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不僅需要客觀、準確地呈現調查結果,還需要注意語言的簡明扼要、邏輯的嚴密性,以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所呈現的信息。以下調查報告的內容經過嚴格的查證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希望對大家的研究有所啟發。
在我國城鄉之間,每一天流動著上億農民,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這些農民工的身后,有著數千萬未成年的子女。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鄉之間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這些流動農民的心頭之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并且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及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業轉到非農業,從農村轉到城鎮,流動農民及農民工子女的數量將不斷增加。農民工子女是一個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的群體,其權益保護不容忽視。我們對長沙市馬王堆等中學部分農民工子女及其家長展開了問卷調查,學生年齡段為13d16歲。
不愿意。
盡管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思考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盡管許多城市的主管部門都在承諾著手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但實際上都收效甚微。農民工子女教育困難的原因究竟在深層次的體制矛盾上體此刻哪些方面,我們的看法是:
首先,許多地方在計算經濟發展總量或列舉政績的時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為基數。如果增加了農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財政投入的支出,還要拉低已經被人為高估的教育水準,影響到部門的政績和形象。因此,當地主管部門只得采取排斥和關掉的辦法,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其次,出于對農民工進城數量增加的擔憂。近年來,人們已經逐步習慣于單身農民工在城里就業。因為他們只帶給廉價勞動,來去自由,由于沒有子女和家庭的負擔。但是一旦要把解決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作為城市政府務必要解決的日常工作,直接導致的現象就是,農民工家庭的整體進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決的就不僅僅僅是教育問題,還要涉及到他們的住房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以及就業問題,甚至對于城鎮公共設施供給的壓力。
第三,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也關系到我們國家城鄉分割的義務教育體制問題。盡管城鄉分割的義務教育體制在對農民的問題上存在著不公平現象,而且也需要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和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后逐步加以解決。但現實中,農民工子女離開了農村后,由于交納的教育統籌費用沒有根據民工的就業流向在地區間劃轉,而農民工就業所在地的城市財政體制在義務教育支出中并沒有包含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等于在我國目前的義務教育體制中出現了一個真空地帶,實際上的受害者就是這些在城市打工就業的農民的下一代。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曾說,農民工子女教育屬于九年義務教育,享受義務教育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這完全貼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
那么,就上述體制矛盾上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不僅僅僅是教育部門的問題,也是全社會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各級政府站在什么樣的角度去認識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是否能夠從心理上把他們與城里人公平對待,并逐步從體制環節上來解決這些現實的矛盾。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以下推薦:
首先,均衡配置教育資源。要正確認識農民工也是城市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在無法享受城里人各項公共福利的狀況下,以極低的成本為城市的企業帶給了超多利潤,并創造了城市的稅收,同時還在很多方面承擔各種不公平的費用。因此城市政府有職責有義務來解決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這是政府對于作為納稅人之一的農民工的正常的服務。政府應著力解決導致教育領域受教育權利事實上不平等的體制性問題,取消二元戶籍制度所強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贊助費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費制度,保證流動勞動力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并為其帶給公平的教育環境。注重義務教育公共投資的內部效益,務必建立嚴格的教師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學校設置制度。
其次,是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是在以一部分農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鎮化進程的代價換取了近些年城市的快速發展。當我們看到農民工的子女超多失學,而在一部分城市卻盲目地提出教育已經現代化的口號,把超多投資用于提高城市教育的硬件設施,使城里人的后代和農民的后代文化素質的差距日益擴大。這不僅僅不貼合我國的現實國情,而且會拉大我國的城鄉差距,引發長期的社會矛盾。因此,應允許在城市里專門解決農民工子女基本教育的民辦學校存在,不能以降低城市教育水準為借口關掉這些學校,使超多農民工子女失學。對農民工子女應放寬就學準入,減少甚至取消部分入學就讀程序,暢通人員流通,尤其是加強民工子女教育引進的綠色通道,在民工子女的就學、就業等方面帶給便利條件。消除體制障礙,改善地區、城鄉關系,進一步放寬農民工子女來杭就讀的準入條件,切實做好教育、社會保障等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為民工在城務工減少后顧之憂。
再次,消除偏見,提高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福利水平,加強義務教育師資隊伍管理和建設,提高義務教育水平。不必擔心農民工超多的涌入城市,會帶來城市的不安定。因為根據近些年對農民工的調查跟蹤,農民工的流動就業行為是完全理性的,并非盲目的。因為農民工也需要就業的穩定,個性是攜帶子女的農民工家庭。如果沒有穩定的收入和就業條件,農民工很難選取帶著妻子兒女飽受顛沛流離。他們在家鄉還有一塊土地作為他們永久的社會保障和滿足溫飽的收入條件。作為中國農民還有一個十分眷戀家園的傳統。從未來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上看,農民也就應享有這個國家禮貌和城市禮貌的正常權利,這是憲法賦予的權利。當然這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逐步要解決的城鄉分割體制的根本矛盾,要有一個歷史過程。
部分。教育部政策與法制建設司副司長孫霄兵認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不僅僅僅是民辦教育問題。農民工子女受教育,要由流入地政府負責首要職責。政府要把這些子女安排到公辦學校當中,與本地學生一視同仁地理解教育。在政策運用上,當地政府要采取措施用心扶持農民工子女學校,使他們的辦學條件到達規定標準,而不能采取達不到標準便取消的方式。
“我的普通話不標準,一開口說話城里的孩子就笑話我,而方言又聽不懂,很難和他們溝通所以我在學校很少開口講話”這是一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無奈地表示。
另外,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4。9%的父母偶爾輔導他們的學習,而5。1%的家長從不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輔導。對于孩子在學習中無助的表現,家長調查中也同時證明,有12。5%家長表示“從來沒有”時光輔導孩子學習,而70。83%家長表示“有,但時光不是很多”,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情感與心理方面產生影響。
調查證明,有39名農民工子女,以前因父母務工地點或學校接收等方面的原因轉過學。其中轉學1次的有26人,轉學2次的有8人,轉學3次或3次以上的有5人(見圖二)。而在針對家長的問卷調查中也同時顯示,受訪農民工夫妻雙方都在外務工的占58。33%,經常更換地點租房的占37。5%。這些無疑都對孩子的學校教育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而在我們對在學習和生活中尋求幫忙的對象狀況分析中發現,農民工子女在學習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問題,選取同學為第一傾訴對象的比例為59。18%,第二為父母,比例為37。76%,而第三則是老師,比例為3。06%。農民工子女在學習生活中有了煩惱向家人傾訴的比例并不高,而老師就更低。孩子與家長老師缺乏溝通,而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對于他們心理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而上述問題并未引起家長重視,甚至在學校方應對這些問題也了解甚少。城市里的大部分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較低,也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藝術,家里也沒有營造適合孩子讀書的基本環境。這樣,就導致了孩子由于學習遇到困難而不知向誰請教的現象。我們的訪談結果證明,農民工跟孩子間溝通的話題主要是學習方面。其他各個方面的溝通都相對欠缺(見圖三)。
這一問題的產生究其原因,能夠從以下方面來看:一方面,農民工在城市工作很忙,有的家長須每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和孩子在一齊的時光不多;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會有諸如情感、經濟方面的問題。很多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學校也未能重視他們的心理教育。根據我們的調查數據體現,25%的農民工家長認為家庭教育較為重要,而有62。5%的農民工家長認為學校教育更為重要,12。5%的農民工家長則認為社會教育更重要。在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1名學生表示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或組織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占調查人數的31。63%,這無疑也是學校在對待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的所存在的缺失。
種種問題,給這些到城市就學的農民工孩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首先,被愛成了一種負擔。農民進城后,主要從事小商品買賣,有的工作較穩定,如農貿市場的業主、小吃店店主等,但還有很多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如各種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們的收入普遍比較低。辛苦務工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的“巨額”投資和急于回報的殷切期盼,像鉛一般沉重的壓在孩子們的心頭,使他們感到不安、煩躁和自責。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顯示,83。67%的農民工子女對父母在外務工抱理解的態度,認為父母為了家庭,工作很辛苦。這種理解的態度無形中對孩子們的學習也產生了不小的壓力。
第二,成績的壓力讓人窒息。由于原先的教學質量較差,新入學后教材的變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大多數農民工的.孩子學習成績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成了一塊壓在他們心中的石頭。
第三,盡管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學習十分努力,但由于智力、基礎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成績常常遠低于自我的心理預期,不理想的成績是他們心頭的一座大山。
第四,自信自尊受到必須的打擊,心理變得比較敏感脆弱,長期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下,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個體社會化發展受到影響。性格上也容易產生變化。多表現為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攻擊性行為多、不喜歡與同伴交流,適應過程比較長。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了這一狀況。有52。04%的農民工子女認為在從農村轉到城市學習后,曾因為心理落差或其它情緒反差造成其性格上的變化。這不僅僅給外來務工人員的心理造成了壓力,也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了困難,帶來了困擾。
第五,心理發生變化。透過對農民工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交際、身體癥狀、自我傾向等方面的調查結果證明: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城市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他們比城市孩子表現出更高的學習焦慮、孤獨傾向和自責傾向。他們渴望能得到與本地學生同等的待遇,他們在學校里常常感覺自我是一個異類,這使他們缺乏自信,產生自卑。而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41。82%的農民工孩子曾擔心從農村轉到城市后,在學校會受到城市同學的排擠。
圖四是我們在這次問卷調查中發現的另一個問題。在農民工孩子覺得父母在外務工對其成長、發展方面存在的負面影響因素中,認為家長對其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問題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占到了很大的成分,其次認為是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導致的心理問題與缺乏親情撫慰導致的生活問題,另外父母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以及突然應對陌生的社會有時感到孤獨等也被孩子們寫上了問卷。
農民工學生已經成為城市學校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學生群體,因此,針對他們的心理行為特征,采取相應的教育管理措施,已成為學校、教師、家庭的當務之急,務必引起高度的重視。我們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在以下幾方面切實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管理。
首先,學校應給與農民工子女更多的關心與愛護。由于農民工孩子來自農村,使他們與群眾中的城市學生之間存在差異,表現為交往中具有退縮、提心吊膽、沒有魄力等特點。有的孩子還是半路轉學,就更加缺少和同學們認識熟悉的過程,在活動中容易受到冷落,膽小一些的學生越是受到冷落就越不愿和同學們交流,于是惡性循環構成孤僻的性格,導致了自卑心理的構成,他們想融入到群眾之中,卻又害怕來自城市同學的冷漠。共同的處境使他們同病相憐,常常在農民工孩子內部自成“一幫”,構成一些小團伙。這些小團伙具有極強的小團體性,并和班群眾存在必須的距離,成為一個游離的群體。還有一些學生放下學校環境到社會上尋找溫暖,與社會中的無業青少年相結識,這些處于青少年期的孩子,自我控制潛力差,社會閱歷淺,認知水平低,從而導致相應的問題行為頻頻出現,也對社會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因此,學校在對待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就應注意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多發現他們身上的其它長處,并給予足夠的表揚,幫他們提高在群眾中的地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且要努力防止構成小團體,注意它們于社會上的交流,避免給社會和正常的學校教育帶來隱患。
其次,學校應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對待農民工子女。農民工孩子的父母千辛萬苦來到城市,把子女送到城市讀書,渴望的就是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有一個健康的發展,能像城里孩子一樣生活、學習。因此,無論是成績的差異,還是性格的不合,抑或是心理的缺陷,學校老師都要一視同仁,從內心去關心他們,并努力做好他們的心理轉化工作,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愛護,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支持。
第三,學校多開展群眾活動,增強與同學間的親和力,使農民工孩子盡快“本土化”。由于農民工學生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的融入到群眾中去。那么學校就就應組織班級學生多開展一些群眾活動,并有意地安排這部分學生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并讓他們承擔相應的管理工作。老師還要用心地協助他們,為他們出謀劃策,讓他們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自我,為他們樹立信心。并有意安排他們與其他學生一道共進退,增強與同學間的友誼和凝聚力,也能使他們盡快與班級融為一體,適應當地的學習和生活。
第四,注重農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如果開設有專門的心理課程或配備有專門的心理教師或組織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就能夠掌握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狀況,把握影響他們心理健康的因素。這對農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幫忙。
第五,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與農民工孩子父母的聯系,是促進農民工子女盡快融入學校的一個關鍵。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因此,多組織農民工家長學習孩子的心理,了解教育,更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心理上的種種問題。
綜合我們從問卷調查中發現的一些現象與提出的一些淺陋的觀點看,農民工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城市人不應歧視農民工和他們的孩子。我們要認識到農民工子女應對的不單單是讀書的問題,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問題。農民工的后代,將不再是“農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們能夠成為農村走出來的最有期望的一代。農民工子女教育的問題突顯在我們面前,更讓我們深思此刻中國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嚴峻的問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轉型期我們不得不應對的一個十分棘手的社會問題,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成本,這個成本需要政府、全社會和農民共同來承擔。政府要把農民工問題與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合二為一,切實解決好農民工這個特殊的城市群體的問題。而教育部門就應和社會共同協起手來,辦好教育,辦好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學校應把農民工孩子的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幫忙他們盡快且和諧融入城市。這樣不僅僅僅對于農民工及其子女,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好處。
參考文獻:
[1]雄若愚,董結琴.中國農民工問題調查報告[j].中國國情國力,,(12).。
[2]鄭杭生.中國社會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項中新.均等化:基礎、理念和制度安排[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5]百度網、中國期刊網。
作者簡介:湖南商學院法學0501班學生,組長:范芳。
指導老師:劉夢蘭向延仲聶玲。
閱讀精選(3):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年底,我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69億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隨遷子女1277萬人,占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9。3%。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已經成為一個較普遍的社會問題,甚至必須程度上影響國家建設和未來發展。盡管在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上,義務教育階段透過公辦學校培養的方式基本得到解決,但仍然存在必須的教育不公現象[1]。具體可能表現為,農民工子弟學校教育資源差,教育資金缺乏,家庭教育差,存在自卑心理等。
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造成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財政職責主體缺位。我國現行的義務教育體制為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以地方財政撥款為主的財政管理體制。具體實施:中央政府主要負擔由中央各部門興辦的教育機構的撥款,同時對落后地區的教育發展給予必須的資助;地方財政主要負擔各級地方政府舉辦的教育機構的預算內撥款。這種“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二元化義務教育財政管理體制是造成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的核心制度因素[2]。同時,由于農民工子女在農村交納的教育附加費并沒有根據農民工的就業流向在地區間轉移,城市政府從財政中劃出的經費專供轄區內擁有戶籍的市民子女理解義務教育之用,并不包括進城務工的農民子女。這就造成教育財政職責主體缺位的問題。
