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要求對調研過程進行全面、客觀的描述,確保結果可信、可靠。下面是一份針對員工滿意度的調研報告,它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深入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反饋。
沈北大學城各大學大學生。
通過qq、人人、微信等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高科技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手機作為其代表之一,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不僅體現在andriod、ios、windousphone三大陣營的競爭,還體現在功能機與智能機以及國際品牌與國產品牌的多種競爭。大學生作為高科技的首先接受并樂于追崇者,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智能機消費市場的中流砥柱。因此,通過對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進行問卷調查,能很好的反映目前手機市場的概況。
調查標準:(1)分別統計智能機和功能機所占的比例;
(3)分別統計國際品牌和國產品牌所占的比例。調查結果如下:
(一)智能機更受大學生喜愛。
在此次調查中我發現,智能手機更受大學生的喜愛,在所有參與問卷調查的同學中智能機用戶所占比重高達96.2%,僅僅3.5%的同學是功能機用戶。通過進一步調查我了解到,同學們日常上網沖浪,聊qq、人人以及微信等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恰恰是智能機給了這些活動功能機所達不到的更好的體驗。更炫目的特效,更便捷的操作,更多的流行元素等等這些,無不促使著大學生更加傾向于智能機。在市場強烈的競爭下,幾經不存在智能機就一定價格高昂的慣例,甚至有些智能機的價格要低于功能機。所以我對那僅存的3.8%功能機用戶很是不理解,為什么放棄更好的應用體驗選擇功能機呢?在進一步的調查中我了解到,原來這部分用戶之所以選擇功能機,除了不經常上網沖浪外,更在意的是智能機所帶來的附加消費。在調查問卷的數據中顯示,智能機用戶話費月消費大約在50元左右,而功能機用戶話費月消費則在30元左右(當然,每天拿著電話和女朋友煲粥的除外)。智能機用戶平均月消費遠遠高于功能機用戶,而高出的這部分大多數都是智能機用戶用來辦理無線上網套餐所花費的,功能機用戶往往不需要花費這部分額外消費。
(二)andriod系統普及更廣。
以下幾點:
(5)windousphone系統的發展經歷了不小的波折,如今微軟攜windousphone8強勢來襲,并與諾基亞強強聯合試圖在智能機市場分一杯羹,但是眾觀每一個操作系統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windousphone8這個新興操作系統想要與andriod和ios真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國際品牌更受大家歡迎。
在本次調查問卷的最后我統計了國際品牌與國產品牌的占有率,其中國際品牌占有率為66.8%而國產品牌只有33.2%,這樣的結果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本土品牌的價格低廉反而占有率低呢?通過問卷調查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1)國產手機還達不到國際大廠的做工精細度;
(2)國產手機的設計往往平庸而國際大廠卻能很好的引用流行元素樹立自己的獨特風格;
(3)國內高尖端技術方面與國際一流水準存在差距;
(4)操作體驗的巨大差距導致國產手機流失了大量用戶;
(5)國產手機單純的硬件堆積與國際大廠多年的底蘊積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我們還是蠻愛國的,我們總是懷著熱切的心情期待著又一款國產“神機”的發布,然后滿懷期待的跑去體驗店追逐我們心目中完美的“神器”,但是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就好像期末突擊復習一樣,痛不欲生??!國產手機往往是高規格硬件的堆積品,與國際大廠的產品相比,雖然在硬件上不輸給對手,但是實際操作體驗卻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外形的設計要么平庸,要么有點某種街機的影子,使國產手機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全無。即沒有拿得出手的突出領域也沒有國際品牌的品牌效應,所以本土品牌打起了價格戰。這其中又以小米手機為代表,在小米手機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搶購狂潮之后,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如今飽受詬病的“雷軍”還有整個手機市場的價格變動,國際大廠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沖擊。這或許是我能看到的最積極的因素了。
總的來說,本調查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影響大學生選購手機的因素。不過還不夠深入,尤其是理論支持還不夠。謹以本調研作為一次實踐活動,望老師予以采納。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程度及引導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有個正確態度。
調查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年輕一代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逐年攀升,為什么大學校園中會掀起‘‘手機熱”。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都比較高的群體,為什么依然會出現“手機依賴癥”這一社會逐漸熱趨化的病癥呢?同時,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調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了解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為今后開展相應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的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
1.文獻回顧。
手機改變著你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手機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給大家介紹不同時期關于手機各個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報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機誕生以來,于1987年手機在中國大陸出現,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現在性能多樣,樣式各異,手機不再是身份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隨著手機的普及,關于手機的研究也逐漸興起。
為了能吸引消費者,國內外研究者更多關注于手機的設計、使用和消費者購買手機指導等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更多的將關注集中在手機這個物體本身表層上,忽略了手機的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影響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紀之交,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手機使用對使用者生理的影響。同時期相關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手機硬件對人體的傷害,如輻射、燃燒、爆炸等。但是,這些研究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所引起的非手機硬件上的傷害。如長時間發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損傷等。同時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響方面,忽視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新世紀至今,手機的研究也發展到了從經濟學角度、哲學角度、傳播學角度、生理角度等層面上。
2.研究假設。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學擁有手機的同學作為對象,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對其進行數據資料經微機處理分析以及網上數據統計得出調查結果。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癥,由于某種原因過渡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
標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使用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經??词謾C,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會感覺到焦慮,緊張,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尚無手機使用時長的科學標準,但一般認為,過度頻繁地使用手機,如每天發短信或打電話10次或娛樂超過5小時以上即是使用時間過長。
2.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5張,回收率89%。從問卷情況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重。
如問卷第8題,如果離開手機,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內,36%選了一天,過半的人對手機嚴重依賴,如果忘記了拿手機,17.1%的人感到焦慮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適應,心理上這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從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手機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如同遙控自我的線,一旦離開了就魂不守舍。(詳見下圖分析)。
第八題。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第8題)。
針對依賴性,我們又設計了第14題,有70.1%的人在發信息的時候侃侃而談,而面對面的時候卻無話可說,有些大學生性格內向,有手機他們會感到更踏實,從而與人交往的情況也更少了,造成他們與人交往的缺陷,手機的依賴性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傷害。手機作為一種新媒介,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直接溝通,甚至助長了孤獨感。
十四題。
a61%。
(第14題)。
對于手機在充電的時候(第7題),57.5%的人偶爾玩手機,34%的人經常玩,而且,在上課的時候,70.7%的人偶爾玩手機,18.3%的人經常玩。對于以上的情況,手機成了他們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從一定程度上,占據了他們的部分生活空間,讓原本忙碌的大學生更懶于或擠不出時間來升級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更有甚者是沉迷于虛擬的網上世界,與現實生活脫節。
第七題。
a
(第7題)。
