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臨復雜情況或需要決策時,撰寫情況報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撰寫情況報告的技巧。
近年來,xx縣婦聯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始終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富有時代特征、符合家庭特點的家庭文明建設新路子,注重發揮婦女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深入開展了家庭文明創建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F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近年來,我縣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任務,立足實際,全面實施了家庭文明創建工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家庭文明創建載體活動,倡導了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良好家庭美德,促進了家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家風的形成。
為深入推進家庭文明創建工作,各級婦聯精心設計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打造了工作品牌,各項活動相互促進,共同推進了全縣家庭文明建設深入開展。
1、鞏固傳統家庭文明創建品牌。多年來,堅持開展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先進家庭典型評選表彰活動,使傳統家庭文明創建品牌不斷鞏固。同時積極開展“兩型家庭創建”和“低碳節約環保家庭”節能宣傳活動,引導婦女及家庭自覺踐行“兩型家庭創建從我做起20件事”、“家庭低碳計劃15件事”,樹立節能環??茖W理念,重塑家庭生活消費新模式,做到消費、生活和行為“兩型”化,促進了“兩型”家庭建設。
2、做好結合文章。一是借助“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打造“美麗家庭”創建品牌。截至目前,全縣各級婦聯共在412個行政村中對32600多名婦女和家庭成員進行了家庭美德、家居美化等方面的“新農村新生活”培訓指導,提升了群眾的文明素質,培樹了1000余戶美麗家庭。二是借助全縣“心防”活動,深化“平安家庭”創建??h婦聯積極爭取把“平安家庭”創建納入全縣“平安創建”統一規劃,與創建“平安鄉村”有機結合,層層成立了領導機構,制定了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評估、追蹤檢查和評選表彰等制度,通過發放《人人安全家家平安倡議書》,舉辦全縣“心防”活動月暨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啟動儀式,走進村居(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強化安全意識爭創平安家庭”簽名活動等,將“平安家庭”創建帶到千家萬戶。截至目前,共發放宣傳資料20190余份,接受各類咨詢1000多人次。
3、創新家庭文明建設新模式。一是建立“同心偕老”幸?;橐黾彝ヒ龑C制??h婦聯聯合綜治辦、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門,建立了“同心偕老”幸?;橐黾彝ヒ龑C制,依托婚姻登記、婚姻家庭糾紛調解、離婚案件審判三個平臺,重點把握“結婚前、結婚時、結婚后、離婚時”四個關鍵期,開展了婚姻家庭倫理和相關法律知識宣傳、婚姻家庭糾紛調解、離婚緩沖勸導等,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和法治道德觀念,營造幸福美滿婚姻,促進了家庭的和諧美滿。二是結合“信用”建設活動,聯合縣文明辦、金融等部門,將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參與村集體活動等家庭美德內容納入“文明信用戶”評選體系,對評選出的文明信用戶實行動態管理,給予簡化貸款程序、免費健康查體等優惠,增強了群眾參與爭創的積極性和誠信文明意識,極大地促進了鄉風文明新風尚的形成。
1、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強化宣傳。借助在宣傳網、婦女網等公眾信息網,縣電視臺、廣場電子屏等多種媒介,廣泛宣傳家庭文明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讓廣大群眾經??吹?、聽到、體會到這些先進典型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從而帶動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崇尚正氣的濃厚氛圍。
2、充分發揮榜樣宣傳帶動作用。近年來,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挖掘典型、培樹典型和推薦典型活動,截至目前共積極推報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市以上各類先進典型200多個,擇優拍攝了電視專題片,大力宣傳家風好、家教嚴、家庭美的典型事跡。同時通過舉辦表彰會、事跡宣講會等形式,講文明故事,揚最美精神,用榜樣的力量感召激勵婦女和家庭,弘揚家庭美德,推動家庭文明建設。
3、借助多方平臺開展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婦女之家、婦女兒童家園、巾幗志愿者隊伍等平臺和組織,圍繞家庭美德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不斷擴大了家庭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家庭成員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為促進家庭和睦,推動社會文明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家風家教工作做法和經驗。積極開展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對教子有方、孝老愛親等方面的“最美家庭”進行事跡展播,倡導最美家風家規家訓,弘揚良好家風。邀請省內知名兒童教育專家、心理學專家,舉辦了多期高品質的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提升了家長素質,促進了家庭教育工作深入開展。截至目前,在各村、各單位“婦女之家”開展的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中,已尋找到別具特色的最美家庭232戶,征集好家風好家訓122條。
(五)家庭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狀況。在家庭文明建設中,不斷完善創新了各項工作機制。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各級婦聯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工作中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做好牽頭協調工作,爭取部門支持、配合,形成了多方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創評機制。設立了多種更符合不同家庭特點的單項文明家庭評選內容,如環保健康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等,發現、培樹了各類特色先進家庭,吸引帶動了更多家庭走向文明。三是健全激勵機制。加大對先進文明家庭的宣傳和激勵力度,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爭做文明家庭的積極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的內涵、結構、功能、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且還會繼續變化,因此,家庭文明建設工作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內容,提出新的要求。當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群眾參與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當前群眾生活質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將發展經濟作為首任,家庭文明意識不高,對家庭文明建設意義認識不夠,參與家庭文明建設較少,出現了“重經濟、輕文明”的現象,影響了家庭文明建設進展。
(二)家庭文明建設載體活動較少。調查發現,有的村居由于受經濟緊張、工作忙、人手少、居民流出多等條件制約,開展家庭文明創建活動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現象,難以引起廣大家庭的關注與興趣。在文明家庭創評標準把握上,往往偏重一些在極其艱難困苦條件下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家庭,而忽視了家庭文明程度,影響了“文明家庭”內在質量。
(三)家庭文明建設參與群體不平衡。調查發現,由于受時間精力、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影響,在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方面,中老年人參與程度高于年輕人,婦女參與程度高于男性,經濟、文化水平較高的家庭參與程度高于經濟、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由于參與群體的差別,從而造成了工作開展的不平衡。
當前,家庭文明創建引起了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視,廣大群眾普遍希望要繼續搭建一些接地氣、聚人氣、有實效的載體活動,如不斷深化尋找“最美家庭”活動,使更多的家庭能參與到家庭文明創建中,大力營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會氛圍。同時,廣大家庭還希望今后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家長答疑解惑,走出家教的迷茫和誤區,引導家長更好地因材施教,培養孩子的優秀品德、塑造高尚人格,從而提高整個家庭的教育文明素質。
家庭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影響家庭文明的因素多種多樣,因此,要衡量家庭文明程度就需要一套綜合量化的指標體系。目前,我縣的評價體系還需不斷探索創新,健全完善,細化目標內容:一是對家庭的文明程度,特別是家庭“德、情、意、智”等精神層面進行評估;二是通過制定引導性標準,以評促創,引導全縣家庭弘揚家庭美德,樹立科學、文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安定有序的治安環境、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有愛的人際環境、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的形成,真正做到以家庭文明促進社會文明。
(一)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著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家庭文明創建,是夯實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家風、民風、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家庭文明創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生動實踐。
(二)家庭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框架。家庭文明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家庭成員素質為目標。通過繼續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尋找“最美家庭”等活動,不斷豐富創建內涵,調整創建標準,提高家庭成員的綜合素質,引導廣大家庭成員講學習、講文明、講誠信、講團結、樹新風,幫助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家庭觀、生育觀、教子觀,養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努力以家庭的平等、文明、穩定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安定團結。
(三)家庭文明建設的工作內容、方式和載體。要不斷拓展家庭文明創建領域,形成一點多面的創建格局,重點抓好工作結合:一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促進文明教子家風的形成;二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創建學習型家庭結合起來,鼓勵廣大家庭成員根據自己的社會角色積極參與爭創“學習型機關、社區、樓宇”等活動,使廣大家庭成員從關心自我到關心社會,拓展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的空間;三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發倡議、舉辦文藝晚會等方式,推進家庭文明工程深入實施;四是把家庭文明建設與加強理論研究結合起來,通過召開座談會、經驗交流會,為家庭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使家庭文明建設向廣度和深度拓展。
(四)家庭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組織保障。家庭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在加強機制保障方面,要注重兩點:一是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家庭文明建設機制的重要前提。因為生存意識是一個家庭存在和發展的動力源泉,是決定一個家庭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下能不能興旺發達的思想前提,也是家庭文明建設的機制保障中最基本的基礎。而要提高家庭的生存意識和能力,就要發展經濟,不斷優化家庭的生活環境,穩定家庭所處的社會環境。二是道德要素是家庭文明建設機制保障的重要核心。文明和諧社會除依靠法律制裁和威嚴來維系外,還更多地需要靠道德的力量來維系。因此,在建設文明家庭過程中,要把道德要素放到更高的地位來考慮,要使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牢固樹立健康、高尚、科學、進步的道德觀念,只有這樣,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才能有明確的目標,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家庭道德規范,促進家庭文明氣氛的形成。
(五)家庭文明建設評價標準。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實際,創新載體,通過開展文明家庭十星戶評選等活動,將家庭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公德要求、行為規范都納入評選體系,并附有具體標準和要求,真正把精神文明的教育內容轉化成家庭文明創建的具體目標,把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轉化成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新形式,提升家庭文明。
(六)家庭文明建設激勵措施。進一步建立完善輿論導向、物質保障、精神激勵、監督約束等機制,積極協調宣傳、廣電等部門,對各級評選的文明家庭制定出臺優惠政策,不斷增強家庭參與爭創的積極性和誠信文明意識。
(七)在主題教育、創建活動、家風建設、傳統美德、新聞宣傳、文藝創作、影視出版、公益廣告、志愿服務、法規引導等方面,如何體現對家庭文明建設的要求。圍繞家庭文明建設,深化尋找“最美家庭”活動,積極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分享會、家庭故事會等,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激發家庭成員參與的積極性;開展巾幗志愿服務“文明宣講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加大對家庭美德知識、文明創建知識宣傳,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繼續拍攝家庭文明先進典型事跡宣傳片,在收視率高的縣電視臺欄目滾動播放,進一步擴大知曉率和宣傳面;利用公共場所電子屏、宣傳畫等,播放“弘揚家庭美德倡揚文明新風”公益宣傳廣告,提高廣大家庭對文明創建的認識和參與積極性。
近年來,xx區根據廣大市民和家庭需求,把家庭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積極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孝老愛親之星”、星級文明農戶評選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提高家庭文明素質,促進城鄉文明,做出了積極的嘗試:
1、始終堅持抓家庭文明建設的“魂”,即以家庭之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是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家風與社會風氣相通互融,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我區把做好家風家教宣傳作為落細落小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一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學習,傳承好家風。全區從20xx年起,通過學習《弟子規》、《論語》等經典傳統美德教材,在全區全面開展了傳統美德教育,帶動了家庭和睦、鄰里相融、社會和諧。二是從家規家訓入手,引領家風建設。通過宣傳典范家庭事跡、開展征集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故事會等活動,圍繞家風教化、家風約束、家風導向、家風傳承等,引導機關干部、學生、教師、家長等,通過談體會、講故事、寫文章等方式,深入交流持家心得,推動自覺傳承優秀家風。三是吸納融合時代精神,踐行好家風。將家風建設與“大愛xx。最美xx”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各個家庭中尋找“孝老愛親之星”,在全區開展“書香家庭”等家庭美德創建活動,挖掘、選樹和宣傳群眾身邊平等和諧、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學習向上、勤勞創業、愛心奉獻的“最美家庭”,涌現出了湖南“最美家庭”xx家庭、“孝老愛親之星”xx等為代表的家庭文明建設先進楷模。
