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常見于各個領域,如科研、商務、行政管理等,可為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以下是一份關于市場調研情況的情況報告,希望能夠對大家了解市場趨勢有所幫助。
隨著xxx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基礎設施逐步的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優化,計劃生育工作也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呈現新態勢。村兩委干部和無職黨員利用遠程教育來宣傳、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傳授農業技術知識,使群眾從中受益匪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帶領全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該村逐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品牌效應;加強種養業的發展,以市場為導向,選好項目,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進信息化,培育新型農民,使韓莊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xxx村坐落在xxx鎮的西部,東鄰xxx鄉,是xx鎮最西邊的一個村。該村耕地土質主要是黃土,有部分地塊屬于黏土土壤,黃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氣好,適用農作物廣泛,灌溉方式是用電灌溉。該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鋪建,將鋪為水泥路,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景觀路兩邊建有紫薇園林、綠原園林等幾家園林,切實美化了國道路段。
近幾年來,該村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態勢。
該村主導產業為旱作農業,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除此之外還有幾戶農民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有桃樹,葡萄樹等,經濟效益比較好。該村勞動力農閑時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外出務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優化,區位優勢的不斷挖掘,韓莊村的養殖初具規模。目前該村大型養雞專業戶1戶,大約養有五、六千只雞。大型養豬專業戶2戶,每戶大概有四百多頭豬,其中養殖能手劉新恒又投資100多萬元籌建新的養豬場,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飼養的豬、雞主要銷往附近村莊和周圍市各縣(市、區)。趙莊子村第三產業以經營銷售為主,在311國道兩旁比較大型的超市就有幾家,如金客隆連鎖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銷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農藥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銷售對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該村還有凌云禽畜飼養站和獸醫醫院等。
1、經濟快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該村位臨311國道,311國道兩旁有比較大型的超市、飯店和修理鋪等一應俱全,促進了該村經濟發展。該村多數農民增收以經營銷、種養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想辦企業沒有資金,搞養殖沒資金,搞科學種田沒有技術帶頭人等問題。
2、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農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該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現大病救助,全村617戶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7.4%。我村五保、低保戶50多戶,80多人,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五保戶每年生活補助900元錢,低保戶每月生活補助50元,按季度足額發放到困難人員手中,使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實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農村獨生子女全部實行獎勵制度。堅持以人為本,加快教育發展,添置中小學校的教育設施,使村里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貧困家庭學生兩負一補面達到100%。讓村民用上了有線電視和寬帶,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國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學習知識。
3、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級撥款和村民捐款共68萬元,用于該村主干道的鋪建,至12月底完工,將全部鋪成水泥路。該路的竣工,將徹底改變村里泥濘的道路問題,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近年來由于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趙莊子村有近1/10的村民蓋起了兩層小樓,功能齊全,方便實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寬敞的平房或磚瓦房。村里的房屋整體規劃整齊、美觀,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4、計劃生育工作穩步推進。該村總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401人,長期外出已婚育齡婦女35人。隨著農民計生意識的不斷增強,村民們生兒養老、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齡婦女能按時康檢,準時參加孕檢,外出人員也能按時將孕檢證明寄回。但是仍有個別村民違反計劃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兩委班子建設。該村進一步增強村兩委的凝聚力、戰斗力,夯實、鞏固基層的執政基礎,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共同致富,實現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發展。但對新農村建設,個別干部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少數干部片面認為新農村建設是美好的遠景,也有的認為新農村建設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環境,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農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賭博風的抬頭
我這次調研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并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研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研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以上就是我所調研的家鄉關于新農村建設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研,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實行連片規劃建設,形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目前農產品存在生產的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積和數量,出現豐產不豐收的不良現象,應進一步注重產品質量的提高,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相關產業,把品牌作建為設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
2、重視發展養殖業。繼續重點支持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養殖項目,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目前我村農戶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進步,著力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3、進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狀況。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幾年修的,這段路經過幾年的碾壓,現在是一遇到雨天,個別地方就泥濘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氣,騎自行車是一上一下,過個三輪車卻是塵土飛揚,讓人睜不開眼睛。這段路給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該路成為影響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該村村民強烈反應,要求修建該路,盡快修建該路段。
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農村衛生、教育、文化事業。進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設,在物質生活相對充裕的今天,人們開始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設具有圖書室、娛樂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強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們茶余飯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書、健身了,會極大地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會使村干部、群眾關系和諧,家庭和睦,婆媳關系融洽,鄰里關系親如一家。在醫療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00%,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積極推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養老保險制度?,F在我村還沒有用上安全的自來水。我們下一步是讓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我村有小學和初中兩個校園,為本村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們要加大對學校普九工作的投入,進一少鞏固普九成果,改善學校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歡樂祥和的和諧社會環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們要繼續努力,做到讓村里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計劃生育工作,我們必須進一步切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該村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可以讓村民學習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以來,既加強了村民間的溝通,減少鄰里之間的摩擦,也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進一步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科學引導廣大群眾學習種植方面的病蟲害防治、種子管理、收割機具維護保養、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科普知識;有關專業技術信息方面的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技術知識,使村民受益匪淺。同時也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盡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5、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明確目標,端正態度,提高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規范化管理和檔次升級,嚴格定時定點辦公制度,搞好黨員的管理和科技培訓,做好發展黨員和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后備干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推動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第六屆村干部換屆選舉由于我村的情況復雜村委換屆延后。但我從我們區的其他村村委換屆時總結了一些工作經驗。至村換屆時,做好政策宣傳工作,協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戶座談、遠程教育、分發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相關政策、法規,增強群眾法制觀念;廣泛宣傳村委換屆選舉的重要意義、基本程序,讓群眾充分了解掌握選舉的方法步驟,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樹立正確的選舉觀,為換屆選舉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6、推進信息化,建設新農村。讓信息產業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充分利用村里的遠程教育。讓農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思想上主動向組織靠攏,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法律法規,讓農民懂法知法,只有這樣在農民遇到權益受到侵害時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從信息化中得實惠。
7、培育新型農民。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短,文化程度比較低。要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己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發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傳欄等進行宣傳;村里的無職黨員和村兩委班子進行入戶開展宣傳,利用勞務輸出典型,實施典型引路,讓廣大農民看到外出務工的好處;編印《勞務輸出知識問答》宣傳冊子,組織精干人員,依托基層勞動保障所,深入村莊和廣大農戶家中,廣泛宣傳外出務工的意義、作用和有關勞務輸出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鼓勵農民大膽走出村門闖世界,到發達地區打工掙錢學技術。為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在勞務輸出中,根據用工方的需求,結合實際,對一些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種,如電焊、美容美發、家電維修等專業,充分利用具備資格條件的培訓機構,對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發給職業資格證書,以滿足用工單位需求,確保輸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輸出一批,成功一批,見效一批。對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積極提供致富信息,村兩委干部幫助村民尋找致富項目,積極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我村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養殖業,或者是發展園林種植,或者是選擇有前景的經濟作物來種植。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培養新型農民。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來,通過與村干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日常工作中的見聞所了解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可能不夠全面,還有更深層次的情況需要去發現解決。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支持和幫助,讓趙莊子村早日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民眾群體的消防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消防工作的成效。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將消防宣傳工作的重心放在大中小城市,城市消防工作逐漸步入正規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成效比較明顯。也正是由于消防宣傳工作這種“重城市、輕農村牧區”的特點,導致農村牧區民眾群體消防意識一直比較淡薄,消防工作也一直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隨著近年來農村牧區一起起觸目驚心火災事故的增多,給農村牧區消防工作敲響了警鐘,讓人痛心疾首之余,也讓人深思。
這些火災事故大多數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然由于大多數農牧民消防觀念落后、意識淡薄、知識匱乏,進而導致農村,牧區高發的火災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防控。這種嚴峻的消防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加大消防宣傳工作力度的同時,深入查找當前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癥結,積極改革創新,尋求和探索一種更為有效、貼近農村牧區消防工作實際的宣傳教育模式,不斷提升農牧民消防意識、思想觀念及預防知識,增強農村消防工作實效。
一、警鐘常鳴,認真審思當前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一直成效不是很明顯,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消防宣傳教育方法形式呆板、不喜聞樂見,難以引起農牧民學習消防知識的興趣。長久以來,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由于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習慣套用城市消防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你打我通”的灌輸式課堂宣傳教育、張貼消防宣傳畫等等,而大多數農牧民經?;蛟绯鐾須w、春耕秋種,放牧養?;蛲獬龃蚬?、忙于生計,這些宣傳教育形式與農民作息現狀和業余生活不相吻合,不夠喜聞樂見,難以激發農牧民對消防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導致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顯。
二是消防宣傳教育內容枯燥無味、不貼近實情,難以增進農牧民對消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與城市消防宣傳教育有著截然不同的實際情況和對象特點,如農村牧區消防重點與城市消防重點不同,建筑物間距相對較寬,多為木質結構,房屋周圍草囤較多,易發生雷電火災、燭蠟火災、自燃性火災等火災,這與城市建筑物間距較密,多為鋼筋水泥結構,使用現代化生活設施較多,加上娛樂場所較多,易發生煤氣火災、電路火災、電器水災,而且容易引發群體性重大火災。再如城市民眾普遍文化水平較高,對書面語言及普通話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較強。而農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習慣用方言交流,對書面語言及普通話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對較弱。然由于我們在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過程中,更多的只是套用城市消防宣傳教育內容,嚴重脫離了農村牧區消防的實際情況和對象特點,進而導致消防宣傳教育往往停留在墻上、紙上、家門口,難以入村入戶、入心入腦。
三是消防宣傳教育渠道比較單一、不靈活多樣,難以形成多管齊下、全面立體的消防宣傳網絡。當前,由于農村牧區公共性基礎硬件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條件較差、消防宣傳教育主要依靠張貼消防宣傳畫、寫消防標語、農村牧區廣播、下發消防知識小冊子等幾種有限的宣傳渠道,面比較窄,同時種類比較單一,難以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消防宣傳網絡,進而導致消防知識難以達到婦孺皆知、村喻戶曉的宣傳效果。
聯系當前農村牧區消防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對象特點,分析上述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諸多問題的根源,關鍵還是在于消防宣傳工作沒有找準突破口、找好宣傳載體和平臺。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強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的同時,必須結合實際,積極尋求新的突破口,創建一種流動性強、生命力強、農牧民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新模式,提升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教育效果。
二、勇于創新,積極尋求以草原文化為載體開展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新路子。
草原文化是內蒙古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資源寶庫。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牧業大國,草原文化在農村牧區積淀很深,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滲透力。農牧民總是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進而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思維模式,指導著人們的日常行為。創新農村牧區消防宣傳模式,就必須充分利用“鄉土文化”這一特殊資源優勢,并以此為載體,增強消防宣傳教育滲透力,提升消防宣傳教育效果。
首先,以草原文化為載體有利于增強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生命力。草原文化是深層文化積淀的產物,在農村牧區有著極強的生命力。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借此為載體,將消防宣傳的豐富內容融入于草原文化中,既提升了草原文化的內涵范疇,又能使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在草原文化的傳承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無形中擴大了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群眾基礎。同時草原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和行為規范的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遵從要求和價值導向性,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給人以某種制約與塑造。它的約定俗成將成為獨立于權力、政令以及法律之外的一種潛在控制力。
尤其是在我國經濟欠發達的農村牧區地區,科學文化水平相對缺乏,法律意識淡薄,草原文化這種“不成文習慣法”的控制力尤為突出。將消防宣傳融入草原文化這一載體,將產生相對于法律強制性的一種更加自覺的控制力,有效彌補農村牧區文化、法律素質薄弱的缺陷。
其次,以草原文化為載體有利于強化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滲透力。草原文化起源于農村牧區民間傳統生活和風俗習慣,群眾參與廣泛,故而深受群眾喜愛,可以說是最貼近民眾的“草根”文化。借助草原文化的普及性和通俗性,既能增強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內容的親和力,拉近農牧民對消防知識的距離,無形中達到對消防知識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同時又能將消防宣傳內容通俗化、農村化,牧區化,促進農牧民對消防防火知識、自救知識、撲救初期火災知識及消防法律、法規知識理解與掌握,進而強化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滲透力。
再次,以草原文化為載體有利于拓展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的渠道方式。在我市廣大的農村牧區地區,各種各樣的草原文化以其自身的優勢和可娛樂性成為人們表達內心情感、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借助草原文化這種形式多樣、四通八達的特點,無形中拓展了各種不同形式、不拘一格的宣傳渠道,極容易形成一種隱形的立體宣傳網絡。如在廣西一村莊通過“傳鑼”防火,以快板、順口溜、山歌等形式使村民們時時崩緊防火的那根弦,全村十年無火災事故發生;在山東省的農村消防宣傳中采取“村村貼”消防宣傳瓷磚壁畫形式,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探索實踐,不斷在借助草原文化強化消防宣傳效果中提升消防工作質量。
