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對某個特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和搜集相關信息的書面材料,它能夠提供有關該問題的詳盡分析和結論。通過閱讀這些調查報告范文,我們可以感受到調查報告在不同領域和問題中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
教育部部長周濟11月20日在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19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19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著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里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了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占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占30%,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占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占15%。從這里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雖然占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占10%,所占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占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占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占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占0%。從這里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么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占47.5%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占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余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于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于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范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么現實的。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于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煉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著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并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皩W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皩W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皩W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皩W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并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咨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獲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后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里對社會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鑒!
。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梁——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查很有必要。
二、調查目的。
2、通過調查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為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創業,為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1、利用qq群、人人網等通信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查;。
3、查閱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查報告數據。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b、收入豐厚的刺激: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查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占總人數的5.88%。從采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持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系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系?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系,現也成為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查中,31.03%(9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系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系,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系的僅占調查人數的3.45%(1人)。數據顯示,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關系不大的學生始終占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鉤,從基層做起,因為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于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里扎實的工作一段時間,了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b、看創業類書籍:
c、參加創業培訓: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占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為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并不高,其程度僅在于“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么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于將理念實施的。
(1)、主觀方面:
a、創新。
大學生要自主創業創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務實。
大學生們是一群受社會影響較大的群體,要有從實際做起的決心,不能盲從,要兼備面對現實的勇氣,留心身邊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在求學階段,要懂得從方方面面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想創業的大學生們要扎扎實實地從基本做起,并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經驗,大學生們要創業應該也必須如此做的。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于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后不愿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高考填報志愿時對專業的了解與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后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沖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并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后的擇業。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么,這里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在調查中了解,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關注就業信息,而大部分則都是偶爾關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所選職業所作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工作的擔心實際生活中卻缺少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里,舒適、閑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愿意充當“雞頭”也不愿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比較少,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3.大學生的職業棋王還是表較高。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盡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體系屬于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政策,這就需要建立職業指導機構等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就業需求于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位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后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后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互適應的,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應當給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素質,又要考慮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現在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會使自己的人生更順利。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等飛速發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新的科學技術把人類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不僅是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主要要素,而且帶來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的各種變革。這些,都為我們大學生創業帶來了契機。中國社會背景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著健康發展的趨勢。大學生的加入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1、當前的就業形勢要求我們更多有條件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
2、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為我們大學生自主創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望和張揚個性的要求將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之路。
調查時間:
20xx年6月10日——6月11日
調查地點:曲靖師范學院圖書館
調查對象:全體在校大學生
調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學生創業動機、創業認識、創業基礎條件、創業困難等幾個方面,希望通過更有針對性、創造性的計劃來解決大學生創業問題。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查閱相關資料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有效問卷49份。每份問卷共設置九道問題,每道題有多個選項,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可多選,統計及分析結果如下。
1.你是否有創業打算?
創業深入學子心,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0%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想過”一項,占72.5%有考慮過創業,有近2.5%的學生已著手開始了創業。絕對的占有率告訴我們,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里普及。
創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沒有好的準備,就算能夠創建了一個企業,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有計劃的創業才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F在社會上或者高校里都開始舉辦職業規劃大賽或者創業計劃大賽,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就業或者創業有個提前的認知與了解。但是很多同學都沒有參加過校內或者社會上的創業計劃大賽,而且覺得這種比賽只是比賽而已,并沒有真正能夠幫助個人自主創業提供一些經驗,所以并沒有抓緊這樣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只有一部分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有著良好預見性,并積極的參與其中,來提高自己對就業以及創業的新認知。
2.你對創業的看法是?
求學,做事總應有個原因與目的,方能選擇方法去達到,去實現。創業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則各不相同。有52.5%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比“積累財富與經驗”的選項高出7.5個百分點??梢?,財富與價值之間,大學生們并不一味青睞后者。更有趣的是,在傳統的自身價值、財富、經驗之外,調查還發現,有20%的學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有5%的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喜好與個性漸漸成為了創業的原動力,但也表明了大學生對于就業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學生覺得創業不識為就業的一條出路,顯然這部分學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艱難和創業帶來的好處,未能正確看待“就業”與“創業”的關系。
3.你認為創業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在調查中,大部分同學都有兼職經歷,利用兼職等機會進行大量的的社會實踐經驗積累,這對以后進行創業是一個很好的準備。
調查結果顯示,有55.5%的學生認為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很重要,而只有37.5%的學生認為較好的專業知識重要,對于需要強烈的挑戰精神也得到很多的同學認同。
4.你對創業政策了解嗎?
近年來,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了解這些政策,才能走好創業的第一步。然而調查結果表明只有7.5%學生表示很清楚的知道國家的相關政策,占35%的學生只是知道一點,更有25%學生完全不知道。
這充分的表明了大學生創業似的盲目性,以及對創業沒有充分甚至沒有準備。
5.你認為創業最吸引你的原因是哪一項?
6.你認為,當前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怎么樣?
網上調查顯示九成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對于自身創業的沖動占到了九點五成以上。而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何種態度呢?調查數據發現,觀點是支持。其中認為大學生在創業上確實有一定優勢占到49%,將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訪者這表示“不反對,不識為一條出路”。僅有余下7.3%的受訪者堅決反對,認為風險太大。所以,從前兩項數據疊加說明,起碼九成多的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是傾向鼓勵的。
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7的學生認為創業環境較好,45%的學生認為一般,占32.5%的學生認為較差,更有7.5的學生不知道。
7.如果創業,你會選擇哪個領域?
在創業方向選擇方面,87.5%被調查者都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說明他們在方向選擇方面是比較慎重的,他們傾向于低風險、花費少、與自己專業、興趣相近的項目,這樣創業成功的機會大一些。
8.你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2.5%的正在創業人數量清楚地表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地說還不具決定性。是什么阻礙了我們大學生前赴后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沖,數據顯示,有49.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缺少社會經驗”和“缺少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這兩個大學生創業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38%和10%。不得不承認,除去兩個極少能獲得第二與第三位選項資本的學生,前三位“一無所有”,但卻有著創業想法的學生占到了大多數。
9.你認為學校是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應該采取何種措施?
