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社會現象和個體行為,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如果你正在準備撰寫一份調查報告,以下范文可以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寫作技巧。
2006年是自治區對扶貧開發工作做出重大戰略調整的一年,是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到戶”工程的第一年。一年來,我們按照區、市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悉心指導下,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為切入點,緊緊圍繞全縣經濟提速、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個大目標,抓班子,帶隊伍,促工作,在狠抓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狠狠咬住以肉牛肉羊養殖、棚室蔬菜種植等為主推項目的產業化扶貧工作這條主線,合理安排和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到戶”工程,進一步加大科技扶貧和社會扶貧工作力度,在努力為貧困地區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不斷為貧困群眾探索和解決增收致富的途徑,不僅有效地促進了我縣廣大貧困地區種養業結構的調整,加快了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步伐,也顯著地推動了我縣經濟的發展。
按照區市扶貧開發工作的具體部署,我縣于5月下旬開展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2―2010年)》實施中期監測評估工作,組織扶貧辦、農調隊等有關方面的力量,分成兩個專題調研小組,走訪調查了6個鄉鎮13個貧困村,入戶調查近150戶,調查搜集到了詳盡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并據此研究、分析、評估了寧城縣在《綱要》實施以來所取得的各項扶貧開發工作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同時提出了政策性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寧城縣貧困地區群眾因病返貧致貧問題專項調研報告》和《寧城縣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實施中期監測評估綜合報告》,為上級以后調整扶貧開發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7月中旬,自治區扶貧辦派出檢查驗收工作組對我縣第二批52個重點村所實施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以及我縣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我縣大城子鎮的呼和、乃林皋,八里罕鎮的北場子、榆樹甸子以及黑里河鎮的大營子、興營子等6個貧困村作為我縣第二批實施“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的52個重點村的代表接受了自治區互檢組的檢查?;z組采取一聽、二看、三入戶、四座談、五查賬、六核對、七總結等方法對我縣上述6個重點村進行了核查,經核查后認為:我縣扶貧資金全部到位;以打井配電、修路架橋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以養牛養羊、棚室蔬菜和食用菌等為主的種養業扶貧項目受益面廣、效果明顯;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扎實有效;各項扶貧指標達到了自治區規定的標準。至此,我縣第二批52個重點村所實施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以及我縣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全部順利地通過了自治區的檢查驗收。
此前,為迎接自治區的檢查驗收,我辦組織有關鄉鎮的扶貧助理召開了專門會議,并派出專項工作組對52個重點村采取入村入戶座談核查等方法進行了自檢全檢。市扶貧辦也組成專項檢查組對我縣第二批實施“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的52個重點村采取聽、看、談、查、核、總等方法進行了預檢抽檢。通過自檢和預檢的情況來看,寧城縣第二批52個重點村所實施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均已達到了自治區規定的指標要求。因此,我縣第二批52個重點村所實施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順利通過了區、市扶貧辦的檢查驗收。
二、貧困戶基本情況調查登記工作有序展開,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開始正常運行。
今年,自治區啟動了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監測信息系統。為使這一系統能夠正常運行,以便于上級審計、財政、扶貧等部門對各地財政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項目建設情況、效益發揮情況等進行實時的監測,自治區要求將各重點村所申報的扶貧開發項目及其批后的實施情況以及貧困戶的.家庭基本情況、資金扶持情況、經營效益情況(一戶三卡)都要一一登錄到互聯網的專門網站上。此項任務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目前我縣經市扶貧辦確認的貧困人口有10.09萬人,約合28000多戶。市辦要求我縣在今年要將第三批實施“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的43個重點村的8450多戶貧困戶的三項情況都登錄到專門網站上。若以最熟練最快的速度錄入,每人每天只能錄入80戶左右,且該網站在同一時間只準許1人登錄,因此,錄入8450多戶近25350張表格約需要100多天的時間。此項工作自11月份開始,至年底要全部完成。為完成此項工作任務,我辦曾派出專人接受了培訓,還組織各貧困村的支書、主任召開了專門會議,安排部署了入戶調查、填表登記工作,同時安排專人要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將今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到戶”工程的14個重點村的2000多戶貧困戶的三項情況逐一錄入到專門的網站上。其他重點村貧困戶的三項情況稍后再錄?,F在,此項工作仍在進行當中。
三、整村推進工作全面啟動,扶貧到戶工程得到有效實施。
自治區在今年對扶貧開發工作做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對第三批“千村扶貧開發工程”重點村采取“整村推進”的方式,實施了“扶貧到戶”工程。寧城縣第三批“千村扶貧開發工程”重點村共有43個,今年列入“整村推進、扶貧到戶”工程的共有17個,其中,財政扶貧資金扶持的14個,以工代賑扶貧資金扶持的3個。為確保今年的“整村推進、扶貧到戶”工程真正取得實效,我辦專門組織有關鄉鎮的扶貧助理和有關重點村的支書主任先后召開了兩次專門會議,研究部署整村推進工作,安排落實扶貧到戶項目。我辦還組織專門力量深入到各有關鄉鎮村一一敲定、明確和落實扶貧到戶工程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最終為14個重點村落實了以種養業為重點的養殖、種植、水源、交通、防護等5大類8小類的到村到戶扶貧項目:扶持購置基礎母牛1772頭,發展肉牛養殖戶1682戶;購置小尾寒羊基礎母羊1905只,購置無角多塞特種公羊18只,發展肉羊養殖戶361戶;扶持建設蔬菜暖棚204個102畝,建設蔬菜冷棚300個300畝,發展棚室蔬菜種植戶277戶;建設水源工程16處,打配機電井16眼,建爬坡引水工程1處,擴大水澆地面積1249畝;修筑村路20.1千米,建橋涵12座;建設治河工程2處,建攔河壩900延長米。目前,項目資金已陸續到位,并且全部按照“三專一封閉”報賬制管理和大額扶貧物資“三統一”管理的要求進行嚴格使用,按照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的要求按期啟動了上述這些到村到戶項目,不少項目已實施完畢,其中養牛、養羊項目所用資金達到了投入財政扶貧資金總額的60%以上。
為了讓群眾在選購基礎母牛過程中少走彎路,更為了使群眾的舍飼肉牛養殖業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還專門組織了實施養牛項目的12個鄉鎮12個重點村的60多名干部群眾于6月8日赴敖漢旗的金廠溝梁鎮和貝子府鎮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察,對牛源、牛的品種、價格以及如何組織購牛、如何討價還價、如何檢疫防疫、如何運送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問題進行了先期學習和研究,為現場實際操作積淀了經驗。進入購牛階段后,我辦與牛源供應地―山東省汶上縣畜牧良種推廣站簽訂了基礎母牛購銷合同,并責成我縣畜牧局與汶上縣畜牧局簽訂了購銷階段畜牧防疫附屬協議,由兩地畜牧局做好購銷階段的檢疫和防疫服務工作。購牛時,由實施養牛項目的貧困村群眾推選懂得識牛、估斤等技巧卻又值得大家信賴的同志代表群眾到山東汶上縣現場選購基礎母牛?;A母牛選購好以后,由山東省汶上縣畜牧良種推廣站搞好隔離防疫工作,并由汶上縣畜牧良種推廣站將牛安全運送到我縣實施養牛項目的群眾手中。最后,還要由山東省汶上縣畜牧局的同志協同我縣畜牧局的同志搞好售后跟蹤服務,對我縣所購基礎母牛在運抵目的地后15日內所發生的疫病給予及時的防治。一系列良好的服務有力地保障了我縣肉牛養殖業扶貧項目的成功實施。
四、科技扶貧工作又有新突破,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取得顯著成果。
我們繼續大力推進科技種子示范工程,使我縣在科技扶貧方面再次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為貧困群眾大力引進優良新品種牛羊基礎母畜,借以大力發展舍飼牛羊養殖業。今年我們為實施養牛項目的12個重點村所引進的基礎母牛均為西門塔爾、夏洛來等名優品種牛,為實施養羊項目的2個村所引進的基礎母羊均為純種小尾寒羊或改良二代羊,這為貧困群眾快速高效發展牛羊養殖業奠定了良好的條件;二是繼續為貧困村提供良種優質種公羊進行配套,新扶持建立肉羊改良站點18家,配套無角多塞特種公羊18只;三是加大優質棗果新品種苗木的繁育力度,繁育適合本地生長的梨棗苗木近10萬株,為我縣甸子鄉大黑石村發展梨棗約900畝。與此同時,我縣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我辦確認了11家勞動力轉移培訓機構,已培訓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均為職業技能培訓)2120人,其中轉移安置2100人,分別完成計劃任務的111.6%和110.5%。全年共發放勞動力轉移培訓扶貧補助卡1900份,補助資金66.5萬元。
五、京蒙對口幫扶工作又有新進展,社會扶貧工作再掀新高潮。
今年8月末,北京市石景山區區長侯玉蘭女士親自帶隊,率領石景山區政府、商務局、計劃局等單位的領導同志一行共計18人,前來我縣開展幫扶活動,再次為我縣帶來了幫扶資金100萬元。同時,還與我縣達成了進一步加大幫扶工作力度和進一步加強多領域合作的幾點愿景,使我縣諸多領域大受裨益,再一次譜寫了京蒙對口幫扶工作的新篇章。
另外,由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我縣繼續以干部“下鄉入村、包戶富民”活動為主要形式,大力開展社會扶貧工作,并將其納入縣直各級黨政領導的目標責任進行考核,因而再度掀起了社會扶貧工作的新高潮。年初,縣委、政府組織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全縣社會扶貧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2005年度的社會扶貧工作,表彰了在2005年度社會扶貧工作暨“包戶富民”活動中做出優異成績和突出貢獻的68個先進集體和102名先進個人,分析了當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形勢,安排部署了新年度的社會扶貧工作新任務。會議還傳達和印發了《關于繼續深入開展“下鄉入村、包戶富民”活動的意見》(寧黨發[2006]19號),繼2005年之后再次發出了以干部“下鄉入村、包戶富民”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好社會扶貧工作的號召。會議之后,各參加“包戶富民”活動的單位的干部職工迅速行動起來,紛紛投入到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面貌的艱苦工作中,出錢出物幫助貧困群眾解決應時難題,出主意想辦法為貧困群眾解決增收致富途徑。我辦也不例外,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多次組織干部職工深入到聯系村開展細致入微的調查研究和“包戶富民”活動。當了解到所聯系包扶的黑里河鎮上拐村、大營子村等村急需建橋資金時,我們便積極到上級跑要項目、跑要資金,及時為這兩個村爭取來了項目資金,分別為以上兩個村撥付建橋資金2萬元,使兩個村的3座小橋的橋面板工程得以及時完工,順利解決了當地群眾多年來的行路難問題。當了解到上拐村第一、二、三村民小組的上百戶村民還未吃上自來水時,又為他們解決資金3萬余元,購買了塑料管道等必要的輸水設備,實施了戶戶通自來水工程,當地干部群眾對此十分滿意。為切實推進干部“下鄉入村、包戶富民”活動暨社會扶貧工作的扎實開展,縣委組織部還多次協同我辦下鄉進行督導和檢查,年末又進行了專項檢查驗收。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包戶富民”活動暨社會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縣直各參加“包戶富民”活動的單位的干部職工下鄉入村開展幫扶活動累計達2000多人次,投入幫扶資金累計66萬余元,物資折款54萬余元,共上幫扶項目20余項,資助貧困學生210多名,幫助勞務輸出11000余人次,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面貌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市直對我縣開展定點包村工作的10個單位也派出人力、拿出物力對我縣的有關貧困村開展了大力的幫扶活動,一年來共投入幫扶資金25萬余元,投入物資折款31萬余元,引進資金10萬元,上幫扶項目8個,為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促進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做出了重大貢獻。
[1][2]下一頁。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為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xx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后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五)以社會扶貧為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為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余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為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扎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干群、黨群關系,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為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為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為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脫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群眾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著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群眾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五)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打好遠安不列入整體對外開放縣和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認真總結資金捆綁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于推進重點村項目建設。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調動方方面面的扶貧幫扶積極性。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顚S?,營造良好的對上爭取環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地貢獻。
20xx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縣政協抽調部分政協委員,由提案法制委員會牽頭,組成三個調研小組,在主席、副主席的指導下,深入鄉(鎮)、村、組、農戶及縣直相關部門,通過走訪調查、座談討論、查閱相關資料、現場交流等方式,對全縣農村部分扶貧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自國家扶貧。
政策在我縣實施以來,我縣以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目標,以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為載體,按照“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扶貧政策在全縣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扶貧政策的落實促進了經濟指標的增長。隨著國家一系列扶貧項目的實施,特別是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的全面推進,截止20xx年底,全縣gdp達到3.676億元,比20xx年的1.879億元增長95.64%;實現財政總收入2687萬元,比20xx年的1411萬元增長90.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83元,比20xx年的1468元增長48.71%;糧食總產量達2345.4萬公斤,比20xx年的2233.5萬公斤增長5.01%。貧困人口的住房、衣著、食物結構等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二)扶貧政策的落實促進了基礎設施的建設。20xx年以來,全縣累計新修便民橋涵118座,全縣公路總里程達576公里并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能公路;累計新建人畜飲水工程102處,解決了66個行政村中的2.85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新修灌溉管渠道40公里,新修和改造基本農田2150畝;實施“三建三改三化”1100戶,累計建沼氣池1880多口;僅20xx年實行貧困戶遷移扶貧安置就達381戶1596人,民眾的基本生存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三)扶貧政策的落實促進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截止20xx年底,全縣863名五保戶全部按國家政策標準享受供養補助金,其中兩所區域性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戶220人,農戶分散供養643人;全縣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3092戶6616人,月發放農村低保補助金29.5萬元,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對特困戶、五保戶實行醫療救助。救助體系的建立和落實,使特困、五保人群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助,確保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
