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需要注重數據的可靠性和分析的準確性,確保結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調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近年來,xxxx新區經濟高速發展,外資企業紛紛落戶,本地私企蓬勃興起,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涌入,這些特殊群體的居住環境相對較差,大多為簡陋的集體宿舍,且消防安全素質較低,火災防范能力較弱。近期,新區大隊對轄區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樓消防安全狀況集中進行了抽樣調查,現將抽樣調查結果分析并就如何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供大家探討。
此次調研活動調查了新區3個鎮、4個街道共37處較大規模的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并就宿舍建筑面積、住宿人數、建筑層數、建筑產權性質、消防安全狀況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
(三)建筑層數:3層及3層以上的集體宿舍有24處占64.9%,最高的有六層。
(四)建筑性質:37處集體宿舍中有20處為企業自建,供本企業員工居住,政府、企業出資建造的有11處,廠房改建的有6處,調查中沒有發現建筑性質為居民住宅的集體宿舍。
(五)消防安全狀況:消防安全狀況調查內容分為審核、驗收手續、防火分區、疏散設施、滅火器設置、室內消火栓、自動設施、人員安全意識、管理力量、管理臺帳9個子項目。調查發現37處集體宿舍中僅有4處(占10.8%)全部符合上述所有項目,其余的集體宿舍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消防手續不齊全、消防設施不完善。統計表明:審核、驗收手續、疏散設施、室內消火栓這三個子項目的合格率尚不到60%(審核、驗收手續合格率為48.6%、疏散設施合格率為59.5%、室內消火栓合格率為45.9%),防火分區、滅火器設置的合格率也只有66.7%和64.9%。由此可見,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消防安全狀況令人堪憂。
(一)群體特征:流動性大,人員具體情況難以掌握。外來務工人員大多數處于動態流動之中,所以只能通過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群體分析來進行宏觀管理。外來務工人員的情況復雜,分布范圍廣,行蹤不確定,給具體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四)社會管理: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少,消防安全關注度低。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大、分布凌散、管理難度大,一些地區政府部門在對其管理中雖已納入消防安全內容,但由于職責不夠明確,缺少專門管理力量,平時指導缺乏針對性,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公安消防部門和派出所人手緊、任務重,對外來流動人員的生產生活場所難以實施經常性的消防監督管理。此外,專門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培訓較少,消防知識普及率較低,以及社會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關注較少,增加了外來務工人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難度。
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的消防管理工作已經是迫在眉睫,我們要把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火災防范能力、減少火災侵害作為關愛新xx人的實際行動。就如何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我們進行了以下一些探討:
向了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我們可以將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納入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內容,進一步明確基層政府和公安、民政等各政府部門的職責。將外來務工人員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工作以目標責任考核的形式納入政府的管理內容之中,或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等形式建立健全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機構,推動流動務工人員消防安全管理規范化、法制化,最終形成一個以政府為主導,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實行綜合治理的外來務工人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格局。
(二)將外來務工人員列為消防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現狀,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從基礎著手,并采取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充分發揮宣傳媒體的作用。聯合有關部門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畫冊等各種媒體開展消防知識宣傳,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外來務工人員直觀地了解并掌握消防常識,及時發現身邊的火災隱患,采取有效措施,把火災遏制在萌芽狀態。二是充分發揮社區宣傳作用。聯合轄區內各居委會開展多種外來務工人員喜聞樂見的消防文藝匯演,定期組織外來務工人員觀看消防錄像帶,開展消防知識競賽,在社區設立消防宣傳欄張貼消防安全圖片,在人員密集區域張貼防火標志,出動流動宣傳車,利用小喇叭和巡邏晚呼等傳統形式進行宣傳。三是充分發揮學校宣傳作用。聯合轄區學校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發放大隊消防宣傳資料,定期組織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到大隊進行參觀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消防安全知識,達到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的目的,從而提高整個群體的消防安全意識,進一步調動外來務工人員參與大隊消防工作的積極性。四是充分發揮用工企業作用。督促企業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有關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指導企業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學習和培訓,指導企業內部開展黑板報展評、廣播宣講、舉辦消防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提高員工學習消防知識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五是充分發揮消防宣傳部門教育主力軍作用。消防部門應主動走進企業和外來人員集中住宿地,開展消防安全常識宣傳,使外來務工人員學會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并掌握常見火災的撲救方法及內部疏散和逃生自救基本要領,學會如何發現和整改工作崗位和住宿環境中的火災隱患,從而不斷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火災自防自救能力,有效預防各類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積極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居住地的消防安全環境。目前,新區外來務工人員已有73萬余人,集中居住點250多處且相對集中在坊前、梅村、旺莊等地,其中上規模的聚居地有20余處。改善此類場所的消防安全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抓源頭管理。有關職能部門明確此類建筑投入使用前必須辦理申報登記手續,在業主辦理申報登記手續過程中,對有關消防安全狀況進行把關。二是抓過程監督。消防部門和公安派出所及其他有關職能部門應將此類場所列入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加強監督和指導,及時消除不安全隱患。三是抓隱患整改。對防火分區、耐火等級、安全疏散、消防設施等存在不安全隱患的單位,有關職能部門應積極協調政府和相關業主,提出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資金和責任人員,及時予以整改。對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要以政府名義掛牌督辦。
(四)將消防安全技能的培訓納入外來務工人員就業上崗培訓內容。近年來,外來務工人員已經成為xx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到20xx年4月,已有106.6萬外來務工人員加入了工會組織,并通過工會這一基層組織形式,落實和開展消防安全教育,不失為探索消防安全強制教育的一個新途徑和新方法。此外,消防安全培訓教育也已有所突破,目前xx市外來務工人員培訓中心正在積極籌建之中,該中心將承擔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各方面職業培訓工作,其中將消防安全培訓教育列入其中也正在商榷之中,使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技能成為外來務工人員上崗就業的基本要求,xx外來務工人員的消防安全素質必將得到很大提高。
這次消防安全調查是在xx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外來務工人口大量流入并帶來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突出問題這一大背景下進行的一次全面的調查,是相當及時和必要的一次專項檢查,其對新區消防安全工作的順利展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對此次專項調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深層次分析產生突出問題的原因。提請政府協調有關部門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消防部門要積極主動擔當主力軍,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全面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將外來務工人員集體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抓緊抓好。
近期,祥瑞園小學搞了一個對我區環衛工人生活、工作現狀的調查活動,我本人對全區城區環衛部門的一線工人現狀進行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2月16日,共調查華光路、西八路、西九路一線環衛工人6人,與環衛工人進行了交談,得知他們現在的工作情況和生活質量。整個調查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年齡情況。
從受調查的6名環衛工人當中,男女人數所占百分比為17%和83%;從年齡結構來看,50-60歲之間年齡段所占百分比分別100%;從臨時工受教育文化程度來看,基本都是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員來源。
整個調查顯示,我區城區環衛系統臨時工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下崗工人;二是附近村民;三是退休人員。
3、工作時間。
我區城區環衛一線職工的平均工作時間一般為一天6個小時,每天兩班倒,沒有節假日。
4、福利待遇。
我區環衛工人的工資普遍較低,工資平均為1100元/月,超時工作沒有任何加班費。同時由于經費緊張,只給臨時工繳納了2份意外保險,其中包括一些工齡較長的也都未予辦理。
5、主要工作。
環衛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主要是負責街道的衛生保潔方面的工作。
6、清掃工具。
清掃工具發放不及時,只發過一次,壞了就自己做。
二、存在的問題。
通過這次對環衛一線職工隊伍情況進行的調研,我發現如今環衛工人面臨著一系列的具體困難:
1、清掃工具過于簡單。目前,我區道路清掃面積大,每天要早中要兩班倒,而且保潔方式全靠“人海戰”,沒有任何機械化作業。有很多環衛工人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有時甚至連吃飯都顧不上,大多數自己帶飯解決。
2、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為了清掃路面,環衛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頻繁往來的車輛就成了威脅環衛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殺手。近些年來,我區新建道路、拓寬改造的道路不斷增多,路況越來越好,然而,開車上路的“新手”也是越來越多,闖紅燈、超速駕車、酒后駕車、疲勞駕駛等違法現象嚴重。加上一些環衛工人年齡大、反應慢等原因,隨時可能出現因為躲閃不及而導致的慘劇。
3、環衛職工待遇普遍偏低。由于環衛經費嚴重短缺,雖然物價不斷上漲,但由于經費緊張,環衛工人大都是下崗職工、低收入群體,大多數來自農村,加之年齡都較大,醫療及生活支出花費都較大,1100元的工資幾乎所剩無幾,生活非常困難。
4、環衛工人不受社會尊重。具體表現為不懂得愛惜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和對環衛工人的人格尊嚴的蔑視。在我區亂丟、亂倒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環衛工人遭遇別人譏諷、謾罵的現象也是隨時發生,“我們不扔垃圾,你們不就失業了”的風涼話常常游蕩于環衛人員的耳畔。
5、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由于環衛行業從目前來看,純粹是一種簡單、重復的密集型體力勞動,導致了環衛一線隊伍呈老齡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狀況。
三、幾點建議。
環衛工人是凈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軍,為了解決他們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城市管理水平,我們建議:
1、要建立健全工資、社會保障機制。建議提高環衛工人的福利待遇;一方面保障環衛職工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按政策落實到位,另一方面適當解決一線環衛職工的用餐問題。
2、要建立健全幫扶救助機制。環衛工人工作性質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環衛工人從屈辱、勞累、被歧視和誤解的境遇中解脫出來,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和權益。大力宣傳環衛工人他們為城市和社會所做的貢獻,客觀反映環衛工人的現實狀況,讓社會公眾了解環衛工人,在社會生活中尊重環衛工人、平等對待環衛工人。。
3、要建立健全設施配套機制。確保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有序合理,降低環衛作業人員的作業強度,并結合本地實際,適當加大對清掃機械的購買投入,增加保潔區域機械清掃覆蓋面,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環衛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為環衛長遠發展著想。
采訪感受:
通過這次采訪,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有:他們每天不辭辛苦地在馬路上掃大街,就是為了社會可以保持干凈和整潔,就算刮風下雨,也堅守崗位,把城市打理的井井有條。
值得我學習的方面:他們吃苦耐勞,不辭辛苦的工作,雖然工資不多,但還是堅守崗位。我要學習他不居功自傲、無私無為的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我將努力做到:不要隨手亂扔紙屑、果皮,倡導人民要愛勞動,講衛生,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公民。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講文明、講衛生,那世界上就會出現沒有環衛工人的日子,祖國將變得更加干凈、整潔,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是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區域均衡與社會公平的一個時代性和世界性的話題。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都市生存現狀是怎樣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如何?家庭教育突出問題是什么?理清這些問題,對提升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和諧發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現狀調研組調查了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等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的學前教育狀況,發放問卷訪談了300余名此類幼兒園的教師和管理者以及近名此類兒童的家長。調研組以查閱相關資料、問卷調查、走訪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實地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走訪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五大都市主要區縣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及看護點若干所,開展了圍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發展狀況的調研。
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反映,所在地區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中,最大的是子女入園難、入園貴。詳見表1。
如廣州市,64.38%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認為所在地區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入園難,48.13%的家長認為民辦園收費太高、入園貴;重慶市,有32.5%的家長認為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入園難;且26.7%的家長認為民辦園收費太高,入園貴。
當前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容納的學生數有限,大部分公辦園只能滿足本市戶籍居民子女的入園。在公辦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民辦幼兒園承擔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的主要任務,而民辦幼兒園教育往往籠罩著濃厚的商業化氣息,以營利為目的。即使家長選擇檔次低的民辦幼兒園,此類幼兒園也往往會通過各種形式變相收取費用,如開設興趣班、訂購教材、統一配置玩教具,而相關職能部門缺乏對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的審核和監管。隨著物價的持續上漲,幼兒園辦園成本也在增加,國家長期對民辦幼兒園的投入少、對家庭托管所的投入為零,致使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收費呈現直線上揚趨勢,這又使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不起幼兒園??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難、入園貴出現了惡性循環。
各都市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幼兒園以私人開辦的民辦幼兒園為主,大部分辦園時間較短,甚至存在沒有辦園許可證的幼兒園。經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的幼兒園都位于城中村內,外部環境條件較差,道路狹窄,路面臟亂,周圍環境嘈雜;園內的戶外游戲場地有限,兒童必要的游戲設施匱乏,有的是在二手市場購置,破舊程度嚴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幼兒園內部的班級環境基本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園條件,國家規定幼兒園班級活動室面積應達到50平方米以上,但大都市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園的班級活動室面積都在40平方米以下。(見表1)。
班級幼兒規模嚴重超標,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平均每個班級容納40位幼兒,在極其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容納如此規模的幼兒人數,大多數幼兒園將教室改造為兼具教學、吃飯、睡覺等多種功能,人均活動范圍較小,調研組發現部分幼兒園讓幼兒坐在座位上玩耍取代自由活動。
此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園的衛生條件極差,幼兒園缺乏專門的衛生間,多個班級共用一個衛生間,衛生消毒情況差;廚房多為家庭式,衛生隱患嚴重;幼兒園外部的防護措施較差,幼兒園與外界只有低矮的柵欄相隔,幼兒園外部就是行人眾多、車輛穿梭的馬路,幼兒的健康與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
公辦幼兒園由于師資、場地的限制,無法滿足越發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民辦幼兒園作為對公辦幼兒園的一個補充,接納了大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但是民工子弟幼兒園師資力量薄弱,流動性大。
如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學歷主要是中大專(見表2),52.6%教師的教齡為一年以下,10.5%的教師工作時間超過3年;教師月工資整體不高,其中2000元以下的占40.9%。
重慶市,72.7%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是中大專學歷,多數教師教齡都偏低,7年教齡以下的教師占總數的75%;就收入來看,88%的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低于4000元/月,46%的教師低于3000元/月,甚至有約17%的教師工資水平低于2000元/月。
