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格式要求一般包括標題、摘要、目錄、引言、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接下來,我們將展示一些優秀的調查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期待能夠給大家啟發和幫助。
從調查問卷表中顯示,大學生的誠信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由于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虛假事物過多,嚴重腐蝕了大學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誠信度逐漸下降?,F從大學生對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的誠信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于大學生對社會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5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發現乞丐或殘疾人在路邊討錢,你會不會向他(她)投錢?結果認為“會”的占50%,認為“不會”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要你幫他(她)照看行李,你會不會幫他(她)照看?結果認為“會”的占37%,認為“不會”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說自己遠在外省,錢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資助他(她)車費,你會不會給他(她)錢?結果認為“會”的占15%,認為“不會”的占85%。
(4)你討厭不守信用的人嗎?結果認為“討厭”的占100%,認為“不討厭”的占0%。
(5)你認為你自己是個守信用的人?結果認為“是”的占93%,認為“不是”的占7%。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于大學生對學校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4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對你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學找你借錢物時,你會不會相信他(她)一定會還給你?結果認為“會”的占88%,認為“不會”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學校的收費是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核定標準收取的?結果認為“相信”的占6%,認為“不相信”的占94%。
(4)你對你所就讀的學校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于大學生對家庭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3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認為你的父母對你信不信任?結果認為“相信”的占93%,認為“不相信”的占7%。
(2)你認為你父母會不會對你說謊?結果認為“會”的占18%,認為“不會”的占82%。
(3)你對你的父母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大學生對調查中的誠信對象誠信度高低的順序是家庭、學校、社會,其對社會的誠信度較低,對家庭的誠信度較高。形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父母愛——人類的天性,是大學生對家庭誠信度較高的原因。
2、社會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大學生正處在模仿性極強的年齡階段,對社會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對于不正當的行為具有強烈的模仿心態。大學生的思想可塑性較強,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對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對于壞的事物卻接受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確引導,就會使他們走進思想的誤區。
3、學校內部管理不善,形成了大學生對學校誠信度下降的結果。
有些學校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沒有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讓學生形成不思進取、散漫的學習、生活態度,并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有些教師對學生聲色俱厲,諷刺挖苦學生,違背教育規律,肆意增加學生負擔,片面追求考分,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師職業道德失范,有損教師的光輝形象,也降低了學生對教師的誠信度。此外,學校收費方面不太規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學校的誠信度。
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的話題。
1、培養大學生的“愛心”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心”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要培養大學生對社會萬事萬物都具有一片真誠的“愛心”,這樣,社會就多了一片愛的天空,并且社會也會給予真誠的回報。不能讓受騙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受了騙卻去騙別人。要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大學生辨別社會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騙,同時,也不會去騙別人。這樣,社會才會得到凈化,才會讓“愛心”滋潤人間每一個心靈。
2、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
學校的德育工作應擺在教書育人的首位,讓大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學校在德育過程中,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道德教育。教師對其進行教育時,切忌大道理連篇,嘮叨不停,這樣極易引起大學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礙。
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學校應注重規范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要求在校內必須佩戴?;?,注意儀表,并提倡在校內使用普通話及文明語言。運用多種教育形式,言傳身教,以情動人,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思路,同時,還應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讓每個大學生都能成為一個守法公民。
3、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要通過多種媒體對其進行教育。要引導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大學生解除心理的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讓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先進行教育時,要讓他們看到社會的亮點一面,不要過分渲揚社會陰暗面,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的真實,以增強對社會的信任。
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大學生的誠信問題,讓他們能夠在一個信任、舒適的大環境中茁壯成長,因為祖國將來的建設要等著他(她)們來繼續完成。我們的社會是由這么多人組成的,以后的發展還要繼續,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誠信的作用,不能夠忽視誠信的存在,相信大家都能夠意識到,誠信才是我們立足根源的最重要的保證,以后的路還要怎么走,就靠誠信,社會能夠誠信下去,我們的社會才是健康的,相信誠信社會一定會重新回到社會中!
系別:
專業: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
班級:
姓名:
學號:
調查結果總結與分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構筑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對于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在校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05份,覆蓋我校3個系2個年級,共回收問卷105份,有效問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問卷共包含12道題,覆蓋了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在誠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覆蓋性。本次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并提出今后指導誠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問卷發放較少,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失偏頗。下面我們就按照問卷的題目設置對調查的主要情況作簡要分析:
首先是對自己在誠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學中有51%大二同學中有57%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誠信的人,平時能嚴格要求自己。而認為自己基本是、不誠信只是偶爾狀況的同學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當然也有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從這項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平時還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誠實守信。當然,從結果也可以明顯的看出很多同學還是出現過不誠信的情況的。
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調查發現認為現在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較好、不值得擔憂的大一和大二分別只有11%和3%,絕大多數同學認為誠信狀況一般,大學生中不誠信的現象還很常見。
第三題調查的是同學們對誠信缺失原因的認識,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61%和63%的同學認為是受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來自與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令人驚奇的是這一看法的同學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卻高達27%。把原因歸于高??荚嚱逃w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題則是調查同學們對加強大學生誠信措施的看法。題目共設有“健全個人誠信檔案”、“建立失信的懲罰措施”、“開展宣傳教育”和“加強輿論監督”四個固定選項,都得倒了多數同學的支持這也說明了大家對誠信的渴望。對于種種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我們進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從學校、社會因素看,相關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不誠信成本偏低。2.從家庭因素看,家長沒有以身作則,忽視誠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長還給孩子樹立背信棄義的反面形象。3.從同學們自身看,道德修養不夠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強。
益為中心的隨機性特征;誠信作為對他人和社會的訴求,同學們表現出較強的渴望心理,但對于自己能否保證做到,較多學生存在“視情況而定”的狀態;對同學們而言,誠信主要是作為一種道德層面的東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種較強的契約意識,而如果沒有對契約的遵守,誠信能得到保障嗎?高校教師、學生是社會中文化教育程度較高、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群體,在這一群體中率先推行信用體系相對于在社會其他群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在全社會逐步開展并推廣這一價值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這樣通過慢慢積累擴展,使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誠實守信的氛圍越來越濃,最終形成一種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強大社會輿論氛圍,社會、家庭、學校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五題調查了同學們成長過程中家長對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家長經常進行誠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別有60%和70%,可見大部分家庭對誠信教育還是比較重視,當然也有部分同學選擇了“小時候有,大了就沒有”和“沒有,被家長忽略”,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中誠信教育還有待加強。
六至十二題則針對一些具體情況調查了同學們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所占的分量,認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55%和43%,認為比較重視,但不是決定條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卻有24%的人認為無所謂只要大家開心就行,這一點與大一同學形成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對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特困生補助時對家境情況大部分學生選擇會如實填寫,對于銀行對助學貸款的擔保及償還要求上大部分同學認為銀行有其難處,對銀行的這種做法表示理解。這說明很多同學認識到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契約,而沒有簡單的看作是國家的一種資助。誠然,國家助學貸款有資助的性質,但貸款首先是作為一種契約存在的,需要同學們去履行。
在大學里,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一個學生誠信與否的重要手段。我們或許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場來去判斷,但考試無疑不能例外,因為至少會涉及到學生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為中”一題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51%和40%的同學表示深惡痛絕,自己也絕不會作弊,同時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別有32%和37%的同學表示既不贊成也不會制止,體現了部分學生折中的心理。周圍同學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造成作弊現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這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從這一項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作弊行為的看法還有待加強。當作弊是極個別人的行為時,并不可怕,當作弊形成一種風氣,逐漸受到輿論的寬容時,是否代表著我們在誠信上的滑坡呢?這一點還需要同學們逐漸端正看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80%的同學認為校園不誠信問題非常嚴重,在問卷中所提到的不誠信現象中,調查結果不禁讓我們瞠目結舌,100%的人做過或見到周圍人做的,可見校園誠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這讓我們不得不對誠信問題引起高度的關注。
面對大學生誠信嚴重缺失問題,建立誠信檔案是否勢在必行?73%的同學認為應該建立,15%認為沒必要。很多人認為對于誠信好的同學建立會有幫助,而對誠信不好的同學一定會起到反面作用,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誠信者的優勢啊。
誠信是否影響就業?75%認為一定會,25%認為不一定,沒有人認為不會。而誠信是否能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53%的同學認為一定會,28%認為可能會,只有少數人認為不會。
