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是有效溝通和交流的一種工具,它能夠將復雜的情況簡潔明了地呈現給讀者。下面是一些精選的情況報告示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和指導。
(一)企業貸款難。xx縣中小企業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xx年xx縣生產總值為79.8億元,除一產業中千家萬戶農戶創造的農業增加值和三產業中機關團體等創造的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外,絕大部分為中小企業所創。目前,xx縣共有20xx多家中小企業和200多個體工商戶,其中大部分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資金缺口約2至3億元。中小企業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所需資金需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而向銀行貸款是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目前xx縣一些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科技含量低,產品缺乏競爭力,以及存在著企業發展初期所固有的系列矛盾等,容易受到經營環境、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變數大,不確定因素多,企業發展緩慢,再加上部分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有的企業干脆沒有帳,有的則有兩套帳,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銀行部門無法對其真實度進行認定,不敢貿然貸款給企業,因而造成企業貸款越來越難。
(二)銀行放款難。截止目前,全縣各項貸款余額為253347萬元,其中私營企業和個體貸款余額只有622萬元,僅占0.25。形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銀行部門實行垂直管理,將貸款權限上收,基層商業銀行貸款權限受到限制。目前全縣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余額286815萬元,貸款余額僅55977萬元,存貸差達到230838萬元。二是銀行內控制度規定非常嚴格,特別是對貸款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從而抑制了金融部門貸款的發放,相反,激勵機制卻又相對不足,使得象xx縣電信局、xx縣電力公司等少數效益好、資信高的中小企業成為各金融機構爭奪的對象,而一些很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狀況并不好的企業卻受到冷落。
(三)銀行和信用社授權、授信不足。銀行部門對中小企業授權、授信主要是參照上級行制定的標準執行,該標準只注重企業規模、所有制性質和銀行信貸資金的風險,效益性則退居二線,導致許多中小企業不能進入銀行信用等級評定范疇或因等級較低而難以貸到款。目前,全縣只有20多家企業能夠達到授權、授信標準。而其它企業也往往只有在需要貸款時才將所需資料送到銀行部門審查,再加上銀行貸款手續繁雜、時間長、利息高,很多企業一般都選擇銀行貸款以外的方式來籌集資金。
(四)金融環境有待改善。近幾年來,經過政府、銀行等多個部門的宣傳與扎實的工作,社會信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故意拖欠貸款不還的情況,如xx縣某單位拖欠縣農業銀行貸款70萬元,另一單位拖欠農業銀行貸款20萬元等長期未還,給社會誠信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銀行維護金融債權難度較大,經常存在贏了官司輸了錢的局面,這為銀行放貸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全縣一季度收回不良貸款僅為189萬元。
企業實力是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條件,發展環境決定企業發展的快慢。當前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扶持企業做大做強,達到金融信貸準入條件,作為地方政府要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一是搭好企業發展平臺。新碧工業園區正式批準為浙江省xx工業園區后,要加快完善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增強園區的綜合承載能力。結合金麗溫鐵路擴能能改造xx段、42省道與330國道接線、42省道及平黃公路仙都景區段改線等重要干道的線型變化,及時修編規劃,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同時要及時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形成主體單一、功能綜合、權責相稱、相對封閉的園區管理環境。
二是做好要素保障。除資金外,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主要要素是土地。要及時調整土地利用規劃,特別是園區的工業用地要予以保障。
三是優化軟環境。繼續實施“環境優化年”活動,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加強對企業各類收費的監督,減少不必要的檢查,以企業管理服務中心為載體,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二)發揮金融融資的主導作用。
金融信貸是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企業要全力爭取金融機構支持。一方面要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督促、鼓勵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經營管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重視科技開發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檔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財務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20xx年,縣政府組織開展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百日”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縣中小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了1.45億元。當前,金融機構要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做好小企業貸款的通知》(銀監辦發〔20xx〕95號)文件精神,建立小企業貸款利率的風險定價機制、獨立的小企業貸款核算機制、高效的小企業貸款審批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專業化的人員培育機制、違約信息通報機制等“六項機制”。
(三)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但金融機構受政策的影響很大,在宏觀調控銀根緊縮時期,爭取銀行貸款難度很大,因此要采取多渠道融資。
一是要積極培育企業上市融資。增強企業上市的理念,破除上市難、不可能的思想。要加大培育力度,爭取盡快培育幾家上市企業,同時要加強后續企業的培育,形成梯度。
二是要規范引導,充分發揮民間融資的功能作用。當前,我縣民間閑置資金還是比較多的,全縣居民儲蓄存款達32億元,同時企業的發展又離不開民間資本,很多企業在創業之初,就是靠民間融資起家的,從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有或曾經有過民間融資??傮w上說,民間融資對xx工業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民間融資既要鼓勵,也要進行規范。
三是要爭取發行債券等其他融資形式。發行債券的門檻較高,但通過包裝策劃也并非沒有可能。風險投資、股份制經營都是企業融資的有效途徑,要積極鼓勵。
(四)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中小企業貸款難關鍵是企業不能提供銀行認可的擔?;虻盅何?,因此,發展中介擔保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辦法。
一是要做大擔保行業。20xx年6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開展合作風險提示的通知》(銀監辦發〔20xx〕145號),要求嚴格審查擔保機構的資質,明確規定擔保機構注冊資金應在1億元以上,且必須是實繳資本,我縣的五家擔保公司注冊資金總計還不足1個億,因此不僅在數量上要有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做大擔保機構,滿足準入條件。
二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支持。從我縣看,參加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金融機構只有兩家,不僅缺乏競爭,而且風險比較集中,因此要積極引進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提供支持的金融機構。
三是要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風險的防范和控制。保持信用擔保機構持續發展,第一,要靠規范管理,規避決策風險;第二,應建立風險金制度,根據業務的進展,按比例提取風險準備金,用于沖抵代償支出和彌補呆帳、壞帳損失;第三,擔保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只靠收取少量擔保費用,很難維持擔保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政府要出臺政策給予扶持,可按擔保機構為中小工業企業擔保金額給予一定的補助。
四是要實行擔保項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對在保企業的銀行帳戶、財務狀況、人事變動、經營管理進行跟蹤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控制風險。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信用擔保的操作程序。
(五)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是信貸的基礎。要以“信用xx”建設為抓手,大力推動信用體系建設。按照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則,建立以信用中介為主體,以市場運作為基礎的社會信用服務體系。重點是要整合信用資源,理順信用信息渠道,建立社會信用征信平臺,采取政府授權或委托方式,由綜合性信息機構建設、維護和運行。成立由經貿、工商、銀行、財稅、社保、質監、公安、法院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聯合征信機構,統一管理信用資源,最終達到所有信用數據聯合征信的目的。研究建立失信懲罰機制,加大企業的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得到公平的市場競爭機會。
依據省中小廳某的文件要求,利用一周時間對本地區小微企業融資情況開展了調查。采用隨機選擇,走訪詢問和電話咨詢的方式,共對67戶企業進行了調查,得到有效的答復48戶。詢問企業包括了工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廣告傳媒業等多個行業,遍及本市10個縣區。
一、調查結果。
經過對調查情況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調查結果。
1.企業經營發展首要因素——資金短缺。
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存在規模小、財務不健全、資信差、信息不透明、市場競爭力弱小等缺陷。企業的經營發展受到資金供應、企業管理、人工及材料成本、市場需求、技術創新、人才儲備等的影響。由調查可知,近一半的企業認為資金短缺是影響其經營的主要因素。
2.資金需求難以滿足,資金使用成本太高。
調查發現,近90%的企業存在資金問題。最主要表現為資金不足,占53%;其次為資金成本太高,占37%。說明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
對企業資金需求滿足程度的調查顯示,占19%的企業表示資金需求滿足度不足30%,36%的企業表示資金需求滿足度為30%-50%,38%的企業資金需求滿足度為50%-80%。此外,資金成本太高、固定資產和技術開發投資不足也是較為突出的問題。
3.融資主要靠內部積累,外部融資渠道單一絕大多數的小微企業把內部積累作為企業的主要資金的滿足渠道,而外源融資主要為銀行貸款27%,其次是上下游融資18%、民間借貸39%、政策資金獲得幾乎沒有。而在民間融資中,有58%的企業靠親戚朋友無息借款,52%的企業靠私人借款,有28%的企業采用股東和職工集資,只有很少部分企業采用其他民間融資方式。
4.銀行貸款以抵押貸款為主,取得貸款難度大。
小微企業的外源融資首要考慮來自銀行貸款,小微企業希望采用信用貸款46%和抵押貸款29%。但是,企業的有效抵押資產基本才是決定了企業能否成功取得銀行貸款關鍵因素。
近年來,國家、省、市三級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及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的發展,雖然使得小微企業貸款難的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小微企業貸款難仍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調查顯示,有2/3以上的被調查小微企業認為獲得銀行理想貸款額存在難度,其中46%的小微企業表示獲得理想貸款額比較困難,甚至17%的小微企業認為幾乎不可能獲得銀行貸款。
通過調查發現,企業認為獲取銀行貸款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缺少抵押、缺乏必要的人際關系和特殊關系人、手續繁瑣、企業盈利能力差、融資成本高等。
調查情況表明,某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困境,資金不足、融資困難、融資渠道單一,阻礙了某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融資困境的形成主要歸結于兩大原因,一是由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形成的外部融資環境原因,二是小微企業自身的原因。
1.外部融資環境原因。
(1)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發展不夠,過度依賴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中小金融機構相對較少,基層金融服務不足。
(2)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機制。盡管目前存在部分擔保機構,但業務開展不足,主營方向偏離,以及對擔保人資產抵押及企業自身信用擔保的條件的限制性規定等,使許多小微企業難以享用。
(3)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主要體現在:小微企業管理不科學、信息缺乏真實性且透明度不高,獲取小微企業信息難度大、成本高;缺乏由市場提供的第三方信息,貸款人缺乏有關客戶信用狀況和信用記錄的信息加深了他們所認為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高的感覺。
(4)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重視。
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開展對小微企業業務時,由于風險高、成本高、收益低等原因,更愿意將精力放在中型、大型企業上,阻礙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
小微企業本身也存在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小微企業管理不科學,小微企業一般規模小,有的甚至2-3人,沒有系統的組織管理規章和程序,同時缺乏管理人才。二是小微企業財務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開化程度和真實性程度較低,財務狀況缺乏透明度。三是小微企業盈利能力差、經營風險高,不能滿足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時所考慮的安全性、穩健性和盈利性等原則。四是小微企業資信較差、還貸意識薄弱,部分小微企業逃廢債現象時有發生。
三、對策建議。
1.落實國家和地方政策,把扶持小微企業融資和發展落到實處積極落實并爭取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有關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進一步推進我市《關于印發某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貸款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某市創業種子基金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鼓勵全民創業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意見》等優惠政策落實。
在補貼資金政策上,加大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開展業務的支持,降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開展業務的工作成本,促進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開展業務的動力。
目前,我市擔保機構較省內明顯偏少,這顯然不利于我市小微企業的全面發展。因此,市政府考慮多層次、多渠道組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構,加快建設小微企業信用機制,促進小微企業信用水平的提高。
