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報告范文,我們可以把復雜的信息轉化為易于理解和傳達的格式,為團隊合作和決策提供支持。在這里,我們將為您提供幾篇優秀的報告范文,以供參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已連續4年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其進口量占全球煤炭貿易量的95%左右。
從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中國煤炭進口量從4040萬噸,一躍上升到了2.89億噸。今年1—4月份,中國煤炭進口量已接近1.1億噸,同比增長25.6%。隨著煤炭進口量的增加,大量低熱值、高灰分、高硫分的劣質煤也隨之涌入中國。
目前,中國大量進口的劣質煤主要來自印尼和越南。其中,印尼煤發熱值大多在4500千卡以下,即便是發熱值高于4500千卡,硫分高于1%的煤炭比例也很高;而越南出口到中國的主要是10、11標號系列的無煙煤,灰分都超過25%。
數據同時顯示,中國對品質低下的褐煤的進口量增長迅速。過去3年中,中國褐煤年進口量增長了9倍以上。2012年,中國褐煤進口量為5371萬噸,同比增長37.2%,占煤炭總進口量的18.6%,今年1—3月份,這一數字進一步提高至20.3%。
目前,中國煤市正經歷“寒冬”。煤炭進口量不斷增加,大量低價劣質煤充斥其中,讓中國煤炭企業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盡管造成國內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原因十分復雜,但進口煤的確對國內市場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敝袊?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閆世春說。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已經連續6個月持續處于震蕩下行的低迷態勢,而中國產煤大省山西,一季度炭行業累計實現利潤65.22億元,同比減少48.24億元。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國用煤企業進口煤炭的需求卻越來越高。盡管印尼褐煤發熱量小、硫分高,但因為價格較低,中國電力企業十分愿意采購,將其與國內優質煤摻雜使用。目前,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煤炭企業要求限制劣質煤進口的呼聲越來越高。同煤集團運銷銷售部部長江志斌說,一方面大量劣質煤的進入沖擊了國內煤炭市場,另一方面這些煤高硫、高灰分,會大大污染環境,限制它們進口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媒體證實,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了《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從國外進口的煤炭熱值不得低于19mj/kg(約4544千卡/千克),灰分不超過25%,含硫不超過1%。
。
9月煤炭跑贏大盤,10月關注先進產能釋放。
9月大盤整體震蕩回落,而煤炭行業受益于煤價快速上漲,板塊上漲0.4%,跑贏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分別為3.0和2.6個百分點。10月煤炭基本面關注:(1)先進產能產量釋放:9月29日,發改委下發《關于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的通知》,宣布在年底前放開安全高效先進產能的生產,預計合計產能達到約21億噸,4季度行業供給趨向寬松;(2)大秦線秋檢:大秦線秋檢將于10月8日展開,歷史上檢修期間鐵路調入量平均環比減少14%-28%。由于市場煤炭資源供應緊張,港口和電廠庫存均處于低位,預計進入10月后大秦線檢修以及各地迎來冬儲煤采購時期,下游補庫需求或將擴大;(3)焦煤需求或將繼續提升:目前鋼廠開工率仍維持高位,同時庫存普遍偏低,10月仍是下游基建和地產行業開工旺季,預計10月煉焦煤需求將繼續提升。
9月煤炭市場回顧:港口煤價繼續上漲,產地煤價穩中有漲。
各煤種價格穩中有漲:港口方面,9月30日秦皇島5500大卡最新平倉價為573元/噸,較8月底上漲13.5%或68元/噸;產地方面,動力煤價穩中有漲,價格變化幅度在30-145元;冶金煤價大幅上漲,漲幅在90-225元;無煙煤價格總體保持穩定。
進口量環比大幅上漲:8月全國煤炭進口量(含褐煤)2659萬噸,同比上漲52.0%,環比上漲25.4%,大幅增長主要由于國內供給收緊及煤價上漲。
10月煤炭市場預測:動力煤價格保持平穩,煉焦煤價格繼續上行。
動力煤價保持平穩:9月開始動力煤逐漸進入需求淡季,但下游電廠耗煤同比仍維持較高增速,9月六大電廠日耗煤量同比增長9.2%(8月為8.7%),而10月8日秦港存煤升至366萬噸。節前發改委要求年底前逐步釋放部分安全高效礦井(產能至少18億噸),預計供需偏緊的狀況將有所緩解,加上庫存的逐步恢復,預計動力煤價格將回歸理性。
煉焦煤價格繼續上漲:9月以來煉焦煤市場供給仍然偏緊,山西等地主流煤企再次上調10月銷售價格,幅度100-170元/噸。節前公布的一級安全標準礦中煉焦煤產能僅約3.6億噸左右,而目前煤企、港口和下游的庫存仍處于相對低位,加上澳洲焦煤到岸價已上升至212.5美元/噸,預計焦煤供需將持續處于偏緊狀態。
行業觀點:煤價或逐步趨穩,放松政策落地后估值有望提升。
9月29日,發改委聯合能源局、安監局等下發《關于適度增加部分先進產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的通知》,宣布在年底前放開安全高效先進產能的生產,同時抓緊推進增減掛鉤,引導建成煤礦依法依規有序投產。根據通知,增產煤礦包括:(1)之前的74座先進產能煤礦擴展到國家煤監局公布的789座一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我們統計產能約18億噸)和部分產煤省區市公布的20二級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中,預計合計產能達到約21億噸;(2)即對在規定時間內落實產能置換指標的新建煤礦(含未批先建煤礦補辦手續),適度放寬退出煤礦的關閉時間要求,新建煤礦可以在產能置換煤礦關閉前投入生產。
預計此次政策出臺后,增產預計約1.5億噸,4季度煤炭將由缺口約1億噸轉為相對寬松,煤價或許也將逐步回歸至500元/噸上下的水平。雖然短期煤價下調確定性較強,但自8月中旬以來,由于276天政策釋放預期,股價與煤價變化相對背離,其中已反應了大部分政策預期。中長期,我們對行業仍相對樂觀:(1)由于煤價上漲至500元/噸后,全行業從虧損轉為略有盈利,去產能壓力加大,因此階段性增產有利于行業去產能,按照今年的目標關閉產能將達到2.5億噸,其中至8月底完成1.5億噸,其中上半年完成0.73億噸,7月關閉0.22億噸,8月關閉0.55億噸,總體速度正在加快;(2)從目前煤炭下游來看需求并不想預期的那么差(9月六大電廠火電發電量數據超預期),后續需求預期的`轉變也將帶來行業估值的提升;(3)業績:3季度開始,公司經營將逐步好轉。而從估值來看,即使動力煤價格回落至500元/噸左右的水平,按照上半年成本增長10%測算,潞安、冀中、陽煤、西煤、陜煤等公司年化pe約15-20倍。而從pb看,潞安、冀中、陽煤、神華等pb仍在1.3倍以下,行業平均為1.4倍,相對處于低位水平。而板塊相對滬深300及全a股的估值均處于歷史最低位。公司方面,相對看好低估值及彈性較大焦煤公司潞安環能、陜西煤業、陽泉煤業、冀中能源、西山煤電和部分央企龍頭。
相關鏈接:
1月煤炭跑輸大盤,2月關注節后進口煤走勢。
1月煤炭板塊下跌9.7%,分別跑輸上證綜指和滬深300各6.8和6.1個百分點。2月煤炭基本面關注:(1)進口煤壓力有所緩解:11月開始集中采購的進口煤交付周期已臨近尾聲,印尼、澳洲至中國煤炭運價已累計下跌超20%反映出進口需求的快速下滑,預計2月進口沖擊或將有所緩解。(2)近期宏觀數據表明經濟仍呈疲弱狀態,春節期間六大電廠平均日耗僅為34.5萬噸,甚至較去年節日同期(36.3萬噸)下滑5%,預計節后需求整體也難有起色。
1月煤炭市場回顧:港口煤價快速下跌,產地煤價穩中有降。
各煤種穩中有降:動力煤方面,秦港5500大卡最新平倉價為505元/噸(其中節后首日下跌40元/噸),較12月末下跌了110元/噸或17.9%,山西、內蒙、陜西、山東等地主要煤種普遍下跌5-30元/噸;煉焦煤方面,1月期間太原古交煉焦煤價格下跌30-40元/噸,河北、山東和內蒙地區焦煤價格下跌5-20元/噸。春節以來兗礦地區精煤價格再度下跌30-40元/噸,安徽淮北地區精煤價格下跌45-55元/噸。進口量環比大幅上漲:12月全國煤炭進口量(含褐煤)2546萬噸,同比增長1.1%,環比上漲24.7%。
2月市場預測:港口動力煤價維持弱勢,焦煤價格下行壓力較大。
動力煤價格維持弱勢:近期需求疲軟,秦港5500大卡煤價由年初615元/噸下降至最新505元/噸(9月低點為520元/噸,低點為510元/噸),加上目前秦港庫存達到800萬噸以上,預計動力煤價格仍以弱勢為主,節后有所好轉但也不會太明顯。煉焦煤價格或有下行壓力:1月以來伴隨鋼價持續疲軟持續低迷,目前河北地區焦炭價格累計跌幅已達130元/噸,而同期焦煤跌幅則在5-20元/噸,春節期間部分主流焦煤企業報價降幅約20-50元/噸,節后由于鋼焦庫存較高,去庫存壓力較大,加上需求仍然疲弱,預計煉焦煤價格仍以下跌為主。無煙煤價格或以穩為主:近期尿素、甲醇市場需求一般,民用煤備煤也基本結束,預計后期無煙煤價格整體以穩為主。
2月行業觀點:行業維持弱勢,關注業績穩健,估值較低的公司。
進入2月,受春節因素影響預計行業供需整體將維持平穩。其中,動力煤方面,今年春節期間六大電廠平均日耗甚至較去年同期下滑5%,同時港口庫存高企,預計價格以弱勢為主;煉焦煤方面,春節期間主流企業報價下跌20-50元/噸,加之焦煤庫存處于歷史高位,進口煤優勢明顯,預計價格仍有下跌空間。板塊方面,1月匯豐pmi和官方pmi分別為49.6和50.5,均創下6個月最低點,反應經濟回落趨勢仍然延續,預計2月受經濟疲弱以及春節因素影響,煤炭下游需求難有超預期表現,煤價總體延續弱勢格局,預計板塊難有超越大盤的表現。公司方面,多數公司發布13年業績預告,總體亮點不多,關注估值優勢相對明顯的中國神華、冀中能源、蘭花科創等公司。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疲軟,下游需求低于預期;各煤種價格繼續下跌。
中國汽車行業真正發展時期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主要借助于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從1993年北方兵工汽貿提出分期貸款購車的概念;1998年,央行出臺《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之后中國汽車消費貸款額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自2009年至今,中國已連續9年雄踞全球汽車產銷量榜首,2017年產量達到了2900萬量,銷量達到了2887萬輛。
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2017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僅有140輛。不及美國的六分之一、德國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國二手車的置換率大概在35%左右。國人的傳統購車用車習慣是購買一輛自己心儀的新車,一直用到不能用為止,其中較少涉及租車以及二手車購買及置換的情況。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汽車市場來看,汽車后市場是成熟汽車市場的主要利潤來源。其中近60%來自于汽車服務領域,即汽車后市場,剩下的利潤一部分來自于汽車制造加銷售所占的利潤,占整個汽車產業鏈利潤的20%,另一部分則來自于汽車零部件生產銷售利潤,占整個汽車產業鏈利潤的22%。對于成《·》熟汽車市場來說,汽車后市場的利潤不僅占比大,且利潤率也是汽車行業利潤水平最高的領域,其整體利潤率可達40%-50%。
而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于整車銷售,隨著我國汽車銷量的增長放緩,也會向想發達國家一樣向汽車后市場發展。比如二手汽車,汽車租賃以及汽車內飾,汽車維修等等。
國民消費水平提升。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開始經歷消費升級,汽車市場也將會迎來更大的增長。隨之帶來的是汽車更加普及、千人汽車保有量的提高,2017年中國的汽車產量達到了2900萬量,銷量達到了2887萬輛,到2030年,中國市場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00輛甚至更多。汽車需求的增長與普及將會助推汽車金融的快速增長。
90后消費觀念提升。
90后將逐漸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事業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擁有更前衛的消費理念。隨著其步入家庭的支柱,汽車會成為其首要的選擇。接送小孩,接送老人等等,汽車將會成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汽車后市場發展。
隨著汽車市場品牌競爭加劇和新車的利潤下降,經銷商逐漸將盈利的重點轉向汽車后市場業務。
國家層面的支持。
汽車行業是國家支柱產業,每年的市場規模是2萬億元,相對于80多萬億的gdp比重相對比較大。其帶動的就業,消費,資金等等對社會影響較大。
汽車更新換代,高科技,高性能更符合現代人需求。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自動駕駛,定位系統,更低損耗,更舒適的駕車體驗,更低價格水平都在刺激汽車行業發展。
多樣化的汽車金融選擇。
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互聯網汽車金融公司,汽車保險公司等加入,助力提升消費者購買力水平,擴大汽車消費市場。
國際貿易不穩定。
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導致很多行業存在不確定性,特別例如汽車行業的我國支柱行業,美國優先原則會導致美國迫使我國開放汽車市場,這勢必會導致市場競爭加劇,某些汽車公司會遭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經濟壓力增大,壓縮汽車消費空間。
目前我國房價高企,很多90后都背負較重的負債壓力。汽車消費是一種消耗性的消費,在一定壓力情況下,會導致消費者壓縮或者滯后汽車消費。
