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還需要考慮讀者的需求和背景,以確保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以下是小編精心挑選的一些優秀情況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我市的農產品加工業興起于上個世紀末。經過十余年的培育和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具有8個加工系列和5個成熟經營模式的新興產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數量達到了422個。其中,有4個、43個和81個企業分別成為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整個行業固定資產總額達135億元,從業人數達到了3.3萬人,加工的產品達10大類100余個品種,年加工能力超過了400萬噸,產品在國內29個省市和國際20多個國家、地區的市場上銷售,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的銷售額達到了448億元,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銷售額仍達到200億元。我市已進入到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大市的行列。
一、農產品加工業在穩定全市經濟增長上拉力凸現。
從我市近年來經濟發展的大數據上顯示,農產品加工業穩增長促發展上凸顯出了4大拉動作用。一是改變了全市的工業結構,成為工業中最具活力的行業。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數量僅在3年內就增加了100余個,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占到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25%。農產品加工業近三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80億元,占到了全市整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9%。農產品加工業創出的產值由三年前的200多億元增加到500多億元,占到了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增幅超過了工業平均增長水平的兩倍。在全市工業經濟增長中,農產品加工業的貢獻率占到了30%以上。二是創造了稅收,成為地方財政增收的一大來源。農產品加工業雖然屬于低利潤率行業,但它也給地方財政創出了可觀的收入。據對xx縣的寶龍飼料、福匯食品有限公司,xx市的金實集團、閭伊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xx市的達蓮水產、錦州百通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仁禾集團錦州富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xx縣的富民牧業、遼錦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9個企業調查,每個企業每年繳稅額平均都在200萬元以上。其中,像達蓮、通亞、金實等企業年繳稅額都在400萬元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每年給地方財政帶來的收入達5.3億元,占到了地方財政收入的10%,對地方財政增收的貢獻率占到了30%以上。xx市每年地方財政收入大體在10億元左右。其中10%來源于農產品加工業,在財政收入增長中,農產品加工業的貢獻率占到了30%以上。三是帶動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成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龍頭。農產品加工業的興起,促成了農業向規?;?、專業化、產業化的方向上轉變。在全市400余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糧、油、果、菜、畜、禽、奶、水產和林業等10大產業鏈,將全市80%左右的土地和農戶吸引到了這些產業鏈上。在農產品加工業的帶動下,培育出了多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田大戶,實現了農戶與企業二次生產的對接,使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了百億元以上。四是給農民創造出了就業崗位,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渠道。農產品加工業的興起,除給農民帶來百億元的產品增收以外,給農民找到了一條就業的出路,使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端起了新“飯碗”。據我們對全市百戶企業調查,用工量少則200人,多則800多人,平均每戶企業的就業崗位達300個。就業崗位的創造,給農民帶來了增收。每位就業農民每年從企業中獲得的收入大都在3-4萬元左右,每戶企業每年給當地農民提供的工資性收入少則在1200萬元以上,多則超過了2000萬元。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給農民提供的就業崗位達3.25萬個,占到了農民就業崗位的`10%,給農民帶來的工資性收入超過了10億元。
二、農產品加工業在我市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對百戶企業調查中,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們發出一個共識,就是在我市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空間較大。一是在上規模上空間較大。首先是農產品的資源量大,能給擴大加工業規模提供基礎性保證。目前我市每年提供的農產品總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加上周邊地區的輸入,每年可供加工的農產品總量可達到1500萬噸以上。如此多的資源,可為上規模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加工能力有限。目前,尚無一家企業成為國家和省級規模的企業。在422家企業中,年銷售額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僅有20戶。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多而小的狀態亟需通過上規模去改變。再次是投資的潛力和投資的積極性較大。目前有些行業在調結構中開始轉向農產品加工業,一些民間資本也開始流向農產品加工業,他們都對投資農產品加工業抱有信心。正在投資擴建中的xx市閭陽鎮閭伊順這個肉羊屠宰加工企業,原是一個年屠宰、加工、銷售1萬頭牛和10萬只羊,年銷售額為6800萬元的中型加工企業。今年,這個企業新增投資4800萬元,計劃將肉羊的加工量由10萬只擴大到70萬只,企業擴大規模后,每年實現銷售收入可達到12億元。凌海富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個以生姜種植、收購、儲藏、銷售為主的企業。在一期工程完成10.68億元投資的基礎上,今年又投資16.01億元,建起了80萬平方米的恒溫儲藏庫。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38億元,企業利潤可達5億元,稅可超過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二是在上檔次上空間較大。目前我市的農產品加工業大都為初加工產品,產品檔次相對較低,實現的附加值較少。市場的需求開始由低端產品轉向中高端,產品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量明顯加大。特別是我市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具有提升產品檔次的能力和條件。xx市的金實集團新上一個名為“道隱谷”的五谷糧健康食品加工項目,產品分為各種成份,各種口味,各種包裝,適應各種人群消費等,產品銷售價格比普通加工產品提高了3-5倍,并得到市場認可。xx縣的五味福食品加工將不同豆制品和普通鮮蛋加工成風味特色的中高端產品,產品在全國大型超市上架銷售,銷售額實現了翻番。三是在市場開發上空間較大。我市的地方特色產品,特別是地理標志性產品,諸如花生、葡萄、雜糧、水產品等,在全國聞名,這些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較強。我市有一批品牌產品,諸如五峰米業、百通食品、達蓮水產、常興葡萄等闖出了市場,產品銷量逐年遞增,消費需求明顯增加。據20家具有品牌產品的企業反映,品牌產品的市場銷量每年的增幅都在10-20%左右,每年都有一批新市場接受這些產品。除產品上具有開拓市場的能力外,我市的物流條件得天獨厚,依托國家區域性節點物流城市這一區位優勢,可將加工的產品輸往全國各地。
對于上述這三大空間的利用,我們進行了模擬測算,整個農產品加工業的規??蓴U大一倍,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可實現翻番。
1.1經濟林發展優勢明顯。
目前,芮城縣已經形成了三條產業帶的農業生產格局,第一條產業帶為以糧食、蘋果為主的糧果經濟林帶,全縣糧田的面積占到了總耕地面積的75%,達到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3倍,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和玉米;蘋果作為芮城縣最主要的經濟林果,種植面積已超過18萬畝,產量也達到了約42萬噸。第二條為紅棗、花椒、核桃為主的經濟林干果帶,芮城縣的紅棗鮮棗、大紅袍花椒、核桃加工品一直為其特色名優產品,作為全國最大的大紅袍花椒生產基地,其中的風陵渡鎮的花椒種植面積就超過了3萬畝,收到達到4500萬以上。第三條為以蘆筍、大棚菜為主的新興干果經濟林帶,蘆筍產業和大棚菜產業作為芮城縣的新興產業,發展最為迅速,市場潛力也較大,作為全市第二大蘆筍生產基地,在以后,蘆筍的年產值就保持在了1億元以上。
1.2設施、生態農業潛力較大。
相對于傳統農業,設施、生態農業的發展潛力是比較大的,近些年來芮城縣基本已經形成了“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模式,政府多年來一直堅持給予農業生產上以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以促進優質、特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如:豐潤玉米筍、馬蹄基地已經得到了近700萬的政府投資;豐源藥業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也得到近百萬的資金支持等。此外,在20芮城縣就建立了25萬畝的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并確立了8種無公害農產品,設施蔬菜的種植面積也達到了1.2萬畝。綠色、無公害標準下生產的'農產品不僅社會需求量大,而且口碑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芮城農業經濟的發展。發展農村經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農民的收入,休閑觀光農業是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依托其優勢特色農產品,芮城縣已經建立起了多個蘋果、鮮棗采摘園和蘆筍、花椒觀光示范園,不但解決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同時也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芮城縣農民的純收入已經達到7700元,超過了全山西省的平均水平的近500元。
1.3畜牧業發展穩定向前。
芮城縣的畜牧養殖業一直處于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形成了一個較穩定的生產體系,主要以生豬養殖為主,配合牛肉、羊肉、雞肉等產業的共同發展。截止到,全縣的生豬存欄達到16萬頭,出欄達到27萬頭;羊存欄6萬只,出欄7.3萬只;雞出欄178萬只,蛋雞存欄49萬只,肉類總產量約3萬噸,禽蛋產量超過5000噸,尤其是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實施以來,已促進全縣29萬農民的人均年收入直接增加近700元。
2.1轉變對特色農業的認識。
“自給自足”的生產觀念必須轉變,現代、特色、產業化發展勢在必行,芮城縣應該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具體的認識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必要性,合理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以項目為依托,以基地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同時加強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建設,積極引導、支持、服務全縣特色農業的發展。
2.2增加對特色農業的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將科學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是農村穩定、農業高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芮城縣現有的農技推廣員人數較少,農民素質也普遍較低,所以很多先進的技術與知識都無法及時的運用到特色農業生產的第一線。
2.3完善對特色農業的保障體系建設。
基礎設施薄弱、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是當前芮城縣特色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需要政府、企業、協會、共同努力來解決。首先政府應當建立嚴格的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質量符合安全、健康標準。其次政府應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逐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并不斷完善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建設,提高特色農產品流通效率,保證從事特色農產品銷售的超市、連鎖店、專賣店以及新興網店共同發展,使得企業農戶得到共贏局面。最后政府還應該支持農業協會和農業合作社的建立,實現特色農業產業的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
特色農業只有形成產業化發展,才能從區域性的潛在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產業競爭優勢。而形成產業化發展龍頭企業是關鍵,但是芮城縣現有的蘋果、藥業、蘆筍的加工企業無論從規模和生產方式上都不具備作為龍頭企業能力。所以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各種形式并具有較高競爭力的企業,使它做大做強,最終發展為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又可以通過不斷延長產業鏈,實現與農戶生產、零售商銷售的直接對接,減少農業生產中產生的風險,達到共贏的目標。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經濟發展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根據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最近,市金融發展調研組就加快我市金融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調查了解了三個層面的情況:即本市金融發展情況、省內相關城市金融發展情況、省外同類先進城市金融發展情況??傮w來看,當前我市金融業運行的態勢良好,存在的差距不小,發展的機遇難得,做大做強的潛力很大?,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經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市金融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一是銀行機構逐步增多。目前共有9家市級銀行業機構和592個銀行業機構網點,從業人員7600多人。交通銀行常德分行12月份即將掛牌成立,成為唯一落戶湘西北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二是保險主體逐年增加。保險市場形成多元競爭格局,2015年末,全市保險主體28家,其中財險公司14家,壽險公司12家,中介公司2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21386人,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全市設支公司、營銷服務部400多個,營業網點達到1000多個。三是證券機構從無到有。2015年泰陽證券登陸常德以來,我市證券交易機構從無到有,形成了方正、國泰君安、華融證券和海通證券4家證券交易部、5個營業廳、2個服務部的證券交易網絡,從業人員近100人。四是其他機構逐步發展。擔保機構達到8家,其中政府出資2家(財鑫擔保、善德下崗失業擔保)、民間出資6家(開源投資、住房置業、霖豐、華夏金山、易興、圣安和xx縣擔保公司),共有注冊資本39573萬元。融資平臺達到4家(城建投、經建投、非稅局和土地儲備中心)。小額貸款試點個數居湘西北之首,武陵雙鑫、鼎城信和、漢壽紅帆年內掛牌成立,注冊資金8000萬元。民間資本進駐典當行,駿鑫、天逸2家典當行注冊資本金2600萬元。
2、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一是銀行經營規??焖僭鲩L。2015年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14.2億元,同比增長20.6%;各項貸款余額322.2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4.8%。存貸款余額和增量均居湘西北四市首位。二是保險業務收入實現突破。2015年,全市保費收入達到16.6億元,2015年達到19.3億元,2015年突破30億元,達到31.3億元,同比增長6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2個百分點;保險深度3%,保險密度509元/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證券交易比較活躍。到2015年6月,全市證券營業機構股民累計開戶數11.96萬戶,其持有的證券市值和保證金余額總和達38.67億余元,平均資產擁有量3萬多元,顯示出較高的投資積極性。今年上半年全市滬、深兩市證券交易額335億元,占湘西北四市證券交易額的44.5%。四是擔保業和典當業有了初步發展。2015年融資擔保余額約4億元。市財鑫擔保公司2015年開業以來累計為50多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3.3億余元。
