得不到它的人只能生活在精神的貧血癥中,沒有音樂就沒有健全的精神生活?!彼J為,音樂是人類文化絕不可少的部分,對于一個缺少了音樂的人來講,他的文化是不完善。他還認為,好的音樂教育不但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兒童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健康成長。這樣培養出的兒童,精神生活是豐富的,不管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都會成為一個比音樂上無知的人更有用的社會成員。音樂教育在學校的重要性,甚至超過音樂本身,培養音樂的聽眾就是在培養一個社會。近年來,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下,人們對個體差異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認知能力強弱差異,個性差異演化為認知結構、發展速度及心理特質的差異。要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
研究內容:
1)概述音樂教育與兒童發展
2)研究當前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3)如何運用音樂教育促進兒童發展的對策、建議、途徑和方法等
步驟:
1)確定論文題目,寫出報告,確定大概方法
2)查閱資料,實地調研
3)整理記錄,研究出科學數據
4)系統分析訪談記錄與調研數據,寫出調研報告
5)得出結論,撰寫論文
方法:實地調研,科學對比,記錄分析,成果論文
研究的進度安排:
20xx年7月――20xx年8月搜集文獻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初步整理。
20xx年8月――20xx年9月精讀并分析文獻資料,對文獻資料做摘錄和整理。
20xx年1月――20xx年2月編寫發放問卷,進行訪談。
20xx年2月――20xx年3月整理、統計并分析問卷和訪談內容。
20xx年3月――20xx年4月撰寫論文。對材料進行綜合,最后成文,形成初稿。
20xx年4月交至導師對論文進行指導修改,最終定稿。
[1]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2]鄭品樂、音樂欣賞時教師如何“描述音樂”[j]、中小學音樂教育,20xx
[8]楊立梅李妲娜、走向未來的音樂教育[m]、海南出版社,20xx
[9]洛秦、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上海書畫出版社,20xx
[11]褚灝、養成“健全人格”,造就“藝術的人生”[j]、音樂研究,20xx
xx
1、通過
2、完善后通過
3、不通過
本課題的目的:詳細分析貝多芬g大調鋼琴奏鳴曲(op.79)寫作特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作品的速度、旋律、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結構等,闡述作品的音樂形象、表現氣質,從演奏角度剖析技巧難點,為正確演繹作品提供正確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貝多芬g大調鋼琴奏鳴曲(op.79)的研究從目前國內的資料來看并不是很多,或不很詳細,本課題的研究為更好地理解演繹該作品提供更為直接的途徑;該作品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創作中期的作品,作品的規模較小,抒情因素增多,沒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從這首作品可以看出貝多芬中期作品向晚期作品的過渡;該作品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由此我們了解到貝多芬的人與自然的思想和貝多芬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崇敬;研究該作品還能使我們并從一個側面了解貝多芬輕快活潑、優美抒情、天真幽默的內心世界。
吳國翥 高曉光 吳瓊編著的《鋼琴藝術博覽》第198-199頁,對這首作品三個樂章的基本風格與情緒做了簡要介紹。鄭興三編著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有較為詳細的論述,但對和聲以及轉調離調未做分析論述,演奏技巧與音樂演繹未做具體展開分析。
侯康為王永振編著的《外國鋼琴音樂及演奏》一書中,關于此作品在第20頁和第27頁有簡要論述。奧地利卡爾車爾尼所著的《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釋》提及這首作品,但未做其他任何解釋。
本課題分別就三個樂章的寫作特征(將從速度、節奏、曲式、調性、和聲等方面分析)技巧方面以及音樂與演繹逐一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述。
20xx年3月16日起開始練習彈奏此作品,鋼琴老師趙健。
20xx年4月1-10日搜集有關資料:
吳國翥 高曉光 吳瓊 《鋼琴藝術博覽》 奧林匹克出版社
鄭興三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 廈門大學出版社
周薇 《西方鋼琴藝術史》 上海音樂出版社
司徒璧春 陳朗秋 《鋼琴教學法》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侯康為王永振《外國鋼琴音樂及演奏》石油大學出版社
卡爾·車爾尼《貝多芬鋼琴作品的正確演釋》上海音樂出版社
于潤洋主編 《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
趙曉生 《鋼琴演奏之道》 上海音樂出版社
廖叔同 《西方音樂一千年》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葛德月 《朱工一鋼琴教學論》 人民音樂出版社
20xx年4月16日起編寫提綱
20xx年5月起開始寫作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社會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已經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文章認為,可從以下方面發展音樂教育事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強調參與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課上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重視音樂課,制定與音樂課有關的制度等完善和發展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
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應該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德、智、體、美等素質,體現全新的科學課程觀和整體學力觀,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和學習方式上的合作性、研究性,真正成為學科教育改革的基本發展趨勢。
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育長期受專業音樂教育的影響,過于強調音樂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忽視音樂教學的審美愉悅性;教材內容重視思想性、藝術性,卻沒有充分兼顧中小學由于年齡、興趣和認識水平等方面的特點而產生的獨特的審美需求;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的理性化色彩濃厚等因素造成了學生喜歡音樂而對音樂課沒有興趣的怪現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能力的幼芽,是積極性的動力,是成功的沃土。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時代的呼喚下,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面對設計新穎、插圖精美、內容豐富的教材,學生的感官首先得到了強烈的刺激,激發了學習興趣,美的表現欲被充分調動。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加強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為前提的審美基礎教育,無需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諸如音階、音程、和弦、調式等過于專業化的知識,也無需提出諸如重視中聲區發聲訓練有氣息支持地歌唱等技術性要求,以免扼殺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努力創造適宜每個青少年兒童音樂潛能開發的音樂教育環境,促使學生開發音樂智能,推動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
