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是一種科學、系統地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收集數據和信息,對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并提出結論。讀者可以通過以下調查報告了解到不同領域和行業的發展動態和趨勢,以做出有益的決策和戰略規劃。
我所在的調研小組所調查的企業都是一些剛剛經歷金融危機正處于恢復中的中小企業。由于中小企業歷來是國家關注的焦點,并且存在大量褒貶不一的文章,此次調研,使我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態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正逐漸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新力量。
2、在農村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
3、中小型企業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經營特點。
和職員鼓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此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力。當有些至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能不緊縮生產范圍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劑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取得新的發展。
二)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機制靈活,能發揮小而專,小而活的上風小企業由于本身范圍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沒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范圍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此,常常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疏忽的細小市場,專注于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精益求精產品質量,進步生產效力,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根,進而取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本身上風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致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劇烈競爭中取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另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愈來愈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情勢。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但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增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本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本錢較高,進步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
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散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上風,因此,利于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貿易領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條件。非凡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很多中小企業的開創人常常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職員、或大學教授,他們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于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由于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里,迅速成長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積極推行技術創新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質量的進步和本錢的下降所帶來的價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的新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才是無窮的。
鑒于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低本錢勞動力的傳統上風正面臨愈來愈多的新挑戰,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保持延續的競爭上風已成為中小企業取得生存和發展的焦點。具體來說,中小企業應從本身的人才、資金相對不足的實際動身,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應積極利用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研、技術上風,通過共同分享研究開發成果來增進科技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缺少自主開發新產品的條件和經費,因此要留意取長補短,專注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
例如,充分利用國內外現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技術,進步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資源的利用率。另外,還可以在不根本改變產品性質的條件下,對產品進行改良。例如,變化其外形、包裝,色采、附屬物件等,對其生產加工進程進行改變、革新,從而到達下降本錢、改善質量、進步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能力的目的。
培養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但要發展具有獨特競爭上風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還必須通過公道產權結構和制度設計,引導企業走向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業屬于個人或家族私營性質,由于權利的高度集中,企業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計劃,隨便性太強;隨著企業范圍的擴大、管理層級的增加,產權制度的缺陷也日趨暴露出來。
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往,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構建參與型企業文化,能夠增進企業構成高度的團隊精神,減少決策失誤,保證企業的可延續發展。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多樣化的,中小企業在具體作戰略選擇時,要遵守一條原則:適者為優的原則,即中小企業要根據本身特點,適時、適度、合適企情、合適環境的戰略選擇才是最優的戰略選擇。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生存還會碰到更多的困難,從長遠發展來看,只要中小企業根據本身狀態,科學地制定發展戰略,控制經營風險,化不利因素為有益條件,就可以為本身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金融危機下,搜索引擎營銷成為最受企業歡迎的推廣方式在已展開搜索引擎營銷的企業中,九成企業表示將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營銷投進,即便在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的企業中間,這一比例也高達81.7%,表明搜索引擎營銷正愈來愈遭到廣大中小企業的歡迎和認可。
被調查的企業經過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樣被動地等待政府的撥款解決經營進程中的資金題目,它們在新的體制、新的經營理念下靈活應用多種方式積極籌集資金。
除依然積極主動地與銀行進行溝通獲得其支持外,企業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發展和內部資金的積累上,通過內部保存利潤靈活地應用自有資金。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業群體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進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規范,這需要有中小企業專屬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續以往傳統的大型企業模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步成熟,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加進到信息化的行列中來。
附送:
我所在的調研小組所調查的企業都是由國營改制為民營的中型企業。由于國企改制歷來是學術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焦點,并且存在大量褒貶不一的此類文章,此次贛州之行,使我對國企改制后企業的發展狀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首先,一般情況下,國企改制都是以雙退制的形式進行的,即國有資產和國有身份雙雙退出。改制后的企業采用了全新的內部機制,企業經營按照公司法的框架進行,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新三會”的同時,還保留了國有企業原有的“舊三會”,如工會、黨委會等。新的體制加上保留原有機制下的精華,改制后的民營企業已經是以精干高效的機制為特征的全新的民營企業。改制前的企業資不抵債,但是改制后的企業卻在不斷地發揮著潛能,不僅利潤年年增長,而且也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其次,員工的觀念在轉變,他們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改制前的國營企業是職工的鐵飯碗,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因而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效率和效益;改制后,員工是以打工者的身份與企業建立合同關系,企業的績效與員工的工作掛鉤,并且對技術骨干和優秀管理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在新的體制和優秀的企業家的帶領下,企業的員工正在以積極的心態為企業創造越來越多的效益。在對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解的同時,我們還以調查報告以及座談會的方式與企業直接接觸,對企業的融資狀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一)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現狀贛州市雖然是全國者比較了解,所以一般的小額貸款比如5-10萬元,只要貸款者出示身份證就能獲得信用貸款。由于從農村信用社獲得的貸款一般都為短期貸款,貸款期限不超過一年,因此稀土的采礦主(多為個體經營者)常常用此方式獲得貸款。雖然其貸款年利率高達10%左右,但是其簡便、快捷,在贛州網點相對也較多,仍為多數中小企業主所青睞。由于贛州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建立的時間還不長,我們所調查的企業大部分對信用擔保機構的作用持保留態度,認為它的建立不能很好地緩解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首先,通過信用擔保機構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提供反擔保等,其費用不會比向銀行提供抵押品獲得抵押貸款低;其次,企業還存在著要貸款就要提供超額的抵押品的意識,認為只有通過手續齊全、超額的抵押品才能獲得貸款,沒有想到利用資產的杠桿作用——通過信用擔保機構提供的擔保,放大抵押品,獲得比抵押品價值大得多的貸款。由于以上原因加上信用擔保機構運行時間較短,在被調查的企業中只有一家通過信用擔保機構獲得了貸款,其他均通過其他方式獲得貸款,并且對于以后是否通過信用擔保機構進行貸款持保留態度。但信用擔保機構對處于擴張期的企業的融資卻有著很大的作用,處于此階段的企業,其資金需求量大,但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通過其提供的擔保,對抵押品有放大作用,一般為1:
5——即100萬的抵押品能獲得500萬的貸款,而據調查,信用擔保機構僅收取5%左右的擔保費,這與企業抵押品的評估、抵押登記手續等的費用差不多。由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宣傳力度不夠以及企業對其認識存在的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
(完)。
根據省工商聯開展“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要求,縣工商聯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個月時間深入到全縣7個鄉鎮對20家小微企業開展調研。通過廣泛地走訪座談,充分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基本摸清了全縣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制約因素,在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我們的建議和對策。
據初步統計,截止xx年底,遠安縣共有小微企業198家,占全部工業企業的75%;小微企業職工人數5878人,占全部工業企業職工人數的22.4%;完成銷售收入66260萬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的2.8%;實現稅金占全部工業企業的6%左右。
分行業看,全縣198家小微企業中有:煤炭開采58家,磷礦開采15家,銅礦開采1家,煤磷礦開采占小微企業的比重為37.4%;磷化工9家,新型建材18家,機械制造8家,塑料制品4家,小水電18家,農產品加工28家。
調查情況表明,小微企業已成為推動我縣民營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探索創新、吸納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為衡量縣域經濟活力的.主要標志。
我縣小微企業運行狀況總體上是健康有序的,發展勢頭良好,表現為三個“進一步”: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調查表明,我縣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生產線基本全部運行,企業用工滿員達到90%以上,只有個別企業生產開工不足,有設備閑置現象,沒有停工停產和破產倒閉企業,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動蕩和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沖擊。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縣小微企業逐步由小生產走向大生產,從小產業走向大產業,從小市場走向大市場,呈現出自身鮮明的特點。
1、依托自然資源,配套、服務支柱企業。我縣小微企業既參與資源開發,又服務配套支柱企業發展,與大企業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一方面我縣小微企業無一不是發揮比較優勢、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起來的,90%以上的小微企業都是資源型企業。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小微企業都是圍繞磷化工、新型建材、機械加工、食品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配套發展,成為支柱企業和龍頭企業的有益補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務支柱產業過程中,實現小微企業自身的發展壯大。比如河口木器廠為盼盼安居門業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產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為全縣食用菌產業提供食用菌袋和為東圣集團生產包裝袋,一些小磷肥企業利用大企業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礦石生產復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產業鏈,又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2、特色產業優勢突出。全縣小微企業分布廣、市場前景廣闊,形成了獨特的產業優勢。比如磷化工,機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產業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業,群體規模不斷擴張,集聚效應不斷顯現,形成了較強的產業集聚力和品牌優勢,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長快、活力強。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核心戰略,推動礦山開采企業“二次創業”,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同時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進入遠安創業,使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大部分小微企業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
我縣始終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堅持“工業立縣”核心戰略地位不動搖,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營工業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縣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的意見》、《關于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的措施》,為我縣小微企業發展創造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一是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圍繞壯大支柱產業和食用菌、鹿苑茶、沖菜、鳴鳳米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支持創業者依托支柱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協作配套的加工業、服務業、物流業,形成支柱企業帶動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助推支柱企業格局。二是在網站、電視臺開辟“創業直通車”欄目,開設“全民創業網”,廣泛宣傳創業模范典型,激發群眾創業熱情,在全縣范圍內掀起創業高潮。三是大力實施“資金回歸”工程,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在外投資興業的遠安人回歸家鄉創業。四是深入開展自主創業培訓服務。
一是提高服務效率。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全面落實服務承諾,嚴格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二是為企業用工開展定單培訓,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緩解企業“招工難”問題。三是加強協調,著力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問題。開展銀企合作,促使銀行和企業成功對接,增加貸款投放量,同時積極推動財政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增資擴股,為民營企業貸款提供擔保。
長期以來,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制約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尤其是受今年國家實施貨幣緊縮政策、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外部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日益突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嚴重。
日前,廣東省經貿委中小企業局以2007年度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500強中的345家企業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對廣東省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的發展現狀、融資狀況和特點進行分析,解剖了造成這些企業融資難的真正原因,并提出解決融資難的對策。
六成多中小企融資“非常困難”
調查發現,融資難是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問卷調查的345家企業中,206家認為資金短缺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占樣本企業的60.1%。其他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依次是缺技術、缺人才、缺土地。抽樣調查中,64.6%的企業把資金用于擴大生產,31.9%的企業把資金用于更新技術。
345家企業中,認為融資非常困難的有229家,占65.2%;比較困難的有81家,占23.5%,不困難的僅29家,占8.5%(見表)。
企業對融資狀況基本判斷情況表。
其中,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首要選擇。當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超過70%的企業選擇通過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
抵押貸款是銀行貸款的主要形式,但貸款周期短、門檻高、成功率低。在調查的企業中,305家企業近三年曾向銀行申請過貸款,但只有135家獲得銀行貸款,占39.1%,而且全部是通過抵押獲得貸款。
擔保融資能力不足。從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中發現,目前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不足,企業普遍反映擔保費用和融資成本較高,多數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擔保措施,實際操作難度大。抽樣調查中,只有131家企業接觸過采用擔保進行貸款,占樣本的38%,其中珠三角企業85家;75家企業認為可以通過擔保獲得銀行貸款,占樣本的21.7%,其中珠三角企業51家。
資本市場和信用融資嚴重缺乏。抽樣調查的企業中,沒有1家是上市企業。認為在沒有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憑借商業信用可以獲得銀行貸款的只有25家,僅占調查企業的7.2%。
政府對推動企業融資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調查的企業中,僅有24家企業認為政府對企業融資起到過作用,占樣本企業的7%。
而銀行方面,調查顯示,銀行對企業的贏利能力和商業信用要求高,銀行發放貸款最看重的前三個條件,依次是抵押物、贏利能力和企業信用。
案例一:廣州某食品公司。
該公司雖然有良好的發展空間,但由于沒有抵押物,仍然無法獲得銀行貸款。
該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冊資金1000萬元,職工約300人,銷售網絡穩健,主要生產某類高端食品,是南方地區某類高端食品第一品牌。近年來,企業發展迅速,2007年營業收入約8000萬元,是典型的成長型中小工業企業。2004年因市區經營條件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所需,租用村民宅基地60畝50年,新建約兩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因搬遷興建耗盡積累,導致流動資金吃緊,資金缺口約1000萬元。該企業跑了多家銀行,也與外資銀行進行過接觸,因沒有土地權證,不能給銀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盡管有良好的現金流,仍然沒有獲得銀行貸款。
案例二:中山某電器公司。
該公司生產裝飾型電風扇,產品通過香港的關聯公司銷往海外,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純利過1000萬元。最近擴大再生產,向多家國有銀行申請貸款融資,因在國內銀行沒有好的現金流量和信用記錄,該企業始終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從該公司可以發現,銀行重視企業的信用記錄,說明了企業信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大原因致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融資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報告表示,存在六大原因致使該問題的發生,其中既有金融機構的原因,又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同時也存在擔保體系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健全、政府支持不到位的因素,更與當前國家偏緊的宏觀調控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密切相關。
首先,金融機構的原因:銀行貸款難是導致融資困難的最根本原因。金融機構的原因在于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建設及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不適應中小企業的需求。從廣東省金融組織結構來看,現有金融組織結構不合理,四大行基本壟斷全省金融資源,地方金融培育嚴重滯后,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嚴重缺失,沒有建立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組織體系。