3.繼續發展民營中小型地方銀行和融資企業,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中小金融機構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機構,專門為地方小微企業服務,通過長期的合作關系,中小金融機構對地方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程度逐漸增加,這就有助于解決存在于中小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進一步鼓勵和推動,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到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社區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
4.繼續加大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進行金融創新。
某市商業銀行在助力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做出許多工作,包括小企業量身打造的新型金融產品,如采購貸、訂單貸、應收賬款融資等創新產品,有效地解決了中小企業缺乏抵押、擔保這一難題。因此,要繼續加強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創新,風險管理技術創新,擔保抵押創新和產品創新等多種金融創新改變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建立適合小微企業的授信體制標準和程序;建立小微企業信息庫,實現數據信息資源共享,為小微企業提供行業分析和決策咨詢服務,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此外,我部門將加大對小微企業練好內功方面工作的引領。一是引領小微企業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及時了解相關政策、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等。必要時咨詢專家,積極尋找融資信息交流平臺,增加融資可獲得機會。二是引領小微企業加強自身理財能力,健全財務制度。三是引領小微企業提高自身發展實力,給予外部相關者信心。制定經營戰略規劃,避免企業短期行為,降低經營風險。四是引領小微企業建立良好的信用,提高銀企關系。要配合銀行展開工作,不拖欠貸款。
今年以來,由于受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市的中小企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為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精神,切實摸清全市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金現狀,更好地發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動產抵押登記中的職能作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全市經濟增長,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市工商局就全市中小企業動產抵押擔保融資情況組織了一次大范圍的調查。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影響企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在整體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特別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全面趨弱的整體態勢下,企業的生存發展備受關注。近期,我們對縣內兩大園區36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資金緊張成為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雖然國家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企業融資難問題仍難以有效解決。
一、信貸形勢總體向好,但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突出。
1、銀行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強。從縣金融部門提供的數據看,今年6月末全縣各項貸款余額96.79億元,比年初增加13.92億元,增長16.8%,同比增長32.79%。其中第二產業貸款余額為19.12億元,同比增長45.1%,2、多數企業需要融資,但感覺融資難。在調查的36家企業中,有28家企業表示需要融資,占77.8%。但在“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來源”調查中,只有7家企業主要利用銀行貸款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來源,占19.4%;17家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占47.2%。而在“最希望以何種方式獲得融資”的提問中,有29戶選擇銀行貸款,占80.6%。
而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漲價、生產規模擴大、應收賬款增加、產成品積壓等五個方面。
—
1—。
二、門檻高、自身條件不足成為企業融資的主要障礙在“得不到銀行信貸支持和擔保機構支持的原因”調查中,36戶企業中有11戶認為金融、擔保機構門檻高,占30.6%;10戶認為抵押資產不足,占27.8%;6戶認為所在企業不是支持重點,占16.7%;4戶認為自身信用不夠,11.1%;其它5戶,占13.8%。從我縣今年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運行和企業問卷調查情況來看,企業融資難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1、環境因素導致信貸資金供需相對不足。受前粗放式投放影響,部分銀行資產質量有所下降,導致各銀行信貸投放審慎性偏重,信貸投放積極性不高。同時在以存定貸的管理機制約束下,上級行壓縮信貸規模投放,部分銀行甚至出現無錢可貸的情況,制約了各銀行信貸投放的空間。
2、金融機構風險激勵機制不利于中小企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他們認為中小企業效益差、貢獻率低,還貸能力不足,財務透明度低,只愿意將貸款投向大型企業、國家工程項目以及貸款購房等方面。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所在的第二產業貸款余額為19.12億元,僅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9.8%。
3、企業抵押能力不足。我縣大多企業受成立時間短等諸多因素影響,資產小,符合抵押、擔保條件的資產不足,最終取得的貸款遠遠滿足不了企業資金運轉的需求。
—
2—。
整和真實等問題,信息不夠透明,信用等級偏低,銀行難以全面掌握企業財務的真實情況,從而影響銀行的貸款決策,為企業融資增加一定困難。目前,在政府職能部門開展的企業信用等級認定工作中,僅有60家企業獲得優秀等級。
三、我縣應對企業融資難的主要措施。
針對一段時間來國家宏觀政策層面穩健性特點,我縣金融部門結合縣情,創新舉措,積極應對,努力克服融資難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1、加大銀企對接力度。組織工商銀行等單體銀行與企業的“一對多”銀企對接活動和全轄銀行與企業的銀企“多對多”對接活動,為銀企合作創造豐富條件。
2、充分拓寬融資渠道。立足縣內銀行,積極爭取外地銀行支持,引導和幫助融資平臺包裝項目,爭取信貸投入,分別與省國開行、省中行、江蘇銀行蒼梧支行等縣外銀行機構合作,獲得信貸支持總規模達2.4億元。上半年爭取再貸款規模2.3億元,支持農合行配套后形成信貸投放4.6億元。
3、提升金融運行質量。調整完善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目標考核辦法,調動信貸投放積極性;加強金融市場培育,通過增設金融機構網點、組建農貸公司等方式豐富市場主體;引進證券機構,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強金融產品創新,結合縣情實際開發“定身量做”的金融產品;加強金融服務提質,引導和幫助金融機構加大員工培訓教育力度,增強業務操作水平和創新發展能力,優化金融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
3—。
四、加快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對策與建議。
1、創新中小企業信貸管理機制,對重點扶持的裝備制造產業、新興戰略產業、現代服務業中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給予利率和貼息優惠。建議有條件銀行成立中小型科技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為縣內中小型科技企業采取專門的客戶準入標準和信貸審批程序,提高不良資產貸款容忍度,明確禁止存貸掛鉤。
2、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在鞏固房地產和商鋪等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的同時,努力開展動產質押、倉單質押、權利質押、在建工程抵押等貸款業務。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信貸創新產品的應用與推廣,鼓勵和支持銀行、保險和信托等行業創新合作模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服務。
3、進一步簡化信貸審批手續和程序,縮短審批和回復時間,提高中小企業信貸效率。此外,還應盡可能降低企業信貸的各項收費標準。監察、審計部門要強力介入,積極干預不合理的收費行為,加大對違規收費部門的處罰力度,對執行規費優惠政策不力的相關部門責任人,要采取一定的“追責”措施。
4、創新擔保方式,大力加強擔保體系建設。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探索新的擔保方式,合理提高抵押物折扣率,以銀行信用為保障,利用保函、商業匯票等承兌方式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
—
4—。
融部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歸集、披露與共享制度。通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及資金需求資料庫等形式,定期向金融機構發布中小企業信息和項目需求信息,增強中小企業吸引金融資源的競爭力,打造銀企合作的快車道,推動構建新型中小企業銀企合作關系。
6、營造中小企業融資的良好環境。應探索建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對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按增量給予適度補助。人民銀行****支行應盡快制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再貸款支持的辦法并有效落實。盡快制定對商業銀行開展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監管的具體辦法。新聞媒體應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果的宣傳力度,共同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環境。
—
5—。
從我縣的情況看,中小企業銀行貸款無論從總體規模還是單個企業的貸款總量上看都比較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銀行對中小企業持慎貸、惜貸態度。
一是我縣中小企業大多存在經營規模偏小、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優勢不明顯、管理手段落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企業生命周期較短,給銀行風險管理增加了難度,限制了貸款投放。
二是中小企業資金單次需求額度一般較小,計劃性較差,對貸款常常要得急、頻率高,但銀行的貸款審查、授信審批等程序復雜,較高的經營成本抑制了銀行放貸積極性。
三是中小企業內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及經營信息準確性不高,加上多數中小企業缺乏歷史信用記錄的連貫性,銀行很難把握其真實的信用狀況,使金融機構對其貸款持慎重的態度,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度。
(二)金融機構信貸經營機制的制約。
首先,商業銀行為了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嚴格信貸審批、發放操作規程,縣級行貸款審批權限較小,辦理貸款業務的審批環節多、手續繁、時間長,很難及時滿足中小企業時間緊、要求快的資金需求。
其次,各商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基本實行了嚴格的“貸款風險責任制”,將信貸風險與信貸人員的工資獎金等掛鉤,甚至追究終身責任,正面的激勵相對不足,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相對較高,信貸人員大多存在“多貸多賠、不貸不賠”想法,為避免個人利益受損,對小企業貸款存在“慎貸、畏貸”心理。
第三,目前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普遍實行了內部信用評級和授信管理的辦法。但我縣的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生產規模較小、融資渠道單一、效益尚未完全體現的發展初期,中小企業在信用評定過程中難以符合銀行要求。
第四,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創新不足,信貸產品單一。例如,抵押擔保不足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項重要因素,但目前銀行發放貸款一般只認可企業房產作抵押物,不接受流動資產抵押,而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是租賃場地經營,或是農村的私人房產,無法提供有效抵押而被拒之門外。
(三)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
一是擔保機構資金規模較小,未能充分發揮效用。由于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而且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僅靠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機構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擔保資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不強;放款規模較小,難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融資的成本比較高;信用擴張功能有限,擔??傤~同擔保資金規模相比,并未起到資金的放大作用;業務種類比較單一,大部分擔保機構的業務僅限于短期流動資金的擔保。
二是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擔保風險管理機制包括風險預警機制、內控機制和補償轉移機制等。在擔保風險預警機制上,擔保機構普遍缺乏一套科學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對受保企業資信狀況的調查主要借助于簡單的財務報告和詢問,缺乏真實、準確的評判。在內控機制上,許多擔保機構沒有建立起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各個操作環節缺乏透明度和相互制衡。在風險補償轉移機制上,絕大多數擔保機構由于開展業務的時間較短,無力提取風險準備金。
三是缺少聯動機制,貸款風險集中于擔保機構。大多數銀行都將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轉嫁給了擔保機構,不少擔保機構被迫承擔了100%的信貸風險。
四是缺少規范管理和專業人才,潛在著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
五是民營擔保公司業務重心偏離,高息短期借貸等違規行為成為盈利來源,開展的擔保業務操作也不規范。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時,其存入銀行的保證金要求企業自己承擔,加重了企業融資成本,同時也增加了銀行風險。
全球經濟危機來勢兇猛,波及面廣,影響程度深,已造成國內部分地區經濟發展步伐發緩,市場需求下降?;A產品價格上漲,企業出廠產品價格下跌,加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不健全、城鄉區域不協調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使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更加困難。
如何引導全縣中小企業應對當前經濟形勢,落實省上有關方針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平穩度過生存危機,在危機中尋找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已成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今年以來,縣上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落實“六項重點計劃”為目標,著力培育“六大支柱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產業為動力,科技進步為支撐,結構調整為主線,節能減排為導向,發展培育主導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限制淘汰落后的產能,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把民營經濟作為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培植新的增長點的重要舉措來抓。
一、基本情況。
2008年,全縣民營經濟組織達17487家,占全縣各類經濟組織總量的90%以上;從業人員4.6萬人,占全縣勞動力的36.8%;完成生產增加值16.8億元(一產2.5億元、二產8.1億元、三產6.2億元),同比增長21.9%,占全縣gdp的65%;實交稅金9580萬元,同比增長32.8%,占大口徑財政收入的62.6%。