強調參與意識,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音樂要靠學習者親身感悟,決不能靠教師講述完成。
正如柏拉圖所說:強迫學習的知識是不會保存的。
只有當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情感體驗中,才能獲得積極的情感因素,包括音樂愛好、價值觀,并為終身音樂學習和實踐奠定基礎。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動地、被強迫地學習,參與性不高,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于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人云亦云缺乏獨立見解的學生。
在新的音樂教學中,理念將由靜轉變為動,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性,積極創造學生主動參與的環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新的音樂教材在每個單元中設置增添了有趣的實踐環節,通過讓學生談體會、說感受、想意境、做表演等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為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這一基本理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參與到學習中,并置身于音樂的美好境界中。
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同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并提倡在實踐中學習。
也就是說當今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改變過去音樂教學中以教師、書本為主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力和需要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要營造美麗、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黑格爾曾說: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
只有在沒有嘲笑、沒有敵意的環境里,學生才能沒有擔心。
在情感融合的課堂氣氛里,學生才有可能敞開心扉,真正體會音樂所給予的美,感受音樂實踐中那份寬松和愉悅。
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音樂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平等參與活動,鼓勵、幫助、引導學生,而不同于在以往舊的教學模式中充當的裁判員或權威者角色。
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遵循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戰場,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求知欲,充分開發學生潛能。
要善于根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學設備條件,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既要有利于學生正確地領會和系統地掌握材料,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知識的運用能力;既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又要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進取精神。
內容上講究少而精,形式上講究多而活,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專心聽講,當堂消化所學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適當安排少量課外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開闊視野,培養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課外作業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內容應該是基本型的,量不要太多,度不要太難,一開始要讓學生在學得比較輕松的情況下,逐步培養學習興趣,進而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身心發展規律與獲取音樂知識、音樂技能之間的聯系,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
要重視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事業,提高中小學學生德、智、體、美素質。
以上三個方面是我的教學實踐,希望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能夠再上一個新的階段。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xx年9月-20xx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為:20xx年1月――20xx年6月。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個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要求?!傲⑷恕笔冀K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徑?!钡恢币詠?,作文教學方式基本處于無序狀態,老師們教得隨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幾乎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切身感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感覺到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陽縣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國家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的學校。學校積極探索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積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學的經驗。自主管理、課外閱讀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中著力展開研究,以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為學生創設作文的空間等策略,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水平,從而培養想學習會學習的學生,這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致的。這也是我開展“培養小學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視教師的科研。