3、服務力度不斷加大。全市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銀行業方面:全市銀行業機構適應金融業務綜合化、金融交易電子化和金融產品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服務經濟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各項貸款余額322.2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113.1億元,年均增長14.6%,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6個百分點。保險行業方面:保險行業充分發揮服務職能,賠付額度逐步加大,2015年、2015年、2015年賠付額分別為3.8億元、6億元、8.3億元;積極開展水稻、棉花、油菜、育肥豬、奶牛等農業政策性保險,較好地起到了“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融資平臺方面:截至11月底止,累計融資到位億元,其中市城建投融資到位資金19.5億元,市經建投到位貸款16.55億元,市非稅局從2015年至今累計融資36.37億元,主要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市城建投、市經建投擬發行30億元公司債券,目前已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全市金融機構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每年上繳各項稅費過億元,金融業稅收成為地方財稅收入的重要支柱,去年有4家金融機構進入全市納稅50強。保險公司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保險隊伍70%來自下崗工人或失業群體。
4、經營效益不斷提升。一方面,資產質量改善。目前,全市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26.5%,比2015年末下降22.6個百分點,比2015年末下降49.5個百分點。4家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共剝離、核銷100多億元不良貸款,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1.8%。農發行在做好糧油儲備、糧油購銷貸款資金供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經營機制,逐步開辦商業性金融業務,并對39.8億元糧棉油不良貸款進行了財務掛賬。9家農村信用社兌付央行票據10.86億元。2015年末,全市法人金融機構匯總資本充足率14%,比上年末增加1.3個百分點,高于8%的監測標準。另一方面,經營業績較好。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效益連續4年保持盈利,2015年實現盈利6.4億元,同比增加3.7億元。在期貨交割方面,金健糧油成為湘西北地區唯一的早秈稻期貨交割庫和菜籽油標準期貨交割庫,簽訂了10000噸早秈稻倉容合約。
客觀地分析我市金融業發展,自己和自己比發展比較快,成效比較明顯。但是,在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和先進地區、發達地區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一是總體水平上的差距。
從衡量金融業發展水平常用的金融相關比率(fir)、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兩項主要指標比較分析,我市金融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還不高,有待進一步發展提升。從金融相關比率(fir)來看:金融相關比率即金融資產(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與gdp之比。2015年,我市金融相關比率為89.2%,全省為160.3%,株洲、湘潭、長沙分別為121.5%、135.5%、246%。這次考察的江西九江、江蘇常州、浙江嘉興三市分別為135%、212%、209%。北京、上海、杭州分別達到639%、436%、448%。從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看:2015年,我市金融業增加值(含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為6.9億元,占gdp的比重不到1%,而xx市約3.5%,全省平均水平在2%以上。xx市、xx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達到4%以上。杭州、寧波、廈門、紹興等部分長三角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5%,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xx市、xx市、xx市分別達到14.2%、10.5%、12.7%。
二是機構網絡上的差距。
目前,我市金融機構數量較少,規模偏小,輻射作用不強,銀行業金融機構僅有9家,相對省內長株潭和岳陽、xx市比較,我們沒有自己的城市商業銀行。和先進地區比,我們還存在較大的差距。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有14家,中信銀行、南昌商業銀行年底即將落戶,九江商業銀行去年在廣東省主發起設立廣東省首家、全國最大的村鎮銀行――廣東中山小欖村鎮銀行,并獲準跨區域開設吉安分行,2015年末存貸市場份額居轄區內各家銀行第一,被國家銀監會評為中國最好的'商業銀行之一。xx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18家,村鎮銀行2家,保險機構40家,擔保公司49家。xx市銀行機構有17家,去年一年集中引進了興業、招商、浙商、華夏等四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保險機構有40余家,小額貸款公司10家。
三是支持發展上的差距。
應該說,近些年我市經濟發展與金融部門的強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但金融支持地方發展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從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增速來看:近5年來,我市銀行機構年末存款余額累計增長103.6%,而年末貸款余額僅增長25.9%(剔除剝離不良貸款后增長51%)。去年末,存款余額與貸款余額分別增長20.6%、14.8%(按可比口徑)。從單位gdp貸款占比情況來看:2015年末,我市gdp為1050億元,年末銀行貸款余額322.17億元,貸款余額占gdp的比重為30.7%,全省為62.6%,xx市、xx市、xx市分別為117%、38.4%、48.8%。xx市為48.4%,xx市、xx市分別達85.2%、88.4%,xx市高達211%。隨著今年來國家金融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6月末,我市單位gdp貸款占比上升到78%,而同期全國平均水平超過110%。從存貸款比例來看:2015年末,我市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為52.5%。全省是64.1%,xx市達90.9%。xx市、xx市、xx市分別為53.7%、65.3%、73.4%。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可控比例在75%以內,進一步爭取金融部門對地方發展的支持,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四是資本配置上的差距。
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本配置效率比較低。融資方式仍然以銀行間接信貸融資為主,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較小。全市僅有2家上市公司,共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6億元,實行保薦制后沒有新增一家上市企業。xx市上市公司共有8家,募集資金42.5億元,另有7家被列為省上市重點企業,其中3家已進入審查報批階段。xx市上市公司有12家,募集資金110.02億元,目前已報會審查待發行企業5家,在輔導企業10家。xx市共有上市企業15家,募集資金93億元,另有3家企業已報會審查,5家企業通過輔導驗收。xx市共有上市公司34家,目前還有20家企業已報會審查,27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階段,全市各類創業投資公司達130多家。xx市上市公司達36家,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額居浙江省首位、全國第二位。此外,我市非銀行的融資體系,包括證券、基金、信托、期貨等發展緩慢。投融資平臺建設也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融資平臺僅有4家,城建投、經建投主要收入來源靠按工程量及土地凈收益提取經費,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公司資產總量不配比,難以形成企業經營利潤,影響到公司信用評級和今后發展壯大;市城建投、經建投和非稅局負債較多,融資需用今后土地收益來平衡,還款壓力較大;融資平臺與擔保公司的互補性不足,無法滿足為融資平臺提供大額貸款擔保的需要。
五是生態環境上的差距。
近年來,我市金融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主要表現在:社會征信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全市信用信息體系建設尚未實現信息共享和統一管理。社會誠信意識還不強,少數企業和個人信用意識淡薄,惡意欠息和逃廢債務,給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帶來風險。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銀行不良貸款率應低于10%。目前,全省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0%以內,我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6.5%(主要是前些年農發行和信用社不良貸款率較高)。xx市、xx市、xx市等城市不良貸款率普遍較低,xx市2015年末不良貸款率僅為1.8%。
二、目標任務。
當前,金融發展正面臨難得的重要機遇。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并將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今后幾年,國家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降低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準入門檻,推進銀行機構扁平化壓縮管理層次,支持金融服務創新和金融產品推廣??梢灶A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國家對金融業的發展會更加重視,抓金融發展的力度會更大,各地金融發展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我們一定要搶抓時機、搶占先機,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金融業,提升常德金融發展的競爭力和優勢,更好地運用金融杠桿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金融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
總的來看,加快我市金融發展應突出解決好機構不全、規模不大、支撐不強的問題。今后幾年,我市金融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突出增加金融機構,努力擴大信貸投放,全面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創造金融生態,把金融業發展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1997年,黎城、縣政府作出了《關于大力發展核桃經濟林的決定》,制定了《實施方案》,提出了建設全國核桃大縣的奮斗目標。
經過全縣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我縣核桃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被譽為“中國核桃之鄉”。但隨著核桃產業的發展,一些問題開始凸顯,并日益成為我縣核桃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絆腳石。袁純清書記在我市調研時強調,要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強化項目意識。核桃產業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大項目。為了促進我縣核桃產業的發展壯大,筆者從三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入手,對我縣核桃產業發展中企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進行了調研。
一、產業發展現狀
競相發展的局面,核桃產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逐步顯現。
黎城三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擁有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股份制企業,現有員工68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有20多人。公司總資產1460萬元(固定資產860萬元),擁有有機核桃生產基地3000余畝,主要生產經營核桃、核桃仁、苦杏仁、核桃油、苦杏仁油等農副產品。2017年1-6月份,公司完成銷售收入700萬元,實現利潤120萬元,上繳稅金25萬元,帶動農民增收2000余戶?!叭迸粕虡藶樯轿魇≈虡?,“三泰”牌核桃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公司連續幾年被長治市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開拓國際市場先進企業”,是山西省“513”重點工程企業;2017年2月“黎城三泰核桃標準化示范園區”被中共長治、長治市人民政府評為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為延伸產業鏈條,更好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三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合作,擬建成總投資3004萬元的核桃綜合深加工生產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轉化核桃1800噸,生產核桃油800噸,核桃蛋白粉1000噸,新增銷售收入7000萬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同時,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現有資源,借助沁縣佳利食品有限公司、露露集團北京國芝香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利條件,全方位開發核桃深加工系列產品,逐步發展成為核桃收購、加工、出口一體化,以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匯的外向型企業。
二、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我縣核桃產業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
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企業貨源組織難、核桃樹管護工作不到位、核桃產品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等方面。
(一)企業貨源組織難,生產發展嚴重受限。
1、流動資金不足,本地貨源組織難。在核桃采收季節,交易市場異?;鸨?,我縣農戶普遍要求現金支付核桃收購款。受制于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市場競爭力有限,不能及時組織足夠貨源,核桃購儲量無法滿足生產發展需求,甚至出現供貨斷檔。
近期,三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與沃爾瑪公司、深圳海王星辰藥業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產品需求量大幅增加,急需流轉資金和技術設備改造資金共400萬元,以保證與上述兩家公司的順利合作,把我縣核桃產品推向國內高檔消費市場。
2、本地核桃外銷,異地調貨成本高。據縣核桃產業辦統計,我縣年產核桃6000噸。其中,絕大部分不經任何加工包裝,被涉縣等地商販以初級農產品價格收購。加上經過簡單加工包裝外銷的核桃(四通公司年外銷核桃500噸,副食品公司年外銷核桃300噸),我縣核桃加工企業的貨源已相當有限,無法滿足生產需求。從本地收購的核桃很快完成加工轉化,三泰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就從異地高價調運核桃來補充貨源。在收購旺季,每斤核桃十元左右;現下(淡季)從異地調貨,每斤高達十五、六元,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利潤微薄,嚴重削弱了企業擴大再生產能力。
(二)核桃樹管護不到位,基地發展難度大。
對核桃樹進行了除草、施肥、樹干涂白等基礎管護,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工作還有相當差距。而由于沒有科學管理技術和經驗,廣大農戶無法及時有效對核桃樹進行管護,今年我縣較大范圍出現核桃樹掛果率低、病蟲害嚴重的現象。
