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是一個對研究項目進行全面規劃和介紹的文件,它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指導和支持,我覺得我們需要開始撰寫一份開題報告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題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目:
一、課題的提出。
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中,口語學習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評價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了能夠探索和總結出一系列更科學、更有實踐價值的教學規律及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學校參加了基礎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進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實現英語評價體系科學化、多樣化。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體系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有效的口語評價研究將改革傳統的小學英語評價方式,填補小學英語測試中口語檢測的盲區,通過對口語評價的題型、形式、程序及口語評價的標準的研究,使小學英語學科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整。
2、通過口語評價,促使師生重視英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授給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明確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題研究通過對口試內容的提煉、整合,精選適合口語交際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多說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3、通過多樣化的口語檢測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時擬通過兩人結對、互相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在研究進行之前,要面向實驗班學生,組織問卷,了解口語評價狀況,了解現存的問題,尋找可行的策略途徑。結題前,進行效果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并針對研究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2、文獻資料法。通過著作、報刊、雜志、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實踐的研究現狀,吸收借鑒先進理念,挖掘課題理論的深厚底蘊,洞悉研究的最新情況。既培育課題組教師素養,又給課題研究以有力的支撐。
3、行動研究法。結合教師教學實際,重實踐研究,在課堂中、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學生且又符合實際的口語評價方式。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采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策略,定期進行分析。最后匯總階段成果,形成整體實驗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
1、差異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注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的過程。
2、激勵性原則: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3、主體性原則: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內容都很有限,而學生口語交際內容也局限于其學習內容,因此在進行口語評價時,會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1、確定每節課前5分鐘為口語交際時間。在這一環節,將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個人表演或對話。個人表演可以是英語歌曲、話題講述(如衣服顏色等)等;對話主要根據學生所學內容設計情景,師生或學生間進行對話,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后,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其他學生看后作出評價。
2、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語交談。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用英語進行教學,也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同時,也鼓勵學生在課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英語交談,而不是只限于簡單的問候。對于那些不敢開口說英語或者害怕說錯了丟臉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水平開展活動,也能讓他們互幫互助。
3、我們還創設英語角,每次設定一個主題,如談論某物、談論某人、打電話、購物、問路等,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或者角色表演,還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如唱英語歌、競賽,玩游戲等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資料,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并對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意識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5、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在開展活動時,鼓勵每一個學生都會取得成功,對于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評,可以多給他們機會。同時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幫小組,讓口語較好的學生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為將來的學習提供參考,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給學生提供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學習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在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我將會作出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隨著課題研究的進行,我也將要求自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掌握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更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做到與時俱進。
六、課題研究成果。
(一)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產生的巨大影響。
2、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的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學會主動地學習。
4、教學實踐中證明,對學生實施口語評價,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個性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地激發和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學習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在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我的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促使我改變以往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觀點,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地評價,從而更好地去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新評價機制也促使我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主動挖掘教學資源,發揮自己的潛能,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測評,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為他們的長期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課題研究后留下的思考與困惑。
1、如何處理班額太大的問題?由于我們學校每個班級基本上都又80多個學生,課堂上的40分鐘往往無法保證每個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交流英語。
2、學生閱讀量小的問題,市面上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較少。
3、學生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環境都有限。
3.學校教育外來工子女的有效方法;。
4.家庭教育有效方法的建立;。
5.家庭與學校協同教育有效制度的建立.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問卷調查班中外來務工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的狀況,調查他們的家庭教育情況,以便在今后的研究有的放矢地采取方法、策略。
2.文獻法:結合本課題的研究內容,閱讀有關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的報道、調查報告,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專著,增強課題研究意識。
3.個案分析法:選擇班級中來自不同外地、原有基礎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個體學生進行追蹤建檔分析。
4.經驗總結法:研究過程中,不斷的階段交流、總結,再通過不斷付諸實踐、驗證,不斷地完善,針對有特征的個案進行交流、總結,完善研究成果。
(七)研究措施:
(一)調查分析。
1.調查準備。針對我校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現狀,設計一份問卷調查。
2.調查實施。對1―5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選擇不同班級、不同基礎,不同個性的個體學生進行建檔分析。
3.調查分析。對問卷調查和個案進行分析,找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隊伍建設。
搭建研究平臺:每月一次課題組例會,例會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進行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學習。二是探討研究中碰到的困惑。三是匯報階段性的研究總結,反思實施途徑與策略的有效性。四是對課題研究計劃逐步調整,對研究方案進行修改,保證研究的實效性。
(三)家校合力。
1.開辦家長學校,專設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學校。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對這一弱勢群體的接納與關注。
2.學校設立家長接待日,專門接待來訪家長,在某些問題上進行交流、溝通,達成共識。
3.教師要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以及學生在家里的表現,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利用“校訊通”,與家長進行短信交流,并回收反饋信息,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
5.閱讀各類家庭教育的雜志,搜集并整理完成每月一期的家庭教育專欄,由學生帶回家給家長閱讀。
6.在研究過程中,學校邀請部分學生家長來校交流家庭教育的經驗與成功之處。共同探討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的方法。
(四)社區教育輻射作用。
首先要加強對學校開辦的家長學校的管理,加強家庭教育課程建設,使家長能得到較為全面、系統、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各級各類學校應把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看成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立校級、年級、班級家長學校,要定期開展活動,要注意活動形式的靈活性、多樣性,不斷提高家長學校的質量。其次要積極拓寬辦學渠道,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家庭教育培訓機構,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家長學校辦學體制,增加各類家長學校的數量,特別是為特殊兒童、特殊家庭服務的家長學校。三要充分發揮傳媒優勢,辦好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家長學校。四要充分認識社區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充分認識家庭教育在社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推進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進程中,在構建學習化單位、學習型家庭活動中,不斷總結經驗,拓展渠道,逐步建立社區指導家庭教育的工作機制。
