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搜集和整理某一特定主題相關數據并加以分析和總結的書面材料。以下是一些優秀調查報告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對大家的調查工作有所幫助。
xxxx辦事處共有12個社區,至目前,共組建志愿者隊伍16個,志愿者138人。從年齡結構看,志愿者年齡大多在35-60歲之間;從文化結構看,巾幗志愿者95%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多數是黨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隊伍類型主要有科技志愿服務、法律維權志愿服務、衛生保健志愿服務、文化宣傳志愿服務、扶貧幫困志愿服務、低碳環保志愿服務等;服務內容以服務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幫扶困難婦女和家庭、參與社區環境整治、推進家庭環保實踐、促進兒童家庭教育、開展婚姻家庭關系調適、進行心理撫慰和情緒疏導、開展法律和健康咨詢服務等為重點開展;服務形式是由辦事處或社區婦聯組織巾幗志愿者參加各種活動。如不定期地組織巾幗志愿者送科技、法律、衛生、安全進社區活動。
一是為確保巾幗志愿者活動的扎實開展,辦事處婦聯建立了全處巾幗志愿者檔案,對人員的基本情況、興趣特長進行了詳細的登記,從整體上協調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
二是建立了二項工作機制:一是層層負責機制。各社區志愿者隊伍由社區婦女主任負責,各自開展活動,同時統一在辦事處婦聯的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確保了總體有調度、層層有責任。二是動態管理機制。對登記的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和巾幗志愿者進行動態管理。根據需要擴大巾幗志愿服務隊職能范圍,更好地服務群眾產生的新的期待和需求。不斷吸納新人員充實到巾幗志愿服務隊伍中,以服務者水平的提升帶動巾幗志愿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是建立活動制度。按照“志愿參加,無償服務,志在奉獻”的原則,結合婦聯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精心組織各項活動,使巾幗志愿者服務活動有計劃、有部署地開展。
一是開展“牽手貧困婦女兒童關愛行動”。二是開展“關愛農村婦女送健康”活動。三是開展“關愛老人送真情活動”。在老人節期間,巾幗醫療服務隊、巾幗文藝宣傳隊到xxxx辦事處敬老院為老人免費檢查身體、打掃衛生、清洗衣物、表演節目、感情交流,各社區志愿者還不定期到轄區老人家中送醫送藥,送防滑墊、響水壺、安裝燃氣報警器等安全產品,幫助老人理發、代買一些生活用品等,讓老人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巾幗文藝宣傳隊深入社區、集市,利用小品、秧歌、快板、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婦女權益法等,展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五是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巾幗維權服務隊利用三八節、六一節等節假日,依托各自的婦女兒童維權站,積極開展法律宣傳咨詢和維權活動,向婦女群眾發放宣傳資料2萬份,提供法律咨詢百余人次。
六是幫助婦女群眾增收致富。巾幗科技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為廣大婦女群眾進行技術指導,毫無保留地為大家提供致富信息。
七是參與環境治理活動。
婦聯組織要充分利用組織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幫助巾幗志愿隊伍爭取相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傾斜或支持。
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么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后就業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并為我們提供了如此美麗的環境,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產量正在逐步增加,我們的這個家園正在被垃圾所包圍。
一、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日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二、主要原因:
1、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規。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措施,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己生產、經營、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進行回收利用;對隨意拋棄、堆放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進行處罰等。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全國性法規。
2、缺少相關的經濟政策。
要調動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需要給予這些企業以優惠政策?,F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應要求產生廢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于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這種做法在國外已較為普遍,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類經濟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游區、交通干線、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沒有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聽任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對已收集起來的廢物又拋棄到車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商場、飯店、公園等繁華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還沒有設置分類垃圾箱。市容環衛部門雖有規定禁止亂扔廢物,但執法、檢查的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統一。
我國相當多的地區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問題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張以紙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來解決白色污染,有的地區則主張靠回收利用來解決問題,管理思想還不統一。
5、人們的環境意識還靠進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物,亂倒、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導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外部壓力。第一、占地過多。堆放在城市郊區的垃圾,侵占了大量農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煙頭、羊毛織物1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第二、危害。
1、污染空氣。垃圾是一種成份復雜的混合物。在運輸和露天堆放過程中,有機物分解產生惡臭,并向大氣釋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機揮發氣體達100多種,這些釋放物中含有許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紙屑和粉塵則隨風飛揚形成白色污染。
2、污染水體。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經雨水沖入地面水體,在垃圾堆放或填坑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同時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垃圾直接棄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則會引起更嚴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著的塑料瓶和飯盒,樹枝上掛著的塑料袋、面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不僅會傷及健康,甚至會死亡。
3、火災隱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災、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造成重大損失。
三、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游、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并為我們提供了如此美麗的環境。我們應該愛護我們的家園,讓這個地球變的更加美好。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起來,一定能讓地球容光煥發。
中國經濟正在以加速度融入世界,社會對專業從事進出口貿易報關的人才的需求量激增,持證報關員作為溝通國內與國際貿易的橋梁在市場上愈加緊俏。日前,記者從全市最大的專業人才供應方連邦教育主辦的'“首屆天津市報關行業年會”上獲悉,20xx年本市報關人才缺口將達到8萬人以上,與其相關的外貿操作及業務員等更有15萬個崗位虛位以待;與此同時,今年起報關人才入行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專家預測,20xx年整個報關行業將面臨“人才荒”,特別是手持“雙證”——報關員證書和報檢員證書的人才,成為眾企業高薪競聘的對象。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于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周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的了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后,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了解不多不深。
對于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了解;有41%的人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群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占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占16%,其他組織形式占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參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參加棋活動,9%的人參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占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占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占17%,最喜歡游戲類活動的人占15%。其余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群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認同率為45%。通過社區文化的熏陶,社區經常涌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系,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制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干部一般是5名,每個干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4000-5000元左右,可見,社區用于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了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采取“化緣”的方式,憑著社區干部的人緣關系,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戶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于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
二是社區文化骨干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于社區文化的骨干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于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干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由于現在的初中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疼愛,對于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基本上都答應,造成孩子偏愛零食,再加上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同學們買零食情況普遍存在,為此,我們小組在這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們買零食基本情況以及買零食的原因,針對部分同學偏愛零食的不良習慣,提出整改措施。
觀察法、問卷法。
9月25日至11月20日。
組長:付愛仙(負責撰寫報告及匯報)組員:付萬英、朱建軍、張蘇杭(負責觀察及問卷調查)吳倩倩、付子姣、金瑩瑩(負責總結材料)。
曹錚、張靚、張晶(負責課件的制作)。
1、同學們每月的零食的消費數目的調查;
2、導致同學們買零食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改掉偏愛零食不良習慣?
1、實地察看;
2、問卷調查。
從調查的情況看,早餐和中餐買零食的不多,而晚自習結束后買零食的就多得不得了,同學每月買零食花費25元左右。通過問卷得出同學買零食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零食的味道好,就像上癮一般,無法離開它;
(2)有人請客,不吃白不吃;
(3)看到別人在吃,當然自己忍受不??;
(5)買零食可以邊走邊吃,節省時間,又美味可口,實在一舉兩得;
(6)零食的外面包裝,很有吸引力,不得不買來嘗嘗。
早餐有部分同學進餐廳還不到5分鐘,就出來到學校商店買零食,原因是偏食造成的,椐我們調查組了解,我們學校供應的早餐是相當豐富的,有面包、包子、麻球、粽子、雞蛋、蛋糕、稀飯、蛋炒飯和牛奶等。
由于部分學生存在著浪費現象,包子只吃里面的肉,而把包子皮剩下,造成浪費,導致早餐沒吃飽,而找借口到小店買零食。晚自習后,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買零食呢?原因是肚子餓了,其實睡覺前吃零食是很不好的。因為睡前因饑餓吃些零食,在吃完以后又不及時刷牙或漱口,清潔牙齒和口腔,很容易引發齲齒。
1、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發倡議書;
節約型校園倡議書:
無論大海多么廣闊,也是由每一滴水匯集而成。節約就象大海中的水滴,點點滴滴的節約行動會回報給我們一片浩瀚的海洋。為此我班決定開展以“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分錢,節約每一粒米,節約每一張紙?!睘橹黝}的“節約五個一”活動。讓我們同心協力,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示范者,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在后中校園蔚然成風,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而努力!
2、多吃飯菜,因為零食沒有營養,矯正偏食的壞習慣;
3、平時父母零用錢少給一點,把零用錢轉移到精神消費上來;
4、建議學校食堂,在早上10點鐘左右供應營養餐,因為吃早餐與午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吃中飯時,我們肚子早就餓了,第五節課上課效率很低。
由于種種原因,早餐總是吃得急匆匆,造成早餐吃得少就匆匆去上課,而未到午餐就感到肚子餓了,直接影響第四、五節課的學習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上午10點左右吃一點零食,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一問題。
感想與體會:
1、部分偏愛零食造成早餐和中餐都不吃的同學,應及時改正飲食習慣;
2、針對班級里買零食開銷大的同學,我們將做同學之間的思想工作。
與此相關的是高校的招生,年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計劃,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相比較749萬大學畢業生數,研究生報名人數的下降明白無誤地傳遞了這樣一個客觀現實:對學歷的盲目追求與崇拜,一去不復返了!
