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范文可以包含背景介紹、問題分析、解決方案、結論和建議等不同部分,以系統地展示研究成果或工作成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報告范文,它們涵蓋了各個領域和主題,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發。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精彩的報告范文吧!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笨梢?,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潛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圣陶老先生也曾說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說:“改的優先權應屬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潛力?!?/p>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超多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轉成了被動理解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诖?,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潛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后,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透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用心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賞析潛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潛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潛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資料。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潛力。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透過查閱、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潛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透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潛力進行調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帶給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范、合理。
經驗總結法:透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后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醞釀制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狀況,搜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并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用心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后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于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日?;顒?。
09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干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11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10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征細致描繪》。
10年10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10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說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10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后說值得推廣。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后有三點評價,1.港區初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后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潛力。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校園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后與進修校園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11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校園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貼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墩n標》個性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潛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币操N合葉圣陶老先生說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潛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于課堂,恰好貼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鑒賞潛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鑒賞,又是對課文鑒賞的復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閱讀課上作批注,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證明鑒賞潛力越來越高。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潛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范符號的潛力以及語言表達潛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用心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潛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潛力?!皩W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于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理解,其價值能被實現?!碧K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弊寣W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潛力,相信他們有鑒賞潛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證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推薦。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里就簡單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能夠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鑒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潛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決定潛力,語言表達潛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困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困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理解批評的潛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恒追求?!?/p>
6.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ヅジ淖魑淖钅芊从成拘栽瓌t,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潛力。
淮南市毛集區實驗中學于20xx年4月向淮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申請了《農村中學優秀教師專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課題,20xx年11月通過審批立項,正式開題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近1年的克難攻堅,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10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淮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申請結題驗收。
(一)研究的思路:
1、課題組會同教務處確立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設計研究初步方案,然后在校內發動教師共同參與,廣泛征集教師們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課題方案。申報立項后,建立對參與課題研究者的獎勵制度,再課題的研究者。
4、發揮學校教師的群體力量,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
(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課題組經過研討,確定課題研究方案,提出課題研究著力點,理論研究與實踐運用的結合點,在學習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積極探究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及時總結經驗形成新理論。
20xx年11月10日,該課題經淮南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批準列為淮南市市教育科學立項課題。
第二階段:20xx、10——20xx、10,為課題立項后的論證、研究實施、中鑒階段。20xx年7月邀請專家進行了課題中期成果鑒定。
