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報告是對某一事件、活動或狀況進行客觀描述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對相關事實和數據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清晰地呈現出該情況的實際情況和影響因素等內容。我認為我們應該做一個情況報告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該情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情況報告范文,了解不同主題下的寫作思路和方式。
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于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從公開的的資料調查顯示,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一時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很少。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們進一步了解并分析了現階段青年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日益成為高校學生重要課題,因此我們團隊特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了解現階段大學生對目前就業形勢的關注程,了解現在的青年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和畢業生創業現狀,通過調研為在校大學生就業、畢業生創新創業情況作總結,并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現階段我團隊的正在進行大學課程和已經畢業的同學。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了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就業前景的看法,了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著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200份問卷?;厥?2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3.5%,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創業困難、創業指導、創業培訓,著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月1號—2月15號。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51%,女生49%)。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不大(其中本科44%、高職高專50%,其余為高中畢業)。
3、理科和工科數量基本相同,文科類相差較大(理科40%、工科41%,文科13%)。
4、半數以上被調查者認為個人能力在就業時最被企業看中(55%)。
5、70%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1500—3000之間(1500以下和3000以上的各占15%)。
6、8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學校個人能力的提高及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就餓幫助最大。
7、45%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目前所學專業在今后的求職過程中不具有優勢(不清楚的為40%)。
8、7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后前往北上廣及沿海發達地區工作。
9、80%的被調查者想過大學生村官及國家公務員。
10、95%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
11、7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求職前必須具備的求職知識和能力是如何人了解一個企業和企業選人的標準。
12、68%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3、98%的被調查者認為如果自主創業需要國家政策及創業資金的支持。
1
14、8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閑、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愿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2、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為“先就業后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3、大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想過自主創業,但受制于資金和經驗絕大部分自主創業想法中途夭折。
4、大多數大學生對于是否有意向報考村官問題上表示愿意嘗試。在這一問題的先擇上,3%的大學生表示已報名村官考試;60%的`同學表示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2)對自身就業素質要求分析。
1、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在校期間對其生活影響最大、最受益的是社會實踐。
2、大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今后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是社會交際能力。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4、大多數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5、大多數大學生希望企業成功人士、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網上瀏覽、網上問卷調查,搜集相關材料等形式,我們團隊調查自己周邊大學生,了解他們對現階段擇業觀及創新創業想法。從調查問卷可以了解到,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在各方面建立有效機制。我們團隊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并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并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后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對于支持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為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為。
(2)各大高校。高校應該努力提高其辦學水平,轉變觀念,加強與世界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為目標。在設制專業、課程結構上要充分結合市場所需,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與此同時,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學校還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大膽與企業合作,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高校還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并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在校大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3)大學生。要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練自己;廣泛獲取創業經驗;注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青年大學生要有創業觀念、有才、有膽、有識,同時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膽子。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正確就業定位等。
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為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制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畢業生數量快速增長與社會可提供就業崗位速度增長緩慢之間的矛盾造成了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我們團隊從中探討現階段青年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想法以及從各個利益相關主體之間出發,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難提出了一些意見與建議。
在本次社會調查中,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它不僅鍛煉了我們的意志還增長了我們的見識,使我們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并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與此同時,它還提高了我們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雖然在調研中有碰到一些或小或大的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獲了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為我們提出的寶貴意見。
班級:通信0803。
姓名:朱回。
學號:20xx08002315。
20xx年7月5日。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著“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并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發化;新職位的涌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復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
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發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20xx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系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系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并非人滿為患,既存在著“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著“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了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7您擇業前考慮的首要因素是。
10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a企業需要具備較高職業能力或者專業技術人才,對應屆畢業生需求總量減少。
11您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1、引言。
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泛濫了,為了更好地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于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后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占30.4%,女學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布,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調查的對象和范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后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后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盡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盡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煉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盡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盡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于求職者來說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并且還存在著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并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于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某研究機構發布的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于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于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加之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并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3、政府方面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后,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4、大學生方面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于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煉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后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占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了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說,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發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于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么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于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脫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致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后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并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著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真實了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后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學生是處于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為比較符合,31.11%的認為為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為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為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群帶關系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群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說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松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么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愿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說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著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著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并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01-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00元的范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于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于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么,學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于,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于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墻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說,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后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著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癥和社會恐懼癥,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為,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啟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0xx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愿,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后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二)工作意愿較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愿,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后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為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為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為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于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系,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于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著理性的認識。
(三)就業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示的大學生對于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四)擇業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于畢業以后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于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為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為日后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五)創業意愿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范圍不廣,對創業政策了解不多。
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為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于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了解不多,很了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并不是他們不愿意了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了解的渠道。
通過以上對于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系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愿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谶@些問題,著眼于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必須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于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布和咨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于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煉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愿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二)推進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系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臺,以避免職能重復,節省資源。
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沖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于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眾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借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為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才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高校的聯系,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注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內進行。
1、眾所周知,勞動力過剩,就業難在我國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隨著大學擴招,畢業生的迅速增加,而社會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擴招前的水平,而且許多單位希望應聘者都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種形勢,受過高等教育并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既可以為自己尋找出路,又是可以為社會減輕就業壓力。
