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不僅要描述問題的現象,還要尋找其中的原因和解決方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大家的論文寫作帶來一些啟示和幫助。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大學校園里,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于個性自我為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系,面臨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的困惑。潛意識里,覺得大學生的人際關系還不夠完美,看著大學生跳樓、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導致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如今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調查目的:
(1)大學生人際關系方面到底存在什么問題。
(2)大學生自殺或被同學投毒導致死亡,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2、調查方式:采取的是對武漢大學學生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三、關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案例。
因為林來自農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進、好強、善良的一半,始終沒有停止與苦悶、自責、充滿挫敗感的那一半的戰爭。他以自己的方式竭盡全力與外界溝通,卻始終難覓出口。最終因為與室友關系不和,而導致自我與他人的毀滅。
2、還記得1994年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金屬鉈鹽中毒的事件嗎?如今因為復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風尖浪口上,但至今也還沒有得到滿意答復。
四、調查結果分析。
(二)大學與人交流的意向比較強68.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性格不內向;問及“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后,你還愿意去結識新的朋友么?”68.7%的人選了愿意,另外31.3%的同學也選了視情況而定,沒有人選擇“不愿意”和“沒想過”。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格還是比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態和主動性去結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際關系的。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有機會讓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三)大學生與朋友、家人的聯系偏少問卷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通過短信和上網聊天來聯系朋友。所以設置了關于短信發送量和上網時間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短信發送量在300條以下。你可能覺得這比較多,但是大學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條,只用300不到、甚至低于50條,確實說明大學生和朋友聯系的不多。根據本人自身經驗,大一時每月要用近千條短信,現在大二卻只需150條足矣。說明隨時間推移,和朋友們聯系少了,心態不夠積極。同家人的聯系也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主動聯系家人,很多人甚至極少和家人互相聯系。家該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人是最親近的人,都應該記得?!盎丶摇笨纯?,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互相問候和關心也好。
(四)大學生能比較好的適應寢室的生活寢室是除了教室和圖書館,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學校里的家。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五、解決對策和建議。
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了解大學校園人際關系的特點。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里,與人相處的對象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對象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里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贊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于受到稱贊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沖突,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贊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戀愛?作為大學生,他們的愛情觀有時怎樣?他們對大學校園里的戀愛行為又怎么看待呢?就此,我對我校的大學生戀愛現象展開調查,了解了大學生的戀愛觀和戀愛行為。
二、調查經過。
針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我抽取了各個系各個年級的某些班級進行了抽樣調查,從抽樣調查中全面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戀愛情況。從簡考慮,我做了以下表格,直觀明了的對我校學生的戀愛情況進行統計。我們可以看出,女生戀愛比例基本比男生高,而從大一到大三,戀愛比例逐漸上升,基本上有增無減,有些系部,大三戀愛女生比例一度高達78%,男生也達75%。但在大一,男生談戀愛的比例很低,在走訪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女生之所以戀愛比率之所以比男生高,還是與傳統觀念有關,在他們的潛意識中,還是無法接受姐弟戀,因此,學長們可以找大一女生當女朋友,而學姐們卻很少找大一學弟,盡管有可能大一男生比大二女生大,但“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還是束縛了當代大學生的擇偶觀。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在同濟大學的演講中說過:“大學一定要談戀愛,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否則大學生活就是一片灰白?!贝髮W生是否應該談戀愛,一直是個爭執不休的主題,從俞敏洪老師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大學生的戀愛是必不可少的,愛情是我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經歷過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它可以讓我們互相促進,失戀則可以鍛煉我們面對失敗的勇氣及態度。但是,戀愛觀和戀愛行為約束著戀愛的效力,它或許可以成就人,也可以讓人深陷其中,自甘墮落。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一些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句子:
1、若相愛,請深愛;若不愛,請離開。
2、不是不想愛,不是不敢愛,而是害怕受傷害。
3、如果真心喜歡一個人就應該做他(她)的朋友,因為友情比愛情更長久。
4、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
5、寧愿笑著流淚,也不要哭著說后悔。
下面是我們調查問卷的一部分。
三、調查結果及發現問題。
據問卷調查顯示,很多大學生談戀愛都是因為寂寞,而他們也認為到最后終究會分手,俞敏洪也說過,他們班(北大英語系)談戀愛的十幾對,到畢業只剩下兩對,而最后結婚的只有一對?;蛘咭驗樽陨淼那楦幸蛩?,或者因為經濟或家庭因素,或者是因為畢業后的工作去向不同,總之,八成的大學生戀人到最后都會分手。當然,戀愛是戀愛,家庭是家庭,他們一開始就做好了分手的打算,戀愛是兩個人在一起快樂就行,而涉及到柴米油鹽,矛盾就會慢慢暴露。
從問卷結果看,有很多大學生,特別是大一的,異地戀比較多,對象一般是高中同學,或者高中時就在一起了,或者各奔東西了才發現已經互相有了好感。異地戀是大學生戀愛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照樣一個人上課下課,一個人吃飯上圖書館,一個人在校園閑逛是看著其他情侶而想著遠方的他(她),但是他們有精神寄托,每天打電話發短信,也似乎很幸福。有人說距離產生美,因為距離,他們少了日常的摩擦和爭吵,這種情侶或許比本校的那些情侶們感情更穩定,但是,如果長時間不見面,感情便會慢慢變淡,所以,他們隔幾個月會見一次面,這樣,他們的消費就比其他人高了?!拔揖驼J定他了,雖然我從北方來這求學,他在北方,但我相信他不會背叛我,他很疼我,每晚都給我打電話,我們每年寒暑假也能見上面?!蔽倚5哪惩跬瑢W受訪時如是說??梢?,那些異地戀人對對方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更多的還是最后面臨分手。
大學生的戀愛行為一直是另學校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大學生在公共場合摟摟抱抱,在食堂互相喂飯,晚上打電話到半夜,就連圖書館也成了他們談情說愛的基地。校園里,隨處可見拉拉扯扯的情侶,尤其到了晚上,田徑場簡直成了情侶們的專屬集中地,他們眼中似乎沒有他人,只有對方,他們都互不干涉,與其他人自動拉開一定距離。為此,學校成立了“文明戀愛督查隊”,但成果不甚明顯,一是只限于白天,他們不影響其他同學就行;而是督隊員們也是學生,他們不好意思去制止。很多大學生根本就把戀愛當成大學的全部內容,有對象的沉溺其中,沒對象的到處尋尋覓覓,甚至有人說:“花了那么多錢來上學,就算沒學到東西,弄個媳婦回去也好?!碑斎?,也有理智戀愛的,他們或為了考研,或為了其他,有著共同的目標,互相鼓勵,互相促進。
據我們了解,很多家長都會在生活費意外給大學生們額外的“戀愛經費”,除了請對方吃飯、約會游玩、送禮外,新興的情侶市場的生意也異?;鸨?,什么情侶裝、情侶杯、情侶項鏈等,還有更特別的diy情侶坊,能把情侶們自己的照片弄上去。我們在校外的一家diy情侶店咨詢了一下,一個小小的公仔,只因為弄上了他們自己不足一寸的臉的立體照,竟賣到3、40多元每個,一對價格高達80多,而生意還挺好。這無疑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學生拖垮全家”,果真名副其實。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而在情侶們如此高調曬幸福的背后,是他們父母弓著背辛勤勞動的身影。
近些年,漸漸地出現了一個新的大學生群體——試婚一族。他們在校外租房子同居,花大價錢去拍婚紗照提前體驗婚禮的樂趣。他們花著父母的血汗錢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們美名其曰提前適應婚姻生活,然后發現矛盾越來越多,趕緊分手,還慶幸自己明智的試婚,不然真的結婚了就慘了。覃彪喜先生在《讀大學究竟讀什么》一書中也提到這點,他說他們學校就有很多同居學生,即使沒同居,也大部分都發生過關系了,他幽默地說,在我國某重點高校,有個省園,原本是要同學們再此反省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但這里卻成了“野豬林”,學生們夜夜笙歌,在用行動養育下一代來反省日本罪行。當然,這毫不夸張,據此可知,我國很多大學都有這種情況,甚至有些大學在校園各處設有自動售套機。而英國有條法律甚至規定給包情人的大學生予以生活補助,聽起來很滑稽,也讓我們十分想不通。很遺憾,我們沒能采訪到試婚一族,就算能找到受訪者人家也不愿透露,只能從別處了解情況,因此了解甚少。但據我們了解,我們學校的“試婚一族”也不在少數。
我不知道“試婚一族”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我們小組認為這對于大學生來說有百害而無一益,不僅在經濟上耗費打,而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害。經常聽說某高校有為情自殺案件發生,這聽來讓人毛骨悚然,這就是戀愛沒有處理好的典型后果。
四、對大學生戀愛觀及戀愛行為的看法和建議。
大學生談戀愛無可厚非,但必須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做到文明戀愛。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心智還不太成熟,對很多事的是非還辨別不清,不可過早的陷入男女關系中,萬一出現意外,不是我們這個年齡和這種情況下所能承擔的。我們畢竟還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x,我們不必過早地擔心結婚生子,而是應學x一些能適應社會的本領技能,為畢業后找工作做準備。大學生不能為了戀愛而戀愛,不能為了寂寞或要面子而隨便找個對象,我們要為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所以,作為一個大學生,戀愛必須謹慎,不要隨隨便便,不要傷害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盡量找個志同道合的對象,互相勉勵,互相促進,如果找不到,那就一切隨緣,努力學x,不要看著人家而眼紅,而尋尋覓覓,等你有了出息,不怕找不到老婆或嫁不了一個好老公。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于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
2.恩格爾系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于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并且與個人飯量的關系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數據尚有余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于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鐘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于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墒?,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沖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于“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3.豐富大腦不惜錢調查中我們發現:
由于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粕究?、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6.戀愛支出過度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里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墒?,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墒聦嵡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沖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于別人,并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請盡量如實填寫,(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一路走好。
一.客觀題。
1.您的月消費額大概為多少。
2.您每月飲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飲料)大概為多少()。
3.您每學期學習方面的花費(包括文具、書籍、復印、培訓班)()。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飾和化妝品方面平均每個月的消費()。
6.您每月談戀愛浪漫氣氛“制造費”是多少()。
7.您擁有手機嗎?如果有,每個月話費支出為多少?如果沒有,請回答下一題。
8.您每月用于通訊方面的支出為多少(僅限于使用電話卡的情況)()。
9.您是否有打工的經歷,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補貼日用b.增長社會經驗c.趕時髦d.渴望獨立。
e.閑著沒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費的資金主要來自()。
a.學子勤工儉學,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給企業打工d.主要從家里拿錢,很少自己掙錢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總收入為()rmb。
12.您覺得您現在每月消費情況如何()。
a.高得慘不忍睹b.偏高c.剛剛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
二.問答。
1.您的家鄉是:____?。ㄖ陛犑?,自治區)_____市。
2.您有沒有在不知不絕中花去很多錢的體驗?如果有,您覺得這部分花費是否必要?
