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撰寫實踐報告,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和掌握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實踐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目前,我們的社會缺少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去接納殘疾人。我們的同情和憐憫,從某種程度上隱含著排斥——似乎他們生來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參與創造和分享“正常社會”的一分子。這種成長環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會使之支離破碎,個人的才智也會在廢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內根除社會偏見是不可能的。那么,當務之急就是要他們正視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樹立“意志不殘”的信念,以客觀平和的心態迎接異樣的目光、適應環境。
社會連結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同時,要想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后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1.童話——安置心靈之家的“宅基”
小時侯,童話的缺席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它扼殺了孩子沒有負擔的期望,也關閉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維來創造世界的窗口,那樣的童年往往殘疾。以后的補償最多是借尸還魂式的徒勞,終不得精髓。因此,開始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回憶自己聽過的童話故事。我們也挑合適的童話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
2.一個有組織的群體,分工明確地一幫一或一幫幾——小屋的基本“架構”
生活在公共環境中,心靈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們通過某種擁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家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是孩子獨有的私有財產。我們根據文化程度,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周五、六、日,分別去三個人,一人負責一個小組,為他們上課、解答問題等。當其中個體有問題時,我們就進行單獨談話。
我們經常問他們一些漂亮飾物和照片的來歷,他們就自豪地介紹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憶與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經歷。爽朗的笑聲溶解為燦爛面孔的旁白,那種神態馳騁球場的體育健兒拿著獎杯奔向球迷。這時他們會感到有人是專門為他們而去的。
3.贊美和鼓勵——進入小屋的“門”
如果說可愛的贊美字眼對一個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個人的人生之始尤為重要。我們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發辮、條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維等進行贊美,以此逐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當我們要求他們寫日記、保持安靜、不打架時往往以獎勵為借口,每每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每次許諾之后,我們都在同學中收集適合的衣物帶過去。
4.以寬容和教育做保證的自由犯錯的空間——小屋的“床”
成長意味著犯錯,成長渴求著自由與寬容。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去嫁接一些、舍棄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分給小伙伴的食物拒為己有、把作業做的亂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礙的人。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做錯事后,還蠻橫地摔門而去,而每次媽媽都會默默地做好我喜歡的飯菜等著我迷途知返啊。一個人犯一次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一次也不肯原諒他。理請自己的頭緒以后,我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值的慶幸的是他們很聽話。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沒有建好也可暫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與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說童話給了孩子們自由幻想的空間,那么我們該為小屋裝上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與失望。他們有權利在現實生活中爭取童話喚醒的夢想;即使我們滿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絕的空間里慢慢融入現實。
6集體的監督與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發的助人活動很難長期堅持,因為自覺性的養成,離不開初始階段集體的監督與鼓勵。我們該有這么一種集體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誕生,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周末和節假日,經常有高校學生、社會慈善人士去參觀,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動成系統、成規模,將會受益無窮。
(五)實習的意義。
由于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后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
對于“義工”來說,志愿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滿足自己了解弱勢群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于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顒咏Y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群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如果說“志愿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么“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卜,“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卜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卜的技術;如果說“志愿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愿,那么,“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愿落到實處。
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為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松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幼時被父母遺棄。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三: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
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于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xx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余的,就暫時滯留在xx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著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復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里,福利院為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著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
第四,關于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系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沖坡”。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關愛的心”成為一種本能,本能意味著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度之間反復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說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六)實習的不足之處和建議。
初次實習時,工作安排上有許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點:
1,價值觀的影響遠大于專業技能的應用,理論知識的缺乏使我們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間的關懷大于專業關系的作用,
3,“隨機應變”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工作安排。
4,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有效地反映、解決。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帶給幫忙,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潛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
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潛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xx兒童福利院20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忙。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并視聽障礙、發音不請,