全縣民營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3億元,企業總數達到598家,其中,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46家,500—1000萬元的有28家,100—500萬元的有56家。一產占48家,主要分布于糧油、果蔬、經濟林種植;豬、牛、羊、雞養殖。二產占220家,主要分布于以水泥、石膏粉、鐵合金、電石、塑編袋為主的加工制造;以原煤、石膏、石灰石、石英石、銅礦石為主的開采業;以建筑裝璜、砂石料、紙面石膏板、磚瓦為主的建材制造;以果蔬、金盞花、枸杞、杏脯為主的特色加工;以糧油、啤酒麥芽、飼料、淀粉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三產占330家,主要分布于餐飲、交通運輸、旅游服務和商貿流通等行業。
二、發展特點。
1、農畜產業快速發展,龍頭企業帶動效應顯著。全縣農業產業化企業達136家,其中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有43家。04年以來,我縣已有25家企業分四批被市政府確定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數量位于全市各縣區前列,其中三福、條農、華惠三家企業被確定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華惠麥芽公司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龍頭企業。建成了盛大種豬場、泰宏豐種豬公司、興隆養殖場、博大養雞場、天馬農場等一大批以豬、牛、羊、雞為主的畜產品養殖基地;建成了以條農集團、東源工貿公司、范家溝生態林場、玉杰農貿公司、三益筑綠公司為主的特色農業和經濟林種植基地;建成了以華惠麥芽公司、三福糧油公司、金源面業、碩蕾公司、晨雪淀粉公司、博亞公司、條農果蔬、安泰冷凍廠、毛紡公司、通匯食品公司為主的農畜產品加工基地。目前,縣上已初步形成了種、養、加并舉、規?;洜I的發展格局,2008年全縣農業產業化企業完成增加值1.8億元,同比增長20.7%。
2、投資規模迅速擴張,產品質量明顯提高。2008年,全縣民營企業共實施新建、技改項目34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其中工業企業實施項目24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農業產業化企業實施項目7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0.8億元。全縣民營企業通過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明顯提高,“壽鹿山水泥”、“華惠麥芽”、“景云石膏粉”等產品獲省優名牌產品;“華惠麥芽”、“昌盛鐵合金”、“旌達水泥”等產品獲農業部全國鄉鎮企業名牌產品;條農早酥梨、馬鈴薯、洋蔥、枹杞、大接杏、蘋果等10個產品獲國家綠色食品;金龍紙面石膏板、六星水泥、將軍廟牌水泥、沙舟水泥、景順特種水泥等11個產品獲全省鄉鎮企業名牌產品;玉杰農貿公司的“黃河石林牌”枹杞干果獲甘肅十大名果金獎,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部分產品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家。
3、招商引資力度大,項目履約率高。
縣上通過營造發展環境、加大推介宣傳、內引外連等形式,吸引外資來景泰投資興業,華惠麥芽公司、翔發電石廠、熔凱冶煉公司,安泰冷凍廠、晨雪淀粉廠等20多家民營企業成功建成投產,成為本地招商引資的典范,為推動和壯大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示范帶動作用。2008年,全縣民營經濟共簽約項目20個,簽約資金10億元,已開工建設15個,完成投資1.5億元,其中在平涼召開的全國鄉洽會上簽約項目7個,簽約資金6億元,已有4個開工建設,目前完成投資2300萬元。
三、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資金缺乏,融資困難。一是金融機構貸款門檻較高,手續繁雜,存在“惜貸、恐貸、拒貸”現象;二是縣上財力困難,尚未設立中小企業扶持資金,企業向上爭取資金的手續繁雜,條件較高;三是缺乏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民間和社會融資難度大。
2、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已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去年10月以來我縣10多家冶煉、化工、果蔬、礦山、麥芽生產等行業企業受產品價格大降下滑,致使大部分企業停產,2000多名職工下崗失業,財政和群眾收入減少。
3、技術和設備工藝落后。一是大部分民營企業設備老化、工藝落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造成產品生產成本高、效益不佳,缺乏市場竟爭力;二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規模偏小,企業間組織分散,缺乏密切的協作關系,無法形成產業集群規模效應;三是管理模式和人員素質不高,普遍存在著法制觀念淡薄,“有管無理、有戰無術、有銷無營、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狀況,家族式管理現象普遍,發展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健全,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職工素質不高等現象。
4、基地建設滯后。全縣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存在基地不穩定,每年收購季節受利益驅動,企業原料收購儲備困難,導致企業不能滿負荷生產,效益下降,資源優勢和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思路和對策。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全縣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經濟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進一步凸現;原來以低端產業、低附加值產品、低層次技術、低價格競爭的發展路子難以為繼。加快中小企業、鄉鎮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聚集,解決融資難等問題刻不容緩,這是化解縣上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挑戰的有效手段,是實現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動全縣地方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舉。
1、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要圍繞經濟科學轉型,搶抓機遇,調結構,保增長,促發展的思路開展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擴內需、保增長、保民生、擴就業、促發展”的方針,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統籌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思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想方設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制定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加強調研協調,上下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確保民營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
2、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堅持以項目強產業,以產業促發展,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型產業培育壯大,不斷優化企業經濟結構。緊緊抓住國家振興十大產業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支持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對弱小企業進行整合兼并,盤活閑置資產,把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縣冶煉、化工及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影響,使其盡快恢復生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著力引進培育具有較強帶動能力和支撐能力的規模企業,擴大工業企業比重,提升經濟總量。
3、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促使民營企業向園區集中。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力爭將上沙沃工業集中區列入全市產業布局與園區發展重點,力爭景泰中小企業創業基地項目早日立項,切實加快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園區總體規劃,做好規劃區域環評等項工作,解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引導新上項目按功能分區進駐園區。同時做好新興、縣城南部、城北墩、草窩灘、紅水等已納入規劃的工業集中區建設,通過優化軟硬環境,實現縣域工業經濟集約發展,彰顯規模效益。一是堅持發揮政府在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聚集中的促進作用,加強規劃引導、公共服務和政策扶持,著力營造有利于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集聚的發展環境。二是政府盡快對以初步形成規模的上沙窩、興泉、草窩灘和縣城南郊四個工業集中小區(產業集聚區),蘆陽、紅水、南灘三個鄉鎮企業和非公有制基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產業政策為導向,以項目建設為重點,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合理調控用地布局和規模,二、三產業發展,全面促進工業集中小區、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基地建設,促使產業升級和集聚,實現富民強縣。三是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聚集提供技術支持、檢驗檢測、金融保險、信息咨詢、資質認證、物流倉儲、人才培訓等服務,促進產業和企業向工業集中小區(產業聚集區)、鄉鎮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基地等功能區集聚。四是加強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圍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引導和扶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實施一批投資規模和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鼓勵企業利用現有廠房、土地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騰出空間開展技術改造,加強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相結合。五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對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等落后生產能力,采取限制和淘汰措施。對可以改造提升的,要求企業在一定期限內通過改造達到有關規定的要求,對難以改造升級的堅決予以限制淘汰,對不按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企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責其停產和予以關閉。六是堅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通過市場調節,政府引導、行業自律,形成倒逼機制,促進企業主動轉型升級,達到產業集聚。
4、積極協調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力支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突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最近,縣政府已研究出臺了建立“景泰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景泰縣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兩個文件,目前,縣中小企業局已初步建成“景泰縣中小企業網”,已入網企業達50多家,并開始運行,將為本地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要努力擴大民營企業發展規模,協調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完善扶持政策,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公平、寬松的創業環境。一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鄉鎮企業法》等法律法規,盡快建立落實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發展基金和技改貼息等政策性資金,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投入,使政策性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二是要著力搭建輔助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融資體制。一方面逐步探索和創新思路,制定鼓勵中小企業、鄉鎮企業融資的新的規定,新的考核標準,新的獎勵辦法;另一方面由政府部門牽頭,綜合運用信用擔保、直接投資、專項基金支持、財政補貼或優惠、利率優惠,輔助顧問等各項措施,加快推進以信用擔保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和以風險投資為主的直接融資方式,為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生存,成長和發展環境。三是建立中小企業應急互助基金。由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牽頭,成立中小企業應急互助基金,探索政府、企業、銀行三方鞏固信任的新路,幫助企業有效解決還款難,為企業貸款先借后還間隙期的資金提供保障。具體做法是以政府出資,企業互助形式籌措資金,并成立互助基金監管會,負責互助基金監管,同時銀行予以配合和參與,對使用互助基金還貸的企業,在貸款償還后再進行續貸,不核減授信規模。四是金融部門與企業要同舟共濟,銀行在制定信貸政策時,應大體把企業分類之后,制定出差別化信貸政策。對于有困難的基本客戶,重要支柱行業的好客戶,需雪中送炭,攜手共進,要主動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企業共渡難關。五是結合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和民間資本的實際情況,加強金融創新,進行金融制度和產品建設,多渠道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府要盡快推行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并加以推廣,鼓勵支持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村鎮銀行使其發展壯大,建立完善管理和風險控制體系,增加其吸納資金的能力,拓寬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允許在一定范圍內吸收存款在資金市場進行調度和調劑。六是針對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整體素質比較差,信用缺失的具體情況,政府要研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培訓,加強監管,提高誠信度和防范風險的辦法,不斷改善和提高融資水平。
5、抓好農產品基地建設,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依托全縣農業傳統優勢和比較優勢,堅持抓好“特色種植、畜牧養殖、經濟林果”三大基地建設,特別做好啤酒大麥、沙漠洋芋、枹杞、糧油、金盞花等特色農產品基地的規劃建設,以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料保障問題。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著力培育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堅持抓好肉羊、生豬、奶牛、蛋雞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積極發展草畜產業,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升畜牧業生產水平,增加農畜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促進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
6、強化職工培訓工作,實施人才發展戰略。通過多種形式,努力培養一批企業留得住,用的上的實用型人才,縣中小企業局、鄉鎮企業局對此項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按照產業集聚、龍頭領先、基地壯大的發展思路,認真實施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對龍頭企業實施政策支持、要素傾斜、重點培育,使其發展壯大。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指導管理,有針對性的舉辦不同形式的中、短期培訓班,加快建立和實行民營企業現代管理制度和模式,增強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