廣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學歷以中大專為主,有14.29%的老師是高中學歷,66.67%教師的工資在-3000元之間;深圳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的師資來源較差,大多來自貴州、云南等學前教育班,學歷普遍不高,大部分教師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證書,教師工資處于國家最低工資水平。此外,師資培訓的任務重、力度大。除了省級園、市級園里的教師保證有專業證書,其他級別園內無法保證。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教師工作量大,每個班配備一個教師,不少幼兒園還存在一個教師包一個班級的教育方式,教育、保育工作由一人全天候承擔,教師既要負責全班幼兒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要承擔日常保健工作。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量下,不少教師表示壓力大,身體狀況不好。
此外,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幼兒園教師獲得職后培訓的機會較少,上升空間不大,工作成就感低,大部分教師工作一年后選擇離職。這種動蕩不定的師資隊伍不利于幼兒與老師穩定關系的建立。
由于受現行嚴格的戶籍制度的制約,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完成幼兒園學業以后,將深陷無法在所居都市繼續升學的境遇,而即使有部分孩子能在都市一些民辦小學繼續上學,但仍不能參加所在都市的統一中考。對于孩子升學問題,絕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會選擇讓子女離開都市繼續升學。
如上海市,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畢業后無法入上海公辦小學這個問題,37.1%的家長選擇送回老家交給老人,34%的家長將和孩子一起到其他城市,19.4%的家長繼續和孩子一起留在上海,僅有1.1%的家長會和孩子一起回老家。而對于孩子無法參加上海中考這個問題,79.8%的家長選擇孩子回家鄉參加中考,4.8%的家長選擇孩子進入上海職業類學校,1.3%的家長選擇讓孩子輟學,還有9%的家長尚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重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幼兒園畢業后升學情況并不樂觀,對于無法參加重慶中考的孩子,55.6%的家長選擇回家鄉參加中考;無法入重慶小學的孩子中,有67.4%的家長選擇送回家交給老人。
廣州市56.72%的外來務工人員選擇孩子回家鄉參加中考,17.41%的家長選擇孩子進入廣州職業類學校,2.49%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輟學。
長久以來,城鄉教育投入差別較大導致優質教育資源向城市學校集中,而農村教育資源相當匱乏,師資結構、教學條件等都嚴重制約農村各級教育的發展,這一現狀與家長希望子女能接受優質教育的期望形成了較大的差距。調研人員發現,即使面對著嚴峻的子女上學問題,外來務工人員也較少考慮帶著孩子一同回老家。外來務工人員之所以選擇背井離鄉,其中一點原因是想為孩子尋求良好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他們認為即使孩子不能在上海中考,也要積極爭取最大程度地讓孩子接觸優越的教育資源。在一定時期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會繼續存在甚至有愈發嚴重的趨勢,政府相關部門也回避不了這一社會問題,如何平衡發展城鄉教育、如何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如何實現教育公平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學校缺乏閱讀資源,幼兒的閱讀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為缺乏合適的書籍,幼兒園的書籍以小學化的讀本為主,適合學前幼兒閱讀的繪本資源幾乎為零;幼兒閱讀的范圍狹窄,幼兒園提供的閱讀資源主要以知識類、學習教輔材料為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閱讀興趣不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除了集體語言教學活動外,很少會進行其他形式的閱讀活動,自主閱讀時間不足。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的幼兒園為了獲得市場優勢,不得不迎合家長的需求,重視幼兒讀寫算能力的培養,不重視早期閱讀,幼兒園的閱讀室與班級閱讀角成了擺設。
調研發現,不少家長過于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升學率,對孩子期望很高。
如上海市71.8%的外來務工人員希望孩子獲取大學以上學歷。這是由于大多數外來務工家長自身的學歷比較低,不利于自身的發展,他們希望子女能夠取得高學歷,彌補自己的缺陷,將來能在社會上獲得有利的發展。69.1%外來務工家長認同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較注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類內容的學習,如注重識字的家長占86.7%,注重算術的占83.5%。
重慶市超過70%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的教育內容應該是識字、算術、英語、背唐詩。
廣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對孩子的學業較為關注,約59.69%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較注重幼兒園教授知識,69.44%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英語,84.26%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識字,77.78%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算術。
北京、深圳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也非常關注孩子的學業情況,經濟有余力的家庭會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而這些輔導班往往以教數學、英語為主。
由此可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大多一味追求子女的學習成績,教育觀念落后,忽略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外來務工人員自身文化水平有限,綜合素質較低,無法為其孩子提供有效的課外輔導與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如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初中以下學歷占四分之三(父親65.6%,母親71.4%);重慶市70%左右的外來務工子女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其以下;廣州市62.74%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親學歷在??埔韵?,70%的母親文化程度在??埔韵?。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親受教育程度情況詳見表3。
在問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時,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使用說教、批評等不科學的教養方式為主,如重慶市,59.3%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教育方式是說教批評方式;上海市,34.6%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采用說教批評的方式,僅有3.5%的外來務工人員采用榜樣示范方式。
外來務工人員每月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極其不足,如重慶市,49.6%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100元以下;上海市,62%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200元以下。有42%家庭沒有專供孩子學習的書桌,家長為孩子提供的課外資源中閱讀資源較匱乏,僅有26.6%的家庭能提供閱讀資源;廣州市,62.43%的家庭每月在孩子學習方面投入的費用在500元以下(100元以下11.6%,101-300元占33.7%,301-500元占17.13%)。
外來務工人員文化程度低,觀念陳舊,對于子女的教育理念與方式跟不上當今社會的發展,一味追求孩子高學業成績、高學歷。受家庭收入限制,外來務工人員不能滿足子女教育需求,學習資源匱乏,這與外來務工人員對其子女有較高的學業關注度與學業期望形成了明顯落差。
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長的前提。家庭在孩子科學知識、行為規范、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家庭教育,但通過對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訪和調查,調研組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不少問題,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所在學校教師也反映這些孩子最需要、最缺乏的是來自家庭的關愛與教育。
首先,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經濟收入偏低,家庭教育環境較差。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孩子學習、休息與娛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投入至關重要。充足的學習、生活用品,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以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教育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目前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收入還是偏低,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家庭為孩子學習所用的花費在200元以下,甚至將近一半的家庭還沒有幼兒學習的專用書桌,家庭在幼兒閱讀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其次,外來務工人員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未遵循教育規律,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外來務工人員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主要表現為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和孩子教育需求大的偏差。外來務工人員把家庭教育僅僅理解為督促子女完成作業,非常重視孩子在識字、算術等知識方面的學習。由于忙于勞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過程的關心。外來務工人員家長認為孩子是由幼兒園和老師來管,自己在意學習結果,不注重教育過程。而當孩子在學習方面出現了問題,家長往往較多采用說教批評的方式,甚至出現打孩子的現象。
最后,外來務工人員較少主動與孩子交流,親子關系溝通不暢。外來務工人員家長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學習意識淡薄,積極教育孩子的觀念不強,且由于工作時間長強度大,致使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與子女交流溝通,即使有交流,大多局限于孩子在學校學習方面的表現情況,很少過問孩子的情緒、情感、需求等問題。
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對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它將增加社會和幼兒園對孩子教育難度。
(三)家園溝通較密切,但表現出較大盲目性。
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均表示能與孩子所在班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如重慶市,71.2%的家長經常與教師聯系,廣州市有80%的家長與教師保持聯系。家長與教師經常交流孩子在園在家情況,有利于實現家園一致,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發展。但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與教師交流的內容局限于孩子在校內表現情況,如廣州市,有85.47%的家長與教師只溝通孩子在校內表現;重慶市,此類家長占有83.6%;上海市,只與教師溝通孩子校內表現的家長占67%。
對各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孩子所在學校教師進行了訪談,調研人員發現,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內容集中于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成績、上課聽講、作業完成等學習方面的情況,極少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同伴關系、興趣愛好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學前階段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雖在教育方法、內容及內涵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兩者的教育目標是統一的,都是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只有家庭與幼兒園有著密切、全面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最終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兒一日活動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領域的發展,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時不能只偏重于關注孩子某一方面的發展,而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到家園一致。
(四)親子互動頻次少、質量差。
親子互動能增進父母與孩子情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調研發現,雙休日、節假日經常在家陪孩子的外來務工人員很少,如重慶市,只有2.6%的家長能在雙休日、節假日經常陪孩子;親子之間積極互動的家庭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家長與孩子的互動內容主要集中于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內容,而家長進行親子互動的目的主要是進行教育與指導,大部分的互動模式以“回報-指示”為主,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能進行深入和全面細致的交流。對于孩子在幼兒園最好的朋友、最喜歡的老師,大部分家長表示只知道其中一部分,甚至有家長表示完全不清楚或從來未關注過。
都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部分結束了隔代教養,與父母共同生活,但是親子互動的頻次低、互動內容單一、互動質量低。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子女長期缺乏與父母的溝通,無法感受父母的`關愛,在性格方面往往會向自卑、孤寂發展,加劇了父母的疏遠。外來務工人員與子女親子互動現狀不甚理想,一方面與外來務工人員對親子互動缺乏正確認識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工作時間不穩定、工作量大,致使回家后沒有時間、精力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
調研發現,外來務工人員為孩子支付的學習費用偏低,為孩子提供的課外學習資源不足,能提供的課外學習資源側重于提供學習材料,家庭為孩子提供的課外閱讀資料很不樂觀。如上海市,有62.2%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為孩子提供一些學習方面的材料,僅有26.6%的家長表示為孩子提供課外閱讀資料;重慶市,有73.8%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為孩子學習材料,44.1%家長為孩子提供課外閱讀資料。對都市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訪談,發現家庭購買的課外閱讀資源多集中于古詩詞、寓言故事、科學知識類圖書。讀物質量不高,紙質粗糙,圖畫模糊不清、色彩單一,文字偏多偏難,內容難度超越學前階段幼兒接受水平。
閱讀作為一種提升內在修養的活動,對人一生的影響極其深遠,早期閱讀如同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一顆種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為其提供營養,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成長。早期閱讀是兒童接觸書面語言的機會,是發展兒童語言能力的機會,是兒童掌握詞匯和文字表征的機會,同時也是兒童發展前讀寫能力的機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觸的課外閱讀資源匱乏,一方面與外來務工人員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與家庭經濟收入偏低有關,市面上的優質幼兒讀物,如繪本往往是精裝本,價格偏高,外來務工人員家庭無力為孩子購買此類閱讀材料。
此外,在訪談中,調研人員發現外來務工人員很少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外來務工人員表示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少參與孩子的閱讀活動。還有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已經認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正確的親子閱讀方法,表示希望幼兒園教師能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與指導。
對策與建議。
首先,取消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所有學生?!敖枳x費”、“贊助費”以及其他不合理的收費一直是外來務工人員反映強烈的問題。這種面向外來務工人員所收取的費用本身就是一種歧視性的規定,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強調必須堅決取消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特殊收費,做到一視同仁。
其次,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種力量參與幼兒園的發展。根據實際情況,降低民辦幼兒園的辦園“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辦更多的幼兒園以接納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種教育機構,鼓勵和支持公辦民助、民辦公助、國有民辦、公辦學校轉制、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辦學形式,動員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事業。
最后,優化政府教育投入機制,實現教育撥款公平。為了鼓勵和支持民辦學校及民工子弟幼兒園的發展,動員和激勵更多的公辦幼兒園接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必須改革教育財政的撥款方式,建立公平和高效的財政投入體制。目前,政府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撥款主要是向公辦幼兒園,而民辦幼兒園及民工子女幼兒園并未獲得任何必需的財政支持,在公辦幼兒園不能滿足適齡幼兒上學需求的時期,民辦幼兒園及民工子女幼兒園分擔了非常重的教育責任,減輕了社會負擔,理應獲得相應的教育財政支持。
(二)家庭陪護子女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外來務工家長應改變自身滯后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今社會對人才需求發生巨大的改變,實現孩子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提高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外來務工家長應改變只關注孩子知識類的學習,而忽視孩子應用技能、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的陳舊觀念。同時,外來務工家長還應重視起家庭教育,盡量把更多的時間、耐心和愛心獻給孩子,而不是將子女教育問題都交給教師。但改變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外來務工家長應該積極主動參加各類相關講座、親子活動,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
其次,家長應當積極配合幼兒園及老師的工作,加強家園聯系,及時參加家長會、交流座談會等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及時了解子女動態,從而能夠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狀態,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系。
第三,外來務工人員不能因自己文化水平低就自暴自棄,在當今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中,外來務工人員應接受繼續教育,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家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輔助子女的能力,同時也為子女樹立一個好榜樣,為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