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期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能夠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明白,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沸睦韺W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能夠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樣會思考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明白,人一旦思考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樣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個性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狀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向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以前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向相信,他們,必須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對于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對于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制定了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期能從其中獲得成長的經驗與教訓,并從中汲取社會的思考,促進自身的思想進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給老人們送去快樂和溫暖;二是通過走入社會,使我們大學生認識社會、增長社會經驗;三是培養我們的愛心、熱心和善心。
我們小組為這次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到往返聯系福利院負責人,我們付出了很多,經過不怕麻煩的重復再重復,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活動計劃,熟悉了路線,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小組參加該活動的17名同學在深大北門地鐵站集合完畢。我們滿懷激動地前往南山福利院進行公益勞動。
進入南山福利院,在領導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學對墻壁、院落、窗戶等進行了認真、徹底地打掃;有的同學與老人們親切、熱情地聊天,給老人們送上一份溫馨和幸福;還有的同學攙扶老人下床走路„„個個都很認真的學著、干著。一些老人對我們贊不絕口??滟澪覀兩钲诖髮W的學生真不錯!聽到這樣的稱贊,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感到無比光榮。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篇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實踐時間:**年1月8日-**年2月3日
實踐地點:xx兒童社會福利院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幾個伙伴在家鄉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大家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大家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大家準時到達福利院,并與小朋友進行了互動。
當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興奮起來,喊著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的詞語,大家也很快進入角色,與小朋友們互動。大家把事先準備好的零食拿給小朋友吃,陪他們一起看電視、搭積木,抱著他們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們不奢望大家有什么特長會表演什么節目,他們只想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靜靜地看著大家。大家跟他們一起合影時,他們會擺出pose,豎起兩個手指,喊yeah!。他們會把照相機搶過去,從相機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樣。他們會把媽媽的頭繩拉下來,親自給媽媽扎辮子。上午10點,準時開飯了,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坐在方桌邊,自己吃飯,大家就一對一喂年齡小一點的小朋友吃飯。他們一個比一個乖,會互相督促坐好,吃飯,一口接一口,不一會兒一大碗蓋澆飯就已經吃完,一粒米飯也不會浪費。飯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時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床位,會自己脫下外褲穿好睡褲,會把襪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大家向老師們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和春節的心情,老師們說: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和寂寞,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福利院對他們來說就像家一樣。
下午大家和孩子們玩起了小學或幼兒園才玩起的游戲,他們都很開心。傍晚大家要走的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出來送大家,和大家說再見。
回家后,我認為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著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還有些好心人領養他們,他們又是幸運的。大家同學中有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有些結婚了還未育有孩子,有些還是未婚,狀態不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人父母的同學們覺得他們是那么聽話那么可愛;結婚還未育的同學們覺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要優生優育,要勇于承擔父母的責任。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留在老師們和同學們心中的回憶不會消失,同學們也覺得關愛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后可以經常開展。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這個暑假里我認真履行了學校要求進行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積極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學習了解了國家大學生要求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投身社會實踐的各項指令,深入學習結合自身專業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實踐經歷,在實踐中收益良多,體會深刻。
這個假期里,我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去孤兒院當義工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獲許多?;丶液笠驗殡x孤兒院比較近,加上社區干部的大力宣傳,我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參加了此次公益活動。孤兒院的孩子們從四歲到十五歲不等,父母大多雙亡,只能被孤兒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兒院,也是本縣歷史上的第一所孤兒院,收官孤殘兒童共50余人。
所需要的關心和愛的滋潤,她們無疑是可憐的,沒有父母的愛在孤兒院里生活成長。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無言以對,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來的父母不要這么不負責任,讓一個無辜的孩子白白承受著不公平的對待。孩子們午休時間總是不安寧喜歡哭鬧,好不容易安撫了這個,另一個個又開始折騰,最后弄得我手足無措,通過向護工虛心的學習,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練而緊湊的完成安撫他們睡覺的任務,這些孩子們是她們見過的最可愛的孩子,可是卻有著這樣的遭遇和命運。
這些孩子在沒有父母之愛漸漸長大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時期特別的古怪,他們懷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著直叫人心疼,好在這些孩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衣食無憂的生長,給孩子們提供的條件都是最好的,讓他們在沒有愛的基礎上得到一些補償,能順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長大,孤兒們是可憐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嬌生慣養受盡疼寵,可是他們卻沒有這個福氣享受這些本該屬于他們的感情,我們平常不光只顧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健康長大,而是要從學習、生活、為人處事,修養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兩個月的實踐生涯過得飛快,我和這里的孩子相處得非常愉快,比如帶著她們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戲,一起上課。
看著每一個孩子開心快樂著,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義工感到無比的滿足和開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幫到這些孩子,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開始有了特殊的價值,和孩子們的感情也是真實而美麗的。這些孤兒無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們一起度過的這五十多天,充實而充滿了意義,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和關懷別人,如何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快樂幸福,那些最真誠最可愛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們在決定生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畢竟這是一條生命,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無辜的,她并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決定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對她好,不要因為殘障而狠心拋棄自己的子女,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意味著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缺愛的可憐人,她的人生將永遠不會圓滿。所以我呼吁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負責。