其次,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不強、抵押物不足、信用程度低和經營困難也是導致融資難的重要原因。由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仍處于成長期,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不強,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品牌實力,無法獲得銀行的完全認可。同時,信用信息不透明,社會信譽度不高。此外,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市場需求減緩、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小企業出現了過去沒有的經營困難,如訂單減少、銷售收入銳減、產品大量積壓、成本大幅增加和利潤率快速下降等情況。經營困難導致融資更加困難。
第三,資本市場培育不健全,直接融資滯后。目前,廣東省直接融資基本上被國有大企業所壟斷,中小企業很難達到上市融資的條件。抽樣調查的企業中,沒有1家是上市公司。據統計,到2007年底,廣東省在國內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只有42家,與浙江省的41家基本持平,而廣東省民營企業戶數比浙江省多17.3萬家。
第四,擔保體系不完善。廣東省擔保體系建設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是擔保行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再擔保缺失、風險控制能力較弱、擔保放大倍數偏低、擔保費用偏高、融資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廣東省成長型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2007年底,廣東省擔保機構在保責任總額為392億元,與對應的擔保資本只放大2.6倍,與對應的擔保資金只放大1.7倍,按照國家規定擔保放大5-10倍的要求,廣東省每年尚有800億至1900億元擔保潛力沒有發揮出來。
第五,政府層面,財稅支持力度不夠。2003-2007年,廣東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共10億元專項資金,采取貼息和補助方式,引導社會和銀行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今年廣東省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1.8億元,比前5年每年實際減少了2000萬元,而江蘇省財政預算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為4.2億元(其中,2億元專門用于擔保體系建設),廣東省還不夠江蘇省的一半。當前,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很快,但財政資金沒有相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與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很不適應。
重點支持降低門檻簡化手續。
針對融資難的問題,廣東省中小企業局表示,未來廣東省要創新金融機制,提升金融信貸水平。其中包括,建立有別于大企業的貸款考核機制,降低貸款門檻,簡化審批手續,對發展前景好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建立一套專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金融體系,體現政策扶持;建立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引進部分外資特別是港資銀行;按照“低門檻、嚴監管”的原則,加快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建設。
此外,還有加強企業管理,提升競爭能力和信譽水平;搭建融資平臺,著力拓展融資渠道;健全擔保體系,提升融資擔保能力;構建信用體系,提升社會信用水平;加大財稅扶持力度,提升財政扶持水平等措施。
2007年廣東、江蘇、浙江農業銀行貸款情況(單位:億元)。
附:
企業申請貸款情況表。
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銀行成功放貸最看重的前三項主要因素情況表。
解決資金困難途徑選擇情況表。
銀行貸款所需抵押品與貸款總數的比例情況表。
企業貸款周期情況表。
注:調查企業分布情況:粵北10家2.9%,粵西49家14.2%,粵東57家16.5%,珠三角229家66.4%。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今年工作安排,9月8日至29日,縣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組織調查組,通過聽取匯報、座談、走訪等形式,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政府都高度重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尤其是近幾年,縣政府圍繞“兩基地一勝地”這一戰略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宏觀調控、要素制約等不利因素,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在建設發展平臺、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招商引資、促進轉型升級、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要素制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小企業得到較快發展。至2008年底,全縣工商登記在冊的中小企業組織10296家,按國民經濟產業分,有工業企業1100家,個體工業2970家,建筑企業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2家,服務業企業和個體戶6000多家。2008年,全縣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8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66億元,二、三產業創造的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總量的92.81%,地方所得工商稅收入庫39575萬元,占全年地方財政收入的82.4%。
(一)總體發展目標明確,發展速度在克服各種不利因素中加快??h委、縣政府提出把仙居建設成為“富有特色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省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長三角地區旅游休閑勝地”的戰略目標。全縣上下圍繞這一目標,出臺政策,落實措施,優化服務,中小企業得到較快發展。2008年末,全縣中小工業企業數,是改革開放初(1978年)的37倍,是2005年的1.29倍,其中規模上工業企業是2005年的1.49倍;實現工業總產值118.27億元,是1978年的228.76倍,2005年的1.50倍;實現工業增加值30.87億,是1978年的195.63倍,是2005年的1.54倍。2008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66億,是1978年的1500倍,是2005年的1.63倍。
(二)產業特色鮮明,區域比較優勢明顯。我縣的中小企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工業形成了以醫藥化工、工藝美術、橡塑機械、農產品加工為代表的主導行業,甾體類藥物、抗病毒類藥物及非離子造影劑、脾氨肽生化藥物、“三唑磷”等高效低毒農藥、高壓加氫系列合成產品,觀賞型工藝禮品、楊梅系列深加工產品等具有相當高的市場占有率,已獲“全國工藝美術之都”稱號,縣經濟開發區被評為浙江省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國家級甾體藥物產業基地”正在申報中。農業形成了以楊梅、仙居三黃雞、茶葉、高山蔬菜、綠色稻米等為主的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系列,市場供不應求。以山、水、林、古、月為特色的旅游產品,享譽長三角,并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稱號。
(三)結構調整在艱難中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主動性增強。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的影響,全縣上下忍住陣痛,克服困難,通過狠抓招商引資,加快經濟開發區建設,以增量、整合促調整;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跨行業轉型和管理模式、營銷模式改革促提升;通過推進農林地流轉促進基地建設,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逐步實現農業生產規?;?、產業化,農業轉型升級正在興起;注重第三產業的發展,超市、連鎖專賣等經業態提升后的商貿業快速發展。
(四)與企業生存發展共患難,政府扶持力度空前。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縣政府積極開展“兩年”活動和服務企業“百日行動”,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融資等具體困難,切實緩解要素制約,認真落實國家稅費減免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通過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勵創業創新,受到全縣企業界的贊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盡管我縣的中小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和當代產業分化重組新格局角度來考察,仍有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少,橫向發展差距繼續拉大。2008年全縣規模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僅占全市的1.32%,比2004年減少0.51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僅占全市的3.30%。2005-2008年工業增加值平均增幅為12.7%,比2003-2004年平均增幅提高1.2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增幅低0.6個百分點,分別比天臺、三門同期平均增幅低1.1個、4.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發展上,我縣與全市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二是結構性、素質性矛盾突出,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我縣中小企業的行業結構比較單調,醫藥化工和工藝美術兩在支柱行業2008年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受環境容量和外貿依存度影響,行業風險較大。產品結構不合理、“兩高一資”產品、初級產品多,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較少,市場競爭力不強。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2008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只有282家。三是資源利用效率不高,一方面存在著招商引資土地嚴重短缺,另一方面閑置企業廠房、土地多,投入產出比低的矛盾。
從企業和政府兩個層面,從歷史和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變化來分析中小企業發展中產生上述問題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企業主自身素質跟不上當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我縣的企業主多數出身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改革開放前期為擺脫貧困,跳出土地,敢冒敢闖,取得成功,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但部分企業主的小農經濟、家族利益的傳統觀念并非隨著創業的初步成功而改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法制的健全和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原先的經營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逐步形成了以下情形:
1、新的發展機遇抓不住,企業做不大、做不強,一旦遇到宏觀緊縮和經濟危機,沒有多大應對能力和應對實力,只能降價保市場,導致同行業之間無序競爭,自相殘殺。
2、管理落后,運作方式過時,人才缺乏,逐步導致效益低下,區域競爭力弱化;
3、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缺乏同行協作,抱團作戰理念,導致企業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行業經濟難以做強。
(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培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一是重中之重抓工業的抓法被一些部門和少數領導簡單地理解為只是就工業論工業,忽視了在資源要素市場化條件下,主動運用市場機制,利用工業、服務業和城市建設的互動互促關系,從影響企業運作的外圍上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二是招商引資的著眼點僅局限在增量調整上,不是放在圍繞產業鏈完善及優勢、朝陽產業做強做大、產業集群的培育上,從而從產業體系有機配套上降低行業運作成本,提高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三是對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做強、做大信心不足,缺乏政策引導和有效措施。
(三)體制機制與現代產業發展要求不夠適應。體制上,一是部門鄉鎮街道發展經濟、服務企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發揮,上急下不急,少數干部存在被動應付現象;二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守土管人為出發點的小區域管理機構設置方式,與當前以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為目的經濟功能區發展要求明顯不適應。在機制上,一是部門職能細化、多頭管理與政府統籌協調難度加大的矛盾比較明顯,制約了政府服務效能;二是部門內部審批與監督合一的現象比較普遍,政企合一問題在少數部門單位還一定程度上存在,在財政分配不能完全公平,部門職能配置不可能均等的條件下,一些部門衙門作風的弊端難以根本消除;三是服務經濟、服務企業的政策還存在不夠科學的地方,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四是產業發展規劃雖已制訂,但缺乏嚴謹性和實施剛性,與產業發展規劃配套的經濟開發區功能區規劃尚未編制,支撐規劃實施的政策體系不夠完善,產業導向目錄、企業準入標準不夠透明,操作性有待增強。產業發展規劃體系的缺陷,影響了傳統支柱產業的整合提升,影響了引資項目的整體質量,也導致許多中小企業無法制定與之對接的自身發展規劃。
三、幾點建議。
針對我縣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力爭從根本上解決,使縣域經濟較快地擺脫困境,進一步推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為今后的仙居經濟跨越式發展作好準備,既需要膽魄勇氣,又需要科學方法。建議:
(一)完善扶持政策,發揮導向作用。一要堅持“重中之重抓工業”的既定方針不動搖,進一步完善工業發展扶持政策。工業是支撐地方經濟的“骨架”,是解決就業的主要途徑,解決民生的基礎,也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農業發展的后盾。抓住工業,有效推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就是抓住仙居經濟發展的主體。要進一步突出工業重點,認真研究解決工業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抓緊完善扶持工業政策,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二要在重中之重抓工業的同時,進一步注重建筑業、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等產業的發展,制訂相應激勵政策,幫助解決企業用地、資質升級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促進產業協調發展。三要在完善招商引資企業扶持政策的同時,高度重視本地現有企業的發展,研究出臺相應的用地、資金、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現有企業做大做強,減少企業外流。四要整合各項扶工、支農資金,突出獎勵重點,提高使用效益,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激勵作用。
一、兩個新興朝陽產業為目標,以產業鏈環節連接和延伸、配套產業建設和產業集群培育為手段,有選擇地引進企業,達到經濟增量、結構改善、區域綜合競爭力增強的多贏目的。三要加快出臺工藝品、醫化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從縣級層面上整體推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鞏固工藝、醫化行業的支柱地位,有效避免行業風險。
(三)破解要素制約,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保障。要針對要素制約破解難的實際,扎扎實實從融資、科技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物流配送等服務平臺建設入手,提升資源要素市場配置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一要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在當前信貸政策寬松的有利時機,要鼓勵各商業銀行轉變營銷觀念,創新服務方式,開發金融產品,加大支持中小企業力度,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重視幫助解決擔保機構運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鼓勵擔保公司做大做強,發揮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二要著力緩解企業“用地難”。重點抓好經濟開發區建設,切實做好開發區的擴容工作;加大土地資源整合力度,依法處理閑置土地,探索建立正常的工業用地退出機制,引導企業用好用活現有土地存量,拓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三要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家培訓,進一步提升企業家的素質,努力培養一支能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要,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的企業家隊伍。引導中小企業完善人才制度,建立靈活的薪酬制度和較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創建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
(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體制改革方面,一要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從大農業、大工業、行政許可、效能監察、預算融資等方面建立協調機構,進一步提升政府統籌能力,協調能力,有效解決政策沖突和資源浪費等問題;二要在政府部門內部實行有償服務機構與機關分離、審批與監管分離,形成責任明確、權力制約、權力利益脫離的機制,從體制層面解決行政執行力不強和行政無作為及作風建設的問題;三是適應經濟功能區建設,增強中心鎮功能,調動鄉鎮服務企業的積極性。在機制創新方面,一要修訂完善主要行業的發展規劃、經濟開發區功能規劃、產業導向目錄和入園標準,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實施剛性,增強導向約束;二要抓好預算分配公平和財政資源、國有資產整合,建立大融資平臺體系,為產業發展和城市化提供融資保障。
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內控制企業關鍵能力的核心員工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企業為核心員工制定合理的薪酬,能夠有效保留核心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其在企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運營的穩健性和持續性。
一、中小企業核心員工的內涵及特征。
中小企業核心員工是掌握企業關鍵技術、精通企業核心業務、控制企業重要資源、具有特殊經營才能的員工,是企業價值創造的主要力量。他們擁有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源泉的關鍵技能,在重要崗位上任職,包括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高級技術工人、開創性的市場營銷和公司理財專家等。他們或經過較長的教育和培訓,或有長期的從業經歷和閱歷,比一般員工有更為豐富的經驗和杰出的經營管理才能,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中小企業核心員工具有如下特征:。
1.控制企業關鍵知識和技能。市場經濟時代,員工已成為中小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核心員工更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核心員工的價值根植于自身的獨特能力。他們是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關鍵技術的主要掌握和控制者。這種能力難以復制和擴散,能為企業帶來超額價值。
2.可替代性差。對于普通崗位員工,企業可以根據人力資源需求變化及時增聘或減雇人員。核心員工掌握著核心技術、知識和客戶關系等企業運營所需的關鍵資源,他們在人才市場上極為稀缺,競爭對手會以高薪或是其他誘惑來獵取這類稀少人才,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核心員工一旦離職,企業在短期內無法及時雇用到合適人員來替代,企業業務流程運作能力受到消弱,往往使得企業元氣大傷。
3.再受雇能力強。由于核心員工極為稀缺,核心員工具有很強的再受雇能力。近年來,面向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總體上供大于求,但對于那些掌握了核心技術、具有突出能力的企業核心人才卻供不應求。企業花費大量時間與經歷培養出來的關鍵崗位員工,成為競爭對手競相爭奪的對象。核心員工在中小企業內為數不多,卻是企業價值的主要源泉。核心員工的流失是企業最大的損失,也是最可怕的損失。
4.具有強烈的自我實現欲望。通過長期的學習和體驗,核心員工具有很高的人力資本價值。同時,在人力資源市場配置機制日趨優化的條件下,其人力資本具有很強的價值增殖能力,在組織地位和個人價值實現上普遍具有較高的自我期望,比普通員工具有更加強烈的成就動機。核心員工一方面期望借助于特定崗位,以自己的杰出才能為企業創造超額價值,藉此獲得身心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也期望企業能夠投桃報李,給與合理的回報,從而得到企業和社會普遍的尊重。
5.秉持無邊界職業發展觀。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就業渠道的拓寬,核心員工逐步從傳統上對企業的忠誠轉移到對自己專業的忠誠,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尋求職業發展,普遍秉持無邊界職業發展觀。對他們來說,企業只是發揮其專業優勢的平臺,他們更關心的是個人在專業領域取得的進步,以及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如何最大化延長核心員工在企業的服務期成為中小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1.忽視核心員工薪酬的戰略價值。中小企業對核心員工薪酬的戰略價值普遍缺乏清醒認識。中小企業經營范圍相對狹窄,業務內容相對簡單,流程較短,少數核心崗位起著關鍵性作用。這些核心崗位對員工的從業技能和水平要求很高,企業生存的壓力主要系于核心崗位員工,發展的動力也主要來源于核心員工。
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企業內就業環境對人力資源的吸引力不高。對外部人力資源而言,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職位穩定性差,職位發展空間有限,求職的吸引力不大。對內部人力資源而言,企業盈利能力起伏不定,薪酬定期支付的風險較高,導致核心員工離職率較高。核心人才的短缺使得中小企業業務流程的穩定性較差,削弱了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客戶滿意度下降,影響了企業運營的穩健性和持續性。因此,核心員工對中小企業的安全運營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制定行之有效的核心員工薪酬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作用。
2.薪酬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其他職能不匹配。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整體不高,薪酬管理環節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職能存在脫節現象,限制了薪酬管理的效率。合理的薪酬制度需要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職能提供支撐,要求企業在業績考核、職業規劃、培訓與開發和薪酬設計之間建立聯動機制,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核心崗位的工作設計,增加工作的挑戰性和趣味性,對核心員工適度授權,適時進行崗位評估,在貨幣性報酬上準確反映崗位價值。
合理的薪酬制度尤其需要企業構建有效的業績評估機制。企業薪酬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薪酬要充分反映員工的業績。要體現這個原則,必須建設科學的業績評估制度,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管理緊密掛鉤。許多中小企業認識到核心員工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業沒有成熟的核心員工業績考核制度,導致核心員工與核心員工間、核心員工與普通員工間薪酬差距不合理,核心員工的薪酬滿意度較低。
3.對現代薪酬的內涵存在片面認識。在許多中小企業,核心員工的薪酬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開支,但并沒有有效地留住核心員工,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管理者對員工薪酬存在片面認識,對核心員工的薪酬堅持金錢至上觀,缺乏對現代薪酬內涵的全面認識。
現代薪酬基本理論秉持“全面薪酬”觀,認為薪酬是組織針對員工服務的全部報償?!叭嫘匠辍睂⒅Ц督o雇員的薪酬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大類?!巴庠诘男匠辍敝饕獮閱T工提供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包括基本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薪酬,股票期權、股份獎勵等長期激勵薪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貨幣性福利?!皟仍诘男匠辍眲t是指員工獲得的難以貨幣量化的愉悅的內在體驗,包括對工作的滿意、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環境等。兩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勵功能,應當互為補充,構成完整的薪酬體系。