現代社會大學生學習、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這些原因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人學習和生活的重心,而不僅僅單純的便攜式通訊工具了。在本次對手機的認識的調查中(第2題),44.2%的大學生認為手機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傳播媒介,38.5%的則把手機界定為具有通訊功能的娛樂設備,認為手機是便攜式的通訊工具的僅占22%??梢?,手機已經慢慢地深入到我們大學生的生活中了,把手機當作娛樂消遣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同時也因此助長了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
第二題。
ac。
37%。
(第2題)。
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生活用品開銷的。消費能力有限,如果每個月一部分的生活費養手機,那必將會對學生本人還有家庭造成經濟上的壓力。
第十題。
d
b52%。
(第10題)。
(四)討論與小結。
1.大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的原因主觀原因:
一是大學生從眾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錯誤價值取向造成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手機更是成為一種彰顯品味個性的工具。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求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品的錯誤價值觀念就易造成大學生對手機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過我們對周圍同學調查發現對手機依程度與自制能力反相關。大學與其他學習階段有相當大的區別。大學期間課余時間比較多,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學校對手機的監管放松,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無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玩樂上。以上都是內因,外因也有兩點:
第一是對外的誘惑。不僅包括大學中玩手機的氛圍的影響,手機本身功能不斷完善更加豐富。大學里課程少,很多人跟風隨之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大量智能電子產品涌入市場。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費主體。手機娛樂功能的拓展是對大學生的極大誘惑。
第二是當今大學生就業、學習、人際壓力過大。大學生是處在校園和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跋佔濉?、“蝸居”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壓力的難題。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這使得手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際間的溝通通過手機來完成,手在某種程度上代替的人際直接溝通?;蛘咭驅W習過于壓抑,需要通過游戲聊天來排遣。
手機快沒電了或是忘帶手機就會焦慮不安?不用太緊張,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有“無手機恐懼癥的人不在少數,而且女性患者數量是男性的3.6倍。無手機恐懼癥的癥狀包括不愿意關機、時不時刷屏、經常充電、如廁也要隨身攜帶手機等等。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屬于這類人群,那么下面就一起去做一個實驗看一下吧!下面20道題,每題按照程度輕重用1至7分來回答,1代表絕對沒有,7代表非常贊同,最后得分越高,意味著無手機恐懼癥越嚴重。如果最終得分在20—60,那么你的無手機恐懼癥還算輕微;60—100,已然中度;如果100分以上,那你的無手機恐懼癥已到晚期。問題如下:
1.不經常用手機接收信息就會覺得不安;。
2.想查看手機信息而無法看時會覺得惱火;。
3.無法獲取手機上的實時新聞、天氣等信息會緊張;。
4.當想用手機而無法用時會惱火;。
5.手機快沒電了會不安;。
6.如果每月套餐中數據流量用光會感覺恐慌;。
7.如果沒有信號或者連不上wi-fi,會不斷查看或重新連接;。
8.如果在某個地方無法用手機就會呆不住;。
9.如果有一段時間沒查看手機就會強烈渴望看一眼;。
(如果沒帶手機請回答)。
10.會覺得焦慮,因為沒法與親朋好友實時聯系;。
11.會擔心,因為親朋好友聯系不到我;。
12.會緊張,因為無法接收信息和電話;。
13.會焦慮,因為不能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
14.會緊張,因為不知道是否有人會找我;。
15.會焦慮,因為與親朋好友之間的持續聯系被迫中斷了;。
16.會緊張,因為無法連上在線身份;。
17.會覺得不舒服,因為無法更新社交網站信息;。
18.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無法獲取各種信息更新的通知;。
19.會覺得焦慮,因為沒法查看電子郵箱;。
20.會覺得別扭,因為完全不知道該干什么。
頻繁使用手機后,常會聽到短信或電話鈴聲響動,確認后卻發現手機沒有任何提示。特別是些工作經常需要使用手機的人群,手機鈴聲響起就意味繁忙工作的開始,更容易“幻聽。其實這是長期的壓力導致的聽力錯覺。
“手機幻聽是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的。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過于緊張或對某事、某人或某個消息過于期待,都會引起“幻聽。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換一種鈴聲,防止長期單一鈴聲的刺激。另外,出現“幻聽后要多注意睡眠與休息,做一些幫助減壓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放下壓力,才能完全改善這種現象。
一網友因為長期玩一款需要集中注意力找圖片不同之處的手機游戲,被診斷為“眼中風?!把壑酗L又叫“眼梗,與“耳梗、“心梗一樣,是一種血管病變。其全稱叫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即血栓造成栓塞,引起視網膜動脈區視網膜缺血。
“眼中風多數情況是有征兆的。因為血管栓塞前,可能會先痙攣。此時患者多感覺黑影飄動,一陣一陣地看不見,即一過性視力下降。發現后即使視力恢復,也要到醫院檢查。
患者出現眼球頓時沒有光感,一片黑暗,視力變成零時,則懷疑是“眼中風,應立即到醫院就診,確保90分鐘的黃金搶救時間。因為若視網膜中央動脈完全阻塞超過90分鐘,光感受器細胞就會完全死亡,導致不可逆轉的失明。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程度及引導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有個正確態度。
調查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年輕一代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逐年攀升,為什么大學校園中會掀起‘‘手機熱”。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都比較高的群體,為什么依然會出現“手機依賴癥”這一社會逐漸熱趨化的病癥呢?同時,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調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了解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為今后開展相應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的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是什么導致大學生會出現手機依賴性;手機依賴性的影響;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
調查人員:xxx。
1、文獻回顧。
手機改變著你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手機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給大家介紹不同時期關于手機各個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報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機誕生以來,于1987年手機在中國大陸出現,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現在性能多樣,樣式各異,手機不再是身份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隨著手機的普及,關于手機的研究也逐漸興起。
為了能吸引消費者,國內外研究者更多關注于手機的設計、使用和消費者購買手機指導等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更多的將關注集中在手機這個物體本身表層上,忽略了手機的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影響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紀之交,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手機使用對使用者生理的影響。同時期相關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手機硬件對人體的傷害,如輻射、燃燒、爆炸等。但是,這些研究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所引起的非手機硬件上的傷害。如長時間發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損傷等。同時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響方面,忽視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新世紀至今,手機的研究也發展到了從經濟學角度、哲學角度、傳播學角度、生理角度等層面上。
2、研究假設。
我校大學生對手機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疽罁鹤鳛榇髮W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學生對手機具有依賴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小組自主設計問卷,一部分印發400分問卷給各院各級同學,另一部分將其上傳至問卷調查網站,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4、樣本及抽樣。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學擁有手機的同學作為對象,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對其進行數據資料經微機處理分析以及網上數據統計得出調查結果。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癥,由于某種原因過渡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
標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使用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經??词謾C,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會感覺到焦慮,緊張,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尚無手機使用時長的科學標準,但一般認為,過度頻繁地使用手機,如每天發短信或打電話10次或娛樂超過5小時以上即是使用時間過長。