一方面要強化職能意識,搞好組織籌劃。要通過政府牽頭、消防部門指導,由被動宣傳向主動籌劃過渡。由于草原文化地域性和分散性的局限,很難在大范圍得以發展傳播,再加上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還處于成長階段,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其社會管理的職能,充分挖掘本行政區域內的草原文化資源,舉辦有組織、有規模、有切實宣傳效果的消防宣傳活動,這當中消防部門應當扮演“宣傳顧問”的角色,做好消防宣傳內容的把關工作,及時掌握農村牧區消防宣傳工作中出現的誤區,找出農村牧區消防工作的薄弱環節,對癥下藥,而將作品的創作、設計和表演權留給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推進消防宣傳工作的自我認識進程,達到增強農村牧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的目的。真正實現消防宣傳由被動宣傳向主動掌握過渡。
另一方面要注重緊貼實際,提高融合效果。各地不同的草原文化因受其形成的不同歷史原因和時代背景,在時間上、形式上、內容上有著其獨特的約定俗成的特點,具有不可隨意改變性。以草原文化為載體開展消防宣傳工作,就必須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緊貼這一實際,在宣傳的內容和方式上下工夫,選擇好的宣傳形式,注重內容的實效性,切實提高農村牧區消防宣傳的效果。要按照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搞好草原文化與消防知識的融合,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創新的手段開展農村牧區消防宣傳,使讓消防知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總之,以草原文化為載體開展消防宣傳,必須進行所借助的草原文化進行充分了解和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草原文化資源進行有效而又合理的開發。通過搭好“草原文化”這個舞臺,唱好消防宣傳工作這臺戲,不斷增強農牧民對消防知識的認知和掌握,強化他們消防安全意識和觀念,是當前農村牧區消防工作極其有效的方法路子。
今年以來,我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資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機制,轉變增長方式,深化結構調整,實施節約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實實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發展特色經濟,建設增收工程。
1、把基地做大。
全縣要實施“43132”戰略,即,種植高油、高糖、高蛋白玉米40萬畝,30萬畝疏菜,其中無公害蔬菜10萬畝,優質大接李1萬畝,高產奶牛達到3萬頭,優質牧草2萬畝,逐步培育優勢產業,建設特色區域。一是做到專業化。把全縣12個鄉鎮、321個村都建成特色區域,專業村,引導玉米大鄉、蔬菜大鄉、奶牛大鄉向專業大鄉發展。培養更多的青椒村、豆角村、蘿卜村、土豆村等一批蔬菜專業村和奶牛、肉牛、豬羊等養殖專業村,做到一鄉一品,一村一色,一戶一業,突出骨干產業,形成鮮明特色。二是做到規?;?。全縣要發展10個種植蔬菜3000畝以上的大村,20個畝以上大村,30個1000畝以上大村。10畝以上的蔬菜種植大戶1萬戶,使蔬菜種植走向工廠化種植,企業化經營,規?;l展。同時要發展10個養殖奶牛1000頭以上的大村(園區),10個500頭以上的大村?穴園區?雪,10個戶均一畝經濟林的大村。10個人均半畝經濟林的大村。100個種植玉米2000畝以上的大村,1萬個種植玉米20畝以上的大戶,發揮本地優勢,集中連片,形成規模。三是做到科技化。要以鄉建設一批科技示范區,一萬個科技示范戶,戶戶達到一個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帶頭人,搞好技術服務,帶動基地建設科技水平的提高。四是做到標準化。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模式。大力生產綠色、無公害產品。
2、把龍頭做強。
我們要“扶大龍、育新龍、興小龍”,扶大龍,就是對規模大、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從資金、技術、市場上給予關心和幫助,使其成為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的龍頭;育新龍,就是對那些有優勢、有特色、有基礎、有前景的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加大向國家爭取資金的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資金,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在基地建設、原料采購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最近正在引進的廣州雅仕利就是一個利縣利民的好項目。我們應在土地、基礎設施、軟硬環境上大力扶持。興小龍,就是對那些目前雖然規模較小,但特色明顯,與農民增收關系密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小型龍頭企業在稅收優惠、管理服務、技術支持等方面加以扶持,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其競爭力。
3、把品牌叫響。
我們要在整個農業產業化鏈條中樹立名牌意識,創出科技含量高,品質優良,外形美觀,經濟適用,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的名牌產品,對具有我縣特色的優質糧、精細菜、肉、乳產品、大接李、紫皮蒜等都要抓好產地、產品認證,注冊品牌。還要搞好分等分級、改善包裝,擴大精品生產規模。同時,要繼續組建農民營銷隊伍,拓展市場領域,讓我縣的農畜產品占領全國,走向世界。
二、改善生產條件,建設基礎工程。
1、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十一?五期間,要完成其余未開發區的建設,抓好一、二期工程項目的改造,每年以3萬畝開發速度遞增,十一五期間完成新建改造工程30萬畝,實現全縣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大連網。
2、十一?五期間,水利工程的重點是抓節水工程的上檔升級,在現有二大園區的基礎上,每年以二萬畝的速度遞增,到,全縣高效節水面積達到15萬畝,今年我縣已列入全省節水型農業示范縣,通過這個項目的實施,逐步發展節水型農業,不斷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
3、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抓好大、小石峪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這是首都水資源項目。工程總投資594萬元,其中國補資金470萬元。主要工程為防滲東、西、南干渠三條,全長11.1公里;防滲支渠13條,全長16公里,新修改造建筑物59處,新建大石峪引清入渠工程130米,管理房一處、300平米。通過此項目的實施,將大大改善我縣大小石峪灌區的條件,提高峪口區土地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行洪能力,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4、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抓住國家土地整理的機遇,加快對國土資源整理項目的實施步伐?,F在正在進行申報的國家投資義井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已通過國土資源廳兩次踏勘,于1月20日正式上報國土資源部。項目涉及義井鄉九個行政村,是國家級的土地整理重點工程,預計總投資3912萬元,開發整理土地3萬畝,是全省目前國土整治中的重大項目區。我們計劃從秋季開始,用二年時間完成項目,確保工程進度、質量和效益,為進一步爭取國家十一?五期間的土地整理項目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改善生存環境,建設生態工程。
十一五期間,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繼續抓好生態建設,改善生存環境。進一步依托國家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首都水資源二期工程和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工程,圍繞二山(南山、龍山)二河(桑干河、渾河)一梁(黃花梁),實施生存環境的治理工程。實現南坡建屏障,龍山上旅游,桑干披景秀,渾河換綠裝。全縣境內建設兩個綠化圈:一是環縣城周圍綠化圈;二是環山坡縣界綠化圈。
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安居工程。
1、搞好規劃。
我們要結合全縣實際,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一是整治100個行政村。要以村容村貌整治,整理廢舊水坑、露天糞坑,清理閑置宅基地和私搭亂建的問題,打通縣、鄉村連通道路、硬化村內主要道路,配套建設供水設施、排水溝渠、垃圾集中堆放點,規范村委會與村民活動場所。做到五通五規范:五通是,戶戶通自來水、通排水、通水泥路,通路燈,通天然氣努力實現骨干道路通鄉村,村內道路連街巷,街巷道路到農戶。五規范是,規范廁所、糞坑、污水場、垃圾點、農民活動場所。二是改造100個臟亂村,對于人口不足千人,村莊雜亂、房屋陳舊、街道不整、垃圾無序,環境荒涼的村莊宜拆并的拆并,不宜拆并的要按照規劃逐步改造,按照全新的標準,實現住宅小區化,養畜園區化,飼草分散化;三是建設12個中心村。按照五通五規范的標準,將現有的'鄉鎮所在地的12個村作為中心村建設,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類條件;四是培養10個試點村,對于一些人口集中、住宅整齊、基礎較好的大村,如石莊、羅莊、接馬峪、北河種、龍泉、席家堡、北曹山、中曹山等村可以作為試點村,按照標準,先走一步,重點培養,帶動全縣。
2、人畜分居。
我縣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應首先解決人畜分居的問題。要規劃居民住宅區、畜牧養殖區、飼草堆放區、糞便處理區,用革命性的手段從根本上改變人畜共居,不講衛生,有損健康,影響安全的傳統惡習。
3、生態移民。
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對小石峪、北樓峪、茹越峪、大石峪除主峪部分條件較好的村在白馬石建設村外,其余一律進行生態移民。對于一些老弱病殘,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進行集中移民,民政統一供養,其余人員可分流到縣城和其他鄉村。
五、發展公益事業,建設保障工程。
一是縣、鄉、村都要建立農民技術培訓學校,和一塊實驗基地,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和村民轉業轉崗技能培訓;二是加強文化建設,以村建立文化活動陣地,開展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每個村建設1個圖書室;引導鼓勵農民實現三個有:每戶有一條信息通道(電話、電視、電腦),有圖書架、有一個學科技會經營的明白人;三是改造村級小學,配置必要學習設備,確保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四是發展衛生社會事業,建設鄉辦醫院、村衛生站,探索建立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辦法,提高村級醫療站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加強疾病疫病防治,提高全村環境衛生水平;五是認真貫徹計劃生育政策,保持計劃生育領先水平;配套完善多村計生站等社區服務體系;六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發生社會治安案件;七是以鄉村建立敬老院,五保對象全部入院,村民養老保險率達到80%。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農村沼氣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按照縣委的安排,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喬達明帶領縣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負責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縣9個鄉鎮10余個村和農業局,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就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年初,上級下達我縣今年的農村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是5394戶(池)。6月20日,全市沼氣建設觀摩會后,又調減為3510戶。我縣按照要求分三類(國債項目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將任務分解到9個鄉鎮53個村。各鄉鎮在實施過程中,為了確保任務完成,以三類村為重點,將實施范圍擴大到了可能完成任務的全部村,個別鄉鎮達到所轄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蓋率。截至xx年年7月4日,全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870戶(據農業局統計資料),占到全縣調減后總任務數的24.7%。
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得到了縣、鄉各級的高度重視,呈現全面鋪開、點面整體推進的態勢,正處于攻堅階段。雖然目前工作推進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任務要求差距較大,全面完成任務尚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全縣上下在推動沼氣建設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領導重視。從縣委、縣政府到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各級領導干部都高度重視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并將其作為行政一把手工程來抓。
2、措施扎實??h政府決定拿出150萬元??钣糜谡託饨ㄔO補貼。各鄉鎮和村也都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出臺了程度不同的補貼和激勵扶助措施,千方百計推動此項工作。
3、強化責任??h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把沼氣建設工作與鄉、村兩級干部的考核掛鉤,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形成了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上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4、善于創新。在按照有關要求推廣單戶建池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創新出了聯戶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氣建設成本,擴大了沼氣使用覆蓋面。
農村沼氣推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縣、鄉、村三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應當肯定的,但其推進的艱難和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糞源嚴重缺乏。全縣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買糞的現象。各鄉鎮為了保證本鄉鎮建設沼氣的用糞需求,嚴格限制轄區內的糞源外流。在糞源爭奪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許多鄉鎮的沼氣用戶開始向縣境外的武鄉等地買糞。河峪鄉青陽坪村的馮變成甚至從呂梁市的文水縣買回一車牛糞。而隨著買糞需求的增加,糞價也一路走高,武鄉一帶的牛糞就從原來每方30至40元上漲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標準的沼氣池一次投料3—4方計算,一個沼氣池僅買糞投料就需要花費300多元。但,即使四處買糞也滿足不了現有需求,沼氣建設面臨“糞荒”的嚴重考驗。以蓮花池村為例,建成34戶,僅有7戶通過買糞完成裝料,其余27戶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糞下池。
“糞荒”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縣的畜牧養殖發展不足,畜牧業發展水平難以有效支撐沼氣的用糞需求。全縣870戶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有家畜養殖的還不到10%。河峪鄉是我縣的畜牧大鄉,但在河峪鄉寄子村,全村集糞都不能滿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氣池的初次投料需求。蘭峪鄉郭郊村192戶648口人,全村僅存欄3頭牛4頭豬,所產糞料,按照沼氣技術要求,僅僅可供兩個8立方米沼氣池正常運行。而按照任務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氣建設任務是100戶,假設任務全部完成,98戶的糞源缺口如何解決將是個大難題。
“糞荒”的出現給我們的沼氣推廣工作帶來了先天不足。沒有穩定的糞源,不僅嚴重制約沼氣的推廣進度,而且會影響到已建成沼氣的持續運行。如果沼氣必須靠買糞來維持,那么沼氣建的越多,糞價就會越高,沼氣運行的成本就會越高。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此項目難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廣夭折的覆轍。同時,按照沼氣運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鮮糞的技術要求,買糞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技術要求。因此說,買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糞源短缺的問題。一池三改是建設沼氣工程完整的工藝體系,其中改廁與改圈解決的就是糞源問題,而我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廁與改圈的只占總數的不到4%。糞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沼氣推廣的瓶頸。
2、技術力量薄弱。調查發現,全縣已建成裝料的沼氣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鎮頂村在去年就開始沼氣試點,群眾積極性也比較高,建成22戶,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來,能正常產氣使用的僅僅只有20%左右。鎮村兩級多次邀請技術員察看指導,也找不到不產氣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該村今年只新發展了6戶,僅占去年發展數的1/4強。蘭峪鄉屯村已建成15個15立方米的沼氣池,先裝料1池,但至今不能點火,技術人員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著,不敢裝糞,在等待觀望。
技術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沼氣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盡管沼氣是一項成熟技術,但沼氣工藝流程長、影響因素多,單單靠培訓幾次農民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面臨的技術問題,需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必需的技術裝備作為支撐。只有技術指導和服務的水平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沼氣點著了、燒旺了,沼氣建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縣目前的沼氣技術力量僅僅是領取了省級沼氣技工合格證的107名沼氣池施工人員??h農業局雖然也組織了服務隊伍,并深入一線跟蹤服務,千辛萬苦,但他們與農村持證上崗的技工屬于同批次同課時培訓,僅僅是文化程度比他們高而已,理性認識多于感性認識,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還不如農民技工,給農民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心有余而力不足,技術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個階段與過程。沼氣使用、管理和維護全能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不能為農民群眾正確使用沼氣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與支持。比如,云竹鎮趙莊村的兩個沼氣用戶,一樣的糞料,同一天裝糞,一戶正常點火,一戶則是啞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眾對沼氣技術的迷惘和不信任。
3、項目的實施條件和實際情況存在不對接。由于任務壓力大,完成任務心切,全縣各級在沼氣建設上傾向于單純追求任務量的增長,而不能有效結合實際,充分考慮糞源及居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戶制宜,科學實施。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任務量與農村實際及群眾生活水平相脫節。比如箕城鎮北泉溝村,地處縣城郊北,名為農村,其實早已在居民生活習慣等方面融入了縣城。從事養殖的很少,而且近70%的居民都已經使用上了煤氣灶和電磁灶等新型灶具。而北泉溝村作為箕城鎮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卻分解到了建設100多戶沼氣的任務。再比如郝北鎮的臺曲村,全村413戶中有300多戶都已經使用煤氣灶、電磁灶和蜂窩煤,而該村作為郝北鎮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卻分解到了270戶沼氣建設的任務。對臺曲這樣的'農村來說,缺少糞源已經不再是影響推廣沼氣的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是失去了沼氣項目推廣建設的必要性。而為了完成任務,村干部帶頭,村長家未養一頭家畜,用著電磁灶卻又挖坑建起了沼氣池。這些矛盾現象的存在折射出本項目與農村實際情況不對接,勢必給項目的實施帶來先天制約,難免困難重重,出力不討好。不考慮農民群眾的實際需要與想法,工作就變成了一級壓一級的行政體系或組織體系的線性運動。
北泉溝和臺曲這類矛盾現象的存在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沼氣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對接上不適應。是否使用沼氣并非新農村的根本標志和屬性,也不是新舊農村的本質區別所在。推廣沼氣是因為沼氣在傳統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方式與新農村的某些本質要求之間可以發揮符合實際的較好的銜接作用,可以通過推廣使用沼氣有效解決一些農村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新農村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對于那些處于城市周邊,生活習慣已經實現或正在向城市化(城鎮化)轉型的農村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沒有了推廣戶用沼氣的基礎。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推廣沼氣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間的關系,推廣沼氣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本身。
再者,推廣戶用沼氣與畜牧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和農村建設方向、農村生活習慣等也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一是,隨著近年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手扶拖拉機、三輪車等農機具的擁有量不斷增長,以及太谷、祁縣等鄰近地區懸耕機的深度介入,使得農村養畜使役逐漸淡出農業生產,牛、驢等大牲畜養殖日趨減少。二是,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發展,農民家庭收入日趨多元化,特別是前幾年生豬市場的不景氣和疫病流行,及養殖豬、羊市場風險的不可預見性和農民一家一戶抵抗風險能力的不足,農村分散經營式的家庭養殖日趨減少,畜牧業發展開始逐步走向集約化、規?;?、小區化。三是,隨著農民居住條件的逐步改善,大部分新規劃建設庭院都在200平米左右,而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需要配套養殖5—7頭豬、200只雞或者2—3頭牛。受有限空間的局限,一家一戶家庭養殖已經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的實際,推廣以家庭養殖為基礎的戶用沼氣條件先天不足。
此外,由于我縣的氣候條件,取暖期長達4個多月之久。而我縣農村冬季取暖絕大多數是采用火爐燒煤的形式,燒飯取暖一體化。同時,沼氣在冬季受氣溫影響較大,從我縣去年發展的一些沼氣用戶的使用情況看,冬季沼氣閑置率幾乎達到90%。
4、補貼政策的兩難困境。調查發現,沼氣建設完成情況好的村絕大多數都是在上級投資的基礎上,縣、鄉、村三級配套補貼,不少群眾不用花一分錢。有的村民說,要是花錢,俺就不建了。這種思想在群眾中間比較普遍,由于這種思想的存在,大部分推進較快的村都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補貼沼氣。全縣太長高速過境村幾乎是清一色地拿出征地補償款來補貼沼氣建設。有的鄉鎮的一些村由于集體經濟薄弱,無力補貼,村干部便以個人名義貸款籌措資金補貼沼氣建設。常銀村村干部個人貸款1.3萬用于墊付沼氣補貼。這種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推廣,更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沼氣作為一種新能源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改善農村能源短缺,資源浪費及生態環境惡化,農業發展后勁不足問題的重要舉措。居力很鎮紅旗村積極響應旗委的號召,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鎮紅旗村沼氣建設,使其發揮更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結合本村實際,對發展沼氣進行了詳細的調研。
大力開展以沼氣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較為實用的有效方法。