如果您認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辦法避免這部分花費么?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自己校內以及本市區的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卷,以及訪問的方式,涉及的人較多。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占65.71%,女性大學生占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調查報告《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占65.83%,1000-20xx元占25.64%,20xx-3000元以上的占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于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數(大約占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后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占比例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占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墻,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群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于“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后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我們就在校大學生戀愛觀做了調查,此次調查為全校范圍內的大學生,調查不分年級,調查方法為隨機調查,調查全程歷時一個星期,受調查對象共計八十五人,部分受調查對象接受的是紙質問卷調查,另外一部分受調查對象接受的是電子稿問卷調查。
針對調查所整理的數據,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約87%的受調查者對戀愛的理解是“是為了選擇終生伴侶,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為目的的”,而認為戀愛是“是為了排解空虛和寂寞,沒有過多考慮將來”和“是為將來的事業做跳板”以及“不必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就行”的比例極少。大學生目前的戀愛狀況為“正在戀愛”與“曾經有過戀愛”的比例分別為“43%”與“32%”,而另一部分的受調查者的戀愛狀況出于“觀望”和“不準備戀愛”。在“是否喜歡并愿意與異性交往”這個問題上,分別有“63%”和“32”的受調查者認為“非常喜歡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項“談不上喜歡但也不厭惡與異性交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歡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大學生們正處在青春期,難免會有好感的人遇到,在受調查者中,有“33%”的人會大膽主動追求,“10%”的人會有所暗示,而“25%”的人則覺得不好意思,靜觀而已,其他人則會更可能會在追求我的人中考慮或者是不大看好感情。在現在這么開放的時代,我們的大學生對戀愛的看法也許比以前更加大膽了,這也就有了“67%”有過主動(直接或間接方式)向異性提出建立戀愛關系的經歷的這種景象,而另外33%為什么不主動追求,也許由他們自己的原因。大學中的戀愛,現在已經成為許多人的一種大學經歷“67%”的受調查者認為大學期間的戀愛是一段真摯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寶貴經歷,“21%”的人抱著順其自然,不能強求的態度,另外極少數的人將戀愛當作游戲或者目前對戀愛沒概念。有人說,戀愛是大學的一門必修課,而事實情況卻是“33%”的人以前談過,現在單身,另外“33%”的人從未談戀愛,若出現理想之中的戀人,會主動談一場,剩下三分之一的人以學業事業為重,大學期間不談戀愛。凡事都有個動機,戀愛也不例外,比如戀愛有因一見鐘情的,有日久生情的,在戀愛動機上,他們集中在“豐富生活,排遣寂寞”、“積累經驗,體驗人生”、“身心需要”、“尋找生活伴侶”的選項上比較多。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的進步,人們的認知也隨著提高,就“自己會為了在大學里談戀愛而降低自己的選擇要求嗎?”(調查報告)這個問題上,“42%”的人選擇了“會”,而“33%”的人選擇了“基本不會,但有調整”,而“12%”的人選擇了“完全不會”,剩下的人則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不好說。畢竟學生的主要的任務就是學x,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這幾個階段可以說是人生中學x的黃金時期,但人不能只懂得學x,作為在大學生活中另一項我們需要學會的就是戀愛,這沒有強制性,但這又是人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大學里,有忙著學業的,有學業戀愛雙豐收的,同樣也有舍學業而保戀愛的,在我們的受調查者中“20%”的人認為“學x與戀愛二者不可兼得,談戀愛肯定要影響學x”,“62%”的人有這種觀念“愛情是一種動力,可以促進學x,男女朋友之間可以相互監督,促進學x”,而少數者認為“二者沒有必然聯系”,其余的則對二者之間的關系沒概念。
通常在面對自己的伴侶的時候,雙方都會為自己所心愛的人有所忍讓,我們的調查符合這種情況。在“當雙方產生矛盾時,你會怎么做?”這個問題上,“80%”的人會因為愛對方而妥協退讓,“12%”的人選擇了“斟酌考慮”。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40%”的人的愛情觀是“一生只愛一個人”,“20%”的選擇了“不輕易愛一個人”,剩下的“40%”則認為“隨興而為,可同時愛多人”。愛情態度,真可謂是各有不同,分別有“熱情愛型”、“游戲愛型”、“友誼愛型”、“現實愛型”、“瘋狂愛型”以及“奉獻愛型”?!?0%”的人還是相信愛情的,有四層的人持“結婚時一定要有愛情”?!霸谶@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你認為存在美好的愛情嗎”這個問題下,接近六層的人認為還是有美好的愛情的。
針對問卷中的數據,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代大學生面對戀愛還是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也許這種態度態度會給我們帶來一種不負責任的結果。
總之戀愛雙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對方的感情,意愿;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興趣愛好,學x工作,社交活動等等??傊?,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對方履行義務而自己卻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要忠貞專一,就是愛一個人要始終如一,永不變心,雙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終如一地在事業上互相幫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種風浪的考驗。
戀愛過程中要含蓄文明,舉止文雅,正如馬克思所說:“真正的愛情是表現在戀人對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謙恭至羞澀的態度,而決不是表現在隨意流露熱情和過早的親昵?!蔽覀円鲎约焊星榈闹魅?,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處。
要理智和寬容,戀愛中的失戀是難免的,作為一個有理想、有修養、有道德的大學生,在失戀時,首先要作到失戀而不失態,我們應該明白失戀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沒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態。其次,還要作到失戀而不是志,愛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個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們追求的東西。不要一蹶不振,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應該轉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學x中。再次,要作到失戀而不失德,愛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寬容,想到對方的難處,這才是一個大學生較高素質的表現。
務,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處理好學x和愛情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合理安排,我們應該明白,如果人生是一曲交響樂的話,愛情這一旋律的出現,只有恰到好處,才能使人生的交響樂更加悅耳動聽。
附:
1、您對戀愛的理解是:()。
a選擇終生伴侶,婚姻的前奏b是為了排解空虛和寂寞,沒有過多考慮將來。
c是為將來的事業做跳板d不必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就行。
2、您現在的戀愛狀態是:()。
a正在談戀愛b曾經有過戀愛經歷。
c觀望狀態,有了合適的對象考慮戀愛d不準備在大學期間談戀愛。
3、你認為自己平時是否喜歡并愿意與異性交往?()。
a非常喜歡并愿意b愿意正常交往。
c淡不上喜歡但也不厭惡與異性交往d害羞,不太愿意。
e不喜歡也不愿意。
4、如果您遇到喜歡的人,您會主動追求嗎?()。
a會大膽主動追求b會有所暗示。
c覺得不好意思,靜觀而已d我更可能會在追求我的人中考慮。
e不大看好感情。
5、你有過主動(直接或間接方式)向異性提出建立戀愛關系的經歷嗎?()。
a有b沒有。
6、您認為大學期間的戀愛是:()。
a一段真摯的感情,人生不可或缺經歷b順其自然,不能強求。
c只是游戲d沒概念。
7、有人說,談戀愛是大學的必需課,你對大學期間談戀愛的態度是()。
a以前談過,現在單身b若出現理想之中的戀人,會主動談一場。
c以學業事業為重,大學期間不談戀愛。
8、你認為大學戀愛的動機是什么()。
a豐富生活,排遣寂寞b積累經驗,體驗人生。
c身心需要。
;d尋找生活伴侶。
9、你認為自己會為了在大學里談戀愛而降低自己的選擇要求嗎?()。
a會b基本不會,但有調整。
c完全不會d不好說。
10、您認為戀愛和學業之間有何關系?()。
a二者不可兼得,談戀愛肯定影響學xb愛情是動力,促進學x。
c沒有必然聯系d沒概念。
11、當戀愛雙方產生矛盾是,您會:()。
a因為愛對方而妥協退讓b決不讓步。
c斟酌考慮d其他。
12、您的愛情觀是什么?()。
a一生只愛一個人b隨興而為。
c可同時愛多人d不輕易愛一個人。
13、您的愛情態度是什么?()。
a熱情愛b游戲愛。
c友誼愛d現實愛。
e瘋狂愛f奉獻愛。
14、你認為自己是持“結婚時一定要有愛情”的觀點嗎?()。
a是b不是。
c說不清。
15、你認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還存在美好的愛情嗎?()。
a完全不存在b。
基本不存在。
c還有少量存在d我認為一定存在。
誠摯地感謝您的信任、支持和無私貢獻。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于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
2.恩格爾系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于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并且與個人飯量的關系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于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不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墒?,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沖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于“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粕究?、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于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里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于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上網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如何引導大學生合理運用網絡資源,進行積極的網絡交往,樹立健康的上網理念,構建有益的網絡環境,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學生網絡使用狀況,積極探討大學生使用網絡帶來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和方法,我在網上進行了針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狀況的問卷調查。