《關于核桃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常寧市素有“油茶之鄉”的美稱,油茶林面積69.2萬畝,約占全國油茶總面積的1.3%。油茶一直是常寧市的傳統產業,但長期以來,受觀念、市場、氣候、品種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油茶產業一直總量不大、效益不高,尚未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作為一項傳統優勢產業,常寧油茶產業能否發展,如何壯大,是一個值得深度探討的問題。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廣西三省,衡陽是湖南第一油茶大市。全國現有油茶總面積約5500萬畝,茶油年產量約15萬噸。近年來,茶油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睞,油茶的相關附產品得到了廣泛應用,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1、油茶的綜合效益日益凸顯。油茶全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油茶的主產品茶油是純天然綠色食品,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能有效抑制和預防各類心腦血管疾病,它的品質經美國白宮衛生研究院和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檢驗,各項指標均優于世界植物油王“橄欖油”,被確認為全球最營養、最健康的優質保健食用油,聯合國糧農組織已將茶油列為全球重點推廣的食用植物油。油茶的附產品如油茶葉、油茶果皮、茶花、茶粕等是食品、制藥、化工以及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優質原料,產業關聯度相當高。同時,油茶還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2、油茶的開發加工如火如荼。油茶作為我國特有的民族產業,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的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明顯加大。國家林業局決定,“十一五”期間,將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在全國重點扶持50個油茶高產示范基地,形成30個油茶加工龍頭企業和30個茶油知名品牌。全國油茶主產區都把發展油茶產業當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江西省全面實施油茶產業“1155”工程,明確提出打造全國油茶產業強省的目標。廣西省正式啟動優質油茶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力爭5年內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高產油茶林基地。我省和衡陽市也把發展油茶產業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由于茶油是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代表著生活食用油的發展方向,不少外國科研機構和公司已著手開拓深挖現有的油茶產品市場,國內食用油品加工企業也紛紛將研發重心往油茶上轉移。
3、油茶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國際市場對茶油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價格不斷走高。在日本等國際市場上,茶油價格是菜籽油的7.5倍,從茶油中提取的化妝品油,價格每噸達20萬元人民幣。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秦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每年都進口大量茶粕,用于改良土壤或特種的消毒滅菌。在國內市場上,一般經過簡單煉制的普通茶油,其價值達每公斤20至30元,部分精品茶油達到每公斤100元以上。據有關資料表明,全國食用油市場每年的銷售額達到720億元,總體上供小于求,尤其是高品質的食用油每年缺口在200萬噸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茶油的深加工大有文章可做。
1、基本特點。常寧市油茶經營的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常寧栽培油茶的歷史長達1700多年??偟膩碚f,常寧市油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油茶林面積大。常寧市油茶林面積占土地總面積22.6%,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0.6%,占經濟林面積的92.5%,占衡陽市油茶總面積(330萬畝)的1/5強。
油茶林分布廣。油茶林遍布常寧市各地,主要分布在東北部丘陵區,油茶林面積在3萬畝以上的有宜潭鄉等12個鄉鎮,其中油茶林面積在6萬畝以上的有蔭田鎮、蓬塘鄉和煙洲鎮3個鄉鎮。油茶林面積最大的村是蓬塘鄉芝江村,該村總面積8783畝,其中油茶林面積就有5479畝。
油茶品種較優。常寧市的油茶品種類型主要有寒露籽和霜降籽兩個品種群。寒露品種群是常寧市的主要品種群,遍布全市各地,果實小,每果含籽4粒,出油率高,鮮果出油率達7%,高者可達8%。霜降品種群零星分布在全市各地,與寒露品種相互混雜在一起,以蔭田鎮的分布最多,果實大,每果含籽7粒左右,鮮果出油率5—6%。常寧市油茶的霜降和寒露品種,分別有紅球、紅桃、青球、青桃、黃球、黃桃等類型。
油茶加工步伐較快。早在1988年,常寧市就自籌資金1000萬元,在市區建起了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的常寧市油脂廠。擁有化驗室、粉碎車間、浸提車間、預榨車間、肥皂車間、機電車間和一條年設計生產能力為1500噸、日處理油料80噸、油脂50噸的油脂生產流水線。其主要產品是精制茶油,其副產品有茶皂素、茶粕粉、洗滌劑等。xx年,引進菲律賓林老板整體收購市油脂廠,成立了衡陽綠園農業加工有限公司,首期投資300萬美元。該公司集生產、加工于一體,年產值達300萬元以上。
2、發展狀況。解放前,大面積的油茶林荒蕪,產量很低。1949年,全縣僅產茶油125噸。新中國成立后,油茶林回到了農戶手中,油茶生產恢復發展較快。1978年常寧市出席了全國油茶生產會議,并介紹了常寧油茶生產的經驗,受到中央領導好評。此后,常寧市積極推廣“三保地”和“一地三油”經驗,并實行“三年一深挖,一年一中耕,老林改造,間密補稀,修枝整形,防治病蟲,施放基肥”等一系列措施,油茶產量逐年提高。1981年上交國家的茶油達到2060噸,居全國首位,獲得了原商業部授予的“金杯獎”殊榮。
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市政府把油茶生產作為常寧的一項支柱產業來抓,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了油茶生產的穩步發展。近二十年來,常寧市油茶產量保持在年平均3000噸左右,其中,1994年油茶產量達3595噸,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常寧市的油茶生產一直得到了國家、省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油茶生產及開發性項目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1984年以來,常寧市先后實施了涉外油茶工程、國家第二期油茶低產林改造工程、跨世紀油茶高產穩產示范林建設工程,較好地解決了油茶大面積單產低、效益低的問題,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油茶生產走內涵挖潛、提高單產的道路樹立了樣板。1984年—1991年,常寧市被列入聯合國糧農組織“2696”工程,完成油茶老殘林更新造林5萬畝,改造油茶低產林3萬畝。1993—1995年,全市完成油茶更新造林0.83萬畝,常規改造0.95萬畝。1999—xx年,全市完成了3900畝的油茶示范林建設,造林成活率達到99%以上,獲得了省油茶低改辦的`高度評價和贊揚。[nextpage]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農村大多數青壯勞力外出打工,絕大部分油茶林拋荒。這種現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xx年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抓好油茶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實施方案》。常寧市成立了油茶生產指揮部,切實加強了對油茶生產的領導。尤其是xx年7月以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于加快常寧市林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制定了油茶產業化發展規劃,規劃以宜潭、柏坊、松柏、蓬塘、煙洲、蔭田、西嶺、鹽湖、三角塘、羅橋、板橋、勝橋、洋泉、官嶺等14個鄉鎮為重點,分期分批逐步改造油茶低產林40萬畝。規劃xx年—2010年,建設高標準油茶商品林基地11.5萬畝。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9679萬元,該規劃確定了常寧市油茶產業近期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這兩年,常寧市油茶產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在油茶精深加工方面,xx年,常寧市與福建榮成輕工公司達成初步協議,擬在宜陽工業園內,由該公司投資1.28億元,開發“中國油都”項目,集“基地—加工—銷售—觀光—休閑”于一體,打造獨具常寧特色的油茶產品和油茶文化?,F該項目前期工作正有序開展,該項目正式啟動后,將極大推動常寧市油茶產業化進程,實現資源優勢與經濟效益的充分結合。在油茶基地建設方面,xx年底,常寧市從省里成功爭取了15萬株優質茶油,分發給三角塘、煙洲、蓬塘、蘭江、蔭田等鄉鎮。計劃今后每年為一個有條件的、適合種油茶的鄉鎮,培育一塊基地,逐步實現常寧市油茶品種的更新換代。
3、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投入不足,缺管理。由于長期受小農經濟思想的束縛,常寧市大部分群眾將種植油茶的主要目的定位為滿足自家生活需要,沒有切實樹立起種植油茶發家致富的觀念。油茶林分屬各農戶,分散經營,在當前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的大環境下,油茶林墾復率低,拋荒率高,基本上是人種天管,廣種薄收,粗放經營,農戶很少投入人力、資金對油茶林進行開發,全市油茶林“老、稀、殘、雜”現象比較嚴重,低產油茶林比重達70%以上。而且近年來,“荒災、火災、蟲災”導致全市油茶林面積呈逐年遞減趨勢。進山掃墓、燒荒引發的火災,據粗略估計,每年燒毀油茶林都在3000畝以上。病蟲危害也很嚴重,近年蔭田鎮和西嶺鎮一帶的油茶林遭受油茶尺蠖和茶弈刺蛾的危害,受害面積近4萬畝。
二是基地不大,缺規模。常寧市油茶林示范基地面積不大,分布相對分散,未形成集中成片規模。優質高產油茶林基地建設相對滯后,大部分優質油茶林還處于幼苗成長期,未進入豐產盛產階段。而且,全市油茶品種相對雜亂,樹齡結構失調,老、中、幼樹混雜,嫁接苗與實生苗、普通株與高產株相間,優良品種覆蓋率低,林相不齊,管理不便,部分品種因提前采摘致使油茶籽含油量降低10%以上,影響油茶林單產。據統計,常寧市油茶平均畝產茶油4—5公斤,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是產品不優,缺效益。長期以來,常寧市油茶加工基本是按產區分布,作坊式生產。農戶沿用農村土制方法自產自銷自食毛茶油,一些鄉鎮甚至還以手工操作的杠桿榨、楔式榨土榨油坊為主,生產效率低,油品貯存時間短。這種土制茶油市場售價只是精煉茶油的三分之一左右,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受季節性影響和分戶經營的制約,油茶籽等原料的收購也是瓶頸。油茶加工企業除了收摘季節外,其余大部分時間無原料收購,加工設施只能閑著。
四是龍頭不強,缺品牌。常寧市僅有衡陽綠園農業加工公司一家企業從事油茶加。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按照大會安排,我代表**縣茶業協會向大家匯報我們的一些做法和工作體會,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縣是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縣茶園面積12.34萬畝,有機茶生產面積2.96萬畝,從事茶產業生產的茶農6萬多人。全年產茶1.72萬噸,產值6.56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4385噸,產值3.765億元。茶產業是我縣農業主導產業,是農民增收主要途徑之一,已成為我縣惠及面最廣、產業化程度最高、穩定性最好的富民產業。近年來,**縣茶業協會較好地發揮了指導、協調、服務、溝通、監督的職能,為我縣茶產業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圍繞茶產業健康發展,積極開展調研獻策工作。我們始終把調研獻策作為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精心選題,就全縣茶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認真開展調研,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協會會同**茶城管委會聯合組成調研組,圍繞加快**茶城建設課題開展調研,撰寫了《關于加快**茶城建設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加強領導、合理規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市場監管水平、強化市場品牌建設等5個方面的建議??h政府專門聽取了協會有關調研情況的匯報,并對調研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協會提出的建議得到了縣政府的采納,有力推動了**茶城的建設。為進一步挖掘茶文化,推動茶業經濟發展,協會組織開展了白姆鄉水閣村古茶行專題調研,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摸清了古茶行的歷史和現狀。與此同時,協會還專門組織到磐安縣玉山古茶場考察學習保護和建設經驗,提出了茶文化挖掘與旅游宣傳相結合、與茶葉產業發展相結合、與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的思路建議,并得到了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采納。
二、堅持以會員為中心,提升協會服務能力和水平。協會始終把服務作為立會之本,堅持以會員所需,盡協會之能,創新方法,努力為會員提供服務。一是積極提供信息服務。協會創辦了《**茶業信息》刊物,及時向會員發布行業信息,共已刊發13期。同時,結合召開理事會、會員大會通報茶葉行業最新動態以及政府扶持政策。二是提供技術培訓服務。協會采取以會帶訓、邀請專家上課、赴外地考察等形式開展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如今年6月,全省紅茶加工技術培訓現場會在我縣舉辦,縣茶業協會組織會員聽取專家授課、實地參觀,努力促進了我縣紅茶加工技術的提升。為培養茶文化人才,縣茶業協會先后會同縣農業局、縣總工會等單位舉辦了2期茶藝師培訓班,共培訓茶藝師70多人。近年來,累計舉辦各類技術培訓活動12次,促進了茶葉技術的推廣,提升了會員茶葉生產的技術水平。三是提供考察展會服務??h茶業協會先后組織理事到臺灣、福建安溪、安徽皖南茶區、四川成都茶區以及我省嵊州、新昌、安吉等地考察,學習外地經驗。會同農業局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展會茶事活動,先后組織參加了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北京國際茶葉展、浙江省?靜岡縣綠茶博覽會、浙江綠茶博覽會、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等展會共12次,使會員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加強了我縣茶葉企業的對外交流,提升了我縣茶葉的知名度。在各類展會上,我縣共有14個茶產品獲獎。四是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為促進茶城有序經營,協會會同縣農業局、茶城管理辦公室召開了茶城經營戶代表座談會,鼓勵各經營戶誠信依法經營,提高經營管理能力。五是積極為會員排憂解難。春茶生產期間,很多會員反映用電緊張,協會立即向縣政府反映,并與有關部門溝通,及時解決了企業用電問題。一位理事在組織員工采茶運輸鮮葉時不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協會迅速召開理事會,共捐款162200元,幫助他渡過難關。同時,邀請縣交警大隊民警給會員上安全教育課,引導茶企業增強安全意識。近年來,協會共為會員解決各類難題20多件。
三、積極配合參與中心工作,增強了會員的大局意識。一是積極參與做好重大茶事活動籌備工作。先后參與了中國(**)國際有機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更香杯”武陽春雨炒茶大賽、中國?**首屆名優精品展銷會、“武陽春雨”萬人品茶活動、中國**國際養生博覽會、“武陽春雨”杯第二屆全國茶藝職業技能競賽、**茶產業發展研討會等重大茶事活動的籌備工作。每次活動中,協會做到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按照分工認真完成任務,確保了活動的圓滿成功。二是積極配合縣農業局做好“武陽春雨”參評省十大名茶的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協會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溝通協調。經過考核爭取,“武陽春雨”成功蟬聯,成為金華市唯一入圍的茶葉品牌。三是認真配合做好茶葉品牌管理工作。協會按照**縣“武陽春雨”茶商標管理辦法,積極做好“武陽春雨”茶品牌日常管理和新加盟“武陽春雨”茶企業申報材料的審核、報送等工作。清溪茶業專業合作社、葉常香茶業有限公司、嘉南香茶業有限公司先后被批準加盟“武陽春雨”,“武陽春雨”品牌茶企業從七家發展到十家??h茶業協會還與縣農業局聯合開展“武陽春雨”茶質量抽查活動,有力推動了茶葉質量的提升。