2、始終堅持凝家庭文明建設的“氣”——以宣傳之勢營造家庭文明社會環境。該區多措并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入開展家庭文明教育,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參與,通過“三度”,努力構建良好的家庭文明社會環境。一是新聞宣傳有熱度。通過區直媒體加大了政策、法律及家庭道德、社會公德等知識的宣傳力度,設立信息宣傳工作獎勵基金,年終對信息宣傳工作成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進行績效加分等獎勵,增強宣傳教育效果。二是社會宣傳有密度。通過加大社會宣傳投入,通過戶外大型公益廣告、社區網格宣傳欄、樓棟提示牌、入戶宣傳單、教育讀本等,引導家庭成員崇尚遵紀守法、移風易俗、誠信文明的社會風尚,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果。三是文藝宣傳有深度。利用“xx之夏”音樂周和市民大舞臺兩個平臺,組織一批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創作、演出以傳統美德教育為內容的作品和節目;常態化開展的“送戲下鄉”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凡人善舉和典型事例開展有xx特色的文藝創作,如xx對子調《能干嫂》等節目進基層巡演,讓廣大家庭成員在喜聞樂見的娛樂中得到教育。
3、始終堅持塑家庭文明建設的“形”——以載體之力加快家庭文明建設步伐。
一是以“四學”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即節日感染學、講堂集中學、實踐體驗學、示范帶動學。充分利用節日、紀念日,以家庭為單位,舉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主題性慶祝、紀念活動。如每年都利用3月5日開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務等系列主題活動,使志愿精神深入各個家庭;通過“市民學?!薄暗赖轮v堂”,深入社區各家庭,圍繞禮儀、誠信、和睦等主題,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推進家庭美德建設、個人品德建設,在各個家庭中掀起了一股傳播道德故事,通過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二是重視陣地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依托“社區活動中心”“休閑讀書吧”等活動陣地,大力發展積極健康、多姿多彩的群眾文化。結合“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開展小型文藝晚會、家庭才藝表演、猜燈謎、征文、體育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把文明理念融入娛樂、宣傳、教育活動中。三是構筑未成年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營造少年兒童成長的良好環境。在全市之先開展的“家長論壇”、打造“幸福家庭”、開展親子閱讀分享等各種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以家庭為課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未成年人。
隨著社會轉型不斷加速,傳統的家庭觀念、家庭結構、家庭生活方式遇到新挑戰、出現新變化。全區隔代家庭、單親家庭等大量出現,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代際關系呈現新的表現形式,家庭生產、養育、消費、養老等備受關注。各類家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價值觀的多元及對個性自由的盲目追逐使一些家庭家風失范、家規失效,家庭成員流動導致數量龐大的留守婦女、兒童和留守老人,有的家庭忽視了家風家教重智輕德,使一些家庭對子女教育進入誤區等。近年來,全國各地查處的一些貪腐案件,普遍出現了貪腐干部家風不正、家教不嚴,家屬親屬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形成了家族式窩案、家族式腐敗,這些都充分表明新時期要進一步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加強家庭文明建設。
一是讓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在好家風、濃情中升華。繼續深入抓好家風建設,將此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揚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級文明戶等家庭文明創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的家庭中落地生根,建設起廣大群眾的美好精神家園。
二是讓文化氛圍在家庭中更濃,以家庭文化建設助推家庭文明建設。注重營造濃厚的親子閱讀氛圍,打造“書香型家庭”、“學習型家庭”,推動“書香社會”的建設,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三是讓家庭成員素質不斷提升。將文明禮儀教育列入學校德育課程計劃,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禮儀教育,培養和發揮學生文明素養及影響力,形成勸導、影響家庭成員提升素質的長效機制;完善居民文明素質考核指標體系,對積極提高文明素質的困難家庭優先提供崗位、政策、培訓、服務等援助。
四是加強社區(村組)文化活動建設,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生活。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業余群眾文體團隊,提高中青年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成立各種文體活動組織,構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及時發現、培育熱心社區文化事業并有一技之長的文化骨干隊伍,通過文化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擴大社區文化的影響力,扶持不同類型的群眾業余文化組織,注意把群眾自發的、分散的活動組織起來。
為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狀況。市xxx小學家教組會同市教育局xxx小學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區大圩鄉的慈云小學、曉星中心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調查組得到了包河區xxx小學和大圩鄉xxx小學以及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區、鄉并工委、鄉黨委主要領導和分管教育的負責同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教師代表等40多人參加了座談?,F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
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
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從座談會上反映的情況分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撲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幾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扶養成人,至于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聽其自然,沒有什么明確的要求。有的家長對老師說:“孩子聽老師的,全靠您了,我們管不了,您要打要罵都行”。家長缺乏責任心。
2、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
許多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他們不愿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愚昧無知的一代,不想讓歷史的遺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家長對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讀好書、上大學、干大事,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占61.2%。因此,對孩子要求就是學習成績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學,將來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的體力勞動,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簡單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錯,父母往往不問青紅皂白,責罵、毆打一頓,懲罰完了還說:“管你,是為了你好?!彼麄內徊活欁约旱男袨闀o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3、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品德的培養。
在有些家長的觀念里,家庭教育的內容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爸灰⒆拥膶W習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長不支持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如開運動會家長不讓孩子參加;組織慰問鄉敬老院,有的家長也不讓孩子去。這種只關注孩子學習的家教方式,給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4、新的“讀書無用論”,在部分家長中有所抬頭。
近年來,由于高中、大學的教育費用高,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走向市場,找工作難的現象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說,培養一名大學生,家庭要負擔十多萬元,農村上不起。畢業出來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僅靠一點工資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戶也困難。所以只講究“實惠”的家長,對子女的培養熱情不高,對孩子的升學持無所謂的態度。有些收入較好的家長說:“我們現在農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嗎!”
5、溺愛嬌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農村學校不少班級里獨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師反映,條件好的家庭,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溺愛孫輩,爸爸媽媽放棄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懶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生一上學就向家長要錢買零食吃,家長“有求必應”。曉星小學六(2)學生曹某,父親開私家車,家里經濟條件好,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一不滿足就不吃飯,甚至跑到樓頂上嚇唬人。這個孩子,老師也不能講,一講他就到處跑。老師說:“小孩子太慣啦!”家長說“隨他,跑不了?!崩蠋熞矡o可奈何。該校二(2)班有個學生,一直是家長喂著吃飯,上二年級了還不會用筷子,用勺子吃還撒一地。上述雖是個別的,但也反映家長不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針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為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對農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范疇。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爭創“五好家庭”,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活動,評選表彰好家長、好母親、好媳婦、好孩子,爭創文明戶,樹立新形象。加強社會教育,以村或鄉開設活動場所,添置設備;組織“五老”隊伍,發揮“五老”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2、積極舉辦家長學校,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為不斷提高農村學生家長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鞏固中求發展,并將家庭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學,家長入校,伴隨孩子升級升學,與孩子同時畢業,經考核發給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家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要有保障。
3、關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問題。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員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關注的教育對象。地方政府和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建立關愛幫扶機制,明確監管對象,設置親情電話,開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切實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外出掙錢不是最終目的,培養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當務之急,打工別忘了孩子。
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許多優勢。農村家庭簡樸的生活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品質,他們受生活的磨煉,意志堅強,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們從小干農活、做家務,成了父母的好幫手。農村的田園風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了身心健康,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農村教育的自身優勢,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家庭工作是婦聯工作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新時期創新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是婦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國家主席在20xx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鎮婦聯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扎實推進家庭文明建設,注重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實踐,對全鎮家庭文明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項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鎮是**沿江開發的主戰場,也是**十強鎮、**省文明鎮、全國千強鎮、中國經濟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鎮域面積160.16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32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1個果園場。千年古鎮,革命老區,也是中國**之父**的故鄉,有著優良的傳統道德和革命家風,以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為特征的家教家風已蔚然成風。
長期以來,**鎮婦聯高度重視家庭工作,始終把加強家庭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抓牢抓實,積極發揮婦聯組織植根婦女、貼近家庭的工作優勢,在家庭文明建設上做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以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為載體,倡導家庭文明生活方式。以全面提升家庭成員思想道德水平為抓手,大力開展十型家庭(學習家庭、孝敬家庭、和諧家庭、創業家庭、平安家庭、才藝家庭、愛心家庭、綠色家庭、廉潔家庭、科學教子)、道德之星、家庭美德之星(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婦十佳好母親十佳好父親十佳好女婿)、五好文明家庭等評比表彰活動,將這些活動作為新農村、新家庭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鄰里互薦、村組推薦,自下而上,認真篩選,評比表彰。并通過報紙、宣傳欄、網站等多種形式宣傳先進的典型事跡,將真、善、美的傳統家庭美德傳播到**的每一個家庭,使每一位**人學有榜樣、比有標桿。
2、以培育家庭成員能力活動為載體,提升家庭文明繼承創新。一是組建家庭教育隊伍、機構。為了建立社會化、法制型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共同營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我鎮成立了家庭教育宣講團,由婦聯、團委、關工委、司法所、社會熱心人士等多方聯動,深入各村(社區)、學校,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二是開展家庭教育公益講座。20xx年11月,在我鎮留守兒童最為集中的**小學舉辦了勵志中國夢,感恩在心中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一同參加,由中國感恩勵志講師團成員之一的**老師做感恩勵志演講,**老師用極富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語言,以孝順和感恩為主題進行演講,場面感人,反響強烈。三是開展家庭讀書競賽活動。提倡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樹立人人學習、相互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全社會倡導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和書籍成為良友,營造濃郁的家庭學習氛圍,激發更多的家庭通過書籍求知、求技、求樂、求為。在家庭讀書活動中,倡導共讀一本好書,在閱讀中感悟自省,在共讀中增進親子感情,在交流中相互促進提高。