7、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一是積極引導現有行業協會發揮引領功能,抓好行業資源整合,避免無序發展、浪費資源和重復建設,促使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提高抵御和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二是促使小企業向“小而強、小而精、小而特”的方向發展,以規模增效益,以質量求生存,增強發展后勁。三是加快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步伐,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引導民營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從而提高我縣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使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再添后勁。
中小企業是我縣縣域經濟的重要中堅力量,在創造就業、推動技術創新、擴大對外貿易、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但是,隨著我縣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一些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其中資金緊張、融資困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和突出難題。
目前,銀行和企業普遍存著銀行有錢不敢貸,企業要錢又貸不到款的尷尬局面。我們認為中小企業要解決籌資難的問題需從長遠發展和現實來看問題,既要注重內部積累,提高企業競爭力,又要以誠信為本,提升企業社會誠信度。
(一)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發展。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政府部門可以從財政、稅收、政策性貸款和直接融資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針對中小企業的不同特點,選擇政府采購、擔保、減免稅、利息補貼等多種方式對企業進行支持。同時積極推進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隨著企業制度的完善,企業信譽的提升,必定有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把儲蓄轉化為投資。
(二)多方合作,建立共贏局面。企業申請抵押貸款,主要困難是企業產權界限模糊和價值難以評估,這需要多方協作:一是銀行部門要建立健全企業信用征詢系統,降低信貸準入“門檻”,讓更多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得到資金支持;二是完善信用評級制度,資產評估中介機構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一整套中小企業評估體系,貼近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和加強行業自律;三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宣傳社會誠信,完善服務,建立各類信用評級制度,廣泛開展“信用戶”、“信用鄉鎮”、“信用企業”的評定活動。建立以查詢、評估、披露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信用檔案,從嚴規范其經營行為;四是建立政銀企聯系會議制度,定期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貼近企業進行跟蹤服務,著力解決中小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困難,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便捷貸”等更多金融產品出爐。
(三)建立中小金融機構。隨著我國金融機構專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金融市場越來越細分的今天,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必將應運而生。專門化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的優勢在于可以更加貼近企業,降低目前各商業銀行實行的受權受信制度的門檻,另外這種金融機構專門從事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更加有利于不斷積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質量,促進企業和銀行的共同健康發展,從而達到企業和金融業和諧、互利的共贏局面。
(四)鼓勵企業采用民間借貸行為。我國是一個比較重親情的國家,親戚朋友之間的相互接濟常被視為一種美德。在新的形式下,制定相應的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向親朋好友借貸的措施,以建立一條中小企業便捷有效的融資渠道。民間融資系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融資,可以采用私人借貸、民間招商、企業內部自籌、個人財產抵押貸款等多種形式。
此次調查是自1995年實施《擔保法》、2007年實施《物權法》、**市工商局開展動產抵押登記工作以來第一次大范圍的調查。調查以分(市)局為單位,工商所參與。主要以發放問卷為主,同時各分(市)局召開了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參加的座談會,市局合同處會同分(市)局合同科、有關工商所對一些企業進行了走訪。調查范圍覆蓋全市13個區(市)(含保稅區)、鄉鎮,其中五市、城陽、嶗山占75%,市內四區占25%。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融資現狀、企業動產抵押擔保融資狀況、法律政策掌握情況和有關建議五個方面,共38個問題198個選項。其中有三分之二為單選,三分之一為多選。調查共發放問卷590份,收回問卷491份,回收率83.2%,實際有效問卷400份。
發展問題不僅是世界主題,而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主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搜集的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希望你喜歡!
一、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的現狀。
調查中,企業家、客商對我縣的經濟發展環境總體評價很好的占68﹪;比較好的占32﹪。與其它兄弟縣(市)相比,認為好的占46﹪;略好的占33.33﹪;不知道的占20.67﹪。認為近三年我縣經濟發展環境有明顯改善的占81.25﹪;有改善的占18.75﹪。認為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很強的占40﹪;較強的占60﹪。認為行政部門執法檢查時的工作態度很好的占40﹪;較好的占46.67﹪;一般的占13.33﹪。認為行政部門行政審批程序復雜的占6.67﹪;簡單的占13.33﹪;一般的占80﹪。認為行政部門在行政審批中存在亂收費或不按規定項目和標準收費的占6.67﹪;沒有的占73.33﹪;不知道的占20﹪。認為行政執法部門存在多頭檢查、頻繁檢查和只有收費、檢查、處罰時才見到人占6.67﹪??傮w說,目前我縣經濟發展環境總體情況良好,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1、領導重視層次高,推進力度大??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我縣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列入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多次召開會議,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明確了工作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時間步驟,保證措施和要達到的目標。調整充實了縣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領導小組成員,層層落實了目標責任,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領導小組統一協調、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和組織體系,為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法制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紀檢監察機關加大了對影響經濟發展的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今年以來,全縣共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38件,處分46人。法院加大了執法和審判工作力度,對涉及經濟犯罪的案件做到了從快從速處理。公安部門加大了“掃黑除惡”和對經濟案件的偵破力度,有效地震懾了犯罪,規范了行政執法人員行為,維護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工商、稅務、交通、城建等行政執法部門也都從本部門職能出發,制定了多項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措施,受到企業、群眾好評。
3、服務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服務質量逐步提高。全縣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社會服務部門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及評議機關股室工作,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和服務承諾制,著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樹立了良好的部門形象和行業形象。進一步加大了行政審批改革力度,規范了審批行為,減少了審批環節,普遍實行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還強化了對服務中心大廳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實行了行政機關審批事項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全縣在各行業開展了治亂減負工作,對企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對域外企業實行零干擾、免打擾??h委還下派了一批年輕的后備干部到企業進行跟蹤服務??h人大、政協、紀檢委深入開展了對行政執法的評議監督工作。通過評議,對執法部門形成了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促進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4、政策環境進一步放寬,對招商引資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縣結合實際制定有利于企業和外商生產經營的優惠政策文件;清理廢止了制約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制定了《進一步創優發展環境若干規定》、《上饒縣整治和優化投資環境十不準》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邁出了較大步伐。制定了《上饒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極大地增強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促進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我縣的經濟發展環境雖然有了較大的改善和變化,但與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行政服務中心功能不健全。行政服務中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一些部門總是找種種理由不愿進駐中心。有些部門即使進了人,但審批許可事項又未進,有的部門即使進了項目,也是大頭在單位,小頭在中心,窗口工作人員只起到咨詢作用。多數審批辦證服務仍然存在“兩頭跑”現象,對設置在中心的窗口沒有做到完全授權審批,致使辦事效率低。有客商和群眾說,行政服務中心不僅沒有成為一個服務平臺,反而成了一道辦事的門檻。
二是少數部門作風不夠扎實,執法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本次調查的19個單位中,有企業反映環保、工商、衛生3個單位工作作風差;國土辦事效率低;環保、衛生、交警3個單位服務態度差。有些行政職能部門輕管理、輕服務,存有較嚴重的以罰代管,只罰不幫的現象,錯誤地認為管理就是處罰,服務就是收費,導致管理職能弱化和執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執法行為不規范,文明執法意識不強。有些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言行粗魯,該辦的事頂著不辦,可辦可不辦的事拖著不辦,可這么辦可那么辦的事卡著不辦。有的部門隊伍建設抓得不力,對職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監督,導致一些工作人員素質差,不懂政策,不熟業務,甚至違法違紀。
針對我縣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立足縣情,狠抓當前,著眼長遠,擺正局部和整體、管理和服務、監督和扶持的關系,進一步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重點應抓好以下工作:
1、主抓領導,確保政令暢通。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環境如何,關鍵在領導。因此,各級領導要把改善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督辦檢查,狠抓工作落實。特別是經濟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條條部門的領導,要進一步深化對改善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從放寬經濟發展環境會影響部門、條條發展的誤區中走出來,舍小家,顧大家,切實做到放水養魚,真正樹立起“發展是硬道理,改善環境是前提、是關鍵”的思想,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具體要求,錛住總體目標,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任務。
2、增強服務意識,轉變服務理念。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各級領導干部首先要確立大開放大發展的意識,既要讓外商進得來,更要留得住,要舍棄部門利益,謀求全局利益,竭盡全力扶持外商發展。各級機關干部要樹立新的服務理念,變“企業要我服務”為“我要為企業服務”,大力推進服務環境建設,真正強化圍墻理念、樹立“五辦”作風、“三先”理念。特別是執法部門的干部更要樹立執法就是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幫助企業糾正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支持企業發展壯大。
3、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建立高效的政務平臺。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優化環境作為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加以推進,改革現行的較為分散的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體制,實行行政許可“兩個集中”,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審批體制。各部門應將權力下放到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將所有審批、辦證、收費等事項全部集中在窗口辦理,充分授權給窗口,解決窗口事權責統一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努力打造陽光、高效、便民的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行全程代辦制,各招商引資單位將所引入企業的資料準備齊全后,交行政服務中心,由行政服務中心全程代辦,既節省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辦事效率。
4、改革行政收費體制,規范收費行為。全面推行聯合收費和統一收費制度,對各項行政收費和行政處罰均實行聯審聯收,徹底消除自由裁量權,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行政收費環境。對涉及招商引資企業的收費項目要進行認真的清理、整頓、規范管理,對不合理的收費項目予以取締,下決心克服現行收費過多過濫的弊端,堅決杜絕有些部門在為企業服務巧立名目收費,嚴格禁止有關單位從本部門利益出發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保護企業合法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制度,減少到企業檢查的次數,避免交叉、重復檢查現象,減輕企業負擔,努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