相比普通員工,核心員工更加追求內在的報酬。研究表明,核心員工注重的前四個報酬因素及比重依次為:個人成就(34%)、工作主動(31%)、業務成就(28%)、金錢財富(7%)。貨幣性報酬的重要性居于次要地位。在貨幣性報酬滿足需要的基礎上,良好的工作環境,充分的信任,自主開展工作,成為核心員工關注的焦點。
4.缺乏長期激勵。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對員工的長期激勵機制,這也成為核心員工離職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核心員工的人力資本價值很高,除了表現為即期價值實現能力強,還表現為價值實現的持久性。采用股權激勵等長期激勵機制在西方國家已得以廣泛應用,但在我國的中小企業還沒有得到有效實施。同時,采用諸如虛擬股票等手段的股權激勵創新不足。
(一)貸款增加額創歷史新高。
20**年,全市貸款余額達到255.6億元,比2008年末新增66.41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轄內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19.18億元,比2008年末增加57.16億元,同比增長35.28%;20**年全市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90.82億元,比2008年末新增22.87億元,同比增長33.66%。
(二)“五信工程”助推企業發展。
20**年,遂寧市以中小企業金融培育為重點,實施“五信工程”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其經驗做法被中國人民銀行稱為“遂寧模式”,并在總行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現場會上交流?!拔逍殴こ獭钡闹饕獌热荩?/p>
一是質量與效用并重,打牢信用檔案物質基礎。
二是信用評價貫穿全程,把好“入口關”確保持續性。
三是“點對點”開展信用培植,推動銀評企長期合作共贏。
四是出臺“一攬子”信用激勵政策,體現培育核心價值。
五是塑造企業信用文化,多種載體傳播誠信意識。
20**年,遂寧市有效搭建融資平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呈多元化格局。
一是搭建企業融資培育平臺,**中小企業貸款難題。20**年,人民銀行遂寧分行積極組織銀行機構加強對中小企業培育,在20**年培育102戶中小企業的基礎上,新增培育中小企業150戶,有145戶接受輔導,65戶獲得貸款5.3億元,新增貸款2.3億元,其中33戶為新建立信貸關系,累計貸款2.28億元,貸款余額1.62億元。
二是小額貸款公司開創全省先河,有效促進了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化。率先在全省成立了3家小額貸款公司,目前3家公司累計發放貸款298筆,貸款余額10288萬元。
三是搭建政府背景融資平臺和擔保平臺,改善了企業融資環境。20**年末,銀行機構發放政府背景融資平臺貸款11億元,成立擔保公司21家,銀行機構為中小企業發放擔保貸款20.17億元。
遂寧市委、市政府通過出臺“遂寧市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扶持工業企業發展的十條措施”,開展“銀、政、企”深度合作,創新重點企業培育機制等辦法,使遂寧融資環境得到較大改善。20**年市政府為市本級企業貸款貼息754.7萬元,但目前貸款難依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由于資信較差、缺少抵押品、管理方式落后等,不易獲得銀行貸款。據遂寧調查隊調查表明,調查的40家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反映最困難的是“貸不到款”。形成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
(一)自身實力不足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最直接原因。
一是中小企業技術基礎薄弱,人員素質較低,可抵押資產不足。中小企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有相當一部分是大企業淘汰的,同時,企業職工的素質也較低,技術人員較缺乏,可抵押質押足值、有效的房產、土地等有效資產相對較少。
二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較差。財務管理差是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一情況給銀行信貸管理工作造成了較大難度,使銀行難以審核和確定是否給予信貸支持。
三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產品檔次較低,大多生產輕工類、資源消耗型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融資渠道單一。上市融資、債券融資、風險投資等渠道還不成熟,中小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之間還未形成良好的對接機制。
(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擔保機構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擔保體系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體,以政府出資為主,民間資本很少介入,這既制約了資金的擴充,又使這一市場化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運行不暢?,F行的金融制度對信貸抵押物的折扣率規定過高,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并且擔保貸款的融資形式在遂寧初步建立,規模還不大,能夠獲得擔保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少,并且獲得的資金也有限。
中小企業因產出規模小,客觀上處于為大企業配套的地位,獲取市場信息的能力較差,這樣導致同類中小企業低層次重復建設。在當前的信用狀態下,中小企業在融資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嚴重,資金供給方無法全面了解資金需求方的信息,同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自身也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因為同樣一筆資金貸給許多中小企業要比貸給一兩個大企業的成本高出許多。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整合銀行、工商、稅務、統計、質監、勞動保障等部門的信用資源,建立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信息庫。搜集納稅、還貸、產品質量檢驗、履行合同義務、生產經營和財務等方面的情況。建立信息評價、披露和公示制度,適時公布企業信息,促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為增強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中小企業必須逐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科學的治理體系,形成完整的內部監控系統,尤其要規范企業的財務治理與監督制度,保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提高企業有關信息的透明度,使企業合法經營。在保證真實傳達信息的基礎上,激活企業競爭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這是企業信用的本質體現。
(二)強化擔保公司的作用。
一是進一步擴大現有擔保公司實力。要進一步整合現有擔保資源,對現有由政府出資或參股的政策性擔保機構要以現有政府投入為基礎進行股份制改造,規范為獨立法人,按市場原則進行商業化運作;要充分吸收民間資金和外來資本進入,逐步擴大充實公司資本金,進一步擴大擔保能力。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資本金注入制度,每年在企業發展基金中安排一定數量資金用于補充政策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資本金,使其盡快逐步擴大到應有的擔保額度。
二是積極推動組建會員制擔保機構。會員制擔保機構是由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成立,并主要為出資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是一種封閉式的、非盈利性的、風險較低又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擔保組織形式。結合實際,積極引導、組織成立各種類型的會員制擔保機構。政府對組建會員制擔保公司給予一定的啟動資金支持,并對其注冊資本金按銀行基準利率實行一定的貼息補貼。
三是加快商業性擔保機構的發展。商業性擔保機構是遂寧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可由企業、社團、自然人等出資設立。組織形式可以是企業法人、事業法人、社團法人。擔保機構按《公司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各級各部門要大力引導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擔保領域,鼓勵引導民營擔保機構、外來投資擔保機構健康發展,形成各類擔保機構相互補充、平等競爭、有序發展的擔保格局。
一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步伐,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各大型國家商業銀行要轉變觀念,理解中小企業合理融資的心情。在確定貸款扶持的對象上,要徹底摒棄所有制歧視、行業歧視和規模歧視,盡快樹立現代營銷意識,努力發現、培育和選擇符合條件的借款客戶和貸款項目,只要具備信譽好、經營優、效益好的'條件,不論規模大小,不論國有民營,都應一視同仁予以支持。要積極進行信貸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體制和激勵機制。目前信貸管理體制權限過于集中,貸款審批程序嚴格而又復雜等情況嚴重地束縛了基層銀行的經營。因此,改革信貸管理體制,已成為疏通國有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重要一環。
二是要積極發展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目前一些商業銀行已設立中小企業信貸部,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難以承擔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任,一些地區性的中小銀行具有經營靈活、地利及人緣等方面的優勢,特別適宜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正是由于中小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服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從而應當成為中小企業的主導服務機構。從長遠來看,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要考慮扶植中小銀行,包括市外的金融機構進入遂寧拓展業務,以充分滿足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的融資需求。
(四)積極引導、規范民間借貸資金。
有的中小企業由于在銀行無法借貸資金,或者是雖然能夠借貸,但由于要扣除風險金等,企業實際獲得的資金較少,又或者是因為銀行或擔保機構審批程序太慢,而企業又在短期內急需資金等情況,部分中小企業轉而尋求民間借貸。民間借貸雖然對企業來說利率較高,但它獲得的時間短,金額足,近年來頗受廣大中小企業的青睞。但同時民間借貸又不在政府的監管之下,風險較大,成為引起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所以政府一定要為其建立合法的平臺(成立咨詢公司等民間資金借貸中介公司),以積極引導、規范民間借貸資金。
一場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傳染著全球經濟,無法獨善其身的中國經濟,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開始顯現發展減緩跡象。資金緊張,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壓力,在“抵抗力”相對較差的中小企業群體中顯露無疑。
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相比,“倒閉潮”并沒有在長沙中小企業群體中蔓延,相反在壯大。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有中小企業4.23萬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超過2000家。而在去年底,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72萬家、1942家。
外向型不明顯的特點使長沙中小企業躲過了這次危機,保持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工業經濟。長沙工業面對冰凍災害、原材料和燃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困難,加強科學調度、加快項目建設,實現了健康、快速增長。1月至8月,長沙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這一數字接近去年全年的目標。尤為可喜的是,長沙三次產業的比重,已由去年底三產、二產、一產的產業結構占比排序,首次歷史性地改寫為二產、三產、一產。市經委主任趙躍駟預測,隨著新項目相繼投產達效,今年長沙的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3000億元,同比新增1000億元。
經營成本被推高。
——原材料支出上漲三成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以來,長沙中小企業受成本攀升影響較大。其中工業企業以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尤為明顯,加之人民幣升值和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使企業經營成本超出預期。
受國際市場傳導和國內供需矛盾的影響,能源、原材料價格相對去年上漲幅度較大。調查顯示,1月至8月,企業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長31.17%,運輸費用支出同比上浮25.41%,生產用煤、電、水、油等費用支出較去年平均增長27.32%,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20.18%。其中,企業原材料價格支出較去年增加超過50%的占比達14.56%,部分以鋼材為原材料的汽配、鑄件等企業甚至同比上漲50%至90%。受油價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63.73%的企業運輸費用支出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10%,其中,以環保設備、消防器材為代表的9.8%的企業運輸成本攀升80%以上。此外,受人民幣匯率影響,企業出口換匯成本較去年上升了10%以上。
——七成企業貸款遇阻。
盡管通過銀企對接和直接融資,部分中小企業獲得了資金支持,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階段的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和融資難仍然是最大的困難。
調查顯示,目前中小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依然是原始資金積累,通過銀行借貸和民間借貸的僅占10%左右。企業最希望獲得資金的渠道,仍然集中在銀行貸款,占比高達79.65%,這意味著近70%的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過程中遭遇阻力。
被調查企業普遍認為,得不到金融、擔保機構貸款支持,原因在于金融、擔保機構門檻高和企業自身有效資產抵押不足。而銀行對貸款抵押物要求嚴格,融資手續繁雜。一方面企業獲取資金的時間過長,使用期太短,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融資成本過高,讓企業望而卻步。
——近六成企業缺熟練工。
人才瓶頸也困擾著中小企業。本次調查中,86.4%的企業經常組織人員培訓,并且有常規性培訓計劃和資金支持。但盡管如此,58.4%的被調查企業最急需熟練工人,其次為技術人員,占比為18.4%,有11.2%的被調查企業急需研發人員。這說明企業人才缺口大,難以招到合適的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高級技工等。
與此對應的是,由于競爭激烈和人員流動性大,長沙中小企業的人員流失現象不容忽視。16.8%的企業與去年相比,人才總量呈下降趨勢。有54.4%的被調查企業反映,流失的主要是初級人才,36%的企業人才流失以中級人才為主。
人才流失與匱乏雙重因素,在今年嚴竣的經濟形勢下,更削弱了中小企業的“御寒”能力。專業對口人才奇缺,直接導致產品創新和企業盈利模式的滯后,從而惡化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利潤空間受擠壓。
——近五成企業降價銷售產品。
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經營成本的抬升,和來自上下游價格的擠壓,不斷蠶食著企業的利潤空間。
有48.31%的企業產品銷售價格下降。以“小巨人”企業長沙興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今年的產品價格下浮了10%。而產品價格略有上升的,集中在節能科技和建材行業企業,幅度為1%至5%,鑄造類中小企業產品價格平均上浮超過10%。
相比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能源電力運輸費用的攀升,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由于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附加值不高,在市場難以轉嫁成本上升壓力,為了生存,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減少庫存,補充現金流。他們普遍面臨著上游強勢提價,下游難議價的“夾心”局面。
煙花鞭炮、紡織服裝和陶瓷建材等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產業,在成本上升與市場萎縮的雙重擠壓下,原有的利潤空間被攤薄了。在上下游感應迅速的工程機械和汽車產業,市場呈現的疲軟態勢也直接傳導到了中下游的鑄件、配件、機電產品等配套供應廠商,下游大量產業配套型中小企業由此承受了較大壓力,一些不堪重負的企業因此減產或停產。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2082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中,完全停產企業(產值為零)9戶,半停產企業(產值較去年同期減少50%以上)55戶,占2.6%,減產企業452戶,占21.7%;虧損企業178戶,虧損面8.6%,比上年同期增虧256%。
政務環境需改善。
——期待減少人為“搖晃”
從企業生存發展現狀來看,中小企業需要更有利于其發展壯大的軟環境。而被調查的多家企業反映,中小企業生存的政務環境堪憂。表現為,來自多個部門,尤其是垂直執法部門的頻繁檢查、稽查和罰款,人為地加大了中小企業的創業成本和發展成本。
中小企業初創期經營欠規范,執法部門應更多地指導并幫助其逐步規范。而政務環境中,歧視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服務不主動、不及時、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某些“攤派、罰款、檢查、收費”和“索、拿、卡、要”行為,讓企業背負了過多經營之外的壓力。正如天心區環保工業園金臺企業服務中心總經理關選國指出的,中小企業受環境影響太大,每個企業的正常運轉至少需要與近20個相關職能部門打交道,而這近20個部門中,任何一個環節沒“打通”都有可能被迫關門歇業。少數部門常規或非常規的稽查檢查,加之罰款彈性大,人為操作空間充足,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營業外開支?!爸行∑髽I就像一棵剛存活的小樹,怕的不是風雪雨霜,而是人為的搖晃”,有企業主這樣感嘆。
在行業準入方面,總體進展比較緩慢,主要表現為郵政、電信、電力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看不見、摸得著的“玻璃門”,中小企業要進入仍很難。
專家點評。
陳曉紅。
上半年以來,長沙中小企業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原材料成本、用人成本、能源成本、交通成本等加劇了企業成本壓力,所以企業陷入“越生產越賠錢,還不如不生產”的漩渦。這個時候,要特別關注解決中小企業的這些問題。
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扶持中小企業仍有許多舉措可嘗試。首先,在融資問題上,可以嘗試供應鏈融資,由大企業作擔保,解決其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這個長沙市商業銀行正在做。還有集群融資,形成集群,統一放貸,國家開發銀行正在汨羅試點。其次還有企業互貸,企業互保,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可以嘗試。企業還可以嘗試股權投資,比如私募股權投資,大企業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等。當然還要鼓勵有資質企業盡快取得上市資格。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資金扶持中小企業,通過參股擔保公司或者投資基金的方式,用引導資金增強放大效應。一些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也可以用作抵押來貸款,長沙市商業銀行已經有所松動。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在為中小企業解決難題的服務觀念上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主體之一。以往,我們一直關注大企業,當前更應為中小企業營造好的生存環境。職能部門不能隨意干擾企業生存環境。長沙中小企業的行政成本、法律成本、交易成本均偏高。沿海地區有規定,職能部門必須少去企業,比如規定一年只能去一次。其實在企業初創期,各種稅費少收一點,企業才有成長空間。許多國家有專門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專門為中小企業解決問題。
另外在行業準入門檻上,政府也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如通過政府采購,支持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等。
為扎實開展《家園合作微信溝通方式研究》的微課題工作,確保課題工作順利結題,我針對半年來的跟蹤研究,全面、細致地制定了本家長問卷調查表,問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溝通中的應用狀況,以及家長們對微信在家園溝通中的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時間:20x年5月29日。
二、調查對象:幼兒園部分家長。
三、調查方法:問卷法。
四、調查結果分析:
對中心幼兒園的小、中、班各十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回收的30份答卷中,絕大多數家長對問卷中的12個問題,進行的認真的回答。不排除家長的答案在某些有局限性,而從問卷上也可以看出,這些問卷在家長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問卷調查顯示,微信在當前家園溝通與共育中被廣泛使用并深受家長歡迎,其主要功能是發送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相關情況以及園所通知等。微信之所以能夠成為家園溝通與共育的新平臺,是它相較于其他溝通平臺更能夠滿足家園雙方對信息傳遞方便、即時、直觀及參與性強等的多種需求。
同時,我們還從問卷調查中了解到100%的家長對家園聯系的需求,對幼兒園開展的活動、生活、游戲、學習等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以及孩子發展情況表示關注。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在跟老師交流時運用qq或手機交流這一渠道較容易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有所有家長都已開通了微信,家長們所表現出的參與熱情,深深鼓舞了我們。
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喜歡的最簡便的聯系方式——手機微信平臺,這個平臺滿足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群都能在手機上進行溝通,而且又是免費的,家長無需打開電腦,只用手指輕輕點撥,還能語音視頻,利用手機微信群讓那些工作繁忙無法來園和老師溝通的家長相互交流,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也有機會共同探討幼兒學習、生活中的疑惑及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教師、家長各方面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從而提高家園溝通的有效性。
總之,自從幼兒園開通了微心交流平臺后,我們學校、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了,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也能及時采納家長的建議,我不禁感嘆,在這無限的網絡世界里,我們與家長共同分享著孩子喜怒哀樂,一起探討著教育孩子的經驗與困惑。微信平臺的建設為幼兒園與家庭架起了共育的“橋梁”,使家園之間更充分、準確、及時、詳盡地交流,真正實現了“家園共育”。幼兒園微信平臺的開通讓我們多了一絲牽掛、一份期盼、一種責任,更為家園共育打開了另一扇窗,走出了另一條路。
不過從部分家長的問卷調查中了解到微信存在信息量大、甄別困難,內容隨機、機會不等,平臺公開、隱私易泄等問題,因此,使用過程中仍須謹慎。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業的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目前又有較好的發展機遇,一是各級政府已認識到發展中小企業對于湖南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已制定或正在制訂各項政策法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較好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資源優勢,如豐富的礦產資源、水電資源、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旅游資源等,故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息、技術、人才、融資等方面還處于劣勢,加上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還不長,政策環境也不盡完善,使得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又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自有資金不足,外部融資困難。