(四)扶貧政策的落實促進了支柱產業的形成。全縣已建成生豬產業示范點479個,生豬飼養量達18萬頭,農民人均飼養量達3.7頭,生豬養殖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占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別達27%、25%。生豬產業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650元,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為30%;同時,引導農民發展魔芋、絞股蘭、中藥材等特色經濟,種植面積達5.1萬畝,80%農戶從產業中受益。
(五)扶貧政策的落實促進了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全縣農村中小學校舍全部得到改造與改建,學校文化、體育、實驗等教學設施逐步完善,全縣改造和維修危房面積19098平方米,投入改造資金1160萬元,新建校舍面積17000平方米;20xx年,全縣全年共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書費9992人次44萬元,免除義務教育雜費14810人次158萬元,補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寄宿生生活費3520人次63萬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啟動,20xx年,全縣參合人數達45143人,參合率達91.43%;計劃免疫率達95%,產婦住院分娩率達86.82%。
在此次調研過程中,我們雖然感到全縣扶貧工作雖然卓有成效,但也發現了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主要是:。
一是安居工程存在部分鄉鎮摸排不細的問題。在摸底過程中,部分鄉鎮主要摸排了五保戶、低保戶及滑坡地段的危房,疏忽了摸排一般貧困戶中的危房,致使部分貧困戶無法享受到安居工程優惠政策。
二是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落實不全面,學校操作不規范,透明度不高,有部分中小學生應享受而未能享受。
三是“雨露計劃”的落實普遍存在招生難、就業難的“兩難”問題。
四是扶貧重點村建設存在規劃缺乏前瞻性或規劃執行不嚴的問題,建設內容單一,建設標準不高,村容村貌變化不大,整體效果不太明顯。
五是農村低保政策落實存在部分鄉鎮按戶平均分配的“戶保一人”和不講政策講人情的“人情入?!眴栴}。
六是信貸扶貧資金落實過程中,金融部門受以前扶持產業回收資金困難的影響而抬高貸款門檻,致使扶貧項目難以得到信貸扶貧資金的及時有效支持,使得產業發展步履艱難。
七是扶貧產業支撐、增收路子不多,少數搬遷群眾失去土地而又無致富項目,由高山“富裕戶”變為低山“貧困戶”,出現“因搬返貧”現象。
八是就業培訓未真正落實、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大多數在家務農人員,對現代農業新技術接受能力有限,對拓寬增收門路、創辦實業信心不足,滯留于傳統農業,收入難以提高;外出謀生者大都身無技藝,只能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停留于非農“打工仔”行列。
綜合本次。
調研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縣地理位置偏僻、經濟基礎差、財力底子薄、經濟和社會發展動能不足以及全縣貧困人口還有1.8萬人(其中低收入人口9600人,絕對貧困人口8400人)的實際,我們建議在今后一段時間的扶貧扶貧政策落實過程中,繼續堅持“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以“興致富項目、建生態家園、創文明新村”為目標,以整合扶貧資源、用好用活扶貧資金為抓手,著力實施“1234”工程。
(一)突出一個中心。以實施扶貧戰略為中心,將扶貧重點村、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扶貧開發的主戰場,科學制定和實施扶貧規劃,實行項目規劃到村、扶持對象到戶,資金安排到村、項目覆蓋到戶,幫扶措施到村、領導聯系到戶,通過努力,實現“推進一個村、脫貧一個村、鞏固一個村、提高一個村、致富一個村”的目標。認真搞好易地扶貧、生態移民和安居工程,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自籌自建、適當扶持”的原則,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確定亟待易地搬遷的對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學合理的遷居方案,積極穩妥地推進,確保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讓貧困戶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生存狀況。
(二)突出兩個重點。一是狠抓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化扶貧。按照“產業扶貧、整體推進、成片開發、綜合治理”的基本思路,通過“政府扶持、龍頭帶動、大戶支撐、農戶參與”的框架和“科技扶貧、資金支持、業主實施、合同約束”等措施,大力扶持發展產業基地環節和加工銷售環節的兩個市場主體。集中相當份額的財政扶貧資金,重點扶持生豬、中藥材等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為農戶增收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二是狠抓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扶智式扶貧。著手實施智力、科技扶貧,真正做到“扶貧又扶智”,通過大力扶持發展職業教育、開展科技扶貧和勞動力技能培訓,繼續走“培訓技能—外出就業—增收脫困”和“培訓技術—就地創業—增收脫貧”兩條路子,教給農民新形勢下的謀生本領和發展經濟的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能力;加強農村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圍繞結構調整和優勢特色產業開發,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辦好科技示范基地,發揮基地的聚合、輻射、示范作用;同時,加強科技服務,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技術優勢,對農業生產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三)完善三大機制。一是完善扶貧投入機制。發揮扶貧資金“引子”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城市工商資本進入扶貧開發領域。充分發揮鄉鎮實施扶貧政策、用好扶貧政策的積極作用,給鄉鎮一定的靈活權、實施權;用好用活“一事一議”制度,全面落實農民義務工投入,充分發揮貧困群眾在扶貧開發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二是完善項目組織機制。按照“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行政手段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縣級支持與鎮鄉投入相結合、農民自主與各方幫扶相結合”的原則,適應政府職能轉變和農村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集中較大份額的扶貧資金,采取“龍頭連大戶、大戶帶貧困戶”的模式,扶持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扶持大戶發展、幫帶貧困戶。三是完善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在項目計劃上,嚴格審查把關,瞄準對象,突出重點。在資金安排上,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大力推行公告、公示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在項目實施上,認真推行項目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按進度縣級報帳制,確保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
(四)落實四項責任。一是認真落實領導責任。繼續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實行“縣級領導聯鄉、部門聯村、鄉鎮分塊作戰”的工作氛圍。二是認真落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堅持“四不變”原則,即幫扶對象不變、幫扶政策不變、幫扶部門不變、扶貧資金不變,做到各級領導、各級部門在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中職責分明,責任落實。三是認真落實幫扶目標管理責任。按照“定點到鄉、幫扶到村、惠及到戶”的要求,將幫扶工作的重點轉向貧困鄉、貧困村。統一組建的幫扶集團,一定幾年不變,做到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人員和脫貧時間四落實,不脫貧不脫鉤。同時,加強與對口支援省市扶貧集團的銜接,爭取更大支持。四是認真落實督促檢查責任。建立健全推進扶貧開發督查制度。組織專門班子,經常深入鄉、村督查指導,確保扶貧開發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xx村是丁家營鎮最為偏僻、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建檔立卡的重度貧困村之一。該村位于武當山南麓,面積30多平方公里,山大人稀,人均收入較低。2014年全村貧困戶面為54.5%,目前下降到45.6%。該村耕地面積877畝,人均耕地約0.8畝,有6個村民小組310戶1086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為患病人群和60歲以上的留守老年人。
xx村主導產業為坡地種植、家庭小規模養殖和外出務工,以務工為主業的約50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60%以上。2014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占10.6%、養殖業收入占5.4%、務工收入占71%、其他收入占13%。
(一)交通不便、環境條件差導致貧困。
xx村是丁家營鎮較為偏僻的一個行政村,距集鎮中心位置較遠,地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地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滯后、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收入普遍很低。
(二)無產業支撐、集體經濟薄弱導致貧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少部分常住該村的村民,基本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多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但平均不到0.8畝土地,且90%的是貧瘠的山坡地,經營中需要投入的多,而產出少,幾乎無收入;部分家庭養的有一頭豬、幾只雞、幾只羊,但受交通、信息條件限制,大多自給,不能形成規模,村民沒有收入;村集體由于前幾年建村部,外欠近百萬外債,自己自身難保,更談不上扶持村民。
(三)自然災害造成貧困和返貧。
該村農戶本來家庭經濟狀況就差,若遇天災人禍,如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調研中,本人了解到,像杜明山、曹學勝等20多戶村民,都是因疾病或災害致貧,該種類型的貧困戶占全村20%左右。
(四)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導致貧困。
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對農戶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不僅對家庭沒有收入的貢獻,反而還增大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之中,難以脫貧。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而醫療費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債臺高筑。對該村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對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療費用就成了這些農戶的沉重負擔,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
(五)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
前幾年義務教育沒有實行免費時,該村不少貧困人口因上學路途遙遠、家庭貧困等原因中途輟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表明,該村村民的勞動力文化素質狀況較差,貧困人口中文盲率為20%多,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不足6年,大大低于全鎮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只能干一些建筑、挖煤等體力活,是有些收入,但與其他人相比,收入有很大差距。
(六)貧困戶主觀脫貧意識差、沒有危機感導致貧困。
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該村部份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沒有發展動力,安于現狀。各單位部門、社會各界踴躍為貧困戶捐物捐資,部分貧困戶便產生嚴重依賴思想,甚至少數人認為,為他們捐物、捐錢是應該的,國家應該供養他們。
(一)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
2016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通過多方協調,xx村啟動了36戶生態移民搬遷工作,方式是農戶村民自主聯建,國家整合資金,每戶補助3萬元錢。從目前情況來看,該項優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資金扶持力度、政策享受戶數力度遠遠不夠,導致安置房屋建設進度較為滯后。
建議多部門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快速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工作。在楊家廟埡子、孫家院、徐家院、白衣庵、中嶺高標準建設五個院落,將全村310戶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線穿五珠新農村局面,既解決農戶住房問題,又將院落建成了新農村景點,為今后旅游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二)加大殷河路改建力度。
xx村通向集鎮的唯一通道--殷河路,全長15公里左右,該路狹窄彎曲、凹凸不平,路況極差。雖然今年上半年借助三萬村村通活動,對該通村路進行了改造,修建了錯車臺、增設了標示牌,但還是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改建殷河路、打通丁白路(丁家營--白楊坪),將以前3.5米寬的通村路按照山區二級路的標準進行改造,從而帶動該村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髻山、黃龍峽等景點旅游資源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脫貧。
(三)推進旅游產業發展。
xx村地大人稀,旅游資源豐富,如何發揮這些資源優勢,推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此輪精準扶貧重點解決的問題。
建議在該村進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實現綠色全覆蓋,形成山青水綠天藍的優美環境,為發展旅游業夯實基礎;通過土地流轉,在溝、峽等平地或坡地規模種植苗木花卉、中草藥、雜果等產業,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局面,實現全域景觀化、景觀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帶動了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太都湖、楊家廟埡子、白衣庵、厲家院、髻山、髻大峽谷等景點旅游資源,鼓勵農戶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垂釣健身等產業,為農戶增設又一致富渠道。
(四)強化貧困戶輸血與造血功能。
扶貧關鍵是扶人。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扶持的對象--貧困戶無動于衷,扶貧攻堅工作將徹底失敗。
對于此類對象,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繼續推進金藍領工程,為每戶貧困家庭培訓一至兩名掌握實用技術的勞力,讓他們通過勞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二是繼續推進5541工程,輸血與造血并重,鼓勵貧困戶利用山場等優勢資源,開展種植、養殖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收入推進四雙幫扶和金融幫扶,解決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融資難、辦事難問題,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平障礙。
(五)加大保障扶貧力度。
在xx村諸多貧困戶中,有一種貧困人口,既無勞動能力,又無致富門道,他們靠自身根本無法脫貧,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等。對此類對象如何開展精準扶貧,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建議加大保障扶貧力度,充分利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五保等民生政策,對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政府、幫扶單位籌資幫其購買社會保障,使貧困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通過獲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治病、養老等讓包袱沉重的貧困家庭,看到脫貧的希望,走上勤勞致富的路子。
經過艱苦努力,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定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為,中國扶貧攻堅的成就“為發展中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提供了一種模式”.但由于我國的.貧困線是一個很低的標準,而且在生產生活條件極端惡劣的地區,大量的貧困人口面臨著突出的返貧問題,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都可以導致貧困人口飽而復饑,溫而復寒.所有這些都決定著我們的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則是新世紀中國扶貧事業的嶄新起點.