首先,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戶籍制度是與計劃經濟相關聯的,它在限制人口流動和制造了城鄉分割的同時,也嚴重加劇了城鄉差異,致使中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不協調、不和諧的局面。這種人為制造的等級和利益差別導致流動人口淪落為新的城市貧困階層。就學前階段教育而言,正是城鄉戶籍壁壘的存在,造成流動到城市里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中無法得到與城市學生同樣受教育的權利。解決問題的根本在于加快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改革。
其次,加大社會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關愛外來務工人員、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和諧氛圍,扭轉當前社會對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片面的看法。一切能推動社會進步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堅決不能歧視外來務工人員,而且還要對他們倍加關愛。同時全社會還要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他們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
第三,真正踐行公平原則。幼兒園要降低門檻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融入城市,同時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應當做到公平。教師在對待幼兒的態度和期望上是一視同仁、體現平等的,不能把他們分成三六九等。教師應該熱愛和關心每一位幼兒,平等對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此外,努力消除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幼兒園的心理障礙,克服他們的自卑、認命的心理,培養孩子們的自立、自信、自強的心理形象,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
最后,要大力倡導社會有識人士積極加入志愿者大家庭。社會公益組織和各界志愿者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和支持外來務人員子女的教育,我們要繼續發揮他們的作用,尤其是幫助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樹立先進的早期閱讀理念,提供豐富多樣適合學前兒童的讀物,通過各種途徑,為外來務工家長傳授正確的自身閱讀和教孩子閱讀的方式以及科學的育兒方法,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縮小與城市兒童的差距。
只有各群體共同努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現狀才能得到改變,這一群體的兒童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近年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涌進城市,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在為社會付出廉價勞動力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然而他們在陌生的大城市卻一直處于“邊緣”狀態。為了進一步了解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現況,特在xx市政府的網站和xx區政府的'網站上分別進行了本次調查,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在線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測評的對象:截止12月18日共有68人參與調查,其中:男43人,女25人;20——29歲25人,30-39歲27人,40-49歲12人,50歲以上4人;小學文化以下3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以及中專、中技15人,大專16人,本科及以上14人;未婚:15人,已婚48人,離婚5人。
2.調查測評的主要內容:調查主要圍繞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支出、養老、住房等問題進行重點調查,共計16個問題。
二、在線調查的主要結果。
2.現住房狀況:租住集體宿舍12人,占比18%;租借私房33人,占比48%;租住職工公寓6人,占比9%;自有私房17人,占比25%。
3.住房意愿:租住公共租賃住房13人,占比20%;職工公寓4人,占比6%;購買住房24人,占比38%;經濟適用住房13人,占比20%;普通商品住房10人,占比16%。
4.家屬生活工作情況:留守在家15人,占比22%;與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35人,占比51%;與您一起生活,但無收入6人,占比9%;配偶與您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12人,占比18%。
5.外出務工的目的:養家糊口36人,占比47%;換個環境1人,占比1%;施展才干,發展自己23人,占比31%;到城里學點本事,回家鄉好發展8人,占比10%;跟著他人一起出來,沒有什么目的4人,占比5%;其他5人,占比6%。
6.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是:建筑、裝修等7人,占比10%;個體工商零售業3人,占比4%;it技術等4人,占比6%;生產一線工作21人,占比32%;餐飲、酒店服務人員3人,占比4%;銷售業務等6人,占比9%;企業行政人員11人,占比16%;醫務工作人員2人,占比3%;零散用工11人,占比16%。
8.每月的休息日:8天12人,占比18%;4天33人,占比48%;1-2天6人,占比9%,基本不休息17人,占比25%。
9.除了基本生活支出外,收入主要用于:朋友交往應酬等費用8人,占比11%;電話費、上網費4人,占比5%;寄回老家16人,占比21%;旅游休閑等費用5人,占比7%;存入銀行28人,占比37%;股票基金等投資1人,占比1%;參加教育培訓等1人,占比1%;其他12人,占比17%。
10.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理由:費率太高,承擔不起12人,占比20%;如果繳社保,不知道以后會怎樣14人,占比24%;所在單位不給繳納14人,占比24%;已經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3人,占比5%;不知道異地轉移或接續不方便10人,占比17%;對社保政策不了解6人,占比10%。
11.采取的養老措施:在老家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比13%;在打工的單位參加了養老保險19人,占比30%;購買了商業保險5人,占比8%;定期存錢養老9人,占比14%;養兒防老6人,占比9%;目前沒考慮,等老了再說16人,占比25%;其他1人,占比1%。
12.進城務工后最大的困惑是:工作及生活條件惡劣9人,占比15%;遭本地人歧視排擠5人,占比8%;沒有社會保障生病沒錢醫治3人,占比5%;小孩入托入學難2人,占比3%;工資待遇低,生活費用高22人,占比37%;怕失業找不到工作7人,占比12%;工資被拖欠或者克扣3人,占比5%;缺少朋友,感情孤獨5人,占比8%;其他4人,占比7%。
三、通過調查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改變外來務工人員弱勢地位,改善其生存環境,最根本是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戶籍限制,讓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市人員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待遇。
二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務工信息,多提供務工崗位,減少外來務工人員外出務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開辦一些技能培訓班,讓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正規專業的培訓,拓寬就業門路。
三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給城市交通、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帶來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外來務工人員,讓其懂法,從而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加強自身權益,特別是人身方面的保護。
總之,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是不可逆轉的洪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對他們進一步培訓、規范,建設更利于他們生存的環境,使其盡快在城市里落腳,讓他們與城市居民和諧共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才能更好地描繪未來城市的藍圖。
他們游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干著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為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著……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里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著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游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們有什么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床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著水龍頭的水沖,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吹剿麄內齼蓛傻厮隈R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筑工地的工人、理發店的理發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干著絕大多數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筑、飲食、美發、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據了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占了82.2%,他們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他們在城市中是怎樣生活的呢?跟5個老鄉租住在江東門一帶的小袁今年20歲,來自鹽城,初中畢業后在家鄉學了點裁縫手藝,跟隨家鄉某私營老板來到xx做服裝。常常是每天干14個小時才拿15元錢,飯菜每天幾乎都一樣,小袁干了一年實在覺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個體小飯店。飯店跟服裝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點鐘工作,晚上11點左右睡覺。不過,收入稍高點,每月能拿到600元。這樣,小袁已經感到很滿足了。她說,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給家里弟弟上學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費,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費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買衣服,要買也是在金橋市場、玉橋市場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過,但從未買過衣服。問起現在可自由支配的錢怎么用,小袁靦腆地笑笑:攢起來做嫁妝。在江蘇,像小袁這樣的外來務工青年十分常見,他們早出晚歸,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調查顯示,外來務工青年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達75%,其中8%的.人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他們中卻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開支低于50元以下,來外地找工作期間身上帶夠一個月花費的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們的生活就將陷于極困難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們還要將收入的一大部分用來支持家里。工余時間只能打牌聊天外來務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他們缺乏務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記者所了解到的務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其余的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他們一般不關心時事新聞。雖然很多人都想去看些文學、技能介紹等方面的書,但苦于沒錢或沒時間,只得去買些地攤上的書,或者干脆趁休息時間跑到書店看免費的書。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里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閑著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像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里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為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為業余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簽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沒有勞動報酬。然而,務工青年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知識也很薄弱,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僅有3.6%的人了解《勞動法》,僅有不到9%的人知道應與用工方簽訂用工合同。xx市玄武區對外來務工青年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務工青年通常與用工單位或老板口頭協商工資待遇,只有不到44%的人與用工單位簽訂了用工合同。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33.2%的人感到孤立無助,只有13.3%的人想到去找工、青、婦組織。在xx安德門民工市場,有很多外來務工青年被私營業主看中,雙方口頭談一下工資、食宿條件就算找好工作了,根本沒有任何書面合同。由于缺錢,務工青年6成以上是通過這種面對面的方式找到工作的,通過正規職介找工作的少之又少。xx某紡織私營企業在37℃高溫條件下依然沒有基本的防暑設施,經常有職工中暑暈倒在車間,這些職工中大多數是外來人員和下崗女工。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于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盡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才會錄用他們。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著務工青年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盡管他們目前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總體文化素質不高,他們的法制意識不夠。他們的生活充滿艱辛,他們還是游離在城市角落的“邊緣人”,但他們正代表了江蘇和整個中國未來農民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務工青年希望像“城市人那樣”活著,成為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有個志同道合的對象和溫馨的家庭。這樣的希望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令人欣慰的是,外來務工青年群體正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共青團江蘇省委員會和地方各級團委正在著手實施“千校百萬”計劃,為進城務工青年的就業、戶口變遷、子女入學、生活居所等方面提供幫助,為他們的勞動安全、工資發放、權益維護搖旗吶喊。進城務工青年中的團組織正逐步建立,鼓勵務工青年回鄉創業的政策也逐步出臺,各種各樣的“打工之家”、打工者讀書俱樂部、棋牌協會、青年文化廣場等正一批批涌現……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
[1]。
1.調查測評的對象:截止20xx年12月18日共有68人參與調查,其中:男43人,女25人;20-29歲25人,30-39歲27人,40-49歲12人,50歲以上4人;小學文化以下3人,初中文化18人,高中以及中專、中技15人,大專16人,本科及以上14人;未婚:15人,已婚48人,離婚5人。
2.調查測評的主要內容:調查主要圍繞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支出、養老、住房等問題進行重點調查,共計16個問題。
二、在線調查的主要結果。
2.現住房狀況:租住集體宿舍12人,占比18%;租借私房33人,占比48%;租住職工公寓6人,占比9%;自有私房17人,占比25%。
3.住房意愿:租住公共租賃住房13人,占比20%;職工公寓4人,占比6%;購買住房24人,占比38%;經濟適用住房13人,占比20%;普通商品住房10人,占比16%。
4.家屬生活工作情況:留守在家15人,占比22%;與您一起生活,并有自己的工作35人,占比51%;與您一起生活,但無收入6人,占比9%;配偶與您在一起,小孩留守在家12人,占比18%。
5.外出務工的目的:養家糊口36人,占比47%;換個環境1人,占比1%;施展才干,發展自己23人,占比31%;到城里學點本事,回家鄉好發展8人,占比10%;跟著他人一起出來,沒有什么目的4人,占比5%;其他5人,占比6%。
6.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是:建筑、裝修等7人,占比10%;個體工商零售業3人,占比4%;it技術等4人,占比6%;生產一線工作21人,占比32%;餐飲、酒店服務人員3人,占比4%;銷售業務等6人,占比9%;企業行政人員11人,占比16%;醫務工作人員2人,占比3%;零散用工11人,占比16%。
8.每月的休息日:8天12人,占比18%;4天33人,占比48%;1-2天6人,占比9%,基本不休息17人,占比25%。
9.除了基本生活支出外,收入主要用于:朋友交往應酬等費用8人,占比11%;電話費、上網費4人,占比5%;寄回老家16人,占比21%;旅游休閑等費用5人,占比7%;存入銀行28人,占比37%;股票基金等投資1人,占比1%;參加教育培訓等1人,占比1%;其他12人,占比17%。
10.沒有參加社會保險的理由:費率太高,承擔不起12人,占比20%;如果繳社保,不知道以后會怎樣14人,占比24%;所在單位不給繳納14人,占比24%;已經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3人,占比5%;不知道異地轉移或接續不方便10人,占比17%;對社保政策不了解6人,占比10%。
11.采取的養老措施:在老家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比13%;在打工的單位參加了養老保險19人,占比30%;購買了商業保險5人,占比8%;定期存錢養老9人,占比14%;養兒防老6人,占比9%;目前沒考慮,等老了再說16人,占比25%;其他1人,占比1%。
12.進城務工后最大的困惑是:工作及生活條件惡劣9人,占比15%;遭本地人歧視排擠5人,占比8%;沒有社會保障生病沒錢醫治3人,占比5%;小孩入托入學難2人,占比3%;工資待遇低,生活費用高22人,占比37%;怕失業找不到工作7人,占比12%;工資被拖欠或者克扣3人,占比5%;缺少朋友,感情孤獨5人,占比8%;其他4人,占比7%。
三、通過調查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要讓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改變外來務工人員弱勢地位,改善其生存環境,最根本是要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打破城鄉戶籍限制,讓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市人員享受一樣的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待遇。
二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多提供務工信息,多提供務工崗位,減少外來務工人員外出務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開辦一些技能培訓班,讓外來務工人員接受正規專業的培訓,拓寬就業門路。
三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和管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給城市交通、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帶來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固然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外來務工人員,讓其懂法,從而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加強自身權益,特別是人身方面的保護。
總之,外來務工人員進入城市是不可逆轉的洪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只能采取措施對他們進一步培訓、規范,建設更利于他們生存的環境,使其盡快在城市里落腳,讓他們與城市居民和諧共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才能更好地描繪未來城市的藍圖。
20xx年4月23日—4月24日。
深圳市中裕電器廠。
口頭調查。