2。配套法律政策不完善。
在保障農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入學的政策變遷過程中,配套法律政策不完善。首先是相關政策在國家法律層面始終存在空白,政策多以行政法規的形式頒布,法律位階不高,其約束效力有限。3月,原國家教委初步確立了“兩為主”(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流入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解決思路。最主要的立法是的《義務教育法》,該法本應清晰、明確地將“兩為主”的政策表述清楚,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加以肯定,但實際卻語焉不詳。而且該法中缺少罰則,沒有規定“流入地政府拒絕”和“流入地公立學?!辈唤邮者M城務工子女理解義務教育的處罰措施。地方配套政策缺乏操作性,在落實中存在很多問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亟待解決。
3。公立學校入學難,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學質量差。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任務主要由民辦學校承擔,流動兒童的入學需求,與流入地學校利益之間是有沖突的,由政府全額撥款的非盈利性公辦學校,其自身沒有額外的經費,承擔流動兒童的就學成本,一些中小學校拒絕接收非本區域戶籍的生源,導致許多農民工子女無法進入公辦學校。既然公立學校不能完全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大批民辦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便應運而生。自從國家統一取消義務階段借讀費的規定出臺后,許多學校辦學經費緊張了,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民辦學校存在諸多不足,嚴重阻礙其發展。大多數農民工子弟學校存在很多問題,如辦學條件差、管理水平低、教學質量低下等。
4。家庭生活質量的差異,導致產生厭學心理。
很多農民工子女以前在老家上學,由于當地教學條件較差,學習基礎較差,初進入城市學校,容易跟不上學習進度。并且,由于地區差異,他們的各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水平、見識等都與城里的孩子有很大差異,容易產生自卑和厭學心理。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的口號并不能消除許多民工子女的迷茫,父母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教育。家庭收入水平與城市孩子生活在一齊被放大了差距,這讓不少農村孩子情緒低落、自卑,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
中央財政在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時,向理解農民工子女就讀人數較多的地區給予傾斜,并明確要求地方加大對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投入。支持地方政府切實改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地方城市學校有更大的潛力理解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讀。中央和省級政府設立進城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專項資金,并加強調控和監督,按實際招收農民工子女人數劃撥到各地,分擔流入地政府和學校的財政壓力[3]。運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分擔和配置義務教育資源,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2。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和政策體系。
國家應從法律角度,盡快明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明確規定他們的平等教育權。使各級政府、教育等機構在處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時,有法可依;農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維護自我的合法權益時,有明確的法律憑證。
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在當前農民工子女數量大幅增加、公辦義務教育資源供給有限的客觀現實下,應允許農民工子女學校繼續存在,扶持尚不具備基本條件的農民工子女學校用心創造條件轉為民辦學校[4]。根據實際狀況,降低民辦學校的辦學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創辦以接納農民工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
4。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成長,營造和諧平等的成長環境。
本地學校既然接收了農民工子女入學,就要關愛這些孩子,讓孩子有機會享受同等的教學條件、教育資源,客觀看待他們與城市孩子在家庭背景、環境教育、生活習慣等方面的諸多差異,讓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本地居民就應從心理上接納農民工及其子女,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社會輿論就應發揮作用,社會各界要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并且給予農民工幫忙平臺。
參考文獻: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穩步推進,民工的身影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城市的繁榮和鄉村的滯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鳥,并因著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環境而體味著別樣的喜怒哀樂。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則因為義務教育體制、戶藉制度及相關的政策法規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學的問題受到種種障礙和限制。
在北京,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較到位,但由于費用等問題,民工子女在入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取消借讀費后,因財政沒有補助資金,這一矛盾更顯突出。城市學校多以非學區戶口和學生容量已滿為由拒收農民工子女,而民辦學校較高的收費又使農民工家庭難以承受,致使一些農民工子女失學。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規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戶口,其子女開具《子女關系證明信》后就可免費借讀本市中小學,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戶口的學生對待。這樣的情況下,外地來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進入城市學校就讀,必需交納昂貴的借讀費。
從秦皇島來京務工的小張夫婦,七歲的女兒正是入學年齡,按照北京小學生就讀的相關政策,夫妻倆既沒有北京戶口又沒有房產證明,不符合北京入學規定的幾種情況,被答復為應回戶籍所在地就讀。夫婦倆求熟人幫忙,再三申請為了不讓孩子作留守兒童,給孩子一個陽光健康的心態,希望進入所在暫住地相近的小學入學。最后接到答復為可按暫居地相對就近入學,具體向暫居地附近小學或所在區教育局申請,必須交納借讀費一萬兩千元,即每年兩千,一次交清六年費用。
小張夫婦在北京打工,丈夫開車給一家餐館送貨,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沒有工作,只負責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和日常家務。月工資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費及其它各種費用兩千多元,實在所剩無幾。一萬兩千元對夫妻倆來說實在不是小數目,而且還是最低的借讀費,按學校質量條件等,多的可達三萬六千元。
夫婦倆反復合計,為了女兒有個更好的未來,不像父母這樣四處漂泊著謀生存,首先要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嗎:如果嫌受教育太花錢,那么就嘗嘗無知的滋味。小張夫婦皆為初中畢業,只能靠簡單的技術活和繁重的體力活賺取低廉的生活費,對女兒未來的希望是能像城里人一樣,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寫寫算算,既輕松又體面,別像父母一輩子給人打工,累死累活不說,還要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
一萬兩千元最后由小張夫婦從老家的親戚處借來,夫婦倆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還清這筆費用。至于北京戶口和房子的問題,從來是不敢想的,唯一的打算就是讓女兒把書讀好,再有就是多攢點錢。談到女兒在京入學的問題,夫婦倆一致苦笑:難!并且還有后顧之憂:作為流動人口,能否讓女兒在北京完成小學教育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城市的大環境中,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集中在一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們融入城市,同時也造成了另一種岐視。
多數市民不愿子女與民工娃同班,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與民工子女同班,找到校長和老師表示不同意,有的甚至不惜花費代價將孩子轉走,留下的也囑咐孩子盡量不要跟民工娃接觸,他們認為這些農村孩子生活習慣不好,骯臟頑劣野蠻好斗。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長認為和農民工的孩子一起讀書有好處,民工子女的刻苦、勤勞和儉樸的精神值得城里孩子學習。
大多城市學生表現出不喜歡和民工孩子在一起玩耍,理由是民工孩子不講衛生、生活習慣較差,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
對老師而言,教育民工的子女各方面都費心。首先在思想上,由于父母從小沒有給孩子理想的教育,很多學生沒有遠大的目標。在他們眼里,父輩沒文化照樣在城里掙錢。學生潛意識中已存在這樣的思想,所以在他們生活中,找不到可以學習的榜樣,讓人覺得很可怕。農村學生的文明習慣更讓老師操心。例如農村孩子在教室隨地吐痰后用腳去擦,老師就提醒他今后注意不要亂吐,結果這位學生很無辜地辯解:我用腳將它擦干凈了。有位老師感慨地說,“類似的這種事情還很多,很多城市孩子從小就養成的習慣,農村娃娃得從頭學。我們還要擔負他們幼兒園就該培養的文明禮儀習慣?!?/p>
而對民工子女來說,在城里的生活過得并不愉快。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的口號消除不了許多民工子女的迷茫,父母每天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管理。艱苦的生活條件、低廉的家庭收入,與城市孩子生活在一起被放大了自身存在的很多差距,這讓不少農村孩子情結低落自卑,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很不理想。
那些在親人眼里聰明可愛的農村娃,在城里孩子面前顯得遲鈍、木訥、愚笨,城市的冷漠和岐視過早地投射在他們身上,使他們變得敏感、易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自尊心會產生強烈的反彈,在渴望尊重和平等的同時加重對城市的陌生和疏遠。
小王夫婦的兒子明明在父母進成打工后的第二年轉入了省城的某小學讀書,九歲讀一年級在農村老家是最普遍和正常的現象,但城里的孩子大多上學早,七歲讀一年級為多,還有部分孩子六歲就上了一年級,這樣明明在班里就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學生。由于個頭大、成績差,同學們暗地里稱他為“傻大個”,下課不喜歡和他玩耍,作游戲時也沒有人和他一組。
來自蘇北的小王夫婦在省城奮斗三年多了,小王主要做一些零活,早晨在都市人還處于夢中的時候,把一瓶瓶新鮮的牛奶小心翼翼放進一家家的奶箱里。太陽高懸天空的時候,不王又變成了一位送水工,來時一桶水甩上肩膀,走時拎著空桶步履匆匆。每天多時要干十來個小時,少時也要三五個小時。小王的妻子也要出門做事,自己經營著一個水果攤,每天早起上貨,晚上點燈時分回家。夫婦倆沒有時間和精力照管兒子的生活和學習,經常是早起出門時兒子還在睡夢中,只好請老鄉幫忙照顧。至于城里孩子每天上下學有家長接送、兜里各種新鮮的零食、時髦的玩具,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地關愛和體貼,明明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的。
同學的嘲笑、老師的白眼、家長的疏忽,使得明明完全厭倦了這種在學校受了委屈無處可訴,回到家里還是一個人對著墻壁的生活,孤獨自卑的他幾次和父母說要轉回老家上學,問他為什么要回去,明明低著頭說:不想在這里被人看不起,就是想老家。說得小王夫婦唯有難過的份。
和同齡的城里孩子相比,民工子女的基礎教育相對落后很多。英語、電腦、圍棋、游泳等名目繁多的暑期興趣班,幾乎每個城里的孩子都參加過,而民工的子女幾乎想都沒有想過。在農村,學齡前的兒童大多是認識幾個拼音和簡單的漢字,至于鋼琴、美術、舞蹈等方面的培養基本沒有,更不會要求孩子們學普通話,來自生活環境的影響對孩子們日后的教育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從起點上他們就遠遠地落在了城市孩子的后面。
老家在東北的小何夫婦來秦皇島打工兩年多了,小何在家具店賣家具打工,丈夫給家具公司做飯,家庭一個月平均收入20xx元,房租加孩子上學就得1500多元,九歲的女兒在秦市某小學讀二年級。本來女兒就近上了學,應該是最讓夫婦倆省心的事,無奈女兒的成績讓他們很難露出滿意的笑臉。
秦市小學從一年級開設英語課、微機課,對于當地孩子來說,這點課程不算什么問題?,F在的城里家庭電腦基本得到了普及,多數孩子學齡前在幼兒園里就簡單地學過日常的英語單詞,對微機的操作因著家里電腦的普及也相對熟悉,可以說這兩門課程對當地孩子來說是輕松和有趣的。
但在小何的女兒這里,英語和微機是最令其頭疼的課程,以致于達到了恐懼和厭煩的地步。剛入學時,女兒一口東北小村的方言讓小伙伴們很快就不再和她一起玩耍,甚至連同桌也笑話她講話像噎著了一樣,舌頭硬得很。更要命的是英語單詞的讀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聽懂,老師曾戲問她:你說的這是哪國英語?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活潑聰明的女兒從此害怕并討厭英語,當然英語成績也是差得很。
第一次上微機課,老師教給學生開關機、用小畫筆作畫等簡單的操作技能,別的同學幾乎沒用聽就熟練地操作起來,小何的女兒卻緊張地連開機也不敢,她不明白這臺小小的儀器上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功能。城里的孩子笑她笨,她仿佛也覺得自己真得很笨。
提到這些,小何無奈地說:城里孩子條件好,家里有鋼琴、電腦,周末參加作文班、美術班,而我們哪有那樣財力和精力?我有時下班后教孩子背古詩、給她講算術,但對于英語、微機等實在是力不從心。至于普通話,你看連我自己也講不好,更別說教她了。
談及女兒的未來,不容小何樂觀:女兒的東北口音很重,還不太會普通話,也沒人教她,經常說什么也聽不懂,有時候問她什么,只會點頭、搖頭,與人溝通較少。老師說她經常一個人遠遠地望著同學們游戲,滿眼的羨慕。當有同學主動邀請她時,她又躲得遠遠的了。女兒已經有輕微的自閉傾向了。不知道這種心理上的障礙什么時候才會消除,只怕會影響她的成長和發展。
農民工子女教育,包括兩部分:一是隨父母進城的子女,即流動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鄉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由于留守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這一群體存在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變得較為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缺乏家庭這一重要教育環節?,F代教育理論認為,家庭教育重于學校教育,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養與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許多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經商,甚至多年未與孩子謀面,很難與子女交流,使得孩子產生孤獨、寂寞、膽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
隔代撫養,老人力不從心。由于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并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很多留守子女由于父母外出對自己的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無人輔導,無人可問。
學校難和家長溝通,教育脫節嚴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由于家長外出,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了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于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
留守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低。由于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社會誘惑等因素,導致留守學生厭學、逃學、退學等現象的發生,對自己的未來也相當迷茫。留守學生成為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群體。由于缺乏有效監護,使得留守子女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溝通和解決,容易誤入歧途。
民工張躍從農村來市里賣菜為業,十五歲的兒子跟著奶奶在鄉下讀初三,開學以來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因為兒子逃課、吸煙、上網、打架,并且屢教不改。老師要求張躍能多抽時間管管孩子,否則再這樣下去面臨幾個月后的中考是很難取得好成績的,一旦中考失利停止學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走向社會沒準就會毀了一生。張躍每次匆匆趕來,塞給兒子一些錢外加狠狠地訓斥一頓,可惜收效甚微,兒子依然故我。學校已明確表示,這樣的學生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甚至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只是鑒于九年制義務教育而沒有辦法將其開除。
其實民工子女所面臨的教育問題遠不止這些,他們令人擔憂的學習現狀、眾多的心理問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個方面相互配合,針對民工自身的特點,流動性強、居無定所、工作時間長、經濟收入低等等,尋求改善教育環境,提高教育質量的出路與方法,發揮三者合一的最大優勢。讓民工的子女在尊重與理解,平等與關愛中踏上健康的成長之路。
民工子女作為一個特殊的受教育的群體,*法賦予他們與城里孩子一樣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當然這一切有賴于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方方面面的努力。民工們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生活有著落,孩子有書讀,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在城市里安居樂業。城市應該敞開懷抱接納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和兄弟姐妹,拓寬民工子女的求學之路,給民工的孩子以更多的理解、關愛和尊重,讓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回蕩在校園的春天里,讓所有的孩子都有書讀才是硬道理。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全國各地大力發展勞務產業,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超過12億,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則有近20xx萬。他們當中,失學率高達93%,近100萬名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有學者認為,這100萬游蕩在城市街頭的失學農民工子女,他們耽誤的不僅是自己的前途,還會成為未來社會的“定時炸彈”。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亟待引起各方重視和盡快解決。
進城的農民工子女一般指6至14周歲,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有學習能力的流動人口。他們就讀的主要途徑有四種。
一是借讀公立學校。這是城市農民工最愿意接受的形式,但其家庭得交納一定的借讀費、贊助費,目前進人此類學校的人數不是很多。
二是進人正規民辦學?;蛩搅W校學習。這類學校符合國家的辦學標準,得到政府教育部門的批準,辦學條件較好,教育質量也高,但進入這類學校需要較高的收人支撐,一般農民工子女只能望而卻步。
第四類也是重要的一類就是非正規農民工子弟學校,這類學校往往被視為“非法”,它們盡量避開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視線而成為“地下學?!?。它們的辦學條件比較簡陋,部分教師素質較低,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可是費用較低,就讀于這類學校的農民工子女的絕對數量是巨大的。
綜合以上所述,以上四類學校是農民工子女就讀的主要途徑,都存在各自的問題。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現狀真的很讓人擔憂。很多農民工子女仍然得不到正規、合理的基礎教育,使得他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近年來,農民工子女教育難的問題,雖然逐步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教育部門及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但還是收效甚微。那么,原因何在呢?一是長期形成和執行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義務教育體制,致使地方政府職責不明確,管理不到位,辦學經費不落實。二是現行戶籍制度與人口流動需求不相適應、不夠協調,導致了農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讀費和贊助費,“流動兒童少年就學以流入地管理為主”的'政策較難操作。三是教育公平發生偏差,部分學校和教師歧視農民工子女學生,非法無情地剝奪了農民工子女學生與城市學生同等的一些受教育權利。四是農民工子女學校辦學條件差、師資弱、流動性大,辦學合法化問題很難解決。五是農民工收入較低,大部分還生活在城市貧困線以下,面對城市學校尤其是公辦學校昂貴的求學成本,他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把“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無奈地藏于心間。