作者:夏仕應作者單位:刊名:決策咨詢英文刊名:policymakingconsultation年,卷(期):2001“”(4)分類號:關鍵詞:。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湖北省扶貧開發規劃》及《**縣(――)扶貧開發規劃》實施以來,縣委、縣政府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大局,致力于“興致富項目、建生態家園、創文明新村”建設重點,堅持規劃到村、項目到村、資金到村、效益到戶的扶貧開發原則,瞄準“兩類”(極端貧困、低收入)人口,堅持以人為本,體現真扶貧,扶真貧,齊心協力,上下聯動,實行目標管理、對口幫扶和扶貧否決制度,結合實際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全面實現《**縣(2000――2010)扶貧開發規劃》中期目標。
進入新世紀,**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湖北省農村扶貧開發規劃(2000-2010)》和市、縣所確定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制定了農村十年的扶貧開發規劃,結合縣域實際提出了盡快解決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問題,竭力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加強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變全縣經濟、社會、文化落后狀態,為向小康水平邁進創造條件的奮斗目標。并確定了十年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對象、范圍。通過實施重點村建設、產業扶貧、搬遷扶貧、教育扶貧、衛生扶貧五大扶貧工程,達到了治貧、治愚的目的。從組織實施《**縣(2000――2010)扶貧開發規劃》的五年時間看,取得了很大成績,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增長,貧困面逐步縮小。截止底,全縣gdp達到10538萬元,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1億元,比的6.6億元增長53%;實現財政收入8068萬元,比20的4810萬元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331元提高到20的1795元,年人均占有糧食由2000年的378公斤達到年的400公斤。gdp、工業副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商品零售額、人均純收入、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外貿出口等八大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八,同時,通過撤村并組和56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建設,全縣貧困村由2000年的204個下降到2004年的133個,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18.36萬人,減少到2004年的1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66%下降到42%。貧困人口的住房、衣著、食物結構等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2000年至2004年,全縣共新修維修鄉村公路510公里,僅2004年通村公路硬化達85公里,新修飲水工程1460處,打水井7800余口,建水窖3500余口,架設飲水主管道1168千米,解決了35490戶13.84萬人飲水困難;通過“農網”改造,解決了農村98.5%的農戶生產生活用電問題;累計建沼氣示范5000多戶。對1270戶4990人進行了遷移扶貧安置,其中,對125戶住草房、窩棚、巖屋的“三房戶”住房進行了改造重建。
三是支柱產業逐漸形成規模,為貧困農戶增收奠定了基礎。全縣扶貧貸款投放累計達2.1億元扶持支柱產業,簽訂水電開發合同19份,總裝機55萬千瓦,協議投資30.8億元,使境內7大河流全部得以開發。全縣在建電站24座,裝機45萬千瓦,累計投資12億元;全縣茶產業年產量達150萬斤,銷售收入7000萬元,農民人平茶葉收入近300元。同時,支持發展魔芋、黃姜、中藥材等特色經濟基地達35萬畝,人平實現1畝,約3萬多戶農民從產業中受益。
四是教育扶貧、衛生扶貧促進了貧困鄉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教育、衛生醫療條件明顯改善,實用農業科學技術得到大范圍普及,**先后榮獲全國“兩基”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等稱號。小學、初中人口入學率分別達到99%和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的目標,50%的村有衛生室。
(二)五年來扶貧開發的主要做法。
取得以上成效,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立足縣情,清晰思路,以扶貧開發統攬全縣農村工作大局。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綱要》和扶貧規劃要求,立足縣情,實事求是,圍繞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實現全縣脫貧這個總目標,以貧困鄉村為重點,落實具體措施,抓好扶貧到村到戶,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推行黨員干部包扶貧困戶責任制,全縣上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大打扶貧攻堅戰,以扶貧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收。
2、注重實效,夯實基礎,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五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興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動搖,做好水土文章,發展生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組織農民投工100多萬個,投入扶貧資金近4000萬元,新修飲水工程1460處,打水井7800余口,建水窖3500余口,架設主飲水管道1168千米,解決了35490余戶13.84萬人、12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極大改善了貧困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其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實了基礎。
3、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走產業化扶貧開發之路。
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收”這一目標,大力發展水電、茶葉、魔芋、畜牧、藥材等支柱產業,堅持走規?;_發、工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社會化服務之路,取得了明顯效果。僅2004年全縣扶持支柱產業,實現綜合收入3.9億元,提供財政收入2000萬元,受益農民人均增收750元,帶動8000戶貧困戶33000人解決溫飽,使8000低收入人口實現穩定增收。
4、多管齊下,真抓實干,大力實施遷移扶貧工程。
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大力組織實施遷移扶貧,按照“試點--推廣--全面鋪開”的步驟,采取一步到位和滾動搬遷相結合,集鎮、插花、林特場安置等多種途徑,通過向上爭取、縣鄉補助、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累計投入遷移扶貧資金500多萬元,對1270戶4990人進行了遷移扶貧,并組織勞力幫助遷移農戶改田、治地,修建水利設施,發展經濟林園,使遷移安置的貧困戶“遷得出、住得穩、逐步能致富”。
5、創新觀念,落實要求,大力組織實施參入式扶貧規劃。
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中,突出捆綁安排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老區資金用于重點村項目建設,同時要求部門專項資金向重點村傾斜,督促縣直對口幫扶單位加大扶持力度,從人力、財力、物力、政策上對重點村予以傾斜。2004全縣確定的56個重點村共新建產業基地1.17萬畝;新建“四位一體”沼氣池5000多個;新建標準欄圈8000個;進行生態移民1270戶;完成飲水工程281處;新修維修鄉村級公路510公里,56個村已基本實現“兩?!保ù_?,F有貧困人口解決溫飽、確保低收入人口穩定增收)、“四有”(有一個“五好”村班子、有一個帶動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有穩定的集體經營收入、有一批科技致富帶頭人)、“五通”(通路、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通電話)。
6、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成效顯著。
截止2004年,我縣按照《**縣扶貧培訓規劃》、《**縣農民務工技能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實施方案》,由縣委組織部、縣委黨校、扶貧、科技等部門聯合在龍王埡、水坪前進和匯灣梅子埡茶場建立了三個農民技能培訓基地和一個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縣勞動技校),有組織、有計劃的對貧困村干部及貧困勞動力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提高重點村干部素質和業務能力,組織了36個重點村干部參加了兩期鄂西北片重點村干部培訓班學習。招錄了15名貧困學生到十堰市機電學校接受為期兩年的定向就業培訓。以縣技工學校為主,五年累計訂單培訓學員3074人,其中,長訓學員1351人,短訓學員1823人,有2400名從該校轉移到全國各地經濟發達地區。有5名鄉鎮分管扶貧的副書記參加了省的培訓,縣扶貧辦3名干部參加了國家、省市組織的業務培訓,全縣累計培訓干部600人次,培訓農民28000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6萬人,鄉村人口戶均0.86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達4.5萬人,創收3億元。超額完成了扶貧規劃中期貧困對象培訓與轉移任務。
7、老區鄉村建設效果顯著。
――新洲鄉、天寶鄉、向壩鄉3個老區鄉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3個老區鄉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3.2萬人下降到2004的1.813萬人,平均每年減少0.3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9%下降到22%。
――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50元提高到1759元,接近全縣平均水平,年人均占有糧食近500公斤,高于全縣100公斤。群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據統計,3個老區鄉農民打工收入由2000年的'2000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4027萬元,增長2倍。
――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五年時間,解決了2.14萬人飲水困難,解決了57個村334個村民小組通電問題,解決了55個村通路問題,有近1萬人告別了惡劣的生存環境。人均當家田地面積達到0.34畝。
――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3個老區鄉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醫療網絡建設得到加強,現有中心衛生院4所,衛生診所17個,農村合作醫療室25個,占村總數的44%;有48個村275組通廣播電視,占總數的84%;建有村級文化活動室35個,占總數的61%。3個老區鄉現有科技推廣機構17個,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1324名,農民科學種田水平明顯提高。
――經濟實力有所增強。2004年,3個老區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45億元,比2000年增長1倍;財政收入達到354.04萬元,比2000年增長1.3倍;致富項目建設已具雛形,以茶葉、魔芋、藥材等為主的骨干品種基地面積達到3.65萬畝,人平0.85畝,實現收入293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達到20%。2004年出欄牲畜2.88萬頭,農民人平0.7頭。
8、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形成強大的扶貧合力。
抓住上級加大定點扶貧工作力度的機遇,密切與中直、省、市定點扶貧單位的聯系,積極主動上門匯報工作,熱情周到地搞好服務,積極爭取88個中直、省、市對口幫扶單位的大力扶持,五年間,幫扶單位共落實到位資金物資折款累計達2500萬元,實施項目281個,其中國家煙草專買局幫扶**、2004、三年投入就達925萬元。同時,加強縣直單位對口幫扶工作,組織幫扶單位為貧困村辦實事、求實效,投入幫扶資金1000萬元,有力促進了全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農民脫貧致富。
2000年到2004年五年間,累計全社會和專項投入扶貧項目資金總額1.4億元,用于種、養、加工、農田改造、人飲、道路、廣電、科技、教育等項目實施,并通過整村推進、產業扶貧、勞動力轉移培訓、老區建設、搬遷扶貧、社會扶貧等重點工作開展,使全縣農民生活狀況得到改善,尤其是土坯房比重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04年的40%;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通村、組公路由52%上升到83%,基本農田比重由39%達到50%;衛生教育文化進一步提升,勞動力長期患病率由10%下降到6%,中小學失學率由2%下降到0.3%,廣播電視入戶率由42%上升到80%。扶貧規劃和項目的實施對解決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貢獻率達50%,使全縣提前一年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縣(2000――2010)扶貧開發規劃》中期目標。
(三)全縣目前的貧困現狀及成因。
**縣于1994年被認定為全國貧困縣和全省特困縣,又被確定為全國592個和全省29個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貧困縣之一,現轄15個鄉鎮、301個行政村,12個國營林(特)場。另有省定老區鄉鎮3個(新洲鄉、天寶鄉、向壩鄉)。
全縣301個村中被省、市確定為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有133個(20申報并被國務院、省確定的有204個,后因村組撤并,確定為133個),重點貧困村總人口為2.39萬戶,9.31萬人,其中貧困戶1.72萬戶、6.54萬人。按省、市要求,20確定了省定18個重點貧困村,累計56個重點村建設,其中,待省驗收11個,在建45個重點扶持重點建設對象。
截止2004年底全縣有貧困人口11.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4.87萬人(人平年純收入在637元以下),相對貧貧困人口(人平年純收入在637至882元之間)6.72萬人,分別占全縣農業人口27萬人的18%和25%。有飲水困難人口1.41萬人,占農業人口的5%(全縣通自來水的村有141個,占總村數的46%)。有5768戶23806人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急需搬遷,占農業人口的5%。有187個村公路等級低,其中有65個村晴通雨不通,占301個行政村的61%;尚有7個村不通路,占總村數的的2%(其中縣河2個、兵營1個、鄂坪1個、豐溪2個、天寶1個)。有90個村不通廣播,占總村數的30%。
在我縣進行定點扶貧的中直、省、市直單位共25個,其中,中直1個,省直2個,市直22個。
從區位上看,我縣地處鄂西北邊陲,距武漢達800多公里,全縣的貧困鄉村,更是大多地處偏僻,遠離城市和交通沿線,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從基礎條件看,很多貧困村的路、水、電信等問題還沒有解決,這些村大多數是邊遠窮村,基礎生存條件很差,就是要解決困難也很大。同時,這些村農業耕作方式十分落后,土地瘠薄、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改造難度大;從社會發育程度看,教育、衛生文化落后,信息閉塞,市場發育不健全,人與自然的關系還不協調;從扶貧對象的素質看,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高,而且有許多因病、因災害造成喪失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從工作角度看,一是家庭條件稍好一點的貧困戶,已通過多種方式組織搬遷安置,剩下條件差的貧困戶,在今后工作中,按現行政策要求組織搬遷扶貧會有一定難度,主要是任務大,專項資金少;二是全縣共有133個村被省扶貧辦確定為貧困村,并按“瞄準式、參與式、銷號式”整村推進原則,逐步給予扶持,除待省驗收和在建重點村之外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發展問題日顯突出。這些村,急需上級扶持,工作難度非常大。三是因教致貧增多。在農村供孩子上學就像一場賭博,初中、高中的費用已經給家里帶來沉重的負擔,孩子能否考上大學還是未知數。孩子考上大學家里會背上一個更大的包袱,大學畢業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數。面對這些未知數,家長需要拿出大筆錢去“賭”。一旦這場賭博以失敗告終,對于有的農村家庭而言,有可能要用許多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來還債,因此有一個鄉鎮干部講:我還有點經濟來源,供一大學生就成了貧困戶,而農村可以說出一個大學生,就等于增加了一個貧困戶。四是貧困鄉村的干部群眾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缺乏自力更生改變面貌的信心,一些潛在的優勢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探索我市扶貧工作的新路子,更好地為農戶服務,為市政府在制定“十一?五”期間的扶貧攻堅工作規劃提供可靠依據,11月下旬,市政協副主席吳桂臻、率領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及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調研組,以水城縣為對象,對我市的扶貧開發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采取座談和走訪的形式,聽取了水城縣政府和縣財政局、扶貧辦、畜牧局等相關部門的匯報,并重點在鄉進行實地查看?,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水城縣經省、市審批立項的扶貧開發項目共512個,安排種植業項54個,養殖業項目305個,道路、基本農田、水利工程、人畜飲水、供電等基礎設施項目113個,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公益事業項目24個,綜合扶貧試點、培訓與勞務輸出項目等16個,共啟動實施442個,占86.3%;市級審查申報大連對口幫扶援建項目31個,主要安排于文教衛生項目,共啟動實施23個;中央、省、市、縣掛鉤扶貧隊項目90個。
2、扶貧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
五年來,國家、省、市下達到水城縣的財政扶貧資金5643.07萬元,其中國家、省級資金5047.93萬元,市級資金595.14萬元。投入種植業項目990萬元,占15.9%;投入養殖業項目3600萬元,占63.8%;投入道路、基本農田、水利工程、人飲工程、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440.7萬元,占7.8%;投入文教衛生、廣播電視等社會公益項目建設189萬元,占3.3%;投入綜合扶貧試點、培訓與勞務輸出項目514萬元,占7.2%。累計撥付項目資金4289.414萬元,占到縣資金的76%。大連對口幫扶資金共587萬元,到縣扶貧辦專戶425萬元,累計撥付資金270萬元,占63.5%。小額扶貧信貸資金3421.3萬元,其中:農行2421.3萬元,信用聯社1000萬元。共發放貸款3421.3萬元,投入種植業1728.39萬元,養殖業1452.78萬元,其他項目242.13萬元。累計回收近2000萬元,到期貸款回收率79%。中央、省、市、縣駐鄉扶貧工作隊共投入1098.9萬元,于當年工作隊收隊前均全部投入使用。
3、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情況。