1、顯示出良好的生態效益。
一是有效地解決了廣大農村人畜糞便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問題。二是作為優質有機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減少了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農產品中農藥和重金屬的殘留量,為發展無公害農業奠定了基礎。沼液具有很強的殺蟲效果,可謂“生態農藥”。用沼液培育的水果個大、色鮮、味美,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用沼液和沼渣種植的蔬菜產量高,色澤鮮嫩,在市場上很暢銷。三是有效地減少了農戶燒柴對森林資源的破壞,亂砍濫伐和剃枝削桿現象基本杜絕,森林覆蓋率逐年提高。
2、顯示出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各地在引導農戶建沼氣池的同時,把建池與改廁、改圈、改廚相結合,實現了圈廁分離,廚圈分離,有效地改善了農戶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習慣。高效清潔的沼氣燃料替代了低效污染的秸桿、不銹鋼沼氣灶具、沼氣飯煲替代了電飯煲、電池爐,節約了電。臭氣熏天的敞口糞坑改成了配備沼氣熱水器的水沖式廁所,蚊蠅滿屋的豬圈改成了糞水自流入池的潔凈豬圈,徹底改變了農村昔日“煮飯滿屋煙,糞水滿庭院”的狀況。二是有效地保護了農村飲水安全。人畜糞便直接進入密閉的沼氣池厭氧發酵后,阻斷了污染源和病菌的傳播渠道,保證了禽畜的安全生長,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為農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3、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
沼氣建設上聯養殖業,下聯種植業,輻射農產品加工業,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在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年產沼氣3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來日常照明,每年減少燃料和電費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對農作物進行澆灌、施底肥、追肥,可減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種,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蟲、抗逆能力,增加糧食產量8%-10%;沼液用于葉面施肥,可有效殺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量;開展沼氣綜合利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來,建有沼氣池的農戶一年可增收800至1000元。為農民增收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二、農村發展沼氣的有利條件。
1、德大養雞在我村落戶德大養雞13戶,每年為市場提供12萬只肉雞。雞糞的處理是一個難題。20__年蒙牛入駐興安,紅旗村開始發展養牛業,目前養牛戶有320戶,由最初幾十頭奶牛發展到如今1210頭奶牛,牛糞的大量堆積,對村容村貌及生活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隨著養殖業的不斷擴大,糞便不斷的增多對村里環境構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發展沼氣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并且能變廢為寶。
2、紅旗村耕地面積7611畝,絕大部分都用于種植玉米,秋天的秸稈可以說是遍地都是,有的用不了的就在地里燒了,即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秸稈也是沼氣很好的原料,農村秸稈用于沼氣可以節約存放的空間,可以利用這個空間多種一些菜,多植一棵樹,美化了庭院是一舉多得的事情。當地政府重視沼氣建設,推廣和管理機構健全,技術先進,為沼氣實施和跟蹤服務提供有利條件。
三、對策及建議。
按照旗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科學規劃,強化管理,提高沼氣綜合利用效益。在規劃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識,既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解決農村污染的問題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當中。按照高起點,有特色,重實際,求實效的原則,統籌協調,整村推進。建沼氣池的目的是為了發揮其綜合效益。若僅僅只建一口池子,不進行改廁、改圈、改廚,不進行相應的管網的建設,沼氣池應有的作用便會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把需要與可能把握好,既積極推進,又量力而行,切不可一轟而起,先以村領導先建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不要盲目追求數量與進度,不講求實際效益。
通過調研,我們深深感到沼氣建設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載體,更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途徑。在消除農村環境污染,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過程中,沼氣建設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下小編為大家提供新農村建設。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根據年初確定的課題要求,我校課題組與市新農村辦公室緊密合作,對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未來工作思路,開展了專題調研。
1、農業規?;讲粩嗵嵘?。糧食生產水平提高。夏糧連續八年保持增產,創建省級小麥萬畝高產增效示范區2個、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部級水稻萬畝示范片3個。建成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范片1個,千畝示范方4個。主導產業發展強勁。全市新增高效農業28萬畝,高效農業規?;急冗_74%,家禽和生豬規模養殖占比分別達94%和73%。新增設施農業4、5萬畝,千畝設施農業園區11個,鎮和鎮實現村村全覆蓋。休閑農業量質齊升。新增休閑農業1、8萬畝,長江藥用植物園等4個1000萬元以上休閑農業項目加快建設;如城鎮村被評為全省13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之一;涌現出鎮生態園、鎮垂釣和公園、軟件園天恒生態園和休閑農莊、鎮森果生態園等一批生態農業發展典型。
2、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迅速。新增、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8家,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1、9:1,農產品出口總額保持第一、全省前列。農業品牌打造持續發力。全市注冊涉農商標807個,認定為省著名商標4件、市知名商標12件?!疤K·皋長壽”集體商標榮膺“首屆品牌紫金獎暨品牌耀25年”最具成長力品牌。農業專業服務全面拓展。全市新增農機服務組織6家,累計達49家,新增省“三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4個,建成市級示范合作社2個,神牛、江恒被評為省首批“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新增植保、育秧等社會化服務組織25家,組建植保專業隊62個,集中供秧面積達28萬畝。
3、農業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機農業發展勢頭迅猛。有序推進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五大有機生產基地規劃建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7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食品4個,續報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1個。新發展有機農業生產基地16個、面積1、7萬畝,其中有機稻米0、98萬畝,5家省動物防疫達標示范場和4家蛋、肉雞標準化養殖場順利通過驗收。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加強。2019年度治理高標準農田土地2、5萬畝;實施如海灌區第九、十期、焦港灌區第二期、中央小型重點縣第二、三期、千億斤糧食工程等12個項目,總投資2、29億元。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86%,新增大中型拖拉機125臺,秸稈還田機101臺套,夏秋兩季完成秸稈機械還田面積95、3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66、36%。
4、農業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土地流轉規模擴張。全市新增流轉土地面積15、78萬畝,累計突破50萬畝,占承包總面積的40%;鎮村、鎮、鎮村、鎮村、鎮村、經濟開發區橋港村等29個村連片流轉面積達千畝以上,流轉達300畝以上的村(社區)257個,占比77、4%。三資投入實現突破。成功舉辦了兩次農業招商活動,項目簽約99個,協議投資總額47、7億元人民幣和2900萬美元,實現“三資”投入農業18、9億元。涌現出長江藥用植物園、天龍畜產品擴建、乳業和冷凍等一批項目農業新亮點。園區建設進程加快。啟動了四級農業園區聯創工程,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市級農業園區2個。如城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獲省政府授牌,鎮農業循環經濟生態示范園列入省級動態監測。長江鎮(港區)、經濟開發區(柴灣鎮)正在進行規劃修編;吳窯鎮、江安鎮、東陳鎮已邀請省級二級資質單位編制省級園區規劃。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日光溫室、噴滴灌、連棟大棚和防蟲網等設施快速發展,標準鋼架大棚占比達50%。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和溫濕控制器、桑樹修剪機、秸稈撿拾打捆機、太陽能滅蟲燈、深松耕整地機械等高效設施農業裝備2644臺。經營形式不斷創新。形成了“返鄉能人+農戶土地、村干部+農戶土地、民營資本+村干部+農戶土地”等多種經營模式,設施農業生命力顯著增強。
1、魅力城鎮打造成效顯著。搬遷改造連片推進。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16個鎮共啟動20戶農戶以上的整建制搬遷地塊33個,累計搬遷農戶1475戶,整理土地1327畝,分別占年計劃的115%和103、6%。房產開發穩步推進。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新增房產開工面積99、6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1、3萬平方米,分別占年計劃的87、4%和91、1%。目前在建或擬建的9層以上的標志性或高層建筑達到62棟,高層建筑基本實現“鎮鎮有”。農民集居區建設強勢推進。全市鎮區農民集居區建設今年已開工35972戶,建成24037戶,入住21576戶,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9、1%、82、77%、85、01%。
2、城鄉功能配套日趨完善?!笆畟€一”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把“十個一”功能建設作為完善鎮區功能配套的基本要求,全市共有鎮區入口、商務賓館、生態公園等“十個一”在建或整改提升項目近50個,通過“十星級”考評項目累計達86個。道路建設力度持續加大。截至10月底,16個鎮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28億元,占年計劃的85、1%。九華鎮廟前路、下原鎮惠園路、鎮濱河路等13條道路完成整修提升,另有19條道路建設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功能配套同步跟進。注重道路綠化、地下管網、路燈設施、小區功能區等各項配套工程建設與主體功能建設同步跟進,做到路通管通、綠化連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努力形成結構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宜居宜業的新型服務設施體系。
3、城鄉環境整治魅力彰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完成農村危橋改造100余座。河道整治已通過驗收,如海灌區、焦港灌區、中央財政小型重點縣等年度工程全部完成,新建防滲渠320公里,新建、改建泵站50座。省級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8個試點村已完成實施規劃。農村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全市新增成片造林1、1萬畝,建成綠色現代農業園區5個,四旁植樹107、8萬株,超額完成了市年度目標任務數。建成市綠化示范鎮3個、省級綠化示范村2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1、66%。
1、農民增收成效顯著。農民培訓轉移大力實施。成立全國首家縣(市)級就業促進會,培訓農村勞動力6918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3102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967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8、4%。全民創業層次大幅提升。全市村干部創業率、村級黨組織書記創業率和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率分別達72%、86%、90%。在政策、項目、技術、資金等方面對返鄉創業人員進行扶持,全市返鄉能人創業1106人,獨辦、合辦私營企業960個,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6674個,總數居第二。村級集體經濟再獲增長。通過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經營集體資金,借助土地流轉和“三大合作”平臺,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市村級集體收入達2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有232個。
2、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25所。市社會福利中心被評為全省示范性養老機構,5家鎮級敬老院被命名為省級文明敬老院,16家鎮級敬老院被評為市級文明敬老院。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基本藥物管理信息系統全面運行,群眾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全市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費用同比下降29%,住院費用同比下降4%?!皭坌某小睂崿F了鎮村全覆蓋,為農服務社建設管理水平全省領先。
3、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完成新農保繳費人數45、5萬人,覆蓋率100%。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240元,五保集中供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220元和3200元。建立了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慈善助醫、慈善助學活動進一步深入。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參合率連續三年100%。全市共新增5184名失地農民納入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5684萬元。新增被征地農民實現“即征即?!?,“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與新農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重復享受”政策得到省人社廳充分肯定。
。
我區的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尤其是農村信息化建設尚處起步階段。截止,通電話的鄉鎮39個,行政村448個,電話覆蓋率100%,已連接光纖寬帶網的鄉鎮38個,行政村254個,寬帶覆蓋率57%,通信網絡覆蓋率達10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農村信息化隊伍整體素質比較低。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涼州區農村信息化建設工程項目啟動實施,我區第一個與涉農各單位及鄉鎮相連接的農村信息網絡建立。區上成立了農村信息中心,負責全區農業信息采集、發布與信息網絡建設。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站正式啟動。網頁內容已全部添加完畢,并對涉農信息能夠進行及時地采集、發布,對網頁內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區38個鄉鎮和13個涉農部門已基本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站,各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了信息員。網頁內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爭取為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好設備、培訓好信息員專兼職信息員、制定好規章制度、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站、逐步建設村級信息服務點。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要素資源不足,制約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
一是人力資源不足。農村信息化系統網絡管理、網站開發、信息采編、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懂農業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資源不足。由于資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統硬件技術改造相對落后,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資源不足。農業信息的采集、處理方法還不夠科學,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農業信息咨詢服務處于初始階段,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
(二)組織體系不順,影響農村信息隊伍的穩定。
區農村信息中心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部分鄉鎮對農業信息工作重視不夠,兼職農村信息員調換頻繁,農村信息工作未列入鄉鎮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影響了農業信息人員的積極性、隊伍的穩定性,制約了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推進。
(三)部門協作不暢,限制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農村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化工程,農村信息也不是單純的種養業信息,需要所有涉農部門、鄉鎮及媒體單位的通力協作。但目前部門協作不暢,嚴重限制了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區各涉農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夠,受部門職能的限制,信息資源的采集和應用也較片面。二是協作單位重視不夠,支持力度不足。
(四)傳輸渠道不完善,影響農業信息交流的時效性。
雖然目前每個鄉鎮都有農村信息站,但在農村信息的收集、儲備、傳播、反饋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是由于部分鎮村干部、企業協會、合作社及專業大戶不會使用互聯網,缺乏現代化溝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傳送到農民手中。二是農民的信息意識薄弱。受經濟和文化基礎的限制,沒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取信息,也沒有能力上網發布信息。三是區農村信息中心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兄弟縣市、涉農機構、網上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之間缺乏穩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對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鄉鎮、村信息服務機構。根據目前我區農村信息工作現狀和農村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各鄉鎮配備專職人員、村級安排兼職人員來負責信息化工作,以促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強化農村信息工作責任制。將農村信息工作納入各涉農部門和鄉鎮年終考核內容,并與各單位信息責任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相應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確保農村信息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區鄉兩級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項扶持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村級農村信息服務示范點建設,鼓勵農業企業和大戶等在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上設立專頁,建設數字農業,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
(二)優化結構,提高素質。
一是加強農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隊伍建設。把健全隊伍、完善服務網絡作為完善農村信息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抓好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開展健全的區、鄉、村三級農村信息服務網絡;下大力氣抓好農業信息管理隊伍建設,盡快建立一支懂農業、精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的農業信息管理隊伍;下大力氣抓好鄉村及涉農部門信息員隊伍建設,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延伸和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見》,采取統一教材、統一管理、分級培訓的辦法,使信息員隊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業、延伸到批發市場、延伸到涉農部門。二是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是解決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以及村干部中選拔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掌握一定農業技術、樂于為民辦事的同志作為農民信息員,依靠他們把信息傳到千家萬戶,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的農民信息員隊伍。三是提高農民的信息知識水平。結合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農民的信息意識和提高他們獲取應用信息的能力,使農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
(三)整合資源,健全體系。
充分行使農業部門主管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職能,整和氣象、電信、科技、教育、廣播、電視等部門的網絡、媒體、技術方面的信息資源,共同做好農村信息服務工作,著力打造三級平臺(區、鄉、村)、建設三張網絡(通訊、電視、報紙)、實施“三電合一”(電話、電視、電腦)。一是加強對農村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統籌規劃和指導。加快信息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制,推進農村信息系統、網站、信息資源的集成和整合,實現涉農公共數據的兼容與共享,使政府、企業和農戶獲得充分、有效的“三農”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進信息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對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農產品價格、農業病蟲害及災害天氣等重要信息進行超前預測、預警預報,及時把準確、可靠、實用的信息提供給廣大農民,真正發揮信息指導生產,促進銷售的作用,同時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誤導。三是加強信息采集點和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建立鄉鎮信息服務站和村、專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科技示范場的信息采集點,充分發揮它們的推廣示范、信息反饋等作用。
(四)創新服務,突出重點。