2、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5張,回收率89%。從問卷情況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重。
如問卷第8題,如果離開手機,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內,36%選了一天,過半的人對手機嚴重依賴,如果忘記了拿手機,17、1%的人感到焦慮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適應,心理上這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從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手機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如同遙控自我的線,一旦離開了就魂不守舍。
1、大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的原因主觀原因:
一是大學生從眾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錯誤價值取向造成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手機更是成為一種彰顯品味個性的工具。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求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品的錯誤價值觀念就易造成大學生對手機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過我們對周圍同學調查發現對手機依程度與自制能力反相關。大學與其他學習階段有相當大的區別。大學期間課余時間比較多,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學校對手機的監管放松,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無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玩樂上。以上都是內因,外因也有兩點:
第一是對外的誘惑。不僅包括大學中玩手機的氛圍的影響,手機本身功能不斷完善更加豐富。大學里課程少,很多人跟風隨之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大量智能電子產品涌入市場。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費主體。手機娛樂功能的拓展是對大學生的極大誘惑。
第二是當今大學生就業、學習、人際壓力過大。大學生是處在校園和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跋佔濉?、“蝸居”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壓力的難題。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這使得手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際間的溝通通過手機來完成,手在某種程度上代替的人際直接溝通?;蛘咭驅W習過于壓抑,需要通過游戲聊天來排遣。
“手機依賴”對成長中的大學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1)大學生消費觀造成了偏差,盲目從眾,用手機在虛擬世界排遣無聊和空虛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2)不利于大學生的生理健康??茖W家研究表明,手機產生的輻射可使靠近手機的大腦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會對皮膚有刺激。手機輻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響,手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一些對手機依賴性嚴重的人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當長時間手機鈴聲不響會感到不適,并下意識的看看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短信。經常擔心手機沒電,會出現幻聽。焦躁不安、抑郁、脾氣會變得暴躁長時間沒精神等。
3、解決對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針對手機依性對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建議:
大學生自身:
(1)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素質和認知水平,充實社會生活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參加積極的課外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加強與人的直接交流,增強自信心。
學校及社會方面:
(1)加強“手機依賴危害”的宣傳教育。對其有相關依賴性的學生較強心理輔導工作。讓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對手機的依賴心理。
(2)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創建校園文化。高校有義務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組織各種趣味活動,以展現大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豐富其課余生活。
4、小結:
大學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體,應該理性思考、積極調整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制定使用手機計劃,同時多與人溝通,學習和娛樂結合、拓寬視野,做到全面發展自己。在問卷的派發與回收、整理的過程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不足之處,下面是我們小組對這次調查的失誤總結與反饋。
1、題目不夠創新,不能夠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
3、被調查者的年齡、及年級跨度沒有一個較明顯的區分,由于組內人力資源、信息來源等有限,導致被調查者相對集中在大一這一個群體。
全國大概有的人有手機而這7%的人之中又有80%的人有智能機。智能手機有單作用,為我們提供了某些方面的便利性。
要更新幾回手機軟件的事情。
我想通過手機app的下載量和使用情況來了解人們對手機的定義,他們是將手機應用于通訊還是娛樂方面。
通過這次的調查想了解人們對手機app的使用情況以及滿意度的問題,了解人們的生活方式及喜好。并確定人們怎樣處理金錢、精力、時間和手機app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途徑讓手機為人們服務,讓人們的世界變的高效、便捷。
調查對象:有智能手機的人群。
1、了解人們使用較多的是哪種類型的手機app。
2、了解人們是具體在哪些方面獲取手機app的信息的。
3、了解人們每天在手機app上花費的時間。
4、了解人們選擇手機app的原因。
5、了解人們想通過手機app想獲取的信息。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1、被調查者手機上有哪些類型的app。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手機上社交類型的軟件較多,而閱讀和網絡視頻類型的軟件較少。
2、被調查者在手機打電話之余的用途是。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之中手機除打電話之外被用于娛樂的最多,用于查看新聞和學習方面的被調查者并不是很多。
3、被調查者手機上app的數量。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之中手機上app的數量以15~20個居多,10個以下的被調查者最少。
4、被調查者在手機上看到的有興趣的東西是否會推薦給他的朋友親人?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可能會將自己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推薦給朋友親人的數量居多,并且被調查者中做出肯定回答的人數較少。
5、被調查者通過哪些方面獲取app信息的。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有32.65%人是朋友推薦的,這類方面是最多的,網上推薦和需求這兩方面的較少,表示被調查者多數是通過平臺推薦、流行趨勢、朋友推薦這些方面來獲取app信息的。
6、被調查者每天在app上花費的時間。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每天在app上話費的時間為1~2小時的人最多,而在app上花費6小時以上的人最少。
7、被調查者覺得手機app哪些特點非常重要。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多數覺得手機app信息更新快比較重要。
8、被調查者是否愿意使用付費軟件。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愿意使用付費軟件。
9、被調查者在下載app前比較關注的信息是。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多數在下載app前比較關注的信息是評分。
10、調查者認為app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
數據分析:由圖可知:被調查者中多數人覺得app在功能多樣化方面需要改進。
根據以上的數據分析,我認為app的功能多樣化可以優化。并且適當的減少付費軟件,手機軟件的互動性深得消費者的喜歡,可以在這方面發展。
希望it軟件行業越來越好,可以研究出受更多消費者喜歡的app。
作為一種結合了貨幣電子化與移動通信的嶄新服務,移動銀行業務不僅可以使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處理多種金融業務,而且極大地豐富了銀行服務的內涵,使銀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較為安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傳統和創新的服務,而移動終端所獨具的貼身特性,使之成為繼atm、互聯網、pos之后銀行開展業務的強有力工具,越來越受到國際銀行業者的關注。目前,我國移動銀行業務在經過先期預熱后,逐漸進入了成長期,如何突破業務現有發展瓶頸,增強客戶的認知度和使用率成為移動銀行業務產業鏈各方關注的焦點。
為了了解消費者對手機銀行的認識和興趣程度,預測未來手機銀行市場的發展前景。
(一)、您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哪家銀行?
1、工商銀行。
2、中國銀行。
3、中國建設銀行。
4、中國農業銀行。
5、中國交通銀行。
6、郵政銀行。
7、中信銀行。
8、光大銀行。
9、招商銀行。
10、民生銀行。
11、地方性銀行。
12、外資銀行。
13、其他。
(二)、您辦理銀行業務的頻率?
1、幾乎每天。
2、每隔兩三天。
3、每隔一周。
4、十天或半月。
5、一月左右。
6、幾乎不去。
7、說不好。
(三)、您現在辦理了哪些電子銀行服務?
1、個人網上銀行。
3、電話銀行。
(四)、您使用哪家銀行的手機銀行服務?
1、工商銀行。
2、中國銀行。
3、中國建設銀行。
4、中國農業銀行。
5、中國交通銀行。
6、郵政銀行。
7、中信銀行。
8、光大銀行。
9、招商銀行。
10、民生銀行。
11、地方性銀行。
12、外資銀行。
13、其他。
(五)、您使用手機銀行多少時間?
1、最近剛使用。
2、半年左右。
3、一年左右。
4、兩年左右。
5、兩年以上。
(六)、促使您辦理手機銀行的原因是?
1、業務需要。
2、方便快捷。
3、銀行促銷活動。
4、銀行人員推薦。
5、親朋好友推薦。
7、其他。
(七)、您是通過哪種方法了解手機銀行的?
1、手機宣傳短信。
2、網絡宣傳。
3、媒體廣告。
4、銀行業務宣傳冊。
5、親朋好友介紹。
6、銀行人員推薦。
7、其他。
(八)、下列哪些是您使用頻率最高的?