財政扶貧項目資金申報由鄉或縣業務部門按縣、鄉扶貧規劃申報,縣扶貧辦按財政扶貧資金投向進行分類匯總,縣財政局按省、市控制資金進行項目篩選,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查后,扶貧辦、財政局再聯合行文上報。根據國家和省《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定,結合縣的實際,出臺了《水城縣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監督辦法》(試行),對到縣的各項財政扶貧資金進行管理??h財政局負責資金監督管理,指導項目資金撥付與資金報賬??h扶貧辦負責項目前期調查,方案審查,扶持對象審核和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核查、報賬票據賬物審核、項目驗收等工作。通過建立健全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制度、嚴格執行財政扶貧資金報賬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管理程序等措施,對財政扶貧資金和其他扶貧資金進行嚴格的管理。
二、存在問題。
經過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扶貧工作者及有關人員的辛苦努力,水城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縣326個重點村和“一山一河”地區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扶持,全縣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貧困面減小,貧困程度有所減輕;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社會公益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有所提高;農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逐步實現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1、資金到位遲,項目實施進度緩慢。財政扶貧資金實行鄉村申報、縣級審查、市級審核、省級審批的工作程序,省、市每年下達資金計劃和項目批復文件都在下半年,加之縣級要對鄉鎮的項目實施方案進行審查,致使資金撥付到項目的時間較遲,項目進度不能按計劃實施。
2、項目資金投入標準低,投入量少,鄉、村和農戶自籌資金難度大,影響扶貧項目的實施和扶貧工作的效果。扶貧項目一般都要求鄉、村和農戶配套資金,但由于扶貧對象主要是貧困鄉、村,財政困難,村級集體經濟幾乎為零,基本上無資金可配套,許多項目無力承擔,嚴重制約著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很多貧困戶特別是極貧戶由于不能配套資金和償還貸款信用度低而得不到扶持,多數項目也只能以有一定經濟能力、能配套部分資金的農戶為扶持對象,對于如何扶持極貧戶脫離極貧線,目前還沒有好的方式。按照省的規定,農戶購買一頭牛僅補助700-900元,一頭豬補助120-200元,貧困農戶自籌資金難度大,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提高補助標準,縮小規模的現象。修建村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萬元,雖然農戶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但公路質量較差。
3、部分鄉(鎮)村重項目爭取、輕實施管理的現象較為突出。有的鄉、村作為重點扶持地區后,資金投入量大,項目較為集中,但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沒有做到項目專人負責、專人管理,項目實施進度慢,報賬不及時,扶貧資金專戶掛賬數額較大。有的鄉、村項目申報時考慮不充分,項目申報后難以實施,出現擅自變更項目或遲遲不實施等情況。有的項目建成后運行管理措施不力,項目不能發揮持續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項目技術服務沒有很好跟上,有的項目效益不太明顯。在項目實施和運行過程中重資金投入,輕技術投入,沒有很好的建立健全技術扶貧體系,也沒有積極探索有效的經科結合模式。近幾年來,財政扶貧資金的投入重點是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的種養業,但是由于鄉鎮農業科技人員較少,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跟不上,即使農戶得到了資金項目扶持,也還是采用傳統的種養植(殖)方式,不能形成產業化經營格局,產品規模小,質量不高,經濟效益不很明顯。
5、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重項目實施開發,輕后續管理,致使有的項目實施后無法驗收。項目實施結束后,沒有利用項目實施后積累的資金、技術等條件延長扶貧產業鏈,增加發展經濟的后勁。
6、貧困村的類別確定不夠準確,有的一、二類貧困村的貧困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有的甚至比非貧困村要富裕,真正需要扶貧的村寨得不到有力的扶持,影響了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扶貧工作的進程。
7、貧困鄉鎮財政非常困難,拿不出項目的前期經費和管理經費,扶貧資金又實行專賬專戶管理,不準擠占和挪用,致使有的貧困鄉鎮爭取和組織實施扶貧項目的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自動放棄項目,制約了扶貧工作的深度開展。
8、扶貧單位的性質不統一,工作人員身份不明確,待遇標準不一,影響了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如水城縣鄉級扶貧站自成立以來,是參公管理還是純事業單位一直未予以明確,工作人員既不能參與評職稱,又不能享受國家公務員待遇,工作情緒受到影響,導致隊伍難以穩定。
三、意見與建議。
針對水城縣存在的主要問題,調研組經過充分分析研究后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1、在扶貧資金總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市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脫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2、由有關部門聯合組成調研組,著力研究解決扶貧資金“計劃早,下達晚”的問題,保證項目在驗收之前有充足的實施時間。同時對阻礙扶貧項目實施的申報、資金到位、撥付比例、實施管理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找出原因,簡化程序,簡便手續,提高工作效率。
3、扶貧開發要由扶貧部門單一型扶貧向社會型扶貧轉變,集中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地向社會吸納扶貧資金,以減輕各級財政的負擔。市、縣(特區、區)兩級幫扶單位要繼續為幫扶的貧困村脫貧致富出謀劃策辦實事;要加強對社會扶貧力量(如非公有制企業)的`動員、整合和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
4、積極探索有效的扶貧資金管理模式,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全市各級扶貧單位和有關部門要制定保障實施的配套政策,對能夠用于重點貧困村及貧困戶的資金,要制定相應措施予以落實,最大限度保證扶貧開發項目所需資金用在刀刃上。要將投入到貧困地區的各類扶貧資金最大限度的盤活,成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
5、認真探索扶貧資金的“滾動使用”機制,使扶貧由單純補貼的輸血型向扶持發展產業化經營的造血型轉變。以前扶貧工作側重于解決貧困群眾眼前的具體困難,資金投入量少、需求量大的矛盾難以解決,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困面貌。今后應改變扶貧資金的投向,變補助性無償使用為有償扶持,逐步擴大扶持范圍,使貧困戶和低收入戶都能得到扶持,而且形成各自的產業。
6、要做好督促監察工作。一要督促資金盡快撥付到位;二要監督項目實施進程;三要采取聘請對口幫扶單位的干部作為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村的資金落實及項目實施情況;四要明確扶貧項目的責任人員,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度。
7、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項目建成后的后續管理工作。對已建成的項目,要建立運行管護制度,并將運行制度落實到行政部門、業務部門和項目農戶,使項目實施產生的收益能持續運行,保證已形成的資產穩定增值增效,并幫助農戶積極培植后續產業,增強發展后勁。
8、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逐步建立健全技術扶持體系,提高扶貧效果。要用足用好農業科技人員,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開展多種形式的種養殖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也可以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協會和行業協會在技術指導和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9、為了調動貧困鄉鎮實施扶貧項目的積極性,可適當安排一定比例的項目前期經費和管理經費,用于項目的申報、建設和管理。同時,鄉鎮干部尤其是鄉、村級主要領導干部要加強對扶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培養敬業精神,增強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在前期工作經費和管理經費等問題未得到解決之前,要以扶貧攻堅大局為重,盡心盡力抓好項目的申報、建設和管理等工作。
10、要合理確定貧困鄉村和貧苦農戶,調集有限的扶貧資金進行扶貧,讓真正需要扶貧的村寨和貧困戶得到有力的扶持。
11、要統一明確扶貧單位的性質,統一明確扶貧工作人員的身份和待遇,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穩定扶貧工作隊伍。
12、對各掛鉤扶貧部門的扶貧工作應進行嚴格的目標考核,但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區別對待,不應搞一刀切。
xx鄉是一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山區鄉鎮,目前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全鄉生產生活條件還很落后,特別是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群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還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們通過深入貧困村召開座談會、現場交流、入戶調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自然條件惡劣。xx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地勢狹窄。特別是部分偏遠村落交通不暢,通訊落后,信息閉塞,傳統產業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資源不能充分開發利用,沒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產業。
(二)農民素質偏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因貧困而失學,又因失學而成為新一代貧困人口。由于他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盡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愿望,并不斷努力嘗試,但由于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子女上學致貧。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創業,有的舉家外出,農村大部分幼兒園和小學班級不齊,與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導致農村孩子幼兒、小學階段就被迫外出上學。還一些家長為了照顧子女上學,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學校的周邊城鎮,這樣增加了家庭負擔。而對于部分舉家外出務工的農民而言,帶孩子去城鎮或城市上學,同樣無形中也加重了經濟負擔,對于尚未根本脫貧的農民更是不堪重負。經調查了解,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學生需10000-xxxxx元。一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子女上學負債累累。
(四)因災因病返貧。一方面,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無法抵御旱、澇、風、雪、雹、霜和蟲害、疫病等頻發的自然災害。另一方面,貧困戶中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筑,甚至重新返貧。
(一)經濟社會轉型增加了農民收入估算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二)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由于農村教育的先天缺陷與后天乏力,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均等化思想比較嚴重。面對利益之爭時,互不相讓,給精準識別增加了難度。同時,貧困農民經濟基礎不同,脫貧思想差別較大,導致幫扶要求千差萬別,扶貧措施難以滿足個性化要求。
(三)農村情況錯綜復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近年來,隨著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地方重大項目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各種矛盾日漸突出。一是宗族勢力、家族勢力嚴重,有利可圖時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引發了一些新的社會矛盾。二是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后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干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
(四)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市場經濟千變萬化,近年來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波浪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經營思維,給一些農民形成了災難性的打擊和損失。一家一戶幫扶勢單力薄,即使一村一戶搞了一品一業,由于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盡管過去政府號召群眾辦了一些實體,搞了一些產業,終因市場以及產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廢,一直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一)搬遷扶貧:圓了貧困群眾的“安居夢”
(二)雨露計劃:“教育扶貧”培養農村發展潛力。
為了能讓貧困的村民掌握技術,有發家致富的本領,能夠主動就業,我鄉積極推進“雨露計劃”工作?!坝曷队媱潯笔故苡栘毨趧恿M得了城、就得了業、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致富發展能力,并給予貧困對象每年固定的培訓補助,截止xx年底,我鄉雨露計劃受益對象26人,他們的就業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產業扶貧:“造血”興產業斬斷“窮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結50多個果,1株每年為我賺500多元錢,我種了200多株,一年下來就能為我帶來100000多元收入?!彼阒~,xx村村民何檢發說道。
何檢發所在的xx村xx小組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貧困隊,一直以來,該組苦于找不到脫貧致富的道路,帶給何檢發新生活的是“產業扶貧”工程的實施。
掛點幫扶xx村的xx說,“以前的幫扶多是救濟式的,給老百姓一筆錢,他們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覺得既然是扶貧,不該只是‘授人以魚’,而是應該‘授人以漁’”。只有通過“造血”式扶貧帶動整個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才能斬斷“窮根”,使整個貧困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今在xx村,和xx一樣已有10戶村民連片種起了蜜柚,帶動14戶村民共同種植致富。經過半年多的努力,xx小組不僅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結合xx村貧困戶自發參與種植的實踐,項目實施過程始終貫穿著“精準”二字,瞄準了全村幫扶產業——蜜柚、臍橙種植,瞄準了幫扶對象——種植戶,照顧到了不同個體,符合“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的工作機制。同時,整個操作過程從自愿報名——民主評議——政策限制,嚴格按程序執行,是精準扶貧的最好實踐。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的問題。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三方面來開展。
(一)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是基礎。組織動員群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厘清群眾收入來源,算清群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匯總出每一戶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二)分類定級是手段。根據每戶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群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戶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后選擇確定貧困戶。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農戶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諸如此類全部納入低保范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并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對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們從扶貧對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類是除特困戶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脫貧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脫貧的農民,他們是精準扶貧的重點對象。針對各自的脫貧意愿,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項目,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