不要讓他們因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這是一個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時孕婦一定要慎重服藥不要讓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因為你的一時疏忽大意而產生先天性發育殘障,我希望父母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多一些疼愛,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無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負起責任,你選擇把他們生下來,就要對孩子一輩子負責,狠心拋棄他們是多么殘忍的一個決定,他們多可愛,不該受到這樣的傷害。
我們要用最真的愛關懷這些可愛的孤兒們。在這五十多天的義工生涯里,我覺得學會的遠不止這些,我們這些九零后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和平年代。對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疼愛總覺得理所當然,對別人的付出當做是應該的,從來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為別人著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天生的自私無情。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別人對你好疼你愛你并不是應該的,這是付出,這是愛,是人間難得的真情,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看似來的容易其實來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會政府感激黨給我們帶來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這一切,都是幸運的恩賜,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報答每一個對你好的人,感恩父母親人,多關心體貼他們,有的時候你不經意的關心會讓他們像個孩子似的歡心一整天。感恩社會,多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事情,讓這個社會因為你為更美好,實現你的價值。感恩每一個人,播撒你的愛心和關懷,讓他們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開心,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愛播撒到無限的世間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并不在多,在于參與,我相信,只要我們當代大學生們共同行動起來,帶頭分享溫暖,傳遞愛心,社會會因我們而改變,人世間一定會越來越來美好、越來越和諧。
福利院之行:這是第一個活動,從效果上看,和院內的孩子都玩的很開心。但是我們沒能讓外面的人知道我們的活動,是一個不足。在和院長交談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出錯了。表達上應該委婉一些,不至于讓她覺得我們有很強的功利性,而影響活動的進行。
進社區訪問殘疾人,這個活動做的蠻順利,也多虧社區阿姨的幫助。能了解到他們的生活,雖然在生活上有困難,可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也在服務社會,而社會上的人也一直在給與他們幫助和關心。這一點能真正體現出和諧社會的風貌,也是我們實踐的宗旨所在。
在城市廣場和超市出口的問卷調查,其實也碰到了很多的小麻煩,被超市管理員以可能妨礙超市治安為由婉言趕出,面對很多人的猜疑,我們只能以真誠的微笑來消除他們的顧及,配合我們的工作,這一點,很能明白,在和諧社會中,微笑是很重要的。
在最后一天的活動中,校領導的到場,也可見我們活動主旨是在現在社會中是很值得關注的,授牌儀式是現場才構建起來的,這一點,是我們所忽略的,也是我們很缺乏的,身為學生干部,卻沒能在這種場合合理的安排好程序的進行,需要反思。
總結在紹興的實踐日子,比較充實,雖然有些不足,可對于我們這些第一次自我策劃。自我行動的小隊來說,應該還算不錯。但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需要在活動前有更詳細的策劃,活動中有更靈活的頭腦,這樣,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活動中得到提升,活動所要表達的宗旨才能讓社會關注認同。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這個暑假里我認真履行了學校要求進(20xx年度法學社會實踐報告)行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積極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認真學習了解了國家大學生要求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投身社會實踐的各項指令,深入學習結合自身專業進行了詳細而又深刻的實踐經歷,在實踐中收益良多,體會深刻。
這個假期里,我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去孤兒院當義工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獲許多?;丶液笠驗殡x孤兒院比較近,加上社區干部的大力宣傳,我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參加了此次公益活動。孤兒院的孩子們從四歲到十五歲不等,父母大多雙亡,只能被孤兒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兒院,也是本縣歷史上的第一所孤兒院,收官孤殘兒童共50余人。
由于孤兒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參與了孤兒院的籌備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虛心向工作人員學習,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來自全縣各地孤兒入院的過程中,通過與孤兒及其監護人的交談中獲益匪淺,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兒院將孩子分成兩個區,一區是六到十歲,二區是十一歲到十五歲。我帶的是二區。
有時候看著她們的快樂和滿足讓我久久不能忘記,這些尋常人家無比簡單的滿足在這些缺少愛和關懷的孩子們身上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護工門平時除了陪伴孩子們玩耍大多數時間是要照顧全部這些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給每個孩子的關懷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滿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所需要的關心和愛的滋潤,她們無疑是可憐的,沒有父母的愛在孤兒院里生活成長。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無言以對,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來的父母不要這么不負責任,讓一個無辜的孩子白白承受著不公平的對待。孩子們午休時間總是不安寧喜歡哭鬧,好不容易安撫了這個,另一個個又開始折騰,最后弄得我手足無措,通過向護工虛心的學習,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練而緊湊的完成安撫他們睡覺的任務,這些孩子們是她們見過的最可愛的孩子,可是卻有著這樣的遭遇和命運。
這些孩子在沒有父母之愛漸漸長大的時候都會有一個時期特別的古怪,他們懷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著直叫人心疼,好在這些孩子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衣食無憂的生長,給孩子們提供的條件都是最好的,讓他們在沒有愛的基礎上得到一些補償,能順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長大,孤兒們是可憐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本應嬌生慣養受盡疼寵,可是他們卻沒有這個福氣享受這些本該屬于他們的感情,我們平常不光只顧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健康長大,而是要從學習、生活、為人處事,修養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兩個月的實踐生涯過得飛快,我和這里的孩子相處得非常愉快,比如帶著她們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戲,一起上課。
看著每一個孩子開心快樂著,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義工感到無比的滿足和開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幫到這些孩子,我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開始有了特殊的價值,和孩子們的感情也是真實而美麗的。這些孤兒無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們一起度過的這五十多天,充實而充滿了意義,讓我學會了如何愛和關懷別人,如何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快樂幸福,那些最真誠最可愛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報。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們在決定生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畢竟這是一條生命,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無辜的,她并沒有任何錯誤。既然決定帶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對她好,不要因為殘障而狠心拋棄自己的子女,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因為,這意味著這世界上又多了一個缺愛的可憐人,她的人生將永遠不會圓滿。所以我呼吁年輕的父母們,一定要慎重,負責。不要讓他們因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這是一個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時孕婦一定要慎重服藥不要讓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因為你的一時疏忽大意而產生先天性發育殘障,我希望父母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多一些疼愛,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無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負起責任,你選擇把他們生下來,就要對孩子一輩子負責,狠心拋棄他們是多么殘忍的一個決定,他們多可愛,不該受到這樣的傷害。我們要用最真的愛關懷這些可愛的孤兒們。
