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通過對特定問題進行系統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并解決問題。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調查報告范文中汲取寫作經驗和思維啟示,提升自己的報告撰寫能力。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老年人多愿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區”,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于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區”,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區”、“經濟上有人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區”。
多數中青人愿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于經濟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環。關于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于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于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于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范化的社區服務相結合,把社區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區建設,發揮社區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區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區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區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區建設時,首先要加對社區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區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咨詢等服務項目。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區為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全面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婦女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半邊天”作用,是沭陽縣婦聯的一項長期重點工作。近年來,該縣婦聯以提升婦女勞動技能為抓手,積極探索新時期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以充分調動婦女投身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為進一步掌握全縣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需求,該縣婦聯深入張圩鄉采取摸底調查、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促進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一、張圩鄉留守婦女整體情況和基本特征。
本文留守婦女指的是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丈夫外出后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張圩鄉有留守婦女2175人,占全鄉婦女總數的23%,其中,就業婦女957人,占留守婦女總人數的44%,自主創業就業的婦女174人,僅占留守婦女總人數的8%。
1、從年齡結構看:張圩鄉留守婦女中,20—30歲婦女有102人;31—40歲727人;41—50歲926人;51—60歲420人。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年齡段是31至50歲。
2、從受教育情況看:留守婦女小學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初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數據顯示,留守婦女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齡越輕,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
3、從從事的行業看:留守婦女中從事工廠和環衛的占總人數的.63%,從事美容、酒店服務的占29%,經營個體或企業(自主創業就業)的僅占8%。
4、從留守原因看:大多數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具體而言,30歲以下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顧孩子;31—50歲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顧日益年邁的父母和撫育正在成長的孩子;5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
二、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創業就業形勢嚴峻,信息渠道不暢通。
在農村很多工廠的工作負荷量較大,在招工時偏向于男性;而勞動強度較小的制衣廠因工作需要,等更傾向招聘年齡35周歲以下女性,導致年長婦女就業較難。相關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擇業權利,但一些工廠在招聘時考慮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對象側重于男性,從而使婦女就業歧視依然存在,就業壓力更加突出。于此同時,創業就業信息渠道不暢,錯失良機。不少女性有著創業的愿望,但不知道該選擇什么項目、怎么創業。有的雖有好的創業意圖,但對市場需求不甚了解,不敢投資。
2、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創業就業。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就業婦女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僅占留守婦女總人數的2%。素質偏低,從而決定了婦女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大部分農村婦女文化程度較低和技能單一,被“致富無門路、增收無技術、生產經營無人助”的情況所困擾,只能從事勞動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的簡單體力勞動。一部分創業婦女,年齡大和文化水平低,影響了她們的創業熱情,即使想創業,所投資的項目仍在傳統項目上做文章,其投資項目規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備高、新、大的特色,這些都決定了創業比例最終偏低,規模層次上不去。
3、創業資金不足。
在部分婦女所發展的產業中,投資項目規模都偏小,有的更談不上成規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擴建或擴大規模所需的資金。有些婦女雖有滿腔創業的熱情,但由于無法籌到所需資金,再加上對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夠,創業的那份熱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解決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1、優化服務,拓寬渠道。
鄉婦聯積極參與并聯合鄉工貿中心、鄉人社所和鄉內企業,定期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創業信息咨詢和指導,并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爭取為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利用全民創業、三來一加等項目,將加工點延伸到留守婦女家中,為留守婦女搭建就業平臺,增加她們就業渠道。同時組織鄉、村兩級干部觀摩學習其它鄉鎮“村民車間”等經驗做法,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2、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自身素質。
根據留守婦女需求,制訂出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開展留守婦女勞動力就業培訓活動。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盡快撐握一技之長。借助“雙學雙比”活動,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文化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創業主體。
設立創業基金,扶持下崗人員自主創業,鼓勵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在本鄉興辦的經濟實體,除享受原定的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一定數額的小額擔保貸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決創業難題。
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著重幫助低保戶、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和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為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進一步降低農村婦女小額貼息貸款準入門檻,簡化貸款手續,提高婦女小額貼息貸款額度,為廣大農村婦女搭建一條通往成功創業的綠色通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xx社區老齡人口較多。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動家庭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樣安享晚年?面臨困難問題怎樣解決?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區青年匯同xx大學共同開展針對“老年人社區生活狀況”調查活動,活動工作人員5人,活動志愿者3人,被訪老年50余人。
本次調查數據中最為突出的三個問題:
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問題:老年人的年齡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齡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難與社會其他成員共同分享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成果,而日益成為貧困階層。除個別子女條件特別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僅僅能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收入的低,成為直接影響他們生活質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為思念不能常來探望的兒女成了許多老年人的心病,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親情。盡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強,但不管是獨居,還是與子女合住,老人們大都不愿意請保姆,更想讓子女能抽空多陪陪?!拔镔|上的東西我們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兒女?;丶铱纯?,不要讓我們孤獨!”
三、老年人的出行問題:當城市的高樓大廈將人與人徹底阻隔開時,一些年過七旬的老人也因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陽光下散步的機會。因為出行的不便也導致了許多生活必備物品不能及時填補。
針對老年人生活現狀和面臨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作為社會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務團隊的工作者我們應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導和宣傳共同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要提倡在廣闊的空間交流,幫助老人走出家門,加強與年輕人接觸。老齡社會不僅是人口類型轉變的標志,也是社會、經濟、科技、醫療衛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老年問題既是家庭問題更是目前的社會問題。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質上的關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關注。我們應該都來關心、愛護他們。關愛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視老年人,為他們創造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圍。
村里現有低保戶1戶,專項補助戶2戶。為了能準確而全面映林灣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組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思想、狀況、與子女的親密程度、醫療保障情況、養老情況等。
根據對林灣村近九個組的調查以及對林灣所屬的老年協會、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許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經歷過戰爭、餓飯等情況,所以他們對開放后黨領導人民發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滿意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部分老年人對當今這個環境是充滿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會有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感情,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有老人跟我們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由于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的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數農村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需要,導致與子女溝通受限。在與子女親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樣會通過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但在我所調查的老年人當中,并不存在與子女關系很糟糕的情況。多數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給子女的生活添麻煩,所以選擇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F在林灣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進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情況下,要自建。由于經濟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別無選擇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也有一些老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婦臉色、或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這類老人往往對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懷念,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會或鎮政府解決的。
在林灣村對青年人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對老年人還是足夠尊重的。沒有老年人因為生活無著落或與下一代的關系不好而自殺的,老人與下一代吵架、罵街的情況也很少見,無老年人因贍養糾紛打官司的。在重問題上有的家庭甚至還是老年人說了算。五隊的一個老干部賴爺現在就跟著女兒一起住,我們采他時,他抱著他的外孫說,他一個月也就用300多元,這其中除了吃飯的錢,還包括抽煙、喝酒的錢,生活過得不錯。
在談中我們發現,部分老年人對下一代的生活還是比較放心的,由于林灣村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基本溫飽是不擔心的;有的則因為下一代的下一代沒有能夠考上學,對其前途的表示憂慮。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老年人年老體衰,身體各方面的機能衰退,因此對所得的年輕人不甚關心的小病是重視的,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選擇是立即去鄉、村衛生院去看病。這是小病,所花費的錢并不多。但多數農村老人對健康預防的知識了解得并不多,對一些突發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還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經濟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醫療費。對新型醫療保險知道得不多。對一些病無力支付的,會去找到村、鎮里面的領導忙解決。
通過對老年人聚集地的調查發現,林灣村的老人部分都買了社會保險。主要是有村里面組織,到一定的時間通知要辦理社保的老人到村會去交養老保險基金,老人們交的錢主要是以前的賣地所得。在規定時期沒有交錢的視作自動放棄,交了錢的以后每個月都會領到280元錢??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林灣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多數老年人對此項政策還是比較贊同的。他們對自己以后的生活經濟來源沒有太多的擔心。
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書上的字。
老年人們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線與犀安路的交界處有老年協會,吃完晚飯,村里半的老人會選擇到那里去打發時間。喝茶免費,專門安排有工作人員,還配有麻將、橋牌等老年人喜愛的、力所能及的娛樂項目。