關注的汽車公司。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曾經說過,中國的汽車行業最終會留下幾個超級大的公司,其他公司都可能會消失。這不是危言聳聽?;貞浳覈幕ヂ摼W行業,手機行業等,隨著我國市場不斷被迫或者主動開發,這些行業最終都只留下具有一定壟斷地位的超級公司。我國的汽車行業也同樣會遭遇相同情況。老牌的規模小的國有汽車公司現在已經遇到很大影響。
(1)市場集中度的涵義。
市場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場中少數幾個最大廠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是衡量某一市場內廠商之間市場份額的指標,反映著該市場的寡占程度。
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我們對這幾個時期的集中度指標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產業的市場集中程度的走勢。
-,市場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的14.7%上升到20的18.1%,cr8也由20的12.45%升到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業被強制性淘汰,競爭個體減少,優勢企業迅速壯大。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將加強對煤炭產業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繼出臺了很多措施,例如國家煤炭工業十一五規劃提出以煤炭基地為依托,建設大型煤炭集團,拉開了煤炭重組并購的序幕。這些煤炭集團與山東兗礦集團、中央所屬的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一起,將占我國煤炭產量的60%以上。重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結構,提高產能、效率、機械化程度,增強競爭力,但目前企業集團多為行政性重組??梢灶A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煤炭產業將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場結構(根據植草益的分類法)。
(1)差異化的涵義。
產品差異是指企業在所提供的產品上,造成足以引起買者偏好的特殊性,使買者將它與其他企業提供的同類產品向相區別,以達到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產業的產品差異化指標分析。
一般來講,煤炭產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異極其微略,其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同煤炭企業所生產的煤炭產品本身的差別。而這些性能差異(如煤灰、發熱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原煤的自然狀態及賦存狀況和質量,產品的品牌效應弱。二是購買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業產品存在的差異,這是由于購買者擁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業通過加強顧客的產品忠誠度,從而使顧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業的產品存在差異從而產生不同的偏好這是一種購買者主觀概念上的產品差別所形成的人為差異。
我們對煤炭產業的市場壁壘分析主要從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進入壁壘定義。
進入壁壘,是妨礙潛在競爭對手進入某一產業的因素或障礙,其作用是增加競爭對手的進入成本,使他們與在位企業相比在競爭上處于劣勢,從而削弱競爭對手的進入動機,阻止競爭對手的進入行為。
從我國煤炭產業的實際情況看,其進入壁壘表現較為復雜。
壘進一步降低。初以來,國家改變了煤炭的產業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節能減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資源的各項稅費,保證煤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二,不同經濟類型的煤炭企業進入煤炭產業的自由程度不同。國有煤炭企業的進入壁壘高于地方、鄉鎮和個體煤炭企業。
(2)煤炭產業的退出壁壘。
退出壁壘的涵義。
退出壁壘是指現有企業在市場前景不好、企業業績不佳時欲退出該產業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阻撓,資源不能順利轉移出去的狀況。
我國煤炭產業的退出壁壘極高,尤其國有煤礦更是如此,主要表現在:。
第一,煤炭產業資產的專用性太強。首先,是固定資產的專用性強。在煤礦的固定資產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國有重點煤礦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價更高),如退出煤炭生產,幾乎毫無用處,礦山的專用設備也很難改作他用,因此煤礦從煤炭生產退出轉移到其它產業的話,其轉移成本(或稱沉沒成本)太高。
第二,煤炭產業的無形退出障礙巨大一是來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種煤礦項目就是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決就業等問題,如果煤炭企業因經營不好或虧損嚴重要退出,主管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無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還是從安頓企業職工、維持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都會加以勸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響。
本報告寫的是的皮具行業部分,皮具行業是中國皮革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皮革面料和非皮革面料(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紡織面料等)加工制作的箱、包袋、手套、票夾、皮帶及其他皮件所組成。傳統的包、袋面料以天然皮革材料為主,隨著皮具的時尚化和人造革、合成革、塑料、紡織面料等新材料的發展,代用材料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包、件制品中。
本報告共四節,首先從皮具行業的國際背景入手,先介紹了國際皮具行業十大品牌和宏觀經濟環境,其次闡述中國皮具行業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再介紹中國皮具市場狀況,最后總結中國皮具市場問題分析與策略。
目錄。
略................1.4.1我國皮具市場問題分析。
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分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同時將對國內的消費經濟的發展影響極為重大。
1、工業產出繼續快速增長;
2、進出口總額繼續高速增長;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結增速穩定;
4、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快;
5、貨品供應量增速呈回落趨勢;
1.1.2全球十大皮具頂級品怕簡介。
品牌創始人注冊注冊時間設計師品牌線品類地。
利稅總額33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箱包企業1322家,從業人員36萬人,產品銷售收入389億元,同比增長20%;利稅總額21億元,同比增長30%。2006年1-4月規模以上皮具企業產品銷售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27%;利稅總額13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箱包企業產品銷售收入133億元,同比增長24%;利稅總額7億元,同比增長39%。隨著近年來箱包產品的日益國際化、時尚化和個性化,它已成為現代服飾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國作為世界出口皮具產品最多的國家,其出口占生產的60%以上,主要出口美國、中國香港、日本、德國、英國等200多個國家及地區。2005年,我國皮具產品出口93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箱包出口40.5億件,5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和16%。2006年1-4月我國皮具產品出口31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箱包出口13億件,2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和21%。今年1-7月,我國旅行用品及衣箱出口金額達到48.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我國皮具行業具備了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一個走向世界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
此外,從出口單價上看,我國箱包平均出口單價也在連年上升。2005年皮革面衣箱平均出口單價10.7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0%;其他面衣箱平均出口單價6.6美元,同比提高了20%;皮革面手提包出口單價4.24美元,同比提高了30%。
我國的皮具行業沒有路易威登一百五十年前為法國皇后制作衣箱的開始,但我們的切入點是在全球皮具行業的興盛時期,我們站在一個國際皮具的大平臺上,以下是中國皮具行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皮具制造國,也是皮具的消費大國,皮具消費也成了現代人的新寵,一個個性十足的包包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隨身物品,在以經濟為主的現今社會,真皮包包已經不是女人們的專屬配件了。走在街上,不管是穿著套裝、洋裝的上班族或是穿牛仔褲、運動服的學生們,要不然就是提個菜籃或是閑逛的家庭主婦們,每個人不是擰個手提包,就是背個帥氣的大背包,總是人手一個包包。而包包里總是裝著些錢包、行動電話、化妝品、梳子、資料文件等等,總之生活上的必需品通通有,可見包包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需要給人有良好印象的朋友們,使用真皮包包的機會頻繁,在服飾外觀的整體搭配上,真皮包包則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皮具業已成為了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發展。2003年,中國皮具行業銷售額為394億元,利稅總額24億美元;2004年,銷售額為423億元,利稅總額51億美元;2006年,銷售額上升到500億元,利稅上升到85億美元。四年銷售額平均增長30%,利稅平均增長35%,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海關總署08年12月22日消息,08年1-11月廣東口岸出口箱包價值50.8億美元,同比增長31.6%。其中,11月份出口箱包6.6億美元,同比增長73.1%,而國內包包銷售額更高達20多億元。中國箱包行業產值近700億,其中國內市場容量接近200億,這其中中高端及中低檔市場占有很多份額。對于箱包企業而言,存在巨大的市場機會。中國皮具業通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已經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小手工業,發展成為企業數量超過2.6萬家、產業從業人數超過200余萬人、年總產值600余億元。09年1月,在全國最大的皮革皮具生產基地和原材料集散地廣州花都區獅嶺鎮舉辦的“世界皮具產業高峰論壇”上,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皮具市場由大變強的氣候已經形成,拓展高端產業“新大陸”是皮具創新的一條新路。未來五年,是中國品牌名牌戰略和高端產業形成的階段,中國原創品牌的成長將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徐永說,從2000年至今,中國皮革協會每年在廣州花都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舉辦“真皮標志杯”設計大獎賽,不斷制造皮具行業的設計氛圍,鼓勵中國皮具的原創設計,提升皮具設計師專業隊伍的綜合水平。這標志著中國皮具業正在從產業大國、消費大國向產業強國、品牌大國轉變,也給皮具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其他行業均受金融風暴影響產銷量大幅下降的同時,皮具行業卻逆風而上,銷售業績節節攀高,足以看出目前皮具行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及廣闊的市場前景。
消費形式轉變,引發皮具銷售渠道大變革。
隨著消費市場的日趨成熟,中國皮具行業的營銷渠道開始發生質的改變,以前,皮具產品一般是通過批發市場,一級批發,二級批發,再到零批,零售。中間不僅渠道多,操作復雜,關鍵是產品魚龍混雜,質量問題及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導致消費者信心嚴重不足。而今天,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品牌專賣開始成為了皮具行業新的營銷模式,在這個新的機遇中,誰先抓住了商機,誰就是贏家!