大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務工者艱辛——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社會調研紀實。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赴深圳調研實踐于6月28日到達目的地,開展為期十天的實踐活動。在當地部門領導的熱情接待下,對深圳的外來務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大都是工業區。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蛟S在大多人們的印象中深圳是一個燈紅酒綠的地方,而對那些務工者們來說,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根據本小組調查,外來務工者們對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滿意。
其次,住宿條件惡劣,常常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十幾平方的小房間中;
最后,工作環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們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們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齡在18—34歲之間,將自己如花的歲月全部獻給了工廠,從他們的言辭中,我們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與對生活的無奈,因為他們在生計與責任間,無奈的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與追求。走與留是他們左右為難的問題之一。無奈的選擇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們,因為他們所承擔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溫飽,而更多的對家庭的責任,面對一張張充滿疲憊的臉,我們自然的想到他們對家里面的那份愛,因為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對于那些仍在家鄉的留守兒童來說,缺乏父母對于他們的關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們所擔心的,其實他們大多不愿拋家棄子的背井離鄉,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無奈,他們每天最開心的時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給家里的一個電話,聽一聽孩子的聲音。連平時不茍言笑、嚴厲非凡的領班,提到她的孩子時,眼中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慈愛的笑容和滔滔不絕的話語,那份自豪和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術的工人遠比沒技術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應該積極的對自己進行技能培訓,工廠也應該多為工人制造職業技術方面的培訓機會。務工者長期奔波受累,卻收獲甚微。在中國常常從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質量要求不高的產品,而一些高端產品卻往往被其他國家所壟斷,中國確實是一個勞動力相當豐富的國家,但不重視對工人技術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國生產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們應當加強對工人技術水平的改進和提高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的提高,國外的定期培訓和持證上崗,能很好的保持一種較高的工作技能,從而使得他們的生產力和生產質量都有一定的保證,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國現實行的對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的經濟政策便是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實行此政策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和構造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從側面來說也有利于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來務工者在工廠內的經濟利益、技能的提高與定期的心理輔導我想這樣就能更好的促進我國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
務工者改變自身現狀最重要的不是學歷、工作環境、自身條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現如今的我國社會,已經不是絕對學歷的時代,而更多的企業家和用人單位已經將目光漸漸的轉移到了能力上來,能力可以更好的適應于現今社會,從而更好的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增加企業的收入。只有當下務工者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廠的綜合實力,從而促進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與促進我國的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我們感慨頗多也為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積累了一份寶貴的財富,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這些打工者們中的一份子?,F在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們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寬廣美好的天空。
調查方式:口頭調查。
調查主題:大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務工者艱辛——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社會調研紀實。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赴深圳調研實踐于6月28日到達目的地,開展為期十天的實踐活動。在當地部門領導的熱情接待下,對深圳的外來務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大都是工業區。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蛟S在大多人們的印象中深圳是一個燈紅酒綠的地方,而對那些務工者們來說,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根據本小組調查,外來務工者們對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滿意。
其次,住宿條件惡劣,常常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十幾平方的小房間中;
最后,工作環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們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們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齡在18—34歲之間,將自己如花的歲月全部獻給了工廠,從他們的言辭中,我們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與對生活的無奈,因為他們在生計與責任間,無奈的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與追求。走與留是他們左右為難的問題之一。無奈的選擇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們,因為他們所承擔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溫飽,而更多的對家庭的責任,面對一張張充滿疲憊的臉,我們自然的想到他們對家里面的那份愛,因為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對于那些仍在家鄉的留守兒童來說,缺乏父母對于他們的關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們所擔心的,其實他們大多不愿拋家棄子的背井離鄉,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無奈,他們每天最開心的`時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給家里的一個電話,聽一聽孩子的聲音。連平時不茍言笑、嚴厲非凡的領班,提到她的孩子時,眼中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慈愛的笑容和滔滔不絕的話語,那份自豪和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有技術的工人遠比沒技術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應該積極的對自己進行技能培訓,工廠也應該多為工人制造職業技術方面的培訓機會。務工者長期奔波受累,卻收獲甚微。在中國常常從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質量要求不高的產品,而一些高端產品卻往往被其他國家所壟斷,中國確實是一個勞動力相當豐富的國家,但不重視對工人技術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國生產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們應當加強對工人技術水平的改進和提高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的提高,國外的定期培訓和持證上崗,能很好的保持一種較高的工作技能,從而使得他們的生產力和生產質量都有一定的保證,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國現實行的對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的經濟政策便是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實行此政策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和構造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從側面來說也有利于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來務工者在工廠內的經濟利益、技能的提高與定期的心理輔導我想這樣就能更好的促進我國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
務工者改變自身現狀最重要的不是學歷、工作環境、自身條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現如今的我國社會,已經不是絕對學歷的時代,而更多的企業家和用人單位已經將目光漸漸的轉移到了能力上來,能力可以更好的適應于現今社會,從而更好的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增加企業的收入。只有當下務工者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廠的綜合實力,從而促進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與促進我國的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我們感慨頗多也為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積累了一份寶貴的財富,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這些打工者們中的一份子?,F在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們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寬廣美好的天空。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走進環衛工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每天走在整潔美觀的大街小巷,你是否會想起他們--被稱為城市的"美容師"的環衛工人?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掃過千家萬戶,在最臟、最苦、最累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只為讓城市的明天更加美好。但是社會上歧視環衛工人的事卻時有發生,環衛工人的生存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鑒于此,本人現場調查衡陽市環衛工人的日常,其中涉及三個主題:環衛工人烈日下的堅守、環衛工人"老齡化"、關愛環衛工人,從我做起。
進入夏季以來,馬路上人流量增多,加上有些市民不注意環境衛生,隨手扔掉的冷飲包裝袋,紙巾到處都是,環衛工人的工作量聚增。高溫炎熱的天氣,加上繁重的清掃任務,環衛工人的辛苦可想而知。在我與環衛工人的交談時間里,她也沒有停止手中的工作,"為了保持道路的干凈,我們每天在路上巡回撿掃十多遍,就是在高溫天氣,也沒間斷過".作為環衛工人的張奶奶對我說道。
為了真正體驗他們的艱辛,我拿起掃帚和簸箕,與張奶奶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工作。剛工作幾分鐘汗水就將衣服濕透,每掃一次就會有嗆人的灰塵撲面而來。我不得不停下來原地休息,擦臉的紙巾上不僅有汗,還有黑色的污垢。但是張奶奶一直沒停下工作,掃完一段路程后,她都站直身子喘口氣,擦擦汗水,就彎腰繼續工作。張奶奶,她每天要反復打掃很多次,累得腰酸背痛不說,每天吃灰塵,呼吸道也很不舒服。
眾所周知,環衛工人現在大都是一些"5060"群體。再過個兩三年這些人干不動了,怎么辦?工人年紀大,身體較弱,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危險系數提高。每年報道環衛工人被擦傷、骨折、暈倒的案例數不勝數。當然,這些與環衛工人年紀大,反應和行動慢也有關系。工人年紀大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老人過馬路被攙扶"的'影像,相信多數人都記憶猶新。如今的老年人"掃馬路"豈不是讓我們汗顏。"不能管吃,不能管住,還那么累,工資還低,沒人來"經過詢問多人,得到的答案便是這個。年輕人不愿意加入這個群體,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環衛工人的報酬問題得不到解決,1000多一個月的工資,應該讓環衛工人的待遇慢慢接近其他重勞力行業的待遇。否則,環衛工人的工資水平永遠在最長期的最低工資線上。
其次,社會上對環衛工人的看法是不是也要有所改變呢?"職位無貴賤"不再只是一句口頭禪的體現方式不同,他們也要有應有的尊重。
環衛工人一直被譽為"馬路天使",可是太多的空頭贊美是沒有用的,他們的社保,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女職工特殊保護等各個方面都還是問題,沒有假期沒有休息,面臨加班等現象更是存在。他們的合法權益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社會上的歧視更是讓他們缺少應有的尊重和體面,成為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人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應該得到保護。
盡管現在聽到一些企業家請環衛工人吃早餐,愛心市民送來西瓜等,盡管感到欣慰,可是據我所知這些事例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很多環衛工人可能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子居住,靠撿垃圾補貼家用。"老家在農村","收入少"也成了他們更多的描述詞。
讓我們說一聲,環衛工人,您們辛苦了!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為調查地,從就業渠道、務工目的、工作時間、工薪報酬、工作環境和合法權益等方面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作了詳細深入地分析。結果發現:非正規就業是外來務工人員主要的就業形式,務工目的在以經濟利益為主的基礎上因年齡段而顯現出差異性,工作與加班時間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范圍,工作報酬低,工作環境不理想,合法權益頻受侵害。究其原因,城市管理體制與外來務工人員快速增長間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觀原因,而外來務工人員自身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則是其微觀因素。
外來務工人員又稱作“農民工”、“民工”、“進城務工人員”,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特有的現象。他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這一群體工作狀況令人堪憂:勞動就業受限制,工資報酬低;工作環境差,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勞動強度大、人格尊嚴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機會少,經濟賠償難以落實等,這直接影響著其生存狀態改善的同時,又勢必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伴隨改革進程,上海市成為“國際都市”,同時已成為中國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據最新統計,20xx年,本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888.46萬人,比上年增加30.38萬人,增長1.6%。其中,戶籍常住人口為1371.0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517.42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9%上升到27.4%。大量涌入的外來務工人員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社會學家形象的稱為上海市現代化建設的“手腳架”。但有關調查也反映,這一群體的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和社會保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撈佬”“撈妹”等鄙視的稱呼。
因此,了解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及其成因,將有助于解決這一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而更全面詳細的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對于提高對這一群體管理與服務的質量和促進上海經濟的更快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對其工作狀況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業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們從事的是勞動強度大,報酬少,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社會地位低的工作。而且他們在城市的就業總體上并不樂觀。
二是社會保障方面。進城農民工不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擁有的住房、醫療、失業、義務教育、養老等方面的社會福利,而且由于消費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這就使得農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處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狀態。城市農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他們的工傷醫療保險也不健全,養老保險缺失。
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關就業與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資本積累尤其是教育與培訓是改善農民工處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農民工群體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時間特點的影響,加之該群體信息匱乏與培訓機構課程設計存在問題,都制約了該群體接受繼續教育或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就業艱難,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業歧視也是重要原因。有學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指出,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分為工資歧視、雇傭歧視、職業歧視三個方面,導致這三種歧視的深層次原因是市場失靈和個人偏見。
因此,考察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的具體情況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豐富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狀況的理論研究和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二、研究設計。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根據已有學者的研究,本文將“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狀況”定義為離土離鄉的勞動力尋找并從事工作過程中,所面對的涉及工作的各種情況。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在上海市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
樣本20份,后者20份,共40份。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問卷填寫方式是采用一對一的問卷訪談法,并且在問卷發放之前進行甄別,排除來自本地農村的務工人員。
(2)訪談法。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還有針對性的對具有典型特征樣本進行了深度訪談,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這部分群體工作狀況的總體把握。訪談對象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廠長。