3、以維護婦兒合法權益活動為載體,保障家庭文明道德底線。充分發揮婦聯組織作為婦女娘家人的陣地作用,積極參與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和弱勢困境家庭扶助,切實保障家庭文明的道德底線。一是創新婦兒維權,保障家庭和睦。利用三八、六一、6.26等節日,開展了以宣傳《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保護法》以及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為主的各類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學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二是幫扶困難家庭,彰顯社會溫情。積極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每年春節、六一、中秋等節日前夕,鎮婦聯都會開展走訪慰問活動,2015年已組織全鎮各級婦女干部共走訪慰問特困、孤殘婦女兒童100余名,給他們送去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關懷。
我鎮家庭文明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與上級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制建立不健全。家庭文明建設創新工作機制沒能真正形成,協調組織作用發揮不夠,主要是婦聯單家獨斗,沒有形成合力。二是活動發展不平衡。農村家庭參與家庭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不夠高。平時搞活動,主要涉及到的還是鎮區家庭,農村家庭普遍參與率不高。三是宣傳聲勢不給力。特別是新媒體的宣傳力度較少,典型挖掘不深入,對選拔的典型沒有進行大力公益宣傳。
1、加強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家庭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家庭建設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局中統籌謀劃,積極為開展和諧家庭建設工作創造條件、提供資源、搭建平臺。婦聯組織要積極作為,主動作為,吸納各種社會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構建社會化、開放式的工作網絡,真正形成黨委領導、婦聯主管、各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引導道德習慣,提高認識。家庭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規范轉化為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是推進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家庭對于凝聚人心、穩定社會的獨特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推進家庭文明建設;要宣傳引領廣大家庭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面依法治國中推進家庭文明建設;要用好的家風促進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建設,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推進家庭文明建設。
3、創新活動載體,增強活力。在家庭文明建設工作中,突出家庭美德建設,做好家字文章。在創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把家庭文明工程建設作為婦聯組織參與精神文明創建的主攻方向,使和諧家庭、綠色家庭、平安家庭、書香家庭等家庭文明創建工作煥發勃勃生機。將特色家庭創建作為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的有力抓手,精心設計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如:家庭成員健身賽、樓棟文化活動、社區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鄰里親情互幫活動、家庭讀書活動等,使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更能凝聚人心,更能增強活力。
在、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精神文明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展深化、鞏固成果,突出一個主題、破解兩大難題、抓好三項重點建設、實施四大文明提升工程、組織開展五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穩步推進,城鄉群眾文化豐富多彩,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取得新的成效,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一、基本情況
(一)圍繞統籌城鄉發展,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察民情、解民憂、樹形象”的主體實踐活動。今年是統籌城鄉發展關鍵年,全縣各鄉鎮(中心社區、街道辦)抓住有利契機,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千名干部下基層、兩聯三包抓扶貧”活動和宣傳部“走基層、轉作風、察民情、解民憂、樹形象”主題實踐活動的精神,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走基層、轉作風、察民情、解民憂、樹形象”的主體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堅持每周1次集中學習日制度,集中學習采取座談會、交流會。深入開展“三個一”活動,提高黨員干部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志丹縣首屆“美德少年”評選活動,樹立典型,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以村鎮為單位開展了“文明示范村鎮”、“最美鄉村”和以村戶為單位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級文明戶”、“衛生先進示范戶”創評活動,推動文明鄉風形成。
明縣城”復審工作。以“拓展深化、鞏固提高”為重點,堅持面向基層、改善民生、服務群眾為宗旨,在全縣開展“衛生、文明、和諧”系列創建活動“,不斷豐富創建內涵。在行業系統,窗口服務單位開展以“五德”(官德、師德、醫德、警德、商德)教育為重點的文明服務優質競賽活動。開展“創佳評差”競賽活動。在機關,廣泛開展各級文明機關、文明單位等評選活動。在行業,深入開展文明行業,“優質服務窗口”爭創活動已經成為窗口行業的品牌創建活動。在村鎮,通過堅持不懈對農民開展理想信念和文明素質教育,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妯娌”、“十星級文明戶”、“衛生先進示范戶”創評活動等形式,引導農民告別不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
(三)開展“四大”文明工程扎實有效。2012年,確定為全縣“公民道德建設年”。以《公民道德建設綱要》頒布九周年為契機,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匯編《志丹縣居民文明手冊》在志丹縣主流媒體開設“公民道德大家談”欄目,提高知曉率、參與率。以“樹紅都形象,做文明志丹人”為主體,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實踐活動,樹立典型,學有榜樣。組織開展“志丹特色的核心價值觀”概括語征集活動, 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傳統美德、知榮辱、尚禮儀、講廉恥的良好風尚。組織開展了全縣范圍內中小學生“美德少年”的評選活動,并對評選出的20名助人為樂、尊老愛親、自強自立的模范進行了表彰。
成年人教育工作。組織開展以“心向黨、跟黨走”和“愛祖國、愛家鄉”為主題的祭英烈、向國旗敬禮、優秀童謠征集等系列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國熱情。開展“少兒書信”文化活動、“讀好一本書”、“中華經典誦讀”、“黃土文化進校園”為主要內容的書香校園活動。落實中央文明辦“向西部送電腦”工程,將爭取到的250臺電腦分別轉贈給急需的學校。聯合教體局、團委開展了 “美德少年”評選工作。今年,我縣“西部助學工程”共資助3名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的貧困大學生。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精神文明是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研,可以發現我縣目前精神文明建設主要依托黨委、政府和文明辦的主渠道作用,全社會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科技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群眾對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有了很大差異,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思想意識存在差異。部分干部還片面存在“重經濟、輕精神文明建設”的錯誤思想觀念,一些單位部門注重業務工作,沒有把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使創建工作時抓時停、時緊時松,出現主觀上偏冷、工作部署上偏輕、領導分工上力量偏弱、措施落實上力度偏小、工作考核上指標偏軟等現象,沒有實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格局。
《關于全縣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根據政協常委會20_年重點工作計劃,近期我會組織部分委員深入縣殘聯、部分鄉鎮、村、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康復中心等單位和服務場所,通過聽取匯報、座談討論、實地查看、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等方式對全縣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現狀。
全縣現有各類殘疾人口萬人,占總人口的,其中農村殘疾人萬人,約占85%,城鎮殘疾人萬人,約占15%。在各類殘疾人中視力殘疾4085人,占;聽力殘疾6641人,占;言語殘疾421人,占;智力殘疾1836人,占;肢體殘疾7990人,占;精神殘疾2034人,占;多重殘疾4480人,占。目前殘疾人辦證11827人,辦證率為43%。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殘疾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解決殘疾人的基本需求為切入點,大力實施“助醫”、“助困”、“助業”、“助學”、“托養”等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斷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等工作,使廣大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
2、殘疾人生活質量不斷提高。20_年以來共為227名城鎮重度殘疾人代繳醫療保險金萬元,對符合條件的4711名重度殘疾人發放了生活補貼萬元;對872名農村殘疾人、207名城鎮殘疾人納入低保,發放保障金萬元,代繳殘疾人養老保險萬元;對3458名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了“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資助,累計為6091人次發放補貼資金萬元;在危房改造項目中,有2077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共補貼資金3988萬元。在整村推進項目集雨窖、日光節能溫室建設中,有8000戶殘疾人家庭收益;為25戶住房困難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分配到了廉租房,為54戶人均不足12平方米的殘疾人住房困難家庭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0余萬元。
3、殘疾人康復和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20_年以來,縣殘聯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已為79名肢體殘疾兒童、30名智殘兒童進行了康復訓練;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320余例;為萬人(次)殘疾人配贈輪椅車3659輛、拐杖3254付、助聽器1309個、助視器453付、坐便椅698件;給86名缺肢殘疾人安裝了假肢。累計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223萬元;為54戶創業殘疾戶落實貼息貸款120萬元,縣財政支付貼息6萬元;39名盲人通過省殘聯盲人按摩中心培訓在省內外就業,52名殘疾人專職委員納入公益性崗位就業,600多名殘疾人通過在縣內個體從業、集中和分散就業等形式實現就業。
4、殘疾人教育工作持續發展。認真落實適齡殘疾兒童享受教育的優惠政策,全縣適齡殘疾兒童622名,入學531名,入學率達85%;投資590萬元的民和縣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已招生開課,現有聾啞學生9名;為13戶殘疾人助學戶發放助學金6萬元;每年將5至6名6周歲以下聾兒免費送到省地語訓中心學習。
5、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近年來,在海東地區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我縣參加的17名殘疾人獲得了6枚金牌、1枚銀牌、5枚銅牌和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殘疾人演員還參加了“殘疾人文化周”暨“和諧社區建設”活動文藝演出和“特奧日”暨“殘疾人健身周”、全國“肢殘人活動日”等活動。舉辦了殘疾人籃球、足球等文化體育娛樂活動,80名老年殘疾人參加了打門球、地擲球、打太極拳(劍)、扭秧歌、跳健身舞等社區群眾文體組織。特別是現實生活中,廣大殘疾人參加生產勞動,參與社會實踐,不僅實現了自食其力,而且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全縣各行各業中都有殘疾人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僅教育系統有91名殘疾教師,還涌現了創辦盲人按摩診所達選云、通過電子商務把青海特產銷往全國各地的殘疾人陳香英,為殘疾人工作默默奉獻幾十年的代表秦永順等先進典型。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在扶殘助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殘疾人家庭生活普遍貧困,全縣殘疾人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與健全人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1、致殘因素較多,救助壓力不斷增大?,F階段我縣致殘因素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由遺傳、近親結婚、早育或高齡孕育、營養不足及環境有害因素所致的先天殘疾的人數較大。同時醫源性殘疾致聽力殘疾、胎兒娩出時損傷腦部造成致運動障礙、智力障礙等殘疾;交通事故、工傷等各種意外事故和各種疾病而致的殘疾的數量逐年增加。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目前精神病人的數量增長幅度較大。繁雜的致殘因素難以消除,使殘疾人口總量難以控制,使救助投入遠遠滿足不了救助需求,殘疾人救助任重道遠。
2、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殘疾人就業的多樣化安置工作推進艱難。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殘疾人大多沒有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差,無法真正實現穩定就業。尤其受社會就業難的大環境影響,殘疾人就業更是難上加難。二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是《殘疾人保障法》和《殘疾人就業條例》規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部分企業既不安排殘疾人就業,又少繳甚至不繳保障金。三是懲處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歧視殘疾人,隨意辭退殘疾員工、不繳納就業保障金行為懲處的強硬手段,嚴重滯緩了殘疾人事業的良性發展步伐。四是社會救援渠道狹窄。由于我縣還未成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等機構,無法開展相應的社會募捐工作。五是保障水平低。由于受國家政策和地方財力的雙重制約,目前我縣殘疾人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窄,尤其是我縣農村殘疾人戶數、人數占很大的比例,尚不能做到應保盡保。如20_年全縣低保家庭殘疾人1660人,20_年實行重度殘疾人補貼制度后殘疾人納入低保的人數減少了800人。
3、殘疾人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一是我縣殘疾人數量大,加上老年性偏癱等殘疾人日益增加,輔助器具需求量較大。按照省殘聯殘疾人用品用具全覆蓋項目要求,需縣財政配套50%、約76萬元的項目配套資金;省上下達的“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扶殘助殘項目配套資金落實不了,項目落實困難。二是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兌現難。按照省財政廳、民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殘聯《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規范化建設的意見》(青殘聯會發[20_]114號)文件規定,鄉鎮殘聯、村殘協經費和專職委員工資共需資金萬元,但縣財政每年只下達20萬元,經費缺額萬元。三是因殘疾人康復社區建設工作尚在起步階段,為殘疾人提供的服務,僅僅只局限于被動地落實國家及省、地正常安排的涉殘項目。四是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緊缺,還遠不能滿足“三殘”兒童教育需要。五是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志愿者服務等工作還需加強。