村里也會經常組織的老年人的活動就是聚集起來家活動一下,跳跳舞之類的。
在談中老人還提到交的團支部書記還組織了一部分老人到過翡翠湖,團支部書記親切和老人們交談,還合影留念。
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村里還邀請老人去吃飯,年終的時候每人還會發蛋,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會得到約100多塊錢。由此可見,隨著林灣村經濟、社會的的各方面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通過談我們發現,多數老年人參與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體會,部分老人會去參加。也有些老人對村莊的治理并不關心,認為這是下一輩們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過其他的途徑參與治理則幾乎沒有。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而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農村老年人口規模大,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據權威部門預測,到,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而農村青壯年都在外打工,無法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現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關注的問題。為此,我于xx年x月對的林灣村進行了調研,調研以面對面的訪談為主,輔之以問卷的形式進行。
村里現有低保戶1戶,專項補助戶2戶。為了能準確而全面反映林灣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組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狀況、與子女的親密程度、醫療保障情況、養老情況等。
根據對林灣村近九個組的調查以及對林灣所屬的老年協會、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許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經歷過戰爭、餓飯等情況,所以他們對改革開放后黨領導人民發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滿意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大部分老年人對當今這個大環境是充滿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會有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感情,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腐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有老人跟我們反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農村老年人的與子女的親密程度。
由于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的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大多數農村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需要,導致與子女溝通受限。在與子女親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樣會通過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但在我所調查的老年人當中,并不存在與子女關系很糟糕的情況。大多數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給子女的生活添麻煩,所以選擇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F在林灣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進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情況下,要自建。由于經濟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別無選擇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也有一些老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婦臉色、或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這類老人往往對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懷念,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委會或鎮政府解決的。
在林灣村對青年人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對老年人還是足夠尊重的。沒有老年人因為生活無著落或與下一代的關系不好而自殺的,老人與下一代吵架、罵街的情況也很少見,無老年人因贍養糾紛打官司的。在重大問題上有的家庭甚至還是老年人說了算。五隊的一個老干部賴大爺現在就跟著女兒一起住,我們采訪他時,他抱著他的外孫說,他一個月也就用300多元,這其中除了吃飯的錢,還包括抽煙、喝酒的錢,生活過得不錯。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年人對下一代的生活還是比較放心的,由于林灣村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基本溫飽是不擔心的;有的則因為下一代的下一代沒有能夠考上大學,對其前途的表示憂慮。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老年人年老體衰,身體各方面的機能衰退,因此對所得的年輕人不甚關心的小病是重視的,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是關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選擇是立即去鄉、村衛生院去看病。這是小病,所花費的錢并不多。但大多數農村老人對健康預防的知識了解得并不多,對一些突發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還有些是得了大病之后,由于經濟的原因,大部分是子女在支付醫療費。對新型醫療保險知道得不多。對一些病無力支付的,會去找到村、鎮里面的領導幫忙解決。
通過對老年人聚集地的調查發現,林灣村的老人大部分都買了社會保險。主要是有村里面組織,到一定的時間通知要辦理社保的老人到村委會去交養老保險基金,老人們交的錢主要是以前的賣地所得。在規定時期沒有交錢的視作自動放棄,交了錢的以后每個月都會領到280元錢??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林灣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大多數老年人對此項政策還是比較贊同的。他們對自己以后的生活經濟來源沒有太多的擔心。
(五)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書上的字。
老年人們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線與犀安路的交界處有老年協會,吃完晚飯,村里大半的老人會選擇到那里去打發時間。喝茶免費,專門安排有工作人員,還配有麻將、橋牌等老年人喜愛的、力所能及的娛樂項目。
村里也會經常組織的老年人的活動就是聚集起來大家活動一下,跳跳舞之類的。
在訪談中老人還提到交大的團支部書記還組織了一部分老人到過翡翠湖,團支部書記親切和老人們交談,還合影留念。
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村里還邀請老人去吃飯,年終的時候每人還會發蛋,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會得到大約100多塊錢。由此可見,隨著林灣村經濟、社會的的各方面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六)農村老年人在村莊治理中的作用。
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大多數老年人參與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體大會,大部分老人會去參加。也有些老人對村莊的治理并不關心,認為這是下一輩們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過其他的途徑參與治理則幾乎沒有。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發展趨勢,伴隨著人口老齡化,會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許多問題。曾經的他們意氣風發,歲月是無情的,在他們身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他們年邁體弱,敵不住疾病的侵襲。他們體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獨,年輕的我們要承擔起我們的責任為生養我們的父母及眾多的老人付出我們的一片孝心。給予一片陽光,綠樹就會成長。我們付出一份關心,他們就會溫暖。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走訪我家周圍的老人,傾聽他們的故事,暢談心中的瑣事。我想了一些貼近老年人的問題,進行調查發現一些問題實實在在卻我們常常忽視,我們需要思考很多問題。
我調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齡的,有的已經在家享福,有的還依舊沒日沒夜地奔波忙碌。有的為他們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層層辛酸。同樣的年齡不一樣的生活處境。我們正處在一個不斷文明進步的社會中,創造一個和諧社會,老年人也是我們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的將來。他們養育過我們,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理想社會。我們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讓他們燃起生活的熱情。
題目大體包括每月的生活費在多少元左右?有沒有覺的經濟上有問題?子女都在工作嗎?他們大概多長時間回一次家?回來都干一些什么事情?會不會有一些不開心的爭吵?他們是怎樣處理事情?等。結果發現有經濟問題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夠用了。但受調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較孤單,孩子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生活家庭,因為工作的關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過節才有時間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帶去一聲問候,這么小小的一個行為卻是眾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節假日都很繁忙,過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為子女的他們是怎樣想的,因該不會是厭惡自己的父母,他們也經常寄錢回家來表孝心。這些老人一般沒有金錢上的困難,兩個或一個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電視來結束每天的生活,貧乏活著。其次是比較不幸的,他們的子女沒有工作,沒有職業,也沒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會上游手好閑。他們沒有盡他們的義務還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為他們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貪黑直至終老。第三種就比較幸福,家庭和睦,子孫繞膝越活越年輕。
出現以上三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這樣的:
1缺乏正確孝敬老人的知識,想到了敬老,還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對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思想上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難情緒,為了讓老人能夠盡快融入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需要子女們以更大的耐心和愛心幫助父母再學習,需要付出精力來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學習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這樣,老人們才有信心熱愛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樂趣。錢雖然能解決很多生活上的問題,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錢,他們一向生活簡樸,只要能滿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對他們來說也是浪費,人老了需要年輕一輩的關心,只要能經常得到子女的關懷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價值。當老人生病或是發生意外的時候就算是再忙也會回家照顧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發下現自己對父母的想法一無所知,而那時就有點晚了?!白佑⒍H不在”,老人們的紛紛離去肯定會讓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經的種種歷歷在目,不要錯過機會,讓他們頤養天年。有一首歌叫《?;丶铱纯础?,述說千萬子女心中的遺憾,告訴我們失去了才后悔是來不及的。聽聽媽媽的嘮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談談,這是一種幸福。能夠孝敬老人,有機會孝敬老人,的確是人生極大的滿足和幸福。我們能夠在孝敬老人時享受那美妙的過程和動人的時光,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無論你窮也罷,富也罷,只要用心去感受,你會真實而美麗地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
2、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覺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這里是不被重視的,學校老師在猛抓考試成績的同時忽了學生在思想上的發展,思想被抑制,正確的行為方式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思想上有了誤區,行為上有了偏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及典故都沒有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道理。還有父母本身沒有一個好的榜樣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進一步發展教育的力度,普及義務教育,增強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長。
3、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家庭生活其樂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創建和諧生活人人有責。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孝敬老人是社會公德,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就是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社會和諧的發展,老人有一個陽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摘要:本文是通過對永州市珊瑚社區陽光小區老人生活狀況進行調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以及附近生活環境的質量。引起社會對老年人生活的關注。
關鍵詞:老人環境。
前言。
實踐時間:20xx.01.20—20xx.02.20。
實踐地點:xxx區陽光小區。
實踐人員:秦xx。
實踐內容:調查老人的生活條件及環境質量。
實踐方式:走訪詢問以及去老人家里看望。
我國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有悠久的敬老優良傳統。老年人為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們有權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我國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保障全球五分之一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他們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他們的整體生活質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主要體現,不僅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穩定,而且對于推進國際老齡事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老年人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尊老”“敬老”是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人們所崇尚的“百善孝為先”等說法,無不表現出對老年人的尊敬和愛戴,在當今社會里,關愛老年人更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一定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永州市是個人口眾多的城市,而陽光小區是人口老人占據了很大的比例,所以為了了解陽光小區市民的生活,為了更好的了解陽光小區的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我們選擇了調查老年人的生活狀況。
xxx區陽光小區概況。
陽光小區共有50~80周歲的老人200余人。
1、陽光小區地處永州新火車站附近,周圍商場、超市繁多,菜市場也不遠,交通便利,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小區內高樓林立,環境優雅,道路寬闊,衛生良好,宜于老人晨跑;區內有小亭,可供老年人休憩;亭子附近有一些基本的健身設施,為老年人鍛煉身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總之,陽光小區不失為老年人生活的好居處;2、區內房屋等建筑很新,據調查了解,老人們均對自己的住房及周圍環境表示感覺良好!家里做飯都用上了煤氣,有的還用天然氣、電,方便快捷;而且由于管理得當,家里極少出現停水停電情況;家里有什么東西損壞時,只需一個電話,就會有相關人員及時修理!