3、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建議。首先改革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本身要改革創新,取消不合理的戶籍制度,取消對進城農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國現行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實現城鄉公平,地區公平的國民義務教育制度。
第二,建立和健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機制。其中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也許能給我們某種啟示。例如,在法國16歲以下的適齡兒童,無論國籍是否為法國,都能夠享受跟當地孩子同樣的教育機會和權利,沒有任何差別,不管這些兒童有沒有合法的身份。法國人的觀念是,對社會來講,這些外來人口既然來了以后更有可能在這里,教育是最好的融入渠道,同時現在讓他們受教育也避免了未來可能產生的失業,犯罪問題。這就對移民子女給予了一視同仁的教育機會,堅持了公平性原則,同時也避免了未來可能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第三,解決法規與政策實施之間存在的矛盾。農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義務為農民工子女提供義務教育機會。農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義務為農民工子女提供義務教育機會。流入地政府要制訂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收費標準,減免有關費用,做到收費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通過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就學。
最后,加大公辦學校投資力度,適當放寬條件,保證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廣度,農民工子女上學以流入地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加快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建設。
這次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了農民工家庭的狀況,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獲得了豐富的資料,培養自己的組織能力。但效率比較低,時間花費較久,有待改進。并且意識到,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處理和解決好這一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民工子女的健康發展,也關系到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問題,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穩定和未來的發展,各級政府必須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決這一社會性難題。
學習環境。
一、調查的目的與意義。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農民工的子女們,無論是那些留在家鄉農村、還是隨父母進入城市的孩子們,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安全環境等很多問題都亟待關注,他們是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最需要關愛的特殊少年兒童群體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本次對于農民工子女的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調查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現狀,在學習方面的需求,為社會對他們進行幫助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由參考志愿者們使用封閉式調查問卷、個人訪談、小組訪談方式對家鄉周邊小學的農民工子弟進行抽樣選擇50名農民工子弟進行調查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加之城市勞動力的缺乏,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1.心理問題突出。文化背景各異、學習方式不同,農民工子女心理發展不平衡。因此,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
2.安全無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工作變動導致了居住場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動人口出于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導致學生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
3.教學內容相異。一般來說,農民工子女大多是從偏遠農村的學校轉入學校。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學進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環境導致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不能適應的現象。
4.家長思想觀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上的幫助對學生適應性有顯著影響。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注的,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家長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輔導。
定和長遠發展,因此全社會應一起來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要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改善現有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農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能讓教育人才安心在農村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長遠的解決農民工的問題。
2.建立民工子女學校:從師資力量,軟硬件設備,教學能力和質量,學費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學校條件上,從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優秀人格的培養上來講,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學校對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適宜的也是最有益選擇。
3.制度創新問題:我們當務之急,是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經濟制度的改革,要消滅城鄉兩元制度,這個制度不改革,經濟不發展,城鄉的差異造成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永遠解決不了,為什么農民要進城,就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制度的差異,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四).作為大學生,我們的行動。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回饋社會,造福社會,因此,我們應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參與到關愛農民工子弟的行動中來。比如可以積極的參加由我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的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堅持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多種志愿服務,以這些行動為載體,將關愛傳達到農民工子女。
四、調查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們希望以此次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和結論為基礎,向社會大眾傳達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理念,喚起全社會人士對此問題的重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愛農民工子弟的隊伍中來,給與他們一些學習上的幫助,更好的關心農民工子女的問題,使他們能夠盡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來,能夠真正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摘要。
近年來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心理問題增多,學習成績下降等方面。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長發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成為學校、家庭、社會的一個教育管理難題,亟待引起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分析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意見看法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字。
引言。
在我國城鄉之間,每天流動著上億農民,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這些農民工的身后,有著數千萬未成年的子女。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鄉之間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教育問題也是這些流動農民的心頭之痛。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中的難點之一。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并且隨著市場化、工業化及城市化的發展,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業轉到非農業,從農村轉到城鎮,流動農民及農民工子女的數量將不斷增加。農民工子女是一個數量龐大且不斷增加的群體,其權益保護不容忽視。我們對漢中市城固縣原公鎮部分農民工子女及家長展開問卷調查,以了解農民工自己怎樣看待這些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產生,有一個隨農民工規模不斷擴大而日漸積累的過程。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加速發展,農民工的規模更加壯大,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4年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1823萬人,隨同父母進入城市的6至14歲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達到700萬人,留守在家的兒童2200多萬。于是,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城市中的熱點社會問題,市民也高度關注。
我們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幾個問題: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況;農民工子女在學校中的受教育情況;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家長對學校和社會的期待等。
調查中我們發現,被調查者對于其中幾個問題的回答基本一致。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認為農民工子女應該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學校;農民工子女相對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夠自信的心理態勢;當家長無力支付子女學費的時候學?;蛘畱o予幫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調查者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非常關注,他們了解這些問題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報道,以及與別人的聊天。有71%的家長認為應該讓農民工子女在現居住地上學,讓孩子留在身邊以方便照顧。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制,學習環境不好,經濟能力有限,溝通不夠等原因,大多數受訪者的家庭教育狀況并不理想,44.9%的父母偶爾輔導他們的學習,而5.1%的家長從不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輔導。只有1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是學習型家庭。但是,作為家長,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幫助子女或與子女共同學習。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我們總結出我國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與父母缺乏溝通,親情缺失,心理問題突出。
“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心理上感覺被遺忘了,因此非??释玫酱笕藗兊年P注與愛護,而大人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忽視了他們的需求,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可能就由此越來越封閉、孤僻;而另一些孩子對于這種情況可能就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法,比如故意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實際上他們這樣做也并非出于惡意,其目的很單純:引起大人們對他們的關愛、重視。而一旦他們出現了這種情況,大人們的反應多會是生氣,繼而可能就是打罵,而很少會想到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愛,給他們以親情的撫慰。而孩子得不到其所需之后,可能會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來,由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對于孩子的發展就非常不利。
二、監護不能落實。
“留守子女”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占56%;無人監護占26%;其他親戚監護占18%。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于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三、學習壓力大。
調查發現“留守子女”的學習成績明顯偏差,成績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優秀生的10%,而差生當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輔導;其次,家庭中的學習氛圍不濃,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多采取放任的態度,認為只要孩子不調皮就好;再次,教育方法落后,家長不注意與子女的溝通,訓斥多表揚少,往往以命令職責的形式教育子女,其實簡單粗暴的方式不但難以收效甚至適得其反。
同樣,我們對造成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諸多問題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城市農民工在城市階層中屬于弱勢群體,對農民工子女來說,實際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受教育的公平環境,農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受教育的途徑有限,公辦學校容納量有限;農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等等。
很顯然,如果農民工子女繼續留守,得不到很好教育的話,農民工這個階層與整個社會的脫節就會越來越嚴重,這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十分不利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廣泛力量的密切配合。了解了農民工留守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原因后,我們針對這些問題的對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政府要高度重視對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
區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工作規劃。
二、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對于父母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上,而更應該從情感的角度去關心和愛護他們。農村學校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職權和職能范圍內,加強對留守子女的關心呵護。針對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長與學校應該加強溝通,了解他們各方面的表現。
三、整合社會資源,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開展各種形式的關愛“留守學生”工作和主題活動的宣傳活動,開展愛心募捐、義務家教、藝術培訓、心理咨詢等關愛活動,更大程度地動員社會各界支持關愛行動,動員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關愛留守學生志愿服務活動。
營造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環境,對于家庭、學校和政府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應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使外出務工人員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郭燕聶,王永華;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及對策分析,中國電力教育,2009。
2.金鑫: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淺談[j],《財經界》2007(4)。
3.熊正財,李作紅;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之我見,2007。
4.鄒先云.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06(10)。
。
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將關系到未來民工子女的前途,關系到本地區社會的和諧和穩定,關系到本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國家規定民工子女也應和本地孩子一樣享有義務教育的基本權益,并接受良好的教育。作為全日制公辦學校的我們,應關注他們的教育。為此,我們對本校初中部外地生進行了一次教育現狀隨機抽樣調查。
二、問卷情況。
學校對初中部245名外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分別就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學習情況等四個方面設置了55個問題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背景。
從調查來看,48.37%的孩子生活在四口之家,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一般都不是獨生子女,他們大都有兄弟姐妹,這樣的家庭,家長的精力較分散,不可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這樣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往往承擔了較重的家務,或擔負著照顧弟妹的責任,他們的生活能力較強,但學習方面因為時間、精力的原因成為他們的弱項,學習成績的提高存在一定困難。合理的時間分配和勞逸結合的生活方式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中另有23.17%的孩子生活在三口之家,這些孩子自出生起就受著全家人的呵護,處處都被庇護著,處于養尊處優的地位。父母對他們的學習很少關心,只是在物質環境中一味溺愛,盲目寵溺,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做事能力相對較弱,內心脆弱,一旦面臨挫折,表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這時,我們應該提醒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愛,千萬不能把對孩子的那種關愛變成一種溺愛,是他們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長。
另外還有28.46%的孩子生活在多子女型家庭或幾代同堂的家庭中,家庭成員構成復雜。對于多子女型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是家里的老大,其父母把他當大人看待,不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樣樣都做,而且還要照顧比他小的弟弟妹妹的學習和生活,父母不在家時一切家務都由他料理。他們在家的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說什么學習環境了。父母也不會有太多時間去關心他們的學習,對他們的教育自然就被忽視了。對于這樣的家庭,家長就要改變思想和教育方式,抽時間去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確保孩子完成該屬于他的權力和義務。
(二)家庭教育。