在回收到的35份問卷中有將近一半的是大一的學生,而35人中有8人來之韓師陶院。
分析。
關于時間。
關于從何時開始上網這個問題,各有15人是從高中階段和高中之前開始上網,只有5人是在大學期間開始上網的。
關于上網時間一個小時以內的有3人,一個小時到三個小時的有12人,三個小時到五個小時的有14人,五個小時以上的有5人,偶爾通宵上網的只有1人;在被調查的人當中有6人用50%的上網時間用于學習,有18人是20%一下的,20%到50%之間的有11人。從中可推論出大多數大學生的上網時間和上網結構是比較合理的。
關于目的。
關于上網的主要目的大多數人是出于學習、聊天、娛樂和看新聞,還有部分的是出于購物和出于無聊打發時間。
關于黃色網址。
關于是否有瀏覽過黃色網站,有27人是沒有瀏覽過的,而其中有3人想要瀏覽;8人有過瀏覽的經歷,其中有2人是經常瀏覽黃色網址的;在這幾位瀏覽過黃色網址的大學生中大多數是出于對性知識缺乏了解,希望通過瀏覽黃色網址獲取更多有關知識;在被調查的35人中得到有將近75%的大學生在大學中從未接受過來自學校關于性的信息。從中可推論出大多數大學生是有抵制黃色不良信息的決心的,當出于好奇心等等原因瀏覽過黃色網址。
關于網絡信息。
關于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有大多數人認為其原因是方便、快捷和實時,只有少部分人認為來自網絡的信息可靠;在被調查的人中對于網絡信息獲取量占信息總獲取量的比例,有4人是在20%一下,20%到50%的有16人,50%到80%的有14人,只有1人占到了80%以上。從中可以得到大多數大學生的信息來源并沒有局限在網絡里。
關于娛樂。
關于網絡娛樂方式大多數人是利用網絡看電影和聽音樂,一部分人是玩網絡游戲和看網絡小說等等,而關于利用網絡進行娛樂的頻率,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超過50%的人是經常的甚至是頻繁,不足50%的人是偶爾,只有一人從不進行網絡娛樂。在被調查的人當中有不到50%的人玩過網游,而在沒玩過網游的人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有玩網絡游戲的意向,從中可看出網游在大學生中的吸引力雖不能用很強來形容,但是也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來擴張網游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的市場。在被調查而玩過網游的人當中36.3%的人是玩rpg(角色扮演)類游戲,54.5%的人玩rts(即時戰略)、fps(第一人稱射擊)、ftg(格斗)等競技類游戲,9.2%的人玩其它游戲,從中看出競技類游戲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很大的市場。對于網游在被調查的人中有47%的人是在有空的情況下才會玩,29.4%的人是會抽空玩玩,而有23.6%的人腦子里都是網游,但不至于癡迷的程度。大多數大學生覺得在網絡游戲世界中可以實現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比擬的自我價值感,從中可以暢所欲言。
關于網絡購物在被調查的人當中有82.9%的人有過網購經歷,看來網購在大學生中已經相當普及,只有17.1%沒有在網上購物的經歷。在有過網購經歷的被調查人中大多數人選擇網購的原因是因為物品豐富、易于貨比三家和價格便宜。而在網購人群中大多數人是不定期的進行網購,網購金額一般都在300元以內,購買的物品大多數是文體用品、服飾和數碼產品。在被調查而又有過網購經歷的人中有51.7%的人有過不愉快的網購經歷,主要是因為實物與描述的不符、買到假冒偽劣產品、運送問題和賣家態度等等原因。大多數人認為如果更加理性還有不要相信天下掉餡餅就可以避免不愉快的購物經歷。在沒有過網購經歷的人中大多數人認為未來會嘗試進行網購,而不會嘗試進行網購的人大多數是出于對產品質量的考慮,少數人出于對網絡安全的考慮。
關于網絡開銷。
在調查的35人中有3人的網絡開銷低于10元,19人的網絡開銷介于10到30元之間,9人的網絡開銷介于30到50元之間,4人的網絡開銷超過50元。而20的人其花銷是向家中要的,5的人是通過省吃儉用省下來的,2的人是通過勤工儉學賺來到,8人是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具體渠道沒有說明,應該不是違法渠道呵呵,開個玩笑)。
關于網絡地位等。
在調查中有54.3%的人認為上網時間比預期時間長,超過54%的人表示嘗試過控制上網時間并且大多數人認為控制有效。對于對成績的影響28.5%的人認為對自己的成績有所提高,42.9%的人認為對自己的成績有所下降,28.6%的人認為對自己成績毫無影響,80%的人曾經有過因為上網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但還是有91.4%的人會放棄學習和休息時間用來上網。
在網絡中97.1%的人會與現實世界中一樣注意言行,并且有68.2%的人會事先考慮所做之事會帶來的后果,只有34.3%的人很少考慮甚至有2.9%的人從來不考慮。85.7%的人在網絡生活中曾經受過他人影響。
在調查中62.9%的人認為如果沒有了網絡照樣好好活,因為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從小就有很多要好的朋友,而且除了上網還有很多其他的娛樂方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的時間較長,而大學的課余生活相對豐富多彩,所以在他們的心中現實生活比起無聊甚至恐怖的網絡精彩多了。
在調查中又出現了85.7%的人認為網絡可以暫時逃避甚至可以緩解外部生活壓力,而90%的人在當遇到郁悶無聊時會考慮首選網絡排解這些問題,近50%的人會向從未見面的網友傾述。
總結。
影響。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一些學生網上游戲或聊天時間過長,導致睡眠嚴重不足,或因上網而不按時就餐,極易形成心理錯位和行為失調,更嚴重的導致網絡心理障礙,如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自我評價降低、社會活動減少等。這些心理障礙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放棄學習,不想與人交往等。
第二:網絡使用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利: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了便利,也豐富了其內容。通過網絡交往,增進了彼此的友誼,豐富了自己的人生;弊:虛擬的“人際交往”無形間使得一些大學生失去了與他人、社會直接接觸的機會,這對人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對策和建議。
引導和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意識到沉迷網絡游戲的危害,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要重點培養大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讓大學生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選擇、學會鑒別,避免各種困惑、失落與盲從,減少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危險因素。
充分利用網絡載體,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大力加強各種網絡教室、網絡平臺的建設,加大網絡硬件投入和軟件開發,創設各種文化空間,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bbs、社團主頁、師生個人主頁等網絡媒介校園文化,把學生的興趣從“網吧”拉回校園。
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培養大學生的網絡道德。
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經?;?、制度化管理,關閉各種有害信息的進出路徑,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對在網上發表違規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大學生要及時給予警告,嚴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要教育大學生懂得遵守網絡行為規則,維護網絡社會的秩序。
開展網絡心理輔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的咨詢主要為面對面咨詢,這極有可能阻擋了一部分有顧慮的同學,而網絡的隱匿性、快捷性的優勢,恰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開設網上在線心理咨詢,進行網上行為訓練的指導,將有助于大學生及時擺脫心理困擾,自覺調整網上行為,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進一步加強校園網建設。
學校應重視和加強校園網建設,進一步采取措施改善網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使校園網成為教學、科研、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平臺??筛鶕髮W生發展的特點設立對他們具有吸引力的版塊。此外,也可以在網上建設一些優秀社區,在社區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大學生的人格、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以下是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游、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游”,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有調查表明學生手機擁有率不低于4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他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他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等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梢?,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在思想理論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我們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引導他們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規劃安排,是個人消費標準與家情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人們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三)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財商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我們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思想政治課和德育課的教學活動中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四)大學生健康的消費風氣應成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建議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塑造節約型的校園理念,利用校園環境影響大學生理性健康的消費習慣的養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向社會輸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費習慣的社會人才。