第三階段:20xx、10——20xx、11。課題研究評估、總結及成果推廣階段,
(三)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調查法、對比法、總結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三個方面: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校的品質和辦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認為,研究結果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觀念作為策劃中心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再是“傳授學科知識的專家”,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啟動組織者、指導調控者以及學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發者。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通過課題研究,教師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診斷和反思,對教學過程和自己的教育生活進行規劃和設計,教師們取得了一致共識,即:把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教育創新相結合,把自己的精神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結合。
3、教師自身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實踐反思鋪就了教師的成功之路。
(二)課題研究促進了學校的品質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課題被確定為市級課題以后,課題本身就成為了激勵全校每一個人的教育資源。課題研究不僅成為學校推進教育改革的強大動力,而且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因為課題名稱地體現了絕大多數教師要求進步的愿望,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學校的聲譽,而更為重要的是,課題研究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內涵。
(三)課題研究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品質的整體性提升。
課題研究的結題,并不意味著課題研究的結束,我們會繼續研究和實踐下去,期待著把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落實在教育工作中。也懇切希望得到更多專家的指導和支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薄坝變簣@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幼兒園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游戲的傾向。家長也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游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用處。兒童游戲越來越少,孩子越來越孤獨。而另一方面,民間游戲面臨失傳。那些以前給我們帶來無限快樂的民間游戲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為孩子們所熟悉。其實,民間游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方便、不受場地人數限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潛在發展空間,正適合我們縣城的幼兒園,我們何不把民間游戲介紹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傳統游戲的快樂呢?為此,我們幼兒園選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子課題——“民間游戲的現代好處挖掘”,期望在課題引領下認真了解、解讀民間游戲,讓它在幼兒幼兒園教育中發揮巨大作用,讓孩子們體會民間游戲的樂趣,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同時也期望,在課題引領下,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標。
2、研究民間游戲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了解游戲對幼兒社會性交往潛力、情感、智力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資料。
1、各年齡班如何選取適宜的民間游戲,如何對傳統民間游戲進行改變和創新。
2、民間游戲與幼兒多元智能(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發展的關系。
四、研究對象。
主要選取夏津華夏幼教中心3---6歲(小、中、大班)約300名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評優展示法、觀察法、談話法。
持和方法指導。如:我們透過研究資料搜集了很多少數民族的游戲,如“叼羊大賽”、跳花竿等,孩子們很喜歡。
2、行動研究法:我們經過思考決定實施以幼兒為主體,以活動案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再次活動(行為跟進),緊密結合實踐中的難點盡心研究。如剛開始做課題時,小班幼兒不適合搜集來的民間游戲,因為一些比賽性質的游戲對體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較高。我們經過反復研究,改造民間游戲,重點發展適合小朋友的非競賽性質的游戲,老師們提出來能夠試試語言類游戲(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戲(比如《挑小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優展示法:從全園評選出幾個秀的民間游戲活動案例,請老師們一齊觀看活動,并當場進行評析,合理吸收和借鑒,然后應用于實踐。這樣進步十分快。如,我們在xx年x月觀看了楊杰的《百變神圈》,老師們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大家發現,民間游戲配上民族樂曲,感覺很美!xx年x月我們又觀看了蔣巖巖的《齊天大圣》,我們又發現,用傳統故事中的人物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體育游戲、表演游戲交融滲透,游戲的趣味性大大增強。就這樣,大家經常交流,互提推薦,一點點提高。
4、經驗總結法:將同做“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課題的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合理吸收,取得對課題開發有啟發好處的經驗,概括出支持課題研究的先進方法并加以利用,對我們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處。上級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津一幼的“資料收集”和煙臺藍天幼兒園的論文寫作都給了我們極其寶貴的啟發。
5、觀察法: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游戲的觀察評析都以此為依據。我們會在主角游戲中發現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究竟怎樣,還會在體育游戲中發現孩子的運動潛力如何------記錄下來,便于又針對的實施教育。
6、談話法:主要用于游戲之后,和小朋友交談,了解他們在游戲中的感受,以及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便及時對游戲規則做出調整。
七、研究實施步驟。
1、學習準備階段。
a、基本理論的學習:學習丁海東《學前游戲論》、周兢《中國民間游戲》、皮亞杰《兒童心理學》,重點學習學前兒童游戲的專業論著,進一步了解幼兒游戲的特點,并了解民間游戲由來和各種玩法,結合幼兒園的實際狀況,思考如何讓民間游戲深入孩子的生活,讓他們真正喜歡上民間游戲。
b、確定人員分工和各時段任務:
我們這個課題由園長常紅喜親自督導,教研組長宿軍全面負責,精選我園秀的骨干教師:、
具體安排如下:
起止時間要解決的問題負責人。
20xx.1------3月活動發起,搜集素材,分析歸類。
20xx.5------9月結題階段,提升經驗,鞏固成果。
2、課題實施階段。
第一步:召開課題組會議,制訂各階段目標,明確各自的任務。第二步:利用圖書文獻、學前教育網搜集民間游戲的相關資料;召開班級家長會,請小朋友和家長都參與收集相關材料的活動中來。
第三步:資料匯總,研究、分類,確定哪些游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選取一個適宜的民間游戲,介紹給小朋友,大家一齊做游戲,教師觀察并記錄。課題組根據幼兒的狀況和老師的意見召開教研會,分析解決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推廣先進的經驗。同時注意收集文字資料、影像資料。
第五步:對活動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篩選,并分門別類存入檔案。
第六步:提升經驗,重點引導參與課題的教師撰寫論文、制作課件。并進行評比,相互學習。
第七步:結題,向上級課題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園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學前兒童游戲的多元價值開發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定為課題研究實驗園,結合幼兒園實際狀況,我們選取的子課題是《兒童傳統游戲的現代好處挖掘》。在從事課題研究的兩年多里,在總課題組的引領下,課題組成員深入研究,用心實踐,大膽創新,在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教師的教研潛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獲。
同時,還積累了超多的游戲活動資料,編制了自己的園本教材。華夏幼教中心的孩子愛游戲、玩游戲已蔚然成風?,F將我們取得的成果列舉如下,請總課題組檢查驗收:
1、民間游戲的創新、改編。
我們在整個課題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個民間游戲,分為體育類、益智類、語言類、藝術類并對這些游戲作了相應的創新改編,并已經匯編成冊(見《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總課題交流會《階段性成果集》。
2、游戲和幼兒多元智能關系的研究。
我們對開展的每一個游戲都進行了多元價值分析,發現透過豐富的游戲,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智力、體能都有較大提高,個性是社會交往潛力提高很快。
我們已經制作游戲觀察幻燈片5個,整理出論文十余篇并編印成冊,其中論文《親子游戲在家園聯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園地》20xx年第一期發表;課件《捉不住的小魚》、《我和報紙做游戲》獲“解讀兒童游戲,走進童心世界”課件大賽一等獎。透過教師的分析總結,我們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游戲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參觀交流的老師都說:“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遠遠高于他們的年齡!”