學校開創業類講座、創業比賽比較少,在問卷中“創業知識的來源”中選擇“家庭環境”“同學或朋友”“媒體和社會宣傳”的占大多數,可以看出,他們對創業教育還是比較陌生的,創業更多是一種實踐,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的只是跟創業相關的課程,這對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是不利的。
調查發現,大部分的人不滿足現有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夠滿足創業要求,20%的學生希望開設創業指導課程,內容中希望得到的是“市場營銷”“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說明在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教授和培養方面也是我們大學生所需要的。
同時,50%的學生表示,大學生創業應該納入大學科技園區并提供市場?!跋M麑W校提供資金”也占有22.5%的學生。
良好的創業素質是我們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的確,對于自主創業,我們大學生首先應具備良好的素質:
一、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創業前利用兼職等機會進行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積累,對我們今后的創業大有裨益,而這也是我們所有大學生創業者的一個共同點。
二、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通過多種渠道認識更多的人,尤其是對自身創業有幫助的人。同時多多接觸社會,在學生時期就走進社會中,積累各方面的人脈。
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管理溝通能力。我們大學生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能力,在創業時應抓住自身的優勢,做到學以致用;同時也要培養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上下級的溝通能力。
當然,還有更多如強烈的挑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等等。有自己的創業團隊是關鍵,即使有了好的人脈以后,組建創業團隊仍然是個問題,在創業過程中的創業團隊7隊員要選擇有責任心、態度謙虛、勤奮無私的人。
我們大學生是優秀的創業群體,總之,在大學生創業問題上,現在我們大學生對創業認識還不夠全面,學校創業教育比較少,在創業前有一定準備,創業方向不太明確,資金、經驗不足等是他們的難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大學生自身的知識、技能、心理素質的提升,當然,學校、政府、社會共同支持是大學生創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自1998年我國開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生就業難就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性問題。不斷增長的畢業生人數和由于全球經濟危機造成的事實上的就業崗位的減少,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日益尖銳的矛盾。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為410萬,近五年來每年仍以數十萬的數量遞增,截止20xx年已達到690萬,預計20xx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有望突破750萬的驚人數字。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創業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出路的一個重要選擇。
首先大學生創業的方向的多樣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中,有61.29%的人表示會選擇合伙創業;有30.65%則表示會選擇自主創業;另有8.06%的大學生表示家庭創業或其他創業方向。
其次,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調查表明,創業大學生普遍認為影響他們創業的因素中,有五個是最重要的分別為:創業門檻(占46.52%,包括啟動資金以及創業的風險等)、市場需求(30.40%)、對行業的熟悉程度(16.28%)、個人興趣(6.35%)、所學專業(1.35%)。
最后,在大學生樂于投身創業的各種職業中,他們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受大學生青睞的要屬代理加盟,占大學生創業的40.30%;其次為經營店面(包括網上開店),占22.31%;緊隨其后的是從事智力服務,這一比例為22.01%;從事高科技創業的大學生比例為9.38%;從事其他職業的占8%。
大學生創業普遍控油滿腔熱情,相應的創業意志、良好的心態、扎實的知識和創新力卻很差;加上閱歷淺,經驗、資金和社會關系的不足都是大學生創業的瓶頸。
(二)政策因素。
各地方對大學生創業沒有配套和系統的政策扶持體系。雖然各地方普遍為大學生創業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然而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優惠政策的地區性失衡。在對比北京、青島、上海、重慶、太原、福建、安徽等省市的相關政策過程中,我發現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3.對大學生失業(或待業)的期間要求過長,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費,加重社會負擔。
(三)高校因素。
社會形勢的變化非常迅速,相對的.全國各大高校的教育卻沒有迅速做出反應。一項調查顯示,94.31%的高校都認為開展創業教育課是必要的,然而開設這一課程的高校為數不多,或者僅僅有形式,而沒有從深層次上給予高度重視。
(四)產業因素。
除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二產業(工業)之外的所有產業都屬于第三產業的范圍?,F階段中國的產業發展正處于脫離第一產業、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大三產業緩慢發展的時期。三大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第一產業11.31%,第二產業48.62%,第三產業40.07%(20xx年),而歐美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第三產業的不發達是造成大學生創業難的一個宏觀因素,因為大學生創業一般情況下都是投入第三產業的。具體來說,第三產業不發達給大學生創業造成的困境有:沒有成熟的資本市場,缺乏充足的風險投資資金,沒有發達的信息服務行業,缺少齊全的咨詢服務機構,等等。
通過認真分析以上四點因素,我們不難得出大學生創業的幾點解決途徑。
1.通過課堂學習到過硬的專業知識。
2.通過圖書、網絡等方式接觸關于創業的媒體資訊。
4.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如創業大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
5、利用課外兼職、試辦公司等方式親身體驗。
(二)形成一套統一完整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1.根據各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統一全國大學生創業的扶持資金;。
2.實行稅務上的支持政策,對創業大學生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免征企業所得稅;。
3.銀行要增加對創業大學生的小額貸款提供,并且延長其還款期限;。
4.減少對大學生創業的條件限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三)高校教育。
從根本上重視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的情況,積極開展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四)產業支持。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產業因素是具有宏觀性,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得到改善的,因此才更需要大學生的努力推動。
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對下面的問題予以回答。(注:沒有特別注明的只能選擇一項。您如實積極的填寫內容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我們會對您的信息予以保密。謝謝!)。
1、您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
2、您對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
3、您對創業是否感興趣?()。
a很有興趣b比較有興趣c一般d不是太感興趣e根本沒興趣。
4、什么樣的困惑會讓你放棄自主創業?()。
a找不到方向b不到適當的時候c沒有興趣d其他。
5、如果創業,那么你會選擇哪個領域?()。
6、如果創業,那你會選擇那種形式?()。
a合伙創業b家庭創業c自主創業。
7、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
a有b沒有。
8、您希望通過怎樣的途徑獲得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a向經驗人士學習b活動加訓練c親身實踐d其它。
9、您認為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應該做那些扶持?(任選兩項)()。
a大學生創業基金支持b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c政策支持d。
10、您認為學校是否應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應該采取何種鼓勵措施?(任選兩項)()。
11、如果您要創業,你會選擇在哪里?()。
a自己家鄉b東部沿海等經濟較發達地區c在大學附近d視情況而定。
12、您創業最大的動機是什么?()。
a賺更多的錢b想自己當老板c解決就業問題d實現價值,同時也解決生存生活需要。
a認同,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b是一個不錯的選擇c反對,大學生應該以學習為主d其他。
14、您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大障礙是什么?()。
15、您認為現在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創業需求嗎?()。
a不滿足b說不清楚c基本滿足。
教育部部長周濟11月20日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透露,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495萬,比20xx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突出,為此,會議決定將20xx年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服務年。如此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創業依然是熱點之一。(參考中國教育在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是不少應屆畢業大學生的第一選擇。創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活躍而有效的經濟形式,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創業的形勢有很明顯的好轉,不論是私人創辦事業涉及的領域還是創業的發展勢頭,都有著健康發展的趨勢。而從西方的發展歷程來展望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學生創業將成為市場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勢力。大學生的加入將為創業大軍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時,在校大學生創業也闖入了人們的視眼。
當大學生創業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這種新的就業方式的時候,我們發現在大學校園里創業的概念也越來越為廣大的同學所了解與接受,創業意識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創業前準備的現狀,研究調查各大高校、政府、社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與教育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我們在1月20日—2月20日,通過問卷形式為主,網上qq談話與網上搜尋材料為輔開展調查活動。
從調查問卷中抽出幾份題目進行分析,例如第二題,您關注國家出臺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調查中,經常關注,很清楚的大學生占10%,偶爾關注,比較清楚的大學生占30%,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的大學生占45%,一點也不知道的大學生占15%。從這里體現出現在的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了解程度雖然占比較大的比例,但經常關注的大學生只占10%,所占比例較小,說明大學生關注國家政策是有待加強的。
而第三題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調查中,考慮過的大學生占97.5%,完全沒想過的大學生占2.5,正在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占0%,已經嘗試過創業的大學生占0%。從這里體現了創業的問題對大學生不是什么與他們毫不相干的事情,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思考過創業的問題。而第十題您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調查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占47.5%沒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大學生的占52.5%。其中,有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次數一般在1-2次。從這體現出大學生參加創業類培訓或講座的比例相對較小,大學生對此的關注度還不夠,還有待加強改進。