在中國不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難得知存在著很多本土的以及非本土的因素在影響著制約著中國的發展。其中不乏經濟、文化以及主權問題等方面。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的愛國意識似乎并沒有跟著進步,尤其對于年輕一代,愛國問題顯得越發嚴重。就此問題,特于20xx年6月2日對石家莊經濟學院08級大學生做了關于愛國主義思想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視程度及理解。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愛國的,同時,大部分調查對象同意愛國主義思想很重要,我們得出結論,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內心深處是存在“祖國”這一概念的。但對于概念來講,很多人都懂,可是我們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很多人在說到自己愛國的表現時,往往都會說支持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受別國欺壓、無理干涉等表面問題,可是難以接受的是,居然有人說出不學外語就是愛國的無稽之談。很顯然,當代大學生對于“愛國”沒有一個深層的理解,只是一種作為國人的意識同時摻雜著個人情感的表述而已。
在調查中,有近一半的`大學生對于“是否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一題選擇了“一般”,而對于外來文化入侵,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是取其精華等類似答案。從中我們無法知曉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但不難看出其熱衷度甚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數人在說,可是又有幾人在真正的去辨別何為精華何為糟粕?很多人已經逐漸的被西方化,尤其是當代青年人,對外來文化極其狂熱,而對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卻知之甚少,此種現象不僅反映出了社會責任及價值觀的變化,更折射出了教育的諸多弊端。
三.大學生對中國與外國比較。
調查中有80%的人表示即使有機會也不會移民,另外20%人則表示會考慮,而且如果移民則會首先選擇歐美國家。當代大學生對亞洲某些國家懷有民族情結,所以沒有人會愿意在這些國家長期生活,當然國恨家仇我們是絕對不可以忘記的,可絕對不可以用仇恨去報復仇恨。然而對于一些人想移民到歐美國家的現象便可以反映出社會價值觀的整體取向了。
關于中國的現狀及發展,問卷列出了10個方面,被調查者最多可以選擇5項自認為最有問題的選項,其中所有調查對象無一例外的都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有很大問題,同時50%的人選擇了法律,另有40%的人選擇了政治及醫療。而關于政府各項工作是否透明及是否應該透明的問題,近90%的人選擇了“不透明”和“依情況而定”,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可以客觀的去面對一些事情,他們能夠理解一個國家政府工作的復雜與困難,但他們依舊希望一些本可以透明的東西應該變的透明,從這里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代大學生是愛國的。
五.假想問題。
對于“假如中美開戰你會怎么做?”所有問卷回答都是參軍、投入戰斗等相似內容。沒有人想到用其他方式去打擊假想敵,也沒有人提到是否應該立即調停避免戰爭,更沒有人考慮去對比兩國國力,這不能說明當代大學生是好戰的一代,只是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我們對本國對世界的了解以及是否理性的去面對各種問題的現象,當然這其中不乏有些人已然成為“仇恨的一代”渴望用武力去還擊一切對我們持有敵對態度的勢力。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思想”,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民族情結與民族仇恨,又由于對本國某些工作及文化的不滿與不了解,從而滋生了很多不合理的愛國方式和愛國觀點,甚至出現了“無力愛國”的尷尬局面。建議改革,從最根本的教育來引導大學生乃至所有人群,摒棄書本上的死板理論,讓人們從內心深處去感知到“祖國的存在”而不是盲目的愛國。
為了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請盡量如實填寫,(不方便的可以留空)并祝愿您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一路走好。
1.您的月消費額大概為多少()。
2.您每月飲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飲料)大概為多少()。
3.您每學期學習方面的花費(包括文具、書籍、復印、培訓班)()。
5.如果您是女生,您花在服飾和化妝品方面平均每個月的消費()。
6.您每月談戀愛浪漫氣氛“制造費”是多少()。
7.您擁有手機嗎?如果有,每個月話費支出為多少?如果沒有,請回答下一題。
8.您每月用于通訊方面的支出為多少(僅限于使用電話卡的情況)()。
9.您是否有打工的經歷,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補貼日用b.增長社會經驗c.趕時髦d.渴望獨立。
e.閑著沒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費的資金主要來自()。
a.學子勤工儉學,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給企業打工d.主要從家里拿錢,很少自己掙錢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總收入為()rmb。
12.您覺得您現在每月消費情況如何()。
a.高得慘不忍睹b.偏高c.剛剛好d.偏低e.低得一塌糊涂。
1.您的家鄉是:____省(直轄市,自治區)_____市。
2.您有沒有在不知不絕中花去很多錢的體驗?如果有,您覺得這部分花費是否必要?
如果您認為不必要或者很大一部分不必要,您能想出什么辦法避免這部分花費么?
見附錄(含調查問卷和結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問卷共發放42份,收回有效問卷31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于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
2.恩格爾系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于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并且與個人飯量的關系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數據尚有余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于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鐘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于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6.
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墒?,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沖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傮w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于“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3.豐富大腦不惜錢調查中我們發現:
由于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粕究?、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6.戀愛支出過度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里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墒?,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墒聦嵡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沖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于別人,并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
【社會實踐目的】走出課堂,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調查有關大學生生活狀況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對該現狀的進一步了解加深對所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與技能。
【社會實踐時間】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社會實踐內容與收獲】。
一.大學生消費現狀。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
首先,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他們往往更容易被那些新潮,時尚,趣味的事物所吸引,相對于其他群體的突出的特點是更易于受自身情感因素的影響。在這一階段,大學生自我獨立性逐漸增強,對家里及身邊的人的依附性逐漸降低,使得他們往往會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商品,這種更加注重感官上的滿足的消費方式很容易造成盲目消費,浪費錢財的后果。
消費需求,許多同學又不敢再問家里人要錢,可能就會選擇兼職這種方式去緩解經濟壓力。
第三,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存在節約意識淡薄,浪費資源嚴重的情況。比如,有同學生日或者考試得了高分,自己可能就會送別人禮物,或者慫恿他人辦聚會,這些人際交往上的“潛規則”往往都會消耗一大筆錢。一旦拒絕別人的邀請,便可能被認為不夠義氣或者不給面子,這些現象實在太普遍了。針對上述狀況,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節約資源,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二.學習現狀。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們組調查了,大學身的學習現狀。大學生的學習現狀,能夠較全面的反應大學生的情況和主要問題。因此我們對我校5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F將調查結果作如下分析:
一.大學階段的目標。
有10%的人選擇提素質,為人生理想做準備;有48%的人是為了獲得文憑;32%是問了一技之長,為就業打好基礎;10%的人不確定。
二.對專業的興趣。
只有6%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興趣;32%的人可以接受:50%的人不太滿意;12%的人完全不感興趣。
三.對于自己的現狀滿意度。
30%的人對目前的現狀感到滿意,48%的人基本滿意,22%的人不滿意。
四.對于考試的期待。
五.對于考試的態度。
64%的人選擇重視,30%的人選擇一般,6%的人無所謂。
六.平時怎么準備考試的'。
36%的人靠平時積累,48%的人靠考前突擊,16%的人靠人品。
七.課外主要活動是什么。
玩電腦的占到了48%,32%的人會哦選擇看書,10%的人會參加各類活動,10%的人談戀愛。
八.玩電腦主要干什么。
玩游戲的站56%,看電影的占32%,22%選擇查資料或寫東西。
九,你平均每天的自習時間。
66%的選擇1小時左右,22%的超過一小時,12%超過兩小時。
十,去圖書館的情況。
56%的人偶爾去,38%的人經常去,6%大的人從來不去,
十一.逃課情況。
十二。上課狀態。
十三學習的動力。
68%的人表示有,26%的人不強,6%的人沒有。
十四學習計劃。
48%的人表示有長期的,32%的人有短期的,10%的沒有。
十五遇到難題你會。
請教他人的找58%,自己看書解決的占30%,12的人不予理會。
就以上的問卷來看,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學習目標不明確;。
2.對專業不感興趣;。
3.對網絡的抵抗力低;。
4.學習的主動性不夠;。
5.逃課的情況不容樂觀;。
建議。
1.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樹立一個目標,并為之奮斗,樹立良好的價值觀;。
3.加強對適當玩網絡的教育,讓學生不至于無法自拔。
4.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習;。
5.機槍對到課率的檢查力度,促進學生的到課情況向良性發展.