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省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戶。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持,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報和評議過程中,最難識別的是二、三類農戶。為了便于民主評議和基層干部掌握尺度,建議上級制定比較剛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為識別標準。二是有顯性財產(城鎮以上城市有固定房產、門面,有轎車之類的交通工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等)的農戶為脫貧戶,有經營性實體,并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實力。三是識別過程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對象明確、程序規范、措施得當、效果明顯。具體識別過程要堅持以下幾個優先條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財產少的貧困戶優先;群眾貧困戶比黨員貧困戶優先;年老體弱的貧困戶比年輕力壯的貧困戶優先;獨生子女貧困戶比超生貧困戶優先;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貧困戶優先;村內現仍居住在危房,無條件改善現狀且生活困難的農戶優先。四是根據金融等部門網上記載,還可制定一些比較剛性的限制措施。通過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眾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關鍵。在代表們充分醞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布識別出的貧困戶,征求群眾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征求的意見提交代表再次醞釀評議,并進行二次張榜公布征求意見。經過二次征求意見后,支部、村委會同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對象。經調查研究,認為三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戶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對象,經群眾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于工作開展。通過自愿申報、群眾評議、調查對比、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五)差別是核心。如何進一步提高扶貧工作精準度,確保貧困對象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讓措施看得見、摸得著、見實效,是精準幫扶的核心。通過多年來基層扶貧工作的實踐,我們認為幫扶到戶、差別到人是扶貧工作實現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徑。具體來說,就是貧困對象精準識別出來后,將扶持對象分為兩類:一類是上年人均純收入中等偏下的農戶;二類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農戶。具體精準幫扶過程中,要按照定對象、定目標、定政策、定措施、定責任的要求,把資金、政策和具體措施等精準實施到貧困對象身上,確保幫扶到戶工程達到預期目的。對中等偏下的貧困戶,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經濟基礎較差,所以要采取點對點式的幫扶,或者叫差別到人,給他們“吃偏飯”,在幫扶方面適當加大資金扶持額度。而對二類中等偏上的貧困戶,因其智力能力較高,經濟基礎較好,在結合大多數群眾意愿,確定幫扶項目或選準幫扶產業后,可以采取推進式幫扶。即,通過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貧困農戶發展種植、養殖或旅游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同時,特別要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群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針對我鄉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的實際,要按期實現3169名貧困農民穩定脫貧,必須精準管理,將幫扶責任落實到人,分批分步推進。一是要在對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的基礎上,每個貧困村、組都明確包扶責任領導和幫扶責任人,簽訂限時定點消除貧困區域或個體貧困戶的責任狀,逐村逐戶逐個勞動力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進行網絡、動態管理、考核和獎懲兌現。二是要把貧困村的幫扶分為兩輪,第一輪,幫扶6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使之率先脫貧;第二輪,幫扶剩余40%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確保按期實現全面完成幫扶目標。
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按照云扶貧搬遷辦發〔20xx〕13號文件精神,我街道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精準扶貧調研?,F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青龍街道位于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城鄉結合的街道,屬城市建設規劃區域。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1.12萬人,建卡貧困戶195戶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農村村級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積8796.9畝,其中撂荒土地787畝。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養殖牛羊兔魚等第一產業為主。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信息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往返一趟集鎮需要步行3個小時以上。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信息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占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于貧困戶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于確實過于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并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盡量安排農閑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獎勵。
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
對于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一是著力抓好雨露計劃等貧困戶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鑒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戶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戶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系點——**縣**鎮**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基本村情現狀。**村位于**縣**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全村共340戶,1339人,其中戶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戶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戶20人,低保戶86人??梢哉f,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貧困戶。根據走訪了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戶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戶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衛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土墻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于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于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1.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后,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系村逐戶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戶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戶家庭,先后4次與**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村扶貧計劃,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了解**村的基本情況,并將走訪了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戶貧困戶中,有煙農35戶,全家在外打工6戶,僅留老人在家23戶,傷殘戶3戶,老年戶3戶。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戶共96戶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戶(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包戶和一般干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干部13人,幫扶13戶共計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戶306人,剩余貧困群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后,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干部職工分批前往**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戶,為各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群眾,共計為該村177戶結對幫扶戶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脫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余戶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戶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戶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后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戶戶有產業,人人能脫貧,同時聯系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脫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陜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范縣建設,了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戶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后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后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于“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村脫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戶困難村民每戶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群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戶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并聘請陜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6.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借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系村脫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愿意參與到**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術員前往**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愿意為**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嘆。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后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蔁熑~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里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參,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參種植。村里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里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任務。
1、結對幫扶增強干部責任。今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扎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干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干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干部與包聯戶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村啟動“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群眾連片規劃建設,著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盡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辟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借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脫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戶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戶村民有搬遷意愿。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N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鎮周邊鄉鎮,或**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目標?,F在**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干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干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后,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戶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戶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范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脫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著關鍵作用。**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干、勇于開拓的黨員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為復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為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脫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月12日,我們隨上級及其相關負責人員村進行了幫扶的前期工作調查,并于隨后組成專門調研組,深入村召開村組干部座談會,聽取各組負責人對本組情況的匯報和發展經濟的設想與建議;深入4個村民小組中的12個農戶,進行家庭狀況、收支構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樣調查,就貧困戶提出的關于道路、水、教育、烤房、種養殖和網絡等問題等作了交流,并制定了幫扶計劃?,F將該村的具體情況和幫扶思路匯報如下:
村位于鎮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11公里,是縣最貧困的一類重點村全村轄14個村民組,共有527戶2361人,少數民族1267人,勞動力1511人,文盲半文盲198人,初中文化229人,高中文化36人。全村總面積20.548平方公里,草地資源豐厚,現有連片草場20xx余畝,耕地面積1540畝,人均耕地0.65畝,農民增渠道窄,主要靠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經濟作物以烤煙為主,人均占有糧332公斤,人均收入20xx元。
調查中干部群眾對幫扶主要有三盼:一盼送致富技術;二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三盼把村小學建設好。其它還提出許多具體問題。據我們考察,限制該村經濟發展的還有一些其它因素??傮w可歸結為:
1、村子較大,居住分散,基礎差距大,管理比較困難。村村落不整,特色產業不一,經濟基礎差距較大,水源貧乏,經濟滯后,群眾發展的積極性不高。村、組也無成型的發展經濟規劃。
2、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影響農產品銷售和經濟發展。各村組之間的道路均土基路,特別是幾條重要的生產道路雨天無法通行,影響農產品外運;現有機井水量小,干旱時澆地難,尤其是許多田畝缺乏灌溉條件。
3、缺少農民經濟技術合作組織,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在農業領域全村目前無任何專業協會組織,使農戶在技術、銷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4、農民怕擔風險,不敢進行高效農業投資,投入能力也不足。如半個城組群眾有務菜經驗,水利條件好,適合發展溫室大棚,但農戶怕搞不成賠進去,加上沒人組織,不敢投資。
5、一些農村基本政策未落實,主要是機動地超標和承包不公平,不少農民心理不平衡。此外一些組家族勢力較重,存在以勢承包土地、承包機井和抬高水價問題,農戶意見強烈。
6、一些困難戶經濟條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與周圍反差十分明顯,需予以關注。此外,不少農民反映國家實行減稅和糧食補貼,但化肥、農藥、電費等都不斷漲價,尚需進一步調查核實。
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根據村的實際,如何開展幫扶工作?我們認為應立足當前,抓住重點,確定目標,中長結合,分步實施。對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改善農業基本條件,發揮潛在優勢,做大做好做強主導產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經過三至五年努力把本村建設成為小康先進村。今明兩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并為以后奠定基礎。