《關于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是我組研究的課題,在課題申請時,我們是作為一個課外業余任務來完成,經過一番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發現這個課題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會、國家和高校的關注度極大。由于我們小組在資金、人力、物力、時間、個人學歷等因素的限制,調查難度遠遠超過我們申請課題前的想像。對于我們大專生來說,要作到大范圍且研究的極大深度同時極具學術性,是不怎么現實的。因此,出于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我們組員采取網上問卷調查,網上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在校就讀大學生),其結論和數據也是具備科學性,確保實踐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提升作品質量。
對于大學生創業,政府的幫扶作用不可小視。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臺,對于大學生創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政府幫扶的持續性需要關注。此外,大學生創業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特別是政府的幫扶作用,社會應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去逐步鍛煉其市場適應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不管國家政策、高校、社會環境如何,我們認為最重要在于大學生自己,因此大學生主體不容忽視。下面給大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前面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創業者具備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質和次要特質,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想走上創業之路,就必須按照創業者素質的培養規律,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者思維和創業意識與技能,克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積累型”、“繼承型”,掌握的死知識多,運用的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類型。
實踐證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其成長也是有過程的。而從實踐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之都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俗話:“一年學成個莊稼漢,三年學成個生意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
要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自信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創業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更需要自信。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一步磨煉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貪圖眼前的利益,永遠進取,使自己成為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還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憑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三)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如今,不少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的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方面的書籍,大學生可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如報刊、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一般來說,經濟類、人才類媒體是首要選擇,比較出名的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以及“中華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專業網站。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蘊藏著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途徑獲得創業知識,往往針對性較強。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與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從事創業的人既要懂經營,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協調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又要當機立斷,臨危不亂,指揮若定,既要能言善辯,又要能談判公關,既要能開拓創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難。因此,創業能力的綜合性很強,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經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把握機遇的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4個支柱”,并把其作為開啟未來人生大門的四把“鑰匙”?!皩W會認知”就是教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皩W會做事”就是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駕馭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危機的能力?!皩W會共同生活”就是要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皩W會生存”就是要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的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從而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實踐環節能使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書大賽等。其次,大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接觸社會,了解市場,并磨練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還可通過email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專業機構咨詢。這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往往比看書本的收獲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途徑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將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無窮。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創業實踐。在畢業前后進入創業啟動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一個小店鋪,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等,在真刀真槍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大課堂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既為他們將來開展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為大學生提供應對挫折,面對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創業成功。
通過研究,我們希望能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富有建設性意義的調查結果與信息,普及創業理念,彌補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里對社會缺乏了解的不足,增加日后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努力,在電信分院老師、團學干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小組完成了此次調查研究。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初次撰寫,我們的日常工作、調查方法、報告論文格式等也存在著諸多不足與缺陷,望評委老師能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們日后其他工作做借鑒!
新的一年意味著又一批大學生即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面對就業的壓力,很多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這條道路。然而在目前得到的統計數據里,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中,創業成功僅為0.3%,可謂是鳳毛麟角。與西方國家對比發現,他們的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約占20%左右,懸殊相差這么大,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何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如此之低,且聽聽本人的分析。
中國的大學生為何創業成功率低?我認為,首先是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像美國、日本青少年的創業從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了,或者是參加社會實踐,為自己賺學費或者零花錢。由于他們很早與社會有了接觸,因而更容易經受的起創業的失敗與風險,也能讓他們更容易的去適應社會。
而中國的基礎教育現階段還是一片空白,與西方國家相比落后了一大截。而我國的大學生又很少參與社會實踐,他們就像是被圈養的籠中的小鳥,知識、技能沒有發揮,在離開學校之后很難適應社會,無法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正是因為缺乏實際經驗與具體操作能力,常常面臨資金缺乏等現實問題,創業失敗也理所當然。
為什么西方發達國家創業率高?據了解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有諸多校外力量支持大學生創業,例如在東京,政府聯合相關企業、投資團體舉辦學生企業家大賽,扶持幫助具有優秀商業發展計劃的大學生創業者,獲獎者可得到資金等創業資助。
而美國則設立了多渠道的方式自助大學生創業,包括小企業事業開發援助機構、企業信息中心和小企業發展中心等。此外針對大學生創業,政府還設立了力求簡化流程的一站式創業窗口,為廣大創業者節省了時間。正因為有國家的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方的大學生才有膽量去闖,不怕任何的創業風險。
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簡化反擔保手續,強化擔?;鸬莫毩9δ艿日?,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為大學生打開“方便”的大門。
以小張夫婦為例。他們自辦一家培訓公司,運營一年多了,業務開展還算正常。但說起創業的酸甜苦辣,她感觸最深的還是“衙門口”事難辦。
以報稅為例,一個窗口的工作人員說,只提供3項資料不夠,需要5項?;厝パa充了2項,再辦理被安排到另一個窗口,又告知有3項都不需要。一個人一個說法,對政策的把握寬嚴不一,常常搞得人一頭霧水。那就選擇網上報稅吧,據說簡便快捷。但首先要購買一個價格280元的報稅專用u盤,一旦遇到問題需要咨詢,語音電話繁瑣不說,還解決不了問題。經過漫長等待,接轉人工服務,被告知如果是稅務具體問題要找相關稅務所,網上技術問題要找技術支持公司,兩邊都往外推,時間搭進去不少,問題卻未解決。小張夫婦感慨,其中滋味非親歷不能體嘗。
據我了解,在中國很多小孩從小是在教育模式的體制上進行學習,比如交小孩子怎么做題,怎么背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大學生創業者缺乏承受挫折、失敗的心理素質以及腳踏實地的耐心,對創業的市場運行情況以及經營風險等問題預計不足,導致創業失敗。
而在日本雖然有政府的鼓勵,但創業的大學生并不多,絕大多數大學生更愿意求職就業。在他們看來,意識到了創業回來的風險,比如缺乏實際的操作經驗、具體的管理操作能力。因此他們更愿意做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對于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創業者而言,熱情高漲,躊躇滿志是好事,但也要腳踏實地,從小逐漸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思維。此外我國政府還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了解國家支持政策,真正為廣大創業者解決后顧之憂!