2.資料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運用spss14.0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對部分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變量。
年齡分布。
30周歲以上。
合計。
文化程度。
小學及以下。
初中。
高中及中專。
大專及以上。
合計。
打工年限2年。
3年。
4年。
5年以上。
以上的占77.5%。
(二)非正規就業是主要的就業形式。
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獲取就業方式主要來自親緣和地緣。62%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獲取方式是通過親戚朋友(特指那些為外來打工人員初次進入勞動市場提供幫助的親友和老鄉)介紹,“通過父母去找單位”的占21%,通過正規途徑如“人才市場、中介”的共占17%??梢?,外來務工人員在選擇就業信息時,仍然受血緣和地緣因素的影響。
在上海地區,工作勞動時間在11-12小時是相當普遍的情況。調查顯示,把加班時間計算在內,一天工作在8小時的占2.5%,在8-10小時的仍有37.5%,在12小時以上的占15%。關于勞動時間,《勞動法》對勞動時間、節假日休假時間、加班時間作了明確規定。即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延長勞動時間一般每日不超過1小時,特殊情況每日不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以《勞動法》為標準,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時間不是突破規定時間,而是遠遠超過規定時間。而如此長時間的工作只有外來青年務工人員才能適應,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年輕力壯的外來務工人員占絕大多數的原因之一。
變量。
每天上班時間8小時頻次1。
百分比(%)2.5。
8-10小時。
合計141964037.547.515.0100%。
關于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收入的調查發現,月收入在960元的占20%,月工資在1500元以下的占62.5%,月收入在20xx元以下的高達92.5%,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的資料表明,上海市20xx年全市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37483元,即月平均工資收入為3123元,可見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偏低。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對最低工資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部分企業采用種種手段不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侵害了職工權益。如在加班費的折算方面,部分企業違反《勞動法》和《最低工資規定》。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加班費+補貼”的工資結構,當它的總和大于最低工資標準時,就容易掩蓋最低工資不能兌付的現實問題。
國家規定,企業必須為職工購買社會保險。調查表明,企業“為外來務工人員交納了“社會保險”的有37.5%,“綜合保險”的占52.5%,“沒有交的有5%,企業社會保障制度殘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上海對于工人參保的規定是企業和參保職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險金。對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參加社會保險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資里的錢,這樣原本很低的工資就更少了。二是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太大,而交社保這筆錢對于小企業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部分企業負責人有意或無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
他們游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的特殊群體,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單位為他們繳納失業保險金和工傷醫療保險的寥寥無幾;他們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動陣地,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干著重體力活的他們,希望靠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價值,成為被人尊重的獨立的人,能夠像“城市人那樣”活著……共青團江蘇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xx百萬外來務工者活得好辛苦。
時下正值酷暑難當的季節,大多數市民呆在空調房里享受清涼,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著重體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卻極難過。他們游離在城市和鄉村的邊緣,他們的生存狀況如何?他們跟農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們有什么煩惱?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他們?記者日前對他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在長江路拆遷工地,記者看到了不少年輕民工,與城市同齡人相比,酷暑下他們的日子要艱難得多。他們幾十個人睡在用木板拼起來的床上,不少人沒有蚊帳和電扇,更沒有衛生間,要洗澡只得避開其他人對著水龍頭的水沖,內急了只得跑到離工地數百米的公廁去。晚上10點多鐘,記者經??吹剿麄內齼蓛傻厮隈R路邊上,他們告訴記者,幾十個人睡在一起太熱了,出來起碼透點風。境況類似這樣的年輕民工數不勝數。賓館飯店的服務員、小區保潔員、建筑工地的工人、理發店的理發師……這些在千千萬萬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來自外地,干著絕大多數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團江蘇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表明,xx有120萬外來人口,他們絕大多數從事建筑、飲食、美發、保潔、經商、收舊等行業,其中8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
據了解,在xx1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中,30歲以下的占了82.2%,他們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達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過3個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過職介所介紹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過親朋好友來到xx打工的。
在成賢街一施工工地,每逢下雨無法施工的日子或者晚上休息時間,這些年輕的外來建筑工人就三五成群地聚在8人一間的宿舍里打牌聊天或是看些武俠類的電視連續劇。一名去年高中畢業來自淮安的20歲打工者小黃說,自己其實挺想繼續學習的,但家里沒錢,考分相差又太多。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壓力,他出來當了建筑工人,但一看到東大學生去教室和圖書館學習,自己就感到心酸。好不容易把老板發的零用錢湊了200元,就跑到南圖辦了張圖書證,在別人睡覺或打牌的時候去看看書,感覺自己還有點追求。據小黃透露,周圍的打工者閑著無事不乏光顧黃色錄像廳的,有的甚至把掙的血汗錢花在街頭洗頭店等不正當場所。言談間,小黃顯得很擔心。他告訴記者,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掙點錢幫助家里弟妹上學,自己再學點技術到蘇南找個好工作,比這樣單純賣力氣好多了。他非常希望在xx能有為務工青年服務的培訓職介機構,他認為,大城市的信息和技術比農村好多了。團省委的一項調查反映,67.1%的進城務工青年認為業余文化生活枯燥無味,同時沒有人關心他們,他們感覺像四處漂泊的浮萍。絕大多數沒簽用工合同一項調查中,當被問及“您希望團組織對您提供哪些幫助”時,有30.1%的務工青年希望能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同時,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外來務工青年中75%的人工作不穩定,56%的人未簽勞動合同,52%的人加班后沒有勞動報酬。
在務工青年工作的單位中很少有提供條件尚可的宿舍的,xx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對1000多名外來務工青年建了宿舍樓,對他們實行公寓式管理。但,像這樣的公司目前只有極少數。大部分務工青年是跟同伴五六個甚至10多個租住在城市接近農郊的邊遠處。外來務工青年的子女上學也成了大問題,由于工作不穩定,他們的孩子入學不得不“打游擊”,很多務工青年子女就讀的外來務工子弟學校,既無法跟城市學校相比,又無法跟他們家鄉的學校相比。盡管務工青年總體法制意識不強,但大部分人都懂得培訓和學習一門技術的重要,他們反映,找工作時,沒有技術只能出賣勞力。一般用工單位很少會對他們進行培訓,都要有現成的技術才會錄用他們。
我們有理由相信,外來務工青年將引領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走向市民化道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最終達到全國人們共同富裕的目標。
分析報告根據佛山市5個區的勞動力供求季度信息匯總而成。根據信息統計情況來看,用人單位通過人力資源市場招聘各類人員8853人,比上季度增加了2938人,同比增加了954人;到本市各級人力資源市場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共有5121人,比上季度增加了1528人,同比增加了315人。
加工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是本季度用工需求量最多的三大行業。非公有制企業需求一向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從企業性質類型看,本季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有限責任公司、個體經營和港澳臺投資企業,三者所占比重之和約86.04%,是用人需求大戶。
從職業上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員既是用人需求的主體,又是求職人員集中的職業。從供求狀況對比來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工、商業和服務業人員的勞動力需求大于供給,其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分別為2.46和2.08。
不過,在所有求職人員中,失業人員所占比重為46.47%,外來務工人員的比重為52.55%,與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相比,失業人員的求職比重有所上升,外來務工人員的求職比重有所下降。從招聘、應聘條件來看,男性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高于女性;求職人員主要集中在25~44歲年齡段;高中文化程度的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最大。(記者劉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當今社會,環衛職工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一方面,他們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另一方面,他們卻不能在城市享受到與貢獻對等的權利和尊敬,此種現狀令人憂慮。近期,**街道對工作在**路、**路等8條道路的32名環衛職工生存現狀做了問卷調查,整個調查情況如下:
1、年齡情況
從受調查的32名環衛工人當中,男、女人數所占百分比為69%和31%;從年齡結構來看,40-49歲之間年齡段所占百分比19%,50-59歲之間占66%;從臨時工受教育文化程度來看,基本都是小學、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員來源
整個調查顯示,**街道環衛職工工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失地農民;二是身體原因不能從事其他工作;三是退休人員。
3、工作時間、福利待遇
我街道環衛一線職工的平均工作時間一般為一天8-10個小時,都簽訂了用工合同,每年都參加安全培訓工作,工資福利等每月在2000元以上。
通過這項調研顯示,如今環衛工人面臨著一系列的具體困難:
1、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為了清掃路面,環衛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頻繁往來的車輛就成了威脅環衛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殺手。近些年來,**街道新建道路、拓寬改造的道路不斷增多,路況越來越好,然而,開車上路的“新手”也是越來越多,闖紅燈、超速駕車、酒后駕車、疲勞駕駛等現象存在。加上一些環衛工人年齡大、反應慢等原因,隨時可能出現因為躲閃不及而導致的慘劇。
2、存在不尊重環衛工人的現象。隨手扔垃圾、開車途中產生的.拋物等等,都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難度和危險性。
3、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由于街道環衛行業從目前來看,純粹是一種簡單、重復的密集型體力勞動,導致了環衛一線隊伍呈老齡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狀況。
環衛工人是凈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軍,為了解決他們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以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們建議:
1、要建立健全幫扶救助機制。環衛工人工作性質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環衛工人從屈辱、勞累、被歧視和誤解的境遇中解脫出來,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和權益。大力宣傳環衛工人他們為城市和社會所做的貢獻,客觀反映環衛工人的現實狀況,讓社會公眾了解環衛工人,在社會生活中尊重環衛工人、平等對待環衛工人。
2、要建立健全設施配套機制。確保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有序合理,降低環衛作業人員的作業強度,并結合實際,適當加大對清掃機械的購買投入,增加保潔區域機械清掃覆蓋面,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環衛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為環衛長遠發展著想。
本文以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為調查地,從就業渠道、務工目的、工作時間、工薪報酬、工作環境和合法權益等方面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作了詳細深入地分析。
結果發現:非正規就業是外來務工人員主要的就業形式,務工目的在以經濟利益為主的基礎上因年齡段而顯現出差異性,工作與加班時間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范圍,工作報酬低,工作環境不理想,合法權益頻受侵害。究其原因,城市管理體制與外來務工人員快速增長間的不平衡性是其宏觀原因,而外來務工人員自身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則是其微觀因素。
外來務工人員又稱作“農民工”、“民工”、“進城務工人員”,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特有的現象。他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這一群體工作狀況令人堪憂:勞動就業受限制,工資報酬低;工作環境差,身體健康得不到保障;勞動強度大、人格尊嚴得不到尊重;接受文化教育機會少,經濟賠償難以落實等,這直接影響著其生存狀態改善的同時,又勢必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伴隨改革進程,上海市成為“國際都市”,同時已成為中國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據最新統計,,本市常住人口總量達到1888.46萬人,比上年增加30.38萬人,增長1.6%。其中,戶籍常住人口為1371.0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為517.42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由上年的26.9%上升到27.4%。大量涌入的外來務工人員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社會學家形象的稱為上海市現代化建設的“手腳架”。但有關調查也反映,這一群體的勞動報酬、勞動時間和社會保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甚至被冠以“撈佬”“撈妹”等鄙視的稱呼。
因此,了解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及其成因,將有助于解決這一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而更全面詳細的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對于提高對這一群體管理與服務的質量和促進上海經濟的更快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
對其工作狀況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就業特征方面。在城市中外來務工人員群體仍然得到的是非市民待遇,他們從事的是勞動強度大,報酬少,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社會地位低的工作。而且他們在城市的就業總體上并不樂觀。
二是社會保障方面。進城農民工不僅不能享有城市居民所擁有的住房、醫療、失業、義務教育、養老等方面的社會福利,而且由于消費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高,這就使得農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處于低福利或福利缺失狀態。城市農民工缺乏最基本的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他們的工傷醫療保險也不健全,養老保險缺失。
三是教育需求方面。有關就業與收入的研究曾指出,人力資本積累尤其是教育與培訓是改善農民工處境、提高其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農民工群體的教育需求直接受其收入、工作時間特點的影響,加之該群體信息匱乏與培訓機構課程設計存在問題,都制約了該群體接受繼續教育或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就業艱難,除了其自身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等)外,城市的就業歧視也是重要原因。有學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指出,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分為工資歧視、雇傭歧視、職業歧視三個方面,導致這三種歧視的深層次原因是市場失靈和個人偏見。
因此,考察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狀況的具體情況及探究其成因,有助于豐富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狀況的理論研究和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二、研究設計。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根據已有學者的研究,本文將“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狀況”定義為離土離鄉的勞動力尋找并從事工作過程中,所面對的涉及工作的各種情況。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在上海市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
(二)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方法。
(1)問卷法。問卷發放地點是上海市奉賢區莊行鎮的出租屋及鎮內的工廠企業。在莊行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形式一般分為租房和單位提供住房兩類。根據兩種居住類型務工人員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從前者抽取樣本20份,后者20份,共40份。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問卷填寫方式是采用一對一的問卷訪談法,并且在問卷發放之前進行甄別,排除來自本地農村的務工人員。
(2)訪談法。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還有針對性的對具有典型特征樣本進行了深度訪談,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這部分群體工作狀況的總體把握。訪談對象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廠長。
2.資料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運用spss14.0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對部分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匯總分析,得到了研究樣本的基本情況。從中可以看到,從年齡上看,外來務工人員以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達85%;由于調查地的企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以電子、服裝和重體力企業(磚廠,水泥廠,紙箱廠)等為主的加工制造業。因此,年輕力壯,吃苦耐勞,能承受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的青年人為主,加上重體力企業偏多,這是男性略多的原因之一。從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占35%,其中2.5%的外來外來務工人員是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32.5%是初中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在兩年以上的占77.5%。