3、區內道路平坦,路面衛生整潔,得益于政府關愛老年人的舉措;區內老人每月大都能領到1000~元的退休金,且95%以上的老年人都有醫療保險或養老保險,為老年人的生活解除了后顧之憂!
4、區內鄰里相處融洽,平時小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甚是開心。
珊瑚社區陽光小區調研中發現的問題:盡管區內居住條件良好,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1、小區規模稍大,共有兩個出口,一個大概位于小區中央,但來往車輛頻繁。特別是高峰期時,上下班車輛、來往學生的自行車或電動車等川流不息,此時為老人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另一門較小,但因為在小區最北邊,對大多老人來說多有不便2、小區內的健身設施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而且至今無人修理!區內道路衛生雖然經常有人打理,但道路兩旁卻雜草叢生,而且還向居民收取衛生費,老人們提及,頗為不滿!3、緊靠小區南邊,有一火車道通過,一晝夜來往車次可達十余次,深夜火車鳴笛,讓老人們抱怨連天!
感想今天,再回頭看看我的實踐歷程,看看我們灑下的汗水,看看我留下的腳印,看看我得到的實踐成果,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這一路,有過累、有過熱、難也好、易也好,但是,我挺過來了,我就是成功者。
整個實踐歷程中,自己付出了很多,也同樣得到了很多。尤其寶貴的是:這種收獲也是我一生的財富!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也很復雜。首先是慶幸,慶幸的是我有能在學習課本知識之外,還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去接觸實踐,接觸調研,接觸社會的機會。同時,欣然之余我心中也感覺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源于我們理論知識的淺薄,實踐經驗的缺乏,實踐經費的欠缺,怕不能事我這個主題增加亮點;另一方面,這種壓力也來源于自己能力的欠缺,經驗不足,大部分要靠這個自己來探索,怕不能很好的完成這次實踐活動。
關愛老人,從你我做起!
中國是一個農業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的人口群體,而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的老年人群體。農村老年人口規模,近年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據權威部門預測,到2019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78%。而農村青壯年都在外打工,無法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現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關注的問題。為此,我于xx年x月對的林灣村進行了調研,調研以面對面的談為主,輔之以問卷的形式進行。
村里現有低保戶1戶,專項補助戶2戶。為了能準確而全面映林灣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筆者根據各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對不同類型的組分別進行了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思想、狀況、與子女的親密程度、醫療保障情況、養老情況等。
根據對林灣村近九個組的調查以及對林灣所屬的老年協會、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許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經歷過戰爭、餓飯等情況,所以他們對開放后黨領導人民發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滿意的。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部分老年人對當今這個環境是充滿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會有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的感情,對目前社會上的貧富分化、敗現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憂慮。有老人跟我們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由于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的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數農村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需要,導致與子女溝通受限。在與子女親密程度方面并不象城市里那樣會通過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但在我所調查的老年人當中,并不存在與子女關系很糟糕的情況。多數老年人是和自己的子女同吃同住的。也有些老人并不愿意給子女的生活添麻煩,所以選擇和老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F在林灣村的耕地由于城市化的進程已差不多都被占光了,房子在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的情況下,要自建。由于經濟的原因,老房子被撤消了,老人別無選擇也只有和子女共建房屋或由子女建房,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對"是否想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持無所謂或不想的態度。也有一些老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要看媳婦臉色、或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這類老人往往對自己以前的房子很懷念,對自己的住房狀況普遍感到比較滿意。也有些孤寡老人的住房是靠村會或鎮政府解決的。
在林灣村對青年人的調查中發現他們對老年人還是足夠尊重的。沒有老年人因為生活無著落或與下一代的關系不好而自殺的,老人與下一代吵架、罵街的情況也很少見,無老年人因贍養糾紛打官司的。在重問題上有的家庭甚至還是老年人說了算。五隊的一個老干部賴爺現在就跟著女兒一起住,我們采他時,他抱著他的外孫說,他一個月也就用300多元,這其中除了吃飯的錢,還包括抽煙、喝酒的錢,生活過得不錯。
在談中我們發現,部分老年人對下一代的生活還是比較放心的,由于林灣村優越的地理位置,對基本溫飽是不擔心的;有的則因為下一代的下一代沒有能夠考上學,對其前途的表示憂慮。
根據調查筆者發現,由于老年人年老體衰,身體各方面的機能衰退,因此對所得的年輕人不甚關心的小病是重視的,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守心的。得病之后,通常的選擇是立即去鄉、村衛生院去看病。這是小病,所花費的錢并不多。但多數農村老人對健康預防的知識了解得并不多,對一些突發疾病的急救措施更是知之甚少。還有些是得了病之后,由于經濟的原因,部分是子女在支付醫療費。對新型醫療保險知道得不多。對一些病無力支付的,會去找到村、鎮里面的領導忙解決。
通過對老年人聚集地的調查發現,林灣村的老人部分都買了社會保險。主要是有村里面組織,到一定的時間通知要辦理社保的老人到村會去交養老保險基金,老人們交的錢主要是以前的賣地所得。在規定時期沒有交錢的視作自動放棄,交了錢的以后每個月都會領到280元錢??梢?,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林灣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多數老年人對此項政策還是比較贊同的。他們對自己以后的生活經濟來源沒有太多的擔心。
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并不多;
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了,眼睛老花,看不清楚書上的字。
老年人們平時的娛樂活動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在沙西線與犀安路的交界處有老年協會,吃完晚飯,村里半的老人會選擇到那里去打發時間。喝茶免費,專門安排有工作人員,還配有麻將、橋牌等老年人喜愛的、力所能及的娛樂項目。
村里也會經常組織的老年人的活動就是聚集起來家活動一下,跳跳舞之類的。
在談中老人還提到交的團支部書記還組織了一部分老人到過翡翠湖,團支部書記親切和老人們交談,還合影留念。
每年重陽節的時候村里還邀請老人去吃飯,年終的時候每人還會發蛋,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會得到約100多塊錢。由此可見,隨著林灣村經濟、社會的的各方面發展,農村老年人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天倫之樂。
通過談我們發現,多數老年人參與村治理的最多的是村民全體會,部分老人會去參加。也有些老人對村莊的治理并不關心,認為這是下一輩們的事了,自己不必操心。
而通過其他的途徑參與治理則幾乎沒有。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戶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于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占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干什么?對城里人來說,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里。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按髢涸缇拖聧徚?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崩先艘荒槦o奈地說,“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边@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戶”。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于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說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說,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么?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占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于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里,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里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衛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按照縣第十期青干班的計劃安排,xx鎮調研組一行五人通過走訪和座談等形式對xx鎮的農村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狀況報告如下:
2019年xx鎮與b鄉、a鄉合并后,現有行政區域面積1396。44平方公里,全鎮總戶數9482戶,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農業戶數6104戶,23880人。全鎮轄47個行政村,67個自然屯,18個鎮直單位,22個州縣直單位。全鎮有耕地面積6397公頃,鎮黨委轄65個黨支部,968名黨員(農村黨員731名)。全鎮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戶339個。201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16500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到達116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到達2900元,財政收入到達370萬元。
xx鎮在合并后,區域面積的增多,人口數量的增大,使整個農村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經調查表此刻:
1、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對村屯的指導力度加大,但也相應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
新組建的xx鎮政府共執行行政編制58名,現有在職人員55人,其中副鄉(局)級領導共有人,事業單位各站所共有人員107人。這些人員中行政編制工作人員是按照原鄉鎮合并的三定方案進行安排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只是將原先的各部門按照行業隸屬進行了合并,沒有進行機構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馬來運作,必須程度上加強了力量,雖然所轄面積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礎工作由于已經完成,雖然對村屯、基層的指導上力量得到了增強,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現象的存在,忙的人總是在忙,清閑的人總是清閑,有些人甚至無所事事。
2、經濟發展和村屯建設的互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觀。
鄉鎮合并前,b鄉和a鄉在整體經濟上與xx鎮有必須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卻各有長處,如:b鄉的養殖業已構成必須的規模,農民對養殖的認可程度遠遠超過其它兩個地區。a鄉的人參市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對小沙河以至周圍地區的幅射效用已構成。xx鎮的小城鎮建設以及它獨特地理優勢,長期以來已構成了這個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和物產品的集散地。這些在合并前都是較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屆xx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視角,樹立全局觀念,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使三個地區的資源進行整合,既發揮各自的條處,調動其積極性,又注意從全局出發,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資源和優勢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三大主導產業的定位,使整個穩步向農業大鎮的方向邁進。