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短缺是長期以來困擾和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有資料表明,我國87%的中小企業發展所需資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資金,24%的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取貸款,13%的企業以民間集資方式獲取資金。調查還顯示,超過70%的企業感到生產資金不足。從20xx年某省金融機構對1096戶企業的問卷調查看,全省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滿足率較低,其中企業貸款戶數滿足率為20.7%,企業貸款需求金額滿足率為24.5%。這些都說明融資難仍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特別對于我省這樣一個經濟還不太發達的中部省份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更加突出。
融資難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業大多是私營企業,發展時間短、自有資產少、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而且資信水平較低,財務制度不健全、運作不規范,難以達到金融機構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二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以中小企業為受保主體的擔保機構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資體系發展嚴重滯后,在發行股票和債券方面,中小企業大部分受規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級較低等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上市條件,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
(二)中小企業“小,散,亂”,抗風險能力弱。
一是小企業占有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營業績不穩定。20xx年,我省13萬多家中小企業中,中型企業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業是小型企業。作為大型企業成長的搖籃,中型企業數量顯然偏少,存在斷層,同時從單位平均規???,我省小型企業平均從業人員為33人,平均固定資產為289.5萬元,平均營業收入為888.03萬元,分別占全部企業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規模小,業績不穩定,虧損、倒閉、關?,F象時有發生。
二是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夠,分散化經營現象嚴重。我省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在園區外分散經營,主要靠單兵作戰,沒有充分利用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和園區的輻射作用。
三是家族式企業多,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家族式企業多,經營者素質和員工素質低的現象較為嚴重,管理方式大多脫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組織管理混亂落后的問題,從而導致企業運行不暢。
(三)中小企業以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服務低層次型為主,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我省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已有一定改善,但與市場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的發展。首先,從三次產業結構看,我省中小企業依然是明顯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產業約占65%,服務業所占不到35%;其次,從占中小企業比重高達56.7%的工業內部看,資源開發型、產品初加工型、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產業仍然占較大比重,而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業比重較低;第三,從服務業內部結構看,中小企業仍然集中在傳統和低層次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后。
(四)社會化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統地提供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創業指導、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社會化服務,致使中小企業發展受阻。另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一些政策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也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
(五)政策不公,市場無序。近年出臺的政策多是按照企業規模和所有制設計操作的,對大企業優待多,中小企業考慮少;對公有制企業優待多,對非公有制企業考慮少;政策適用不夠公平。在稅收政策上,國有企業可先繳后退,非國有企業無此待遇;中小企業特別是個私企業往往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難以抵扣,實際稅負增加;個私企業存在雙重納稅等。在土地政策上,國有企業可享本土地使用權出租、增值稅減免政策,而非國有企業無此改革成本參與改組;特別是在銀行呆壞帳準備金核銷上,大企業可列入國家計劃及時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小企業無此厚遇。在行業準入上,中小企業尤其是個私企業還受到諸多限制。此外,市場交易規則缺乏,市場次序混亂,致使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困難重重。
1.鄉鎮企業政策。鄉鎮企業所提稅可按應繳銳款減征10%,用于補助社會性開支,不再稅前提取10%;國家在信款上重點支持鄉鎮企業的出口創匯、東西部合作和農村適用技術轉讓(星火計劃項目)三個方面。
2.鼓勵安置城鎮待業人員就業政策。新辦法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人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免征所得稅3年;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減半征收所得稅2年。
3.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后年度起征所得稅2年。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脫離技術轉讓及發生的相關技術咨詢、服務、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稅。
4.支持貧因地區發展改革政策。國家確定的“老、少、邊、窮”地區新辦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業,需照顧鼓勵的,經省政府批準,可定期減征或免征所得稅3年。
5.支持和鼓勵第三產業政策。為農業生產的行業企業,其提供的技術服務或勞務所得免征所得稅;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免征所得稅;新辦獨立核算的咨詢、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或單位,開業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稅;新辦獨立核算的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征收所得銳;新辦獨立核算的公用事業、商業、物資、外貿、旅游、倉儲、居民服務、飲食、文教衛生企業或單位,自開業之日起,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1年。
6.福利企業政策。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安置“四殘”(盲、聾、啞和肢體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稅;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超過10%不足35%,減半征收所得稅。
中小企業既是大企業成長的搖籃,更是新形勢下促進我省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強財力,保障社會穩定的主導力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
(一)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系統,切實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是要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二是要健全擔保風險的分散、補償和激勵機制,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需要,提高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三是要積極構建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拓展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使具有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局。四是要明確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信貸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業貸款的具體管理方法和鼓勵措施,爭取更多的資金向中小企業傾斜。
(二)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bsp;應建立以政府部門為龍頭,各類民間商會為橋梁,社會服務中介機構為依托的多方社會資源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如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基地,進行上崗培訓、再就業培訓、高級管理人員和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的培訓。在技術創新方面,對進行技術開發的中小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對其新產品的開發、員工培訓等活動提供無償資金資助,并以貼息貸款的方式優先為這些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性融資。在信息化方面,加強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完善內部管理系統與外部的電子商務系統的相互融合,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應對貿易全球化趨勢。
(三)發展產業集群,實施品牌戰略,加速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
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今后一個時期中小企業工作的一項中心任務。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加快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切實抓緊抓好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一是要發展產業集群,引導產業結構調整。集群化發展,是中小企業規避風險、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引導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集中培育發展一批規劃科學、主業突出、特色明顯、規模大、鏈條長、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加快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引導中小企業到產業園區集中,發展專業化、有特色的工業園區,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中小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培育創新人才,發展專業技術服務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加強技術合作,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鼓勵和支持在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模具中心、產業信息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努力滿足企業的`共性技術需求和公共服務需要,實現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共享。三是要實施品牌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的名牌產品企業。鼓勵名牌產品企業擴大品牌經營規模,促進名牌產品企業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進名牌產品升級晉檔,以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為依托,著力打造區域品牌,提升產業國內外知名度。
我們將企業的財務人員設置、帳冊設置、核算狀況等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具體包括1、財務人員設置情況,包括:
1、崗位設置狀況,是否設有總賬、出納、保管.
2、人員素質情況,包括是否有專業證書、是否專職等。
3、賬冊設置情況,包括設置是否齊全,記載是否及時,賬賬、賬證、賬實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準確、真實。5、抽查主要原材料、產成品、現金是否與賬面相一致。
(二)調查的結果。
在調查年銷售額300萬元以下的50戶中小企業中,
1、崗位設置不全,或不規范的40戶,占調查戶數的80%。
3、成本核算準確、真實的15戶,占調查戶數的30%。
4、盤存主要原材料、成產品、現金與賬面相不一致45戶,占調查戶數的90%.通過這次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納稅人在財務上存在問題。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調查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一是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部分納稅人產生了重生產經營管理,輕財務核算;重營銷隊伍建設,輕財務人員培訓。少數納稅人文化層次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稅務機關的要求建賬,主觀隨意性太大,收支無發票,收入隨意報,記賬的業務只是非開票不可的業務,有的記賬只是形式主義,為了應付稅務機關。
二是財務人員、辦稅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由于新辦企業不斷增加財務人員緊缺,老會計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幾個單位的帳,時間上不能保證;新會計不是缺理論知識,就是少實踐經驗;更主要的原因是企業是老板,工資由老板發,不聽老板的就被炒魷魚,所以會計只能根據老板提供的'票據“做賬”、“圓賬”。
三是稅務部門管理不到位。稅務部門特別是管理部門由于工作的千頭萬緒,疏于對納稅人的財務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強稅收征管,部分稅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遇到問題不是很好地對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將納稅人存在的問題私自消化。在系統內部,對稅務人員的執法責任追究重于書面與形式,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稅務人員思想上產生麻痹,得過且過的觀點左右了少數人的執法行為。
四是現行法律法規對納稅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較輕。對納稅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征管法第六十條第二項規定,納稅人未按規定設置賬簿、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如納稅人偷稅數額較大,而故意銷毀或隱慝賬簿憑證的,稅務機關最多也只能給予納稅人罰款一萬元。
五是現行財稅法規對財務不健全缺少切實的、有效的、統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條文只是把“賬證不全”、“不能準確的核算銷項稅金、進項稅金、應納稅金”籠統的稱作財務不健全,但具體的什么叫做“賬證不全”、什么叫“不能準確的核算銷項稅金、進項稅金、應納稅金”沒有完整的、清楚的、統一的,操作性強的量化的標準,計算的規范尺度,“不全”、“不能準確”應達到的程度是什么,讓人感到模糊不清,財務狀況是否健全難以界定且費時費力,稅務管理人員無法把握財務不健全的“度”,客觀上造成稅務人員疏于對這類問題的管理。
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引起了政協委員們的高度重視。目前,中國非公企業和中小企業已經從"草根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gdp占全國的50%,承擔了全社會就業的60%至70%。國內66%的中小企業面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歐盟國家只有13%的企業認為中小企業融資是首要問題。全球經濟危機還在繼續蔓延,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發揮他們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成為關鍵。
據央行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xx年10月末,全國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占各項貸款余額的38.4%,占企業貸款余額52.8%。而據xx年8月末的調查數據,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占各項貸款余額的38.9%,占企業貸款余額的53.4%。
同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操作正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xx年9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連續下調基準利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特別是對中小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力度更大,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持。截至xx年10月末,中小企業貸款增長速度為12.9%,比兩個月前回升了0.4個百分點,比同期全部貸款增速的回升幅度高了0.1個百分點。中小企業貸款月均新增額由xx年前8月同比少增110億元,轉為xx年9月、10月月均同比多增224億元。隨著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逐步實施,未來中小企業貸款增長速度有望繼續上升。
另外,大中型銀行仍然占據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的主導地位。xx年10月末,國有、股份制和政策性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的72.6%,主要金融機構占據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的'主要份額。世界銀行xx年的一份報告表明,國際大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國,大、中、小型銀行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分布較為均衡。美國國家小企業協會在xx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108家資產規模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大銀行提供了44.7%的中小企業貸款,55.3%的中小企業貸款由其他7455家中小銀行提供。
1、中小型企業規模小、信息透明度低、經營風險大。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很多。比如規模上,中小企業以"小企業"為主,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短,破產率高;大多匯聚在大中型企業的產業鏈條之上;中小企業的現金流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貨款回收、資金周轉周期較長;大量中小企業的經營有待進一步規范;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依舊是主渠道等。
2、金融機構創新不足,融資體系不完善。
從間接融資的方面看,現階段,中國僅有20%的國內金融資源,投向經濟貢獻率達50%以上的中小企業。盡管目前銀行放松信貸的步伐在加快,但當前有關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組織體系仍不完善,機制和信貸產品缺乏針對性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適宜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社區銀行、合作銀行。銀行對授信客戶的準入門檻較高,多數中小企業達不到銀行規定的貸款基本條件。
從直接融資的方面看,由于中小企業板市場規模較小,加之目前a股市場走勢不景氣,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仍相對偏弱。
3、第三方信用擔保實力普遍較弱。
從促進中小企業信貸的信用擔保方面看,在當前嚴峻的金融、經濟形勢下,信用擔保機構作為銀、企的橋梁和紐帶,在增強企業信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作用越來越顯著。有數據顯示,截至xx年底,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有3700多家,籌集擔保資金總額逾1770億元,累計為70萬戶中小企業提供擔??傤~1.35萬億元。
但是,由于現行信用擔保體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擔保公司普遍實力弱、成本高、風險大,因而其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仍然有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但由于中小企業的先天弱勢,融資困難等問題日益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溫州作為浙江南部開放城市之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新路。為了認真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2019年1月上旬,我們對xx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
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典型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據統計,xx市2019年工業生產總值258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達2450億元,占95%。
1、民營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支柱。溫州民營中小企業包括私營企業、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涉及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目前,xx市個體工商戶20多萬戶,非公有制企業13萬多家,企業的數量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98。8%,中小企業上交的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的70%,創造的外貿出口額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5%以上,從業人員占全市企業職工總數的80%左右。
2、輕工業是主要產業。目前,溫州輕工業在產業規模、產品質量、配套體系、技術含量、品牌形象、營銷網絡上,都已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溫州已經建成了“中國鞋都”、“中國印刷城”等18個“國”字號基地,擁有7個中國馳名商標,15個中國名牌產品和36個國家免檢產品。全國現有100多類輕工產品,溫州有50多類,輕工產品在國內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3、具有外向型經濟特征。據統計,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辦企業3萬多家,累計投資額超千億元,年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創造了600多億元的gdp,相當于溫州本市gdp的60%。溫州人還在全國各地建起了40多萬個銷售網點,構筑了龐大的市場網絡,不僅推銷了上千億元的溫州產品,還及時反饋了各類信息,架起了溫州與國內外合作的橋梁,帶動了溫州本土經濟的發展。
(二)溫州的金融業發展概況。
xx市金融業比較發達,全市共有金融機構1300多家,其中,銀行機構670多家,保險機構約60家,證券機構20家,農村信用社530多家。
1、金融組織機構比較健全。溫州擁有比較完整的金融組織體系,除人民銀行、銀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外,商業性金融機構紛紛在當地設立了營業網點,此外還有不少擔保公司及典當行也已成為融資的一種補充手段。目前,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有8家落戶溫州,光大和民生銀行也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市場,這在全國同等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
2、金融業務快速增長。2019年xx市本外幣存款增加331。52億元,年末余額為1876。71億元,增長21。5%;貸款增加402。28億元,余額1343。15億元,增長42。8%,當年貸款增加額超過存款增加70多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756。33億元,比年初增加342。21億元,增長24。2%;人民幣貸款余額1312。94億元,比年初增加380。86億元,同比增長40。84%。