(二)非正規就業是主要的就業形式。
調查發現,外來務工人員獲取就業方式主要來自親緣和地緣。62%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獲取方式是通過親戚朋友(特指那些為外來打工人員初次進入勞動市場提供幫助的親友和老鄉)介紹,“通過父母去找單位”的占21%,通過正規途徑如“人才市場、中介”的共占17%??梢?,外來務工人員在選擇就業信息時,仍然受血緣和地緣因素的影響。
在上海地區,工作勞動時間在11-12小時是相當普遍的情況。調查顯示,把加班時間計算在內,一天工作在8小時的占2.5%,在8-10小時的仍有37.5%,在12小時以上的占15%。關于勞動時間,《勞動法》對勞動時間、節假日休假時間、加班時間作了明確規定。即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延長勞動時間一般每日不超過1小時,特殊情況每日不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以《勞動法》為標準,外來務工人員的工作時間不是突破規定時間,而是遠遠超過規定時間。而如此長時間的工作只有外來青年務工人員才能適應,這說明了為什么年輕力壯的外來務工人員占絕大多數的原因之一。
關于外來務工人員工資收入的調查發現,月收入在960元的占20%,月工資在1500元以下的占62.5%,月收入在元以下的高達92.5%,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的資料表明,上海市20全市在崗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37483元,即月平均工資收入為3123元,可見外來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偏低。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對最低工資制度不甚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部分企業采用種種手段不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侵害了職工權益。如在加班費的折算方面,部分企業違反《勞動法》和《最低工資規定》。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私企普遍采用“底薪+加班費+補貼”的工資結構,當它的總和大于最低工資標準時,就容易掩蓋最低工資不能兌付的現實問題。
(五)外來務工人員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合法權益頻受侵害。
國家規定,企業必須為職工購買社會保險。調查表明,企業“為外來務工人員交納了“社會保險”的有37.5%,“綜合保險”的占52.5%,“沒有交的有5%,企業社會保障制度殘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上海對于工人參保的規定是企業和參保職工本人共同支付保險金。對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參加社會保險固然重要,但要扣工資里的錢,這樣原本很低的工資就更少了。二是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太大,而交社保這筆錢對于小企業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部分企業負責人有意或無意的模糊社保的概念。
(六)外來務工人員自身條件不足,缺乏社會競爭力人力資本因素。
人力資本是指以生產技能、知識以及個人經驗等形式凝結在勞動者身上的資本量,人力資本的存量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得到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正規教育、在職培訓、健康以及個人和家庭根據工作機會變化而發生的遷移。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可以增強個體的競爭力,改善工作狀況。但目前在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的人力資本卻難以適應競爭的需要,進而影響了其工作狀況。
四、結語與思考。
綜上所述,上海市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狀況具有以下特征:在就業渠道選擇方面,非正規就業仍是主要的就業形式,逐步開始依靠正規機構或渠道獲取就業;外出務工的目的以獲取經濟利益為主,但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外出務工目的有顯著差異;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工作時間長,加班情況嚴重,休假時間少;由于這一群體受文化程度低、技術水平低等因素制約,其工作報酬低;工作環境不理想;外來務工人員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合法權益頻受侵害。本文通過分析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即:宏觀方面的原因是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跟不上其快速增長的速度,微觀方面的原因是外來務工人員自身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匱乏。
為了解企業春季用工需求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狀況,春節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了“企業春季用工需求調查”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調查”。兩項調查均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分別覆蓋了全國13個省的26個大中城市和27個省的90個縣,共涉及3239家企業和9081名農村外出務工的返鄉人員。對比分析中綜合考慮了春季的特殊情況和近幾年春季的一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
對企業調查中,近九成企業準備在春節后招用新員工,與往年同期調查相比,節后招工企業比例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并有所上升。調查顯示,節后企業用工需求比去年正常用工量凈增15%,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員工143人,與同期調查相比計劃新招工人數上升約5個百分點。同時,在被調查企業中,有70%的企業預期今年招工“有困難”或“有一定困難”,比往年相比上升了5個百分點。
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有62%的返鄉務工人員明確表示春節后要繼續外出務工,與同期調查相比降低了6個百分點。在準備外出務工人員中,74%的人員準備回原企業上班,其余人不準備回原企業上班的主要原因有收入太低占49%、加班太多占18%、沒發展前途占14%、學不到技術占12%。有30%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要視情況而定是否再次外出務工,所占比例與往年相比增長6%。有8%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不再外出務工,主要原因是務工工資太低、準備在家鄉創業、家里有事等。
對企業調查中,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員工人數已經恢復到同期水平。東部地區繼續呈現出比較旺盛的用工需求,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工人數為156人,與同期調查基本持平;中西部地區用工需求明顯增長,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工人數為61人,比同期調查高出16個百分點。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準備外出務工人員中打算去東部地區的占72%,在中西部的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對企業調查中,企業招工崗位中近1/3都要求具備一定的職業資格。其中,要求具備初級工水平的崗位占25%,要求達到中級工及以上水平的占7%。對職業資格暫無要求的占68%。企業招工要求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暫無要求的占26%。
對企業調查中,有72%的企業預計人工成本比上年會有所上升,與上年同期調查相比,預計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增加了32個百分點,企業預計員工工資平均上升幅度為9%。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打算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預期平均工資收入比實際工資收入增長幅度超過14%。由此看出,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的預期,務工人員比企業高出5個百分點。
近期針對我縣企業用工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對全縣54家規模企業20xx年用工需求進行調查統計,根據不同行業,有代表性地深入13家企業進行調研座談,對用工需求在40人以上的規企上門核實。并進行了淺層分析?,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祁門縣現規模企業54家,主要為電子電器、綠色光源、綠色食品、林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其中農副產品加工為主業的不到20%。根據我縣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和企業的產業、行業分布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了黃山電器、七七七電子、新飛電子、鼎峰電子、虹川照明、華特電器、新聯電器、三星電器、順瑞線業、建興竹木、祁門香茶業、祁紅茶業和祁紅發展有限公司等13家單位進行了調查,企業分布占比是電子電器:林產精深加工:茶業為7:1:2。
(一)企業用工及勞動力資源現狀。
1、企業經營形勢總體平穩發展。在全球經濟尚處恢復期和國內經濟新常態的影響下,經濟上行和下行并存,結構性影響增強,我縣企業發展總體上平穩,部分企業影響較重,企業難以適應,其中以綠色光源較為突出,如虹川照明、新聯電器等公司,上半年訂單下滑,致使企業開工不足,職工工資下降,人員流失較大。下半年,訂單徒增到次年3月,急需增員。大幅波動,讓企業難以適應。
2、企業用工資源仍然富余。全縣18個鄉鎮農村總人口14.8萬人,勞動年齡內勞動力資源總數9.7萬人,目前已實現轉移就業5.8萬人,占勞動力總數59.8%;其中跨市外出就業人數4.3萬人。從事農業生產人數3.07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31.2%,富余勞動力1.03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0.3%。
3、用工需求以中小規模為主,流動性缺工比重大。據調查54家企業中有38家有用工需求,需求總人數957人,需求量在20—40人的8家,占企業家數的14.8%;用工需求在20人以下的24家,占44.4%;需工40—100人的6家,占總數11.1%(其中:虹川照明60人、新聯電器52人,主要是上半年受經濟影響,對流動性缺工進行增員;黃山電器因新上生產線和為企業轉型升級儲備需工42人;祁紅發展因企業發展和季節性缺工需工40人,新飛電器、建興竹木因開工不足分別需工50人和44人)。在用工需求中,企業用工流動性缺工占比依然很大,13家企業人力資源儲備需求103人,主要用于解決職工流動所需。占總需求27.5%,占現有職工總數7.5%。
(二)企業用工短缺的成因。
我縣企業用工“短缺”問題的出現,存在企業、勞動力本身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原因。
1、從企業方面來看。一是部分企業用工過度依賴政府,自身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缺乏招工統籌安排,缺乏系統科學的薪酬設計。另外,不少企業未建立職工工資增長激勵機制,這也是致使員工流失加快的重要原因。二是部分企業用工條件過于苛刻,薪酬待遇不合理。企業普遍對勞動力有年齡、技能、工作經歷、性別等方面的要求,一些園區企業用工年齡要求在40歲甚至35歲以下,導致許多年輕勞動力供給不足。還有一些企業延長勞動時間,休息日加班未按規定增加薪酬、調整工休,存在勞動環境差、強度大、勞動超時的現象。三是權益保障不到位。園區企業不同程度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給員工購買社保比例不高。
2、從勞動力自身來看。一是就業觀念存在偏差。新生代打工者,絕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歡到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打工。這部分人普遍認為,沿海一帶發展快,錢好掙,工作條件和待遇比家鄉的企業好,而且更容易找對象。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他們也愿意外出打工。另外,還有部分年齡偏大的務工人員,文化層次不高,也沒有一技之長,但對工作條件和待遇要求較高。二是勞動技能相對較低。我縣勞動力文化程度普遍較低,80%以上的務工人員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有的人記不下本人一天完成的工作,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只能從事最簡單的工種,稍微復雜的工作就無法勝任。三是自由散漫不服約束。部分本地勞動力自由散漫,動輒請假,且不服管理。
3、從政府服務來看。一是園區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雖然近些年來,園區加強了水電路訊和美化、亮化、綠化、凈化建設,但園區住宿、消費、娛樂等配套設施仍然匱乏,相關第三產業沒有充分發展起來,缺乏適合員工文化娛樂、休閑放松的場所,導致員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悶,“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突出。二是勞動力市場不夠成熟。目前,縣內勞動力市場發育較為滯后,沒有較為完善的勞動力供求信息的平臺,沒有一個大型的人才市場,勞動力供求信息的變化得不到及時反映,造成供求雙方信息溝通不充分。
1、舉辦兩場大型城區招聘會,6—8場鄉鎮專場招聘會,打造企業與應聘者交流平臺。
2、加強企業用工信息對接和宣傳。在縣局網站開辦“求職市場”、“招聘市場”專欄,做好企業用工需求信息的征集、更新,逐步建立起企業用工信息“政企”對接制度,形成企業按月報送用工需求信息,網站及時發布的信息暢通渠道。把調查收集的一批用工規范、待遇好、有發展空間的用工大戶推薦好。
3、多方引導,營造良好用工氛圍。招開政企業對接坐談會,對用工形勢的分析判斷進行交流,幫助企業掌握準確的用工形勢,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做好自身配套環境建設,采取多種措施招人留人。要引導求職者理性求職,了解市場對人才類型的需求變化,更加注重技能提升和自身的長遠發展。
4、強化職能,做好公共就業服務。一是增強公共就業服務意識,要通過教育培訓,增強基層工作人員對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重要性的認識,深化服務意識,加強服務能力。二是用好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通過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走訪企業,收集轄縣企業用工信息,有效直接的提供就業服務,通過入戶走訪,掌握未就業人員的知識技能、崗位需求、薪酬期望、工作環境要求等信息,作好崗位匹配;繼續開展公共就業窗口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個人提供信息咨詢、招工登記與就業推薦服務;三是健全我縣企業用工監測和失業動態監測制度,定期了解企業當期用工、薪酬狀況等情況,研判人力資源供求結構性矛盾程度、原因和發展趨勢等,為領導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更為科學全面的參考。
殘酷的七月,我們小組頂著烈日,進行了“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這一實踐活動。我們幾人利用暑期時間在順豐勤工儉學,并且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了簡單的調查活動。在這炎熱的夏季,我們真正體會到了活躍在烈日之下的滋味,通過烈日和暴雨的雙重考驗,我們戰勝了怯弱的心魔,迎來了活動預期的成果。這一過程是成長的過程,亦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順豐之中的他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內,干的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正式員工的工資在3000以上,但是忙碌時候的程序化操作讓一些熱血青年感覺枯燥乏味,所以留下來的大多是一些比較老的員工,他們不想再闖,只想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多數人坦言,在順豐工作是他們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工作,但是這種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畢竟總是缺少那么點激情。而且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白天睡覺,夜晚上班,生活作息經常由于工作需要,處于不正常狀態中。筆者認為:社會應逐步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實現從打工到專業技能,知識觀念更新,市場經濟學習過程的轉變,同時探索多渠道且有效技能培訓方式,努力提供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外來務工人員可通過成考,自學考試,網絡課程實現文化水平提升,專業技能的提高,從而緩和務工流動性、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保證他們的健康及生活的安定。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不經此事,不長其智。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边@句話,用在外來務工人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在他們中間不乏過得愜意的,而且情況類似。但大多數外來務工者過得相當艱辛,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出生背景不同,生活條件不同,家庭狀況也各異。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沒有家鄉感,也沒有覺得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主人,他們大多抱著一種過客心態,認為現在只是在這里掙錢,最終歸屬還是自己的故土。這種過客心理使他們缺少主人翁意識,無法融入到城市文明建設中,無法真正關心城市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自身的發展。
是什么使他們辛勤勞動卻依然生活在貧窮里,是什么讓他們享受不到自己創造的美麗,是什么讓這些平等的人擁有不一樣的平等呢?是他們的出生造成本身擁有較少的資源,他們或許是未經開發的璞玉,擁有無限發展的潛力,卻沒有外在的條件去促成其自身發展,也沒有伯樂遇見千里馬的幸運。由于經濟條件的有限使精神文化教育受到極大的限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科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調查報告專題實習證明金融專業法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電專業學技術知識的武裝,他們只能從事體力勞動,獲得微薄的報酬。所以說,經濟條件與知識文化在外來務工人員身上同時起作用,而且互為因果。
對于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積極性,應給與足夠重視。他們是活躍在生產戰線的主力軍,充分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對于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我認為作為經濟活動主體的企業通過完善自己的企業文化,包括企業使命與目標,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行為準則,形象口號等,讓其深入到每一位外來工的心中,在平等的理念﹑寬松的環境﹑政治重視﹑經濟關心的氛圍中提高企業責任感﹑生產主動性,可以緩和外來務工的流動心里,與企業同風險共輝煌。企業應加大對外來低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重視提高培訓質量,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對于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擴展企業未來發展空間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對于外來務工人員,掌握技術對工作相對穩定、生活安定有利,可以實現企業、外來務工人員雙贏。
母在外打工,許多人沒有固定的地址和電話,學校遇到問題不能及時與家長聯系。留守兒童缺乏家庭溫暖、生活自理能力差、臨時監護不到位,凡是有條件的學校,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學校,都要盡量解決留守兒童的住校寄宿問題,名級財政要加大投入。留守兒童每年需要的生活費用可采取以家長為主、各級財政適當補貼的方式解決。
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干、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幾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但是也充滿著歡聲和笑語。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后會更加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在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只要談起楊強同志,大家就會十分敬佩的伸出大拇指夸獎他說:他是我們員工的楷模。