大學生創業網上調查歷時一個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樣本。其中約四分之三為男性,女性受訪者僅占25.1%;18-22歲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為63%;18歲以下有17%的受訪者。廣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訪人數的前三位,比例為15.8%、10.2%、9.7%。43.9%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茖W歷受訪者占41%;碩士也到了近3%。整個受訪者中,在讀學生與應屆生相加比高達59%,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也有17.2%的比例。
創業深入學子心。
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沖動?所謂沖動,便是一剎那,一瞬間的感性認識。無須具備條件,也無須考慮結果與后果。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而在其余96.4%有沖動的學生中,有近7%的學生有沖動并已著手開始了創業。絕對的占有率告訴我們,創業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里普及。
創業目的多樣化。
求學,做事總應有個原因與目的,方能選擇方法去達到,去實現。創業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則各不相同。有35.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比積累財富與經驗的選項高出7.6個百分點??梢?,財富與價值之間,大學生們并不一味青睞后者。更有趣的是,在傳統的自身價值、財富、經驗、之外,調查還發現,有18%的學生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多達9%的學生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喜好與個性漸漸成為了創業的原動力,但也表明了大學生對于就業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學生覺得創業不識為就業的一條出路,顯然這部分學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艱難和創業帶來的好處,未能正確看待就業與創業的關系。
不過,學生對創業目的很明確,但對創業本身的預期卻顯得含糊不清。在您對創業的預期調查選項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只作過渡打算,沒有明確預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學生,雖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仍不透徹明了上市的過程及意義,更多的只是一種希望或奢望。
最佳時機與最適合行業。
可能是出于理論加實踐更合理的因素,80%的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工作幾年后是創業的最佳時機,13%的學生則認為在校創業是最適合的選擇。當被問及哪類行業最適合大學生創業,服務業脫穎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費品和批發零售業跟隨其后,分別達到23.5%、22%。而被事實證明,能獲取最大利潤之一的it業卻只有21%的學生選擇。
雖然兩個最是大學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導作用,卻也不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行為與意識同步,與其說是學生們的認為,倒不如說是他們未來創業的方向。
缺少啟動資金成為創業**。
時機充分,目的明確,軟性條件似乎都不成問題。但僅有7%的創業人數則清楚的說明,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嚴格的說還不具決定性。是什么阻礙了更多的大學生前赴后繼地走向創業路?缺乏啟動資金首當其沖,數據顯示,有45.5%學生的創業夢為此擱淺,資金匱乏儼然已成為了大學生創業最為兇猛的攔路虎。而缺少社會經驗和缺少企業運作及管理經驗這兩個大學生的先天不足問題緊隨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認,除去兩個極少能獲得第二與第三位選項資本的學生,前三位一無所有,但卻有著創業想法的學生占到了大多數。
同時,4%的學生表示,合伙人是當前自己最缺少的創業條件。專業知識也有3.4%的學生覺得自己還未能達到創業的標準。
您眼中的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您眼中的大學生創業收到1535份有效樣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歲年齡層次的受訪者為58%;18歲以下有18%的受訪者。北京市的受訪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訪者為12.8%,廣州市的受訪者為11%;43.1%的受訪者擁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茖W歷受訪者占35.4%;此篇調查的所有受訪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訪者也達到了15%。
在受訪者中外商獨資本占到26.8%,民營/私營企業達到31%,國營/上市公司也有近10%的比例。
上文提到了,大學生對于自身創業的沖動占到了九點五成以上。而把目光對向社會,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何種態度呢?調查數據發現,觀點明確支持,覺得確實大學生在創業上有一定優勢占到49%,將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訪者這表示不反對,不識為一條出路。僅有余下7.3%的受訪者堅決反對,認為風險太大。所以,從前兩項數據疊加說明,起碼九成多的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是傾向鼓勵的。
俗話說,當局者迷而旁觀者清。九成多的受訪者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其中原由想必也能讓學生得以借鑒,看清自己。在三個大學生最明顯的優勢年齡、知識、政策鼓勵中,年齡優勢被眾人認為是大學生在創業道路上最強有力的基石,有句廣告語叫:年輕無極限就很好的詮釋了眾人的觀點。而其次,知識優勢的比例占到了25.4%,這一選項的比例并不非常高也折射出了老百姓對如今大學教育質量的一絲懷疑。同時有11.4%的受訪者表示,政策優勢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優勢,有政策的傾斜與支持,比如**優惠,減免稅收,法律保護等等,也將成為大學生順利創業的一大保障。
同樣的問題也涉及到了這份調查問卷,結果眾人眼里最適合的創業領域和大學生自認為的有著不小出入。首先,it行業占居榜首,達到30%,服務業第二,有19.6%的占有比例??焖傧M品為12.3%。其后,產生了群雄割據的場面,**/體育/休閑、貿易/進出口、專業服務(咨詢、財會、檢測等)、批發零售、廣告/公關等5大行業均在5%的比例上下徘徊。
可見,受到創業成功典型的影響,it被耳濡目染的廣泛認為是如今最容易創業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領域。但與學生們的認為有所偏差。這也清楚反映了眾人眼里對it領域創業存在的泡沫與誤區。比起科技含量高,技術革新快的it行業,更多的大學生寧愿在成本、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收效相對較快的批發零售和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尋找機遇。
如果某天在招聘網站或者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條信息:公司現招聘職位,公司屬于大學生創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時候,正在找工作的你會不會動心呢?調查發現,40.5%的受訪者愿意在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就職,有16.8%的人選擇不會,其余更多的人選擇了很難說清,視情況而定,這也說明了多數人并不介意公司是否為大學生創業,換句話說,大學生創業的公司并不為人們選擇工作首先屏蔽的范圍,相反相當部分人對大學生創業還是持有信心的,這點也與社會九成多的不反對率作了對應。
當然除去42%很難說清的人,持鮮明觀點的愿意或不愿意者都有著自己的理由。在用一句話簡單表述會或不會的理由回答中看到,愿意方說:因為可以共同開創事業,實現夢想,哪怕失敗也是一筆財富。、因為公司有活力、有前景,也為了支持創業得人。我十分欣賞勇于創業的大學生。、都是年輕人,共同拼搏!而不愿意的一方也有著自己鮮明的觀點:對他們不是很有信心,大學生有點自以為是,專業知識或許有但缺少經驗和耐力。、風險太大,可能會浪費時間。