xx鎮黨委、政府通過對全鎮整體形勢的分析,將xx鎮總體發展定位為:以藥材、畜牧、特色經濟三大產業為主,以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旅游、商貿、土特產品加工為輔的生態經濟強鎮。號召全鎮人員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一條主線,促進兩個轉變,實現六個突破,加快一個進程。這樣的定位及發展思路,我們認為是完全貼合實際狀況的。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雖然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產業興鎮的氛圍,但由于造紙廠及一些企業的陸續下馬和破產,導致xx鎮的財政稅收完全依靠于農業。如何在農業上大做文章,通過農業增效來實現農民增收,經濟發展,這就應是作為鄉鎮當家人思考的事情,雖然我們此刻是需要跨越式發展,但是這種發展并不是要我們本末倒置,完全拋開農業的基礎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號,空談跨越,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xx鎮把自我定位于一個生態經濟強鎮,是貼合農業鄉鎮的狀況的,作為一個糧食的主產區,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質量高,農民對于在土地上耕作有著無比的親切感,對于他們來說與其去刮風式的種這種那,不如踏踏實實的種糧食這樣安全放心。
4、實現六個突破為鎮域經濟的增長找準了切入點。
藥材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落腳點之一。xx鎮在藥材業的突破上用建設藥材大縣的理念來謀劃全鎮的中藥材發展,通過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質量,依靠大戶拉動構成群體規模。他們注意到大戶的典型帶頭作用是發展整個藥材業的關鍵,今年上半年共為大戶協商資金達430余萬元。這方面xx鎮從技術革新著手,發揮科技能人李洪洲的力量在全鎮推廣人參重茬技術,解決人參種植業發展資源不足的問題。另外,由于xx鎮附近沒有工業污染源,土壤質量高,生態環境優良,適于種植道地藥材,因此把發展藥材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個方面,在穩步發展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通過附加值高的藥材業的突破能夠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
畜牧業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落腳點之二。xx鎮現有牛24645頭,50頭以上的大戶有8個;豬16942頭,50頭以上的大戶有34戶;鹿969頭,大戶發展5個;蜂5285箱,大戶有22戶。由此可見,xx鎮畜牧業的基礎有必須的基礎。今年以來,xx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一是加快牧業小區建設步伐,計劃興建一個投資100萬元,養牛300頭的規范化、科學化的牧業小區。培育三道村的暖棚養豬產業,引導他們建立養豬協會,實行科學養豬,規模養豬,變一家一戶的單獨養殖為全村一個品種,不一樣梯次出欄的整村化養殖,盡最大努力提高農民養豬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戶、標準戶和專業戶的培育工作。通過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戶的示范標準得到了提高,鄰里效應開始產生。如:王連紅有養牛已到達300多頭,出欄270頭;鄭兆梅養豬到達300多頭,出欄240頭,帶動周圍9戶人家進行生豬養殖。王德清的養鹿已發展到110多頭,今年共接待參觀達600多人次。正是由于這些標準戶和模式戶的帶動和影響下,xx鎮的畜牧業才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的突破帶給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設的突破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在xx鎮的調查中,我們對“一村一品”的建設頗為贊賞。在現代農業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是站穩腳跟,就得在規模上、科技含量上到達必須的層次,這既利于政府的管理和服務,也利于對其進行科學的跟蹤指導,一家一戶的單兵作戰在現代農業中是構成不了氣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一樣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認可程度不一樣,搞全面的統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處理這二者的對立統一關系,xx鎮黨委政府在這方面就堅持了一個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有針對性的發展特色農業,一個村屯或幾個條件相似的村屯發展一個適合本村(本地區)的品種,即“一村一品”。這個作法十分貼合當前我縣農村的形勢,更貼合“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即不搞“大一統”,又避免單而薄的處境,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此刻“一村一品”的建設已初見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條村,面積到達300公頃;“瓜果村”有勝利、楊木和德化村三個,種植面積到達120公頃;“蔬菜村”有四合、屯、東風村等三個,種植到達80公頃;“葵花村”有山后和東南村二個,種植面積到達200公頃?!梆B豬村”有三道村,養殖生豬到達3000頭;另外,如“蘇子村”、“白瓜籽村”、“細辛村”等也都相應地到達了必須的規模,構成了必須的品牌。這些“一村一品”的建設,經過預測計劃收入4950萬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長9。8%,可見只有農業構成必須的規模,農業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農民才有抵御自然災害,抗擊疾病的潛力,否則只依靠一個單一的糧食作物,一旦遇上災年,攤上疾病就會很容易返貧,給自我和親人以及社會帶來負擔。
股份制農業和勞務輸出工作的突破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結合點。xx鎮黨委、政府通過搞活經營機制,放開經營主體,鎮機關干部直接與農戶聯系,發展股份制農業,機關干部共出資354萬元,投入到藥材業、畜牧業、林業和第三產業上來,為這些產業的發展注入的資金,使農民一些想干沒錢的事業得以實現,而且由于機關干部的出資,也相應地增加了機關干部對農業關注程度,對產業發展的前景預測和中期監控以及后期的銷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處,構成了干部與農民經濟利益一體化的格局,提高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潛力。勞務輸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xx鎮黨委政府也有了很好的嘗試。針對鎮里土地相對集中,一些種、養、加工業的大戶需要一些季節性用戶的現狀,引導農民成立勞務市場,鼓勵一些土地不多的農戶靠為大戶打工的形式來增加收入,這樣既促進了一些大戶的發展,又相應地為小戶、散戶創造了收入,使鎮內資金的流轉合理化。
培育市場功能,增強經濟調節潛力是發展經濟的一個著力點。xx鎮原為老縣城,是這一帶經濟中心,對平衡三地之間的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xx鎮黨委政府從興辦“萬人大集”著手,打造在整個鄉鎮經濟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擴大建中心市場,整治市場流通環境,使其成為了區域性的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使xx地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環。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xx鎮在發展農業大鎮上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農業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還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設中,許多項目還只是追求面積的數量,而沒有注重質量的提高,也忽視了品牌效應,有時還存在效仿和低水平的重復等現象。
2、科技含量不夠,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農作物、產品及其它輕工產品多是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與原材料生產水平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沒有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xx鎮在實行“三大主導產業”,定位于農業大鎮,但是農業產品本身就是初級產品,產品加工性強,xx鎮到此刻為止還沒有一個能帶農業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各產業之間的有機結合還沒有構成。如糧食的流通還僅僅停留在農村經紀人的自發性的流通環節,沒有在鎮辦構成高附加值的產品,農業所獲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稅收的工商企業。今年以來,由于農業稅和特產稅(除煙葉外)的全面免征,使xx鎮的財政收入銳減,這使這個靠農業吃飯的鄉鎮,此刻吃飯成了問題,如果能充分挖掘資源,引進一兩個高利稅的企業,一方面鎮財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應對于勞動力的轉移也有了途徑。
通過幾天來在xx鎮的調查,我們發現xx鎮在做大作強農業大鎮的工作上還在很大的潛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貫徹好此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農業大鎮的`前景必須會實現的。那里根據我們的調查提幾點推薦:
1、發揮產糧大鎮的優勢,嚴格落實農村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xx鎮地大物豐,糧食產量在全縣位居前列,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關鍵是在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上來。
一是狠抓政策宣傳。要進一步組織人員進村入戶,宣傳兩個“一號文件”,通過大張旗鼓宣傳政策。使黨的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二是狠抓政策落實。做農業稅的免征和糧食直補款的發放工作,嚴格兌現程序,嚴格陽光操作。
三是規范涉農收費,防止負擔反彈。堅持把規范涉農收費鞏固稅改成果、推進配套改革的重大舉措來抓,從源頭上控制涉農收費反彈。
由于糧食價格的上調,及中央優惠的糧食政策,成為一個糧食大鎮也是發展出路,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同時,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戶集中,探索新的農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農民變成勞務型農民,使掌握新型農業技術和頭腦靈活的農民作為糧食種植業的領頭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創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板塊經濟。
據調查此刻xx鎮農村經濟的現狀是大而全,品種多,規模相對來講還是小。許多“一村一品”的項目的建立還是靠村屯支部或一兩個帶頭的影響下構成的,有的也許一兩年內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當中政府應發揮管理的職能,組織專家對整個鄉鎮的土壤、氣候、礦產等資源進行規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時而宜,發現板塊經濟,既要注重糧經結構比例,又要注重當地實際狀況,既要注重穩產高產,又要注重經濟效益的平衡。
3、充分挖掘鎮內資源,盤活鎮內資金,培育新的投資主體。
當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來后,他們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農業上,而是大部分錢投在房地產、餐飲、零售和娛樂業上,直接在農業的投資規模小,而且投資的人群相對較少,這一方面是由于這部分人在剛脫離土地時,對土地的一種解脫感和認為自我以前吃苦太多,此刻就應享受的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當前農村投資主體的單一,許多有錢農戶不明白該把錢投向何處,由于意識和眼光的局限性,他們只能在別人已有的例子上尋求答案,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發的零售的;住宅樓蓋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樓中樓的;網吧開了一個又一個,純平的液晶的;人們只是在別人的成功中去尋求思路,而沒有去創新,去創造一個獨有的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來發展。因此,作為黨委、政府應當去培育新的投資主體,把老百姓手中的錢流通起來,引導農民向小型企業(如加工業)進行投資,多建設一些前店后廠式的中小型企業。加工業的建設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鎮的“干豆腐”口感好,質量優,被許多老安圖人所認可,就應把這個品牌打出去,要把質量再提高一個層次使其綠色化,無公害化,用公司+農戶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大豆的訂單,與企業簽訂銷售的訂單,用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這個品牌的發展。多開發一些新的品種,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樣化,包裝藝術化,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相信這也是一個陽光產業。