調查中發現,對于孩子的犯錯,69.39%的家長會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找到錯誤根源,并督促他們改正錯誤,在他們考試成績下降時,他們會幫助孩子分析反思考試情況,找到下降的原因,督促并協助孩子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并取得較好成績。但還有30.61%的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家長們只是以粗暴的打、罵來懲罰孩子,這樣的孩子如果長期得不到家庭的關心和肯定,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或疾病。在孩子考試成績下降時,也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家長們對他們的成績要么無所謂,從來都不管不問;要么就打罵。這樣的家長往往文化素質偏低,教育意識和教育方法匱乏,這是影響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對此,家長們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用正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作為我們學校,可以通過家校聯系或家長學校等形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普及家庭教育知識,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改變“孩子上學后的教育是學校的事”等錯誤想法,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明確家庭教育責任,端正家教方向,提高教育效果,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
(三)學習情況。
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調查發現,能經??磿⒆⒁鈱W習方法的只占百分之30%左右,偶爾看書和稍有學習習慣的占50-60%,還有余下的學生根本沒有看書的習慣,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怎樣改變現狀,促使他們從不愛看書變成愛看書,并樂于看書,把看書變成一種愛好和樂趣,這是我們每個做教師的值得深思和探討的課題。在這樣一個不愛看書的群體里,學生課堂發言的比率跟看書習慣成正比,能經常發言和不發言的都是只有17%,偶爾發言的是百分之66%。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也是我們課題工作研究的重點,其關鍵就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依靠集體的力量,讓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部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
(四)其他方面。
還對家長希望子女完成學業達到的程度進行了調查,有47.93%的家長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學學業,27.69%的家長希望子女完成高中學業,22.31%的家長希望子女完成初中學業。
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部分的'家長希望子女初中畢業后能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這就說明,現在的為了民工對子女的教育要求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高得多,他們不局限于滿足對子女完成初級教育,畢業后去找份工作幫著養家糊口;而是把自己從小沒有受高等教育的遺憾轉化為對子女未來的期望,希望他們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同時希望能有一個比自己更好的前途。然而,這種高要求的學歷期望和職業期望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就像家庭教育情況調查中所顯現的那樣,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通過有效手段縮短這個差距,也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繼續關注的問題。
四、思考與改進措施。
通過本次調查問卷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也了解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并應注意的問題,為進一步開展對外來民工子女的教育,并推進課題的進程提供了良好的依據。在近階段的課題研討中,我們應該關注一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家校聯系及家長學校。
學生在學校學習,接受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必須跟上,教育好孩子不僅是學校的事,也是家長的事,兩者必須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實施教育。家長要在關心孩子學習結果的同時,更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品行習慣的養成,要知道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一定要恰當,要讓孩子可以“觸摸”到,千萬不要提出高不可攀的目標,使孩子糾結于挫折和失敗的困惑中,把自己健康的心理徹底摧毀。要知道理性的期望值是成功的基石。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關鍵。
俗話說:“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睆男○B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從小處著手,從點點滴滴抓起。在家和在學校要學會如何合理安排時間,要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其次,要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筆頭作業外,還要做好口頭作業,把口頭作業像筆頭作業一樣對待并完成好,因為,這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展,是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必要手段。
另外,寫字、整理學習用品、愛護書本、保持書本整潔等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剛上學的孩子來說,家長對此要足夠重視。孩子的習慣是積年累月而逐漸形成的,對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容忽視,要堅持從小事抓起。
更多調查報告范文推薦閱讀: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農民工的子女們,無論是那些留在家鄉農村、還是隨父母進入城市的孩子們,他們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安全環境等很多問題都亟待關注,他們是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最需要關愛的特殊少年兒童群體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本次對于農民工子女的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調查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現狀在學習方面的需求為社會對他們進行幫助提供一定的依據。
二、調查方法及對象。
由參考志愿者們使用封閉式調查問卷、個人訪談、小組訪談方式對家鄉周邊小學的農民工子弟進行抽樣選擇50名農民工子弟進行調查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加之城市勞動力的缺乏,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1.心理問題突出。文化背景各異、學習方式不同農民工子女心理發展不平。因此,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
2.安全無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工作變動導致了居住場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動人口出于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導致學生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
3.教學內容相異。一般來說農民工子女大多是從偏遠農村的學校轉入學校。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學進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環境導致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不能適應的現象。
4.家長思想觀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上的幫助對學生適應性有顯著影響。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注的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家長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輔導。
定和長遠發展因此全社會應一起來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要加大農村基礎教育,改善現有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農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能讓教育人才安心在農村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長遠的`解決農民工的問題。
2建立民工子女學校:從師資力量,軟硬件設備,教學能力和質量,學費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學校條件上,從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優秀人格的培養上來講,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學校對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適宜的也是最有益選擇。
3.制度創新問題:我們當務之急,是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經濟制度的改革,要消滅城鄉兩元制度,這個制度不改革,經濟不發展,城鄉的差異造成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永遠解決不了,為什么農民要進城,就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制度的差異,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四)作為大學生,我們的行動。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回饋社會,造福社會,因此,我們應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參與到關愛農民工子弟的行動中來。比如可以積極的參加由我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的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堅持從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多種志愿服務,以這些行動為載體,將關愛傳達到農民工子女。
四、調查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們希望以此次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和結論為基礎,向社會大眾傳達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理念,喚起全社會人士對此問題的重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愛農民工子弟的隊伍中來,給與他們一些學習上的幫助,更好的關心農民工子女的問題,使他們能夠盡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來,能夠真正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淺談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遼寧行政學院學報,馬麗麗。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鞭r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不僅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我國城鄉統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問題,改善民生必須高度重視農民工子女的上學問題。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進城農民工的數量將近2億,有多達1400萬的隨遷子女,然而,由于受到國家政策、社會現狀、農民工家庭的自身因素等的制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令人堪憂。這不僅影響到農民工子女自身的身心發展和未來,而且亦影響到教育公平的實現,也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趨勢相背離,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這個龐大群體的受教育權,成為人們關注的現實難題。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在現有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教育機會不公平,異地入學困難。由于我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限制農民工子女,盡管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但是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仍不能有效的解決,城市中的公辦中小學仍以各種理由拒收農民工子女。
2.教育資源有限,教學質量堪憂。盡管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要求公辦學校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但是由于名額限制,費用較高等原因大部分農民工為其子女選擇學費低廉,對籍、戶口要求不嚴的民工子弟學校就讀,和普通的公立學校相比,子弟學校大多受辦學經費的限制,辦學條件較差,校園設備設施簡陋,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方法落后,教師專業化和經驗略顯不足,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嚴重影響了學齡兒童的義務教育水平。
3.家庭教育缺失,失學問題嚴重。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分析,在全國適齡流動兒童中,"未上過學"者所占比例為4.0%,上過學后又輟學的比例為0.8%。二者相加,全國適齡流動兒童中未按要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為4.8%,高于全國兒童的相應比例(3.3%)。另據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兒童中心單位對北京、深圳、武漢、成都等九個大城市流動兒童教育情況的調查;流動兒童失學率仍然較高,達到9.3%,近200萬游蕩在城市街頭;還有近50%的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已經入學兒童有20%因家庭經濟困難,難以維持學業。同時,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一系列問題,如子女學習散漫,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較差。
4.缺乏交流,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由于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話語體系等方面的城鄉差別,使農民工子女極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同時他們缺乏跟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很容易產生孤獨、封閉、心理不平衡、戒備心較強、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問題;此外,由于其父母的工作流動性大,導致他們經常缺課,因此大多成績不理想,使他們普遍感到自卑、自閉、對自我的評價偏低。
“教育是民生之基”。未來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現階段對教育的投資上,教育是支撐未來發展的保障。如果不能保證農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未來必將產生大批低技能勞動者,將影響社會的和諧及制約經濟的發展。
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體系。國家應從法律的角度,盡快明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明確規定他們的平等教育權。使各級政府、教育等機構在處理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時,可以有法可依;農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也可以有明確的法律憑證。
2.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資金,加大對子弟學校的投資力度,為農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環境。
3.農民工家庭自身應加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強化農民工送子女入學的觀念。政府要向農民工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使他們認識到將孩子送進學校接受教育是他們的義務。
4.學校、教師應給予農民工子女更多關注,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加以合理的疏導,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生活,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習中來。
調查目的:為了了解貧困地區農民工子女生活學習情況,從而幫助他們更好的改善和提高目前的生活學習環境。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研情況總結:
農民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社會關注的問題。而農民工子女更是值得我們關心的一個群體,通過對固陽三中的農民工子女進行問卷調查與面對面交流。從中了解掌握了農民工子女的生活學習情況,在不斷的調查中,我們對這里的一些基礎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統計:
1、在上學期間主要困難是什么;36%的學生認為是學費,36%的學生認為交通不便利,另有28%學生認為住宿、飲食問題比較困難。
2、在上學期間享受到了政府的補助,教育部門免除了學。
雜費對他們有很大的幫助。
3、在對學校教學建設評價;60%的同學認為整體情況比。
較良好,24%的學生認為學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好,12%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4、在對學生的未來規劃了解中;88%的學生認為自己要。
求一份工作,在社會中磨練自己。
5、在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程度調查中;68%的同學經常與。
父母交流也經常的教育指導,32%的學生家長比較放。
松交流教育方面。
6、在節假期60%的學生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幫助父母。
操持家務為主,32%的學生認為節假期以學習為主,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節假期應該玩會學會。
7、在學校學習之外希望學到哪方面知識;60%的學生希。
樂。
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其他學生認為學習課外知識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幫助。
經過仔細的交流談話調查,我們根據統計的調查信息總結出。
以下問題:
一、農民工子女在上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上學過程中因為。
交通、學費、食宿等問題使學生在上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
困難,一部分學生因為交通不便選擇了在學校住宿,還有。
部分學生因學費問題不能正常的完成學業,這些問題使學。
生們從心里上有一定壓力,造成學習效果不佳,從而使我們的農民工子女不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學校的基礎建設對學生的影響;在走進學校的途中,我們。
成,他們的一些課程與活動都無法展開,在不斷的學習過。
程中,他們在這些方面一直得不到彌補,學生的愛好也得。
不到展現、提高。
三、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未來規劃問題;通過調查總結發現一部。
應該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來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讓農民。
工子女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美好的期望,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根據以上問題建議:
我們應該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改善學生上學的條件,如增設通。
勤車,這樣一部分學生就可以輕松地來到學校學習,也可以增加。
住宿條件設施,使那些交通不便的學生可以住宿在學校之內,對。
規劃問題,我們應該提高重視程度,首先,學校應組織師生經常。
長經常保持聯系,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與家長溝通,能夠使家。
富。只有這樣我們農民工子女才能不斷的走向社會的頂峰,成為。
優秀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出更大的價值。
通過此次調研活動,使我們掌握了貧困地區農民工子女的需。
求,也對他們的困難更加了解。調研報告中的問題只是農民工子。
女眾多問題中的一部分,希望熱愛和關心農民工子女的人們,總。
結出更多出現的問題,為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奉獻出我們的力量,也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去關心和幫助農民工子女。
數據統計。
1.你認為你們就學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學費(36%)交通(36%)食宿(28%)。
2.你在入學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哪些幫助?
(政府補助、免學雜費、捐助)。
3.你認為現在就讀的學校哪些方面讓你不滿意?
師資力量薄弱()基礎設施差(12%)學習風氣差(24%)沒有,覺得都不錯(60%)。
4.你計劃完成學業到什么程度?
義務教育階段結束(4%)高中或中專(8%)本科或大專(88%)。
5.父母會經常和你交流、談心,了解你的近期情況嗎?