在這五十多天的義工生涯里,我覺得學會的遠不止這些,我們這些九零后生長在無憂無慮的和平年代。對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疼愛總覺得理所當然,對別人的付出當做是應該的,從來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為別人著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天生的自私無情。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別人對你好疼你愛你并不是應該的,這是付出,這是愛,是人間難得的真情,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些看似來的容易其實來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會政府感激黨給我們帶來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這一切,都是幸運的恩賜,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激報答每一個對你好的人,感恩父母親人,多關心體貼他們,有的時候你不經意的關心會讓他們像個孩子似的歡心一整天。
感恩社會,多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事情,讓這個社會因為你為更美好,實現你的價值。感恩每一個人,播撒你的愛心和關懷,讓他們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開心,讓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愛播撒到無限的世間中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并不在多,在于參與,我相信,只要我們當代大學生們共同行動起來,帶頭分享溫暖,傳遞愛心,社會會因我們而改變,人世間一定會越來越來美好、越來越和諧。
后來,我們和孩子們做起了游戲。我們先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我們和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接下來。我們又玩跳長繩的游戲,孩子們跳的可歡了。特別是一個小女孩,胖乎乎的,協調性卻超好,跳長繩的時候還能翻跟頭,簡直是精彩之極。這是個有著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師說過一段時間她就要代表中國參加一個國際上的殘疾人交流會呢!誰說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們的照顧,他們同樣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創造價值,為我們的國家增添榮耀。
我們與孩子們交流的的時候,孩子們有時也會出現不耐煩,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會發呆,露出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的想,他們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突然問我:哥哥,人再怎么樣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慮這種深奧而沒有答案的問題。有位教育學家說過,人一旦考慮生與死的問題,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生命的思考。
實踐地點:xx兒童社會福利院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在某某社會福利院進行“關愛孤兒,助人為樂”活動。接待我們的是一個跟我們年齡相仿的小伙,覺得他全身都是溫暖的光芒,和藹可親!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
他把我們帶到小朋友們的地方,說實話,剛進去還是有點驚到,雖然早已做好各種心理準備。
一個字都說不出來的我,手足無措,呆呆地站在門口,手足無措,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感覺全是多余。反倒是朱琳,瀟灑地笑著和他們打招呼。我也依葫蘆畫瓢,呆頭呆腦地說了句:“小朋友好,嘿嘿!”天知道我有多傻。
剛開始有什么都幫不了的無力感,和他們一起看喜羊羊。老師看出了我們的窘迫,要我們給他們發小饅頭,可句是一袋小饅頭,頓時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一個個小手,從我手里小心的拿過去,沒拿到的只是充滿渴望的眼神望著我。
我發現一個第一眼就喜歡的寶寶。萌萌的。他是一個愛笑的男孩,你走過去,他就笑。后來我問老師,她說他只知道笑和吃??匆娙司托?,我喜歡愛笑的也喜歡萌萌的,他應該是我最偏愛的一個吧??粗男?,就覺得心疼,也許什么都不懂才會有如此純真美麗的笑容,可他的笑容背后,會有難過嗎?我一直堅信,愛笑的人運氣應該不會太差??上У氖?,他們解散后便再也沒有見過他,找遍了我能去的地方,還是未看見他小小的身影,就連他們吃飯時,我都沒有再看到他。
有一個愛笑的小姑娘,她長得都是滿臉微笑的模樣,看到的時候,她在一個有嬰兒的房間里要寶寶,煞是喜歡。我走過去,她伸出她肉嘟嘟小手,牽得我好緊。另一只手搖著寶寶。她吃飯的時候,看見我,笑得超開心,舉起小碗,還是有些靦腆。靦腆爾內向的姑娘,面對喜歡的想要去爭取,可面對其他的人群,還是縮在角落里,默默的看著,像及了有時候的自己。不喜歡爭搶,自己默默的,不喜歡大群人,做好自己的事。
那四個月大的寶寶,我逗她,她把沒一顆牙的牙齦給我看。我出去一會兒后再回來,她就一直打飽嗝,喝多了牛奶。
有一個老喜歡扯著我亂跑的小男孩,喜歡扯我的手表。我一說好疼誒,他就松手,繼續亂跑。
有一個老喜歡裝老成的,一副什么都懂的樣子。我說狗,他就扯著你一直說他喜歡狗,電視里演烏龜,他就告訴我烏龜小時候是紅眼睛,長大了是黑眼睛,說實話我不知道。炯炯而談的樣子,只把你忽悠。他答應我和我練羽毛球,哈哈。
有一個真老成,他叫羅林峰。當其他人都向后望是,我坐在他后面他都不理我。后來他告訴小日日寫他的名字,期初,他用手比劃,我點頭示意我懂了,他卻堅持要用筆寫。好吧。我告訴他他和我奶奶一個姓,我問他知道奶奶是什么意思嗎?他說不知道。心疼,看著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樣扯出一個牽強的笑容。他非常好學,喜歡讀書。但似乎我把他教壞了,我告訴他說逗比小青年。小日日解釋說,我是蘇逗比,逗比就長我這樣,因為是我首先告訴他這個詞的所以他就叫羅逗比。聽后,他雙手緊按耳朵,嘴里哇哇叫著:“啊,太難聽了!真難聽!”左手扶額,45度角仰望天花板,仰天長嘯,一副怎么可以這么有這么丑的名字的模樣。小日日唱歌,他的反應更強烈,開始的時候一副欲死不能,欲生不得的表情,再過兩秒,也許是本著“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心態,直接跪下求她,還差點磕下頭:你別唱了,好不好?悲切之情,溢于言表,難以掩飾。得提一下另一個小姑娘,本來她死死的.拉著小日日,毫無掙脫之力,微笑的望著她,小日日唱了一句,她就低下頭,緩緩松開手。我得為小日日說句公道話,其實她唱得挺好的,只是聽的人有點難受。他吃飯去的時候,對我們說:“姐姐,你們不要先走,等我吃完飯?!毕挛?點,我們要準備回去了。小木木寫的時候,他說了句,姐姐你好漂亮啊!走出門的時候,終于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直接告白:姐姐,我好喜歡你啊!
最逗的是裝老成的和老成的找我和小木木要qq,電話和地址,還要寫的一模一樣。
最感動的是,我問他們“你們喜歡我嗎?”真誠而爽快的答道“喜歡”。
最心疼的是,他們眨著眼睛小心翼翼的問我們"你們明天還會來嗎?”還認真的要我寫下時間。
再見,小天使們。我們明天還會來的。
我不想說他們是腦癱,他們依然真誠善良而美好,他們不應該被歧視,不應該因為先天的正常而持一種優越感。也許你不知道自己的一個眼神或舉動對他們有多大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愛,而不是遺棄。他們的單純影響著我,也傳遞給我純真的快樂。天才與他們只有一線之隔,他們只是因為受到上帝格外的偏愛,而被咬了一口的蘋果!
以前,有個朋友對我說:感覺社會好冷漠,全是負能量。其實我想說的是:因為我還沒進入社會,不好妄自評論,不懂其中的紛雜??墒钦芰恳廊皇菨M滿的,如果你更多的關注社會的正能量,你也會是一個滿滿溫暖且正能量的人。劉同說:你要越來越能接受現實,而不是變得越來越現實。雖然變得現實是你自己選擇,我們無權妄自評論,但你同時會失去很多美好。
“助人為樂”雖然從小聽到大,可卻未真正理解過,最近才感受到。
謝謝他們讓我有種滿滿的被需要感。
大家都是棒棒的,一起加油!
20xx年3月5日至5月21 日,在xx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為期十周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選擇xx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作義工時,我與這群因為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聯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關系。20xx年10月我隨“社會工作者協會”到xx市社會福利院,第一次見到他們。他們或為跛腳、或為侏儒、或為智障,有的臉上有大面積覆蓋性紅斑、有的有嚴重的皮膚病,和我們一樣高貴的靈魂就這樣被包裹在扭曲殘疾的軀殼里,浸泡在渾濁的神經里。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
另外,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其中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學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智力正常),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長,動員小學生捐課 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余本。
然后,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系。工作方法上,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分別于周五、六、日前去實習;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為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為。
第一:滿足的心
我們剛一進門,他們立即都站起來,同時幾乎把眼睛和嘴張到最大,表現出喜出望外的神態。然后紛紛跑開了——不是跑向我們,而是邊跑邊向屋里沒有出來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著我們。
我們主動走上前和他們聊天、發書、作游戲,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了。他們送了我們一串串漂亮的紙鶴和紙心。走的時候,我把東西放在所長的辦公室里,忘記拿出來了。我很為難地對小魚(一個15歲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間抓住人們的視線。沉默淤積的憂郁氣質,絲毫掩蓋不了骨子里的寧靜與自信;清秀的臉始終舒展著淺笑,真誠而不招搖.;只是,走動的時候原本平整的路變地不平了)說:“這樣好吧,一會你幫我把東西拿出來,下次來我再帶回去好嗎?”
