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的寫作過程需要充分調研、分析、思考和歸納,以確保所得出的結論和建議具備可行性和科學性。這些報告范文包含了詳細的數據分析和結論解釋,對于我們撰寫自己的報告范文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一、基本現狀。
福興鄉位于肇源縣最東部,北鄰肇州縣,東接肇東市,地處“三肇交界”,全鄉幅員面積143,911畝,耕地面積97,708畝,轄7個行政村,46個自然屯,5152戶,人口20812人。這里海拔176.3米,沒有水、草資源,因此,玉米種植成為了福興鄉群眾年復一年的謀生手段。然而,近幾年,福興鄉結合地域資源優勢,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機遇,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民生事業持續繁榮。具體情況如下:
(一)經濟發展迅速。
全鄉現有各類合作組織13家,其中:興福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獲得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省級二星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茖W規范的合作組織,為各項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運行保證。
(二)民生事業繁榮。
一是實現“五通”。全鄉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通電話。二是實現“兩室”覆蓋。每個行政村都有衛生室、科技文化活動室。三是實現救助與農合農保同步。全鄉享受農村低保戶人,建國前老黨員1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人,參合率達到95%。四是實現鄉村環境綠化美化。每個村屯都有綠化美化一條街,通鄉公路兩側設有專人負責清理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各項環境衛生制度比較健全。五是實現信訪安全穩定和諧。鄉村主干道技防設施齊全,46個自然屯設有專人掌控輿情,做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同時,不定期開展信訪穩定安全排查,連續多年被評為“三無”鄉鎮和平安鄉鎮稱號。
(三)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全鄉共有黨支部11個,其中:機關支部1個、村黨支部7個、教育支部2個、聯合支部1個。共有黨員442名。其中預備黨員15名,占黨員總數的3.39%。女黨員55名,占黨員總數的.12.44%。少數民族黨員8名,占黨員總數的1.81%。35歲及以下的黨員99名,占黨員總數的22.40%。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94名,占黨員總數的21.27%。各支部黨建工作載體形式多樣,各項制度健全,黨員典型培養類別不單一,學習活動開展效果較好,引領群眾創業發展積極性較好,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能力水平較高。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群眾創新發展意識薄弱。
在深入調研和座談討論中發現,廣大群眾在參與新農村建設中創新發展意識淡化薄弱,沒有真正領會各級發展精神,不主動、不積極、不參與,普遍存在等靠思想。認識層面只是停留在建房、修路、信息入戶等模式上。
(二)建設資金緊缺。
作為偏遠鄉鎮,沒有大口徑的經濟收入,很難保證新農村建設需求,僅憑中央、省、市等部門的專項資金,根本不能滿足基礎建設,更談不上現代化、科技化、規范化,只能通過上級下撥專項建設資金、幫助扶持物資、協調相關部門、自己籌措等形式,小規模、低標準、試點進行,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
(三)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
雖然福興鄉在農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整體科學水平、現代化程度不深,高效、節能、現代的農業設備少,信息化水平偏低,勞動利潤小。特別是在土地流轉運行上,不成規模不連片。
(四)支撐產業發展不均衡。
以棚室為主、養殖為輔、林下特色經濟為互補的產業發展不成正比。目前,突出表現為棚室規模較大效益較小;養殖業群體多大戶少;林下特色經濟進展快見效慢,整體發展比重為3:2:1。
(五)農村社會事業滯后。
在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上水平普遍較低。一是是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科學水平低,醫療器械落伍。二是教育水平低。由于適齡少年兒童減少,導致中小學校生源急劇下降,各村小學被合并或撤點,而且教學設備少,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三是科技文化投入少。受鄉村兩級財政影響,現有村文化活動室器材單一老化,相應圖書門類不全,缺乏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四是弱勢群體救助力度小。在弱勢群體救助上,相關手續太過繁瑣,而且救助物資少、范圍小,不能及時保障生產生活所需。
概況:
丙谷鎮位于米易縣城南11公里的安寧河畔,地處坪山、新河、頭碾、埡口、撒蓮、攀蓮三鄉三鎮交匯,是米易縣二區片的交通樞紐,經濟、文化、科技中心。但是下屬各村大多是省屬貧困村,年平均收入不足1000元。全鎮幅員面積47.985平方公里,共6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0842人,其中農業人口10354人,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鎮。主要農產品有:芒果、早春蔬菜、甘蔗、枇杷。
(一)、農民對國家政策的了解。
95%以上的農民對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不了解。政府在組織宣傳這一政策時,大多不夠詳細認真,這是造成農民對政策不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五個目標中,63%的農民認為應該首先解決的是生產發展問題。
(二)、農民的生活狀況。
68%的農民年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農產品種植。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少量的油鹽、肉制品,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100元以下。大部分農民用水是靠井水和挑水。57%的農民是用柴草做飯。58%以上的農民的休閑方式是看電視。
(三)、農民及其子女的教育狀況。
82%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僅是小學,為數不少的農民甚至不識字。40%的家庭有兩個孩子在上學。70%的農民子女在初中結束后輟學,上大學的比例不足2%。
(四)、農民最關心的問題。
45%以上的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是子女的教育,其中教育費用是最主要的問題。絕大多。
數的農民希望政府能為他們提供更優質便宜的醫療服務,對農產品實行價格保護以及對考上。
大學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學費減免。并希望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新家村大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截止目前為止,發展早春優質枇杷5000余畝,去年產值達120余萬元。
新家村黨支部、村委會把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大事擺上工作的重要日程。根據當地地理氣候特點,積極引導村民發展枇杷。為了保證枇杷栽種質量,做好銷售服務,村上做到肥料、農藥、銷售、技術四統一。規定只能用農家肥和有機復合肥;不用高效農藥和國家禁止農藥,只能用無公害農藥;村上建立了枇杷公司,由全村480戶種植戶組成,產品一出來就由公司統一組織收購;該村與四川省立體農業研究所長期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并聘請了該所7名專家和技術員,長住村上,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到目前為止,新家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枇杷,全村共發展優質枇杷5000余畝。今年已有80%左右開始掛果。預計產值可達300至800萬元。
牛棚村在村黨委書記村長的帶領下發展生姜基地,現已初具規模。
(六)、農民所困惑的問題。
1、農業稅免了,但是相關的生產資料(化肥、種子等)價格卻上漲,并且上漲幅度使。
農業投資高于免稅之前。
2、農業基地建設起來了,卻得不到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
3、農民了解國家政策通常不及時,以及很多政策根本沒有落實。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戶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溫飽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對農村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既包括物質文明建設,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既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改變我國農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徑,是系統解決“三農”問題的綜合性措施。
三、農村急需解決的7大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當前農村急需解決七大問題:
1、農村家庭教育負擔沉重。
2、農民看病難、醫療保障程度低。
3、財政支農資金難以統籌使用。財政支農資金對農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
4、城市對農民工“經濟接納,社會排斥”??偟膩砜?,當前關于農民工的注冊和管理制度還沒有真正擺脫城鄉分割體制的影響。農民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資的現象比較普遍.農民工進得了城,但留不下來的問題仍很突出。
5、低價征地是當前損害農民利益的最突出問題。低價征地已成為新時期“以農養工,以鄉養城”一種新形式。
6、農村金融機構難以滿足農民的信貸需求。當前,親戚朋友之間的私人借貸仍是農村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大約只有1/5的農戶能夠從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支持。
7、市場談判地位低,自我服務組織的發育緩慢。目前,農民在生產前簽訂購銷合同(訂單)的不多,多是先生產農產品,再尋找收購者。銷售行為分散,有組織的農民很少。
四、農村的教育問題。
7月8日,我們來到牛棚村高枧小學。高枧小學共四個年級,136名在校學生,任職教師5人(包括校長),學校的教師,大多受教育水平不高,有的帶課老師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牛棚村村民居住分散,其孩子上學路途遙遠,遠者要行三個小時。因此,有的孩子不得不住校,要自己做飯洗衣服,而這些孩子大多不滿十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與鄉親和孩子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后的根源不在于觀念的落后而在于經濟的落后。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么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伯對我們說,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五、農村人才流失問題。
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表明,近年來,進入城市打工的農民超過了1.2億人,并且還在以每年800萬人的速度增長。農民工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50%的青壯年進入了城市,影響到農村的發展建設,有的村甚至變成了“空心村”。
建設新農村,資金也許并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沒有人才,甚至連像樣的勞動力都沒有?,F在年輕人都進城了,村里剩下的都是婦女、兒童和老人。在這種情況下,由誰來建設新農村是我們今天必須面對的問題。
我們所調查的地方存在著同樣的問題,人才流失嚴重。大多數家庭的成員結構是老人加孩子,年輕人到城里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因此,老人既要肩負耕種的責任又要撫養孩子。這也是造成鄉村勞動力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設新農村應該與小城鎮建設和大城市未來的發展結合在一起。比如,現在農民的素質低,政府就應該采取優惠政策,鼓勵大城市的技術干部下鄉培訓;農村教育落后、醫療條件差,政府就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城里的教師、大學生和醫務人員到農村工作一段時間。同時,有些在城里效益不好的中小企業也可以遷到農村來辦,至少農村的勞動力價格便宜,土地價格低。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好好利用“三下鄉”實踐活動時間為農村送去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科學知識和文化,同時,作為大學生我們還應該利用更多的時間幫助農民。從農村出去的大學生更應該回到農村,為培育自己的這片土地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奮斗。
1、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長效機制。造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財政和金融對農村的支持不足。國家財政要更多地向農業農村傾斜,這對于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快形成促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財政和投融資體制,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是新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條件。
2、加快形成有利于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市場體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市場體制包括許多內容,當前農民最迫切的要求是要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就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加快城鎮化進程中,應當通過加快完善市場體制來為農民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公平的就業機會。
3、加快形成有利于促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機制。農村發展的滯后還突出地反映在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事業方面。國家今后應該每年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于農村。
4、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5、要在著力解決直接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各類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鄉村規劃,使鄉村的建設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
6、建設新農村,離不開新型的農民,良好的社會風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機制。要通過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
7、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
8、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采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
1、應該爭取到農村工作,特別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為家鄉經濟的做出自己的貢獻。
2、支援農村和邊遠山區教育。
3、為農村的建設出謀劃策,提出建設性意見。
4、為農村帶去科技文化知識,帶動農民自覺提高文化素質修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5、做好“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民切實送好科技、文化、衛生。
6、深入農村,了解實際情況,體會農民疾苦,做好調查,提出好的建設新農村的建議。
7、學好科技文化知識,為農民朋友提供先進的種植技術和先進的耕種機器。
八、綜合分析總結。
經過7天的實地調查,我們深入農村最偏遠貧困的地區,為邊遠的農民帶去了相關的農業技術資料,帶去了不少他們還不了解的國家政策以及其他鄉村的致富經驗,也為那些地方的孩子帶去了文具衣物以及文化知識。
與此同時,我們對新農村在邊遠山區的建設情況做了深入的調查。在領隊老師的組織下,我們走村躥戶,與鄉親們親切的攀談,做問卷調查,認真的聽取鄉親們的對新農村建設的看法及意見。隨后,我們認真的整理收集的資料,分析調查的成果,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于資金和人才。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沒有資金,農村的經濟要發展,缺少了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和相關技術保障是不行的。人才,任何項目的建設離不開的便是人才。新農村的建設的關鍵因素還在于缺乏人才,缺乏優秀高素質的勞動力。
2、教育滯后的根源不在于觀念的落后而在于經濟的落后。大多數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大學,這種愿望比之于城市市民更加的強烈。但是大多數的家庭甚至無法承受高中教育的負擔更無從說起大學高額的學費。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只有搞好了教育,打好了基礎,經濟才能發展。
3、農村教育滯后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資源稀缺。有的鄉村小學,任課老師只有四五個,其中還有的是帶課老師,受教育水平相當低。在教育設施方面,無從談起什么高技術的教育手段,就是連最基本的粉筆都不能保障。這樣的教育條件,嚴重的制約了鄉村的教育發展。
4、農民對致富的渴望與現實的矛盾。農民都渴望生活富裕,但是地處偏僻的山村的農民有著太多的阻礙他們致富的因素。(1)交通閉塞。沒有良好的交通條件,村里建設起來的基地產品無法外運。(2)信息阻塞。沒有良好的的信息來源,導致農產品的滯銷,無法實現利潤。(3)人才缺乏。沒有人才和技術,作物得不到良好的的管理,導致作物的不良生長,果實不夠優良。
5、信息的落后。大多數的鄉村信息是相當落后的,有的農民甚至不知道有“建設新農村”這回事。沒有即時良好的信息來源,導致農民農產品的滯銷。另外,其他地區的致富經驗信息農民也無法得知。
以上結論僅是個人分析,并不完全完整,也有可能存在不少的疏漏和錯誤。
1、但目前發展呈現趨同化趨勢,千游一律,給游客無新鮮之感。
建議:開發人文景觀,豐富游覽項目,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實現差異化旅游經營。增加游樂性主題項目,延長生命周期,吸引穩定的客源。
2、島內旅游呈現超負荷情況,人流過多,影響海島游品質。
打造多類型的旅游資源,實現游客分流,同時實現旅游與保護的良性循環,提升項目品質。
3、環境保護問題不容忽視。
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游風景區、開發旅游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游資源,為發展旅游業創造條件。其次,要樹立防重于治的新觀念。保護旅游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為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盡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觀賞。