經常(68%)偶爾(32%)不會()。
6.學校放假的時候,你經常干什么?
幫忙做家務(60%)出去玩()不知道干什么()學習(32%)。
7.你覺得除了學校之外,你更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呢?
不用,學校就夠了()學一些手藝或技能(60%)學一些才藝(40%)。
8.你認為有必要開設一些課外輔導課嗎?
有必要,很需要(56%)不是很必要(32%)不必要(12%)。
9.你認為政府關于你們的教育的相關政策使用嗎?有用(84%)沒用(16%)。
10.課任老師會主動對你們進行課外輔導嗎?
經常(88%)不會(12%)。
調查地點:鞍山市。
調查方式:走訪調查。
潘友竹(團市委希望辦主任):在雙山某街道的樓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開已快散落的門,在陰暗的小屋里見到了關世成母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擺設顯示出他們家的光景不是很好。這是我們第一個走訪對象。關世成,xx歲,五年級,他還有一個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從臺安農村過來已經多年了。平時,他的父母主要以賣水果為生,去年父親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親賣水果維持。當我們尋問其家里的情況時,她母親忍不住落了淚:“唉!原來我們兩個人一起忙活,日子還可以。自從孩子他爹去世以后,這日子就緊巴巴的。我們沒有特困證,學費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時,還要交x元的借讀費,后來學校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就給免了。一到交學費時,我就愁??梢膊荒懿蛔尯⒆由蠈W啊?!彼麐寢屨f話期間,世成一直低頭沉默不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臨走時他告訴我們,他會幫媽媽賣水果,還想學會更多的本事,幫媽媽多做點事。
走進第二家時,在外面玩了半天,剛被姥姥找回來的xx歲關懷正趴在桌上無所事事。去年9月剛上初中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為交不起學費、校服費及其他費用,被迫退學。關懷全家從鳳城過來有好多年了。母親患有肺結核,姥姥有嚴重的風濕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親去勞務市場找點零活及姥姥和媽媽撿點破爛勉強度日,有時吃飯都成問題。關懷的媽媽說起孩子輟學的事,眼圈就紅了。關懷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淚:“這孩子天天想學校,總到學校去……”
田皓元(團市委希望辦工作人員):王麗麗的家在立山橋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讓我們覺得仿佛到了農村。麗麗和弟弟在家,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戶很小,光線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攤著書本,看得出姐弟倆正在學習。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出去做活了。這姐弟倆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情況。他們的父母是從浙江過來的,主要靠纖褲角維持生活,家里有三個孩子。王麗麗,xx歲,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麗陽,xx歲)都讀四年級。(媽媽為了方便,就讓麗麗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學。)弟弟王世杰今年xx歲,排行老三,讀二年級。麗麗雖然只有xx歲,卻非常懂事。有空就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她的學習成績不錯,曾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她喜歡演講,說起話來口齒清楚,表達流利。問及家里的情況,她說“爸爸媽媽挺不容易的。我們三個這學期的學費就是爸爸媽媽從外面借的。
唐堂,一個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學二年級的學生。xx歲的她,個頭不高,一雙聰穎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嘴角永遠掛著一絲笑意,甜甜的很討人喜歡。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媽媽xx年前來鞍,現在全家靠彈棉花為生,每月只有x元左右的收入,還要用x元租房子,余下的錢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費及三個孩子的學費。她的父親告訴我,學校對他們挺照顧,但是三個孩子的學費是他們家的最大負擔,其他的孩子參加課后班輔導,他們想都不敢想。彈棉花攤就在山坡上,他們兄妹三個平時就在這個山坡上寫作業、做游戲。家里狹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覺時才回去。唐棠學習刻苦、老實內向,附近的鄰居說,苦了這三個孩子,學習都挺好,還那么懂事?!斑@幾年路費也貴,我們沒錢回家,這就是家?!?/p>
宮彬(團市委宣傳部長):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在走訪對象楊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的家———鐵西開發區附近的一間陰暗的小房。他們全家是從安徽過來的。父親做些力工,母親干刷漿等零活。我們問他們家里的收入情況,楊俊的母親說去年賺了6多元,扣除租房子(x元每月,不含水電),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墒寝讚纳畈]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他們兩個孩子也都非常體諒父母的不易。楊俊學習非??炭?,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他的班主任向我們介紹說,雖然他家很困難,他還將自己攢下的2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他要幫助比他還困難的小朋友。同學把一些文具送給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學扔掉的鋼筆拆開,取零件自己組裝成筆……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媽媽給了她5毛錢買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錢,把剩下的錢攢起來,還對媽媽說:“2毛錢的好吃”。
在鐵西的山東村,我們見到了徐超,他是我們最后的一個走訪對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寫作業。一進門我們就看到墻上掛了幾張獎狀,有幾張寫著校模范生的稱號。9歲的徐超念四年級。父親從山東到鞍山已經多年了。母親有病,全家靠父親推垃圾車掙點錢。唯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兒子徐超。徐超書法作品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銀杯獎。她母親告訴我們:“徐超的。
作文。
寫得很好,經常作為班級里的范文供大家學習?!毙斐嬖V我們他最大的愿望要考上清華大學,將來還要買幢別墅給爸媽住。
連日來,隨同幾位團干部一同走訪了幾戶農民工家庭,既為這些家庭的貧困嘆息,也為他們的子女就學問題而感慨,但同時也為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農民工集居的山東村,記者與團市委的幾位團干部試圖找到有能力,但不愿供孩子上學的家庭,卻沒有發現,拮據的生活并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雖然有時為了方便,他們會讓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學。一位母親更用她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她的心愿:“我自己苦點、累點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念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貧困是困擾農民工家庭子女就學的最大問題。農民工主要從事賣菜、力工、收廢品等工作,收入不穩定,平均年收入幾千元,甚至更低??鄢抠M(每家平均x元),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如果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農民工給孩子訂校服時,都愿意訂大號的,以便一套衣服能從一年穿到六年??梢哉f,即使農民工的子女已經入學,也仍處于失學的邊緣。
農民工子女是一個游離于體制之外的群體,他們的父母沒有最低保障,有時上學還要交2到x元的借讀費及校服費、外教費等雜費。這些農民工子女從小在城市長大,卻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們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其保護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可能會在他們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種子,長大后融入社會,因為沒有知識和技能,只能到處游蕩,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今年,希望辦將啟動“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將把救助范圍擴大到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計劃在“五四”期間救助x名貧困農民工子女。同時籌建一個基金會,專門用于農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辦的現有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在走訪中,我們不只一次地問一些貧困家庭,也問自己,給失學的孩子解決了學費問題,他們會上學嗎?可正像關懷的媽媽所說,除了學費還有書費、校服費及其他一些費用,他們還是交不起。因此,幫助這些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全社會都應該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力所能及地為他們盡些心力。最終能體現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人們的關愛之情。雖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數人,但是通過捐助活動,會影響這一群體,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經過一周多緊張有序的走訪、調查以及宣傳,迎來了我們暑期社會實踐的圓滿結束,我們按計劃完成了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并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政策的了解。我們走訪了勞動局、就業保障局,在xx局長等的交談下了解到了xx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并且了解到與農民工相關的政策:小額擔保貸款的條件以及貸款金額,就業培訓的相關部門及政策,農民工個人保險燈政策。而且我們拿到了xx區勞動局根據自身情況編目的關于農民工的政策與指導,因還未出版,沒有具體的書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們走訪了陽光電腦培訓中心、黃陂技術學校等培訓機構,了解到了機構培訓的對象與內容,更重要的是農民工參加培訓的基本情況。
再次,我們通過xx區勞動局的介紹,走訪了養豬場及其附近的涼亭村、晨龍電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崗村、同建電子公司及同建村,從城市來到邊遠地區,再回到城市邊緣相對發展較快的地區。通過與村長交談了解本村的政策、農民工就業等基本情況,通過與農民工及其家屬的交談更直接的了解了他們的現狀與需求,并介紹了政府的相關政策。另外,我們還大范圍的做了問卷調查,通過具體數據來科學的分析農民工的現狀與需求,更具有科學性、真實性。
另外,我們進行了宣傳工作,得到了廣大農民工的關注與支持,有很多農民工主動上來咨詢,我們耐心的回答他們的問題,并宣傳了相關政策,還發放了與他們相關的政策文件指南,例如:小額擔保貸款辦事指南、創業培訓辦事指南等。
最后,我們回訪了勞動局,向他們反饋了我們的調查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而且,我們咨詢了關于農民工政策的更加詳細的內容,使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們鍛煉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際能力等,并且初步關注社會、近距離接觸社會、深入了解社會,這使得我們大學生受益匪淺,對于我們未來踏入社會時有很大幫助。
另外我們也真正收獲了具體的事情。從偏遠地區涼亭村與近郊區油崗村的走訪中發現:在近郊區農民工的年齡范圍廣,人數多,而且參加過培訓機構,技術含量高,總體來說是思想覺悟高,在此基礎上,在經濟危機下就業情況收影響較小;然而在偏遠地區,農民工集中是青壯年,但是他們的思想較為保守,他們寧愿投親靠友也不相信培訓機構,盡管政府出資每天10元的補助費。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改善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應該首抓偏遠地區,而且應該從思想覺悟上開始著手,大量宣傳開放的思想,鼓勵創新的思想等。所以我們應該“開放思想,實事求是”。
。
我區新生代農民工大約有5.6萬人,在職工中比例大約為37%。4月中旬至下旬,區總工會在我區工業企業、餐飲企業、商貿服務業等行業內新生代農民工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工資收入、工作情況、職業衛生狀況、生活滿意度、個人意愿等方面的48項內容,調查樣本為400人。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主要從事工業制造、建筑裝飾和商貿服務業,技術性工作與輕體力工作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擇業首選,與傳統農民工主要從事建筑業相比,有了本質的區別。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6.3%,高出我區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6個百分點。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工資水平較低,二是技能水平偏低,三是就業選擇被動,四是權益容易受損。
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工資水平偏低。20xx年我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319元。調查統計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平均工資僅為1867元。因此新生代農民工把高工資作為擇業首先。有41.8%的新生代農民工把工資收入作為就業的第一選擇,依次是工作強度和工作環境,分別是22%和10%??紤]工作危險性和受企業尊重分別占2%和3.6%。目前的高物價和高房價,是新生代農民工背負的兩大壓力。在這種壓力下,新生代農民工只能把生存作為第一選擇。調查顯示:78%的新生代農民工當月工資全部花光,沒有積蓄。
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民營企業工資分配機制存在缺陷?,F階段,民營企業職工的工資基數、工資增長基本上是由企業單方決定,不利于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調查顯示,由企業單方確定的職工工資占69%,通過工會集體談判確定的占12%,職工與企業商談確定的占6%。報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的占13%。在工資增長方面,民營企業多數沒有健全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
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技能水平偏低。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序仍然偏低。其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占47%,高中和中職教育比例為41%,大專以上文化占12%。工業企業中,68%的的新生代農民工沒有取得相應專業的技能等級證書。取得初級技能等級證書的占21%,具有中級技能等級證書的占9%,具有高級技能等級證書的僅占2%。而城市勞動力市場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過專門職業教育,具備中職、高職和技校水平的勞動力,占勞動力市場總需求的60%以上。很明顯,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能水平還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就是說,在知識和技能逐漸代替簡單體力勞動,并且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選擇新標準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不能獲得比勞動力市場需求更快的發展,他們中只有30%能夠長期穩定就業。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水平滯后于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是阻礙他們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和成長進步的關鍵性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培訓渠道單一,最主要的原因是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相對不足,其次是繼續培訓短缺。我區境內有xx職教中心、正大軟件學院、xx市機械高級技工學校、xx工業管理學校、xx民族專修學校等學校、大江技校等學校在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這些學校針對初中畢業學生開展基本技能技術教育,其中大部分是新生代農民工。但仍然有許多從農村出來的初中、高中學生,他們沒有機會接受職業技能培訓而直接進入工廠或走上工作崗位。即使是接受了初級職業教育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也面臨繼續培訓的困難。目前我區基本上沒有開展此類培訓的機構。另外,企業不看重技能等級證書,也是影響新生代農民工不主動考取技能等級證書的原因。多數企業并不看重職工的技能等級證書,而只看重職工的實際操作能力。企業不把技能等級水平與工資標準掛鉤,職工就不會主動去爭取那一紙證書。一些小企業為降低成本,專門招聘低技能人才,也讓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失去了培訓提高的機會。
新生代農民工正處在交友、戀愛、結婚的黃金期。同時,他們剛走出校門,仍處于“半成人”階段,對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強。由于上班時間長、接觸面較窄、工資收入低、就業行業農民工男女比例失調(建筑業和制造業男性多、服務業女性多),這就使他們普遍面臨想交友沒時間、想戀愛沒人選、想傾訴沒對象的困境,再加上企業管理和文化建設的不足,以及社會人文關懷的欠缺,婚戀和精神情感成為困擾他們的首要心理問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感情孤獨”已成為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主要困惑,在北京建筑業接受調查的農民工,超過七成將“感情孤獨”作為困難的首選。在實地調研中,透過一些新生代農民工略帶羞澀的話語,常讓我們感到其內心閃爍的隱痛和不安。
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第四個問題是權益容易受損。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高等勞動權益受損問題,是其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共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同樣的農民工身份,差距不大的人力資本狀況,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基本勞動權益實現上與傳統農民工相比雖然有所提高,但是總體境況相似,仍舊普遍面臨著一些共同的、亟待解決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欠薪時有發生、職業衛生健康保障不夠等方面。據一項在廣東的調查,20xx年,新生代農民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61.6%;遭遇工資拖欠的人所占比例為7.1%;人均拖欠工資1538.8元,差不多相當于人均1.5個月的工資。另據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布的20xx年流動人口監測報告,60%的農業流動人口就業于工作條件差、職業病發生率高和工傷事故頻發的低薪、高危行業。同時,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僅有60%的用人單位為其支付醫療費用。其中,服務業最差,這一比例只有47.3%12。