3、金融業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溫州金融業在業務規模擴大較快的同時,信貸資產質量不斷優化,全市不良貸款率從1999年的近12%下降到2019年末的2。39%,大大低于全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率的平均水平。2019年,xx市銀行、信用社賬面利潤26。81億元,同比增加10。03億元,增長59。77%,遠高于存貸款規模增長幅度。全市商業銀行年資產利潤率約1。4%,人均年利潤超過20萬元,比上年均有明顯提高。四大國有銀行在溫州的分支機構的資產利潤率和人均利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溫州也不例外。但從對溫州的考察中,我們了解到溫州的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在于企業成長期對資金的需求,而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以及企業規模發展后的繁榮階段,往往能夠通過相對充裕的原始資本的集聚和金融機構的信用支持來解決融資問題。
1、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給予積極支持。
第一,提供寬松的企業用地環境。為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用地,浙江省和xx市相繼出臺《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規定了通過土地整理等途徑獲取的折抵建設用地指標,可用于支持重點企業用地;對因歷史原因未辦理用地手續,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采用調劑、整理、置換等方法,優先解決工業園區的企業用地。這些政策的落實,有效地緩解了溫州中小企業的土地緊缺狀況。
第二,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xx市政府大力倡導政府的服務意識,堅持不干預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營,由銀行自主決定發放貸款,并從多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第三,支持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按照原國家經貿委《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xx市積極探索通過建立信用擔?;鸬姆绞?,除政府撥出專項資金補助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引導設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擔保公司外,還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設立擔保公司,同時落實信用擔保企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確保信用擔保企業穩定發展。
第一,發揮財政貼息作用,支持企業技改。為鼓勵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xx市運用技改貼息政策,樹立“四兩撥千斤”的理財觀念,全市每年安排財政貼息資金近6000萬元,用以引導和吸引信貸資金、社會資金20多億元投入企業技改,加快中小企業發展。
第二,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困難。按照“走出去”的戰略要求,為支持外貿出口企業發展,去年xx市落實出口商品貼息、質押的貸款貼息、國際市場開拓項目補助等資金近8500多萬元。同時,針對國家出口退稅滯后給出口企業帶來資金周轉困難的實際情況(據了解溫州出口退稅欠款約35億元),xx市將財政調度資金和銀行資金相配套,建立10。5億元的外貿信貸資金,并要求銀行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利息浮動的優惠,幫助解決市區自營出口和外貿流通企業的資金困難。
第三,切實落實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在嚴格執行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切實用足用好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稅前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并加快退稅速度,支持經濟發展。2019年批準減免稅額2。4億元,批準稅前扣除額2。9億元,批準抵免稅額1。3億元。
第一,充分發揮浮動利率的作用。xx市是人民銀行最早確定的利率改革試點城市之一,1998年以后,在中小企業已成為溫州各商業銀行主要客戶的情況下,xx市取消了利率差別浮動政策,實行統一浮動利率。長期的利率改革有效強化了銀行信貸支持中小企業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信貸風險與資金價格的匹配,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同時,也促使企業減少從民間高利借入資金,增加從銀行機構借入資金,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第二,信貸創新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溫州金融業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創造了“三包一掛鉤”、“五要素管理法”等形式,有力地改善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管理。所謂“三包一掛鉤”是指銀行的小額信貸經營由信貸員包貸款、包管理、包回收,收回的到期貸款利息與信貸員收入掛鉤,從而強化對信貸人員的激勵機制和獎罰機制。xx市工行自2019年下半年開辦“三包一掛鉤”小額貸款業務以來,已累計發放貸款40多億元,貸款余額23。48億元,效益非常明顯?!拔逡毓芾矸ā敝饕怀鰧ζ髽I法人代表的品行、自有資金比例、銷售貨款歸行率、企業日均存款余額和銷售納稅額的考察,為貸款的發放和風險的把握提供可靠信息。xx市農行自2019年推出該辦法以來,切實轉變了國有銀行難以與民營中小企業“親近”的局面,形成了國有銀行信貸的獨特模式。
第三,完善貸款抵押辦法。xx市抵押貸款起步早、發展快,在《擔保法》實施之前,各商業銀行就開始推行抵押貸款,目前全市抵押貸款余額的占比超過了50%。抵押方式的改進主要包括:(1)提高了資產抵押率,根據實際情況,優良客戶的資產抵押率可以達到90%甚至100%。(2)擴大抵押品范圍,抵押物從有形資產擴大到無形資產,出現了土地使用權質押、土地按揭、品牌抵押等。(3)取得有關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簡化辦理手續,降低貸款人費用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4、初步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第一,組建多層次擔保機構。xx市已擁有各類擔保機構9家,總注冊資本8100萬元,其中政府出資1160萬元(3家),企業出資5800萬元,個人出資1240萬元,已初步形成擔保資金來源多元化、發展態勢多層次的格局。
第二,積極開拓信用擔保融資業務。溫州擔保公司成立后,積極與多家銀行開展協作,這不僅擴大了中小企業貸款的金融機構選擇空間,而且有利于引導信貸資金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發揮功效。截止到2019年11月底,9家擔保機構為919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貸款擔保,共計1926筆,金額達7億元,有效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
第三,運用多種措施控制擔保風險。溫州擔保機構在操作中,一是注重對企業信用評估,建立企業信用檔案,通過銀行信貸登記系統的建立和查詢,解決了中小企業在借貸行為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瓶頸制約;二是規范業務操作、嚴格按規定程序辦理、加強運行監管;三是實施反擔保措施;四是擔保堅持以小額、短期擔保為主;五是建立銀保風險共擔機制,一旦出險,放貸銀行和擔保公司各自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通過這些嚴格的防范措施,全市擔保機構累計僅發生代償總額50萬元,代償率為0。07%,擔保風險總體控制良好。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1992年以前,xx市民營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家庭積蓄資金、合伙集資和企業盈利等,銀行融資相對處于次要地位。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擴大,其融資方式相繼發生變化,總的趨勢是自有資金占有最大比重,銀行貸款開始大幅增長,民間借貸占比相對縮小。
1、自有資金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溫州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主要是個人原始投資、企業盈余積累和股東增資,這些資金具有無需到期償還、無需支付利息的優勢,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根據對190家企業的調查,其中1995年以后成立的有89家,這些企業成立時的注冊資本共6萬元,至2019年末注冊資本達到74422萬元,大約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增長了46。8%。而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多家企業由于經營積累的時間更長,自有資金增加額更多,注冊資本平均增長了127%??梢?,自有資金仍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資金來源。
2、銀行信貸在融資結構中越來越重要。隨著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業發展成為集團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再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也在增加。據溫州人民銀行調查顯示,在中小企業全部負債中,銀行貸款占的比重平均為61%,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外部融資中主要是來自銀行貸款資金,這充分顯示了銀行信貸服務在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在190份調查問卷中,150家企業(占78。9%)遇到資金困難時首先想到向銀行、信用社貸款,而選擇商業信用和民間借款的分別為13家和27家,沒有企業再要求向政府部門借款。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依賴正在增強。
3、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仍占一定比例。目前這種融資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小型民營企業和農村小企業中。據溫州人民銀行調查表明,與20世紀80年代末相比,溫州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民間借款的占比由原來的30%下降到了2019年的15%左右,但借貸資金的總規模比原來增加了2倍多。融資結構分析顯示,小型企業向親友借款和內部集資的分別占68。6%和45。7%,中等企業分別為45。8%和41。0%;農村企業分別為59。3%和46。5%,城市企業分別為48。9%和45。6%,不同規模和區域的企業發生這類融資活動的概率存在明顯差別,主要是農村小型初創企業多采用這種融資方式。但從總體上看,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社會投資規模的擴大,民間借貸和內部集資在融資結構中的占比正在逐步縮小。
由于中小企業的特點是變數大、風險大;資產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負債能力有限;類型多、資金需求量小頻率高,加大了融資的復雜性和成本代價。而作為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來說,需要實行謹慎管理的原則,盡量減少融資中的風險,且更多傾向于向大型企業一次提供大額貸款。這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溫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最大的特點在于企業自有資金的相對充裕,因而其融資難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
1、管理薄弱、信用等級偏低是融資中的瓶頸。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風險在于貸款資金本息的及時回收,這就要求借款企業有著良好的財務管理和較高的信用級別。通過對xx市13家市級銀行機構的調查表明,銀行在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考慮的主要因素,高度集中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企業的風險程度和信用狀況兩個方面,而這恰恰是中小企業的薄弱之處。在隨機抽樣的190家中小企業中,大量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模仿性強,惡性競爭,銷售利潤率低,企業淘汰率高,這種不穩定的發展直接制約了企業的融資來源。此外,一些中小企業法人財產和股東私人財產劃分不明確,股東比較容易轉移企業財產,造成不能用企業全部財產承擔其債務,一旦經營虧損無法扭轉時容易逃廢債務。
2、信貸經營機制上的抵押擔保問題突出。抵押創新減輕了銀行貸款對企業內部信息的依賴,但又將銀企矛盾的焦點引到了抵押資源不足的問題上。目前,溫州各商業銀行的抵押和保證貸款余額合計已占全部貸款的90%以上,貸款保全措施難以落實成為企業融資得不到滿足的主要原因,而企業互保又會增加各自的或有負債,容易使資本狀況較好的企業也陷入“債務鏈條”危機。另外,抵押貸款又往往遇到抵押品不足的問題,據調查,一般企業可被銀行接受的抵押資產約占其總資產的1/4,抵押品的創新總是跟不上抵押需求。
3、現有信貸業務種類不能滿足中小企業需求。雖然銀行已在信貸業務方面有所創新,但由于種種原因,信貸業務品種仍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如目前xx市普遍開辦的自然人生產經營性貸款,一般不要求客戶提供工商營業執照等經營憑證,對資金用途也難以嚴格審查、有效控制。雖然貸款主要被用于私營企業的生產經營,但表面上確有類似于無指定用途消費貸款的嫌疑,存在著潛在的風險,商業銀行對這項業務的政策前景頗有顧慮。另外,銀行系統的信貸統計體系滯后于信貸業務的創新,商業銀行各自為政,沒有中小企業相關的統一科目,制約了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監測分析。
溫州屬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不僅民間擁有大量的資金,而且市場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它為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溫州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溫州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雖然不能照搬到其他地方,但是從溫州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借鑒與啟示。
(一)發揮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引導作用。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中小企業的發展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發展中小企業,政府的作用在于創造有利于企業的經濟環境,同時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溫州的中小企業在完成原始積累后,普遍徘徊于發展欠規劃、擴張無潛力、經營管理家族化的低層次水平。因此,在推進中小企業的規范、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積極發揮對中小企業的引領和指導作用。一是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資源要素的實際情況,創造中小企業產生和發展的經濟環境。中小企業經濟從實質上來說是“草根經濟”,需要鼓勵民間的投資和經營,政府可以提供信息、培訓和輔助性的政策支持,包括按國家規定提供土地和適當的財稅政策;二是加強對中小企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組織引導,要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長遠規劃中,研究制訂相應產業政策,協調解決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三是要采取切實措施,引導中小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強化內部控制,打破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立法先行是發達國家規范和扶持中小企業融資行為的普遍經驗。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但為了真正落實有關的內容,仍需制定完善與之相配套的法規,使中小企業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規范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當前尤其應該盡快考慮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定及查詢辦法,規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關問題,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評價辦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
(三)引導商業銀行加強中小企業信貸服務。
中小企業作為整個經濟增長中不斷成長的主體,將隨著其發展壯大而增加對金融機構信貸的需求,為此,商業銀行應該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一是完善小額信貸營銷機制,健全貸款營銷的約束與激勵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信貸人員發放、回收貸款的綜合考核辦法,鼓勵信貸人員在提高信貸質量的前提下,增加新貸款;二是鼓勵金融業務創新,銀行機構要把業務創新作為處理好風險與投入的關系、優化金融服務和信貸結構的關鍵措施來抓,實現金融工具多樣化,開發適應中小企業融資、結算等需求的金融工具;三是繼續加強抵押業務創新,適當擴大貸款抵押率,對經貸款審查、評估確認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中小企業,增加發放信用貸款。
國內外經驗表明,大銀行往往是偏愛給大型企業提供服務,因而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一批與其制度、規模相適應的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對于小額的、靈活的、缺少足值抵押或擔保的借貸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這部分資金需求需要零售型、人力資源密集型的信貸服務才能得到滿足,這在現行銀行業體制下仍然很難實現。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對現行的融資體系進行改革。一是可以考慮放寬金融市場準入,中小企業相對發達的地區,設立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機構特別是社區銀行,發揮社區銀行與當地密切聯系的優勢,提供社區金融服務。為了防止小銀行的存款支付風險,也可設立地方貸款銀行,不允許吸收存款,專門辦理小額信貸,再將資產轉售給大型商業銀行進行同業融資,作為現有銀行體系的補充;二是引導現有金融機構明確市場定位,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務對象應該明確定位于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
(五)發展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溫州的實踐表明,信用擔保公司的設立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民營化、市場化的信用擔保機制相對于政府包辦的擔保機制,具有較多的優越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由于信用擔保公司是一種新型的融資保證渠道,在其市場準入及業務經營、風險監管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一是加強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在溫州調研期間,xx市政府認為信用擔保公司實質上也是一種金融機構,它同樣產生金融風險。當借款人一旦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擔保公司將不得不進行代償,這種代償的債務實際上就是金融風險,因此作為金融監管部門應該承擔對擔保業的監管責任;二是規范擔保業務行為。信用擔保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對抵押品的認定及融資,需要有統一的操作規范,不論是政府及非政府主辦的擔保機構,也不論是盈利還是非盈利的擔保公司,在業務操作和財務管理方面應該執行統一的制度和辦法;三是政府應該鼓勵成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擔保公司,鼓勵民間資金投資于擔保機構,并從資本金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持,采取對項目貼息的方式擴大信用擔保業務的開展,以發揮信用擔保的規模放大效應;四是完善擔保公司的治理結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規范擔保經營,嚴格限制股東貸款的關聯擔保,保持擔保公司自身的信譽;五是以中小企業為突破口,將完善信用擔保機制和加強社會信用建設結合起來,由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相互配合,建立起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擔保在內的社會化信息平臺,切實改善銀企聯系的外部環境,使銀行和擔保機構等有關方面能夠及時了解企業及法人的信用等全面情況。
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是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出路之一。從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看,資本市場融資不僅是解決資金問題,而且可以促進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規范發展,推動科技與資本結合。因此,針對我國目前資本市場體系不健全,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需要,應盡快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條件。包括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新的證券市場、盡快推出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創業板、辦好作為股份代辦轉讓系統的三板市場、發展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基金、發展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開辟直接融資渠道。
。
近年來,x縣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影響發展的各種困難,堅持把各項工作往深里抓、往實里做,有效推進了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2019年,全縣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61.6億元,同比增長22.2%;實現增加值154.5億元,同比增長21.6%;上繳稅金20.7億元,同比增長42.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4億元,同比增長22.6%。截至目前中小企業已發展到2641戶,從業人員達7.78萬人。
自2019年初以來,各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全縣中小企業融資占比持續上升。據統計,截至2019年3月末,全縣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0.5億元,占全縣貸款總量的70%,同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摸清全縣優質中小企業的底子,作為金融機構信貸工作支持的重點??h人民銀行與經信等部門聯合,篩選了以山東利發煤業集團公司、x縣春蕾貿易有限公司、山東容商實業發展集團公司等55戶中小民營企業作為金融部門信貸工作支持的重點。二是加強銀企對接合作。通過舉辦大型銀企對接會、項目推介會等形式,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為進一步提高銀企項目對接效率,實現企業信貸需求信息全覆蓋,推動政府以網站為載體,開辟了銀企網上對接平臺,建立了銀企對接長效機制。截至目前,轄區全部8家銀行業機構相關信息、150個中小企業重點項目的信貸需求情況已公布在網站上。三是引導銀行創新服務手段。目前,全縣各金融機構均建立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對授信、貸款、貿易融資、票據承兌、貼現、等融資業務實行“一站式”辦理,縮短受理時間。工行推出了“網貸通”業務,建行推出了助保金貸款業務,中行推出了“煤貸通寶”煤炭質押融資產品。一年來中行向中小企業累計辦理“煤貸通寶”質押融資1.8億元。農信社在轄內積極探索開展了信用聯盟貸款方式,先后組建了x縣龍騰船舶業商戶信用聯盟、趙廟鄉中小企業信用聯盟和付村鎮中小企業信用聯明。目前對中小企業授信額達1.5億元,已用信1.3億元。四是充分利用保理、國內貿易融資、應收賬款托管及動產質押等多渠道融資方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019年為新能源企業—山東潤峰集團有限公司發放股權收益權理財產品2億元,該筆理財產品為山東省第一單成功運作的股權收益權類理財產品。
(一)銀行貸款仍是企業融通資金的主要渠道,但各項成本偏高。
被調查的20戶企業中僅有6戶未取得銀行貸款,70%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獲得了資金。在出現融資需求的時候,80%的企業表示會首先考慮向銀行申請貸款以解決問題。但企業普遍認為當前銀行貸款成本偏高。據調查,多家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30%-40%,如農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40%,農村信用社利率一般較基準利率上浮100%。75%的企業認為偏高的貸款利率給企業帶來了一定財務負擔。此外,除了傳統的利息支出外,個別企業反映,部分銀行在發放貸款時,還會收取和貸款相關的各種服務費,如“財務顧問費”、“財務咨詢費”或“賬戶管理費”等項目。而這些支出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貸款成本。
(二)流動資金貸款易滿足,項目貸款規模較小。