皮口鎮社區建設情況:
皮口鎮被國家體改委等十一部委確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被遼寧省確定為中心小城鎮,又被國家六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被國家漁業部確定為全國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被大連市定為重點開發建設的小城市。,皮口鎮被國家發改委以“人與自然河蟹小城鎮”及在海洋開發、利用、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而入選為20上海世博會參展城鎮。根據日前確定的規劃,皮口鎮正以濱海路為中心軸線,西起清水河,東至贊子河,北到高速鐵路,面積38平方公里以上區域全部納入鎮區內,對產業、居住、商貿、飲服及公共設施、重大基礎設施等按功能區分,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將皮口鎮重新定位為產業發達、生態良好、臨港宜居、河蟹文明30萬人口的中等海濱城市。
皮口鎮現擁有省一級鄉鎮敬老院、大連市一流的公安分局以及武警邊防、法庭、工商等執法部門在皮口都有派出機構。220千伏的變電所座落在境內,1萬噸能力的凈水廠即將擴建成5萬噸。市政、環衛、城管中隊等城鎮管理職能部門一應俱全,購物、旅游、休閑、娛樂場所眾多,城鎮功能齊全。
xx鎮地處省會鄭州和古都開封之間,是縣城的座落地,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區面積28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7個村民組,總人中10萬余人,其中農業人口1.1萬人。200x年以來,xx鎮從自身實際出發,通過理清發展思路,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了城關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和諧文明,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并分別獲得了“全國文明鎮”、“全國重點鎮”、“全國信息化建設示范鎮”三個國家級榮譽,鎮黨委是“省五好鄉鎮黨委”。理清發展思路,實現生產發展思路決定出路,正確的經濟發展思路是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200x年以來,我們從城關實際出發,在深入調查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強鎮、三產富民”的總體經濟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通過大舉招商引資,強力發展服務業,優化發展環境,推進農村城市化。使全鎮逐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三產為主體、現代城郊型農業為增收的經濟發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條符合城關實際、具有城關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2005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2540萬元,同比增長25%,比2001年凈增1500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679元,同比增長23%,比2001年增加2200元;8個村集體收入完成1300萬元,同比增長10%,比2001年凈增500萬元。全鎮社會經濟綜合實力連續位居鄭州市30強鄉鎮第一位、省百強鎮前列。健全保障體系,實現生活寬裕在加快經濟發展、增加村集體收入、提高群眾福利水平的同時,我們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從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切實促進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萬元設立了城關鎮大病醫療基金,建立了大病醫療制度,解決了農民看大病難的問題。投入30萬元設立了老年人生活補助基金,在全鎮營造了尊老、愛老的良好氛圍。投入40萬元設立了農民就業和素質教育培訓基金,對部分群眾進行了集中培訓,提高了群眾就業能力、拓寬群眾就業渠道。投入30萬元,設立教育撫助基金,對貧困學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學生進行救助或補助。投入20萬元,為8個村和機關各辦配備了電腦,實現了網絡化管理。成立了鎮信息服務中心,利用網絡、以《信息快報》的形式,為群眾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從就醫、到養老、教育、就業一系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形成了發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業有渠道的良性互動。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作為享受各項保障體系的條件,進一步加強了社會管理,促進了鄉風文明。創新活動載體,促進鄉風文明200x年以來,鎮黨委以“道德規范進萬家”活動為契機,在全鎮開展了以“一村一條文明街、一街一個文明戶、一戶一件模范事、一家一個形象人”為內容的“四個一”精神文明上臺階活動。并抓住形象人這一核心,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了四期形象人培訓班,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形象人的整體素質。同時,廣泛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和“夸媳婦、賀娘家”活動,在3月8日進行了統一表彰;2003年以來,陸續投入500萬元在8個村高標準建設了農民文化大院和多個街頭娛樂場所,每天群眾進行表演;在元宵節組織全鎮農民文化藝術隊上街演出,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個月時間,在全鎮開展“十佳文明戶、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經紀人、十佳納稅大戶、十佳基層干部”評選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十佳先進,利用年初經濟工作會時間進行統一表彰,并進行及時宣傳報道,使全鎮形成了爭當形象人、爭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圍。目前,全鎮8個行政村有5個是市級文明村、城關鎮是“全國文明鎮”。加強基礎建設,實現村容整潔我們按照縣城整體規劃,切實推進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建設。200x年規劃并建設了總投資達3.2億元、可容納住戶2980戶的“兩寓五區”工程,即在一個村建設農民公寓、在兩個村建設農民標準化住宅小區。如今工程已基本結束,并有600余戶群眾搬進新居,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優化了城關的投資環境。同時,投資3960萬元建設了多座學校、醫院;投資1800萬元建設了26條道路,綠化美化了38條街道,亮化了50條道路,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對背街巷道和庭院衛生進行了專項治理,深入開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衛生清理”活動,為轄區群眾營造了一個更加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了轄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村容整潔。2004年,城關鎮獲得了“全國重點鎮”的榮譽,有三個村被命名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時,全鎮有2個是省級衛生村、1個是市衛生村,幾個城中村全部是省級衛生單位。強化村務公開,實現管理民主多年來,我們把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做為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內容,并結合城關實際,實行了“村帳民理鎮管、組財民理村管、三書一單理財、五枚印章把關”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財小組,對各村財務進行監督審查;鎮審計辦每月集體進行匯審入帳,并經常進行審計監督。2005年在堅持每月8日前的村務公開的同時,還通過攝像、輸入微機,使村務公開實行了網絡化管理,延伸了村務公開的時效性,開創了民主管理和村務公開工作新局面。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域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群眾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開發區于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和取得成效。
以產業化為重點,建設富裕新農村。八里罕鎮始終把發展生產作為著力點,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著眼點,逐步實現了農業的規?;a和產業化經營,農業組織化、專業化程度逐年提高。一是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他們緊緊抓住上級政策扶持的機遇,結合區域條件,開展了以北梁為中心的設施農業園區6700畝。二是采取抓大戶、建小區的工作方式,積極發展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全鎮年出欄肉牛4.5萬頭,出欄肉羊2萬只,出欄生豬2.5萬口。三是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農業項目資金,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打配機電井163眼,鋪設管道7.4萬延長米,擴大保灌面積2.3萬畝。四是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存環境。完成生態保護面積6.2萬畝,其中封育3.2萬畝、造林合格面積2.3萬畝、經濟林改造0.7萬畝。他們同時圍繞設施農業園區,采取擴點帶面方式,積極發展高效避險農業,大力實施農用機電井綜合升級改造工程,推廣膜下滴灌農業新技術,建設節水型農業,全力打造肉牛產業,著力培育畜禽養殖聚集區,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社會和諧。
(一)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以城鎮化為依托,建設靚美新農村。近年來,他們按照“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強化城鎮管理、提升城鎮品位、增加城鎮人口”城鎮建設思路,實施街區道路拓寬改造、鎮區污水處理、集中供熱、鎮區硬化美化亮化綠化等十項工程,啟動了酒鄉家園、萬隆園住宅小區、文化路商業樓、八里罕農貿市場開發項目。2011年,該鎮繼續加大城鎮投入、建設、開發、管理力度,重點實施了八里罕河橡膠壩、帶狀公園、文化廣場、酒鄉公園、老橋翻新、綜合幼兒園、八里罕小學。
教學。
樓、衛生院病房樓、八里罕村委會辦公樓、八里罕國稅分局、信用社辦公樓建設工程,美化硬化亮化街區,完成農貿市場、萬隆園小區、文化路商住樓等10萬平方米的商住開發項目。同時,按照城鎮建設發展規劃,他們積極穩妥地實施了舊城改造和拆遷,爭取利用3至5年時間規劃建設好6個3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實現農民進城、商業進市、住宅進區、工業進園目標。
(二)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區共有1所中學、5所小學,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1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鎮11個村實行了村干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任職,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20余名干部平均年齡為37歲,大專以上文化15名,高中、中專21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開發區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征農業稅后,我區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于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0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65%。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
我區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萍嘉幕度氩蛔?,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于包產到戶后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群眾有意見。六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后,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三、
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本烷_發區實際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為:努力推進和實現農村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鎮文明化、保障社會化和管理民主化。
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洜I,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采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
實行村干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各種限制,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要抓好統籌規劃、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城鄉基礎設施的統籌建設、城鄉教育、衛生、社會事業的統籌發展和城鄉社保制度的統籌,讓農村和農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業化的建設成果。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同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進城農民提供公平的就業和生活環境。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各級要有總體的規劃,對全鎮來講,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規劃設計以現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樣,既可生態莊園式,也可農村社區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實現村屯城鎮化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并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農民自辦文化扶持基金,引導農民發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風情旅游;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隊、文藝演出隊、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范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要繼承并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免收義務教育的雜費,調整中小學布局,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城鄉教師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建立起政府出大頭的農村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同時,要通過民主評議活動,對那些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發揮模范作用、不具備黨員條件的,及時作出組織處理,以進一步純潔黨的隊伍。
本篇文章出自《大學網》由編輯員在線為您整理。
調查地點:蘇州市吳中區新豐村。
調查方式:走訪村民,問卷調查,拍照等。
1、人口。
l勞動力。
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婦女,兒童較多。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該村人口結構也不太協調,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明顯。
2.土地。
l耕地。
在以前該村經濟也主要是靠農業及跟農業相關的副業,但是后來農民的土地都被國家征去了,農民的土地沒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農民的自留地。
l荒地/其它土地。
因為荒地一般都不歸他們私人所有,所以這部分土地的使用權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劃為墳墓的集中劃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來蓋集中型的商業廠房,現在的拆遷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地理位置不錯的,也會被用來發展商業,以便提高經濟發展。
3.土地制度。
網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計(農業/非農產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1農業。
l種植業/土地方面的收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該村農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非農產業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為經濟來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這些人中的也多是經濟作物。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條件不好的,還會靠自家的自留地,種些糧食作物,維持日?;顒雍蜕?。
l養殖業。
有些村民手里有點資金,對養殖比較有興趣的,就投資搞了養殖業。大多數都投資在了家禽養殖上面,像豬,雞,鴨……時下這些東西也是比較暢銷的,像烤雞,烤鴨,豬肉從前段時間起就漲價了。而且這些家禽相對而言比較好飼養。不過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這幾年流感類的疾病頻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收益。
l副業。
還有一些有一定手藝的,就靠”本事”吃飯。有些會刺繡的,就會做些繡品,自己到集市上賣或是提供給哪家小型加工廠。還有就是串手鏈或是一些手工藝品。
2非農產業。
l打工。
l經商。
現在農村的經商途徑有:開個個體經營的店面(因為國際教育園建在了本地,學生很多,所以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幾個受手藝人,出外包攬活計,做個小老板?;蚴菐准乙黄鸷腺Y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辦企業,其中吸納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農民都有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從而充分利用了當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從而也促進了本村經濟不斷發展。