調查顯示,25%的職工不能在8小時內完成勞動定額任務,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在加班的職工中,81%的職工加班時間在2小時以內,19%的職工加班在2至4小時。有59%的職工能夠按照法律規定標準拿到加班工資,33%的職工加班工資達不到法律規定的標準,有8%的職工沒有得到加班工資。
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勞動爭議得不到有效調解。我區企業普遍存在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不健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不能有效調解勞動糾紛等問題。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企業不重視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企業認為:企業已經作出了處理,企業自己怎么調解?調解應當是上級職能部門的事情。企業這種想法,實際上是把解決勞動爭議責任推向政府部門,增加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量,使得那些矛盾比較小,比較容易解決的勞動爭議也得不到妥善處理,損害了職工權益。
區總工會接到的投訴,比較常見的是經濟糾紛。因為幾天的工資問題雙方協商不好,引發勞動爭議。這類問題,企業本身是有能力解決的。但企業采取推諉拖延的方式處理,職工無可奈何。對“勞動糾紛與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怎么辦”的問題,很多打工者選擇了放棄,大多數人覺得不是我一個人受到這樣的侵害,大家都這樣,算了吧,哪里都一樣。還有部分人認為,找相關部門投訴或者走法律途徑解決太浪費時間和精神,還不如去多找幾分錢挽回損失劃算。
同時,新生代農民工存在社會保險意識不強的現象。調查統計顯示,我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為79%,醫療保險參保率為67%,工傷保險參保率為74%,生育保險參保率為72%,失業保險參保率為40%。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險參保率,要高于平均水平。因為他們更了解《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在應聘時,會提出簽訂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等條件。但新生代農民工本身對工作崗位,工作環境較為挑剔,頻繁在企業間跳槽,工作單位不穩定,個人不重視參加社會保險。
新生代農民工還存在不重視勞動合同履約的現象。調查統計顯示,我區民營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較好。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較高,達84%,但勞動合同期限普遍較短,1年的占31%,2至3年的占41%,3至5年的占17%,5—7年的占6%,無固定期限的占5%。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比較開放,更希望自由,更渴望實業職工夢想,盼望盡快融入城市。相對于父輩,他們更注重自己人性的尊嚴,更追求生活的質量,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選擇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做賺錢的機器。有的打工者想法很單純,只滿足于“找份工作,不要太累”,他們不愿在一個單位長期固定打工,因此有些人主動放棄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有的雖然簽訂了勞動合同,但因為自身原因,放棄履行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履約率低,自身權益受損。同時他們在就業中存在參加社會保險意識不強,不重視勞動合同履約等現象,新生代農民工存在城市生活有邊緣化傾向。
新生代農民工還存在城市生活邊緣化的傾向。新生代農民工較之父輩,就業和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他們有文化知識,思維活躍,維權意識有所增強,對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要求。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數在城里長大,即使在農村,也完全沒有農業生產經驗,所以他們不可能像父輩一樣回農村居住。在城里居住,他們就面臨高房價的壓力,同時,他們也很難融入城市生活。
案例:小宇到主城打工快一年了,工廠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小宇和同事剛成為朋友,就得分開,到現在也沒有知心朋友。在工廠,小宇要從周一工作到周日,每天從早上8時到晚上9時,中間只有2小時的休息時間。在所剩無幾的空閑時間里,小宇總是選擇上網來逃避現實,“在網絡里,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沒有壓力,很快樂”。
我們應當注意這樣一個現實:新生代農民工在成長的過程中,正處在中國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變革最激烈的時代,人口流動更快,信息更全面,新思潮此起彼伏。因此新生代農民工價值取向多元,外在表現時尚,職業期望高,追求物質精神享受。他們不像傳統意義的農民工那樣僅僅為了養家糊口,他們不滿足簡單、機械、重復的勞動,而是尋求自我發展機會,尋找立足城市的機會,或者為回鄉創業打基礎。新生代農民工已漸漸成為農民工主體,我們應當重視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引導他們融入城市生活,同時也要引導他們自主創業、返鄉創業,推動新農村建設。
年以來,世界金融危機蔓延到我國,“”、“”及等地區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號稱“世界加工廠”以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企業相繼停工停產、減薪減員,市外出農民工開始出現回流。根據省、市相關部門關于開展返鄉農民工調研通知要求,我們組織專班人員先后對各鄉鎮辦區及所屬村組開展多次農民工回流情況專項問卷調查,摸清底數,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截至今年6月底,市農業勞動力轉移16.7萬人,其中外出務工15.4萬人。根據等鄉鎮提供的情況來看,截至11月底,市農民工回流5800多人,占外出務工總數3.9%。其中,外出務工人數最多的東升鎮回流1362人,占市回流總數23.5%??偟乜磥?,呈現以下特點:
(一)年齡偏大技能偏低男性偏多。經抽樣調查,返鄉農民工中,初中學歷且技能單一的男性居多。按年齡劃分:35歲及以下2300多人約占39.7%,35歲以上3500多人約占60.4%。按學歷劃分:小學及以下1200多人約占20.7%;初中4100多人,約占70.7%;高中、中專及以上500多人約占8.6%。按性別劃分:男性將近3000人約占51.7%;女性2800人約占48.3%。
(二)從“”、“”及沿海地區回流占主體。經走訪了解到,農民工回流前原務工地多為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從、、等地回流2300多人約占39.7%,從州、、等地回流1400多人約占24.1%,從、、等地回流700多人約占12.1%,從、、等地回流400多人約占6.9%,從回流不足400人約占6.9%,從、等內地回流200人左右約占3.4%,從等省內地區回流100多人約占1.7%,從其他地區回流300人約占5.2%。
(三)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企業停產減員是主因。據等地統計表明,家具制造業接近1000人約占17.2%,電子加工業900多人超過15.5%,服裝加工業近900人約占15.5%,鞋類加工業800多人約占13.8%,建筑施工業600多人約占10.4%,玩具加工業500多人約占8.6%,其他行業近1100約占19%。
分析市外出務工人員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地部分出口創匯企業因產品滯銷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開工不足并逐步裁員。二是外地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并停工停產,減員減薪,高額的城市生活和交通等費用部分農民工在務工地留不下來。三是外地部分企業因更新生產加工的設施設備,以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少數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轉崗轉業困難,而且用工單位也不愿在外來農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資金。四是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特別是糧食收購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的出臺,吸引了農民工返鄉務農或農產品加工。五是本地創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優惠政策逐步出臺,吸引了部分農民工返鄉準備自主創業。六是本地經濟發展帶動部分職業(工種)的工資水平大幅提高,特別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出臺,吸引了農民工回流就業。
據了解,市農民工回流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冬明春將迎來回流高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農民工因工資拖欠原因正在等待用工單位年終結算;另一方面是由于春運期間正值農民工返鄉高峰,可能導致農民工返鄉后不再返崗而留在本地。
從目前情況,市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本地用工單位的崗位更加緊缺,特別是出口創匯企業因產品外銷受限而將逐步出現職工富余,市場重現就業難局面。二是由于市內供過于求的矛盾比較突出,城鄉失業率將有所回升,影響社會穩定。三是農村可能出現回流農民工爭地現象,并將影響本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垸鎮北碾村楊珍元等回流農民工原在從事縫紉,現因已返鄉準備在家務農。
據了解,市農民工回流人數仍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冬明春將迎來回流高峰,農民工回流所產生的就業壓力將延續到年下半年或年上半年。為及時緩解就業壓力,積極促進就業,市現已采取七項措施:
一是發動各基層勞動保障服務機構開展農業人力資源調查,及時登記回流農民工的原務工地、原職業(工種)、現專業技能、培訓就業愿望等情況,建立市、鄉鎮辦區、社區村組三級聯動的信息報送制度,每天一次登記,每周一次上報。
二是引導回流人員參加技能提升培訓。技工學校、訓練中心等培訓機構已面向回流農民工開展了招生活動,現有1874名返鄉農民工已經或正在參加培訓,其中就業訓練中心培訓407人。8月初,高基廟鎮鄧家嶺村農民工楊鑫榮從返鄉后,參加訓練中心計算機平面設計培訓,并享受了培訓補貼。
三是舉辦返鄉農民工招聘會,重點引導第三產業擴大就業容量,擴大以個體工商戶為主體的用工需求。11月28日,市舉辦返鄉農民工勞務交流會,2600多名農民工進場求職,當天1132人與38家進場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四是動員本地用工單位招收技術人才。揚子江泵業、新傳媒等企業招用車工、造型工、廣告設計等長期短缺的熟練技術人員,現已有1900多名返鄉農民工實現轉崗轉業。
五是依托新農村建設就地消化。市各行政村正值換屆選舉,各鄉鎮辦區將新的村級領導班子成員選舉范圍擴大到了回流農民工,并動員回流農民工參與本地農業產業化經營。
六是發揮駐外勞務機構和駐外流動黨組織的作用,一方面引導部分有就業技能并準備回流的農民工在務工地轉崗就業,一方面動員在外創業的籍成功人士帶動農民工創業。
七是發揮創業培訓和小額貸款作用,引導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回流農民工自主創業,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籌備過程中。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家整理的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糾紛問題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家一起來看看吧。
當前,在城鎮化加快推進的背景下,農民工群體的工資支付、社會保障和城市融入等問題已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市住建局積極完善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工資拖欠和糾紛事件,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已有根本性好轉,但逐步呈現多樣性特點?,F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我市累計施工面積17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新開工面積4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企業資金鏈較為緊張的不利情況下,去年以來我局共受理工地農民工上事件103件,同比下降38%,涉及民工1812人,同比下降7%,工資金額889萬元,同比下降50%;“中秋”、“國慶”等節日實現零上,春節期間也僅有零星上事件,改變了以往重節日堵門、堵路、堵政府的局面;拖欠行為已幅減少。
由于對施工企業采取了有效的制約措施,施工單位也從根本上提高了重視程度,當前單純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形已越來越少,但卻呈現多樣性的特點。經整理分析,去年以來的103件農民工上事件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1.因建設業主工程款不到位等原因引發拖欠的18起,占比17%;
3.以討要農民工工資為借口,實為向建設業主催要工程款的17起,占比17%;
6.其他因素事件24起,占比23%。
由于對政府項目早作打算,并積極和施工企業溝通,去年以來政府投資項目并未發生較規模的集事件。而一些私營投資建設項目由于片面壓低工程造價,共出現5起農民工復上事件:
1.太倉市山海建筑有限公司承建的太倉鴻潤漂染有限公司車間(新區),因承包負責人逃逸引發農民工集。
2.太倉市傅氏機械有限公司車間(港區)因承包負責人逃逸引發農民工工資糾紛。
3.江蘇弘盛建筑公司承建的蘇州鋼領置業有限公司廠房(港區),因甲方資金投入未及時跟上引發農民工集。
4.由太倉世豪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江蘇通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中高檔住宅項目江南水郡(璜涇鎮),因甲方資金未及時跟上引發農民工連續上討薪。
5.太倉恒升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鎮安息堂工程,因企業管理不到位,未及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引發連續上事件。
目前上述事件已經多次協調處理得以解決,未造成惡劣影響。
去年以來,我局在成立“局矛盾糾紛調解員會”,建立“工資告知牌”、“工資發放計酬手冊”和“工資預留戶管理辦法”三項制度,構建勞資管理員網絡,推進農民工業余學校建設等措施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了預留戶資金使用。共收繳農民工工資預留戶資金8107萬元,動用資金170萬元,有效解決了因建設方資金緊張造成的工資延遲發放問題。
二是加強了部門聯動調處。加強了與區、鎮的聯動配合,共同協調處理轄區內發生的農民工上事件,合力解決矛盾糾紛。
三是加強了節前隱患排查。在元旦、春節等節前提前下發通知,要求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并結合質安監檢查抽查農民工工資發放情況,督促施工單位提前進行支付,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至農民工手中。四是加強了拖欠責任追究。對發生農民工較規模集、纏的企業通過工程建設誠信管理平臺采取了更為嚴格的通報、招投標限制和清退等制約措施。
1、合力加對惡意拖欠行為的處罰力度。
農民工工資糾紛涉及到住建、人社、、、總工會等多個部門,各單位應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形成合力,重點突出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前的清欠檢查,把拖欠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對小包工頭逃逸、向政府部門施壓逼討工程款和惡意欺詐等行為將進行嚴肅查處,利用誠信管理平臺采取嚴厲限制措施,發生惡劣事件的堅決清退出本地建筑市場。
2.全面加強對區鎮“bt”項目的監控把關。
當前區、鎮按“bt”模式操作的建設項目較多,此類項目工程量、資金要求高,有的建設單位因資金不足拖欠工程款并波及農民工工資。因此需對其進行嚴格管控,全面執行項目建設可行性論證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通過政府聯席會議確定按“bt”模式操作方可進行,并從批文立項、二證一書、施工許可證等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在施工企業選擇上,應充分挑選技術水平高、社會信譽好、資金實力強、有較高資質的企業。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跟蹤監督,一旦遇到資金壓力問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3.逐步試點推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
當前,南京、常熟等城市已在省內率先開展了農民工實名制管理試點工作。我市也可逐步試點推廣該項工作,通過實名制管理督促施工企業按時支付工資,并避免分包企業截留農民工工資,同時有效解決發生糾紛后農民工“舉證難”的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從根本上破解農民工工資糾紛難題。
自《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實施以來,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20xx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20xx元,比20xx年增加359元,增幅達21.2%,拖欠問題有效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但是農民工子女教育、自主創業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比較強烈的自主創業愿望也遠遠沒有實現。所以必須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問題。
農民工是中國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村人口非農化沒有同步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根據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的估算,20xx年農民工外出務工人數達15863萬人,加上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工,全國農民工總數大約為2.5億多人,成為僅次于農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勞動力群體。農民工群體為城市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幾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規定和方針政策,農民工權益和生存狀況基本得到解決,使農民工逐步擺脫了“弱勢群體”的名稱。但由于農民工數量過于龐大。為進一步提升和改善農民工的生存條件,必須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自主獨立的發展和工作。因此,對于農民工的自主創業問題顯得十分重要。那么,對于農民工而言自主創業意味著什么?他們自己又如何看待?對此,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外語系“三下鄉”第二支隊帶著這些問題在我國農民工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重慶市及周邊區縣通過分發統計表、踩點訪問、網絡查閱、圖書查閱等途徑搜集大量數據,在加以匯總和分析后得出相關結論并撰寫此次報告。