4、抓住“東邊道”建設的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建設利稅大戶,為財政收入的增長注入活力。
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資源豐富,加之“東邊道”鐵路的修建更是給帶來了無比的發展機遇,應當審時度勢,應當借這個機會把優勢展現出來,盡可能地引進一些大公司到來安家落戶。政府多營造企業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手續。加強信用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親商,這樣才能為稅改后的政府的財政收入的保障上開辟財源。
5、增強憂患意識,加快農業行業協會建設。
行業協會建設能夠說我們此刻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行業協會,有的雖然制度健全了,但是執行起來的隨意性,參加人員的無組織性,使行業協會在農村發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府要引導農民建立規范的行業協會,并且依靠這些組織為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帶給產銷信息服務,避免企業無序競爭,互相壓價,互相內耗。以往的農民產業化過程中,加工業或營銷業沒有與農戶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部分加工企業盡管與農戶簽訂了合同,下了訂單,但也很不規范,受經濟利益驅動,市場價格高時,農戶就把空氣農產品賣到市場;市場價格低時,下單企業壓價收購或廢棄合同。企業與農戶之間缺乏一種緊密、相互制約的合作關系,此刻應當先由政府工作人員擔任行業協會主要領導職務,逐步由行業業內人士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兩到三年內政府工作人員逐步退出各類行業協會,由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另外,鼓勵引導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加、銷一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龍頭企業的溶化加工、開拓市場的作用。通過以上辦法逐步在xx鎮構成一個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農村發展的優良機制。
1、調查目的:
我國如今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健康問題層出不窮。許多老年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飲食結構以及健康知識行為密切相關。為了了解社區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知識,增強老年人的飲食健康意識,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預防和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對周邊社區5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飲食健康的調查。
2、調查對象。
3、方法。
對周邊社區50歲以上的老年人就飲食、保健、身體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訪問與調查。
4、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對蔬菜水果的攝入比較低,豆類奶類攝入量也稍顯不足,禽畜肉類攝入量過高。三餐供能比中,晚餐攝入的熱能偏高。多數人有肥胖的癥狀。在其他健康方面,三高,心血管疾病,,骨關節方面的疾病也較為普遍。
5:結論。
老年人膳食構成不夠合理,需加以調節。老年人飲食認知存在問題,對營養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人認為營養知識對健康不重要,有人認為空腹晨練不影響健康,有的`人聽風就是雨。說鈣攝入過量不好,于是連400mg的鈣片也不敢吃了。因此需加強營養宣教。老年人營養健康狀況不佳,需引起注意。
6、關鍵詞:飲食、健康意識。
60歲之后,人體各系統器官功能會逐漸減退,所以應改變以前的飲食習慣與口味特點。飲食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才更有利于身體健康。食物要多樣,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為平衡營養,各種食物都要吃一點。菜肴要淡。鹽吃多了會給血壓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升高等問題。鹽應控制在每天6~8克。飯菜要爛,要吃易消化的食物。
針對以上現狀,我對老年人的調查結果分析了。結果如下:
1、老年人普遍會有缺鈣的癥狀,牛奶是鈣的最佳也是最重要來源,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老年人并不經常引用牛奶。
2、社會現在很提倡保健,于是很老人其實知道要保健,但不了解它的真正意義,很多老年人只是知道保健,但不知如何保健。
3、現在的老年人藥物,保健品和補品吃的過多,覺得這些才是好東西。
4、老年人也容易受報紙雜志上的不同觀點所左右,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往往人云亦云。
5、老年人睡眠質量都不太高,晚上睡不踏實。
許多老人不懂得保健,而且意識很薄弱,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國家政策不到位。
我國雖然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還有待發展。就像老年人健康問題,國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老年人對保健的做法、含義、意義都模糊不清,還需要國家進一步的普及營養知識。
2、觀念的影響。
中國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這些老人們即使有錢也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偸前炎詈玫牧艚o孩子,對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在意。
3、金錢的制約。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難免還是有一些孤苦的老人,他們并不愿意把錢花在保健的方面,他們更愿意存著。
4、社會風氣。
保健品、補品現在十分普及,人們更愿意吃這些藥品,雖然這些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可現在社會風氣就是這樣。再加上營養師的缺乏,人們沒有合理正確的指導,所以保健意識薄弱。
1、蔬果宜鮮。
新鮮、有色的蔬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維持體液酸堿平衡的作用。
2、數量宜少。
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老年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
3、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年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4、食物宜雜。
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5、質地宜軟。
老年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采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選擇的食物盡量避免纖維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類可多選擇纖維短,肉質細嫩的魚肉;牛奶、雞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選擇食物。
6、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年人一日的食物組成:谷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制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7、速度宜緩。
細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魚時更要注意。魚肉由于肉質松軟、細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優點,是老年人的首選食品。但由于魚刺的問題,限制了許多老年人的食用。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選魚刺較少的魚類,吃魚時,最好不要與米飯、饅頭同時吃。
8、飲水宜多。
老年人對口渴的感覺不像年輕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覺多喝水,可選擇淡茶或白開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會引起老年人便秘和體內代謝失調。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用了4周時間,對家鄉的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里,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面貌。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調查時間:4月1號至5月1號。
2.調查地點:岳池縣斷橋鄉慶龍村及附近幾個村莊:金虎村,青龍村,石橋村。
3.調查人:冉浩。
4.調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對自己所在的慶龍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及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
5.調查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1、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后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代末到代初,由于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后,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從上世紀代后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通過的發展,我家鄉的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生活條件也逐步提高。到我家鄉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下面是對家鄉家電的調查:10%的家庭擁有空調,80%的人家買了彩電,2%的村民能在家里上網。
2、按不同人群來說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
19世紀的人們的娛樂活動主要就是玩撲克,麻將等。而今的娛樂活動非常豐富:上網、看電視’‘聽音樂、看書。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隨之顯現了出來。從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黑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游戲或者聊qq。電腦和網絡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游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里,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卻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于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在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里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嚴重。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F在村里的一些雜貨店里大多都買有自動洗麻將的機器供人們來打麻將,自己從中收取費用。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全部是漢族,有近5%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傳播,后果將不堪設想。
以上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使村民的生活豐富多彩。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學校的硬件設施設備。
1、大力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組建村級文化骨干隊伍。目前全區大部分鄉鎮文化站不過是一個空殼機構,人員未專用,設施場地缺乏,開展活動無經費。在鞏固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在每個村委會設立一個文化骨干的崗位,經自愿報名、**推薦、才藝展示、組織考核等程序,在當地農民中選拔一名有知識、有責任心的文化骨干上崗,讓其負責全村文化事宜。對村文化骨干可以由區、鄉兩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年終時進行考核,群眾滿意的續聘,對不合格者解聘。