三、促進我縣殘疾人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縣委、縣政府應以解決殘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強基層殘疾人工作為重點,采取措施進一步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物質條件和社會環境。二是應將各殘工委成員單位、各有關部門履行扶殘助殘職責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通過建立考核約束機制,促進殘疾人事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穩步推進。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扶殘助殘先進典型和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成功事跡,鼓勵殘疾人樹立信心,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實現人生價值。倡導助殘為榮的社會公德,把開展扶弱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營造有利于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四是各單位各部門要認真貫徹《xxx殘疾人保障法》,依法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全面落實扶殘助殘各項政策,特別是對保障、改善、支持殘疾人生產、生活、就業、就醫、就學等方面的有關政策要予以傾斜安排,確保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委、老年人協會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優勢,支持殘疾人工作,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要選調一批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干部在維權、解困、技能培訓、多途徑就業及日常生活中為殘疾人搞好服務,以促進全縣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五是在今后縣鄉換屆選舉中,對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政治素養的殘疾人按一定比例推選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殘疾人參政議政搭建平臺。
(二)建立殘疾預防體系,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h衛生及人口計生部門要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健康教育,深入開展優生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干部、群眾以及醫務衛生人員的優生意識,普及殘疾預防知識,增強優生意識。做好婚檢孕檢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出生缺陷。進行婚前檢查,禁止近親結婚,防止遺傳性癡呆和其他殘疾的發生,確保優生優育;開展產前診斷,完善新生兒疾病篩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殘疾兒童早期干預,及時矯正先天性殘疾;提高醫護工作質量和醫療水平,加強藥物研究,減少藥物副作用,減少醫源性殘疾的發生;對不應、不宜、應延期婚育的對象,應加強教育和指導。相關部門要加強勞動保護、交通安全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環境污染,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工作,努力減少各類致殘事故的發生。
(三)建立穩定的殘疾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h殘聯應積極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計為殘疾人服務。建議縣財政把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年增加。鄉鎮殘聯、村(社區)殘協工作經費、殘疾人專職委員工資補貼足額納入預算,統籌安排;足額落實“社區殘疾人之家”、“陽光家園”等項目配套資金;將每年12萬元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經費列入年度預算??h殘聯在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同時,要積極與中國殘聯、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慈善團體為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成立民和縣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通過社會各界人士開展愛心捐助和社會捐贈活動。
(四)健全殘疾人生產生活保障體系。把殘疾人普遍納入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范圍,切實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一是推動殘疾人扶貧工作。將殘疾人扶貧列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扶貧規劃,統籌安排。根據殘疾人特點,扶持農村殘疾人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生產。二是進一步將貧困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救濟和補貼政策,提高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貧困殘疾人家庭的保障標準,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擴大殘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將一、二級以上的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低保,其他殘疾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三是幫助更多貧困殘疾人實現“居有其所”愿望,尤其在農村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設中應優先照顧貧困殘疾人家庭。
(五)加強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將殘疾人康復、醫療、教育、就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服務設施納入到城鄉公益性建設項目,加快構建殘疾人服務體系。一是加強殘疾人康復工作。有效整合衛生、醫療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和衛生條件,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的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社會各界、各醫療單位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配套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設施設備。加強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復救助等康復項目,不斷提高康復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滿足殘疾人的實際康復需要,早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任務。二是依法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認真貫徹執行《殘疾人就業條例》,依法落實殘疾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工作納入勞動監察的范圍。在鼓勵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同時,積極扶持殘疾人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使有就業需求的殘疾人普遍得到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設置多種形式的適合殘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崗位,完善殘疾人就業保護措施,實現殘疾人穩定就業。三是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力度。建議將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統一列入部門預算并由縣財政局代扣代繳,地稅部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力度,確保應收盡收。四是發展特殊教育,不斷提高殘疾人綜合素質。積極開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全面推行隨班就讀;積極爭取落實特殊教育專業教師編制,擴大特教學校招生,充分發揮特教學校在殘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殘疾學子“圓夢行動”等公益扶殘助學項目,切實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五是切實落實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住建、發改等主管部門在改擴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筑、居住區時,使無障礙設施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對已建成的道路和建筑物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應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要將特殊學校、康復中心、醫院等單位公共服務場所和金融、郵政、通訊、商場、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列為重點改造單位。
各位領導:
按照__州開展殘疾人工作調研通知的要求,我代表__市人民政府對近三年來我市殘疾人工作開展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一匯報:
一、殘疾人基本情況。
我市共有人口萬,其中殘疾人6896人,占總人口的。各類殘疾人中,城鎮殘疾人565人,農村殘疾人6331人。殘疾人按類分為:視力殘疾923人,聽力殘疾2365人,言語殘疾897人,肢體殘疾1093人,智力殘疾1360人,精神殘疾258人。
二、三年來殘疾人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__市殘疾人工作在區、州黨委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上級殘聯部門的業務指導下,緊緊圍繞我市工作重心,認真履行職責,在殘疾人康復、勞動就業、扶貧、教育、文化體育工作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使我市殘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州前列,殘疾人事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我市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健全組織機構,為進一步發展殘疾人事業提供保障。
(二)不斷加大投入,增加就業,強化培訓,促進殘疾人扶貧工作的穩步推進。
2、嚴格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規范殘保資金的管理,努力促進殘疾人實現充分就業。我市殘疾人就業格局以分散按比例就業為主,集中就業和個體就業為輔。在分散按比例就業方面,我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__市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文件,全面推行了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積極督促各單位履行社會義務,執行政令,使就業工作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目前,我市已有1505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通過分散就業、集中就業、個體就業等方式實現了就業。今年,我市還舉辦了__市殘疾人崗位對接大會,有32名殘疾人與用工單位達成了意向。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力度,嚴格執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規范殘保金的使用范圍,使殘保金的收繳、管理、使用等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的管理軌道。三年來,我市共為56名殘疾人提供小額信貸28萬元,幫助他們從事個體經營和種養殖業。
3、扎實開展殘疾人教育培訓、文化體育工作。一是近三年來,我市根據殘疾人就業需求特點,組織有關部門和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共支出培訓經費40多萬元,累計培訓殘疾人358名。二是為做好殘疾人教育工作,市政府把殘疾兒童和少年的義務教育納入了__市義務教育規劃,各普通中小學均接受輕度弱智、弱視和肢體殘疾學生入學,基本形成了以隨班就讀和特教學校就讀為主體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格局。目前,我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三是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殘疾人文化生活日趨活躍,先后共投入資金7萬元開展殘疾人文化體育活動。20_年我市殘疾人組隊參加了自治州首屆殘疾人運動會,并取得3金3銀的佳績;20_年舉行了一期以宣傳殘疾人事業五年成就展的板報比賽和__市優秀殘疾人演講比賽;組隊參加了__州第二屆殘疾人保障法知識競賽和__州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今年,我市又在市影劇院舉行了由11名殘疾人參加的__市殘疾人自強、自立能手事跡報告會。通過這些活動,充分展示了我市殘疾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提高了他們參與社會的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疾人家庭享受了低保,農村有33人被納入五保供養。三是在各種節日期間,各幫扶單位都以不同形式對貧困殘疾人進行慰問。三年來共累計發放困難補助和慰問金40余萬元。四是工商、稅務、城建等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按規定減免了相關費用,三年間共為殘疾人減免各項稅費近40萬元。
三、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開展幫扶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664名,其中城區有186名,農村478名。按殘疾類別分:肢體殘疾225名,精神殘疾45名智力殘疾101名,聽力殘疾104名,言語殘疾48名,視力殘疾141名。絕大多數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來源,基本上依靠社會和家庭供養,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難。針對這一實際,我市對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在康復、扶貧等方面的需求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投入大量的人、財、物進行幫扶,先后為重度肢體殘疾人捐贈輪椅220輛,對部分殘疾人進行了康復訓練和醫療康復,將293戶殘疾人家庭納入了扶貧解困工程。同時,正在努(更多好文章請關注力使所有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四、殘疾人危房改造已全面展開,正在穩步實施。
一是根據__州農牧區殘疾人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我市按照抗震安居房的具體標準,制定了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實施方案。二是計劃3年內為260戶殘疾人無房戶和危房戶新建住房。20_年我市已自籌資金萬元,為35戶殘疾人家庭新建和維修了住房。20_年,我市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在全市六個鄉鎮全面已鋪開,年內將為81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新建住房。截止目前已有54戶殘疾人家庭住房開始動工,有15戶即將動工,4戶完工。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補助資金已落實到位萬元,其中上級補助萬元;市財政15萬元;市殘聯40萬元,現已下撥補助資金萬元。剩余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將隨工程進度及時到位,81戶建房任務將順利完成。
五、農村殘疾人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農村費改稅后,我市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為殘疾人減免了農牧業稅,所有鄉鎮都為殘疾人減免了義務工,為部分特困殘疾人減免了水電費。全市每年為殘疾人減免各項費用達萬余元。
六、農牧區殘疾人合作醫療保險試點情況。
我市農村醫療試點工作目前正在申報過程中,但在我市給自治區衛生廳關于__市申報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承諾函中明確承諾,我市全額資助農村特困戶、五保戶、革命烈屬、革命傷殘軍人參加農牧區合作醫療個人應承擔的資金。