5、村莊的歷史。
l一般歷史。
新豐村位于蘇州市吳中區中北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石湖之畔,該村的西面、北面被著名景點上方山所環繞;南臨蘇州市國際教育園,風景秀麗,人文氣息渾厚。村內有一村級公路通往外部。該村歷史現已無法考證。但據村里人介紹,他們的祖輩們一直就居住與此;又結合吳中區具有較長的歷史,故可推斷該村歷史也較為悠久。但具體情況不詳,還請見諒。
調查對象(印章):
調查目的: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只有發展縣域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廣大農民群眾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成為現實。
為了了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鎮于近日就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F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xx鎮轄1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xxxxx多人,農村勞動力x.x萬人。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區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行財務審批手續,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加強,xxxx年化解債務xxx萬元,沒有發生新的債務,農民政策性負擔為零。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鎮村道路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鎮村屯公路xx公里,實現了村屯道路暢通;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農電網改造等公共服務事業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步??平涛男l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開始進入農戶家庭,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農民自編自演開展文體活動,縣鎮組織的科技、文藝下鄉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學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目前,全鎮共有x所中學、xx所小學,實現了區級標準化學校。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陽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訓農民達x萬人次以上,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廣大農民積極學用新型科技,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廣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干部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鎮x個村實行了村干部直選制度,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實現“一肩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農村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在全鎮“兩委”xx名干部平均年齡為xx.x歲,大專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專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xx鎮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準》,在指導全鎮村務公開活動中,實行“五統一”(統一內容、形式、程序、時間、建檔),做到“三為主”(村務公開以村“兩委”、監督小組、鎮農經中心為主),突出“一個重點”(以財務公開為重點),把群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詢意見,將財務公開延伸到村民小組,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可見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推廣型、農產品加工型和綜合服務型專業組織協會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多數會員不繳納會費,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應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經濟組織、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等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免征農業稅后,我鎮農村的基礎財力巨減,財政“缺口”大,加之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很大。省、市、縣下撥的轉移支付無法維持鎮、村組織機構運轉所需財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調查顯示,由于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根本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缺乏誠信意識,在產業化經營中常有違約等不守誠信行為出現。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xx%。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抬頭的趨勢。
我鎮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衛生狀況令人擔憂??萍嘉幕度氩蛔?,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絕大多數的村已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縣鎮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嚴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尚未開展,農村弱勢群體保障體系薄弱。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干部沿襲于傳統工作思路,習慣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于應付。
二是帶領群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群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
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
四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
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同時由于包產到戶后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村經濟發展,也致使了無人關心集體事業的'現象的產生,村委會雖實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規劃在本村因無力參與支持而無法實施。五是農村村民自治工作發展不平衡。村務公開不及時,財務公開內容不全面,無明細帳,當地群眾有意見。六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后,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本蛒x鎮實際情況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當前思路可理解為:努力推進和實現農村的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村鎮文明化、保障社會化和管理民主化。
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洜I,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衛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編修村鎮規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采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戶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衛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干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鎮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的共同建設,真正提高gnh才是目的,而不僅是單純提高gdp。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期打算,要有信心,有決心打好這場仗。祖國的未來離不開新農村的發展,搞好新農村建設時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
一文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本文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家鄉變化的客觀匯報,可以參考這個思路。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需要內容健康、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適合廣大農民群眾口味的文化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
調研報告。
供大家參考借鑒。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鑒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國共產黨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20xx年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云、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了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20xx年10月省的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據了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設備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于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于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于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征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20xx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2、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設備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占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于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
春聯。
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著農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畬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畬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絡廣泛普及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國家將衛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后,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設備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群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群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信息技術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群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等歪風盛行。
4、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于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范,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干專用?,F有鄉鎮文化專干平均年齡偏大,由于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后有歷史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長期以來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重視不夠,對優良傳統文化的偏見和缺乏支持,給各地農村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帶來消極影響,而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也嚴重約制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從各級政府自身來說,存在以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目前由于國家財政投入少,地方財政又有困難,未能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設的政策。除了人頭經費外,區、鄉用于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幾乎沒有,導致文化設施建設滯后。鄉鎮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發展,依靠產業化、市場化運作生存困難。目前鄉鎮只能勉強發放人員工資,沒有文化建設項目,沒有添置文化活動器材,圖書室的圖書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認識滯后。由于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認識不足,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
口號。
下,相當多的人認為文化工作是軟任務,是花錢多效益少的社會公益事業,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錢投入,致使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滯后,從事文化事業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積極性,大多放棄主業改做鄉鎮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體制不暢。一方面,鄉鎮文化站專干以塊管(鄉鎮管)為主,人員大多被鄉鎮抽去從事中心工作,專干沒有專用。區文化主管部門無法對他們進行調配和交流使用,基層文化站人員長期處于固定狀態,沒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鄉鎮財政對文化站投入極少,管理不力,導致相當多文化站形同虛設,沒能發揮農村新文化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廣電與文化分屬兩個職能部門,對農村的傳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而且農村地域廣、人口分散、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收益小,僅靠廣電部門是無能力承當農村廣電網絡建設。雖然國家規定到20xx年農村地區20戶以上的村全部實現網絡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戶并未列入新的網絡“村村通”工程計劃,得不到上級補助資金,導致我區目前許多鄉村原有接收設備無力更新。在衛星傳播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后,廣大農村地區只收1—3臺外地的電視,無法收看省、市、區電視節目。
我們建議:
1、創新機制,培育新型文化隊伍。通過擇優招聘,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鎮文化干部隊伍中。配齊配好鄉鎮專職文化站長和村級文化協管員。加強對鄉村文化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政治和業務素質。鼓勵鄉村文化工作人員自學、進修,有目的選送部分人員到相關院校深造。同時進行業余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業余文化隊伍,對文藝骨干免費進行培訓。
2、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建設強大的基層文化陣地。一要認真貫徹中央《意見》和省的政府的《決定》精神。規劃好新農村建設中基層文化陣地布局和建設問題。結合鄉鎮建設規劃,通過改建、擴建、調劑改造、新建等途徑,加快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步伐。二要加強文化宣傳工作。文化宣傳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強有力的宣傳文化,就沒有新農村的文化建設。所以黨政領導及宣傳部門要時時關心和宣傳新農村文化建設。三要加大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一方面認真落實每年地方財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設的政策,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對鄉鎮文化站標準化建設補助資金,對實施文化站達標建設的鄉鎮給予資金扶持和獎勵;另一方面學習借鑒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鄉鎮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民間融資活動,通過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廟共建以及城鄉共建等方式,引進資金和文化活動器具及資料,滿足鄉村群眾平時讀書看報和開展文化娛樂活動之需。
3、創新理念,借助各種載體,活躍農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各地農村都有不少民間藝術人才、民間絕活藝人,由于多種原因,大多面臨斷層后繼無人的狀況。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發掘、整理優秀傳統民間藝術,解決傳人問題,并積極鼓勵和幫助他們自編自演,參與到弘揚時代主旋律和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藝活動中去。