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一種很嚴重但又很普遍的現象,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都面對這很重的就業壓力。我想,這其中出來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之外,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也是很大的原因。
什么是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僅指其獲取就業崗位的能力,還應包括維持就業崗位、重新選擇和獲取新的崗位的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應由通用能力、個人素質、專業技能和求職技能構成。通用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等;求職技能包括就業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自我定位、機會分析與把握、自我決策與營銷等方面的能力;個人素質包括時間管理、誠實、自信、責任心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是大學生成功就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是用人單位挑選大學生的首要標準;專業技能是大學生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后,具備的將本學科、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調查組的10名成員均來自育才小學五(5)班,我們分成若干小分隊,利用雙休日和放學后的時間,在市區文昌廣場、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學校園門口開展了調查活動。本次調查我們共發放了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長問卷47份和學生問卷48份,其中98%的調查對象為揚州市區小學獨生子女及其家長。問卷形式為單項或多項選擇,問卷內容涉及家庭收入狀況、學生零花錢的、數量和支配方式,家長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時的消費習慣等多方面內容。經過問卷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我們得出了以下調查結果:
調查對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調查對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數。
在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學平時沒有零花錢外,大部分小學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錢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學每月零花錢在50元以內,16.7%的同學每月零花錢在50—100元之間,有8.3%的同學每月零花錢在100—150元之間,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為孩子的零食飲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長控制在100元以下,超過100的占40%左右。
可見小學生每月零花錢的數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月消費能盡量控制在50元以內,說明家長們對子女的消費并不是沒有約束的。當他們給孩子零花錢作為獎勵時,65.96%的家長會控制在50元以內,只有12.76%的家長會給孩子100元以上的獎勵,這一點還是令人欣慰的。
被調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長都在雙休日為孩子安排了興趣班課程,有關子女的各項支出中,占據前兩位的是:上興趣班(占80%以上)和買書(近60%)。
此外,花費在為孩子買衣服、外出吃飯和娛樂的支出分別占34%、8.5%和12.7%。調查中,72%以上的家長偶爾帶孩子到西餐廳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帶孩子吃西餐以外,還有不少家長在雙休日會帶孩子去圖書館、看電影或外出游玩。
除了每月能從父母手中領到固定金額的零花錢,大部分孩子還會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爺爺奶奶額外給的零花錢、過年時數量可觀的壓歲錢。在被調查的48名小學生中,有4人過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壓歲錢,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學的壓歲錢在1500—3000元之間,15人在500—1500元之間,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當他們學習取得了進步、考試得了第一名、幫著家里做家務也都會得到不同的獎勵。所有被調查的家長都表示在上述情況下,會對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質獎勵。不過,大部分家長會選擇一些有意義或有紀念價值的獎勵,如書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長會隨便買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給錢??傊?,大部分小學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錢還是十分可觀的。
在被調查的小學生中,如果要買東西,有58.3%的同學會和家人商量后決定,有33.3%的同學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學完全由家長決定。這說明小學生們相對獨立完成消費行為的超過半數,完全獨立完成消費行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當代大學生對網絡游戲的態度和認識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1選題背景
近十到十五年來,電腦技術有著迅猛的發展,伴隨著這種發展,電腦的功能也在逐漸的多元化,從最初的專用于計算的商用電腦逐漸發展到現在以多媒體功能為主的民用電腦。而隨著電腦的多媒體功能逐漸增強,電腦業越來越被大眾接受,逐漸走入到普通大眾的家庭,并最終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多媒體計算機之所以能被大眾接受,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價格不斷降低;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其娛樂元素的不斷增強。今年來,游戲作為多媒體計算機娛樂元素的重要一方面也迅速發展起來,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而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與游戲的結合,即網絡游戲應運而生。
1.2選題意義
由于網絡游戲既具備游戲的娛樂性,又具備網絡的可以交流互動的特點,所以近十年來,中國的網游事業一直是欣欣向榮。由最初的《傳奇》、《魔力寶貝》到現在風靡全球的《魔獸世界》,中國的網游市場成長迅速,網游的影響也一步步擴大。
網絡游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一種常見的消遣方式。其具有的娛樂性強、運行方便、消費相對低等特點更是使網絡游戲在大學里風靡。很多人認為網絡游戲的誕生豐富了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讓學生們的生活的品質更高,生活更快樂。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過多的沉迷于網絡游戲中會使其學習退步、傷害眼睛、增加花銷等。對于網游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新興消遣方式,大家的觀點各不相同,于是,我就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的觀點和看法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大學生進行網絡游戲的頻率、對于網絡游戲的喜好、用于網絡游戲的花銷和對于網絡游戲利弊的觀點幾方面進行調研,進一步理解大學生對于進行網絡游戲的喜好、習慣和觀念。
1.了解當代大學生進行網絡游戲的頻率。
2.了解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游戲類型。
3.了解當代大學生進行網絡游戲的動機。
4.了解當代大學生對于網絡游戲危害的認識。
5.了解當代大學生每月用于網絡游戲的花費支出情況。
4.1研究總體
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主要調查范圍集中在學校的食堂,宿舍和校園內。在這次調研中,我總共回收了64份有效答卷,其中男生答卷34份,女生答卷30份。全部64份答卷均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
4.2抽樣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兩種方式:問卷法和訪談法。問卷法也稱問卷調查法,它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根據問卷填答者的不同,則分為自填式和代填式兩種。問卷法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最常用的抽樣調查使用的主要調查方法就是問卷法,本文調查使用的是自填式問卷法。訪談法是運用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的口頭交談方式向被調查者了解事實的方法,訪談法通常對被訪者進行無結構式訪談。
4.2.1問卷法
1)問卷設計
使用卡片法設計,經歷兩個階段:初稿與修改,試作后分析并定稿。為了擴展可用人群,問卷設計成嵌套式。有些不知道或不會答題目的題目可以根據被調查者自己的實際情況相應跳過。
2)問卷發放與回收
問卷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發送,此法不僅能保持樣本的代表性,還能有效的保證問卷的回收率。
4.2.2訪談法
20xx年10月10日中午在圖書館門口隨機訪問了15位同學及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管理員,進行無結構式訪談。
本次《北京大學學生對網絡游戲認知狀況的調查問卷》由信息管理系11級學生調查小組在王xx教授的指導下制作、發放和回收。調查以北京大學本科生及碩士生的所有在讀學生為總體,考慮到學科、興趣愛好、性別等因素,在抽樣過程中采用多段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24份,回收問卷324份。通過篩選景邏輯校驗,排除種種情況造成的廢卷,最終得到的有效問卷302份,有效率為93.20%,符合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和標準。
樣本整體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基本符合北京大學學生的總體性別比例;其中,人文科學學部占19.54%,社會科學學部占37.09%,理學學部占29.47%,信息與工程學學部占13.90%。
1、北京大學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基本情況。在調查對象中,總計有57.94%的同學表示自己曾玩過網絡游戲,42.06%的同學表示不曾玩過網絡游戲??傮w而言,北京大學學生中玩過網絡游戲與未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大致相等,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略多于不曾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可以說,網絡游戲在北京大學學生中間有著較高的流行程度與傳播廣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觸過各類網絡游戲。
2、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主要途徑。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本身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因此,對于外界信息與事務的接受較快,同時,對于外界了解的途徑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在網絡游戲方面,“朋友介紹”是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最重要途徑,有50.66%的被調查者是通過這一途徑了解網絡游戲的,在各項途徑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網上宣傳”,占了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7.41%。而通過“報刊雜志”了解網絡游戲的則僅有15.89%??傮w而言,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過程中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1)人際傳播對于網絡游戲在北京大學學生群體中的傳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2)網絡游戲作為基于網絡的游戲形式其宣傳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并與大學生上網狀況相適應。
1、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的影響。調查發現,被調查者中,認為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占總人數的19.20%,而認為有一些影響的占總人數的47.68%。這兩項合起來占了總人數的66.88%,即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都認為,網絡游戲確實會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相對的,僅有21.19%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游戲對于學習生活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在關于“您的周圍是否有因為網絡游戲而沉淪的同學”這一問題上,只有9.60%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很多”,高達91.72%的被調查者認為“只是個別”,而還有15.23%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這表明北京大學的學生,一方面認同網絡游戲對于大學生的學園生活有負面的影響,同時在另一方面也認為這樣的影響尚不嚴重。
2、對待網絡游戲的態度。對于玩網絡游戲的目的,有81.14%的被調查者認為只是“純粹娛樂”。同時,有60.57%的被調查者從不通宵玩游戲,有39.42%的被調查者只是偶爾通宵玩游戲,僅僅1.71%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通宵玩游戲。而對于沒有了網絡游戲后的感受,選擇“照樣過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觸過網絡游戲的被調查者總數的96.57%。對于絕大部分被調查者而言,網絡游戲的存在意義僅僅是純粹的娛樂工具。