楊強,山東威海人,漢族,入黨,5月,通過網上招聘來到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打工。近年來,他刻苦鉆研業務,帶領研發團隊研究開發掃地機/清掃車控制系統的設計和掃地機構造設計。主要規劃設計了各種電機的規格參數,接觸器、繼電器、加速器、充電機、電池等的選型,設計了顯示器,控制器等電氣系統,以及推桿的檢測設備等,并獲得了能量回饋型電動駕駛式掃地機控制系統的軟件著作權,參與了iso9001的貫標工作及企業標準《電動地面清掃機》q/320621bat01-的制定。發表論文:基于sep4020處理器的電動清掃車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獲得申請軟件著作權:能量回饋型電動駕駛式掃地機控制系統。通過多年的拼博,從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干,還當選為公司的技術副總經理,同時也得到了公司領導認可和職工們的好評。
我是黨員,企業更需要我。
20,正當民營企業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公司急需人才,但因地處偏僻,公司難以招到專業對口的人才,公司老總急得團團轉,就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當時正在網上求職的楊強,看到此信息發現明諾公司的產品正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努力當一名有價值的員工,去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做一個能證實自己實力,為社會作份貢獻的人。朋友及家人找他談話要他再考慮考慮,并語重心長地說:父母親把你撫養這么大,供你上學,可是花了很多心血,目的就是要為你提供一個優越的環境?,F在,要留在外地,何況到企業工作會有很多的困難??蓷顝娨闳换卮鹫f:好男兒志在四方,到哪里都有自己發展的空間,雖然企業比較艱苦,但艱苦的環境能夠磨練人,我年輕,企業更需要我們,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到企業去更適應。就這樣,楊強來到了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從此走上了“打工仔”的生涯。
人活著要有夢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勇于拼搏。
提升為副總經理的楊強,在談到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時,他笑著說:我最大的夢想是和總經理一道實現“將明諾打造成民族第一品牌,建設成國內最大掃地機生產基地,人活著要有夢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勇于拼搏。有了拼搏精神,相信我們的夢就一定能實現!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在這樣一步一步地緊緊伴隨著董事長、總經理,為實現上述目標而奮力拼搏。
正是因為有了以楊強為首的`一些共產黨員和優秀員工的默默奉獻,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才在董事長的領導下取得了一個個的榮譽,面對公司取得的一個個的榮譽,一串串的成果,楊強并沒有感到滿足。他知道:企業能否獲得強大的生命力,能否取得很好的效益和長足的發展,能否市場競爭的佼佼者,關鍵的一點是企業自身要不斷的改革創新。市場是無情的考官,為了讓明諾公司成功的占領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在總經理的領導下,她和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一道為企業的發展進行了一個一個的新產品、新項目的反復實驗與論證,真正達到了技術新產品生產一批,發展一批,計劃一批,開發一批,儲存一批的要求。為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一項項的改革,為了一個個的項目論證,楊強副總是起早貪黑的和技術人員在一起,和他們共同研討,有時候一干就是一個通宵。同他工作過的技術人員說:楊經理既是一個懂得專業技術的專家,又是我們的好引路人,他總是做得比我們多,休息得比我們少。她十分關心我們,為了讓我們能夠集中精力搞科研,總是為我們解決一切后顧之憂,他還要把我們當天研究的工作進行逐一的審核、修改、匯總,并打成文字材料后送總經理和有關部門。我們正因為有以楊強為首的一班技術人員的辛勤努力,南通明諾機械有限公司才有源源不斷的改革創新的碩果。
城北區社區服務工作從20xx年xx月隨著社區建設試點工作開始,20xx年初全面展開。幾年來,通過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社區服務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鎮(街道)主管、社區主辦、社會參與”的工作運行機制,初步完成了重構服務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等一系列重要工作,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社區服務步入了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偨Y近年來的社區服務工作,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我們切實抓好了場地建設,保證設備齊全。我校在經費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添置了籃球架、乒乓球臺、羽毛球場等;學校又購置了跳繩、籃球;為每個班級配備了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棋、軍棋、象棋。體育基礎設施較齊全,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體育環境。學校還不斷完善了體育室,在體育器材配備上,能嚴格按有關規定做。教室的采光和課桌椅都能達到《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的要求。
我們小組在xx年xx月xx日與xx月xx日對xx小區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是該小區的下崗工人。調查目的是為了了解下崗工人的生活情況,下崗原因以及再就業情況,從而尋求能夠幫助下崗工人這一弱勢群體的方法。
此次調查我們共發出問卷60張,回收55張,其中有效的有52張,占絕大多數,說明調查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以下是我針對調查資料作的簡要分析: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xx億,占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于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xx%,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xx%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1、在下崗工人的年齡范圍方面,40——45和45——50歲的人占了絕大多數,共約75%。這說明了該小區的下崗工人多為中年人。
2、在下崗工人的文化程度上,初中學歷的約占40%,被調查人群中沒有高校(大專、本科)畢業生,說明了該小區的下崗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眾所周知,這也是所有下崗工人的一個基本特征。
銜接工作缺乏有效機制。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涉及國家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具有相對復雜性。實際運作過程中,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統一思想、形成共識難度較大。目前,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法律文書的傳遞、社區服刑人員的交接、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等銜接工作,經常出現不到位、不合拍、不重視等情況,特別是鄉鎮司法所與派出所的協調、溝通,由于職能轉變還存在思想認識上偏差,以及司法所人員裝備上的嚴重不足,脫管、漏管對象還占相當大的比例,部分鄉鎮街道至今還沒有移交檔案,更不用說對下落不明的矯正對象的跟蹤查找,影響了刑罰執行的效率與質量,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也常常比較被動。
3、在下崗工人的生活方面,約有50%的被調查者遇到了經濟困難,尤其是家庭中有子女在上大學的,經濟困難特別明顯,說明該小區的下崗工人的生活條件普遍不容樂觀。
4、在下崗原因方面,由于單位效益不好而下崗的約占50%,文化程度不夠的約占20%,還有其他多種原因,例如與同事關系不好、嫌工作太苦等,說明目前該小區工人的下崗原因是呈多元化的,但仍以被動下崗為主。
5、在再就業問題上,我們的調查結果是有大多數人已經找到了工作,在仔細詢問之后,發現大多數都在私人老板或過去關系較好的同事那里工作,基本工資和以前相差不多,但許多保障基金現在的單位已經不為他們交納了。在尚未找到工作的下崗工人中,多數人只希望能找到工資與原來差不多的工作,而且不是那些大家認為只有外地人才會做的工作就可以了,一小部分人要求找到比以前更好的工作。這說明該小區的下崗工人對于再就業的態度還是比較保守的。
6、同時,我們還詢問了該小區下崗工人對于目前市政府的4050工程的看法時,近一半的人認為不感興趣,理由是投入的成本對于普通的下崗工人來說還是十分龐大的,較多的人不愿去冒這個險,從中說明了市政府的4050工程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的。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以及火山噴發。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釋放出來,一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90%。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占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發生地震,如巖洞崩塌、大隕石沖擊地面。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后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是極為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全球社會有著巨大影響。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下崗已成事實,下崗工人的生活困難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更重要的還是下崗工人自己的心態問題。我們認為下崗工人首先要調整心態,不要以為自己低人一等,因為下崗是中國社會轉型期間必定出現的情況,這說明我們的社會在進步。下崗工人們只要改變觀念,找出自身優點,通過學習彌補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只要肯吃苦,就能變失業的壓力為再就業的動力,就一定能用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成就新的事業。
當今社會,環衛職工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一方面,他們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另一方面,他們卻不能在城市享受到與貢獻對等的權利和尊敬,此種現狀令人憂慮。近期,xx街道對工作在xx路、xx路等8條道路的32名環衛職工生存現狀做了問卷調查,整個調查情況如下:
1、年齡情況。
從受調查的32名環衛工人當中,男、女人數所占百分比為69%和31%;從年齡結構來看,40-49歲之間年齡段所占百分比19%,50-59歲之間占66%;從臨時工受教育文化程度來看,基本都是小學、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2、人員來源。
整個調查顯示,xx街道環衛職工工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失地農民;二是身體原因不能從事其他工作;三是退休人員。
3、工作時間、福利待遇。
我街道環衛一線職工的平均工作時間一般為一天8-10個小時,都簽訂了用工合同,每年都參加安全培訓工作,工資福利等每月在20xx元以上。
通過這項調研顯示,如今環衛工人面臨著一系列的具體困難:
1、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為了清掃路面,環衛工人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而頻繁往來的車輛就成了威脅環衛工人人身安全的第一殺手。近些年來,xx街道新建道路、拓寬改造的道路不斷增多,路況越來越好,然而,開車上路的“新手”也是越來越多,闖紅燈、超速駕車、酒后駕車、疲勞駕駛等現象存在。加上一些環衛工人年齡大、反應慢等原因,隨時可能出現因為躲閃不及而導致的慘劇。
2、存在不尊重環衛工人的現象。隨手扔垃圾、開車途中產生的拋物等等,都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難度和危險性。
3、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由于街道環衛行業從目前來看,純粹是一種簡單、重復的密集型體力勞動,導致了環衛一線隊伍呈老齡化、文化程度低、“用人荒”狀況。
環衛工人是凈化、美化、亮化城市的主力軍,為了解決他們的福利待遇和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以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們建議:
1、要建立健全幫扶救助機制。環衛工人工作性質特殊,要以政策和法律保障,使環衛工人從屈辱、勞累、被歧視和誤解的境遇中解脫出來,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和權益。大力宣傳環衛工人他們為城市和社會所做的貢獻,客觀反映環衛工人的現實狀況,讓社會公眾了解環衛工人,在社會生活中尊重環衛工人、平等對待環衛工人。
2、要建立健全設施配套機制。確保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有序合理,降低環衛作業人員的作業強度,并結合實際,適當加大對清掃機械的購買投入,增加保潔區域機械清掃覆蓋面,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障環衛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為環衛長遠發展著想。
當我們每天走在整潔美觀的大街小巷,你是否會想起他們--被稱為是城市的“美容師”的環衛工人?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掃過千家萬戶,在最臟、最苦、最累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只為讓城市的明天更加美好。但是社會上歧視環衛工人的事卻時有發生,環衛工人的生存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鑒于此,本人現場調查衡陽市環衛工人的日常,其中涉及三個主題:環衛工人烈日下的堅守、環衛工人“老齡化”、關愛環衛工人,從我做起。
為了真正體驗他們的艱辛,我拿起掃帚和簸箕,與張奶奶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工作。剛工作幾分鐘汗水就將衣服濕透,每掃一次就會有嗆人的灰塵撲面而來。我不得不停下來原地休息,擦臉的紙巾上不僅有汗,還有黑色的污垢。但是張奶奶一直沒停下工作,掃完一段路程后,她都站直身子喘口氣,擦擦汗水,就彎腰繼續工作。張奶奶,她每天要反復打掃很多次,累得腰酸背痛不說,每天吃灰塵,呼吸道也很不舒服。
眾所周知,環衛工人現在大都是一些“5060”群體。再過個兩三年這些人干不動了,怎么辦?工人年紀大,身體較弱,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危險系數提高。每年報道環衛工人被擦傷、骨折、暈倒的案例數不勝數。當然,這些與環衛工人年紀大,反應和行動慢也有關系。工人年紀大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老人過馬路被攙扶”的影像,相信多數人都記憶猶新。如今的老年人“掃馬路”豈不是讓我們汗顏?!安荒芄艹?,不能管住,還那么累,工資還低,沒人來”經過詢問多人,得到的答案便是這個。年輕人不愿意加入這個群體,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環衛工人的報酬問題得不到解決,1000多一個月的工資,應該讓環衛工人的待遇慢慢接近其他重勞力行業的待遇。否則,環衛工人的工資水平永遠在最長期的最低工資線上。
其次,社會上對環衛工人的看法是不是也要有所改變呢?“職位無貴賤”不再只是一句口頭禪的體現方式不同,他們也要有應有的尊重。
環衛工人一直被譽為“馬路天使”,可是太多的空頭贊美是沒有用的,他們的社保,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女職工特殊保護等各個方面都還是問題,沒有假期沒有休息,面臨加班等現象更是存在。他們的合法權益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保護。社會上的歧視更是讓他們缺少應有的尊重和體面,成為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人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應該得到保護。
盡管現在聽到一些企業家請環衛工人吃早餐,愛心市民送來西瓜等,盡管感到欣慰,可是據我所知這些事例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很多環衛工人可能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只能租房子居住,靠撿垃圾補貼家用?!袄霞以谵r村”,“收入少”也成了他們更多的描述詞。
讓我們說一聲,環衛工人,您們辛苦了!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問題,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而出現的。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發生了幾個顯著的變化:一是進城務工人員規模越來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動的比例越來越高;三是隨父母進城的孩子已經成為第二代移民,他們生存在城市的邊緣,流動是他們的生存狀態,邊緣是他們所處的特殊的位置。預計到xx年將有3億流動人口涌入城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日益突出,并且已經成為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市政協文教委組織部分委員就此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委員們聽取了市教育局、公安局的情況介紹,走訪了朝陽、綠園、寬城、南關、雙陽等5個區的部門,并以座談形式與進城務工人員面對面交流。還深入到光復路市場、永春批發市場與務工人員進行訪談,在永春批發、正陽街裝潢市場作抽樣調查,發放100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調查問卷》。通過調研,委員們與各層面人員座談、走訪達三百多人次,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思考。
近幾年來,隨著我市進城務工人員的逐年增多,市區教育局在沒有相關政策和財力支持的情況下,本著貫徹《義務教育法》的精神,積極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和潛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情況。
目前,xx市市區中小學生248.230人,外來人口學生數占全市中小學生總數的9.12%。外來人口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齡未成年人的總數為22.637人,就學率為98.7%,基本都在公辦學校就讀,也有一部分在私立學校就讀。
據各區教育局對xx年6月底情況的統計,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市各區就學的情況如附表:
區名全區中小學生總數其中就學務工人員子女合計占全區中小學生。
的比例數。
初中學生數小學學生數。
xx區28.6111632454081.42%。
xx區42.5308693.4754.34410.21%。
xx區21.9651254705952.1%。
xx區34.5471.8023.6915.49315.9%。
xx區45.158272352622.6%。
xx區45.8603.3088454.1539.1%。
以上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人數僅為學籍統計數字,還有相當一部分務工人員子女尚未辦理轉入手續,實際入學人數遠比學籍統計的要多。從各區數字分布與實際調研,我們可以看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相對集中于xx區和xx區。而這兩個區中,大多集中在城鄉結合部。如xx區的126中學和28中學均為遠郊,集中率較大,分別為46.9%和11.7%。同時,從這些統計數據,我們又觀察到一種情況:務工人員子女的小學就學率比較高,而中學入學率相對較低。
2、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管理情況。
目前,我市教育部門制定了《xx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就學暫行辦法》,并采取了5項具體措施。一是堅持按標準收費。各級教育部門對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與本市跨區學生同等對待,并按物價局規定的標準收取寄讀費。二是堅持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學。以流動人口所在地的公辦學校接收,隨時插班跟班就讀。三是堅持就近入學。按戶籍管理規定,在臨時戶口所在社區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分配到指定的公辦學校(不含改制校、民辦學校)入學。四是堅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權利。流動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與本地學生一樣參加評優、評獎和入隊、入團,以及參加各項校內外活動。五是單獨建籍、單獨管理。建立臨時學籍跟蹤管理制度,實行單獨造冊,統一管理,進出有記載有手續,定期上報。對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經考試合格的頒發證書。
3、公辦學校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收費情況。
一是除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交擇校費上改制學校以外,其他子女均按國家規定的標準,由學校和家長協商收取相應的寄讀費。二是對部分確實因經濟困難而無力支付學費的,適當降低標準,減免就學費用。三是對極少數連生活都難以為計的特困生,采取黨員、領導包保制等措施,確保他們接受義務教育。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流動性大、分布不均衡、區域較廣泛等特殊性,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1、戶籍管理與學籍管理相脫節。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沒有戶口,沒有固定居住地,入學后根據家長的工作變化隨意流動,有的來了不辦轉入手續,走了也不帶學籍,或人在學籍不在,或學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學生流失,這給各學校學籍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2、擠占教育資源。