二是節俗文化活動。傳統節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其長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間大眾,應充分認識其文化底蘊對農村文化建設的巨大現實意義。當然,其中也可能夾雜某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我們要遵循“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積極加以扶持和引導,使頻臨消亡的民間節俗文化活動成為廣大農村社區民間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節假日和農村集市開展文化活動,如春節各地民間文藝踩街活動,二月二霍童文化藝術節活動、三月三畬族歌舞文化活動、媽祖文化活動、關帝文化活動等。
4、創新手段,積極構建農村文化活動的網絡。
一是成立鄉鎮電影放映隊或文化傳媒中心,推動農村電影“2131”工程(即在“21世紀初、全國農村1村1月保證看1場電影”)在我區農村得到落實,解決農村看電影難的問題。
二是依托鄉村文化站點,積極挖掘本地文化藝術資源,扶持民辦文藝團體,發展農民業余文藝演出隊,鼓勵農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三是建立“農家書屋”,滿足農民對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提出,國家鼓勵和資助各地農村建設“農家書屋”,要求場所不小于20平方米,書籍不少于1000冊,含有30多種各類期刊及100多電影光碟,以滿足農村群眾閱讀需求。
四是結合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活動,促進鄉村民間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通過組織申報各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活動,提高農村保護和傳承傳統優良民間文化的意識,讓我區民間的鐵枝、紙扎、火把拖石、肩頭戲、線獅、儺面舞等得到發揚光大。
五是結合“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借助體育活動的場所——健身路徑、籃球場、乒乓球臺等,推廣體育文化,讓農民在健身的同時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動。我區是畬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又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以及綠茶的主要產區之一。畬族文化、大黃魚文化、茶文化等應成為我區獨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園文化、燈謎文化、企業文化等也應加以重視和引導,使之融合到新農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學習外地經驗,借助農村“三堂”和閑置校舍拓展農村文化活動的空間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間廟堂、廢舊禮堂”(三堂)作為民間文化活動的場所,依靠離退休黨員干部、鄉村老人協會、廟堂管委會等承擔農村文化的組織與管理工作,讓老協會會長或廟堂管委會會長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間廟堂的“香火錢”為農村文化活動“買單”,將“三堂”變成政策法規的“宣傳站”、社情民意的“中轉站”、先進文化的“傳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學習和借鑒。借助“三堂”場地既可解決活動場所不足和經費不足的困難,又有利于推動文明新風進“三堂”,還有利于調動當地群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此外,我區鄉村目前有許多地方學校的樓房閑置,可以借用作為當地文化活動的場所和開辦圖書室、閱覽室、室之用。
五是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每年各級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是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鮮血液和催化劑,應很好進行策劃和包裝,尤其是科技、文化下鄉和電影下鄉巡映活動,應多播放適合農民群眾口味和需求的娛樂影片和科教片來贏得農村市場。
5、明確職能,實施有效管理。鄉村文化站點在履行服務和經營性職能的同時應積極協助主管部門管好基層文化市場。對進入農村文化市場的民間藝術團體,市(區)文化部門要審核把關。有條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賃的形式,將鎮區網吧、電子游藝室、音像出租戶、圖書銷售點、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統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經營,遏制地下黃、賭、毒現象。
一是抓好農村電影“2131”工程的落實工作?!?131”工程帶有公益性,建議區政府要解決電影器械設備及購買拷貝的資金;文化部門要負責各鄉村“2131”工程計劃的制定和業務指導;鄉鎮要負責計劃的實施,保證鄉村農民一個月看一場電影。
二是建議區委區政府要專題研究解決農村地區更新廣電接收設備的資金問題,滿足農村群眾對廣電聯網的需求,讓山區農民與平原地區群眾一樣能收聽收看中央、省、市、區廣播電視節目,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三是建議開展一年一度的民間文化藝術節活動,由有關職能部門牽頭,在國慶中秋期間組織民間文藝匯演活動,讓各鄉鎮、社區的民間藝術團隊集中進行比賽和交流,以促進農村民間文藝的繁榮和發展。
。
新農村應該是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農村經濟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xx縣農村現狀。
xx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xx縣轄6鎮4鄉,111個村民委員會,總面積7439平方公里,農業人口18.97萬人,播種面積達71萬多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444元,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2億元,xx縣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日,xx縣農調隊對六壩鄉南莊村和朱王堡鎮新堡子村進行了專題調研。進入村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零亂的村舍,稀疏的樹木散落在村舍周圍。調查中村民反映強烈的是教育負擔重,教師老齡化,教學質量不高,而且近年來學生日趨減少,許多學校面臨合并,離校遠的孩子上學成為問題。去年近70%的村民參加了合作醫療,但報銷標準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榮說,近幾年國家政策好了,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較單調,村上雖都建有文化活動室,但室內藏書甚少,活動也只限于個別節日,平時只有看電視,但即便是看電視,也只有幾個臺,有線無信號;另外,人們手里有了活錢,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規劃、設計,小路四通八達,也為小偷行竊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時有發生。近年來農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觀,農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必然選擇,也是廣大農民現實的期盼。但新農村建設還面臨許多困難,任重而道遠。
二、存在的問題。
1、勞動力素質低、思想觀念落后。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村級組織建設不強。為官一任,造富一方,為官者不僅要管理一方還要做群眾致富的引路人和帶頭人,能選出真正的村官成為廣大農民的企盼。村務公開、村民監督和干部作風建設成為關注的焦點。
3、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民間文化遺產得不到發揮和有效保護。新建的文化站藏書少,資料缺乏;郵政局架線,電信局不送信號,農村有線電視普及率不足35%。
4、農村經濟水平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影響,農村經濟總量少,農民收入水平低,增長速度緩慢,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新農村建設乏力。
5、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xx縣建立了合作醫療組織,參保率雖達70%以上,但受報償標準低的影響,還存在著因病返貧和看不起病的現象,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藥品價格反映強烈,醫療衛生狀況令人堪憂。
6、小城鎮建設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
7、村社缺乏規劃,村莊零亂,渠、路、林不配套,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嚴重影響著村社的美觀。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抓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近年來xx縣在大力發展致富項目入戶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項目帶頭人、個別村還有支柱產業、應繼續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2、建設新農村應加強村社道路建設?!耙敫?,先修路”,縱觀xx縣鄉村,道路硬化率低,應從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3、建設新農村,要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5、建設新農村要搞好村鎮規劃。只有抓好規劃,確保建設的科學有序,才能逐步改變村鎮建設雜亂無章、水平低下的問題,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首先,抓好村鎮建設整體規劃,做到科學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其次,嚴格按照規劃搞建設,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推行“一戶一宅”,鼓勵農民拆舊建新。實行人畜分離。
6、建設新農村要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叭r”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xx縣6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7、建設新農村要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應圍繞近幾年村社建立的各種專業協會,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新經濟組織的服務帶動功能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8、建設新農村要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我們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建設新農村要有好的基層帶頭人和領導班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組織實施者。要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建好班子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龍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提高農村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10、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1、建設新農村要長遠打算,從農村教育著手。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我們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同時要嚴禁體罰學生,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環境。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節約資源;減免農村義務教育費、以及到城市就讀借讀費,讓城鄉教育同步發展。
12、建設新農村應整頓農村藥品市場,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刂扑幤穬r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青春九十年,喜迎十八大”值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之際,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的理解,提高運用其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自己以小見大、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立即問題的思維。在暑假期間,我們積極響應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對所在城鎮的現代化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分析后寫下了此次社會實踐的收獲,主要是關于新民市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新民市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實現機制以及新民市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啟示等三方面的內容。新民市是沈陽市所轄縣級市。位于遼寧省中部,遼河下游平原地區。東連沈陽市沈北新區、于洪區;南鄰遼中縣;西與黑山縣接壤;北靠彰武縣、法庫縣;西北一角與阜新縣毗連。面積33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0萬畝。全市設11個鎮、14個鄉和5個街道,338個行政村。是一座集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于一體的新興城市。遼河以東地區種植水稻,其余地區種植玉米、高粱、大豆3。是遼寧省商品糧基地之一。
執。通過與交流和與以前對農村的了解,我們都深切體會到了新農村建設以來,新農村取得的巨大變化:曾幾何時,我一直把貧窮落后等同于農村,現在看來,雖然農村仍然與城市有著差距,但是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縮小。
通過實地調查,我們發現,在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為了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成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個人特地隨機地對新民市的8戶居民進行了調查了解,在此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做具體介紹:
第一:居住條件。
1、家用電器。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生活有進一步的要求,這主要體現在家用電器上。30年前,最普遍的就是收音機,一個村子頂多有一臺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就更不用提了?,F在收音機已經逐漸被淘汰了,電視、電冰箱、電風扇、洗衣機逐漸普及了,電腦也逐漸走進農村人民的視線。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都有電視機,6戶有洗衣機,5戶有電風扇,3戶有電冰箱,1戶有電腦。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農民富了,另外現在農民購買部分家用電器可以享受政府補貼百分之十三。
2、房子結構。
我調查所在村的房子主要分為泥草結構的房子、泥磚結構的房子、磚瓦結構的房子、新式磚瓦結構的房子以及商品樓。
而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只有1戶住房是泥草結構的,1戶是泥磚結構的,2戶是磚瓦結構的,3戶是新式磚瓦結構的,1戶是商品房,其中還有2戶在二三年之內要重蓋新式磚瓦結構的房子。這也反映了現在農村村民的住房水平,現在主要是以磚瓦結構和新式磚瓦結構為主。據了解,30年前主要是以泥草結構和磚瓦結構為主,由此可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
3、農機和車。
要致富先修路,在交通更加便利的同時,各種農機設備和車輛也逐漸走進了農村,農機設備主要包括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絞茬機,車輛主要包括牛車馬車、四輪車、面包車、大貨車、出租車、轎車。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1戶有牛車,1戶有貨車。以前幾乎每家都有牛車馬車,但隨著生產發展,幾乎都被淘汰了,逐漸引進先進生產生活設備。由于調查戶數有限,不能體現出農村擁有農機和車輛的狀況。
第二:飲食。
面家里也是十分富足,雞鴨魚肉、煙酒、水果、蔬菜也是四季不斷。
第三:年收入。
最能反映農民生活水平的,最能反映農村發展情況的,最能體現農村工作成績的,就是年收入。農村人民收入來源主要有政府補貼所得、種地所得、農閑外出打工所得、圈養牲畜家禽賣出所得、個體經營所得以及國有企業私營企業職工工資所得。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年收入在5000至10000的有1戶,年收入在10000至25000元的有3戶,年收入在25000至50000元的有3戶,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的有1戶?,F今農村有存款的大約占總村民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銀行信用社還提供各項貸款業務,方便農民發財致富。
第四:日常消費。
1、教育。
教育涉及千家萬戶,惠及子孫后代。中國共產黨積極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九年義務教育在我所調查的的區域基本普及。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父母老人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小學初中水平,而青少年都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還有正讀高中和大學的學生。九年義務教育減輕了農民負擔,有利于農村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一般讀高中每年學費生活費大約有9000左右,讀大學每年學費生活費大約14000左右。隨著教育機制的改革,我想教育經費還會逐漸降低。
2、醫療。
醫療一直是困擾廣大人民的問題,現在有合作醫療,農民人均保費只有30元,但是生病到指定醫院看病買藥可以享受優惠。但是并沒有達到完全改善的效果,還有待提高。在我調查的8戶村民中,平均每年每戶1500元左右(在沒有大病的情況下)。相對收入所占的比例已經不是很大了。
結構,加大扶貧力度,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比重,探索求保農民現實利益和長期穩定收益的有效辦法,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值此十八大召開之際,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一個新的勝利!
當大家穿行于新農村現代化的農舍間享受天倫,品味生活,我們真切的感到,環境優美,諧調自然,綠意長青,方能與天地同合。漫步于鄉間林蔭大道下親吻芬芳,笑論春秋,我們看到,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現代化新農村特色正在初步彰顯。
是的,新農村建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程,新農村的華彩篇章從這里掀開,農民的新生活從這里起航。從這里我們讀懂了新民在創建更高水平小康的決心和全部內涵,記住了幸福新民人民的恒久魅力!