(八)分工:
鐘景云:課題組組長,負責協調工作。
徐秀峰:課題執行組長,負責統籌工作。
鐘卓宏:副組長,負責收集資料。
呂冠雄、冼群定、黃偉庭,負責材料整理。
楊月逢、楊麗娟、葉開科、鄭子權、楊文紅、鐘敬好,姚春柏負責資源庫建設。
(九)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12―.2):針對我校生源的特點及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課題方案的設計,制訂較為完善、切實可行的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2014.3―.6):定期學習家庭教育科研理論、與課題相關專著等。利用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不理想的原因,形成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將研究成果上升為經驗,完善理論假設改進方法,優化操作,做好資料積累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3.結題階段(2015.7―2015.8):整理研究資料,反思研究過程,總結出有效的外來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方法,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十)經費分配:
1.資料費:3000元。
2.數據采集費:1000元。
3.調研差旅費:3000元。
4.小型會議費:1000元。
5.計算機及輔助設備使用費:1000元。
6.專家咨詢費:3000元。
7.成果印刷費:元。
8.管理費:1500元。
9.其他:8000元。
合計:23500元。
(十一)課題研究預期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個案匯編(文本形式完成時間:4月)。
2.課題研究理論摘編成冊(文本形式完成時間:月)。
3.課題研究隨筆、論文集(文本形式完成時間:2014年12月)。
4.研討活動影象集景(完成時間:6月)。
5.課題結題報告(文字形式完成時間:208月)。
在教育領域中,文化一詞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文化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優化管理,加快發展的積極訴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學校發展將面臨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決定著今后校際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文化的較量。在此背景下,安慶市教育局成立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組。該課題現經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被確定為省級立項課題。
總課題組希望發揮全市的力量,吸納更多的學校參與此課題的研究,以形成全市中小學共同關注校園文化建設、更新學校辦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管理的良好氛圍。為此,總課題組圍繞研究方向,設計了16個相關的子課題。
桐城中學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我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一些自主創新的做法,取得過優異的成績。但是,在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傳統與創新、前衛與保守、繼承與揚棄各種思想相交織,這需要我們冷靜思考,從容面對。文化立校文化興教,是我們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尋求最佳途徑,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建設和諧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基于上述考慮,我們決定承擔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子課題。子課題組認為,惟有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才能保證百年桐中與時俱進,我們要借課題研究的東風,為桐中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的日常養成教育注入活力,并希望取得經驗、心得,與兄弟學校交流、合作,共謀發展。
課題研究的理論闡述。
子課題組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學生。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傳承文明的場所。校園中,學生占主體;教學中,學生是中心。不把學生作為考量的對象,一切研究都是隔靴搔癢。
學生是可塑性較強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素質和文化行為,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舉足輕重。在應試教育環境下,人們,包括教育者,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即文化課成績,而很少關注他們的成長過程。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有可能是不合格的,他們存在道德行為缺陷或心理畸形。在提倡素質教育、塑造和諧人格的今天,在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終身發展的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學生成長過程的關注當中,要從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環節和知、情、意、行等學習結構入手,建章立制,將結果與過程聯系起來,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走上科學化、制度化、精細化的正確軌道。
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在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平臺上大有作為。校園文化,可視為校園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具體而言,它可分為三個層面:表層面為物質形態的校園文化,包括校園校舍、校容校貌、校標?;盏?中層面為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包括制度紀律、校訓校規、獎罰條例等;深層面為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包括奮斗目標、價值觀念、態度作風、行為方式、禮儀習俗、人際關系等。在這三個層面的文化形態當中,物質形態的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殼,制度形態的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支柱,精神形態的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以我校最近實施的《桐城中學班級值周制度》為例,以制度的形式推行這項舉措,這是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出臺此項制度,目的在于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實行班級目標管理,強化班級育人功能,營造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促進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實現教學質量、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學生參與,量化考評,勢必促進校園校貌的變化,教室、寢室、公共場所等面貌為之煥然一新,這是物質形態的校園文化。三種形態的校園文化,環環相生,積極干預、引領著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尋找有效途徑和方法,使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乃至教育教學管理進入自覺、有序狀態,從而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提高學生作為和諧人健全人的文化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是我們課題研究傾力關注的內容。
課題組多方討論,確立了以下六個研究方向:
拓展顯性文化(包括物質、行為、制度、精神狀態等)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探求并獲得學生行為習慣的類型、特點與規律,總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措施與手段。
揭示顯性文化建設與隱性文化建設的內在聯系。
使新課程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軌道,擴大教育內涵。
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強化校本教材的育人導向功能。
學習胡總書記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有關論述,將知榮辱,樹新風活動落到實處。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時間安排。
考慮到新一輪課程改革剛剛鋪開,本課題組成員以高一教師為主,研究對象以高一學生為主,我們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跟蹤他們高中階段的成長軌跡,從而摸索、總結相關規律。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調查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等,在廣泛占有材料,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成果將以典型案例及分析、理論文章、實驗報告、學生活動、圖片等形式呈現。
一、研究的背景、意義:
新課程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它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上,強調要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節,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那么,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賦予了我們歷史的重任,我們就要對學生抱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把他們培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音樂教學怎樣育人?音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通過生動、直觀的感性途徑去感染人、影響人,并將這種審美情感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由此可見,在音樂課中滲透思想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好途徑。
二、關鍵概念界定: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研究現狀與分析:
音樂教育是美的教育。它通過培養學生的審美來啟發學生的道德情操。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另外,還有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等教育,從各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應把思想教育與音樂藝術的美感結合為一體來進行,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四、研究目標、內容、方法:
研究內容:一、認真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樂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應當認真鉆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各環節中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滲透在音樂教學中不應是生硬的說教,而應有機的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中。如通過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使學生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學生進入音樂教師、師生問好等訓練規范化,使學生養成遵守紀律、尊敬老師的良好行為;基本練習中,可以將德育滲透與各項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新課教學應根據教材,充分調動各種德育因素,貫穿于教學之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努力向上的學習精神。三、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育。四、教師以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應當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有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理想,以為人師表的道德標準衡量自己,培養高尚的情操,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待教學工作。課堂上,教態自然大方,語言生動形象,歌唱充滿激情,琴聲優美動聽,所有這些,都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學生不僅通過間接的教材內容,更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調查法:
設計一定的調查問卷,對學生品德情況進行調查。
觀察法: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德育進行引導,觀察學生的領悟情況,并及時記錄。
行動研究法:
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實際,通過個案分析,對個體的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改進研究措施。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經驗總結法:
在文獻資料和觀察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經驗,尋找解決途徑。
五、研究計劃或步驟:
本課程共用時一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8)對課題進行規劃,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學習有關資料,完成開題報告。第二階段:資料收集階段(.9—.3)通過文獻資料收集法、觀察法和行動研究法,收集研究需要的資料,并及時地做好記錄。第三階段:總結階段(.4—.6)對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并進行全面分析,撰寫研究報告。
六、研究條件分析:
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課題:
鄧藝君:《小學音樂欣賞認知途徑的研究》。
《培養小學生音樂想像力的研究》。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精神》。
《唱游課堂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
科研成果的社會評價:
研究課題的實踐成果使教研組的成員在音樂教學工作中各方面的素質有一定的提升。在校的反思課、匯智課、平臺課、擂臺課中顯示了明顯的成果評價良好。課題論文也曾在片級范圍內進行過交流得到良好反映。
3、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能力和時間保證:
本人是一名從事小學音樂教學的一線教師??梢栽趯嵺`中積累,便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研究成果可以很方便地運用于自己平時的教育教學中。
時間保證:1、前期準備階段:xx年9月。制訂實驗方案,做好物資準備等工作。積極,穩妥做好研究前的準備工作。
2、中期實施階段:xx年9月至xx年2月。實施過程中注重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在實踐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及時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為依據,形成初步研究結論。
3、后期總結階段:xx年3月至6月。以課題研究目標為依據,對課題研究進行科學分析和歸納整理。匯編資料、分析數據,形成結題報告。
4、最終完成時間:
xx年6月份。
4、資料設備:
本課題需要得到學校、社區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低年級教育課程化的實施階段,為了配合活動的開展,肯定需要落實到課程,課題組成員將一起積極出力,向有關部門請示,完善解決。
七、參考文獻:
《中國音樂教育》。
《中小學音樂教育》。
《上海市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
《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知道綱要》。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首先,數學是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及空間形式的客觀規律的反映;其次,數學本身具有結論確定的特點,數學教學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教學;第三,數學教學在轉播數學知識的同時,承擔培養學生進取心和創新精神的責任;第四,數學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課之一,數學教育是一種文化基礎教育。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隊學生進行德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顯現的和隱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其中:
3.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判別人性的真、善、美,體會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有機結合。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
3.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判別人性的真、善、美,體會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有機結合(以隨筆或論文的形式解答)。
據此,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2年5月--7月,研討開題報告內容,收集研究資料做前期準備工作;(負責人召開研討會,分配任務)。
第三階段:8月1日--2013年元月底,對前期研究活動進行總結提升形成文字材料,準備結題,撰寫“結題報告”。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課題成果:
1.主件:
2.附件:
(1)搜集初中數學教材中體現的中國數學發展對人類的貢獻的材料,制定調查問卷材料,開展調查,形成調查報告:
(3).以隨筆或論文的形式研究數學學習中學會判別人性的真、善、美,體會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有機結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題目:
外來工子女家校協同教育研究。
(二)研究的背景:
隨著社會向城市化發展,近六年,大量外來工不斷涌入我市鎮鄉村,他們隨帶子女在我鎮學校插班就讀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共和鎮中心小學由于計劃生育人口政策的作用,本地生源不斷的下降,外來農民工子女的數量急劇上升,外來工子女占全校學生總數的50%。
不可否認,大量外來工子女的流入,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部分教師有意無意地會表露出對他們的不歡迎和不尊重的舉動,導致挫傷他們的自尊心。通過理論學習和時效分析,使我們認識到:作為共和國公民,外來工學生和本地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應該是平等的。外來工為我們城市、鄉鎮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的到來促進了我們鄉鎮的經濟發展。按照九年義務教育的公平原則,每個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外來工子女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父母為我們鶴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或許若干年后,他們就是鶴山的未來建設者,因此,我們要有寬廣的胸懷、遠見和愛心,解決好外來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保證他們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外來工子女理所當然應獲得和我們本地孩子一樣的公共福利。在外工子女教育問題上一直存在如下問題:
1.學習習慣差。
這些學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多動;作業馬虎、字跡潦草,不整潔,時有拖拉現象,正確率較低,效果差;課前準備不足,缺乏基本的自學能力。
2.學習基礎薄。
相當一部分一年級新生,沒有受過學前教育,與同學交往存在困難,上課不專心學習;其他年級轉入的學生,由于教材的不同,其學習水平較低。尤其是英語學習,更是有較大的距離。
3.心理問題重。
由于以上等各種原因,再加上經濟原因,農民工子女往往存在很嚴重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比較內向,不容易與同學和老師溝通;或是心理偏激,爭強好斗、魯莽沖動,不受老師和同學喜歡。
4.行為習慣差。
另外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的流動性大而頻繁轉學,雖然適應環境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們膽大無理,行為習慣不好,常常惹事生非。
(三)概念界定:
1.家校協同。
目前已有的文獻中,對于家庭與學校聯合參與學生教育的表達有“家校協同教育”、“家校合作教育”,英文中也有其表達方式,盡管表達方式多種多樣,但在現實工作中其內涵基本相同。從已有文獻分析來看,大部分研究者將“家校協同”等同于“家校合作”,且使用后者居多。另外,鑒于已有文獻中涉及“家校協同教育”時未提及其來源,而且其主要思想也與“家校合作”一致,故該綜述中將“家校協同”教育等同于“家校合作”教育。關于“家校協同”和“家校合作”,到目前為止,仍未形成確切的、被廣泛接受的概念。而對于我國教育研究者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就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馬忠虎的這一觀點,強調了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變了以往教育界認為家庭教育是從屬于學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庭和學校之間的關系,深入到了家校合作的本質。
在我國,“家校合作”盡管尚無確切定義,但是教育專家和教育實際工作者都一致認為,應主要把握以下幾點內涵:(1)家校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長要對學校教育給予支持,學校要對家庭教育做出指導,其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2)家校合作活動圍繞的中心應該是學生,學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服務對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家校合作活動的最終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我國學者提出的“三結合”理論指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協調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達到加強教育的效果。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社會教育則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續。
2.外來務工子女:是指來自鶴山以外的外省外市來到本地工作的人員的子女。
3.家庭教育: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4.外來務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托學校教育,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施加影響,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健全人格,營造適合這些學生良好發展的家庭氛圍,它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具體表現。
(四)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通過學校與家庭的協同教育,讓孩子能健康茁壯成長,開開心心地學習,學會生活,努力提高學生的品德、行為習慣和學業水平。
1.教師能力的提高:教師教育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指導家長配合能力的提高;。
2.家長能力的提高:家長教育孩子能力的提高;家長配合學校能力的提高;。
3.建立家庭與學校協同教育的有效制度;。
4.外來工子女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轉變;。
(五)研究內容:
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中,口語學習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評價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為了能夠探索和總結出一系列更科學、更有實踐價值的教學規律及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學校參加了基礎教育(小學)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進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課題的研究。
1、實現英語評價體系科學化、多樣化。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體系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有效的口語評價研究將改革傳統的小學英語評價方式,填補小學英語測試中口語檢測的盲區,通過對口語評價的題型、形式、程序及口語評價的標準的研究,使小學英語學科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整。