皮具類產品在國內發展較晚,競爭形勢相比服裝和鞋業而言寬松很多,如今的皮具行業,就相當于幾年前的服裝鞋帽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經過幾年的行業洗牌,加上如今消費者的理性消費,以前在皮具行業占有很大比重的散貨市場正逐步萎縮,并有淡出市場的趨勢,而之前老百姓耳孰能詳的品牌,如金利來、花花公子、鱷魚、老人頭等,由于市場不夠規范或假貨、擦邊球品牌泛濫,已喪失了在一線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相反近兩年很多新興品牌卻悄然崛起,遠遠蓋過這些老品牌,如:女裝品牌迪桑娜、cobo、威爾薩斯、帕佳圖、高美高等,男裝品牌:希柏萊等,這些品牌近年來市場走勢相當不錯,知名度方面卻還遠比不上金利來等眾多老品牌,要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縱觀整個皮具行業,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大陣壘:1.以lv為代表的奢侈品牌陣營。
這類品牌均為國際知名品牌,知名度高,質量過硬,甚至有很多品牌的許多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如lv在法國有五間工廠,每間工廠擁有250——300名工人,整個包的制作過程基本上都是工匠手工完成的,用他們的話來說,每一件產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少則八千上萬,多則幾萬十幾二十萬的產品價格,讓絕大部分消費者只能駐足觀賞,無緣攜包廣秀。不過有最新消息透露,這些奢侈品牌正在加大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與動作,lv從去年到現在在中國市場就至少有3家專賣店開業,其中包括大連時代廣場的豪華旗艦店,國際奢侈品牌愛馬仕也在同一時間進駐大連時代廣場;而且這些大牌產品將有大幅調價以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低迷消費及滿足中國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但再怎么降,能買得起或舍得買這類品牌的消費者又有多少呢?畢竟目前只占有整個市場的5%份額,而且這類品牌與普通投資者根本無緣,因為他們都是以直營的方式在開拓各地市場的。
2.以迪桑娜、cobo、金利來等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和授權洋品牌陣營,占皮具市場65%。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中國皮具市場上國產品牌一直較為缺乏,但隨著老人頭、金利來、花花公子、鱷魚等授權洋品牌的市場逐漸混亂,在一線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更傾向于做工、質量、外觀都相當不錯的國產品牌或新興洋品牌,這就給國產品牌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會!近幾年來,市場上又涌現出以萬里馬、盾牌為代表的優秀國產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同時還有迪桑娜、cobo、威爾薩斯、希柏萊、帕佳圖、高美高等授權洋品牌也在市場上做得風聲水起,其中迪桑娜單店月均銷售更在30萬以上,占全國中高檔女士皮具市場份額的25%,cobo名為意大利品牌,實為深圳日月星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制作,為國產品牌,其網點主要集中在北京(7個)、上海(24個)、深圳(5家)和香港(六家),單店月均銷量在25萬以上,同樣也是定位在中高檔女裝。而在中低檔皮具市場或小皮件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品牌有稻草人、紅谷、蔓蒙特、塞飛洛等幾個品牌,產品以小皮件為主,主要定位在幾十到三百左右中低檔價位,銷量較大,但經銷商利潤很薄,這類品牌拿貨折扣基本在五折到五點五折。他們主要是搶占之前散貨的低端市場,使散貨的市場越縮越小,并有將其逐出市場的趨向。整個皮具市場雖然較服裝鞋帽行業競爭壓力小很多,但對于品牌公司而言,可謂競爭激烈,誰都想成為行業老大,誰都想把握現在的利好時機,把品牌做大做強,更有很多皮具行業外的企業也瞄上了皮具這個香餑餑,想要來分一杯羹,如意爾康等鞋企,現在也在做皮具。所以,目前的皮具招商環境同樣是競爭重重,壓力重重。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這就有賴于營銷手法的靈活運用及產品研發的全面跟進。
3.低端散貨市場。
力。困局現狀,暗藏商機包,就是包容一切。是家的延伸!美的體現!時尚、品位、個性的象征。包的精致個性、包的包容精神令人們感動更追逐。但長期以來,雖然包飾消費不斷激增,可包飾市場卻是困局不斷,制約發展:
第一,國際大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因為運輸、宣傳、地址、裝潢等非制造成本因素,造成它們做工精良同時價格昂貴,即便白領消費也要勤儉半年,因此為它們一擲千金的消費者少之又少,90%大眾“無福消受”,對于追求品牌與時尚的現代都市男女來說,做工精良、款式新穎時尚而價格遠遠低于國際大品牌的國內諸多自主品牌成了他們的首選,這將為國內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長帶來契機。
第二,傳統服裝店也開始添加包飾品,但大多為附加品,款式少,選擇空間少,搭配性不強。在這個講究搭配的年代,基本“無法消受”,而品牌皮具專賣店款式多而全,選擇空間大,所以品牌皮具專賣店必將成為他們首選之地。
第三,還有那些過于泛濫的低端市場,它們散落于各種小商品批發城、地攤。80%的包飾為一些小工廠、小作坊做的低檔產品。因為缺乏資金,諸多企業硬件生產設施和軟件研發人才相對薄弱。造出的包飾沒品牌、質量差、無設計、無個性、無保障,有的還運用大量有毒原材料,不僅不能妝點形象,甚至會導致疾病,根本無法滿足都市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低端市場的散貨將逐步淡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定位于中低端市場的品牌產品,如目前做得較好的紅谷、稻草人、塞飛洛所瓜分的就是這部分市場。
魚龍混雜的現象給中國包飾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升級改造是市場發展的動力,同時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必將推動國內自主品牌的迅猛發展,國產品牌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1、全國美容業從業人員總數約1120萬人,是“第三產業”中就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2、全國城鎮美容機構總數約153﹒2萬家。3全國城鎮美容業總營業收入1680﹒4億元。
4全國每萬名城鎮居民平均擁有美容店32家,每家美容店平均就業人員5﹒1人。
5全國城鎮平均每個美容就業者年工資水平1﹒16萬元,略高于全國各類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
6、美容業占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為5﹒21%。
7、城鎮人口月平均美容花費21﹒33元/月。
8、市場需求大、從業人員結構復雜、實驗性比較強和產業結構水平比較低,是當前中國美容業的4大特點。
9、中國美容產業是完全競爭的成長型產業,是頗具發展空間、產業延伸廣闊、內涵豐富、供求彈性度強盛的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產業宏觀前景,在創造社會精神文明、解決全國就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安定社會秩序、交納稅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美容產業現狀。
一、行業發展基本特征。
行業發展基本特征可以歸納為:五化五性五化:
1、產業化。
2、集團化。
早期的美容業以美容小作坊為主體,今天的美容業以形成了不少集團化的代表性企業。大型的美容機構擁有上千家以上的加盟連鎖店如天津柔婷集團、法國詩婷國際美容連鎖集團、上?!白匀幻馈钡?,他們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培訓基地、研發機構、教育機構,又如“蒙妮坦”教育機構擁有數十家海內外連鎖規模的學校。
3、成熟化。
早期的美容業無論店面裝修、設備、技術、用品,都顯得簡易、粗糙、不規范,目前全國美容業整體成熟化得到明顯體現,店面的檔次、用具用品儀器的品質、從業者的素質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而趨優化。
4、市場化。
美容美發業是延伸和括展空間非常大的一個人體產業。它的每一個部分都會延伸到美化、塑型、健康、養生四個層面。每一層面在人體每一個結構部位都是以n次方的概念在縱、橫向擴展,它的生存空間、生長空間非常廣闊,市場化很強?;诖?,全國美容業在各個領域出現了適合市場需求的優秀的特色品牌和特色服務機構。
5、國際化。
中國的美容業,早期更多是借用了國際的名和殼,國際大師、國際名牌泛濫。但在加入wto后的今天,國際化得到了切實的體現——行業呈現國內外雙向互動、滲透日益寬泛和頻繁的現象。五性:
1、良好的自律性。
全國美容美發業是完全市場競爭化行業。其發展歷程中,明顯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單一賺錢階段。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劣質服務,蒙騙客人宰客等不良經營趨向。典型事例如:用碳素墨水給顧客紋眉、用發霉的護膚品摻水后為顧客做皮膚護理。第二個階段,轉化階段。一些優良的經營者脫穎而出,單店良性發展為綜合經營并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地位。第三個階段,發展階段。一批優秀的經營者再次脫穎而出,又一批素質良好的投資者進入行業,單純賺錢和拓展愿望轉化為強勁的健康發展執業追求。
其中涌現的大批行業有志之士,自覺自愿地成為各級行業協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推動發展,強化行業自律性,其中有如: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會長駱燮龍、上海美容美發協會會長黎家信、陜西省化妝品業商會會長白巖彪、云南美容美發協會會長胡興國、成都市美容美發協會常務會長唐德高等。與此同時,經歷了市場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規律洗禮,一批優秀品牌和企業也脫穎而出。
2、觀念的更新性。
經過業界長年的耕耘和自新,欣慰的是美容美發師職業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不再是偽劣、欺騙、色情的代名詞,有了靚麗的時代色彩,成為社會關注的新興時尚行業,吸引了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信賴目光,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型生活方式。
3、強大的需求性。
亞洲是全球美容消費普及率最高的區域,中國的消費市場是其中最可觀的市場。中華民族悠久的人文傳統、豐厚的審美觀以及相對一致的審美共性,成為中國美容行業市場定位的堅實基礎。有專家預測,21世紀最火的不是計算機、不是基因工程、而是美容業。未來5年內老百姓消費支出將翻一番,美容業的產值也將翻一番。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許多資金流入行業來充沛行業發展的綜合實力。
4、快速的成長性。
全國美容行業發展20余年,無一產業擁有這樣的發展速度和成長規模,這種發展態勢還將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行業的完善和成熟,繼續保持下去。根據奧肯法則,gdp(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美容人數則增加0﹒08%。
5、穩步的可持續性。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成長,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人們的尚美追求日愈強烈。全國美容美發業獲得天然和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基礎;同時,行業在管理水平、技術能力、經濟實力方面都有了相當的經驗積累,已經培育了一個堅實的發展平臺。
此外,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加盟這個行業大有作為,如暨南大學的教授李校坤、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秘書長何倫教授等。優秀的高端人才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重要的支援力量。全國美容業正以更新的姿態,良性轉化的發展環境,蓬勃的創業激情,走向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二、美容機構經營狀況。
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美容業運行狀況良好,從業者在正常經營狀態下收入較高,與餐飲、娛樂、保健等第三產業相比,處于中等較高水平;較之一、二產業個人收入要好。從業人員數量、美容機構規模、服務性收入和消費人群數量等各項指標均朝好的方向發展。1.美容機構增加。美容機構的保有量約為172萬家,年增長率約為5.84%,其中近51%左右的機構是近五年開業的,化妝品企業和美容教育機構呈下降狀態,分別為3140家左右和600余家。2.服務性收入增加。美容業分為服務業和生產業及流通和教育培訓等幾個方面,其中服務性收入達2200億元人民幣;化妝品生產企業銷售額約為850億元人民幣,為服務性收入為產業的主體。3.美容機構規模增大。美容機構總體仍以中小型為主,注冊資金20萬元人民幣以下者占63.31%,實際投資30萬元以下者占72.31%。但相比以前,規模有所擴大。
4.贏利水平增加。美容機構每店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1.63萬元人民幣/年,其中一、二級城市的大型店收入超過60萬元人民幣者達43.84%,較之2002年一級城市為27.33萬元人民幣和二級城市為12.64萬元人民幣有較大提高。盈利者為52.6%,持平者為38.5%,虧損者為8.9%。
美容行業屬于第三產業,是一個以“服務性”為主導的行業。因此,美容院必須突出服務的重要性,而非淪落為單一銷售產品的戰場。目前,行業內各大美容化妝品品牌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導致市場可操作性空間越來越狹窄。美容院作為終端資源,成了專業美容化妝品品牌爭奪的對象。美容院的經營者和從業者在這種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單店投資盈利的增長性越來越差。
現階段美容院在市場中的定位應著重于兩個方面的努力。
第一,美容院應以優質的服務提升單店的銷售力和平均銷售額。優質的服務是美容延續生存的資本,服務質量的提升可以帶動單店的銷售額,服務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可以提高美容師的銷售力。服務與銷售是一個相互促動的孿生兄弟,缺一不可。但是,目前行業內能夠同時做到這一點的美容院不多。相當一部分美容院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并沒有促動美容師的銷售力。為了牟取暴利,他們把化妝品的單價提得很高,脫離了實際市場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另一部分美容院在經營過程中,服務質量也相當不錯,但不愿意強化銷售力,消費者的消費潛力無法有效地開發,致使單店的營業額始終無法有效地提升,這樣的美容院在經營一段時間之后,苦于無法完成贏利,因而早早地退出了市場。