參觀孫家村農田。
至調查郭猛生態農業的發展。
至xx市鹽都區順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至大岡鎮財政所。
1、調查背景。
家鄉近年來發展變化較大,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果。
2、調查目的。
因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和一些家鄉的同學組隊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我們的暑期實踐因地制宜,深入農村去了解新農村建設。
3、調查對象。
(1)7月25日參觀孫家村農田。
鹽都區位于蘇北黃海之濱,境內氣候環境獨特,為海洋性濕潤氣候,江蘇“冷窩”,江淮氣旋入???,夏季冷暖空氣交匯頻繁,九、十月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水土資源豐富,成陸較晚,為黃淮海相沉積平原,鹽漬型水稻土,速效鉀含量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尤宜水稻種植。
很高興來到大岡鎮孫家村,充分感受到這里安定和諧的氛圍。正值七月,田里水稻綠油油一片,長勢尤為喜人。夏日里難得的舒爽天氣,鄉間清新的氣息,給我們帶來舒暢的心情。在這個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莊里,處處展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規整清潔的水泥道路貫穿村莊,路邊紫薇花爛漫地開著,遠方的樹林間的微風帶來絲絲清涼。
與該村書記及村主任的一番親切樸實的談話,讓我們為該村近年來在行政體制和農業生產上取得的成就感到敬佩和高興。
此行讓我們真切地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真正可以使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交通狀況的改善,教育醫療住房條件的提高,農民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這一切的一切,給我們展現了發展中的中國農村的新形象,真的感覺不虛此行。
(2)7月26日至調查郭猛生態農業的發展。
今年以來,xx市鹽都區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優先資金投入,1至4月份,全區累計吸納和投資6500萬元,建設生態農業園項目5個,區、鎮兩級累計投入1600萬元,用于生態農業項目園區內路橋、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引生態農業項目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江蘇禾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生態農業項目在郭猛農業示范園區成功簽約。
該項目投資4000萬元,租地400畝,征地7畝,將用兩年左右時間,建成集名貴苗木、綠色果蔬、畜禽水產及餐飲娛樂、健身休閑、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種養基地和旅游度假勝地。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千萬元以上、利稅超百萬元,可為地方農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3)7月27日至xx市鹽都區順雨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一般雞與雞蛋都是采用米糠等一些飼料飼養這家公司引進外來技術以其獨特的配方飼喂的地方草雞,加上人工喂養的昆蟲,其雞肉肉質細嫩爽脆有彈性,湯質濃郁,雞蛋蛋清粘稠,蛋黃飽滿有彈性,口感清香,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已取得自己的品牌優勢。工作人員帶領我們來到了他們的養蠅房,還沒進去就被一陣撲鼻的臭味所嚇住了,捂住鼻子進去之后,就看到成千上萬的蒼蠅被養在一個個的紗盒子里面,康總對我們說:“這些蒼蠅就是雞的飼料來源之一,也是他們的.飼養場有別于其他飼養場的特色?!笨墒谴蠹揖陀钟幸苫罅?,要說蒼蠅是昆蟲給雞吃固然能加蛋白含量,但是蒼蠅是有翅膀的是會飛的,那雞怎么吃的呢?康總又再一次解決了我們的疑惑,他說:“雞吃的實是這些蒼蠅的幼蟲”。
(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蠅蛆)。
(4)7月28日至大岡鎮財政所“家電下鄉”讓大岡農民生活更精彩。
在大岡鎮文昌家電商城里,家電以舊換新的海報前,擠滿了來自該鎮各村居的農民,鄰近興化市安豐鎮也有部分農民前來選購家電,他們細致地挑選著自己需要的電器,不時地合計著價格。據統計,“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大岡鎮累積銷售指定商品xx余件,已發放補償資金達20余萬元。
從大岡鎮財政所負責人了解到,該鎮經過深入的調研后,制定了“家電下鄉”實施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將涉及優惠政策、補貼標準、申報程序的宣傳資料發放到農民手中,使家電下鄉“家喻戶曉”。財政部門會同工商等相關部門,積極做好銷售網點備案工作,認真執行中標價格,保障產品質量,強化售后服務。全力做好補貼資金的審核與兌付工作,提高補貼辦理效率,補貼資金以“一折通”方式直發給購買農戶,確保及時、全額發放到農民購買者手中。隨著“家電下鄉”的不斷深入,指定商品種類的不斷增多,產品限購臺數的增加,最高限價的調整,富裕起來的農民可選購的商品也越來越多,大岡農民的生活將越來越精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當前是個很熱門的話題,然而身在象牙塔的我們,要開始學會走進社會,走進我們的農村,掌握最直觀的信息,體驗新思維新氣象,豐富我們自己的視野。親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親近我們偉大的祖國。
4、調查方法或工具。
實地觀察、采訪有關人員、上網查詢資料。
5、現狀與問題分析。
在這次活動中,農村的日新月異讓我有了很大的觸動。雖然我也生在農村,但是近一年的時間,家鄉的變化確實很大。
相關政策不適合本村發展。
比如我們在孫家村調查時,他們的黨支部書記坦言有時國家的政策和規定并不是很適合自己村組織的現狀,需要自己回來研究進行一些補充。
在實施“家電下鄉”政策中,如何做好宣傳工作,如何與百姓溝通。
農業生產技術落后:我們看到的生態養殖是一個成功的典范而有些地方生產技術相對落后。
6、解決方法: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
(2)加強基礎,用科學的理論為生產鋪平道路,科學生產發展生態經濟。
(3)加強頭籌操作:協調各部門工作上下齊心。
通過這次實踐我們了解到,新農村建設時是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提高農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在某個小的方面修修補補、小打小鬧。
家鄉今年的成績來源于管理優化、實事求是落實國家政策、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改進農業技術。
我們這次的社會實踐對xx地區的新農村建設現狀進行一些考察,掌握一些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這一舉國上下都在積極實行的國策。通過這次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我們可以對新農村建設有更深層次更全面的認識,因為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可以補充僅僅在理論方面的了解,同時,我們對新農村建設理論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實在。另外,通過實地的走訪調查,我們可以對目前江蘇xx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現實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可以使得我們對家鄉的了解,對新農村建設的落實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最后,我們也可以在調查中去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畢竟新農村建設起步也沒太久,有很多它不成熟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調查情況去探索出一些問題并且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設問題是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最為關鍵的問題,關系著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現如今促進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必經的發展過程,農業與農村經濟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輕制度、重經濟”的現象,對于農業與農村經濟的建設影響重大。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是農村基層工作的核心,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職能的發揮嚴重影響著我國財政、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著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及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關系著農村集體的生存和發展,管理成效問題直接影響著農村集體成員的利益問題,也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因此,如何保證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的完整安全,高效管理農村集體財務資產,是農業集體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與干部人員所要面對的重大難題。
1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
1.1農村集體財務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推進,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高速發展,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由于思維觀念的問題,大多數農戶缺乏農村集體財務的監督意識,在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還不健全的地方,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問題嚴重,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有:會計制度的不完善,導致會計基礎工作不足,會計核算工作不專業,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問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混亂。同時一些處于城市邊緣地區的農村,由于缺失監管,導致農村農戶,村級領導對農村集體財務資產的管理使用上出現嚴重的流失浪費,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公開制度流于表面,執行力度不足。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模式的老舊,缺少徹底改革和創新,財務制度執行程度不夠,農村基層組織權力混亂不清,管理不明,關系主體錯位。
同時,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會計制度不完善,導致農村集體資金使用混亂,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缺乏專業知識。
1.2完善農村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
為了加強對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示范單位的管理,促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開展,需要推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示范單位的管理辦法。在規范化建設單位的推行之下,使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問題能夠逐步解決,規范化建設單位必須嚴格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法》,并按照統一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規范化建設財務管理制度,防止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漏洞的出現,要完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內部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還要健全農村財務管理財產清查制度、民主監督制度、民主公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成立農村財務管理民主理財部門,并且定期進行財務會計知識的培訓和審核。
規范化建設村部必須定期編制財務報表上報,完善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實行統一的電算化管理,并且設立專門的會計檔案部門,加強檔案方面的管理,還應接受農經部門的審計監督,公開審計結果,實行公開制度。
1.3健全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必不可少,同時也應該控制村級財務管理的收支細節,強化監督管理,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同時農村財務委托代理應明確村級集體財務資產的所有權、收益權和使用權不變的準則,任何單位以及個人都不允許侵占或挪用村集體財務資產,對農村財務管理以及農村經濟活動的監督力度應該加強,各類賬目必須細化、明細賬要清楚,所有記錄文件賬目文件都應設立農村財務管理會計專柜保管,對于賬目的報賬、會賬、對賬、記賬、復賬、公開等“會賬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同時開啟并實行備用資金制度,備用資金由村財務管理報賬人員進行管理,額度由實際情況進行申報審批。
農村集體財務資金的支出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嚴禁白條頂庫、瞞報收入等行為的出現,任何人不得隨意支配農村集體財務資金,對農村集體財務資金的不同性質,應進行性質分類管理,建立性質分類管理類別制度,并進行相關的處理措施。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報賬人員應做好農村集體財務日常的財務收支工作,嚴格按照已有制度的規定把關執行,并且能夠及時發現制度的不完善之處,做好賬目的登記、記錄、核對等管理工作。
2結語。
隨著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問題需進一步改進,才能推動我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完善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監督制度,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內外部制度的改革,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能充實我國最為薄弱的農業金融,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根本的是要靠農民自己努力。實踐表明,農村大部分普通農民承擔風險的心理與經濟能力較弱,在沒有他們眼見為實的成功經驗與收獲把握前,他們一般不輕易投入資源(資金與土地等)進行嘗試。討教與效仿鄰里,是農民簡單、實用、有效的學習機制。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培養一批像吳仁寶、王樂義這樣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強的帶頭人。他們的經驗切合農村的實際,容易為農民所接受,可以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他們熟悉村情民情,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能夠較好地化解矛盾,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培養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對于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次調研從8月底開始到10月下旬,3個調研組分別采取了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召開座談會、翻閱資料等方法,對各鎮(街道)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做法,以及對區里加強新農村帶頭人建設的意見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經過認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報告。
《現代漢語詞典》中“帶頭”的意思是:首先行動起來帶動別人。那么,“帶頭人”就是首先行動起來帶動別人的人。照此類推,“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就是首先行動起來帶動別人建設新農村的人。從我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帶頭人評選對象上分析,新農村建設帶頭人主要包括三類群體:即基層組織的帶頭人、現代農業的帶頭人、農村公共事業的帶頭人。根據我們的調研分析,xx區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隊伍主要包括三類人員。
--村干部,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村委員會主任,他們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在團結帶領農村廣大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上起到主要的帶頭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包括農村的致富能手、農業技術人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骨干農民、農民企業家、能工巧匠等,對于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至關重要。
--農村民間組織負責人。如老協、僑聯、宗教協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的負責人等,這些人在農村有較大的影響力,在各自的線上起組織、帶頭作用,對于農村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建設起較大作用。
這些人在農村各項建設活動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帶頭示范作用,都可稱得上農村“帶頭人”.但根據目前村級組織運行機制,離開農村基層組織(村兩委),新農村建設無疑等于紙上談兵,而且黨和國家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都是通過農村基層組織得以貫徹落實的。因此,農村基層組織無疑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廣大村干部,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要成為團結帶領農村廣大群眾建設新農村的主力軍,是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隊伍的核心人員。
二、現狀與問題。
據初步統計,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隊伍現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66人、農村實用人才835人、各種民間組織負責人367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xx區加強新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了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一是全面落實村干部教育培訓制度。實行分級培訓責任制,區級負責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培訓,每年每人的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鎮(街道)級負責其他村干部的培訓,每年每人培訓時間不少于3天。鼓勵村干部參加學歷教育,有計劃地組織年輕村居干部參加農函大、電大和黨校函授班等接受學歷教育,區財政予以經費補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報酬保障機制。對經濟薄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基礎性報酬由區財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標準予以補助,每年鎮里也拿出部分資金給予補助,一年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補助。同時區里建立了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由區、鎮(街道)、村、個人四方聯合籌資投保,做到應保盡保,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目前,xx區已累計投保416萬元,投保1.2萬多人次。三是出臺了村級正職離任干部定期補助制度,對擔任村級正職累計時間在十年以上的離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補助金額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從優秀村干部中錄用公務員等制度。幾年來,安置到鎮屬企事業單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錄用為公務員,走上了鎮(街道)領導崗位。五是設立村干部保障激勵專項經費。專項經費列入每年財政預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訓、報酬補助、離職定補、困難補助、體檢、健康療養、先進表彰等。今年已為全區近500名村主要干部開展了健康體檢,還組織了30多名優秀村干部到長江三峽、云南等地進行健康療養。
2.加強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了農業技術專業隊伍建設。農業技術研究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逐漸壯大。全區11個事業單位中,共有農業技術人員47名。全區13個鎮街道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包括農林特產和技術畜牧獸醫、農業機械、經營管理及其他專業農業技術人員的鎮(街道)農技綜合服務站,共有編制178名,現有人員159名。此外,xx區省級農業示范園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學歷層次高、經驗豐富、技能嫻熟的農業專業技術人才,使農業人才隊伍出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二是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認真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積極完成專業農民生產技能培訓,全區已有1.7萬農民接受“綠色證書”培訓,其中有1.3萬人獲得“綠色證書”.三是加強科技幫扶。啟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強對農業的幫扶,下派農村指導員到茶山的楊梅生產基地、麗岙的花卉種植基地、澤雅的高山蔬菜生產基地等富民基地,進行技術指導和推廣。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員到村辦企業,鄉鎮企業,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提升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通過抓農村人才隊伍的建設,xx區農業科技取得了明顯進步,大批新品種、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如優質高產早汕稻、輕型栽培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大柵楊梅技術、無核甌柑技術、花卉種植技術逐步得到推廣,畜禽良種化程度和飼養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使農業由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過渡。
3.發揮了民間組織負責人的積極作用。目前,全區有登記的農村民間組織共295家,其中村級老人協會251家,宗教協會6家,各類僑聯協會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1家。近幾年,通過發揮民間組織的獨特優勢,在政府缺位的地方發揮“粘合劑”和“潤滑劑”的作用,尤其在滿足弱勢群體需求,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帶動了農民增收。目前,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發展到31家,其中有5家專業合作社(協會)被評為市示范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產、“農家樂”等行業,入社農戶社員達979戶,基地面積23450畝,帶動農戶6965戶。二是引導僑聯等組織在公益事業建設和社會救助中發揮作用。如麗岙鎮發揮僑聯作用,引導發動廣大華僑為家鄉建設服務,近幾年麗岙華僑在學校建設、自來水、電影院、道路、橋梁、文化活動場所等家鄉公益事業建設上作出了巨大貢獻,總捐資達6000多萬元。景山街道太清宮主持盧阿光熱心公益事業,設立了xx市首個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xx區太清宮慈善救助基金”,近幾年太青宮已向社會捐資1300萬元。三是引導老人協會開展“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活動。各地老人協會普遍建成了老人活動中心,開展各類文娛活動,許多村老人協會還籌措資金,建設協會物業,利用物業出租金發放老人生活補助金。
(二)存在的問題。
1.村干部隊伍建設存在“四不”問題。
一是矛盾面廣,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當。當前,個別村各種矛盾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村干部處于各種矛盾的交織點上,工作中有時不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還會受到人身攻擊和安全威脅。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xx年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年平均工資1.6萬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資長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時還得犧牲個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對繼續當“村官”缺乏動力,萌生“去意”.據統計,這一屆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動辭職,離開工作崗位。
二是工作任務重,集體經濟薄弱,村干部不好當?!吧厦媲l線,下面一根針”,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都是硬指標,半點馬虎不得。然而許多村集體經濟薄弱,發展舉步維艱。村干部無錢為群眾辦事,無力為群眾提供服務,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xx年底,全區251個行政村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尚有80個,占總村數的31.9%;年收入在1-5萬元的村44個,占總村數的17.5%,兩項相加共占總村數的49.4%.