我們的孩子進入小學很受歡迎,在校園里,不論是體育運動、文藝表演、學習知識還是與人交往,他們都出類拔萃,應對自如。
3、做游戲、愛游戲構成幼兒園的特色。
我們根據游戲活動的經驗,編制了分年齡段的案例設計集(《夏津華夏民間游戲集錦》),并保留了幻燈片資料;根據孩子們愛游戲的天性,我們把每年的四月為“游戲月”,每年x月舉辦“親子運動會”。每一天下午4點后,全體小朋友都參加戶外游戲,游戲已真正成為華夏幼教中心的傳統和特色。
4、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是一條線,我們不斷針對實踐中的難題開展教研,從一開始的游戲篩選、游戲組織到之后的游戲觀察、游戲評析、整理論文,老師們的專業潛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參加課題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她們說:“此刻,讀專業書籍的多了,游戲時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會制作課件的多了?!弊鳛檎n題的負責人,我更有體會,老師們從“不會提問題,到會提問題,到會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她們已經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這些都得益于總課題組的引領,我們確實在課題活動中學到很多。
九、反思。
我們是新成立的幼兒園,這是第一次做課題,所以在剛開始時覺得困難重重:
課題活動開始后,怎樣寫反思?怎樣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規律性的東西?怎樣提升經驗,匯總成優秀論文?幸好,有總課題組的幫忙,我們從其他幼兒園也學到了很多,最后從實踐中摸索出一點點經驗,感謝董教授在課題研究中給與我們的指導,真誠的期盼下次與您合作!
所屬學校:xxxx中學。
課題研究時間:xxxx年12月——xxxx年9月中國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規劃課題領導小組:
延川中學體育教研組于xxxx年12月向中國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規劃課題領導小組申請了《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這一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三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至xxxx年9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課題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根據體育課程特點,研究內容及個人特長,我們把高考必考的四項素質測試劃分給各自的試驗教師,我負責立定跳遠的教學,訓練研究。
我根據研究的項目特點,學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五個階段開展了研究。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xx.12—xxxx。7)。
(1)搜集有關課題研究學習方面的資料,研究他人在相關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快樂英語學習方法的看法。
(2)制定詳細的實驗操作計劃。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xxxx.7—xxxx.3)。
(1)選擇兩個基本情況相同的實驗班、平行班和對照班。
(2)讓學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用于自主學習記敘文單元做參考資料。
(3)利用電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好學習筆記。
(4)定期進行學習心得交流,教師進行學法的指導。
(5)應用教學經驗和理論資料,分別在實驗班、對照班英語學科中進行實施研究計劃,并積累經驗和數據。
(6)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完成“興趣英語教學在我校英語課堂的嘗試”
第三階段——成果階段(xxxx.3—xxxx.7)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講義,按照“變教為導,學會學習”的新理念,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方法。充分利用英語快樂教學,創設一種研究情境,培養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組織各個研究教師,匯總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匯編成果專輯,撰寫結題報告,召開結題自查會,申請課題驗收。
我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訓練習慣,自身興趣愛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特長特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興趣和潛能,使我們的教學,訓練都能注重個體,量身裁衣,分組分層,逐漸推進。既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也要相互競爭,整體提高。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立定跳遠訓練教學方法,并在校內加以推廣應用。
1、總結出適合我校學生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立定跳遠教學并將該教學方法在全校推廣使用。
2、通過對立定跳遠的力學分析,技術環節,肌肉用力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立定跳遠有了系統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自我制定訓練內容,練習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3、學生對立定跳遠的學習訓練有濃厚的興趣,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4、學生訓練立定跳遠的勁頭更足,更有信心。
5、更新教育理念,快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改進了學生學習的氣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訓練,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的疲憊。
6、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優質課和優質論文。
此致
敬禮!