2、積極開展“送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不斷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經?;能壍?。二是政府設立文化建設專項基金,免費送電影、送戲、送圖書到農村及開展大型文藝進村(社區)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三是對各級專業劇團的下鄉演出給予演出場次的補助,同時鼓勵民間文藝團體的演出和自娛自樂活動。四是政府應當采取相應措施鼓勵各級藝術團體到農村演出,按照劇團演出場次及相應演出成本,地方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在保證演職員基本生活的情況下,保證讓廣大農民多看戲,看好戲。五是積極貫徹實施省“十一五”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定期免費為農民放電影,對下鄉放電影進行補貼。文化單位可加強與科技單位的協作,在每部文藝片前放映農業科技宣傳片,既滿足了農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廣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
3、培養民間藝術傳承人,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F在,農村流傳多年的傳統文化形式亟待保護和搶救。比如,我區原有農民磨漆畫藝人60多人,現在能堅持的只有2人;扎故事人員過去有幾個班子20余人,現在只有4、5人。對于這些日益萎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和搶救,比如,采用經濟補助和獎勵的方式,鼓勵藝人培養傳承人等,確保這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近期,我辦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區農民文化生活現狀和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令人擔憂。
1、文化生活貧乏。通過對89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問卷調查,他們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電視和打牌(含撲克、麻將、字牌等)兩種。其中,93.1的被調查者表示,看電視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除了看電視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進農村,閑散無事的農民三五成群玩撲克、打麻將的情況隨處可見,而且沒有不“帶彩”的,其帶彩數額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輸贏大部分在幾十元以上。其他的像棋類、球類之類的活動開展得很少,玩電腦游戲和進行業余文藝創作的人更少,很多35歲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網是怎樣一回事,家庭上網為空白。
2、“三難”問題突出。這里講的“三難”問題是指農民看電影難、看戲難和看書難。從問卷統計和談話了解的情況來看,90的農民過去一年沒有看過電影和戲劇演出,看過的也僅限于一兩場,并且大多是到外村觀看的,是條件好的人家辦紅白喜事請來的。政府雖然每年都開展“三下鄉”活動,但對于廣大農村來說,一年有限的活動確實是杯水車薪。以前活躍在農村文化市場的電影和戲曲如今卻成了農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奢侈品。通過調查,八成以上的的農民因為在家門口看不到電影、戲劇和其他形式的文藝演出而對文化生活感到不滿意。此外,從調查情況來看,有70的農民沒有閱讀習慣,不經常學習新的農業技能和科技知識。在其中有閱讀習慣的人中,有55.6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其閱讀主要目的是獲取農業科技知識,而年輕人閱讀則是主要是為了娛樂。由于有圖書室的村很少,其閱讀的途徑基本都是找親戚朋友借閱的,自購的很少,本次調查對象的農民家中書籍(不含中小學教材、教輔讀物)藏量最多的不超過20本,近九成農民不買書。
3、個人信仰缺失。89名被調查村民中只有5人信仰共產主義,3人信鬼神,92的人什么都不信,其中信仰共產主義的人信仰理由不明。這充分說明,當前農民存在嚴重的信仰缺失,非常需要正確引導。調查中未發現教會組織開展活動的情況。調查結果充分說明,雖然當前我區農村的生活條件已普遍改善,但與物質水平的`顯著提高相比,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遠遠滯后了。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原因,農民工因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將錢用于文化消費;二是社會原因,社會各方面對農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不過在調查中我們感覺到,農民的文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定期進行一些電影、戲曲、圖書、歌舞等文藝演出下鄉活動,希望村里定期組織科技培訓。
按照縣走轉送活動的安排,我深入到聯系點東張孟鄉北蘇莊村,圍繞走轉送活動的要求開展調研。通過與走訪廣大群眾、基層干部和黨員,了解摸清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并就加快該村發展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東張孟鄉北蘇莊村位于縣城東北部,309國道南側,交通便利,位臵優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畝,黨員43名,兩委干部7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斗力比較強,群眾整體素質較高,村風淳樸,各項工作基礎不錯。近幾年來,北蘇莊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群眾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產業,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他們大膽地、勇敢地去搏擊市場經濟的大潮,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投入資金不足。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北蘇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促進了該村經濟的發展。但總體來看,由于受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電力設施老化、文化基礎設施尚未健全,嚴重制約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調整,影響農民增收。該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種植業為主,且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養殖業主要是以養雞、養豬等傳統養殖業為主,但規模不大,比較分散,不利于發展。該村還是采用以前的、低層次的農業生產結構,農民無法在其他經濟作物生產上增收,農民增收渠道少,增長緩慢。
(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動力之源和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北蘇莊緊鄰309國道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立足現有的沿路貿易和蘇莊商貿市場基礎,實施規?;l展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圍繞新農村建設抓好鄉村規劃建設。高標準搞好鄉村建設規劃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鄉村規劃。在制訂規劃時,既要著眼于美化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愿,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原則,又要便于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另外,要確保村鎮建設規劃得到實施。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為要及時制止。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灶、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現象。
(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和設施建設。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要結合村莊建設規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服務。重點搞好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的“瓶頸”制約,建立起適應群眾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訊、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體系,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
文體生活。要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賭博、迷信和計劃外生育等行為。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的農村社會治安環境,構建和諧農村。
段村是距離安國縣城二十多里的一個小村莊,村里的人們都是以種地為生的樸實的農民,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而這正是新農村建設使該農村有了第二次飛躍式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農村經濟在瓜菜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段村作為經濟作物專業村莊,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瓜菜,但調查表明,不少瓜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愿大量種植瓜菜,因為不少農民表示除了瓜菜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產業,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更要抓質的提高。
(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盡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干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瓜象賭博,全憑靠天氣”的局面。
(3)希望著力推進農村專業經濟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業抗御市場。
(4)希望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以促進農產品。
3、希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主導產業促經濟發展。只有發展富民產業,使農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據調查發現,很多的農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產業發展方面應做好引導,在產業建設中積極發揮以點帶面和典型輻射的帶動作用,促進二、三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4、希望進一步加強村屯道路建設。"要想富,先修路",縱觀段村的村路,道路硬化率不是很高,農民群眾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級組織應從關心熱點問題入手,發動農民,出資出力,解決村、社道路"雨天泥濘、秋季塵飛"的局面。
5、希望加強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構筑政府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使農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級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堅持兩手抓。在落實財力投入的同時,希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層黨的建設,培養農民創造新精神,通過創業改善自己生活,幫助困難群眾致富,共同建設文明富裕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7、希望以實施提高農民素質為依托,培育新農民。"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應依托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80%以上的適齡農民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較強就業能力的新型農民。
8、希望以創建文明村社為先導,塑造新風貌。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9、希望以抓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重點。抓農村社會治安要以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俗話說:"游手好閑",人們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眾賭博現象自然會銷聲匿跡;另外要對外來走村串巷的流動人口加以監管,避免不法行為發生;對村民要適時進行法制教育,嚴禁邪教等違法亂紀行為在農村中蔓延。
10、希望注重農村教育。孩子是社會發展的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從長遠考慮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壯大師資力度,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農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規模和現代化水平。