三是整體素質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會當。在當前面臨換屆的關鍵時期,個別村干部到了未換屆己“渙心”的地步。有些村干部認為村級換屆只有幾個月了,下屆能否當選還不知道,一些還想干一屆的村干部樂于做太平官,怕得罪選民,片面認為只要人緣好,選舉就能得高票,工作無所事事。還有些村干部自覺連任希望渺茫,對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大事一再拖延的態度,等待觀望,推卸責任。
四是人才大量外流,后備干部缺乏,村干部沒人當。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轉向市區發展,并在市區安家落戶。而農村大學生畢業后,為了個人的更好發展,都不愿回到農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現村干部難培養、難選拔,選拔農村后備干部的余地越來越小,隊伍建設后繼乏人。據村級組織換屆選舉重點村排查統計,有12個村這方面問題特別突出。
2.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三缺”問題。
一是農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缺有效機制。首先,在農業局、農辦、科協等部門存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機構重復、力量分散的情形,組織創新滯后。其次,鎮(街道)農技站行政上受鎮、街道領導,業務上接受區農業部門的指導,實行雙重管理體制,許多街道農技人員圍著行政工作轉,負責“包村”、計劃生育等工作,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難以展開,直接影響農業人才發揮作用和成長。再次,在編不在崗的情況嚴重。全區農技綜合服務站在崗人員159名中在編不在崗的73名,占45.91%.35歲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從事非農技術的達63名,占該年齡段的55.63%.一些非農技人員通過各種關系充塞農業事業單位,非專業人員占許多編制,而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專業知識,整天無所事事,嚴重影響了農技人員的積極性。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缺有效渠道。此次參與問卷的56人中,通過農業職業學校培訓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學或者其他途徑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專門培訓的要求。在已工作2019年左右的農技人員中,80%以上幾乎沒有接受過培訓。目前xx區的農村人才培養沒有一個長期有效的在職培訓機制,人才培養缺乏規范化、制度化的強制措施,人才培養存在短期行為。比如“強農富民送科技”活動僅在重點鎮(街道)或重點村展開,分散的廣大農民難以分享到“科技”大餐,而且這些活動就如“科技培訓月”里的一陣風,沒有形成“細水長流”般的長期廣泛的“強農富民送科技”活動。
三是高素質農業人才缺。區級農業事業單位101名工作人員中,有高級技術職務的僅有5人,中級技術職務的僅為24人,兩者僅占28.7%;鎮(街道)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農業實用技術人員中,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僅有16名,占10.6%;在年齡結構方面,例如,現有糧油技術人員超過50歲7名,占該專業的總人數的63.64%.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56名農業實用技術人才中,只有16名具有技術職稱,占28.6%,具有高級職稱的只有寥寥數人。
3.民間組織負責人隊伍建設存在“兩無”問題。一是無監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門只負責民間組織登記備案,沒有進行必要的監督管理。同時,按照已頒布的相關法規,民間組織的準入門檻又較高,加之繁瑣的雙重管理體制,許多農村民間組織還存在主體資格不合法、非法執業、無照經營等現象,如老人協會。許多農村組織章程名存實亡,部分組織甚至沒有章程,內部重大事情被負責人一手掌握,普通會員民主監督乏力。二是無引導教育。民間組織負責人教育培訓工作沒有歸口部門,幾乎是一片空白。許多民間組織的負責人存在政治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影響了民間組織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信譽度。比如,南白象某村老人協會非法集資建違章建筑,執法部門進行強硬拆除時,還與執法人員發生沖突,打傷執法人員,砸毀挖掘機,糾集村民上路堵塞道路,致使xx市區南向交通堵塞近三小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三、對策和建議。
(一)以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加強村級組織班子建設。
1、搞好換屆工作,選舉好村干部隊伍。村級組織換屆工作,不僅事關黨的17大精神的貫徹執行,事關各級黨委、政府任期目標的實現,更是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要堅持“四個推進”,扎實做好選舉工作。堅持落實責任、層層推進,注重強調責任層層落實、人人落實、項項落實,切實做到分級推進、層層推進。堅持統一思想、規范推進,真正把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落到實處。堅持一村一策、科學推進,按照“分類指導、一村一策”的原則,因村制宜搞好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堅持抓住重點、有效推進,重點是抓財務清理和組織整頓,嚴把村民代表推選等七個關鍵環節。
2、落實“三真”要求,建設好村干部隊伍。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崗位培訓,積極鼓勵村干部參加學歷教育,不斷加強村干部實踐能力培訓工作。建立健全科學考核村干部工作的目標管理機制,推行村主要負責人承諾制,實行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制度。逐年增加村干部保障激勵專項經費,完善村干部報酬保障機制。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險機制和離職補助制度,加大從村干部中錄用公務員力度等。要啟動“幫扶工程”,采取區直部門幫、鎮(街道)幫、經濟強村幫、骨干企業幫等多種形式,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傾斜、信息技術服務、人才幫扶等多種方式,為村干部創業引好路,鋪好道。
3、完善組織運行機制,保護好村干部隊伍。一些村干部當不好,甚至出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組織運行機制不完善。這好比一條公路建好后,還要建設好欄桿,畫好行車道,設置好路標,以此來保證行車安全。為此,必須要進一步完善落實村級組織運行機制,保護好村干部隊伍。要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強化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的職能,完善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用規范的制度對會議組織形式、決策范圍、決策程序作出具體明確的界定。要理順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的關系,在堅持村黨支部對村民自治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堅持實行村民自治不動搖的基礎上,通過建章立制明確村級組織之間的工作關系,規范村務運作原則,減少工作矛盾。要加強民主監督,深入推進村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明確公開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做到內容、時間、形式、制度“四統一”,突出解決不公開、假公開、公開質量不高的問題。同時,建立群眾咨詢事項調查整改及回復機制,把接受監督和改進工作有機統一起來。健全以民主選舉、民主評議干部、村民委員會定期報告工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機制,加速推進基層民主化進程。
(二)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使用和考核激勵機制。
1、加強教育培訓。加強教育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是保持人才競爭優勢的需要。要逐步建立農業技術人才教育培訓管理體系。教育培訓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多種形式,長期與短期結合,在崗與脫產并舉。要通過攻讀學位、研修、進修等方式促進年輕科技人員提高學歷層次,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學術交流、合作研究開發等形式學習引進先進技術,了解掌握國內外農業科技最新發展動態。要充分發揮中老年專家的作用,建立師承制度,由學術和技術水平高的、責任心強的中老年專家,采取“一帶一”等形式對年青農業技術人才進行定向指導和培養。要通過政治理論思想學習研討,提高農業技術人才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培養積極向上、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2、推進基層農業推廣機構改革。按照省市統一部署,適時進行鎮、街道農業推廣網絡改革,理順鎮、街道農業服務站和鎮(街道)、業務主管單位之間的關系,明確各方的權和責,從而按照政事分開原則,變政府對事業單位的直接、微觀管理為間接、宏觀管理。實行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完善聘用制度,競爭上崗制度、激勵制度,營造農業人才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
3、合理造就人才和人力資源整合優勢。要抓住一個關鍵,即實現職業技能技術專業四位一體,特別要把技工學校和農函大辦出一個特色來。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善于發現隊伍中的優秀人才,政治上給待遇、給榮譽、經濟上給政策,給獎勵、工作上給技術、給鼓勵。要逐步推進城市化進程,職業技工技能教育,應該面向城市化,面向國際化,面向未來,在“三農”中立有落腳點。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實用技術人員。
4、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奠定堅實的基礎。xx區地處xx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腹地,區委提出做精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戰略方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勢必要選擇人才,培養人才,發揮人才,造就人才。按照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市場運作、服務先導的十六方針,思想觀念要圍著市場轉,學校要圍著企業辦,工作圍著中心干的辦學特點,真正做大技工,做強技術,做優技校,做足后備人才的培育,認真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作。
(三)切實加強民間組織負責人隊伍建設。
黨的社會工作部門和民政部門要將民間組織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工作范疇,切實加強民間組織負責人隊伍建設。開展民間組織專職工作人員職業化培訓,探索民間組織負責人執證上崗制,通過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觀摩等方式,提高人員素質和服務能力。要加強民間組織負責人政治素質和法律意識教育工作,組織他們認真學習17大精神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增強依法開展活動的意識和規范運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民間組織管理骨干隊伍,從而促進整個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
(四)加強村級組織后備干部隊伍建設。
1、明確責任主體。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首先要引起鎮(街道)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重視,落實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
2、增強吸引力。鎮(街道)要結合各自實際,著力引導廣大農村干部尤其是青年黨團員積極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多種形式,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發家致富、實現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條路。比如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發展特色產業,搞活物業經營,實施農業產業化等,使資源優勢化為經濟優勢,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實力,走好特色發展之路,努力創造有利于后備干部成長的環境氛圍。
3、規范選拔程序。要擴大“選”的范圍,按形勢發展要求和班子實際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員、復退軍人、回鄉學生、企業骨干等各方面的優秀人才遴選到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中來。要落實“推”的辦法,根據政治素質強、致富能力強兩個基本條件和年齡40歲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兩個參考條件,指導基層組織根據班子的實際情況,采取發放表格或召開村民會議的形式,廣納意見,推出群眾滿意的后備干部。