《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課題組。
xxxx年9月2日。
課題負責人:xxxx。
所屬學校:xxxx市高級中學。
課題研究時間:xxxx年9月——xxxx年9月。
課題組成員:李學勇、丁秀艷、韓玉霞、李文軍、王文義、謝進俠xxxx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領導小組:
xxxx市高級中學歷史教研組于xxxx年9月向市教研室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申請了“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兩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至xxxx年9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我們分為四個階段開展了研究。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和初步實施階段(xxxx、9---xxxx、10)這一階段也是課題的準備階段,我們主要進行了,選題論證,制定方案,申報立項,開題論證,調查現狀,分析成因,設計研究重點及措施。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階段(xxxx、10---xxxx、1)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運行操作,修訂計劃,統計分析,收集積累資料。進行個案分析,制定階段計劃,操作方法驗證,中期成果匯報和鑒定。
第三階段:深化提高階段(xxxx、2---xxxx、7)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反思,總結中期成果并加以推廣,加大覆蓋面。結合實際,查驗效果,并進行成果匯報展。
第四階段:鞏固總結階段(xxxx、7-xxxx、9)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課題研究成果,匯總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匯編成果專輯,撰寫。
召開結題自查會申請課題驗收。取得的成果:
(一)物化性成果。
1、校本教材《xxxx地方史》編訂成功;。
2、撰寫了“課堂教學觀察”
活動總結。
3、編輯了《關于新課程環境下歷史課堂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的論文集》;。
4、撰寫了《高考歷史教學經驗交流》。
5、編輯了《xxxx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反思集》。
6、撰寫了《“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研究”結題報告》。
(二)經驗性成果。
1、積累了編寫校本教材的經驗。
2、尋找到了解決課堂教學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3、初步取得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方法。
4、獲得了“課堂觀察活動”的經驗。
(三)實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歷史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建立起了新的課堂評價機制。
3、建立了新的學生評價方式。
此致。
敬禮!
xxxx市高級中學歷史教研組。
xxxx年9月1日。
課題名稱:立定跳遠教學研究。
課題負責人:xxxx。
所屬學校:xxxx中學。
課題研究時間:xxxx年12月——xxxx年9月中國教師科研基金“”規劃課題領導小組:
延川中學體育教研組于xxxx年12月向中國教師科研基金“”規劃課題領導小組申請了《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這一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近三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至xxxx年9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課題工作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根據體育課程特點,研究內容及個人特長,我們把高考必考的四項素質測試劃分給各自的試驗教師,我負責立定跳遠的教學,訓練研究。
我根據研究的項目特點,學校的實際情況分為五個階段開展了研究。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xx.12—xxxx。7)。
(1)搜集有關課題研究學習方面的資料,研究他人在相關內容上取得的成果。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快樂英語學習方法的看法。
(2)制定詳細的實驗操作計劃。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xxxx.7—xxxx.3)。
(1)選擇兩個基本情況相同的實驗班、平行班和對照班。
(2)讓學生向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用于自主學習記敘文單元做參考資料。
(3)利用電腦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并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好學習筆記。
(4)定期進行學習心得交流,教師進行學法的指導。
(5)應用教學經驗和理論資料,分別在實驗班、對照班英語學科中進行實施研究計劃,并積累經驗和數據。
(6)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完成“興趣英語教學在我校英語課堂的嘗試”
第三階段——成果階段(xxxx.3—xxxx.7)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教學論文、教學講義,按照“變教為導,學會學習”的新理念,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方法。充分利用英語快樂教學,創設一種研究情境,培養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組織各個研究教師,匯總各種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匯編成果專輯,撰寫結題報告,召開結題自查會,申請課題驗收。
我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訓練習慣,自身興趣愛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特長特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興趣和潛能,使我們的教學,訓練都能注重個體,量身裁衣,分組分層,逐漸推進。既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也要相互競爭,整體提高。在兩年多的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立定跳遠訓練教學方法,并在校內加以推廣應用。
1、總結出適合我校學生學習立定跳遠的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立定跳遠教學并將該教學方法在全校推廣使用。
2、通過對立定跳遠的力學分析,技術環節,肌肉用力等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立定跳遠有了系統的認識。結合自身特點,自我制定訓練內容,練習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
3、學生對立定跳遠的學習訓練有濃厚的興趣,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提高。
4、學生訓練立定跳遠的勁頭更足,更有信心。
5、更新教育理念,快樂教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改進了學生學習的氣氛,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訓練,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身體的疲憊。
6、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優質課和優質論文。
此致
敬禮!