第二,美容院應以優質的服務提升單店的品牌知名度。一個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是通過在市場的實際操作中自然滋生出來的(當然也可以通過人為地炒作來快速提升),尤其是對美容院而言,更是如此。美容院的品牌知名度靠的是在長期為顧客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由顧客口碑相傳,積累下來的市場基礎。美容院在經營過程中,特別應注意企業的品牌建設,通過優質服務,全面提升美容院在當地區域市場的知名度。
四.從業人員特征分析。
1.受教育人數增加。美容教育培訓機構的保有量為600余家,較之兩年前的670余家,年下降5.83%,累計為行業輸送了800余萬專業人才,并且成為專業技術培訓的主渠道(占受培訓者的53.92%)。2.從業人員收入增加。美容從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約為1050元人民幣,年均為1.26萬元人民幣,但增長幅度不高,相比上約增3%。3.從從業人員職業技術分布看,在主要從業者中,職業資格的分布已成正態,但高級者較少,為美容機構開業和分等定級標準的實施已奠定基礎。
主要從業者中,職業資格分布已成正態:
1.消費群體:美容主要群體集中在年輕群體和中年群體,特別是31-40歲群體,他們的美容需求最為強烈,所占比例為40%。2.美容主要消費群體年齡分布:
3.在職業分布上,公務員群體比較突出,其次是白領群體,工人和農民群體所占比例不高。
公務員占28.58%。
教師占7.03%。
醫務工作者占6.73%。
企業管理層人員占9.89%。
工人占10.2%。
企業職員占9.89%。
自由職業者占14.15%。
農民工占5.13%。
農民占1.75%;
4.美容主要消費方式。
顧客進行美容消費時,大多數還是在商業流動區進行消費,另外31.32%的消費群體為為隨機選擇進行消費;還有將近40%的群體會采取會員卡方式進行消費。其中:
使用月卡者占19.28%;
使用年卡者占23.08%;
在商業流動區消費者占34.05%;
在寫字樓者占15.38%;在住宅區者占20.62%,余為其他區域。
6.美容總體消費量。
調查發現:主要城市群體每人每次平均的美容費用為人民幣118.31元,其中每人每月消費2--3次者30.66%,每月消費一次者占40.26%。80%以上的被訪者對目前的價格持接受態度。
六、行業現存的主要問題。
1、全國美容業管理體系亟待完善。
全國美容業管理體系尚未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幾近空白,工商、稅務、衛生、物價、技監、公安、特業、消防、勞動保障等各部門的歸口管理較為混亂。行業管理尚處于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狀態。
2、行業協會的職能和作用尚待加強。
各級行業協會距承擔起“完善、規范、提升、促進”行業發展的歷史使命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如何建立健全協會的管理體制、運行機構、如何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標準規范,還未成為協會的核心任務和重點工作。
3、全國美容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全國美容業尚無服務技術的鑒定準入機構,服務項目尚不規范,服務質量得不到保障,資質名稱、技術名稱較為混亂,消費者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
4、行業誠信度較低。
美容業誠信問題較為突出,社會誠信度仍處在較低水準,美容業的誠信缺少社會和行業的約束,虛假宣傳、虛假炒作現象較普遍,相當大程度損傷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損傷了行業信譽,一些不良從業者的非行業行為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發展秩序。
5、從業者素質亟待提高。
相對于行業快速發展速度,職業教育水準明顯遲緩,從業者素質明顯參差不齊,職業培訓時間明顯不足,培訓標準亟待提高。
(三)行業發展趨勢一.產業升級。
未來幾年的中國美容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正在走入由亂到治的新局面,未來中國美容業的發展道路必定會越來越清楚、順暢。由于競爭的加劇,未來的美容業經營模式,將會越來越注重品牌的建設。一大批缺乏戰略定位的小型美容公司和美容機構,將逐漸在市場經濟的法則中,難以適應未來的潮流,而自動出局。未來的美容業發展模式,也將朝著兩極化發展。一方面是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某些美容院向高檔大型休閑會所發展,皮膚護理、spa水療、健身跳操、商務會談、客戶課程......以多元化來彰顯自身優勢,獲得橫向的發展和壯大。另一方面,未來美容業也將向著專業化的經營模式深入,會有相當部分的美容機構,與國內外的權威美容品牌機構及醫學、皮膚學研究機構進行深度合作,在專業化、細分化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從某一個具體領域進行縱向的深入與強化,如專業抗衰老美容、專業美體塑形、專業眼部護理等。在這個時候,美容師才會成為客戶心中真正尊重和高度認同的“師”,而不是單純的美容技術操作工,中國美容業的發展,亦將由此而步入品牌高速公路。
二、市場的專業化細分越來越明顯。
消費者對形象工程的日益關注,需要服務消費領域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予以滿足,另一方面:美發美容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只有將專業細分進行到底,才可能發現市場存在的空白點,找到新的發展空間。市場需求和行業競爭加劇了美發美容產業的細分。市場的特色化細分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路徑之一。
在化妝品零售方面有:女性產品、男性產品、嬰兒產品,其種類涵蓋:美白類、保濕類、去皺類、消斑類、祛痘類、塑身類、藥妝類等產品;其中的藥妝產品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在專業美容服務方面有:傳統美容、中醫養生美容、時尚美容、休閑美容、保健美容、spa水療、香熏美體、專業美甲、專業男士護理等服務項目;其中的中醫養生將是未來發展趨勢。
三、“80后、90后”將引領個性服務消費。
個性美容的概念已經在市場上炒得異?;馃?,但由于市場需求量等各種因素,一直未能成就大氣候。而未來,“80后、90后”這個絕對追求個性化的青年群體,無論在單位、家庭、還是在社會,都將逐漸扮演重要角色,將成為美發美容市場的消費主體,由于他們思想活躍、個性張揚,一定會給這個行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的需求和變革。同時,伴隨著日韓時尚潮流風的盛行,一些非主流的個性美容潮流也隨著進入,成為一個新的個性流派。因此,個性美容將成為未來市場的消費趨勢,個性化服務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專賣店增加美容服務,加劇服務領域的競爭。
2009年下半年,在個別地區出現了化妝品專賣店增加美容服務的現象。顧客在前面店鋪買產品,可免費或打折到后面美容室做美容,行業稱之為前店后院。浙江省,有化妝專賣店3萬家,其中40%的專賣店增加了美容服務。專賣店的服務收入占營業額的30%,隨著未來競爭的日益加劇,將會有更多的專業店,通過增加美容服務的方式來增加企業的盈利。
五、化妝品網購將成為化妝品銷售的主要渠道。
五年前,對中國“網購”再樂觀的預測都無法想象到現在的市場規模;同樣,現在再樂觀的預測可能也無法想象未來10年的中國“網購”的市場規模。
以化妝品行業為例:化妝品零售巨頭雅芳,2005年擁有數量最多的專賣店6000家,遍布全國74%城鎮,全年銷售額達到17億元;2007年,淘寶網化妝品銷售額達26億元。在“一個網站”與“6000個專賣店”的對決中,“一個網站”勝出。
由于,網上購物具有購物便利性、選擇豐富性、決策自主性、服務個性化、價格優勢化、全天候服務等優點,網購日漸成為社會主流消費方式之一,其中女性網民為最活躍的人群,占到61.5%。而備受女性青睞的化妝品也自然成為網上熱賣產品,2009年上半年,化妝品及珠寶的購買數量占到全部銷售數量的第二位。隨著社會消費主體的年輕化,年輕人的主流消費模式網絡購物必將成為化妝品一個主要的新興渠道,化妝品網購將會成為絕對主流。
六、專業經銷渠道面臨嚴重的沖擊。
“網購”這個新興的渠道正在逐步向傳統消費渠道發起挑戰。而制造商的介入又如同在經銷商的傷口上撒了把鹽。專業經銷商嚴重受挫,未來的日子不好過。
近年來,化妝制造業發展迅速,一些企業有了剩余資金,同時,由于前幾年,通過邀約終端服務企業參與經銷商大會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美容服務加盟店的網絡及運營管理,本身的銷售基礎基本具備。他們通過大額提高銷售業績的方式,迫使經銷商主動放棄或以未完成合同銷售任務為由,取消地方代理權,進而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制造商的拿走了經銷商苦苦經營數年的網絡,吞食了從經銷商至終端店的利潤,傳統經銷商嚴重受挫。
七、美發美容產業升級利好消費者。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消費理性的增強和消費知識的積累,行業競爭的白熱化,無不對美發美容企業提出新的挑戰,企業全面升級迫在眉睫。
目前,國家為全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子,這一方針適應了美發美容企業升級的需求?,F在,企業與教育的通路正在打開,為企業的人才升級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于傳統經銷渠道受挫,使經銷商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他們開始重新審視“終端為王”的深刻含義,開始重視企業自身建設,重視對于下游企業的技術服務和管理服務,這對美發美容服務企業的升級來說不無益處。
1.美容業是投入少、進入門檻低、民營資本占絕對比例的新興服務產業。美容業必然將是國家下一步啟動和激勵民間投資的重要領域之一。
2.美容業是典型的青春產業,將對社會就業具更強的吸納能力,是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最可觀的就業門路。
10911130108scp。
(1)市場集中度的涵義。
市場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場中少數幾個最大廠商(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所占有的市場份額,是衡量某一市場內廠商之間市場份額的指標,反映著該市場的寡占程度。
我國煤炭產業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我們對這幾個時期的集中度指標進行分析,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產業的市場集中程度的走勢。
2004-2006年,市場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業被強制性淘汰,競爭個體減少,優勢企業迅速壯大。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將加強對煤炭產業的整治力度,多家相繼出臺了很多措施,例如國家煤炭工業十一五規劃提出以煤炭基地為依托,建設大型煤炭集團,拉開了煤炭重組并購的序幕。這些煤炭集團與山東兗礦集團、中央所屬的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一起,將占我國煤炭產量的60%以上。重組的目的是消除二元結構,提高產能、效率、機械化程度,增強競爭力,但目前企業集團多為行政性重組??梢灶A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煤炭產業將形成高中型的寡占市場結構(根據植草益的分類法)。
(1)差異化的涵義。
產品差異是指企業在所提供的產品上,造成足以引起買者偏好的特殊性,使買者將它與其他企業提供的同類產品向相區別,以達到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2)產業的產品差異化指標分析。
一般來講,煤炭產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異極其微略,其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同煤炭企業所生產的煤炭產品本身的差別。而這些性能差異(如煤灰、發熱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原煤的自然狀態及賦存狀況和質量,產品的品牌效應弱。二是購買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業產品存在的差異,這是由于購買者擁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業通過加強顧客的產品忠誠度,從而使顧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業的產品存在差異從而產生不同的偏好這是一種購買者主觀概念上的產品差別所形成的人為差異。
我們對煤炭產業的市場壁壘分析主要從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進入壁壘定義。
進入壁壘,是妨礙潛在競爭對手進入某一產業的因素或障礙,其作用是增加競爭對手的進入成本,使他們與在位企業相比在競爭上處于劣勢,從而削弱競爭對手的進入動機,阻止競爭對手的進入行為。
從我國煤炭產業的實際情況看,其進入壁壘表現較為復雜。
壘進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來,國家改變了煤炭的產業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節能減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資源的各項稅費,保證煤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二,不同經濟類型的煤炭企業進入煤炭產業的自由程度不同。國有煤炭企業的進入壁壘高于地方、鄉鎮和個體煤炭企業。
退出壁壘的涵義。
退出壁壘是指現有企業在市場前景不好、企業業績不佳時欲退出該產業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阻撓,資源不能順利轉移出去的狀況。
我國煤炭產業的退出壁壘極高,尤其國有煤礦更是如此,主要表現在:。
第一,煤炭產業資產的專用性太強。首先,是固定資產的專用性強。在煤礦的固定資產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國有重點煤礦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價更高),如退出煤炭生產,幾乎毫無用處,礦山的專用設備也很難改作他用,因此煤礦從煤炭生產退出轉移到其它產業的話,其轉移成本(或稱沉沒成本)太高。