二、原因分析。
1、歷史積淀的負面影響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歷史根源。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誠信的經典之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封建制度專制下。剝削階級貪圖享受的思想和消極腐敗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加之歷史上“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等俗語古訓,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扭曲。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無真實則無誠信。因此,“歷史積淀中的負面影響確實還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世襲”的趨勢。
2、現實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經濟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準則被運用與人際關系中,效率的優先和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人們評價一切的準繩。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圖,從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為方式失范,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被物質化、功利化。這種現象存在于社會的廣泛領域。從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掠產品沖斥市場、坑蒙拐騙經營,到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欺上瞞下、搞形式主義、浮夸虛報;從教育界的教師不安心教書、搞第二職業,領導只講不做、失信于師生到學生考試時的作弊等等,這些失信行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說,現實社會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消極現象極大地腐蝕著大學生的靈魂,使得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有無所適從之勢,從而導致了當代大學生誠信的滑坡。
3、教育機制、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學校在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題地位。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習慣于通過批評、禁止等行政手段來規范學生的行動,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熏陶;習慣于具高臨下對學生提出種種要求,而不善于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以心理咨詢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其次,在評價機制上,存在著重知輕德的現象,把道德簡單地用各種數據來量化衡量,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造成“老實人吃虧”的后果。這種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些誤導,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獲得好的成績,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從學生考試作弊到偷盜自行車屢屢得手,從學生綜合測評作假到后勤采購“黑心棉”事件的屢屢得逞,所有這些虛假行為,客觀上助長了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加劇了誠信缺失的泛濫。再次,高校管理體制上的不完善給大學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機。高校中的許多管理領域和部門存在著許多弊端和漏洞,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學校決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學生對學校、學院乃至本年級的重大決策、諸如重要學生干部的任用事項、綜合測評的依據、學生入黨、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虛設。少數人決定重大決策的事情在學生中經常發生,特別是在一些與學生關系特別密切的職能部門,存在著嚴重的餓工作無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監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監督約束機制不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實施與監督,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誠信缺失學生的僥幸心理。
(1)81.2%的大學生仍然認為誠信事十分重要的;。
從社會調查來看:
(1)有超過一般的人認為大學生對待誠信的態度一般或不重視;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學生欺騙過;
(3)對于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16.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很好、不值得擔憂,73.9%的人認為大學生的誠信度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現象,10.2%的人認為大學生誠信度較差,很多人存在不誠信的行為。
(1)大學生中32%的人從來沒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學偶爾作弊,只有2.8%的人經常作弊。
(2)對于作弊的現象,27.1%的同學反對,認為那是欺騙行為;51.9%的同學認為是以為學校的某些理論課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5.5%的同學存有僥幸心理,贊成這種行為。
(1)大學生中只有9.4%的同學是個人完成,49.2%的同學是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36.5%的學生是大量引用資料,而占5%的學生完全是用別人的文章來拼湊。
(2)從社會調查方面來看,對于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發現便取消學位資格的71.2%的人認為“理應如此”,28.8%的人認為處罰過于嚴厲。
(1)從大學生自身方面看,大學生中15.5%的人認為這是不誠實的體現,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認為適當的修飾可以理解,7.2%的學生認為這種現象沒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從社會方面來看,40.7%的人認為這是種欺騙行為,很不應當;45.8%的人認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這是旁邊現象無所謂。
你聽說過身邊的同學有錢而去申請助學貸款嗎?6.1%的同學沒有這種情況,45.3%的同學很少這么做,而占48.6%的學生經常這么做。
47.5%的大學生會如是說明自己的家庭情況,45.3%的同學基本會照實說,但會稍加渲染;7.2%的同學則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實際家庭情況。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明確地知道:大部分人在過去的學校生活中有過不誠實的行為,但也都是偶爾行為,并非習慣或者經常性行為。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是講誠信的,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然而個別不誠信行為確實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別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學還是不免有不誠信的地方,他是我們還可以看出,社會對于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并不寬容,這意味著大學生自身誠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對于提高誠信度水平的建議。
長輩應該多對學生做誠信等基本帶的觀念的教育,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誠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正確的引導,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采取宣傳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懲處力度,使失信者無利可圖;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使失信者無處藏身‘加強輿論監督,讓失信者身敗名裂’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社會行為對大學影響巨大,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是培植大學生誠信素質的優良土壤,而大學生誠信建設的成果將整潔影響社會誠信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用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個人誠信,把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都如實記錄,有效的促使大學生平常養成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大學生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社會,杜絕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學會分辨真偽,不要被不良的社會風氣所侵蝕,并且培養“愛心”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人無信不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加入wto,國民誠信教育被提到一個重要的議事日程,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于誠信的觀念有著高度的認知水平,對于社會誠信度評價較低;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于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針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成因,加強對其教育是一個緊迫的、重要的課題。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根據所存在的問題研究根本原因和相應策略。為國家及有關部門解決此問題提供依據和方法。
本次研究的意義在于理論上深入具體闡述大學生的誠信問題,為使此問題得到解決提供理論依據?,F實中通過對此次的調查結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到相關解決方案,盡快使大學生在誠信方面存在的問題得到解決。
2.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大學生所處的環境,不難看出,原因來自三個方面:家庭、學校、社會、制度。
從家庭教育方面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其家庭成員的所作所為直接影響其思想意識,直接影響其對于誠信的態度。
地點,調查對象及分析單位。
(一)抽樣方法,過程:簡單隨機抽樣與分層抽樣相結合。
(二)資料收集方法:發放問卷調查。
(三)資料分析方法:spss軟件分析。
研究框架:研究假設:我們假設當代大學生誠信不足問題相當嚴重。概念界定:我們這樣界定大學生誠信與否:相信他人和自己誠實守信同時具備成為誠信,一方面不足成為不成信。
樣本抽樣方法:1.樣本:部分在校大學生。2.資料收集方法: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3.分析資料方法:人工統計法和運用相關分析軟件進行分析。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誠信是中國優良的光榮傳統,他們都希望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有誠信的人,但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只有57%左右的同學能真正做到,說明同學在誠信態度上是持肯定意見的,但是就是實際生活中真正做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不得不一起我們注意啊。
關于如何看大學生不文明、不道德、不規范行為時,55%的同學認為他們對此表示反感或是無奈,82%的同學能意識到并且做到遵守道德規范,但仍有18%的部分同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文明、不道德給別人生活或是學習帶來了諸多影響。在金錢與利益面前,同學們的思想道德與誠信程度出現了情況,在評優時自己是否會通過不良的不正當的關系是自己從低等的獎學金變成高一點的獎學金,有18.5%的同學選擇了會的,這讓我們寒心呢,更是擔憂呢,有了折中情況的出現是我們不想看到的。面對食堂人員多找錢了,有39%的同學表示不會回去找工作人員的,一走了之啊,61%的同學選擇會給送回去的,但是只有更少的人會懷著高鄉的心情給送回去的。在遇到假錢時,只有10%的同學會表示銷毀,剩下的差不多都是要花出去啊,認為我都被騙了,我也去騙別人啊,反正不能讓自己吃虧啊??梢?,在金錢面前同學們的誠信是有些禁不住誘惑的,讓我們深感擔憂啊。
那么為什么大學生誠信會缺失呢?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實際上是社會、家庭、學校誠信缺失的一個縮影。導致大學們誠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外部環境欠缺。
一方面是來自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負面影響。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最可貴的精神遺產。在漫長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言必行,行必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學生們的誠信觀念。另一方面是來自現實社會中的一些負面影響。如政治領域中的賣官、數字政績等,經濟領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騙、偷稅漏稅等,文化領域的泡沫學術、假的文憑、虛假文風等,人與人之間的虛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總之,從國家信用到金融機構信用,從企業信用到個人信用,幾乎都淪落到被質疑的境地。社會誠信的缺失必然影響到大學生誠信的缺失。
2、學校教育滯后。
一是重視不夠。普遍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許多中小學校把政治、歷史、地理等人文課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學階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學忽視德育教育,仍以分數論成敗。二是方法簡單,內容單一。不少學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強調政治上的忠誠,而忽視基本誠信品質的培養,片面強調理論灌輸,而忽視實踐教育和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三是學風不正。當前,商業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學,不少學生甚至教師都難以自控,很難靜心進行學習研究。
3、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誠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項基礎內容。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然而他們的家庭誠信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或根本不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家長全然不管孩子,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不誠信行為不但沒有及時制止,還起了教唆的作用;作為獨生子女,由于父母長輩的過分溺愛,很容易產生以自我為中心",考慮更多的是別人應該為我作什么,很少考慮我應該做什么,更別談什么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了。同時,從小缺乏兒童伙伴,離群寡居,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膽怯、不關心同伴等不良心理。這些都是影響學生誠信品質形成的不利因素。
那么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及其危害又都有那些呢?