1、對綠色網游的了解程度。自“綠色網游”的概念在20xx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兩年的時間。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表示對綠色網游“很了解”的同學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3.64%。而只表示“聽說過”的則占了被調查者總數的38.74%。而表示“完全沒了解”的則有多達、被調查者總數的57.61%。由此可見,盡管綠色網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北京大學的學生對于綠色網游仍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2、對綠色網游宣傳情況的看法。在調查中,認為當前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調查總人數的2.64%。即使算上認為“一般”的同學,也僅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26.15%。相對的,認為當前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差”的則占了接受調查總人數的60.59%。這充分說明了當前北京大學學生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狀況是不滿意的,這也導致了前文所提的北京大學學生對綠色網游缺乏了解的問題——不論是在玩網絡游戲的人群還是不玩網絡游戲的人群,只有極少數的人對綠色網游有所了解。
3、在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方面,66.88%的被調查者承認網絡游戲確實會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但是同時,在關于“您的周圍是否有因為網絡游戲而沉淪的同學”這一問題上,認為“有,很多”的只有9.60%,認為“只是個別”的卻占總人數的91.72%,而認為“沒有”的同學也占到了總人數的15.23%。這一點也是與北京大學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原因相關聯的:曾接觸過網游的被調查者中的81.14%表示,自己接觸網絡游戲只是純粹為了娛樂。
4、對綠色網游的認知狀況。當前北京大學學生對于綠色網游的了解狀況并不理想,不論是在玩網絡游戲的人群還是不玩網絡游戲的人群,只有極少數的人對其有所了解。在被調查者中,僅有3.64%的被調查者表示對綠色網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沒了解”的則占了多達57.61%。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上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以及重視不夠,僅有2.64%的被調查者認為對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好,與此相對的,有60.59%的被調查者對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給予了很差的評價。
(二)對策分析。
1、注重人際傳播渠道,引導大學生合理游戲,健康成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際傳播,受到身邊同學、朋友的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大規模普遍性的宣傳活動開展合理游戲的宣傳效果并不會很好,因此,需要發揮學生骨干等的作用,將宣傳工作落實到院系、落實到基層,真正深入到同學中間去,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開展合理游戲、健康成才的宣傳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團組織與班集體的作用,加強溝通,貼近同學,了解同學的實際情況與所感所想。
2、加強綠色網游宣傳,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對于大學生而言,接觸網絡游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有81.14%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游戲只是“純粹娛樂”,而對于沒有了網絡游戲后的感受,選擇“照樣過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觸過網絡游戲的被調查者總數的96.57%。因此,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網絡游戲并非不可缺少,而恰恰是由于缺少足夠的引導來度過課余時間,在無聊之下才選擇了網絡游戲這一途徑。針對這一狀況,我們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過鼓勵社團活動、發揮學生會等團體的作用,不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鼓勵同學參與集體活動;另一方面則在大學生中居強宣傳綠色網游,杜絕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引導大學生合理游戲,健康成長。
本次《北京大學學生對網絡游戲認知狀況的調查問卷》由信息管理系11級學生調查小組在王*-*明教授的指導下制作、發放和回收。調查以北京大學本科生及碩士生的所有在讀學生為總體,考慮到學科、興趣愛好、性別等因素,在抽樣過程中采用多段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24份,回收問卷324份。通過篩選及邏輯校驗,排除種種情況造成的廢卷,最終得到的有效問卷302份,有效率為93.20%,符合問卷調查的一般規律和標準。
樣本整體中,男生占53.31%,女生占46.69%,基本符合北京大學學生的總體性別比例;其中,人文科學學部占19.54%,社會科學學部占37.09%,理學學部占29.47%,信息與工程學學部占13.90%。
1、北京大學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基本情況。在調查對象中,總計有57.94%的同學表示自己曾玩過網絡游戲,42.06%的同學表示不曾玩過網絡游戲??傮w而言,北京大學學生中玩過網絡游戲與未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大致相等,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略多于不曾玩過網絡游戲的人數,可以說,網絡游戲在北京大學學生中間有著較高的流行程度與傳播廣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觸過各類網絡游戲。
2、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主要途徑。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本身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因此,對于外界信息與事務的接受較快,同時,對于外界了解的途徑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在網絡游戲方面,“朋友介紹”是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的最重要途徑,有50.66%的被調查者是通過這一途徑了解網絡游戲的,在各項途徑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網上宣傳”,占了被調查者總人數的37.41%。而通過“報刊雜志”了解網絡游戲的則僅有15.89%??傮w而言,北京大學學生了解網絡游戲過程中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1)人際傳播對于網絡游戲在北京大學學生群體中的傳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2)網絡游戲作為基于網絡的游戲形式其宣傳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并與大學生上網狀況相適應。
1、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的影響。調查發現,被調查者中,認為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的占總人數的19.20%,而認為有一些影響的占總人數的47.68%。這兩項合起來占了總人數的66.88%,即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都認為,網絡游戲確實會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相對的,僅有21.19%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游戲對于學習生活沒有任何的影響。但是,在關于“您的周圍是否有因為網絡游戲而沉淪的同學”這一問題上,只有9.60%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很多”,高達91.72%的被調查者認為“只是個別”,而還有15.23%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這表明北京大學的學生,一方面認同網絡游戲對于大學生的學園生活有負面的影響,同時在另一方面也認為這樣的影響尚不嚴重。
2、對待網絡游戲的態度。對于玩網絡游戲的目的,有81.14%的被調查者認為只是“純粹娛樂”。同時,有60.57%的被調查者從不通宵玩游戲,有39.42%的被調查者只是偶爾通宵玩游戲,僅僅1.71%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通宵玩游戲。而對于沒有了網絡游戲后的感受,選擇“照樣過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觸過網絡游戲的被調查者總數的96.57%。對于絕大部分被調查者而言,網絡游戲的存在意義僅僅是純粹的娛樂工具。
1、對綠色網游的了解程度。自“綠色網游”的概念在2019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兩年的時間。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表示對綠色網游“很了解”的同學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3.64%。而只表示“聽說過”的則占了被調查者總數的38.74%。而表示“完全沒了解”的則有多達、被調查者總數的57.61%。由此可見,盡管綠色網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北京大學的學生對于綠色網游仍然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2、對綠色網游宣傳情況的看法。在調查中,認為當前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調查總人數的2.64%。即使算上認為“一般”的同學,也僅占接受調查總人數的26.15%。相對的,認為當前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差”的則占了接受調查總人數的60.59%。這充分說明了當前北京大學學生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狀況是不滿意的,這也導致了前文所提的北京大學學生對綠色網游缺乏了解的問題——不論是在玩網絡游戲的人群還是不玩網絡游戲的人群,只有極少數的人對綠色網游有所了解。
3、在網絡游戲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方面,66.88%的被調查者承認網絡游戲確實會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但是同時,在關于“您的周圍是否有因為網絡游戲而沉淪的同學”這一問題上,認為“有,很多”的只有9.60%,認為“只是個別”的卻占總人數的91.72%,而認為“沒有”的同學也占到了總人數的15.23%。這一點也是與北京大學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原因相關聯的:曾接觸過網游的被調查者中的81.14%表示,自己接觸網絡游戲只是純粹為了娛樂。
4、對綠色網游的認知狀況。當前北京大學學生對于綠色網游的了解狀況并不理想,不論是在玩網絡游戲的人群還是不玩網絡游戲的人群,只有極少數的人對其有所了解。在被調查者中,僅有3.64%的被調查者表示對綠色網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沒了解”的則占了多達57.61%。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上對于“綠色網游”的宣傳以及重視不夠,僅有2.64%的被調查者認為對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很好,與此相對的,有60.59%的被調查者對綠色網游的宣傳情況給予了很差的評價。
1、注重人際傳播渠道,引導大學生合理游戲,健康成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接觸網絡游戲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際傳播,受到身邊同學、朋友的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大規模普遍性的宣傳活動開展合理游戲的宣傳效果并不會很好,因此,需要發揮學生骨干等的作用,將宣傳工作落實到院系、落實到基層,真正深入到同學中間去,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開展合理游戲、健康成才的宣傳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團組織與班集體的作用,加強溝通,貼近同學,了解同學的實際情況與所感所想。
加強宣傳綠色網游,杜絕不健康的網絡游戲,引導大學生合理游戲,健康成長。
。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場化運作日趨明顯。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數達1800多人,再加上電大及網絡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學生的人數,總共有2100萬之多。從而形成了一個擁有人數眾多的高等教育市場。
為此,我分別對駐煙的三所高?!獰熍_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部分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從而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以下是這次調查的具體內容及我對此情況的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著以下特點。
1、消費觀念復雜,感性消費占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沖動消費。
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范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30%擁有手機但對手機的消費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擁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信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范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2、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發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3、消費傾向多樣化。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游,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mp3,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依靠貸款,8%的同學獲得了獎學金,9%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另有1%的同學還需減免學費。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大頭”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么說,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臺上。