2、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到各個高校都熱情鼓勵,支持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各級政府為大學畢業生創業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各高校為大學生創業也積極創造各方面的條件,對有條件的大學生來說,自主3.大學生創業的路子相當的廣泛。許多大學創新意識強,有自己的專利或開發項目,創辦高科技企業,是創業的一條理想之路。
3、當然,先就業再創業也不失為明智之舉。有些立志創業的畢業生或由于缺乏創業的經驗,或由于缺少創業的資金,先加盟與自己創業目標相符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積蓄了資金,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再獨立創業,這對許多要創業的畢業生來說,也許是更理智,更穩妥的選擇。
1、樹立艱苦創業、立志成才意識。成功的事業有時會由于良好的機遇而變得一帆風順,但是絕大多數必須付出艱苦努力。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立志成才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理想抱負、獲得幸福的良方,大學生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付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只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和業績。
2、客觀認識競爭,保持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對求職失敗,應該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爭取新的機會。
3、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擇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長遠的認識和判斷,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4、增強競就業爭實力。大學生一進校門就要自覺把自己的專業與以后的就業聯系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鉆研,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1、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于轉軌時期。就全國來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
2、就高校畢業生來講,數量大幅度上升,就業壓力持續增長。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以新的理念宣傳、指導、服務大學生自主擇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徹底改變國家的統包統分、畢業即就業的政策。關系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富國強民;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問題。
3、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注定在后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1、政府須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就業市場。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難于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而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經濟欠發達的邊遠省區、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以及縣以下的鄉鎮企業卻急需這些知識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從實際出發,出臺符合學生就業實際的規章辦法,如戶籍管、人事檔案管理、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貫徹措施,以解除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后顧之憂,要給予去邊遠省區和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的大學生以優厚的待遇并落到實處。
目前,我國大學生勞動力市場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統一的管理,政出多門;招聘市場管理混亂;存在明顯的學歷差異性、學校差異性、性別差異性;用人單位失信等問題。社會應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機制,建立規范、完善的就業市場,為每一個有才華的畢業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嘗試的機會,真正使畢業生找到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實現其人生價值。
2、高等學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實力。社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對高校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做到人才培養適應市場的需要。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創新能力及思想素質和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3、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高校加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的宣傳教育,既介紹本地區的就業形勢,也介紹全國整體的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及職業對個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工作,引導大學生和家長認清當前就業形勢,樹立平和心態,從大學生自身條件出發確立就業期望和就業定位。
其次,高校應加強用人單位的情報收集、就業資料統計、行業需求分析、勞動力市場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發布系統,使大學生能充分地獲得就業信息;還應幫助學生掌握準備自薦材料等面試應聘技巧和克服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實現順利就業。
4、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增強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大學生家長在子女就業問題上一定要作促進派,家長要帶頭克服鄉土觀念和傳統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勞動即就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競爭,同時,幫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識,主動積極爭取就業機會,促使子女盡快走上工作崗位。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首先大學生要確定好適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競爭意識,克服攀比、焦慮、恐懼、依賴心理,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社會、學校、家庭也應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盡情學以致用,展其所長,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有的同學本來不打算考公務員或研究生,只想到企業去工作,現在也發現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公務員或研究生也不錯。從長遠看,這極有可能成為提高就業層次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在畢業后,就業情況就成為了一個所關注的話題,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
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在xx大記者見面會上指出:“人民期盼有更穩定的工作”。黨的xx大報告,用相當篇幅部署了高質量就業工作。為落實xx大精神,了解群眾對“如何提高高質量的就業”的想法和意見,給縣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根據縣委的安排,xx縣人社局近日開展了為期10天的就業工作情況調查。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xx縣勞動力總量(男16-60歲,女16-55歲)877514人,其中男488356人,女389158人。16-30歲301207人,31-45歲293817人,45歲以上282490人。富余勞動力數量64302人,占勞動力資源總數的7.3%.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總數達38.3406萬人,其中,省外務工24.4867萬人,市外務工36.1721萬人。
近年來,xx縣把擴大就業,作為農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堅持內轉、外輸、創業并重,服務、培訓、維權并舉,初步形成了“轉移一人、富裕一家;轉移幾人、改變一個村莊;轉移一批、帶活一方經濟”的就業新氣象,全縣勞動力就業已達65萬人,遍布全國60余個大中城市,年創勞務收入40億元,占人均純收入的48%。20xx年以來,xx縣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萬人,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9000人,、《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就業》、《經濟日報》、《山東就業》多次推廣xx縣的經驗。xx縣先后被山東省的人民的政府命名為“山東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示xx縣”。
1.建立勞動力信息“新聞發布會”制度。xx縣積極探索拓寬勞動力轉移培訓、用工等信息收集的途徑和形式,建立勞動力轉移“信息發布會”制度,并充分調動28個鄉鎮、辦事處人力資源保障機構工作人員和1174個村、社區勞務信息員的工作積極性,利用電視、短信、電話、宣傳冊,保質保量把用工信息傳送到群眾手里,提高信息發布的實用性和可靠性,探索適應城鄉的勞動力轉移信息發布新機制。過去,群眾外出務工,由于缺乏準確高效的用工信息,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掙錢,都是跟著感覺走。信息不暢已成為制約就業的一個瓶頸,xx縣就業服務部門加大了用工信息發布力度,通過市場服務大廳、城市電子屏、互聯網、大眾媒體、電視臺、手機短信、宣傳服務卡、網站等多種措施和先進科技手段,發布真實準確快捷的用工信息?;鶎訁f理員深入村鎮、農民聚居地,開展一對一的宣傳服務,在政府、企業和外出勞動力之間,搭建一個完善的農村勞務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減少勞動力轉移無序流動,提升勞動力轉移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為克服勞動力轉移盲目無序輸出,xx縣每年春節前,還要開展一次勞動力轉移資源和企業用工情況調查,根據調查中了解到的情況,建立縣級勞動用工數據庫,進行網上發布,使勞動力轉移求職與企業招工信息對接,開展針對性的勞動用工服務。
2、幫扶傾真情。xx縣積極落實國家扶持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將招收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納入招工獎勵體系,獎勵招收一定數量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的企業,根據用人單位招用下崗失業、進城農民的人數給予融資擔保、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xx縣加大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獎勵力度,xx縣建立公平、公正的就業援助制度,將招用下崗失業、進城農民納入現行再就業政策扶持范圍、職工社補范圍、殘疾就業援助范圍、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范圍,依照相關規定享受相應的再就業政策,免費提供就業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他們還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自謀職業,對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免繳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有的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積蓄,創業有技術,從而使自主創業成為可能,但創業初期,創業缺乏資金的是必然的,針對這些特點,xx縣制定了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創業貸款指導意見,建立了小額擔保中心,為下崗失業人員、進城農民創業提供資金擔保。20xx年,xx縣已成功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00萬元。
3、陽光培訓送溫暖。xx縣實施培訓、生產“兩不誤、兩促進”培訓模式,靈活安排培訓場地,以實驗室、車間、田間為培訓課堂。莊寨鎮農民工趙小紅高興地說:“培訓送到車間、田間,學技術不耽誤打工掙錢,人社局想得真周到”。xx縣針對下崗失業、農民工缺少勞動技能、就業能力弱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使下崗失業人員、務工農民實現了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通過整合縣內教育資源,以縣就業培訓中心和技校為重點,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設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開展崗前崗中實用技術培訓和“儲備式”技術人才培訓,先后對兩萬多名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進行了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為他們建立起門類相對齊全的技能人才庫。同時,xx縣還配合用工單位需求,對下崗失業人員、務工人員進行政治理論、安全生產、文明禮節等方面知識培訓,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和崗位競爭力,使他們干得好、留得住,力爭讓每個農民都吃上“技能”飯,懷惴技術闖四方。xx縣圍繞市場需求優化培訓結構,開展定向、訂單和儲備式培訓,培訓出一批專業對口、質量優良的下崗失業、農民工隊伍,提高了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的擇業競爭能力。xx縣根據用工企業向就業部門提供所需工種、技術、人數、薪金信息,組織培訓。這種“用人單位下訂單、培訓機構列‘菜單’、政府補貼來買單”的“三單”培訓模式,提高了勞動者素質,解決了企業招工難題,增強了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求職培訓的針對性,讓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更快上崗、人盡其才。xx縣實施技能培訓國家認證制度,對培訓合格農民工進行“包裝”,為他們頒發國家承認的技術等級證書,貼上“專業技能”的商標,力促下崗失業人員、農民站得住、能發展。仵樓鄉農民工王洪娥參加了消防、保衛培訓,在北京城建集團打工期間成績突出,被授予“北京杰出外來務工青年”稱號,被轉為北京戶口。據統計,目前xx縣參加“技能”培訓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中,有6000多人擔任單位技術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戶、買了房。技能培訓使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香餑餑"。
4、留守兒童留守不流淚。xx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最讓外出務工農民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留守兒童”。為此,xx縣人社局、計生局、縣婦聯牽頭成立關愛留守人員領導小組,組織各鄉鎮、街道、村為單位成立幫扶小組和服務中心,向農民工“留守兒童”送溫暖、送關愛、送真情,確保留守兒童擁有一個輕松、健康、愉快和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xx縣以教師為主體,推行“代理家長”,讓農民工留守兒童有一個氣氛融洽的家。xx縣各中小學積極在留守學生中開展主題班會,任課教師為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利用業余時間,通過“留守兒童”信箱,與學生通過通信交流,讓留守學生在融洽的氣氛中傾訴自己的酸甜苦辣,讓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留守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以就近的原則,對農民工留守兒童進行結對包保。學校和結對教師簽訂“結對包保職責”,對留守兒童從學習上指導,心理上疏導,習慣上引導,著力提高學習成績,著力保障健康,著力培養良好習慣。xx縣以村級基層組織為主體,督促村干部和現有監護人履行撫養監護義務;以計劃生育干部、人社所工作人員為主體,配對“愛心家長”,建立長期深入聯系,給他們以溫暖與呵護;婦聯開展“婦委會聯系留守兒童”活動,組織婦女為“留守兒童之家”捐贈玩具、體育用品,讓留守孩子在“留守兒童之家”尋找快樂;xx縣統戰部、工商聯、教育局、企業家協會共同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同心工程”,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盒,收集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以及“留守兒童”的家長聯系方式,監護人的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詳細記錄,認真記載“留守兒童”成長的過程和特點,認真打造出符合xx縣實際的系列“同心”品牌。xx縣供電公司青年志愿者開展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系列青春光明行活動,幫助他們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對特別貧困的15名失學兒童進行救助,每人發放助學金300元,各供電所青年志愿者還同4名以上的留守兒童建立了結。
對聯。
系,重點解決生活、學習、用電等方面的困難,督促其按時完成學業,避免父母不在身邊出現學習下滑、不務正業現象發生。xx縣建立“愛心熱線”,每月免費為留守兒童提供至少一次與父母交流的機會,幫助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情感、生活、學習情況的交流。xx縣還認真落實留守兒童“兩免一補”政策,建立貧困留守兒童資助制度和助學金制度。
5、“勞務經紀人”助農民就業。xx縣將培養壯大農村勞務經紀人,作為推進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強農村勞務經紀人隊伍建設,發揮經紀人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效促進了農村轉移就業。目前全縣從事勞務輸出的經紀人達到1000多人,輸出種類涉及20多個行業,勞務經紀人已成為推動農民工就業的重要力量。xx縣摸清底數,廣泛建立組織,凝聚農村勞務經紀人;抓培養,讓勞務經紀人成為“領頭雁”;強化培訓,提高勞務經紀人自身素質;規范管理,打造了一批能征慣戰的勞務經紀人隊伍。xx縣以鄉鎮、街道辦事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所為依托,加強對勞務經紀人的培養和管理,引導培養有頭腦、有路子的青年參與勞務經濟工作,發展壯大勞務經紀人隊伍。對優秀的勞務經紀人,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使他們成為規范的勞務中介機構。xx縣為勞務經紀人建立個人檔案,為他們提供政策咨詢等服務,定期免費發布勞務信息,幫助有實力、有條件的勞務經紀人在用工密集的大中城市設立聯絡處。xx縣人社局以維權促輸出,幫助經紀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在拖扣工資、勞動仲裁、生產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解除勞務經紀人維權不力的被動局面。xx縣充分利用現有職業教育政策和轉移培訓政策,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合作,探索“教育合作帶動轉移輸出模式”,實現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與優質的教育資源、豐富的用工資源的有效對接,促進農村新生勞動力的穩定就業與戶籍轉移。xx縣積極探索勞務輸出新模式,通過“勞務公司與經紀人、勞務能人鏈接模式”,將經紀人、勞務能人隊伍組織起來,成為一個相互協作、共同發展的團隊,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農民工就業空間和服務網絡,努力打造特色勞務“xx縣品牌”。xx縣加強輸出地與輸入地的聯絡對接,在青島、濟南、廣州、深圳、蕭山、蘇州、常熟、義烏、東莞、北京等地建立溝通合作機制,以勞動力輸出、就業服務、維權為合作基礎,逐步拓展到技能培訓、組織輸送、跟蹤服務、勞務代理、信息服務的全方位合作。同時,積極拓展境外勞務輸出領域,在境外勞務輸出方面作出亮點。xx縣積極組織“十佳勞務中介公司、十佳勞務經紀人、十佳勞務品牌”的評選活動,為勞務市場主體發展營造良好氛圍,促進了xx縣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勞聯集團原來xx縣一家叫“匯思勞務”的小公司,幾年來,在xx縣人社局支持下,得到迅速膨脹。目前,公司擁有員工近萬名,旗下擁有200多家連鎖店和直營店,遍布濟南、北京、上海等國內100多個城市以及英國、德國、芬蘭赫爾、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部分城市,年營業額50億,主營業務有勞務外包派遣、民工酒店、學校、老年公寓,辦有《勞悟》雜志、大型就業網站,目前已經形成從招工到用工服務、教育完整的產業鏈,公司是國內人力資源行業首家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認證的企業。
1.勞動力文化程度低,職業技能差。近幾年,新一輪“讀書無用論”在蔓延,使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調查顯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勞動力的(實踐調研報告2019)主體,共558593人,占67.4%;擁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109966人,占32.6%。勞動力中,參加勞動力技能培訓人數101766人,占26.4%,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占2.2%,獲各種技術等級證書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礎限制了他們的就業能力,大部分勞動力從事勞動密集型、低報酬、沒有技術含量的苦力工種,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建筑業、服務業、住宿餐飲業、批發零售業等六大行業,從事職業危險性較大的工作,有35%勞動力從事建筑勞務。
2、部分員工待遇低,權益難保護,就業單位不穩定。勞動力中,58%在個體私營企業打工;19%從事修理、裝修、搬運、拾荒、攤販等流動性工作;在外資或港澳臺資企業打工的占11%;在國有或集體企業打工占7%。61%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不與打工者簽訂。
勞動合同。
42%的勞動力經歷過解雇的遭遇。員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障水平低、工資水平總體偏低;工傷及職業病多、加班多、勞動爭議多。平均每天加班時間2.36小時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30%的農民工月工資在1500元以下。工作時間長沒有加班工資拖欠工資的情況時有發生29%沒有基本勞動安全保障58%的農民工同工不同酬。權益得不到保護現在工傷認定把用人單位提出申請作為傷殘者提出申請的前提有6%的員工認為這樣會造成工傷無法認定;有11%的農民工反應工資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時間過長的弊端;有9%的員工反應仲裁與訴訟制度存在環節多、時效短、費用高等問題;有2%的員工反應法律援助無力員工權益缺乏有力保護受欺侮有17%的農民工遭受過休息權、獲得報酬權、傷殘醫治權、人身自由權受侵害的遭遇。11%的農民工有過工資被克扣或拖欠的經歷。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1年以上的只占15%。