第一,弄虛作假嚴重。一是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大學生考試作弊已經是普遍的不爭的事實,而且作弊者隊伍越來越龐大,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不少地方還出現了以賺錢、營利為目的,有組織、有中介的"職業槍手"隊伍。二是學術抄襲司空見慣。為了在雙向選擇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不少大學生在個人履歷表上大做手腳。于是招聘會上人人都是優秀班干部、三好學生,人人都有一疊榮譽證書,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
第二,信用意識缺乏。一是騙貸逃貸。據調查,國有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壞賬比例高達10%,遠遠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壞帳率過高,今年4月全國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銀行列入暫停發放助學貸款的"黑名單"。更有甚者,少數大學生隱瞞家庭真實情況。二是拖欠學費。惡意欠費現象在許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額每年都在遞增。
第三,人際關系淡漠。由于缺乏真誠與信任,于是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與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謠中傷,人際關系的淡漠,容易導致學生孤僻、冷漠、緊張、不合群、缺乏責任感,引發心理疾病,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使學校的不穩定因素加大。
從社會調查來看:(1)有超過一般的人認為大學生對待誠信的態度一般或不重視;(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學生欺騙過;(3)對于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16.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很好、不值得擔憂,73.9%的人認為大學生的誠信度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現象,10.2%的'人認為大學生誠信度較差,很多人存在不誠信的行為。
(1)大學生中32%的人從來沒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學偶爾作弊,只有2.8%的人經常作弊。
(2)對于作弊的現象,27.1%的同學反對,認為那是欺騙行為;51.9%的同學認為是以為學校的某些理論課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5.5%的同學存有僥幸心理,贊成這種行為。
(1)大學生中只有9.4%的同學是個人完成,49.2%的同學是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36.5%的學生是大量引用資料,而占5%的學生完全是用別人的文章來拼湊。
(2)從社會調查方面來看,對于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發現便取消學位資格的71.2%的人認為“理應如此”,28.8%的人認為處罰過于嚴厲。
(1)從大學生自身方面看,大學生中15.5%的人認為這是不誠實的體現,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認為適當的修飾可以理解,7.2%的學生認為這種現象沒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從社會方面來看,40.7%的人認為這是種欺騙行為,很不應當;45.8%的人認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這是旁邊現象無所謂。
你聽說過身邊的同學有錢而去申請助學貸款嗎?6.1%的同學沒有這種情況,45.3%的同學很少這么做,而占48.6%的學生經常這么做。
47.5%的大學生會如是說明自己的家庭情況,45.3%的同學基本會照實說,但會稍加渲染;7.2%的同學則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實際家庭情況。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明確地知道:大部分人在過去的學校生活中有過不誠實的行為,但也都是偶爾行為,并非習慣或者經常性行為。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是講誠信的,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然而個別不誠信行為確實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別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學還是不免有不誠信的地方,他是我們還可以看出,社會對于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并不寬容,這意味著大學生自身誠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80%的同學認為校園不誠信問題非常嚴重,在問卷中所提到的不誠信現象中,調查結果不禁讓我們瞠目結舌,100%的人做過或見到周圍人做的,可見校園誠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這讓我們不得不對誠信問題引起高度的關注。
面對大學生誠信嚴重缺失問題,建立誠信檔案是否勢在必行?73%的同學認為應該建立,15%認為沒必要。很多人認為對于誠信好的同學建立會有幫助,而對誠信不好的同學一定會起到反面作用,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誠信者的優勢啊。
誠信是否影響就業?75%認為一定會,25%認為不一定,沒有人認為不會。而誠信是否能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53%的同學認為一定會,28%認為可能會,只有少數人認為不會。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誠信的經典之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封建制度專制下。剝削階級貪圖享受的思想和消極腐敗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加之歷史上“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等俗語古訓,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扭曲。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無真實則無誠信。因此,“歷史積淀中的負面影響確實還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世襲”的趨勢。
經濟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準則被運用與人際關系中,效率的優先和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人們評價一切的準繩.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圖,從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為方式失范,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被物質化、功利化。這種現象存在于社會的廣泛領域。從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掠產品沖斥市場、坑蒙拐騙經營,到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欺上瞞下、搞形式主義、浮夸虛報;從教育界的教師不安心教書、搞第二職業,領導只講不做、失信于師生到學生考試時的作弊等等,這些失信行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說,現實社會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消極現象極大地腐蝕著大學生的靈魂,使得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有無所適從之勢,從而導致了當代大學生誠信的滑坡。
首先,學校在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忽視學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題地位。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習慣于通過批評、禁止等行政手段來規范學生的行動,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熏陶;習慣于具高臨下對學生提出種種要求,而不善于從學生角度進行分析,以心理咨詢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其次,在評價機制上,存在著重知輕德的現象,把道德簡單地用各種數據來量化衡量,只重結果,不重過程,造成“老實人吃虧”的后果。這種評價機制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一些誤導,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獲得好的成績,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從學生考試作弊到偷盜自行車屢屢得手,從學生綜合測評作假到后勤采購“黑心棉”事件的屢屢得逞,所有這些虛假行為,客觀上助長了大學生誠信的缺失。
內容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好時機。小學生思想單純,他們普遍為人忠厚誠實,做事講信用,是一個講文明、講道德的良好群體。但是,由于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學生誠信道德觀陷入了一個迷茫區。我們調查小組就“誠信”這一主題,對部分低中高段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教育對策。
一、調查活動的背景。
(一)社會方面。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但是,最近媒體上頻頻出現的一些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失信現象,這些社會的非誠信行為令學生還未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混亂,這是影響青少年誠信意識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方面。
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中又以爺爺奶奶帶居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爺爺奶奶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對學習、對家庭、對社會誠實守信的意識非常淡薄。
(三)學校方面。
由于長期以來,學校教育表面喊的是素質教育,實際抓的卻是應試教育,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教育、良好道德習慣、誠信意識的培養與研究缺乏足夠的重視,并缺乏切實可行的系統的教育內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學生家庭作業未完成時,他們往往會說:“我把本子忘家里了”,而老師因為要趕時間上課,就只是簡單的批評幾句,并沒有耐心的去調查,去教育。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了在錯誤面前不誠實,抱著能躲過老師的批評和處理的僥幸心理。
二、調查活動的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講誠信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2、通過調查研究活動,分析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研究提高小學生誠信意識的教育對策。
三、調查活動的過程。
10月中旬——11月中旬,我們調查小組人員,對部分在校中高段小學生開展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實際收回96份,無無效問卷,占總數的96%。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同學們對“誠信”的認識,我們還對接受問卷調查的同學進行了面對面地交談。
(二)調查后的具體分析。
從調查情況來看,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的影響。
一部分家長只顧賺錢,對孩子全讓不顧。一部分家長只會把社會負面影響帶回來,“瞧瞧,小孩子扶摔跤的老奶奶,都被訛詐了,以后遇到摔跤的老人,可千萬不能扶啊”。一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衣食住行,忽視或缺失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也有的家長不會教育孩子,孩子做了錯事主動承認錯誤,結果會被打一頓,而撒謊卻不會挨打,這樣孩子以后犯了錯誤肯定要撒謊了。
2、學校方面的影響。
我國長期以來,德育在實踐中過于簡單化、缺乏實效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輸輕啟發,忽視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思想品德課形同虛設;語文課文中有一些誠信方面的好教材,但課文上過之后也就過去了,對學生靈魂的觸及不夠深刻,不夠持久;數學課堂上其實也有一些教育素材,但也沒有被好好利用??傊?,學校在誠信教育方面重視不夠。
3、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誠實守信的美德都被個人利益所取代。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假新聞、假廣告層出不窮;貪污腐敗隨處可見;這些現象都對小學生的誠信造成負面影響。
四、調查后的思考與對策。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活動,作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有必要對誠信教育進行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采取對策。只有教育好小學生,祖國未來才有希望。
(一)家庭方面,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榜樣。
1、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小學生誠信的重要性。一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在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不單單是經常性的誠信理念教育,更應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要把培養孩子的誠信、文明的行為習慣等各種非智力因素與開發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論,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適應目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
2、在研究過程中,多和家長溝通,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二)教師方面,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三)學校方面。
1、正面教育,營造氛圍。
a、誠信每一天。
誠信每一天是誠信教育環節中的一小部分,讓學生們搜集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或者閱讀相關的小故事,每天在黑板上寫一條誠信名言,或者是課前講一個誠信小故事,同學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想可以說一說、寫一寫。還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有助于誠信品德培養的書籍,指導學生經常閱讀,讓他們了解偉大人物誠信的形成過程和高尚品德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開闊他們的思想境界,激發他們培養“誠信”品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b、與語文課程的課堂教育緊密聯系。
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中,有很多是可以作為誠信教育的素材的,在進行課堂教授的同時,把握好的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
c、與課后誠信活動整合。
理論的東西講的再多,學生也不見得會懂,要在具體的事情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誠信的含義與意義。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衛生、抄襲作業、不交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行為等等,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絕不能言而無信。