第二,煤炭產業的無形退出障礙巨大一是來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種煤礦項目就是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決就業等問題,如果煤炭企業因經營不好或虧損嚴重要退出,主管部門尤其是地方政府無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還是從安頓企業職工、維持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都會加以勸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響。
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定價行為、非價格行為、自組織行為)對煤炭產業的市場行為進行分析。
2.1.1價格變動趨勢分析。
從1997年至2003年,我國的煤炭價格的變動幅度都比較小,但是從2004年開始我國煤炭價格的上漲幅度比較大。進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節日儲備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礦爆炸事故之后煤礦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動下,山西省、秦皇島等主要集散地區和重點煤炭消費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資源不足現象,促使市場煤炭價格在短期內出現了急速上漲。
2.1.2價格變動的原因分析。
(1)從2007年開始,中國煤炭定價機制已接近完全市場化。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已有50多年歷史的全國煤炭訂貨會議從2007年開始不再召開,取而代之的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而在相關企業領會有關文件精神之后,供需雙方將進行自主銜接。
(2)下游行業需求較為旺盛,2007年全社會用電量324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2%;全國發電量325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44%。其中,火電發電量26980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82.86%,同比增長13.82%。
(3)生產成本上升。2008年,煤炭行業將迎來資源稅的改革。煤炭行業上繳的資源稅將從目前從量計征,變為從價征收。將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產成本提升已成為必然趨勢。根據上述分析并結合有關專家的預測,中國煤炭的市場價格在今后兩三年可能呈現出總體平穩、略有上調的走勢,將可能出現大約20%的上漲幅度,其中發電用煤由于取消了過去實行低于市場的計劃合同價,可能漲價幅度較大,其他行業用煤漲幅較小。
2.2自組織行為。
所謂企業自組織行為是指企業在利潤沖動和競爭壓力的作用下,為適應外部各種條件的變化而自動進行的相應組織結構調整或組織創新,企業自組織行為是企業行為的核心,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企業自組織是實現產業組織優化的能動力量。2007年,國家加強了對整頓小煤礦的整治力度,同時各大煤礦集團也利用這個機會兼并和整合小煤礦。例如河南鄭煤集團借國家整合煤炭資源的大好機遇,整合了43家小煤礦,這些煤礦投產后,每年新增煤炭產量1300萬噸。
200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原煤產量累計完成25.23億噸,同比增加22.95億噸,同比增長9.39%。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產量完成12.4億噸,同比增加1.21億噸,增長10.8%;國有地方煤礦原煤產量完成3.24億噸,同比增加400萬噸,增長1.3%,鄉鎮煤礦原煤產量完成9.59億噸,同比增加6700萬噸,增長7.5%。但是我國目前的煤炭產業存在著不穩定的因素。在冰雪災害導致南方多省電力供應紅燈頻閃的同時,全國電煤告急的緊張現實,無異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凍災害呈現的區域性特征相比,目前電煤短缺的事實和影響已在全國和全行業顯現。
3.2我國煤炭產業的產業資源配置效率。
3.2.1我國現有的設備利用率和新設備的研發情況。
受煤炭價格的推動,我國現有的煤炭企業均充分利用了自有的設備進行生產,據統計我國煤炭產業的設備利用率達到85%。煤化工的發展帶動了煤化工裝備行業的發展。煤化工裝備行業受市場需求的推動,同時得到了國家主管部門的重視。研制開發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已被列入今后國家大力發展的16項重大技術裝備任務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的國產化是重點內容。這樣的大背景下,煤化工裝備行業在2007年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3.2.2采用新技術的情況。
2007年我國煤化工行業逐步擺脫了單一引進技術的現狀,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蓬勃發展,有些技術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其中以即將實現工業化生產的神華煤直接制油技術、開工建設2000噸/年催化劑工廠的大連化物所dmto技術、出口國外的兗礦-華東理工大學水煤漿氣化技術和12月在云南解化投產的甲醇制汽油技術為代表。2007年我國的煤化工產業受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在相關企業和各級地方政府等力量的共同推動下穩步發展。煤制油和煤制烯烴等高投入、高產出的項目即將投入生產;醇醚燃料得益于產品標準的出臺蓬勃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始取得領先優勢并出口。
和適當的干預、介入和參與,從而達到提高國民整體的經濟效益以及實現整體協調的目的,并且尋求最大限度的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下面是我國煤炭行業的現狀,以及國家采取的相應對策。
一、煤炭行業的市場結構分析煤炭行業是直接從自然界獲取原料為下游產業提供投入品的第一次產業,煤炭企業的產量決定了企業的規模、市場份額和市場勢力,能真正體現一個企業的產業地位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煤炭企業普遍存在多元化經營,如果不用原煤產量度量市場集中度,容易使得作為考察對象的市場由于界限不清而影響研究結論。從市場集中度來看,我國的煤炭市場結構屬于最松散的“原子型結構”、產品差異較小、市場的進入壁壘低退出壁壘高,非法中小煤礦居多,另外,目前中國煤炭資源與石油、天然氣、水能、新能源之間具有弱替代性,因此與煤炭相關的經濟市場(包括所有明顯影響煤炭價格的產品)的具體范圍較為精確。而且,中國煤炭市場相對獨立自給,進出口比重較小,運用市場集中度指標衡量國內生產企業的市場集中狀況是適宜的??傊?,將市場集中度指標運用于中國煤炭行業的市場結構衡量中能較好地克服指標自身局限性,得出的研究結果能較好地反映現實經濟狀況。自建國以來,國家對煤炭行業的政策可分為鼓勵生產快速增長和限制盲目生產兩種類型。在計劃經濟時期,煤炭供不應求,為保障供應,國家采取鼓勵生產快速增長的傾斜政策,但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供不應求局勢得到緩解,并轉向生產過剩,97年開始出現持續的供大于求,因此,國家對煤炭生產采取并井壓產、調整結構、平衡總量的限制性政策,以此來控制煤炭生產的盲目增產。
二、煤炭行業的市場行為分析從1997年至2003年,我國的煤炭價格的變動幅度都比較小,但是從2004年開始我國煤炭價格的上漲幅度比較大。進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節日儲備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礦爆炸事故之后煤礦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動下,山西省、秦皇島等主要集散地區和重點煤炭消費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資源不足現象,促使市場煤炭價格在短期內出現了急速上漲。造成上述價格變動趨勢的原因主要有:煤炭定價已接近完全市場化;下游行業的需求比較旺盛,主要是煤炭用于發電的需求增加導致;其次就是生產成本的上升。為了緩解煤炭價格的上漲趨勢,國家加強了對整頓小煤礦的整治力度,同時各大煤礦集團也利用這個機會兼并和整合小煤礦。例如河南鄭煤集團借國家整合煤炭資源的大好機遇,整合了43家小煤礦,這些煤礦投產后,每年新增煤炭產量1300萬噸。
生產;醇醚燃料得益于產品標準的出臺蓬勃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始取得領先優勢并出口。實踐表明,國家鼓勵性煤炭行業政策的實施,對煤炭行業的告訴發展和煤炭產量的快速增長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其效果是很明顯的。煤炭行業由弱變強,由小變大,供求緊張局勢逐步緩解,滿足了國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九十年代初基本實現了煤炭總量供求平衡,中、后期就形成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時煤炭的供求關系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此時,則需要國家的限制性政策來調解這種經濟現象,限制產量的不斷增加,限制價格的不斷上漲。維持一定的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產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減少資源的浪費。
。
年1~12月,全國原煤產量約32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產量累計達17.3億噸,同比增長15.8%。其中,10月、11月、12月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產量分別為1.51億噸、1.51億噸、1.47億噸,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16.1%、13.7%、9.6%。
我國煤炭進口保持快速增長,出口繼續下降。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口煤炭16483萬噸,同比增長30.99%;出口煤炭1903萬噸,下降15.03%;凈進口煤炭14580萬噸,較上年增加4237萬噸。從進口情況看,近年來煤炭進口呈現數量逐年增加、品種逐步優化、來源日趨廣泛等特點。20全年各月煤炭進口均保持在1100萬噸以上,12月份達到1734萬噸,再創新高。目前,印尼成為我國最大煤炭進口國,澳大利亞、越南、蒙古和俄羅斯緊隨其后,上述五國進口煤炭占全部進口量的84%。從出口情況看,煤炭出口呈逐年遞減、地區相對集中等特點。全年低位徘徊,各月煤炭出口量均在200萬噸以下,主要出口到韓國、日本、臺灣等地。
4.27億噸,同比增長10.4%。預計全年,全國煤炭產量超過35億噸。進口逐月回升。前10個月,全國煤炭凈進口1.26億噸,同比增長7.7%。預計全年煤炭凈進口達到1.5億噸左右。
7.85%。在年新增銷售量中,動力煤增加2.4億噸。電力行業20、2012年新增裝機容量9600萬千瓦,新增機組電煤需求2.1億噸。從電煤供需情況看,總量基本平衡,但存在地區性、結構性不均衡的問題。
的21%左右。我國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建設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產量要占到總產量的65%以上。
從長遠來看,初步預測到,我國煤炭需求總量約為40億噸(含凈進口2億噸),而全國各省份規劃的煤炭產能約56億噸,煤炭產能過剩趨勢明顯,即將面臨供大于求?!笆濉逼陂g,煤炭產量的增量比“十一五”的增量大幅減少:到年,煤炭產量達到37.9億噸,比2010年增長5.5億噸,而2010年全國煤炭產量為32.4億噸,比年增加8.9億噸?!笆濉逼陂g我國煤礦建設將控制東部,穩定中部,大力發展西部,從新開工產能指標看,規劃確定:“十二五”新開工規模為5億噸/年,加上“十一五”結轉建設規模,最終建成投產規模為5.5億噸/年,而內蒙古獲得的產能指標高達1.3億噸/年,占總量的26%。其次則分別為陜西和山西。此外,發展還面臨著項目建設高峰期帶來的負債率上升、部分煤礦資源接續緊張等問題。破,解這些制約發展的難題,中國煤炭企業要大力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強企、安全發展四大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另外,“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對優質煉焦煤和無煙煤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具體措施可能包括總量控制、鼓勵兼并重組、限制出口、控制礦權審批節奏等。在煤炭產業結構上,形成以煤為主,煤電路港化和裝備制造、煤炭物流等相關產業聯營或一體化發展格局,擁有資金、技術、地理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年的煤市在“旺季市場欲漲,政府預控降價”的不情不愿中結尾。其實,任何一個融入市場環境的產品,都會存在這樣的倆大陣營,而這次相互對峙的雙方不是市場的倆個主角,而是煤企和政府的對決。說是二者的對決不免有些言過其實,但卻處處透露著整個經濟環境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國計劃經濟下市場經濟的特色。
這個市場的反常讓內貿煤炭市場異常躁動。此時的環渤海動力煤指數853元/噸,與去年同期750元/噸相比,同期上漲了103元/噸,同比增長113.7%。國內市場如此平淡,卻不知此時國際的煤價正一路下行,悄悄地進入國內市場;從今年的煤炭進口量就可以看出,2011年1-11日進口煤炭累計16172萬噸,2010年1-11月進口量累計14896萬噸,同比增長8.5%;受國際經濟下滑影響,國際煤炭與國內煤價的倒掛,貿易商看到其客觀的利潤紛紛轉戰國際市場;國內煤價其上行的可能已經沒有了,也難怪電企會頻頻上訪抱怨煤價過高。正好趕上一年一度的煤電談判時間,國家的一紙限價令讓煤價下降的預期更強烈了。國內煉焦煤屬于稀缺資源的特性讓焦煤企業一直有著較強的話語權。受澳大利亞洪水影響,焦煤價格出現短期瘋長。但隨著全球經濟萎縮,國內經濟增速開始放緩,房地產受到較大打擊,下游鋼鐵市場需求大幅下降。鋼企在經營壓力下,開始限產和打壓原料采購價格,焦炭焦煤價格承壓。在下游市場長期情況不佳的情況下,焦煤價格雖有一定的滯后性,但是整體仍隨著焦鋼市場起伏。
無煙煤方面:作為稀缺資源的一種,和其獨具的關系國計民生的化肥產業及民用市場。整年的市場基本上都呈穩定上行趨勢;無煙煤塊煤一直是化肥化工行業的主要原料,但隨著機采率的上升,無煙煤產塊率將由現在的15%逐漸下降到13%;在化肥化工行業未來五年2%的低平均增速下,無煙塊煤供需缺口將達600萬噸左右;這就更加增加了無煙煤的稀缺性地位,價格下調的可能性較低。今年無煙煤淡季市場價格一直表現平穩,甚至由于煤企資源整合導致的資源偏緊,讓無煙煤價少了下行的可能,但冬儲市場的平平確是其受整體宏觀經濟不明朗,貨幣政策緊縮,及國內需求放緩影響,導致下游市場低迷的體現。
2011年煤炭市場表現出的如此異動筆者已一一歸納,2012年的煤炭市場將何去何從?筆者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對未來煤市的走向影響預期較大。