四、精心設計宣傳載體,提高了**茶葉的知名度。一是邀請媒體開展集中采訪宣傳。協會積極參與更香公司邀請的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新浪網等在京主流媒體來我縣開展了以“探有機茶鄉、尋低碳茗香”為主題的采訪活動?;顒悠陂g,媒體記者實地考察了有機茶園、鮮葉采摘、春茶加工生產流程,舉行了以有機茶產業的低碳發展優勢為主題的座談會,有效提高了**有機茶的知名度。二是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宣傳。協會領導先后多次參加省內外茶協工作交流會,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茶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努力當好宣傳員。三是多形式開展茶文化宣傳??h茶文化研究會成立后,充分利用協會與研究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優勢,積極開展茶文化宣傳。先后組織開展了茶文化“四進”活動,與縣有關部門聯合舉辦了“更香杯”茶文化全國征文大賽,在當地媒體《今日**》開辦了《**茶文化》???,促進了茶文化的宣傳普及。四是加強媒體宣傳。充分運用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開展宣傳。近年來,共在縣級及以上新聞媒體刊發新聞稿件90多篇,提升了**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著力提升素質,加強協會自身建設。一是加強學習培訓。協會理事會十分注重政治理論、科技、行業知識的學習,通過以會代訓、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組織開展學習。協會組織全體理事到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舉辦了茶產業專題研修班,通過聽報告、實地考察,開闊了視野,提升了理事業務素質。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了協會會長會議、理事會議、會長重大事項溝通聯系等制度,推動了協會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積極改進理事會議形式,圍繞議題,把會議開到企業車間,提高了會議效果。俞學文會長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常委、首都杰出茶人。四是加強協會黨建工作。根據縣委兩新工委的部署,建立了協會黨支部。支部建立后,積極完善設施,創建了黨員活動室,進行了規范化布置,并積極組織黨員開展活動,被評為全縣新社會組織黨建示范點。協會工作得到了上級協會的肯定,協會被省茶葉產業協會評為全省茶葉行業協會工作先進單位。原省政協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茶協名譽會長許行貫,原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鴻道等領導先后來**考察,對協會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也深深感到,**茶業協會的工作與兄弟縣市協會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離黨委、政府的要求和廣大會員期盼仍有不少的距離。我們認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如何抓好服務,不斷提升協會服務質量。要認真總結協會服務工作的經驗,查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要在做好傳統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創新服務的方式方法,拓寬服務的.領域。要把上級行業協會、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與會員需求相結合,圍繞服務多聽意見,做到問需于會員、問計于會員,不斷增強協會服務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真正使協會成為會員之家。
二、如何抓好調研獻策,努力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要繼續發揮協會聯系廣泛,信息暢通的優勢,開展建言獻策。要精心選題,圍繞全縣茶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和廣大會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要注重調研方式方法,多掌握第一手資料,力求做到摸清情況,找準癥結,提好建議,及時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有價值、可操作性的建議意見,共同推動茶產業健康發展。
三、如何抓好重點,提高協會服務中心工作和宣傳的能力。要不斷增強協會的中心意識、大局意識。積極參與做好在**舉辦的各類重要茶事活動,對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做到積極主動,盡心盡職,努力完成。要把擴大**茶葉知名度,提升“武陽春雨”品牌作為協會推動**茶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要精心設計宣傳載體,通過組織開展活動,組織媒體采訪、參加各類展會、開展協會對外交流,編印宣傳冊等多種形式,提高宣傳的廣度與深度,努力為**茶葉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當好宣傳員。
四、如何抓好基礎,不斷提高協會自身素質。要加強政治業務學習,繼續通過以會代訓、集中培訓等形式,組織理事會成員和會員學習政治理論、科技知識,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要積極改進作風,通過走訪,問卷等方式,多征求聽取會員和對協會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改進協會工作。要建立健全協會各項制度,推進協會“三化”建設。要加強協會與兄弟協會的聯絡聯系,相互借鑒工作經驗,提高服務的水平。要主動邀請縣領導和縣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理事會,到協會指導工作,積極為協會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做好會員發展工作,為協會增添新鮮血液,增強協會活力。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蓬勃發展的**茶產業為**茶業協會履職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我們將認真學習這次會議上交流介紹的各地先進經,以飽滿的熱情,求真務實的態度,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為**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xx縣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發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近兩年以來,以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建設為契機,突出做大做強花木產業,著力打造高效農業板塊,全縣特色農業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發揮比較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按照“區域調特、品種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突出花木特色產業優勢,不斷放大特色,彰顯效益。20xx年以來,xx縣花木種植面積平均以每年5萬畝的速度遞增,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2.4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鮮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個品種,擁有各級、各類花卉企業610多家,花卉從業人員18萬多人,花卉經紀人8000多人,年產各類花卉18億株(盆),花卉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產品行銷27個省、市、自治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農年均收入達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全省林業生態縣”,成為“中國花木第一縣”。
花木產業作為xx縣生態農業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為富民強縣的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特別是20xx年8月籌建的占地65000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科技園區,堅持走花木、生態、旅游聯動發展之路,通過科學規劃、土地流轉、企業運作、配套設施、開展農民培訓、引進項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獨具xx縣特色的花木園、生態園、休閑園,建成標準化生產區、集約化示范區、名優花木展示區、生態旅游觀光區、新農村建設實驗區。目前,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已有來自省內外的59家企業入駐,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
同時,以養殖小區建設為重點,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適度規模、聯片發展”的原則,抓住關鍵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強化科技投入,畜牧業迅猛發展,規模養殖成為主流。建成各類養殖小區48個、規模養殖場20xx個,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省“畜牧強縣”、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面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xx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xx畝的櫻桃采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設,實施龍頭帶動。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發揮優勢”的原則,合理布局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力發展專業村、專業戶,逐步形成專業化、區域化、規?;纳唐飞a基地。目前,全縣已建成50萬畝花木生產基地、55萬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搞好示范帶動。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開發,形成“政府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培育龍頭企業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帶動農戶10萬戶,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三)完善市場體系,擴大銷售網絡。
一是加快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加強對季節性農貿市場的規范和引導,完善基礎設施,改進交易方式,促使產業、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流通優勢。目前,全縣已建起農產品交易市場50個,年成交額達7.5億元。重點培育和建設了沿311國道兩側及花卉主產區內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場、馬欄棉短絨交易市場、只樂生豬交易市場、陶城旱鴨交易市場、柏梁活雞交易市場。同時,通過舉辦花博會等重大花事活動,擴大了花木等農產品的銷售。
二是積極鼓勵、引導頭腦靈活、市場意識強的農民從事農產品購銷服務。目前,全縣各類購銷服務組織已達1500多個,農民經紀人達7000多人。
三是以縣鄉農技推廣部門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務網絡。目前,已建成xx縣農業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中長期的農產品市場預測,構筑農業信息平臺,為“三農”提供信息服務,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四是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發展花卉、糧食、蔬菜、棉短絨加工等經濟組織,創辦屬于農民自已的行業協會,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信息、供銷等方面的服務,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實現上檔增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與北京林大、河南農大等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協作關系。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憑和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來鄢工作,很多已成長為我縣農業發展的科技骨干。采取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開展技術咨詢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使80%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得到了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推廣?;ɑ苄缕贩N引進培育、傳統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團已被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先后承擔了國家兩個863計劃項目,采用組培技術規?;a名、特、優、新苗木品種30多個,其中四倍體刺槐、冬棗、櫻花快繁及脫毒技術已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組織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30多項,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實惠民政策,促進農民增收。認真落實種糧直補、農業稅減免政策,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醫療等基礎投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做好勞務輸出工作。針對市場經濟對勞動力的用工需求,進一步加強了勞務信息、技能培訓、勞務市場、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勞務輸出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xx縣特色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周邊發達地區相比,與又好又快的發展要求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高效農業發展的諸多制約因素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加快發展的社會共識還不夠強。個別地方發展特色農業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不夠,客觀上存在著“上熱下冷”現象。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還未能形成,發展特色農業的合力有待于進一步增強。
二是特色種植業規模集中度還不夠高。就產業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性。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多點開花的層面,設施栽培投入不足,規模集中連片不夠,始終未能形成強烈的示范帶動效應。
三是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還不夠明顯?,F有龍頭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帶動力不強;有的龍頭企業產銷兩頭在外,與本地產業發展的關聯度不大,帶動作用不明顯。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四是人才和技術與特色農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勞動技能單一。同時,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服務手段陳舊、設備落后,跟不上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步伐。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明確發展新目標。立足全縣自然條件和特色資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點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進一步做深、做細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
2、進一步突出園區建設,構筑發展新平臺。重點建設花卉苗木、有機農業、蔬菜立體種養和特精設施栽培等一批高效農業園區。畜禽業重點扶持養殖大戶、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大力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動土地流轉,每年新增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努力達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積萬畝以上。
3、進一步放大有機特色,增強發展新優勢。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確保有機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萬畝以上。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籌建有機食品交易市場、有機食品檢測中心。同時,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在拓展現代農業功能空間上尋求突破。