2、建立個人信用檔案。
給學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是很有必要的,這種信用檔案包括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多個方面。比如,小到舞弊、破壞公共設施、對師生不尊重,大到偷、拿、騙甚至暴力事件,都應當作為誠信檔案的內容。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引導小學生深刻認識“民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的道理,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一定要將講誠信貫穿于生活學習之中,提高小學生在面臨個人利益與誠信行為矛盾時的道德水平。
同學們:你們好!出于研究的需要,請大家幫忙回答下列問題。請注意,這不是考試,也不記分,也不需要寫姓名,我們將對你們的回答內容絕對保密。因此,請大家在題目選項中選出最接近自己真實想法和真實行為的選項。
1、你父母對你的要求很嚴格嗎?()a、非常嚴格b、一般c、不嚴格。
2、如果你做錯事了,你父母會罵你嗎?()a、不會b、有時會c、經常會。
3、你父母答應你的事都做到了嗎?a、很少或從來沒有b、大部分c、基本上。
4、如果你做錯事了,你父母會打你嗎?a、不會b、有時會c、經常會。
9、你有沒有在背后說過同學壞話嗎?a、從未b、偶爾c、經常。
10、班上的同學平時會互相抄襲作業嗎?a、經常會b、有時會c、從不抄。
12、考試時,有一個好朋友想看一下你的答卷,你一般會:a、不給他看b、推說自。
己也不會做c、給他看。
17、在公交車上會不會讓座?a、經常會b、有時會c、從來沒有。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構筑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對于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期,我對部分同學進行了一次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20份,共回收問卷20份。本次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在調查中,80%的學生認為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學生把誠信作為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60%的學生認為誠信在自己的為人處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則,35%的學生認為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斷。從對別人要求的角度,學生對于別人的誠信品質要求普遍較高,60%的學生認為他人的誠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證。從自己的角度講,50%的學生認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誠實守信,40%的學生認為基本能,視情況而定。
理想層面與現實操作,對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過二者之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誠信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操守被學生認為是重要的,但誠信作為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實踐并沒有充分體現,即理想的追求與現實的操作存在較大的差距;誠信作為對他人的品質要求體現得較強烈,而作為自己的道德實踐則較差,即對別人要求什么與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較多學生來講,誠信不是作為一種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而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在實際生活中是否遵守誠信,不少學生的做法是“視情況而定”。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對于國家助學貸款,銀行的償還要求是苛刻的、難以理解的。這說明很多同學并不認為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契約,而更多地看作國家的一種資助。誠然,國家助學貸款有資助的性質,但貸款首先是作為一種契約存在的,需要學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請減免學雜費或困難補助,對您的家境會”一題中70%的學生回答會如實說,30%的學生回答會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見,接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誠信的原則來對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會”一題中,80%的學生回答會按時還款,20%的學生回答到時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雖然誠信歸根到底是一種道德義務,但道德義務的實現并不單純依賴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個外在的約束機制來調整和控制這種道德價值的取向。在一個法制昌明的社會,誠信體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對誠信的反面——不誠信的約束力太強大了。一個人完全置道德義務于不顧,他無法承受違反這種道德義務所要面臨的舉步維艱的處境。因此,在很多問題上,對契約的遵守本身就能夠保障道德的實現。
在關于就業誠信的調查中,作為一種品質,誠信體現出很強的相對性特征。如55%的學生認為若是企業的領導者,對于大學生違約行為會視具體情況而定,理解年輕人的選擇;60%的學生認為求職過程中簡歷的適當修飾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學生認為簽約后再找到自己更滿意的單位然后違約是可以理解的。
學生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實際利益,相對于誠信的遵守,適合自己利益的選擇可能更重要,這時品質不再是絕對的。品質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品質在一些我們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堅強的還是脆弱的,我們是堅持自己的操守還是靈活處理,這些都應該是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您認為大學生中,考試作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一題中,學生的回答結果較分散,認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認為較多的占25%,認為較少的占46%,認為極少的占10%,可見,多數學生認為作弊現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數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學生作弊行為”一題中,50%的學生認為不可以接受,39%的學生認為可以理解,10%的學生認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梢?,50%的學生是能認同作弊行為的。在“您在平時的考試中”,回答從沒作過弊的學生占60%,偶爾作過弊的占3%,經常作弊的占5%,可見,約有40%的學生有過作弊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作為一種道德情操,大學生普遍對誠信有較強的認同感,并將其作為品質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在實踐中,誠信并沒有普遍內化到學生的具體行動中去,體現出一種以個體利益為中心的隨機性特征;誠信作為對他人和社會的訴求,學生表現出較強的渴望心理,但對于自己能否保證做到,較多學生存在“視情況而定”的狀態;對學生而言,誠信主要是作為一種道德層面的東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種較強的契約意識,而如果沒有對契約的遵守,誠信能得到保障嗎?說到底,誠信是一種如何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關系上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不僅僅是對他人進行價值和道德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要求以及實際的操作情況。在調查中,一個很重要的現象是,誠信對于很多學生來講都是一種“困境”,因為在品質的對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現實、更直接的利益,怎樣做出選擇,并不容易。
所以,我們有必要繼續思考一個問題:“誠信,真的是一個困境嗎?”
80%的同學認為校園不誠信問題非常嚴重,在問卷中所提到的不誠信現象中,調查結果不禁讓我們瞠目結舌,100%的人做過或見到周圍人做的,可見校園誠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這讓我們不得不對誠信問題引起高度的關注。
面對大學生誠信嚴重缺失問題,建立誠信檔案是否勢在必行?73%的同學認為應該建立,15%認為沒必要。很多人認為對于誠信好的同學建立會有幫助,而對誠信不好的同學一定會起到反面作用,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誠信者的優勢啊。
誠信是否影響就業?75%認為一定會,25%認為不一定,沒有人認為不會。而誠信是否能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53%的同學認為一定會,28%認為可能會,只有少數人認為不會。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諸如“童叟無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誠信的經典之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封建制度專制下。剝削階級貪圖享受的思想和消極腐敗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加之歷史上“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等俗語古訓,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扭曲。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無真實則無誠信。因此,“歷史積淀中的負面影響確實還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而且這種影響還具有“世襲”的趨勢。
經濟在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領域和認知領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準則被運用與人際關系中,效率的優先和利潤的.最大化成為人們評價一切的準繩.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圖,從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為方式失范,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被物質化、功利化。這種現象存在于社會的廣泛領域。從經濟領域中的假冒偽掠產品沖斥市場、坑蒙拐騙經營,到社會政治領域中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貪污受賄、欺上瞞下、搞形式主義、浮夸虛報;從教育界的教師不安心教書、搞第二職業,領導只講不做、失信于師生到學生考試時的作弊等等,這些失信行為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說,現實社會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消極現象極大地腐蝕著大學生的靈魂,使得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的大學生有無所適從之勢,從而導致了當代大學生誠信的滑坡。
本文摘要:大部分人在過去的學校生活中有過不誠實的行為,但也都是偶爾行為,并非習慣或者經常性行為。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是講誠信的,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然而個別不誠信行為確實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別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學還是不免有不誠信的地方,他是我們還可以看出,社會對于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并不寬容,這意味著大學生自身誠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1)81.2%的大學生仍然認為誠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學生基本都能做到誠信;
(4)對于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堅持“很好,不需要過多的擔憂”觀點的僅占總數3.0%,認為“一般,只是個別行為”的人數占總數的54.7%,覺得“較差,較多人存在不誠實行為”的人占34.3%,覺得“很差,值得擔憂”的人占7.7%。
從社會調查來看:
(1)有超過一般的人認為大學生對待誠信的態度一般或不重視;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學生欺騙過;
(3)對于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16.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很好、不值得擔憂,73.9%的人認為大學生的誠信度一般,不誠信只是個別現象,10.2%的人認為大學生誠信度較差,很多人存在不誠信的行為。
2、關于考試作弊。
(1)大學生中32%的人從來沒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學偶爾作弊,只有2.8%的人經常作弊。
(2)對于作弊的現象,27.1%的同學反對,認為那是欺騙行為;51.9%的同學認為是以為學校的某些理論課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5.5%的同學存有僥幸心理,贊成這種行為。
3、作業、論文抄襲。
(1)大學生中只有9.4%的同學是個人完成,49.2%的同學是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36.5%的學生是大量引用資料,而占5%的學生完全是用別人的文章來拼湊。
(2)從社會調查方面來看,對于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發現便取消學位資格的71.2%的人認為“理應如此”,28.8%的人認為處罰過于嚴厲。
4、對于求職簡歷美化的現象。
(1)從大學生自身方面看,大學生中15.5%的人認為這是不誠實的體現,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認為適當的修飾可以理解,7.2%的學生認為這種現象沒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從社會方面來看,40.7%的人認為這是種欺騙行為,很不應當;45.8%的人認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這是旁邊現象無所謂。
5、有錢申貸。
你聽說過身邊的同學有錢而去申請助學貸款嗎?6.1%的同學沒有這種情況,45.3%的同學很少這么做,而占48.6%的學生經常這么做。
6、請假造假。
你身邊的同學師傅經常拿別的理由搪塞請假的理由?3.9%的人沒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經常這么做。
7、關于編造假的家庭情況申請學雜費的問題。
47.5%的大學生會如是說明自己的家庭情況,45.3%的同學基本會照實說,但會稍加渲染;7.2%的同學則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實際家庭情況。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明確地知道:大部分人在過去的學校生活中有過不誠實的行為,但也都是偶爾行為,并非習慣或者經常性行為。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是講誠信的,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然而個別不誠信行為確實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別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學還是不免有不誠信的地方,他是我們還可以看出,社會對于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并不寬容,這意味著大學生自身誠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內容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好時機。小學生思想單純,他們普遍為人忠厚誠實,做事講信用,是一個講文明、講道德的良好群體。但是,由于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學生誠信道德觀陷入了一個迷茫區。我們調查小組就“誠信”這一主題,對部分低中高段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教育對策。