3、農民工戶籍受限制。戶籍壁壘是農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鎖,是“農民工”概念產生的根源,也是農民工無法與城鎮居民處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權利的最終根源?,F行戶籍制度人為地附加在戶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會功能,導致了當地居民和農民工在就業、培訓教育、勞動用工、醫療、稅賦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農民工只能作為城鎮的暫住人口,不能享受與城鎮居民平等的權利,人為地制造了等級和利益差別,加深了城鄉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對農民工的歧視,無法使農民工在城鎮安居樂業。農民工在城鎮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閉的城鎮體制拋向城鎮公共政策和城鎮管理的社會邊緣,被限制享有當地城鎮居民的公共資源。調查顯示,希望解決戶籍限制的農民工占87%。
4、大學生存在就業難。由于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大學生存在結構性供需失衡。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個人綜合素質欠佳,動手能力差。學校講授的知識沉舊,轉化率低,知識離市場需求較遠。大學生對自身定位不夠準確,就業期望值過高,希望能夠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高不成,低不就”,嚴重影響擇業與就業。地域偏好嚴重,就業天平失衡,大學生就業意向多集中在大城市和發達的沿海地區,希望留在城里,不愿意去農村、去基層。目前勞動力市場管理粗放,人才市場配置、服務手段、服務方式落后,學生就業渠道不暢,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5、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千百年來,土地始終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上被剝離出來,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失地農民隨之迅速擴大。在失地農民群體中,勞動年齡段內的人員占大多數,做好就業安置工作是解決他們生產、生活出路的根本保證,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提條件。失地農民就業是當前就業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業的農民的生存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盡快高質量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6、“結構性失業”問題。目前xx縣勞動力40歲以上的占78.69%,而用人單位通招工,82.6%以上要求年齡段是35歲以下。大齡農村留守勞動力教育程度低、沒有技術特長,遇到了就業上的“坎”,受到用工單位的冷落,處于“年齡供求結構性失業”狀態。目前一方面企業招工困難,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及大量40歲以上的農村富余留守勞動力找不到工作,處于結構性失業狀態。
通過此次調查,對xx縣“如何提高高質量的就業”面臨的困境和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xx縣人社局張本朝分析說,新生代勞動力職業技能晉升的意愿比較強烈,而現實中其職業升遷存在種種障礙;渴望融入城市,但嚴格的戶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礙著他們的城市夢想。老一代屬于生存型員工,為養家糊口到企業上班,但新生代員工進入城市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他們不滿足于重復的工作,不希望只是城市的過客。他們維權意識強,經常會對加班費很低的血汗工廠說不。他們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不想吃苦,工作耐受力低?!靶律眴T工的文化水平和聰明才智普遍高于老一輩,這是優勢;但有一部分人,沒有老一輩踏實肯干、吃苦耐勞,他們個性張揚、卻相對浮躁。新生代農民工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豐富多元,而現實工余生活顯得單調?!扒Ю镏惺加谧阆隆?,新生代勞動力要想真正融入城市,還得學學老一輩,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行。要解決上述問題,不能指望人社局單方面解決,建議政府積極介入,政府、企業、員工三方面共同完成。根據我們調研情況,現建議如下:
1、建立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按照縣委規劃,2019年,縣城人口要達到50萬。要完成這個目標,每年進城的這4萬人,要有穩定的崗位、穩定的收入,否則一切都可能落空。要落實縣委總體規劃,建議建立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地,以原12平方公里的大城東物資文化交流會商貿物流區為核心,涵蓋衣、食、住、行、購、娛等功能區,設農林牧漁特色產業和產品經貿區、工業產業和產品經貿區等8大功能經貿區。凡進入就業援助基地的“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縣政府免費給予安排攤位,縣人社局給予3至5萬元的無息擔保貸款,作為攤位運轉費用,人社局并按政策規定給予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社會職業中介服務補貼。為進一步拓展就業幫扶人員就業途徑,讓就業幫扶人員學習創業的方法,增強創業的本領,引導他們轉變觀念,還建議以幫扶創業為突破口,在“就業基地”設立幫扶人員創業孵化區,在場地、資金等方面給自主創業以大力支持。設立“創業基金”,完善資金支持、稅費減免、工商注冊、納稅手續辦理、戶籍遷移等優惠政策,努力營造能創新、敢創業的良好外部環境。引領政策不僅會讓進城創業群體獲得了“血液”補充更加健康,還會激勵小老板不斷誕生,使xx縣進城創業群體數量大幅度增長。這個群體的不斷壯大,拉動進城創業就業的倍增效應將會更加凸顯,實現了“扶持一個人,帶動一批人”。
2、政府創設公益崗位,安置一批“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為了做好對進城創業人員的就業援助工作,除建議建立直接吸納的就業基地,集中安置一批人員外,還建議健全購買服務的社會基地,通過保潔、環衛、保安、治安、執勤過渡安置一批。我們還建議推進公益性崗位市場化運作,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斷擴大就業渠道,安置吸納一批進城購房創業人員,建議制定政府公益性崗位管理使用辦法,考慮設立農村管理公益性崗位、農村技術服務公益性崗位、衛生服務公益性崗位、社區體育公益性崗位、社區老年人殘疾人幫扶公益性崗位、大學畢業生企業見習公益性崗位。即改變了公益事業沒有專人抓的局面,又把社會管理的觸角真正延伸到基層,體現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服務、關心民生的具體行動;即解決了“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又維護了社會穩定,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建議制定公益性崗位的招聘辦法,規定招聘對象,明確由用人部門協同人社部門負責招錄。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被聘用后,用人單位與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簽訂一年以上期限的公益崗位協議。用人單位要按月支付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工資,并繳納社會保險費包括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費,人社部門給予崗位補貼。這種政策的扶持,保證了公益人員的穩定性。人社局成立公益性崗位管理辦公室,采取實名制管理,公益崗位人員的日常管理放在街道、社區、用人單位,根據工作需要隨時集中使用。建立由群眾當評委、社會當考官的考核獎懲機制,對工作積極、群眾比較認可的公益崗位人員,通過多種形式予以宣傳和表彰。人社局公益性崗位管理辦公室,完善明查暗訪的督導抽查機制,使每個公益性崗位管理員有壓力,有動力,有活力。公益性就業崗位的推出,對于弱勢群體在滿足自我尊嚴,鼓勵農民進城,實現自我價值等多方面有著與其他政策無法比擬的功能。提供的是一個崗位,獎勵幫扶的則是一個家庭。
3、建立標準化的職業指導室。今年,xx縣人社局兩名同志考取了“國家一級職業指導師資格”,建議xx縣參考青島、煙臺先進縣市的經驗,設立高標準的職業指導室,針對求職者缺乏對職業和對自我的了解、職業定位模糊、無法順利就業的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職業指導,更好地引導求職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提高求職能力。通過職業測試、性格測試,確定就業方向,順利實現人職匹配。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較低,這就要求職業指導人員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他們并非無路可走,關鍵在于轉變就業觀念,固守傳統的就業觀念無疑關上了再就業的大門,轉變就業觀念就會拓寬就業渠道,壓力會變成動力,挑戰會變成機遇。個別人員不愿干臟、苦、累的工作,對工作單位和職業挑三揀,有的對職業的要求是既要高工資,又要輕松體面,不愿意放下架子,這山盼著那山高,這樣往往失去了很多機會。相反,那些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的人員就業時就容易多了。新一代打工族更加挑剔,他們起點較高,但“眼高手低”,雖然跑遍各大招聘會,依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職業指導師首先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在挑剔企業之前先給他們定好位,繼承上一代打工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從基層做起,積累實踐經驗,提升職業素質,掌握實際可用的技能,把自己從普通工人提高到企業必需之才。職業指導關系到社會發展穩定大局,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xx縣要通過“精細化”職業指導,努力促進就業服務從宏觀式服務向標準化服務、被動式服務向主動服務、粗放式服務向精細化服務轉變,積極為服務對象提供精細、規范、人性化的就業指導。
4、鼓勵用人單位安排吸納進城創業人員。本縣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等用人單位吸納經認定的“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人社局按政策給予下列補貼(一)一次性補貼。本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勞務派遣類公司除外),用人單位吸納經認定的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一次性補貼。其中,屬于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0元;屬于進城農民以及一次性繳納社會保險費已滿2019年的失地農民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5000元。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所需費用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二)社會保險費補貼。對注冊經營、稅基在本區的企業(勞務派遣類公司除外)、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和個體工商戶,吸納安置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企業、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全額補貼。(三)崗位補貼。注冊經營、稅基在本區的企業(勞務派遣類公司除外)和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吸納安置本區戶籍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持續穩定提供10個以上困難人員就業崗位的,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準后,可按本縣最低工資標準的50%給予崗位補貼。崗位補貼與一次性補貼不得重復享受。
5、強化技能培訓。政府制定政策,開展技能扶持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活動??h技校設立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本人及子女專訓班,專訓班全部免除學員學雜費,每年補助1500元的助學金。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農民工的實際需要,因需施教,長短中培訓相結合,開展定單培訓、招標培訓,校企結合,利用空閑季節,集中開展建筑、縫紉、烹飪、駕駛、修理、餐飲服務、營銷、機械制造、機械化耕作、病蟲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種內容的培訓。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訓計劃的時,培訓內容緊扣市場需求,緊扣農民工的打工需要,讓農民工普遍感覺“用得上”,“學了不白學”,發揮培訓的應有效果。創新培訓方法,以車間、田間為課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集中培訓、技術示范、技術人員包人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讓農民工聽得懂、看得清、學得會,掌握1-2門實用技術。嘗試采取向農民工發放“技能培訓券”制度,讓農民工自主選擇培訓專業和培訓時間,自己選擇培訓學校,農民工缺什么知識,自己自主選擇學什么,加快培訓學校優勝劣汰。加大農民工培訓宣傳工作,讓農民真正了解國家“免費培訓”及培訓補貼政策,增加參訓積極性。
6、建立準確高效的用工信息發布制度。信息交流不暢已成為制約高質量就業的一個瓶頸,要加大勞動力信息發布力度,通過市場服務大廳、城市電子屏、互聯網、大眾媒體、電視臺、手機短信、宣傳服務卡、網站等多種措施和先進科技手段,發布真實準確快捷的用工信息?;鶎訁f理員深入村鎮、農民聚居地,對農民工開展一對一的宣傳服務,在政府、企業和農民工之間,搭建一個完善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減少農民工無序流動,提升農民工求職效率和企業招聘效率。
7、規范勞動用工,用法律保障農民工權益。各執法部門要依法規范勞動合同的簽訂、續簽、變更、解除和終止等環節,防止用工違法擴大化。明確規定所有用人單位必須依照法定程序直接與員工本人訂立勞動合同,不得以勞務派遣合同、集體合同或包工頭代簽農民工個人勞動合同。努力清理農民工工資拖欠,建立企業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規定的同時,明確用工單位必須及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責令支付工資及賠償金,并對拖欠工資的用工單位給以重罰,不讓農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淚。建立符合縣情的農民工社會保險機制,不斷提高農民工待遇,逐漸縮小城鄉差別,讓農民工兄弟過上體面生活。他們建立農民工維權組織,切實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保護農民工利益,增強農民外出務工的信心,用國家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農民工的權益不受侵犯。
8、制度層面的建議。讓進城創業“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安居樂業,必須消除所有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制度性障礙;讓他們享受與城鎮勞動者同樣的培訓補貼和創業扶持政策;還給他們所有合法國民待遇,確保他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平等參與權和分享權;實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將已經進城穩定就業的“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轉為城鎮居民,讓他們真正融入城鎮社會,并享受與城鎮原居民同樣的市民待遇。抓緊研究幫助“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進城落戶的問題,更好地為他們進城落戶做好服務;研究農村宅基地和資產權益保障以及促進其貨幣化、資本化的問題,增強他們在城鎮落戶、發展的能力;要研究“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到城市發展后原享有政策和集體經濟權益方面的問題;要研究適應他們進城發展的計劃生育政策問題;要研究為“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進城提供住房保障的問題,最大限度保障他們在城鎮的住房需求;要研究完善“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問題;要研究提高農民工醫療保障水平的問題;要研究確保他們的子女接受均等教育的問題,逐步解決他們的子女就學難的問題;要研究為他們提供和市民均等的服務?!稗r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對城市的認同,要遠遠大于對農村的認同;他們不愿退回農村;他們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難逾越橫亙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墻。他們懷揣著青春與夢想,“漂”在城鄉邊緣。這一現實要求我們的農民工政策盡快做出調整,為“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條件。建議打破二元體制下的戶籍制度障礙,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除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外,取消其他一些不必要的證件,切斷戶口與利益之間的關聯,從根本上消除對農民工的歧視。把就業、居住、交稅、繳納社保、技術等級作為轉為市民條件,積極穩妥推進農民工城鎮落戶。加快商圈建設,優化服務配套能力,努力在“農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集聚地引進一批超市、餐飲、文化娛樂配套設施。加快工業園區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升級建設,解決入園企業農民工子女入學難問題?!稗r民、退役士兵、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水葫蘆”一樣到處流動、漂泊,大部分不能在一個企業或地方長久住下去,建議建立社會保險“因人設險、險隨人走”的靈活制度,繳費超過2019年的納入納入統一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教育部門統籌發展教育資源,把他們子女教育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和教育經費預算,免除學雜費,享受相關補助,賦予他們子女在父母就業地享有參加中考、高考的權利。
9、企業優化用工模式。用工荒,最慌的是企業。作為企業,要解決招工難,從長遠看,產業轉型升級才是最終出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要對現有設備進行更新或技術改造,淘汰落后設備,同時對員工進行技術培訓和優化組合,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減少對低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依賴。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并建立長效工資增長機制;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增加農民工的向心力。采取多種形式,強化企業員工權益保障,健全工資增長機制,給予員工合理的工資報酬、福利待遇,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增強企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提高農民工在企業中的地位,管理者更加關心農民工疾苦,把員工當成企業不可或缺的成員,做到“招得進、留得住”,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抓好員工技能培訓,開展校企聯合,實施工學交替,推薦有經驗的員工到職校學習專業技能。
。
4)經濟危機前后調查對象對鐘愛的企業對比:
而據一些專業人士調查研究顯示經濟危機襲來,原來一些發展形勢較好的,如外企,合資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原本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優勢,危機襲來使這些連體兒的境況大不如前,而且裁員減薪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而那些原本就比較低調的私企,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夾縫中依舊頑強的生長發展,壯大自己。經濟危機下,國企有著政府的庇護,依舊穩定,政府機關在這個給公務員加薪,不過進入他們的行列越來越難。而面對調查者對象的如此選擇,我們希望他們的理由不是隨波逐流,抑或僅僅憑借一些感性的印象,多多關注些各類企業的發展勢頭的信息,理性選擇。
5)望學校和政府在就業上能提供的幫助希。
7.我們的建議。
1)作為一個大學身就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自覺培養交際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做一個能力強、素質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的知識,加強對社會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積極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兼職工作,或經常與工作的人交談,獲得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大學校園應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和及時的就業信息及相關的就業指導。政府部門應盡量安排更多的就業崗位。并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和勞動技能培訓。
3)另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大學生扎堆考研、考公務員,對于這樣的現象。參考了一些專業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學生要結合自身實際,切勿盲目隨大流,如果是為了做專業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專院校任教,目標明確,考研肯定是必經之路;但如果單純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就是不對的,畢竟幾年后還是要面臨就業,到時候競爭肯定更激烈。報考公務員可以作為一條就業途徑,但不能視作唯一的就業道路,眼下一個公務員的崗位往往是上十人甚至上百人在競爭,被錄取的幾率太低了。專家建議大學生拓寬眼界,可以到中小城市就業,也可以到農村基層去鍛煉,這些地方的競爭小一些,國家還有一些政策傾斜。
希望這次調查研究,真的能夠有助于企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擇業價值觀及其求職心理,為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參考和指導,推動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進而有效地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這也是對我們自己未來的就業很有益的。
附錄。
1.您的專業類別:
a文史類b理工類。
2.您對自己的畢業時就業形勢的態度:
3.您覺得要從眾多同等求職者中勝出最重要的因素是:
a專業成績b獲獎證書c社會實踐f良好的品德資格證書g其他。
d優秀綜合素質e優秀的求職能力(簡歷、語言、著裝、職業素質等)。
4.您現在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________________。
5.在求職的過程中您擔心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6.畢業后您覺得會選擇到那個區域發展:
a回家鄉發展b中部c西部d沿海發達地區e暫沒有考慮。
7.金融危機爆發前您比較鐘愛的企業是: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8.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您最想進入什么性質的單位工作:
a國企b外企c私企d合資企業e政府機關。
9.面對這次金融危機,您將做何種就業選擇:
a先考研延緩就業b考公務員c先就業后擇業d自主創業e政府機關。
10.您希望學?;蛘诰蜆I上向你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
a提供就業信息b提供就業技能c政府安排更多就業d其他。
1、研究背景: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2013年高校畢業人數為699人,而到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余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2、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為了讓大學生們更加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而展開;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了解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從而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無奈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為我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方法。