4、多種方式培養。要以鎮(街道)黨校為基地,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同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后備干部的政治覺悟和駕馭村級工作的能力。要以鄉鎮站所為基地,進行掛職培訓,讓村級后備干部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社會、參加實踐,提高科技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要以村級日常工作為陣地,主動交任務、壓擔子,為后備干部打造鍛煉平臺,加快成長步伐。
。
摘要:我國法治建設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農村法治建設的支持作用,需要在保證農村法治建設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圍繞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法治建設存在的不足、阻礙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法治建設進程的主要因素、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法治建設的相關措施等方面展開討論,在對農村法治建設面臨的困難及影響因素有所掌握的條件下,提出完善農村法律法規等解決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黨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手段。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要從擴大基層民主、提高村民自治程度等方面出發,保證農民群眾自覺行使自己權利,并將強化民主法治建設當作新農村建設主要工作內容。實現新農村法治化,是新農村建設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將農村建設與農業發展結合起來,可在良好的法律環境下,為農村建設提供廣闊空間。
1.1農村法律法規還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推動農村法治建設的重要前提,同樣是促使農村法治化的依據。但是目前我國農村運行的法律制度還存在立法不完善的缺陷,法律法規沒有涉及到農村建設各個領域,使得農村基層干部在開展工作時無法可依。并且有的法律制度內容操作性較差,沒有做到與農村法治建設實際情況相結合,尤其是法律責任還沒有明確界定,會降低法律制度的規范功能和強制功能。除此之外,農村有的法律規章還沒有及時修正和完善,不能滿足農村法治建設需求,無法發揮法律制度在農村法治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2農民法律意識薄弱。
農民法律意識是指農民有關法律的知識理論、心理、思想及觀念的總和,能體現出他們的法律認知程度。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但是還存在農民主體意識薄弱、對權力盲目崇拜等問題。農民法律意識對其法律行為有直接影響,是提升法治輿論導向作用的重要來源。目前廣大農民群眾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極少借助法律手段來保障其自身權益,在農民法律意識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會對農村法治建設帶來較大阻礙。
社會主義農村法治建設比較落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層政治體系運行問題。我國在基層政權管理方面,通常采取黨政兩套班子共同管理的方式,在農村法治建設中運行這一政治體制,還存在執行力度不夠的情況。相關制度規定中指出同級黨委領導只單純體現在關鍵決策制定上,不應由黨委直接辦理行政類工作。但實踐過程中,無法做到各部門職能明確,這種情況下不會影響管理工作開展,但會造成農民訴訟無門,對農村法治建設有不利影響。二是經濟發展落后會阻礙農村法治建設。長期以來,受到城鄉二元經濟管理體制的影響,導致農村經濟滯后于城市,農民收益增長緩慢,農業效益差。并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全,在交通和水電建設等方面有所不足,是制約農村法治建設良好開展的經濟因素。
3.1健全農村法律法規。
為了推動農村法治建設進程,需要從健全農村法律法規這一角度出發,為農村建設奠定基礎。需要將有關農村的法律制度作為法律體系重點內容,注重這些法律條例的完善和實施[1]。例如,我國加大了對《農業法》制定及實施的重視,圍繞農業發展建立了結構合理、可操作性較強及相互影響的法律體系。另外,為了有效落實農村法律法規,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及立法原則,以促進和保障農業發展作為法律法治制定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做到法律法規的制定符合農村法治建設需求。另外,還應盡快制定有關農村經濟建設的法律規定,主要包括明確農村市場主體、保障農村市場正常運行、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的法律條例,為農村發展建設順利進行提供制度保障。
3.2樹立正確的法治理念。
要想保證農村法治建設朝著正確方向開展,則應堅持以人為本這一法治理念,這是新農村建設良好開展的關鍵。實際進行農村法治建設時,要根據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將涉農法律問題的解決放在突出位置,最大程度發揮法治力量在農村建設上的推動作用[2]。并且在法治理念有效樹立基礎上,能促使農民群眾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有利于提高農村法治化程度,將相關法律制度落實到農村建設中。首先,要做到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盡快構建以工促農的經濟增長機制,在城市發展帶動下,充分挖掘農村經濟發展潛力,為農村法治建設提供經濟基礎,是實現農村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機制。其次,應遵循民主管理要求,適當加大農民基層干部的行政權力,為農村法治建設有序進行加以保障。具體來說,確定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發揮農民群眾能動性,能有效加快農村的法治建設進程。
3.3提高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
農民群眾法律行為對農村法治建設效果有一定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大對農民法治意識的培養,以便確保農民行為規范。并且農民群眾是農村建設的主體,提高對其的法治素質是建設法治化農村的關鍵,只有在農民具備較高法律意識的基礎上,才可為農村建設提供較大推動力。相關部門要針對農民群眾組織相應的培訓教育活動,以法律知識作為主要培訓內容,并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加強農民法治思想建設。要將有關農民利益的法律教育及宣傳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從建設和諧農村、維護農民利益等要求出發,加大對農民法律素質的培養,以便加強其自治能力。同時,還應加大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激發基層干部學習的主動性,并實行考核機制,對農村基層干部法律知識掌握情況、法律素質等進行評價,以便為其提供專門的法律知識指導,發揮他們在農村法治建設上的重要作用。
3.4加強農村法律服務。
除了上述措施外,還應通過加強農村法律服務來確保農村法治建設?;鶎臃煞罩饕寝r民學習法律知識、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是需要高質量完成的工作內容。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完善法律服務工作體系,提高基層法律服務人員的工作主動性,使得他們能做好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3]。
4結束語。
為了促進我國農村的良好發展,需要從農村法治建設角度出發,采取一系列建設措施,為農村發展奠定基礎。當前新農村法治建設還面臨農民法律意識薄弱和法治建設物質基礎落后等問題,不利于我國農村法治建設。因此,要盡快采取相應的措施,從基礎制度建設、法治意識培養等多個角度出發,為農村法治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文檔為doc格式。
。
摘要:近幾年,農業工程科技不斷創新,使用集成技術并引進新技術,但仍有繼續創新的空間,所以,農業技術人員會在原有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加入新技術,以增加農業工程技術應用的便捷性,把投入的科技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我國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科技一直是其需要攻克的難題,由此,實現裝備與設備的現代化,對農業工程的建設有重要影響,以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農業工程;科技創新;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實現農業工程技術的創新,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業工程科技的創新,需與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相符,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而我國科技發展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異,造成科學技術在農業工程中的應用率較低,有很多不足。
1農業工程科技創新的必要性。
我國推行的理論之一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農村經濟一直是經濟發展中的弱勢,所以發展農村經濟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方式之一,而建設新農村需要創新農業工程使用的技術,改變生產方式。即我國要加大農業工程科技的投入力度,引入新技術,以此增加農民的糧食產量,以及作物帶來的收入,并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1]。
2農業工廠創新使用的技術。
2.1基礎設施集成技術。
整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需開墾土地,并在適當的時間澆水、播種、施肥,并采用相應的方式抑制病蟲害的出現,所以其使用的技術包括土地整理、水資源管理、節水、施肥技術等,有時也會用改造技術改造農田,或是把幾項技術集成使用。但所有技術的使用必須以本地農業實際種植情況為前提,與實際種植情況建立聯系,根據市場對作物的需求,決定生產規模的大小,以及使用哪些技術,保證基礎農田設施的建設,實現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率與農業的綜合生產力。
2.2機械集成技術。
實現農業技術的集成,可有效解決使用機械與技術不匹配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削弱農業生產對人工的過度依賴,提升生產的效益。對于機械集成技術,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其一,研發并生產出糧食型機械,并形成產業,它主要用于水稻、玉米等生產,生產的全過程都由機械完成,消除其中的薄弱環節。其二,研發出帶有地方特色的機械化產品,每個機械設備的研發,都是以某個種植作物的生產特點為依據,帶有地方特色,它使用的作物范圍包括棉花、花生等。其三,研發使用保護技術的耕作設備,實現農業的增產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其四,研發用于擒牧產業與草牧產業的設備,為農業發展提供設備支持。其五,農業生產需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并采用其他技術以節約肥料、化肥的使用,為精準化設備的應用提供理論支持,加快研發速度。
2.3生產設施集成技術。
設施農業是用設施種植、養殖,具有可控的的特點,實現高產,而農業生產中,高效益是其基本目標[2]。
現在,沼氣是農業生產使用的環保材料之一,而沼氣的生產必須由設備完成,即農業種植人員會把人或動物日常產生的廢料作為原材料,放到設備中,經過發酵后,把沼氣變為生活中的燃料,轉化為燃氣,并用于發電,也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機肥料。用設置養殖并生產沼氣,可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并為各類農作物與家畜的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家畜產生的廢物可為農作物提供養料,而沼氣又是燃氣或供電的材料,這三者互為影響,又相互制約。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種植、養殖與沼氣生產,三者有不同的管理內容與管理范疇,各自獨自管理,互相并未建立聯系,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并帶來污染問題,產生的經濟效益較少。所以,對該項內容的研究需要把三者聯系起來,即回收廢物、進行生產、實際利用,找到三者均衡進行的措施,加以分析,了解廢物轉化的過程,使其達到動態平衡,科學布局,調整農業工程的結構。
2.4生物利用集成技術。
生物是農業生產產生的物質之一,而其也可以從林業生產中發現,包括農作物收割后的秸稈、生產過程中的廢物、能源材料,以及木材生產后的廢料,這些都可以再次利用,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對于農業與林業生產產生的廢棄物,都可以運用生物利用集成技術處理,讓其變成再生資源,實現對資源的綜合利用,其主要包括的手段有生物處理、物力處理與化學處理,分解廢棄物,并把各個元素重組,變成一種新物質,實際應用后做到增產增收。
3結語。
總而言之,加快農業工程科技的創新,需正確認識創新的必要性,并大力發展基礎設施集成技術、機械集成技術、生產設施集成技術、生物利用集成技術,在農業工程中應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農業經濟。
參考文獻。
[1]王昭.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實現遼寧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吉林農業,20xx,08:36+47.[2]王愛榮.大力推進農業工程科技創新為新農村建設作貢獻[j].農民致富之友,20xx,16:222.