11、希望整頓農村藥品市場,進一步加大新型合作醫療的減免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醫療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大對藥品的監督管理,嚴禁假冒偽劣和過期藥品在農村市場橫行??刂扑幤穬r格,讓農民能夠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突出問題:文化生活單調,基層文化建設滯后。農村文化事業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適合農村的各類科普資料缺乏;農村文化生活匱乏;導致賭博等不良現象突出。廣大農村群眾舊習俗、舊觀念束縛嚴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眾創新意識不強,不思進取,小農經濟意識色彩濃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農觀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難以接受新文化、新技術和新觀念,阻礙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應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引導農民樹立科學觀念,消除愚昧、落后的舊思想、舊觀念。鎮、村兩級應通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根本上鏟除愚昧、迷信賴以存在和蔓延的社會土壤。各部門應努力抓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以寓教于樂、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來占領農村陣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對農村的侵襲。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采取教育與懲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擊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銳注意各類宗教活動在農村中的新動向,對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動,堅決取締和制止。徹底凈化農村社會風氣;并通過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和宣傳教育,使賭博等不良社會風氣有所改變。應著力整治農村環境,植樹造林,美化、凈化村容鎮貌,盡快改變農村的臟亂差現象。同時,扎實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1、要防止“形式多于內容”。即在新農村建設中,應作出詳細的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嚴格圍繞所作的規劃、計劃內容來實施,在防止只搞宣傳發動不注重實施行動的傾向。
2、要防止“不聯系實際,想當然”的現象。由于受農業基礎、農業推廣水平等因素影響,在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制定具體方案過程,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的經濟總量、農民收入水平、增長速度等因素,盡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縮短村與村、地區與地區之間差距,以防止新農村建設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是新農村建設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在工作中,應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硬,以促進新農村和諧發展。
4、要防止只注重農村建設,不關心小城鎮建設,導致整體發展緩慢,城鎮化水平低,輻射帶動力弱,城鎮二、三產業發展緩慢,推動力不強,不能有效吸納剩余勞動力的現象。
1、由于農業基礎薄弱,希望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基礎設施。
2、隨著人口增長,飲水問題不斷突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現有水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合理調配使用,以減少用水糾紛。
3、在村組道路建設中,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夠適當補助。
4、希望繼續加大“整村推進”和“小康村建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分步分批實施,最終在所有村、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
總之,通過各級部門與廣大農民群眾的不懈努力,最終實現“環境優美、村舍整潔、經濟繁榮、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據報道,昨天是農歷九月初九,正所謂“九九重陽”,因此我們習慣稱這一天為“重陽節”?!爸仃柟潯笔俏覈膫鹘y節日,也是我國法定的“中國老年節”。多少年來,這個節日不但傳承了民俗文化,也承載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社會美德。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老年人成為旅游大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州68歲的張女士表示,旅游已經成為自己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方式?!芭笥褌冊谝黄?,說去哪兒,站起來就走了。大家可高興,幾個人照照相,跑跑玩玩,啥都忘了,到山里頭都瘋得跟小孩兒一樣,很開心?!?/p>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閑暇生活更加注重品質和時尚,旅游日益成為老年人休閑生活的新選擇。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第四次調查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王建軍介紹:“,13.1%的老年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計劃外出旅游,9.1%的老年人表示有可能在未來一年外出旅游。其中,城鎮老年人未來一年有明確外出旅行計劃的占17.5%,農村老年人占8.3%。,8.7%的老年人有外出旅游支出?!?/p>
“老年人經濟狀況顯著改善”、“城鄉老年人幸福感顯著提升”,這是王建軍在發布會上的開場白。也是經過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超過22萬份樣本調查后的結論。王建軍介紹,老年人經濟狀況顯著改善,城鎮老年人收入來源顯現結構性轉變,農村老年人保障性收入比例明顯提升,農村老年人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鎮。
“20,我國城鎮老年人年人均收入達到23930元,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達到7621元,分別比增加16538元和5970元。從城鄉差距看,20,城鎮老年人年人均收入是農村老年人的4.5倍,隨后逐漸縮小,到年,城鎮老年人年人均收入是農村老年人的3.1倍?!?/p>
進步的同時仍有提升關愛的空間。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和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聯合發布的《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走失老年人一年約在50萬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約為1370人。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執行院長宋宗合介紹:“低學歷人口在走失人群比例中占比特別高,其中高中水平以下的占到了98%。從工作的情況,70%的是非正規職業,或者沒有工作,大部分是農村人。男女比例女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女性達到了58%?!?/p>
調查報告指出,50萬的走失老人總量,救助站內救助卻僅有2.15萬。報告建議:建立110和救助站的連接,將報警類信息和求助類信息進行區別,將市民求助信息發往救助站,打造全國統一的尋人網絡平臺。比如完善全國救助尋親網的功能,成為人口報失和查找的綜合信息平臺。另外,在全國救助站全面建立警務點,并連通警方的人口信息和戶籍網絡的光纜,由駐站民警協助查找走失人員信息。
宋宗合介紹,根據調查救助站,有一半多都設有警務點。但目前警務點的功能比較單一,主要涉及到治安和維穩的作用。希望將來警務點能和公安新系統打通。直接在站內的警務點可以把人口信息的查詢問題給解決掉。這樣的話就縮短了尋找走失人口的尋找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官民各個協作機構相互間能夠形成一個包括科技手段運用,形成一個整體聯動照護救助這樣一個大的機制,這樣對整體老年人走失的狀況能夠起到一個緩解作用。
東海村地處附海中偏東南部,是附海鎮中心村,20xx年韓家路、太陽地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830畝。全村總戶數1831戶,戶籍人口4431人,暫住人口7530人下設47個村民小組。20xx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到達6億元(不包括規模以上企業),農業總收入到達23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到達18400元。
2、基層組織建設。
東海村共有黨員112人,根據地域片區及居住人口劃分為七個片區支部,由村兩委成員擔任片區支部書記,設立黨員中心戶,作為片區支部活動發起人及活動點,定期組織開展民主生活會、志愿活動等,加強黨性學習,提高黨員服務意識,及時反映基層黨員及群眾訴求。在20xx年全民參與“五水共治”集中整治行動中,東海村按照片區開展活動,黨員積極參與,帶動群眾,提升了村河道環境。同時設立了黨員愛心互助基金,共募集到捐款51100元,捐助困難黨員及表彰村道德模范。
村三套班子干部堅持與時俱進,采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狀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扎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帶給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是完善了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在新建辦公樓中設置了便民服務站、遠教站點、農家書屋、三北講堂等場所,方便群眾辦事和活動。
二是健全村干部管理機制。在村干部的管理上,進一步規范了黨員培養制度、坐班督查、干部包隊等制度,使村組干部的管理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3、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東海村兩委以黨的人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個性是新農村建設以來,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發展,以村容村貌和的集中整治為突破口,切實我村生產生活條件,帶領廣大群眾發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同時東海村十分重視精神禮貌建設,結合禮貌村建立、文化禮堂建設、禮貌家庭評比等活動,經常開展禮貌衛生建立活動、環境整治、綠化美化建設,利用村級各種會議開展法律法規社會道德教育,弘揚新人新事,開展各類文藝活動,尤其是文化禮堂建設成功后,舉行了各類培訓講座、大型文藝活動等,豐富群眾日常生活,改善了村里的精神文化面貌。結合建立安全示范村,開展讓平安走進千家萬戶活動,我村近年來無重大事故,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婦女工作都較好地完成。
4、信訪工作成效。
加強農村信訪穩定工作,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村兩委一向對本村的信訪穩定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東海村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造成部分群眾上訪現象,村班子成員經過仔細排查核對,采取針對性措施,逐步解決各上訪戶的合理訴求,對不合理的重復上訪狀況進行勸導,信訪工作成效顯現。
全村綜合治理工作也穩步開展。村兩委干部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組戶,積極幫忙廣大群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滅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第一產業方面,東海村20xx年農民人均收入18400元。經過調查,全村共有耕地2830畝。除了部分農產品農戶自產自銷外,全村農業主要以種植絲瓜絡及花木為主,絲瓜絡有種植簡單、種植周期短、資金回本快等優點,對農民收入有幫忙。但絲瓜絡對環境有必須程度的破壞,造成河道污染,20xx年以來通過引導農戶轉種其它作物、補貼拆除絲瓜棚農戶等方式拆除了部分污染嚴重的種植區域,調整農業產業格局?;痉N植已經構成了較完整的體系和規模,經濟效益較高。
第二產業方面,東海村以家庭工坊為主,主要生產飲水機、取暖器等小家電,20xx年全村工業總產值到達5億元(不包括規模以上企業),是東海村的。主要經濟增長方式。自經濟危機以來,受到經濟發展不景氣的沖擊,訂單減少,小作坊遭遇倒閉潮,通過企業調整和生產方式轉型,東海村的工業發展正在走出陣痛期。
從我村的整體經濟收入和來源看,農業經濟發展渠道單一,小農分散型經濟占比較大,與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有很大差距;工業產業發展缺乏方向性;村群眾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發展不足,需要大力發展村群眾經濟。