認識到教師科研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好途徑,是由教書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構建出有效的促進小學生作文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讓學生自由、開放地選材、命題、構思、作文;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兒童的語言、心理特點,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革作文評價方案,讓學生享受作文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從而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解決作文水平差的問題。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學生觀。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教學設計中來,和教師一起進行習作前的準備,一起設計教和學的內容,使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轉變教師的教學觀。以往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觀,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項培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這種觀點,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互幫互學的過程。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
(6)提高教師的教案編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學習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而是著重于創造促進經驗學習的課堂氣氛,以真誠的情感對待學生,給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注,并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產生移情。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生自我指向的學習?!白灾餍浴睆娬{作文及作文教學應長期并始終關注、植根、攝取和提煉生活的現實與需求,尊重、理解、珍視并立足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作文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據此,我們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從廣大教師在“自主性”作文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依據新課程理念與有效教學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特征和教學實施要求,通過作文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學課例的設計、實踐和分析總結,對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性作文教學進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策略,為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持,提高教學實效。本課題著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中有效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
四、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斯基;皮亞杰)。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2)建構主義理論對于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于多年來統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沖擊。除此以外,還因為建構主義理論本身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可以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也就是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3)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華生;桑代克;斯金納;班杜拉)。
(1)桑代克的“試誤說”:美國桑代克是聯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學習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與反應的聯結。學習是一種漸進的、試探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的不斷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應”,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間的聯結。
(2)斯金納的“操作條件說”,美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斯金納依據他創立的反射與強化的理論,提出了“操作條件說”,他認為,一切行為都有反射構成,學習在于形成條件反射。他把學習分成兩類,即反射學習與操作學習,反射學習是應答性行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操作學習是自發性行為,它是由有機體發出的自發的反應。
3.認知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苛勒;托爾曼;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
(1)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為,學習不是在于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于通過主動發現來形成認知結構。他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編碼系統”或“知識結構”的過程,編碼系統的形成主要依賴思維的概念化或類型化。布魯納提倡在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他把學生的學習看作是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和不斷發展知能的過程。他論述了四條學習原則:主動原則、結構原則、序列原則、反饋原則。
(2)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其理論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有意義接受學習必須滿足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指學習者須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同時,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發生聯系。再有,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聯系,使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認知學習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在教育應用上有兩大貢獻:其一,發現學習理論為啟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其二,布魯納所強調的學習情景結構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編制重視結構的實踐。