一是積極探索和完善網站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增強對農業信息發布、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成果轉讓、專家咨詢、市場供求等方面的服務支持,提高服務效率與效果。二是推廣“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模式,以現有網絡和網站為基礎,加強與電視臺合作的農業欄目,提高信息容量、及制作水平,使其題材選擇與制作更接近于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把適用的信息及時傳到農民和各類農業生產經營者手中;充分發揮電信設施便捷、易推廣的特點,利用電話及時有效地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個性化信息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勢,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做好信息的收集、發布等服務工作。三是配合我區農村遠程教育的需要,選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業重點產業,制作出高質量的農業科教片,為農民提供一批直觀生動的先進實用技術資料。四是進一步抓好“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和“一站通”推廣工作。大力推廣運用供求信息發布平臺,促進我區農產品流通。
阿“群芳爭艷”興大業—**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紀實**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全縣設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社區,總人口100460人,總面積1957平方公里。點蒼山橫斷山脈縱貫南北,漾江濞水奔流其境。
大山云飛、長河騰浪、萬壑爭流、千峰競秀,云海浪山與河谷糧川交織出壯麗的滇西高原雄姿。**縣的氣候為亞熱帶—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受海拔高差、緯度跨徑、地表起伏、植被狀況等復雜因素的影響,區域性氣候差異較大?!耙簧椒炙募尽钡拇怪辈町惡汀笆锊煌臁钡乃讲町惥憩F得十分明顯。點蒼山這南國大地上的嬌子,不僅有著舉世矚目的魅力、驚天動地的博大氣宇,猶有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點蒼山常年積雪、植被完好、水豐不竭,使漾濞縣境內河流縱橫深切,澗水湍流山間。**縣境內水力資源極其豐富,有大小河流117條,均屬瀾滄江流域黑惠江水系,全縣水資源總量12.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27億m3,地下水資源量2.33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28萬m3,高于省、州平均水平。水能資源得天獨厚,僅漾濞江、順濞河、吐路河、雪山河、金盞河、勸橋河、紫陽河等7條主要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就達45.21萬kw,其中可開發量26.42萬kw,占57.5。1958年**彝族自治縣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在河西建成投產發電,實現了彝縣電力建設史上零的突破。1967年開始,先后由西洱河架設線路,由西洱河四級電站供縣城、平坡、脈地等河谷地區用電。從八十年代開始,掀起了我縣自辦小水電站的高潮。在這期間相繼建成了雪山河一級電站、雪山河二級電站、勸橋河二級電站和拱管電站。國務院批準我縣為全國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縣。結合村村通電工程,掀開了自治縣電力建設新的一頁。全縣人民經過三年多的頑強拼搏,初步建成了以35kv輸電線路為骨架,10kv配電線路為網絡的電力建設新格局,建成了竹林寺、順濞、太平三個35kv變電站,至此全縣11個鄉鎮,65個自然村全部通電。順利通過省、州達標驗收,被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和水利部認定為“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獲水利部全國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縣“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初級電氣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電力事業的發展。為了切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忠實履行“執政為民”的宗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中小水電發展提供的機遇,加快啟動實施我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進一步加快電源、電網建設,把農村電氣化建設作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h農村電氣化領導組辦公室及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做好申報的各項工作,縣電力公司編制出《漾濞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我縣在省、州的關心支持下,被列為“十五”水電農村中級電氣化建設縣,全縣電力建設又一次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新世紀、新征程,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一輪扶貧開發兩大機遇,不斷加大產業、城鄉、所有制三大結構的調整力度,繼續打牢水、電、路、信息四大基礎,實施水電推動式工業化、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科教興縣、非均衡發展五大戰略。提出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模式,搶抓機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工業發展指導思想,按照堅持“兩個依托”、“三個并舉”,抓住重點地區、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三個環節,以水電開發為突破,培育壯大電力、冶金、化工、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四大”骨干產業,充分利用水能資源豐富的優勢,確定到20xx年把漾濞建設成為擁有裝機40萬千瓦以上的小水電大縣。結合我縣小水電開發快速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縣及時調整充實了縣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還專門成立了小水電管理局負責全縣小水電的合理開發和管理。根據《關于**縣“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報告的批復》,電力公司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項目更改申請,最終云南省水利廳以《關于大理州“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項目調整的批復》核定:小春箐一級電站,小春箐二級電站,是電氣化規劃建設中的電源部分,但不作為電氣化達標驗收項目。平坡、脈地35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順濞35千伏變電站增容、太平35千伏變電站改造等是達標驗收的電網部分。并確定20xx年為“十五”水電農村電化建設規劃基準年,20xx年為達標年。五年間,全縣共新建19座小水電站,新增裝機容量4.99萬kw;總投資27047萬元,至20xx年8月全縣共有小水電站29座總裝機容量26.26萬kw。正在建設的有平坡、漾洱、沙壩、茅沙坪等8座電站,裝機容量11.48萬kw,可望于20xx年和20xx年投產發電;待開發的有六五河一、二級等10座小水電站已完成規劃工作,裝機容量4.59萬kw,目前正進行招商引資;桑不老、馬尾水等11座總裝機1.535萬kw的電站,目前正進行項目勘測設計工作。水力變電力,為全縣工農業發展提供了綠色、生態、環保的水電能源。在電源建設的同時,我縣始終堅持電源、電網、負荷同步建設協調發展,加快電網的覆蓋面,提高電網通電率,結合負荷的需求、電源點的分布情況,合理規劃變電站布點,充分分析我縣電網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可靠率,提高供電質量。隨著電網建設20xx年漾濞、順濞110千伏和平坡、脈地35千伏輸變電工程的竣工投入運行,極大地提高了縣城、順濞鄉、平坡鎮、脈地鎮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電質量和促進了工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為今后漾洱、沙壩、茅沙坪等電站的并網發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順濞35kv變電站主變容量增容改造的完成為今后順濞工業園區的招商引資創造了優勢條件。目前年用電量達3.7億kw.h的大鋼公司、躍進化工廠已在順濞安家落戶。完成太平35kv變電站保護改造,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20.456公里,新增35kv變電容量17750千伏安,新建35千伏輸電線路3.97公里;10kv及以下配網部分由一期農網改造、城網改造、各村社和各單位需求建設和異地扶貧搬遷幾個大項組成,共完成10kv線路新建改造310.51公里,400v線路新建(改造)320.61公里,新增和更換高耗能配電變壓器188臺,新增容量10855kva,解決4119戶的通電,一戶一表完成12919戶。目前全縣共擁有四個等級輸、配電線路997.066公里,其中110kv線路4條70.956公里,35kv線路5條66.6公里,1okv線路000條859.51公里。110kv變電站2座5臺109500kva,35kv變電站5座7臺17300kva,配電變壓器490臺24170kva。
網絡的完善極大地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帶動了彝縣經濟的騰飛。巨額的投入、豐厚的回報,**縣電氣化建設的成就為青山添綠、使碧水生輝,至20xx年8月**縣“十五”水電中級電氣化縣建設共投資00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0000萬元(含電氣化專項資金00o萬元,一期農網改造資金0000萬元),省、州及地方電氣化資金000萬元,貸款0000萬元,其他資金000萬元,企業自籌000萬元。目前,全縣11個(鎮)鄉65個村委會通電率為l00%,戶通電率為98.5%;合格通電戶25194戶,合格戶通電率95.5%;新增通電戶數4119戶;人均用電量438.85kw·h;戶均生活用電量353.96kw·h;以電代燃料6906戶,占總戶數的27%;高壓網損率8.5%,低壓線損率11.6%;主要發電設備完好率100%,其中一類設備97%,輸變電主要設備完好率l00%,全縣供電可靠率達00%??h電網電壓合格率為00%,發、變電設備年平均事故率分別為000次/臺.年和00次/臺.年,農村水電提供電量比重99.4%,農村水電行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和21%。一通電、富連片。不斷擴大的電網覆蓋面,一改以往人們照明用火把、煤油燈,煮飯燒水用柴禾、煤炭,碾米磨面用畜力的歷史,現今彝家山寨撒落夜明珠!農村照明、家庭作坊、大型泵站、機械化碾房處處體現出電氣化建設的成果。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僅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一項就由基準年的0萬人增至達標年的0萬人。電氣化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標志,是一項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光明工程”和“幸福工程”,是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徑。電氣化建設和農網改造的實施大大提高了農村供電質量和保證率,使廣大人民群眾用上了“放心電、安全電、明白電”,尤其在電價上每年大約減輕農民的電費負擔90多萬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基準年的1211元增至達標年的1467元,農村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山區人民也享受到電力帶來的光明和快捷,“滿天星斗下凡塵”已不是壩區的夜景,昔日“伐薪燒炭”的生活方式得以改觀,廣大農村山區呈現出一派“家家戶戶電燈亮、村村寨寨機器響”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山清水秀,花香鳥語”的自然環境又重現眼前,全縣森林覆蓋率由基準年的45.5%增至20xx年的68.8%。明亮的燈光,精彩的電視畫面徹底改變了山區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利于山區人民及早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舉措,利于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對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縮小城鄉差別、保持社會穩定、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自治縣各項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電力興帶動百業旺。正如縣委書記**所說:“**縣過去靠水電起家,現在靠水電當家,將來靠水電發家”。隨著電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力除單一地滿足人們抽水灌溉、燒水煮飯、碾米磨面外加速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便捷的用電環境為引進外資企業落戶**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供應,便捷的用電環境為雪山清酒廠、核桃乳廠等一批老企業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供應,同時促進了新企業落戶漾濞。20xx年漾濞縣國內生產總值將達0000萬元,財政收入將達0000萬元,比基準年有大幅增長。漾江奔流、百業興旺,**水電事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在縣域經濟的騰飛中發揮著先導產業的作用,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和穩定。辛勤的耕耘已結出了累累碩果,新的征程已經開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電氣化建設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光榮的任務,肩負使命的漾濞縣各族人民,將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發揚優良傳統,勇挑重擔,認真做好電力發展規劃,促進電網、電源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敖袢臻L纓在手,何日縛住蒼龍”。
隨著一道道銀虹穿越崇山峻嶺。飛架藍穹,把光明和希望帶到了古老而寧靜的山寨,彝家人將用勤勞的雙手描繪核桃之鄉的錦繡前程,自治縣將以嶄新的姿態邁向輝煌的明天!
按照年初縣政協制定的xx年工作要點的安排,為了加快我縣農村沼氣建設發展步伐,縣政協組織縣農牧局新能源辦、部分市縣政協委員、部分鄉鎮聯絡組長及政協辦有關人員,于xx年7月至8月間,深入鄉村,就我縣農村沼氣建設情況進行調研,8月26日縣政協召開座談會,聽取了縣農牧局關于農村沼氣建設情況工作匯報和參加調研的委員們的意見,調研組根據調研的情況,起草了調研報告,經縣政協主席會議、縣政協常委會議研究,修改整理后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我縣非常重視以沼氣池建設為核心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領導小組。xx年以來,我縣連續6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把沼氣建設作為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民心工程之一??h農牧局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在技術和項目上的支持,推動我縣沼氣建設的快速發展;積極培養沼氣示范戶,組織農民學習和觀摩,激發了廣大農戶建池積極性;強化施工隊伍建設,培訓農民技術員198名,組建了52支沼氣池專業施工隊,施工質量得到了保證;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級沼氣物業服務體系,建立沼氣物業服務站17個。
全縣的沼氣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全縣共建17立方米以上戶用大中型沼氣池2萬多個,涉及全縣20個鄉鎮、270多個行政村,有力地促進了我縣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我縣連續被評為省級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先進單位。在xx年全市沼氣建設工作會議上,我縣作了典型發言,省電視臺也曾做過專題采訪和報道。在xx年省組織的沼氣建設大比武活動中因成績優異,省新能源辦獎勵我縣新能源服務面包車一輛(保定市只獎了3輛)。
二、發展農村沼氣的必要性。
沼氣作為綠色能源,對農村生產生活是一項重大變革。沼氣建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途徑。
第一,節約能源,減輕經濟壓力。據了解,一戶四口之家建一個12立方米的沼氣池(我縣因地制宜,所建沼氣池一般是17立方米),如果管理得當,原料充足,所產沼氣可解決常年的做飯、燒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沼氣池對人畜糞便密閉發酵,進行了無害化處理,阻斷了疾病傳染源,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使村容村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帶動了鄉風文明建設,促進了農村社會文明的進步。
第三,保護生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農村發展沼氣,減少了秸桿焚燒和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沼液沼渣作為良好的有機肥料,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減少了化肥、農藥對土壤的'破壞,能夠促進“種植業(飼料)—養殖業(糞便)—沼氣池—種植業(優質農作物)”生態產業鏈的形成,建立農業循環發展的經濟模式,具有巨大的綜合效益。
三、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我縣的沼氣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是一些農村基層干部和群眾對沼氣建設的意義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積極性。在鄉村調研時,羅莊鄉的南羅莊村支書,對相關的惠民政策和沼氣建設的綜合效益了解后,當即表示要爭取列入項目村,大力發展沼氣。由此可見,沼氣建設的宣傳工作非常重要。二是有些農戶有等、靠、要的思想。國家給扶持就建,不給就不愿建,給少了也不愿建,沒有認識到沼氣建設關系到自己的衛生環境、生活環境、生活質量的提高。三是部分農戶對沼氣的認識僅限于解決點燈做飯,而對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發揮的綜合效益缺乏認識。
(二)建設經費不充足。推廣農村沼氣發展,資金是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一是農戶方面。隨著建材和人工工資的上漲,每建一個17立方米(因我縣處北方地區,經測算,建17立方米的大池比較適宜)的沼氣池并完成改廚、改廁、改圈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在平原地區需要資金3500元左右,在山區則需4000元左右。國家對沼氣項目的補助標準因項目不同從800元到1200元不等,其中大部分還是爐具等物品,只有少量現金,資金的大頭要由農戶自籌,直接影響群眾的建池積極性。因此,在我縣出現平原經濟狀況好的地方建池多,山區經濟水平差的地方建池少的情況。二是農業主管部門方面。國家補貼的沼氣建設項目款直接對應到農戶,縣農業主管部門因缺乏配套資金,辦公經費緊張,在沼氣建設的宣傳、推動和后續服務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農村沼氣建設的實施,完全依賴中央投資,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投資主體過于單一,往往是項目終結,建設推廣也告結束。
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與管理,改善農村五保群體的生活狀況,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這項工作對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大局穩定、落實社會保障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有了快速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漸顯現,我市農村敬老院的現狀遠不能夠滿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為制約我市五保供養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為使我市農村敬老院建設沿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根據市紀委的要求和局黨組的統一部署,對全市農村敬老院建設現狀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隨著經濟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多。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根據中央和省市部署,我縣自2015年2月起,堅持以“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突出“建設新村鎮、培育新產業、塑造新農民”這一主題,全面啟動示范工程建設。
以下是有關我先縣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
一、成效及做法
我縣先后啟動了兩批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第一批確定的多個示范點到今年6月已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取得了新農村建設階段性勝利;第二批選擇的各示范村建設工程均已啟動,村莊道路、改廁、下水道等硬件建設正在推進。主要做法有:
——抓村莊規劃,繪就新農村建設宏偉藍圖。我縣先后投入大批資金,聘請省級規劃設計單位,完成全縣村莊布點規劃和示范自然村村莊建設規劃。同時,安排建設設計部門按高中低檔設計多種戶型,免費提供給鎮村和農戶選擇。另外,對有建設規劃的村鎮,要求縣土地部門必須嚴格按照建設規劃要求審批農民宅基地,沒有規劃的,在規劃編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暫緩宅基地和建房審批。
——抓凝心聚力,推進新農村示范工程建設。2015年,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第一批示范村進行以獎代補,并出臺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方案,確定縣直單位對示范村結對幫扶。對于第二批示范村,目前已有多個單位出資用于示范村建設。各示范自然村均組建了“五老”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和村規民約,充分發揮了理事會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理事、理財、監督”權力,突出農民主體地位,調動群眾積極性。截止目前,全縣大多數示范村都已建成水泥主干道和通戶路,清理垃圾和雜草,拆除破舊圈舍及廢棄房屋,示范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抓產業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物質基礎。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創建國家、省、市名牌農產品以及綠色食品。二是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三是加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抓和諧構建,解決新農村建設民生問題。一是實施村村通工程。去年建成村級水泥路數十公里。二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三是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投入大批資金,改造幾乎所有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并且新建校舍。四是加大農村衛生投入。大力投資改造和修繕多個鎮衛生院,完善農村衛生網絡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縣8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的狀況。五是加強社會低保體系建設。提高了低保標準,發放農村特困救助資金。六是實施飲用水解困工程,解決了2萬多名群眾飲用水問題。七是實施清潔能源工程,建沼氣池。八是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全力培訓,轉移勞動力,是就業轉移率達到新高。九是實施農機富民工程。全縣新增高性能聯合收割機近百臺,農機總動力大大提高,并且發放購機補貼,鼓勵人民機器耕作。十是實施村村通廣播工程。投入大批資金,用于村村通廣播工程建設。 ——抓鄉風文明,豐富新農村建設內涵。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用身邊的先進典型引導人、教育人、感化人。與此同時,本著“政府倡導、社會支持、農民自辦”的原則,將民間藝人組織起來,精心培育一支支生在鄉土、長在鄉土、服務鄉親的文藝演出隊伍,發展業余劇團。大力興建村級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村文體活動室,建設農民科技書屋,每個書屋配備數以千計科技書籍和一臺電腦。
二、問題和不足
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試點村的面貌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一方面,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少數地方領導干部沒有拿出足夠精力來研究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無論從理論學習上、政策研究上,還是實踐探索上,都缺少實際行動,表面的東西多,實際推進的措施少。有的是思路不清,到底怎么抓、抓什么心中沒譜。同時,少數鎮、村干部因對建設新農村認識模糊,遇到資金等困難時就產生畏難情緒,缺少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另一方面,農民主體作用沒有真正發揮。有的示范村群眾認為建設新農村是政府的事,認識不到自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對一些惠及自身的項目存在依靠政府投入的問題,不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投工投勞,等靠要思想嚴重,建設新農村的主體意識沒有樹立起來,出現上頭熱、下頭涼的現象。