2、通過口語評價,促使師生重視英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授給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明確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題研究通過對口試內容的提煉、整合,精選適合口語交際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多說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3、通過多樣化的口語檢測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時擬通過兩人結對、互相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
1、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在研究進行之前,要面向實驗班學生,組織問卷,了解口語評價狀況,了解現存的問題,尋找可行的策略途徑。結題前,進行效果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并針對研究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2、文獻資料法。通過著作、報刊、雜志、網絡等各種渠道,了解實踐的研究現狀,吸收借鑒先進理念,挖掘課題理論的深厚底蘊,洞悉研究的最新情況。既培育課題組教師素養,又給課題研究以有力的支撐。
3、行動研究法。結合教師教學實際,重實踐研究,在課堂中、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學生且又符合實際的口語評價方式。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采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策略,定期進行分析。最后匯總階段成果,形成整體實驗成果。
1、差異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注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的過程。
2、激勵性原則: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3、主體性原則: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內容都很有限,而學生口語交際內容也局限于其學習內容,因此在進行口語評價時,會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1、確定每節課前5分鐘為口語交際時間。在這一環節,將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個人表演或對話。個人表演可以是英語歌曲、話題講述(如衣服顏色等)等;對話主要根據學生所學內容設計情景,師生或學生間進行對話,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后,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其他學生看后作出評價。
2、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語交談。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用英語進行教學,也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同時,也鼓勵學生在課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英語交談,而不是只限于簡單的問候。對于那些不敢開口說英語或者害怕說錯了丟臉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水平開展活動,也能讓他們互幫互助。
3、我們還創設英語角,每次設定一個主題,如談論某物、談論某人、打電話、購物、問路等,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或者角色表演,還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如唱英語歌、競賽,玩游戲等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資料,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并對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意識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5、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在開展活動時,鼓勵每一個學生都會取得成功,對于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評,可以多給他們機會。同時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幫小組,讓口語較好的學生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為將來的`學習提供參考,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給學生提供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學習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在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我將會作出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隨著課題研究的進行,我也將要求自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掌握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更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做到與時俱進。
(一)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產生的巨大影響。
2、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的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學會主動地學習。
4、教學實踐中證明,對學生實施口語評價,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個性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地激發和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學習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小學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在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我的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促使我改變以往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觀點,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地評價,從而更好地去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新評價機制也促使我認真鉆研教材、教法,主動挖掘教學資源,發揮自己的潛能,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測評,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為他們的長期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如何處理班額太大的問題?由于我們學校每個班級基本上都又80多個學生,課堂上的40分鐘往往無法保證每個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交流英語。
2、學生閱讀量小的問題,市面上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較少。
3、學生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環境都有限。
對于小學生來說,每天的數學作業必不可少,而作業中出現的一些習慣性錯誤總是困擾著他們,每次學生考試結束后,不難發現學生解題錯誤大同小異……這些現象令老師十分頭疼,同時阻礙著學生的進步。那么,到底學生為什么會出錯?這些作業中常見的錯例有沒有什么特點?如何更好的發揮常見錯例在數學教學中的特殊效用……這些問題我們考慮的比較少,更談不上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我們的數學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課題“小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將會對小學生數學作業中的常見錯例進行了簡單的歸類,將錯誤的原因進行透徹的分析,提出糾錯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和教師教學的預見性。課題的研究將會加速老師教學經驗的增長,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教學工作有著深遠的意義。
“數學作業”包括課堂練習,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新課標下各種檢測中的習題。
“常見錯例”指的是學生作業中錯誤頻率較高,學生易混淆的問題。我們所研究的錯例主要來源于學生的作業,這些錯例基本都出于通用的北師版數學教材和陜西省通用的教材配套練習冊中,所研究的錯例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適宜大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包括難度過大或者內容過偏的數學問題。小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旨在尋求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策略而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主體是小學三、四、五年級學生,重點解決這個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產生的常見錯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錯例來進行研究分析,深層次的探究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研究,運用教育理論來進行指導,看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如何避免再次產生這些錯誤,同時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查找原因,幫助教師和學生來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通過常見錯例的分析研究,可以對小學生常見錯誤進行歸納分類,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分析錯誤原因,形成一套系統的應對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易錯題教學措施,從而有效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效率,提高教學成績。
研究的目標:
1.通過記錄、反思、歸納、整理錯題,提高教師對學生在知識點的掌握過程中將出現的錯誤思維有預見能力,能有效改進教學設計、作業設計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能。
2.研究歸納出小學生數學錯題的常見類型并揭示其原因,形成減少小學生數學錯題的有效解決策略。獲得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中自我糾錯能力的指導要點與方式。
3.學生重視錯題的修改,養成自覺糾錯的良好學習習慣。
4.學生對錯題養成反思習慣,思維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準確率得到提高。
本課題擬用一年時間完成,即完成時間為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3.6月-9月)。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共同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完成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3.10月-2014.5月)根據實施執行計劃進行研究,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學生作業的錯誤的研究范圍。召開專題研討會,定期上研討課,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研究計劃,收集第一手資料,定期做好研究記錄,并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采取更好的措施和方法,尋求小學生的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方法,使教師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能對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有較高的預見性,從而能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加以重視。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方案,不斷完善策略,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實效。做好階段性研究與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6月—2014.8月)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對本課題研究的過程及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實驗報告和課題總結報告,撰寫相關論文和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形成全面深刻的研究性成果,為做好推廣工作和開展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研究方法:
1.查找文獻法:全體課題組成員要學習參考資料及相關研究文章,了解錯例利用的有關理論依據及有效做法。
2.調查研究法:在研究初期及研究結尾階段,設計相關調查問卷,了解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狀況調查研究。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主要以行動研究為主,針對錯題類型,制定糾錯計劃,實施糾錯策略,分析糾錯效果。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個別學生進行個體分析,了解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全面分析學生的出錯原因,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引導個體認識錯誤,提高解題能力。
5.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教師要對錯誤資源的生成、解決、總結三步做好記錄及資料收集,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
研究具體要求措施:
1.小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的論題研究資料,設計調查表,開展“學生錯題修改及教師對錯題利用的狀況調查研究”調查。起草課題實施執行計劃,對計劃進行論證。
2.全體課題小組成員分頭行動,從學生的作業、課堂演練、試卷等方面著手,找出學生常見的、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查找錯因,制定錯例分析研究策略。
3.全體小組成員召開專題研討會,在會上積極發言,將自己整理的結果進行表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課題負責人將本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總結出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找錯、記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
5.對研究素材進行深層次的整理。小組成員查找資料,拓寬錯例分析研究的范疇,提高教師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各種思維錯誤的預見性,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提高糾錯率。
6.將研究得出的結論放到教學實際中進行檢驗,發到博客上,請各位同仁指正,同時不斷修改完善,使自己的論點和論據站的住腳。完成課題研究階段性報告。整理錯題集、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完成結題報告。
3.研究過程中撰寫優秀教學案例與反思,進行課堂教學實錄等。
4.研究中撰寫相關論文。
一個完整的小課題開題報告應當包括八個方面,即: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完成讀書筆記與研究成果的具體時間安排;學校意見;縣教育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批意見;個人課題信息與結題意見。其中的前四項內容需要課題研究者詳細的、有條理的、真實的填寫,后四項為教育主管部門填寫。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這一部分包括三個方面:研究的背景意義、核心概念、所要解決的問題。
1.研究的背景意義。
在這一板塊研究者應當交代清楚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通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么樣的幫助,研究者進行這項研究的范圍。如《spark應用研究》的背景意義: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將近10個年頭,在教師的參與意識、教學實踐創新以及教學研究氛圍、學生體質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存在著教學實踐與新課程改革理念之間的落差,部分教師消極應對,導致學生喜歡球類運動,但不喜歡上球類體育課等問題(研究原因)。為此,通過全面了解我校體育課球類單元教學現狀以及分析spark課程理念,發現目前我們的球類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spark課程中球類課教學的方式方法,并從實際的角度提出運用spark課程理念,創設本土化的spark球類課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更好的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研究價值)。本研究將以何橋中學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范圍)。
2.課題的核心概念。
每個小課題表述中所用的詞或詞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個不變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學校名等,對于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體的解釋,它們已經確切地表達了所指的對象。研究者只需要通過查閱資料準確的闡明所要研究問題中包含的一些比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關鍵詞,如《spark應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闡明什么是spark課程:spark課程(sport,play,andactiverecreationforkids,即兒童運動、游戲和娛樂活動)。spark課程最初是為“防止兒童的身體活動和體能發展水平降低”這一社會需求而設計的課程(mckenzie,),是以追求“健康第一”為理念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性在美國一線體育教師和廣大學生中深受追捧和熱愛。spark課程是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完善、創新的過程中,歷經20多年在7所學校反復試驗。在體育課上學生的運動能力、心肺耐力、運動技能的發展、學習成績、肥胖癥的減少、課程內容和教師行為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課題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還含糊不清,需要進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闡明在本課題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具體需要解決的問題,即通過對本課題研究的方方面面進行分析,將其分解成為一些小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小問題的各個擊破,達到解決本課題所研究問題的目的。
如《spark應用研究》這一小課題的總體研究目標是:構建新課改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的spark體育球類教學模式。那究竟如何分解呢?研究者首先應當清晰的了解本校球類單元教學的現狀以及spark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即這一問題的背景;其次研究者根據這一現狀探索本土化spark體育球類教學設計;最后研究者根據學?,F狀及新的教學設計探索有效組織和實施本土化spark球類教學的策略,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逐個解決,本課題研究目標也將迎刃而解。比如,《spark應用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1)了解我校體育球類單元教學的現狀。(2)了解spark課程的理念與課程實施要求。(3)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學球類單元教學活動設計。(4)探索基于spark理念的中學球類單元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目標:合唱的滲透。
要求:教師創編適合這一學段的二聲部發聲練習曲,注意聲音的統一,節奏、音準的處理。以輪唱為主的形式開展合唱的嘗試。
建議:不論發聲練習還是歌曲,合唱都以長音或結尾收束音?為主的,不要過難。
七年級。
目標:合唱的嘗試。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簡單二聲部欣賞,如:和聲訓練《雪絨花》。
建議: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注意二聲部的聲音和諧與統一。
八年級。
目標:合唱的深入階段。由于到了八學年,學生進入了變聲期,應掌握正確演唱方法與技巧歌唱。多欣賞合唱作品,嘗試三四聲部合唱曲,注意作品處理。(音準、節奏、收聲、情感)。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欣賞中外優秀的合唱音樂作品,選出喜歡的作品進行練習。
建議: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學生可以分聲部自主練習。
4.實驗報告:建議一周每班兩節音樂課,寫一篇報告(內容有:預設、反思、解決辦法)。每月進行小結,每學期進行階段性總結報告。
5.幾點說明:
――低年級不一定每課都唱合唱歌曲,但二聲部的發聲一定要做。
――不必追求合唱的長度,重點要關注合唱的向心力和融合度。
――不必追求合唱的進度,關鍵是在實驗中探索科學高效的合唱方法與策略。
――實驗教師要根據所教學年創編發聲練習曲,選擇切入的歌曲,減輕歌曲合唱的難度。
――發聲練習曲和歌曲合唱部分的歌譜要記錄到實驗日志中,便于積累和推廣。
五、關于成果構想。
實驗中,我們要時時關注問題的解決過程即是方法策略的研究過程,這種研究過程的記述與歸納即是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過程,也是結題成果的完善過程。所以,從開始實驗研究就要有總結的意識,重視每一節課的實踐總結。不要說還有三年,來得及。實驗三年的時間轉瞬即逝,要認真對待每一天,過去老師們常常在實踐中萌發、生成過很多好的方法,由于不善于記述,歸納,總結,不僅好的做法沒有得到確定和認識,懵懵懂懂中丟失了很多好的做法,自然就妨礙實踐經驗上升為科研成果。
開題報告里說了幾項。主要呈現方式:音像、文字。
1.音像:課堂教學錄像課、學習片段錄像、學生能力展示錄像。
平時實驗用好錄像這一總結實驗手段。學生是成果的主要展示對象。我們的方法策略是否有效,學生那里里有答案。學生的展示直接、生動,是鮮活的,最有說服力的。
2.文字:調查表、周總結、月總結、學期總結。字數不要多要精煉。各種表的對比分析。結題報告(階段性與總結題)要具體靠數字分析、事例分析、模式敘述等等。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育故事集錦;專著(學校和個人),求真務實、嚴謹科學。
通過此次課題實驗的研究過程,應該有三方面的收獲。
1.培養教師自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形成總結問題解決的習慣,形成課題研究的必要素質。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
2.在優化教學過程嘗試最佳學習方法,追求最佳學習效果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合唱合奏方面的學習能力。
3.發現、總結有價值的可操作的教學方法、策略,普遍應用于音樂教學實踐。
六、實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要把課題研究同常規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因為有了課題研究,日常教學工作就有了目標,積極起來,減少盲目性。想辦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好的教學是慢慢磨出來的”探索出符合音樂學習規律的、符合學生心理的一些規律性的做法。
二、把課題研究與教師自身發展結合起來。在實驗進程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教、研、培結合起來。務實地開展集體教研,開展教師之間的交流,將同伴互助和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將反思自我教學與集體教研交流相結合,鼓勵組內教師積極記筆記、教學日記,在課題研究中帶動大家一起提高。
三、把課題研究與內化課程理念結合起來。首先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認真思考每一課的具體目標,更扎實有效地優化學習過程和方法,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避免枯燥地進行合唱合奏訓練。在教學中追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音樂的空間,提高學生的互動學習的質量,不要形成教學的花架子、走過場,形式不能為內容服務,僅僅只能滿足學生的盲目快樂,這樣的教學實驗是不可取的。
目前,參加課題教研員專兼職18人,教師87人。承擔這項課題的研究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也是我們中青年教師的學習、成長的過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闭裉K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我們通過這樣一個應用型課題的研究,使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成為優秀教師,優秀的研究者。從事研究工作并不都是快樂的,但我覺得自愿投身課題研究的教師應該是“痛并快樂著”,也是幸福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研究,為了音樂教育的明天共同奮斗!