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機已成為大學生主要消費品,這從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學生是手機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調查表明,煙臺大學有47.2%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年級越高,手機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剛入校僅有6%的學生擁有手機,而大四學生中擁有手機者已經高達82%,遠遠高于社會群體手機平均擁有率。
約有83%的大四學生明確表示,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方便找工作。雖然手機的主要功能是通話,但大學生們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選擇手機時,他們認為價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間的手機最受青睞。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于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于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于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于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同時,從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從錐形的上端到錐形的下端依次降低,這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三、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著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一萬元的費用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可謂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來說,滿足一個大學生一年的消費將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別對于農村的家庭而言,更甚。雖然由于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學生的消費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占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他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難以保證,更不用說這近萬元的費用了。
由于山東省經濟算中等發達,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學生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低一些。所以實際比重可能比這個數目還要偏高一些,影響可謂深遠。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著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
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系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問題?,F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一)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于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另外,大學生也要具有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入大學,已經開始慢慢地融入社會,社會中欺騙消費者的各種不法行為屢禁不止,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大學生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二)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三)對于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著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對大學生來說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谡{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著方方面面。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范并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狀況并尋找有效的教育對策,我們對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生命意識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生命現象已形成基本認識,但對于死亡現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偏差;大學生大部分對自己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具有比較明晰的學習動機,對生命價值有所體驗與感知,但層次較淺,視野較窄,缺乏自覺和主動意識;大學生基本具備了承受生活壓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但生命質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主張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盵1]的確,教育以育人為根本,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質和最高的價值與目標。大學生是否有明確的生命意識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關系到他們一生的命運,也關系到無數家庭的幸福和諧,更關系到國家的前途與未來。所謂生命意識,就是讓個體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識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識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和關系。生命意識是生命認識、生命情感和生命行為的統一。當人們具有生命意識時,他們才會理解生命的價值,從而珍惜生命、保護生命。因此,培養、發展、提升生命意識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礎上的解釋性和探索性相結合的研究。研究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文獻分析的定量方法來實現客觀描述與宏觀預測;同時,考慮到研究事實的豐富靈活性,輔之自由訪談,以實現對于社會事實的深入細致理解。
2.樣本的抽取與資料的收集處理。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源于10月進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學生生命意識狀況調查”。該調查的問卷發放、回收及訪談在上海市10所高校進行。調查的抽樣方式是先選取10所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學,然后再在這10所高校內隨機抽取學生。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由被調查人員自行填寫,然后再由工作人員收回。
本次調查在10所大學等量發放問卷110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1008份,有效回收率為91.6%。全部問卷資料經過核實編碼后,輸入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邏輯糾錯處理,并加以統計分析。
3.樣本的基本情況。
調查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適當,涵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級段學生,文科和理工科學生比例比較合理。其中男生占54.4%,女生占45.6%;文科學生占38.5%,理工科學生占61.5%;大一學生占15.0%,大二學生占15.2%,大三學生占31.9%,大四學生占24.1%,研究生占13.8%。
1.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人總是要認識到某種對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識時才有意識,生命意識的核心是生命認識。人對某一生命對象的意識,總是將其納入到客觀事物中去感知、觀察,從而認識到這一生命對象的意義。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終,對生命現象的基本認知就是對生與死的認知。
對于死亡現象,調查顯示,有69.30%的大學生認為“人死了,生命就結束了,不會再活過來”,有25.10%的大學生認為死亡是“在這個世界消失,去了另一個世界”,甚至還有5.60%的大學生認為“人能死而復生”。大學生由于閱歷的增加、各種宗教思想的影響,對此問題的思索更為復雜,更易產生困惑。大學生不再像中小學生那樣對死亡這一抽象概念的認識僅僅停留于機械記憶水平。而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們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薄弱與缺失。
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未成年人成熟、自我意識強。然而,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使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使他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甚至有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會做出極端行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歸路。調查顯示,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6.80%的大學生“經常有”自殺念頭,“偶爾有”的占25.40%,“沒有”的僅為67.80%,不到七成;當遭到別人嚴重冒犯時,7.40%的大學生“經常有”殺死別人的念頭,“偶爾有”的占27.20%,“沒有”的為71.10%。
性別差異和自殺念頭產生頻率交互統計及檢驗表明,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有7.7%的男生“經常有”自殺念頭,女生為5.9%,略低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和產生自殺念頭頻率并沒有顯著相關。
性別差異和殺死別人念頭產生頻率交互統計及檢驗表明,當遭到別人嚴重冒犯時,10%的男生“經常有”殺死別人的念頭,“偶爾有”的占25.9%,“沒有”的為64.1%。在女生中,“經常有”殺死別人念頭的占4.6%,“偶爾有”的占16.3%,“沒有”的為79.1%。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和殺死別人念頭產生頻率有顯著相關。
調查顯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居首位的是“生活壓力大”(27.2%),接下來依次為“看不到前途”(26.6%)、“學業壓力大”(20.6%)、“失戀”(15.4%)、“其他”(10.2%)。大學生是處于成熟與不成熟、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使他們承受著更加尖銳的挑戰:他們必須努力完成學業,同時還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取新知識的基本素質;必須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必須塑造能夠融入和諧社會的健全人格。諸如此類的高期望值,必然給他們帶來心理的緊張和壓力。
2.對生命價值的感知。
生命價值,簡言之,就是活得有意義?;羝战鹚勾髮W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曾經對48所學院的7948名學生作過一次調查,當問及他們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時,78%的學生回答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尋找人生的目的和意義。[2]本研究對“生命價值”的操作定義首先是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其次是肯定自己從事的活動的價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于他人的價值。調查問卷涉及生命價值的項目有:是否自信、對學習生活的評價、朋友關系、生活的主體性等。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500和500――800之間,對于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兩種極限情況a(350以下)和e(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布規律。
2.恩格爾系數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數據受限于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并且與個人飯量的關系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這個數據尚有余地),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于100元的占到43%,已經接近一半。對于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短信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鐘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短信,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手機消費方面,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還是存在而且頗嚴重的。相比之下電話卡的開支就比較小了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4.打工目的方面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于是我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6.自我評價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墒?,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沖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并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于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傮w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于“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3,豐富大腦不惜錢。