1、賬戶查詢。
2、賬戶匯款。
3、投資理財。
4、信用卡。
5、賬單繳付。
7、貸款管理。
8、個人設定。
(九)、在使用手機銀行時,什么令您感覺最不方便?
1、安全性問題。
2、服務費用高。
3、服務功能少。
4、開通手續繁多。
5、使用過程中功能不穩定。
(十)、您覺得手機銀行該增加哪項功能?
1、更完善便捷的商城購物服務。
2、完善的客服功能。
3、提供常用商品的常用平臺。
4、稅費手續費計算工具。
5、匯率外圍行情、金價油價查詢工具。
(十一)、您每月收入多少?
1、5000以上。
2、2500以上。
3、1000以上。
(十二)、您的工作單位是?
1、行政事業單位。
2、外企民企高級主管。
3、外企民企志愿。
4、專業技術人員。
5、私營企業主。
6、個體經營者。
7、進城務工者。
8、農民。
9、學生。
(十三)、您使用手機支付時,首選的方法是?
1、wap頁面。
2、手機客戶端。
3、近場支付。
4、都能接受。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手機銀行業務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有顯著提高,20xx年7月的調查結果為36.8%,20xx年2月已經升至52.2%。同時,手機銀行業務開始逐漸向中年人群擴散,相對應的,目前手機銀行用戶的個人月收入均高于去年7月用戶的收入水平。人群結構的優化,預示著手機銀行業務良好的發展前景。
通過對不同手機銀行用戶的個人月收入分布可以看出,經常使用手機銀行業務的用戶的個人月收入偏高,其中,個人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5.4%,2500元以上的比例為52.2%,均高于偶爾使用手機銀行業務的用戶。事實上,經常使用手機銀行業務的用戶由于收入偏高且手機銀行使用頻率高,必然成為手機銀行業務的核心客戶,這一較為富裕的目標群體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手機銀行業務的繁榮。
在對手機銀行用戶對手機銀行使用的情況分析來看,工商銀行手機銀行的使用率依然最高,達35.1%,建設銀行緊隨其后,為35.0%。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在經常使用手機銀行的用戶中,對建設銀行手機銀行的使用率(37.4%)略高于對工商銀行的使用率(36.0%),這表明建設銀行的用戶相對養成了使用手機銀行的習慣。另外,農業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使用率在這半年中都有顯著提升,不斷縮小與行業領跑者的差距。
在本次調研中,對不同人群最常使用手機銀行功能的指數分析表明,在校學生更傾向于經常使用手機銀行支付功能,較少使用手機理財功能;行政/事業單位、國企干部更傾向于使用手機銀行的轉賬匯款功能、繳費功能、信用卡功能和理財功能,尤其是理財功能;行政/事業單位、國企職工經常使用信用卡功能和理財功能的傾向性也非常明顯;外企/民企中高級主管則更傾向于經常使用信用卡功能;私營企業主經常使用手機銀行信用卡功能的傾向性顯著。
本次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用戶希望手機銀行能夠提供完善的商城購物服務,這表明用戶對商城購物有較大的潛在需求。而使用過手機銀行商城的用戶占到了64.3%,其中,10.8%的用戶經常使用,31.4%偶爾使用,22.1%很少使用。這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國企干部、外企/民企中高級主管和私營企業主經常使用手機銀行商城服務的傾向性顯著,外企/民企職員的使用意向較為明顯,而在校學生和農民群體很少使用,且農民群體不打算使用手機商城的傾向非常明顯。
根據用戶調研數據分析,超過四成的手機銀行用戶能夠接受對金融產品如手機炒股和手機支付實行收費,同時,有約兩成的用戶能夠接受對手機游戲和手機地圖導航實行收費。這表明,對特定的手機應用服務收費能夠得到部分用戶的接受和認可。
另外,手機銀行用戶使用手機支付時,首選的是wap頁面,56.1%的用戶更愿意采用這種形式。其次是手機客戶端,其比例為44.4%。近場支付(手機刷卡)這樣支付形式較為新穎,愿意使用的用戶比例僅占17.3%。此外,有15.9%的人以上三種方式都能接受。
相比20xx年手機銀行業務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有顯著提高。一方面,手機上網大環境逐漸形成,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都在提供更好的服務,中國的消費者逐漸接受和喜愛用手機來服務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各大銀行積極推廣手機銀行業務,不斷提升手機銀行用戶體驗,同時給予消費者各種優惠措施,這些都促使手機銀行業務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這不僅預示著手機銀行業務良好的市場前景,更為中國手機銀行業發展加速前行。
一)導言: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程度及引導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有個正確態度。
調查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年輕一代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逐年攀升,為什么大學校園中會掀起‘‘手機熱”。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都比較高的群體,為什么依然會出現“手機依賴癥”這一社會逐漸熱趨化的病癥呢?同時,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調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了解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為今后開展相應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的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是什么導致大學生會出現手機依賴性;手機依賴性的影響;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
調查人員:xxx。
(二)問卷調查方法。
1.文獻回顧。
手機改變著你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手機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給大家介紹不同時期關于手機各個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報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機誕生以來,于1987年手機在中國大陸出現,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現在性能多樣,樣式各異,手機不再是身份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隨著手機的普及,關于手機的研究也逐漸興起。
為了能吸引消費者,國內外研究者更多關注于手機的設計、使用和消費者購買手機指導等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更多的將關注集中在手機這個物體本身表層上,忽略了手機的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影響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紀之交,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手機使用對使用者生理的影響。同時期相關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手機硬件對人體的傷害,如輻射、燃燒、爆炸等。但是,這些研究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所引起的非手機硬件上的傷害。如長時間發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損傷等。同時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響方面,忽視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新世紀至今,手機的研究也發展到了從經濟學角度、哲學角度、傳播學角度、生理角度等層面上。
2.研究假設。
我校大學生對手機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疽罁鹤鳛榇髮W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學生對手機具有依賴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小組自主設計問卷,一部分印發400分問卷給各院各級同學,另一部分將其上傳至問卷調查網站,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4.樣本及抽樣。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學擁有手機的同學作為對象,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對其進行數據資料經微機處理分析以及網上數據統計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與分析。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癥,由于某種原因過渡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
標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使用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經??词謾C,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會感覺到焦慮,緊張,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尚無手機使用時長的科學標準,但一般認為,過度頻繁地使用手機,如每天發短信或打電話10次或娛樂超過5小時以上即是使用時間過長。
2.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5張,回收率89%。從問卷情況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重。
如問卷第8題,如果離開手機,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內,36%選了一天,過半的人對手機嚴重依賴,如果忘記了拿手機,17.1%的人感到焦慮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適應,心理上這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從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手機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如同遙控自我的線,一旦離開了就魂不守舍。
(四)討論與小結。
1.大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的原因主觀原因:
一是大學生從眾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錯誤價值取向造成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手機更是成為一種彰顯品味個性的工具。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求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品的錯誤價值觀念就易造成大學生對手機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過我們對周圍同學調查發現對手機依程度與自制能力反相關。大學與其他學習階段有相當大的區別。大學期間課余時間比較多,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學校對手機的監管放松,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無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玩樂上。以上都是內因,外因也有兩點:
第一是對外的誘惑。不僅包括大學中玩手機的氛圍的影響,手機本身功能不斷完善更加豐富。大學里課程少,很多人跟風隨之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大量智能電子產品涌入市場。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費主體。手機娛樂功能的拓展是對大學生的.極大誘惑。
第二是當今大學生就業、學習、人際壓力過大。大學生是處在校園和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跋佔濉?、“蝸居”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壓力的難題。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這使得手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際間的溝通通過手機來完成,手在某種程度上代替的人際直接溝通?;蛘咭驅W習過于壓抑,需要通過游戲聊天來排遣。
“手機依賴”對成長中的大學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最近,“手機依賴癥”的話題再次引發了社會熱議。有媒體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一家人聚餐,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庇芯W友開玩笑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p>
睡覺前在床上你會做什么?是窩在被窩里在微博上刷屏,還是瞅兩眼流行的視頻,或是在手機上點擊著微信?在一個個不眠之夜,越來越多的人在臨睡前拿起手機做這些事情。
看電子書、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戲、購物……智能手機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和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但同時也埋下隱患――一不小心就會被手機“奴役”,患上“手機依賴癥”。
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最近發布的20xx年中國城市通信行為研究報告里提到,62%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睡覺前玩手機,主要在瀏覽網頁、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網站等。另外人們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機,這個比例高達75%。
“‘手機依賴癥’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癥狀多見于比較孤僻、自卑、相對缺乏自信的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特別易發于白領人群?!币速e肛泰肛腸醫院副主任醫師呂寶才表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癥狀?!耙坏]有人發短信或者打電話來,心里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p>
呂寶才說,還有一部分比較活潑開朗的人,純粹的屬于是愛玩族,喜歡在網上進行各種各樣的網絡活動。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機依賴癥”。
手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好玩,它開始占據甚至侵入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笆謾C依賴癥”的一員,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機了,就是一種要死要活,沒有精神樂趣的萎靡狀態。
女生更易于接受時尚的事物,特別是隨著手機上網功能越來越強大,一些女大學生“手機達人”整日用手機登錄qq和個人空間,玩“種菜偷菜”等游戲,文科生由于課程壓力比較輕,加上擅長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歡用手機狂煲“電話粥”。與此相對,理工科的男生由于課程眾多,專業的限制,對新鮮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太高,加上其嚴謹、務實等原因,通常對用手機這種工具的依賴癥比較小。
“我現在‘菜齡’有8個月了,用手機偷菜就是很方便,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鈴,有時候到半夜設鬧鐘起床收自己菜或偷別人家菜?!贝蠖牧_同學說,總感覺偷菜的時候是極其高興和激動,當然也會因為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喪,反正用手機偷菜的游戲已經成她的一種精神寄托。
據呂寶才介紹,智能手機的功能異常豐富,原本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很多人可能玩興正濃,還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機qq等網絡活動,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顯示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手機等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并使睡眠處于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人們在玩手機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身體的疲勞感,事實上,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造成眼疲勞;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會造成頸部、手臂肌肉疲勞;而長時間過度使用觸屏手機,會導致手部關節、肌腱損傷性癥狀群,包括手指、手腕關節疼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形成所謂的“觸屏手”。
呂寶才指出,如果一味依賴手機,深受手機影響的話,會給我們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帶來嚴重影響?!芭笥褌冊谝黄?,全都低頭不語,手機成精神寄托。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就這樣疏遠了,自己在無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墻,這座無形的心墻,往往就會成為我們前進的最大障礙?!?/p>
呂寶才介紹,手機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們患上類似“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思維不斷被打斷,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此外,過度關注手機還會讓人處于應激狀態。外間的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得到,讓人難以安定?!凹词故窃谛菁俚臅r間里,也與手機形影相伴,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里。其實這樣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p>
呂寶才介紹,和其他類型的“上癮”相比,手機上癮的糾正更為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機“奴役”,關鍵在于自控能力的強弱決定。
“中小學生自制力不強,家長應該加強監管?!眳螌毑疟硎?,對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長最好不要給其配備手機;如果給孩子配了手機,應該嚴格控制其手機上網流量,并約法三章,如上課時間不許玩手機等。
呂寶才建議說,由于中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買功能太多的手機,最好的就是那種只能簡單的'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手機,這樣可以人為地減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
對于成年人,呂寶才建議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昂芏嗳松宪嚨谝患戮褪翘统鍪謾C來玩,其實完全可以靜下心來,看看車外,放松一下身心?!?/p>
呂寶才表示,解決“手機依賴癥”的關鍵在于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耙嘣诂F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盡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游、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于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p>
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復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機依賴癥,做做下面的測試吧,如果以下問題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經患有“手機依賴癥”。
1.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3.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
4.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5.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6.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
7.你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嗎?
8.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晚上睡覺前,我習慣先給手機上鎖,再放到枕下過夜,之所以上鎖,曾因沒有鎖住鍵盤,幾次睡中無意壓下撥號鍵,隨機打出電話,半夜三更擾得朋友心神不定,卻聽不到我這頭說話的聲音。人家干著急沒辦法,我睡夢中根本沒有知覺。
枕手機待天明,這是我的職業要求,必須保持全天候處于開機狀態,放到枕下可以第一時間接聽,也盡量別騷擾家人。如果不解釋清楚,很可能誤以為我得了手機依賴癥。即使解釋過,我恐怕也洗不清。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必需品,隨身攜帶它最大好處是方便聯系,一些事情隨時用手機交流,就可以圓滿解決。人與手機間的親密程度,勝過夫妻、情人和朋友。我不敢設想,假如有一天全中國的手機都停用,將會給社會生活帶來多大問題,因此惹出一些誤會錯覺和極端事件,絕不是駭人聽聞瞎忽悠。