1、地點:河南理工大學(焦作)。
2、時間:7月初。
3、調查對象:主要為河南理工大學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4、調查研究的方式:問卷調查方式。
5、設計調查問卷:設置10個左右的問題。問題的提出經過討論、對搜集到的問題進行篩選,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以封閉式問題為主。
6、統計方法:結合問卷的實際情況,進行手工計數統計。
7、調查過程及內容:
趁著暑期,隨機走訪了近100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為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次了解就業形勢,聆聽“過來人”就業經歷及心路歷程的機會,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與迷茫。在調查中,我們調查的高校畢業生在為未來的打算,以此來分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觀念。調查結果可以簡單歸結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共有51%的學生選擇了考研。超過半數的同學選擇了考研,說明考研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后的首要選擇,而由此也產生了考研熱的社會現象。由于金融危機、就業惡化,許多學生希望繼續深造,更多學生表示通過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并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在就業創業中有更大的優勢。
(2)選擇就業的有20&的同學,而選擇創業的占16%,二者加在一起只占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雖然有部分同學選擇就業和創業,但人數不夠多,大部分學生選擇考研??梢?,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同學對就業創業的熱情不高,也以選擇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
(3)只有10%的同學選擇在家待業,是因為自身原因,對未來沒有信心、導致在家待業,成為啃老族,形成特殊社會現象。
(4)4%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去國外留學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資本的一種方式。
三、結果與討論。
在問卷調查進一步關于”專業是否對口與就業“、”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薪資標準”“就業準備”“就業地點選擇”等問題的調研中,20%的調查者會要求工作與所學專業“必須對口”,而據大部分的調查者會“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機再向所學專業發展”,31%的調查者“現學專業非己所愛,將會尋求新的專業”,還有少部分人選擇“無所謂,干哪行都行”??磥?,大學生就業時思維比較靈活,并不局限于所學專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先從事其他行業。在關于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調查中,外資企業和國有單位仍然是當代大學生選擇單位的首要選擇。一個原因是,外資企業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工資待遇較高,目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因而也是當今大學生優先考慮的單位和職業。另外值得欣慰的是,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的是有10%的學生把自主創業排在了第一位,這說明當今的大學生創業意識不斷加強,同時也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有關。而在各行業中選擇食品飲料創業方向等所占比重較大,為35.08%。緊隨其后的是it行業。值得一提的是,選擇開網店的創業溫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這一類的原因,概括的說是因為網絡it方面相對于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選擇網店、it行業的人共占到了40%以上。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我就業壓力方面,34%的調查者認為壓力非常大,就業難;30%的調查者認為壓力比較大,23%的調查者認為壓力不太大,就業容易,13%的學生感覺沒有壓力。這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感覺就業壓力很大,負擔較重。
對于工作城市的選擇雖然有一半以上的調查者希望留在競爭壓力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調查者會選擇家鄉附近就業,42%的調查者選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城鎮,32%的調查者選擇競爭壓力較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只有14%的調查者會選擇國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在經濟日益發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偏于選擇競爭壓力較小、有發展潛力的城鎮;小部分會選擇發達的大城市就業。
經過這次調查,最終可以討論得出以下幾點:首先,大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樣的人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通常都要面臨的一個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明確自己的選擇并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無疑對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樹立自信,提高動手能力,磨合能力與團隊精神。第三就是要腳踏實地,不能放棄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會精英,既能走進大學校門大多數人的智商就沒有多大差異,你并不比別人多多少,別人也不會比你強很多,要成為怎樣的人決定權在于你自己,要學會取長補短,為自己增加資本,為自己創造機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并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后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傊?,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生應學會調節自己,提高自己應對就業壓力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只有正確應對就業問題,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資源,實現社會健康穩定發展,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2、建議:
對于學生的建議:
(1)注重專業學習,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2)加強實踐鍛煉。
(3)調整就業心態。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并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斗。
對于用人單位的建議:
(1)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對于社會、學校、政府的建議:
(2)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就業本身就是我們認識和適應社會的一個過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經過幾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業中遇到許多心理沖突、困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電大社會調查網為大家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閱讀!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10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于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09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10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14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10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耙环矫?,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p>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F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于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征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么,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著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為進一步研究分析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生就工作具體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經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開展本項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組及人員組成。
為確保本次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人文學院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畢業生就業調研工作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次調研將為下一步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依據。
二、調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業工作的現狀、畢業生對學院的要求,提出就業對策措施,適當提高就業率。
三、調研內容。
(一)今年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的形勢是十分嚴峻。
2、期間,需要就業崗位163萬,只能提供就業崗位100萬;。
3、今年地方鄉鎮合并,到國家機關就業難度較大;。
4、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不可能吸納太多的大學生就業;。
7、研究生就業率出現下降的趨勢;。
8、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
9、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10、農大的優勢就業專業是農科類,人文社科處于不利地位。
(二)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就業形勢很嚴峻外,學生的就業觀念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改革,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減員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崗位,然而,我院20xx屆畢業生73%的選擇國家機關,76%的選擇事業單位,62.5%選擇國有企業。這種供需狀況的不平衡,是影響就業率的主要原因,為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學院目前正在開展就業講座,但是56%的學生在校外實習,也有的學生忙于找工作,因此,聽講座的學生較少。畢業生就業工作檔案管理較為混亂。畢業生就業工作材料報送不及時。
(三)畢業生簽約狀況。20xx年我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57.63%,年終就業率為86.2%。20xx年我院的畢業生96人,其中社會工作40人,森林保護專業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護專業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會工作1人),目前的就業率為12.5%。
(四)學生的要求。擴大專業介紹(尤其是社會工作專業),增加宣傳力度,提供就業信息,聯系用人單位,開展就業輔導講座,提供實習和實踐鍛煉機會,幫助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解決不能報考公務員的問題。
(五)工作對策。
5、加強畢業生就業檔案管理,理順畢業生就業的各項工作;。
8、開展就業援助計劃。為貸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特別推薦就業崗位。
隨著高校擴招的政策使大學生的人數飆漲,同時也對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業難早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爱厴I就失業”似乎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普遍心理。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斗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于不敗之地。
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展開了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調查問卷。我們采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大慶三所大學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主要采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團隊合作為了順利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助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
調查方式:
調查對象: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
我們采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食品專業、室內設計專業、外語專業、信息專業、經管專業和農學專業。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調查數據分析: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的傳遞給大學生,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信息,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
然而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1.社會方面: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么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占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占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
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了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占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占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梢钥闯龃髮W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
由于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應該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占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
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余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里就業?;谶@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于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學生,供大于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2.學生方面:
通過調查發現畢業生未就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很多人沒有為自己的將來做一個有效的職業規劃,學習時沒有目標、沒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學生存在“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現象。在校學習期間碌碌無為,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沒有真本事。
原因二:專業和興趣不對等,很多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原因三:學生一開始就要求待遇好、職位高,更加加大了就業困境。
原因四:企業一般不愿承擔對新手的培訓費用,很多都要求有經驗的工作者。
原因五:高校擴招,畢業人數多,給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原因六:就業機會不平等,靠關系就業的人也不少。
原因九: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的涌入市場,以農民工、初高中畢業生為主。對大學畢業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就業壓力。
原因十:企業不會片面的從卷面成績和證書上招聘人才。所以很多企業都采取內部提升,很少從外部招聘。
3.學校方面: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占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
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說“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自己。
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于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盡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說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皩嵺`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其次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
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為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為資本化,是為自己謀利益,卻為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
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最后是觀念問題。
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為主體”,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為祖國、為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后,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4.用人單位方面:
(1)過分關注文憑。
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件研究生僅用于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F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并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
(2)存在性別歧視。
女大學生明顯處于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視。
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系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系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于大學生公平競爭。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結論: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并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后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
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建議:
建議一:對大學生采取正確的就業引導。
建議二:畢業生要認清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價值觀,端正個人的擇業心態,對自己科學定位,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擇業地區和崗位;要有科學的就業觀,適合自己的才是的;對于未來的就業應該充滿信心,要以積極的態度和行動面對擇業。雖說現在就全國范圍來說,大學生就業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對于經管學院的學生來說,還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問題,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準備,科學規劃,合理的安排,不要錯過了找工作的時機,也不要過于局限于某一行業和區域,大家要有長遠的眼光。
建議三:同學們要時刻關注學校及學院的就業信息,要充分珍惜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及時就業,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以“下基層、立大志、成大業”為就業方向,把握時機,當機立斷,統籌規劃,積極主動就業。最后,他從日常管理角度,特別強調畢業生在就業中要早作準備、要遵守相關規定、要加強安全意識、要以主動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就業工作中,安全順利地找到滿意的工作。
建議四:希望學校以及國家能夠更多地關注大學畢業生就業。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議五:在校期間要多學習專業知識,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
建議六:國家應加快經濟發展,為大學生增加就業崗位。
建議七: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強化職業技能培訓,規范人力資源市場促進就業,保證就業公平。
結束語:
很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調查機會,在調查后,總結、分析以及建議的同時,給我我們上可深刻的一課,也提醒了我們關于就業方面問題。在就業緊張的今天,讓我們有了提前準備的機會。在學生畢業后,也有存在工作變動的情況。所以不是那么嚴密。加上時間倉促,調查得不是那么周全,希望大家見諒!通過這次調查活動,希望我們組的成員也了解和學到許多,為自己將來就業做一個有效的參照,同時也給所有學子們一個參考!