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就業單位對高學歷的要求,現在一些大學生讀完??粕究?、讀完本科讀碩士,成批量地買回參考書。還有一些學生則在讀本專業的同時,輔修其他學科,為自己就業積累知識資本。在旁聽課程、購買資料等消費項目上,他們出手大方,而且家長對此項消費的投入也是樂此不倦。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廣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2名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3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名男生中也只有84、2%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5.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6.戀愛支出過度。
7.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例如,取樣調查中有7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而且那些作過家教的同學里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以“補充家用”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墒?,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痹谟懻摃?,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墒聦嵡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另外,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沖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于別人,并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從到xx年,短短7年,中國大學生僅總數就從108萬激增到xx多萬。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群體,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齡人的消費觀。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細致地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于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針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較高的現象。
xx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對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個學生做了一項“在校大學生月生活費多少”的調查,調查發現,月費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費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費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們班的學生當中,超過35%的學生擁有電腦、約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因此網絡與通信費用支出較以往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中占據了更大的份額。
調查表示,在中國,一向都是“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孩子考上大學了,就要錢給錢,要物買物,這不僅導致部分家庭財政透支,還容易使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貪圖享樂的壞習慣。他的研究發現:大學生消費中的趨同心理、攀比心理。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于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由于自身的群體化特征,往往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消費行為,多數同學在消費過程中“從眾”性較強,這也就是大學生消費時的“趨同心理”。趨同心理表現為消費者看到別人購買某種物品時,哪怕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會隨大流購買,以保證自己與群體的一致性。
而趨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發展成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許多大學生就是這樣以擁有各類名牌(而不是用優異的學業或特殊的才華)作為炫耀的資本。
xx則認為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呈多樣化的現象,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第一是早熟消費:消費水平和質量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費,消費內容過多過快,向高檔型消費傾斜;第三是豪華型消費,追求不切實際的奢侈、氣派;第四是炫耀消費,把高消費當做現實社會優越感和虛榮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懸空消費,追求一種脫離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個人消費承受能力的消費;第六是情緒化消費,把對消費品的占有、享樂作為彌補精神空虛的手段。
李步云在1987年9月和王德祥、陳春龍撰寫了《論依法治國》發表在日報,法學界普遍認為這是在建國后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并從理論和實踐上做了系統論述的文章,而1980年“法治”又進入黨的文獻。在現行的憲法第五條中也明確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我國改革開放以后也致力于完善以法治國,取得了相當的進步。但依法治國還需要長期堅持和完善,其中在全民培養法治觀念是逐漸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青少年的法治觀念對一個國家依法治國的建設更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作為青少年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法治觀念怎么樣關系我國的依法治建設。本次調研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只對紹興文理學院的大學生進行調查,以他們法治觀念和相關文獻,分析現在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提出建議。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于法治、法治觀念的了解和紹興文理學院法治觀念的調查,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提出相關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法治、依法治國、法治觀念、大學生。
法治在我國很早就提出來,但和現今的法治觀念不同?,F今的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法律秩序,并有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F代大部分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性,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同。法治的好處在于能防止有特權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國法律建設在改革開放以后得到詳單程度的發展,而依法建設需依賴法治觀念的促進和推動。
本文所說的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國家、管理經濟和治理社會的觀念。本文所討論法治觀念的實質是指法律至上、依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他是人們參與有關法律的社會實踐過程中自身認識發展的內化和積淀。只是可以很簡單的說成主體將自己的經驗和法律只是加以組合的結果。
我國近代的愛國人士梁啟超說過:“法治是今日救世之唯一主義”,主要根據自己當時所處的環境提出自己這個觀點正式他法治觀念的體現。法治觀念在近代主要被提出是指對法律的就信仰,如美國的伯爾提出的“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等??偫碓浱岢觯骸爸螄弑叵仁苤朴诜ㄖ巍苯o我們里提出此觀點,證明任何人都要擁有法治的觀念。明確了法治去別人治的顯著特點:“治國者”也是必須“受制于法治”。
我不得再次強調一下,現代法治觀念是以主體意識為基點,以權力和平等思想為核心內容,以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為最高層次的關于法治的正確認識。在中國的法治建設中形成科學的法治觀念是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加大對中國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建設就是促進我國法治觀念的建設,就是促進我國依法治國最有利的推動器。
本次對大學生的調查,以個別選擇題的形式調查大學生的法律只是、法律的時間狀況、權力意識等方面。通過這些來了解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本次調查還附帶調查了大學生所在地、學習專業等區分這些對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是否影響、影響程度的大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和如何改善這些狀況等,并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提出建議。
本次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在直接涉及法律只是的調查中出現了令筆者發現了一個大跌眼鏡的調查結果,竟然又高達50%多的學生都不知道我國法治宣傳日。至今法治宣傳日已經經歷十個年頭,可作為建設祖國未來中堅力量的大學生連法制宣傳的目的。根據這筆者可能會推測大學的法治知識可能水平尚低。從筆者自己受教育的經歷來看,除要求要考試的法律知識(這些知識主要要來源于政治課),大學前很少有學校組織的相關法律學習。也許大家可能認為當代大學生的情況不是如此,下面筆者就從間接方面的調查結果來告訴大家。我們在調查文件中一項調查對象對自己法律知識掌握程度只有10%左右的人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我面調查的對象中也有近10%左右的法律專業的學生。這就更證明大學生法律知識的缺乏。這主要銅我國教育制度有關,在教育中缺乏對學生法律知識的注入和法治觀念的培養。
在調查大學生的法律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大學生很少選擇用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或者不相信用法律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們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嚴重,通常采取利用關系、權力甚至暴力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筆者認為這和社會發展觀念較淡薄,導致家庭教育中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而在調查學生的權利意識方面根據調查顯示,學生的權利意識淡薄。甚至不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的權力。這是學生法律觀念提高致命的障礙。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為不同我國義務宣傳鋪天蓋地,權利培養寸步不行有關。義務和權力如果是人們的兩個腳,那么人已經成了“一”字劈腿的狀態,義務是前面的那只腳,后面的就是權力。
在調查大學生對現有法律狀況和旁邊同學的法治觀念中。大部分人對現有法治的狀況不滿意,希望國家加強對我國法治的建設,認為我國法治建設有許多方面需要改善,甚至血多學生認為我國法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一切都是開始??梢姶髮W生對未來的法治建設從滿希望。大部分學生也認為叛變同學的法治觀念繼續提高。這正是大學生會成為未來法治建設中堅力量的原因。這也與他們處在急速變革的有著分不開的關系。
筆者對當代大學生對未來法治國建的期許度和關注度也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在一題認為我國法治建設需要多長時間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我國尚需要50年來完善。這和筆者預測較為符合。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較悲觀認為要很長的時間。部分樂觀人可能缺乏對我國現狀的了解。
筆者也試圖比較在農村中成長的學生和城市中生長孩子的法治觀念有否區別。不完全的調查發現,城市中生活的學生法治觀念中確實高好于農村。筆者認為這與他們生活在熟人社會,彼此關系靠著道德規范約束解決問題也是依據民俗和熟習。城市中完全不同,所以對法律的需求也比較強烈。還有事兩者享有的教育資源不平衡是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而在比較來自東部、中部、西部學生法治觀念的區別中東部、中不差別較小,但西部與東部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因為東部與西部經濟差距較大,東部快速發展的經濟學要法治的步伐跟進。而在所學專業對法治觀念中可以明顯看出,政治法律類的學生法治觀念明顯較好,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綜上,筆者認為大學生的法治觀念不足,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不足,特別是權利意識淡薄。但大學生對法治建設的熱情較高,對法治的期許度較高。
根據大學生的現狀和我國的國情。我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權利觀念。即改善現階段教育對于法治觀念、培養的缺乏。
2.國家應繼續加強對法治的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這有利于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
3.增強學生的權利意識。即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或義務意識時邊要關注權利意識。
4.對落后經濟地區的法治建設要與全國同步推進,防治法治建設的不平衡阻礙大學生法治觀念的發展。
5.要限制公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形成社會良好的風氣促進大學生法治觀念。
6.加深對我國法制實踐了解,讓大學生自覺培養法治觀念。
只要我們積極促進大學生法治觀念培養和健全的發展,依法治國的完善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麗狄亞·巴斯坦·弗萊納《法治》。
南方都市報《解析中國法學界思想解放:從法制到法治》。
費孝通《鄉土中國》。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2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