5、健全行政監督體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建立起以紀律檢查委員會為核心的創優經濟發展環境統一監督系統,形成有效配合、協同并進的運行機制,把上饒縣的投資環境、政務環境的各個環節置于強有力的監督之下,確保各項政務活動嚴格地在法律、法規和黨紀、政紀范圍內運行;各級黨政干部要切實轉變作風,組織力量深入基層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親臨一線,解決具體問題;要加大對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和整頓力度,依法取締市場壟斷、地方保護等不正當競爭,嚴厲打擊詐騙、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為,凈化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紀檢、監察部門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嚴肅追究;要繼續深入扎實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及機關科股室工作,進一步改進評議方法,完善評議程序,嚴肅評議紀律,嚴格利用好評議結果。
6、強化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和業務素質。一要加大對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不經過業務技能培訓的,不能安排上崗。二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簡機構,精簡人員。對一些經濟杠桿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要著力解決職能交叉、重疊的問題,要砍掉那些為安排子女就業、送人情而設置的機構和崗位,實行全員競爭上崗、擇優錄用。三要加強對干部的業務考核,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全面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獻身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過業務考核達不到要求的,要從執法崗位上撤下來。
為了解全縣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總結發展中創造的成功經驗,從根本上解決林業體制機制不順等突出問題,把林業產業推向全面科學發展階段,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按照縣委辦師辦通〔20xx〕54號文件精神,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我局對全縣林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特報告如下:
一、林業產業發展現狀。
××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山地面積占91.2%,是××省重點林區和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多年來,林業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林業發展要求,圍繞構建“綠色××,富?!痢?,和諧××”這一主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為目的,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多項生態建設工程為支撐,從增加林業貢獻率著手,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實施了速生豐產林、世行貸款造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一批生態建設工程,森林資源持續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深化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態效益、產業效益、林農效益凸現;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產、加工和交易基地,林業產業實力顯著增強、結構漸趨合理,林業產業建設邁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目前全縣林業用地面積達241.93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417.45萬畝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積196.99萬畝,灌木林地面積27.76萬畝,疏林地面積6.52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0.66萬畝。森林覆蓋率5從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總蓄積量533.82萬立方米,20xx年林業產值突破了2億元,20xx年力爭超過3億元。
(一)第一產業穩步發展。林木培育業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建設驅動下,全縣群眾造林積極性高漲,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發展迅速。目前有速生豐產林93萬畝,其中杉木30萬畝、華山松20萬畝、桉樹15萬畝、川滇榿木等速生商品林28萬余畝。20xx年建設10萬畝以杉木、川滇榿木為主速生豐產林,實現100萬畝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設目標;經濟林樹種結構漸趨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從20xx年的2.57萬畝增至20xx年的10.39萬畝,產量89.18萬噸,20xx年繼續建設核桃10萬畝、油茶1000畝;綠化苗木事業發展加快。育苗面積從20xx年的213畝增至20xx年的3375畝,年產綠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萬株(盆)。特別是以“滇東木蓮”為品牌的綠化苗木基地初具規模。
(二)第二產業初具規模。全縣共有林產品加工企業45家,20xx年生產鋸材12931m3,實現產值2564萬元;生產細木工板10961m3,實現產值2849萬元,20xx年預計實現產值8000余萬元。
(三)第三產業逐步壯大。菌子山、鳳凰谷具有較好的景觀優勢和森林旅游資源,20xx年接待游客27.9萬人次,涉林產值7027萬元。
二、基本做法與典型經驗。
(一)突出重點,科學規劃,有序推進林產業發展。數量充足、布局合理、結構科學、質量優良的各類森林覆蓋,才能發揮生態系統整體防護功能,才能構筑良好的森林生態屏障;建設林木利用率高、產品增值效益明顯、產業鏈條長、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企業,才能較好的聯結帶動農戶增收,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因此,建立符合縣情、林情的發展思路與制定科學的產業建設規劃,走有序、可持續發展之路是現代林業發展的精髓。我縣根據區位、氣候等優勢,確立了速生豐產林基地、特色經濟林基地、綠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設規劃,并始終不一的堅持,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作用,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確責任,嚴格落實,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機制。我們實行各級領導干部任期林業產業目標責任制,簽定責任狀,將林產業成績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獎懲辦法,嚴格考核并兌現獎懲。責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強化了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
(三)調整結構,靠山致富,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煥發出群眾空前的造林、營林、護林熱情,投資發展商品林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熱門”;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場整體功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林業服務體系、經營體系、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和流轉體系的建設,加速了林產業結構升級和良性循環發展,使林業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事實證明,林業既能顯現生態、社會效益,又能很好發揮經濟效益,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一、發展現狀。
隨著我市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更是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提升產業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呈現持續上升的發展態勢,在推動我市經濟產業結構升級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與科技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
我市現代信息服務業的銷售收入122.8億元,其中電信傳輸和信息內容服務業78.8億元,軟件業44億元。信息傳輸服務業方面,固定電話用戶(含公用電話和小靈通)發展到113萬戶(城市電話戶數73萬戶,農村電話戶數40萬戶),移動電話戶數為357萬戶,農村已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計算機互聯網用戶數為35萬戶,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軟件服務業發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軟件企業,合肥市軟件企業實現的軟件銷售收入占全省軟件收入的85%;作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實現產值近10億元,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三個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園,其中安徽服務外包產業園經省政府批準,是國家級服務外包基地示范園區、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
圍繞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目前,我市各類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2個,其中國家級5個,在孵企業600家,轉化科技成果900余項;合肥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初步建成,促成產學研交易項目47個,交易額4900萬元;“中國(合肥)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展覽規模28000平米,參展項目5000多個,219個自主創新合作項目簽約,總投資988億元;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初步形成“一帶”(高新技術產業帶)、“三區”(高新區、經開區、蜀山區)、“多園”的空間布局。
(二)政府牽頭,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引領行業發展。
由于信息資源、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頭管理、部門分割、重復建設、資源分散等問題,為優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建立共享平臺。
1、大力推行電子政務,整合信息服務業資源。
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電子政務建設是信息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全國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政務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點,也是信息化建設的龍頭。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滿足信息化發展需要的信息基礎設施框架。統一電子政務專網、統一政務處理平臺、統一機房、統一管理機構“四統一”的合肥建設模式成效明顯,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政務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較大進展。覆蓋全市的電子政務專網,實現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互聯”目標,縱向實現了市、縣(區)、鄉鎮(街道)的互連互通,橫向實現同級單位之間的受控互訪。電子政務應用不斷深入,以“中國·合肥”門戶網站為龍頭,以縣區、市直部門101個子網站群為支撐,重點突出政務公開、在線辦事,“12345市長熱線”、“114陽光政務”、“數字電視”等信息資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過稅務、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個各類政務應用系統,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聯系辦理稅務、社保、醫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務,鼠標一點就能實現咨詢、求助,提出意見和建議。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得到了有效共享,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復建設,降低了建設成本。
2、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切實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并投入運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與交易、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科技文獻信息、科技創新合作、專業技術、投融資等七大服務功能?!爸行摹眻猿终鲗?、省市共建、資源共享、創新服務的原則及公益性運作模式,在集聚各類科技資源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輻射能力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產學研合作的重要載體,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為國家專利技術(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匯集了科技成果1485項,儀器設備1176臺(套),技術需求1503項,備案專利1610項,重點企業571家,知名專家2053人以及與合肥支柱產業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等科技資源,實現了“找文獻、找儀器、找項目、找資金、找政策、找專家、解難題”的“一站式”科技服務功能。至底,“中心”為企業提供的成果和專利推介、交易服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科技合作服務、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科技文獻查新和檢索、推介服務以及科技咨詢、培訓、輔導等服務累計近10萬人次,其中70%以上為企業用戶。
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政策體系初步形成。
近幾年,我市陸續出臺了《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實施細則》、《合肥市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了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發展重點,并在服務外包、科技企業孵化器、中介服務等領域給予稅收、租金、土地、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加上國家和省發布的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以及即將出臺的《合肥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20xx)》,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進信息與科技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相對發達地區城市而言,我市信息與科技服務業的數量不多,規模不大,機構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匱乏的問題仍較為突出,總體上尚處于起步階段。
(一)總量偏小,發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競爭力。