4、進一步強化農業招商,增添發展新活力。一是充實農業招商專業機構。進一步整合全縣農業招商的工作資源,堅持定點招商與流動招商相結合,積極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網絡招商等多種途徑。二是強化農業招商責任。把農業招商引資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和責任考核體系,加大專項考核力度,形成狠抓農業招商引資的強大動力和合力。三是農業招商與工業招商有機結合。
5、進一步增強龍頭帶動,打造發展新體系。一是培強龍頭。重點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群體,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每個產業都有產銷過億元的企業,全縣產銷過億元的龍頭企業達10家以上。同時,對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行獎勵等各項政策扶持,力爭每年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及國家級1家以上。二是建立現代農業流通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四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和銷售大戶,培育2―3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增強對高效農業發展的拉動能力。
以來,國際金融危機使各國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出現了一些經濟問題,世界各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都采取各種措施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美國、法國、日本等科技發達國家都是如此,目前各國對寬帶、互聯網、云計算等問題的討論都是在圍繞著當前的信息技術來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在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如何在后危機時代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各個國家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下面我們就以我國為例來探索一下后危機時代信息產業的發展及策略。
1.1金融危機對信息產業的有利影響。
1.1.1加快產業轉型,為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機遇。
危機中以硬件制造業為主的信息產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外國多數企業為應對金融危機縮小生產規模,減少訂單。我國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進行產業轉型大力發展信息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這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了機遇。
1.1.2國外技術人才流向我國,擴大我國技術人才隊伍。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外大企業失業加劇,一些技術型人才流動性大,為我國吸引國外技術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國就業環境比較穩定,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比較小,便于吸引國外技術人才的流入壯大我國的技術人才隊伍。
1.2.1國際國內生產訂單減少,市場容量縮小。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國外大部分的企業都縮減生產規模,減少產品生產,
使得國際國內生產訂單都大幅度減少,例如,金融危機影響到國際國內電子、終端產品的銷售,使得基礎元器件的生產和銷售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其中汽車整體銷量的下降就影響到汽車電子產業的生產,一些較大的汽車電子企業已經相應的減產,出口交貨值和出口數量也同比有所減少。另一方面,居民消費能力減弱,需求降低,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市場萎縮。
1.2.2產品銷量和產品利潤下降。
1.2.3風險投資不足,資金不足。
1.2.4企業裁員,加劇失業。
金融危機過后也是信息產業發展的轉機,我們要用戰略的眼光和思維制定信息產業危機過后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
2.1盡量縮小危機帶來的影響,減少損失。
2.2防止信息產業大幅度下滑,保證信息產業的均衡平穩發展。
2.3利用產業調整的有利時機,著力建設完善的產業體系。
2.4加快自主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興產業悄然而起。文化產業當之不愧的成為了發展最快的。當代國際的綜合國力,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對萬州企業的文化產業的了解多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關于萬州企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
引言: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當代綜合國力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國西部地區,尤其是我區這樣的經濟欠發達地區,與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可以說還剛剛起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還顯得非常弱小。
筆者作為萬州區三峽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班的首屆學生,為鞏固自己的專業,也為了解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做了此次調研,先將調研情況即萬州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報告如下。
一、文化產業定義。
文化產業,簡單地說就是生產和銷售文化產品或服務的產業,即以產業化的形式來進行文化的生產、交換和消費。它是一種從文化事業脫離出來的產業。根據文化產業“核心層”、“外圍層”、和“延伸層”三個層次的劃分,文化產業包括了相當龐雜的門類,涉及十分廣泛地產業領域。因此,我們需要對各類文化產業進行類別的劃分在進行研究。從產業類別特征及其重要的地位來看,我們可以把文化產業劃分成圖書出版業、報刊業、廣播影視產業、音像產業、網絡產業、廣告產業、旅游產業、藝術產業、體育產業九大產業。下面筆者就從這九個方面來匯報下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圖書出版業。
圖書出版業,泛指從事書刊、圖畫等的編輯、印刷、發行等生產工作的事業。圖書出版的主要領域是出版社、制作、發行渠道和零售書店。從調研中筆者發現,在萬州圖書出版業相當滯后。根據圖書出版業的定義來看,萬州區正規的出版社只有三峽出版社一家,而萬州的圖書出版業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書店。
萬州區附近書店(筆者實地調研所得):
書店名。
位置。
萬州區功成醫學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新城路。
知堂音像書店重慶市萬州區新城路。
華順希望讀書社。
重慶市萬州區沙龍路。
三人行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沙龍路。
新興文具書店。
重慶市萬州區太白路。
在這些書店中多以銷售教學圖書為主,綜合性稍強的書店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數的幾家(如新華書店、萬卷堂)。
(二)報刊業。
報刊業,泛指通過報紙和期刊的發行和廣告業務獲取利潤的事業。在萬州區正規的報社只有一家,萬州日報社,下有萬州日報,三峽都市報?!度f州日報》是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機關報,由重慶市萬州區委主管主辦,創刊于1950年5月15日,堅持正確導向,服務大局,立足城市,輻射農村。原名《萬縣日報》;三峽都市報社(原萬州日報社)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高揚改革、創新的旗幟,伴隨著時代的鼓點前進,已形成一報一刊一網(《三峽都市報》、《西部觀察》雜志和三峽傳媒網)及三峽傳媒集團等多個經營實體的發展格局。除此之外,萬州還有一些小報社。
萬州報社的數量和質量與萬州發展經濟發展現狀不成正比,存在滯后趨勢。
(三)廣播影視產業。
廣播影視業,指電視、電影、廣播等從事音、影內容生產和傳播的行業。萬州的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可觀的。萬州廣播電視臺是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整合原萬州電視臺、萬州有線電視臺、萬州人民廣播電臺成立的廣播電視傳媒機構?,F有職工500多名,采、編、播、技等各類技術人員200多名、下設行政管理機構有:辦公室、人力資源中心、計劃財務中心、事業發展部;宣傳業務機構有:總編室、新聞中心、社交中心、廣播中心、廣告中心、廣播電視報;公共事業機構有:技播中心、后勤中心;產業經營機構有:網絡傳輸公司、事業發展公司等。另外,電影產業在萬州發展也很迅猛,現在萬州有三峽影都,萬州大禮堂,保利萬和,國際影城,萬達影城等幾大電影院,還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營業額相當可觀。
(四)音像產業。
音像產業,是指將聲音信號或者聲像信號復制到特定的物質載體上,以商品的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獲取利益的事業。據筆者調查,萬州此產業目前只有音像制品零售這一種,而且隨著網絡的普及,這一產業在逐漸走向衰敗。
(五)網絡產業。
網絡產業,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網、移動手機等新興技術為平臺傳播信息和創造娛樂的事業。目前,萬州網絡普及面極廣,但主要用于廣告服務和生活娛樂?,F在萬州還沒有網絡游戲開發、網絡技術開發這樣的網絡產業。
(六)廣告產業。
廣告業,是指通過廣告策劃、設計、制作、發布、調查、效果評估等方式獲得利潤的產業門類。在萬州,廣告業發展在近幾年來較快,例如近年來廣告公司林立萬州,筆者了解到的有成長廣告,潮峰廣告裝飾有限公司,華洲廣告有限公司,天長廣告有限公司,百安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昊廣告有限公司,重慶金慶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重慶港源廣告裝飾有限公司,重慶市萬州區豪派廣告公司,重慶市兆豐廣告裝飾工程公司等。這些廣告做平面廣告的公司較多,立體廣告的比較少,車載廣告的多,媒體廣告也比較多。另外,在萬州市區見到最多的就是有關房地產的平面廣告,這種平面廣告做工精致,耗費材料巨大,造成環境破壞也相當明顯。
(七)旅游產業。
旅游業,是指利用名勝古跡,自然風光和人造景觀等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并獲取利潤的事業。萬州位于長江岸,與湖北利川相接,擁有相當豐富旅游資源,如烈士墓、太白巖,西山公園,青龍瀑布,西游洞,羅田古鎮等。萬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顯。但是現在萬州的旅游發展不敬人意,游客來萬州除了游青龍瀑布,西游洞等景點外別無去處。另外,萬州旅游產業融入的飲食文化不很明顯,比如人人都知道萬州烤魚,但是萬州旅游承接點很少有地道的萬州烤魚店;還有萬州的牛肉干,在沒有被旅游所吸引;譚木匠與旅游的結合度也不夠??偟膩砜?,萬州旅游業發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景點開發力度不夠,很少能吸引外來游客;
2、基礎設施不完善,承接旅游的能力不夠;
3、地方文化與旅游產業結合不夠,拉動不了當地經濟發展。
(八)藝術產業。
藝術產業主要包括藝術品經營業和演出業。萬州演出業基本歸為初始階段,原因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點有限。但是近年來萬州也承接過一些當紅歌星的文藝演出,規模都不怎么大;另外,萬州本地的一些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也的得到了保護并逐漸走上表演舞臺。例如,萬州土家族的擺手舞,雜技等。萬州的藝術品產業也有所發展,就拿萬州名片譚木匠來說,它已經從一個功能性的梳子,發展成為具有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九)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指一種娛樂消遣活動或需體力、與智慧與技巧的比賽或競技,通過消費的形式推銷到市場并獲得利潤的事業。萬州體育事業在近幾年發展之快,就拿體育產業中的服裝產業來說,匹克、361、安踏、鴻星爾克、耐克等體育品牌的服飾賣的相當火爆。隨著近年來,各學校體育設施的完善,體育器材在萬州也賣得相當不錯。
(一)文化產業問題:
縱觀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發現萬州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3、資源利用不充分,萬州有很好的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萬州的旅游資源、萬州的歷史文化資源,還有因地緣優勢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資源和它的區位優勢。向萬州這樣遠離主城的三線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資源,充分利用資源,將萬州的優勢文化產業發展起來。那么它的文化產業將始終滯后于其他地區。
4、產業結構不合理,在萬州的旅游業中,這一點體顯得尤為突出。萬州旅游業只限于旅游的開發,卻很少注意將萬州的地域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沒有形成產業間的協同發展,這也就形成了萬州地區文化產業畸形發展的原因。如果萬州以旅游產業為主導,帶領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其結果必然優越于現在的狀況。
(二)應對措施: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如果萬州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因為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資金上等方面給予文化產業很大的幫助。
2、引進文化產業人才,要引進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個人才,首先你要給人才一個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再者,當地政府的提供一些優越的條件吸引人才;最后,要給人才自我發展的的空間。
3、走與高校聯姻發展模式,在萬州高等教育學校首數三峽學院,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與三峽學院實現聯姻模式來實現。文化企業給三峽學院學生提供見習崗位或者提供就業崗位,學校給企業輸入新鮮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很多具有創意思維,這些思維在大學生里尤為凸顯。
4、利用好當地的民族文化資源,開發一個民族旅游勝地。萬州有26個少數民族,是一個少數民主散居的地區之一,民族文化極其豐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萬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風味餐館,或者酒樓,這說明土家族的飲食文化在萬州得到發展,但是這些也只有萬州當地人比較熟悉,而外地游客不是很了解,這就是一種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現象。
四、結論。
筆者認為,萬州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先重點發展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發展旅游產業有兩點原因:
2、旅游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人們產業,它集休閑娛樂于一體,可以帶動當地其他服務業的發展。發展體育產業主要看好的是萬州的新體育館,這個體育館可以容納兩萬余人觀看比賽,而且可以承接國家級單項或省級綜合性體育賽事。重點發展這兩大產業,然后帶動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是萬州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行之路。
11月10日。
8月25日,全面解讀全球電視劇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綜合性研究專著《劇領天下——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并針對目前電視劇行業發展主要4點特點進行淺析討論。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本書主編胡占凡,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本書副主編張海潮,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維東分別就中外電視劇產業的生產創作、觀眾收視、市場運營等最新研究成果做了專題發言。中國電視劇行業的相關領導以及眾多業界、學界人士參加了發布會。
part1—中外電視劇產業發展趨勢。
作為國內唯一的研究全球電視劇產業的專門著作,本書既有中國視角,又具國際視野;既研究傳統電視劇市場,又對新興的網絡電視劇市場給予充分關照。
通過準確權威的統計數據、視角獨到的深度分析以及高屋建瓴的綜合評述,構建出全球電視劇產業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全景圖譜,是一本開放性、時效性、權威性、實用性與可讀性兼具的高品質著作。
part2—網絡電視劇的市場位置是啥?