首先,宏觀經濟方面。2011年10月29日國務院強調“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應該是2012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基調。2012年1月1日煤炭限價令正式執行,按此時的執行率完全可以達到重點合同只增長5%的預期,至于能否完成計劃額需要從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監督管理;港口煤以5500大卡為準降到800元/噸,也已基本實現。
其次,國際整體經濟形勢。國際經濟形勢直接影響著國際煤價,如果國際煤價仍呈現出與國內煤價的嚴重倒掛,進口煤炭仍是被國內市場看好的。當然也要關注第一條國內的一些政策的出臺。
再者,煤炭產量增速。從目前數據來看,截止11月累計全國原煤累計產量為31.0337億噸,同比多生產原煤35907萬噸,增長了11.6%。而2012年始進隨之十二五規劃的展開,中國經濟進入第四輪的發展周期,gdp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費呈下降趨勢。煤炭產量的增速必然對煤價的上行有一定的影響。
綜合以上因素,預計明年一季度煤炭市場以及定煤價平穩過渡,漲價的預期較小。
電廠方面:煤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產品,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替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能源以及生物能源雖然可以作為發電替補能源,但受自然因素和技術條件不成熟影響,,在其下游的電廠發電的剛性需求下,煤炭未來降價的預期有限,倒是隨著需求的上升還會有上調的可能,但幅度都不會太大的,如果下游企業不能接受煤價上調也是徒勞的。
焦化企業:焦炭作為煉焦煤下游產品多受鋼才市場影響較明顯。其生產廠家,一類是鋼鐵聯合企業內部自有焦化生產廠,焦炭生產以供應企業煉鐵生產為主;二是獨立焦炭生產企業,焦炭全部作為商品外銷。焦鋼聯合企業對焦煤產銷控制自主權利較大,而獨立的焦炭企業相對而言受鋼材市場變動影響較大。今年受到歐債危機的持續低迷,國內貨幣政策緊縮,及國家對國內房市的控制等宏觀因素影響,10月下旬以來鋼材市場的大幅回落;進而引發上下游產品需求下降,市場持續低迷;煉焦煤隨受焦炭影響遲緩,但也出現局部性價格回落。預計上游資源的稀缺性支撐,受鋼材市場影響不會太大,以窄幅調整的預期較大。
無煙塊煤和優質煉焦煤行情依然堅挺。
“受產能集中釋放和需求減少雙重制約,近幾年持續火暴的煤炭市場,2012年可能出現逆轉。除專用煤和稀缺煤種外,電煤、動力煤和化工用煙煤價格將難以繼續上揚,甚至可能下跌?!边@是上周末陜西省能源化工地質工會一屆一次全委會召開期間,陜西省煤炭工業協會秘書長趙生茂向記者透露的信息。
“十一五”以來,受國內外需求旺盛和國際油價上漲引發能源、資源類產品價格中樞上移等諸多利好刺激,國內煤炭產銷量連年大幅攀升。2010年,全國煤炭產量達32.4億噸,較增長11.3億噸,年均增幅長10.71%。在產量增長的同時,煤炭價格也大幅攀升。
以秦皇島5500大卡優混煤為例,20平均僅450元(噸價,下同),2010年則達到815元,年均上漲16.22%。但綜合各種因素分析,煤炭行業景氣度已經觸頂,預計明年二季度將出現拐點。
產能出現過剩。
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影響,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開始減速,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將進一步降至8.5%以下。盡管如此,由于地方政府追求高gdp的熱情不減,仍將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地方經濟高速增長。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類產品,既能拉動地方gdp增長,又能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且已形成規模,地方政府豈能不督促其產能盡快釋放?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企業不得不高產穩產,大幅增加煤炭供應量。2011年1-11月,陜西省煤炭產量36403.29萬噸,預計全年有望突破4億噸,同比增長15%以上。排在全國煤炭產量前兩位的內蒙古和山西,今年煤炭產量將雙雙超過8億噸,2012年將沖刺9億噸。另外,新疆、河北、貴州、河南、寧夏等省區,今明兩年煤炭產量也將保持14%以上的增長?!爱a煤省份為確保經濟不出現大的滑坡,繼續大幅增加煤炭產量,必然導致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打壓價格下行?!壁w生茂說。
需求有所萎縮。
源能源類產品的消耗。由于明年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力度和決心不動搖,將進一步減少國內對鋼材、水泥、聚氯乙烯等高耗能產品的需求,使相關行業開工率下降,繼而減少焦炭、電力消費,使煤炭消費量大幅減少,加劇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打壓煤炭價格下行。
全球經濟放緩。
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遠未結束,甚至可能加劇。尤其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和發酵,使得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大,對包括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類產品的需求將減少,至少需求增速將放緩。加之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部分國家對煤層氣、頁巖氣、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工業化開發的成功,將大幅提升其石油天然自給率,減少進口,使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因缺乏買方支持而下行,繼而引發同為資源類產品的煤炭價格中樞下移,對國內煤炭價格形成反壓,迫使國內煤炭價格終結漲勢,調頭向下。
但趙生茂同時提醒:由于無煙煤和優質煉焦煤已經成為稀缺資源,且受到國家嚴格控制并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這些企業市場掌控能力較強,完全可能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能釋放節奏。因此,雖然電煤、動力煤和化工用煙煤價格在2012年將出現松動甚至下跌,但無煙塊煤和優質煉焦煤價格將依然堅挺。
專家指出,煤炭市場的這種變化,雖然有利于降低化工企業總體成本,但對于目前仍以無煙塊煤為原料的化工企業而言,其與以煙煤作原料的化工企業的成本劣勢會進一步拉大,只有盡快改變原料路線,調整產品結構,才能免于被淘汰。
摘要:煤炭作為我國的重要能源之一,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在我國,煤炭資源是相對較為豐富的,據相關的調查和預測,我國的煤炭資源大約在50592億噸,在世界上都屬煤炭資源大國。一些專家和學者曾作出這樣的報告,我國的煤炭工業依然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道路上,由于結構不合理、安全事故多、浪費等現象給我國的煤炭工業帶來不小的壓力。煤礦采礦和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目前需要緊迫面對的挑戰,煤礦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煤礦安全是目前唯一要解決的理由。
一、煤礦采礦安全事故分析。
1、安全管理思想不端正。
在一些新聞的報道和網絡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煤礦上發生的重大事故,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也給我國的采礦安全敲了警鐘。在一些特殊的地區和一些偏遠的煤礦,常常會有一些管理層的領導不能夠真正的在思想上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能夠及時的對安全知識進一步的掌握和了解,這樣就會引發很多很大的安全事故,一些領導對安全知識的缺乏和不在乎,往往會導致系列的事故發生,生產和效益以及安全常常會發生矛盾,一些煤礦的企業在采掘工作上風量明顯不足,瓦斯經常會超限,卻又不能夠結實的采取堅決的措施進行治理和強化,并且還要危險的繼續生產下去,最終導致了大事故的發生。
2、保障安全生產條件降低。
在我國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來看,目前針對一些中小型的煤礦時常會出現一種狀況,生產設備和裝備明顯使用的時間較長,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很難對一些生產上的設備和裝備進行更換和更新,這樣就會給生產的安全帶來一定影響,從而使采礦安全生產的條件大大的降低很多,也是促成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理由之一。
3、對采礦安全工作不重視,存在嚴重隱患。
在一些事故的調查中發現,一些煤礦企業根本就沒能按照正常的規定去檢測裝備和安全報警斷電儀,在一些單位中我們發現,雖然安裝了裝備,但是有一些裝備明顯就已經壞掉了,沒能及時的維修和管理,無法發揮出其安全作用,對于采礦工人在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一些采礦工人不能夠按照生產要求和相關的規章制度,總喜歡蠻干和冒險,這樣就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還有一些礦井巷道已經損壞很嚴重,不能夠及時的進行維修,在通風設備上其質量也相對不好,造成了礦井下的通風嚴重不足,沒有實施可靠的通風安全措施和相關的安全工作的更新,那么這些理由等等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4、煤礦企業技術管理混亂。
據相關的了解和調查,這幾年頻繁發生的煤礦安全事故,往往都和一些長期存在安全隱患的煤礦企業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有的煤礦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在發現理由和隱患時也未能及時作出整改,比如,在采礦區域的部署很不合理,工作密度過大,甚至高強度瓦斯區域布置采掘作業,造成風門過多,通風系統比較復雜,從而使事故發生后造成事故的擴大。
二、煤礦采礦安全的策略。
1、處理好安全與效益的關系。
安全生產管理是每一個生產企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安全生產管理也是每一個企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煤礦是以經濟效益為核心出發的,是整個生產企業的目標和目的,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安全第一,如果出現不安全的因素和情況,一定不能夠在繼續生產。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效益,一些事故的發生都會給企業的效益帶來不小的影響,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另外,在發生事故以后,對于生產工人的影響也不小,會造成人心不穩定,生產難以進行,這都是一些無法估量的損失。由此可見,安全生產對煤礦企業是相當重要的,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效益與安全是煤礦企業的兩項根本性理由,企業的領導必須要按照規章制度去嚴抓嚴打,不得有一點的馬虎和懈怠。
2、加強基層工作。
安全生產的工作的重心是在基層的班組。班組的建設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一些班組會出現重產量輕安全的現象,因此,一定要把班組建設納入安全管理總體規劃,杜絕不良現象,扭轉重生產輕安全的傾向,從而打好安全基礎。建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機制,為各個班組提供規范、科學、具體的安全管理平臺,提高班組的管理水平,針對一些班組進行有效地指導,多幫助和多關心,建立安全管理激勵之際,為本組安全管理提供大力的支持。認真實施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嚴格高標準,把企業安全質量標準開展起來,并且要持久的`堅持下去,打好煤礦安全基礎。
3、強加安全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煤礦安全教育可以說是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也是煤礦企業發展下去的基礎,把安全教育培訓作為抓安全生產的治本之舉,從而提高員工業務技術素質,把這些作為日常安全的基礎工作來抓。堅決嚴格按照生產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做好安全培訓工作,杜絕一切的無證上崗,實行定期培訓工作,把安全知識認真的貫徹到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身上,定期進行安全知識的抽查。以安全培訓為起點,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文化素質,把培訓工作做到科學化、人性化、多元化,從而增進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4、提高企業安全科技水平。
科學技術是煤礦企業的一切生產力,也推動了煤礦企業安全工作,實現煤礦采礦安全,必須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安全技術基礎研究、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積極推廣新技術和新裝備,優化安全生產環境,以建設高產高效現代化煤礦為最終的目標,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自動化、信息化。加大以預防安全事故、改善生產條件為目標,增強煤礦防災抗災能力,以人為本,科技興安,這些是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
結束語。
由于我國的經濟一直處于飛速發展的狀態,我國礦產資源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企業對其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我國采礦技術還不夠成熟,就需要我們引進先進的技術,并培養相關領域的人才來提高我國的采礦技術,以此促使我國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提升整體改善煤礦行業中理由,從而實現我國煤礦行業的可持續化快速發展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平.我國煤炭安全預警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田時中.我國煤炭供需安全評價及預測預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
[3]代湘楊.對加強煤炭安全管理的探討[j].神州,,30:255.