我們調研了國內幾個城市,軟件及信息服務業銷售收入和同比增長,成都市為427億元、同比增長38%,大連市為306億元、同比增長42.3%,廈門市為145億元、同比增長31.8%,而我市為122.8元,同比增長24.6%。與成都、大連和廈門市相比,無論是總量和增速,我市均明顯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資源占有率方面,我市與其它城市也相距甚遠,信息服務業產值低、行業資金投入小、人員投入和經營規模不大,雖然涌現出科大訊飛、科大恒星等一批優秀軟件企業,但與東軟、浪潮、聯想等企業相比,產值相差很大,缺乏競爭力,缺少技術較為先進、管理水平較高、生存能力較強,具有行業領先作用的龍頭軟件企業。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存在規模小、數量少、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產權交易公司等要素類專業服務機構比重偏低。很多企業每年要申請數十件甚至更多專利,而全市專利代理機構只有十余家,專利申請時間過長,給企業權益保護帶來不便,也影響了專利代理機構的信譽。由于科技風險的投資和退出機制沒有形成,以及發展環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區風險投資公司發展緩慢,全市共有8家風投公司,可八年后,數量不增反降,目前僅有7家尚在運營,7家的注冊資金總額還抵不上發達地區1家風投公司的規模,這顯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嚴重制約了我市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二)資源共享存在障礙,有待進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長遠的統籌規劃,信息產品和服務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以及行政條塊分割和行業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語言和技術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復輸入以及多頭使用和維護,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部門與部門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信息難以交流與共享的現象仍然存在,從而阻礙了信息服務業發展。
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剛處于起步階段?!爸行摹辟Y源體系還不夠完善,與科技資源豐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業研發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機制,資源分類不夠清晰,科技服務機構入駐較少,缺乏個性化專項服務,社會各界對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宣傳推廣力度還有待大力提高。
(三)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涉及教育、勞動、財政、稅收等廣泛領域。目前,各級政府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但還沒形成有效的政策體系,關于信息與科技服務業扶持措施有待進一步細化,已有的政策有些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信息化管理體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資金總量不足,吸引投資不夠,投入結構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市級信息化專項資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機關電子政務建設,整體效益局限性較大,低水平重復建設未能杜絕,對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行業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少,信息化對工業化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科技服務業管理體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機構隸屬于政府職能部門,屬財政差額或全額撥款單位,其行為往往帶有濃厚的部門行政色彩,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市場行為,他們憑借先天優勢掌握著大量科技資源,擠占了民營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市大多數科技中介機構經營行為單一、孵化類較多、條塊分割嚴重、業務交流合作積極性不高,渠道不暢。經濟資源、人才資源和知識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先進技術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機構的業務擴展和組織發展,使之難以完成高質量的多功能服務。這些充分說明我市科技服務行業建設缺少整體規劃和有效的調控手段,制度建設缺少總體框架設計和有效執行環節的安排。
。
扶持和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長期戰略,要以沿江大開發、長三角大融合、國際產業大轉移為契機,以實施科技“五大工程”為撐竿,實現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撐桿跳”式的發展。
進一步做大做強現有的規模企業,如:飛船、雙登、曙光、蘇中藥業等,使之成為拉動產業鏈發展的龍頭。加快汽車關鍵零部件基地建設,將配套領域向中重型卡車、中高檔轎車轉移。各企業要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附加值。充分發揮產業配套優勢,把相關項目的引進作為科技招商的重要內容,增強集聚效應,拉長產業鏈,形成規模較大的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
必須始終把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放在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首位。一是為科研人員從事技術開發創造必要的條件,包括課題選擇、資金籌措以及項目開發過程中的配套服務,促使科研人員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加強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發揮其在吸納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方面的獨特優勢,大膽采用“年薪制”、“項目招標制”、“專家組閣制”、“技術崗位薪金制”等形式,構筑企業的專業性人才高地。三是通過高技術研究、課題攻關、項目轉化、學術交流、外派培養等渠道,造就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通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高科技人才。
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全面落實各級政府制定的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開發費用可按照實際發生額計入成本,在稅前扣除;其中盈利企業該項費用年增長幅度在1xxxx以上的,經稅務部門審核,可再按實際發生額的5xxxx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包裝上爭力度,爭取更多科技項目進入省級以上“籠子”,獲取各類貼息和專項資金扶持。
切實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合理調整投資結構,改進投資方式,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率,發揮其引導作用;采取積極措施,吸引銀行資金,激活民間資金,引進國外資金,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加速建立和完善新的科技投融資機制和激勵機制,特別是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機制、保險機制、科技信貸機制和信用評估機制,使資本市場成為科技發展的強有力支撐。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加快風險投資體系建設,盡快設立科技創業基金,進一步健全中小型科技企業貸款擔保機制,建立融資擔保機構,并逐步建立以創業投資資金、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創新資金、創業孵化資金和擔保資金為重要內容的創業資本市場。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碑斍?,我鎮正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期,也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以黨的xx大精神為引領,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步推進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轉型跨越,推動我鎮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我鎮現有涉農辦事處x個,共x個行政村,農戶數x戶,農業人口x人,耕地面積x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xx個。近年來,我鎮上下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農村工作始終堅持上級黨委、政府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方向,以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深入實施移民扶貧開發,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機制,促進農民創業增收,農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1、特色產業穩步發展。以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為主題,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節水設施農業,形成了以農家樂為主的特色產業。
2、農業產業標準化體系日漸完善。以基地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著力培育和發展大場大戶,推動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優化升級,以獅山茶場客家風情園為代表,實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生產,帶動了周邊多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直接解決了多人的就業問題。xx年引進茶葉新品種黃金芽等優良品種在分場建立高產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積x畝。
3、城鄉一體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堅持高起點定位,以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為目標,以項目為抓手,農戶參與為主體,社會幫扶為補充,以整組推進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場試點村為突破,全面創新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農村道路鋪筑,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4、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緊緊圍繞實施“生態立鎮”發展戰略,扎實安排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狠抓措施落實,組織實施了林業特色產業、重點生態公益林、新農村綠化美化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全鎮林業生態建設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5、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凸顯。搶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貧開發項目實施的機遇,動員組織廣大移民群眾全力開展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呈現出統籌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1、結構因素。農業內部,種植業比重相對偏大;蔬菜、畜牧產業鏈條仍不夠完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較弱,而有的加工企業與基地聯系不夠緊密,尤其是畜牧業生產還缺乏能夠帶動產業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
2、市場因素?,F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還不暢,農產品在市場開發上還沒有完全走出去,農業標準化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仍然滯后,優質不優價的問題較為明顯。
3、機制因素。在當前的雙層經營體制上,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集約規模經營短期內還難以破題;農村合作組織與農戶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與農戶、與基地銜接不夠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夠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服務的需求。
4、資金因素。信貸政策不寬松,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同時,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
5、客觀因素。近兩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在給農業和農村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一些現實的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表現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沿襲著傳統的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鄉村組織原有職能在逐漸弱化,對農民的約束力較差,組織難度較大。
1、突出產業規模效益,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按照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圍繞農家樂特色產業,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引領、利益驅動、政府扶持、項目支撐、部門服務、龍頭帶動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廣以農家樂、農家客棧為主導產業,持續帶動農民增收。
2、強化科技示范引領,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從人、財、物方面逐步加大對茶葉基地的支持力度,重點推廣農業高效新品種、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充分發揮高效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拓寬信息流通渠道,逐步開展專家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質量監控、資源共享、產品交易等工作,推動農業萌生新的亮點、新的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強勢品牌。
3、持續推進扶貧開發,著力改善發展環境。按照項目做支撐、政策做保障、產業做龍頭、基礎做鋪墊的要求,采取適當集中、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模式,集中財力物力扶貧攻堅,把覆蓋移民鄉村、增加移民收入的產業開發和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項目帶動,推進移民鄉村土地改良、基礎設施建設、移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等重點工作,著力提高扶貧開發效益。
4、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全速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創新建立以政府為引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統籌投入、集中建設的新農村模式,加大農業和農村資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的居民點改造精品亮點。實現農村人口向集鎮、城鎮的逐步轉移。
5、加快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業經濟轉型。深刻認識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改革作為掃除障礙、激發活力、推動發展的有效手段,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步伐,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型跨越。一是進一步完善配套田間工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全面提升農業節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轉政策,健全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轉作價評估、流轉補償、合同簽證等管理制度,積極動員農民采取轉讓、轉包、租賃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進經營能力強、資金實力厚的種養大戶根據當地發展要求進行產業開發,實行規?;?、標準化、工廠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由大場大戶、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三是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就近吸納部分富余勞動力,變農民為工人,實現農民的就地轉移。
這是一篇關于。
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鑒!