二是建設資金嚴重短缺。盡管我縣已建立了“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社會贊助、群眾自助”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但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龐大工程,這些資金還遠不能滿足教育、文化、衛生、道路等方面的建設需求。與此同時,一些幫扶單位或因客觀自身財力有限,或因主觀積極性不高,工作被動應付,截止目前,全縣第二批示范工程縣直幫扶單位中,只有極少數單位幫扶資金到位。
三是農民素質普遍不高。當前,我縣大多數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都把重點放在了“村容整潔”上,而對“村風文明”投入甚少,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一方面,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同時,由于農民科技知識不足,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嚴重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四是長效機制難建立。村莊整治建設層面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公共設施如何管理維護、村容村貌如何保持等問題,也必須建立一整套長效機制來管理。雖然我縣在實踐中摸索建立了一些機制,但還是初步的,不夠完善,還必須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深入推進的長效機制。
五是發展生產辦法不多。我縣農業總體上看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在農作物種植和畜產品養殖中,只是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更忽視了品牌效應,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戶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模小,功能單一、結構分散,輻射力不強,政府協調成立的多,農民自發組建的少。協會活動開展不正常,帶動力不強。
三、對策與措施
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內涵豐富、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復雜性,穩步推進,又要有只爭朝夕、迎難而上的開拓精神。如何抓好新農村建設,我認為需要把握關鍵、突出重點,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
一要更加注重思想觀念的更新。新農村建設主導是政府,主體是農民。針對當前部分干部、群眾在認識上的.誤區,要加強教育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干部、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認識,防止出現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緒。要放手發動群眾,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鼓勵群眾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調動他們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創新。在示范工程中,要繼續堅持“三清三改三整頓”,但在方法上,要采取“捆-綁式”的“組合拳”,把群眾意愿與政府引導有機統一起來。比如把改路與“三清三整頓”捆-綁,把改水與改廁捆-綁,等等。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勢而為,不搞大拆大建。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過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三要更加注重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新農村建設不是要把農民固定在農村,固定在土地上,新農村建設必須與發展城鎮化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讓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有效之路。要加大城鎮發展和經營的力度,積極創新摸索土地置換等手段和方式,結合推進村民與居民的無差異待遇,出臺促進政策,積極推進失地農民保險,解決農民進城后顧之憂等政策來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四要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設。要從群眾最關心、最盼望實事入手,認真抓好省、市確定的各項民生工程的落實,使民生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相得益彰。要繼續加大村村通工程實施力度,大力改造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開展城鄉學?!敖Y對發展”活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水平,全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要鞏固和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覆蓋面,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要繼續推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扎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五要更加注重生產發展。要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壯大主導產業,突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做大做強高效種養殖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強化產業支撐,增強農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和支持農戶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企業與農民采取多種形式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擴大規模、優化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六要更加注重新型農民的培育。要通過“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示范村群眾;通過農業科技下鄉活動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代新型農民,不僅是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生產經營型能手,更要是具體現代科學生活觀念和衛生習慣的人,否則,新農村建設的成果有可能是曇花一現。因此,要繼續組織開展“文明進村、新風入戶”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在各村成立“禁賭協會”,加強村“紅白理事會”建設,深化殯葬改革,推進移風易俗;開展“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創業帶頭人”等評比。力爭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和文明創建活動,切實提高群眾素質,推進農村全面進步。
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產業發展上要有長期考慮,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開展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職能部門上下聯動的方式,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其目標和要求是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此我在暑假期間對本村做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政策效果
(一) 農村面貌發生了新變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下雨天泥濘難行。光
是步行就很不舒服,騎車就更不要提了。之前村里養雞戶特別多,每條村里的道路都堆滿了的雞糞,一到夏天更是蒼蠅漫天,臭氣熏天。還有村民們隨意堆放的垃圾。村里每天都呼吸充斥著刺鼻味道的空氣。還有墻上那各式各樣小孩們的“涂鴉作品”。 而如今,峨山鎮響應建設新農村的政策,通過環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達到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凈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墻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臟、亂、差”現象,農村群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群眾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F在垃圾不隨處亂扔,家禽的糞便也不隨處亂倒,都有了統一的安排和處理。
(二) 物質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農村人僅僅依靠種地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經濟水平一
直得不到有效提高。但自從新農村建設政策在我們針實施以來,村里不僅發展了養殖業,還有很多小型的鐵廠,玩具廠,水泥廠等企業,在增加稅收,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也給一大批的剩余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農民手里的錢多了,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便有了提高。
(三) 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發展。物質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隨著提高了。隨著電腦等
高新科技產品逐漸進入農民家中,以及電視廣播等傳統娛樂文化媒體,使得農村文娛生活豐富多彩。另外,村民們還自發組織跳舞、扭秧歌等活動,愉悅了每個村民的身心。
二:存在問題:
(一)
宣傳發動工作不夠深入,群眾認識不到位。主要是宣傳的力度和廣度不夠,再加上當前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從而導致于少數村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頗,誤認為只要搞好村莊規劃,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二)
村級積累薄弱,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要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有的還背著沉重的農村債務,部分解決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仍然捉襟見肘,特別是諸如公共服務與活動陳地建設就沒有列入發展規劃。
(三)
(四)
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嚴重“貧血”,塑造新風貌困難重重。在調研中我發現,農村電話、手
機、廣播、電視覆蓋率雖然較高,但農村科技培訓和文化生活相對脆弱,許多設施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使農村文化活動停留在自發的、散亂的、無組織狀態,難以發展壯大。
三:對策建議
如何調動和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如何引導農民群眾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結合對我峨山鎮的調研,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加強村級班子組織建設,提高村級班子凝聚力。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重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繼續發展打工經濟,要結合落實中央農村政策、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斷拓展農民增收的渠道和來源。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今社會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是越開越快。這是我國政策及國情所決定的。我希望在這個步伐下,新農村人民應該保持著自己正確的民生和民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新農村建設能否發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決策部門制定更加具體詳細的政策建議,由我委農村經濟發展司與產業發展研究所共同組成聯合調研組,于2015年10月8日至10日,前往江西省贛州市調研?,F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一、江西贛州市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及成效
(一)贛州市概況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現轄18個縣(市、區),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83個鄉鎮??側丝?45萬,其中農業人口677.56萬人,占總人口的80%;國土面積3.9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00.23萬畝。3475個行政村,49139個村民小組。2004年,全市gdp達到398億元,人均4710元,工業增加值97.7億元,農業增加值114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8.35億元,增長2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2.84億元,增長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元。
(二)新農村建設行動的發起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一是按照“先運行、多扶持、后規范”和“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要求每個縣的主導產業都要建立相應產業合作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大力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種繁育、農資供應、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的經濟服務組織,全方面覆蓋產業體系。三是對合作經濟組織在資金上、政策上給予扶持,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能人牽辦合作經濟組織。
5、以創建文明村鎮為先導,塑造新風貌。一是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廣泛開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進農家活動”。二是以開展創評文明信用戶、留守孩關心工程等活動為載體,創建精神文明。組織農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反對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勢力,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強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行政村為單位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緊密的以一個或幾個聚集的村民小組為單位的村落,創建村組理事會,促進民主管理。逐步把鄉村治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進行文明村鎮創建,重點建設一批標準高、示范帶動能力強的村鎮。五是加強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實現每村有一個宣傳文化陣地等。
6、抓好基層領導班子。緊緊圍繞“親民、愛民、富民”活動,把以“三清三改”、村鎮規劃建設、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果,作為衡量、檢驗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標準。通過從全國各大高校選拔大學本科生到鄉鎮基層工作,夯實鄉鎮基層領導班子。全面實施鄉鎮領導干部農業專業技能過關制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他們帶領群眾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能力3實施鄉村干部“素質培訓工程”,加強對鄉鎮、村干部的新農村建設知識培訓工作。
(四)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臟亂差”現象明顯減少。共完成了6674個村莊的改水,受益人口達74.0246萬人;改廁67273座,受益人口達70.3836萬人;完成通村公路3420.94公里,其中寬4.5米以上的公路l579公里,3.5米以下公路1841.94公里。推廣“三格式無害化衛生戶廁”后,農民跟城里人一樣在家里上廁,而且無臭無味。農民說,用上這種廁所真好,又干凈衛生,又能保證種田的肥料供應。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新農村建設剛開始的時候,政府干部
下來層層做工作,農民認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當農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給自己帶來實惠的時候,觀念逐漸開始改變。農民由“要我做”變成了“我要做”,建設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 三是干群關系得到改善。以前鄉鎮干部下農村時,是“要錢要命”,而現在是“送錢送物”。贛州市農工曾新方說:“現在去農村,農民會拉著你去他家喝茶?!?/p>
四是節約了耕地。近一年來,全市共拆除破舊豬牛欄、廁所57648間,面積75萬平方米。清理農民無序建房2925宗,共計345336.1平方米;其中占用耕地510宗,計98025.19平方米;依法拆除54宗,復耕6367.09平方米。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2004年贛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388元和255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2034元和383元,屬于欠發達地區。轄區內又屬低山丘陵區,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贛州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人均耕地面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卻率先發起新農村建設行動,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低成本推進型的贛南模式,其具體做法在廣大中西部低山丘嶺地區具有普遍的適應性,便于在全國同類地區推廣。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
江西贛州新農村建設,是贛州、市政府審時度勢后發起的。其中,主要發起人江西、贛州書記潘逸陽,是來自廣東省的外調干部,中山大學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為《農民主體論》。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農村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來進行的。這表明,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與地方黨政主要決策者的開放意識、工作經歷、知識層次具有密切聯系。不論發起還是推廣新農村建設行動,在現行體制下,地方黨政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首要領導的素質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當地新農村建設行動的成敗。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深入開展調查,全面掌握當地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符合群眾意愿的實施方案。通過強化宣傳發動工作,公開扶持標準,創新補助辦法,實行“以物代扶”、“以獎代補”。調研數據表明,公共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6:4,家庭設施中,政府與農民投資比例約為3:7。新村鎮建設示范點由定點制改為群眾申報制。村民自愿申報,愿意搞新農村建設的群眾申報率達到80%以上的就定點,實行動態管理,擇優選擇定點,越積極、越先申請實施的農戶就先實施,并給予較優惠的獎勵政策,組織和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同時注意維護和實現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發言權。在規劃編制過程當中,吸引村民代表討論,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認定,通過村民自己制定村規民約保證規劃的切實執行。通過群眾推薦、選舉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軍人、老教師等有威望的人產生理事會,由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的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正確處理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的關系,既要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打好基礎,分步實施。
本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等調研方法,對xx農業信息化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并對該區農業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概括總結,以期為該地區農業信息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促進xx農業信息化建設。
一、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三農”問題尤為重要。黨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在xx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全面闡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優化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要走機械化、產業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世界在信息化,農業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并把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學術界關于農業信息化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農業信息化的量化指標尚未確定,對于農業信息化的涵義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發展的時期。但普遍認為,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信息網絡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xx)將農業信息化定義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
雖然目前還不能就農業信息化的概念達成共識,但是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現,農業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信息和知識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業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2)農業信息化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3)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農業基礎設施信息化,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p>