調查顯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中,流動資金貸款約占貸款總額的80%,用于企業購買原材料等日常流動性資金需求。65%的企業表示,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流動資金類貸款比較容易,資金滿足度高,而想要獲得項目貸款的難度較大。能夠獲得中長期貸款的多為規模大、實力強、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如山東潤峰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使得企業資金占用量增加、流動性資金需求強烈,流動性貸款占比大雖然較為符合這一現實情況,但難以獲得項目貸款制約了企業進行設備引進和廠房擴建,進而難以實現擴大再生產。
(三)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突出。
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有融資需求,但滿足度較低。據統計,全縣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有貸款關系的有530戶,僅占中小企業總戶數的20%,這說明有80%的企業未得到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仍然存在。貸款難度大,導致一些中小企業因項目資金或流動資金缺少無法達產,影響了中小企業產出的增長。
(四)“私貸企用”現象普遍。
企業獲得銀行貸款難度的增加,使得目前“私貸企用”現象較為普遍?!八劫J企用”就是將以企業負責人名義取得的銀行貸款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個人類貸款具有門檻較低、貸款手續簡便、銀行放貸風險較低的優勢,同時“私貸企用”亦可以避開銀行信貸政策對部分行業,如房地產、“兩高一低”等行業的信貸資金限制。據統計,僅農村信用社2019年“私貸企用”貸款累計發生85筆,金額1.6億元,占農村信用社貸款總量的的5.4%。
在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難度加大的前提下,民間借貸成為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來源。由于民間借貸資具有融資速度快、信息費用低、利率富有彈性、渠道廣、回收快、資金利用率高等優點,較好地發揮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拾遺補缺作用。20戶被調查企業中,發生民間借貸業務的企業有15戶,占比高達75%。當前民間融資利率也隨著融資難度的加大和銀行的加息大幅提高,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民間借貸月利率多在一分五到二分之間。而在資金需求較為急迫的情況下,部分企業民間借貸利率甚至達到三分。
(一)企業方面。
1、中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風險抵御能力弱。我縣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資產規模、人員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經營過程中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無法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易受市場影響,開拓新的市場難度大。主要表現為管理制度不健全、生產技術設備落后,發展潛力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產品升級和市場拓展、很難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等。
2、企業缺乏有效抵、質押物。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一般會要求企業提供抵押、質押等擔保,極少向企業發放信用貸款。我縣中小企業多從事煤炭加工、運銷和商貿業,絕大多數企業存在固定資產少、流動資產變化快、廠房設備不足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的問題,一般很難達到銀行所要求的抵押或擔保條件,獲得貸款的機會因此大大降低。調查問卷顯示,60%的企業表示曾經因為無有效抵押、質押資產而被銀行拒絕貸款。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及財會信息存在問題。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不但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和理念。金融機構普遍反映由于沒有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或者財會人員素質不高,導致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虛假的現象普遍存在。而沒有真實可信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經營業績,使得金融機構無法從企業的賬務處理上辨別出其經營活動的真實性,難以通過財務審核評價其資信水平、還款能力,自然不愿放貸。
(二)銀行方面。
1、銀行貸款規模緊張。一方面,2019年為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前六個月一直保持著“一月一上調”的提升節奏,存款準備率上調到21.5%,同時又進行了三次加息,使一年期貸款利率上調至6.56%。另一方面,2019年以來,轄區各家銀行存款增幅趨緩,存款外流情況嚴重,僅2019年x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同比就少增2.58億元。在銀根收緊和存款增長乏力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轄區內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節奏明顯放緩,信貸增量銳減。2019年x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同比少增8.26億元,今年一季度貸款增量同比持平。貸款規模緊張使得部分銀行存在“惜貸”心理,更偏好于一些實力雄厚、資質良好的大企業客戶。
2、銀行貸款審批繁瑣,附加條件多??h域金融機構作為其上級行的分支機構,其信貸權限受到一定的制約,存在貸款審批時間長、審批效率低、手續繁瑣等服務效率相對不高的問題。被調查中個別企業反映,有的項目已經整理并遞交完所有材料,并與銀行磋商完畢,最后卻被告知沒有額度,造成企業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另外,部分企業反映,銀行放貸往往會要求企業預存保證金,如申請一筆50萬元的貸款,銀行為企業授信40萬元,要求留存10萬元,企業最后實際獲得的貸款只有30萬元。還有部分銀行還會向企業提出在貸款行開辦結算賬戶、購買理財產品、或者為銀行拉存款等附加條件。這些附件條件的存在,不僅使企業獲得的實際貸款數額減少,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3、銀行信貸政策制約。各金融機構出于風險管理的需要,會制定本行信貸管理和信貸投放政策,使得部分企業因政策原因難以取得信貸支持。如2019年建行上級部門提高船舶制造產業的信貸投放要求,使得我縣發展較好的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難以獲得建行的信貸支持。再如由于農行對貸款實行收回責任追究并嚴格考核獎罰,使得信貸人員對營銷管理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不高,也制約了貸款的投放。
(三)政府方面。
1、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強。近年來,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級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實行稅收優惠等,但是這些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不足的問題,而且政府的很多政策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協調和鏈接,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配合。另外,目前下發的一些要求銀行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支持中小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的指導性文件,對銀行機構既缺乏束縛力,也沒有體現對銀行的優惠,不利于增強銀行的積極性。
2、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擔保體系,信貸支持輔助體系有待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是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就我縣而言,目前仍未構建以政府牽頭成立的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缺乏適合中小企業信貸特點的融資擔保體制,使得很多中小企業因無有效的擔保而無法取得銀行信貸支持,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
(一)企業層面。
1、要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加強財務核算和日常核算,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提升企業財務報表的質量和可信度。
2、企業要積極吸納專業人才,加強管理水平,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強企業整體實力。
3、要強化信用意識,注重自身信用的積累和維護,樹立守信用、重履約的企業形象,為獲得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創造條件。
4、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所處的內外環境,利用不同的融資渠道,根據不同階段對資金的需求與獲得資金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充分利用各種融資方式,采用不同的融資組合,解決自身的資金需求。
(二)銀行層面。
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金融監管部門切實加強對利率定價和服務收費行為的和規性管理,規范利率定價,提高收費透明度,降低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率和其他服務費用,為企業“減負”。
(三)政府層面。
1、要切實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目前國家已經出臺多項扶持小微企業的措施,涉及財政、金融等多方面,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政策落實的力度和效果。地方政府應切實落實各項政策,加強對政策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2、可通過召開中小企業座談會,了解中小企業在資金、用工、銷售等方面的問題,并認真梳理解決,清理各類針對中小企業的違規收費,加大對企業的扶持。
3、應積極推動擔保和融資體系的構建,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優惠條件,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設立,充分發揮其作用,尋找合適的市場切入點,積極有效地開展業務,加快推動我縣信貸擔保機制的構建和發展。積極發展以銀行為主體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為補充的多層次融資體系,擴寬企業融資渠道。
。
當前,隨著xx區“建設上海西部新興商貿科技區”發展定位及“一河五區”發展空間布局的確立,非公中小企業經濟作為社會就業的重要承載者、發展經濟的重要活力來源、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聯結者,在實現“創新求突破、提升促發展”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xx區總工會結合xx年上海市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通過資料分析、問卷調查、實地走訪企業(園區)、與相關職能部門加強信息溝通等方式,就新形勢下xx區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面臨的困難及職工權益維護情況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就推進中小企業發展和職工隊伍建設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xx區非公中小企業的基本概況。
1、總量大、分布廣。從數量上看,xx區呈現中小企業多、非公經濟占比大的特點。根據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截至xx年底,全區各類企業共26991戶,私營企業21364戶,其中注冊資本小于500萬元的中小企業17894戶,占全區法人企業總數的86%。中小企業覆蓋的行業范圍廣泛,涉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商務服務、信息傳輸、科研和技術服務、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傳統的制造業、建筑業等各行各業。
2、科技含量不斷增加。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發展戰略引導下,xx區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市級科技孵化園談家28園區形成“創業苗圃、科技孵化、科技加速器”的完整服務鏈。中小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與科研開發投入,積極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得到快速發展。xx年底,xx區在冊民營科技企業1433戶,比xx年增加了11.7%。
3、社會貢獻逐步加大。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非公經濟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繳納的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顯著提高。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xx年,xx區中小企業繳納稅收75.53億余元,占全區稅收總額的39.15%,新增就業崗位22440個。中小企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載體,在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xx區非公中小企業及其工會組織的發展現狀。
(一)政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服務政策。
近年來,xx區在對中小企業實施產業引導、財政扶持、科技扶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劃和政策。首次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納入區“xx”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制定了《xx區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關于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明確主要任務和主攻方向,大力促進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和轉型提升。建立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區領導與成長性企業定點聯系制度、區政府職能部門跟蹤服務企業聯動制度的“三聯”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制定和實施了《xx區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實施辦法》、《關于開展本區小微企業專項信用貸款工作的實施方案》等金融扶持政策,推出貸款貼息、保費補貼、風險代償等優惠政策。同時,積極構建中小企業服務載體和體系,初步形成了包括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行業協會、商會等在內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大服務支持力度,有效推進了中小企業長足發展。
(二)工會組織建設和維權機制建設逐步完善。
近年來,隨著“兩個普遍”工作的深入推進,全區各級工會積極拓展工作領域,創新工作模式,在工業園區、勞務派遣企業、服務行業、建筑行業等非公中小企業集中的區域和行業,加大工會組建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會組織覆蓋面和職工入會率。積極推進“雙措并舉、二次覆蓋”,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基層工會聯合會和聘用社會化職業化工會工作者,實現對小型非公企業建會與維權工作的再覆蓋。積極推進集體協商和職代會等機制建設,為非公企業工會組織發揮作用搭建平臺、充實載體,并通過職工之家、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創建活動,推動非公企業職工群眾的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充分尊重職工的首創精神,激發了非公企業工會的活力,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全區各級工會還充分整合政府與工會各項資源,廣泛開展了“我與企業共命運、同舟共濟謀發展”等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主題活動。依托職工優秀人才發展促進會和職工技協,舉辦“企業有困難、職工怎么辦”新高地論壇,引導職工與企業同舟共濟;積極開展“節能降耗創新增效”、“爭創工人先鋒號”勞動競賽等包括非公企業職工在內的區域性、行業性技術技能大練兵。依托“青工e坊”網絡平臺,開展“我為企業發展獻一計”等合理化建議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非公企業職工推動企業發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托職工技能培訓中心,廣泛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提高職工技能和素質;搭建企業與職工信息互通平臺,舉辦非公企業專場招聘會,為企業招工與職工就業搭建平臺。依托“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主題活動,開展了“走訪百家中小企業、服務百佳基層工會”活動,了解企業和職工實際訴求,切實幫助非公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三、當前非公中小企業發展和職工權益維護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受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影響,企業生存壓力大。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日趨嚴峻,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明顯增大。調查顯示,xx區的中小企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未大量出現資金鏈斷裂和經營難以為繼的“倒閉潮”現象。但由于全球經濟發展趨緩、通貨膨脹風險不減、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等因素,使企業在成本壓力增大的同時,產品出口市場和利潤空間受到很大擠壓,部分中小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未來發展信心不足。當前xx區正處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勞動密集型、低端企業面臨著關停并轉,對中小企業發展也構成了一定的壓力。
此外,雖然政府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和扶持政策,但政策落地情況與預設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在對“沒有享受到政策扶持的原因”調查中,56.5%的企業主表示根本不知道相關政策,43.5%的企業主認為政策的吸引力不足、辦理手續繁瑣、享受政策準入門檻和成本太高等。由于政策發布的渠道、政府部門與企業溝通不夠通暢等原因,企業對政策的知曉和對政策的理解不全面、不平衡。并且很多政策都是針對科技型或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低端、技術創新能力弱、生產經營粗放、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低利潤”參與競爭的中小企業則很難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祉。
(二)企業運營成本上升,廉價勞動力優勢逐漸消失。
調查中,企業主普遍反映,稅費偏高、土地供應緊張、用工成本增加、通脹預期強化等因素,使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寬松的環境約束等低成本優勢正逐漸消失。在問及企業用工成本時,60%的企業認為用工成本較去年有所上漲。除企業正常繳納的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項目外,各類雜費負擔也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在規范企業用工、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同時,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業的招聘管理成本、薪酬福利成本等用工成本。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和社會保障基數上調是目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因。外來務工人員綜保轉城保制度的實施,使企業和個人的實際費用繳納負擔都有較大幅度增加,逐年提高的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也使企業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
(三)職工非理性維權和跳槽現象突出,隊伍流動性較大。
企業用工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企業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的高低與員工隊伍的穩定性往往呈正比關系,低端崗位吸引力有限,非公企業一線員工大多為外來農民工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本地人員,這些員工在企業中的發展空間有限,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不清晰,更加關注企業的物質環境,對企業的忠誠度較低,容易因情緒波動而隨意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動輒進行非理性勞動議價等維權行為。調查顯示,46.6%、45.6%、32.7%的職工跳槽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不滿意原單位的報酬”和“不滿意原單位的工作環境”。此外,繼金融危機引發農民工返鄉潮之后,在當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縣域經濟發展較好的中部地區表現出較強的吸納返鄉者就業能力,部分民工選擇逃離北上廣,也使得“用工荒”再次成為非公企業經營的難題。
(四)職工技能培訓力度不足,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緊缺。
職工隊伍的穩定性差與技能型人才的匱乏形成了惡性循環,非公企業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相對稀缺。調查中,企業主認為提高職工素質方面的困難主要在于職工流動太快(53.2%)、職工培訓參與熱情不高(46.7%)、缺乏專門培訓機構(36.7%)等原因。由于企業和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之間缺乏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因此企業組織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加大投入,大多寄希望于政府開展公益性培訓或協助企業開展培訓。而現有的企業培訓主要采取“大鍋飯”式的課堂培訓、“免費午餐式”的企業內訓、“自助餐”式的在線學習,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培訓效果與實際需求差距很大,導致技能型人才需求大卻供給不足的局面。
(五)職工權益維護工作遭遇瓶頸,實效性有待增強。
在企業運營遭遇發展困境的同時,職工權益維護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非公中小企業職工數少、組織架構簡單,因此往往以聯合工會或工會小組的形式建立工會組織,所簽訂的集體合同多為區域性集體合同,往往照搬“樣板文本”,只能保障最低要求和標準。調查發現,扣除加班工資、崗位津貼,不少非公企業一線員工的基本工資僅略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線,不少非公企業的集體合同簽訂程序不規范,不向職工公開,有54%的職工不知道企業簽訂了集體合同,影響了集體合同制度推行的實效。
此外,企業經營者與求職者對工資漲幅預期差異較大,在企業主苦于用工成本太高的同時,職工對工資收入與福利并不滿意。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由于工資收入分配制度不規范、不健全,或因企業經濟效益下滑,使職工在工資收入方面水平較低,且不夠穩定。還有個別企業不能按時發放工資,或有故意克扣、拖欠職工工資現象。xx年,xx區勞動仲裁案件共受理2783件,比xx年增加了11.6%,其中涉及勞動報酬991件,保險福利674件,變更、解除、終止勞動合同920件。調查中,職工普遍反映收入分配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普通職工工資太低、增長太慢、與經營者差距太大、由經營者說了算、職工沒有發言權等方面。
四、關于推進中小企業發展和職工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職能,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要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培育力度,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切實落實扶持政策措施,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認真研究國家和上海市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措施,把握區情,把現有政策與區域實際進行有效對接,用好、用足、用活政策。就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融資困難、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技術進步與轉型升級缺乏支撐、社會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研究出臺有力度、有突破性的扶持政策。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并向規模經濟發展。根據全區產業發展方向,引導中小企業與產業配套,做大優勢行業,促進產業升級。多引進一些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術企業,促進產業加快優化提升。推動非公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實施名牌發展戰略,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管理上實現質的飛躍。鼓勵中小企業改進落后的技術、裝備,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為中小企業搭建全方位溝通交流的平臺,積極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引導中小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以出口創匯、招商引資為突破口,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二)深化工會組建,夯實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組織基礎。