同伴也應和著說:“算了,算了,下次再說吧,我們還要趕時間?!?小魚說:“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話時會笑的眼睛在聲音沉寂的一剎那歸于憂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間游移。她舒展的眉頭始終漾著的笑意,也被緊張俘虜了。
似乎如果我們不回去拿的話,她就會哭。一直不喜歡說話的女孩櫻,一直搖著我的手,并且目光掃向一個工作人員(辦公室鑰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著我。后來她陪我要來鑰匙的時候,圍著我們的幾個少年,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輕松笑容。 回來的時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們靠著我們,我們轉身離開他們跌倒在地的傷痛,害怕我們沒有能力教會他們如何自立。
由于對“人生發展的階段”了解欠缺,我們就下意識里把他們定位為脆弱的“兒童”。
首次去的時候,我專門買了一本《幼兒折紙》在宿舍里學折紙技術;同伴專門補習了童話,試圖用“賣火柴的小女孩”對之進行熏陶,企圖用“小二郎”對之進行感染,從而拉近距離。而那天,他們的折紙技術令我乖乖地當起了小學生;我們的故事卻令他們乏味,他們甚至沒有表現出最起碼的好奇——鼓勵我們把故事講下去。
有的趴著睡覺,有的哈欠連連,問到他們是否故事,他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顯然,他們還不習慣撒謊。更有甚者,而后來愛說話的孩子也總是若有所思地點頭、搖頭回答我們的問話,后來他們干脆用啞語進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門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與“外來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們的孫輩,周末的時候來看望他們)搭訕時的調皮;聽到午飯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著、鬧著、叫喊著“xx是xx的”,當然,說的是我們都知道的名字。我們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錯誤——他們是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兒童!于是,我們開始毫不避諱地聊偶像劇,講校園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殘的話,小昕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識到自己漂亮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殘疾,這令早熟的她極其敏感切且有一種破壞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給他們帶了好多食物,每人還有幾枝康乃馨,幾個小孩接過之后就把它們丟在一邊。而小昕則把花瓣一個一個撕下來,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幾枝也拿給她,后來她笑著撕完了。當我問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時候,她一副無所謂的神態對我說:“嫁人唄!”
課外時間,我們讓他們帶我們逛整個福利院、陪他們打籃球、在他們宿舍瞎侃等等。我們努力以這種方式營造一種大家庭的氛圍,讓他們在相互了解與溝通中學會交往、學會生活。
男孩小蘇——一個養貓的男孩。開始去的時候,他也把我們看成參觀的人了,非常不配合。每次都是把他硬拖到課堂上,后來他明白我們工作性質后,還經常介紹書讓我們帶回去看,比如漫畫版水滸傳、黑色幽默、科幻故事等;天熱的時候,他一邊拿著我的水杯找有水的熱水壺,一邊說“灌滿了,路上喝?!?更有甚者,他還送小貓給我們。
那是幸福的貓——一只母貓和四只小貓的毛永遠都是干凈整齊。而且,小蘇還把自己伙食里的肉挑出來喂貓;門口一直掛著小干魚,小蘇說那是托別人買的(他們每個月可是只有10塊錢的生活費啊,一日三餐免費)。當然我們沒有要,我們還是不自信自己可以養活一只小貓。實習結束那天,我們看見一群人圍著一只受傷的鳥,才發現另外一個秘密:老貓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抓到鳥,其他人說它玩了一會就把它吃掉,s沒有否認。我想那只被眾人圍著的鳥應該不會被吃掉吧!
1:病痛的時候我想到了死
小羊是一個很懂事,甚至有一點早熟地孩子,她患有嚴重的皮膚病,粗短的直發絲毫掩蓋不了頭頂的瘡疤,大片的紅點點從臉臉一直覆蓋到后背,許多紅點上隱約有白色的膿包。
她很有音樂天賦,一次某高校的學生看她們的時候,她一首歌唱過之后教室里有短暫的沉靜。那是在咀嚼傷悲、是在醞釀眼淚。后來,在一個同學在帶動下,我們歡呼雀躍地笑了,淚水才沒有流出。
但是她一直悶悶不樂,在我們再三地詢問下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淚。原因是她怕疼,她的皮膚病要用激光治療。她說:“每次我一進去他們就按住我,我就哭,我怕啊!” 后來她說自己曾經都想過死,因為生活沒有意思。女孩!一個外表“丑陋”而歌聲甜美的女孩,想到了死!
實習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在閑談的時候也會去揭她的“傷疤”。
“你臉上的傷是什么時候長的?”
“是因為小的時候,父母把我扔進一個比較臟的地方”語氣平靜地像是在講述別人的事。
“哦,”我們準備給她一個發泄怨氣的機會然后心理疏導“那你是不是很怨他們啊?”