報名人數連續第二年下降招生計劃不能完成。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
自1981年我國學位制度建立以來,30多年間共培養碩士研究生426萬人,近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始終處在爆發式增長的階段。不過,從2014年開始,報名人數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201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164.9萬人,較2014年減少6.5萬人。這是繼2014年考研報名人數下跌以來,再次明顯下降,宣告了持續20多年的考研熱畫上了句號。
與此相關的是高校的招生,2014年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計劃,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5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5年全國各地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均呈現不同程度下降趨勢,如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河南、河北分別下降6.56%、6.14%、5%、3.88%、3.36%、2.97%.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從2014年開始減少,而招生規模在每年不斷擴大。未來,碩士研究生招生報名人數下降、招生規模上升的“剪刀差”會愈發明顯。
《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多個省份碩士研究生招生出現未完成計劃的情況,部分高校反映,可調劑復試的合格生源偏少,生源質量下滑,錄取工作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
另外,報考專業呈現兩極分化趨勢,考生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報考熱度一直未減,工商管理、會計、法律等專業報考熱度較高;報考學校呈現集中化趨勢,調查顯示報考人數位列前五的地區為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天津市、湖北省,這五個地區的考生占報考總數的50%左右。
我國目前在學研究生總數約為170萬人,大致相當于美國上世紀80年代注冊研究生的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學位授予數仍有較大差距?!秷蟾妗凤@示,30多年間我國共培養博士研究生49萬人,碩士研究生426萬人,其中近5年培養的`研究生約占培養總量的50%.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寬進寬出的現狀讓碩士學位含金量大打折扣,學歷貶值成為生源危機的主因。
嚴峻形勢下,高校碩士研究生招生危機開始蔓延,國家不斷調整各項研究生招生政策。從2014年起,教育部下達推免名額時不再區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不再設置留校限額,推薦高校也不得對本校推免名額限制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報考類型,不得自行設置留校限額或名額。另外報告顯示,研究生招生政策全面向專業碩士傾斜,2014年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占整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42%,預計我國的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比例將達1:1.專業碩士的不斷擴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歷史轉型,也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
我國研究生招生錄取與培養管理正面臨著嚴峻挑戰,不斷推進政策改革將成為中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全部內容:2015《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
春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習俗,它也是有歷史、有內容的。春節的發展過程是悠久而又精彩的,春節的內容是豐富而又多彩的。
歷和陽歷,人們就只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不再別稱元旦了?!按汗潯?,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
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有很多習俗活動,古時候有這樣的民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作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滿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來熱一熱。臘八節要做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恭送灶神爺升天,二十八或二十九祭祖、掃墓,三十要貼對聯,除夕守歲,正月初一拜年逛親戚,初五過小年,十五鬧元宵,二十三迎灶神爺回歸人間。
在做網易的猜燈謎游戲時發現臘八粥原來來源于佛教,所以又對臘八節進行了一些調查與資料收集。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成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臘八節一定會吃臘八粥,臘八粥來源于佛教,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在本地臘八粥并無相互饋贈的習俗,而在十多年前人們會將臘八粥糊到門環與杏樹上,這個習俗也是來源于古代的關于鐵拐李偷鍋的`傳說。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祭灶送灶神爺,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然后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燒假馬、放鞭炮送灶王爺騎馬上天。上世紀50-60年代,祭灶王爺的習俗逐漸消失,但吃灶糖(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和打掃房屋的習俗仍流傳至今。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
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后,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里念念有詞。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解放后祭灶這些繁瑣的儀式早已在本地不復存在,對灶神爺也不再祭拜,但本地有一個特殊情況中午必須吃莜面,而且多是全家人集體行動。
1月14日到18日,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會寧縣教育局、會寧縣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主辦,會寧縣體育管理中心、會寧會師舊址管理委員會、會寧縣籃球協會、會寧學子共濟會承辦的首屆會寧大學生籃球聯賽在會寧縣體育館成功舉行。
會寧學子共濟會以“發揚感恩回報精神,促進會寧學子成材,同心同德共濟家鄉”為宗旨,秉承會寧人特有的執著和吃苦精神,發揚和傳承協會精神,加強會寧學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進友誼,進一步激發會寧學子感恩家鄉,回報家鄉父老,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熱情,培養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做人做事的熱情,培養社會責任心,幫助和促進會寧學子共同成材,使越來越多的會寧人加入到我們這個團隊當中來,匯聚星火力量,終成燎原之勢,讓會寧精神代代相傳!
為喜迎新春,展現會寧大學生精神風貌,使會寧學子共濟會在會寧縣得到更深層次宣傳的同時更為全縣父老鄉親獻上一份別樣的寒假大禮,特舉辦此次以“學海揚帆、共濟家鄉、快樂籃球、你我同行”為主題的籃球聯賽。通過這次聯賽能夠促進協會內部人員、協會與會寧縣各部門及廣大民眾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增強協會凝聚力,為共濟會的美好明天做出積極的貢獻。
1月14日晚,會寧學子共濟會首屆大學生籃球聯賽在會寧縣體育館隆重開幕。
在15日到18日,由會寧學子共濟會浙江―吉林―云南分會代表隊、湖南分會代表隊、山西分會代表隊、江西分會代表隊、江蘇分會代表隊、山東―河南分會代表隊、甘肅一分隊、內蒙古分會代表隊、四川分會代表隊、甘肅二分隊、甘肅四分隊、重慶―寧夏分會代表隊共十四支代表隊,在會寧縣體育館向廣大父老鄉親獻上了近30場精彩的籃球比賽。
在閉幕式上,任縣長在發表了致詞:本次籃球聯賽是由會寧學子共濟會積極組織、充分體現我縣大學生強健體魄和飽滿精神狀態的一場盛會。在比賽中各代表隊運動員們精誠團結、拼搏進取,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出了我們會寧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全體裁判員、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堅守崗位、認真負責,為比賽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比賽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團結進取、敢于突破的精神將流傳下去,我相信很多人都在此次比賽中取得了很大的收獲,這將為大家今后的學習、生活提供有力的幫助。希望各位繼續發揚優良作風,認真總結、持續創新,為我們會寧的發展做出貢獻。
我的回家之旅
1月11日 晚上七點多,從廣州開往西寧西的臨客t264從長沙站開動,由于是臨客,人多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回家心切,車內秩序還好,在6號車廂,更是熱情洋溢,來自長沙理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以及從江西、海南過來的總共30多名會寧籍大學生聚在一起,談論著過年與籃球賽的一些事。我們車廂里的與已經到會寧的同學討論,最后確定了比賽主題“”,積極與會寧各單位取得聯系,爭取拿到贊助。
1月12日 車廂里竟還真多產,基本確定球賽的各項事情后,湖南分會代表隊又開始討論比賽技巧及注意事項,分析各代表隊的情況,討論戰略戰術。下午四點半,列車終于??刻m州站,會寧學子共濟會總負責人劉章寶同學回會寧,與在會寧的同學統一思想、做賽前最后準備工作。其他同學也一同去了或者回家去了,而我留在蘭州,聯系宣傳單、噴繪制作單位以及開幕式匯演服飾租賃單位。
1月13日 一大早,我在雁灘北面灘新村、新港城一帶聯系制作宣傳單、噴繪等的店鋪及廣告公司。我和從會寧趕來的馬銳同學,找到宏星廣告以及其他幾個廣告公司,給出的答復都是至少兩天才可能趕出來,而我們14號籃球賽就要開幕,必須趕14號中午做出來。各大廣告公司不承接小批量工作,并且最近幾天都排滿隊了,畢竟是年前。最后我們找到北面灘新村蘭州星勝源印刷廣告,老板表示愿意幫我們干,在修改完原材料上一些紕漏、協商確定價格后,一切按計劃進行。直到凌晨,宣傳單、宣傳冊以及噴繪才成型。
1月14日 凌晨攜材料趕到汽車東站,在休息不到5個小時后,我送馬銳同學坐去會寧的車,而我又被要求留在蘭州,去白銀路西北師范大學附近聯系開幕式表演服飾租賃的地方。由于對那一帶不熟悉,只能徒步打聽去白銀路的路,早上8點出發,知道11時才來到甘肅省歌劇廳前,終于看到一些服裝制作租賃的地方。在省歌劇廳服裝租賃中心打問無果后,沿途每個店鋪仔細詢問有關服飾,終于在第一新村夢淼舞蹈服裝加工店發現有要找的衣服,但是不夠20件,與店面經理聯系后,經理表示能掉夠20件但形式稍有不同,這也無妨,畢竟再找不到。但是還缺街舞表演服裝,在其他店鋪也沒找到,聯系會寧方面到其他地方找。等待從會寧趕來的姚雪梅同學,告訴她乘車路線以及到站名稱后,他趕來看了服裝,交完租金與押金,我們又去位于小西湖的義烏商貿城,購買舞蹈拉花,年貨市場難覓其他商品,在萬般協商后,有位老板同意去倉庫拿貨。等拿到衣服以及拉花,被告訴在會寧找到爵士服,這場風波算是平靜了一些,趕到汽車東站,已是下午三點,乘上汽車一路回去。晚上七點半開幕時準時開始。
1月15日到18日 四天時間里,14支球隊上演了精彩的聯誼比賽,最后評出前四強,頒發獎杯。在此期間,來自湖南、海南的十余名志愿者,從維持著觀眾的秩序、購買比賽必需品到幫助競賽組開展各項賽事,忙碌在體育館內。18日下午5時,在各項賽事結束后,在會寧縣體育館舉行了首屆會寧大學生籃球聯賽的閉幕式。閉幕式后,我們打掃體育館,收拾歸還比賽使用的物品,整理比賽的相關材料。
1月19日 整理完比賽材料,已是下午時分,大家從盤旋路交通招待所的兩間臨時辦公室里撤出,帶著自己從學?;貋頃r帶的行李,前往汽車站回各自的家。
關于會寧乃至甘肅人民對投資與宣傳的認識的分析
首屆會寧大學生籃球聯賽,會寧學子共濟會各省級分會積極籌備,認真組織,并且得到了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會寧縣教育局、會寧縣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會寧舊址管理委員會、會寧縣體育管理中心、會寧縣籃球協會等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比較圓滿的結局。
首屆會寧大學生籃球聯賽的成功舉辦,一方面加強了各省市會寧學子的凝聚力,正如我們的目標“以感恩的心,團結全國各地會寧人,互相促進、互相幫助,同心同德共濟家鄉”,同時也是會寧學子與家鄉人民的一次接觸,學子們對家鄉人民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鄉親們對孩子對家鄉學生也有了新的認識,對于這點,所有參賽人員以及組織人員都能深刻的感受到,并由衷的快樂過。但同時,大家對這次比賽還有許多缺憾,譬如比賽資金的籌集、比賽現場觀眾等等。這些都得學子們深思,想辦法解決,讓家鄉讓會寧更文明、更富裕。
第一、甘肅人的投資方向
在比賽前,我們同會寧的鄉親們談論籃球賽的事,聽到的回復是如果要錢,就不可能來觀看比賽,還有,為了籌備比賽資金,大家跑遍會寧每個單位,想爭取贊助和冠名,但是跑遍金融業、房地產業、郵電通信業、酒店服務業等各單位,很少得到答復。這可見會寧人貧窮、不積極的思想。其實在這次比賽中涌現出來的,會寧父老鄉親的一些不積極現象,其實正是貧窮地區難以取得較快發展的原因。