一、調查活動的背景。
(一)社會方面。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但是,最近媒體上頻頻出現的一些不守承諾、欺騙欺詐等失信現象,這些社會的非誠信行為令學生還未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混亂,這是影響青少年誠信意識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方面。
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中又以爺爺奶奶帶居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爺爺奶奶過分保護,嬌寵溺愛,事事代勞的現象十分普遍,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對學習、對家庭、對社會誠實守信的意識非常淡薄。
(三)學校方面。
由于長期以來,學校教育表面喊的是素質教育,實際抓的卻是應試教育,對學生道德價值觀的教育、良好道德習慣、誠信意識的培養與研究缺乏足夠的重視,并缺乏切實可行的系統的教育內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學生家庭作業未完成時,他們往往會說:“我把本子忘家里了”,而老師因為要趕時間上課,就只是簡單的批評幾句,并沒有耐心的去調查,去教育。久而久之學生便形成了在錯誤面前不誠實,抱著能躲過老師的批評和處理的僥幸心理。
二、調查活動的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講誠信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2、通過調查研究活動,分析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研究提高小學生誠信意識的教育對策。
三、調查活動的過程。
月中旬——11月中旬,我們調查小組人員,對部分在校中高段小學生開展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實際收回96份,無無效問卷,占總數的96%。為了能更好地了解同學們對“誠信”的認識,我們還對接受問卷調查的同學進行了面對面地交談。
大學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生力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如何,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學生誠信屬于特定社會群體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是一個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它的好壞可以直接反映出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現狀是令人困惑的,在就業、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壓力下,大學生的道德現狀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調查中,大二學生和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對誠信問題的關注比較多,而在調查問卷中反映同學們對校園的缺失誠信問題都感到了危機,因此就此問題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問卷調查。由于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虛假事物過多等嚴重腐蝕了大學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誠信度逐漸下降?,F從大學生對社會、學校、家庭、誠信問題是否影響就業誠信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二、調查概況。
1、研究背景及目的。
社會誠信在當代看來是最重要的,誠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墒请S著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的改變,誠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這才是最值得我們去注意的事情。誠信開始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斷的成長中得到更大的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將誠信進行下去。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美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誠信度在逐漸下降。這種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青少年一代。在當今這個物質為主導的社會里,正確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為重要。特別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大學生立身做人的內在需要,可以促進大學生腳踏實地的追求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講信譽,誠實不欺。同時,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培養,還可以促進學校規范自身行為,樹立誠信觀念,實現依法辦學和以德治校。
目的: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為教育機構提供真實信息來掌握我們大學生的實際情況。
三、研究方法。
為了了解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現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總共發出了問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問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凈整潔。
我采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主要采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采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采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通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么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占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占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F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了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占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占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梢钥闯龃髮W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于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應該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占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占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并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后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傊?,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煉。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煉、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拔锔偺鞊?,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愿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并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斗。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于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了解學校里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鑒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扎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據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要求,在孟老師的協助下,并經小組討論我們針對大學生誠信進行了問卷調查。
認為周邊同學的誠信狀況如何?54%的人認為良好,40%的人認為一般10%的人認為很差。學歷與誠信的關系63%的人認為無關,14%的人認為越高學歷誠信越好,13%的人認為學歷愈高誠信愈低。誠信對我們的影響50%的人選擇了擇業和生活。
近年來國家在強調誠信教育,建立誠信檔案這一方法44%的人認為可取是個辦法,大部分人則認為應該多開展誠信講座弘揚誠信之風來提高誠。
通過這次調查問卷可以發現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存在危機的。很多人對誠信認識不足,只是為了誠信而誠信。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言出必行”的經典之句不勝枚舉,中國一直以禮儀之邦自居??砂l展到今卻出現道德誠信的倒退不得不說是讓人不解和心痛的。因由封建社會,剝削階級貪圖享樂的思想和消極腐敗的現象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就有了“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等俗語。這些思想一直存在潛意識里,影響著人們使人有潛意識里的誠信扭曲。這也就是調查中為什么有54%的人認為周邊的人誠信良好而又有90%的人在考試中作弊(雖然有各種理由)。也許有人會說了考試你不作弊而有人作弊你的成績不如他這樣不平等吃虧。這就是潛意識誠信扭曲的表現。歷史的弊端存在的負面影響是還在但不是主要原因。
當前社會壓力很大個方面的園藝導致我們大學生誠信缺失。失信成本偏低是主要原因。在調查中55%的人都認為誠信會印象就業,現實上用人單位在進人與用人方面越來越重視這點。一些公司的各種名稱就包含誠信的意思,不少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德才兼備”“德”就是誠信的大概括??梢哉f誠信就是競爭力,但就是這樣的要求使得很多人忘本,不會所有人都讓自己從根本上誠信大部分人擇失信的誠信,簡歷造假的事層出不窮。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在市場經濟極大的促進發展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和認知方面有很大影響,效率優先和利潤最大成為了評價的準則,經濟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圖,誠實守信的.基本道德規范被物質化。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消極現象極大的腐蝕著我們大學生的靈魂,使得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時期的我們無所適從,從而導致誠信滑坡。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加以更多關注。
誠信不僅是在口頭上的,更要落實在行動,針對這些問題建立誠信檔案是個可行的辦法。誠信檔案要一直跟著學生走。大學畢業就業后,誠信檔案將被送到用人單位;這樣可以避免為了面試而出現的造假情況。如果學生考研究生,信用檔案也將會跟著學籍到新學校。還可以把信用檔案作為招錄的參考資料。守信的學生會受到歡迎,如果有污點則會影響社會對學生的評價,甚至學業,深造和工作。同時,由于助學貸款無擔保,有了檔案不還貸款的人肯定會減少也有助于學校開展貧困學生助學貸款。而誠信檔案具體的考核資料可以有學校,同學,社會,家人三方打出。還可輔助多開展弘揚文明之風誠信講座和學習,使得諸如“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建立誠信大環境。
大部分人認為信用檔案會對學生有約束作用,促進學生從學校從小就有誠信意識,誠信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把它作為一種習慣,就會有一種良性循環,就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大環境。另外誠信是相互的,需要通過內在的自我約束,更需要外在制度保障。試想,如果通過制度能保證一個誠信的人獲利,是不成誠信的人遭殃,那么誰還會不誠信呢?從這個角度看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讓誠信成為我們的習慣而不是“負擔”。
現如今如此大的各方壓力下,也許誠信大難會為我們增加一定的砝碼,當然我們必須使誠信的。誠信學習 誠信就業 誠信工作,誠信為人之本。誠信是種美德,每個人都認識到這點,使學生在上社會之前就具備信用意識,我相信,不為了誠信而誠信的大學生明天會更好。
同學們:你們好!出于研究的需要,請大家幫忙回答下列問題。請注意,這不是考試,也不記分,也不需要寫姓名,我們將對你們的回答內容絕對保密。因此,請大家在題目選項中選出最接近自己真實想法和真實行為的選項。
1、你父母對你的要求很嚴格嗎?()a、非常嚴格b、一般c、不嚴格。
2、如果你做錯事了,你父母會罵你嗎?()a、不會b、有時會c、經常會。
3、你父母答應你的事都做到了嗎?a、很少或從來沒有b、大部分c、基本上。
4、如果你做錯事了,你父母會打你嗎?a、不會b、有時會c、經常會。
9、你有沒有在背后說過同學壞話嗎?a、從未b、偶爾c、經常。
10、班上的同學平時會互相抄襲作業嗎?a、經常會b、有時會c、從不抄。
12、考試時,有一個好朋友想看一下你的答卷,你一般會:a、不給他看b、推說自。
己也不會做c、給他看。
17、在公交車上會不會讓座?a、經常會b、有時會c、從來沒有。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范。誠信,對于提升整個社會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正確的誠信意識有助于促進正確的誠信行為。因此,本次調查以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為主要調查主題。有效卷率為100%。
總體評價是:大學生對于誠信意識有著高度的認知水平,但是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
從調查問卷來看,性別的區別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影響不大。本次問卷中,??茖W歷的大學生占20%,本科學歷的大學生占80%,但是從結果來看,學歷的區別也不影響對誠信意識的認知程度。城鄉差距拉大,但是大學生受過了高等教育,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的學生都對誠信意識有著較高的認知。
首先,問卷調查關于大學生的國家助學貸款情況。在對待大學期間學習和生活經費的主要來源問題的回答中,約有70%的學生回答是父母供給,約有0.5%的學生選擇民間借款,約有1%的學生會選擇助學貸款。30%的學生認為家庭對負擔自己在校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有很大的困難,51%的學生認為有一定困難,19%的學生認為沒有困難,這說明大多數的家庭要負擔大學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在問及“如果大學生覺得家庭難以負擔自己在校的學費或者生活費時,首先想到的是那種籌資方式?”有23%的學生回答是向親朋好友要錢或者借錢,0.6%的學生回答是由家庭向銀行貸款,也有0.4%的學生會選擇從民間高息借款,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占40%,約有20%的學生也愿意勤工儉學來籌資。很多學生并不把申請助學貸款,回答是名額有限的學生占40%,其余的回答有貸款手續繁瑣,貸款額度太小,貸款條件苛刻,貸款利率太高和貸款程序透明度低的學生的比例分別是22%、1%、20%、8%和9%。雖然申請助學貸款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仍然有80%多的學生持十分贊同和比較贊同的態度。由于各種各樣的情況,在調查的所有問卷中有80%的學生沒有申請助學貸款,在20%的申請了助學貸款的學生中,90%多的學生把貸款用來繳納學費,當然極少的也有用于基本的生活開支,報考費用和購置消費品等。很多學生想通過貸款來繼續學業,因此,對助學貸款的性質和償還責任大多都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學生只占10%。應該說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養,90%的學生表示愿意及時償還所欠貸款,但是仍然有些學生會說不愿意或者是情況而定。同樣,30%的學生在償還所欠貸款出現困難的時候會借債償還,也有30%的學生會延期償還,當然,也有個別的學生認為能不還就不還,這說明極個別的學生還需要加強誠信意識的培養。雖然很多學生表示愿意及時償還貸款,但是以后是否有能力及時償還是要按情況而定,70%的學生認為如果沒有及時還款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無固定經濟來源和工作后收入太低無力還款,其余30%的學生選擇不知道如何辦理還款手續和畢業后去向不明,沒有主動跟銀行聯系,或許,這從側面反映出我們的貸款機制還需要更加完善。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如果不及時償還貸款的不良記錄將來會被所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有關相關部門共享,是否會對您的還貸意愿產生影響?”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選擇沒有影響或者說不清楚,其他90%多的學生選擇有重要影響,一定會履約還款。畢竟沒有及時償還貸款反映了一個人的誠信情況,沒有人或者單位機構愿意與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合作。