七、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殘疾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全市人均生活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殘健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還比較明顯,特別是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在生活上還存在很大的困難。我們在今后要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使殘疾人生產、生活狀況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質量有進一步提高。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為全面了解我縣家庭教育工作基本情況,促進我縣家庭教育工作實現新發展,縣婦聯對我縣家庭教育深入調研,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認識到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家長的事,需要家長掌握科學教子方法,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重視家長學校隊伍的建設與培訓,建設一支業務強、熱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師資隊伍。形成一套適合本地的`家長學校工作方法,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家長學校的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增強家長學校的服務能力。
一是建議政府加大對家長學校的資金投入,把家長學校經費作為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確保逐年增長,縣財政可采取按生均標準拔給家長學校經費,保證家長學校正常運轉。
二是推行有償教學,允許家長學校收取一定的費用,通過政府拔一點款、家長交一點費、學校出一點”來解決經費問題。
為促進家長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要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管理辦法。一是明確機制。規范家長學校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辦學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家長學校管理。二是考核評估。要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學校德育評估體系,對家長學校管理進行科學的評價。三是建立動態激勵機制。建立家長學校職責考核獎懲制度。
縣委、縣*提出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的奮斗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使遠安縣經濟發展、*社會、城鄉建設、生態文明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為全縣*奔向美好的未來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難點是殘疾人。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相對來說、農村貧困人口不斷下降,農村殘疾人貧困問題逐年減少,解決民生問題已是各級*和各級領導日益重視的問題。
一、殘疾人的基本情況。
我縣地處西山區,是一個山區小縣,有各類殘疾人17000人,占總人口的8、6%,平均每四個家庭有一個殘疾人,全縣殘疾人按類別劃分具體情況為:視力殘疾2876人,占;聽力殘疾3716人,占;言語殘疾269人,占;智力殘疾1541人,占;肢體殘疾4736人,占;精神殘疾1361人,占;多重殘疾2501人,占。其中農村殘疾人15300人,約占殘疾人總數90%。從空間分布上來看大部分殘疾人分布在邊遠山區,越是交通閉塞的邊遠地區殘疾人比例越大。從經濟收入上來看全縣殘疾人大致可劃分為三部分,一是達到小康和正在向小康發展的。這部分殘疾人素質較高,有職業、有技術、有自己的產業,多集中在城鎮,生活富裕接近小康。在縣殘疾人中約占20%;二是基本脫離貧困解決溫飽問題的。他們殘疾程度較輕,*勤勞動,從事庭院種植養殖、或是手工業修理服務、或是在外打工,能夠維持溫飽但仍徘徊在貧困線邊緣。他們約占50%;三是長期貧困殘疾人約占30%。多是重殘人或是一戶多殘或老養殘,他們或是看不見、或是不能行走、或是智力障礙,喪失了勞動能力,多年積貧,常年靠救濟。
從數據顯示、自然分布、自身條件分析,不難看出農村殘疾人的生活狀況與一般健全人相比,差距比較大。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貧困數量大。據統計納入農村低保5001人,其中殘疾人1726人,占30%。隨著小康進程的加快,殘疾人與健全人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相對貧困的人逐漸增多,殘疾人受自身綜合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制約返貧都會加大貧困殘疾人數量。二是貧困程度深。全縣1000元收入以下的家庭可以說全部為殘疾人家庭。盡管各級逐年加大貧困殘疾人的救助、幫扶力度,但對一些無任何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只能維持基本生存。
二、存在的問題。
1、殘疾人生活生存質量差。首先最直觀的是住房質量差,農村住房有三種類型,一是預制樓房,二是土木結構的新房,三是多年的老土房。殘疾人大都是居住在舊土坯房里了,“危、破、陋”是其特點。近幾年來、在全縣殘疾人危房改造中,已解決了近200戶,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改造。其次是生活質量差。按我國貧困線標準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來測算,我縣十分之一的殘疾人處于極度貧困,十分之二的殘疾人處于一般貧困,此外,還有生活雖然有了改善,但脫離了外界的幫助無法實現自我發展仍然徘徊在貧困邊緣。走進殘疾人家庭,多數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電視、電話、家庭*這些當代已普及的文化生活家常電器,對殘疾人來說是奢侈品,因為溫飽尚未解決的他們,最有吸引力的是柴米油鹽。它們所考慮的是不挨餓,不受凍,如何能吃飽穿暖的問題。其三是看病難。殘疾人是不能得病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余錢看病吃*。得了病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這殘疾人是家庭主勞,那么又病又殘的他們就只能等著救濟了。
2、殘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整體素質差。萬殘疾人中文盲占三分之一,大多是老年殘疾人及重度殘疾人;在中青年殘疾人中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的人還占不到半數;適齡的殘疾少年兒童我縣統計約250人,能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只有230人,入學率占92%,但輟學率高,能接受大中專教育的,15300人中約有大中專學歷的也就是近百人,大多是自學成才,而且其中有些是健全人轉為殘疾人的。真正能夠考上高中接受大中專教育的殘疾人寥寥無幾。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觀念普遍封閉、保守、落后,整體素質低下造成精神貧困。這樣因物質貧困造成了精神貧困,又由精神貧困反過來加深了物質貧困。惡*循環的鎖鏈束縛了殘疾人,長期不能掙脫貧困。
3、殘疾人社會就業難、且面窄。首先是因為殘疾人素質低下,又有身體功能缺陷的企業技術殘疾人中,實現就業的不足60人,且以自謀職業為主。其次是社會存在偏見,不少單位寧可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不安排殘疾人就業,有的單位既不安排殘疾人就業又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將法定責任和義務置之不理,因此,殘疾人就業率和就業保障金收繳率都低。
三、消除貧困的途徑及對策。
要消除殘疾人的貧困狀態,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將殘疾人扶貧納入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來統籌規劃,堅持黨委領導、*負責、殘聯組織、社會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體制。探索切實可行的辦法,化解各種難點,帶領殘疾人共同致富。途徑及對策如下:
根據靖江市婦兒工委辦公室等6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第二輪特困家庭婦女免費健康檢查的通知》靖婦兒工委辦【2019】4號文件,江陰園區辦事處131名特困婦女于2019年12月23日2019年4月9日在靖江市婦幼保健站參加了乳腺、宮頸、婦科疾病、肝功能等五大項的免費健康檢查,主要對婦科疾病進行了全面篩查,切實保障了特困家庭婦女健康,提高特困婦女的生活質量。
江陰園區是江陰和靖江跨江聯動開發建設的工業園區,全區共有10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人口總數3.2萬人,其中婦女0.85萬人,轄區內共有低保戶數195戶,總人數539人,其中貧困婦女176人,占貧困人口的30.2%。
為深入了解貧困婦女健康狀況,江陰園區辦事處婦聯于2019年10月起逐村逐戶走訪了180戶貧困家庭的中的163位貧困婦女,她們的困苦境況觸目驚心,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如果沒有社會救助,憑自身力量她們幾乎無法擺脫困苦,她們的困苦,不僅是其家庭和個人的悲劇,且將長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不和諧音符。
(一)受教育程度低,代代貧困隱患大。貧困婦女們大多文化程度低,不僅自我生存發展能力弱,而且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識與能力。本次調查貧困婦女163人,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5人,占9.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45人,占2.7%;小學文化程度的有87人,占53.3%;文盲13人,占7.9%。絕大多數貧困婦女文化程度低、無技術,觀念保守、思想落后。無法通過“知識技能改變命運”,存在代代貧困的隱患。
(二)經濟來源匱乏,因病殘致貧多。被調查的163名貧困婦女,因沒文化、無技能,身體殘疾,難以適應社會需要,靠種田、撿垃圾、打零工為生的育齡婦女有131名,占調查人數的80.3%,她們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經濟負擔沉重,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因生病或自然災害致貧的婦女有32名,如因自身或家人傷、病、亡、癡、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致貧,她們占調查總人數的19.7%,她們的困苦狀況,令人驚心。蓮沁苑社區,有一名叫劉明月的婦女,本身智力低下,從外地嫁到這邊,丈夫年長十多歲,育一兒,如今一中高中在讀,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嚴寒酷暑夫婦倆到小溝小河里撈魚摸蝦扒河蚌為生計。2019年時,她得了嚴重風濕關節炎,醫生告訴她,要治好這種病需要十幾萬元,可丈夫光靠打一點零工的收入,維持全家生計已經十分艱難,雖然節日慰問及困難戶的補貼照顧,但仍然是杯水車薪,因無錢做手術治療,至今只能拖著病腿舉步維艱,小病總是拖著更說不上治療關節病了。迎江村有個婦女,患紅斑狼瘡,現在腎炎很嚴重,公公2019年因病去世,為了醫病,家里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務,丈夫難以承受家庭的負擔,離家出走,至今渺無音信,如今她的生活困苦不堪。她們大多數家庭為了治病、債臺高筑,甚至傾家蕩產。
(四)生活水平低下,生活質量差。這163戶中,生活簡單,自取自炊,一個月都難得吃上魚、肉、蛋、牛奶等營養食品。95%以上的貧困戶家庭中最大的開支都是用于基本生活和看病,生活水準與質量低下,幾乎遠離現代生活。
(五)健康意識淡薄,遺患更長遠。大部分貧困婦女沒有定期體檢;小病不醫成大病的現象時有發生。貧困婦女生殖健康意識淡薄,甚至連免費的三九月份集中性健康檢查服務都不參加,遺患長遠。她們平時也不懂得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有的雖然知道需要做健康檢查,但因腐朽陳舊的羞于查體觀念而不去檢查,小病發現不了,發現都已嚴重,比如,2019年的兩癌篩查查出的宮頸癌3例,乳腺5例,造成長期的家庭痛苦和社會負擔。
1、兩次共對131名特困家庭婦女進行健康檢查,查出婦科疾病74例,總發病率56.5%。各村檢查發病情況詳見表1。
2、檢查發現常見婦科疾病九種,有人同時患有兩種及以上疾病,總發病62人次,其中慢性宮頸炎患病率最高為27.07%,隨后依次為子宮肌瘤19.70%、細菌性陰道炎17.3%、乳腺疾病10.02%、念珠菌性陰道炎4.95%、附件囊腫4.95%、滴蟲性陰道炎1.73%等。各種婦科病患病情況詳見表2。
3、本次體檢中,除婦科病外,還發現血壓增高18人,肝功能檢測異常較明顯者15人,需經臨床進一步診治。
131例特困婦女中,病患病人數74人,患病率56.5%。宮頸炎、陰道炎等婦科炎癥發病率較高,多與不良個人衛生習慣、不潔衛生用品、不潔性生活及早婚早育等有關,另外部分婦女對婦科常見癥狀如白帶多、不規則陰道出血等不重視,不定期進行規范檢查,常使一些婦科疾病不能及時發現,本次婦檢發現宮頸刮片異常0例。
子宮肌瘤發病率為26.0%,定期隨訪,肌瘤小、無癥狀囑3--6個月復查一次。對于檢查發現的1例子宮內膜增厚及宮內異?;芈曊?,已建議進一步婦科檢查以排除子宮內膜病變、內膜息肉或其他宮腔異常情況。檢查中發現附件包塊8例,發病率為6.1%,建議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卵巢或輸卵管腫瘤,以免延誤病情,村計生并作跟蹤隨訪服務。乳腺增生8例,乳腺發病率為10.02%,乳腺有結節者5例,建議進一步b超或鉬靶檢查。
江陰園區辦事處將更加注重特困婦女婦科病查治工作的開展,提供免費生殖健康檢查服務,不僅突破了傳統的三九月份查環查孕的簡單“季普查”模式,還將增加弱勢群體社會救助,還將技術服務工作與查病治病、生殖健康科普宣傳、普及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知識結合起來,提高了她們的保健意識,引導她們逐步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她們的婦科疾病得到了及時發現和治療,尤其是無癥狀的早期婦科腫瘤獲得了早診斷、早治療的機會,從而提高了婦女生活質量,降低了婦女病死率,同時也節約了開支,減輕了家庭和社會負擔。在今后工作中動態掌握特困婦女疾病變化情況,定期隨訪宣傳服務,努力提高弱勢群體的保健意識,降低發病率,更好地保障特困婦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凹彝マr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為準確摸清我縣農村家庭規模經營發展現狀,著力以現行家庭規模經營為基礎、探索發展家庭農場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筆者在深入調研32個鄉鎮規模種養殖業和20個家庭農場式規模種養殖生產大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客觀分析了我縣家庭規模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積極穩妥發展家庭農場的措施建議,現報告于后。
根據全市統一確定的規模種、養殖戶標準,我縣32個鄉鎮規模種養殖業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到末,全縣共有規模種植戶87個,種植面積9422畝,戶均108.3畝。其中規模種糧13戶、面積904.5畝,戶均69.5畝;規模種蔬菜18戶、面積1707畝,戶均94.8畝;規模種烤煙23戶、面積1323畝,戶均57.5畝;規模種藥材14戶、面積2891畝,戶均206.5畝;規模種花卉9戶、面積916畝,戶均101.8畝;其他規模種植10戶、2200.5畝,戶均220畝。,全縣規模養殖戶達到131個。其中規模養殖生豬64戶、飼養12324頭,戶均192頭,規模養殖家禽40戶、飼養153749只,戶均3843只;規模養殖肉羊24戶、養殖4761只,戶均198只;規模養殖肉牛4戶、飼養215頭,戶均54頭;規模養殖肉兔19戶、飼養37931只,戶均1996只。規模種植戶、規模養殖戶占農戶總數的0.17%,規模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0.7%;生豬規模戶存欄生豬占存欄總量的4.5%,家禽規模戶存欄家禽占存欄總量的12.7%。
從我縣20個從事規模種養殖業家庭經營戶的調查情況看,現行家庭規模經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籌資融資困難。絕大多數規模經營戶主要依靠自身積累或可借貸方式投資,除國家在政策調控時適當扶持外,基本沒有其他融資渠道。在種養殖關聯產品市場價格正?;蛑饾u上漲的情況下,各個生產環節正常循環,規模經營能獲得正常利潤,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趨勢明顯。一旦市場價格低迷,產品銷售受阻,生產過程則不能正常循環。不少規模戶因為沒有外來資金參與周轉,只能壓縮生產規模、降低虧損程度,虧損時間稍長,少數支撐不住的戶只能退出生產,規模生產的連續不穩定。
(二)銷售渠道不暢。所有規模經營戶均沒有建立較為正常規范的銷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尋找銷路,導致產品銷售渠道不暢通,反過來又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經營。受信息資源、聯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銷售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銷售零星分散,耗費人力物力和生產時間,影響規模經營效益水平。
(三)技術服務滯后。規模種植養殖生產需要相對專業的技術人員對生產進行技術指導,比如開展病蟲或疫病防治、對廢棄物或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等。但現行規?;N養殖業專業服務提供跟不上,生產過程中各方面技術服務主要通過臨時聘請人員或者種養殖戶自學解決,技術保障方面存在諸多缺陷和漏洞。由于技術服務與生產要求脫節,勢必影響規模經營質量效益,增加規模種養殖業生產風險。