會寧是全國有名的教育大縣,會寧人所傳誦的 “一等人忠誠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可見會寧人對教育的重視,還有“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見會寧人對教育的虔誠、會寧人在教育上的投資,這也是會寧特有的一種文化。然而會寧人,在教育之外的其他產業,卻是另一番景象,不是投資少,甚至是不投資,這也就是會寧的許多產品被其他地方冠名的原因。會寧的幾個“百萬產業”――洋芋產業、小雜糧產業、肉羊產業和瓜菜產業,這些在全國都無人問津,原因是這些產業都被注冊,會寧僅僅是原料供應地,這些就可以見得會寧人的不投資,而正是這些不投資,才導致會寧一直貧窮,永遠富不起來。
前面種種現象,都可見會寧人、甘肅人的貧窮思想,甚至給人吝嗇的感覺,這些思想正是導致甘肅不能取得較快發展,貧窮面貌不能改變只能加深。
第二、甘肅人的宣傳意識
對于爭取冠名,我們把重點放到城建、桃建等建筑公司,以及郵電業公司、金融業公司,可依舊沒能得到答復。最后,我們還試圖聯系到甘肅省衛生廳,畢竟甘肅省衛生廳正在全省推廣隴藥、隴械,這次活動雖然影響不是很大,但會寧全縣都會了解,這對宣傳隴藥、隴械也有很大意義,可是依舊沒有回聲。這些,不知是宣傳力度、宣傳范圍太小還是別的原因,沒人愿意參與。但這樣廉價的宣傳竟然沒人理會,其實還是因為甘肅人不接受宣傳,不懂得與時俱進,依舊固步自封。
再說甘肅文化,甘肅以前沒有電視,甘肅人看陜西電視臺,甘肅人創造的許多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都被認為是別的省的,像秦腔,全國甚至全球人都認為是陜西文化,殊不知以前秦隴是一家。還有河西花兒,很多人認為是青?;▋?,殊不知其根是在河西河洲草原。
還有一個現象,在央視似乎很少看到甘肅的報道,對于電視劇節目、甘肅旅游節目就基本上沒有,這并不說明甘肅是什么“鳥不拉屎的地方”,并不說明甘肅出不了好節目,像《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這些節目也不錯,所以甘肅只是缺趙本山、張藝謀等把甘肅往舞臺、往電視上拉的人。去年,國務院要求甘肅省建文化大省,但是在今天,甘肅衛視依舊不見鄉親們喜愛的并且能展現甘肅地域文化的“大戲臺”、“中國西北角”等節目。
另外,隴劇、甘肅書法、環縣皮影等文化藝術無人知曉,洮硯作為中國三大名硯之一,也鮮為人知,甘肅被稱為“民族走廊”,各民族的風俗匯聚到一起,也是一道旅游風景啊,可是這個市場也并不活,這不就是因為甘肅人不知道宣傳嗎?甘肅有“三山三草二沙一田一林地”的說法,美麗的景觀就不用說,像張掖丹霞、甘南原始森林、河洲草原等,甘肅的河西走廊還是西部糧倉,這么多值得宣傳的,這些都能帶來經濟效益,這些完全可以反哺給貧困地區,促進共同富裕啊。
第三、解決措施
會寧,乃至甘肅現在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特別是老百姓的思想形態存在的固執與不開放成分,就是阻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癥結。
會寧境內山大溝深,靠天吃飯,祖祖輩輩渴望跳出“農”門,竭盡全力,以其特有的“三苦兩樂”精神,供孩子上學成才,一手耕一手讀,是會寧人最樸素的情感。這種深厚的文化內涵,值得肯定,但與時俱進,眼光放開闊,發展的機會可能更大。
會寧人堅定的精神,讓人折服,也許這種堅定的精神難以撼動,但這種精神是刻骨銘心的,所以會寧人一旦決定與時俱進,眼光放寬放遠,那種前進的力量絕對勢不可擋。
當務之急是改變固執不開放的思想,而這個不是能急出來的,而是要靠政策慢慢引導,畢竟文化的力量,根的力量無窮。但是年青一代,讀書的還有走出去過的都能體會到這點,所以年青一代,向鄉親們講政策、講形勢,循序漸進,終會改變鄉親們的思想。
鄉親們思想改變了,年青一代利用所學的所見識的先進理念,建設家鄉的遠景就會實現。還有一點很關鍵,當下的最年青一代受到很多干擾,似乎會寧精神有些失效,這一點還不知道怎么處理,怎么創造良好的環境,影響他們的成長。
社區服務感想: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勞動,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勞動中,我知道了自己許多不足之處。這次在社區服務兩周,我也算是親身投入了實踐當中,而且我都努力的完成我該做的任務。剛開始去居委會的時候,居委會主任參觀了居委會辦公的地方,認識一下居委會成員,后來主任安排我掃地拖地擦桌子窗戶等.剛開始勞動是有點累,但我仍然堅持,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第一次社會實踐,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后來主任安排我整理文件打字打印文件,這些事對我來說很簡單,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所以我在居委會有很多的空閑時間.我就利用這些多余時間與居委會叔叔阿姨交談,詢問他們一些有關社區情況。他們很樂意地告訴我有關社區的情況等。我每天都很認真的完成主任安排給我的工作任務。
通過兩周的實踐,我發現居委會成員個個都很有責任感,做事情都很認真,每當有居名來居委會辦事的時候,他們都很熱情的接待和處理事情。
社會實踐感悟:
通過這次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那份熱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漸漸地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憑著一個人對工作的執著、堅定的信念會指引著他走向完美的事業之路。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里,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體會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因為我還在學習的階段,還沒能真正地接觸事業,沒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是不錯的了,能在這么好的環境下讀書,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是這一次社會實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我一次記憶深刻的經歷。
實踐的過程中,我認真負責地做好居委會主任安排給我的事情,耐心的聽居委會成員給我講有關社區居委會情況。社區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了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學生們,獨立的培養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于現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就夠用了,可到了實習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以后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不能只安于現狀,一定要奮勇直前。人是在不斷前進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會有很多坎坷,但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做人不怕失敗,最怕失敗后永遠不能站起來。一定要相信自己,因為我總是對自己說“勇敢點,挫折?怕什么,風雨過后一定會有彩虹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于增長才干。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為認真貫徹區委常委(擴大)會議關于貫徹省委盧展工書記在我區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區政協聯合組織部、民政局等12個區直相關單位成立調研課題組,從3月13日開始,深入民政局和興門、寶泰、蓮新等8個社區居委會開展社區建設專題調研,對社區的辦公設施、人員配備和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調查。本文基于此次調研結果,對我區社區工作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現狀。
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我區從在中城街道開始先行試點,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社區建設卓有成效。截止目前,全區建成45個社區居委會,其中屬純居型社區33個,村改居型社區12個。一批單位和個人榮獲上級各類表彰,區社區志愿者協會、東城街道社興社區居委會分別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社區志愿者協會先進單位”和“萬家社區圖書援建活動‘學習型社區’先進單位”,中城街道被評為“省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東城北龍社區居委會被評為“省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東城松濤、南城興暉等10個社區被評為“龍巖市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兩位同志分別榮獲“全國先進社區工作者”稱號和“全國優秀社區志愿者”稱號,一位同志榮獲“省先進社區工作者”稱號。目前,中城街道正積極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和南城街道溪南社區居委會創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稱號。
二、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打牢社區建設基礎。
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社區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區委常委會、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社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經常深入街道、社區,調研解決社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指導社區建設工作。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貫徹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的意見》、《新羅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及辦公室工作職責和制度》等文件;成立了由區委分管副書記任組長、各有關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各街道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掛帥的抓社區建設協調委員會,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推進的領導管理機制。各社區還吸納了駐區單位領導加入社區建設工作小組,共商社區建設發展大計;建立了社區建設考評機制,把社區建設工作列入相關部門、街道目標考核管理,建立了嚴格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全區上下形成了區委、區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持、居民廣泛參與的推進社區建設的整體合力和運行機制。
2、認真組織,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
針對原有居民區規模小、設置不合理、資源分割等問題,本著有利于服務管理、有利于資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對原居委會進行了重組調整,建立了新的社區居委會,逐步建立了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層”,社區成員代表會議為“決策層”,社區居委會為“執行層”的新型社區組織體系。通過公開招聘、民主選舉,一大批年紀輕、有文化、懂管理、有奉獻精神的社區工作者充實到社區組織。目前,全區社區書記、主任的平均年齡47.97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1.01%,呈現出年輕化、知識化的趨勢。
3、加強管理,提高社區干部整體素質。
一是完善社區各項制度。在各社區建立健全了社區議事、社區主任、副主任職責、居務公開,居民代表會議等制度,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力度,廣泛開展居務公開,總結推廣鳳凰社區、北龍社區民主評議制度,全區社區居委會干部民主評議合格率達到96%。二是做好社區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組織開展多種內容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每年均對社區主干進行一次培訓,從理論和能力上提高社區干部的整體素質,增強社區居委會的整體效能。三是提高社區干部待遇。從2月起,我區將社區主干的工資提高到700元,一般委員每人每月享受財政性生活補貼提高到500元,大大調動了社區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四是積極組建社區兼職志愿者隊伍。按照“自愿、規范、長期”的原則發展社區志愿者隊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老黨員志愿者等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在服務項目上,初步形成了社區教育、社區精神文明宣傳、社區維權等“十大服務項目”和科普培訓、居校共建、創衛宣傳等服務內容?,F全區共有社區志愿者組織62支,專職人數495人,兼職人數10239人,注冊志愿者620人,占社區總人口的5%。
4、多方投入,加大社區居委會硬件建設。
積極采取“五個一部分”的籌資辦法完善社區工作條件:即市財政、市社區辦解決一部分,區財政解決一部分,街道財政解決一部分,轄區單位贊助一部分,社區投入一部分。多年來,區、街道兩級財政都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從市、區財政、街道、社區自籌及其他渠道共投入社區建設經費1000多萬元,用于改善社區辦公用房、建設社區活動場所、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等。各社區居委會也采用購置、調整、更換、改建等形式,使社區用房和服務用房的面貌得到改善。目前,全區45個社區用房平均面積達到240平方米,達到省示范社區標準用房100平方米以上有33個,占73%。社區居委會的服務站、警務室、文化閱覽室、社區活動室等樣樣俱全,社區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