《劇領天下——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新聞發布會第一次將對網絡電視劇的觀察與考量提升到與傳統電視劇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一些很有價值、令人耳目一新的調查研究成果。比如我國當年播出電視劇的66.5%,總計262部,10013集也在通過網絡視頻媒體傳播;又如我國有8家大型視頻網站的在播劇集數均超過千部;再如,20網絡自制劇生產出現“井噴”,產量由上年的205部增加到379部,增幅85%等等。
再加上對其他相關情況的綜合分析,本書得出了在電視和網絡媒體兩股力量的競爭與融合的背景下,中國電視劇產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的結論,無論是劇目的數量還是質量、傳播的廣度與深度,用戶數量與選擇空間,以及在廣告經營與相關產業開發等方面,都達到了過往無法比擬的高度,全行業充滿活力,國人盡享電視劇饕餮盛宴。
除此之外,主要統計數據都是出自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獲得市場認可的調查機構,特別是一些被第一次統計歸納出來的專項數據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意義。比如我國電視劇播出總量為:電視媒體全年播出120.7萬小時,網絡媒體在播劇集10814部,海外發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又如我國電視劇市場規模達到了約882億元,其中電視廣告約429億,版權收益約222億,海外銷售約5億,網絡電視劇廣告約200億元,用戶付費約25.6億元等等。
本書的第四個特點是文風比較“接地氣”,可讀性較強。通過介于學術專著、雜志、研究報告、工具書等文本之間的富于變化的文本結構和生動的文字,本書將豐富的專業內容、實戰案列、研究數據轉換成盡可能生動的日常表達,使讀者能得到更好的閱讀體驗。
作為世界電視劇第一生產和播出大國,年我國電視和網絡視頻市場共生產了電視劇773部,21546集,平均每天生產59集;電視劇占電視收視份額的30%,互聯網視頻用戶為電視劇貢獻出了高達3771.82億次的點擊量。在新的媒介生態下,電視劇在視頻市場中“定海神針”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加強對電視劇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研究就愈發顯得重要。
《劇領天下——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為兩年一次的連續性行業研究報告,自出版第一部以來,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好評。今年出版的是該系列報告的第三部,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等機構的50余位一流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完成,具有良好的專業品質,對于我國電視劇領域的生產、經營、管理、投資以及教學科研人員等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于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甘肅省“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精神,促進我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5月下旬,由市政協組成的調查組。先后對***區的文化產業開發中心、社區文化站及文化產品營銷場所、進行了視察,并與當地政協委員、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文化產品經銷人員進行了座談。
近年來,全市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上的方針政策,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三大目標,建設四大基地,推進六大新跨越”的總體思路,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立足于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以建設文化名市為統攬,有力促進了我市文化事業健康、協調、穩步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文化事業的發展為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全市上下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底,全市文化經營單位發展到1356家,其中:國營和集體、個體演藝單位30多家,音像業經營單位193家,娛樂業經營單位619家,藝術培訓單位39家,網絡經營單位93家,印刷(復印)經營單位140家,藝術品經營單位93家。實現總產值12285萬元,占全市gdp的1.17%,年上繳稅金735萬元。文化產業從業人員7780余人??偟膩碚f,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效顯著,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對文化產業高度重視,切實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特別是省政府《關于加強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甘政發〔〕65號)下發后,市上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貫徹落實意見,提出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并制定下發了《平涼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全市文化產業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確,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打造文化品牌,極力發展特色文化。我市把打造地域特色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舉辦崆峒文化旅游節、成立崆峒武術學院、開發崆峒山主題文化產品、舉辦中醫針灸(國際)學術交流大會及皇甫謐文化節、建設皇甫謐陵園、西王母祭祀活動、開發西王母剪紙系列文化產品,維修靜寧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和涇川縣吳煥先紅軍樓,舉辦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大會等一系列慶?;顒?,逐步打造和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崆峒文化、皇甫謐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紀文化。我市紙織畫、烙畫、剪紙、掛毯、木雕、高抬、皮影等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極富鮮明地方民俗風格的藝術瑰寶,已經成為我市獨具特色的文化。
3突出地域特點,文化支柱產業初步形成。通過挖掘崆峒山、王母宮、紫荊山、龍泉寺、云崖寺、蓮花臺等景區文化內涵,提升了旅游景區的文化品位。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36.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億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7.77%、90.72%。網絡經營單位發展到91家,年產值達1862萬元。出版發行事業快速發展,全市已有出版印刷機構426家,從業人員2900多人,年產值達9194萬元。全市書畫、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業及各類歌舞廳、ktv量販、音樂茶座等娛樂場所年收入達多萬元。78名民間作者制作的840多件彩燈、木雕、面塑、剪紙等工藝品在20首屆甘肅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展出后深受好評。
4、文化產業投入逐年加大,經濟效益明顯增強。十五以來,全市共完成文化建設資金3.76億元。其中:廣播電視局在“村村通”等重點項目建設投資1000多萬元,圓滿完成了廣播電視節目光纜傳輸。平涼日報社累計投資130萬元,完成了《平涼日報》彩印工作。投資1??3億元先后實施了靜寧成紀文化城后續工程建設,寶塔博物園環境改造及人民會堂維修改造工程,平涼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標準化建設試點等重大項目。新建“三館”及其他文化設施16個,改擴建“三館”13個,使多數縣(區)“三館”建設基本達到了標準要求。旅游業投資2.36億元,完成景區建設、景點維修工程15項,新修景區道路120多公里,開發旅游新線路5條,進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全市旅游綜合收入和接待人數躍居全省第二位。
文化產業是在文化事業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文化事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市委宣傳部的協調指導下發展較快,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文藝創作和演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為重點。一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全市文化基礎設施投資3.75億元,其中:縣、鄉文化館(站)建設1.3億元。新建、改擴建文化“三館”等設施29個,建成鄉鎮文化站99個,村級文化室1220個。二是文藝創作精品疊出。近年來,先后創作大型劇本14個,小戲小品42個,歌曲69首,舞蹈47個,書籍30多本,受到觀眾好評。三是群眾文化生活進一步活躍。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先后舉辦各類大型演唱會、燈展及大型節會48次,展演196場次。鄉村集會、體育比賽、春節社火、春官賽詩會等活動,全面展示了我市農村文化藝術,為促進農村文化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四是創建達標工作進展順利,先后創建全國文化模范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各一個,全省文化先進縣區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省級示范性文化站、達標文化站、示范書庫31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達標文化站、民間藝術之鄉、達標村文化室212個,基本建成了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五是重視人才,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逐步壯大文化隊伍。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全市文化事業從業人員增至937人。六是深入挖掘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市上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和專家委員會,建立了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項目名錄。爭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7個(華亭縣曲子戲、靈臺縣燈盞頭戲、靈臺縣皇甫謐針灸術、平涼春官歌演唱、莊浪縣高抬、莊浪縣馬尾荷包、平涼剪紙),其中華亭縣曲子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確定市級重點保護項目45個??傊?,通過視察我們認為,全市文化事業在基礎薄弱,資金、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市文化出版局開拓創新、想方設法,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總之,全市文化產業的初步形成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市委宣傳部協調指導的結果,更是市文化出版局、廣電局、旅游局、平涼日報社和市文聯辛勤工作的結果。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于起步、培育的初級階段,在重視程度、管理體制、資金投入和主導產業方面都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并論,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認識上存在差距,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由于重視程度和認識上的問題,很難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有大的'突破。此外,由于缺乏統籌規劃,致使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不明確,重點不突出。
二是投資主體單一,產業投入嚴重不足。目前,市、縣、鄉文化建設投資基本上靠政府,但財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設的資金相對較少,用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受體制影響,民營文化企業尚處于觀望階段,投入少、規模小,難以形成強勢。市場對人才、資金、信息、項目等文化資源配置功能較弱,文化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是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產業管理機制不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導致文化經營單位、個人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門分割、條塊分割、上下分割的現象,使文化資源難以整合、優化。又缺乏扶持民營資本進入文化市場的優惠政策,致使非公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存在一定障礙,嚴重影響了文化生產力的發展。