50名調查對象中,平均年齡為27.14歲,其中16~20歲的占15%,21~25歲的占24%,26~30歲的占30%,31~35歲的占20%,36~40歲的占12%。從性別結構看,女性農民工的平均年齡低于男性。
從文化程度看,小學文化程度占8%,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中專文化程度占34%,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6%。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農民工的文化程度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調查顯示,農民工的就業部門分布于國民經濟的幾乎所有部門,但是農民工的就業部門仍然比較集中。在20個樣本中,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人數最多,占32%,其次依次是社會服務業占20%,批發零售業占14%,住宿餐飲業占1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10%,其他行業占8%。與20xx年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相比,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農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20xx年占22%,20xx年占25.2%,20xx年占30.3%,20xx年初達到42.1%;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20xx年占16.6%,20xx年占16.8%,20xx年占22.9%,20xx年初達到36.7%。
調查顯示,20xx年初農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9049元,人均收入4869元,其中人均務工收入3675元,人均農業純收入1194元,務工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75.4%。20xx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1690元,比20xx年的875元增長近一倍。從數據分析與往年相比,農民工家庭務工收入有了較快的增長,在總收入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農民工家庭收入增長的最重要的源泉。雖然,農民工家庭的經濟狀況得到改善,并有68·2%的農民工家庭的經濟情況在當地農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農民工認為其家庭經濟狀況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這種反差表明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
據我們的統計和調查表明,大多數農民工對自主創業的相關常識較為生疏。在50名調查者中對自主創業有意識或對自主創業內容或國家相關政策的農民工只占到總人數的22%(11人),但希望通過自主創業擺脫打工或現狀的占總人數的68%(34人)。
我們對50名農民工就業狀況和創業意愿進行了詳細調查,其中有自主創業意愿的7人,占14%。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就業期望值過高,因就業素質低,崗位、待遇不合意愿,也在創業與求職就業之間徘徊。
目前,對于農民工求職就業,我們主要是依靠行政促進、信息轉達等手段,開辟渠道行聘求對接之便,其就業成果往往依托于企業及三產服務業等提供的崗位。政府能夠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僅僅是杯水車薪。沒有足夠的崗位,促進措施力度再大,也不會有更大的成效。而自主創業,須經政府有關部門、創業者個人及其所在基層組織合力同步才能實現。通過網絡數據對某縣有創業意愿的9684人調查發現,截止20xx年五月中旬,已實現自主創業、項目在建或啟動開始創業的有20xx人,已建設和在建創業項目1786個,實際創業人數占20.8%??傮w來說,能夠走上創業之路者比例還相對較低。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農民工對待自主創業的心態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形式:一是個人、家庭等各方面不具備創業條件,也沒有創業動機;二是有創業意愿而望“?!迸d嘆,隨著創業大潮的涌動,內心也燃起創業激情,想通過自主創業改變現狀,但缺乏信息,無技能,少資金,因而顯得有心無力,難以邁出創業步伐;三是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但由于創業意識淡薄,感覺創業路難走,不愿擔冒風險,“怕”字當頭,缺乏自主創業信心;四是創業愿望迫切,掌握技能或具備一定的創業條件,有決心有信心,這類人往往是創業的成功者。
制約農民工創業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資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農民工依靠一般性耕種和在外打工所積累的資金有限,甚至沒有積累。資金的關卡把許多農民工擋在了創業大門之外。政府扶持創業的小額貸款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能夠拿到的是少數,有的創業項目小額貸款額度也難以滿足需求。調查的有創業意愿的9684人中,因為缺少創業資金難以成行的就有7166人,占74%。無錢投入是絕大多數農民工創業的“瓶頸”。
二是創業起步,渴求指導服務。調查發現,由于一些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項目缺乏生產行業、產品、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投資適度、設計規模、經營核算等方面的知識,迫切需要得到有關方面對項目的“會診”定位及其他各個環節的指導服務。沒有這種指導,他們往往缺乏信心,舉棋難定。一部分創業者因為缺少這種指導,使投資陷入盲目性。
三是缺乏經驗和技能,期盼創業培訓。大面上只注重了就業技能培訓,而對創業者的培訓重視不夠。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識限制,部分創業者思維方式傳統,營銷觀念滯后,市場開拓能力差,家族式管理,機制不合理,生產人員技術水平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因此,經營管理培訓和生產工人的技能培訓是創業者的迫切需求。
四是盼望有關部門熱心支持,便捷服務。農民工創業,有創業的外在條件即產品、市場等,有內在條件即個人創業意愿,但這距掛牌開張、創業成功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經過工商、稅務、勞動、衛生、環保、土地等多個部門的多道門檻,他們最盼望一路“綠燈”。這些部門的熱心支持、快捷服務是他們順利創業,成功創業的關鍵。任何一道關都有可能把創業者擋在門外。
以上農民工新情況的分析表明,農民工的狀況得到效的改善,特別是工資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拖欠問題所緩解,政府給農民工提供的服務有所加強,農民工的會保障實際參保率有所提高,但是農民工收入低、社會障參保率低、處境困難等基本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大多沒有產生積極自主創業的想法和準備??偟膩碚f,首先是政策效應和制度因素,還包括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農民工問題解決的長期性和復雜性等。
農民工的狀況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就得到有效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農民工問題引起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意見》的貫徹,顯現出明顯的政策效應。而農民工問題之所以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尤其是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意識沒有形成,主要原因也在于農民工對社會和個人的認知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以及制度的缺陷和政策效應的不足等,因此加強和普及農民工思想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同時許多政策措施還有待進一步落實,要引導和培養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
《國務院若干意見》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現在的關鍵是要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根據上述對農民工新情況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特別要注意采取以下具體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堅決貫徹落實勞動法,加強對農民工的學歷及社會教育,逐步引導走向自主創業;加大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扶持力度;整頓和完善政府的就業組織和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強化對農民工的就業信息和培訓服務,保證農民工就業的正式渠道的廉潔高效;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首先下決心建立強制性的、規范的、適合農民工特點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然后再逐步納入全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進一步落實各項解決農民工問題的政策的同時,還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大相關投入,逐步消除農民工自主創業制度障礙和資金困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自主創業問題。
農民工和“民工潮”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特有現象。農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經濟市場化改革、經濟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經濟結構調整的產物,也是經濟體制轉軌、發展戰略和增長方式轉變及結構轉換都還沒有完成的結果。農民工和“民工潮”雖然有其產生的必然性和較大的積極作用,但把二、三產業的勞動者區分為城市職工與農民工兩種,畢竟是不正常、不合理的現象;農民工潮水般在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畢竟還是一種非常規的成本過高、問題過多、副作用過大的鄉城人口流動。農民工問題和“民工潮”現象最終必將消失。
那么,農民工問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工潮”現象怎樣才能最終消失呢?我們認為,其一是將農民工城市化。因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工“進廠又進城,離土又離鄉”,落后的二元經濟才能真正轉變成一元現代化經濟,“候鳥”式的農民工才能成為永久性的城市職工,農民工才能變成市民,春節一般也不需要回農村過年,也就不存在農民工及各種歧視和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問題,“民工潮”及其帶來的春運緊張也就自然消失。
其二是引導農民工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隨著我國,尤其是重慶市及周邊區縣農民工城市化的逐步擴大,城市人口量激增。對城市人口就業將產生極大的壓力。同時,城市化的農民工學歷文化水平較低,在社會崗位的競爭上不占優勢。因此若引導農民工自主創業,不僅發揮農民工大量勞動力優勢,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能夠一定條件下能夠避免農民工在以往形式的就業中遭遇不公平待遇。
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扶十分重要。
引導推動農民工創業,不僅僅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緩解就業壓力,統籌城鄉就業的治本之策,長遠之舉。就業崗位決定著就業成果。因此,政府如果單純在崗位和求職農民工之間為就業而推張舉措,從宏觀、長遠的角度來說是被動的。必須從根本上探索長遠的、可持續增加崗位、擴大就業容量的體制、機制和措施。那就是政府在積極推進招商引資、籌建大企業項目的同時,強化措施引導推動農民工自主創業,增加創業項目數量,擴大就業空間。發揮出農民工創業的潛能,就把包“袱變”成了財富。創業項目對于促進帶動就業的作用是巨大的,門檻低,易于就地就業,雙方對接相對靈活。
政府方面一是要引好路,為農民工創業定好位。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以市場的眼光選項從業。依據個人條件幫助選準項目是創業成功的重要一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設立由經貿、商業、金融等方面的專家及有關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指導團、智囊團或成立這方面的專門機構,幫助把脈診斷,為農民工創業人員定位選項,出金點子。對自有資金少或可能爭取到的資金少的,從投資少見效快、技術含量低的小項目做起,陸續滾動發展;對缺少技能、市場開拓能力的,可立足當地農產品或產業集群上項目,利于掌握技能和融入市場;對有一技之長的幫其發揮個人優勢,篩選合適項目。通過綜合謀業人員各方面的條件,幫助“量體裁衣”,規避風險,揚長避短,讓他們因人而宜,圓創業夢。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這是促進創業的“瓶頸”。在用足用活小額貸款政策基礎上,政府與金融部門協調,開拓支持創業的信貸渠道。實行農戶聯保,協調加入行業協會實施聯手“抱團”擔保,都是可行的。政府也可探索建立農民工創業專門扶持基金,重點對創業項目實施貼息扶持,或者研究試行農民承包土地抵押貸款,擴大抵押資產范圍。逐步放寬政策,開放融資渠道,允許民營金融機構進入民間融資領域,促進資金信貸的市場競爭,激活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使面向農民工的信貸機制更加靈活。
三是簡化程序,營造寬松創業環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放寬條件,降低門檻,開辟綠色通道。農民工創業報批涉及到的各個部門要一盤棋,也可以實行并聯審批,減少環節。目前,各地都有對于創業的優惠政策,涉及到多個部門,多個方面。但創業者能否享受到、享受多少,則少有過問。這其中缺少一個牽頭或綜合督查落實的機構或部門。立足于在體制、機制上為農民工創業拓寬空間,有專門機構負責或制度規范,以確保搞好“保駕護航”是必要的。
四是搭臺鋪路,筑巢引鳳。政府投入一定資金,統一規劃建設創業園、創業基地或創業一條街,也可依據產業組織農民工居家集體創業,結伴出“?!?。政府強化服務扶持措施,減少創業人員創業過程中的多個環節。昌樂縣自去年以來,建設了下崗職工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各鎮(街道)建設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這些園區和基地都實行選址、規劃、建設、設施配套及項目審批手續等統一辦理,極大地方便和促進了農民工創業。同時,創業項目同一種類,同一行業形成集群的,由政府出資聘用權威技術能人,統一指導創業項目生產經營。對于有技能、有實力的在外務工能人,政府可引導、鼓勵、邀請其回鄉創業。
五是搞好創業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力。針對創業人員需求,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向”、“分級”、“分行”培訓,對創業項目的招用工人實施技能培訓,或者按照創業項目需求進廠(場)培訓,積極為創業人員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六是注重給創業者以政治榮譽,提高其社會地位,打造其與政府之間的情感平臺。對于創業的模范、典型,要大張旗鼓給予表彰。在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同時,在政治上給與一定的地位。通過發放慰問信、賀年卡、組織召開座談會、茶話會等形式與創業人員溝通感情,體現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我們學?,F有在崗教師128名,學生1051人,下設5所村小,學生居住在三個鄉鎮26個村。其中,農民工子女127名,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占全校學生總數的12%;農村留守兒童12名。最近,我們進行了一次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調查。
我們學校地處近郊農村,6所學校分布于新城子現代副城周邊。事實上,已成為大量接納農民工子女的小學。我們學校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體現,不是簡單的城鄉差異,而是本地學生與外地學生間的差異。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們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全校所有的農民工子女的問卷和統計資料進行了分析。
農民工子女實際上包括了兩個群體,一個是流動兒童,一個是留守兒童。從這樣一個整體的概念出發,這兩個群體都是我們所要關注的。這兩個群體之間,從整個變化態勢來講,是動態的,今天的流動兒童可能會成為明天的留守兒童,今天的留守兒童也可能成為明天的流動兒童。
(一)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成因。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圍繞解決“三農”問題和增加農民收入,加之城市勞動力的缺乏,廣大農民紛紛進城務工就業。隨之而來的人口遷移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問題突出。文化背景各異、學習方式不同,農民工子女心理發展不平衡。農民工子女大多來自經濟條件比較差、物質和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偏遠農村,且農民工子女都是從農村的學校直接進入本地,他們和真正的農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農村這兩個群體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以及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的成績較本地孩子差,使農民工子女極易產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薄弱、戒備能力強等不良心理。來自本地孩子的歧視,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也讓農民工子女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
2.安全無法保障。流動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穩定,工作變動導致了居住場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動人口出于經濟上的考慮,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環境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這樣一來,學校和家庭無法建立穩定的聯絡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無法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脫離家長監護問題非常突出,而且導致學生的出行安全無法保障。
3.教學內容相異。一般來說,農民工子女大多是從偏遠農村的學校轉入我校。他們的文化基礎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尤其是英語教材),不同的教學進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學習環境導致流動兒童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現了不能適應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沒有學習熱情,缺乏成就感,情緒不穩定,如忍受性低、孤獨感強等;二是缺乏團體歸屬感,易產生不良情緒如反抗傾向、被壓迫感等。同時,農民工子女還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偏低、自卑、自閉、壓抑等心理特征。這些原因導致流動兒童產生厭學態度。