內容摘要:周店村位于311國道兩旁,是五女店鎮離許昌市區最近的一個村,交通便利,是發展該村經濟、文化、衛生的有利條件。隨著周店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逐步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優化,計劃生育工作也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村兩委干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群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該村逐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品牌效應;加強種養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型農民,使周店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字:新農村經濟教育社會保障信息。
正文:
我叫劉桂香,是許昌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官,現任五女店鎮周店村村主任助理。于20xx年10月20日入村工作,入村后通過走訪群眾,和向工作區的老同志了解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現將對本村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周店村的基本情況。
周店村坐落在五女店鎮的西部,東鄰苗店區,西鄰鄧莊鄉,南鄰柏茗村,是五女店鎮最西邊的一個村,也是五女店鎮離許昌市最近的一個村。該行政村坐落在311國道兩旁,下轄周店、火劉、公平寨三個自然村,其中周店村位于311國道的南邊,火劉、公平寨位于311國道的北邊,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比較明顯。周店村有3343口人,796戶,11個村民小組,70名黨員。共有耕地3523.92畝,平均每人1.1畝耕地。該村耕地土質主要是黃土,有部分地塊屬于黏土土壤,黃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氣好,適用農作物廣泛,灌溉方式是用電灌溉,人均年收入3800元左右。該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鋪建,將鋪為水泥路,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景觀路兩邊建有紫薇園林、綠原園林等幾家園林,切實美化了311國道路段。
二、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
近幾年來,該村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
該村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除此之外還有幾戶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周店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戶1戶,大約養有五、六千只雞。大型養豬專業戶2戶,每戶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周廣偉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許昌市各縣(市、區)。周店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311國道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好鄰居連鎖超市、俊超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凌云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1、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該村位臨311國道,311國道兩旁有比較大型的超市、飯店和修理鋪等一應俱全,促進了該村經濟發展。該村多數農民增收以經營銷、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想辦企業沒有資金,搞養殖沒資金,搞科學種田沒有技術帶頭人等問題。
2、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農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該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村717戶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我村五保、低保戶50多戶,80多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五保戶每年生活補助900元錢,低保戶每月生活補助50元,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教育發展,添置中小學校的教育設施,使村里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讓村民用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國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學習知識。
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級撥款和村民捐款共68萬元,用于該村主干道的鋪建,至12月底完工,將全部鋪成水泥路。該路的竣工,將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由于農民的生活富裕了,周店村有近1/10的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寬敞的平房或磚瓦房。村里的房屋整體規劃整齊、美觀,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該村總人口3343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501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35人。隨著農民計生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能按時康檢,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有個別村民違反計劃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兩委班子建設。該村進一步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鞏固基層的執政基礎,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實現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但對新農村建設,個別干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干部片面認為新農村建設是美好的遠景,也有的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環境,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在目前狀況下,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工作應該放在抓產業結構調整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借助現有的水利配套設施,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因為我村秋季主要種植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沒有種過蔬菜、水果,所以要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和西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不會發生因重茬而使所種的作物生病,而便于管理。推動糧經比例的縮小,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
2、重視發展養殖業。繼續重點支持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戶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針對好的致富項目,應加以鼓勵并給予支持,在養殖上要及時進行畜種改良,定期聘請專家給養殖戶上課,引獸醫進村現場指導。鼓勵農民參加農村農業保險,使農民及時獲得相對充足的再生產啟動資金,實現對農村生產的充分保護。通過必要的補償,農民獲得新的啟動資金,可以防范養殖生產中斷的風險。在農村小額貸款方面給有致富項目的農戶加以支持,使農民更快富起來。像我們村的周廣偉辦的養豬場已有比較大的規模,已經在本地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應該注冊商標來保護自己的品牌,保護自己的無形資產。
3、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該村中學和小學中間的路是幾年前修的柏油路,這段路是通往柏茗村和坡盧村的必經之路。周店村的這段路經過幾年的碾壓,現在是一遇到雨天,個別地方就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氣,騎自行車是一上一下,過個三輪車卻是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睛。這段路給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該路成為影響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該村村民強烈反應,要求修建該路,盡快修建該路段。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余飯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干部、群眾關系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融洽,鄰里關系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F在我村還沒有用上安全的自來水。我們下一步是讓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我村有小學和初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們要加大對學?!捌站拧惫ぷ鞯耐度?,進一少鞏固“普九”成果,改善學校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計劃生育工作,我們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可以讓村民學習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受益匪淺。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盡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范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暗诹鶎么甯刹繐Q屆選舉”由于我村的情況復雜村委換屆延后。但我從我們區的其他村村委換屆時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戶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6、推進信息化,建設新農村。讓信息產業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充分利用村里的遠程教育。讓農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上主動向組織靠攏,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法律法規,讓農民懂法知法,只有這樣在農民遇到權益受到侵害時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從信息化中得實惠。
7、培育新型農民。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發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村里的無職黨員和村兩委班子進行入戶開展宣傳,利用勞務輸出典型,實施典型引路,讓廣大農民看到外出務工的好處;編印《勞務輸出知識問答》宣傳冊子,組織精干人員,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深入村莊和廣大農戶家中,廣泛宣傳外出務工的意義、作用和有關勞務輸出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鼓勵農民大膽走出村門闖世界,到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學技術。為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在勞務輸出中,根據用工方的需求,結合實際,對一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種,如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專業,充分利用具備資格條件的培訓機構,對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以滿足用工單位需求,確保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見效一批。對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積極提供致富信息,村兩委干部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我村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養殖業,或者是發展園林種植,或者是選擇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培養新型農民。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通過與村干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日常工作中的見聞所了解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不夠全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情況有待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在村兩委班子的領導和支持下,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深入群眾,從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積極協助領導班子工作,學習農村法律法規、政策,虛心向干部和致富能手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積極為群眾提供信息服務,引導群眾走產業化經營之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村群眾一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讓周店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吧!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大力發展xx村的生產力,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規劃建設農民新村,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使xx村整體面貌出現較大改觀,促進xx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突出一個主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實現兩大突破: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在發展主導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三個轉型:農村向城鎮轉型、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轉型。
實施“四化”“五通”工程:綠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電、通氣、通路、通網絡。
達到“六新”目標:新設施、新環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風尚、新水平。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行定單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充分利用現有農產品資源,在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產業鏈。大力引進就業量大、市場需求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為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提供機會,增加農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進農業科技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普及推廣,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生活寬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體現。促進農民生活寬裕,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引導農民圍繞“二擴大、三提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岸U大”,即:擴大優質水果、無公害蔬菜兩大主導產業規模?!叭岣摺?,即:提高主導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農業綜合效益;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示范基地帶動效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到位。
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會保障體系,對貧困家庭學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逐步實現沒有失學兒童。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真正解決農民有錢看病、吃藥,徹底消除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現象。
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促進鄉風文明,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利用板報、宣傳隊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使《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家喻戶曉,讓先進文化占領農村主陣地。
三是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開展“十星文明戶”、“新風示范戶”、“五好家庭戶”、“誠信經營戶”等評比活動,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勤勞致富、愛崗敬業。
四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鄉規民約,破除陳規陋習,依法管理宗教活動;
五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降低社會犯罪率。開展“六無”村創建活動,即:無領導干部嚴重違法違紀案件;無虐待婦女、兒童、老人和歧視殘疾人現象;無黃、賭、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無重大刑事、治安、經濟案件和重大責任事故;無嚴重污染和破壞生態事件;無群體性或惡性上訪事件。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六是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進農家”的活動,把健康文化建設融入到每家每戶中,讓農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七是加強科普工作,大力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形成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的良好社會氛圍。九是弘揚農村文明傳統,倡導鄰里團結、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罵人,讓社會公德來制約個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風尚。
村容整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外在表現。促進村容整潔,就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
二是加快農民新村建設步伐,以輻射帶動農業的發展。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功能,發展服務業,增強農村經濟的拉動作用。
三是加強農村環境建設,開展“美在農家,富在庭院”活動,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設規范化,格調、色彩統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綠化(村內有公共綠地,公路兩旁栽植人行樹)、亮化(有路燈)。村成立環衛隊,定期打掃衛生,清運垃圾,使農村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生活環境,讓“鄉下人”成為“城里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道路、安全飲水、農村能源、改廁等設施的投入,完善電力、通訊、網絡等配套設施建設,實現“五通”(通電、通氣、通水、通路,通網絡)。
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證。促進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實行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
四是實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干部的制度,加強群眾監督;
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實處。
要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廣大農民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當家做主,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六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據紅河州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的相關文件精神,我被選派作為20xx年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通過集中學習培訓后,于20xx年2月27日正式進駐金平縣老勐鄉新村村委會。入村后,根據《金平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員管理辦法》的要求,我就新村經濟社會發展和黨建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活動,在實際調研過程中與部分村干部、村民組長、農民群眾積極交流溝通。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調研,我加深了對新村發展現狀和新農村建設的了解和認識,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新村村委會隸屬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老勐鄉,位于老勐鄉境內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方便,東鄰營盤鄉水塘村委會,南與老集寨鄉百樂寨村委會隔河相望,西接老勐村委會,北與新安里村委會。轄新村一、二、三、四、五組、紅九一、二、三、岔路、涵洞、龍頭堡、磨石、攀枝花、鐵絲橋、三家河、平壩河、火燒一、二組、灰竹坪共19個村民小組、世居著苗族和彝族,其中苗族為主要居民,占全村總人口98.5%?,F有農戶870戶,有鄉村人口3970人,其中農業人口3970人,勞動力20xx人。該村較為貧困,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全村國土面積36.6平方公里,農村經濟總收入980萬元,人均經濟純收入2400元。全村耕地面積7362畝,其中水田面積1448畝,旱地面積5914畝,人均耕地僅1.82畝,林地9586畝。人均有糧320公斤,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419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適宜種植香蕉、橡膠、木署、西貢焦、水稻、玉米、龍眼玉米、荔枝玉米、甘蔗玉米、芒果等熱區經濟作物。新村灰竹平有5戶養牛31頭,家家戶戶養有駱子,山地雞養殖是新村的特色,養殖歷史悠久,養殖周期短,賣價高、市場前景好,在黨建示范戶的帶動下,輻射了周邊200多戶養殖戶,促進了農民增收,增強了養殖后勁,體現了規模在促養殖在戶的山區畜牧業發展模式。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個,預備黨員6個),積極分子14名。
通過走訪調查,我了解到新村在當前的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困難和問題:
1、黨員、群眾思想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部分村民及少數村組干部在思想認識上對新農村建設尚存偏差,通過調研發現他們對新農村建設表現出來的熱情和積極性僅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資金下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有的村組干部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要求他們這樣做,沒有認識到自己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責任意識較為淡薄;多數村組干部對怎樣建設新農村感到手足無措,寄希望于上面有可資參照的模式或方案下來??偟膩碚f就是對新農村建設的`內涵了解的不夠透徹,不能全面的理解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2、主導產業缺乏支撐,特色產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優勢。村農業目前仍以傳統的糧、豬型為主,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少且發展速度較慢,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農民增收渠道較窄,僅有木薯、養雞和養豬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產業化水平不高。
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農民致富。由于各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道路未硬化及改水、改廁任務重,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目前群眾自籌、州縣級單位的幫扶資金僅是杯水車薪,遠遠滿足不了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需要。村內有相當部分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4、缺乏建設資金。經濟建設和基礎項目建設資金缺口比較大,所有項目只靠政府政策性的補助支持,村民投工投勞的方式,建設資金難以到位,把握不好長遠規劃和近期建設的關系,制約了村經濟發展。
5、缺乏建設人才。村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者占相當大的比重,沒有種植、養殖、加工技術。低下的文化素質,遠遠不能適應農村經營性管理的需要??茖W種田和養殖專業人才匱乏。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引進科學種植和科學養殖技術比較困難。
針對以上面臨的發展現狀和問題,我認為新村下一步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素質,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調研中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是非常關心的,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很高的積極性。但有不少村民認為建設新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就是上級給錢給物給政策,許多農民都在觀望,有的原來想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著天上掉餡餅;有的農民認為新農村建設又是搞形式、走過場、瞎折騰,致使許多農村組織化、規?;募w項目搞不成。這些都需要今后認真加強引導,搞好宣傳教育。同時,還要培育造就新農民,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只有農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有希望。
2、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子,加快村級經濟發展。新村村委會位于藤條江河谷流域,大部分地區在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20xx毫米,常年無霜,有豐富的熱區資源,是典型的天然溫室,非常適宜發展甘蔗和橡膠等產業。下一步要加大經濟作物的發展力度,有力提高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擴大橡膠、甘蔗、西貢蕉、西瓜和山地雞等基地,配合政府全力推廣甘蔗的種植技術,促進農業增效、增收。要扎實做好當前的甘蔗產業發展工作。大力發展甘蔗產業是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當前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以種植業為基礎,發展養殖業。使種植業與養殖業相互促進。開展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堅持農業“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支持和發動大戶擴大種植和山地雞養殖規模。要求家家戶戶學習多種蔬菜的種植,做到品種多樣的蔬菜能自給。
4、加強村委會自身建設和黨建工作。村委會組織是以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重要組成部分,村委會班子和村委會成員素質如何,對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影響很大,必須加強村委會班子建設。一是堅持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凡涉及到全體村民利益的或重大事情都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同時建立以村務公開民主評議和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為主要內容的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揚民主,辦事透明,做到辦事公開化,接受村民群眾的監督。嚴格財務管理,遵守財政紀律,財務做到按規定收支,財務收支做到公開透明;二是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并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三是在黨支部建設方面,全村委會設有一個黨總支,9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名(其中,女黨員8名,預備黨員6名)積極分子14名。今后應該計劃每年發展2名新黨員。計劃從黨中培養一批后備班干部隊伍。配合公安機關工作,加強綜合治理。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規。組織法律、法規培訓。嚴格遵守《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落實各項村務政策,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利用已經建起的農家書屋,開展讀書活動。充分利用文化活動室,發展群眾文藝,加強娛樂活動,保障全民健身。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開展村文化技術培訓,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7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