xx區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調研報告為全面了解新冠疫情發生以來xx區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近期xx調查隊對xx區返鄉農民工開展了典型調查。結果顯示,返鄉農民工以本地務工就業為主,從業收入同比下降。
從調查對象的年齡看:20-29歲的2人,占比10.5%;30-39歲的6人,占比31.6%;40-49歲的8人,占比42.1%;50歲及以上的3人,占比15.8%。從調查對象的性別看:男性11人,占比57.9%;女性8人,占比42.1%。從調查對象的受教育程度看: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1人,占比5.3%;初中文化程度10人,占比52.6%;高中(中專)文化程度5人,占比26.3%;大學大專及以上3人,占比15.8%。
人數的23.1%,比返鄉前高7.7%;從事交通運輸業1人,占返鄉人數的7.7%,返鄉前后基本穩定;返鄉后新增倉儲郵政業從業1人,占返鄉人數的7.7%;從事餐飲業1人,占返鄉人數的7.7%,比返鄉前低15.4個百分點;從事農林牧漁業4人,占返鄉人數的30.8%,比返鄉前高23.1%;從事其他就業2人,占返鄉人數的15.4%,比返鄉前高7.7%(詳見圖1)。
圖1.返鄉前后農民工從事行業變化圖2.返鄉后農民工收入同比減少。調查顯示:返鄉后收入比上年同期略有減少1人,占返鄉人數的9.1%;比上年同期減少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有2人,占返鄉人數的18.2%;比上年同期減少一半以上有7人,占返鄉人數的45.5%;與上年同期持平的2人,占返鄉人數的18.2%;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的1人,占返鄉人數的9.1%。
3.疫情影響是農民工返鄉的主因。據調查,因疫情影響在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返鄉的農民工占53.4%,受疫情影響企業關?;虿脝T而返鄉的農民工占23.1%,可見疫情影響是導致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因素(詳見圖2)。
圖2.農民工返鄉原因占比圖4.創業項目以二三產業為主。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創業項目集中在二三產業。本次調查中有5位返鄉農民工選擇了創業,占返鄉人數的38.5%,其中選擇規模種植或養殖業創業的1人;選擇裝修創業的1人,制造業創業的1人;選擇餐館、商店、麻將館等生活服務類創業的2人。
高,分別達到47.7%、42.1%、42.1%,政府部門可針對性的在這些方面對農民工就業創業進行激勵、引導、支持、保護(詳見圖3)。
圖3.農民工對政府幫扶政策關注度圖二、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返鄉農民工總體素質不高調查顯示,農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相關的技能,外出務工只能從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返鄉后覺得農村勞動條件艱苦,多數不想從事農業生產,發展其他產業又缺乏技術,部分農民工“懶、等、靠”思想嚴重,影響農民工就業。
民工就業的政策速度,提高農民工待遇;還有農民工希望政府部門能為農民工提供離家近的工作崗位。部分農民工一心想得到政府的幫助,自身發展意愿和動力不足。
(三)政策宣傳不夠到位為促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對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從就業信息指導、資金扶持、稅收減免、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支持,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因信息不對稱、農民了解扶持政策的途徑單一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優惠政策不能惠及更多的農民工群體。調查顯示,超六成農民工反映對就業創業的幫扶或優惠政策了解不夠,從而導致有就業和創業想法的農民工因不了解政策而產生畏難心理,影響農民工就業創業抉擇(詳見圖4)。
(一)創新農民工職業培訓新模式進一步加強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工作,從理論。
教學。
模擬訓練和創業實踐三個維度著手,使學員初步掌握創業的基本內容,再與創業實踐指導相結合,真正實現“扶上馬送一程”的目的。此外,定期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大賽”等交流活動,努力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二)搭建農民工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健全農民工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平臺,收集全國各地人才服務機構的招聘信息、創業項目信息等,及時在服務平臺上發布共享,為返鄉農民工免費提供“信息真實、內容完整”的就業創業信息服務;設立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服務“一站式”窗口,簡化農民工就業創業辦證流程,使返鄉創業農民工能夠便捷的了解勞動保障、財政、工商、稅務等各項就業創業優惠政策。
(三)多維度宣傳農民工就業創業政策“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密織政策“宣傳網”,通過電視、廣播、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多層次、立體化宣傳幫扶政策,讓惠民政策人人盡知、家喻戶曉。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疲┊厴I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梢妼I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茖W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今年的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創新高,就業形勢更加復雜。近日,智聯招聘適時發布《20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包括蘇州在內的各級高校畢業生參與調查。數據顯示:選擇創業的畢業生比例下降;不少人實際簽約薪資低于期望值。
與相比,年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明顯下降,由206.3%降低至2016年的3.1%。智聯招聘專家分析,雖然政策、投資環境和社會整體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鑒于大學生經驗欠缺,資源積累不足等原因,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加之相比創業,高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而帶來的直接創業人群并不多。
從學校類型來看,普通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意向最強,211或985類型院校應屆畢業生選擇繼續學習的比重最大,??圃盒W生的創業意識最為濃厚。對于2016年應屆畢業生來說,工作到底意味著什么?他們選擇“成就自己的事業”比例最高,為71%,其次是掙錢、實現自己的夢想。
就業難因期望與現實落差太大。
“就業難”和“招聘難”是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為啥就業難?在調查中,今年應屆畢業生認為首要原因是期望值和現實之間落差太大。其次是大學所學知識無法滿足實際工作所需、對職場和職業信息了解不充分、缺乏實效性的職業發展建議。
另外,2016年應屆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信息獲取渠道分別是招聘網站和校園招聘會,其中選擇“招聘網站”的占比為60.1%,而選擇“校園招聘會”的占比為29.1%。
it/互聯網行業平均月薪最高。
調查顯示,畢業生期望就業的三大行業依次為it/互聯網/通訊/電子、金融/銀行/投資/基金/證券/保險、政府/公共事業/非盈利機構。的確,it/互聯網/通訊/電子行業已經成為了應屆生就業吸納大戶,在實際就業中簽約畢業生占比29.5%。其次為加工/生產/制造/汽車行業、金融/銀行/投資/基金/證券/保險行業。
再說薪資。在智聯招聘數據中,2016年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的平均值為4985元,而實際簽約月薪為4765元,較之去年略有下降。從實際月薪來看,實際簽約月薪主要位于3000元至4999元之間,占比47.8%。其中,平均月薪最高的仍是it/互聯網/通訊/電子行業,為5693元;其次是金融行業,4685元;文化/體育/娛樂/傳媒為4552元。
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計的我國農民基于“窮者思變”的變革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從農村到來到城市,從內陸到來到沿海,從落后地區來到發達地區,或務工或經商,或就業或創業,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但也正是這種單向性的流動,使得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拉大,同時也產生了諸如“留守兒童”等社會新問題。因此,科學合理地引導和鼓勵那些已經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開闊了視眼、學到了本領、積累了資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于協調城鄉、地區發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新矛盾,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我們對元子街鎮農民工返鄉創業進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調研,與30多位創業業主或相關人員進行了面對面地交談討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元子街鎮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基本情況。
元子街鎮總面積101.5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9172人,末農民人均純收入4275元,農村勞動力3872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3524人。
近年來,元子街鎮各地抓住各項政策優惠及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出臺了一系列引導和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了一大批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到自己家鄉創辦經濟實體。元子街鎮根據各自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做法與經驗,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優化硬件環境。地方政府采取創建“返鄉創業一條街”等方式,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引導創業人員走規模發展、聚集發展和集約發展之路,以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2、優化融資環境。地方政府通過信貸擔保,解決農民工返鄉創業過程中的融資困難問題。
3、免費培訓服務。為農民工提供免費培訓,為個體發展培訓工人,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元子街鎮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及個體經營的發展需要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系,為個體發展特別是農民工返鄉創辦的小型企業進行員工技能培訓,一年培訓規模達40人,培訓周期根據實際工種的不同,從一個星期到兩個月不等,平均為一個月左右,培訓經費由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直接按培訓人數拔發給培訓機構,其經費來源一部分是國家財政預算,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財政配套投入,主要是通過爭取扶貧項目或其他創收部分等來予以保證。
4、成立行業協會。為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相關行業以及生產上游供應商與下游銷售廠商聯系,暢通市場信息渠道,地方政府牽頭成立行業協會以引導當地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5、城鄉管理一體化。為了讓農民工回鄉安心創業與就業,不少縣區已開始取消對農村戶口入居城鎮的政策性限制,對經常居住在城鎮,或主要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村人員,在購買住房和轉城鎮戶口方面已經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政策限制。同時引導建立民辦學校吸收學生,公立中小學校對城鄉孩子就學一視同仁,不對農村或外來學生收取任何附加費用。
6、實施“綠卡”制度。對經審核批準可以經營生產的企業,強化項目跟蹤服務機制,為回鄉創業的投資者提供“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的高效服務,政府主要領導到企業現場辦公,開通“特別快車道”,為企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同時嚴禁對回鄉創業者的“吃、拿、卡、要”現象等。
7、稅費減免。鎮政府把屬于地方稅種的一部分返還給企業,同時減免其它相關費用,如工商管理費、環保費、衛生費等,以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和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
8、用地優惠。政府向返鄉創業者提供低于市場價的土地資源,其差價由政府財政予以補貼。
二、元子街鎮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元子街鎮農民工返鄉創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創業與發展的過程中也還存在不少的問題與困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服務思想不夠明確。元子街鎮目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比例只有10%,我們發現,這與我們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務思想還不夠明確有很大關系。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到底想返什么鄉”,“主要能創什么業”問題的思想認識還不夠明確;對返鄉創業農民工中大多數人最關心、最直接和最現實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認識不夠深入;對于怎樣才能把他們的現實需求與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有些地方政府在認識上還相當的不明確。
主要表現為,一是總以為農民工“返鄉”,就是要返回到原來居住的鄉村,不能把返鄉創業與城鎮化建設統一起來,這是與把農村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從農村轉移到城鎮的城鄉統籌發展方向相悖的。二是總覺得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是要創辦有相當規模的企業,要創“大而強”的企業而不是“小而多”的企業,這與絕大多數返鄉農民工的財力、物力與經營管理能力相去甚遠。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人返鄉農民工,即使是搞“農業產業化”的農民,他們最希望返的“鄉”,也不是原來出去的村莊,而是當地的城鎮;他們絕大多數人能夠創的“業”,也主要不是規模企業,而是微型企業、個體企業,不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生產型企業,而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型企業。如果我們不能看透這些實質性的問題,并根據返鄉農民工的現實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來制定相應的引導政策與措施,要提高農民工返鄉創業比例就難有大的起色。
2、創業和融資環境較差。從對許多地方農村創業環境的調查情況來看,農民普遍反映創辦個體工商戶困難重重。農民的任何經營行為,甚至是季節、臨時性非正規的創業,也必須注冊登記。各政府部門授予的資格證、許可證等變相審批程序太多,不通過注冊登記和許可的農業和非農業經營,就認為是非法經營。
農民返鄉創業,特別是創辦規模型企業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能不能融到資金。當前農民工返鄉創業過程中所出現的資金困難問題,小規模的一般都是通過向親友借貸,但細節沒有規范化,一般是根據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通過口頭承諾來擔保歸還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銀行貸款,認為貸款一是手續煩,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過重。鎮上一家飲食店李姓老板談到自己更愿意通過自我積累來擴大經營規模,而不愿意貸款負債經營,認為那可能會增加投資風險。更大的問題還在于思想觀念上,以為能夠返鄉創業的農民都是在外賺了大錢的人,所以,對他們的融資困難體會不深、關心不夠、融資創新步伐不大。我們在調查時發現,相當普遍的地方官員和金融界人士認為,“我們地區的經濟本來就不發達,建設資金本來就非常短缺,我們還指望返鄉農民工多帶點資金回來呢!”