(四)生產要素不穩。規?;N養殖業需要適度集中耕地、林地、牧草地、養殖水面等農業生產資源,各資源要素流轉通過口頭協商、書面協議方式確定。流轉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年,生產經營虧損時協議租金不減少、生產經營收益好時協議租金上漲(比如王家鄉花卉苗木生產戶租用土地租金就從最初每畝600元漲到現在的每畝1000元)。生產要素流轉不穩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產經營者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從農村種養殖資源狀況出發,以現行種養殖規模經營戶為基礎,培育適宜我縣發展的家庭農場模式有四種類型:一是糧食蔬菜生產農場,分布在土地面積集中、肥力狀況較好、交通方便的平壩地區,發展規模與本地資源要素相適應的糧食或蔬菜生產農場。如:臨溪的糧食生產大戶,王家的股份制蔬菜生產大戶都可為發展農場提供借鑒;二是特種作物產業園(場),黃連、莼菜、烤煙、辣椒等特色作物宜于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如黃水黃連,冷水莼菜,主要烤煙、辣椒產地等都可適度發展特色作物產業場;三是果園內養殖型復合式農莊(場),在種養殖資源優越、交通條件較好的城鎮遠郊地區發展種養殖業循環、優勢互補的家庭式農莊。如:沿溪鎮濱江村汪卯祥租用耕地種植果樹200余畝,同時在果園內養殖生豬175頭;四是林下養殖類生態休閑農莊(場),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林下養殖類生態休閑農莊(場)。
通過對20個家庭農場式規模種植、養殖生產大戶生產效益調查情況看,規模種糧畝均收入162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130元,效益提高8%左右;規模種蔬菜畝均收入3429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309元,效益提高10%左右;規模種其他特種作物畝均收入581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1300元,效益提高20%左右。規模養豬每頭純收入200—400元,比零星分散養殖增加200—300元,效益提高15左右%;規模養禽每只純收入5—10元,比零星分散生產增加約5元,效益提高8%左右。從調查結果看,各種項目的規?;a收入都比零星分散生產高得多,經濟效益也比零星分散生產好得多。(注:20個戶的數據是生產戶對生產情況回憶形成的,代表性不強,僅作趨勢參考)
從當前我縣農村農業生產實際看,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經營方式在推動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方面有所減弱,發展現代農業更加迫切需要適宜的新型勞動載體融入。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縣委、縣政府鼓勵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系政策措施的推出,我縣積極穩妥發展家庭農場的客觀條件已然成熟。為此,建議如下:
(一)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筑牢發展基礎。融資渠道單一、投入數量不足是影響規模戶穩定發展和向更大規模、更高要求的家庭農場過度的主要制約因素。逐步建立以農戶投入為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是發展家庭農場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家庭農場正常運行的客觀需要。
(二)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保障既得利益。建立與生產品種和產出數量直接聯系的銷售渠道或消費市場,是保證家庭農場正常運行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穩定現有消費市場與需求數量、確?;句N售數量不動搖;拓展新的銷售渠道與開辟新的消費領域、為銷售更多產品找到更大范圍、更深程度的支持空間;建立政府對主要基礎產品實行淡儲旺供機制、緩解市場價格漲跌對家庭農場規?;洜I產生的沖擊;建立實力企業對規模經營產品收儲加工與家庭農場專業化產品生產銷售相聯系機制,讓家庭農場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中不斷發展壯大。
(三)規范流轉行為,增強發展信念。立足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土地流轉政策,鼓勵全家外出戶或棄農經商戶、勞動力不足無力正常經營戶、生產技術落后產出效益低戶等不以土地為基本生存資料的農戶積極參與土地流轉。通過規范流轉方式、穩定流轉期限、合理流轉價格等形式,積極幫助農場主規范有序、穩定合理流轉土地,增強規模經營和發展信心。
(四)落實技術職責,完善全方位服務。家庭農場專業化、規?;a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需要系統健全的配套服務。健全服務組織,配強技術力量,根據家庭農場從事業別的專業特點、規范化生產、不斷擴大產能和提高效率的實際需要,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有效保障家庭農場持續健康發展。
(五)寬松環境,加強扶持引導。家庭農場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時代產物,是統籌城鄉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載體。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要在生產要素組織、生產過程扶持、產品加工銷售等方面寬松政策環境、加強資金扶持、強化技術支持。用強力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村經濟經營主體有效承載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為新形勢下實現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縣統計局社會經濟調查隊/)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村六大重點工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兗州的重要抓手。為推動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更高層次上創新發展,市政協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對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來,隨著我市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六大重點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農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文明意識有新的提升。我市現已涌現出“全國文明鎮村”2個,全國、省級和濟寧市級“創建文明鎮村先進單位”分別為1個、18個和32個。
(二)農村文明新風倡樹活動不斷推進。抓住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機,深入開展了“文明新風進萬家”、“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孝順好兒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評選等系列創佳活動,起到了示范帶動、引領新風的良好作用。
(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載體日益完善。實施了信息資源共 — 1 —
享、廣播電視村村通、基層圖書配送、文明戲曲下鄉和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點文化推廣項目。全市10個鎮(街)全部建起了綜合文化站;全市建成“農家書屋”300余個,藏書120多萬冊;鎮村均建設了文體活動場所。
(四)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村莊“臟亂差”的現象從根本上得到改觀;著力整治鎮駐地和干道沿線環境,強化日常管理,全面綠化亮化;實施了“綠亮清”工程,積極推行“鄉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大力推進農村造林綠化和環境美化,建設“生態鄉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二、當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農民群眾缺乏科學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識,鄉風文明建設亟待加強。一是價值取向偏失。有的農民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體觀念不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費攀比的現象比較嚴重,紅白喜事送禮風盛行。此外,農村中信教奉經的人數逐步增加,宗親家族勢力有所蔓延。二是陳規陋習抬頭。重男輕女、測字卜卦、賭博酗酒等現象在農村較為普遍,調查表明,分別有30.5%、32.3%的村民認為社會風氣較突出的問題是封建迷信和賭博活動。農村中不講誠信、不孝敬老人、鄰里不和睦等現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個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習較為普遍。
(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沒能得到充分滿足,農村公 — 2 —
共文化資源沒有發揮應有效應。目前適應村民需求的文化產品和經常性文體活動還不夠豐富。據調查,當前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大多以黑板報、宣傳窗和閱報欄等傳統設施為主,文化活動室開放率不足30%,且圖書和音像資料匱乏;部分村的文體廣場設施少而陳舊,使用率低。對于開展的文化活動,55%以上的村民認為“可參加的活動少”、“內容不感興趣”和“場地設施不足”。但另一方面,農民接受教育培訓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調查對象中,需要參加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農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識教育的達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撐和活動引導,農民群眾的主體性、主動性發揮不夠。
(三)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精神文明創建新課題急需盡快破題,扎實推進。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方面,目前啟動實施的15個項目,涉及66個村10787戶農戶,面臨著村莊變社區、村民變居民的新變化,鄉村文明也隨之向社區文明的范疇轉型。盡管生活環境和活動場所明顯改善,但與之相適應的新型鄰里關系、家庭觀念、文明衛生行為養成和文體活動開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盡管通過大力度、全覆蓋推進,村莊環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觀,但防止反彈、長期保持的根本途徑還是要培養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和自覺行為,這就需要從宣傳教育、示范帶動、政策激勵等各個方面加以約束和培樹,用村風民風促進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轉變。
(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不均衡影響兗州形象,需要 — 3 —
整體推進。由于村與村之間經濟實力、思想觀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推進。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越是薄弱,硬條件和軟環境越不具備,爭創文明村、營造文明新風的氛圍越不濃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級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創建重視程度、組織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況。
《關于我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xx長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高速客運公司成立于xx年8月23日,目前是省內外集約經營高速公路客運班線的最大車公司之一。公司擁有豪華客車129輛,4900余個營運座位,經營xx至寧波地區、紹興地區、嘉興地區、臺州地區、舟山地區、蘇州、合肥等省內外共30條高速、快客、結點線路。公司現有職工280人,擁有一支由全國勞模、xx市安全行車狀元、安全行車達260萬公里的文明駕駛員李學光等明星員工組成的一大批安全好、文明服務好的高素質駕駛員隊伍和掌握高科技管理手段、樂于奉獻的高素質管理人員隊伍,公司自成立以來,多次被評為xx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xx年被評為“xx市模范集體”。
在旅客運輸經營中,高速客運公司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思路和“不斷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理念,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同步發展,齊頭并進。為此,幾年來公司通過開展集約規范化管理,文明溫馨化經營,實現了快速規?;l展,達到了“車輛高檔次、管理高科技、服務高品位、人員高素質”的“四高”要求,成為xx交通文明服務的一個流動“窗口”。高速客運公司抓好文明服務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以“文明服務第一、旅客滿意至上”為服務宗旨,抓好員工隊伍文明服務素質建設。
道路旅客運輸屬服務性行業,必須加強服務職業道德建設,以“文明服務第一、旅客滿意至上”為服務宗旨,堅持文明經營、優質服務。為此,高速客運公司把創文明單位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并始終把提高員工的文明經營素質作為創建文明服務單位的一個根本抓手。
——搞好名師帶高徒工作。公司將建司以來文明服務素質好的駕駛員視作公司的寶貴財富,并充分利用這些財富,請他們做好“傳、幫、帶”工作。在平時的安全活動和服務培訓中,公司經常要求他們在會上現身說法、傳經送寶,把他們寶貴的創優經驗與廣大駕駛員共享;在此基礎上,公司實行指導員制度,要求150萬安全公里以上的文明駕駛員“一幫一”,與新招入的駕駛員結成對子,幫助、輔導新來的年輕駕駛員,通過“傳、幫、帶、教”,提高全員的文明經營和安全生產素質。
——積極舉辦各類提高服務質量的培訓。xx年上半年,公司共分24期對員工進行文明經營、安全生產知識培訓,內容涵蓋文明禮儀知識、服務質量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知識;下半年,公司再次組織全體員工參加集團公司組織的全員培訓,員工們認真聽取了企業理念、榮辱觀、敬業精神、禮儀服務、安全生產知識等講座,并與具體服務工作相結合,使公司形成了“講學習、求上進、促工作”的良好經營氛圍,員工的職業修養和職業情感得到了升華,為企業的文明經營打下了思想基礎。
——積極開展以提高文明服務水平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公司在每一個工作內,都能充分利用競賽活動載體,掀起文明和安全生產的高潮。公司大力開展“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崗”等一系列創優活動,使員工在文明經營中有學習榜樣;公司在各假日運輸期間均開展主題為“共創文明和諧高速、確保假日運輸安全”之類的勞動競賽活動,保證讓“長假”期間的旅客都能安全、及時地到達目的地;每年6月份圍繞“安全生產月”的主題與車輛廠家攜手開展青年杯“共創和諧、確保平安”百日文明行車競賽活動,做到以月促年,搞好文明經營;公司還分別與蘇州公司、舟山公司聯合開展共創“蘇杭平安文明線”、“杭-舟文明線”競賽活動,做到以線帶面,爭創平安、文明之旅,達到了展示運輸行業文明經營新貌的目的。
通過各種方式的員工隊伍素質建設,我公司員工面貌煥然一新,目前已經擁有企業明星員工4名,服務示范崗2個,駕駛員隊伍中文明、安全駕駛200萬公里以上的有8名;文明、安全駕駛150-200萬公里以上的有17名;文明、安全駕駛100-150萬公里以上的有44名,“杭-舟文明線”被評為省文明班線,駕駛員群體文明、安全素質名列浙江省前茅。
二、以“打造道路運輸第一品牌”為目標,全力為廣大旅客提供文明、滿意的服務。
xx年以來,高速客運公司根據企業“打造道路運輸第一品牌”的戰略實施要求,圍繞“打造生活品質之城”的指導思想,把為廣大旅客提供一個安全、快捷、舒適、溫馨的旅途環境作為實施企業品牌建設的切入點,全力為廣大旅客提供文明、滿意的服務。
——搞好假日運輸工作和公益運輸服務,爭做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在今年的春運、端午節運輸、五一運輸工作中,公司員工與車站攜手,放棄休息,科學加班,保證運輸,以自己的犧牲精神,做到確保節日無滯留旅客。特別是在春節的抗暴雪支援運輸、五月的支援地震災區賑災運輸和迎奧運火炬傳遞保障運輸中,公司的文明服務得到了社會各部門的贊譽。
——不斷優化運力。公司進一步加快車輛更新換代步,不斷提升車輛新度系數,提高旅途服務的滿意度。xx年7月下旬,公司根據集團公司的創建文明單位建設的總體部署,投入數千萬元,購買17輛更為高檔、更加豪華的青年、安凱班車,于8月份起,對蘇州、沈家門、臨海等骨干班線的車輛進行更新換代,隨著車輛更新步伐的加快,公司在文明、優質服務中的硬件亮點更加突出,使客運服務的文明衛生狀況、服務環境美化程度有一個更新的提高。
——營造綠色車廂文化,打造最清潔城際高速大巴。公司在文明經營中十分重視車廂文化建設,致力將每一輛客車都打造成流動的旅客之家、文明衛生的溫馨港灣。公司在每一輛車上都掛置綠色植物,以營造綠色文明;在車廂明顯位置張貼禁煙標志、文明提示語;大部分車輛都已經配有衛生間,方便旅客途中的服務需求。骨干運輸班線車輛更新換代后,公司各職能部門迅速根據新車的環境、服務特色情況,新增了一些溫馨服務提示設施,在車輛明顯位置處設置,為旅客提供服務信息。公司的全部營運車輛車身做到每天沖洗一次,車內每天清潔若干次,隨臟隨洗,班車座位頭套每兩天更換清洗、窗簾隨臟隨換,尤其是“上三線”椒江、路橋、黃巖班線車輛實行星期制頭套,做到了每天更換,確保車輛整潔衛生,公司還做到定期對營運車輛進行消毒。
——嚴格履行“服務承諾”。公司自公開向社會推出以“首問負責,百問不厭;首幫負責,一幫到底”為主要內容的十大服務承諾后,認真做到誠信服務,言出必行。凡是車輛拋錨30分鐘以上(不可抗力除外),公司賠償旅客50%票價;遇到因調整運輸工具而降低車輛檔次的,公司主動向旅客退還車票差價;提高車輛檔次則不加收票款。對待旅客的投訴,公司認真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凡是旅客的意見對工作有促進作用的,還給予旅客一定的獎勵。公司近幾年來沒有發生有責旅客投訴和媒體曝光事件,在歷次上級部門的考核中,旅客滿意率在99%以上。
三、健全文明服務管理,努力塑造嚴格、規范、科學、有效的企業管理機制。