5、強化服務,推進社區建設不斷發展。
一是加快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至目前,我區已成立了各級社區服務中心(站)47個,各類服務設施6413個(不完全統計),其中社區服務中心(站)區級1個、街道級4個,社區級42個;青少年教育站61個,托幼機構166個,托老機構8個,餐飲服務網點1164個,商業零售網點2294個,維修服務網點472個,咨詢服務站75個,其它服務設施24個。同時抓好社區就業和再就業勞動保障服務,積極建設一批社區勞動保障平臺。截止,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登記造冊的下崗失業人員共有4963人,為城區下崗、離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機會4070人;二是推進社區醫療衛生建設。目前已有26個社區居委會合建了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并投入使用。社區計劃生育工作全面落實“三為主”方針,建立了“街道-居委會計生專干-計生小組長”等三級計生服務網絡;三是扶持社區文化。各社區都十分重視文體活動隊伍建設,積極組建諸如夕陽紅文藝宣傳、腰鼓、棋牌、舞蹈等隊伍。一些社區已經培養出一批專業表演隊伍,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常年活躍在社區里。各社區還充分利用板報、標語、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強對社區成員的思想政治、科學文化、法制宣傳教育,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東城街道開展“溫馨社區”,南城街道開展“學習型社區”,中城街道開展“誠信社區”,西城街道開展“文化社區”等;四是推進社區平安建設。充分依靠社區基層組織,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社區治安隊伍綜合治理網絡。規范社區警務室建設,各社區實現了“一區一警”,設立了“社區警務室”。大力推進平安社區建設,努力消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目前全區成立的社區義務巡邏隊達30支。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組織管理體制問題。
一是社區組織領導體制不完善。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試行)》的規定,社區建設實行的是以街道管理為主的組織領導體制。目前社區建設中辦公場所規劃實施、建設資金籌措、轄區企事業單位共建等問題,僅僅依靠街道和社區的力量是難以奏效的。
二是共建共享機制難實行。目前,社區轄區內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醫院、學校的服務及設施和閑置資源共建共享,聽任所在單位領導意愿,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約束機制,難以全面做到共建共享。公安、計生、勞動等網絡資源自成一體,造成資源浪費和重復勞動。
三是社區組織管理職能行政化。社區組織管理一直實行的是居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黨支部“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機構設置,履行的是偏重管理的“準行政機關”工作模式和以完成街道布置任務為主的“被動式”工作方式。除居委會以外,其它社會團體和中介性社會組織不僅數量有限,發育不足,而且缺乏專業性和自主性,沒有形成社區特色。社區居委會除了《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日常工作外,還要承擔街道、政府機關單位或部門交辦的各種名目繁多的行政性任務。居委會實際上成為一級準行政組織,使得其根本無法履行法律賦予的自治功能。諸如向居民收取城鎮義務兵優待金,涉及面廣,征收難度大,大多數社區居委會僅完成任務的三份之一。居委會普遍反映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2、辦公場所保障問題。
目前,還有12個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達不到省定社區辦公用房標準,其中6個無辦公場所,6個辦公場所面積達不到省定社區辦公用房標準(見附表一、表二)。
一是社區辦公活動用房沒有同步規劃建設。城建規劃部門編制城市規劃時,對新開發的小區沒有預留社區居委會辦公、活動場所建設用地,造成“無地”建設問題突出,如南城蓮東小區和西陂龍巖大道、龍騰路沿線新開發的小區等。
二是相關文件內容不明確。市規劃局《關于規范城市社區服務用房規劃審批管理的通知》(龍政規〔〕147號)文件規定,從開始,各開發小區按5萬平方米以下的預留3%,5萬平方米以上的預留2%作為社區服務用房,但由于該文件沒有明確執行主體,這些要求都未能得到落實,部分新開發小區預留的社區服務用房包括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相當一部分小區把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簡單地用物業服務機構用房替代,居委會辦公場所被排除在外,造成社區居委會“無址辦公”的問題普遍存在。如南城街道清泉社區居委會(所轄恒寶豪庭小區)、中城街道北關社區居委會(所轄陽光翠庭小區)等6個社區辦公場所面積達不到省定社區辦公活動用房標準。
三是社區辦公用房審批手續難辦。全區12個達不到省定社區辦公用房標準的社區居委會,其中6個社區居委會有現成的土地可供新建辦公活動場所,卻無法取得城市規劃和用地審批手續。如:東城街道永興社區居委會,在龍巖第二醫院附近鐵路邊有一塊160平方米的空閑安置地,可興建居委會辦公用房,但規劃部門至今未審批同意。東城街道東寶社區居委會在老火車站附近有一塊2畝地可建設居委會辦公用房,規劃部門已經批準,但用地指標至今無法辦理;西城街道蓮新社區有一塊尚未開發的空地,規劃部門也劃出了社區居委會辦公地址藍線圖,并辦理了選址意見書,但在用地審批時無法辦理紅線圖;中城街道北關居委會新建辦公用房僅辦理審批手續就用了30多萬元,因無后續資金,只好擱置停建。
3、經費保障問題。
一是社區辦公用房建設資金嚴重短缺。20以來,市、區、街道和社區建設中雖已投入1000多萬元,但年均投入僅130多萬元,供需矛盾相當突出。按目前的規定,新建一個社區辦公活動場所,按建筑面積每平方米分別需交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60元、人防易地建設費28元,所占的建筑成本比例大。目前全區純居型的社區居委會達33個,占73%。這些居委會居財收入匱乏,僅依靠市財政對一個新建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補助10萬元,根本沒有能力解決辦公場所建設問題。
二是社區干部財政性生活補貼偏低。根據《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試行)》規定:社區居委會成員的待遇,其主任、副主任的財政性生活補貼原則上不低于區(市、縣)當年最低工資標準的150%;專職委員不低于區(市、縣)當年最低工資標準的130%”,按最新調整的新羅區最低工資570元/月標準計算,我區社區居委會成員享受財政性生活補貼社區主干應為855元/月;一般委員741元/月。但目前社區居委會主干每人每月享受財政性生活補貼為700元;一般委員每人每月享受財政性生活補貼為500元。與《綱要》要求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社區辦公經費不足問題。根據《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試行)》要求,各職能部門要求社區居委會協助辦理本部門業務的,要求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這些要求不能得到完全落實,增加了社區工作,也就加大了社區辦公經費壓力。目前,我區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主要是按照省財政廳的規定每年下撥補助5000人以上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1萬元,5000人以下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8000元。這樣的標準遠遠無法滿足我區33個純居型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要求。
四、建議。
1、建立健全社區建設組織管理體制。
一是創新組織領導體制。組織領導體制是從根本上保障社區建設的領導和管理的最重要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領導,明確市、區兩級組織部門和民政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配合,街道和社區居民委員會直接管理、社會力量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領導組織體制和工作體制。針對社區用房建設、文化、環境、治安、衛生等等分屬于政府各個職能部門,民政部門牽頭的職能不能落實的現狀,建議設立市和區兩級社區建設管理局一類的政府機構,統一行使社區建設規劃、建設、管理、檢查、指導、協調職能,對社區建設工作進行全面推進。
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機制。建議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駐區單位參與城市社區建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駐區單位自覺遵守、積極參與、熱情支持所在社區的社區建設管理,主要包括駐區單位的文化、體育、科研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實行無償或低償服務;積極參與社區換屆選舉,參加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配合社區做好計劃生育、治安管理工作,支持社區的公益事業建設,參加社區組織的志愿者隊伍和志愿者活動。社區轄區內各級黨政機關、駐軍、大中小學校、廠礦企業、社會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要積極支持所在地社區的工作,參加所在地社區的活動,要主動與社區開展對口幫扶活動,幫助解決社區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困難。廣大黨員干部要積極參與,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駐區各單位要將閑置資源無償或低價提供給社區作為辦公、服務和活動場所,要將單位的服務及活動設施無償向社區居民開放,實現資源共享、事務共辦、文明共建。打破公安、計生、勞動等部門分別建立信息網絡體制,建議建立市、區各部門共享網絡信息平臺,減少和避免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
三是先行先試,完善社區功能。按照省、市的部署,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活動,在城區每個街道抓好1-2個社區試點,拓展社區建設內容,提高和諧社區建設水平。建議市委、市政府出臺《社區工作準入制度的意見》。任何級別的部門、單位,凡擬將其組織機構、社區掛牌、考核評比、辦班培訓、專項調查、報刊征訂等事項以及社區職能以外工作進社區的,應持上級有關文件和具體實施意見,向所在區社區辦提出書面申請,報區委、區政府批準后,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委托給社區。未按要求申報審批的,社區有權拒絕或不執行。理順市、區、街道、社區之間的關系,增強區和街道在管理區域性公益事業、公共事務以及綜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統籌協調能力。社區居委會是群眾自治組織,政府職能部門不能把社區居委會當成自己的“下屬單位”,層層向下壓任務,堅決杜絕社區行政化。建議落實區委已經制定的政策,城市義務兵優待金由區財政統籌,減輕社區工作壓力。
2、切實保障社區辦公活動場所。
一是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同步規劃建設。根據《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及福建省委辦公廳《關于推進海峽西岸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建議市政府牽頭組織市規劃、土地、民政以及新羅區政府部門,按照社區人口規模、城市功能區劃以及“布點合理、選址適當、設置集中”的要求,盡快編制出臺龍巖中心城市社區辦公用房規劃建設的政策性意見,力爭居住區的規劃與社區居委會設置規劃同步進行,確保居委會辦公用房有地選址,有地建設,盡快解決“無址辦公”以及面積達不到省定標準的居委會辦公用房問題。同時提前規劃預留即將新成立的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地塊(近期急需新建華蓮、龍騰、東肖開發區等14個社區居委會,詳見表三)。按照“五個一”(即一個社區服務中心、一個衛生服務站、一個警務室、一個文化閱覽室、一個體育健身場所)以及預留一定的停車場標準來規劃建設,獨立建設,占地面積不少于1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以上。
二是明確責任,建立社區辦公用房保障機制。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幫助協調規劃、土地、建設、房管、民政等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民政部、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民發〔2005〕275號)以及《福建省城市建設綱要》、福建省委辦公廳《關于推進海峽西岸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加強對土地競拍、小區規劃、工程建設、商品房預(銷)售、竣工驗收備案及權屬辦證等環節的協調控制,確保社區辦公活動用房規劃建設、配套到位。
三是簡化社區辦公活動場所用地手續,減免費用。社區辦公活動場所本身是城市公共設施,服務于市民,現再收取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和人防易地建設費等費用,本身就是加重當地社區居委會的負擔。因此建議市規劃、土地等部門簡化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建設各項審批手續,并且減免相關審批費用。
3、增加投入,確保社區各項經費。