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對學校教學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教師對學生經驗能力的了解并給予清楚地講解引導,是形成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樂是人類現實思想和感情的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聽覺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本身特有的感染力,通過聲情并茂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求知的興趣和欲望。為了使學生更能容易的學習接受音樂知識,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來輔助音樂課的教學工作,使同學們豐富了情感生活,音樂欣賞的能力也不斷的提高,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音樂知識面。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多媒體技術有其獨特的教學特性。它所傳播的教學信息生動、形象、直觀,能為學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學生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對其分析綜合,獲得抽象的概念,形成對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多媒體教學剛好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特點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也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的目的。多媒體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點燃學生對音樂的創作火花,拓寬學生的視野。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音樂的欣賞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生通過多媒體音樂課程學習探究、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能夠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
3、從小學音樂課堂出發,通過多媒體的教學使學生豐富情感生活,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分析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
實施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個案研究,對小學音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學生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培養方面的需求。
2、多媒體教學管理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上的重要作用。
3、研究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地位。
(一)研究過程:
參與對象:竹峪鎮中心學校全體學生。
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提出小課題的立項申請。自己的選題,確定研究目標和內容。
2、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尋找理論依據。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根據自己的研究設想進行具體的研究。
一是查詢相關文本資料,并運用到自己多媒體教學當中,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研究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二是對自己所帶學生的音樂知識能力掌握現狀進行詳細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之處以及音樂給他們帶來的豐富的情感生活,并根據分析所反饋的信息,找到小學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方法。
三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音樂課堂氣氛,根據調查研究改進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充實音樂課堂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們在輕輕松松的課堂中學到自己想要學習到的知識。
2、做好研究過程中原始資料的記錄、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進行反思和改善,反思存在的問題,撰寫下一個階段研究方案。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匯總研究成果。
2、撰寫總結性的課題研究方案,接受課題研究專家的鑒定。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訪談、個案研究法、觀察法等。
通過我實踐和研究,希望探索出一些適合我校學情的音樂課的教學模式,在今后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推廣和應用,為學生以后學習音樂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習的快樂開心,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間的異同,是常掛于影視圈口頭的一個話題,但如何從理論層面予以剖析,既看到相互的“近親性”,又看到彼此的“殊異性”;既要繼承和借鑒戲劇表演諸多原理,又不至于混同對方和迷失自我;特別是在不少藝術院校設置“影視表演專業”的今天,其普遍意義是深遠的。
影視的產生對戲劇表演的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攝影技術的產生,燈光、道具的發展都對傳統的表演概念帶來了巨大沖擊。表演的范疇擴大,類型更加復雜化。媒體從單項向多項化的視聽發展,戲劇表演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舞臺上,劇場里,而是在向外擴大。傳統的劇場表演,演員和觀眾的都有一種相對固定的空間距離,因此劇場里有座位,而影視觀賞基本沒這個問題,近鏡頭、特寫鏡頭甚至已經排除了化妝、臉譜的必要性。事實上,影視表演是脫胎于戲劇表演的一種表演樣式,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規律性;然而,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又從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影視表演一經確立,就逐漸培育、形成了自己鮮明獨特的藝術特征。這些藝術特性及由此形成的美學原則又對影視表演自身的創作方式、記錄方式及展現方式產生了許多制約與整合。作為影視演員,自覺認識和主動把握這些特征,會使自己的表演進入一種更為寬廣和自由的創作境地。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戲劇與影視藝術在本質上講,都是演員利用自身作為創作材料,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的一門藝術。戲劇與影視藝術有著不可割舍的血脈關系。從表演藝術本身來看,戲劇與影視的表演方式既有共同之處又有區別,這也是由各自的藝術特性決定的。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同屬表演藝術,在創作原則、創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都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規律性。