3、用地難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很多農民工剛返鄉創業時都是租用廠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進行生產運營,當企業需要進一步擴大規模生產經營時,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問題。我們調查到的業主普通反映當前用地存在嚴重困難,地難批問題嚴重地限制著企業的規模生產。在涉及到征用農民土地問題的時候,也存在政府部門沒有處理好與被征地農民之間的關系而導致企業辦了全部用地手續,但當地被征地農民依然來鬧事的問題,而且被征地農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價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
5、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要。農民工回鄉創業一般都在城鎮和縣城開辦,這是因為集鎮更靠近市場,物流量相對較大,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在集鎮和縣城辦廠開店,既增加了集鎮和縣城的實際人口,又增加了經濟總量,特別是擴大了稅源,是成本較低的一種小城鎮發展之路。我們調查中發現各地方普遍存在水、電、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鎮一級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普通存在道路過窄、路況不良、通信設施差、信息不暢通等問題,這不可避免會直接導致交通運輸成本高,產品交易周期拉長等問題,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附加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
6、人文環境差。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文環境差的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治安不好。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有80%左右回鄉創業的人都反映了對社會治安問題不同程度的憂慮。二是當地服務業不發達,文化娛樂活動場所不多,生活環境差,很多年輕的當地勞動力考慮到這些問題,即使是同樣的工資,他們也更愿意在發達地區工作而不愿意回鄉就業。而如果以高薪引進高技術管理人才和較高工資招收普通員工,那又會導致回鄉創業的成本優勢盡失。鎮磚廠的樵老板說,他們廠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為照顧家庭而未外出的婦女、小孩和年齡偏大的人,其實內地普通勞動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優勢,但成分偏差大,流動性強,不穩定,隨便有一點兒什么事,動不動就請假回家了,這對員工的日?;?、正規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關于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建議。
農民工基本上都是從內陸貧困落后地區外出到思想觀念比較開放、政策環境比較好的經濟發達地區務工經商的,要想把他們吸引回鄉創業,安心創業,我們認為,應盡快在元子街鎮政策化、制度化地統一推廣農民工返鄉創業方面走在前面鄉鎮的成功經驗,堅持推進改革和制度創新,出臺更為科學合理的鼓勵政策和制定切實可行的扶助措施,我們的建議是:
1、增加返鄉農民工的創業便利。
要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要保護已經開始具有市場意識的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熱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放寬對農民創業的限制,實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優越于外資的優惠政策,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領域之外,所有的行業與領域都應當向創業者放開,把一切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都調動起來,放手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現,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
政府要根據農民工返鄉創業所處的不同時期和所進不同門檻的行業,把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強”有機地結合起來,返鄉創業農民工能力、財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點決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勵創辦大而強的企業,更要通過制度創新和實施各種優惠政策來引導與扶助創辦數量眾多的小型、個體企業。要清理不合理的審批、注冊和許可程序,應當允許一些非登記性的經濟實體存在,允許農民進行非正規創業和季節性經營,切實在更寬松意義上落實中央有關農民創業不進行工商登記的文件精神,而只對其進行備案。同時,要正確引導農民工返回當地鎮和縣城所在地創業,以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
2、增加返鄉農民工的融資便利。
農民工返鄉創業一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創業初級階段,在這一發展階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積累的資金和掌握的技術與經營管理經驗回家租廠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進行生產經營;二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生產技術更加成熟后準備進行擴大再生產的階段。政府在制定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時必須要考慮到不同行業中的創業者和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的具體情況與面臨的實際困難是各不一樣的,要根據各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對不同行業中的創業者和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給予不同的財政與信貸支持。要發展鄉村中小金融機構,盡快發展鄉村、集鎮等社區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扶植民間融資??梢钥紤]設立行業協會基金擔保公司,由政府牽頭組織成立行業協會,協會要求成員企業根據企業的發展規模,按企業利潤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費用組成協會基金,由協會用統一賬號把基金存入開戶銀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擔保,為符合要求,有發展前景的新進入企業,以及進行規模擴張時遇到融資困難的企業向銀行貸款做擔保。要允許農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進行抵押融資,解決創業過程中出現的融資困難問題。
3、加強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稅費減免。
一方面要設立科學合理的稅收體系,參照引進外資的稅收減免政策,用等于或是優于外資的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一定期限的稅收減免,著眼現實、立足長遠,先引導、鼓勵和扶助企業發展起來,做大做強,再按照正常的稅收標準征收稅款??梢詤⒄辙r業稅減免、農業反補貼、出口退稅等辦法等來對關系國計民生、社會經濟和諧均衡發展或中長期效益顯著的弱質產業發展進行稅收減免、提供財政扶助與補貼。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對農民創業的一切收費和罰款項目,對農民投資經營經濟實體,特別是對經營個體、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的,實行“零收費”政策。對生產特殊產品的企業,如涉及環保和安全方面的企業,可以科學設定一定的收費項目,但不能以收費和罰款為目的。政府各職能部門針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創業所進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費。設置在農村的一些行政和執法機構,如果沒有財政撥款或全額財政撥款而是靠從農村和小城鎮中收費運轉的,要么予以財政撥款,要么進行機構并轉,要么解散安置,不能再讓這些機構成為農民創業的沉重負擔。
4、加強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改革。
土地資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建立健全土地資源承包權和經營使用權自由轉讓、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場,在政府的引導下允許按市場供求關系和根據自愿互利原則對土地資源的承包權和經營使用權自由進行承租、轉租、轉讓和入股,試行“土地交易所”和縣級“土地置換”,挖掘土地產權與交易的變革空間。與此同時,國家對農民工返鄉創業者在市場規則下要傾斜性地進行土地使用財政補貼,即為返鄉創業農民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土地資源,其差價由國家財政予以補貼,以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5、強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要把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城鎮建設規劃,以鎮政府為中心搞好小城鎮發展規劃,突出抓好城鎮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和市場建設,使之承載創業項目的能力不斷增強,減輕創業者輔助投資的壓力。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者入居門檻,對入居的企業推廣“綠卡”制度,允許其“先上車,后收費”,并成立“農民工返鄉創業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統一給業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導,代理業主辦理相關的手續和證件,以提高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與信息導向性和創業成功率。
6、加強軟環境建設水平。
加強內陸人文環境建設水平主要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大對創業企業周邊環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訴舉報制度,重點加強對強行搭車收費、強買強賣、強攬工程、強行攤派的整頓與治理,對故意擾亂、破壞自主創業經營發展環境的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公開曝光,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結,有效凈化社會風氣,為創業者營造良好寬松的創業環境。二是加強對返鄉創業人員和當地普通農民工的定期免費培訓。應當規定由當地政府勞動部門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組織,針對當地經濟主導產業,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著名企業家,特別是返鄉創業的成功典范定期搞專題講座或做專題報告,宣傳國家支持與扶助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大好優惠政策,幫助他們了解市場發展動態和消費需求,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解決他們生產經營過程中碰到的實質性問題,為他們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詢服務,真正為這些經濟實體的發展與做大做強出計獻策。由政府勞動部門組織,采取“訂單式計劃,委托式培訓”的模式為企業提供熟練工人,降低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政府對返鄉創業老板和農民職工的培訓費用必須要納入財政預算,由政府根據實際培訓人數上報給財政,由政府按培訓所耗實際費用予以報銷。三是把村干部引導與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工作成效指標化,并將其作為評價其政績的重要依據。為了使各村真正能夠高度重視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把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納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認真落實積極引導和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要根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具體實際情況,把引導多少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創辦多少“回流型”企業、引入投資多少、帶動多少人就業、政府培訓多少返鄉創業農民工和農民職工、“回流型”企業的年產值以及所上交的稅費等具體化為一個可以評價地方政府在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過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綜合評價指標,并把指標作為評價村干部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激發村干部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使他們把工作做到實處,做出成效。
按照司領導關于春節回鄉調研活動的部署,我于月24—25日赴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鎮前榆家夼村,依照“記錄農村所見所聞,了解農民所需所盼,調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對前榆家夼村農業生產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到農民家里拉家常,了解農民農業生產情況及xx年生產意向;通過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觀看蘋果種植園生產經營情況,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加深對“三農”工作的認識和熱情?,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棲霞市蛇窩泊鎮地處膠東半島腹地,位于棲霞、萊陽、海陽三市(縣)交界,是山東省中心鎮。全鎮總面積xx年種植蘋果的歷史,全鎮7萬畝優質紅富士年產量達到1.5億公斤。大香水梨、萊陽梨、日本豐水梨等優質水果品種也已形成一定種植規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幾種干雜水果品種,是名馳遐邇的水果之鄉。始建于的山東煙臺蛇窩泊果品批發市場,總占地面積xx年種植蘋果的歷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應,當地農戶種植蘋果所得收益遠大于糧食生產,所以村里絕大多數農戶都將自家承包地用于蘋果種植,全村年產蘋果33萬公斤。農戶生活用糧、蔬菜等農產品大多是從市場購買,僅部分農戶預留幾分地用于自用糧食、蔬菜種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蘋果種植收入達85萬元,人均2萬元以上,處于棲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從農信社和農行進行農業貸款,90%由村長進行擔保,其中農信社貸款約占貸款總額的90%,農行貸款約占貸款總額的0%,每戶貸款額為5000—0000元。
三是農民觀念不斷更新。在訪談中發現,當地農戶對于獲取市場信息指導農業生產的意識很強。村里多戶家庭接入了互聯網,許多村民都是通過網絡、電視、手機等媒介了解市場變化和新的種植技術。受訪農戶反映,“電腦功能太強大了,咱家的蘋果種植新技術就是從網上學來的,非常實用?!?/p>
二、受訪農戶家庭情況。
受訪戶劉氏一家四口人,戶主42歲,夫人4歲,育有一兒一女。兒子8歲,讀小學一年級,女兒4歲,讀初中三年級。劉氏一家主要收入來源于自種的8畝地。xx年劉氏將所有土地用于紅富士蘋果種植,每畝地種40棵蘋果樹。從訪談中了解到,劉氏xx年種植蘋果的成本—收益情況及xx年農業生產計劃:
一是蘋果種植成本增加。由于農資價格及勞動力價格逐年上漲,蘋果種植成本也隨之增加。xx年,劉氏種植蘋果總投入額為2萬多元,其中購買化肥xx年春季套袋雇傭5—6人次,雇期約為4天,每次每人支付xx年,每棵蘋果樹約產40—50斤,最高產量達60斤棵,最少xx年,當地及其以上的蘋果收購價為3.5元斤,蘋果收購價為3元斤,蘋果收購價為2.8元斤。劉氏種植蘋果年收入達5萬元。
三是規?;N植蘋果意愿強烈。受訪戶劉氏說,“xx年我想在xx年種植畝數的基礎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畝蘋果地年租金為xx年許多外鄉人也來村里租地種蘋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無空地,很難再進行規模上的擴大。
三、感到的問題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農業生產后繼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歲及其以上人口有70人,占總人口的42.5%;40—60歲有xx年齡段,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95%以上外出務工,且大部分不具備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術和經驗。逐年凸顯的老齡化問題和后繼乏人問題將嚴重制約該村農業生產和發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繼續加強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緩解這些后顧之憂。
第二,冷鏈倉儲能力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設標準化蘋果保鮮庫,蘋果的儲藏保鮮問題一直困擾著村里的每個蘋果種植戶。部分村民只能將自住房騰出一間來存放采摘裝箱的蘋果。有的村民為了降低蘋果變質風險,不惜低價將采摘裝箱的蘋果賣給收購商。村民希望有關部門幫助解決這一難題。
第三,農產品營銷模式單一。為了節省運輸蘋果至鎮市場的費用及降低蘋果損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選擇等待收購商上門收購蘋果,很少采取自主營銷。村民劉氏說,“現在網絡這么發達,我很想通過網絡賣蘋果,只是不知道哪個網站可靠可行?!碧岢鱿M嘘P部門幫助建設蘋果營銷網站,引導農戶開展網上營銷。
四、認識和啟示。
踩泥巴、觀果園、聊農情,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使我對農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我服務“三農”的使命感,讓我進一步感到——只有撲下身子接受鍛煉,才能真正錘煉意志品質;只有深入田頭了解社情民意,才能準確把握“三農”脈絡;只有切身體驗民生艱辛,才能增進與農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學習基層好做法,才能不斷提高工作本領。進而,更真切地領會到了部里開展春節回鄉調研活動深刻寓意。
關于業務工作,調研有如下啟示:
一是要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在訪談中,許多農戶反映,蘋果的儲藏保鮮是個大難題,當地標準化蘋果保鮮庫缺失使他們每年承擔較大的蘋果損耗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發展冷鏈物流是促進當地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農業品牌建設促農民增收。棲霞蘋果品質優良,擁有百年的種植歷史,是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應。與其他產區相比,當地農戶種植蘋果的收益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區域特色鮮明、市場知名度高、產品競爭力強的區域公用品牌對農產品營銷、農民增收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三是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民。這次調研,我發現村里的農業勞動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現代農業后繼力量不足的問題不容忽視。我感到,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對農業農村發展有切實效益,鼓勵專業種植戶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周邊農戶進行傳幫帶,對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水平會有實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農民營銷能力。從調研看,村民農產品營銷方式傳統、模式單一,多采用被動式營銷模式,但廣大農戶對網絡營銷有著濃厚的興趣,使用意愿非常強烈。村民反映,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幫助和引導他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的應用,進而提升農戶自主營銷能力。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全國高校在校學生人數達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從20__年的83%降到了20__年的72.6%,下降了10個百分點。在我國長期被視為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范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并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關研究部門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也各有側重。我們這里主要討論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所發揮的作用。
作為全國高等院校最為密集的地區,x市x區更是面臨著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問題。__區轄內擁有x大學、清華大學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類成人高等院校和眾多民辦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占x市的79%,每年有20000多名大學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畢業,其中有許多人就在轄區內就業。一直以來,__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成績顯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勢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發展的地方。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高校大學生對政府就業服務的具體需要,更清晰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更好地打造服務性政府,__團區委聯合x大學團委理論研究室,以“駐__區高校大學生就業需求狀況”為主題組建了課題組,于20__年7月對__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調研能夠對該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提出初步的對策,以便于找準未來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著力點,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使工作舉措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樣本概況與分析。