篇后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大學生創業究竟已經到達了一個怎樣的程度,數據清晰的告訴了大家。在筆者看來,如今的創業就像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門檻,入門容易但畢業很難。而對于思維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又很強的大學生來說,創業又更像是個一觸即發彈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減速又相當的明顯??赡墚敵醯乃俣仍娇?,落地的毀壞程度也將越大。最后再給一個數據,如今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為2%-3%。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生創業光有**是遠遠不夠的。
摘要:如今的社會已經是一個創業的社會,大學生又是創業大軍中的主力,但是大學生創業的劣勢也很明顯: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是對創業大學生的打擊。對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和認識,展現大學生對創業的新看法,新視點,新需求。
調查背景: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xx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再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并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么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關于大學生創業調查報告范文默認。
為此我們小組對我校學生的創業想法做了調查。本次調查范圍分為兩部分,在校大學生與畢業生,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問卷。其中在校大學生共發出問卷60份,有效回收52份。針對校外畢業生共發出問卷24份,有效回收24份。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東華理工大學本部,東華理工大學南區,東華理工大學北區。
調查對象:東華理工大學在校學生及校外畢業生。
調查內容:
1、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創業的看法、意愿、方向、目的、心理等。
2、調查創業環境,了解社會、學校給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幫助及想創業大學生對此的滿意度。
3、調查想創業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創業素質狀況、創業傾向程度、創業團隊的素質。
調查情況總結:
1、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有男生32人,女生30人。其96%的同學贊成在校大學生創業。但是只有69%的同學表示對創業感興趣(這69%的對創業感興趣的學生中有90%的是男性同學,10%的是女性同學),另31%的同學則完全沒有過創業的打算,而在對已經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發現,選擇創業已經成功或正在創業的人數都為0。不難看出,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表示贊同,但明顯大家還是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在有興趣開展自主創業的學生的性別方面,男性同學占多數。最后在已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自主創業的成功率為0。
2、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創業的受社會影響最多,約占總人數的42%;其次是受身邊創業人員的影響,其人數約占總人數的28%;受家庭影響與受其他因素影響的同學則各占總人數的15%。有46%的同學選擇的創業目的是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有31%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提前開始人生事業;只有8%的同學的創業目的是籌備人生的“第一桶金”;剩余15%的同學的創業目的選擇了其他。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目前較大的社會就業壓力是驅使他們選擇自助創業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校學生創業的時候,應該對創業的環境,地點等進行評估,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應該一意孤行。
3、對于大學生創業應具備的外部條件,81%的同學認為應具備資金支持,69%的同學認為應有廣泛的人脈,65%的同學認為應具有創業團隊,35%的同學認為應有良好的經濟形勢,12%的同學選擇了有一定的辦公場所,還有15%的同學選擇了其他條件?!百Y金支持”、“經驗和社會關系”、“良好的創業團隊”是受訪者普遍認為自主創業時需要的外部條件。在眾多外部條件中最為受訪者所看重的還是“資金的支持”,占到了81%。
4、關于最吸引畢業生創業的原因,有50%的畢業生選擇了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地成長和發展,有33%的人選擇了創業成功能使自己成為主宰生活的強者,有25%的人認為創業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有4%的人選擇了創業能挑戰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及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任何畢業生選擇有強烈的創業興趣和欲望、通過創業迅速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及對金錢和自由的渴望這三項。更多的受訪者選擇自助的創業的原因是想讓自身得到鍛煉,占到了受訪者的87%,而33%的受訪者是從解決今后就業問題的角度出發的。
5、對于“白領文化”與“創業文化”的立場,67%的畢業生先選擇“白領文化”為基礎,以此發展自己的“創業文化”,42%的畢業生認為“白領文化”的風險較小,投資較少,工作穩定,只有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文化”選擇做自己的老板,即使冒著風險也值得賭一把,沒有畢業生選擇“打工”和“創業”只要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就可以了這一項。再一次印證了大學生現在對自主創業雖然感興趣、有想法,但更多的還是保有一種觀望的心態。
對此,本組對在校學生創業出發點提出建議: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從中鍛煉自己,讓自己在今后的就業之路上,多一些砝碼。在校學生創業的前期,收入會比較低,學生應該樂觀看待,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應該抱怨,不應該懶惰,更不應該自暴自棄。
隨著經濟危機在全球的飛速蔓延,大學生的就業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跟著創業名人的腳步,紛紛跳入創業的大潮??沙晒κ请y以復制的,創業初的一腔熱血未必就能換來財富與經驗。資金的匱乏,管理經驗的缺少,市場調研的不全面,社會、家庭的冷眼相對,都不斷地對那些毅然走在創業路上的學子們以打擊。
對此,我們帶著客觀與理性的態度詳實而有針對性地在校內外展開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采訪,觸及現實之域,并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思考: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家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冒險并不代表盲目冒進,需要一雙慧眼和清晰的頭腦、明確的目標。
正文:實踐目的:了解大學生的創業狀況,提高創業認識,指導在校大學生創業。
調查對象:淮海工學院校內、外學生。
調查時間:6月3日——28日。
調查地點:連云港市。
參與人員:劉虹陳敏敏陳琳馮艷。
調查手段:采訪,并用消息與通訊進行報道。
6月7日上午10點,我們采訪了土木工程學院工管062的葛密同學,他曾是創辦家教中心的一員。大二的時候,學校開展了創業知識競賽,剛轉入商學院的他和一幫同學憑著一股沖勁萌發了開家教中心的想法。他們印了一些宣傳單在海寧小學旁傳發,不少家長紛紛過來向他們詢問。似乎一切事情都發展得很順利。
隨后,他們開始一筆筆地接生意,一個個地介紹同學去做家教,并從學生那邊收取10%——25%的中介費??墒虑榭偛皇且环L順的。沒多久,問題就出現了。一些同學因為缺乏責任心中斷了家教,導致家長很不滿意,一時之間他們也找不到人去頂替。家長對他們的信任越來越低,生意漸漸變得慘淡,各方面的問題也漸漸浮現出來,最終他們選擇了放棄。
在談到這次創業的感受時,他說:“有時候,大學生的想法還比較理想化,往往現實與理想不能很好得接軌。還有做事情、想問題一定要全面,不要等問題出現后再去解決,那時候已經晚了。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不同的人要說不同的話?!?/p>