向管理要績效,是我們實施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的一項基本思路。在文明服務單位創建中,我們針對創優服務的各環節,修改和完善了文明服務考核標準、車輛機務安全考核標準、員工學習管理辦法等各項規章制度,在制度建設上注重人性化、量化和易操作性,努力塑造嚴格、規范、科學、有效的企業管理機制,并努力使各項考核工作落到實處。公司在全面導入iso9001:xx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的同時,圍繞貫標工作,深化文明建設的各項管理。
——強化文明建設的目標管理。公司與全體在服務一線的員工簽訂《優質服務目標責任書》、《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參加行風評議活動工作責任書》,加強文明建設的目標管理,并結合《崗位工作考核辦法》,使員工切實做到規范著裝,儀容端莊,服裝清潔整齊,掛工號牌上崗,按規定站姿,以行注目禮迎接旅客上車;在服務語言使用中堅持說普通話和“十字”文明用語;在行車前、途中、到站后的車輛環境衛生工作中,嚴格按照駕駛員文明作業指導書的規定進行規范操作,確保車輛的服務和車容車貌符合文明建設工作要求。公司實行員工的收入與崗位考核掛鉤,提高員工的創建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性。
——深化高科技產品的投入和運用。在公司經營的129輛營運車輛上全部運用gps、車輛監控等現代化科技設施,拓展對文明經營管理的視野,使創建文明單位活動在安全行車、文明服務上時刻處于受控狀態,實現了對文明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全方位、全過程。
——加強對文明建設的現場管理。文明創建領導小組和服務質量管理人員經常性地開展跟車考核,實地了解文明經營工作的現狀,并通過和旅客面對面地征詢意見和建議,取得了提高和改進服務工作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同時還開展文明共創單位間的相互檢查、工作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等活動,使文明建設工作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活力。文明服務單位的建設,使我公司駕駛員隊伍中好人好事蔚然成風,xx年公司接到了大量的旅客表揚電話,表揚駕駛員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好人好事共約550余件,其中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拾到手機88只、筆記本電腦9臺,攝像機1臺、中華香煙4條、現金89000多元、欠條及有價證券等,累計總值128萬。這些好人好事的涌現,充分體現出員工的高尚情操和優秀的人格魅力,也是公司長期不懈緊抓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我公司在今后的企業文明建設中將繼續沿著以“四高”為要求的建司宗旨,通過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全心全意為旅客提供文明、溫馨的客運服務環境,努力為xx市打造“生活品質之城”立新功,為迎接勝利召開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而努力奮斗。
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濟主體,正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家庭農場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促進農民收入倍增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時發現家庭農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近期,市工商部門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今年以來,市工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積極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在全省較早地啟動了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作,并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制訂下發了《關于充分發揮工商注冊登記職能做好家庭農場登記工作的意見》,開通了家庭農場登記“綠色通道”,為全市家庭農場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截至今年8月5日,全市已登記注冊家庭農場103戶(除宿遷發展數量較多外,達全省平均水平),注冊資金4473萬元,流轉土地24533畝。單個家庭農場土地經營面積集中在50-300畝之間,最多的為1568畝。103戶家庭農場除家庭成員用工外,另外雇工440人,月工資平均每人1863元。新發展的家庭農場主體類型以個體工商戶為主,共89戶,個人獨資企業類型的9戶,有限責任公司類型的5戶。經營范圍主要涉及糧食、蔬菜、花木、果樹種植和水產、畜禽養殖等。
1、土地流轉尚存在一定障礙。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三種障礙:一是“不愿轉”。部分農戶認為土地是命根子,擔心流轉后失去土地,丟了飯碗,“惜租”心理嚴重;二是“不想轉”。有的土地租賃合同是經營戶與農戶私下簽訂的,租期最短的一年一訂;有的看到租出去的土地效益好了,第二年想收回去自己種,“悔約”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農場主對土地經營的長期穩定無法預期,不敢大規模投資,直接制約家庭農場的發展;三是“不便轉”。由于部分土地分散零碎,難以成片,農田基礎條件差,涉及農戶多,難以協調流轉。
2、融資較為困難。調查發現,融資難、利率高,已成為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要“瓶頸”。據江都區小紀鎮綠園家庭農場介紹,其蔬菜生產基地溫控大棚是20xx年由政府扶持建起來的,因棚面老化,支架銹蝕斷裂,亟待修復,僅硬件基礎設施這幾年陸續投入就達近百萬元,后期投入比較大,有些“力不從心”。江都區宜陵鎮種田大戶張興明,承包了180畝農田,今年想擴大規模,購買一臺收割機、兩臺播秧機,因資金不夠,貸款困難,不得不求助利息較高的民間借貸來緩解燃眉之急。據了解,家庭農場融資難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周期長,長期效益低,天災風險大,回報見效慢,且缺乏土地流轉確權證書和抵押物,加上申貸手續繁雜、到款等待時間長等原因,難以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家庭農場所需資金多從民間籌集,成本較高。
3、配套服務欠缺。家庭農場的發展,需要提供技術服務、加工服務、市場服務等綜合配套服務。目前,尤其缺乏農機駕駛與維修、配方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配套服務,農技服務力量比較薄弱,對家庭農場缺乏技術指導。江都區宜陵鎮七里村村民去年給秧苗打藥,因未按規定配置,結果使600多畝水稻受傷減產,損失20多萬元。江都區凡川鎮村民王愛東種田粗放,以為多施化肥能催促水稻快長,結果超量投放,致使100多畝秧苗根部枯萎,教訓深刻。由于缺乏科技知識,農村盲目施肥、盲目打藥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業人才后繼乏人。
4、應用技能缺乏。農村青壯勞力多從事工業、建筑業、服務業或外出打工,在農村堅持種地的.多為老年人,這些人盡管多年從事農業生產,經驗豐富,但掌握的新技術不多,缺乏應用技術和管理水平,難以承擔現代農業發展重任。而且農業生產季節性強,農忙時節即使出高價也難以招到合適幫工?!罢l來種田”、“誰會種田”的問題比較突出。
5、生產成本較高。目前農業補貼只是給土地承包者,土地經營者至今未享受政府補貼,影響了種田人的積極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還不夠完善,對家庭農場農機具補貼標準還比較低,有的甚至尚未到位;此外,用電成本高,除灌溉用電外,家庭農場其他用電均按工業用電收費,每度近0.9元,較農業用電高出近0.4元/度。
6、農業基礎設施不適應規?;洜I。目前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多為以前小面積種植服務配套,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晾曬用地、倉儲用地不能滿足家庭農場生產,基礎設施不能適應家庭農場規?;?、機械化種植需要。
1、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建議切實提高全市上下對發展家庭農場重要性的認識,將扶持家庭農場發展作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收入倍增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組織領導,積極營造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良好氛圍。
2、制訂扶持政策,加快發展步伐。建議由市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綜合制定出臺我市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意見,從土地流轉、農技培訓、農業融資、用水用電用地和財政補助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如對經營規模較大的家庭農場給予一次性獎勵,并在稅收優惠、貸款發放、農業項目申報等方面予以傾斜;對家庭農場新建投資的生產經營用房及農產品包裝、保鮮、儲藏等固定資產投資,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對用于水利設施、農田修整、購置農用機械等項投入,予以一定的資金補貼;擴大農業項目保險范圍,增加保險品種,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加大家庭農場農業科技培訓力度,對家庭農場投資用于研發的成本、添置的設備等,給予一定的財稅補貼等。
3、加強指導服務,規范土地流轉。土地有序流轉才能保障家庭農場健康發展。建議進一步完善和提升鎮村一級土地流轉交易服務中心建設,不斷拓展“中心”信息發布、價格指導、協議規范等服務功能,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儲備、使用機制;進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流轉服務管理機制,引導家庭農場主與土地承包戶簽訂中長期租賃合同,推進規模經營,盤活土地資產,增加農民收入。
4、創新服務模式,拓寬融資渠道。建議充分發揮金融部門在發展家庭農場中的積極作用,根據家庭農場種養殖業不同風險和收益特點,設計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彌補為農服務的缺陷和空白;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定,對信用好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和利率優惠;允許家庭農場的曬場庫房、農用設施、注冊商標等用于辦理抵押貸款。創新融資抵押形式,由合作社、協會提供總體擔保,并對貸款農場主進行初步資格審查,既減輕金融部門工作量,又利于提高信貸質量。
5、夯實農業基礎,筑牢發展平臺。農田基本建設是推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有效保障。建議基層鄉鎮政府重視做好田埂平整、低洼地改造、渠道修建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根據糧食生產面積,扶持組建農機合作社,為家庭農場提供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尤其應鼓勵家庭農場引進新品種、應用新技術、裝備新農機,增強科技支撐能力,為家庭農場規?;a經營提供良好的基礎。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承載著重要的社會功能,更是婦聯工作最具優勢、最富特色的領域。而家庭文明則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著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因此,開展家庭文明創建,助力鄉村振興,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哺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全縣各級婦聯組織緊扣黨政中心工作,立足家庭陣地,以家庭需求為導向,聚焦幸福*建設,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最美+”等一系列家庭文明創建工作,倡導了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良好家庭美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累計涌現出省市縣各類家庭先進個人*余人,家庭*余戶,并通過廣泛宣傳,在全縣營造廣大婦女和家庭看有樣板,學有榜樣的良好家庭氛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樹立典型,示范帶動。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巾幗文明崗”“三八紅旗集體”“古徵最美家庭”“最美女性”“十佳巾幗”“三八紅旗手(標兵)”“好媳婦”“好公婆”等選樹活動,舉辦“巾幗建新功,共筑中國夢”主題報告會、“好家風好家訓”故事分享會、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健康家庭示范建設等主題活動,開通縣婦聯微信公眾號傳播新理念、新風尚。累計創評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戶,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戶,省市縣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余戶,各類先進個人*名,先進集體*個。通過對文明家庭典型及道德模范的評選表彰,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用好家風促進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二)抓牢主線,凝聚人心。為使家庭文明建設工作影響力更大,群眾參與積極性更高,著力打造各類活動載體,讓廣大家庭和婦女群眾參與其中。組建巾幗志愿服務隊*支,先后開展環境保護、文化慰問、關愛扶貧、醫療義診等志愿服務活動*場次。依托*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持續開展好家風好家教進校園和大家訪活動,累計開展活動*課時,受訓家長萬余人次。調整充實全縣婦女兒童維權領導機構,建立了*縣反家庭暴力工作聯動機制,積極營造婦女兒童發展良好法治環境,組織開展“反家庭暴力”“健康心靈伴我成長”“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女孩”等活動*余場次,累計發放普法維權宣傳資料*萬余份,婦女兒童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強化培訓,提升素質?,F代女性在家庭建設和社會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凝聚作用。女性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和文明和諧程度。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作為,著眼素質和技能提升,以“巾幗建功古徵”“雙學雙比”為載體,組織舉辦“家風家教”“法律維權”“農技、刺繡、電商、家政”等技能培訓*余期,參訓婦女達*萬人次。立足示范帶動,先后培樹巾幗創業帶頭人、致富女能手*余人,扶持創建各類婦女經濟合作組織*個。致力打造品牌,累計為*余名創業婦女提供婦女小額貼息貸款*萬元,培育了“*刺繡”、“*阿姨”等婦女創業品牌,*余名婦女轉移到電商、刺繡、家政等非農生產崗位。推進創新創業,涌現出各級“雙學雙比”女能手*人,“巾幗創業”優秀女性*人,陜西高原之星果業生產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優秀“婦”字號創業典型迅猛發展。
三、存在問題。
一方面是對家庭文明創建重視不夠。文明是一種長期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很難像其他具體項目建設那樣在短時期內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盡管黨政領導干部普遍認同家庭文明建設的意義和作用,但作為一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效的隱性政績,還是普遍表現出重視和支持不夠,特別是鄉鎮、農村重視程度更低。具體表現為評選活動應付有余,落實不足,多數只有婦聯一家唱“獨角戲”,評比活動走了“點對點”的過場。最終,一級一級往下分指標,然后又一級一級往上報材料,家庭典型成于紙上,也表彰在紙上。由于領導重視的程度不同,也導致了家庭文明創建活動的發展不平衡,既有城市和農村的不平衡,又有農村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經濟滯后制約家庭文明創建工作。盡管當前群眾日子質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將發展經濟作為首任,家庭文明意識不高,對家庭文明建設意義認識不夠,參與家庭文明建設較少,浮現了重經濟、輕文明的現象,妨礙了家庭文明建設發展。加之,鎮、村兩級創建活動經費普遍匱乏,極大地制約了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鶎計D聯干部對于家庭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性很高,但卻因為沒有活動經費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往往只能流于形式,無法進行專項表彰,即使表彰也是零打碎敲,起不到廣泛宣傳、典型帶動的作用。
四、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通過探索研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完善領導機制。在創建手段上要突破婦聯獨家經營的思維定勢,在工作中積極爭取黨政領導重視,爭取多部門支持、配合,發揮好整體運作效益,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鶎計D女組織應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家庭文明建設的牽頭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將家庭文明建設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考核責任制,明確創建的職責和任務,對創建工作實行嚴格考核,確保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各級婦聯組織應多深入基層對下一級婦女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創建的情況適時進行督導和分類指導。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對家庭文明創建活動的投入力度,包括開展創建活動的人力、物力、經費、場地等,為創建活動提供充足的人員支持和良好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表彰獎勵投入力度,對家庭文明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家庭典型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加大宣傳力度使這些家庭獲得社會的認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光榮感和持續爭先的積極性,從而感染更多家庭樹立家庭美德,共同參與精神文明建設。