近年來,隨著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農業信息化的新術語相繼出現,為農業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主要包括:數字農業、信息農業、精準農業、電腦農業、數字鴻溝等概念。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緊貼“三農”實際,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強化信息為農服務,必須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扎實有序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xx市xx鎮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具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該鎮農業、工業發展并駕齊驅,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蔬菜、水果為主,工業以水電、制衣、甘蔗化工、秸項目、等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蠶桑、豐產林、筍竹、甘蔗等農業產業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地,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說。
對于這樣一個千年古鎮,我們此次調研就是要對xx市xx鎮的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展開調研,具體調研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開展情況,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等情況,并做出我們的反饋和建議,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服務農業信息化。
(1)調研對象:廣東省信息產業廳、xx市科技局、xx鎮政府農藥店,
菜市場,電腦城,xx一中周邊農村的養殖戶、種植戶(蠶?;?,沙糖桔園等)以及散戶。
(2)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主要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這兩種調研方法。本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問卷編制了13道題,其中單選8道,多選5道。數據采用電腦軟件excel處理。訪談人數7人,采用筆記及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的內容。
(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根據農業信息化開展的步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研:
a.硬件設施:調查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有線電視普及情況;b.服務平臺:了解“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手機短信服務開展情況;c.村民信息化意識:調研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的情況。
在訪談中筆者得知,xx市對xx鎮有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但鑒于當地地區實際情況,出現兩種局面:鎮區硬件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農村則將資金應用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上,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圖1的數據是從被調查者中得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xx鎮大部分的村莊是沒有鋪設網絡的。而從某村的支書口中得知,他們村的網絡也是剛剛建好的。
圖2村民電腦配置情況。
按照縣委的安排,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喬達明帶領縣人大常委會相關工委負責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縣9個鄉鎮10余個村和農業局,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就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年初,上級下達我縣今年的農村沼氣項目建設任務是5394戶(池)。6月20日,全市沼氣建設觀摩會后,又調減為3510戶。我縣按照要求分三類(國債項目村、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將任務分解到9個鄉鎮53個村。各鄉鎮在實施過程中,為了確保任務完成,以三類村為重點,將實施范圍擴大到了可能完成任務的全部村,個別鄉鎮達到所轄行政村百分之百的覆蓋率。截至7月4日,全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870戶(據農業局統計資料),占到全縣調減后總任務數的24.7%。
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得到了縣、鄉各級的高度重視,呈現全面鋪開、點面整體推進的態勢,正處于攻堅階段。雖然目前工作推進力度非常.本文.由方案.范文庫;為您搜;集’整理^大,措施扎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任務要求差距較大,全面完成任務尚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工作推進的幾個特點。
全縣上下在推動沼氣建設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領導重視。從縣委、縣政府到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各級領導干部都高度重視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并將其作為行政一把手工程來抓。
2、措施扎實??h政府決定拿出150萬元??钣糜谡託饨ㄔO補貼。各鄉鎮和村也都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出臺了程度不同的補貼和激勵扶助措施,千方百計推動此項工作。
3、強化責任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理狀。各鄉鎮把沼氣建設工作與鄉、村兩級干部的考核掛鉤,強化責任理,嚴格獎懲,形成了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理,上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4、善于創新。在按照有關要求推廣單戶建池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創新出了聯戶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氣建設成本,擴大了沼氣使用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農村沼氣推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縣、鄉、村三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應當肯定的,但其推進的艱難和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糞源嚴重缺乏。全縣9個鄉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買糞的現象。各鄉鎮為了保證本鄉鎮建設沼氣的用糞需求,嚴格限制轄區內的糞源外流。在糞源爭奪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許多鄉鎮的沼氣用戶開始向縣境外的武鄉等地買糞。河峪鄉青陽坪村的馮變成甚至從呂梁市的文水縣買回一車牛糞。而隨著買糞需求的增加,糞價也一路走高,武鄉一帶的牛糞就從原來每方30至40元上漲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近一番。以8立方米標準的沼氣池一次投料3—4方計算,一個沼氣池僅買糞投料就需要花費300多元。但,即使四處買糞也滿足不了現有需求,沼氣建設面臨“糞荒”的嚴重考驗。以蓮花池村為例,建成34戶,僅有7戶通過買糞完成裝料,其余27戶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糞下池。
“糞荒”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我縣的畜牧養殖發展不足,畜牧業發展水平難以有效支撐沼氣的用糞需求。全縣870戶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有家畜養殖的還不到10%。河峪鄉是我縣的〖提供〗畜牧大鄉,但在河峪鄉寄子村,全村集糞都不能滿足村民李社清8立方米沼氣池的初次投料需求。蘭峪鄉郭郊村192戶648口人,全村僅存欄3頭牛4頭豬,所產糞料,按照沼氣技術要求,僅僅可供兩個8立方米沼氣池正常運行。而按照任務分解要求,郭郊村的沼氣建設任務是100戶,假設任務全部完成,98戶的糞源缺口如何解決將是個大難題?!凹S荒”的出現給我們的沼氣推廣工作帶來了先天不足。沒有穩定的糞源,不僅嚴重制約沼氣的推廣進度,而且會影響到已建成沼氣的持續運行。如果沼氣必須靠買糞來維持,那么沼氣建的越多,糞價就會越高,沼氣運行的成本就會越高。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此項目難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廣夭折的覆轍。同時,按照沼氣運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鮮糞的技術要求,買糞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技術要求。因此說,買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糞源短缺的問題。一池三改是建設沼氣工程完整的工藝體系,其中改廁與改圈解決的就是糞源問題,而我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用戶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廁與改圈的只占總數的不到4%。糞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沼氣推廣的瓶頸。
4.重復建設現象突出。全縣沒有統一規劃水利建設,水務、煙草、國土、農業、扶貧等九部門各自修建水利工程項目,按照各自項目選址,資金分散,工程不配套,或同時扎堆到同一村社,或者十年沒有水利建設。安坪鎮下壩村同一地塊有3口大小不一水池。最大一口飲水池有6根出水管,卻沒有沉沙過濾池,飲水池是幾家單位共建,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就讓那單位水管引水。羊市鎮燈漁社區兩口飲水池相距不足5米。
(四)管護機制有待于加強。
近年來,我縣水利事業建設取得不錯成績,但工程項目的效益發揮差,主要是“重建設,輕管理”這一思路沒有被打破,往往是“工程太多管不來,工程建好無人管”,發生重大故障或是碰到洪澇災害,損毀嚴重而不得不重新建設,沒有做到建設一處,發揮效益一處。主要原因:一是基層水利技術力量薄弱,前,鄉鎮沒有水管站。鄉鎮都按照全縣水利工作會精神,成立了鄉鎮水管站。大多水管站專業技術水平低,人員數量少,年齡結構大,還兼職其他工作,無法適應當前增加的水利建設工作量和技術新要求。二是水利設施的產權問題密不可分。不少工程項目建成后產權歸屬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有關部門并未加以明確,由此導致的主體責任的缺失,群眾只管用水,不管護和不敢管護。三是水利工程在后期維護的過程中,都缺乏切實有效的機制加以監管,無人看管維修,也缺乏資金維護。群眾等鄉政府,鄉政府盼著縣政府,小毛病等出大問題,最終是工程報廢。四是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田地荒蕪。在維護管理中,一些村組動員農民參與農田水利設施的維護,僅就渠道清淤工作,政府拿錢請都請不來當地村民。
雖然回到家鄉參加工作近10年了,但是關注自己的出生地雙峰縣蛇形山鎮恒中村的發展,還是近半個月以來的事。近十多天來,我為了解恒中村的現狀,摸清該村在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對恒中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為了深入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我利用工作閑暇時間走訪了部分農戶。與老黨員、老干部、以及群眾代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向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通過走訪,我立刻融入到基層,融入到群眾,傾聽民生,了解民情,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漸贏得了群眾的支持。下面就從通過調研淺談如何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恒中村地處蛇形山鎮和走馬街鎮交界處,有農戶1460人,耕地1624畝,村里在立足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生豬養殖發展迅速,發展到年產2萬條。此外經濟林種植也是一個亮點。恒中村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建設有一所衛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并建有農家書屋,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戶條件的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村“兩委”班子共3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3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30余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干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教科文衛事業發展落后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后”,我村的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100%,并且失學率較低。但普遍存在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掙錢,村里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較低,同時部分農民比較保守,對農業宣傳的新科技、新文化將信將疑,還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方法種植。農村的基礎教育不夠全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單調,雖然家家戶戶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于此。我通過調查,村民中基本上是通過電視了解國家政策,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健身和娛樂基礎設施缺乏。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面對上述問題,一定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出一天符合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一:夯實基層組織。一要配強村“兩委”班子,尤其要選好“帶頭人”,現在村支兩委一班人,年紀結構、性別結構、文化結構都很不錯,能力素質都很強,但是還要充實力量,要把那些愿意為群眾服務、有領導能力、特別是有致富本領的農村黨員推選到“兩委”班子中來。再有就是要要加大村級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力度,解決好村級班子青黃不接的問題。
二:培育新型農民。一要大力抓好農村遠程教育,利用好資源,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二要整合縣里的各種教育培訓,積極把需要學習農業、林業、水務等專業技術的農民組織起來,參加縣里的各種培訓,做到培訓一次就能收到一次效果的目的。三要多形式開展集體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主的思想道德宣傳,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三:整合資金投入。一要“整”,將各部門資金進行整合,統籌計劃集中投入到需要建設的重點項目上。二要“爭”,加大力度跑、闖、爭的勁頭,要精心包裝項目,積極向上爭取。三要“吸”,大力吸引非公有制經濟等社會資金從事農業建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要“捐”,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新農村的濃厚氛圍,激發群眾建設熱情。
四:整治村容村貌。一是加快以“一建三改”(建沼氣池,改廁、改廚、改圈)為重點的農村生態家園建設步伐,改善生活環境。二是抓好“平安村”創建,及時排查調處農村的各種矛盾糾紛,加強農村治安管理,依法打擊偷盜、賭博等刑事犯罪,增強農民群眾的安全感。三是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農民”創建活動,反對封建迷信,樹立文明新風。
五:打造規模產業。一要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整治,確保旱能灌、澇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間。二要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市場需求,發展主導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處一景”的產業格局。三要培育特色產業,著力開發品質優良、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四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集約化生產經營模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減少市場風險,從而得到更多的實惠。
近年來,xx區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民政為民理念,切實把加強民政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民政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來抓,積極籌措資金,認真組織施工,初步建成了一批貼近基層、服務大眾的公益設施,有效地提升了民政公共服務能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20**年以來,投入項目建設資金6160萬元,新建兒童福利院7所、社會福利院7所、社會福利中心4所,床位550張,入住老年人230人,老年活動中心3所,老年公寓1所,非穆斯林殯儀館7所,穆斯林殯儀館5所。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近年來,我們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資金捆綁、重點建設”為原則,要求縣(市)城區項目整合成“三院合一”或“多院合一”項目,投資規模在1000萬元左右,這樣做即不影響城市規劃,又減少了管理成本。在統籌規劃建設鄉(鎮)農村敬老院時,要求打破鄉(鎮)之間的行政界線,幾個鄰近鄉(鎮)可集中建設一所投資規模在200萬元左右,占地面積不少于50畝,為今后發展庭院經濟打好基礎。同時,認真做好地區民政事業社會福利項目長遠規劃,編制完成了《xx區彩票公益金資助福利機構建設項目庫》,科學合理的提出了三年來地區民政重點建設項目,為上級領導決策民政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準確依據。并按照自治區民政廳的要求,及時編制和上報相應的項目可行性報告書,得到自治區民政廳領導的大力支持,及早了解、評估和安排地區對應的社會福利項目,每年相應下達投資項目。這些措施,有效地解決了地區長期以來城鄉社會福利發展水平差別大,城鎮養老、兒童福利事業發展單一、覆蓋面小和服務成本高等問題,基本形成了有敬老院、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社會福利機構發展新格局。
(二)多方籌措,加大投入。近幾年來,我們結合“民政事業發展,社會福利項目建設先行”的發展思路,堅持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民政部門的資金支持,大力發展民政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把握中央、自治區的有關政策,搶抓機遇,加大福利彩票發行力度,積極籌措福利彩票公益金,解決民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三是加強與國家民政部、部分省(市)區和援疆省市民政部門間的溝通聯系,積極爭取對xx區民政工作的支持,確保了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三)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在社會福利項目建設過程中,把項目建設管理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一是切實加強對地區民政事業基本建設項目的管理,進一步規范項目建設程序和建設行為,全面提高項目決策水平、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促進民政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依據國家、自治區和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結合地區民政事業發展實際,制定實施了《xx區民政事業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二是為確保地區社會福利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社會福利項目建設任務,成立了以民政牽頭,財政、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單位)參與的地區社會福利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對地、縣(市)社會福利項目實施全程(包括項目建設立項、招投標、施工監督、竣工驗收等各環節)監管。三是合理進行職能分工。對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實行統一計劃、集中管理、分工負責、分級實施的管理體制。每年初,地區民政局根據國家和上級民政部門的政策引導方向建設投資計劃總體方案、立項原則和要求,編制《xx區彩票公益金資助福利機構建設項目庫》,并及時上報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處(室)。對民政事業基本項目建設的'具體實施,由地區民政局根據各縣(市)的具體情況(包括供養人數、建設用地、政府支持力度、資金到位情況等)統一安排。四是按照階段分工、權責一致、相互銜接、互相監督的原則。第一階段由地區民政局相關科(室)和各縣(市)民政局負責,根據自治區民政廳提出的民政事業項目建設重點、立項原則及前期工作計劃要求和對項目申報工作的布置,提出項目建設的目標任務、主要內容、區域布局、技術規范等意見,報送地區民政局研究確定。第二階段由地區民政局負責或協調各縣(市)民政局編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各縣(市)基本建設實際需要編制項目建設規劃并逐步實施。第三階段由地、縣(市)民政事業基本項目規劃、財政配套資金(總造價的20%)承諾函、施工效果圖須提交地區民政局,由地區社會福利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后方可實施。第四階段由地區民政局負責建設項目的總體監督檢查工作,會同地區發改委、地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組織重點建設的監督檢查。第五階段由地區社會福利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對項目的竣工驗收,協助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發改委以及自治區財政廳對重大項目進行竣工驗收,有關縣(市)民政局及行業主管部門配合開展驗收工作。
(四)強化監督,確保質效。加強對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嚴格建設項目開工審計和竣工決算審計制度,對重點建設項目還要定期做好工程中期審計、年度審計、或全過程跟蹤審計,防止建設資金損失浪費。對資金不到位、來源不正當、擠占挪用、損失浪費等問題,查清責任,嚴肅處理。對出現質量事故、存在質量隱患、缺乏質量安全保障的項目,要停止撥款,并核減本單位下一年度投資,停止安排新上項目。建立重大項目違規問題舉報制度。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民政事業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現場,要將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名稱和責任人姓名掛牌予以公布,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地區民政局設立舉報電話,讓公眾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違規問題進行檢舉揭發,并獎勵舉報有功人員,及時查處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違規問題。地區民政局會同發改委、財政、紀檢、審計、安全監察等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民政事業建設項目進行檢查,凡發現年度投資計劃執行不力,建設項目不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擅自變更建設性質、內容和投資規模,擠占挪用建設項目資金或不落實配套資金,以及其他查證有嚴重問題的建設項目,將停止撥款,問題嚴重的追繳(或在下一年度計劃中扣回)已撥款項,并在下一年度計劃中停止安排該單位和該縣(市)項目。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地區的社會福利項目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先進地州(市)相比,我們在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個別基層民政部門對民政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不夠,對民政基礎設施的家底不清、情況不明,對推進項目建設缺乏主動性,存在“等、要、靠”的思想。二是民政基礎設施的規模較小,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民政基礎設施建設普遍簡陋、設備不全、檔次偏低、規模效益不明顯,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特殊群體和優撫群體的社會福利需求。三是民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渠道單一、社會程度不高,社會投入的機制尚未建立。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民政部門的形象,制約了民政基礎設施建設的健康發展。四是地方保護主義思想較為嚴重,招投標過程監管難度過大。對此,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三、今后的工作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按照自治區民政會議的安排部署,依托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和促進新疆民政事業發展的意見》精神,重點抓好一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對民政基礎項目建設的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有計劃、有重點、有創新、科學合理地推進地區民政項目建設。二是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做好項目立項、論證工作,科學合理的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三是加快推進在建民政項目建設步伐。按照開工建設一批、建成投入使用一批的原則,加快項目推進步伐。四是積極籌措資金。積極爭取地方財政的支持,加大對民政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加大福利彩票的發行力度,募集更多的項目建設資金。四是建議自治區民政廳授權地州(市)民政局對民政項目實施全程監管,確保把民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成為“優質工程、安全工程、陽光工程”。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農民的生活質量。在為期半年的村官工作當中,本人對村內四合頭、胡家灣、黃家口等社通過實地勘察、走訪詢問等方式,對xx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調研,了解了xx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狀況,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意見和建議。