4.家長思想觀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上的幫助對學生適應性有顯著影響。調查表明,大多數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關注的,但是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家長不能對子女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輔導。流動人口多半來自經濟、文化較為落后的農村,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壓力讓他們沒有能力、時間和精力來科學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家里根本沒有讀書學習的氛圍,以致流動兒童在學習心理上也存在一定問題。
(三)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建議。
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解決,不僅是對農民工子女權益的尊重,更關乎國家、社會的長期穩定和長遠發展,因此全社會應一起來關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讓所有的農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藍天下一起成長。
1.制度創新問題。我們國家已逐漸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義務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國家已經規定了兩個為主的原則,就是以流入地為主,公辦學校以政府為主,這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價值,要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的職能和公共服務的能力,以政府為主,公辦學校為主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改變當前以戶籍人口為準的教育管理體制。我們管理模式是以戶籍為主的,要適應流動人口的現實,就要改成以常駐人口為準,把常駐人口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的范圍,納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農民工子女教育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制度的創新問題,它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制度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就教育問題來談教育的制度創新,因為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只是技術性的問題,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當務之急,是有質量的教育公平。我們最重要的還是要經濟制度的改革,要消滅城鄉兩元制度,這個制度不改革,經濟不發展,城鄉的差異造成了農民工子女教育永遠解決不了,為什么農民要進城,就是因為經濟水平的差異,經濟制度的差異,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2.正確認識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農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權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權利。其次要認識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子女正逐步遞增,搞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個克不容緩的問題。這不僅是教育問題,也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客觀需要。農民工子女比較懂事,有良好的自強自立意識,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傾向和與社會對立的不良情緒,他們需要得到健康、積極、向上的教育??傊?,農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們的父母也是國家的建設者,政府義不容辭地有為他們提供教育的責任。
走訪留守兒童——關于農民工留守兒童心理情況的調查。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作為子女的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即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16歲以下(包括16歲)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父母親其中一方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留守兒童群體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頻頻引起社會各界側目,讓人們覺得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呵護!
據資料顯示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獲得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教育,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為此,應學校號召,為了正確認識國情、深入了解社會、提高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借暑假機會進行社會實踐,由于家住農村,外出務工的農民較多,本著學校要求的“就近原則”,他們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為我此次社會實踐的對象。經過幾天時間的構思、收集整理資料、制定調查問卷等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帶著一份好奇和幾許期待踏上了漫長的家訪之路,在有關村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民們的熱情幫助和極力配合下,我走訪了我村共28個組(據村委介紹我村除去統征人口目前總共28個組)的社員,對符合條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兒童(因為有幾位家長已帶著孩子外出,家中空無一人)的心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調查問卷(附后),并獲得了一系列數據和一些情況。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調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親外出務工、4位孩子的母親外出務工、39位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其中包括父母離異者)。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并且大多數都是在嬰幼兒期或者還屬學齡前兒童時都已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跟隨年邁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雖然有部分幸運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親自照顧,但是由于不能同時擁有父母雙重的愛,心中難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長在外打工所持續的時間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最長的已有長達16年之久。家訪過程中,我還了解到部分家長由于心系賺錢,已持續有好幾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兒女。讓原本就渴望他們關愛的孩子們一次次的化希望與盼望為失望,一次次的由興奮與激動變為深感無助,一次次的覺得他們的父母已然不再愛他們、已然將他們深深遺忘。讓那幼小的心靈倍受打擊,留下無言的傷痛,并且傷痛在無形中擴散,擴散得肆無忌憚!再看到同齡伙伴可以無憂無慮地同時擁有父母親雙重的關愛,可以時刻承歡父母膝下,那早就傷痕累累的小小心靈難免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為粗暴蠻橫、臟話連篇、易于發怒、脾氣多而暴躁、易沖動、怒則打人摔東西;有的孩子故意與家長逆反或者經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膽小,敷衍了事、馬馬虎虎;有的孩子由于渴望更多的關愛,喜歡借故向別人撒嬌,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有的孩子由于年齡太小就離開父母或不得不與其中一方分離,誤以為是他們不愛自己,于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對家長撒謊,借故索要更多的物質和金錢、鋪張浪費,或者貪玩厭學、學習成績一度較差以此來報復那離他們而去的父母……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不勝枚舉,無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會、向父母控訴著自己孤獨無助和對父母雙重呵護的渴望!
也許你會認為他們的表現很令人心寒,辜負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換個角度試想:他們有這些表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們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雙重的愛,是社會對他們的關心不夠,是命運對他們不公,導致他們淪為受人“歧視”的農村留守兒童,導致他們從小就遠離父母的教育和憐愛。
留守兒童在生活、學業、人格等方面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問題顯示了他們的基本權利和要求得不到滿足。這不僅涉及到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更嚴重的影響到我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直接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進程,尤其不利于社會穩定和公正、和諧社會的實現,亟需社會共同的關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決。
面對“祖國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況,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做點什么呢?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走訪他們的監護人,帶給他們適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走訪他們就讀的學校,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帶給他們一些書本、文具等物品,也帶給他們知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憧憬,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努力奮斗,同時也把他們的堅強與微笑帶回我們的校園;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社會責任感,對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兒童的成長多一份關心,努力保護好中國的“脈搏”以促進華夏民族的不斷發展!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走訪了這些留守兒童及其“代理家長”,感覺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讓自己的子代成為留守兒童,同時也為回報社會對我們留守兒童的關愛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村的相關領導人的支持與指導,感謝全村廣大社員的熱情幫助與積極配合,祝愿您們生活愉悅、合家歡樂!
農民工工傷保險是指農民工在生產、工作中遭受事故傷害、職業性疾病以及因這兩種情況造成死亡,在農民工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時,國家和社會為農民工及其親屬提供醫療救治、生活保障、經濟補償、醫療和職業康復等物質幫助,以保證農民工或其遺屬的基本生活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
從近年我縣工傷事故發生情況看,農民工工傷事故發生人數約占到了工傷事故總人數的65%左右,且農民工在工傷認定、醫療救護、康復及待遇補償方面頗費周折,因而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在我縣發展縣域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成為政府不可忽視的緊要問題,由此可見,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是城市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為此,今年5月我對上饒縣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對我縣現在農民工工傷保險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全縣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占了近50%,參保的企業也有58%沒有全員參保,有92%的農民工不知道有關傷亡補償的標準,65%的農民工不清楚是否參加了工傷保險及相關的社保政策制度,很多農民工把工傷保險混同為商業性保險,甚至認為工傷保險是“正式工”的事,與自己這些“臨時工”是不沾邊的,而且這些人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有“拿人工資,替人做事”的思想,既然拿了別人的工資就理所應當為老板做事,即使發生了事故,也是自己不小心,活該自己倒霉,賴不上別人,由此可見許多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缺乏必要的了解,對能夠切實保障自身權益的工傷保險也迫切需求。
1、企業認識不到位。
調查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普遍存在交工傷保險不劃算的錯誤認識,而且他們認為,農民工素質低,人員流動性又大,人員不容易管理,為他們參加工傷保險的話會增大企業成本,不利于企業在競爭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不愿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且在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許多企業不但不積極救治,反而百幫拖延、拒絕支付農民工補償、醫療救治等合理費用,根本不知給農民工買工傷保險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應盡義務,而且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不僅是社會的責任也可以穩定職工隊伍,只有做好了工傷保險工作,維護好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利益,才能提高職工的工作熱情,從而使企業更好更快的平穩發展。
2、非法用工現象嚴重。
在發生工傷事故的單位中,有些單位連營業執照都沒有,根本不具備用人資格。特別是在建筑領域,存在著嚴重的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現象,包工頭大量存在,使得許多農民工發生工傷后不知向誰索賠,而在發生了工傷事故后,大多數用人單位在農民工尚未完全痊愈的情況下就讓農民工出院,致使農民工身體康復期變長,嚴重的甚至可能留下后遺癥,還有少部分用人單位以農民工對工傷的發生有過錯為由要求農民工自己承擔醫療費用或單位承擔少量的醫療費用,這給農民工造成了很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說非法用工問題政府方面絕對不容忽視,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廣大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
3、農民工發生工傷后,未參保的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向農民工支付工傷待遇。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勞動者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單位不給勞動者上工傷保險,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要向達到傷殘等級的勞動者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相關工傷待遇。然而在調查中發現,發生工傷后,許多用人單位也只是為農民工治療工傷,對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及其他工傷待遇根本不予支付,在工傷私了過程中,用人單位和農民工的地位也往往是不平等的,用人單位憑借著自己的優勢迫使農民工讓步,有的老板公然叫囂:“你私了可以,你要是告我,老子奉陪,非得把你拖死不可!就是法院判你勝,我也不給你錢,看你能拿我怎么辦!”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農民工被迫接受和解,而少部分不滿和解條約的農民工通過打官司,千辛萬苦拿到法院的判決時,部分用人單位卻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所確定的給付義務,往往采用拖延、逃避的方法來應付,這更加重了農民工的負擔。
制改革的需要。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對大力發展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落實農民工工傷保險事業迫在眉睫,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努力。1、要加大社會保險政策宣傳力度。
要通過印發宣傳資料、開展政策咨詢解答、深入企業和鄉鎮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工傷保險政策,讓廣大農民工都正確認識參加工傷保險是法律的規定,有利于雇傭雙方,形成積極參保的濃厚氛圍。還應利用各種媒體資源加大工傷保險普法宣傳,使廣大職工能夠自覺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廣大企業能夠從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對待工傷保險工作,充分認識到給職工特別是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到對工傷農民工給予合法補償和積極救治的重要性,為維護工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2、各部門應加大協調配合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
各相關部門如勞動保障、安全監察,財政、稅務、環保、衛生、建設等單位要相互支持,各盡其職,密切配合,分別把好用人單位參保關,互相監督和制約,確保用人單位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對于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有關部門有權向其進行行政處罰,在當前維護工傷農民工合法權益具體工作環節中,比如在工傷認定、待遇補償方面,政府方面應為工傷農民工依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同時,還應組成一個由政府負責組織的、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權威機構,以切實維護好工傷農民工的權益。
3、要加強機構隊伍建設,不斷拓展工傷保險工作。
各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應增強責任感,解放思想,拓展思路,與時俱進,把工傷參保、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等工作切實落實到實處,另外,在做好農民工工傷補償工作的同時,還應積極開展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工作,完善制度和機制,加快推進工傷保險事業的全面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