一是建立社區建設發展基金,保障建設社區辦公用房和社區服務。市、區兩級黨委政府應將社區建設與經濟發展、農業發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視和支持,建議每年從市、區財政預算中各安排300萬元,建立社區建設發展基金,制定具體的社區辦公用房建設、社區服務等費用支出規定,從根本上保障新建、改擴建社區辦公用房,以及社區社會服務費用。與此同時,要認真落實省委《關于推進海峽西岸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和配置。對零星開發住宅區,開發商可按建設面積2-5%的標準折算繳納社區配套用房經費,專項用于建設或購買社區配套用房”規定,建議市政府明確對新開發的住宅區,開發商按建設面積的5%的標準折算,向新羅區政府繳納社區配套用房經費,專項用于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建設。
二是兌現并提高社區干部財政性生活補貼。根據《福建省城市社區建設綱要(試行)》規定,參照20最新調整的新羅區最低工資月標準,今年盡早兌現省要求的社區干部財政性生活補貼社區主干應為855元/月、一般委員741元/月。明年逐步提高,以調動社區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三是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確保社區居委會辦公經費。實行社區事務準入制,如確需社區居委會承擔或配合的工作事項,由區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把關,通過街道辦事處統一安排,并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經費。對于超出《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職責范圍,而必須由居委會協助的工作,要按照有償服務的原則,由相關部門解決相應的經費或人員,做到有人辦事,有錢辦事。
四是建議適當提高純居型的社區居委會的辦公經費補助標準。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基礎。近幾年來,**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探索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較好地發揮了社區在推動經濟發展、服務居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社區建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為推動我市社區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管理,更好地發揮社區功能作用,近期,市民政局組建調研組,采取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座談討論等形式,就當前我市社區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研。
近年來,**市認真貫徹《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及《中共**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發﹝﹞26號)文件,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扎實推進社區建設的各項工作。截止20**年底,全市共設立社區居委會18個,管理居民185304人,其中,城區3個辦事處設立社區居委會9個,7個鎮設立社區居委會9個。社區居委會機構比照鎮(辦事處)直事業單位進行管理。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增強社區建設的合力。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社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對全市社區建設領導機構、運行機制以及工作人員管理制度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完善了駐區單位共駐共建機制和部門工作進社區準入制度,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居委會主辦、社會各方支持、居民廣泛參與的社區工作運行機制。
(二)加大投入,夯實基礎,推動社區建設規范化運行。一是管事有人。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根據社區規模,按每個社區4—7人的標準,明確了社區工作人員職數。,18個社區通過第二屆換屆選舉產生106名居委會委員,其中84名專職委員,其余22名為兼職委員。為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每年會同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人社局等相關部門,分期分批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極大地提升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議事有場。采取規劃選址新建、閑置資產改造、駐區單位共建等方式,通過政府“以獎代補”、對口幫扶、整合資金和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等措施,全市共投入社區建設資金1000多萬元,目前已有16個社區辦公用房達到了規范化建設要求,建成了集辦公、服務、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大樓,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區各項功能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社區活動有陣地、居民議事有場所、群眾訴求有渠道。三是辦事有錢。社區人員待遇、工作經費全額納入市財政預算,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相關部門委托社區承擔的行政工作,依據“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實行購買服務。20**年,市財政按每人每年1.8萬元的標準落實社區工作人員經費151.2萬元,按每個社區3至5萬元的標準落實社區工作經費89萬元,落實部門工作進社區“費隨事轉”經費28.23萬元。四是服務有網。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將城區6個社區按照每300戶左右的規模劃分為123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了一名網格管理員,按照“一人一格、綜合履職”的原則,負責公安、綜治、人社、民政、計生、城管、食品安全七項信息采集和綜合服務。網格化管理實現城區全覆蓋,人、房、事、物、組織全部納入網格管理范疇,社會服務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全方位、動態式、便捷高效服務格局初步形成。
(三)健全功能,優化服務,拓展社區工作新領域。各社區通過建立“一門式”服務大廳、設置居民小組、配備小組長和信息員,構建起較為全面的社區服務平臺,基本具備治安防范、環境衛生、計劃生育、醫療保健、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設施和條件,并經常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社區“廣場舞蹈”、“**舞”、“健身秧歌”等“夜市文化”豐富多彩,已成為城區和集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社區發動轄區居民,廣泛開展“和諧社區”、“文明社區”、“無毒社區”等文明創建活動,組建社區安保隊、普法宣傳隊、志愿義工隊、法律援助隊等群眾組織,構筑義務巡邏、門棟關照、糾紛調解、普法宣傳、幫教轉化等社區治安網絡和防控體系,使社區環境更加和諧穩定。
二、目前全市社區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社區管理體制不順。目前,社區建設工作由市創新辦牽頭負責,市創新辦屬非常設性領導機構,具體由市委政法委組織落實。由于市委政法委往往側重于社區網絡化管理,在牽頭組織協調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履行職責方面缺乏力度。市民政局作為社區自治組織指導部門,無法進行牽頭抓總。二是政府和社區職能不清。根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職能部門對社區職責缺乏正確認識,認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落實到基層,就是要將組織機構延伸到社區,把任務交給社區組織,導致社區居委會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各組成部門工作的操作層、落實層。一些本不該由居委會完成的事項也攤派給社區組織,社區干部每天8小時都要圍繞著“上級任務”忙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依法開展社區自治。三是考核不夠科學。對社區評比考核,涉及黨委政府多個職能部門,導致社區的工作業績并不取決于居民會議和居民群眾的認同,而是取決于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的認同,偏離了社區作為基層自治組織的方向。
(二)社區工作任務繁重。社區居委會干部普遍反映,近兩年來他們幾乎沒有雙休,天天滿負荷運轉,已不堪重負。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各社區現承擔各種工作職能和任務多達百余項,還不包括一些臨時交辦的工作。具體表現為“五多”:一是組織牌子多(20多塊);二是臺賬資料多;三是承辦保險多(10種),多數保險是群眾不愿意購買的,但因各種保險都有任務指標,社區人員苦不堪言,甚至被群眾戲言為“保險代言人”;四是專題活動多(10多種);五是檢查考核多(20多項)。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居委會在考核評比迎檢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作人員疲于奔命、顧此失彼。
(三)社區服務水平不高。一是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社區由于服務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服務平臺建設沒有及時跟上,在履行社會保障職能,特別是面向弱勢群眾的社區救助、社區安全、社區衛生等公益性設施發育不全。二是便民服務能力有待加強。目前,社區便民服務規模小、層次低,綜合服務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內容和服務舉措有待進一步規范。三是自治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在建立社區民間組織和社區志愿者組織、開展居民互助服務和社區志愿服務等方面還開展得不夠,氛圍不濃,量少面窄。
(四)社區黨建工作亟待加強。一是黨支部作用發揮難。主要原因是經費不足,按20個黨員一個支部為例,全年經費1000元,只能保證每年組織黨員開展春訓、慶“七一”2次活動。二是無職黨員的作用發揮難,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三是無有效管理措施。按照有關規定,多次不參加組織生活,不接收組織安排的工作任務,長期與組織失去聯系應予以除名、開除黨籍或受組織處分。但由于沒有出臺實施細則,社區黨組織對這部分黨員無法進行有效管理,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日漸弱化。
三、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社區是社會的基礎。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從構建和諧社區抓起。根據科學發展的新形勢、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社區建設的新情況,黨委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要求,健全社區工作機制、夯實社區工作基礎、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推進城市社區建設工作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國發[]37號)、《中共**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發﹝2011﹞26號)文件精神上來,切實增強社區建設的緊迫感。及時對全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進行調整,由市委辦公室或市政府辦牽頭抓總,并明確專人,全面組織協調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社區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平時對各成員單位履職情況實行常態化督查,為社區自治組織開展工作給予幫助和支持。建立社區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駐區單位和社區建設責任單位為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定時召開聯席會議,商議協調解決社區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推動社區建設協調發展,真正建立社區“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處議事、有章理事”的管理服務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共同推進社區管理服務的整體合力。
(二)規范運行機制。一是明確職能定位。制定詳細具體、操作性強的社區工作規程,對社區所承擔的主要工作職責進行明確,確保社區應負責的具體事項、工作任務、工作責任清晰明了,杜絕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推諉扯皮等現象。二是規范工作運轉。整合政府部門在社區的辦事機構、人員和辦公設施,實現社區工作有序、高效運轉,理順理清社區黨組織與社區居委會,社區與鎮(辦事處),社區與上級職能部門等各層面關系,完善社區“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明確社區日常工作流程,建立科學合理的社區工作考核體系,確保社區工作推進有力、獎懲有序。規范建立社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公開、民主監督、民主評議等制度。三是切實減輕社區組織負擔。要從嚴控制向社區組織交辦工作任務,不得將應由部門自身承擔的工作攤派給社區組織,不得隨意在社區掛牌子或簽訂工作責任書。健全“部門工作進社區準入制”,確需社區協助完成的工作必須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通過簽訂協議、購買服務、項目管理等方式,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委托社區組織承擔;臨時性重要工作和突發性重大事件,由鎮(辦事處)和相關部門直接到社區組織實施。禁止向社區居民委員會下達經濟指標、創收上繳任務和違規收費。