調查人:黨元博申琪惠亦飛陳奕仰查干扎那。
調查分工:黨元博——負責小組討論和最后報告的記錄工作。
申琪——負責調查問卷的起草和調查,還有調查報告的起草。
惠亦飛——負責調查問卷的起草,整理,小組討論的進行工作。
陳奕仰——負責調查問卷的起草和調查。
查干扎那——負責調查問卷的起草和調查。
報告正文:
前言:
據身邊大多數同學透露,各自的家庭收入情況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收入狀況。,家同收入高低階層也是具有很大的分化,而現今大學生面對的多方面的消費需要。社會的多元化讓現在的大學生所面對個各種各樣的需求消費,形形色色,五彩繽紛。而根據相關調查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所面臨的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認為關于大學生家庭收入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想要通過此次的調查,了解更多當今社會存在的問題,并闡述自己針對此問題的看法。
我們小組經過幾次的討論決定關于此次的調查形式為問卷調查,時間為2012年11月,調查對象是本校(河南工業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我們基本上是對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學生進行的調查,本小組的人員組成為黨元博,申琪,惠亦飛,陳奕仰,通過對大學生家庭收入的調查,我們覺得在大學生當中,貧富差距還是存在的,并且和農村,家庭觀念,時代背景等都有很大的相關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主體:
1。關于調查表的綜述。
這次調查的人群中,比較多的是來自大三的同學,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年級的。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是500—1000,極少數的大學生生活費會低于500或者高于1000。由此我們可以猜想到,大多數大學生家里經濟狀況大致穩定在溫飽和小康中,少數略貧窮或者富裕。
而大多數家里的月收入不超過5000,這個和大學生的生活費相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每個大學生家里是多么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大學。也許對于我們上一輩的人來看,只有上了大學,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有出入,以后工作能賺大錢。我們對比家庭成員中最高收入與最低收入的差距時發現,一般都會超過1000-5000人民幣,說明家里總是有個賺錢比較多的,而他往往就是大學生未來畢業要超過的那個目標吧。另外,我們發現,在大學里做過兼職的人很少,往往只有那么家里的確比較清貧的學生回去賺額外的生活費。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里希望孩子能把時間多花在學習上,而不是什么打工。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對政府扶助貧困戶的做法幾乎都是大力支持,也許是因為這個對減小貧富差距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調查中能看到,很多家庭不會保持家庭的收支平衡。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做好家庭理財顯得尤為的重要。在確定家庭理財計劃之前,首先要對家庭的消費做系統性的分析;其次在家庭開支方面要分清輕重緩急。同時,儲蓄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非常重要,至于家庭理財采用什么方法,還要視家庭情況而定。以下接受幾種好的理財方法。
計劃開支法:先對家庭消費做系統分析,在月初把每月必需的生活費(包括水電費、飲食費、電話費等)的硬性支出拿出來放在一邊,這樣就基本上控制了盲目消費。
重點花錢法:現在的家庭消費大體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生活必需品消費,如吃穿。第二方面是維持家庭生存的消費,如房租、水電費等。第三方面是家庭發展、成員成長和時尚性消費,教育投資、文化娛樂消費等。這些消費對每個家庭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具體開支就要分出輕重緩急。
活期儲蓄法: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存款儲蓄很重要。尤其是針對新婚不久的夫婦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這樣的家庭需爭取每月有一點可以應急的活期儲蓄。民主協商法:夫妻雙方通過民主協商,根據各自的收入多少,制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提取家庭公積金、公益金和固定日用消費基金。原則上,提夠家用后剩余的歸各自支配。
家庭集權法:這在夫妻有小寶寶的家中實行較好。一般的做法是夫妻一方集中管理全家的所有收入,并在民主原則下使用。較普通的情況是經濟大權由妻子掌握。分權法:這在兩地分居的小家庭中實行較合適。其基本做法是雙方商定,各自拿出共同接受的數目存入銀行,剩余部分各自留用,待有孩子或一起生活時再調整辦法。
3。關于助學金的看法。
在關于助學金分配的問題我們在調查后,結合自己的了解,產生了一些看法。助學金是獎給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的,用于資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專項資金。每年一到發放助學金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遇到些問題,有的學生說為什么有他的沒有我的,我比他家庭情況還不好;有的說為什么我是二等,他就是一等呢。首先,我們不排除個別老師在分發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但這一定是個別情況,絕大多數老師還是很公平的來處理這些問題。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輔導員在選擇發放助學金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貧困學生的生活費一般很低,尤其是平時花錢上很是節儉,所以助學金評選采用班級先投票,輔導員微調的方法來決定資助學生比較好。因為有些學生家庭確實困難,但是又不想讓同學知道,這些班干部就應該把好關,完全的按投票也是不行的。另外,可以適當擴大資助面,班級的資助份額是一定的但資助學生是由自己自行安排的,這樣的話各班級根據班級特殊情況可以自行安排資助學生,這樣也是一個好的辦法,降低個人金額度,加大資助面都是好的方法。
我們希望那些沒有獲得助學金的同學,假如你感覺你比他貧困,也許不一定是事實。學生都愛在同學面前盡量顯示自己的優點,好的一面,包括家庭環境,都不希望同學因為家庭環境看低自己,但這不能作為你認為他條件比你好的原因。值得一說的是,我們貧困生沒有必要怕別人知道自己貧困而裝作自己很有錢,那樣反而吃虧的是你。輔導員在例行自己的職責發放助學金時,一般都會資助那些更需要資助的人,希望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理解輔導員。
4。城鄉差距依然存在。
1.1調研對象。
江西省貴溪、于都、會昌等19個縣市的家庭農場。
1.2調研方法。
采用實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兩種方法。此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0,有效率為90.0%,問卷編制了11大類題目,包括家庭農場基本情況、農場主基本情況、勞動力基本情況、土地資金基本情況等。
1.3調研內容。
對江西省20xx年家庭農場基本情況展開調查,從總體上把握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經營收入、經營類型、規模結構、土地來源、勞動力結構及各地市發展家庭農場的資金政策支持水平。
2調查結果分析。
在收回的90份調查問卷中,78家家庭農場經過了農業部門的認證(備案),占調查問卷的86.7%,只有12家家庭農場沒有經過農業部們認證(備案);75家家庭農場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占調查問卷的83.4%,只有15家家庭農場沒有登記注冊。說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發展是符合國家政策的,大部分通過了農業部的認證并在工商部門進行了登記注冊,家庭農場主的政策意識較強,能夠及時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來發展農業。
家庭農場經營范圍中,種植業占60.0%,養殖業占10.0%,種養結合占30.0%。這表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經營發展模式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發展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這可能與江西省是糧食型種植大省的省情背景有關,加上農民大多思想較保守,在經營模式的選擇上不同程度地受傳統種糧思想的影響,缺乏創新思維和產業創新的勇氣。
在所調查的家庭農場中,經營的`土地地貌特征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其中平原地區占13.3%、山地占40.0%、丘陵占46.7%。江西省地處我國東南部,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家庭農場的發展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這就要求農民在發展家庭農場的同時考慮實際的農業用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特色農業。
家庭農場主主要以男性為主,男性占80.0%,女性占20.0%;家庭農場主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占56.6%,大專及以上占36.6%,初中及以下占6.0%。說明江西省家庭農場主的受教育程度較高,有利于專業技能的學**和培養,符合國家鼓勵支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要求。
接受培訓方面,81.0%的家庭農場主接受過專門培訓,19.0%的農場主沒有接受培訓。說明江西省在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上有一定的支持優惠,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政策方針,幫助家庭農場主提高職業技能,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2.3勞動力基本情況。
江西省家庭農場自有勞動力在6人以上的占36.7%,6人以下的占63.3%;家庭農場雇員在4人以下的占18.8%,4人以上的占81.2%。表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勞動力主要來源于自有勞動力,有季節性的顧工經營,這與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有關,同時說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發展的模式相對國外家庭農場較小,家庭自有勞動力基本可以滿足勞動需求,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有待適度擴大。
2.4土地情況。
流轉土地合約形式中,口頭合同占16.6%,書面合同占83.4%。說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土地流轉總體來說是規范的,符合土地流轉的相關規定。
2.5固定資產。
從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固定資產來看,農場自有農機具數量較少,擁有1~5臺(套)的家庭農場占60.0%,10臺(套)以上的只占15.0%;農場自有倉庫面積來看,50.0%以上家庭農場自有存放農機具庫棚面積只有600平米以下,600~1000平米的占26.6%,1000平米以上的只占16.8%;家庭農場自有曬場面積來看,500平米以下的占70.0%,500~1000平米的占20.0%,1000平米以上的只占10.0%。這些數據表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固定資產相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擴大。
2.6資金情況。
對江西省家庭農場是否有貸款或借款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20江西省有63.3%家庭農場有資金借貸情況,36.7%家庭農場沒有資金借貸;在有資金借貸來源的家庭農場中,其資金來源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資金戶主合作社、高利息貸款(私人錢莊)、企業和親戚朋友等渠道。江西省家庭農場中超過半數的農場主有資金借貸行為,資金借貸來源主要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親戚朋友,表明家庭農場的發展單獨依靠自有資金難以發展壯大,需要政府在資金信貸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力度,農場主向金融機構融資困難,這可能與農村金融信貸落后等宏觀背景相關。
江西省家庭農場是否獲得專項補貼情況如下:在專項補貼上,只有57.7%的家庭農場獲得了專項資金補貼,剩下的42.3%家庭農場沒有獲得專業補貼,表明在家庭農場專業補貼方面,各地執行效果不一,導致區域發展存在差異,還有大部分家庭農場沒有享受應有的政策優惠待遇,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家庭農場的發展。
3結論與建議。
基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還是不完善的,為了更好地指導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3.1創新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應深入發掘該省的種植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同時應因地制宜地適度發展養殖業,比如有優越自然條件的鄱陽湖地區可以發展特色養殖業,還要重視發掘種養結合的旅游觀光等休閑農業,與市場相結合,充分發揮地區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江西省省情的特色家庭農場經營模式。
3.2政府要加大相關政策扶持江西省各地政府要嚴格執行黨**關于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建議,發揮政府的管理服務職能,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適度的優惠政策,支持家庭農場的規模發展;完善農村地區金融信貸體系,適度簡化農村、農民借貸程序,大力支持農村信用合作社等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農機具購置補貼方面,要擴大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加大對小型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目前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主要是針對大型農業機械的補貼。通過調研發現,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發展受山地丘陵等地形地貌的影響,經營規模較小,適合小型機械作業,因此加大對小型農機具購置很有必要;設立專項補貼資金,支持家庭農場購置必要的農業生產設備,根據調研發現江西省家庭農場的自有固定資產相對較少,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緊靠農民自身難以解決,需要政府建立專項資金進行支持,以擴大農業生產。
3.3家庭農場主發揮示范作用家庭農場主在申請注冊家庭農場時,要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依法進行申報,注冊成功后,要樹立新型職業農民意識,進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積極主動學**農業生產技能,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技能,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在農業經營模式上,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敢想敢做,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的示范帶動作用。
3.4加大對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的投入要加快對江西省家庭農場的培育,必須加大對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投入,重視基礎設施在家庭農場建設中的作用。目前,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發展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各項設備設施還不完備,尤其是在農機具、倉庫、曬場等基礎設施方面。對此,江西省可以借鑒江浙地區家庭農場設施建設、技術支持都由政府出資,農場主只需要付出種養和人工成本的發展模式,促進江西省家庭農場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家庭農場的發展奠定基礎。
3.5探索新型融資模式江西省家庭農場的發展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家庭農場的發要進一步加大商業銀行對扶持,加大授信額度和貸可以借鑒重慶經驗創辦融盤活“三權”資產,解決在的“貸款難、貸款貴”助農民獲得貸款支持。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8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