套用俗話形容,人可三天不吃肉,不能一日無手機。索引方方面面的信息,我敢負責任地斷言,目前三成手機持有者犯手機依賴癥。
資料。
幾年前讀《手機》,我正出差北京,躺在賓館里不到半夜,就順利地通讀一遍?,F在重溫《手機》,劉震云、馮小剛被拋在腦后,眼神直攝手機屏幕,笑看冷對手機捉弄人性的過程。人成為手機的奴隸,會讓手機當猴耍,要想反過來操作耍手機,許多時候不得要領,惹出一波未平又添一波的麻煩。
對照《手機》中人物,我進一步診斷手機依賴癥,信手羅列出一大串表現,肯定具有相當大的代表性。
一是離開手機便找不出電話號碼,因為外部電話存放在手機名片夾,用不著刻意地記憶。索引方便實用了,記憶跟著退化。
二是出行必須有手機作伴,哪怕手機離身半天,渾身上下不自在,生怕落到別人手中耽誤事情,趕緊想法拿到手心才踏實。
三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電池不聽話,拿著手機不能用,掃興勁頭惹人煩。失去正常的聯系,惦記著外邊來電,表現出浮騰氣躁不安寧。
四是手機成了開會時消遣品,主席臺領導大講特講,聽眾席充耳不聞,一門心思玩手機發短信。無論會議怎么嚴要求,總有人舍不得關手機。
五是手機的音樂響起來,許多人不約而同地查看手機,即使明知不是自己的鈴聲,也要拿出來過目,否則心里不踏實。如果一段時間沒有手機接入,便會機械地核對是否有未接來電和信息。手機沒有放到近身處,回來時第一件事翻閱手機。
這些手機依賴現象,屬于個人外在依賴癥狀的表現。如果沿著《手機》的`畫面,向里邊找向深處找,手機依賴癥就嚴重惡化了,恐怕涉及非正常非正當的感情交流。
說到底,手機依賴是精神與心理層面的病,病輕病重的負作用十分明顯。外在的依賴容易解脫,依賴到心里成為習慣,一般的手法就難治療了。
經常出現手機在響的幻覺;外出不帶手機就渾身不自在;親朋好友聚會時總是拿著手機不停地翻看……這些都是手機依賴癥的表現。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與那些對手機鈴聲不敏感的人相比,視線總離不開手機者較不快樂。
為評估手機對人們生活態度的影響,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500多名18~22歲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頻繁使用手機不僅使人無法與朋友變得更加親近,反而讓人更加焦慮郁悶;另外,與不時查看手機的人相比,能適時關機的人學習成績更好。
研究人員指出,許多人認為,手機便于人們與其他人保持聯系,可以改善人們的社交互動,有助于降低孤獨感。而該項研究結果恰恰相反,有些人會因此出現戒不掉社交網站的困擾。
這個標題想必大家一定都能看懂,顧名思義,“手機依賴癥”就是對手機依賴,人到哪手機就得到哪的癥狀。這樣的狀況在今天似乎是很常見的'事,而且經常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但這,可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在科技發達今天,智能手機、觸屏手機已經到達了它的鼎盛時期,已經不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你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看見:頭垂下,手里捧著個高科技,蹦蹬蹦蹬按個不停地中學生。
他們在干嘛呢,這對于大人們來說當然不知道,但我們同齡人當然明白而大人們也根本問不出來他們在干什么,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沉浸在手機里,已經得了“間接性聾啞癥”,你說話他們是根本聽不見的。
這種狀況會持續多長時間呢,等他們的電池槽空了就不會盯著手機了,但同時整個人也不淡定了,他們會像《生化危機》里的“喪尸”尋找活著的人類一樣尋找可以給手機充電的地方或物品,在尋找的途中大呼小叫。
而等到電池槽又重新變滿時,整個人又像變了一樣,繼續低著頭,敲著手機,重新變回一個“聾啞人”。
我結合以上所有的現象,把這種癥狀定義為:“手機依賴癥”。
這種癥狀是一種對于我們不利的癥狀它會導致我們的學習直線下降,而克服這種癥狀的辦法只有靠你自己的自制力。如果你的自制力不夠強,就上交你的手機吧。
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關其手機,停其流量,盜其賬號,拔其網線,方能告別學渣,修成學霸。
一)導言:
調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程度及引導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有個正確態度。
調查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年輕一代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逐年攀升,為什么大學校園中會掀起‘‘手機熱”。大學生作為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都比較高的群體,為什么依然會出現“手機依賴癥”這一社會逐漸熱趨化的病癥呢?同時,手機對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通過調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的問題,了解手機依賴癥的發生現狀及其不良影響,為今后開展相應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更好的了解手機在大學校園中引發的各種問題的原因,達到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調查對象: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是什么導致大學生會出現手機依賴性;手機依賴性的影響;如何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
調查人員:xxx。
(二)問卷調查方法。
1.文獻回顧。
手機改變著你我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手機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給大家介紹不同時期關于手機各個方面的相關文獻資料和相關報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機誕生以來,于1987年手機在中國大陸出現,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現在性能多樣,樣式各異,手機不再是身份和社會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隨著手機的普及,關于手機的研究也逐漸興起。
為了能吸引消費者,國內外研究者更多關注于手機的設計、使用和消費者購買手機指導等方面。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人們更多的將關注集中在手機這個物體本身表層上,忽略了手機的使用者、使用手機的影響等方面。
90年代中后期至世紀之交,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的使用率逐漸提高,人們開始關注手機使用對使用者生理的影響。同時期相關的研究詳細的分析了手機硬件對人體的傷害,如輻射、燃燒、爆炸等。但是,這些研究忽略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所引起的非手機硬件上的傷害。如長時間發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損傷等。同時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響方面,忽視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影響。
新世紀至今,手機的研究也發展到了從經濟學角度、哲學角度、傳播學角度、生理角度等層面上。
2.研究假設。
我校大學生對手機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性?;疽罁鹤鳛榇髮W生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的同學們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其次是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大學生對手機具有依賴性。
3.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小組自主設計問卷,一部分印發400分問卷給各院各級同學,另一部分將其上傳至問卷調查網站,收集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4.樣本及抽樣。
以我校以及附近大學擁有手機的同學作為對象,然后進行隨機發放問卷,最后對其進行數據資料經微機處理分析以及網上數據統計得出調查結果。
(三)調查與分析。
“手機依賴癥”可以說是一種對手機產生病理性依賴的.綜合癥,由于某種原因過渡用手機而導致手機使用者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應。
標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使用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經??词謾C,看是否有短信電話等,會感覺到焦慮,緊張,必須要找到自己的手機。
雖然目前,國內外尚無手機使用時長的科學標準,但一般認為,過度頻繁地使用手機,如每天發短信或打電話10次或娛樂超過5小時以上即是使用時間過長。
2.調查研究數據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5張,回收率89%。從問卷情況上看,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重。
如問卷第8題,如果離開手機,15.2%的人只能忍受半天以內,36%選了一天,過半的人對手機嚴重依賴,如果忘記了拿手機,17.1%的人感到焦慮不安,46.4%的人感到不適應,心理上這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心情,從而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行為,手機成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們如同遙控自我的線,一旦離開了就魂不守舍。
(四)討論與小結。
1.大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的原因主觀原因:
一是大學生從眾心理和盲目攀比的錯誤價值取向造成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隨著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于消費品的使用價值,手機更是成為一種彰顯品味個性的工具。根據心理學原理,人的某種需求未得到滿足,則就會產生滿足這種需要的動機,認為手機作為一種時尚型、炫耀型消費品的錯誤價值觀念就易造成大學生對手機的沉迷。
二是自制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通過我們對周圍同學調查發現對手機依程度與自制能力反相關。大學與其他學習階段有相當大的區別。大學期間課余時間比較多,學生的自由度比較大。學校對手機的監管放松,所以有些學生因為無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玩樂上。以上都是內因,外因也有兩點:
第一是對外的誘惑。不僅包括大學中玩手機的氛圍的影響,手機本身功能不斷完善更加豐富。大學里課程少,很多人跟風隨之注意力轉移到了手機上來。電子技術的先進性。大量智能電子產品涌入市場。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其消費主體。手機娛樂功能的拓展是對大學生的極大誘惑。