2013年11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從堅決遏制煤炭產量無序增長、切實減輕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加強煤炭進出口環節管理、提高煤炭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營造煤炭企業良好發展環境5個方面,為煤炭行業健康發展做了制度性安排。此前,為應對煤炭經濟下行的挑戰,河南、山東、安徽、湖南、陜西先后出臺了促進煤電共贏發展的政策措施,貴州、河南、陜西等省暫停征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山西出臺“煤炭經濟20條”、“低熱值煤發電20條”、“煤層氣20條”;內蒙古、河北、黑龍江等?。ㄗ灾螀^)出臺支持煤炭產業發展政策。
點評煤炭行業十年快速發展,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煤炭需求增幅下降、煤炭工業轉型升級滯后、企業稅費負擔與歷史包袱較重等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為解決制約煤炭行業改革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奠定了政策基礎。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出臺。
2013年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出臺?!兑庖姟窂募涌炻浜笮∶旱V關閉退出、嚴格煤礦安全準入、深化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全面普查煤礦隱蔽致災因素、大力推進煤礦“四化”建設、強化煤礦礦長責任和勞動用工管理、提升煤礦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科學化水平7個方面提出了20條新規定?!兑庖姟诽岢?,著力提高煤礦準入門檻,到2015年底全國關閉2000處以上小煤礦;一律停止核準新建生產能力低于30萬噸/年的煤礦,一律停止核準新建生產能力低于90萬噸/年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
點評近年來,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但煤礦安全仍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社會普遍關注,需持續努力推進?!兑庖姟诽岢隽嗣旱V安全治本攻堅舉措,是貫徹落實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控制全國煤炭產量無序增長的重要措施。
3、煤炭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2013年,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高層專家座談會,研究探討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化發展前景,在山西晉城召開了全國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和通風技術安全現場會,在河南平頂山召開了煤焦化產業綠色發展現場會,分別總結經驗,推廣典型,促進行業結構調整。煤炭行業煤電一體化、煤焦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新型煤化工產業逐漸興起,貿易、金融、物流等多元產業初具規模。截至目前,我國煤炭企業電力權益裝機規模超過1.3億千瓦。
點評煤炭行業既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也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行業。近年來煤炭行業通過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解放了老的生產力,而且創造了新的生產力。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困難同在。煤炭產業要“爬坡過坎”,實現轉型升級,必須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煤炭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2013年,煤炭行業6項科技成果參加國家科技獎評審。在中國專利獎的評選中,煤炭行業獲得金獎1項、優秀獎5項、外觀設計優秀獎1項。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基礎理論研究、技術攻關和示范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瓦斯抽采利用技術取得進展,千米深井建設及支護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年產千萬噸及以上綜采成套設備、智能化綜采設備、年產2000萬噸及以上大型露天礦成套設備等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
點評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當前,煤炭行業正處于打造煤炭工業升級版、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的攻堅時期,煤炭行業要在繼續推進煤炭科技“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1898”重點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努力提升煤炭科技創新能力。
5、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工作大力推進。
2013年1月24日,《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公布施行。隨后,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提出加強煤礦安全“七大攻堅舉措”。10月11日,《煤礦安全規程》修訂工作啟動。11月26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制定《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市、區)遏制重特大事故攻堅戰工作方案》,由國務院安委辦印發。根據方案,到2015年底50個重點縣(市、區)煤礦事故死亡人數比前5年(2008年~2012年)平均死亡人數下降50%以上。
點評對于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抓好安全生產,有科學、簡明、完善的制度是根本?!睹旱V安全規程》的重新修訂,即完善制度之舉。而煤礦安全“雙七條”以其通俗簡明,方便記憶和執行,成為抓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性綱領。
2013年,煤炭行業勞動模范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會在5個省6個煤炭企業展開;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落幕,本屆藝術節共舉辦了文學、美術、書法、戲曲、音樂、舞蹈、曲藝、攝影、集郵等12項不同門類的賽事和展覽,礦區各類群眾性文藝活動達到1000多場;作為取得參賽資格的3個行業體協之一,煤礦代表團參加了第十屆全國運動會;開展了尋找“最美青工”推薦活動;全面推進了煤炭行業第二輪修志工作。
點評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煤炭行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挖掘具有煤礦特色的文化,不斷豐富煤炭行業文化內涵,促進煤炭行業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為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7、國家進一步放開煤炭生產和經營許可管理。
2013年6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的決定,刪除了涉及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相關條文。7月18日,《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被廢止。12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家發改委取消煤炭生產許可證核發和設立煤炭經營企業審批。至此,存續近20年的煤炭生產許可證和近10年的煤炭經營許可證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點評以前煤炭生產企業想要正常生產必須取得五證一照: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和營業執照。其中,煤炭生產許可證與安全生產許可證規范內容相近,審批部門不一。取消煤炭生產許可證審批體現了簡政放權、深化改革的要求,減輕了煤炭企業負擔,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取消煤炭經營資格審批,降低了煤炭經營門檻,激發了市場活力,必將給煤炭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帶來深遠影響。
8、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3年9月16日,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了10項大氣污染防治具體措施,明確提出了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措施。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至65%以下,原煤入選率達到7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負增長。
點評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煤炭行業始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提出了煤炭產品從燃料向原料與燃料并重轉變等一系列重要舉措,積極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努力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9、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
2013年是電煤價格并軌第一年,合同簽訂有序,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工作推進順利。3月22日,焦煤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9月26日,動力煤期貨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全國目前已建成了31個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煤炭電子交易平臺和煤炭供應鏈服務平臺快速發展。12月12日,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和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6家交易中心共同主辦的2014中國煤炭市場高峰論壇暨煤炭交易會在太原舉行。交易會合同簽訂量近10億噸,成交規模創歷史之最。
點評電煤價格并軌標志著煤炭行業結束了長期的計劃與市場并行的管理體制,煤炭市場化改革進入快車道。煤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大宗商品,在全面市場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工作,如商品煤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煤炭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建設,以及煤、油、氣價格比價關系探索。煤炭市場化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10、煤層氣開發利用提速。
2013年9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提出將在6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即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強化稅費政策扶持、完善煤層氣價格和發電上網政策、加強煤層氣開發利用管理、推進科技創新以及加強組織領導,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在此之前,國家能源局出臺了《煤層氣產業政策》,從發展目標、市場準入、產業布局、勘探開發生產、技術政策、煤層氣與煤炭協調開發、安全節能環保、保障措施8個方面全面助推煤層氣產業協調開發。
點評煤層氣既是一種寶貴的非常規天然氣,又是對煤礦安全生產有著巨大威脅的危險源。在近30年的開發中,煤層氣產業始終沒能快速發展。2012年,我國煤礦煤層氣利用率為33.3%,地面煤層氣利用率為74%,利用率偏低。2013年,促進煤層氣產業發展文件陸續出臺,帶給該產業極大鼓舞,但其能否從此順風順水,還得看礦權、資金、市場化等問題能否順利解決。
。
一直以來煤炭都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非常大的比重,隨著天然氣和可再生新能源的發展,煤炭能源老大的地位遭到極大的挑戰。
《世界能源中國展望(2013~2014)》中指出,通過回顧世界能源結構(特別是主導能源)的變遷與工業革命、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過程,我們看到,世界正孕育著一場新“能源革命”趨勢。這一趨勢一方面延續人類能源結構變遷中的去碳化方向,另一方面對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消費方式和諸多問題進行反思和調整,清潔化和可再生利用增強。
這一趨勢不僅反映在發達國家的新產業革命與變化之中,而且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更值得注意的是,與過去一種主導能源被另一種主導能源所替代的情形不同,新“能源革命”趨勢提示我們,未來20-30年內人類能源發展的可能前景是:
3、各國未來的能源發展方式必須適應新“能源革命”趨勢,通過持續改革與創新,探索一條與全球大趨勢和本國國情相適應的能源發展道路。
近年來,受我國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技術進步、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煤炭質量的提高、生活用能結構的變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等因素的影響,國內煤炭消費量持續下降。煤炭行業過去靠透支資源和環境換取發展的經濟模式,已不可持續,煤炭需求增速趨緩,煤炭市場2003-2005的風光難以再現,煤炭市場結束了“黃金十年”,進入“寒冬”。
夏、黑龍江,山東、安徽、四川等主要產煤省區煤炭產量同比都出現下降。從企業來看,一些地區地方煤礦出現了大量停產、減產現象,非國有煤礦產量同比下降13.9%,但國有煤礦產量普遍增加,同期的國有煤礦產量同比增長1.1%。
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煤炭市場供大于求。首要因素是美國近幾年大規模開發頁巖氣,發生了一場能源革命,改變了其能源格局。頁巖氣的大規模開發壓低了整個天然氣的市場價格,價格相對低廉的天然氣大量替代煤炭發電。近年來煤炭大規模投資、產能建設大幅超前的原因;既有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煤炭供大于需、煤炭進口持續大幅增長的沖擊,也有我國國內能源結構優化調整、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斷提升的影響;既有國家推動節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國家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煤炭運輸供應能力大幅提升的原因。
2013年全國原煤產量將達到約37億噸,產能將達42.2億噸,產能利用率87.7%。2013年煤炭進口超過3億噸。進口煤對國內煤炭市場的沖擊可見一斑。雖然零關稅勢必會引發國外煤炭出口中國的熱情,但不能回避的是中國煤炭需求的增速卻在下降。預計2014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增長在3%左右,消費需求增速的銳減,國外煤價已達均衡價格,外煤趨穩有望緩解進口煤壓力,但煤炭社會庫存仍較大,整體仍在去庫存中。
2013以來,“霧霾”襲擾全國。華北、東北、華中、長三角等地區頻頻中“霾伏”。據了解,截止到12中旬,我國今年累計平均霧霾天數已達52年之最。前段時間,一份權威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供應結構對京津冀地區的pm2.5污染影響巨大。而在此前,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也曾公開表示,燃煤消耗是長三角地區霧霾的主要成因。為治理空氣污染,發改委不斷要求各能源企業努力減少煤炭用量,增加使用天然氣、光伏和風電等清潔能源。國務院也在9月公布了史上最嚴厲的空氣污染防治計劃。計劃提出,到2017年,將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0%降至65%,使全國城市的可吸入顆粒濃度減少10%,京津冀地區減少25%。為此,預計北京、天津、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和南部地區建設新的火力發電站將被強制叫停。與此同時,隨著更多的高效發電技術將被應用,老舊、小型、低效和高污染發電廠的淘汰,將進一步降低煤炭消耗。
雖然從目前來看,煤炭形勢仍不容樂觀,煤炭寒冬仍將繼續,但從長遠來看,也不能對煤炭發展失去信心。
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未來整體能源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之后,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大城市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有了極大改善,工業化也隨之進入了一個較高級階段。未來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更加協調發展,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一個較快增長勢頭,能源需求總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基礎地位很長時間內難以改變,隨著能源需求總量增長,煤炭也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短期內,煤炭、石油、天然氣仍將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力,隨著能源消費總量繼續增長,作為能源基礎的煤炭也必然會有一定增長空間。
2013年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意見》強調,要有效整合資源,加快行業兼并整合步伐,促進煤炭集約化生產。神華集團重組國網能源,河南煤化重組義馬煤業,皖能電力、巴蜀電力,陜西榆林能源集團等煤企紛紛重組成立。目前中國煤炭行業前10家公司產量占比40%,消費增速也逐步開始下臺階,與美國90年代初期非常類似。初步預計,2014年開始至“十三五”階段,國內煤炭行業大規模并購可能逐步展開。同時,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和實施,政策的推動將使包括山西、陜西、山東、貴州等在內的多個產煤大省在兼并重組方面都將提速。與此同時,煤炭企業的并購重組、產業升級,也將為煤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兼并重組機遇期的到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將延續,在資金、管理、銷售等諸多方面具備優勢的煤炭龍頭企業與落后小煤企之間兩極分化的產業格局也將持續數年時間。
煤炭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面對現實,煤企不得不開始轉變經營思路,改變單一的煤炭生產經營模式,逐漸向煤電一體化、煤化工等領域擴張,以兼并重組的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通過煤炭深加工向產業鏈的下游產品發展,也是煤企提高整體效益的出路之一。