“開始的時候是的,”說著她把頭轉向一邊,“不過現在我想他們肯定也有自己的苦衷?!?/p>
從她的眼神和語氣里我知道,她的話像外交辭令而不是肺腑之言。一個14歲的女孩要合理化社會的不公平待遇,要給父母這樣的寬容?!實質上這種寬容是一種更深層的自我壓抑,那是多少次疑問、多少次期盼、多少次無奈之后而無奈地自我解脫呢?許多時候最難過的是,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一種理論,可是用在自己身上又接受不了,在她身上我看到了這種尷尬。
2,我討厭他們打亂了課堂
小魚是一個上勁的女孩,她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一個周六我們正上課的時候,某高校的學生前來參觀,我們就動員他們去和大學生玩,許多人都矜持地坐著不動。當我宣布下課的時候,一直溫順的小魚居然憋紅了臉重重地收拾文具,然后悻悻地走開。原因是下午兩點,她和老人公寓的老爺爺(院方幫忙聯系的)約好了去練書法,下午不能上課了,而那些不速之客又打亂了上午的學習安排。
小魚還經常去老年大學那邊練電子琴,剛學兩個星期,書法已經相當不錯了。后來她主動申請外出上學,現在在xx某電腦外語學校上學。走之前她給我看《圣經故事》,封面寫著“何xx送給xx釗,x年x月x日”;下面還有圖畫——一把刀、一個箭頭指向一條魚、一個新日期。她說那是別人送給小釗的,小釗去那個電腦學校上學,就轉送給她了。小釗是刀,她是魚,她還說她看完的時候也會送給其他人的。
3,拒領工資
每次開飯的時候,都會有一個一襲白衣、五官端莊、20歲左右的女孩為他們打飯。我一直以為她是工作人員,后來才知道她是從那個電腦學校學成回來的。她向我們講述了這么一件事。一次她去一家飯店應聘,因為沒有把自己的缺點暴露出來,她得到了那份工作??傻诙炖习灏阉o了,說:“這樣的人,我不能要!”然后讓會計給她一天的工資。她拒絕了那一天的工資,因為老板傷害了她的自尊。
我們一直不知道她的缺點在哪,后來她去洗手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她沒有左手,但是看她為孩子們打飯時的嫻熟與麻利,我們相信她完全可以勝任那份工作,然而老板在乎的不是這個。
注:每次有人來的時候,小魚和小蘇都是大家的重點關心對象。某部隊女兵集體認“小魚”作妹妹,即節假日接她過去;小蘇是院里重點培養對象。因此他們就比較優秀。
(三)案主的問題
在十周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身體的缺陷、社會知識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們產生很深的自卑感,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院方對他們的總體評價是:懶惰、沒有上進心、自私、不會與人交往、不會關心人等等。這些為一個成人定性的詞語,卻用在孩子身上。環境在不能為他們提供應有的愛、自由和關懷的情況下,絲毫沒有降低對他們的苛刻要求。的確,他們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閉性和對外界的'防備心理,這造成他們不會交往、不會關心他人。這是因為在生活中他們很少受到來自道德、寬容、勵志等方面的關懷和教育。
有一個女孩櫻:清瘦、嬌小、總是面含微笑。每次,她會指著我們身上蚊蟲叮咬處、結疤的傷口等溫柔地比劃一番;走路時,她喜歡拽著我的手貼著我走;我們坐下來時,她就站在身后給我們辮上各種可愛的發辮,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幾周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她說一句話。
有一天,我們在她們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對她說:“你給我辮辮子好嗎”她重重點頭,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點頭,告訴姐姐,說‘好’好嗎?”
她遲疑地張了一下嘴,還是羞澀的點頭。
“不能說‘好’嗎?”我假裝生氣地嗔怪她。
“好——”那個字拉了好長的音,聲音如被卡了的磁帶一樣,時高時低地在空中打顫。她不喜歡在生人面前說話,是因為聲帶的缺陷。后來她還是怯生生到不敢開口,經過幾次強化訓練,我們可以順暢地開玩笑。
顯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隱性的自卑,來源于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正常孩子該有的一切。
2:對外界的向往與缺乏“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
他們需要自由的空間,讓生命沿著自己的紋路延伸。因為青少年期,是自我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定他們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們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當我們問他們今天想干什么時,竟然都說“沒想過”和“不知道”。他們的理由是,院里領導不讓他們瞎想,想也沒有用。
我告訴他們你怎么想,你不說別人永遠不會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話,即使現在就把你們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們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大膽設想,下一周去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答案,這是作業。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美麗的,比如唱歌、畫畫、學古箏、廚師等。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我意識,至少讓他們明白他們是獨立的人。
3:“半隔離”狀態的生存狀態,使他們處于“心理無依”的狀態。
他們每人都有用作業本自制的通訊錄讓我們填,上面有:姓名、地址、電話三欄。他們會說出一些陌生的名字,問我們是否認識,那些都是曾經去看望過他們的大學生。女孩小昕,經常讓我們帶信給我們學校的一個女生,還會把別人送給她漂亮的風鈴轉送給那個姐姐。后來我們問她:“你是不是很喜歡xx姐姐啊,怎么每次都問她啊?”她說:“是啊,因為我寫了好多信,只有xx姐姐給我回信了?!?/p>
只要有電話響起,教室里就會出活躍起來。離電話最近的人跑慢一點,大家就高呼:“xx,快,快啊!誰的電話?”電話接通的時候,他們都自覺地保持安靜,是誰的電話,誰就在大家羨慕的目光里幸福接聽。談話的內容大家共享的,原來他們的快樂來地那么簡單!
(四)開展殘疾少年社會工作的構想
目前,我們的社會缺少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去接納殘疾人。我們的同情和憐憫,從某種程度上隱含著排斥——似乎他們生來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參與創造和分享 “正常社會”的一分子。這種成長環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會使之支離破碎,個人的才智也會在廢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內根除社會偏見是不可能的。那么,當務之急就是要他們正視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樹立“意志不殘”的信念,以客觀平和的心態迎接異樣的目光、適應環境。
社會連結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同時,要想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后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1童話——安置心靈之家的“宅基”
小時侯,童話的缺席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它扼殺了孩子沒有負擔的期望,也關閉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維來創造世界的窗口,那樣的童年往往殘疾。以后的補償最多是借尸還魂式的徒勞,終不得精髓。因此,開始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回憶自己聽過的童話故事。我們也挑合適的童話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
2.一個有組織的群體,分工明確地一幫一或一幫幾——小屋的基本“架構”
生活在公共環境中,心靈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們通過某種擁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家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是孩子獨有的私有財產。我們根據文化程度,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周五、六、日,分別去三個人,一人負責一個小組,為他們上課、解答問題等。當其中個體有問題時,我們就進行單獨談話。
我們經常問他們一些漂亮飾物和照片的來歷,他們就自豪地介紹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憶與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經歷。爽朗的笑聲溶解為燦爛面孔的旁白,那種神態馳騁球場的體育健兒拿著獎杯奔向球迷。這時他們會感到有人是專門為他們而去的。
3.贊美和鼓勵——進入小屋的“門”
如果說可愛的贊美字眼對一個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個人的人生之始尤為重要。我們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發辮、條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維等進行贊美,以此逐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當我們要求他們寫日記、保持安靜、不打架時往往以獎勵為借口,每每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每次許諾之后,我們都在同學中收集適合的衣物帶過去。
4.以寬容和教育做保證的自由犯錯的空間——小屋的“床”
成長意味著犯錯,成長渴求著自由與寬容。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去嫁接一些、舍棄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分給小伙伴的食物拒為己有、把作業做的亂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礙的人。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做錯事后,還蠻橫地摔門而去,而每次媽媽都會默默地做好我喜歡的飯菜等著我迷途知返啊。一個人犯一次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一次也不肯原諒他。理請自己的頭緒以后,我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值的慶幸的是他們很聽話。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沒有建好也可暫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與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說童話給了孩子們自由幻想的空間,那么我們該為小屋裝上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與失望。他們有權利在現實生活中爭取童話喚醒的夢想;即使我們滿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絕的空間里慢慢融入現實。