第二是當今大學生就業、學習、人際壓力過大。大學生是處在校園和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跋佔濉?、“蝸居”這些都成為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壓力的難題。生活壓力巨大,人際交往頻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更快,這使得手機成為必不可少的重心。把人際間的溝通通過手機來完成,手在某種程度上代替的人際直接溝通?;蛘咭驅W習過于壓抑,需要通過游戲聊天來排遣。
“手機依賴”對成長中的大學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
(1)大學生消費觀造成了偏差,盲目從眾,用手機在虛擬世界排遣無聊和空虛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2)不利于大學生的生理健康??茖W家研究表明,手機產生的輻射可使靠近手機的大腦部位消耗更多能量,更會對皮膚有刺激。手機輻射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少使用手機,減少手機輻射對身體的傷害。
(3)相比生理健康影響,手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一些對手機依賴性嚴重的人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當長時間手機鈴聲不響會感到不適,并下意識的看看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短信。經常擔心手機沒電,會出現幻聽。焦躁不安、抑郁、脾氣會變得暴躁長時間沒精神等。
3、解決對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針對手機依性對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建議:
大學生自身:
(1)樹立遠大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素質和認知水平,充實社會生活努力實現人生價值。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2)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多參加積極的課外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加強與人的直接交流,增強自信心。
學校及社會方面:
(1)加強“手機依賴危害”的宣傳教育。對其有相關依賴性的學生較強心理輔導工作。讓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克服對手機的依賴心理。
(2)營造良好校園氛圍,創建校園文化。高校有義務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組織各種趣味活動,以展現大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豐富其課余生活。
4.小結:
大學生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群體,應該理性思考、積極調整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制定使用手機計劃,同時多與人溝通,學習和娛樂結合、拓寬視野,做到全面發展自己。在問卷的派發與回收、整理的過程中,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不足之處,下面是我們小組對這次調查的失誤總結與反饋。
1、題目不夠創新,不能夠很好的更深入剖析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
3、被調查者的年齡、及年級跨度沒有一個較明顯的區分,由于組內人力資源、信息來源等有限,導致被調查者相對集中在大一這一個群體。
我們所說的“手機依賴”主要是指個體形成的一種對手機的心理渴求和心理依賴,比如說如果手機沒有帶在身邊就會有心煩意亂的感覺;一段時間聽不到手機的鈴聲,就會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等等,這些類似的行為都可以算作是“手機依賴癥”的表現。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被調查對象中約有60.8%的大學生平時必須把手機帶在身邊,僅有約2%的大學生平時幾乎不帶手機在身邊。在面對“您在走到離家約100米的地方突然想起手機沒有帶,您會回去取嗎”這個問題時,僅有10%的大學生選擇不會回去??;更多的人則選擇了“不一定,看情況”和“一定”的選項。而在面對“如果讓您克制不用手機,您能堅持多長時間”的問題時74.5%的大學生只能堅持半天或一天。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約49%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會超過3小時以上。這些調查數據可以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對手機媒介產生了依賴性。
通過深度訪談法我們也發現:在大學課堂上幾乎每堂課都會聽到手機鈴聲,尤其是人數較多的一些公共課和選修課;其次,無論是在課間喧鬧的走廊、食堂還是安靜的圖書館,都會很容易看到手機不離手的大學生;也有不少被訪者坦誠如果手機忘在寢室就會有心里發慌的空落感,有時候還會把別人的手機鈴聲和振動當成自己的手機響聲進而去看手機。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大學生對手機產生強大的依賴性?我進行了以下原因的分析:
一、手機功能的強大性。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被調查對象中約94%的大學生使用的是智能機。智能機較之普通機的功能更加齊全和強大,它可以滿足大學生對上微博、刷人人、看視頻、聽音樂、看電子書、玩游戲等多種功能的需求。而且現在的智能機可以直接連接到無線網絡,大學生可以不必擔心手機流量使用超額的問題,從而可以自由的暢游網絡。在深度訪談中我甚至了解到有不少大學生認為手機可以代替其他的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與活動。
二、大學生對信息的渴求。
大學是一個大學生在各方面再發展、再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青年人正處于對信息和知識渴求的黃金階段。他們渴望得到最新的新聞和娛樂資訊,渴望了解交往活動圈子里朋友們最新的動態并與之產生互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78%的大學生會選擇通過手機獲得最新的信息,手機作為第五媒體以其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的特點在一些重大、敏感的社會問題上往往能夠搶先于傳統媒介,這使得它切實地抓住了受眾的眼球。我們也在調查中發現約82%的被調查者在利用手機上網時會最先使用它的社交網絡和聊天的功能,這表明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人際交往的工具。
三、大學生從眾心理的作用。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從眾行為是個體在群體的壓力下尋求解除自身與群體之間的沖突,增強安全感的手段。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喜歡采取從眾行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減少心理沖突。有不少大學生會出現看到別人玩手機自己也玩的現象。在我們的調查中有22%的大學生會在躺在床上的時候玩手機,接受深度訪談的大學生在面對“為什么躺在床上了還會想玩手機”這個追問時坦誠:寢室其他同學幾乎都會在熄燈后躺在床上玩手機,所以自己也玩。
四、大學生的自控能力有限。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96%的被訪大學生認為玩手機對自己的學習是有影響的,僅有4%的被訪者認為玩手機對學習毫無影響。接受深度訪談的大學生也坦承雖然明明知道上課玩手機會影響聽課的質量,在圖書館上自習時玩手機會浪費學習時間,但是他們還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去玩手機。所以自控能有限也會成為許多大學生養成“手機依賴癥”的一個重要因素。
五、躲避現實人際交往的需要。
大學生正處于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人生黃金時期,所以大學生們大多都是熱愛交際、愛表現自我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大學生群體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性格內向和缺乏自信的,他們往往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膽怯于表現自我。而現在手機具有的qq、飛信、微信、人人等強大的人際交往工具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與人交往的平臺,這些溝通方式降低了他們與他人正面交際的緊張感與焦慮感,從而他們開始越來越依賴手機與人交往。所以躲避現實人際交往也成為不少大學生產生對手機媒介產生依賴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伴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手機確實為大學生信息的獲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手機的廣泛使用也拓寬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范圍,但是它也的確給有“手機依賴癥”的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傷害。長時間使用手機帶來的電磁波輻射以及大學生使用手機時固定的身體姿勢和重復、機械的運動,會引起軀體不適癥狀,不利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不分場合的在上課、自習等時間玩手機會使大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大降低,影響大學生的學業;長時間地使用手機會導致孤獨、抑郁、封閉等不良心理或行為。
所以,大學生應當正視自己對手機媒介過度依賴的問題,要以積極的態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控能力,從而嚴格規范的使用手機。此外,學校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也應當對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引導。
手機是一種通訊工具,能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手機儼然已成為一個當紅的新信息載體,在某些方面的優越性甚至已經超過了報紙等其他的載體,一躍成為地位顯赫的第四媒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手機作為一個隨身必備的物品。
據新華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8月底,全國手機用戶超過5.15億,而大學生在其中占了相當大份額。
當手機成為大學生的一種必備品時,我不否認,手機作為新時代的新信息載體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信息通訊史上的變革,但也不同程度的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手寫上網方便快捷的同時,讓不少大學生網游到凌晨三四點鐘,接著第2天繼續曠課沉溺在網絡的世界里,導致落下大量功課,考試不及格;攀比之風下,大學生這個無收入的純消費群體比拼高消費,高價格的手機服務,在手機消費日益成為一種時尚的今天,大學生儼然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還有現在所說的大學生拇指一族,即用短信形式進行聯絡的巨大群體。
因為短信的價廉,快捷,簡短,互動性和隱蔽性強等特點,讓不少大學生把發短信當成了一種習慣,更有甚者就是一種生活依賴。