最后記者問起他是否有以后畢業創業的打算時,他說:“我不會選擇一畢業就去創業,一方面資金不夠,另一方面能力也不夠。至少在社會上磨練幾年,再去嘗試?!?/p>
校內創業之租帳篷。
6月7日上午十一點,我們采訪了機械工程學院裝備061的林冬同學,他和幾個同學瞄準了學校的旅游市場——租帳篷生意,進行著他們的創業之路。至今為止,生意興隆。
大二下學期,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學校有一老師在搞租帳篷的生意,他和兩個同學覺得挺有趣的,考慮到這個學校租帳篷的市場、發展潛力比較大,于是他們決定去嘗試。
他們三人共籌集了兩三千塊錢去買帳篷,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路。在宣傳方面,他們主要在一食堂門前貼廣告,偶爾也會在淮工貼吧上張貼一下他們的信息。()不久,他們就以“三人行”的名號開始接生意。
不管是從帳篷的質量、色彩,還是他們的服務質量,都贏得了顧客的一片好評。他們的顧客一般都是回頭客,還有很多是別人介紹的,一些人還特意慕名而來。其間也不乏遇到一些困難,而這些困難通過組員的合作商討最后被一一解決了。
短短半年時間,他們已經收回了成本,并開始考慮開拓新的業務。
在談到林冬的創業感受時,他說:“作為這個項目的核心領導人物,我更加注重員工的合作。按照各人性格的不同分配收錢、發貨、記賬的任務,分工很明確。通過這個項目我們認識了很多人,感覺很有趣?!?/p>
最后,他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正在制作“三人行”的名片,他們的口號是——為你的野外露營建一個家。
校外創業之dn舞團。
從午夜嘻哈到dn舞團,再到現在的迪恩文化傳媒。憑著對跳舞的熱情,他們走過了一段艱難而崎嶇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對此,6月17日下午,我們采訪了作為dn團隊領導人的徐捷,講述一下他們的成長故事。
大二的時候,面對180名競爭對手,經過重重的考驗與篩選,徐捷與其他三個同樣熱愛舞蹈的朋友,進入了學校的勁舞隊。
大三,他們的dn舞隊誕生了,而成員僅僅4個人。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在舞動著,并代表學校參加了街舞動感地帶合肥賽區決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四,他們開始慢慢與外界聯絡,接一些商業性的演出,他們的知名度逐漸在市場上打開。
畢業后,愛好與理想又讓他們走上了創立文化傳媒公司的道路。資金與社會經驗的不足讓他們的路走得異常艱難。一年后,經過無數的磨練,他們終于長大了,公司也逐漸走上了正軌。
對于創業,徐捷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不要盲目沖動,首先要有一定的資金儲備,要瞄準好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貴在堅持。
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
不少渴望創業的人表示,其實自己并不喜歡打工,只是因為資金不夠,也就未去創業。有人說那只是不敢嘗試去創業的一種借口。而我并不認為,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比如說,徐捷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雖然剛剛開始也有十萬的資金投入,本以為就此可以開始他們夢想的事業,但年輕氣盛的他們卻并沒有考慮到昂貴的裝修費、公司宣傳費和人事開支等等各方面的費用。他們的創業變得異常艱難,甚至創業第一年就欠下七萬元的債款。雖然現在狀況相對好轉,公司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著,但發展空間實在太小了。眼看著眾多的顧客開始越來越傾向于一種享受式的生活,希望能夠在訓練的同時又可以得到情操的培養和適當的休息,而資金的問題使得訓練的環境始終不能夠得到擴大和美化。
所謂的“一定”資金并不是說“足夠”的資金?,F在很多所謂的創業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創業者。他們憑借家里豐厚的資金支持自己“創業”,遇到公司不能營運則轉向父母求助,遇到業務上人事關系則靠家里原來的人際關系輕輕松松地在進行名義上的創業。至于這個,我還得說到徐捷他們,盡管他們創業比較艱難,但艱難中的“苦中作樂”才是真正的創業。
創業需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信心是致勝的法寶??梢恍┤嗽谄谕麆摌I時,總是覺得自信心不足,相反,更多懷疑自己是否有駕馭項目與風險的能力。在這種消極心態作用下,機遇與幸運也就擦肩而過。在校內采訪的時候,我們遇到的采訪對象是兩種截然相反的類型:葛密相對于靦腆,在面對采訪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想談開,只是粗粗帶過;而林冬面對我們時,我們還沒開始提問,他已經滔滔不絕地談論起他的創業經歷和感受。雖然在林冬看來,他們好像在創業之間并沒有遭到任何比較大的挫折,把他的挫折甚至輕描淡顯、輕輕帶過。但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面對任何困難,保持一顆平常心,自信地去解決問題、駕馭風險。
相信以一般的校內大學生要拿出三千塊錢去投資是很難辦到的,而林冬他們卻辦到了。當然,這其中也有他們父母的支持。瞄準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后,他們果斷地投入了資金,也足見他們的膽量。而這種膽量是一種積極地膽量。在那段生意冷清的日子里,他們想到了將租帳篷與燒烤相結合,可這又是一大筆資金的投入,拼湊出來的錢始終不能長期維持、持續經營。正在煩惱的時候,聽說了有一個專門辦燒烤業務的團體,于是他們想到了合作。合作讓他們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他們。目前,成本已經收回,他們開始考慮開拓新的業務。他們在不斷地往外拓展,那不也是一種膽量的體現嗎?玩笑中所說的“連鎖”似乎離他們不遠了。他們的成功有一半是來源于他們的膽量,而另一半則屬于他們的頭腦、他們的眼光。他們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如何看清市場,如何瞄準商機。
創業需要團隊的融洽合作。
作為團隊的核心人物,小小的林冬是如何讓他的隊友齊心一致呢?靠的是一種信任,一種團結。隊友的性格各有不同,要是接觸得多,摩擦是很有可能出現的。對此,他早就想到了。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分配不同的任務,各干其事,各司其職。偶爾林冬也會召集他的隊友聚聚聊聊感想,相互交流交流。對于隊友,他從沒有任何隱瞞,讓隊友對他產生一種信賴感,團結凝聚力增加了很多。
徐捷對舞團的成員一直灌輸一種理念:熱愛跳舞就要全身心地跳舞。對于那些非常喜歡跳舞甚至將它作為以后發展方向的隊員,徐捷對他們比較嚴格,一些培訓工作和演出之類首先會考慮到他們,給他們歷練的機會。而對于那些把跳舞當成是一種愛好的成員,他也并不反對,畢竟各人都有各人的選擇。為了讓成員能夠互相了解,凝聚團結心,徐捷經常會組織他們的大家庭一起去聚餐、搞派對、出行旅游。鑒于選拔一批高素質的舞者,徐捷對成員采取考核化。dn有個大的familiy,主要是一批預備成員。徐捷對他們會進行一次專門的培訓,對舞技和人品進行考核,三個月考核一次,如果考核成功,將會成為正式成員。
在采訪中,徐捷反復提到團隊感,并且感觸頗深。在資金不足、代課費無法支付時,有些人會選擇離開,但也有些人會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徐捷說:“我真的很感動,哥們說就算不要錢代課,也要把dn支撐下去?!泵磕阣n的周年慶,也是徐捷印象比較深刻的:那時候,大家都把身邊的其他事情丟掉,全身心地為周年慶做準備。整整一個多月的準備,不管是從臺前到幕后,都凝聚了隊員們的辛苦努力,一次周年慶,一次新的感動。
安徽賽區的街舞比賽,他們在賽前,整整兩周時間,通宵達旦地排練和鍛煉體能。從沒有人叫苦,從沒有叫累。他們的融洽合作,讓他們在那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他們興奮,他們歡呼,付出努力后所收獲的果實讓他們充滿了成就感。在一次街舞比賽中,兄弟表演失誤撞了頭,他竭力地勸說兄弟放棄比賽,但兄弟為了dn團隊能夠爭得榮譽,忍著傷痛堅持到最后。
在創業過程中,正是那些不離不棄的隊員一直支持者、鼓勵著,才使創業者冒著一路的風風雨雨,艱難地走過來;相反,團隊的不合作,即使創業者有超強的能力和才華,最終也將會是以失敗收場。像葛密的團隊在這方面就不是做的很好,隊員沒有分工明確,領導人物也沒有很好地凝聚隊員的心。在管理方面也不到位,以致會出現有人不去上課而無人頂替的狀況,漸漸的失去了顧客對他們的信任。
創業需要家庭與社會的支持。
大學生對于自身創業的沖動占到了九點五成以上。而把目光對向社會,社會人對大學生創業是持何種態度呢?調查數據發現,觀點明確支持,覺得確實大學生在創業上有一定優勢占到49%,將近一半。而有42.6%的受訪者這表示“不反對,不識為一條出路”.僅有余下7.3%的受訪者堅決反對,認為風險太大。所以,從前兩項數據疊加說明,起碼九成多的社會人不反對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是傾向鼓勵的。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開啟了提倡、支持的大門。但那些政策、措施真正實行了嗎?我看未必。許多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一些外地的人采取排外的心理,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艱難性。