(三)優化社區工作保障。一是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應逐步加大對城市社區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改善社區工作條件,盡快解決少數社區辦公用房不達標的問題;另一方面要重視社區公共建設,把社區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把社區公共設施納入城市功能配套的總體布局,不斷改善社區人居環境。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嚴格社區工作人員管理,規范進人渠道,不斷優化年齡、知識、性別結構。建立社區工作人員長效培訓機制,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建立和落實獎勵機制,對社區書記、主任、工作人員達到一定條件的,適時解決政治和經濟待遇,使廣大社區工作人員生活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休有供養。三是積極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結合我市實際,借鑒外地經驗,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以單位共建、有償服務和社會捐助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多渠道籌資機制。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社區辦公經費劃撥和使用情況的審查監督,確保按期足額撥付并做到??顚S?。
(四)強化社區服務職能。一是突出工作重點。以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需求為導向,有重點、有計劃地做好社會保障、醫療保健、文化娛樂、創業就業、幫老助殘、便民利民、群防群治、法制宣傳、民事調解、計劃生育、環境衛生等服務,通過強化服務功能,贏得居民和社會的認可,不斷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二是增強社區自治功能。培育居民的社區意識,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暢通社區事務的參與渠道,不斷完善社區事務聽證、民情懇談、議事協商、居民評議等民主程序,同時要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建立和完善社區民主自治的規范運作機制,使社區建設真正步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規范化軌道。同時,要積極培育群眾性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動員社區單位和居民開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社區慈善等活動,不斷提高居民自我服務的能力。三是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區文體娛樂活動,活躍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把“四城聯創”的氣氛營造得更加濃厚。
(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明確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切實加強社區黨建工作。要認真做好黨員活動室、黨務公開欄和黨支部工作宣傳欄等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積極探索社區在職黨員、流動黨員、困難黨員、老黨員分類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社區黨建工作運行制度,經常性組織開展黨組織生活。建立社區黨組織與居委會、離退休管理部門“三位一體”的協調共推機制,以社區黨建工作帶動居委會、離退休管理工作,合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建立社區黨建工作與居民群眾的雙向互動機制,實行“社區黨建議事會”制度,由社區黨組織代表、居民群眾代表等共同組成,定期召開會議,傾聽社情民意,討論解決涉及社區居民利益的有關事項。
樹科學人本化發展觀創雙擁社會化新路子。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全國雙擁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開展行業擁軍、社區擁軍,引導新型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階層擁軍,拓寬雙擁工作的領域和范圍,推進和提高雙擁工作社會化水平”。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雙擁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構建我市雙擁工作新平臺,推進我市雙擁工作社會化進程,市雙擁辦根據年初確定的工作任務和調研課題,分別對三縣兩區和市區6個街道12個社區進行了調研,并發放300份問卷調查表,對機關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個私協會等單位從組織機構、規章制度、活動安排、經費保障等方面分為25項具體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從這次調研情況來看,我市雙擁社會化的基礎是扎實的,成效是明顯的,形成了以“黨政機關為龍頭,企事業單位為骨干、社區群眾為主體”的雙擁工作新格局。但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還存在一些新的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索,尋求對策。
一、目前全市雙擁工作社會化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從收回的調查問卷中統計,全市街道社區、行業系統、企事業單位有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的占93%;有雙擁辦公室的占96%;有專職或兼職分管人員的占98%;有工作經費保障的占80%;列入本單位工作目標任務的占88%;開展經常性走訪慰問活動的占95%;結成軍民共建對子的占60%;開展經常性國防、雙擁教育的占94%;建立各項規章制度的占80%;有群眾性幫扶組織的占86%;有科技擁軍項目的占36%;有雙擁環境宣傳氛圍的占76%;擁軍辦實事2件以上的占66%;為烈、軍屬排憂解難5件以上的占40%;被上級評為先進單位的占80%以上。其主要特點是:
1、政府搭臺社會唱戲,雙擁工作組織網絡社會化。
一是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各級黨政一把手為雙擁工作第一責任人,在工作中直接抓動員部署,抓組織協調,抓檢查指導,抓責任落實。有的縣、區委書記親自擔任雙擁領導小組第一組長,雙擁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親自確定;雙擁工作的政策親自研究;雙擁活動親自參加;雙擁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親自解決。
二是黨委政府擔綱總導演。在走社會化雙擁路子和爭創全國全省雙擁模范城的過程中,各縣、區突出黨委、政府的位置和職能,建立強有力的領導指揮體系,層層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多次召開動員大會,專題研究部署創建工作。做到“兩個明確、三個納入”,即:明確不落實雙擁工作責任的領導是不稱職的領導;明確不落實雙擁政策法規的單位不能評為先進單位。堅持把雙擁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單位爭先創優的評比條件。
三是社區組織網絡化。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社區內豐富的文化、人才、教育、科衛等資源為開展雙擁工作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以街道和鄉(鎮)為主體,依托社區服務網絡,為駐軍、優撫對象排憂解難,是雙擁進社區的有效途徑。據統計,目前社區中有擁軍優屬活動小組、志愿者擁軍服務隊、雙擁文藝宣傳隊、巾幗擁軍服務隊、共建單位雙擁服務隊、學雷鋒小分隊、愛民醫療小分隊、個私擁軍服務隊等群眾性雙擁服務組織1500余個,有近10萬人活躍在基層雙擁第一線,形成了上下貫通,覆蓋全市的雙擁工作網絡。龍泉街道每個社區都有雙擁信息員、飛英街道各社區都有雙擁聯絡員;朝陽街道為駐軍、優撫對象建立了“一檔三網絡”即為優撫對象建立專門檔案(現役軍人、退伍軍人、傷殘軍人名冊卡片),建立就醫網絡、就業網絡、就學網絡。紅豐五社區、濱河小區、鳳凰一社區等建立了富有社區特色的“六聯”制度(思想教育聯抓、矛盾糾紛聯解、居民困難聯幫、社區治安聯防、環境衛生聯治、文娛活動聯辦)。
2、支持部隊改革發展,科技文化法律擁軍社會化。
一是從兵員征集入手,搞好文化擁軍。把征集高學歷青年入伍作為文化擁軍的基礎,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兵員的文化質量。近年來,盡管高校擴招人數逐年增加。但全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兵員占征兵任務數的60%以上,大專學歷的兵員占6%以上,××師范學院兩年中有16名大專、本科學生入伍,××職業技術學院僅去年就有9名學生入伍,××二中每年都有7―8名應屆高中生被空軍招飛入伍,成為全國掛牌的飛行員苗子培訓基地之一。
二是從人才培養做起,搞好智力擁軍。發揮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專業技術部門的優勢,積極為部隊提供智力服務。市教育系統、各學校每年選派高年資教師到部隊輔導戰士高考,提高了戰士的軍校報考錄取率,勞動就業局創辦了兩用人才培訓基地,開設了電腦、烹飪、財會等專業班;長興縣成人教育中心免費為戰士們提供各種技能培訓。
三是從部隊需要著眼,搞好科技擁軍。圍繞一切為打贏、做好軍事斗爭準備的目標,各級把科技擁軍作為新時期的重要內容。長興縣出資30萬元為裝甲團建起科技擁軍圖書館,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市運管處發揮行業優勢,利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車輛科技檢測技術,免費為駐軍部隊的車輛裝備作全面檢測,提升了部隊后勤社會化保障水平。淡水魚研究所將科研成果運用于部隊的菜籃子工程,改善了官兵的物質生活,市電信公司派出專家工程師,出資500多萬元成功實現了駐軍部隊通信數字化公網,極大地提高了部隊通信保障能力。
四是從軍屬利益出發,搞好法律擁軍。為了快速便捷地審理涉及軍人家屬利益的案件,各縣區都建立了維護國防利益巡回法庭、法律援助站,先后受理了53起涉軍案件,依法保障了軍人軍屬的合法權益,解除了軍人的后顧之憂。
3、解決“熱點難點”問題,雙擁工作參與主體社會化。
一是民營企業成為重要的社會經濟力量和雙擁資源。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在社會經濟生活和雙擁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現。成為安排隨軍家屬和安置退役士兵的重要支柱。許多企業集團都向軍嫂敞開就業大門,騰出較好的崗位讓隨軍家屬就業?!痢链髺|吳集團收購原××紅延制藥廠后,安排了26名失業軍嫂重新上崗,并為她們補發了原工廠停產期間和新廠未開工時的生活費。擁有上億元資產的絲得莉集團總經理、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徐淦芳,不忘部隊的培養和教育,創業成功后,努力回報社會,每年都招收退伍軍人和傷殘軍人到該企業就業,目前該企業共有130多名退轉軍人,成了企業發展的骨干力量。
二是社會各界關心幫助軍屬及軍人子女、優撫對象蔚然成風。在解決隨軍家屬就業生活問題上,市、縣都相繼出臺了《關于解決隨軍家屬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關于給隨軍家屬發放生活困難補助金的實施辦法》,在部隊干部子女入學問題上,對部隊女子入學,與駐城鎮居民子女同等對待,對特殊情況優先照顧,對初中升高中的部隊子女,市教育局還專門給予加分30分的照顧。為了更好地解決重點優撫對象“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的“老三難”問題,長興縣從創新機制著手,建立并完善了較為規范的優撫保障、醫療保障、扶貧建房“三大”優撫保障機制,從根本上解除了重點優撫對象的后顧之憂。
4、雙擁載體豐富多彩,軍民共建活動社會化。
一是組織大型主題活動。結合“四城聯創”活動,組織十萬軍民參加夏季衛生大會戰,清除衛生死角。開展“美在××、愛在××”大型愛心捐贈活動,軍地千余名志愿者走上街頭為民服務。軍地青年“共學雷鋒、同樹新風”,“迎八一雙擁文化進軍營”,表彰“十佳創業好軍嫂”等系列主題活動,在社區倡導了“六同活動”(同建一個社區、同享一份資源、同唱一首歌、同讀一本書、同演一臺戲、同學一個典型)。
二是區域聯片攜手共建。通過軍民聯防、軍民聯誼、軍民互助、軍民互學等形式,使軍民共建由以前的一站、一店、一校、一路逐步發展到一街、一鎮、一區;由原來的治理“臟、亂、差”逐步向其他各個方面延伸拓展。市區的街道社區、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爭相與駐軍結對共建。紅豐五社區與73120部隊干休所共建結對九年,做到有事沒事常來往、大事小事多商量、急事難事互相幫,軍民親如一家人。解放軍九八醫院與朝陽街道共同組織開展了“樹社區形象,創文明樓群”、“軍民共建文明街”、“軍民共建精品社區”等活動。南潯區、德清縣的一些單位還跨行政區域與駐××、駐長興的部隊共建,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是個體擁軍蔚然成風。吳興區龍泉街道華豐二社區干部葛中妹熱心幫助軍屬排憂解難,做了大量的好事實事,居民專門寫信給市長,要求給予表揚。家住××吉山新村的軍屬施友好患癌癥住院,兒子在部隊服役,家中生活困難,吉山一社區152名居民為其募捐,一些民營企業家和個私業主也紛紛慷慨解囊。駐湖一軍所屬偵察營軍人洪朝敏身患腎衰竭,家中兩位老人又患重病,經濟十分困難,××女企業家談燕得知后,為洪朝敏捐款1.2萬元。德清縣三合鄉農民劉志國出資一萬元,設立了“志國擁軍獎”,以獎勵在部隊立功受獎的德清籍現役軍人,隨后有12位個私業主加入到了這支熱心的擁軍隊伍中,使“擁軍獎基金”的成員不斷發展擴大,形成了濃厚的社會化擁軍氛圍。下崗女工錢立玲三次自費到西藏慰問德清籍戰士被傳為佳話。