“短信文化”本該說是一種信息時代的進步表現,因為他不僅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新功能的福音,還為相繼產生的圖文信息,手機上網功能的開發以及現在智能手機,3g手機的功能延伸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但是,不能忽視的是,隨著短信在大學生中的滿溢,這種文化的泛濫也成了老師家長的“頭疼病”,因為這種文化在有形無形中對當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開始滋長成一種不利因素。
平時明知沒有短信或來電,會時不時的翻出手機看一下;手機一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當一段時間手機不響,會感到不適應;手機無法撥通,或收不到信號時,焦慮不安。
出現上述種種狀況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而恰恰是這種“拇指”文化促成了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心理!應該說,手機在學生群中的大范圍興起是時代的進步,但是當手機給當代大學生造成眾多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是否應該采取些措施,避免大學生使用手機帶來的消極影響呢!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我們的通訊工具,更是我們的娛樂中心、學習助手等等。然而,手機的普及與實用性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使人不可避免地手機依賴。個人在長期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也深刻體會到了手機依賴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和教訓。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手機依賴的心得體會。
首先,手機依賴帶來了社交與人際關系問題。當人們沉迷于社交媒體上的點贊和評論時,往往會忽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我曾經見過有人在與親友聚會時不斷拿出手機,完全忘記與身邊的人交流,這無疑對人際關系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不僅如此,手機依賴還會讓人追求虛擬社交網絡的滿足感,而忽視了真實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我在身邊看到許多人因為長時間依賴手機而疏遠了親朋好友,這讓我深感手機依賴對人際關系的破壞力。
其次,手機依賴對健康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導致不良的坐姿和姿態,給身體帶來壓力。我在使用手機期間發現自己常常長時間彎腰低頭,導致頸椎問題逐漸加重。此外,手機的亮度對眼睛也有一定危害,我有時會感到眼睛疲勞和干澀。手機依賴也經常導致晚上失眠,我曾經因為沉迷于手機而熬夜到凌晨,無法保證足夠的睡眠,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再次,手機依賴影響了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當我們依賴手機時,很容易迷失在社交媒體、游戲和網上購物等無意義的事情中。我曾經在使用手機時忘記時間,結果導致工作和學習的時間不足,任務積壓,增加了不必要的壓力。手機依賴使人喪失了時間管理的能力,無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最后,手機依賴還對個人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當我們使用手機時,很容易被各種應用和信息的刺激分散注意力。我曾經在閱讀時收到一條信息,結果不僅打斷了我的思路,還讓我難以重新專注。手機依賴讓人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影響了學習和工作效率。
總結起來,手機依賴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社交與人際關系問題、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以及注意力和專注力問題。個人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這些問題,并通過一些經驗教訓學到了如何應對和管理手機依賴。首先我會努力減少手機使用的時間,并培養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其次,我會注意坐姿和姿態,避免過度低頭使用手機。此外,我還會制定合理的時間管理計劃,并遵守它,以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最后,我會采取一些方法,如設定專注時間、關閉手機通知等來增強注意力和專注力。
手機依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個人和社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我們個人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手機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工具,我們應該以合理使用為前提,而不是將其變成生活的主心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好手機所帶來的方便,而不為其依賴所束縛。
由于工作業績突出,石小姐被提升至管理崗位去從事行政工作。工作性質的轉變使得接入電話驟然減少,一向對工作熱情很高的石小姐開始感到十分焦慮,郁郁寡歡,情緒低落,時不時地掏出電話來看是否有未接電話,還經常把別人的電話鈴當成是自己的手機在響,甚至連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火。
在如今的社會,手機這種溝通工具隨處可見。隨著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它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當代的大學校園中,隨處可見學生拿著手機打電話、聽歌、玩游戲…無論是課上課下,無論在寢室還是食堂,手機頻頻亮相。不得不承認,手機確實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可手機也有它有害的一面。如手機輻射,手機過度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問題等等。因此,我針對當代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進行了調查。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在于發現大學生在使用手機上的一些問題。為大學生正確使用手機,不讓手機成為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罪魁禍首提出建議。
調查對象。
全體在校大學生,既包括本校在校大學生,也包括其他地域、其他大學的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的是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共收集到69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描述。
1:所有調查對象均隨身攜帶手機,而其中接近90%的人認為手機是生活必須品。
2:雖然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但是打電話和發短信依然是大學生所使用中最主要的功能,其次是上網和娛樂等功能。
3: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會經常翻看手機,而只有2%的學生可以做到從不這樣做。
4:在沒帶手機的情況下,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情緒會受到影響,而不受影響的達到三分之一。
5:大多數學生在身邊有活動的情況下會依據活動的情況而選擇是否玩手機。
6:雖然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還是有一半的人以上認為玩電腦比玩手機有趣。
7:即使是上最重要最有趣的課,依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仍然會翻看手機。不過慶幸的是不翻看手機的學生比翻看手機的人數多。
8:即使別人的電話響了,依然有學生會看自己手機是否有來電和短信,同時有少數學生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9:對于每天手機的使用時間,使用時間短和適中的學生比例一樣,有少數學生使用時間過長。
10:當手機壞了,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學生會在修理期間找其他的手機替代,而大多數學生還是愿意等待修手機的時間,少數學生不確定情況。
11:對于睡前關機這種習慣,有一半的學生能夠保持這種習慣,而有15%的學生從來沒有這種習慣。
12: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學生已經認為手機的使用對他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一半以上的學生還不能確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沒有受到影響。
13:在是否覺得自己有手機依賴癥這個問題中,是、否、不確定這三個選項比例相近,但不認為自己患有手機依賴癥的人數稍多一點。
調查結論。
調查結果顯示,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對手機產生不同程度的依賴。長期使用手機的大學生在離開手機以后往往表現出各種的行為和心理的反常,如總把手機帶在身邊,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是否有未接電話或短信;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會感到不適應;經常下意識找手機,不時拿出來看看等一系列癥狀。據我推測,如果這種情況的加深,或許會有幻聽的可能,也會因此加深自身的孤獨感。同時過分的依賴手機,也會有與現實脫節的可能。
據資料顯示,對手機的依賴對人們的交際能力成正相關。交際能力強的人借助手機拓展自己的人際網絡,而對于交往能力差的人手機則成為了一道屏障。大學生利用手機進行正常的`交往無可厚非,可過度依賴手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因為手機而減少與父母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加不利于人際間的交流。
因此,我建議大學生在使用手機問題上不要過度依賴,上課盡量避免使用手機或不攜帶手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課程上。也不要因為手機而忽略了面對面與父母朋友交流的機會,多給父母關心和關愛。另外,還需注意手機輻射的問題,晚上睡覺的時候關機,不使用時遠離身體。希望大學生能正確使用手機,不讓它影響到我們正常的生活。
作為經常使用手機的你是否患有手機依賴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理專家黃懷鈞教授提供了一些作為心理測試的資料:
1、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3、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
4、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5、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30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