謝謝大家聆聽!
課題名稱。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評價用語研究。
負責人。
劉英萍。
所在單位。
西安市未央區南康村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教學語言的運用是一門藝術,恰當的語言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勵其前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睂τ谡n堂評價來講,評價語言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展。課堂評價是師生情感交融的無形通道,是促進知識建構的有效階梯。心理學表明,當學生某種良好的行為出現后,如能及時地得到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并使同類行為繼續向更層次需要作出積極努力。
在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評價語言過于貧乏。教師的課堂評價總是“很好”、“真棒”、“好極了”等語言。
2評價語言夸大其詞?!鞍?、棒,你真棒”的夸獎聲。一些簡單的問題,也會掌聲雷動。
3、評價語言過于苛刻,對于學生回答的答案與自己預設的不一致時,教師不僅沒有給予肯定和引導,反而給予諷刺意味的消極評價。
4、評價語言含糊敷衍。學生回答問題時,常出現矛盾或不確切的情況。對于學生模棱兩可的答案,教師常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討論,或者干脆就不了了之。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或學生回答得不太準確時,教師一般都置之不理,或者含糊的給予評價。
針對現今課堂中教師評價用語存在的一些弊端,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把握評價的時機,合理的、充分的運用課堂評價語言的魅力,及時的激勵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使數學課堂呈現勃勃生機,充滿活力。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課堂評價用語是指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時空范圍內,教師以口語形式,對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做出的即時反饋性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它具有針對性、指向性,是旨在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教學言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除了具備一般課程評價的特征外,還受小學數學獨特的學科性質和小學數學教學發展水平的影響,在評價目標、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類型、評價分析等方面都表現出其獨特之處。評價的方式也有多種: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自我評價等等。
本課題研究以考察目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用語的現狀作為探討的起點,旨在通過調查當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用語的現狀,分析其特點,對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堂評價用語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對已有的良好課堂評價用語經驗進行總結,并對今后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用語提出策略性建議,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對于這次的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評價用語研究》研究時間準備在十個月內完成,本次的研究準備分以下研究步驟:
一、初步研究策劃階段。(9月)。
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征求專家和在這方面比較有經驗的老師意見。
二、理論學習階段(10月——11月)。
1、收集各類課程中優秀的評價語言。
2、進行學生的問卷調查。
3、聽取有關的專題學術報告,查閱有關理論資料、視頻等。
三、研究實施階段(12月——元月)。
1、進行課題實踐課展示。
2、收集本校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優秀評價用語。
3、撰寫中期主題報告。
四、交流提升階段(3—4月)。
根據有關設計和實施情況,對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撰寫專題研究文章。
五、總結交流階段(5月)。
全面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總報告,做好結題工作。
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研究過程中,立足于課堂,深入課堂,在課堂中找問題,發現亮點,尋找評價的時機,進行探索、實踐、反思、再實踐、再總結。探索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采用調查問卷分析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分階段進行課題研究。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根據自己的課題研究收集有價值的課題資料制定成冊。
2、呈現幾節課題研究實驗課例。
3、撰寫有關的課題報告和論文。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后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著必然的、照應的聯系,不能游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后,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屆至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采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閱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課題研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們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么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系,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采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采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范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如: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對課題的界定為: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鑒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標?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研究目標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師:通過研究希望獲得某一(些)教育教學規律,落實在知識產品上,表現為教師教育知識的增長,教育經驗的豐富,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等。
2.學生: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實在學生的身上,表現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3.學校: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學校教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落實在學校工作過程中,表現在學校的效益上。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將研究題目依據研究目標展開、細化為若干小問題。課題越大,內容越多,越要具體,研究范圍較大的課題應列出各子課題的內容。
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例如:《初中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的開題報告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并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后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把芯糠椒ā边@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么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兩種方法。比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采用個案法等等。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余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帶來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影像資料(含課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么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于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十)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學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等等是否具備。它建構于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扎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說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去完成。