在面對資金的不足的時候,徐捷他們就遇到這樣的麻煩?!氨緛硎窍肴フ笾?,銀行的人見你說一口普通話,排斥外地人,找各種理由拒絕我們的貸款和稅費減免,甚至還以有錢創公司沒錢交稅費的話來諷刺打擊我們?!毙旖菡f,“當時真是無盡的挫敗感,只能離開銀行自己再想辦法?!?/p>
在公司去注冊的時候,麻煩又來了?!澳切┺k公人員看到我們一副學生樣,又是外地人,就不斷地搪塞我們。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辦?”徐捷告訴我們。在面對公司注冊的時候,那些辦公人員因為徐捷他們的生源問題,對他們百般的搪塞,使他們的注冊路相對坎坷。
由此看來,如果要激發大學生創業,改變大家的觀念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的廣泛支持。
創業教育迫在眉睫。
學校提倡大學生創業,國家和社會也提倡大學生創業,可是剛從象牙塔里出來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難道要盲目而沖動地去創業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如何才能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幾率呢?創業教育迫在眉睫。首先,學校要指引學生明確的創業目標。市場需求什么,學校要指引什么,瞄準市場動向對以后大學生創業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改變創業觀念。創業并不代表創辦企業、公司,很多人將創業等同于創辦企業,其實并不如此,創業是個廣泛的概念,廣義的創業概念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F在很多大學生的市場風險意識很弱,要在畢業后較快地融入市場,提高大學生的風險意識是一個重要環節。最后,創業需要一個理性的認識。不是瞎玩,不是興趣,主要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提高自己應對事情的能力。
如今大學生創業問題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而且現在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并不容樂觀,大學生創業對即將面臨工作的大學生是一條值得考慮的出路,但是現在社會上對大學生創業的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大學生剛出校門就開始創業是盲目的,而且缺乏創業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調查”活動。由于交際的緣故填寫問卷的人員中以理工科學校為主,其次09屆和10屆的大學生是主要的被調查群體。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11萬名研究生、大學本??茖W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10萬,可預計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并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xx年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10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啟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為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于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就業的形式不容樂觀,因此,創業這一出路就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的眼中。在調查中有57.22%的人表示,在畢業后有創業的打算。
在網上有調查顯示,“曾經多次參加創業計劃競賽”的學生僅有3.5%,“參加過一次”的占11.3%,有85.2%的受訪者表示“未曾參加過這樣的活動”——進行過創業實踐嘗試的學生總體比例還不到15%。
創業其實是以新的生產力導入的方式開展一段事業。創業和以前的謀生不太一樣,所以對大學生能力要求比較高。第一,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能,也就是說你要能夠協調一些人際關系,能夠有一些基本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第二,要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比如在對內有員工團結問題,對外涉及到和工商、稅務以及各個社會組織打交道的能力。
《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顯示,半數大學生認為自己具備“創業技能”,但是專家稱——還沒有創業,別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學生除了有點子以外,還有哪一些扎實的基本功。
有45.88%大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學習如何自主創業非常有必要,但是,僅有極少的一部分人在平時積極地去了解創業的信息。對此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解釋這個現象。我們認為現在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很空洞。
有關創業的具體資料對大學生來說事很難接觸到的。所以大學生創業一般開始的時候都是比較生澀的。最重要的是對于項目或者是事業的定位以及戰略方向的把控能力。如果在一開始的時候方向選錯了,后面所有的努力可能就是南轅北轍。所以大概就這三個方面:一是工作的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良好的人際溝通;三是關于戰略方向的把控。這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不具備的話大學生開展創業實際上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就比較艱難了。
我們的調查表明,大學生創業對于絕大數的大學生是一條不可行的路,大多數的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很表面的地方,因此學校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另外,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也應加強對這方面信息的關注程度,注意完善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為以后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的創業應當適應時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是同學們理性擇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但就業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當前我國的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我國的人口基數大,需要就業的人員多,就業高峰持續長。近幾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大學生的就業高峰與社會的就業高峰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凸顯出來。
其二,就業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舊的經濟計劃體制的影響仍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作用,用人機制還健全,仍然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計劃安置,人才流動機制還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勞動力要素的配置還未達到完全優化。
其三,就業觀念有待更新。當前在就業問題上,許多人的就業觀念落后,如缺乏到基層和農村擇業創業的積極性,或者不從自身條件和現實出發,就業期望值過高。
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增大,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戰壓力增大。這些方面也對大學生的就業造成很大壓力。