1.生產建設是前提。提高村的生產能力,也就是解決其農田生產,養殖等產業存在的問題。因為只有將生產問題解決了,人們才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從而進行其他方面的建設。目前進行的工作有:協調煙草部門、農業部門、草地中心及苗山烏雞養殖場等給予生產者技術培訓支持;已購買39頭仔豬(27300元,其中14300元是本局職工捐款)給村的一個組,建立了以一戶為單位的母豬繁殖基地,并請畜牧局的專家為當地貧困戶講解的有關養豬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了一批積極倡導者,代表有如下幾人:賀朝琴(扶貧措施:建議幫扶單位協調相關優惠政策,幫助其發展;協調貸款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渠道)。楊應錫(協調煙草部門幫助其產量提高,同時改進烤煙栽培技術,提高煙葉品質;協調貸款,狀大種植規模,幫助發展養殖業,增加收入來源)。特困戶名單:賀朝相(由幫扶單位爭取畜牧、扶貧、草地中心等單位,提供養殖技術培訓,協調解決羊圈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困難等問題,扶持發展養殖業)。唐平(擬發展烤煙20畝,協調貸款,幫助其發展種植業)。這些措施在資金上對村民的生產建設上肯定有所幫助,但是這些都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真正幫助村民提高生產,還得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是觀念問題。要引導人們熱愛養殖業,搞養殖業??梢园l展一部分人先去搞養殖業,努力貫徹領頭雁工程計劃,要通過抓產業幫扶、抓結對幫扶、抓培訓幫扶,帶領大家努力發展生產,利用本村的天然優勢發展養殖,認認真真學習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其次要加大對生產技術培訓的投入。培訓那些熱愛養殖的人,教授一系列專業知識,并通過自學與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搞好養殖業和種植業。
2.農村扶貧政策制定是導向。
目前,通過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雙十工程和民意調查工作法,我們對該村的基本狀況有了大致了解,農民的想法也基本已經掌握。對此,我們也制定了一些列政策來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雙十工程,這個計劃是我們經過深入調查和采取了廣范的村民意見而制定的。其內容包括:(1)領頭雁工程,即要通過三抓兩推(抓產業幫扶、抓結對幫扶、抓培訓幫扶,推動領頭雁把產業做大,把致富能手打造成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雙帶能人;(2)脫貧工程,對特貧困村民而制定,采用四抓兩幫(抓產業項目幫扶、抓勞動力轉移和定點供應養殖幫扶、抓黨建扶貧結對幫扶、抓技能培訓幫扶,幫助特困戶提高思想文化素質和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的方式,幫助特困戶出點子,找路子,一戶一策地拿出脫貧規劃,幫助他們在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方面訊速打開局面。
此外,要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幫助村、組制定一個好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和措施。要使這個規劃家喻戶曉,啟發群眾主動求發展的積極性。年內組織農民開展一兩次農村政策、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諸方面的培訓教育,啟發內在活力,促進全面協調發展。組織人大機關干部不定期下村幫扶調研,向農民傳信息,與農民勤交流,提高幫扶效果。
3.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關于這方面工作,我們也有所進展。首先針對頭箐組、新寨組兩個苗族寨子60多戶嚴重缺水影響生產生活問題,將積極協調上級部門資金分批逐年建設小水窖解決。二是與當地煙草部門協調部分資金解決烤房問題道路問題,協調一事一議資金解決部分資金解決道路問題。(道路名稱:王家寨至新寨,全長8公里)。
但目前的現狀還是基礎設施相當不完善。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除上述已經開始之外,還有好多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地方。山區的交通和水源是解決基礎,鑒于村的現狀,之后的建設重心仍然應該以生產和生活。努力發展灌溉技術,增加投入養殖技術所需的設備;對農村市場的投入也應盡快提到日程,對進行村組巷道要進行整修,建設文明鄉村。利用冬季農閑時節,組織群眾對村組巷道進行集中整修,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文明化程度。
4.教育科技是前途。重視教育是貧困地區崛起的關鍵所在。我們當前已進行的工作有:學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計劃及私人新辦學前班缺乏資金問題,將協調上級資金給予適當補助解決。已協調50000元資金解決當地一所小學(村小學)操場重建工作。
此外我們還提出一些解決教育問題的策略。首先在貧困山區,必須堅持加大對普及義務教育和掃除文盲并舉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質,為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家長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感受到教育和發展的密切關系。其次政府加大投資力度政府應該盡可能的對貧困地區投資建設,這些投資不能以金錢的多少衡量,而是要落實到實處,不是直接撥款,而是購買書本,課桌,設備,建造教學樓,操場,圖書館,食堂,宿舍等一些列落實到學生身上的實際措施。有資金就能有條件來投資建設教學資源從而改變現狀。就目前的捆窘狀況看來,想單純靠國家政府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那么這些學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從而吸引社會上的團體.組織.公司企業甚至個人來學校進行教育投資。有關部門也應該看到城鄉差距,少給重點學校一些獎勵,多給農村學校一些鼓勵。政府部門也應該對學校的建設進行通盤規劃,進行精心預測,努力提高本地區的教育質量為本地區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
扶貧工作是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所關注和努力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扶貧工作的進展和成效,我們團隊進行了一次扶貧調查,并撰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在此,我將分享我們的調查結果以及個人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調查結果。
在我們的扶貧調查中,我們深入農村地區進行了實地走訪,并與當地政府官員以及貧困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扶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實施了一系列的扶貧政策和項目,如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有效幫助了一部分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此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水平的提升也進一步改善了貧困地區的生活環境。
第三段:問題及改進建議。
然而,從我們的實地調查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在扶貧工作中存在不作為或不作為的問題。他們在貧困戶篩選和資金分配上存在一些偏差和不公平,導致一些貧困戶未能享受到應得的扶貧政策和項目的支持。其次,由于一些貧困戶缺乏相關技能和教育培訓,導致他們在項目實施和經營管理中遇到了困難。再者,一些扶貧項目過于注重短期效果,忽視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谝陨蠁栴},我們提出了以下改進建議:加強政府監督和制度建設,確保扶貧工作的公平和透明;加大對貧困戶的技能培訓和教育投入,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項目設計和實施中注重長期效果和可持續發展。
通過此次扶貧調查,我深刻地意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作為黨員和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解決貧困問題作出自己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首先,要立足實際,注重實際行動,不能只有口號和空洞的宣傳。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爭取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最后,要堅持科學規劃和持續創新,勇于嘗試新的手段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推動扶貧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五段:總結。
通過此次扶貧調查與體會,我對扶貧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扶貧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人民的積極參與。我們要深入研究扶貧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扶貧政策和制度,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奮斗不息。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實現社會的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xx縣黃瓜園鎮,位于縣城西北面、成昆鐵路和108國道的交匯地帶,距縣城18公里。國土面積89.3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委員會32個村民小組4013戶農戶,總人口9889人。是全縣三個重點鎮之一。
黃瓜園鎮雖屬壩區重點鎮,但由于村落分散,條件各異,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還有1200人處于貧困狀態,嚴重影響了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此,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把小額信貸作為扶持貧困農戶脫貧的重要措施,狠抓責任落實,強化服務措施,使小額信貸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20xxx年,全鎮發放小額信貸100萬元,獲貸農戶344戶,貸款農戶當年人均純收入增加96元,加快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他們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是:
推行小額信貸是扶貧攻堅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也是幫助群眾開展多種經營,增加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為增強群眾對小額信貸措施的認識,解除貧困群眾的思想顧慮,鎮黨委政府組織了精干的工作組,深入村社,廣泛宣傳小額信貸的意義和楚雄州關于貼息小額信貸扶貧資金的實施辦法及實施細則,使群眾對小額信貸有了具體的理解,消除了怕貸款、更怕經營不善賠錢的恐懼心理。同時,工作組深入一家一戶,詳細了解農戶的生產經營和經濟狀況,準確把握群眾投資發展的意向,并根據調查摸底的情況,制定出小額信貸發放的計劃,排出急需扶持的重點對象,從而使小額信貸向有目的、有秩序、效益好的良性方向發展。
為確保小額信貸及時、合規的順利開展,鎮黨委及時組建了以鎮長為站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副鎮長、財政所長、農經站長組成的工作站,制定了工作職責。工作站組成后,積極向上協調,與縣扶貧辦、縣農行爭取信貸指標,按制度簽訂了責任狀。同時,理順農村管理服務渠道,以村委會為中心組,組織了53名責任感和事業心較強的鎮機關干部駐村包社,規定鎮機關和村委會的黨員結對到戶。并強化保證措施,實行各級聯保責任制,把黨員、干部的職責,工作實績和切身利益與小額信貸扶貧掛起鉤來,嚴肅地簽訂責任狀,形成了鎮領導和村委會書記、主任包中心組,駐村干部包小組,黨員包聯系戶的管理服務體系,保證了小額信貸資金安全有效的運行。
要使小額信貸資金讓貧困群眾放心接受,真正發揮助農增收、幫農脫貧的良好作用,為群眾提供真誠、熱心、細致、周到的服務極為關鍵。通過和群眾的廣泛接觸和了解,干部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扶貧先扶智,并把傳授推廣科技實用技術作為扶智的突破口。為此,鎮住村包點的干部和村委會的干部,在組織小額信貸實施的過程中,突出地把為農戶提供實用技術、生產經驗和市場信息服務作為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全縣的產業建設重點,結合實際,有針對性的指導貸款農戶確定投資發展項目,傳授相關的科技知識以及降低項目風險的經驗,增強了農戶貸款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安定村有兩家農戶,獲貸后原定養雞,聽鄉鄰勸說后怕雞瘟,養牛又怕沒有養膘經驗,種小蕃茄擔心價低難賣,拿著貸款無從下手。包村的干部知道后,給他耐心講解養雞養牛知識,并指出雞牛羊都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鼓勵他長短結合,大膽養殖。到20年底,兩戶農戶共出售肉雞610只,肥牛3頭,各獲利1200多元。
為使群眾熟練掌握農科實用技術,干部們把獸醫站、農科站及有關科技部門的技術人員、科技專家請到村中,實地講解傳授種養科技知識。去年全鎮共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會、現場會83場次,為貸款戶醫治牛16頭,羊32只,雞400余只。在農科人員的言傳身教中,群眾的科技素質明顯提高,投資項目損失減少,生產成本降低,效益明顯提高。此外,工作站還組織貸款農戶到縣內有規模、有特色、科技含量高的種植養殖基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并充分發揮鎮信息網絡中心的作用,廣泛、及時地為農戶提供產業、市場信息,使他們能準確把握市場動向,了解銷售行情,適時改造提高經營項目,推動穩步發展。
種草養畜,是既有市場、有效益,又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優勢產業。20年,小額信貸工作站把由36個會員農戶組成的“皇竹草種植養殖協會”作為扶持的重點,為11個會員農戶提供小額信貸資金3萬元,支持種植優質牧草,發展養殖業。會長黃天友,在小額信貸的支持下,種植皇竹草9畝,單賣種苗就獲利8萬余元。為帶動本村農戶發展,他還無償送給村民價值1.5萬余元的皇竹草種苗,扶持群眾種草養畜,增加經濟收入。到目前為止,全鎮皇竹草種植面積已達200余畝,有11個會員農戶每戶養牛20頭,其中有兩戶已達30頭以上。
加強信貸管理,也是搞好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工作站為確保資金投向安全有效,抓死貸前摸底調查、貸中嚴格審查、貸后反復核查三個重要環節,嚴格杜絕人情貸款、套取貸款等違規操作行為,做到客觀公正,嚴格把關,??顚S?,讓急需貸款救助的貧困戶能及時得到資助。堅持兩個月召開一次中心小組會,及時交換貸款農戶的經營發展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及時糾正制止,有效防止了貸款經營不當或挪用流失造成的損失。到20年底,全鎮發放的100萬元小兒信貸資金圓滿按合同規定收回,沒有一戶拖欠。
黃瓜園鎮實施小額信貸扶貧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最重要的經驗,一是著力抓好干部責任的落實。通過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機構,確定人員,明確職責任務,把干部的使命感、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統一起來,工作有動力、有目標、有方向,行動上更加深入群眾、貼近群眾,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二是抓住了服務的重點和關鍵。市場經濟條件下,群眾貧困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根本的就是缺少科技知識和把握市場的經驗,思想保守,再加上資金拮據,貧困的現狀極難改變。工作站在實施小額信貸扶貧中,緊緊抓住傳授科技實用技術,捕捉市場供需信息,指導投資發展周期短、見效快項目的關鍵和重點,讓小額資金發揮出最好的效益,使群眾不但增加了經濟收入,也增長了脫貧致富的膽略和本領。
根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舉全省之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的意見》和《云南省領導干部“轉作風下基層析民情奔小康”遍訪貧困村貧困戶試行辦法》要求,x縣委于6月26日召開了十二屆四十次擴大會議,專題研究扶貧工作,為進一步摸清我縣貧困狀況,深入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脫貧思路,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全縣貧困狀況進行一次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由縣掛鉤處級領導、縣掛鉤扶貧單位、新農村指導員組織各掛鉤聯系的鎮村干部深入村、社、農戶開展了全縣扶貧摸底調查工作?,F結合各鄉鎮調研組的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根據本次摸底調查統計,我縣貧困人口總數為24768戶96118人(超出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分解下達給x縣總數80135人的19.95%,超出凈人數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的貧困人口有14557戶56055人,占總數的58%;需移民搬遷安置的貧困人口有5311戶21063人,占總數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貧困人口有3850戶15000人,占總數的15%;需醫療救助扶持的貧困人口有1050戶4000人,占總數的5%。目前,全縣貧困狀況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貧困人口多、分布廣、程度深。全縣貧困人口總量為24768戶96118人,占全縣30.82萬農業人口的31%,80%以上的貧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遠山區、深山石山區等重點貧困村,也是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2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非重點村。全縣現有住房困難戶18814戶,其中破爛茅草房20xx戶,喪失生存條件的有1725戶5304人。
(二)致貧原因多種多樣。全縣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殘致貧、因災致貧、缺生產資金、缺致富辦法、缺技術、缺勞動力、缺水、交通不便、用電困難、通訊及社會事業落后等13類。其中,因病致貧1558戶、因缺生產資金致貧8237戶、因缺技術致貧6679戶、因缺少勞動力致貧1642戶、因交通不便致貧5412戶、因學致貧1101戶、因災致貧183戶、因缺水致貧992戶、因殘致貧202戶、因缺致富辦法5307戶。致貧原因比重較大的為因缺資金、缺技術、缺致富辦法、交通不便,占總人數的80.84%。
(三)貧困農戶收不抵支、增收困難。全縣貧困人口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全縣現有喪失勞動力和無勞動力的貧困戶共1642戶,這部分農戶基本無任何收入來源。同時,由于貧困人口素質低、文化落后、觀念保守、自我謀生發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脫貧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只能靠天吃飯,加之產業單一,更無力發展其他經濟作物,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且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貧困農戶增收根本無從談起,甚至會加深貧困程度,返貧率反而有增無減。此外,因勞動技能低,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務工多選擇在建筑工地、礦廠等生產一線,不僅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而且工資相對較低、務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極為有限,增收脫貧十分困難。