6集體的監督與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發的助人活動很難長期堅持,因為自覺性的養成,離不開初始階段集體的監督與鼓勵。我們該有這么一種集體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誕生,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周末和節假日,經常有高校學生、社會慈善人士去參觀,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動成系統、成規模,將會受益無窮。
(五)實習的意義
由于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后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
對于“義工”來說,志愿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滿足自己了解弱勢群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于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顒咏Y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群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如果說“志愿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么“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卜,“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卜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卜的技術;如果說“志愿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愿,那么,“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愿落到實處。
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為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松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幼時被父母遺棄。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于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xx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1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余的,就暫時滯留在xx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著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復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里,福利院為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著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沖坡”。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 “關愛的心”成為一種本能,本能意味著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度之間反復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說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初次實習時,工作安排上有許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點:
1,價值觀的影響遠大于專業技能的應用,理論知識的缺乏使我們的工作先天不足
2,朋友間的關懷大于專業關系的作用,
3, “隨機應變”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工作安排。
4,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有效地反映、解決
福利院位于郊區安靜地帶,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較好。該福利院是前幾年剛擴建,但在我們看來它較為簡陋,地面潮濕,墻上的墻灰脫落不少,鋁合金窗戶的紗窗已破損不堪,許多老化的電線沒有被更換等等。但設施還較齊全,配有電視、收音機、洗衣機等。
因為我所學的專業有關于社會工作,所以我希望在志愿服務實踐中,鍛煉我的實踐能力,來增加我的經驗,更多地了解福利院中老人們的實際情況。
我每天調整計劃,每天寫下日志,以求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前一天我們便聯系福利院,剛到那里時,就有阿姨們熱情到接待,當我走上二樓時,三個老人坐在灰色的舊沙發上,正看著電視劇《新版水滸傳》,在我簡單自我介紹后,其中一位老婆婆說了一句話,“謝謝你們,你們愛戴我們,我們也一樣愛戴你們?!彼龢銓嵉脑捔钗矣洃洩q新。
第一天的計劃是通過交談與多個老人們認識。實踐第一天早上8:30,我便騎車到福利院,當我上樓后發現許多老人也早起了,上午依計劃而行,在傾聽與交流中我認識很多老人。下午,在與老人互動中,我和老人先后唱歌,使得老人們的心情非常愉悅。
第二天的計劃是由對二樓的老人大體交流了解,到逐步確定重點對象。對生活態度消極的老人進行耐心地交流和開導。早上我到達時,看見老人們正亦步亦趨地下樓來。原來當天上午當地的派出所等機構派來了慰問團。我剛把幾位老者扶下樓梯,讓老人圍坐在一樓大廳,與老人們短暫地敘了些話。門口忽然一派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我便很快離開了。下午,我來時大部分老人還在午睡,在劉婆婆的室內卻有數位老者聊天,我也加入其中。隨后我陪護著劉爺爺,李婆婆下樓到河邊曬太陽。其實,也有很多老人閑坐在綿遠河河邊享受著這暖冬的陽光。
第三、四天的原本計劃利用2月3日尋找一、二個老年人工作方法加以運用,可惜沒能找到。所以工作主要還是與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兩天的工作中也有新事務,像張婆婆與我們交談后心情似乎有所改善,讓我幫她買了兩封國際信封和填寫寄往國外的英文地址。唐爺爺讓我幫他捎口信給他的家人,盡管我前去反復詢問路人和尋找他所言的標志,我卻未能找到他親戚家。
第五、六天我與老人幾乎無話題,此時我有了個同伴李紅卻為我們的活動增添了活力,他帶頭為老人做起了衛生,搽窗、抹灰、掃地、拖地。除了陪老人聊天,這兩天新事也不少,如給李婆婆包咸蛋,給唐爺爺釘紐扣。第五天下午因為市消防隊慰問福利院老人,我們又早早離開了。
第七天我們依然和老人聊天,而且我們很高興地看見有四位中學生也來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們,她們的到來不僅讓老人心情快樂,而且也讓我們這些青年感到“后生可畏”。
第八天是我們活動的最后一天,李紅和老人聊起了家常,而且聊得非常歡暢,老人們對其贊不絕口。最后我們和老人們依依惜別。
感想:與老人交談是一種閱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閱讀到他們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書,同樣是豐富的經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盡管老人的話常常是支離片語、羅嗦重復,甚至是語不達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傾聽,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更會是一次巨大的收獲旅程。
在與老人的交談中,我們發現老人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醫療費用和藥品質量。尤其是一些補鈣的藥品,老人深有體會,以前此類的藥品價廉物美,而現在卻不僅價格昂貴,而且藥效下降,老人們用后不見效,于是有老人把這種情況歸咎于市場改革、私營藥廠代替了國營藥廠,甚至于某些老人非常懷念計劃經濟時代??梢姴糠掷先说乃枷胗^念還難以適應時代變革。不過,這也說明目前國家應加強藥品的準入和質量監管,讓老百姓不僅吃得起藥,而且吃藥更要有效。
該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存在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員會對老人惡語相加、背后漫罵,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是老人與其作對故意所為。又比如老人身體疼痛不做下樓端飯等事,工作人員便認為是老人懶惰,老人很想自己動手卻實在是有心無力。其實,除了雙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工資太低,如全日護工蔣叔叔,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輕的炊事員“小胡”也有意要離開福利院。我想長期存在這種不和諧的關系勢必讓老人處于緊張焦慮之中,不和諧的關系也會不斷消磨著工作人員耐心和熱情。
僅僅在我們作實踐的八天里,我們所見到的社會各界對福利院的關心很多,他們送來了營養品,也送來了關懷和溫暖。在目前,老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令他們滿意,而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正如2月2日慰問團請來了鼓樂隊,劉婆婆高興地說道,“我們老人更喜歡你們帶來的熱鬧”。我們驚喜地看到,中學生已主動走進福利院來關心老人,尊老感恩得到很好地傳播,愛心的接力棒在不斷傳遞。很多同學和親人愿意加入我們,因此希望社區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方便志愿者提供服務。作志愿服務者,雖然短暫,但我們的綿薄之力星火之暖依然讓老人倍感溫暖。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 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 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 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到了實習 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
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
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福利院2001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