其次,問卷調查關于大學生信用意識狀況。90%的學生同意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誠信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中非常重要。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整體誠信意識較高。同時,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容易被身邊的人接受,絕大多數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學生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值得依賴的人,對待自己的承諾會盡力兌現。大學生們從小被教育不能說謊,在成長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學會靈活看待關于謊言的認識,40%的學生認為人絕對不能撒謊,也有50%的學生認為可以撒謊,但是一定要是善意的,當然也不排除有10%的學生認為說謊沒有什么大不了。對于誠信意識的狀況也反映在借閱圖書館的書籍、校園槍手、考試作弊和履歷造假等的問題上。60%的學生表示職位自己方便而不考慮別人,不自覺遵守圖書館的規章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同時,80%的學生認為校園槍手的出現涉及到一個人的道德問題,應該大力禁止。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的學生對以上兩個現象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大學生作弊應該是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有60%的學生回答自己有過作弊的想法但是未付諸行動,只有2%的學生回答自己沒有過作弊的想法及行為。同樣,有60%的學生認為作弊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只有10%的學生認為作弊是不可容忍不道德的行為?,F在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為了順利就業,有些畢業生會在自己的履歷上作假,對待這個問題認識,有約一半的學生認為這種行為是無奈之舉,但是也是不誠實的行為。因為有60%的學生認為出現造假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求知受挫帶來的負面效應。畢業生大多都想要一個薪水較高的工作,在畢業就業過程中,在于一個單位簽約后,面對另一個更優越的單位的招聘時,又70%的學生認為要遵守合同,選擇先簽約的單位。有20%的學生選擇視情況而定。從這幾個問題的回答結果來看,大多數的學生有較高的`誠信識,但是在現實面前又出現了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向背離的現象。
在對“大學期間出現過那些信用不良行為”的回答中,65%的學生回答是沒有任何不良行為。有20%的學生回答是拖欠學費,10%的學生回答是拖欠住宿費,5%的學生會大是電話欠費。當然,對于不良行為的出現,有50%的學生認為是經濟困難,無償還能力和支付能力,也有30%的學生選擇是資金一時周轉不開,20%學生的選擇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約環境,認為不會影響到下一次貸款.和忘記還款時間等答案?,F在嚴重的誠信缺失的行為已經會有法律的懲罰,40%的學生認為今后無法向銀行貸款或透支是最有效的處罰方式,也有40%的學生認為追究法律責任是最有效的處罰方式,另外,還有20%的學生選擇沒收抵押物,罰款和公布黑名單的方式。
本次調查中反映出大學生應該從傳統誠信意識觀念中吸收營養,同時,還要結合現實需要創作性的轉化,把誠信作為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樹立?!罢f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觀念。尤其是在申請特困生補助,貸款和繳納學費以及自薦擇業等關鍵時候,要講求誠信,實事求是,對自己的承諾和行為負責。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具有誠信美德的并能為建設誠信社會做出貢獻的優秀大學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從調查情況來看,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的影響。
一部分家長只顧賺錢,對孩子全讓不顧。一部分家長只會把社會負面影響帶回來,“瞧瞧,小孩子扶摔跤的老奶奶,都被訛詐了,以后遇到摔跤的老人,可千萬不能扶啊”。一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衣食住行,忽視或缺失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也有的家長不會教育孩子,孩子做了錯事主動承認錯誤,結果會被打一頓,而撒謊卻不會挨打,這樣孩子以后犯了錯誤肯定要撒謊了。
2、學校方面的影響。
我國長期以來,德育在實踐中過于簡單化、缺乏實效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輸輕啟發,忽視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思想品德課形同虛設;語文課文中有一些誠信方面的好教材,但課文上過之后也就過去了,對學生靈魂的觸及不夠深刻,不夠持久;數學課堂上其實也有一些教育素材,但也沒有被好好利用??傊?,學校在誠信教育方面重視不夠。
3、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誠實守信的美德都被個人利益所取代。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假新聞、假廣告層出不窮;貪污腐敗隨處可見;這些現象都對小學生的誠信造成負面影響。
四、調查后的思考與對策。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活動,作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有必要對誠信教育進行反思,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采取對策。只有教育好小學生,祖國未來才有希望。
(一)家庭方面,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榜樣。
1、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小學生誠信的重要性。一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在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不單單是經常性的誠信理念教育,更應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要把培養孩子的誠信、文明的行為習慣等各種非智力因素與開發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論,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適應目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
2、在研究過程中,多和家長溝通,以便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二)教師方面,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
(三)學校方面。
1、正面教育,營造氛圍。
a、誠信每一天。
誠信每一天是誠信教育環節中的一小部分,讓學生們搜集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或者閱讀相關的小故事,每天在黑板上寫一條誠信名言,或者是課前講一個誠信小故事,同學聽了故事有什么感想可以說一說、寫一寫。還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有助于誠信品德培養的書籍,指導學生經常閱讀,讓他們了解偉大人物誠信的形成過程和高尚品德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開闊他們的思想境界,激發他們培養“誠信”品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b、與語文課程的課堂教育緊密聯系。
在課堂教學的內容中,有很多是可以作為誠信教育的素材的,在進行課堂教授的同時,把握好的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
c、與課后誠信活動整合。
理論的東西講的再多,學生也不見得會懂,要在具體的事情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誠信的含義與意義。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衛生、抄襲作業、不交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行為等等,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絕不能言而無信。
2、建立個人信用檔案。
給學生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是很有必要的,這種信用檔案包括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多個方面。比如,小到舞弊、破壞公共設施、對師生不尊重,大到偷、拿、騙甚至暴力事件,都應當作為誠信檔案的內容。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引導小學生深刻認識“民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的道理,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一定要將講誠信貫穿于生活學習之中,提高小學生在面臨個人利益與誠信行為矛盾時的道德水平。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至管仲?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下至同仁堂?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誠信一直都是人在待人接物時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品質。尤其是對于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誠信的行為始終是不可避免的。本組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大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誠信、學生中考試作弊情況、調查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誠信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誠信度,樹立積極、健康誠信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
1、確定社會調查主題以及調查中使用的調查方法。
2、查找資料,了解誠信道德的基本內容及意義,有正對性地設計調查問卷。
3、分組分發調查問卷、統計結果、整理分析數據。
4、討論總結大學生的誠信道德觀,分享各自的感想,提出合理建議。
5、擬定寫作提綱,撰寫本次調查報告。
6、向老師提交調研報告。
和諧社會,從誠信開始。
誠信,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但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以大學為例,從學生方面看,考試作弊,在很多學生眼中根本不是羞恥的事;班干部、學生會干部的選舉、獎學金的評選等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虛假行為。從老師方面看,學術的不誠信也不容忽視,抄襲他人論文的事件屢見不鮮。這些對學校的誠信教育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繼而影響整個社會。
我們調查組分別進行了資料查詢、學生訪談等事前準備工作,保證此次活動的可行性。在這些工作結束后針對性的設計并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問卷99份,回收率99%。
都能做到誠信;69.4%的同學認為在學校目前誠信狀態一般;還有18.2%的同學認為自己學校誠信度差。數據調查從中發現我校大學生的總體誠信還算比較好的,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很多學生對論文抄襲、考試作弊等不以為然,60.6%的同學認為可以理解,15.2%的同學認為難以理解,24.2%的同學認為這是品質問題,絕對不可以。
同學對于考試作弊最直接的目的還是在于通過考試,這足以說明大家會發生考試誠信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平時的不努力,選擇投機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
或用別人的文章來拼湊。
對于調查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時發現。
如圖表可知,大部分同學還是認為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是有一定的關系的,但仍有21.2%的同學認為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無關。從中可以看出,部分同學認為教育對誠信的樹立作用不大。
我們也針對性地對學校圖書館提供愛心傘的借還做了調查,有78.8%的同學在沒帶傘的情況下會借用;9.2%的同同學不會借用;還有12%的同學會看情況。關于還傘問題,84.4%的同學會馬上還回去,一定還有和我一樣需要它的人;15.2%的同學認為宿舍離圖書館太遠了,我很忙,等有空再去還。所以同學們對在圖書館提供愛心傘的看法如下圖:
為了提高誠信水平,建設美好的和諧社會,我們有以下建議:
1、重視家庭教育:長輩應該多對學生做誠信等基本帶的觀念的教育,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誠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正確的引導,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2、大學生應該從自身作起,大學生作為祖國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誠信狀況將會深深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由調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學生的誠信狀況還沒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力度。比如開展誠信論壇,國學課堂等等活動,讓大學生加深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而作為大學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誠信,不要被校園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堅持自我,不要被身邊的不誠信行為所影響。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構筑一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質,尤其是對于當前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培養人們誠信的道德操守,對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在校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05份,覆蓋我校3個系2個年級,共回收問卷105份,有效問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問卷共包含12道題,覆蓋了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在誠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覆蓋性。本次調查旨在了解我校學生對誠信的基本看法,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對誠信的遵守情況等,并提出今后指導誠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問卷發放較少,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失偏頗。下面我們就按照問卷的題目設置對調查的主要情況作簡要分析:
首先是對自己在誠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學中有51%大二同學中有57%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誠信的人,平時能嚴格要求自己。而認為自己基本是、不誠信只是偶爾狀況的同學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當然也有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講誠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從這項結果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平時還是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誠實守信。當然,從結果也可以明顯的看出很多同學還是出現過不誠信的情況的。
第二題調查的是對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的認識。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同學們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調查發現認為現在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較好、不值得擔憂的大一和大二分別只有11%和3%,絕大多數同學認為誠信狀況一般,大學生中不誠信的現象還很常見。
第三題調查的是同學們對誠信缺失原因的認識,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61%和63%的同學認為是受社會大環境中不誠信的影響,也有部分同學認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來自與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令人驚奇的是這一看法的同學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卻高達27%。把原因歸于高??荚嚱逃w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題則是調查同學們對加強大學生誠信措施的看法。題目共設有“健全個人誠信檔案”、“建立失信的懲罰措施”、“開展宣傳教育”和“加強輿論監督”四個固定選項,都得倒了多數同學的支持這也說明了大家對誠信的渴望。對于種種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我們進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從學校、社會因素看,相關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不誠信成本偏低。2.從家庭因素看,家長沒有以身作則,忽視誠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長還給孩子樹立背信棄義的反面形象。3.從同學們自身看,道德修養不夠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強。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作為一種道德情操,大學生普遍對誠信有較強的認同感,并將其作為品質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在實踐中,誠信并沒有普遍內化到同學們的具體行動中去,體現出一種以個體利益為中心的隨機性特征;誠信作為對他人和社會的訴求,同學們表現出較強的渴望心理,但對于自己能否保證做到,較多學生存在“視情況而定”的狀態;對同學們而言,誠信主要是作為一種道德層面的東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種較強的契約意識,而如果沒有對契約的遵守,誠信能得到保障嗎?高校教師、學生是社會中文化教育程度較高、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群體,在這一群體中率先推行信用體系相對于在社會其他群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在全社會逐步開展并推廣這一價值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這樣通過慢慢積累擴展,使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誠實守信的氛圍越來越濃,最終形成一種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強大社會輿論氛圍,社會、家庭、學校齊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五題調查了同學們成長過程中家長對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家長經常進行誠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別有60%和70%,可見大部分家庭對誠信教育還是比較重視,當然也有部分同學選擇了“小時候有,大了就沒有”和“沒有,被家長忽略”,由此可見家庭教育中誠信教育還有待加強。
六至十二題則針對一些具體情況調查了同學們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所占的分量,認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55%和43%,認為比較重視,但不是決定條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卻有24%的人認為無所謂只要大家開心就行,這一點與大一同學形成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對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特困生補助時對家境情況大部分學生選擇會如實填寫,對于銀行對助學貸款的擔保及償還要求上大部分同學認為銀行有其難處,對銀行的這種做法表示理解。這說明很多同學認識到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契約,而沒有簡單的看作是國家的一種資助。誠然,國家助學貸款有資助的性質,但貸款首先是作為一種契約存在的,需要同學們去履行。
在大學里,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一個學生誠信與否的重要手段。我們或許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場來去判斷,但考試無疑不能例外,因為至少會涉及到學生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為中”一題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別有51%和40%的同學表示深惡痛絕,自己也絕不會作弊,同時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別有32%和37%的同學表示既不贊成也不會制止,體現了部分學生折中的心理。周圍同學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造成作弊現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這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從這一項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作弊行為的看法還有待加強。當作弊是極個別人的行為時,并不可怕,當作弊形成一種風氣,逐漸受到輿論的寬容時,是否代表著我們在誠信上的滑坡呢?這一點還需要同學們逐漸端正看法。
在關于就業誠信的調查中,作為一種品質,誠信體現出很強的相對性特征。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在求職簡歷中有一定的修飾可以理解。對于將來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大多數同學體現了對自己的放松。
前言: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大學生身上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現象;這些現象既有社會的、學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營造誠信氛圍、創新誠信模式、完善誠信機制和強化誠信踐履是對大學生進行誠信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
(一)學習方面誠信缺失。
1、考試作弊??荚囂婵?、夾帶、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作弊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作弊人數不斷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體;二是出現了以賺錢為目的的“職業槍手”,有組織、有分工、全程服務;三是作弊者的心態變得比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亞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陳出新,作弊工具現代化,運用手機、隱形耳麥等先進通訊工具傳遞答案等。
2、學術抄襲。有些學生對老師布置的(課程)論文,不是認真查閱資料、仔細鉆研,而是找別人的論文采取“漿糊加剪刀”、“鼠標加鍵盤”的方法,拼湊出來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學生就直接把別人的論文,換成自己的名字當作作業,出現很多雷同的論文,毫無創新性。論文寫作本來是訓練科學思維能力,掌握分析、解決問題方法,鞏固所學課程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此種“創作”法使其意義盡失。
(二)經濟活動方面誠信缺失。
1、畢業后不按時歸還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自20世紀90年代實行以來,為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解決了在大學的學費和住宿費來源,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很多學生畢業后就將其“遺忘”得干干凈凈。
2、惡意欠費。部分大學生向父母要了學費不交,用來買電腦、談戀愛、旅游、炒股、甚至賭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學??嗖豢把?。手機等欠費后長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機卡尚存幾元錢時撥打一個長時間的長途電話,然后扔掉舊卡更換新卡,惡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繳從不還賬。
(三)求職就業的誠信缺失。
1、求職簡歷的“注水”。一般來說,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不少大學生為了競爭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夸大或造假履歷來充實自己“實力”。在一些招聘會上甚至出現同一所學校同一屆有數位學生會主席的荒誕事情。
食”地與招聘單位簽訂就業協議,當發現條件較好的招聘單位時,就撕毀已有協議,另擇高枝。使招聘單位的用人計劃落空,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聲譽。
(四)與人交往誠信缺失。
1、人際關系虛假。主要表現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誠,勢利眼。處處吹牛,夸大個人的能力;時時承諾,而從不兌現。個人交往中借錢不還,借物不歸。
2、戀愛態度不嚴肅。當前,大學生談戀愛現象十分普遍,有些學生能夠正確對待,但也有一些學生對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確的態度,缺少責任,更多地抱有一種游戲態度,多角戀愛。戀愛不成,輕生、傷害對方。
3、網絡欺騙。信息時代,作為信息傳播工具之一的網絡日益融入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但是,網絡在給我們帶來大量資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由于網絡交往時人們行為的符號化,傳統道德關于誠信的制約機制被弱化,撒謊、詐騙、賭博等行為是在鼠標的點擊中發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利用網絡的虛擬特性,在網上信口開河發布虛假信息,發送電腦病毒,給他人和社會造成了較大的危害。
(一)傳統誠信觀念作用范圍與當代社會特點脫節。
在我國,傳統農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續,導致社會生活圈相對集中,活動范圍較為固定。大多局限于親朋、族人、鄉人等有血緣、地緣關系的熟人之間。風俗習慣、社會輿論和倫理道德觀念就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使得人們為了友好相處和長期生存與發展,不敢貿然違背誠信道德原則。在熟人和親屬之間做人做事能夠做到合情合理,誠實守信,不欺詐。但現在隨著全球化趨勢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匯和流通,我們所面對的更多的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傳統的誠信觀面對轉型中的社會顯得蒼白無力。
(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不良風氣的影響。
政治領域。少部分領導干部憑借權力貪污受賄、生活腐化墮落、搞行業不正之風等等,影響了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青年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十分緊密,政治領域的不正之風容易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其產生誠信缺失。
社會經濟領域。假冒偽劣、合同違約、債務拖欠、偷逃稅費、走私逃匯、商業欺詐等失信現象行為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影響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也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一些青年大學生會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為。
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也必然會對青年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三)社會運行經濟利益至上。
人作為一種社會關系的產物,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作為對社會反映最敏感的群體,他們的道德現狀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著徹頭徹尾的主觀性和純粹的利己性的時候,把利益提升為人類的紐帶,就必然會造成普遍的分散狀態,必然會使人們只管自己,彼此隔絕,使人類變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大學生也難以抵御社會中的各種負面影響,難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從而導致與社會主流道德的背離現象。
(四)高校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
高校誠信教育是影響大學生誠信狀況的直接因素,但當前的誠信教育缺乏實效性,主要表現為:
誠信教育內容模糊。在當前高校的誠信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誠信教育的內容沒有明確的界定。對于誠信教育的內涵許多教師表示說不清楚,這必然影響高校誠信教育的切實有效。
誠信教育方法單一。當前多數的誠信教育停留在傳統的說教上,多是通過灌輸法;除去討論法和實踐法,沒有發掘出更好的形式,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誠信教育路徑狹窄、誠信教育隊伍乏力也影響了誠信教育的效果。
許多大學生談起誠信問題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對作業抄襲、考試作弊等失信行為也多持反對態度,但同時他們也承認失信行為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的身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不夠統一,他們的實際行為和心中堅持的準則有所出入。雖然主觀上覺得誠信很重要,待人處事應該以誠信為本,但在實際行為上卻沒有以冷靜的頭腦來明辨是非,認為別人都這樣,我也這樣無所謂了。因而導致有的大學生隨波逐流,經常做些不誠信的事情。這正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內因所在,亦是人類固有的趨利本性在失控時的外在表現。
(六)家庭教育存在誤區。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輕品德”的現象,家長對孩子的功課抓得很緊,卻很少顧及對孩子道德品質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導致孩子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誠信觀念。