沒有根據務工人員的就業流向在地區間劃轉,而務工人員就業所在地的城市財政又沒有包含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經費,這無疑就擠占了城市學校的教育資源,造成接收學校的教育經費不足的壓力和負擔。
3、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由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隨意性大,隨時插班跟班就讀,影響教學進度;二是造成就讀學校的班額過滿,使部分城郊學?;A設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合拍,還有的來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學習態度不同,學習習慣不適應,無法與所在學校同步,總體上也拖了各區和學校教育質量的后腿。
4、政策難統一,收費難把握。
目前,省、市沒有關于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專項法律、法規或政策規定,教育部門及學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無法可依。務工人員層次不同,經濟收入不等,造成擇校能力和標準不一,使學校很難把握收費標準。而物價、財政、教育局紀檢等部門檢查比較嚴格,勢必出現因收費標準不等問題而被罰款。調研中反映,目前仍執行1986年的收費標準,寄讀費過低,學校入不敷出。
5、調查問卷進城務工人員反映的問題,如附表:
問卷數回收。
永春批發市場504614923收取寄讀費標準不一,差異較大,普遍偏高。
正陽街裝潢。
材料市場504420915。
第一,堅持與時俱進,未雨綢繆。雖然我市各級教育部門在政策依據和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暫時解決了目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困難,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務工人員將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亦必將成為突出矛盾,解決不好將演化成社會問題。因此,建議政府要立足于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結合xx市的實際研究部署教育發展戰略,立體思維,超前謀劃,切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
第二,增強綜合管理功能。公安、物價、工商、計生、社區等部門與教育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體、齊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網絡。市政府對此加強組織和領導,明確責任,統籌安排,研究措施;教育部門要將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作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內容,合理安排,制定計劃,協調、督促、指導招生學校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接收工作和教學工作;公安、民政、計劃生育部門負責務工人員子女的認定、登記,向教育部門提供情況;財政部門協調安排接受就學學校必要的經費;計劃部門將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列入城市社會事業發展計劃,并對接收務工人員子女較多的學校給予優惠政策;物價部門與教育部門等制定有關收費標準并核查學校收費情況。
第三,廣辟新的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化投資辦學,是現階段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最合適的選擇。建議各級政府以更開放、更全面、更務實的態度,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務工人員子女較為集中的城鄉結合部創辦務工人員子女學校。
深圳市中裕電器廠。
大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務工者艱辛——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社會調研紀實。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赴深圳調研實踐于6月28日到達目的地,開展為期十天的實踐活動。在當地部門領導的熱情接待下,對深圳的外來務工者有了大概的了解: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大都是工業區。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90%的人都是外來務工人員?;蛟S在大多人們的印象中深圳是一個燈紅酒綠的地方,而對那些務工者們來說,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根據本小組調查,外來務工者們對自身的吃穿住行大多都不滿意。首先,飲食的不合理與不均衡,常常省略掉早餐,午餐也僅僅是湊合而已,吃飯時,插隊現象普遍;其次,住宿條件惡劣,常常是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十幾平方的小房間中;再次,出行的不便也給外來務工者帶來了煩惱,基本上出行坐公車要等長達三四個小時,而且公車擁擠不堪;最后,工作環境的不理想,是打工者們的苦不堪言的痛楚,地位的低下使打工者們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自卑感。
打工者中86.8%的人的年齡在18-34歲之間,將自己如花的歲月全部獻給了工廠,從他們的言辭中,我們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急迫追求與對生活的無奈,因為他們在生計與責任間,無奈的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與追求。走與留是他們左右為難的問題之一。無奈的選擇留下的大多是已到中年的人們,因為他們所承擔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溫飽,而更多的對家庭的責任,面對一張張充滿疲憊的臉,我們自然的想到他們對家里面的那份愛,因為上有老下有小,他們不得不委屈自己以求得家庭的正常生活,他們也會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對于那些仍在家鄉的留守兒童來說,缺乏父母對于他們的關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與身心的健康也是那些打工者們所擔心的,其實他們大多不愿拋家棄子的背井離鄉,只是生活中具有了太多太多的無奈,他們每天最開心的時刻,恐怕就是在下早班后給家里的一個電話,聽一聽孩子的聲音。連平時不茍言笑、嚴厲非凡的領班,提到她的孩子時,眼中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慈愛的笑容和滔滔不絕的話語,那份自豪和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打工者們的心里問題往往是人們容易忽視的問題,打工者們在燈紅酒綠的深圳顯得那么的弱小,弱小的如同一株小草,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造就了他們這樣的心理狀態呢?那就是當下社會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使得那些打工者們在繁華的都市中感到自卑、無力、弱小,而那些富人們也常常因為那些打工者們破舊的衣服而輕視、鄙夷他們,這樣的不平衡像一雙無情的大手緊緊的拉著打工者們心中的那根弦,中年人的心里承受能力顯然要比那些剛剛踏足社會的年輕人要好些,跳樓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承受不住壓力而產生輕生想法的往往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年輕氣盛、想法過激,而又沒有得到很好的心理輔導,從而使得他們走上了絕路,中年人在承受不住壓力時,更多的不是想的自己,而是對家庭的責任,而且他們在社會上的時間相對較久,對于那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已經麻木和無奈。勞工的待遇問題是現在的打工者最關心的事情之一,95.7%的工廠都會按照合同法來支付工人們的薪金,但仍不乏某些不法工廠惡意克扣、拖欠工人們的工資。工人與工廠從未商議過工作產量和工作時間的對比關系。
有技術的工人遠比沒技術的工人的各方面待遇好,工人應該積極的對自己進行技能培訓,工廠也應該多為工人制造職業技術方面的培訓機會。務工者長期奔波受累,卻收獲甚微。在中國常常從事的制造是一些低科技含量和質量要求不高的產品,而一些高端產品卻往往被其他國家所壟斷,中國確實是一個勞動力相當豐富的國家,但不重視對工人技術的提高也是造就我國生產力不高的原因之一,我們應當加強對工人技術水平的改進和提高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的提高,國外的定期培訓和持證上崗,能很好的保持一種較高的工作技能,從而使得他們的生產力和生產質量都有一定的保證,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我國現實行的對外來務工者(農民工)的經濟政策便是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加大調節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實行此政策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和構造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從側面來說也有利于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健康,如果能更好的保障外來務工者在工廠內的經濟利益、技能的提高與定期的心理輔導我想這樣就能更好的促進我國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水平和生產質量。
務工者改變自身現狀最重要的不是學歷、工作環境、自身條件,而是要知道如何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現如今的我國社會,已經不是絕對學歷的時代,而更多的企業家和用人單位已經將目光漸漸的轉移到了能力上來,能力可以更好的適應于現今社會,從而更好的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增加企業的收入。只有當下務工者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提升工廠的綜合實力,從而促進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與促進我國的工業建設和經濟發展。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我們感慨頗多也為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積累了一份寶貴的財富,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這些打工者們中的一份子?,F在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在各方面提升我們的能力,以便在不久的將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寬廣美好的天空。
今天我的電子郵箱里收到了“中國勞動觀察”發來的一個報告,報告題目是“美星制鞋數千名工人走上街頭反對血汗工廠”。
報告介紹說,廣東省珠海美星是臺資企業信星集團的下屬公司,位于珠海市香洲翠珠工業區,主要為skechers(司凱捷),clark生產鞋制品,共有員工14000人。珠海市美星制鞋有限公司數千名工人于7月4日、5日舉行罷工,抗議工廠無故降低工人工資。幾百名工人走上街頭,要求他們不公平的待遇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據這家設在美國紐約的中國勞動觀察在20xx年6月發布的美星鞋廠調查報告,該廠違反勞動法規、侵害工人權益的事實有:每周高達81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遠遠超過中國勞動法規定的每周平均44個小時的法定工作時間;加班工資低于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明顯違反勞動法中關于加班工資不低于正常工資1.5倍的規定;工人沒有帶薪節假日和產假,沒有醫療保險;使用有毒化學制劑,給工人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對于懷孕女工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無論工人在不在工廠食堂就餐,工廠都收取伙食費;對工人進行非法搜身,對工人進行威脅、辱罵甚至毆打。
由于工資低,該廠的工人分別于20xx年4月和20xx年5月舉行過罷工,但是廠方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該廠的勞動條件至今沒有得到任何改善。中國勞工觀察曾致信clarks和skechers公司,希望他們能夠給信星集團施加壓力,促使該廠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但是這兩家公司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中國勞工觀察呼吁公眾寫信給這兩家公司,要求他們敦促其供應廠商遵守中國的勞動法規,尊重工人的合法權益。
我們國內為什么沒有這樣的報告?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對工人階級的關心程度多么薄弱。這些年間,大家都在不遺余力地追求gdp,追求外商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忽視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階級。
剖析“中國工人喜歡加班加點”現象。
實際上真正的事實是:所謂工人渴望加班加點這種現象,是因為給工人規定工時內的工資標準定的太低。廣東的最低工資標準僅700多元,福建省僅600元。以如此低點來支付工資,怎能不迫使工人們延長工作時間來增加收入呢?因此,低工資標準是使當前我國工人大量加班加點的真正原因。而低工資標準正是跨國資本賺取剩余利潤的最佳手段。
然而,即使工人們加班加點,仍然擺脫不了被剝奪的事實。以珠海美星廠為例,工人們通常一星期要工作多達81個小時,遠超過法定的44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該廠正常的工資標準是3.375元/小時,但是加班工資卻只有2.5元/小時,明顯違反了勞動法中關于加班工資不低于正常工資1.5倍的規定。
這么年來,各地發生了大量的勞資矛盾,可從來得不到反映。無論是廣東東莞的工人罷工和與資方發生的暴力沖突,還是廣州、深圳等地發生的工人抗議事件。
中國的媒體要為勞動大眾服務。只有在媒體和輿論支持的配合下,中國勞動階級才會由弱勢變為強勢,中國的社會發展才會均衡與和諧。
中國的勞動階級為什么處于弱勢?
從我國從未發現哪個機構做出工人階級調查報告這一現象可以看出,中國的勞動階級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社會群體。有人曾指出,當前越是人數眾多的群體,越是力量薄弱的群體。
不管怎么說,現在是讓中國社會了解中國工人階級狀況的時候了,再以追求效率、忽視工人權利為內容的改革不能持續下去了!下面是中國勞工觀察發表的《珠海美星廠調查報告》,請大家認真關注。
中國勞工觀察。
本報告包括以下內容:工廠簡介、工作時間、工資、住宿條件、伙食情況、工作強度和勞動價格、罰款與扣除、假日和福利、招工政策、工傷和職業病、監督和檢查。
i.工廠簡介。
信星集團是一家臺資企業,主要生產嬰兒鞋、時裝鞋、休閑鞋等。該集團在中國和越南共有35條生產線,約有2萬名工人。該集團20xx年的總投資超過6000萬美元。其主要客戶包括國際知名鞋業公司如skechers,clarks,striderite和wolverine。
本報告調查的對象是新興集團在中國廣東珠海市的美星鞋廠。美星鞋廠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翠珠工業區,共有員工14000人。此次主要調查的是該廠的一分廠,約有員工7000人。美星鞋廠主要為skechers(司凱捷),clark生產鞋制品。本報告旨在記錄該廠侵犯工人合法權利的一些事實,并號召該廠采取措施來改善工廠的勞動條件。
ii.工作時間。
美星鞋廠的工作時間為早上7點半至晚上9點,其中上午11點40至12點40為午飯時間,下午4點40至6點為晚飯時間。但是該廠下班時間錯開三個輪次,中午分別為11點40,12點,和12點20,所有的工人都在12點40回車間上班;下午下班時間分別為4點40,5點,5點20,所有的工人都在6點回車間上班。
這樣不同的車間總的工作時間就不同。并且工廠規定每天加班時間不能超過3小時,其余上班時間就只算白天8個小時的正常工作時間,也就是說除此之外的工作時間工人都是拿不到工資的。但有時候訂單多的時候,工人會被要求加班至凌晨1點甚至2點。這種情況下,工人一天的工作時間可以高達18.5個小時。
除了上班時間外,工廠還要求工人每天早上7點到7點半到車間開會或者打掃衛生,這半個小時的時間是沒有工資的。另外,星期六加班的時候工廠要求工人不打卡,以應付檢查,雖然廠方會支付工人的工資。該廠只有星期天是休息時間。但是訂單不多的時候工人星期六也休息。工廠規定工人中午休息的時候不能離開工廠,工人只能在廠里休息。
iii.工資。
該廠實行計時和計件工資。倉庫、樣品室等部門實行計時工資,生產部門實行計件工資。即使標準工資為8小時27元人民幣,即每小時3.375元。然而,加班工資為每小時2.5元,比正常工資還要低。另外,該廠不管是正常上班還是加班,不管平時還是節假日,工資標準都是一樣的。這明顯違反了勞動法中關于加班工資的規定,即平時加班應按不低于正常工資的1.5倍支付,休息日應按不低于正常工資的2倍支付,法定節假日不低于正常工資的3倍支付。由于計時工資收入比較穩定,工人更喜歡計時工資,但是生產部門里只有與部門主管關系好的工人才能拿計時工資。
工人反映他們的工資越來越低。20xx年4月在一些管理人員的組織下,改產工人進行了三天的罷工,但結果只是管理人員的工資提高了。今年5月2號裁斷部門的工人因工資低而罷工,但是廠方的態度是如果對工資不滿意,工人可以到別的工廠去。
工人的工資在每月月底發放。根據工廠的規定,當月工資要到下個月的月底才能拿到,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被拖欠一個月。如果工人要辭工,必須提前15天通知廠方并且要經過班長,組長,科長,主任,廠長的全部同意才行,只要一個沒答應,工人就辭不了工。因此,該廠很多工人放棄最后一個月的工資而離廠。
通過對同一名工人五個月工資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美星鞋廠工人的工資變化幅度非常大。下面是該工人在五個月里的工資情況:20xx年11月:1152元,20xx年12月:900元,20xx年1月:754元,20xx年2月:278元,20xx年3月;853元。
下面的照片是該名工人20xx年11月和12月的工資單。從工資單上我們可以看到,該名工人本薪為510元,實發工資為900元。工資單中間一欄顯示該工人12月的實發件薪為975元,計件津貼515元,其他補貼和或是津貼分別為30元和20元。工資單的右邊一欄顯示總的扣除金額為125元,其中包括伙食費80元,清潔費1元,養老保險44元。
從工資單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名工人11月的實發工資為1152元,12月為900元。雖然兩個月的本薪都為510元,但是件薪不同,說明這名工人在11月的計件總量比12月高。
這名工人的工資總數為本薪加計件,說明他的工資計件工資而不是計時工資。也就是說,不管這名工人工作多長時間,他的工資都是按他實際生產的產品件數來計算的(于此相反的是,計時工資的工人是按他們工作的小時數計算,不管他生產多少件產品)。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通常實行計件工資的部門里,如果工人與部門主管關系好,也可以按照計時工資算。
iv.住宿條件。
該廠有兩棟宿舍樓。每棟樓7層,每層有20多個房間。每個房間有5張床,10個鋪位,兩臺風扇,每個人還配有一個衣柜。每層樓只有兩個公共衛生間和浴室,即200多名工人共同使用。每名工人每月要交70元住宿費(以前是46元)。宿舍管理非常嚴格,如果工人的被子、鞋子或者衣服放置不整齊就會被扔到垃圾箱里。工人反映宿舍里不安全,他們的個人用品經常被偷。因此,很多工人選擇在廠外住,但是由于他們租不起條件好的房子,他們的住宿情況也不盡人意。
v.伙食情況。
工廠的食堂在工人宿舍一樓。以前工廠每個月向工人收取80元伙食費,從今年5月份起,每個月要收180元,而且不管工人在不在廠里食堂吃都得扣這筆錢。工廠提供的伙食為三菜一湯,工人說菜里的油還可以,但是味道不好,而且發生過載飯菜里吃出死老鼠的事。因此,很多工人選擇在外面吃或者自己做。如果加班超過晚上12點,工廠會提供夜宵,但是都是白天剩下的飯菜。以前葷菜里只見肉皮,肉都供應給管理人員。但是從伙食費提高后,這種情況有所改善。由于飯菜質量不好,量也不多,工人反映他們根本吃不飽。
vi.工作強度和勞動價格。
該廠目前主要生產克拉克的11319、11313等型號。不同部門的計件單價不同。裁斷車間一個工人8小時能做13000多雙,每雙0.0025元,成型車間一條線能生產20xx多雙,每雙為1.2元至1.8元,針車部一雙鞋能拿2元左右。這樣生產一雙在國外市場上能賣幾十甚至上百美元的鞋子,這三道工序的工人的工資加起來只有5.2至5.8元人民幣。生產線上有很多孕婦,但是工廠對她們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她們和其他工人工作同樣的時間。另外,工廠管理人員經常辱罵員工,罵她們是豬或罵她們的父母,有時甚至打工人。
vii.罰款與扣除。
“小過”罰款30元,“大過”罰款90元,主管可以任意決定。曠工一天扣除三天工資。丟失廠牌扣30元。工人必須自己購買廠服:冬裝28元一件,夏裝15元一件。非法搜身:如果廠里鞋子數量少了,保安就會對工人進行搜身,如果沒找到他們也不道歉。
viii.假日和福利。
“五一”和“十一”放假沒有工資,沒有帶薪產假、婚假和喪假,每月有30元全勤獎,前提是不遲到、不請假、不曠工,工作1-3年的工人有100元的年終獎,3-5年的150元,5年以上的200元,自從工廠給工人購買養老保險后,原來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和醫療補助都被取消。
ix.招工政策。
該廠工人大多來自湖南、四川、江西,其中女工最少占有90%。男工如果想進廠,必須交1000元介紹費。工廠會統一組織新入廠的工人去體檢,每人交體檢費50元和5元車費,但實際上如果工人自己去體檢的話,總共只需35元。工廠對新員工不提供任何培訓。工廠每年9月份左右跟員工簽訂一次合同,合同期限為一年。合同只有一份,由廠方保管。工人反映合同的內容與現實存在很大區別,并且簽訂合同時工人只需簽名就可以,對于內容沒有商量的余地。
x.工傷和職業病。
該廠經常發生工傷。但是發生工傷后,除了保險公司的賠償外,廠方不提供任何醫療補助。成型車間里使用一種腐蝕性有毒化學藥品。由于氣味難聞,工人帶著口罩也經常會暈倒。
xi.監督和檢查。
工人說該廠沒有工會組織。廠里設有意見箱,但是工人很少使用,因為他們知道對于他們投訴的問題,廠方根本不會進行處理。如果有客戶到工廠考察,廠方會教給工人怎么跟客戶講話。工廠還威脅工人如果他們亂說話,客戶一走他們也要走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7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