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范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杠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干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非常喜歡上音樂課??墒?,我們現在的學校設備限制著音樂教學的質量,學生在課堂上面對的只有一架電子琴和一臺錄音機,從而使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單調、枯燥。新課程理念之下,我們不再崇尚傳統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時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亂”的所謂的“新”課堂模式,我們所要追求是“參與、互動、共鳴”的課堂,在這個基礎上,有效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新型課堂。由此可見,新課堂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成了教學最基本的要件。在這種形式下,我提出了本課題。
在教學中,研究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感受音樂的方法,通過不斷地鉆研教材,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尋找更多的方法,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地獲取音樂知識,從而有效的實現音樂教育審美育人的最終目的。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系及區別。
在進行這一選題之前,先翻閱了部分刊物和查閱了相關的教育網站,應該說在這一選題研究方面,很多人士的立場、觀點都不盡相同。主要參考文獻:近期主要翻閱的相關書籍和文章有:
《動·趣·樂——小學高年級音樂創新教學嘗試》無錫市廣勤路中心小學萬愛薇。
《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新浪親子中心《育兒生活·家庭教育》20xx年8月19日。
《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研究》上海市音樂幼兒園黃莉莉。
《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心理學》伍棠棣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3版。
《探究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邵武市教師進修學校劉岳榮。
《用生活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親子》徐洪進20xx年4月15日。
近5年的《幼兒教育》雜志。
研究過程及方法選擇(包括論文的主要觀點、思路、結構等)。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的課程,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上的學習,如孩子們聆聽音樂時必須做到靜聽;唱歌時不應該大聲喊叫;為歌(樂)曲伴奏時必須合著節拍;與人合作表演時應該有較好的合作意識等等。諸多的音樂教學常規慢慢引領著孩子們向音樂的殿堂邁進。而我們音樂追求的音樂性,也是在這些嚴格的、科學的音樂學習常規中才能進一步凸顯出來。所以,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
四、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
(一)、理論意義。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指出:唱歌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與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手段。唱歌教學應重視唱歌興趣、能力、自信心的培養。
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弊屢魳放c興趣在教學中一同插上翅膀,使學生的心理、協調能力、創新思維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音樂課上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提高。
(二)、實踐意義。
音樂教育把培養學生興趣作為基礎。興趣是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是產生感情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學生就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來。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進行識譜教學了,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音準和節奏的訓練,初步培養學生能用視唱法獨立視唱新歌。但是這一階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針對小學生來說要用一些形象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習對學習音樂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基礎。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健康的校園音樂氛圍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優雅的學習環境,一個輕松愉悅的活動場所,也能給學生一個美的世界。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總會感到有種富有生命的、奮發向上的東西,不斷撞擊著心靈,使之興奮、感動,使之不由自主地要將體會到的美給表達出來。在此,學生的創造性,善于進取,勇于奮進等品質都得到了培養。
(二)管理者的素養。
音樂教育是愛的教育,研究者熱愛學生,把愛滲透在音樂教育實踐工作的全過程中,對學生既溫柔體貼又不失嚴格要求,既寬容理解又不失原則,既關注學習又關心生活,時刻想著學生需要從音樂課堂上或課外活動中得到什么,需要從老師身上得到什么。牢記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六、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中國的教育在建國后的幾十年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小學階段的義務教育,曾得到過國外教育界人士的贊賞和認可。但就我個人的理解,這其中的大部分是在贊賞中國的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做得扎實。但就藝術教育而言,中國的藝術教育尚有自己的缺憾。很多時候,人們會將藝術教育的學習方式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方式聯系在一起,只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被教育主體的切身感受。新課程改革之后,中小學階段的音樂課與美術課統稱為藝術課,很多教育界的人士對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又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研究和探索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歷來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注,但就運用到每一具體的學科、年齡層次等方面來說,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是有所區別的。作為小學音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設想將自己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在如何實施和培養學生興趣方面這一論題進行明確和透徹的闡釋。希望能與各位教育界的同仁進行交流和闡釋。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沒有將這一論題進行更細致的年齡段的劃分,是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雖有很大的變化,但就年齡而言,仍屬于童趣無限的階段。因此,沒有做更詳細的劃分。從設計這個方案的初衷來考慮是輻射到整個小學階段的。
七、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研究目標】。
音樂教學是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學生實施藝術熏陶就不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學現有各種條件中(包括硬件和軟件)、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的學習中來,使學生主觀地希望能在這節音樂課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同時,使音樂老師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更好地在另一個側面提高其他文化課的學習效率。從而讓音樂老師為師生都喜歡的“音樂課”,成為能促成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美育教育課程。
【研究內容】。
本課題圍繞興趣這一中心內容有以下幾點:
音樂教育與興趣培養的基本問題研究。
音樂教育滲透美育的研究。
唱歌教學與興趣培養的研究。
【過程】。
2、實施階段(20xx.8~20xx.3):主要開展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課堂教學研究。
3、總結階段(20xx.4~20xx.5):結合研究過程,撰寫相關論文,,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而調整思路,并為下階段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圓滿達成課程研究的總目標。
【方法設計】。
1、實踐法:集體備課,然后上好實驗課,課后再對本課進行分析小結,抓住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如讓學生在律動、游戲創編等,繼而對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完善。
2、調查法:采用不同規模、方法的調查法。課題研究前提,針對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進行調查。研究中期,主要調查學生對實驗課的反應,調查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課。
3、個案研究法:選定幾個具有大部分學生共同點的學生,進行觀察,談話調查,研究歸因,探索如何上好音樂課的有效對策。
4、文獻法:主要收集各種教學參考書,集中搜集關于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進行研討總結,然后運用于實驗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后盾武器。
5、總結法:確定研究專題,指定研究方案和計劃,平時注意積累資料,研究過程中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研究結束,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1、時間保證:課題研究者,長期從事一線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能夠確保課題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學中,保證高效準確的完成該課題的研究任務。
2、通過網絡搜索,整理相關的資料課件,網絡成果,學習教程,進行組內研討,交流提高。