此外,對中國家庭來說,寵愛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個通病。有的長輩怕后代吃虧,平時言傳身教的,是如何損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虛作假、如何沽名釣譽??。因此導致其子女個性特別強,自私自利。這不能不說是失信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
三、切實加強當前青年大學生誠信教育。
(一)正確認識和對待誠信教育。
1、高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誠信教育。
領導重視是加強當前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首先,要立足高校的職能進一步認識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樹立切實加強誠信教育的觀念,明確加強誠信教育的指導思想。其次,要抓好誠信教育的各個環節,切實保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開展。重要的是,高校領導要加強自身誠信修養,成為誠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開展誠信教育。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其工作直接影響教育成效。切實加強青年大學生誠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認識,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誠信教育觀,認真、積極地開展誠信教育。同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強自身在教書、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誠信修養,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影響和帶動學生。。
(二)開辟嶄新的誠信教育途徑。
1、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實踐活動。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踐活動要突出豐富多彩性: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如不同年級、不同系科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題,如商業誠信、法律誠信、政治誠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動形式,如公益簽名活動、誠信征文活動、社會調查、劇社活動等;可以有不同的組織形式,如學校統一組織、院系組織、學生社團組織、聯合組織等。誠信教育實踐活動要務求實效,切忌形式主義、紙上談兵,不僅要在校園內以各種形式廣泛開展,還要緊密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走向社會,開展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中,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是一有效途徑。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等高校紛紛建立了大學生誠信檔案,對規范大學生誠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首先要做好宣傳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會都對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誠信檔案要科學化、規范化。誠信檔案建立要形成體系。
3、營造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環境。
切實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需要營造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誠信教育環境。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教育資源,調動各方面的因素,發揮教師、同輩群體的教育。
:對大學生誠信品德的培養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于誠信的觀念有著較高的認知水平,對于社會誠信度評價較低;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于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著較大的差異。本文通過對赤峰市部分大學生進行調查,對目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進行分析,對強化誠信教育,培養其良好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闭\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時下,我們身邊卻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現象。它是一個遍及全社會的課題,對大學生更是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它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在調查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640份,有效問卷626份,調查對象為赤峰學院07級和08級學生,調查內容涉及與大學生誠信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對社會誠信狀況的看法、學業誠信、日常生活方面的誠信等。
(一)關于對社會誠信的看法方面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在調查中,63.3%的學生認為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學生把誠信作為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33.3%的同學認為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約束,而且是一種法律約束。但是,也有33.3%的學生認為成信已經不適合今天社會發展的要求。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斷。從對別人要求的角度,學生對于別人的誠信品質要求普遍較高,70%的學生認為誠信是做人的原則,不論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堅持基本原則。從自己的角度講,53.3%的學生認為在人的成長經歷中最重要的是誠信。但也有不到50%的學生選其他選項,結果頗令人失望。
在幾個關于交往中的誠信問題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從自身出發,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96.6%的學生回答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的父母,有46.6%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老師,也有63.3%的學生回答最信任自己的好朋友。有86.7%的學生說信任講誠信的人,46.6%的同學認為自己身邊講誠信的人較多,但是,50%的同學的答案是“一般”。
理想層面與現實操作,對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過二者之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誠信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道德操守被學生認為是重要的,但誠信作為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實踐并沒有充分體現,即理想的追求與現實的操作存在較大的差距;誠信作為對他人的品質要求體現得較強烈,而作為自己的道德實踐則較差,即對別人要求什么與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較多學生來講,誠信不是作為一種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而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在實際生活中是否遵守誠信,不少學生的做法是“視情況而定”。
(二)關于學術方面的誠信問題
在“如何看待目前學術界的學術腐敗等問題”一題中,46.6%的學生認為學術腐敗與誠信原則相抵制,應該堅決抵制,有助于糾正學術風氣,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教師的學術風氣有很高的期望;在“如果無人監考,是否考慮作弊”一題中,有76.7%學生回答“不管別人抄不抄,一定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在“您是否有過抄襲論文的經歷”一題中,13.3%的學生回答會自己寫,從來沒抄過論文,43.3%的學生回答會在論文中整段抄襲,但絕不整篇抄襲,尚有10%的學生回答為了應付作業,經常抄襲論文。對于做作業的態度上,66.7%的學生回答偶爾抄襲,只有20%的學生回答從來沒抄過其他人的作業,當自己作業沒做完時,有66.7%的學生選擇如是跟老師說沒有做完,并且承諾過幾天補上。從調查中發現,36.6%的學生有過作弊念頭,但是由于學校處罰嚴重,從來沒實施過。
(三)關于信貸誠信的問題
張就考慮透支或更換電話卡。在回答撿到錢是否歸還等一系列問題中,買東西多找錢立即歸還的有83.3%,在校園里撿到錢包,原物歸還的有83.3%,另外,有63.3%的學生得到100元假幣后會交給銀行,我們都感覺如果這時發自內心的`話,整個社會會更加美好。
雖然誠信歸根到底是一種道德義務,但道德義務的實現并不單純依賴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個外在的約束機制來調整和控制這種道德價值的取向。在一個法制昌明的社會,誠信體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對誠信的反面——不誠信的約束力太強大了。一個人完全置道德義務于不顧,他無法承受違反這種道德義務所要面臨的舉步維艱的處境。因此,在很多問題上,對契約的遵守本身就能夠保障道德的實現。
(四)關于生活中的誠信問題
中國的傳統美德中有拾金不昧,也有“一言九鼎”。大部分同學在回答“看到別人遺留在水池上的物品時會怎么做”時,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80%的學生回答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拿。46.6%的學生在和朋友越好會面的問題中回答風雨無阻,按時到達,33.3%認為朋友說不定也會遲到,等雨后再走,20%的同學認為朋友能理解自己的遲到。有46.6%的學生在答應幫同學完成一件事后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做,43.3%的學生會盡力而為,完不成也沒辦法。對于網絡誠信,63.3%的學生回答自己有時說實話,有時也會騙人,只有16。6%的人回答自己會真誠的對待網友。
誠信是一個人在與外界更好交往的基石,試想,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怎么能夠在社會上站住腳呢?還有不少的學生對這方面存在著僥幸心理,這樣給自己在社會上的生活帶來不便。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跟一個騙子交往。在大學校園這個還算良好的環境內,我們應該日益養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嚴于自律。
(五),對誠信教育的態度
7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多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當然,也有10%的學生持反對意見。70%的學生希望通過電影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56.6%的學生想通過實踐活動,36.6%的認為開設道德修養課更好一些,但是我個人認為上課的效率實在是太低。6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23.3%的認為很有必要,60%的認為有必要建立誠信法規,33.3%的認為很有必要,這也說明了大家對誠信的渴望。
通過調查,大家對誠信教育還是很積極的,通過教育,加上大家的自律精神,都養成誠信的好品質就再好不過了。
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弱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大學生道德品質下降,這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社會轉型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初期,大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影響。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這些新變化使大學生在行為認知、道德評價中產生錯位,不誠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的一種途徑。這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忽視的。
教育本身原因促使學生誠信意識弱化。教育乃“百年大計”,但如今社會上出現的“重物質、輕信譽”的現象已逐漸蔓延到教育領域。教師個人的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誠信表現。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意識產生了負面影響。
大學生自身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罢\信”作為一種德性,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當前社會對于大學生誠信度的評價并不高,而大學生對于本群體誠信道德的認同度也較低。大學生在對于所屬群體和個體的誠信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的心理。
誠信既是思想觀念的認知過程,又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積累過程;既有內在修養,又要求外在約束和規范;既是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因此,高校應從多方面加強誠信教育。
教書育人,注重誠信。誠信是道德修養、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書育人一定要抓住誠信教育這個根本,時時事事處處突出誠信教育。首先,教師要作表率和楷模,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學生。其次,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再次,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網絡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為高校一個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
自我管理,引導誠信。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學生的自立意識、自主意識增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提高。要引導學生自覺認識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引導學生干部、學生黨團員以身作則,作誠實守信的模范,發動和組織同學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情感,變為誠信行為;引導學生建立誠信自律制度和相應的考評體系,讓學生創作誠信格言而自勉自律。
實踐教育,突出誠信?,F階段學校的誠信教育必須加強大學生的誠信實踐環節。學??膳c企事業單位等建立誠信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感受誠信行為的機會;在專業見習與實習階段重視對學生誠信實踐的指導;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各種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在服務、勞動、調查、參觀、宣傳中傳播誠信文化,宣講誠信思想,學習誠信事例,實踐誠信原則,塑造誠信品質。需特別強調的是,大學生誠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現代信用制度不斷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誠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積極配合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順利實現對當代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干預。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1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