農村基礎設施,是指為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及農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具體包括道路和交通設施、水利和用水設施、文教衛生與體育設施等,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物質基礎,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指標。
xx村位于xxx,以丘陵為主,無固定的集體經濟項目和收入,屬于典型的中國傳統農村結構,生產生活水平較為落后,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十分薄弱。
(一)道路和交通設施。
除了黃泥堡社以外,xx村基本實現了每個合作社通公路,擁有關口到桃園公路5公里,四合頭公路4公里,關口至胡家灣公路3公里,芭蕉灣堰塘公路1.5公里,磚廠到劉家坪公路1公里,另外有姜白公路通過xx村長五間、四合頭、芭蕉灣、劉家坪、黃家口、白鶴塘六個社。但村內公路質量普遍較差,以泥石路面為主,公路等級低,坑凼多,邊溝不暢,下雨天基本無法通行,村民出行受到很大限制。
(二)水利和用水設施。
xx村擁有大小山坪塘7口,分布在芭蕉灣、胡家灣、倉埡口、劉家坪等幾個合作社,但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滿足全村灌溉需要。另外,受丘陵地勢的限制,各類排水均為自然散流,人畜糞水進入生產再利用,排水設施建設之后,污水未經處理,對環境污染較重。
目前村民用水主要是井水、山泉水或地下水,沒有自來水。有的農戶甚至直接飲用的是田里的水,極不干凈衛生。
(三)文教衛生和體育設施。
在文體方面,目前村內沒有專門的文化活動場所,沒有獨立的圖書館,相關的健身設備也十分缺乏,文體活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甚至村委會辦公室因缺乏資金,難以修建。在衛生方面,現在已經新修建一處村級衛生室,擁有鄉村醫生一名,基本解決了村民的看病問題。
xx村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工業和現代農業都不發達,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資金上的困難。早年由村民籌資籌勞修建起來的鄉村公路,由于缺乏維修資金,維護十分困難,公路狀況越來越差。
1、xx村公路路面窄,路況差,排水不暢問題比較普遍,晴通雨阻現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成為我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我村新農村建設,打破傳統的產業結構,促進人流、物流發展等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因素。
2、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全村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低,特別是我村是山區地貌,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設施建設不完善,農業很大程度上仍然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另外,我村的穩產農田不多,農業旱澇保收不穩定,例如今年的`暴雨給糧食帶來了極大的損失,80%的農田不同程度受災,農民經濟增收困難。
(三)基礎設施建設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多種制約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戶,在我村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協調難度大;二是我村山區面積大,我村基礎設施項目點多面廣,原材料運輸距離遠,成本高,管理難度大;四是我村我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質偏低,對項目的實施認識淺,支持力度弱。由于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加大了項目建設資金的投入和實施難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順利實施或無法實施。
認真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建設資金,在現有建設基礎上繼續加大修建整改規模,切實改變我村基礎設施滯后的狀況。全面打造我村基礎設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我村公路建設力度;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設施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力度。爭取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規模,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機制;三是加大我村飲水工程建設力度,徹底解決全村的人畜飲水問題。四是加大我村教育文化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一是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做好我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要結合國家政策,全面規劃,從適應未來我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需要出發,在充分研究我村目前的基礎條件上,提出我村短期、中長期我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區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積極發揮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的龍頭作用。
二是突出重點,結合現實政策和發展需要,抓住公路建設和水利建設兩個重點建設項目。
三是因地制宜,不盲目躍進。在制定村建設發展規劃時,要結合實際,堅持和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做到有重點、有特色,不盲目,不冒進。
(二)加大我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在建設城鄉統籌的機遇下,確保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央和地方出臺了許多政策,增加對我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用于更好的進行農村發展。我們要抓住這個良好機遇,踏踏實實搞好項目的申報和爭取工作,發揮項目在村域經濟發展中的拉動作用。要進一步增加信息渠道,主動與鎮機關部門聯系,了解相關農村規劃政策,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扶持。
(三)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加快我村我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關鍵是要加大投入力度。由于我村財力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非常有限,而國市、區的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又滿足不了建設需要,因此,要健全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
一是在努力爭取上級財政對我村我村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制定相應措施,堅持“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健全完善國家、集體、農民和社會各界相結合的多渠道農業投資體系,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我村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為適應我村經濟的發展,要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很多,由于目前農業效益不高,農民收入不多,許多我村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讓農民集資修建難以實施,因此,必須改善服務環境,加大招商力度,通過招商引導民間資本和企業資金積極投入到我村基礎設施建設。
(四)充分發揮村民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我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因此資金要先規劃,再使用,爭取不浪費一分錢。
一是要圍繞農民需求進行謀劃,充分征求和吸納農民群眾的意見,對于農民自主參與、直接受益的建設項目,要通過政府資金引導,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民投工投勞、投資投物搞建設。
二是要進一步引導建設好“一事一議”制度,堅持群眾自主原則,尊重農民群眾意愿,通過“一事一議”充分調動項目區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廣大農民自覺參與到我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工作中,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群眾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近年來,我縣按照市信息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從我們所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村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電話、通網絡”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據調查,全縣有260個行政村已通光纖和無線寬帶,農民上網人數xxxxx人,普及率6%;農村現有電腦6500臺,固定電話85967部,移動電話139969部,電視機130021臺,普及率分別達到5%、66%、33%、95%,農村信息化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例如,襄垣鄉郝開村現有家庭電腦45臺,上網電腦12臺,電視機630臺,固定電話用戶480戶,手機用戶1150戶;東泉鎮木瓜村投資5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170戶,使全村有線電視用戶達到60%以上。在山西移動公司平遙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該村還有5戶村民家庭安裝了寬帶網,加快推進了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
全縣建立了36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專門搜集整理、分析發布農業技術、農情咨訊、天氣預報、災情預警等信息,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業信息技術服務。在12個信息超市中,發展較快的有古陶鎮北城村、中都鄉北三狼村、洪善鎮的洪善村和高林村、襄垣鄉郝開村、段村鎮的廉莊村、杜家莊鄉的南良莊等村。襄垣鄉郝開村xxxx年建立黨員遠程教育站,占地45平方米,與村支部活動室為一體。該教育站除組織黨員定期學習外,還利用其寬帶信息平臺,組織相關產業的農戶學習先進的農科技術,為農戶針對性查閱相關信息。東泉鎮東泉村經鄉村兩級積極協調,花費1.5萬元,建文化網絡服務站一個,占地30余平方米;又協同縣組織部共同投資8萬余元建120平方米的黨員干部遠程教育服務站,安排專人負責和管理。
目前,各信息服務站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的內容既有政務信息,又有熱點時事新聞、農業要聞,還有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市場動態、供求信息、價格行情、勞務動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農家百科等。例洪善鎮洪善村初步建成服務站三個:便民服務站、農村信息網絡服務站和黨員遠程教育站。主要服務內容有計生、民政、合作醫療、農經、司法等。各服務站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照章辦事,服務態度和藹、熱情,愛崗敬業,有問必答。
信息技術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滲透力和帶動力強的特點,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農村信息化建設暢通了農村信息“雙向”流動渠道,滿足了農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開辟了信息部門服務農村市場的新路子,增強了農業、涉農部門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了為農服務的效率;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橋梁”和“導航”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增長了農民見識、促進了農民增收。
農民通過涉農信息進村入戶,既貼近了市場、了解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又利用市場信息適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既有效掌握了黨和國家的農業農村政策,強化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又準確掌握了市場需求和產品供銷趨勢,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規避和減少了市場風險、自然風險,促進了增產增收。據調查,東泉鎮東泉村的通過近年來的信息服務,廣大村民得到了實惠,從中了解到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發家致富的科學技術,主要表現在農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選優良品種種植,挑優質苗木栽培,從而使減少因農作物病蟲害帶來的損失,畝產量收到很大的提高,農民種糧、栽果積極性有所提高。在養殖業方面,由以前的家養、圈養1只或2只,根本不存在規?;B殖,現在養殖規模達到200只以上的就有6戶,養殖量比以前翻了四五倍。
二是強化了農業技術支撐、促進了現代農業建設。
各服務站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發布農業規章,推廣農業技術,提供專家咨詢等,縮短了與農民的距離;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進了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發展。
三是改善了農民的精神面貌,推動了農村文明建設。
通過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群眾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機會,擴大了認識社會的廣度,增多了吸納科學文化知識的機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農村文化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文明建設。據調查,朱坑鄉朱坑村不少農民通過信息的傳播,對“市場引導生產、市場引導流通”等一些現代農業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運用。東泉鎮東泉村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社會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總體上看:農村信息資源利用不夠理想、信息進村入戶難,信息化工作機制不夠健全、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顯滯后,信息機構人員配備不足,農民素質不高等。具體表現在:
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不少農戶安裝了寬帶網。但信息服務站由于經費不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進村入戶難,而且由于上網費用高,農民接收信息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目前,農村大多數信息仍是通過相對普及的電話、電視和農民之間的傳書帶信、逢場趕集、鄰里傳播實現。
二是本地信息少,互動性不高。
缺乏有價值的信息分析和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不能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不具有指導性。加之有些鄉鎮信息站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缺乏信息服務的有效運行機制,缺少信息服務的經費保障,不能及時有效的收集、發布本地信息,農民與信息服務站之間沒有真正互動,影響了農民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農民素質不高,不能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
農民科技文化水平較低,直接限制了對信息技術、網絡知識的學習和對信息的理解、運用。調查反映,不少農民即使手把手的教會計算機使用,一旦業務人員離開馬上就又不能運用。農村經濟、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后,農民的封閉性較強,信息觀念滯后,信息意識淡薄,對網絡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信息的有效吸收。
1、保障經費問題。由于信息服務站經費嚴重不足,阻礙了服務站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建議應繼續實行高位推動,確保工作經費,保證信息站基礎設施投入,為農民及時有效獲取各種農業信息奠定基礎。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制定相應的工作任務,做到專人管理。在保證信息質量和時效性的前提下,獎懲結合,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人進行獎勵。同時,對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員提供相應補助,對表現突出的進行獎勵,提高服務人員的積極性,確保激勵機制的有效落實。
3、嚴格信息審核制度。杜絕“垃圾信息”,逐步提高信息質量,豐富服務內容。好的信息能給廣大農民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有助于農業增收。
4、舉辦與信息化相關的各類培訓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強化農民了解信息獲取信息的意識。
5、與有關部門協調,保證網速。服務站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民提供服務,但有時由于鄉村網速過慢,大量實用的農業信息不能及時傳輸到農民。
按照會年度工作計劃安排,本次調研組建南、北兩個調研組,深入安坪鎮、五馬鎮、吐祥鎮、朱衣鎮、竹園鎮、公平鎮和興隆鎮等10鄉鎮,通過現場查看海角村、下壩村、回龍村、紅霞村、紅馬村等村社的水利工程,召開鄉村干部座談會和征求群眾意見會,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近年來,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利工作,下發了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了優先解決工程性缺水、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和城鄉防洪工程的思路,積極爭取國家和市上水利工程的立項,縣財政安排水利建設資金,不斷建立健全水利服務體系建設和水利人才隊伍建設。至來,累積完成各類水利投資14.59億元,新竣工投入使用1座中型水庫和1座小型水庫,解決36.95萬城農村人口和6.25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38座病險水庫的應急排險,修復堤防4.09千米,開工治理中小河流6.29千米,共完成水系綠化面積2.11萬畝,新增農村裝機容量2.35萬千瓦。
雖然水利建設取得不錯成績,但水務局負債重,流動資金短缺;骨干性工程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水資源利用率低,農村安全飲水不達標;河堤坍塌損毀嚴重,防洪能力弱,部分水利工程已成為威脅群眾生命財產的炸彈。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水利設施損毀嚴重。我縣水利設施主要為溝渠、塘、庫、壩和河堤,大多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溝渠損毀、淤沙嚴重,小型水庫、山坪塘和山灣塘缺乏必要的管護和維修,現已趨向報廢,防洪工程設防標準低下,已經喪失防洪功能。甲高鎮、吐祥鎮、竹園鎮境內溝渠基所存無幾,有水來也是“先澆溝,后澆路,最后流到河里頭”的局面,唯一發揮效益是場鎮周圍平壩內的溝渠,也是年年修修補補。安坪新治河堤、五馬廠河、甲高河堤、竹園崔家河和吐祥河堤雖然都經過一些治理,但是治理范圍太小。新治河堤全長10km左右,僅僅治理了場鎮邊兩岸600m,其上游和下游河堤或垮塌,或堤壩被沖空虛,或沒有河堤,下雨天就看河水長勢,河水上漲人就跑。
(二)水利債務沉重。
(三)水利工程建設的體制不健全。
1.工程選址與設計不合理。水利規劃不完善、水利設施布局不科學,主要表現在:設計方量與管轄范圍內人口、灌溉面積不相對應,無水源水利工程多,配套設施不完善,沒有實地勘測地質構造是否適合建設水利工程。五馬鎮人畜飲水工程設計到竹園鎮地界上,吐祥鎮河流治理工程按照圖紙放線,要拆除奉利公路和群眾合法的老房子。
2.工程項目層層轉包。全縣水利工程轉包現象突出,各級承包商追求最大利益,不斷壓縮工程資金款。設計工程方量與實際建設不符;偷工減料;有水利主體工程,無附屬設施等。安坪鎮87口人畜飲水池,經縣政府多次督促,基本能正常蓄水,但配套設施不完善,能按照設計要求發揮效益的不到總數1/3。吐祥河堤整治工程竹園鎮紙廠灣工程多次轉包,資金斷裂,已是半拉子工程。
3.工程監理未正常履職。按照《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工程項目建設必須接受質量監督機構監督。調研組在實地調研工程建設時,了解到監理員業務技能低,基本不到現場監督。吐祥鎮河堤整治工程的項目監理身兼幾個項目的監理,基本半月難見一次,河堤水泥標號低,砼面出現蜂窩狀。據了解,我縣水利工程監理單位均由重慶市江河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監理,而該公司在我縣工作僅有一名員工,負責監理全縣水利工程項目,天天忙于寫監理報告。
xx縣-戶用沼氣池建設任務3000口,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1750口,占58%。300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現已全部完工。本次隨機抽樣調查了5個鄉5個示范村,調查沼氣用戶97戶。其中正常使用用戶82戶,占84.5%;間歇使用用戶11戶,占11.3%;棄用用戶4戶,占4.2%。全縣抽查沼氣示范村平均使用率為95.8%。沼渣、沼液100%得到了充分利用,為用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據調查,平均每戶每年產生沼液肥15噸,節約肥料開支1500元;平均每戶每年節約用煤1.2噸,節約開支600元;97戶用戶由于減少砍柴而增加封山育林面積485畝。
xx縣20-20小型沼氣池的建設20個,100%中央預算內投資。其中聯戶沼氣池工程17處,占85%,養殖小區沼氣池工程3處,占15%。這次調查的5處聯戶沼氣池工程,100%建在小型養殖場里,原料充足,100%在使用,農戶也很滿意。
xx縣年-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2處,100%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是大型沼氣發電工程。8月開工,2012年10月全部完工,現已投入發電使用。養殖場都有各自的果茶種植基地,沼渣、沼液都能充分利用。如今,土生牲豬養殖場每天沼氣發電10個小時,可為養殖場每天提供350度電,基本保證了養殖場的用電;旺達養殖場每天沼氣發電6個小時,可為養殖場每天提供240度電,基本滿足養殖場的日常用電需求。沼氣發電以來,為養殖場帶來了每年6-7萬元的直觀的經濟效益,業主都很高興。
(四)服務網點。
xx縣2005年-2012年服務網點建設任務為32個,100%中央預算內投資。自20到2012年xx縣已建成了32個沼氣服務網點,其中鄉鎮服務網點22個,村級示范村服務網點10個。32個服務網點,除了中央下撥51.93萬元物資器材外,xx縣財政還下撥了21萬元配套資金,為服務網點購置了輔助設備,解決了辦公場地。本次調查了5個鄉鎮服務網點,能正常運行的只有1個,占20%;其它4個都因為營運收益過低而不營運,占80%。這個正常運行的服務網點是縣城中心服務網點,除了進行維修服務外,還經營全縣的.沼氣器材,所以才能夠勉強維持。