3、參加學校安排的各類相關培訓,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與外界加強協作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素質與研究水平。
4、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設備,創設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
5、經費保證:學校負責投入足額資金,努力為本課題提供設備、設施、資料以及提供外出學習,進行交流的物質條件。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2、專題論文。
3、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特色方案集。
5、個案分析匯編。
隨著體育的發展,體育項目已經是數不勝數,并且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有它獨有的鍛煉價值和意義,那么在湖南省的體育高考項目中五米三向折返跑是一個必考的項目,而且所占的分值是80分(總分300),并且在近幾年其它?。ㄈ绾保┑捏w育考高項目中也增加了五米三向折返跑??梢娫擁椖康闹匾砸约板憻拑r值,該項目鍛煉的是考試的下肢爆發力、敏捷性、平衡性、協調性和節奏感,同時對其他項目有很好的幫助。因此,我們需要對該項目的訓練方法進行更多的,更深的研究,讓廣大體育考生有更好的訓練方法和考試技巧。
雖然前面有一些專家學者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方法方面的,身體素質方面的,但是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規則或者要求,同省的不同地區也有不一樣的經驗,我們需要把各種好的訓練方法和技巧進行整合,總結出一套新的,完整的,有效的訓練方法;并且針對湖南省的各地區的一些訓練和考試時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指出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相關的解決辦法,為湖南省體育高考五米三向折返跑的項目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1.2主要研究內容。
1.2.1五米三向折返跑的幾種跑法。
1.2.2提高五米三向折返跑成績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1.2.3五米三向折返跑常見的錯誤和問題。
1.2.4臨考前應做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1.3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文獻資料法。
1.3.2訪談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對象是湖南省各高中的體育高考隊,主要對湖南省茶陵二中和澧縣二中的體育高考隊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通過觀摩學生的訓練和對測試成績的分析以及與教練的交流找到一些問題和研究對策。通過訪談,了解師生對此項目的訓練心得,再結合自身的訓練經驗和查閱文獻資料并加以總結,最后完成論文。
五米三向折返跑是湖南省體育高考的必考項目,同時也是對考生成績影響較大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的`特點是:速度快、距離短、方向變化多、技巧性強、易犯規。因此對考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所以需要考生花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練習,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和途徑,提高自身的應試能力。同時需要教練或者老師去研究更好的,更有效的訓練方法,來給考生提供更有效的并且合理的訓練指導,提高考生的成績。
正是由于此項目的重要性,所以國內有些專家學者對此項目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本人通過互聯網和體育期刊等途徑查閱到一些相關專著,發現專家學者們對五米三向折返跑訓練方法,影響五米三向折返跑成績的因素,五米三向折返跑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李文在《五米三向折回跑的訓練》中對此項目的整個訓練過程做了一定的研究,包括訓練前的準備,訓練時的方法和訓練后的放松等,具體談到考生身體素質對這一項目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如在跑的過程中讓學生面帶微笑,這樣有助于消除面部及至全身肌肉緊張狀況。王瓊的《練五米三向折回跑有感》對五米三向折返跑的兩種跑法(“544”和“433”)做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其中講到“544”跑法進行時步子較小易加速;折向易起動;踩標志線較容易;身體重心起伏不大,適合步幅較小,速度較快者?!?33”跑法的特點則與其相反,適合步幅較大,速度較慢、但力量較足者。高家明在《如何突破五米三向折返跑的高分瓶頸》中談到了折返跑時的起動以及折返途中跑的技巧,他認為比較合理的起動方法是:考生的后腳前腳掌必須全部落在感應區范圍內,其中最理想的位置是后腳腳尖無限貼近于感應區的前邊緣,當重心逐步前移、腳后跟立起之后,還有腳尖在感應區內而這時身體的重心已經過了起跑線,有效的減少了跑動的距離,減少了起動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陳雄輝在《五米三向折返跑常見問題與練習方法》中指出了一些訓練時的常見問題以及糾正的方法;梁香燦在《談談五米三向折回跑的教學》中提出了幾點教師或者教練在五米三向折返跑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等,都對五米三向折返跑這個項目進行了單方面或者多方面的具體深入的研究,同時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
縱觀以上研究,比較多學者都對五米三向折返跑的各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包括訓練前的準備,身體素質的練習,訓練時的技巧和手段,訓練后的放松,考試時的發揮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提高等,雖然說學者專家們進行了這么多的研究,而且也有一定的成就,同時也為此項目的訓練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但是,他們都沒有進行很系統的和針對性的研究,對于湖南考生來說,此項目主要是體育高考的考試項目,在其他領域接觸的比較少。而且此項目的難度大,對于身體素質要求很,不僅要求速度快,反應快而且要較高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不在考試中失誤。本人覺得在訓練方式和技巧方面還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且能對考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訓練方面有一定的幫助,短時間內提高考生成績的訓練方法和技巧是我研究的重點。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對湖南省體育高考隊的五米三向折返跑的訓練提供一些專業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查閱文獻資料。
選題完成。
撰寫論文開題報告書以及完成。
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與回收問卷。
統計有效調查問卷。
完成論文初稿。
完成論文以及答辯。
[3]王瓊。練“五米三向折回跑”有感[j].體育教學,2008,(02):55。
(一)器樂(豎笛)課題實驗進程建議。
――由省兼職教研員李彥明講解。
1.學段:建議三――五年級(此學段學生的生理發育、課堂行為習慣、理解能力易于豎笛的學習與演奏)。
2.實驗班級:建議每學年兩個班級(接受能力快、慢兩個不同的班級,實驗的結果易于普及推廣)。
3.實驗學段目標:
三學年上學期:
掌握sol―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慢速吐音吹奏短小旋律,輔助音樂課堂教學。(小過門、簡單的節奏型單音練習)。
三學年下學期:
掌握re―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慢速吐音、連音吹奏短小樂曲,輔助音樂課堂教學。(舉例:《瑪麗有只小羊羔》、《閃爍的小星》、一個八度以內的五聲音階小樂曲《牧童》)。
四年級上學期:
鞏固re―re’的指法與音位,能用中速吐音、連音吹奏短小樂曲,能參與簡單的多聲部合奏。
四年級下學期:
鞏固re―sol’的指法與音位,能用吐音、連音吹奏不同速度的短小樂曲;能參與多聲部合奏。(副旋律式的應用)。
五年級上學期:
掌握do―la’的指法與音位,能模奏熟悉樂曲的旋律片段(激勵自主學習),樂于參與合奏,能演奏較完整的抒情樂曲。
五年級下學期:
掌握#f、bb、#c’的指法與音位,能演奏f、g、d具有簡單變化音的調式旋律;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創編簡單的旋律片段;樂于參加小型樂隊合奏與獨奏。
4.實驗報告:建議一周每班兩節音樂課,寫一次篇報告(內容有:預設、反思、解決辦法)。期中期末各寫一篇總結報告。
5.關于創、編的建議:
三年級可做單音或“旋律塊”的搭配組合練習(舉例規定四小節和聲出示四小節旋律讓學生組合搭配,為高年級創編做感性的鋪墊)。
四年級可嘗試為歌曲創編長音式的簡單副旋律,(舉例在歌曲和聲和主旋律框架內進行長音副旋律創編,增加學生對音樂表現的感性認識)。
五年級可嘗試在教師引導下(有伴奏或無伴奏)進行哼唱或“試”奏進行創編。
初中六――八年級參照小學進度進行。
(二)合唱實驗進程建議。
―由省兼職教研員孫冠英老師做任務分解。
合唱課題實驗建議――在情境中進行訓練,在快樂中獲得技能。
1.學段:建議二――五年級。
2.實驗班級:建議每學年兩個班級(接受能力快、慢兩個不同的班級,實驗的結果易于普及推廣)。
3.實驗學段目標、要求、建議:
二年級。
目標:合唱的滲透。
要求:教師創編適合這一學段的二聲部發聲練習曲,同時可根據所教歌曲來創編二聲部旋律。(如:《我的小綿羊》)。
建議:在音樂活動中多進行生動有趣的二聲部體驗。不論發聲練習還是歌曲,合唱大多以長音為主的,不要過難。
三年級。
目標:合唱的嘗試。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不必每次課都是新的,可以是復習。)以輪唱為基礎,開展合唱的嘗試。(如:《兩只老虎》、《美麗的黃昏》)。
建議:在情境中進行合唱訓練,二聲部以節奏規整、重復性旋律為宜。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合唱以輪唱為切入點,也可有四小節二聲部的合唱。
四年級。
目標:合唱的深入。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適合二聲部演唱的歌曲都嘗試以合唱的形式來演唱。(如:《月亮爬上小樹梢》可以和《月夜》組合在一起。)。
建議: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合唱的基礎,仍不能脫離情境進行枯燥的練習,可適當增加難度,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歌曲應有至少八小節合唱。
五年級。
目標:合唱的和諧度。
要求:每節課都進行二聲部的發聲練習;適合二聲部演唱的歌曲都嘗試以合唱的形式來演唱。欣賞優秀合唱團的演唱,提高聲音的和諧程度。
建議:可直接聆聽二聲部合唱,體驗多聲部的層次感。二聲部發聲練習長度可為四小節;歌曲中的合唱至少應有八小節。有條件的可以嘗試三聲部合唱。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8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