繼續堅持“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以非公中小企業的工會組建為重點,以黨建帶工建,以工建服務黨建為原則,全面提高工會工作的覆蓋面,努力做到“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工會;哪里有職工,哪里就有工會”;努力實現工會組建與不斷發展變化的非公企業狀況相適應,會員發展與不斷壯大的職工隊伍相統一,工會組織體制延伸與不斷加快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相協調。加強企業工會的達標管理和運作指導,使企業工會真正“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積極推進“雙措并舉、二次覆蓋”模式,探索加強行業聯合工會、區域性工會聯合會建設,實現對企業工會工作的雙重覆蓋。加強企業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探索企業工會主席職業化、社會化招聘的模式,嘗試企業工會主席的工資從企業工會經費中列支,由區總工會統籌發放,從根本上解決非公企業工會主席“端人飯碗、受人管理、為職工維權難”的問題。切實加強工會工作的宣傳力度,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增強工會對廣大職工的凝聚力、號召力。
(三)優化收入分配環境,用合理薪酬留人。
在沒有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企業,工資分配的環境呈現出由企業單方主導并單獨決定的資強勞弱格局,主要特征是只承認資方產權不承認勞方產權,忽視了勞方正當的物質利益訴求,企業收入分配環境存在不公平、不合理、勞動與所得不匹配等諸多弊端,挫傷了職工積極性,誘發了用工荒和跳槽事件。這樣的分配環境只有通過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后才能得到改善。要建立并推行以共決制為標志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以民主、法治、科學的精神和和諧理念優化收入分配環境,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工資分配環境,以實現職工工資收入的合理增長,用職工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吸引職工、留住職工,也用潛移默化的企業文化感染職工。
(四)源頭維護職工切身利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結合中小企業實際,建立健全職工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積極參與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充分表達職工意愿和工會主張,拓展和暢通職工訴求表達渠道,從源頭上協調勞動關系和利益關系。建立工會干部聯系班組制度,完善勞動合同監督保障機制,指導幫助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強化工資集體協商的程序,督促企業履行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保障職代會中職工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權利的落實,暢通維權信息渠道,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特別是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從職工最關注、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著手,通過平等協商和職代會制度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進行談判和共決,充分運用工會資源,整合社會力量,督促企業履行勞動法律法規,促進職工與企業共決事項的落實。將職代會代表吸納到執法檢查的隊伍中,使他們成為執法檢查的主體之一,共同監督企業的勞動用工行為。將平等協商的結果、集體合同條款和職代會審議共決的事項納入執法檢查的重要內容,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督促企業規范用工。
(五)提升職工隊伍綜合素質,促進企業和職工雙贏。
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和職工技能培訓工作,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領職工,引導職工正確處理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積極搭建平臺、創造條件組織中小企業職工學習法律知識和政策,了解企業發展形勢,自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崗位技能水平。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和轉型升級獻計獻策。圍繞學習型社會建設目標,從制度上保證職工參加學習培訓權利的落實,確保教育培訓經費足額提取并按規定使用。貼近職工實際需求開展培訓,通過“賽訓結合、以賽促訓”,“建立培訓基地”、“崗位練兵比武”、“名師帶高徒”和“送培訓到基層”等方式,切實提升職工從業能力和技能水平。
(六)建立企情信息通報制度,加強勞動爭議預警預防。
暢通工會收集職工輿情的信息渠道,將產業集中度高、職工集聚性強的工業園區,系統、街鎮等工會作為直接觀測點,對影響職工生產生活的問題做到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及早報告,使工會成為黨和政府把握企情和職工隊伍情況的重要渠道;積極配合黨政做好勞動爭議的調處工作,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聯動,對有可能引發重大勞動爭議的問題,做好預警工作,研究應對措施。一旦發現企業倒閉、搬遷、欠薪等情況,工會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情況,聽取職工意見,安撫職工情緒,并與上級工會一起幫助和引導職工依法、理性維權。要積極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針對企業家信心指數下降的實際,向廣大企業經營者大力宣傳黨和政府應對挑戰的決策部署,增強企業家克服困難的信心,及時總結、宣傳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利用工會的宣傳陣地,發揮工會組織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為了獲得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數據,支持科學制定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決定開展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工作。
一、調查的目的、方法、樣本及實施。
(一)調查目的。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對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并為政府制定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和基礎數據。
(二)調查組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推廣應用組作為調查的.指導單位,于xx年8月聯合下發《關于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調查和典型案例收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信息產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支持中小企業信息化調查工作。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信息化測評中心作為調查工作的承擔單位,負責調查設計、組織實施和管理、數據分析和撰寫調查報告等工作。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作為調查的支持機構,負責抽樣調查樣本的選定和調查結果的測算工作。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網通集團公司作為調查的協助單位,分別向下屬機構發文,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并協助開展調查工作。
(三)問卷設計。經過反復論證研究,調查問卷的設計首先保證能夠形成對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情況的總體判斷,同時兼顧具有長效作用,爭取形成基礎性指標以及相對穩定的工作機制。
(四)調查對象。調查對象主要為企業總經理/總裁、分管業務或者信息化的副總、信息化主管或者企業綜合管理人員。
(五)調查內容。調查內容包括:影響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問題;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情況,特別針對尚未開展信息化的企業做了專門調查;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計劃;企業信息化對政府和發展環境的要求;企業對第三方社會服務平臺的評價;企業對信息化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與質量的意見。
(六)樣本選取。根據《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抽樣方案》的要求,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完成了全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樣本的抽取工作。抽樣庫采用了xx年最新維護的國家統計數據庫。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在全國層面上選定了26022家樣本企業。
“樣本企業”既包括已經開展信息化的企業,也包括還沒有開展信息化的企業。其中,21067家為支持分行業分析的樣本,另外4955家為支持部分重點城市分析而補充的樣本。支持部分重點城市分析的樣本共6924家,其中1969家既可支持部分重點城市分析,又可支持分行業分析。
1、樣本的規模屬性。樣本企業規模的標準,上限依據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共同簽發的“國經貿中小企[xx]143號”文件中有關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下限是年銷售收入在50萬元(含)以上,或者職工人員在10人(含)以上的企業。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中任何一個即可。
2、樣本的行業分類。以xx年國家統計局等三部委對中小企業的分類為基礎,增加了“農業”、“信息與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教育)和“其他”。
七)問卷回收。數據匯總采取遠程電子化匯總的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9200多份,回收率達35.35%。由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對調查結果進行測算。從對樣本回收情況和問卷質量的分析表明,回收的有效問卷能夠滿足調查工作的要求。
二、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情況。
(一)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持續好轉,信息化投資能力不斷增強。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中小企業法人單位營業狀況良好。全國中小企業法人單位中,正常營業的法人單位為205.68萬戶,占企業法人的88.6%。非正常營業的法人單位占11.4%。調查顯示,由于中小企業經營情況持續好轉,對信息化的投資能力不斷增強。
(二)中小企業最優先的需求是市場與營銷。調查中了解到,52.7%的企業首先關注市場與營銷(銷售)方面的問題。說明中小企業對于信息化的主要需求,集中在解決眼前急迫的生存問題,明顯有別于更多關注長期效益和無形效益,更加關注戰略、管理控制問題的大企業。此外,17%的企業強調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業關注客戶管理方面的需求,11.2%的企業強調生產與研發方面的需求。
將上述四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分析,中小企業需求特點表現為:
第一,中小企業迫切需要通過信息化了解市場信息和擴大銷售能力。59.6%的企業把了解市場信息作為市場與營銷方面最主要的具體需求;46.5%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擴大銷售區域;36.8%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加強產品的推廣;28.5%的企業強調控制銷售成本。其它需求還包括管好銷售渠道(21.9%),改善售后服務等(16.9%)。
第二,在客戶管理方面,與大企業普遍把如何保留優質客戶看得更重要相比,中小企業最關心的是如何發現更多的客戶。48.1%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發現更多客戶;42.4%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客戶滿意度;39.8%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管好現有客戶資料;34%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客戶的購買行為;30.7%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客戶對產品改進的需求;18.4%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客戶信用信息。
第三,在生產和研發方面,與大企業更多關心創新等長期發展要素相比,中小企業把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作為信息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50.8%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提高產品或服務質量;49.6%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控制、降低生產成本;41.5%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的信息;40.6%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加強生產管理,提升生產效率;15.5%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提高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
第四,在企業管理方面,與大企業重視加強集團管控能力和提高決策水平相比,中小企業列在首位的是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51%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及時掌握企業經營狀況;48.3%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29.8%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改善財務管理;26.6%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改善進銷存管理;22.7%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了解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22.4%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加強人力資源管理;12%的企業希望通過信息化支持領導決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小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但由于中小企業的先天弱勢,融資困難等問題日益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溫州作為浙江南部開放城市之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新路。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1月上旬,我們對xx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溫州經濟與金融業發展概況。
(一)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
溫州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典型的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據統計,xx市20xx年工業生產總值2580億元,其中中小企業達2450億元,占95%。
1、民營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支柱。溫州民營中小企業包括私營企業、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外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涉及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目前,xx市個體工商戶20多萬戶,非公有制企業13萬多家,企業的數量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98.8%,中小企業上交的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的70%,創造的外貿出口額占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5%以上,從業人員占全市企業職工總數的80%左右。
2、輕工業是主要產業。目前,溫州輕工業在產業規模、產品質量、配套體系、技術含量、品牌形象、營銷網絡上,都已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溫州已經建成了“中國鞋都”、“中國印刷城”等18個“國”字號基地,擁有7個中國馳名商標,15個中國名牌產品和36個國家免檢產品。全國現有100多類輕工產品,溫州有50多類,輕工產品在國內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3、具有外向型經濟特征。據統計,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辦企業3萬多家,累計投資額超千億元,年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創造了600多億元的gdp,相當于溫州本市gdp的60%。溫州人還在全國各地建起了40多萬個銷售網點,構筑了龐大的市場網絡,不僅推銷了上千億元的溫州產品,還及時反饋了各類信息,架起了溫州與國內外合作的橋梁,帶動了溫州本土經濟的發展。
(二)溫州的金融業發展概況。
xx市金融業比較發達,全市共有金融機構1300多家,其中,銀行機構670多家,保險機構約60家,證券機構20家,農村信用社530多家。
1、金融組織機構比較健全。溫州擁有比較完整的金融組織體系,除人民銀行、銀監局等金融監管部門外,商業性金融機構紛紛在當地設立了營業網點,此外還有不少擔保公司及典當行也已成為融資的一種補充手段。目前,10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有8家落戶溫州,光大和民生銀行也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市場,這在全國同等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
2、金融業務快速增長。xx市本外幣存款增加331.52億元,年末余額為1876.71億元,增長21.5%;貸款增加402.28億元,余額1343.15億元,增長42.8%,當年貸款增加額超過存款增加70多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756.33億元,比年初增加342.21億元,增長24.2%;人民幣貸款余額1312.94億元,比年初增加380.86億元,同比增長40.84%。
3、金融業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溫州金融業在業務規模擴大較快的同時,信貸資產質量不斷優化,全市不良貸款率從的近12%下降到20末的2.39%,大大低于全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率的平均水平。20xx年,xx市銀行、信用社賬面利潤26.81億元,同比增加10.03億元,增長59.77%,遠高于存貸款規模增長幅度。全市商業銀行年資產利潤率約1.4%,人均年利潤超過20萬元,比上年均有明顯提高。四大國有銀行在溫州的分支機構的資產利潤率和人均利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溫州也不例外。但從對溫州的考察中,我們了解到溫州的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在于企業成長期對資金的需求,而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以及企業規模發展后的繁榮階段,往往能夠通過相對充裕的原始資本的集聚和金融機構的信用支持來解決融資問題。
1、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給予積極支持。
第一,提供寬松的企業用地環境。為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用地,浙江省和xx市相繼出臺《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規定了通過土地整理等途徑獲取的折抵建設用地指標,可用于支持重點企業用地;對因歷史原因未辦理用地手續,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采用調劑、整理、置換等方法,優先解決工業園區的企業用地。這些政策的落實,,有效地緩解了溫州中小企業的土地緊缺狀況。
第二,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xx市政府大力倡導政府的服務意識,堅持不干預金融企業的業務經營,由銀行自主決定發放貸款,并從多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為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第三,支持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按照原國家經貿委《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xx市積極探索通過建立信用擔?;鸬姆绞?,除政府撥出專項資金補助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引導設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擔保公司外,還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設立擔保公司,同時落實信用擔保企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確保信用擔保企業穩定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中小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又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和我國經濟下降的歷史背景下,要建設x縣經濟大縣,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亦成為我縣民營企業尤其是我縣中小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我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問題。要討論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首先明確中小企業的概念范圍,只有在清晰的概念定義框架下才能更好的探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中小企業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一個相對大企業而言的概念。中小企業是一個合成詞,是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的合稱。在全國各地,大型企業寥寥無幾,針對我先而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應納入中小企業的范疇。我先的民營企業目前票幣缺少流動資金,企業無法進行新產品和市場開發,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
經我們調研27個民營會員企業,缺少資金的企業21個,攻擊達6230多萬元,占調研企業數的77%,目前資金基本有保障的企業6個,站調研企業數的23%;卻固定資產、技改資金的企業5個,攻擊3000萬元,占調研企業數的18%,占缺少資金企業數量的28.5%,占總共資金缺口的41%;缺少產品和市場開發資金的企業16個,攻擊3230多萬元,占調研企業數的82%,占缺少資金企業數量的72.5%,占總共資金缺口的59%。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銀行不能融資的原因有三類:一是:沒有足夠抵押擔保的企業19個,占缺少資金企業數的90.4%;二是:受行業限制,有抵押擔保也不能融資的1個,占缺少資金企業數的1.8%;三是企業能夠融資,但企業認為銀行的利息高,不劃算,不愿意到銀行融資,希望得到低息或無息貸款的1個,占缺少資金企業數的4.8%。
中小企業用款一般都具有時間急、頻率高、數額小的特點。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審批權限比較集中(有的商業銀行規定,新增貸款客戶必須由省級分行審批),一般基層營業機構沒有自主決策權,加之上下管理鏈長,手里程序剛性,審批流程復雜、管理力量薄弱,難以適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特點。民間融資條件寬松,籌資成本相對降低。且民間融資無需資產擔保抵押,手續簡便,民間借貸成本與銀行相差無多,因此,部分中小企業愿意從民間借貸。民間融資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營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保證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但因其利率過高、借貸手續不完備、對金融秩序的穩定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我縣中小企業融資主要來源于銀行,縣就以銀行和企業為分析對象淺談一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企業自身的原因。