針對目前東海村的總體狀況,我認為在以后一段時光從以下幾方面去工作:
(一)充分發揮年輕干部作用,加快干部年輕化進程。經過20xx年換屆工作,村兩委補充了多名有干勁、活力足的年輕干部,構成了以老干部領導、年輕干部為主力的更加具有時代性、戰略性的干部隊伍。我認為接下來需要更加充分地發揮年輕干部的優勢,讓年輕干部逐漸挑大梁、做實事,使年輕干部成為東海村發展的主要動力,緊跟時代潮流,為建設新農村而努力。
(二)定期集中召開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會議,認真聽取廣大黨員群眾的推薦和意見;定期集中召開全村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會議,認真聽取廣大黨員群眾對本村建設發展的推薦,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本村的建設與發展。集思廣益,不斷提高黨員群眾參與本村建設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切實轉變廣大群眾原有落后的思想觀念。
(三)依托中心村優勢,大力發展村群眾經濟。經濟發展了,村里才能給老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才能為老百姓帶給更好的社會福利。東海村作為中心村,擁有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優勢,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大村群眾資產開發力度,增加村群眾收入,為老百姓謀福利。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通過與村干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自我日常工作時的所聞所見,所掌握的一些狀況,完成的調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深入群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新的東海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目前,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東海村干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狀況的的發展道路。作為東海村的大學生村干部,今后,我將繼續扎根農村,為村建設發展建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大學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群眾事務的服務員和遠程教育的操作員,與東海村的干部群眾一起,掀開完美明天的新篇章。
本課題將通過對我市老年人生活狀況,尤其是精神狀態的研究,使大家對其有更直觀、更客觀的了解,并為老年人工作做些貢獻。
1、物質生活方面。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的老年人退休金在1000元以上,還有的有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醫療保障。在我們的采訪過程中,老人們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質待遇總體還是好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存在的一些問題: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基本上有社會保障,但還存在著一部分“邊緣老人”,核算起來生活水平還高于低保條件,但卻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員疾病、天災人禍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醫療保障問題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雖然有醫療保障,但還是怕生病,現有的醫療保障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許多閃光之處:有享受生活的;有學習不怠的;有發揮余熱的;有鐘情文體娛樂的,內容之豐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你的身邊有著一群充滿活力的銀發人群,清晨世紀公園及社區里有他們鍛煉的身姿,傍晚廣場上有他們娛樂的背影,原來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來老年人對生活也懷有如此的熱情,甚至比起年輕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次調查顯示,有82.3%的老年人養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40.3%的老人經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經常讀書,有34.5%的老人學習書法和繪畫,有21.5%的人參加過老年協會,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參加過老年大學的學習。還有許多老年人熱心參加社會活動,希望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雖然我們發現部分老年人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安度晚年生活,他們經常與家人、鄰居、朋友打交道,經常參加各種活動,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這點,在這方面,他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社會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需要有社會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經常與鄰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觸之外,不與任何人交流,這很容易使他們孤獨,從而對生活失去信心。這就說明,我市老年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有待加強。
2、極少參與社區活動。
在我們調查的82位老人中,60-70歲的老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爾參與社區活動的有32%,從不參與社區活動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爾參與社區活動的有35%,從不參與社區活動的有26%。當我們問及老年人zui愿意活動的場所時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區活動場所,而有些老人甚至連社區活動中心在哪兒都不知道。還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區辦的老年人活動太少,而且比較形式化,希望能多辦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區活動,并希望有關部門能撥款用于購買老年人專用的活動設備。
3、子女的關懷不夠細致。
本次調查顯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對他們是尊重和關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非常尊重和關心。有17.8%的家庭關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認為家庭關系不和睦。約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兒對他們的關心應該更細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調查的家庭中,幾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邊,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丶铱纯础?。由此可見,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們希望子女能善待他們,多和他們交流和溝通。然而,絕大多數老人都承認與子女存在“代溝”問題。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與父母的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代溝”會越來越深。調查結果顯示,在思想上的溝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開誠布公,有47.7%的家庭會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擾。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就很難感受到來自子女的那份溫暖。
4、缺乏繼續工作的機會。
根據我們的問卷結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繼續為社會工作,難道這些老人都不具備工作能力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滿意。也就是說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電視,打打牌,他們中的大多數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幾十年工作經驗的。
綜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總的來看還是有提升空間的,這就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及方案。
1、加快為老服務設施的建設。
老齡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規范管理。要進一步加大老齡事業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質量、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為老服務場所,特別是市區應該適度超前,建設一個上規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動中心,并加快原有為老服務場所的改擴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層次的需要。
同時,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充分發揮社會辦老齡事業的積極性,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創辦一批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為老服務設施,走政府支持、市場開發、社會參與、多方投入的道路,實現老齡事業福利化、社會化、產業化的有機結合。
2、完善老年社區服務體系。
要切實加快以社區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務體系的建設。老年社區養老是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的有機結合形式。重視社區建設,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是發達國家幾十年來解決老年照料服務問題的經驗教訓所得出的一個重要理念,值得我們借鑒。要從老年人口的實際需要和社區的經濟承受能力出發,充分發揮政府和社區兩個積極性,加強社區建設,積極發展老年服務事業,特別是要改善社區為老服務設施,提高為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老年社區服務要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實現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在社區內享受到包括醫療服務在內的基本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
3、加強宣傳力度,形成尊老風氣。
本次調查顯示,子女對老人不夠關心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都沒有良好的養老、尊老意識,而且對“關心”這個概念認識不全面。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只要給老年人足夠的物質享受就是關心老人、體貼老人了,嚴重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決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問題,首先要改變子女的錯誤觀念,讓他們樹立關心老人心理的觀念。也就是說要在全社會形成尊老風氣。
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心理講座、公益廣告等宣傳手段來告訴市民關心老人,尤其是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開展關愛老年人的評比活動,并對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進行公開表揚,鼓勵大家關心老年人。給老年人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與技術,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人才短缺的狀況。從老年人的角度來看,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養老金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生活費,以補貼并不十分寬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擺正自己的心態;此外,這種能者多勞多得的競爭機制,還可以刺激老年人繼續學習,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環,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體素質的提高。
zui后我們衷心地希望所有忙碌了大半輩子,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的老人們能夠在他們的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