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與環境三大問題,其中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對水的需求將顯得更為突出,水資源將日趨緊張。據世界銀行調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面臨水資源危機。聯合國預計,到2025年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為應對水資源緊張和缺乏,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提倡節約用水。節水灌溉是世界灌溉技術發展的趨勢,是緩解水資源危機和實現高效、精準農業的必然選擇。
以滴灌為代表的微灌是農業節水效果最好、國際市場上發展最快的灌溉技術,在世界各國農業建設中微灌作為主要技術之一被廣泛推廣,成為主體農業的一部分,特別是在蔬菜、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中發揮了突出作用,促進了農業的無公害化和增產增收,實現了農作物種植技術和品質的提高。
近20年來,微灌技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廣與應用,全世界的微灌面積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長,總面積已達到5,650萬畝,以色列、德國、奧地利三個國家的微灌面積推廣最大。以滴灌為代表的家庭小型微灌系統在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很好的推廣,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都根據本國國情,積極發展微灌技術,全世界微灌技術的發展成效顯著,前景看好。
世界上微灌技術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的國家首推以色列,其溫室種植全部采用微灌,以滴灌為主,擁有像耐特費姆、普拉斯托、美滋-雷歐等多家世界著名灌溉公司。
我國節水灌溉行業生產廠家較多,但大部分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在研發能力、裝備水平、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等方面差距比較大,能夠從事節水灌溉工程從材料生產供應,到設計、施工、安裝、培訓、售后技術服務等一體化系統集成的企業相對較少,因之行業內的利潤水平差距較大。
擁有較強的研發能力、生產裝備水平領先、市場形象和品牌良好、具有產品和服務系統集成能力的企業盈利能力強,盈利水平高。
隨著節水灌溉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行業競爭的加劇,行業利潤將出現向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集中,優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不斷擴大,行業的集中度也會逐步提高。
。
【報告來源】:中國化工網。
〖報告內容〗。
所謂煤炭行業的發展態勢,我認為有三點含義:一則在全國行業結構中的戰略地位,二則目前及未來的動態共性走向,三則具有發展方向的引領性。據此定義,作者對當今中國煤炭行業的發展狀況歸納為以下十大態勢,正確認識這十大態勢對煤炭企業管理者把握方向、制定戰略和推動煤炭企業實現又好又快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非常必要。
一、我國煤炭產業布局正在優化調整之中。
我國煤炭產業布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需逆向分布。東部地區多數省區煤炭開發強度較大,使礦區乃至地區的煤炭均衡生產期大大縮短,京津冀、東北、華東、中南地區煤炭需求量持續增加,供應缺口進一步加大。中國煤炭供應地主要集中在晉陜蒙寧等主產區,“北煤南運、西煤東調”壓力加大。煤炭生產與消費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煤炭布局的總體思路是:“穩定調入區生產規模,增加調出區開發規模,適度開發自給區資源”。
平原地區采煤沉陷區治理,保護耕地。
二是增加調出區開發規模。晉陜蒙寧規劃區擔負著供應本區和調入區煤炭需要。規劃新增產能的70%以上分布在晉陜蒙寧四省區。近年來煤炭勘查進度快,儲備了大批開發的煤礦,煤炭開發條件好,適合建設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礦和礦井,坑口電站建設具有一定基礎,大規模開發的條件基本具備,可以擴大開發規模。該區生態環境脆弱,在煤炭大規模開發過程中,要加強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保護。
三是適度開發自給區資源。西南區(云貴渝川、新甘青藏)的煤炭主要滿足本區需要,少量調出到兩廣和湖南等地。重慶、四川資源不多,開采條件不好,應維持現有生產規模;貴州、云南資源量較多,但開采條件不太好,煤礦自然災害較嚴重,煤炭產能過快增長受到限制。同時,兩省煤炭主要用于就地轉化,輸出電力,因此調出量有限。新甘青距離東部消費中心距離遙遠,近期煤炭生產主要立足本區需要;青海西南部和西藏是需要重點保護的生態區,要嚴格控制煤炭生產開發。
二、煤炭行業的戰略地位在穩步上升。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就是中國的國情。過去以至未來可預見的幾十年內,煤炭仍是我國的重要能源,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將難以改變,煤炭工業的地位空前提高。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對煤炭行業越來越重視,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不斷出臺,國家對煤炭產業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舉措,煤炭工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社會的認可,新的能源局及國家能源協調委員會的誕生,有利于加強煤炭行業的管理,也將進一步增強煤炭行業的話語權。
三、經濟發展帶動煤炭生產量快速增加。
近五年國民經濟保持了gdp兩位數的高位增長,在這種大增長形勢之下,作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能源生產總量76%和社會消費總量69%的煤炭產業,也必然出現了驚人的發展速度。2001年全國煤炭產量10.89億噸,2002年13.8億噸,2003年16.6億噸,2004年19.56億噸,2005年21.9億噸,2006年23.25億噸,2007年25.36億噸,2008年27.93億噸,僅7年的時間,全國煤炭產量就從10.89億噸上升到27.93億噸,增加17.04億噸,平均每年增產2.43億噸。同時應看到,我國近八年各類企業對煤礦投資巨大,一大批300萬噸、800萬噸乃至1000萬噸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礦陸續建成投產,其產能將會逐漸釋放,今后產能過剩問題對市場供需關系將會產生極大影響及壓力。
四、市場需求推動煤價高低位轉換。
前幾年受國際、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國際上煤價快速走高,2007年澳大利亞bj煤炭現貨交易價格6月份上升到90美元/噸,2008年2月31日煤價高達131美元/噸,4月份一度達到192美元/噸。國內市場煤價今年一路攀升看好。市場供需狀況決定著煤價的高低,特別是國家去年取消電煤雙軌制,實行市場煤價之后,煤價得以恢復本來面貌,煤炭企業迎來煤價高升良機。一是國家加大對小煤井的關閉力度,二是近幾年火電快速發展,鋼鐵、建材和化工等主要行業發展迅速,三是煤炭企業加強煤炭品種結構調整和質量控制,在這些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和推動之下,煤炭價格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在華東地區,有的精煤品種每噸高達1600元,5000大卡以上的混煤每噸也達到1000元左右。全國煤炭價格創歷史新高,一時間煤炭行業的利潤猛升。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這種煤價不斷上漲的勢頭迅速逆轉調向,從2008年8月開始市場急轉直下,煤價跳水回落。
五、煤基產業鏈發展趨同比較明顯。
在國際上,大部分跨國煤炭公司走煤基產業鏈戰略,煤炭產品在企業內部直接進行消化和深加工,大幅度減少了初級產品直接進入市場的數額,降低了產品的綜合成本,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大多跨國煤炭公司收入中煤炭收入只占30%左右。在國內,隨著煤炭企業的不斷重組整合、擴張發展,一些大型煤炭企業已率先在戰略上提出了“平向產業鏈”——煤、路、港、航的發展思路,或提出“縱向產業鏈”——煤、電、化,煤、焦、化等發展思路。例如,我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提出了“實行煤、電、路、港、油一體化開發,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發展戰略;山西焦煤集團提出了建設“煤、電、材”高耗能產業鏈、“煤、焦、化”高附加值產業鏈和“資源、產品、廢物利用”環保型閉式循環經濟鏈;兗礦集團提出“煤、電、鋁”產業鏈;中煤能源集團、陜西煤業集團、大同煤礦集團等都提出煤、電、路、化等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凡此種種,集中反映出一種共同發展戰略趨向——通過推行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鏈條發展戰略,實現煤炭產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進而增強煤炭企業的市場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但值得警惕的是,現在許多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煤化工產業,且第一個產品大多為甲醇。許多煤炭企業不去認真分析市場需求及精細深加工,盲目快速上馬建設煤化工項目,有的一個項目投資幾十億元、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規模宏大、產能巨大。目前煤化工甲醇等產品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凸現,風險在增大,有的項目可能投產之日也就是下馬之時。
六、煤炭大基地建設勢頭不斷加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6年批復了包括神東、陜北、黃隴(華亭)、晉中、晉北、晉東、魯西、兩淮、冀中、河南、云貴、蒙東(東北)、寧東1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規劃。明確13個大型煤炭基地由98個礦區組成,保有煤炭資源量/儲量8528億噸,占全國的83.5%。大型煤炭基地內煤類齊全,在保有資源量/儲量中,動力用煤占72%,煉焦用煤占16%,無煙煤占12%。
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是新世紀煤炭工業建設的重點,是構筑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關鍵。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煤炭工業結構、促進資源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原則是:規范開發秩序;推進制度創新;優化生產結構;促進產業融合,支持煤電、煤化、煤路等一體化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和加強環境保護;加強配套建設和規劃銜接,做好各礦區鐵路與運煤通道的銜接和配套。最終形成穩定可靠的煤炭調出基地、電力供應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建設13個大型煤炭基地規劃公布之后,各有關省區及企業高度重視,通過采取重組煤炭大集團和整合煤炭資源等措施,加快推動煤炭大基地建設。目前,絕大多數煤炭大基地建設規劃得以順利實施,進展比較快,并己初具規模。
七、煤炭資源爭奪戰進入了新階段。
煤炭企業是資源型的企業,沒有煤炭資源作支撐煤炭企業的持續發展后勁也就無從談起。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但儲量分布不均衡,開發強度及需求情況也不一樣。東部地區,包括京津冀、東北、華東和中南地區,經濟較發達,能源需求量大,但煤炭資源相對較少,保有儲量僅有1200億噸左右,且開發強度大,后續煤炭資源嚴重不足,本區內自給供應能力會越來越差;中部地區,包括晉陜蒙三省區,煤炭資源極為豐富,本地區保有儲量6500億噸左右,目前雖然開發強度較大,但仍具有相當的開發潛力,是我國未來最重要的煤炭生產和供應基地,不僅能滿足本地區市場需求,而且可以支持東部地區的發展;西部地區,包括西南部分省區和西北的新甘寧青,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保有儲量2200億噸左右,生產規模小,開發強度不大,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自2001年煤炭市場趨向好轉以來,各煤炭企業尤其是神華集團等大型煤炭企業,紛紛行動起來,跨地區、跨省區尋找搶占煤炭資源儲量,有的已經跨國去開發資源。目前的局面是,東部地區煤炭儲量已基本被搶占完畢,中部地區煤炭儲量也已大部分被搶占,西部地區煤炭儲量部分被搶占。在對煤炭資源儲量的爭奪搶占行動中,除煤炭企業之外,魯能集團、華電集團等電力企業以及民營企業也積極參與了其中,以致搶占煤炭資源之戰更趨激烈。
現在的情況是,東部未開發煤炭資源己基本沒有了,中部未開發的煤炭資源也所剩無幾,西部優質豐富的成塊煤田也搶占的差不多了??梢哉f中國境內跑馬圈地搶占煤炭資源的時期己經過去了,現在要再想爭占好的煤炭資源其門檻要高得多,不僅沒有優惠政策了,而且肯定要付出比原來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精力。
八、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工作不斷加強。
國家提出煤炭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的總體發展思路,努力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和產業延伸的發展格局,實現煤和與煤供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濃度加工、高效利用,促進煤礦與區域社會的和諧發展。其發展模式是,按照企業、礦區、區域三個層次發展循環經濟模式。走減量化、節約化,資源化和再利用的道路。
我國開展節能減排的基本思路是:一是堅持減量化、無害化、再利用的原則;二是加快技術進步,提高整體裝備水平,改善落后面貌;三是推進綜合利用適當集中,克服小而分散的局面;四是建設技術先進的大中型資源綜合利用企業;五是制定規范化生產和技術管理模式、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考察制度。
九、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
煤炭行業是高危行業,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并趨于好轉,但煤礦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約是南非的15倍、波蘭的8倍、俄羅斯和印度的6倍,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安全生產狀況不僅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響到社會安定、和諧及國際形象。為此,國家對煤礦安全管理高度重視,接連出臺煤炭企業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措施,加大各級政府官員和煤炭企業管理者的法律責任。煤炭企業安全管理正從治標向治標與治本并重轉變,從人治向人治與法治并舉及側重法治方向轉變。
十、國家煤炭產業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強。
新時期國家將密集出臺有關煤炭產業調控政策,煤炭產業政策調控的總體方向是: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主要取向包括:一是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的規劃管理,提高煤炭資源有效供給保障能力;二是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以煤炭生產為基礎的產業集群;三是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煤炭生產集中度;四是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調整改造中小煤礦;五是開發利用煤層氣,促進煤層氣產業化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清潔利用;七是發展高效煤炭轉化技術,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
2016年1~10月全社會物流總額累計增長2.9%,與去年同期的2.9%持平,略高于去年全年的2.7%;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累計增長3.6%。略低于去年同期的3.8%,高于去年全年的1.9%;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例為14.5%,較去年同期的15.3%和去年全年的16.5%明顯下降,1~10月社會物流費用率為4.6%,低于去年全年的4.9%,物流效率繼續提升。
社會物流總額及增速。
社會物流總費用及增速。
社會物流費用率。
2)四季度為電商傳統旺季,電商物流和快遞的高增長提振行業整體景氣度。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的鎖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會傾盡畢生的精力及資源搜尋產業的當前需求、潛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隨著繼電器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繼電器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繼電器生產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繼電器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繼電器行業中的翹楚!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繼電器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繼電器行業所處的政治、經濟、技術環境;繼電器行業的生產與發展;繼電器行業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繼電器行業的市場需求特征;繼電器行業的進出口市場;繼電器市場的領先企業經營狀況;繼電器行業的發展趨勢與前景預測;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5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連續性市場數據,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繼電器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本報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瞻性和適時性。報告根據繼電器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繼電器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繼電器生產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繼電器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做出正確經營決策和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業內第一份對繼電器行業需求領域以及行業重點企業進行全面系統分析的重量級報告。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8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