二、xx縣農村沼氣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
(一)農村養殖農戶日益減少。在調查的97戶沼氣用戶中,有26戶沒有養殖,占27%;有42戶全年就養1-2頭豬,占43%。由于養殖農戶減少,沼氣原料不足,農戶經常長年不換料,影響了沼氣池使用效果。
(二)對沼氣用戶服務收費難。沼氣用戶嚴重依賴縣能源辦和沼氣技術員,沼氣池一出現問題,自己不先進行檢查,就要求縣能源辦派技術員進行檢修,檢修完了也不肯付技術員工錢,嚴重壓縮了各服務站技術員的生存空間。我辦只能向縣財政爭取一部分經費,以彌補技術員的維修工錢。但隨著沼氣用戶的日益增多,老沼氣池逐漸要維修,靠我辦向財政爭取維修經費越來越杯水車薪。究其原因為:一是服務網點維修服務收費還不完善。建池戶的依賴心理嚴重,沼氣池出了問題,總是要求縣能源辦為其解決維修資金,否則寧愿沼氣池不用,也不肯維修,技術員為其提供服務收費難。二是沼氣服務網點技術員不是財政在編人員,沒有固定收入。技術員平時除了進行有限的沼氣服務外,還要做其它的事,才能維持1年的生活開支,沒有專門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服務網點的建設經營。
(三)大型沼氣發電工程由于設備的原因,沼氣發電機組一次發電超過4個小時,機組就溫度偏高,損耗加大,所以不能夠長時間連續發電,造成了有多余的沼氣浪費掉。
三、進一步發展農村沼氣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1.建議在沼氣池集中的示范村,新建一批沼氣原料處理儲存池,以供沼氣原料不足的沼氣用戶。
2.建議上級部門能適當下撥沼氣池維修經費,專門用于對故障沼氣池進行維修和對老沼氣池管道、灶具進行更新,以保證農村戶用沼氣池的長效使用。
3.建議上級相關部門能盡快解決切實可用的沼氣液化技術,使多余的沼氣能進行液化,以提供給其他農戶做炊事用能。
4建議把沼氣服務網點的農民技術員納入財政編制,每年能有適當的工資補貼,以確保服務網點能正常營運。因為服務網點營運收入過低,技術員工資沒有保障。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系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皒x”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覆蓋全省xx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和40個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業信息網整合了12個涉農部門,建立了農經、農情、農價三級共建共享數據庫,設立服務欄目近萬個,數據總量達3760gb,連續五年榮獲“中國農業網站百強”稱號。研制開發了40多個農業專家系統,推廣面積達xx多萬畝,增收節支10多億元?!?2316”三農熱線、“千萬農民短信服務工程”等服務平臺,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詢服務。藁城市“三電一廳”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和**被列為國家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市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單位”。8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和8名信息員被國家五部委評為全國先進。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據不完全調查,大中型制造企業70%實現了生產過程關鍵環節自動化控制,90%建設了管理信息系統,62%采用了數字化研發設計系統,85%建立了企業門戶網站,48%應用了不同程度的電子商務。**鋼鐵、**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鋼鐵、裝備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業開展了信息化綜成應用,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絲網、**管道管件等一批產業集聚區建設了以信息化為支撐的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促進了中小企業和產業的聚集發展。建立了省市兩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實現了對全省752家企業、1176個排污口的聯網自動監控,建設了覆蓋40多萬家污染源企業的基礎數據庫,有效抑制了企業的偷排和超標排放。唐鋼等13家鋼鐵企業能源管理中心被列為國家示范項目。xx年**暨曹妃甸被國家工信部批準為首批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培育了**國大、**晨礱等30家電子商務以及**集團、**港等10家現代物流示范試點企業,網上購物人數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為一體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依托商務部新農村商務網,從**年開始,每年舉辦三次“新農村農副產品網上購銷會”,累計成交額達47億元。中華標準件網、中國耐材之窗網、中國棗網、中國辣椒網等一批特色經濟網站迅速崛起,輻射和帶動了縣域特色經濟發展。**被國家確定為首個縣域經濟信息化試點縣,并已通過國家專家驗收,絲網機械設備數字化率達30%,企業網站擁有率達92%,經常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占70%,網上貿易額占比超50%。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全省電子政務框架初步形成。實施了“112工程”,構建了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和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重點推進了12個跨部門應用系統。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為26個部門提供了縱向業務專網服務,支撐網上審批、財政網上支付等多個跨部門應用。人口與人力資源、法人、基礎地理等五大基礎數據庫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統一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實現了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間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共享,促進了財稅增收。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系統提前兩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的目標任務。省級49個部門473項行政許可事項中,除25項因涉密外,其余448項全部實現網上審批與電子監察,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直部門核心業務已不同程度地實現信息化,上報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實現網上傳輸。全政府門戶網站體系已基本形成,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有效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網民使用政府主頁的比例達到25.5%,通過政府主頁查詢政務信息的比例達到74.1%。**市和**市政府門戶網站位列全國30強。我省被國家列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資源規劃的信息化應用建設與管理模式”,屬國內首創。
社會信息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遠程教育網覆蓋了全省所有中小學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學、科學普及、服務“三農”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服務平臺,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社保信息系統開通了12333電話咨詢服務熱線,全省企業養老保險監測數據庫入庫率達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統投入運行;**市“五險合一”服務模式實現了基金統一征繳和支付,在全國得以推廣;**、承德、**、**、**、**被評為“全國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了新農合管理、婦幼衛生監測、社區衛生服務等功能,提高了衛生系統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務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重大疫情的網絡直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專業藝術、群眾文化、文物博物、民間藝術等大文化信息資源框架體系,每年可提供萬冊以上電子圖書、200小時視頻資源,信息總量達27tb,位居全國前列;建設了全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服務范圍覆蓋全省5萬個行政村。實施了城市和社區信息化試點示范,11個設區市建設了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等市探索了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區服務水平。**城鄉一體化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城鄉服務等值化。**光彩集團“全國聯網家庭服務信息支撐平臺”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獨家國家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范圍已覆蓋56個城市。**、**先后啟動建設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并成為“全國數字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被評為“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
信息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纜總長度達45.6萬公里,是xx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分別為961.4萬門和8080萬戶;電話用戶數為5604.9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數達4353.5萬戶,是**年末的2.44倍;電話普及率達79.7%,較**年上升29.5%。廣電方面,全面推進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雙向網改造,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370萬戶,雙向網覆蓋用戶接近300萬戶;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覆蓋11個設區市城區,用戶達50萬戶;完成了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覆蓋25萬戶農村家庭?;ヂ摼W方面,**年底全省互聯網出省帶寬達到1335g,網民數達到2197萬人,網民普及率達到31.2%;互聯網寬帶用戶達667萬戶,居全國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寬帶比率達95.1%。廣電網、通信網、互聯網融合加快,**電視臺實現了7套節目的低碼流網上直播和部分欄目的網上點播,網站日訪問量超過100萬次。**電臺網站實現了9個頻道的在線直播,陽光熱線實現了網上視頻直播和點播。信息網絡已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群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期間,我省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其他產業。**年底,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895.5億元,工業增加值297.7億元,實現利稅174.51億元,平均增速分別為35.98%、32.08%、44.24%,分別是“**”末的4.65、4.02、和6.24倍。產業鏈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陽能光伏、通信與衛星導航、平板顯示、半導體照明、應用電子五大產業鏈,產業聚集效應凸顯,形成了“四基地”、“八園區”和環京津發展的格局。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布,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關于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于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傳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一年一度的**國際信息產業周已成為環渤海地區獨具特色、規模較大的信息產業行業盛會;充分利用新聞發布會、省內外新聞媒體、**“5.18”經貿洽談會,對我省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集中進行發布和展覽宣傳;多次舉辦信息化發展形勢、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報告會或高峰論壇,全省信息化意識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開設或增設了26個計算機相關專業,舉辦了兩屆**省高校網絡技能大賽,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省委黨校建立了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培訓基地,開設了信息化知識培訓課程;與中歐信息社會項目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歐信息社會-政府信息公開實施”培訓會;組織開展了面向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培訓;成功舉辦了信息化與電子政務高級研修班、廳局級干部信息資源規劃培訓、網絡與信息安全知識高級研修班等多次專題培訓,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后,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占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為后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xx”時期,世界經濟將進入中長期結構調整階段,各國都把信息化作為助推經濟發展、建立國家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xx年,歐盟出臺了《歐盟物聯網行動計劃》,英國推出了《數字不列顛計劃》,日本發布了智能日本(i-japan)計劃,韓國發布“it韓國未來戰略”,新加坡全面實施《智慧國2015計劃》,美國政府提出了5個方面復蘇經濟計劃(綠色能源中的智能電網和智能建筑、以電子健康檔案為中心的現代醫療保健體系、21世紀教室試驗室、下一代寬帶網等),世界各國力求通過推動更高層次的信息化應用,帶動和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不斷催生以信息化為支撐的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近年來,寬帶和移動寬帶、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泛在計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術層出不窮,信息通信技術及其應用正在醞釀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視化、智能化為特征的高端化邁進。信息網絡已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世界各國都把發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戰略性投資的重要領域,不斷加快寬帶化、移動化進程,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研究表明,網絡平均帶寬每增長10%可以拉動gdp增長1.21%,世界各國都將寬帶目標定為100mbps。物聯網與電信網、互聯網交融發展,正在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和對物理世界的實時便捷管理成為現實,極大地改變著生產方式、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類生活。為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命脈,保障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從電網到運輸網,戰略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已成為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顯著特征。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先進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正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通過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制造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催生一批新興業態,加速了現代產業體系結構調整和重構。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xx”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支撐“xx”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村黨支部書記、村委員會主任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是團結帶領農村廣大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這支隊伍建設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今年8月14日至15日,我們對全鄉10個村(居)委會干部隊伍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目前,在我鄉10個村(居)委會中,村干部36人,其中男27人,女9人;35歲以下的4人,36歲至45歲的11人,46歲至60歲的21人;小學及以下文化的1人,初中文化的5人,高中文化的14人,中專及以上文化的16人;村黨支部核心作用發揮好的村7個,一般的3個。村級后備干部總共6人,其中35歲以下的4人,36歲至45歲的2人;具有中專及以上文化的4人,高中文化的2人;具有一技之長的1人。
總的來說,我鄉村干部整體素質較高,是一支戰斗力強的隊伍。大部分村支“兩委”能認真實踐“三個代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開展農村工作,完成各項任務,主動為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嚴格依法辦事,公道正派,在群眾中威信高,群眾反映好的約占85%。工作能力和責任性一般,但能開展上級布臵的各項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群眾反映一般的約占15%。
二、前段取得的主要成績。
近年來,我鄉始終把村干部隊伍建設做為農村工作的重點,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在農村深入開展了“五同五心”、“黨課”、“三個代表”學教等活動,加強了對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質,改進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風。積極利用農函大、鄉黨校、黨員電教等形式,加強了村干部的實用技術和工作業務培訓,增強了村干部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領,村干部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開展村級財務清理、村務公開活動,實行村帳鄉代理,加強了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村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是村干部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廣大村干部摒棄了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稻谷加紅薯”的傳統農業意識,樹立了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意識;摒棄了小富知安、小打小鬧的保守意識,樹立了敢創敢干、辦大事的新觀念;摒棄了計劃經濟時代條件下的舊思維、舊方式,樹立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觀念。
二是村干部管理逐步規范。近年來,我鄉相繼實施了村干部述職評議、村級財務清理、村務公開、村委會直選和村干部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規范的選舉、決策、參與、監督體系,使村干部管理逐步走向了公開化、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每年對村黨的建設、經濟建設、完成各項任務、精神文明建設和計育綜治工作等五個方面進行考核。村內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人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每年對村干部進行一次評議。
三是村干部隊伍年齡結構趨于合理。經過近幾年的村干部建設,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為主,以老帶新的村干部隊伍。從我們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在36名村干部中,45歲以下占的41.7%,其中35歲以下占11.1%;46歲至60歲的占58.3%。從農村的工作實際來看,這種年齡結構還是比較合理的。雖然有部分村干部年齡偏大,但他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強,在群眾中威信高,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要求。
四是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我鄉十分重視對村干部的文化素質教育,在村干部的選任時提出了文化要求,同時積極利用農函大、鄉黨校、黨員電教等形式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使村干部的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在全鄉36名農村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的占86.1%,且中專及其以上文化的16人,占44.4%;初中文化的占13.9%,大多是工作經驗豐富、威信高,受群眾擁護。近年來,我鄉先后通過“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工程”舉辦村黨支部書記、村級后備干部培訓班6期,170余名村干部和后備干部接受了遠程教育。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鄉村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村干部隊伍建設中,部分村和村干部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有:
(一)選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村在村干部選任方面,仍然存在沿用傳統方式多,新的方式少,村黨支部“兩推一選”等好的做法還沒有全面推行,不能很好地征求廣大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在村委會選舉中,部分村民的參與意識不強,熱情不高。有些村民怕耽誤農活,不愿參加投票,在選組長時,則干脆抽簽了事或輪流擔任。
(二)教育培訓機制有待完善。
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訓機會少,制度難健全。一年2期的村干部培訓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二是培訓的內容貧乏,主題不突出。大多是傳達貫徹上級有關會議精神和傳授普通的病蟲害防治知識,對市場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實用技術、特別是新農業技術的內容教少。三是培訓方式簡單,手段不先進。一般是采取訂閱農業報刊雜志、播放電教片、發送農業科技資料等形式,很少請專技人員授課、實地培訓或外出參觀,效果不理想。
(三)管理監督工作有待加強。
一是村民對村干的監督流于形式。近幾年,各村進行了村級財務清理,實行了村務公開,設立了村務公開欄,對村干部的監督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極少部分村財務清理走過場,村務公開內容不及時、不完備、不真實。本應由村民大會討論決定的大事,一些村卻由村干部幾個人說了算,村民一年到頭甚至幾年也沒開一次村民大會。二是鄉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難以到位。就目前的管理體制來說,鄉對村干部的監督管理還沒有一套全面有效的且操作性較強的制約機制,一般只有鄉農經站每年例行進行一次村級財務審計。
(四)極少數村班子戰斗力不強。
一是少數村支兩委班子不團結。存在支部書記獨政和村委會攬政、“兩委”爭政或擱政現象,村干部互相扯皮,互相拆臺,工作互相推諉。二是少數村干部工作不安心。三是少數村班子駕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眾中沒有威信。
(五)后備干部隊伍培養難。
一是后備干部人數較少,全鄉10個村(居)委會,后備干部只有6名,平均每村不到1人。二是培養方式滯后。一般村對后備干部只確定好人就算了事,平時缺少有意識的幫帶和專門的培訓。三是一部分后備干部外出務工,培養管理難以到位。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3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