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不明顯。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合作,依然是各自為政,孤立發展。使得文化產業不成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不能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還沒有建立起占領市場、優勢明顯、特色突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三、主要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當前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思想觀念問題。我們過去往往習慣于把文化單純地作為宣傳工具,重視其意識形態屬性,而忽視其經濟屬性和產品屬性。隨著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雙重屬性日益顯現出來。必須堅持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領文化產業發展,從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感。明確認識抓文化產業就是抓經濟建設的思想,不斷統一思想,提高發展文化產業的自覺性,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積極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省文化體制改革方案和全省“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建議制定出臺支持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從財政、稅務、信貸、土地等各個方面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用政策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提升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
2、打響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平涼知名度。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通過邀請文化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教授,召開崆峒、西王母、皇甫謐、古成紀四大品牌文化研討會,進一步提高四大文化品牌知名度,提升平涼城市品位。在大力打造崆峒、西王母、皇甫謐和古成紀文化內涵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宣傳公劉文化、秦皇祭祖等文化內涵。
崆峒文化憑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稱譽,依托距今4600多年的軒轅黃帝三臨崆峒,問道廣成子的歷史文化積淀,樹立崆峒山道源圣地品牌,抓緊崆峒古鎮?問道驛站等項目建設,既展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帶動以崆峒山為龍頭的旅游產業開發步伐。
皇甫謐文化要加大力度開發保護和研究,充分利用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先進文化。主抓皇甫謐中醫醫院、皇甫謐制藥公司及皇甫謐故里旅游等重點項目,盡快申請國家文物局將皇甫謐相關遺址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皇甫謐針灸術”列入國家以至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建立皇甫謐紀念館,進一步擴大世界歷史文化名人皇甫謐的國際影響力。
西王母文化在國內及海外的傳播日益廣泛,西王母文化既是我市寶貴的文化旅游資源,也是拉動我市經濟快速發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西王母文化對祖國統一,實現海峽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作用日益凸顯,對于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實現兩岸早日和平統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緊建設王母宮石窟、瑤池等重點項目的同時,加大西王母文化的宣傳力度,在投資上能給予重點扶持,結合大云寺博物館的開發建設,使西王母景區早日建成,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繁榮發展的一大亮點。
3發展五大特色產品,提升文化城市品味。一是紙織畫和烙畫。平涼紙織畫做工精細,有隔簾觀月,霧里看花的美感,年銷售收入100多萬元。烙畫則以烙鐵為筆,高溫為墨,其色彩自然天成,畫面細膩,賦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力,是我市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藝。二是草編。莊浪草編工藝品主要以我市富有的谷草、麥桿為原料,可編制出草籃、草簾、草席、草扇等產品,獨具藝術魅力,市場前景好。按照“戶戶是工廠,人人是工人”的生產模式,實行集中技術培訓,分散加工,統一銷售,走集約化發展的路子。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三是剪紙和掛毯。剪紙藝術技巧獨特,深受廣大群眾歡迎。靜寧掛毯做工精美、圖案鮮活,現有從業人員70余人,年產值達100萬元。四是木雕。莊浪木雕工藝精美,仿古制作市場前景較好,但規模較小,發展緩慢。五是高抬和皮影。莊浪高抬和皮影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寧夏、青海等鄰省每逢節慶、集會都來邀請當地藝人制做、演出助興??梢猿闪⒏咛е谱骱推び把莩龉?,通過宣傳推介走出去,打開省內外市場。
4做強五大文化產業,為發展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我市旅游業的發展要以生態為基礎,文化為靈魂,使演藝業、文化特色產品進入旅游業,用文化精品包裝旅游業,提高旅游業的層次。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努力提升旅游產業的文化品位。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四大文化品牌的基礎上,每年在“五?一”、“十?一”黃金周開展兩次旅游文化活動節,并鼓勵全市干部職工、農民群眾和各界人士積極參與文化旅游節的活動,憑身份證可在市內各旅游景區(景點)購買半價門票。二是積極支持現代傳媒業發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傳媒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和巨大的消費群體,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積極支持、發展影視業、網絡業和創意設計及廣告產業,全方位提高信息傳遞速度,使之更好地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服務、促進社會化、加強社會聯系。三是大力發展彩印業、報刊業。我市的印刷業相對比較落后,特別是彩印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由于受資金、設備、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發展緩慢,通過鼓勵、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彩印市場,依靠先進的設備和科學管理,積極扶持、發展彩印龍頭企業,解決市場需求。四是大力培育書畫市場。培育書畫市場不僅是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項“樹人”需求。要進一步加強交流,聘請名家以書會友、開展學術交流、開辦學術講座,創造文化氛圍,提高本地書畫愛好者的藝術水平。重點支持紙織畫和烙畫的發展,主要是擴大生產規模,盡快走向外埠市場。五是發展民間民俗工藝品。我市高抬、皮影、木雕、草編、彩燈、面塑、剪紙等民間民俗工藝獨具藝術魅力,市場前景好,值得培育。
5、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理順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按照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要創新機制,增強活力。文化單位中的文化企業,要盡快從公益性文化事業中分離出來,轉換機制,面向市場。一是建議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文化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加強文化產業相關部門間的協作,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建議盡快解決藝術人才緊缺、知識陳舊老化的問題。研究出臺文化專業人才引進政策,采取特邀、合作、接納優秀畢業生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吸引各類文化專業人才,加強地方藝術創作和藝術人才培養工作,逐步壯大藝術人才隊伍。三是進一步加大文化市場的拓寬力度。文化產業的壯大要靠市場運作。在平涼整體經濟、文化事業還不夠發達的地方,應該積極引導、支持,先發展起來,在發展中規范、完善,在協調、服務中引導和支持,在發展中不斷加強監管。使文化市場健康運行,建立先進、有序、和諧的文化市場。
6、多方籌資,加大投入,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項目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載體,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切入點。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需要投入資金,要把文化產業項目列入經濟建設項目范圍內,積極爭取,全力抓好。一是著力支持平涼圖書館、柳湖書畫院、平涼大劇院、平涼八景恢復建設,積極扶持隴東民族民俗博覽園、皇甫謐紀念館等文化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通過扶持這些市場潛力大、文化內涵豐富,又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設項目,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二是搶抓國家加大文化產業投入力度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項目,推動我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建設。三是要大力加強文化項目招商活動,利用優勢項目,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建設,并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以解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變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各個環節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為當代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
這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0引言。
教育發展的今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的同時能夠逐漸培養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去應對在以后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困難。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教授者及時地幫助學習者解決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使學習者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鍛煉能力。
1交互式教學設備的應用。
從早期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到后來的多媒體投影儀,再到現在的交互式設備,課堂教學正在一步步從傳統走向信息化,實現了人人交互,人機交互及以教學應用為主的資源與資源的交互。
交互式設備具有交互合作,改善學習成效和優化教學的功能。
與多媒體設備相比,交互式設備能夠更好的跟蹤學生學習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習成果,并生成評價。
交互式設備構建了新型的教與學的環境,這就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互動討論中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探究思考及合作互動。
在擁有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界面的交互而引發學習內容的互動。
交互式設備的資源庫還可以在學習中隨時調用資源和積累現場資源,從而為學生的復習鞏固提供更多的便利。
2微課。
微課是課堂教學及時而又有益的補充。
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針對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的教學,一般時長為5—8分鐘,最多不會超過10分鐘。
相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微課具有精煉及靈活的特點。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的發展,微課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
對于在傳統課堂沒有完全解決與掌握的問題,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有選擇性,有重點的學習。
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了學生全面的發展。
教學相長,微課的發展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指導,也對教師自身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提煉,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要講授的內容作出精心的設計,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邏輯性強,易于理解。
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研究,反思,再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教學教研能力。
民族唱法,廣義的講是指整個中華民族的唱法,它包括中國的戲曲、曲藝、山歌、小調和少數民族的民歌如彝族的“海菜腔”,蒙古長調“若古拉”,藏族的“園真”,蒙古的“呼麥”等等的唱法,這些中華各民族特有的演唱方法,是中華民族聲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聲樂的重要標志。狹義的講就是現今在聲樂領域占主流地位的音樂藝術院校所采用的學院派的民族唱法。這里介紹的民族唱法的發展歷程是指學院派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產生是與民族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民族歌劇《白毛女》中男中音楊白勞演唱的《十里風雪》現已成為男中音演唱的經典作品。早期的民族歌劇中的女中音歌曲對聲部的音區、音色特色的挖掘不夠深入,而且這些男、女中音演唱者的演唱方法,照搬“美聲學派”的痕跡較為明顯,并沒有從真正的意義上解決男、女中音民族化問題,所以中國的民族聲樂仍是高音歌手為主。這種狀況的形成有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歷史的原因,自古以來中國女性歌手就多于男性,群眾性的歌唱參與者同樣是女性多于男性,其次在發聲方法方面,男聲經驗的積累不如女聲豐厚。再次是生理的原因,眾所周知,男性在變聲期以后,聲帶的長度、寬度、厚度都有較大的變化,音色也由纖細、明亮的童聲變為渾厚、宏亮的成熟男聲,致使男歌手在發聲時從胸聲區到頭聲區不易銜接,歌者要么根本唱不上去而聲嘶力竭地喊叫,要么真假聲脫節,以至于音色難以統一。再次是審美的原因。中國傳統的聲樂藝術特別講究“以情帶聲”,加之漢語的吐字發音較為復雜,所以,傳統聲樂對聲音技巧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而主要以追求個性化的聲音來以情感人。