這決定了戲劇演員與影視演員可以相互流通人才。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優秀“兩棲演員”或說“三棲演員”。然而,影視表演和戲劇表演又從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它們受到電影、電視劇、戲劇各自不同的藝術特性和美學原則的制約。表演藝術的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派)、布萊希特(布派)和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梅派)三大體系,這在學界基本上已達成共識。然而,從表演藝術實踐的角度來看,三大演劇體系中影響最大的還是斯氏體系。斯氏體系第一次使戲劇表演藝術從演員的培養到舞臺的實踐都有了完整的科學體系,其影響遍及全世界。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是兩種不同的表演形態,在藝術表現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差異,但在藝術本質上是同一的。正如英國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和導演馬丁?艾思林在談到戲劇與電影電視時所言,“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等這類機械錄制的戲劇,不論在技術方面可能有多么不同,但基本上仍是戲劇,遵守的原則也就是戲劇的全部表達技巧所由產生的感受和領悟的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币虼?,首先必須認識到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本質上的同一性,具言之,即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自我與角色的統一性問題上是相同的,都需要演員在表演創作中完成從自我走向角色的過程。其次,在表現手段和方式上,影視表演確有其獨特之處,比如表演的非連貫性、無法與觀眾實時溝通、語言、情緒、形體表現的分寸感等問題,都與傳統的戲劇表演的方式有所不同。
三、主要內容與待解決的問題。
全面分析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異同,幫助自己更好的把握兩者的特征,使表演進入一種更為寬廣和自由的創作境地,并努力探尋出實現“全方位解放”(“有機天性”、“自然個性”和“創作個性”)的有效途徑。
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創作原理、角色塑造、方式方法、分寸拿捏和時空關系中體現出的親近性與殊異性,區別戲劇表演的“變形”與影視表演的“自然”、戲劇表演的“連貫性”與影視表演的“問斷性”、戲劇表演的'“有反饋”與影視表演的“無反饋”,以及如何更好的展開演員的二度創作。
本論文課題以研究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中的角色創作藝術為目的,達到演員對角色創作藝術研究的思考和綜合評述,幫助演員遵循各自的藝術規律,掌握表演技巧,從而進一步細化產生的。
四、設計方法與實施方案。
(1)運用文獻法,查閱和搜集國內外戲劇與影視表演藝術的有關文獻資料,這是寫好綜述的基礎信息。通過文摘、專業教程、講座、索引期刊等檢索工具書查閱文獻以及采用互聯網搜索等方法,系統的了解本課題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
(2)采用經驗總結法。通過調查本學院學生日常在專業上的實踐經驗,以及研究演員在創作角色時的理論成果與實踐創作,結合自身的創作經驗,適時進行對演員角色創作藝術研究的思考和綜合評述。
本論文準備從以下提綱中來進行具體研究和實施撰寫:
緒論。
1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簡介。
1.1影視表演的基本概念。
1.2戲劇表演的基本概念。
2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共性。
2.1兩種形式的表演在自我準備方面的一致性。
2.1.1兩種表演形式創作原理與技巧的親密性。
2.1.2兩種表演形式對于假定與行動的相同性。
2.1.3兩種表演形式在創造角色性格過程中體驗的相似性。
2.1.4兩種表演形式在體驗中的下意識與控制的同等性。
3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差異。
3.1無序的影視表演與連貫的戲劇表演。
3.2攝像機的運用對兩種表演的影響。
3.3導演和演員在兩種表演中存在的方式和地位不同。
3.4兩種表演形式對于時空關系的差異。
結論。
五、進度計劃。
12月:文獻搜集。
1-2月:資料匯總。
202-3月:論文寫作。
年3-4月:初稿完成。
2012年4-5月:論文修改。
2012年5-6月:終稿完成。
六、參考文獻。
[1]《演員自我修養》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國電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國電影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電影出版社(1981年版)。
[4]《表演心理學》作者:李錦云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版)。
[5]《斯氏體系精華》作者:(蘇)瑪阿費烈齊阿諾娃中國電影出版社。
[6]《影視表演學基礎——21世紀中國影視藝術系列叢書》作者:蘇彭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版)。
[7]《表演技巧》[中譯文]作者:胡博譯中國戲劇出版社(版)。
[8]《布萊希特論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
[9]《電影表演探索》作者:白楊中國電影出版社(1979年版)。
[10]《戲劇表演學》作者:胡導中國戲劇出版社(版)。
[11]《影視戲劇表演技巧與訓練》作者:胡敏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12]《表演創作論》作者:郭薄瀾李佛華李永軍中國戲劇出版社。
[13]《電影戲劇中的表演藝術》作者:齊士龍中國電影出版社。
[14]《表演學》作者:(美)貝拉·伊特金華夏出版社。
[15]《黃會林影視戲劇藝術論集》作者:黃會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版)。
[16]《藝術鑒賞影視戲劇》作者:朱典淼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版)。
[17]《戲劇表演基礎作》作者:梁伯龍文化藝術出版社(20版)。
[18]《表演藝術教程》作者:林洪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19]《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表演解讀》作者:崔新琴霍璇中國戲劇出版社。
[20]《戲劇表演基礎》作者:梁伯龍李月文化藝術出版社。
按照當前普通高校對學士學位論文工作的要求,在正式開始論文寫作前要確定選題、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研究者在完成論文選題、初步資料收集基礎上撰寫的課題論證與研究計劃,它不僅要清楚地闡述研究者要研究的問題,小編收集了音樂專業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通常情況下,學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中涵蓋了以下內容:擬選題目、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選題的研究現狀、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研究的創新點及重難點、研究進程安排、主要參考文獻。
1.擬選題目。