二、全市雙擁工作社會化存在的問題與分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既為雙擁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也給雙擁工作帶來了一些新困難和新問題。
一是政府職能的轉變,使解決雙擁工作實際問題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政府已從管理微觀經濟活動轉為宏觀調控經濟活動,政府高度集中配置一切政治經濟資源的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在逐步減弱。雙擁工作就整體而言是企業政治工作的一項內容,與共青團工作、婦聯工作、宣傳教育工作一樣,是企業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民營企業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職工與企業經濟利益的聯系更加緊密,這就必然造成企業重視完成國家法律法規等規定的任務,忽視有關職能部門下達的政治性工作。分析原因,主要是國防觀念淡溥,雙擁意識不強。
二是新的分配制度的建立,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由于受利益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履行國防責任和義務的觀念容易淡化,經濟利益、自身發展的問題想得多了,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公共利益容易忽視。一些單位和個別領導片面地理解雙擁工作,在共建活動中,“嫌貧愛富”、“喜新厭舊”。一提到共建結對,就希望對方給錢給物,把“魚水”關系變成了“油水”關系,其結果自然是時冷時熱。調查中發現,有的街道共建對子,平時不走動、沒活動,部隊主要領導換了幾任,從未上過街道的門。分析原因,主要是講物質利益和等價交換的多了、講精神共建和思想互助的少了,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
三是政策法規的滯后,使雙擁工作缺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幾年,市縣、區結合形勢需要,制定下發了《擁軍優屬若干規定》和《擁政愛民若干規定》。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形勢變化,一些雙擁政策法規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雙擁政策法規不夠健全,協調軍政軍民關系的政策法規還有空白點;二是部分雙擁政策法規可操作性差,缺乏硬性規定,沒有規范約束作用;三是有些政策法規滯后于形勢的發展,與當前社會生活中的其他改革政策不配套。如原先的進藏兵優惠政策中規定:農轉非、優待金比普通兵增加兩倍、退伍回來后安置工作。而現在除了優待金增加兩倍外,其余兩項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地方政府相繼制定了失地農民保障等優惠政策,原先的進藏兵優惠政策已失去實際意義。主要原因是,原有的政策法規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是受一些條件的限制,基層雙擁工作發展不平衡。在調查中發現,領導重視的單位,雙擁工作就開展得好,如長興縣,縣委書記親自掛帥,全縣的雙擁工作開展轟轟烈烈,又如,朝陽街道,市公路運輸管理處,領導都非常重視雙擁工作,每年都要召開2-3次雙擁專題會議,布置、總結雙擁工作。有些單位和基層社區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社區工作條件差,沒有經費來源,擁軍優屬辦實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造成了各社區、街道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個別街道沒有充分利用社區的共建資源,當好牽頭人、協調者,而是任其自然,各自為陣。比如××市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二中等與部隊雙擁共建活動豐富多彩,成效明顯,而所在街道社區都沒有主動參與,情況不明,工作被動。分析原因,雙擁工作開展的好壞關鍵在于領導重視的程度,是否把它作為一項政治性、大局性、事關穩定的'工作來抓。
三、應該采取的對策。
雙擁工作是一項政治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連接軍地、根植基層、涉及長遠、關系全局。要做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雙擁工作,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發揮社會各群體的積極性,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努力開創雙擁工作社會化的新路子。
1、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社會化雙擁工作運行機制。
隨著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單純強調雙擁工作的政治性、強調政府的行政管理作用已遠遠不夠,因此要積極探索新型經濟組織和新的社會階層開展雙擁活動的路子,擴大雙擁工作的社會基礎和參與的廣泛性。
第一,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完善雙擁工作組織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網絡。雙擁工作的政府職能要從傳統的統包統攬,轉變到加強組織領導、提供政策法規保障上來。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局,來思考和認識新形勢下的雙擁工作。把涉及雙擁工作中的重大事情,作為黨委和政府必須履行的重要責任和義務,認真組織、周密協調、及時處理。不斷建立健全各級雙擁工作組織體系,做到縣、區、街道、鄉鎮有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社區、村委會有雙擁工作聯絡員(信息員)。形成“上下一條線、左右聯成片、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辦”的社會化雙擁服務網絡。
第二,要適應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形勢,積極推進民營企業中的雙擁共建工作。針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中介機構開展行業擁軍、企業擁軍,把政府行為與社會行為,行政指導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當前,民營企業無論在數量、產值、利稅還是從業人數方面,均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為此,雙擁工作作為一項全民共同參與的偉大社會工程,積極組織引導民企的參與,已是雙擁工作社會化的必然選擇,是雙擁工作獲得更廣泛社會基礎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調動各個階層、社會力量參與擁軍優屬活動,使其在復退軍人安置、軍嫂就業、科技擁軍、戰勤保障以及建立擁軍優屬基金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從發展的觀點看,如若沒有民企參與,就不可能有雙擁工作的大發展。民企擁軍是雙擁工作一個嶄新的課題,是新時期發展雙擁的需要,今后這方面的工作我們還要加強。
第三,要順應城市管理模式變化的新情況,逐步樹立社區雙擁工作的新觀念。一要樹立大局觀念。雙擁工作事關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安定團結的大局,社區作為雙擁工作的最基層單位必須抓緊抓好;二要樹立發展觀念。社區建設在發展,雙擁工作依托社區這一新生事物,也要不斷尋求發展。三要樹立創新觀念,社區建設要有特色,必須創新,雙擁工作要發展,也必須走創新之路。要不斷探索社區雙擁新路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本社區的資源優勢,使社區的雙擁活動形成由過去單一的走訪慰問向依靠社區資源實施科技擁軍、智力擁軍的方向轉變,通過開展一系列雙擁活動,深化社區雙擁工作的內容,繁榮社區文化,擴大雙擁工作的社會影響,從而推動雙擁工作社會化的健康發展。
2、努力營造“軍地協調、齊抓共管”的雙擁工作社會氛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新形勢下,逐步實現雙擁工作的社會化,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而要實現雙擁工作的社會化,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宣傳是基礎,教育是根本,活動是途徑。
一是要加強雙擁宣傳。首先,抓好重大節日和部隊重大行動的重點宣傳,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把宣傳教育搞得生動活潑。大力宣傳富有時代特色和地區特色的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共促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部隊戰斗力提高的良好風尚。其次,要注重平時和基層的宣傳,形成濃厚的雙擁氛圍。充分發揮報刊、電臺、電視、網絡等傳播媒介的作用,積極開展雙擁宣傳,做到報紙常有文、廣播常有聲、電視常有影、基層常有形;利用街道、鄉鎮、社區、基層連隊的宣傳陣地,使全社會置身于濃厚的雙擁氛圍之中,激發廣大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群眾和部隊官兵的雙擁熱情。第三,要大力宣傳富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點的先進典型。用典型引路,以點帶面,不斷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使雙擁工作從個體和少數示范點擴展到群體和整個社會領域,在全社會形成軍民團結共促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部隊戰斗力提高的良好風尚。
二是要深入進行國防教育。根據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廣泛深入地開展全民國防教育,不斷強化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擁軍意識。針對不同社會階層人群,開展不同層次的教育活動,使全社會樹立起“居安思危、富而思安”的思想,讓愛國擁軍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使社會化擁軍成為軍事斗爭準備中雙擁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
三是要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雙擁工作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要使雙擁工作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不斷探索和創造富有時代特色、能夠吸引軍民廣泛參與的形式和載體。近年來,從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培養軍地兩用人才到創建雙擁模范城(縣)活動,從科技擁軍、智力擁軍、到文化擁軍,每個活動興起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推動了雙擁工作的深入發展。在新形勢下,要不斷創造新的共建內容和形式,廣泛開展雙擁工作“六進活動”(進社區、進市場、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農村),使群眾性的雙擁共建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3、制定完善“系統規范、銜接協調”的政策法規體系。
加強建立和完善雙擁政策法規體系,已成為推動雙擁工作社會化和促進雙擁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要把雙擁政策法規建設提高到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的高度來認識,針對新形勢下雙擁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盡快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雙擁政策法規體系,調節軍政軍民關系,維護軍人和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加強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促進雙擁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和社會化建設。
第一,要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抓好雙擁政策規定的制定。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利益關系的調整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要妥善解決軍地之間的矛盾和雙擁活動中的問題,就必須制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雙擁政策規定,用政策、規定、制度規范軍地交往、雙擁活動,使雙擁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在制定雙擁政策規定中,要注重政策規定的時效性、系統性和科學性,還應著重把握五條原則:即與國家雙擁政策法規相一致的原則,軍地協調發展的原則,開拓創新的原則,與其他部門的政策規定相協調的原則,具有繼承性、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原則。
第二,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抓好雙擁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
在雙擁政策法規建設中,既要注重抓雙擁政策規定的出臺,又要注重抓雙擁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不能重此輕彼,流于形式。在貫徹落實雙擁政策法規上,首先,要加大雙擁政策法規的宣傳。其次,要發揮雙擁政策法規的四個功能:一是發揮雙擁政策法規的教育功能,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依法雙擁氛圍,實行以情雙擁和依法雙擁的有機結合,使雙擁變成軍民的自覺行動;二是發揮雙擁政策法規的保障功能,依法維護軍地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近年來,社會比較關注的轉業退伍軍人就業安置、革命傷殘軍人醫療保障和重點優撫對象生活標準提高等問題,必須利用雙擁政策法規進行有效維護;三是發揮雙擁政策法規的服務功能,促進軍地共同發展;四是發揮雙擁政策法規的激勵功能,激發官兵為國建功立業的熱情。