丁圩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溝南面,距顏集鎮政府西3公里,顏邵公路、顏花公路從境內通過。鎮組織農技、農經等相關人員于xx年元月27日對丁圩村有關情況進行調研,現在把調研情況作如下報告:
一、丁圩村現有5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42戶,總人口2158人,勞動力860人,在外打工勞動力560人,尚能轉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積1441畝,其中旱地1441畝,中低產田518畝,糧食種植面積達841畝,油料面積30畝,蔬菜面積10畝,花卉面積500畝,其它經濟作物面積60畝。畜牧業生產情況:大家畜4頭,生豬150頭,羊105只,家禽養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產業生產情況:企業6個,其中私營板廠1個,個體工商戶5個。企業從業人數30人,糧食生產59000公斤,油料生產3000公斤,禽蛋產量28000公斤,蔬菜產量50000公斤,社會經濟總收入1154萬元。第一產業收入643萬元,第二產業425萬元,第三產業86萬元,分別占總經濟收入的55%、37%、8%,主要農產品小麥、玉米、花木,人民收入來源于花木和外出勞務。xx年農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勞務收入1500元。
二、存在問題。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無經濟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農民群眾小富即安的思想,沒有積極進取、開拓精神,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夠致富,上級號召引進新品種,不少農民群眾對種植花木抱著消極態度,對種植花木認不上,思想守舊,小農意識強,不接收新鮮事物,只知道種糧食,有飯吃不挨餓,導致經濟發展緩慢,今后要進一步推進花木之鄉經濟發展、使農民及早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農民就業致富門路窄,收入增長困難,發展生產無資金,無工業項目,無技術人才,交通閉塞,黨員干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夠,村郭無房屋,黨員干部無活動場所。水利配套較差的丁圩電灌站,不能發揮抗旱排澇作用,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導致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生產生活難以提高。
三、目標規劃。1、做大做強花木產業,擴大花木種植面積,引進高檔花木品種,培養花木經紀人隊伍,搞好花木營銷促進農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轉,搞好花木生產面積,花木面積生產到1000畝。2、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不斷提高全民創業積極性,壯大農村經濟發展,近期村里招來了一個板材廠,現在已經在籌建中,需要資金50萬元,要求上級扶持。搞好生產勞動力的轉移就業,xx年-xx年年外出務工人員要達到700人。搞好二三產業,鼓勵全民創業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到2019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設好,搞好黨員活動室。4、搞好村莊規劃,開好一道溝,鋪設村中心路和村內道路,預計到2019年村內全部鋪設水泥路,使村容整潔,面貌煥然一新,村里組織專人進行規劃。5、搞好水利建設,開挖好田間一套溝,修復好村電站,保證農田旱澇保收,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四、搞好村板材廠建設生產,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以廠帶動其它項目的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龍頭企業,促進花木生產,提高農民積極收入。搞好資金籌措,按項目落實責任,由專人負責,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五、建議:1、村無房屋,希望上級給予資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2、村板材廠生產,資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給予扶持。3、顏邵路面窄,要求加寬,村內道路鋪設資金困難,要求上級給予支持。4、村電灌站損壞,要求水利部門給予資金支持修復電站。
2.目錄表。
4.本文主體部分包括整個市場調查的詳細內容,含調查使用方法,調查程序,調查結果。對調查方法的描述要盡量講清是使用何種方法,并提供選擇此種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應是數字、表格,以及對這些的解釋、分析,要用最準確、恰當的語句對分析作出描述,結構要嚴謹,推理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對自己在調查中出現的不足之處,說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必要的情況下,還需將不足之處對調查報告的準確性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分析清楚,以提高整個市場調查活動的可信度。
。
根據市金融辦統一部署,近日縣金融辦、經信委、人行對我縣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進行了調研,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我縣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主要出現了自身信譽等級不高、金融機構體系不健全、融資成本較高等一系列問題。中小企業關系到我縣經濟的崛起,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克服困難。為貫徹落實_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市政府辦公室轉發池州市金融辦、池州銀監分局《關于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若干工作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有效應對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推動全縣中小企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F結合我縣實際,對我縣中小企業發展進行如下調研: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研采取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法,并且召集企業共同討論我縣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1.此次調研活動抽取的企業涵蓋工業、農產品深加工企。
業、商貿企業、旅游業等。
2.實地走訪了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等十家企業。
二、我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中小企業信譽度不高我縣中小企業由于大部分是傳統家族式經營模式,企業業主素質良莠不齊,有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以為繼,就會發生逃賬事件,如我縣xx公司躲債事件;銀行為了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最大收益而想對小微企業知根知底,中小企業為了自身利益或者獲得金融機構貸款而盡量掩蓋信息,這種存在于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放大了金融風險,這也導致銀行不愿過多的放款給中小企業。
2.對內部融資依賴較大,融資手段單一。
我縣缺乏針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還達不到上市門檻,融資的主要方式除了銀行貸款及民間借貸外,主要依賴內部融資這一融資渠道。根據相關資料,我國中小企業業主主資本和留存收益分別占我國中小私營企業資金來源的30%和26%,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我縣部分企業以內部融資為主要渠道;經營模式也大部分為傳統手工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國外經濟疲軟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力下,出口加工類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這些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希望更加渺茫。
3.融資成本普遍偏高。
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期限普遍較短,一般為一到三年,(以一年到三年的央行基準利率為例)融資成本超過了基準利率53%40%和50%。銀行貸款審批的時滯性也從中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從問卷統計中發現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平均周期大約為一個月,中小企業大部分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這種滯后性可能就會錯過這些企業收購原材料的黃金周期,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空間縮小,最后驅使中小企業融資的單位成本虛增。
降息所帶來的流動性釋放并未真正流向中小企業。
三、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建議。
1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治理制度。
首先,中小企業不僅在擴大生產經營中用心用力,更要主動改善企業自身的信貸環境,從根本上認識自身財務制度對企業擴大再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不僅有助于控制企業經營成本,同時也有利于改善長期存在于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關系,增進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信心。其次,不斷加強人民銀行信用體系建設,盡可能多地將小微企業真實運營情況的非財務類信息納入征信體系,這樣就有利于突破銀企雙方的信任障礙。
2.豐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我縣中小企業內部融資比重過高,不能最大化財務杠桿作用,從而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應采取增加從銀行獲取間接融資方式,也應多采用股權融資以及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一方面可以掣肘銀行長期處于壟斷一方而差別性的“審慎”貸款,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金融機構在盲目逐利過程中將貸款高價尋租。
3.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除中小企業對銀行貢獻度、存貸掛鉤等造成金融資源負內部性的審批指標,減少不必要的審批手續,不斷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其次,應根據當地實情,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特點,為中小企業采用合適的稅率,繼續貫徹實施中小企業結構性減稅政策。
4.加快金融機構信貸產品創新。
金融機構積極培育有信貸資金需求的企業,主動服務上門,幫助企業規范經營和管理。根據我縣中小企業發展趨勢和資金需求,研究創新金融產品,有效支持企業發展,以此促進企業和銀行互利雙贏。
從2000年我市開展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以來,全市共認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xxxx,由于復審不合格、企業轉制等原因,現存3xxxx。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xxxx。
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所從事的技術領域涵蓋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與制藥、節能與環保、現代農業等7大領域。從各個領域的企業數量上看,先進制造、精細化工和電子信息分占前三位,分別為xxxx、xxxx和xxxx(見圖1)。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已逐漸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主體,共有2xxxx,其余xxxx為國有企業。從地域分布看,市直企業1xxxx、興隆臺區屬企業1xxxx、雙臺子區xxxx、盤山縣xxxx、大洼縣xxxx(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盤錦經濟開發區的成立,原興隆臺經濟開發區內企業均視為市直企業)。從企業規???,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已走過初創時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02年產值超千萬元的2xxxx,其中超500xxxx元的1xxxx,超億元的xxxx。
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絕大部分都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主要從事企業的技術管理、自主研發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只是名稱還不是十分規范,有技術部、科技處、研究所等等不一而足。相對市內其它企業來說,企業科技人員比例較高,大專以上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均在3xxxx以上,平均值達到,有xxxx企業在5xxxx以上。從事研發的科技人員絕大部分都在1xxxx以上,平均值達到,最高比例達到7xxxx。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開發上舍得投入,從研究開發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看,平均值為。