擬選題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問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擬選題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選定專業中的某一領域作為研究范圍,而擬選題目需要對研究范圍加以限定,明確要回答的具體問題是什么。也就是說,擬選題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的針對性研究。如“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礎上擬定論文題目的話,就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學生為主體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小學三年級為例”.該論文題目與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小學三年級為例”兩個限定詞之后,其研究對象、研究范圍通過研究要回答的問題在題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
2.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
選題依據陳述的核心是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出于何種考慮選擇此研究對象,并說明研究對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義可以理解為研究目的,需要說明:通過研究回答什么問題,選擇什么方法展開研究,其研究對音樂實踐或音樂理論有何現實指導意義。
選題依據和研究意義是從兩個不同層面對論文選題展開陳述,二者不可混為一談。實際陳述中要求做到具體、客觀,具有針對性,語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邏輯聯系。切忌語言表達的空洞、抽象。如某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學位論文論題“淺析京劇類節目在央視春晚的生存現狀”的選題依據陳述如下,較好地達到了上述要求。
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京劇藝術號稱“唐三千宋八百”.從1983年央視春節晚會首次舉辦以來,央視春晚逐漸發展成向全世界展現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劇在首屆春晚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成為歷屆春晚的保留節目??墒请S著時間的流轉,京劇在春晚節目中呈現出:時間與比例減少,劇目選擇范圍狹窄,演唱演員與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體現不完善等發展趨向,體現了京劇在央視春晚的地位不容樂觀。梅葆玖先生認為振興京劇應在細節和實處著手。他說:“我不反對歌舞類節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觀眾。但在民族的大節日、大晚會上,就應該給國家最傳統、最正規的節目一個展示的機會,哪怕在黃金時段唱10分鐘也好啊”.
3.選題的研究現狀。
選題的研究現狀是對本論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總結、綜述,即文獻綜述。從搜集到的資料中找出與本論題密切關聯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如論文、期刊文章、專著等進行總結、評述,其目的是讓研究者在充分認識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尋和明確本論題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對當下研究的啟迪和指導。
由此看來,文獻綜述是確保論題具有可行性和實際研究意義的前提,是論文質量與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獻綜述,不僅需要注意搜集資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綜”與“述”的關系。
文獻綜述中的常見問題是對搜集到的所有資料進行記“流水賬式”的面面俱到的記錄,缺乏對資料的判斷、篩選和大膽評論。需要明確的是:“綜”是對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層次的歸納整理,“述”是對歸納整理的文獻進行大膽、深入的評述?!熬C”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綜”基礎上的提升?!笆觥笨梢允强隙ǖ?,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據,切忌無話找話,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是在繼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陳述研究者計劃從哪些方面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如何展開研究,具體步驟是什么。
當研究者對以上問題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過文獻綜述明確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將在論題的邏輯推理過程中清晰、具體的展現出來。
從形式上來說,開題報告中擬研究的內容是研究問題的具體化,而論文提綱是研究內容最為直觀的陳述方式?!白珜懱峋V是作者思路定型的過程,是作者對全文的總設計,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態的一種體現?!盵3]89通常情況下,論文提綱包含:標題與副標題、中心論點、分論點、層次段落與所用的材料。提綱的常見形式有:簡略提綱和詳細提綱。在開題報告的“擬研究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中,建議以詳細提綱的形式進行陳述。內容詳實的論文提綱有助于研究者明確思路、貫通文脈;有助于開題過程中指導教師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議。
5.研究的創新點及重難點。
創新點是衡量一篇論文學術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皬膬热萆峡?,創新性的音樂論文應該是在所研究的課題范圍內對某些舊觀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見解,在實地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有新的發現和新的進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進行系統化處理,用新的觀點、新的見解加以論證而得出新的結論?!盵3]35簡單說來,創新點的陳述突出的是與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從什么切入點,或使用什么論據進行研究得出結論。相對于碩士或博士論文,學士學位論文對創新性的要求較低。特別是結論的創新對本科階段的學生較難,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論據等某一個方面的創新,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是可以實現的。
研究的重點、難點是與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擬研究的主要問題密切相關的,研究者在明確研究思路和具體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本人對論題的認識和把握,找到個人思路中的重點、難點,并進行詳細的陳述。
6.研究進程安排。
對于本科階段的學位論文,研究進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時間上明確論文工作的整體安排,促進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有足夠的投入,以確保學位論文順利完成。
7.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衡量一個論題學術價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論題選題依據、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創新性的重要依據。沒有參考文獻或參考文獻不全的開題報告猶如無源之水,既無法對論題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無法在繼承前人研究基礎上推動對論題的研究。開題報告中參考文獻的呈現應特別注意各個學校對其格式、形式的具體要求。