因此,本人對我校部分在校學生進行了關于大學生創業觀的調查問卷?,F將此次調查問卷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為了充分了解我校學生的創業觀念,調查對象包括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大一大二的部分在校生,包括城市與軌道交通系、管理系、文學系、外語系等不同性別、年級的學生,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分別于晚自習及課余時間發放給學生填寫。問卷有20個問題構成,其中19到選擇題,1個開放題。問卷由四部分組成: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動機和態度,創業心理成熟度,創業面臨的困難,創業需要的指導和支持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調查,能有效的反映出我校學生的創業思想和創業觀念。
通過與同學的認真討論,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對得到的問卷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最終真實客觀的得出調查結果。
1、大部分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對畢業后的是否進行創業,缺乏明確的認識和目標。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和認識,是樹立正確創業觀的關鍵。調查結果顯示,54%的學生對創業的理解為只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創業;20%的學生選擇自謀職業;16%的學生準備自己開辦企業或公司;6%的學生想開發前沿科技項目;4%的學生另有其他打算。這表明,雖然我校大部分學生有創業的打算,但是還為做好創業的準備,其創業的動機尚不成熟,對創業的認識還不全面,對于日后創業的總體態度較差,部分學生甚至對于創業以及畢業后的打算未作任何的思考。這值得我們深思。
2、我校部分學生的的創業觀有些落后,對所學專業以及所在行業的了解較少。通過調查問卷,就打算創業的學生而言,對于畢業后的創業方向尚未完全明確。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存在創業的想法,而對于如何創業,怎樣創業以及創業可能會遇到的機遇與挑戰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未來的創業之路尚處于理想之中?,F如今學生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自身素質有待提高。由于長期處于應試教育下,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僅僅局限于本專業及書本,缺乏與市場接軌實踐鍛煉的機會,沒有經驗可積累,無論是實際應用能力還是心理承受能力相當有限,只能是憑著自己一時的激情,走一步算一步,而沒有詳細的思考與刻苦的鉆研。對于畢業后的創業,這顯然是不夠的。
3、學生的職業規劃不合理。通過調查問卷,我校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創就業準備不夠充分。例如,英語專業的一名學生準備畢業后開辦一家外語培訓機構。但是,其在大學期間,本專業的知識未能很好掌握,對于專業課的學習缺乏必要的專注與投入,導致其一些必要的語言類證書無法拿到。其選修的課程與企業的管理沒有關聯。這些必將給其將來的創業帶來困難?,F在的大學生由于處在大學這一象牙塔中,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無法專心與學業,或著接受到一些錯誤的創業信息,從而導致其大學期間的職業規劃出現誤區。
4、學生接受的創業培訓有限。雖然學院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每位學生的通識課程必修課,向學生提供有關職業的視頻教學并要求每位學生于學年末提交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學生自身的自覺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應的監督與檢測。學生從中真正學到的創業知識有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由于校園活動以及學習要求,學生參加校外兼職的機會不多,學生得到創業鍛煉的機會較少。調查結果也表明,一部分學生苦于無法找到適當的創業培訓。這應引起學校相關部門的關注。
1、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做好創業準備。
一是要有積極創業的思想準備。創業是拓展職業生活的關鍵環節,在就業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中,創業意識強烈并且具有思想準備充分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還能幫助別人就業。
二是要有敢于創業的勇氣。創業艱苦磨難多,因此,只有創業的思想準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業勇氣,有勇氣者才敢于創業、善于創業和成功創業。
三是要提高創業的能力。創業需要勇氣,但需要智勇,而不是蠻干,創業不是追求時髦的感覺,而是獲得成功的果實。大學生在創業的問題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創業、勇于創業的思想準備之外,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既要不拘泥于陳式,又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條件、創業的環境等各種現實的因素,努力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
四要積極儲備創業的基本知識、技能。在校大學生應學好相應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習之余應積極參加學校里的相關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2、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創業的引導,建立健全創業培訓體系和機制創業是各種社會知識的集合,是包括法律、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稅務、市場營銷等知識和技能的把握,更是創業者個人的團體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創新能力、交際能力等的綜合運用與展現。大學四年,正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高校應建立健全創業教育普及的長效機制,創設條件,營造氛圍,加強培訓,把有志于創業的學生組織起來。一方面要幫助他們理清創業思路,為其提供系統的知識培訓。如通過計入學分的創業課程、課題研究,設置相應的必修課程。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們增強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如通過舉辦職業規劃大賽等校園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進一步開發大學生的創業潛能。
3、政府應采取多種措施以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
政府應加大大學生創業宣傳力度,形成認同創業、尊重創業者的社會氛圍,增強創業者的“榮譽感”,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以緩解創業資金的瓶頸,成立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深化戶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以解決創業大學生的后顧之憂,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投身于創業之中。要搭建創業教育平臺,形成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
一方面,政府或有關部門要建立專門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領導和協調高校的創業教育,建立健全創業教育網站,搭建創業教育平臺,為創業學生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培訓、項目支持、開發和技術支持、開業指導、跟蹤輔導等服務,形成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另一方面,政府或有關部門要與企業做好溝通。通過對一些成功創業的企業家的成功案例,激勵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利用他們的成功經驗,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
一個人能否成才,并不取決于個人的一廂情愿,關鍵是必須把個人成才的主觀愿望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們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1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