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產學研聯合,近幾年來,隨著全市科技合作工程的大力推進,部分企業也相繼與相關院校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如:盤錦興海制藥有限公司與沈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學院聯建生產實訓基地;盤錦興建助劑有限公司與西安石油大學聯建成果轉化基地;盤錦昌明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了企業研發中心。這種“校企聯姻”為企業優先優惠轉化院校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對企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業通過開展產學聯聯合,研發出一大批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技術或產品。如:盤錦市華意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與加拿大海外學子肖俊宏博士合作開發了“稠油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和成套設備開發”項目。該項目針對遼河油田的稠油污水深度處理難題而研發,并先后開發了稠油污水預處理工藝、溶氣氣浮工藝、除硅凈水工藝、多介質濾料過濾工藝、大孔弱酸樹脂軟化工藝、含油污泥脫水工藝以及相應的水處理藥劑與設備,全面解決了稠油污水處理工藝的各個關鍵環節,實現稠油污水處理后達到回用作蒸汽鍋爐補給水水質要求,處理后的技術指標均等同于國外同類工程指標。目前,公司已成功完成了歡三聯日處理xxxx立方米的核心工程。盤錦遼油豪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中頻變頻器,頻率達到2500hz,產品自動化程度高,比目前國內使用的500hz中頻變頻器節約成本2xxxx以上。盤錦昌明電子有限責任公司依托江漢石油學院,開發了tcp射孔監測儀,主要用于監測油田生產中的射孔起爆過程,它可以有效克服施工時井場環境中加壓泵、鉆機、作業機等其它設備及海浪擊打套管等振動干擾、噪音干擾以及人為因素影響,準確判斷起爆成功與否,避免以往因射孔炮彈在井下未爆而在井口的爆炸傷人的惡性事故,產品屬國內首創。
農業稅免征后留下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歷史尾欠。為認真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國家農業稅免征政策,按照縣政協的統一安排部署,我鎮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對本鎮農村稅費尾欠和現存債務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調查清理?,F就調查有關情況與問題報告如下:
縣政協第六屆四次會議之后,我鎮立即召開了班子成員會議,就本次調查的組織和操作方法進行了專題研究、周密部署。接著,由鄉政協聯工委牽頭,抽調財稅、農經、教育等有關部門的人員成立了調查小組,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安排相應的工作經費,開展了為期一個星期的調研。
調研小組采取數據統計與走訪調研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認真搞好資料搜集、數據摸底、匯總分析等數據統計工作,一方面通過走訪和座談,廣泛聽取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鎮村兩級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基本保證了調查數據的準確真實與情況意見的客觀全面。
鴨田鎮地處隆回極北,毗鄰新化,下轄26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2.6萬,農業人口7760戶,耕地總面積1.72萬畝,土多貧瘠,人均耕地面積少,農村經濟十分落后,村級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尤其近幾年來因受“地下xx彩”沖擊,經濟發展停滯,農村經濟更為蕭條。
通過調查,全鎮歷年累計農村稅費尾欠金額高達64.6萬元,其中農業稅尾欠金額30.4萬元,鄉統籌尾欠金額12.1萬元,村提留尾欠金額5.9萬元,公路集資尾欠金額3.3萬元,教育集資尾欠金額10.3萬元,其他各類尾欠金額2.6萬元。全鎮30.4萬元農業稅尾欠中,稅改前尾欠金額4.6萬元,稅改后尾欠金額25.8萬元,全鎮農業稅尾欠實欠國庫4.3萬元,上清下未清尾欠金額26.1萬元。
調查結果顯示,全鎮農村稅費尾欠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尾欠總額大。全鎮農村稅費尾欠金額村平1.17萬元,最多的渭溪村達5.35萬元;戶平110元,最多的戶達856元。
二是尾欠范圍廣。全鎮7760戶農業人口中,存在農村稅費尾欠的就有4172戶,占53.8%,欠農業稅的有3331戶,欠鄉統籌的有1364戶,欠村提留的的有775戶,欠公路集資的有324戶,欠教育集資的有1023戶,其他尾欠211戶。
三是形成尾欠的原因復雜。既有主觀惡意欠繳的因素,也有部分政策性的因素,還有因為村組班子配備不齊或者因為干部素質低下,各種問題不能及時處理,造成干群關系對立,影響了農業稅收任務完成的。
由于各類尾欠太多,造成村級財務和鎮財政負債累累。調查數據顯示,全鎮26個村負債總額達36.3萬元,鎮財政負債358.1萬元,其中包括基金會上級注入資金159.7萬元,學校危房改造33.6萬元,公共基礎建設7.6萬元,財政周轉金25.7萬元,墊交財稅收入25萬元。沉重的債務嚴重制約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一)農村稅費尾欠形成的原因:
1、經濟困難無力上繳。我鎮域屬丘陵,人多地少,以農村自然經濟為主體,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狀況落后。全鎮26個村的農田多屬山地、高壟田,灌溉條件差,主要靠天吃飯。農民人均收入低,20xx年度僅人平970元,部分家庭完成各種上繳任務確屬困難。從調查情況分析,尾欠農稅的`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在全鎮平均生活水平之下的占到68%-75%,與當地農戶平均生活水平相同的占到19%-27%。
2、無人在家無法收繳。本地經濟落后,外出務工成為多數家庭的經濟支撐,許多家庭全家外出無人在家,導致各項稅費無從收繳。這種情況的尾欠達578戶,尾欠金額6.1萬元,占總額的19.7%。
3、思想落后有意拒繳。由于歷年收繳各村、各組之間的收繳進度不一,導致互相攀比,而一些思想落后的農戶更是抱徘徊觀望態度,借口推遲,加上近幾年農村稅費體制改革,國家政策變化幅度大,部分農戶更期待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故意拖延。
(二)鎮村兩級債務形成的原因:
1、農業稅入庫上清下未清。農業稅尾欠是責任制下放到戶后的衍生物,有欠國庫的,更多是欠集體的。近年來,各鄉鎮、村組在農業稅征收期間,為保證入庫進度,完成入庫任務,實際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挪款墊繳、上清下不清的現象。就我們鴨田鎮來說,這種情況形成的債務就有29.6萬元,26個村都存在墊交農業稅的情況,墊交最多的鴨田村歷年累計達2.9萬元。墊付資金來源渠道不一,有用上級撥款收入的,有用村干部工資的,有貸款的。
2、公益事業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負債累累。近幾年,我鎮公益事業投入較大:學校危房改造,集資辦校,村級公路建設,城區改造,街道美化、綠化、硬化、亮化,等等,自籌資金無法到位,多靠東挪西借,形成債務比重較大。
免征農業稅后留下的歷史尾欠以及鎮村兩級的債務包袱,客觀上必然形成一些難題與矛盾,據調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鎮村債務難化解。前些年由于建校、修路、辦企業等興辦公益事業以及財務管理混亂,村集體債務龐大。全鎮26個村就有20個村有債務,總額達23萬元,平均每村近0.9萬元。盡管有的村通過拍賣資產等途徑化解了一部分,但現在村級僅有的經濟來源就是轉移支付,而這筆資金相當少,連村組干部的工資都難兌付,更談不上化解債務了。據調查,由于農戶欠繳的稅款無法征收,村級為維持正常運轉,只能依靠借款。再加上借(貸)款利息不斷增長,致使村級不良債務繼續呈上升趨勢。鄉村債務如何化解,這一問題形成時間長,涉及面廣,成因復雜,數額巨大。免征農業稅后,化解鄉村債務已經成為迫在眉睫需要研究解決的突出問題。
二是公益事業難開展。村級集體收入在稅費改革前主要來源是向農民征收的三項提留(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稅費改革后主要來源是農業稅附加和轉移支付資金。農業稅免征后,村級集體收入幾近空白,這樣,村級道路維修、溝渠修整等公益事業興辦的資金來源只有通過“一事一議”籌資。這筆錢如果修了路,就修不了溝渠,其它的公益事業更難辦。因此,現在我鎮各村雖然采取了精簡干部、限款訂閱報刊、取消招待和壓縮開支等一系列節支措施,但由于收入渠道窄,村級運轉較過去更為困難。
三是稅費尾欠難清繳。由于村級集體經濟年年入不敷出,維持運轉尚感捉襟見肘,更無力發展公益福利事業,農民群眾的一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更增加了征收稅款的難度,從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些農戶因遺留問題沒得到解決而拒絕繳納稅款;也有些全家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戶應承擔的稅額無法征收;還有一些特困戶和老人單獨立戶的家庭,無力繳納稅款。
四是村干隊伍難穩定。農業稅免征前,基層干部工資和中小學教育必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收入,大部分實際上來自農業稅。農業稅免征后,兌付工資和支付辦公經費必然給縣、鄉兩級財政增加了難度。財政的轉移支付政策是解決農業稅取消后基層運轉困難的一種手段,但目前轉移支付在操作上很不規范,隨意性較大,容易造成苦樂不均。由于村干部報酬低,工作難度大,村里的年輕人和有文化的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不愿意當村組干部,致使現任村組干部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難以擔負起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重任。
此外,免征農業稅后農村遇到的問題還有:土地糾紛問題。種地收益增加,農民種田積極性高漲,農村出現了搶田耕種現象,土地糾紛增多,成為影響農村穩定的重要因素,土地流轉困難加大,難以形成種植大戶,農業綜合開發難度加大;農民負擔反彈問題。為防止鄉鎮以其他名目加重農民負擔,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高壓線機制已經十分迫切;村級經費和五保戶供養經費的保障問題。免征農業稅后,原來由農業稅附加提供的村級組織運轉和五保戶供養經費改由預算內安排,資金供應的性質由集體資金變為財政資金。在新的機制建立中無章可循,需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制定相關政策措施。
對于這些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只能用發展的觀點和方法來解決。在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供上級參考。
一是區分不同情況,出臺具體政策。上級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盡快出臺處理農村稅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的具體政策和可操作辦法。首先是對農村稅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進行徹底清查清理,明確債權債務;其次是適當劃轉有關債務,確屬興辦公益事業的債務轉入縣以上政府承擔,縣以上政府無力承擔的,省級以上政府應給予適當解決;再次是制訂統一的清收政策,以便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具體操作;最后是增加對鄉村兩級的轉移支付資金,鎮、村干部工資、公用活動經費納入縣級財政統籌,解決基層的經費困難,保證鎮、村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確保正常運轉。
二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償還能力。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還款能力和意識,增強鄉村集體經濟實力,是解決農村稅費尾欠和鎮村兩級債務的治本之策。加強基礎組織建設,積極吸納農村致富能人、個體工商戶、外出打工人員中的優秀分子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增強協調、化解矛盾化解的能力。
三是加強債務化解,嚴防新增債務。鎮村兩級可采取盤活閑置資產等各種途徑籌集資金償還、化解現有債務;同時進一步加大鎮村兩級財務管理力度,規范財務管理,加強審計監督,嚴防債務反彈。
四是積極采取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尾欠久拖不清,勢必挫傷那些按時足額繳納的農民的積極性,因此,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積極作好清欠工作。對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前發生的農村稅費尾欠,要登記造冊,暫緩清收,以后再作處理。對改革后新發生的尾欠,特別是基金會欠款和財政周轉金借款,不符合減免條件的,要督促其制訂還款計劃,依法逐步清收,以說服教育和解決實際困難為主,搞好各方面的服務,促使遺留問題盡快解決;對極個別完全有能力又惡意不繳者,應首先約談,約談無效的,要采取強制措施。
改革是為了發展,改革的同時也必然帶來一些相關的問題和矛盾,看到問題,正視問題,再想方設法解決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思路和做法。我們相信,有上級的正確決策,有廣大農民的熱情支持,有相關部門的扎實工作,一定能夠解決免征農業稅后遺留下的歷史尾欠以及鎮村兩級的債務包袱問題,及時避免和化解因此帶來的一些難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4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