1、家庭管理,集中管理。家庭企業是以血緣關系為基本紐帶、以追求家庭利益為目標、以實際控制權為基本手段、以親情第一為首要原則、以企業為組織形式的經濟組織。家族企業在企業規模小的時候尚可,一旦企業上了規模,其決策上的家長制、用人上的唯親性,都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大敵。
2、財務報表反應是真。許多中小企業通過各種方式修飾財務報表,編制虛假財務報表,以求達到債權人投資者的信任,已成為較多普遍的現象,有的企業甚至存在三本財務賬,在資產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中,認為因素未必真實原則。會計處理上通過虛增存貨、虛增應收賬款、人為增加企業資產;違規操作,通過個人借款等手段轉移企業財產、資金體外循環。誤用會計政策,改變會計處理方法,只是資產計價失真,直接影響債權人和投資人的正確決策。同時企業的財務報未經審計確認,使行對企業報表的真實性難以判斷,而企業授信、信用等級評定及貸款審批環節,其主要依據企業財務報表評價企業資金狀況、經營結果和先進流量,企業評價不實、信貸資產潛在風險較大。
3、擔保條件限制。中小企業的總資產規模偏小,往往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著就使得商業銀行在想中小企業貸款是抵押較困難,而擔保條件不合格是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見的原因。中小企業難以提供合格的擔保、抵押品,一是因為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資產不良,難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找到有實力的擔保單位;二是因為抵押擔保程序繁瑣,費用較高,部分中心企業難以承受;三是銀行對貸款方式控制較嚴抵押物價值評估方法缺乏靈活性。對消息企業保證貸款控制較嚴,對抵押貸款,原則上不接受設備抵押,就算接受通用設備抵押,貸款成熟也是從嚴掌握;四是中小企業總體資信狀況欠佳。中小企業所從事的大部分是競爭充分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產品競爭能力和市場營銷決定著企業的興衰與存亡,降低經營成本是企業成功制勝的關鍵,而資金不足則困擾著中小企業的繼續發展。二期因為管理層與經營層的'問題,中小企業產品競爭策略要明顯優于企業發展戰略。而在企業發展戰略問題上,忽視企業的研發能力和信譽建設。中小企業存在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決定了其信貸償還能力較差。
(二)銀行方面原因分析。
1、中小商業銀行的越位經營。在我國目前以國有商業銀行主體,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為補充的簡介融資體系中,如果說國有商業銀行因長期為大中型國有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和偏向大城市、大企業、大項目的“三大”發展戰略之慣性使然,而忽略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服務尚情有可原的話,那么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市場定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區域性中小金融機構受利益驅使,也重大輕小,厚“強”薄“弱”,將自身的信貸服務對象定位于大中型績優企業,則無疑是明顯的“越位”經營。從嚴格意義上講,至今在我國眾多的銀行機構中還沒有真正專門服務于小小企業的銀行。
20**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了《20**年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互聯網應用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涵蓋中小企業(不含個體工商)互聯網基礎條件發展狀況、互聯網應用發展狀況、電子商務及網絡營銷發展狀況等三方面內容。
中小企業互聯網基礎建設水平較高,信息化、網絡化辦公水平尚待提升。
《報告》顯示,87.5%的受訪中小企業在辦公中使用了計算機、82.9%使用了互聯網,經常使用計算機工作的雇員比例平均為39.0%、經常使用互聯網辦公的雇員比例平均為36.4%。另外,有47.7%的受訪中小企業擁有獨立網站或網店。從企業互聯網的接入方式上看,97.7%的企業通過固定寬帶接入互聯網。
《報告》顯示,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取得聯系、提供服務,財務管理、資金流轉和支付,營銷或銷售是受訪中小企業使用互聯網的三個主要目的。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使用互聯網進行外部溝通的同時,正在通過互聯網提升自身內部管理效率。同時,中小企業使用多種互聯網應用,其中信息溝通類、商務服務類應用多有涉及,但內部支撐類應用普及率較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小企業逐步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
《報告》顯示,36.5%的受訪中小企業在過去一年曾開展過在線銷售活動,31.9%的受訪企業過去一年曾有過在線采購活動。電子商務交易方式已經成為國內企業互聯網應用中的重要一環,其市場反應快、渠道多樣化的特點已經逐步被中小企業接受。
我市中小企業職工權益維護機制的建立、運行情況,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xx市總工會采取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訪談等方式,對全市的部分中小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市中小企業勞動關系基本情況。
調查顯示,雖然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宏觀調控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經營和融資產生了一定的壓力,但我市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總體保持平穩的態勢,繼續朝著轉型升級的預期方向發展。在接受調查的十余家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保持了較好的生產經營狀況,僅有少數幾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產經營困難,具體表現為:一是產能過剩矛盾日益突出,企業設備利用率下滑明顯,生產經營形勢不容樂觀;二是企業資金緊張狀況仍然比較嚴重,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銀行貸款門檻高、手續繁瑣等諸多原因,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明顯改觀;三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人工成本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分析來看,部分中小企業之所以會面臨這些經營困難,除了企業經營者自身的管理能力不高和創新意識不足之外,更多是受到了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轉方式、調結構等宏觀調整政策的影響。只要這些中小企業能夠化壓力為動力,適應形勢要求,不斷創新求變,改變粗放經營模式,提升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層次和地位,相信必定能突破瓶頸,破解難題,轉經營危機為發展良機。而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有不少中小企業正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困難和挑戰,一方面通過提升管理水平應對日益上升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增加創新投入來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與此同時,部分中小企業也期待政府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被調查的中小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都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與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其中,部分企業還與符合條件的職工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從受調查職工反饋回來的信息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能很好地履行勞動合同,但也有少數企業執行得不盡如人意,存在超時工作、頻繁加班、延時發薪、工資多年未增長、高溫作業等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的情況。
相比于簽訂勞動合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交納“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方面顯得并不積極,在受調查的十余家中小企業中,僅有兩家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完整地為職工購買了“五險”,其余大多數企業都只是為職工購買了部分險種,而且都是按照社保部門規定的最低標準繳納的。當然這其中也存在部分職工(尤其是農民工)自己不愿意購買社會保險,在他們看來,自己付出了多少勞動就應該領取多少報酬,而參加社會保險要從自己每月的工資中扣除部分費用,這樣一來,到手的工資就減少了。
勞動安全原本應是企業和職工都較為關心的問題,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卻并非如此,除了建筑、化工等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行業外,其余部分中小企業對勞動安全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執行國家勞動標準、提供勞動保護的意愿不強,參加“安康杯”競賽和“一法三卡”活動的積極性和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民主權利方面,由于受調查的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私營企業,“家族化”經營的模式相對較為突出,大部分職工滿足于做好手頭的工作和拿到應得的報酬,對其余各項民主權利關心不夠,而經營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往往無意在維護職工的民主權利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自富士康的十數次職工連續跳樓事件發生以來,職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引起了各方的廣泛關注,許多中小企業都開始重視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接受調查的十余家中小企業中,幾乎都有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例如開辟職工文化室、建立職工書屋、組織文體比賽等等,但從調查情況來看,職工認為這些活動的內容還不夠豐富、形式還較為單一、頻次還有待增加。受調查的中小企業在關注職工心理健康狀況方面,除了領導談心、節日送溫暖等傳統方式之外,還沒有更多實質性的舉措。有個別企業開通了工會主席信箱,旨在為職工提供更通暢的訴求表達渠道,但一年來收到的信件寥寥無幾。要想仿照富士康等大型企業一樣,設置專門的心里診所,開通專門的情感熱線,對我市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無論是在人員配置還是財力投入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問題。
調查顯示,勞動爭議在中小企業中時有發生,其中大部分都是個別職工與雇主就個別勞動關系問題發生的爭議,而涉及集體爭議的情況相對較少;由于工會組織積極從中協調,因此大部分的勞動爭議問題往往很快就得到妥善解決,并未引發集體上訪等社會事件。通過座談了解,產生勞動爭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部分中小企業未嚴格執行相關勞動法規。這些企業出于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對保護勞動者利益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不按時支付勞動者工資待遇、強迫延長工作時間、不按規定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等問題;二是職工維權意識顯著提高。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法治的健全,廣大職工的維權意識普遍提高,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越來越多的職工開始拿起法律武器,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而經過一系列管理層面的改革,勞動訴訟的成本更低廉,道路更暢通,也直接導致了勞動爭議訴訟案件的增加;三是相關部門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勞動保障以及有關政府部門負有督促有關企業嚴格依法辦事的職責,但目前這些部門的行政執法權力相對較弱,對企業的違法行為懲處力度不夠,致使企業違法現象屢禁不止,糾紛不斷。調查顯示,發生在我市中小企業中的勞動爭議案件,其類型幾乎涵蓋了勞動關系的各個方面,例如克扣工資、拒付加班費、拖欠經濟補償金、不為職工購買社會保險、隨意變更勞動關系以及工傷待遇糾紛等。
在勞動爭議的解決途徑方面,受調查的各家中小企業做法不盡相同,總體來看,通過勞動行政部門仲裁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雖然《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并沒有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所以很多職工在無法協商解決的情況下,都會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服,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從調查情況來看,十余家中小企業均未出現通過法院審判解決勞動爭議的情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近年來,很多中小企業的工會組織,在調解勞動爭議、化解勞資矛盾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得到凸顯,“有問題、找工會”已經逐漸成為廣大職工的共識。尤其是由市總工會創立的“兩書(工會維權意見書、工會維權建議書)”制度推出以后,各家中小企業紛紛采納,工會組織的維權效能大幅提升,很多勞動糾紛被化解在萌芽狀態和訴訟之前。
(四)工會組織機制建設及運作情況。
在受調查的十余家中小企業中,有85%建立了職代會制度,有15%因為企業規模小、職工人數少,建立了職工大會制度。調查發現,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能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定期組織召開職代會或職工大會。但受調查的職工表示,在職代會或職工代表大會上,大多時候都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也缺乏對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提出自己意見建議的主觀意愿。
相比以往,我市中小企業的廠務公開工作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中小企業都已經建立了廠務公開制度,各家企業通過職代會、職工大會以及廠務公開欄等多種形式,將企業的重大決策、生產經營狀況以及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等等,向企業廣大職工公開,使職工能及時了解企業的有關情況,確保了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和評議監督權等得到有效落實。
由于企業積極性不高、相關制度建設滯后等原因,在我市中小企業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一直以來都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進展緩慢。然而隨著《云南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于xx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加之各級工會組織的共同努力,中小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也已初見成效,在受調查的十余家中小企業中,超過60%都已經建立了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其余各家企業也在因應自身的實際情況,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在困難職工幫扶方面,受調查的各家中小企業也都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例如,有的企業建立了困難職工關懷檔案,針對困難職工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幫助;有的企業創立了送溫暖制度,工會領導在逢年過節時都會深入困難職工家中進行走訪慰問;有的企業還成立了具有義工性質的愛心小組,定期到家庭困難職工家中提供家教、家政等各項服務。除此之外,如果職工罹患重大疾病或者遭遇天災人禍,企業工會還會積極尋求上級工會的支持,幫助困難職工度過難關。
我所在的調研小組所調查的企業都是一些剛剛經歷金融危機正處于恢復中的中小企業。由于中小企業歷來是國家關注的焦點,并且存在大量褒貶不一的文章,此次調研,使我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生力軍。
2、在農村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
3、中小型企業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經營特點。
(一)生產規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資較省,建設周期短,收效較快。
大型企業相比較,中小企業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業規模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業,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自主經營,使資本追求利潤的動力完全體現在經營者的積極性上。由于經營者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反應靈敏,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治理權合一,既可以節約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又有利于企業快速作出決策。其次,中小企業員工人數較少,組織結構簡單,個人在企業中的貢獻輕易被識別,因而便于對員工進行有效的激勵,不像大企業那樣在龐大的階層化組織內容易產生怠惰與無效率的情況??梢?,中小企業在經營決策和人員激勵上與大企業相比具有更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因而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迅速反應。所謂企業小、動力大、機制靈活且有效率。當有些大公司和跨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不得不壓縮生產規模的時候,中小企業卻在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從中獲得新的發展。
二)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機制靈活,能發揮“小而?!?,“小而活”的優勢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于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類似成功經驗來看,通過選擇能使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來進行專業化經營,走以專補缺、以小補大,專精致勝的成長之路,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此外,隨著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協作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擺脫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化生產同大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系,不僅在客觀上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大企業發展,同時也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
(三)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成本較高,提高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于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非凡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經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于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里,迅速成長為聞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積極推行技術創新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所謂企業的競爭優勢,說到底是由它所能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決定的,但這種價值的多少則取決于企業的核心能力——技術創新力。市場競爭與其說是產品競爭、服務競爭,不如說是技術競爭。因為通過服務及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帶來的價值增加畢竟是有限的,只有通過技術創新開發的新產品所帶來的價值才是無限的。
鑒于在當前的國際貿易中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低成本勞動力的傳統優勢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已成為中小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焦點。具體來講,中小企業應從自身的人才、資金相對不足的實際出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應積極利用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研、技術優勢,通過共同分享研究開發成果來促進科技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缺乏自主開發新產品的條件和經費,因此要注意揚長避短,專注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
例如,充分利用國內外現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還可以在不根本改變產品性質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改良。例如,變化其外形、包裝,色彩、附屬物件等,對其生產加工過程進行改變、革新,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改善質量、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競爭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發展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還必須通過合理產權結構和制度設計,引導企業走向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業屬于個人或家族私營性質,由于權力的高度集中,企業的工作經常是命令代替計劃,隨意性太強;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層級的增加,產權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來。
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去,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構建“參與型”企業文化,能夠促進企業形成高度的團隊精神,減少決策失誤,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發展戰略是多樣化的,中小企業在具體作戰略選擇時,要遵循一條原則:“適者為優”的原則,即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適時、適度、適合企情、適合環境的戰略選擇才是最優的戰略選擇。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生存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從長遠發展來看,只要中小企業根據自身狀況,科學地制定發展戰略,控制經營風險,化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就能為自身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大空間。
金融危機下,搜索引擎營銷成為最受企業歡迎的推廣方式。
在已經開展搜索引擎營銷的企業中,九成企業表示將在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營銷投入,即使在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的企業中間,這一比例也高達81.7%,表明搜索引擎營銷正越來越受到廣大中小企業的歡迎和認可。
被調查的企業經過改制后,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被動地等待政府的撥款解決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問題,它們在新的體制、新的經營理念下靈活運用多種方式積極籌集資金。
除了仍然積極主動地與銀行進行溝通取得其支持外,企業將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發展和內部資金的積累上,通過內部留存利潤靈活地運用自有資金。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業群體正在茁壯成長。他們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規范,這需要有中小企業專屬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續以往傳統的大型企業模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6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