在清楚了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之后,還需要明確各項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開題報告中的七項主要內容中,除研究進程安排、主要參考文獻以外,其他五項內容:擬選題目、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選題的研究現狀、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研究的創新點及重難點存在著內在邏輯關系。
擬選題目,也就是論題,處于內在邏輯關系的中心,選題依據與研究意義是研究者對論題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選題的研究現狀是研究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總結、評述,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論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創新點和重難點是深入研究的具體呈現。在選題的研究現狀與選題依據、研究意義、主要內容和思路的對比中,才能突顯和說明研究者的創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資料和掌握、借鑒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創新,并形成研究內容中的重難點。
對開題報告各項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的把握,有助于學生在開題報告的寫作中建立邏輯思維,用整體的觀念對待開題報告。
以上是筆者根據近幾年的《論文寫作》課程教學實踐積累,對音樂學專業學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一點思考。當然,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建立對開題報告內容及其邏輯關系的正確認識之外,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開題報告的撰寫,在學生的寫與教師的改中,伴隨著整個學士學位論文工作的展開不斷修改、完善,真正實現開題報告對學士學位論文寫作的意義。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復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通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通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主要采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搜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通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鑒。
具體時間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了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為:20××年1月——20××年6月。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教研組。
20××年9月。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界的熱點問題,也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就明確了基礎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系統中的一部分,對于小學生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音樂課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它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的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的這些性質向人們說明了音樂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它的合理之處,但怎樣讓音樂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樂于接受系統化得音樂學習,這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為了使小學音樂課堂更具現代化,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進入音樂課堂的方法,來使我們的小朋友們在輕輕松松的音樂課堂中學到豐富多彩的音樂知識。
多媒體技術有其獨特的教學特性。它所傳播的教學信息生動、形象、直觀,能為學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使學生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對其分析綜合,獲得抽象的概念,形成對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多媒體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拓寬學生的視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結合我國教育和現代媒體教學的實際,發現新的事實,探求其規律、原則和方法,建立現代媒體教學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指導現代媒體教學實踐,以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人才。
2、通過課題實驗研究,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學第一手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逐步發現某些新的規律性的東西,以加深對現代音樂教育技術的認識。
3、通過課題實驗研究,可以為課堂教學中多媒體運用有關理論提供新數據、新例證、新經驗,并對新的理論進行驗證,從而使課題實驗研究有新的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現代教育媒體和技術的理論體系。
4、從課題實驗研究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再用于指導教學實踐,教育教學質量必將得到提高,教育事業必將不斷發展。
多媒體音樂課是通過多媒體電腦技術,把文字、音響、圖像等多種信息媒體組合起來,進行教學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小學生抽象思維尚處在未形成階段,而且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多媒體能夠以生動的形象、多種媒體的綜合使用來給小學生以感官上的感受,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一系列的優勢,例如它可以增加音樂課教學的信息容量;通過用畫面展示將抽象的音樂變得通俗易懂,使音樂形象化。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學習知識,讓學生樂于接受系統化的音樂學習。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提出了《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的運用研究》課題,希望改變目前傳統的音樂課傳授模式的現狀,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面,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音樂欣賞能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8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