所謂“學院派的民族唱法”,其發展過程,大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始于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代表人物有黃虹、鞠秀芳、郭頌、何繼光等人。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特色的歌劇如《小二黑結婚》、《海霞》、《草原之歌》、《紅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柯山紅日》、《劉三姐》等優秀作品的問世,為他們的聲樂實踐提供了條件,以她們的唱法為基礎,漸漸形成了“民族唱法”的演唱體系。其基本特征大致表現在以下方面:使用大本嗓演唱全音域;使用“直”的聲音,而不用攜帶均勻顫音的聲音;以使用明亮、甜美的音色為主;重視向戲曲、曲藝藝術的學習和借鑒,強調每個演員至少學會一種戲曲或曲藝唱法;演唱的曲目基本都是民歌,或經過改編的民歌,或有很強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基本不唱外國歌曲。不足之處是演唱曲目范圍偏狹,演唱的發聲技能水平欠佳,較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第二個時期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代表人物有朱逢博、李谷一、德德瑪、等人。表現出以下特點:對戲曲和曲藝演唱藝術的學習都有著自己的經歷和積累;演唱音域不再用大本嗓演唱全音域,而是使用一種真假聲混合的聲音;借鑒一些通俗唱法的演唱技巧,演唱貼近大眾。不足之處演唱作品風格相對單一,聲音缺乏駕馭大型唱段所需的戲劇性。第三時期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代表人物有宋祖英、張也、董文華等。表現出以下特點:高、中、低三個音區相對統一,音域更為寬廣;合理借鑒和使用“vibrato”發聲技巧;音色擁有更多的變化;以演唱多種風格的曲目為追求目標,適當演唱“美歌學派”歌曲;音樂表現力增強,能夠適應多種風格作品對聲音的要求。不足之處是聲音、風格個性特點減弱。第四時期:從21世紀,至今。代表人物吳碧霞、雷佳等人。表現出以下特點:沒有戲曲、曲藝的演唱經歷,較早接受音樂學院的專業聲樂教育;大量使用“vibrato”發聲技巧;音樂基本功扎實,藝術視野開闊,追求時尚;演唱作品更為豐富多樣,風格把握準確到位,真正實現了中西合璧。不足之處是由于沒有親歷的民族聲樂演唱體驗,缺乏深層次的、融入精血之中的民族情感;聲音共性多,轉換方便,但缺乏個性,特別是地方特色。從“學院派的民族唱法”的發展來看,是美聲唱法在中國傳播的結果,是中西結合產物,隨著它西洋化的程度的逐漸加深,也導致民族特性的缺失。因此,后來人們叫這種唱法為“美聲化民族唱法”。
二、多元化民族聲樂流派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美聲化的民族唱法”的民族聲樂演唱方法,是我國聲樂教育發展取得的一大成果,是我國聲樂演唱的一大流派。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巖口滴水》、《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歌劇選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等一大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歌曲,這些作品旋律的運腔方面采用民族的風格,在氣息的支持、呼吸、共鳴、高音關閉掩蓋都達到與美聲唱法一致的效果,這就是“美聲化的民族唱法”。由于媒體的宣傳和一些聲樂界人士的大力推崇,這種唱法被當作是當今中國最科學的民族唱法,從而導致中華民族聲樂舞臺仿效效應的產生,繼而形成民族聲樂舞臺主流的局面。藝術最忌諱的就是雷同,中國的民族唱法也應該呈現多種流派的共存的局面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被世界公認的最科學的“美聲唱法”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多個流派產生。早在19世紀后期,就出現了四大美聲歌唱流派:杜魯雷學派,加爾西亞父子歌唱學派,尚德雷斯克學派與蘭培爾蒂父子學派。通過他們聲情并茂的演唱和舞臺實踐把美聲歌唱學派的精華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為人類聲樂藝術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還有中國的京劇,京劇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京劇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在它形成后的每一個時代,都出現了一大批杰出的表演藝術家和著名的演員。京劇的表演流派很多,比如有“四大名旦”中梅蘭芳的梅派、程硯秋的程派、尚小云的尚派、荀慧生的荀派,唱老生的演員中有譚鑫培的譚派、余叔巖的余派、周信芳的(麒麟童)麒振、馬連良的馬派、楊寶森的楊派、奚嘯伯的奚派,唱花臉的有裘盛戎的裘派、袁世海的袁派等等?!巴鈬司桶丫﹦〗凶髦袊鑴 ?。從這些已獲得的成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演唱流派來看,不管是美聲唱法流派,還是中國戲曲流派,他們的唱法都各具特點,并不完全相同?,F今近30年來,中國聲樂界一直用“西洋的發聲”加上“戲曲”吐字來培養聲樂學生,形成現今的“美聲的民族唱法”。近年一些聲樂專家指出:“相當一段時間以來,那種‘美聲民歌’唱法占據了中國民歌、主要是女聲民歌的主流地位,為拔高音而影響情感表達的現象屢見不鮮,而這似乎是‘民歌不興’的主要原因?!边@種學院式的理想化的民族聲樂藝術,有人認為這種所謂的科學方法——“美聲學派”的發聲方法,民族聲樂藝術就能與世界、與國際接軌,在一些聲樂人的觀念里,所謂的“世界和國際”接軌的觀點是缺乏深思熟慮的,其后果是使民族聲樂的文化屬性嚴重偏離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使民族聲樂的文化特質、民族特性遭受極大的破壞。如果按照“民族唱法”這種單一的發展模式發展中國的民族音樂,必然使中國所特有的戲曲、曲藝、民間音樂中的一些特殊的發聲技巧、民族的音樂元素喪失。所以,應積極推進多元化民族聲樂流派的形成,讓更多的“民族聲樂流派”發展起來,從而改變我國的民族聲樂舞臺單一化的局面。
三、原生態民歌唱法和戲曲唱法是多元化民族聲樂流派形成的源泉。
中國真正的“民族唱法”存在于原生態地方民歌中。原生態地方民歌的在中央電視臺的出現,引起了很多音樂界人士的關注,其實,現在所說的“原生態唱法”也就是“民族民間唱法”。隨著中國對自己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深入,許多聲樂專家又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原生態民歌并不是完全運用“大本嗓”演唱,這樣的理解是對原生態民歌不了解造成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的民歌中,的確有一些是使用“大本嗓”來演唱,沒有很多的歌唱技巧,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民歌有自己的獨特的發聲技巧。以歷年的青歌賽原生態組的表現為例,彝族的地方民歌手在演唱海菜腔時能夠在高音上利用循環換氣唱出約20秒的長拖音,而且在高、中、低音區演唱過渡自然,還有土家族的男聲也能唱出明亮、通暢、穿透力強的highc以上的長高音,其他的還有委婉、秀麗的壯族嘹歌,悠揚的蒙古長調,高亢、明亮的藏族山歌等等,這些別具特色的原生態民歌在青歌賽上的展現都給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說明原生態演唱的歌唱技巧并不亞于音樂學院的“美聲民族唱法”,這些唱法也是中國的民族唱法,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別樣魅力,正激勵著音樂界人士去發掘、探索。中國真正的“民族唱法”也存在于戲曲中。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語言,因此歷來是“字同形,書同文,但語不同音”。也正是這各種各樣的方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方戲曲。戲曲通常是在鄉俚小調、說唱藝術等民間藝術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很自然地吸收了所在地域的語言特點,戲曲的這一特點,使它成為民間藝術的“活字典”。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由于京劇比較普及,加上它本身在聲樂上的成就,足以說明它的`科學性。對任何劇種來說,唱腔都是最重要的藝術手段,通過唱腔所樹立的音樂形象也是最動人的。京劇的唱法講“五音四聲,要講反切發音,要講平仄韻律”,這些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的藝術財富,是創新改革的捷徑。由于戲曲要講以字發聲,強調字音的反切,以梅蘭芳先生的話講,就是要字清,音純,腔圓,板正。因此戲曲演員在演唱時的發聲部位比一般歌唱演員的發音部位要靠前一些,不像歌唱演員那樣從喉部的后部發音。戲曲在演唱時,還特別要強調吐字有力,在強調唱腔的力度時總是把字和唱腔結合起來,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唇、齒、舌、牙、喉五音。如果演唱戲曲時還像歌唱家那樣從喉部的后部發音,自然是五音不準,也就沒有戲曲的韻味了。
拿中國京劇的發聲方法與西洋唱法相比較來說,“京劇的女生在花旦和老旦用嗓方面有原則上的區別,老旦用真聲,到高音區轉半真聲,從生理上說和男聲發音生理狀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花旦唱法則是以半假聲和假聲為基點的唱法,這種唱法又和西洋唱法的女聲相似,不同的是京劇花旦唱法用“頭共鳴”,不用“胸共鳴”,而傳統美聲的女生則頭、胸共鳴一起用?!睂嵺`證明,京劇的十六字決“氣行于背,氣貫于頂,勾住眉心,腦后摘筋”也可以適用于美聲教學,這些都說明,意大利的美聲發聲方法與京劇的發聲方法在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實際上,美聲唱法也是發源于意大利的民族民間唱法,只是它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后來又被推崇為世界上最為科學的聲樂演唱方法,因此被全世界人們爭相學習模仿。在中國也不缺少這樣優秀的唱法,只不過我們沒有把目光聚焦在他們身上,沈湘也曾說:“只有不科學的人,沒有不科學的劇種”。中國戲曲在實踐上已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需要的是加以系統的分析和總結,以實現從“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飛躍。面對當今中國樂壇的流行唱法占主流,民族唱法占很少比例,美聲少有人問津的情況下,中國的戲曲、傳統民歌根植于本民族土壤,頑強的在現代與傳統的夾縫中尋找生存的空間??v觀歷史,從古至今,一般具有濃郁民族特征的音樂,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時期都能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比如高山流水、廣陵散這類古曲絕對是民間音樂,也在當時的皇室以及群眾中非常流行。再看近代的,如紅燈記、沙家浜這些樣板戲,也曾經流行一時。80年代末在廣東福建一帶最先流行起來的一種通俗歌曲叫做嶺南樂派,比如“萬水千山總是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等,雖然融入了歐美文化的一些配樂方法,大眾都能理解,因為其中最大的元素還是具有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再看如今,周杰倫、陶哲、王力宏等一批年輕的音樂人,更是認識到了歌曲民族性的重要,即使是一些說唱、搖滾之類的音樂形式,內容卻還是具有民族特征的。美聲唱法本來就是舶來品,以美聲的歌唱技巧演唱著我們不熟悉音樂旋律,又加上大多以意、德、俄等外語演唱,很少有人聽得懂,就更談不上欣賞、傳唱和流行了。
從聽眾的角度來探討,中國還有一大部分人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如果我們的民歌演唱的是本民族熟悉的旋律,用自己的語言演唱,運用自己本民族的獨特發聲技巧,這樣的民歌將會很容易被傳唱,也更容易被普通的廣大群眾所接受。原生態的民歌手,如唱西北民歌的阿寶、朝鮮族的卞英花、苗族的阿幼朵、侗族大歌組合能在全國走紅,而且頻繁活躍于各大電視媒體這說明原生態的民歌有著廣大觀眾群體。因此,中國真正的“民族唱法”存在于戲曲中,存在于原生態的地方民歌中,在民族聲樂的演唱與教學領域,也應在掌握基本的演唱方法的基礎上注重演唱風格的創新與發展,使學生掌握對于不同風格的作品作出發聲技術的局部調整,而不是把聲音固定到某一種聲音模式中去。在發展和繼承民族音樂的時候應更多的考慮到風格、特點的問題,技巧的完善也應更重視中國戲曲、曲藝,中國民間音樂中的演唱技巧,而不是舍本逐末的去追求美聲的發聲方法和結合一點中國戲曲中的咬字的特點,這不利于中國的民族聲樂的繼承和發展。
四、結語。
唱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和不同的題材又決定的作品演唱的風格和演唱的韻味的不同,而且是隨著人們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的變化而不斷的發生變化。真正的“民族唱法”應該是具有明顯的民族文化屬性和美學品格的,應該從中國的傳統民族的發聲方法中進行深入的探索。作為音樂工作者應積極探索中國戲曲、曲藝以及地方民歌中獨具個性的演唱方法,發掘、創作風格各異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為豐富、繁榮民族聲樂舞臺做出貢獻。同時也期待著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出現更多的民族聲樂流派,有具有更多不同風格,不同演唱方法的歌唱家把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發展民族文化產業是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少數民族“知識經濟”的產業化;但同時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也必須同經濟發展相協調.本文是作者在參加“滇西北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文化模塊)”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案例的分析總結,研究了滇西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問題、發展重點、政策對策等.
作者:左停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北京,100000刊名:學術探索pku英文刊名:academicexploration年,卷(期):“”(1)分類號:g03關鍵詞:滇西北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實證研究。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2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