本次調查采取配額抽樣的方法,共調查了300名學生。全面考慮到男女性別比例及專業和年級及學校層次等情況,主要調查包括x大學、x師范大學、x語言文化大學、中國農業大學、x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x)、x體育大學、x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x城市學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__區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過因為并非隨機抽樣,加上樣本量的限制,因此在進行推論時應較為慎重,此數據能夠為我們的就業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議。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對駐區高校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求職最先考慮的因素、求職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會、基層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等求職渠道對大學生就業的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__區政府在就業服務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數高校學生的認可和肯定,無論是從宏觀的服務機制、服務內容,還是從具體的服務態度、服務過程來看,都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切實的便利;同時,政府有必要加強就業政策措施的宣傳工作,使客觀準確的政策信息傳播到更多的個體,以便于大學生更好地開展求職決策;大學生對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觀的總體發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觀的具體落實層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為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橋梁,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有必要進一步改進就業工作,完善育人環境,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從個體源頭上緩解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強職業意識教育,讓大學生具備緊迫意識,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去了解相關政策。共青團作為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來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生對共青團在服務就業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聯系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大學生就業見習活動”、“開展大學生就業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展高校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服務維權,保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這些期待對我們共青團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養發展人才,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三、結論與思考。
1.當代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擇業焦慮感普遍存在。我們仔細考察了駐__區高校大學生的求職心態分布,半數以上的同學有些焦慮,一成同學非常焦慮。學習階段越高,擇業焦慮感越強。伴隨中國經濟社會改革步入攻堅階段,就業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結構性的人力資源供過于求的矛盾。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使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在步入社會之前做好職業規劃;過度的焦慮會導致大學生情緒不穩定,在重大問題面前無法保持足夠的冷靜,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擇業失敗,造成更強烈的焦慮。__區是全國高校聚集區,人才濟濟,競爭激烈。在這種環境下,高校學生背負著沉重的就業競爭壓力,極易產生焦慮感。
2.當代大學生就業需求呈現多元化、現實化特點?,F代社會是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各種思潮不斷碰撞交融,價值觀念趨于多元。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職業選擇可以使得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充實到社會中的各種崗位上去。大學生作為具備較高文化知識、道德修養的社會群體,只要善于學習、踏實肯干,都能做出優秀的`工作業績。當前,社會轉型進入固定化階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也趨于理性,個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對事業成功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考量,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和求職行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的形成,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多的是一個被選擇者,而根據現實情況和個人特點的綜合因素考慮擇業,將有助于謀得理想職業。
3.當代大學生求職狀況理性與盲目并存。__區高校大學生當中,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職業規劃,了解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和鼓勵措施,熟悉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會通過各種渠道提前實習以獲得就業機會,整個求職過程比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學對政府就業政策不了解,缺乏實習見習的機會,缺乏對就業信息的了解,表現得比較盲目。理性與盲目并存的現象,有其客觀、主觀原因??陀^上看,政府就業服務工作做得不夠,在就業政策宣傳、就業信息共享等方面還有待改進;主觀上講,大學生個體對就業形勢、自我特點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其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存在差異,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實習的機會和知曉政策的渠道。
1.宏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普遍對政府在宏觀調控、就業服務方面的作用的認識比較模糊。這與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大學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系。在這種條件下,政府在就業市場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就業市場中的社會資源也無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因而出現了“假性飽和”的現象。
2.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不完善會影響大學生順利就業。一方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的運行缺乏了解,對相關單位的人才期望情況反映滯后,不能有針對性地主動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另一方面,大學生很難通過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識技術能力等深層次的優勢,人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雖然政府提出要建設大學生就業信息與交流平臺在,但實際上依然是被動的等待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來向自己獲取信息,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對于就業市場多樣化的適應能力。
3.對大學生到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學有意去基層鍛煉、服務農村、支援西部,這個數據雖然樂觀的,但是目前這方面的教育宣傳、組織動員工作還不得力,對服務基層的同學的財力支持還不到位,對普通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農村工作的待遇保障還不完善,這主要體現在目前大學生就業還是偏向大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4.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支持不夠。隨著高校持續擴招帶來大學畢業生總量的持續增長,社會將難以提供足夠多的合適就業崗位,這就要求畢業生必須轉變舊有的就業觀念,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大學生需要有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不能滿足于做求職者,還要有成為職業崗位的創造者的準備。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識積累不夠、缺乏社會經驗、心智不夠成熟、缺少運作資金、創新能力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我們在調查中發現,__區高校大學生認為政府在創業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夠,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夠完善。
(三)對策分析。
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要把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作為政府就業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無業可就”和“有業不就”并存的現象,突出反映了畢業生就業觀念方面的問題,政府應積極引導高校及相關組織機構,著重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做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樹立“適應”的觀念。學生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要根據性格、愛好以及其他自身情況選擇與自己的個人特點相“適應”的工作,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客觀看待自身條件,調整好心理狀態,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評價自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有“流動”意識,不要認為“一次就業、終生不變”;要開闊視野,拓寬就業面,不要自縛手腳;要提高綜合素質,增強競爭能力。二是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成才發展觀。政府應該通過開展創業沙龍、創業者座談會、“創業者風采”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幫助畢業生轉變計劃經濟下陳舊的就業觀念,鼓勵他們抓住西部大開發、小城鎮和城市社區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契機,到西部就業,到中小城市和社區就業,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到各行各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聰明才智。
2.完善大學生就業政策,加大綜合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制定和貫徹落實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各類優惠政策,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3.促進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增加大學生就業見習機會。政府需要不斷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資源優勢,積極地在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架橋筑路。__區政府應加強與高校的協作,建立高校畢業生求職信息庫,探索建立人才儲備周轉制度;同時與用人單位溝通,收集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崗位信息,促進供求匹配。政府應廣開渠道,給學生創造到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進行短期就業見習、掛職鍛煉的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增強求職就業能力。
4.建立科學實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統。政府應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形成全國統一的就業發布渠道,在全國真正形成就業代碼規范,就業信息統一開放,就業指導科學合理,區域性就業信息與全國就業信息互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定期由專門機構發布大學生就業資訊和相關政策,實現供求雙方信息資源共享。__區高校密集、企業眾多,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人事部門與教育部門等要聯合編制信息,把職業情況、學校專業情況、招聘計劃人數、就業需求人數等相關信息對應起來,保證信息的及時更新和完善,增強預測方面的信息,以減少學生求職過程的盲目性。
5.針對不同類型的就業人群,提供相應的完善的就業服務,提高政府科學服務的水平。本次調研在針對__區不同性別、年級、專業、生源的大學生人群進行相關性研究時發現,不同人群在職業規劃、求職意向、求職心態等諸多方面都有顯著的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政府應對不同的就業人群提供相應的、多元化、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把政府的宏觀就業政策能夠在微觀層面獲得最大收益。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組織有關專家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分類研究,對于各種特征就業人群提出配套的服務措施;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政府職能、完善服務設施,以保證各類服務措施的落實到位。
6.共青團應充分發揮育人優勢,切實提升服務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是共青團工作特別需要著力的地方。首先,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理論學習、科技競賽、創業大賽、原創文藝活等,使“第二課堂”活動與學校教學模式形成有力的配合,培養終身學習和全面學習的能力。其次,要加強社會實踐工作,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大實踐參與面,積極開辟社會實踐新形式,豐富社會實踐新內容,努力通過社會實踐工作引導大學生真正做到“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學到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才能的本領。__團區委著力推廣的“就業直通車”項目,以團區委為紐帶,推進__區內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的良好互動,有效整合了地區各種資源,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鍛煉才干、磨礪品格的平臺,有些單位還嘗試在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擇優選拔部分實習畢業生。這一項目有效地縮短了高校學生對工作單位的適應期,受到高校學生和企事業單位的普遍歡迎,取得了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再次,要加強人生導航,大力提高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共青團應該大力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排解挫折,形成自主、獨立選擇的習慣和能力,形成耐受挫折、堅強柔韌的品格。
全民創業就是要讓每個創業者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有效釋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民創業情況。
歡迎大家閱讀。
“全民創業”理念,已寫進規劃,并作為未來發展的思路和方向。何謂全民創業,全民創業就是要讓每個創業者的積極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有效釋放,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競相迸發。實施全民創業戰略,便是通過活躍人們創業思維,激活各類創業主體,挖掘社會創業潛能,從而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和諧。
我縣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加大政策扶持,提供創業平臺,加強創業服務,積極開展推動全民創業的“十百千萬”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將全民創業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1、制定配套政策,推進創業。我縣成立了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為推進全民創業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出臺了《崇仁縣推進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辦法》,細化了有關優惠政策,建立了領導聯系會議制度、部門協調工作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本站等相關工作制度。
2、擴大宣傳發動,激勵創業。在干部層面,高位推動,召開全縣全民創業動員大會,首先攪動了干部的思想;在群眾層面,采取了典型人物巡回報告會,設立創業就業電視專欄,宣傳回鄉成功創業人士,講詢相關創業政策,從而激勵有創業愿望的人員加入創業隊伍。
3、依托產業優勢,引導創業。在工業方面,近幾年先后有16家企業落戶縣工業園區,這些創業者全部都是本縣在外從事變壓器研制、銷售的返鄉人員。在農業方面,發展“公司+農戶”。江西天地緣麻雞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我縣,實行保護價收購崇仁麻雞,形成飼養、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使崇仁麻雞的飼養量翻番,達到9000萬羽。在三產方面,積極鼓勵創業者圍繞衣食住行、社區服務、休閑娛樂、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進行創業。僅今年通過勞動部門鼓勵百姓創家業,為466人發放小額貸款3201萬元,帶動就業1800余人。
4、提供幫扶措施,鼓舞創業。我縣為鼓勵本縣在外人員回鄉辦企業,采取了“領導牽頭、鄉情感化、政策支持、服務配套”的辦法吸引本鄉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并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去年,曾宇華、楊國輝等許多在外人員通過鄉情感化,扎根家鄉創業。
1、創業意識缺乏。個人創業隨時面臨可能失敗的風險,如何評估這種風險以及風險帶來的后果是創業者必須考慮的。如果一旦創業失敗可能會危及基本生活條件或引發生存危險的話,一個理性的人會自覺回避這種后果,特別是原來已經有穩定生活來源的,很難拋棄已有的東西去重新創業。因此,部分勞動者有了一定的經驗、技能、資金積累后,首先想到外出繼續打工,而不會想創業,缺乏自主創業的意識和沖動。
2、創業文化缺乏。要形成一個地方的創業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像浙江溫州,有著渾厚的創業文化底蘊,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先當小老板,然后慢慢做大。
3、創業能力缺乏。目前我縣的創業者大多數處在生存型創業階段,這就要求創業者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較強的機會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實踐中對商業意識培養,了解市場,不斷提高創業能力。
4、創業項目的選擇?,F在有很多人想創業,但不知要創什么業,可供農民工創業的項目不多。
5、職能部門合力未形成。少數單位從自身部門利益出發,對市委1號文件變通執行,沒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全民創業。
省、市全民創業文件精神鼓舞人心,措施具體,現在最關鍵的是要抓好落實。
1、著力營造好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廣泛宣傳上級政府和縣委、縣政府鼓勵支持全民創業的政策規定,積極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推進全民創業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大力倡導勤奮、拼搏、有為的價值觀念。要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機關中開展以“創新服務、效能服務”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樹立服務為本,為創業服務的理念。在企業中開展以“誠信立業、創新創業”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樹立靠誠信立業、靠創新發展的理念。在市民中開展以“支持創業、投身創業”為重點的主題教育,倡導“人人都是創業主體,人人都是創業環境”的觀念,營造尊重創業、投身創業的濃烈氛圍。形成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群眾自主創業的強大聲勢,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的熱潮。