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
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
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 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
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
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
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
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
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
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城市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
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
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
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
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我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
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
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半,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
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
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
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
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
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
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 ,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啊。
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
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
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三、實習體會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
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
我已經是這樣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
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后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對于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對于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我們制定了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期能從其中獲得成長的經驗與教訓,并從中汲取社會的思考,促進自身的思想進步。
本次南山福利院之行的目的:一是給老人們送去快樂和溫暖;二是通過走入社會,使我們大學生認識社會、增長社會經驗;三是培養我們的愛心、熱心和善心。
我們小組為這次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
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到往返聯系福利院負責人,我們付出了很多,經過不怕麻煩的重復再重復,我們制定了完善的活動計劃,熟悉了路線,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小組參加該活動的17名同學在深大北門地鐵站集合完畢。
我們滿懷激動地前往南山福利院進行公益勞動。
進入南山福利院,在領導阿姨的安排下,有的同學對墻壁、院落、窗戶等進行了認真、徹底地打掃;有的同學與老人們親切、熱情地聊天,給老人們送上一份溫馨和幸福;還有的同學攙扶老人下床走路??個個都很認真的學著、干著。
一些老人對我們贊不絕口。
夸贊我們深圳大學的學生真不錯!聽到這樣的稱贊,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感到無比光榮。
下午五點左右,活動結束了,我們和老人們一一道別,有的老人說:你們還要再來呀!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感動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這是我第一次和這么多老人近距離的接觸,盡我最大的能力把快樂與溫暖送給了他們,我真的很高興;作為該活動的一員,活動這么成功,這么有意義,我真的很欣慰。
我從中學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首先,關心照顧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理應繼承并發揚這種美德。
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年輕到年老的過程,老年人歷經風吹雨打,千辛萬苦地培養出下一代,現在我們理所應當去關心照顧他們。
然而,在今天這個物質愈加豐富的時代里,中年一代的人們工作日益繁忙,無暇顧及到身邊的父母,所以,現在的社會有了很多內心孤獨無依的老人。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就非常有義務來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繼續發揚這個延綿千年的傳統美德。
我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家,和他們拉拉家常,傾聽他們的訴說,他們會感到很高興。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份努力,給老人帶去關愛、歡樂和溫暖。
我們樹立榜樣,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培養和提升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
對此,我們感到很光榮、很自豪。
其次,公益勞動是直接服務于社會的有益的無償的勞動,是不計報酬、不謀私利,為了公共利益而進行的勞動。
參加公益勞動,對于培養我們大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自覺自愿為公共利益而不計報酬的共產主義勞動態度,以及團結互助、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
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峰。
市場經濟在促進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一些人片面追求個人價值、個人利益和個人需求的實現,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做什么事都講錢,一切向錢看。
唯利是圖、坑蒙拐騙、假冒偽劣、錢權交易、浮夸虛榮等等丑陋現象,對尚處于思想認識形成期的大學生,造成了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思想行為上的嚴重腐蝕。
我們要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領悟其中的精神,堅決抵制這些不良的思想。
1月21日,我來到小清河福利院進行為期五天的社會實踐。旌陽區街道福利院位于市中心,靠鄰優美的綿遠河,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都較好。該福利院前幾年剛擴建,但在我看來它還是較為簡陋:地面潮濕,墻上的墻皮脫落不少,鋁合金窗戶的紗窗已破損不堪,許多老化的電線沒有被更換等等,好在設施還算齊全,配有電視、收音機、洗衣機等。
我驚訝的發現與老人的交談是一種閱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可以體味到他們的人生。盡管老人的'話常常是只言片語、羅嗦重復,甚至是語不達意,但若是你耐心地傾聽,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甚至可以說是進行了一次巨大的收獲旅程。
在交流中,我發現老人最關心的問題是醫療費用和藥品質量。像一些補鈣類的藥品,之前價廉物美,現在不僅價格昂貴,且藥效下降見效慢。老人們希望國家應增強藥品監管,讓老百姓能夠買到放心藥。
福利院的某些工作人員與老人之間存在矛盾,這個現象的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由于身體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其實,除了雙方缺少交流理解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工作人員報酬低,月薪只有幾百元。我想,薪酬待遇、社會地位等問題會影響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從而對老人們的生活質量帶來影響。這個問題希望能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令我欣慰的是,僅僅在我實踐的幾天里,就多次見到社會各界、公益組織對福利院的關心活動,他們不僅為福利院送來了營養品,也為老人們送來了關懷與和煦。本市的慰勞團請來了鼓樂隊,為老人們表演節目;中學生也在寒假中走進福利院。大家為老人帶來是精神上的關懷,讓整個福利院充滿生機和活力。為了能讓更多的志愿者參加關愛老人的活動,我們主動聯系社區,建議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方便志愿者的選拔與組織。志愿服務者作為個體,時間、精力有限,但是組織起來,成為團隊,就會有強大的力量。
五天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我以綿薄之力、星火之暖讓老人們倍感和煦。讓我感動的是,福利院的賴院長今年63歲,早已過了退休年齡,老年人工作的困難并沒有讓她退縮,她依然堅守在福利院工作,為老年事業發揮著余熱,她的事業心、責任心是我們大學生應該學習的。
誠然,只是近黃昏,落日無限好。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3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