第三,要加大督促檢查力度。
不定期地組織人大、政協和有關部門,對各地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執行好的部門和單位,予以表揚獎勵;執行差的部門和單位,予以批評教育;對違反政策法規的,要依法進行處罰并追究領導責任。
第四,要著眼于社會發展需要,抓好雙擁政策規定的完善配套。
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雙擁政策規定同樣需要不斷充實、完善、配套。首先要不斷完善各項雙擁政策規定。積極梳理現有政策、規定和制度,著眼全局、狠抓落實,采取消除重疊、拾遺補缺、拾零歸總的辦法進行歸納和完善,確保雙擁政策規定的科學性、完整性和現實性。其次要抓好各項雙擁法規政策的系統配套。從穩定部隊、穩定社會的全局著眼,制定完善機關政策規定,幫助部隊解決難點問題。狠抓基層雙擁政策法規建設,做到市縣有政策規定,部門有擁軍措施,街道鄉鎮有公約,社區、村委會和基層單位有制度。以構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雙擁政策法規體系,不斷推進全市雙擁工作社會化再上新的臺階。
農村社區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舉措。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加快推進全縣農村社區建設步伐,近日,我們對**縣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
做法與成效。
近年來,縣政府堅持把農村社區建設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按照“試點示范、分類指導、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不斷強化措施,持續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實踐,集中開展了以建陣地、優環境、促服務、惠民生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努力縮小城鄉之間的“空間距離”和“設施落差”,使農村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實現了城鄉和諧發展,建成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單位和全省農村社區建設先進縣,受到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及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1、明確工作思路,科學合理布局。堅持以農村群眾需求為導向,把社區理念引入新農村建設,按照“土地節約利用、居住相對集中、便于管理服務”的原則,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盤考慮農村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態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小區,推進農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平房向樓房轉變、村莊向社區轉變,提出了居住向小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服務向社區集中的農村社區建設思路。按照城區改造型、鎮區聚集型、多村聯建型、園區帶動型、整村搬遷型五種模式,對現有自然村進行整合,把全縣97個行政村規劃為45個農村社區,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促進城鄉資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2、突出建設重點,穩步全面推進。堅持高起點規化、高標準建設、統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農村服務陣地和活動場所,采取爭取省市補助、縣級財政配套和村組自籌的辦法,按照服務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標準,投資7000多萬元改擴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萬多平方米。搶抓六盤山片區扶貧開發機遇,整合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危房改造等項目,將各項涉農資金進行捆綁,啟動以告別深山區、土坯房、土窯洞、獨居戶和加快農民向城區、鎮區、中心村集中為主要內容的“三集中、四告別”工程,建設大社區,從根本上改善山區群眾的居住和生活環境。近三年累計對7061戶2.56萬農村居住群眾進行搬遷改造,建成農民進城(鎮)居住小區13個、住宅樓65棟3364套,推動了1.35萬人進城、進鎮、進中心村社區居住,探索出了一條山區縣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根據公益性服務、經營性服務、管理性服務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廣場一隊”(即:公共服務站、農業科技生產服務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站、計生衛生服務站、村“兩委會”辦公室、村民監督委員會辦公室、多功能室、專業經濟組織辦公室、幸?;ブ?、便民利民服務超市,文體活動廣場、便民服務隊)的建設標準,縣人社、民政、衛生、農業等相關部門對口支持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設施,安裝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娛樂器材132套,配備辦公桌椅698套,圖書19.7萬冊,養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張。所有農村社區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務、群眾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群團組織、養老互助院等機構,部分農村社區(如草碧鎮碧水苑聯合社區、高崖農民進城社區)還設有物業管理等機構,對各類服務設施的建設標準和服務內容都作了明確,為開展社區服務奠定了基礎。
4、樹立民本觀念,構建服務網絡。一是構建便民服務網絡。實行服務代理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崗位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務模式,利用便民服務電話、短信群發系統、親情視頻聊天系統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利用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產業技術培訓、農副產品銷售、醫療康復、健康娛樂等全方位服務。圍繞民間工藝品、蘋果和蔬菜等主導產業,發展農民專業經濟協會5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97個,新注冊、認定家庭農場32個,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20場次,受訓農民群眾4.6萬人(次)。二是構建社會保障網絡。全面推進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完善農村低保制度,構建起了以社會養老、社會醫療、社會救助以及社會福利為主要內容、體系完善的農村社區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扎實推行“參保登記、保費繳納、待遇領取、權益查詢、生存認證”五個不出村,各公共服務站普遍設置了養老醫保、農村低保和證卡服務3個便民服務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眾歡迎。三是構建文化娛樂網絡。利用建成的文體休閑廣場和附屬設施,組建自樂班、秧歌隊等群眾文化組織32個,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活動112場次,為農村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同時,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文明社區”創建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農村人文環境。四是構建社會治安網絡。在農村社區設置社區警務室和法律服務工作室,及時調解處理群眾矛盾糾紛。截止20**年底,建成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個,省級民主法治村4個,市級4個,其余村全部建成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規范社區運行。農村社區及服務中心受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主任由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擔任,副主任由村文書、團支書和婦代會主任擔任,成員由村“兩委會”組成人員和各村民小組長擔任。設置“三大員”:管理員由村群團組織負責人擔任;監督員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干部擔任;保潔員由熱心公益事業的群眾或農村公益性崗位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達到了有組織機構、有管理人員、有管理制度、有活動記載、有經費來源的“五有”標準,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規范化的運行管理機制。同時,建立了社區(村)干部+信息員+戶長的.管理運行模式,實行一組一冊(戶主基本情況),一戶一表(家庭成員詳細信息)的網格化管理辦法,使社區服務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群眾,真正把農村社區建成一個為農民提供生產和生活綜合服務的載體。
困難和問題。
我縣深入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使農村群眾生活居住條件徹底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穩步提升,特別是在服務群眾生產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1、認識有待提高,觀念亟待轉變。部分基層干部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認識不足,對什么是農村社區,為什么要建農村社區、如何建農村社區等缺乏基本認識。有的認為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蓋幾棟樓、修幾條路、掛幾塊牌子,對有關政策了解掌握不夠充分,認識上仍有偏差;有的認為資金少、用地難,存在畏難情緒,工作被動應付。部分農民對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概念認識模糊,把農村社區建設當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等、要、靠”思想嚴重。加之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廣大農民習慣了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區生活成本較原來要高,且生產設備和勞動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群眾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安不下心來,所以對建設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不高。
2、建設資金匱乏,投入嚴重不足。目前,資金短缺是社區建設的制約瓶頸。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務服務設施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縣自有財力嚴重不足,縣級財政支持扶持能力有限,農村社區建設上級補助資金又比較少,加之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鎮村集體經濟弱,要想拿出資金發展公益事業很難。大部分鎮村資金籌措渠道比較單一,僅靠上級補助和借貸建設,融資難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設、輕配套設施,重社區建設、輕產業發展的傾向。此外,農村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期較長,資金到位慢,而鎮村資金壓力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難度。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市場化、多元化投資建設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也尚未充分調動起來,影響了農村社區建設步伐。
3、工作力量緊缺,服務水平不高。首先,社區工作人員待遇偏低,在職的社區干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年富力強的村民不愿參與社區建設和管理,造成社區干部后繼乏人。據調查,全縣為60個村配備月工資為500元的勞動保障助理員81名,其余37個村各確定了一名公益性崗位人員,每月補助300元,擔任社區工作人員,且對任職年齡作了規定。大多數村由文書或其他村干部兼任,如文書兼任的每月也最多只能領取1100元或者900元報酬(文書每月報酬600元),其很難做到脫離農業生產全天侯坐班。其次,現任社區工作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服務群眾能力不強,工作內容僅僅局限于公共服務,真正意義上的村民自我服務、互助服務還沒有開展起來。再次,對社區干部培訓力度不夠。任職前普遍沒有接受培訓,任職后培訓形式化,培訓內容不全面,培訓方式單一,為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的業務培訓多、為社區村民服務的培訓少。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8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