2、著力落實好全民創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稅收扶持、規費減免、金融扶持、社保扶持、費用補貼、政策準入等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3、著力搭建好全民創業服務平臺。整合崇仁縣人力資源市場,集辦公、培訓、實訓、創業孵化為一體,改變服務平臺少而小,培訓場地少而散,實訓場地、創業孵化基地缺乏的局面。把做好全民創業工作放在與招商引資、抓項目、抓投入的同等地位,把工作精力、幫扶政策更多地向全民創業工作傾斜,全力以創業者搞好服務。與全民創業工作緊密聯系的工商、稅務、衛生、公安等部門要切實提高干部職工素質和敬業精神,為創業者在投資、發展、維權方面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各部門應以推進全民創業為己任,找準位置,主動服務,要大力扶持創業者,少說不說不能辦,多想多說怎么辦,對可辦不辦的事情要做到堅決辦。樹立發展至上、客商至上、創業至上的理念。對政策落實不到位或故意刁難創業者和企業的,要抓一些反面典型,堅決予以嚴肅處理,從而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
4、著力引導扶持提高全民創業的整體素質。一是積極引導個私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外向型、科技型和農業產業化企業,提升全民創業的產業結構。二是引導個體私營業主提高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走愛國、敬業、誠信、守法的道路,做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奉獻社會的表率。三是積極提供信息支持。要使有關產業政策、法律法規、商品和服務信息能夠快速傳達到個體私營企業,為其生產經營服務。
根據市人社局20xx年工作安排和部署,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實施方案》(*辦發〔20xx〕84號)文件精神,推動我市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的開展,就業局創業指導科派出兩名工作人員,于5月9日至20日對*縣及六區就業局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后聽取了**縣及六區就業局關于創業培訓的開展、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及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實等情況的匯報?,F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五)在建立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方面,三市縣及六區態度都非常積極,只是就業部門在資金方面需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所以正處于協調、溝通階段。
(一)相關部門協調不到位。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牽涉面。
(二)六區就業部門對創業培訓工作認識不足。由于今年。
(四)創業服務平臺的建設有待加強。各縣(市)區在推介創業項目和建設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方面相對滯后,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搜集上來的創業項目相對較少,可用性不強,質量不高。在建立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方面,各區就業局已經選定了一批創業孵化基地,但由于專項資金不到位,又得不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有效支持,導致了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工作開展緩慢。
(四)完善服務平臺。一是加快項目建設。盡快成立創業專家指導志愿團,督促各縣(市)區圍繞產業開發、商貿流通、社區建設等方面,精心篩選一批投入少、見效快、風險小、影響面大的短平快致富項目,經專家評估后及時向社會推介。二是盡快制定出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和管理辦法》,加快落實創業扶持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創業孵化基地在全民創業促就業工作的推動作用。
。
近年來,瀘溪縣緊緊圍繞“服務民生,助推就業,促進和諧”這一主線,以“創業帶動就業”為主題,創新思路,完善措施,優化全民創業環境,提升就業服務能力,有效促進了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為進一步摸清我縣創業就業情況,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瀘溪縣就業服務管理局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就創業就業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總結以往創業就業工作基本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加大”、“四個完善”上:
一是加大了就業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作用,積極開展“創業帶動就業宣傳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月”等宣傳活動,把各項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在基層進行層層宣講,進一步激發了全民創業激情。年初,在開展的“春風行動大型現場招聘會”現場,來自縣內外的共67家企業,提供了涵蓋加工制造、家居裝修、餐飲服務等行業共計4172個崗位,2933人簽訂了勞動合同,達成就業協議1979人。
二是加大了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創新“課堂講授+模擬實訓+政策講解+后續服務”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全面推行“培訓—就業—服務”工作新機制,大力開展我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等工作。近三年來,共開設了汽車駕駛、蔬菜園藝工、煙葉生產技術等7個專業75期334個個培訓班,培訓總人數為16226人,各類培訓合格率達到98%,培訓就業率達到95%以上。
三是加大了困難群體創業就業服務力度。圍繞“九補兩貸三扶持”政策,積極幫扶“4050”和困難人員就業,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人員的就業援助,做到“出現一戶、核實一戶、納入一戶、幫扶一戶、清零一戶”。同時,詳細制定就業援助方案,落實援助責任,對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行了以就業援助、崗位援助、資金援助等方式的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就業率為100%,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5%;積極探索公益性崗位開發機制,規范公益性崗位管理,自2019年以來,將城市保潔、保綠、保衛、保暢等4688個崗位開發為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688人次,為促進城市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穩定和保障民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完善了勞動力資源信息庫。按照夯實基礎、整合項目、規范服務、整體推進”的要求,以“一村一冊、一鄉一柜、一縣一庫”的標準,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勞動力資源信息采集。截止到2019年底,全縣共錄入勞動力資源信息17萬人。其中,初中文化及以下學歷11.5萬人,高中及職高中專學歷3.2萬人,大專以上學歷2.3萬人,分別占總數的67.3%、18.9%、13.8%;取得高級、中級、初級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為4人、44人、7884人。
五是完善了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縣、鄉鎮、社區三級網絡平臺,將縣級勞動力市場的運作和鄉(鎮)級就業服務相結合,建立了“以人為本、劃片包干、各司其職、責任到人”的就業服務機制。建立了“瀘溪縣離校未就業”和“瀘溪縣就業信息”qq群,及時發布最新惠民政策和用工、招工信息。明確一名村主干履行勞務輸出臺賬更新、勞動力資源信息采集、企業用工信息發布等職責,形成了城鄉一體、信息貫通、平臺到村、聯系到戶、服務到人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六是完善了創業就業扶持體系。廣泛開展就業再就業等援助工作,讓更多百姓從日益增多的就業崗位和逐漸便捷的就業服務中得到實惠。近三年,我縣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48筆、6160萬元,扶持848人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965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815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321人;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4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900人。積極組建創業專家咨詢團。聘任30名金融企業專家、講師教授及成功創業人士等組建創業專家咨詢團,為創業就業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撐和便捷的就業服務。積極征集創業項目,面向社會征集創業項目15個,經專家評估認證后,將納入我縣創業項目資料庫搭建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的對接平臺,為創業者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創業選擇。
七是完善了失業保險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防失業、促就業”和“蓄水池”的作用,加大失業保險征繳力度,采取多種方式擴大失業參保覆蓋面。2019年度,我縣行政事業單位和廠礦企業應納入失業保險征繳范圍人數為21761人,參保人數為12030人,占總人數的55.28%?;鹫骼U132.5萬元,基金支出金額6.3萬元。
二、存在問題。
我縣創業就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深入分析來看,也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就業專項資金短缺矛盾突出。截止到2019年,我縣破產、改制企業或停產企業共有72家,涉及職工13789人。調查顯示,在這部分職工中,困難職工8916戶,占職工總數的64.47%;特困職工1809戶,占困難職工總數的20%;困難下崗失業人員月均收入僅占全縣人平月均收入的35%,下崗家庭不僅就業者收入低,而且就業人口少,家庭就業面為45%,低于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貧困家庭人口戶均為4.6人,比平均水平多1.2人,每一個就業者要負擔3.5人,比平均水平多負擔1人。因此,要做好這部分人的創業就業工作,需要大量的就業啟動資金,此外,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就業結構性、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引發的城鄉就業、大學生就業難、弱勢群體就業等矛盾十分突出,也是導致我縣再就業專項資金缺口較大的主要原因。
(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率低。
我縣勞務輸出量大,勞務輸出對象主要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且大多綜合素質層次不高,就入庫勞動力資源來看,我縣目前勞動力為初中文化及以下學歷的有11.5萬人左右,占總數的67.3%;未參加過任何技能培訓的有15.9萬余人,占總數的93.4%。民營企業和第三產業是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力量和空間,而我縣的技能培訓主要以汽車駕駛、蔬菜園藝工、種養養殖業、電子儀表裝配工、維修電工、gyb、syb等專業為主,就業工種單一,因此務工人員在沿海地區和第三產業發達的城市,更容易實現就業。當前,我縣勞務輸出累計已達7.4萬人,且人數每年以1000人左右遞增,導致我縣在鄉創業、返鄉創業人員減少。
(三)我縣就業創業基礎設施薄弱。我縣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功能不強,目前雖有一所職業學校,但是規模小、場地窄、設備少,而我縣每年技能培訓人數達1.2萬人以上,技能培訓的專業與學校所設專業不對口,場地的局限性和種養殖業等師資力量薄弱影響了我縣技能培訓的實效,另外,學校的設施設備和條件也難以滿足當前的培訓要求。同時,我縣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尚未建立,無法有效解決畢業大學生創業知識匱乏、創業實踐和創業能力不強的問題。
(四)就業困難人員幫扶難度大?!傲憔蜆I”家庭、“4050”人員、殘疾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普遍存在就業能力不高、學習新技能愿望不強、創業意愿淡薄等問題。我縣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主要是采取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我縣自2019年以來,開發公益性崗位5095個,累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095人,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生活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我縣目前還有19535人尚未實現就業托底安置。同時,我縣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為506元,按照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的貧困標準來算,我縣目前已安置的就業困難群體仍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生活壓力很大。
(五)部門聯動服務機制不夠健全。據統計,我縣扶貧辦、就業、教育、農牧、林業、移民、科技、團縣委等部門都從各自的業務出發,先后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三十余次,累計培訓3.2萬余人,在一定程度上對勞動力轉移就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統一、協調和銜接,沒有充分整合資源優勢,沒有形成合力,培訓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目前全縣尚有15.9萬余人急需開展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
(六)失業保險征繳難度較大。一是企事業單位參保意識不強。我縣目前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的單位有114個,參保人數為4333人,參保比例為72.2%,部分事業單位存在錯誤思想認識,認為其不會失業,參加失業保險意識不強,全縣仍有5697人尚未參保;私營企業因為人員流動性大,管理困難,參保率較低,僅為37℅;有的國有企業在改革改制以后,參保人員的流失比較嚴重,目前參保率為36.2℅;有的參保單位由于經濟效益差,無力繼續繳納失業保險費,有欠費情況,基金征繳率較低。二是失業保險覆蓋范圍依然較窄。我縣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盡管比過去有所擴大,但還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農民工、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未完全納入,全縣失業保險覆蓋率為55.28℅,其覆蓋范圍依然過窄。
(七)基層公共就業平臺不完善。一是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不足。目前,在我縣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站除了白沙鎮、浦市鎮、武溪鎮配備3-4名工作人員外,其他鄉鎮只配備1-2名工作人員,他們不但要處理繁重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業務工作,還要承擔鄉鎮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務,精力容易分散,無法及時高效完成勞動就業工作任務。二是少數基層就業服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只滿足于上級交辦的工作,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我縣村級勞保聯絡員年齡大多在40-55歲之間,且大多為初中文化,文化層次較低,無法完成勞動力資源采集電腦輸機等工作業務。三是就業服務平臺信息網絡建設不平衡。我縣目前還有浦市、小章等六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尚未建立,制約了我縣電子政務和縣、鄉鎮、(村)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
三、工作建議。
(一)積極幫扶創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專項資金配套力度,協同有關部門落實培訓經費,切實保證農民工培訓工作正常開展,積極落實“九補兩貸三扶持”等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就業與再就業。二是適當增加鄉鎮、社區勞動保障聯絡員的工作經費,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加大對創業者的資金支持,讓小額貸款進一步催生“創業潮”,為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
(二)夯實基層平臺,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信息平臺。按照機構、場地、人員、制度、經費、工作“六落實”要求,加速推進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增加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力量,形成城、鄉、村“三位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形成城、鄉、村“三位一體”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信息全覆蓋、資源共享,上通下達,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建設的整體效能,為勞動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就業服務。二是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隊伍素質。進一步加強基層平臺工作人員政策和業務培訓指導,提高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鄉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做到就業優惠政策的“一口清”,逐步實現就業服務管理工作規范化、公開化、信息化、網絡化。三是規范失業人員的信息臺賬。按照“四清、五庫、六臺賬”的要求,做好失業人員摸底調查工作。建立登記臺賬,做好對下崗失業人員信息的動態服務和管理,對已就業的人員,及時注銷登記,對新增就業困難人員,及時進行登記,納入管理和服務范圍。
(三)壯大創業主體,優化自主創業環境。一是推進以壯大創業主體為重點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依托我縣現有的旅游資源和特色產業,積極發展旅游相關產業,引導城鄉失業人員、復退軍人、青年大學生自主創業,鼓勵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二是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重點對有創業意愿和有能力的大學生簡化創業項目審查申報手續,讓大學生“走進創業、走進夢想”;對已享受創業扶持政策的大學生,搞好后期跟蹤服務、確?;菝裾吆头龀仲Y金落到實處。三是努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選擇一批有科技含量、有發展前景、有市場潛力的創業項目,從資金、技術上給予重點扶持;引入瀘溪椪柑、鐵骨豬、玻璃椒、茶油、生姜、豆腐、佤鄉米、葡萄“八大品牌”特色農業產品和手工繡品、菊花石雕、踏虎鑿花、印染工藝品等特色工藝產品,帶動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加強政府調控,確保優惠政策落實。一是要進一步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的配套措施,確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落到實處。二是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創業就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審批與發放貸款范圍,適當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復員轉業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和進城創業農民個人創業新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的額度上限。
(五)關注民生工程,重點幫扶困難群體。一是加強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積極開發適合弱勢群體就業的公益性崗位,拓展崗位設置,集中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二是鼓勵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加大對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專項資金的資金爭取力度,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就業困難人員轉變就業觀念,進一步提高再就業工作效能。
(六)創新培訓機制、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就業層次。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定點培訓,為服務特色產業及旅游項目建設,深入推進職業能力建設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學聯解”活動。大力開展城鄉基層黨員干部“學一技、聯一戶、解一難”活動,從而全面帶動城鄉居民提高整體素質,達到全民創業、創收致富的目的。三是從實效性出發,把各單位的項目培訓整合起來,統一規劃,科學配置,充分發揮培訓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節約培訓資源,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四是加速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通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辦一批各具特色、服務完善的創業項目,支持幫扶更多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創業和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七)完善征繳政策,加大失業保險征繳率。一要建立統一標準。提高農民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標準,建議農民工領取失業金待遇與城鎮居民同工同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五險合一”資源共享。二要擴大征繳范圍。除依附土地的農民外,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各類企業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農民工和非公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全部納入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共同承擔社會責任,降低失業風險。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3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