(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滯后。數據顯示,全縣用電困難的貧困戶有680戶,農村中住危房的農戶有20894戶,占總量的25%;飲水不便的農戶有14812戶,占總量的18%。全縣還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組286個,通路不通車的村民小組930個,由于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村組之間道路不暢通,嚴重影響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五)貧困村產業發展滯后、集體經濟貧瘠。全縣55個貧困村普遍地處邊遠山區,基礎條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無集體經濟和主導支柱產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不明顯,發展的產業也存在“小、散、亂”等特點,品種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規模,質量不高,加上產地遠離集鎮,運輸成本高,很難進入市場,即便實現銷售,其產品附加值也很低,經濟效益不明顯。同時,由于農民缺乏創新意識,想發展但苦于無門路,不知道該發展什么、怎樣發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發展了產業,但沒有龍頭企業帶動,造成“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經營格局無法形成,使得產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產業也就隨之消失。出現“年年扶持產業,年年不見產業”的怪象,農民看不見增收前景,產業也壯大不起來,集體經濟收入更是基本為零。
(六)公共服務不足、社會保障有限。調查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因災、因學、因缺技術的共有9540戶,占總量的38.52%。由于衛生醫療保障、社會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貧困人口看病難、上學難、獲得救助、減免和技能培訓更是難上加難,如此惡性循環,只會造成貧困的代際相傳和擴大蔓延,出現“原本貧困的人會越來越貧窮”的情形。
(七)重視不夠、人員不整、經費缺乏。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要確保到20xx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目標,需要全縣、全社會更加重視扶貧、關注扶貧、共同參與扶貧。目前,由于縣、鄉兩級扶貧辦工作人員較少,尤其鄉鎮扶貧辦人員大多為事業人員且身兼多職,流動性較強,其工作業績既不能參與評職稱,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緒受到影響,導致隊伍難以穩定。同時,因鄉鎮財政困難,人員經費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貧工作開展力度不夠,個別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工作積極性也不高。
(一)精準識別難。一是受建檔立卡對貧困對象總數控制的要求,貧困對象統計工作難度大,情況復雜。我縣的實際情況是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廣、因災因病返貧對象較多,出現“僧多粥少”現象。二是貧困戶真實的收入難以概定,沒有一個嚴格的統計方法來衡量誰才是真正的貧困戶,造成少數較富裕戶被納入,還有部分真正的貧困戶沒有被納入。三是一些地方未嚴格執行貧困人員認定標準和評選程序,貧困人口、貧困戶的確定多由村干部決定,村民沒有太多的話語權,“關系戶”、“人情戶”依然存在。
“油水”,現在實施精準扶貧一改過去“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要求項目要到村到戶到人到產業,鄉村無利可圖,工作熱情減退。同時,部分村干部對精準扶貧的概念認識還把握不清,在政策宣傳層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貧政策講的不詳不透、宣傳也不到位,在組織實施上也欠周密嚴謹。三是扶貧資金整合難度大?,F有財政扶貧資金遠遠不能滿足整村推進、易地搬遷、信貸扶貧等項目的資金需求,資金缺口較大。而部門資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資金難度大。同時,在整合有關涉農資金項目時,一些部門認為扶貧只是扶貧辦的事,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象。四是扶貧組織機構不健全,人員不足,地位不高??h扶貧辦現有工作人員不足,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處于“小牛拉大車”現狀,部分鄉鎮和部門對扶貧開發不重視、不關注,分管扶貧工作領導對業務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對本地方情況不明,扶貧人員不能專職專干,部分鄉鎮扶貧辦業務人員更換頻繁,嚴重影響精準扶貧的實施開展。五是財政預算無法充分保障扶貧開發工作經費。當前,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進入全面攻堅期,工作任務量成倍增加,鄉鎮是扶貧開發工作責任主體,而鄉鎮沒有扶貧工作經費和項目管理費,致使工作難落實、難推進。
(三)精準到戶難。一是“一戶一策”實施難。在實施精準幫扶過程中,雖對每戶貧困戶制定了“一對一”的幫扶措施,但部分貧困戶家庭青壯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在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動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后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市場變幻莫測導致難以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受當前經濟大環境影響,市場風云變幻莫測,一些農產品、畜產品價格呈現不穩定、階梯式變化,農民難以摸清市場規律,無法規避市場風險,就算產業搞起來了,但終因市場因素而半途而廢,一直也未形成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即使一村一戶搞了一品一業,但由于市場發育不良,有的甚至遠離市場,造成產品滯銷,農民怨聲載道。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力弱??h域涉農龍頭企業較少,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不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是空殼子、空架子,吸納帶動貧困戶作用不明顯。四是部分貧困戶發展意識差,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甚至有些貧困戶不以貧困為恥,反以貧困為榮,感覺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國家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優越感”。也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觀念不清,缺失資金,缺少引導,盲目發展,導致失敗,最終失去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四)精準幫扶難。我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全縣所有黨員干部和單位部門要掛鉤幫扶9.6萬貧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幫扶2戶貧困戶以上,駐村干部和村干部也要幫扶多位貧困戶。很多機構較小的單位和部門也相應安排掛鉤聯系1個村,由于機構小、單位干部職工也少,任務相對也更重。全縣一個村就有貧困戶幾十戶、甚至是上百戶,縣、鄉干部按照縣領導每人包聯3戶,縣直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聯2戶,縣直一般干部職工每人包聯1戶的幫扶要求進行幫扶,結對幫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幫扶,大部分村干部每人包聯8戶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導致幫扶效果不明顯,實施幫扶被動應付,甚至不少單位把扶貧幫扶按照民政救濟來做,搞搞看望慰問、發發油米紅包就算幫扶,流于形式,沒有起到開發式扶貧幫扶應有的作用。
(一)瞄準貧困對象,切實做到“扶真貧”。
一是及時更新完善建檔立卡數據庫。建立脫貧退出和返貧納入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及時更換,應該納入而沒有納入的要及時加進來。二是對五保戶、低保戶和無發展潛力的對象,與民政部門做好有效銜接,納入民政保障。三是對具備條件容易脫貧的對象,要優先納入脫貧計劃,讓其早日脫貧。四是對貧困戶致貧原因進行分類,因戶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這樣采取針對性的扶持措施,調集有限的資源,讓貧困戶得到有力扶持,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二)記準扶貧理念,切實做到“真扶貧”。
牢固樹立“一切為了貧困群眾”的扶貧理念,帶著真實感情“真扶貧”。一是落實“第一責任”。
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把扶貧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堅持以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備、人力調配、檢查指導等工作。二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打破以往的政績觀,少一點錦上添花,多一點雪中送炭。要把扶貧工作的主戰場轉移到邊遠高寒落后的山上。要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加大對鄉鎮、縣直單位黨政一把手履行扶貧責任制的考核問責力度,每年對扶貧開發成效進行考核問效,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實行問責機制。三是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配強配優縣鄉扶貧隊伍,增加人員編制,保證扶貧干部能夠專職專干,隊伍穩定。四是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因村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到貧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三)選準致富路徑,切實做到“真脫貧”。
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幫扶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產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組織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主動引導貧困戶加入發展生產,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發揮貧困戶主體作用,激發貧困戶致富愿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要建立惠農政策激勵機制,實行以獎代補,鼓勵貧困戶發展生產。四是將片區開發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打破行業部門限制,進行扶貧資源的大整合、大規劃,在片區范圍內針對不同的貧困特征和不同的制約因素,從“點、線、面”不同層級立體解決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整體發展問題,使zui貧困的人群既能夠分享到精準扶貧開發的資源,又能夠從片區扶貧開發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受益,真正實現集中各方力量,徹底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和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環境。
(四)精準幫扶責任,切實做到“真落實”。
落實精準幫扶責任就是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要根據包村、包戶任務,因村制宜、因戶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確幫扶責任。各級幫扶單位要將駐村幫扶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積極為掛鉤幫扶的貧困村脫貧致富出謀劃策辦實事;要加強對社會扶貧力量的動員、整合和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一方面要選派農村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參與指導貧困村扶貧各項工作,尤其是產業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監察工作,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村的資金落實及項目實施情況,監督項目實施進程和質量。二是加強情感幫扶,駐村幫扶黨員干部要積極走村入戶與貧困群眾交心談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政務公開欄,宣傳政策,了解貧困群眾的思想,積極鼓勵其增強信心,幫助其樹立自信,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導貧困戶自力更生,勤勞致富。三是形成幫扶合力。要積極扶持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和致富帶頭人,鼓勵其帶領貧困戶共同發展產業,要在稅收減免、扶貧貼息等政策上給予優惠,以形成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互惠互利的雙贏機制。要改革農村信貸體制,建立扶貧信貸制度,加強對資金短缺貧困農戶發展產業的支持和幫助。要加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文化扶貧的力度,建立健全技術扶持體系,用足用好農業科技人員到村到戶進行現場技術培訓指導,不斷加強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農戶的綜合素質,保證貧困戶戶均有1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充分顯現出科技扶貧在脫貧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時,社會各界幫扶資源也要向貧困村、貧困對象聚集,要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形成精準扶貧的合力,確保到20xx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通過開展此次全面摸底調查,徹底摸清了我縣貧困人口現狀,也有效掌握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面臨的形勢,為今后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下步,全縣將以實現貧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貧困戶“十有一保障”為目標,以x縣貧困村扶貧行動計劃為抓手,扎實苦干、合力攻堅,確保到20xx年完成減貧脫帽,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具體按照提出的“四個一批”精準脫貧總體思路,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4557戶56055人。計劃從20xx年至20xx年分年度實施產業扶持增收和勞動力就業引導培訓,逐年逐批完成全縣14557戶56055人的脫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符合此類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扶持、引導貧困戶勞動力發展種養產業,并配套建設好水利、道路、電力等公共基礎實施,充分實現貧困戶穩定創業、就業,達到增收脫貧。
(二)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實現貧困人口脫貧5311戶21063人。計劃從20xx年至20xx年分年度采取易地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生存條件惡劣的5311戶21063人的搬遷安置及脫貧任務。各鄉鎮要將現仍居住在高寒、偏遠及生存環境惡劣復雜、不適宜發展生產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徹底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給搬遷戶發展生產或是轉移就業,確保貧困戶搬得來、住得下、能脫貧。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實現貧困人口脫貧3850戶15000人。計劃從20xx年至20xx年分年度對無勞動能力及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蓋,逐年逐批完成全縣殘、孤貧困人口3850戶15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災、因禍、因病等原因而致殘并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給予低保救助,保障貧困戶生活,緩解其困難,逐步減輕其貧困程度。
(四)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脫貧1050戶4000人。計劃從20xx年至20xx年分年度對因病、因災、因學致貧、返貧的貧困戶,采取醫療減免補助、社會救助、助學幫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縣病患貧困人口1050戶4000人的減貧任務。各鄉鎮要將因病、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納入其中,通過實施醫療救助扶持,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解決貧困戶看病難、治病更難的問題。同時,實施社會救助、助學幫扶,對因災、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進行生活救助和助學幫扶,緩解其實際困難,阻止其再次返貧,從而鞏固扶貧成效。
門源公路橫穿該村,農電改造全部結束。人口出生率12‰,96%的農戶參加了新型醫療合作。國家補助資金達到33188.4元,落實“兩免一補”資金919.1元,糧食直補資金215.20元。
年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在xx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投入67萬元,新建日光節能溫室100棟30畝,每戶1棟0.3畝,引進二元雜交母豬344頭,種公豬2頭,新建溫室豬圈87座,3480平米,每戶1座,40平米,新建人畜飲水井2眼。在省扶貧辦投入資金的同時,縣有關部門積極參與整村推進的工作,農業局投入22500元,配置太陽灶150臺;投入16.6萬元建立雜交油菜示范田1200畝、脫毒洋芋300畝,德國甜菜80畝、雞腿大蔥100畝;能源站投入23520元建沼氣池196座;財政部門投入17萬元新建小學教室160平米、圍墻240平米、校門1座;交通部門投入27.6萬元修村級硬化道路4.6公里;組織部門配套電教設施1套。
整村推進項目實施三年來,全村人均純收入由年的499元增長到年的2186元,年均增長112%。xx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村莊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不僅解決了群眾吃飯穿衣問題,而且使78%的農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木結構房屋,現在家家都有電視,86%的人家有彩電,家家有手機,全村有無線座機40部,家家有存糧,戶戶有存款。二是村莊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實現了路通、電通,特別是村級硬化道路,結束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歷史,為群眾的出行帶來了方便。三是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開展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工作,建立農業科技入戶示范戶,共有30名人員參加了技能培訓,其中電焊工3名,沼氣3名,駕駛員4名,面匠20名,通過培訓實用技術,提高了打工人員的技能,增加了他們的收入,現在全村打工人員有80人,年收入近10萬元。四是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新建100座塑料大棚食用菌——雙孢菇種植和反季節蔬菜種植獲得成功,全村僅大棚一項收入就達到72萬元,戶均4000—5000元,有力地促進了群眾增收。五是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通過實施整村推進,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群眾增收和生產、生活條件的提高,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了兩委班子戰斗力和感召力,干部威信得到提升,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社會治安明顯好轉,近兩年來全村沒有發生過一例偷盜尋釁鬧事、打架斗毆、鄰里不和的事件。
二、xx村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幾個顯著特點。
(一)領導高度重視。從省直各部門到縣直各單位都高度重視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省扶貧辦主要領導多次赴xx村調研,召開會議,部署工作,對各單位提出要求。海東行署派出工作組對整村推進工作進行具體指導??h委、縣政府把整村推進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來抓,加強部門協調,整合扶貧資源,廣泛發動群眾,集中群眾智慧,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突出“三個優先”的整村推進實施方案,即:優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優先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提高群眾的增收門路,發展優勢產業,形成一村一品;優先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著力促進和諧發展。為了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縣扶貧辦派出年富力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干部,常年駐村抓整村推進工作。村兩委班子成立了整村推進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從組織上保證了整村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工作思路清晰??h扶貧辦、鄉黨委確定了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調整結構,科技先行,集群眾之智,解群眾之貧的工作思路,按照整村推進工作必須當年起好步,兩年求發展,三年大變樣的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了“四結合”、“五整合”(即:基礎設施建設與增收項目相結合;改善條件與提高人口素質相結合;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化相結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整合人力、財力、物資、信息、產業等資源)、全方位、多渠道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的扶貧攻堅方案,廣泛開展了“四帶”、“五起來”活動(即:帶著感情去進村,帶著親情去農戶,帶著激情去蹲點,帶著熱情去扶貧;使道路硬化起來,房子磚木結構起來,村莊凈化起來,家畜家禽養起來,全村農戶積極性調動起來)。扶貧開發工作目標、任務、措施明確,既符合國家、省委、省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又符合xx村的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組織措施得力。一是組織領導到位,責任到人。在村一級成立了由兩委會、婦聯及德高望重的老農組成的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對所有在本村的實施項目,經過群眾討論確定,并在村務公開欄中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在項目執行中給每戶發放明白卡,包括項目名稱、資金來源、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剩余多少等內容,使每個農戶都明白項目執行的全過程。二是整合資金,確保投入。把整合資金作為實施整村推進的重中之重,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措施到戶,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綜合推進的原則,多層面、多渠道地整合資金。三是積極做好特殊群體的幫扶工作。不搞平均主義,因戶、因人分門別類進行扶持。四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對整村推進實施情況,縣扶貧辦組織人員定期、不定期檢查,村兩委會全程跟蹤,檢查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
(四)注重后續管理。整村推進是一種新的扶貧方式,xx村在項目后續管理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成立以食用菌為主的協會,給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四級聯動機制,在雙孢菇最低保護價收購的基礎上,采取隨行就市,充分調動了種植農戶積極性。三是請進來、走出去。邀請中國科學院、省農科院專家、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種養業技術和病蟲防治,組織農戶到周邊地區學習先進管理方式和銷售經驗。四是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每年舉辦3—4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受訓人員達到1200人次。五是給每個農戶簽訂目標責任書,保證后續發展。六是積極爭取資金,委托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制作菌種,免費提供給農戶、降低了生產成本。七是加大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的培訓力度,鼓勵群眾外出打工。八是引進新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全方位調整生產結構。九是依托優勢資源,樹立品牌意識。
三、xx村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幾點啟示。
啟示一:提高認識,是實施整村推進的前提。整村推進是國務院確定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的重點工作,在省政府確定的整村推進“三通”、“三有”的目標中,既有經濟指標,也有社會精神文明方面的指標;既有村級的任務,也有進村入戶的任務。對整村推進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對整村推進內涵、目標、任務的不準確把握,就會制約整村推進工作的全面開展。認識程度決定工作力度。要提高對整村推進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明確整村推進是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采取培訓或召開現場會等形式,重點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縣領導及扶貧辦負責人的認識水平,使他們明確整村推進工作的重要性、內涵、任務和措施,特別是各級扶貧部門負責人,更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整村推進工作的內涵,成為實施整村推進工作的“明白人”。
啟示二:高位推動,是實施整村推進的基礎。整村推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各個部門及行業。扶貧辦作為一個綜合協調部門,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必須依靠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才能確保完成各項任務。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要有具體的措施,如: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的組長,實行縣級領導定點包干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責任制,選派優秀青年后備干部到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任職,專門負責整村推進具體工作等。扶貧部門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積極向本地黨委、政府就開展整村推進工作建言獻策,爭取得到支持。
啟示三:制定明確的思路和科學的實施方案,是扶貧部門的職責所在。作為實施整村推進工作的縣級扶貧辦,必須要對開展整村推進工作做到心中有數,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整村推進工作相關的政策和機制,做到腦中有思路,手中有措施,以工作的成效贏得各部門支持。xx村以整村推進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以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化發展,以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貧困農戶增收,為各地開展整村推進工作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模式。
啟示四:整合各類資金,是實施整村推進的關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任務重、項目多,缺項補項任務僅靠三項扶貧資金投入難以完成。搞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必須把整合各類社會資金作為中心工作來抓??h鄉xx村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關鍵在于整合了各類社會資金。在實施整村推進工作中要發揮好扶貧資金的“資金粘合劑”作用,引導、整合其它各類社會資金,用于整村推進工作,同時要杜絕把扶貧資金作為其它資金的配套資金、切塊用于其它工作的現象。
啟示五:建立有效工作機制,是實施整村推進的保障。要充分發揮縣一級在整村推進工作中作用,強化縣級在整村推進工作中的實施主體地位,明確縣委書記、縣長第一責任人職責。在組織領導方面,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整村推進縣級領導負責制、目標責任制、各單位幫扶制,全方位抓落實。在具體工作中,要建立整村推進檢查通報、驗收考核等制度,用機制規范整村推進工作,用機制促進整村推進工作。
今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扎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干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干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干部與包聯戶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xx村啟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xx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群眾連片規劃建設,著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盡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辟獼猴桃銷售渠道。
。
結合xx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借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戶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戶村民有搬遷意愿。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N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xx鎮周邊鄉鎮,或xx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系點——xx縣xx鎮xx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xx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xx村位于xx縣xx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xx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xx全村共340戶,1339人,其中戶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戶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戶20人,低保戶86人??梢哉f,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貧困戶。根據走訪了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戶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戶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衛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土墻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xx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于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xx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于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xx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后,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系村逐戶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戶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戶家庭,先后4次與xx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xx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了解xx村的基本情況,并將走訪了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戶貧困戶中,有煙農35戶,全家在外打工6戶,僅留老人在家23戶,傷殘戶3戶,老年戶3戶。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戶共96戶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戶(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包戶和一般干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干部13人,幫扶13戶共計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戶306人,剩余貧困群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后,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干部職工分批前往xx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戶,為各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xx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群眾,共計為該村177戶結對幫扶戶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脫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余戶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戶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戶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后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戶戶有產業,人人能脫貧,同時聯系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脫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陜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范縣建設,了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xx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戶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后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后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于“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xx村脫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戶困難村民每戶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群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戶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并聘請陜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借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系村脫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愿意參與到xx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術員前往xx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愿意為xx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xx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嘆。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xx鎮黨委政府及xx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后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蔁熑~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里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參,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參種植。村里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xx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xx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xx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里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任務。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0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