《因材施教,特長特教促成才》課題組。
xxxx年9月2日。
。
“美育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當前,將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觀念上的一個新的發展和追求。美育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開啟心智、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種潛在力量,對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個性是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傳統音樂一般是指世代相傳,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樂。民族音樂,它源于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并且有著豐富多彩、令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有著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易于理解的資料。開發并利用鄉土音樂資源中有鮮明民族特色,資料健康向上的精品對幼兒進行熏陶教育,能夠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永春地處閩南中部,有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各種傳統民間音樂豐富,如:鼓隊舞、高甲戲、南音、木偶戲、布袋戲、山歌等。然而,當前幼兒園對具有鄉土特色音樂資源的利用較為貧乏,缺乏對周圍生活與地方本土音樂文化的挖掘、傳承與創造,以至許多富有鄉土特色的音樂漸漸失去流傳因此,我們試圖透過以開發利用鄉土音樂資源為主線,對弘揚民族文化,萌發幼兒愛國意識,完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的教育目標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好處。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資料,開展有家鄉、民間特色的藝術活動,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現實的。而且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還注重構成園本化音樂課程。
二、理論依據。
建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布魯納提倡使用發現學習法、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有關藝術領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標、資料:
1、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資料。
2、探索民間音樂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3、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構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園本化音樂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1-20xx.3)。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曹冰潔、李晉媛音樂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幼兒觀。
2、制定課題計劃,確定研究小組成員并進行分工。
3、研究小組成員搜集材料并進行研討。
4、課題組成員共同制定前測的測量指標。
(二)具體實施階段(20xx.4—20xx.5)。
1、對實驗班進行前測。
2、進一步收集有關本地區民間音樂的教育資料,學習許卓婭的音樂教育理論。
3、制定教育目標,根據目標選取活動資料,讓幼兒在活動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區的民間音樂。
4、探索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法。
5、針對幼兒水平設計記錄表并進行跟蹤記錄。
6、能大膽運用各種表現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體驗。
7、請高甲戲團、木偶劇團的演員來園表演。8、建立學園小戲團、木偶團。
(三)總結階段(20xx.5-6)。
1、整理成果資料,分析相關數據。
2、參加撰寫課題報告,課題組研究成果交流。
3、匯編成果集(反思記錄、活動設計、民間音樂教材、主題活動方案、自編兒歌等)。
課題小組組長:
課題研究時間:20xx年7月——20xx年8月。
課題主研人員:秦繼霞田冬梅李美峰李智。
未央區市級小課題負責領導:
經發學校于20xx年7月西安市未央區教育科研工作領導小組申請了“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一年多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初見成效。20xx年7月本課題研究已到期,現向課題負責領導小組申請結題驗收。
課題的研究過程: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我們分為三個階段開展了我們的研究。
研究步驟:
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1、成立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研究專題組,明確分工,制定階段性計劃;通過學習,使教師了解“自主閱讀”的相關理念和信息,喚起教師開展“自主閱讀”改革的主體意識。
2、制定《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的研究計劃。
中期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
1、全面開展實踐與研究;從學生的實際及興趣出發推薦讀書書目,學校設置圖書閱覽室角,班級設置讀書角,讓學生隨時有書看,處處營造讀書氛圍,并結合語文教材開展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如:“開卷是否有益”辯論賽、評選讀書小狀元、跳蚤書市、每天讀書半小時活動、進行學生個人藏書評比、班級讀書角的建設,讀書之星評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利用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實現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課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提倡閱讀的自主性、開放性、創造性和主體性。此外,也開設課外閱讀課、讀書指導課、讀書匯報課進行分層指導。
2、動態管理研究方案的實施,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充實。
3、收集實驗資料,撰寫實驗論文,形成中期成果和階段性;
后期總結階段:(20xx年7月)。
對課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整理匯編各種研究資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結題。展示研究成果。
取得的成果:
學生:
1.有生有閱讀的興趣,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方法,會寫。
2.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運用學過的方法,獨立閱讀能力提高。
3.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提高。
4.課堂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字、詞、句的能力逐步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5、學校開展各種活動,整體讀書氛圍濃厚。
教師:
1、通過親身研究實踐,我們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信心,提高莉研究的積極性。
2、學校高段教研組開展了各項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經驗交流與解決困惑的平臺。
3、教師促進了教研水平和綜合素質,各成員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撰寫論文或反思。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5、造就了一支能進行高素質的德育工作師資隊伍。通過課題研究,培養和鍛煉了一支德育工作隊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帶動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開展,有20多篇德育論文在省市報刊雜志上發表和獲省市德育論文獎。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
【內容摘要】車禍猛于虎,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有人說,動蕩年代最可怕的是戰爭,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車禍。確實,交通事故已成為我國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剛剛在甘肅省慶陽市某幼兒園發生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傷的慘劇,再一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幼兒園和家長安全意識淡薄,各項管理措施的不到位,正是他們的疏忽才造成了那些可愛的小生命離我們而去。一次次慘痛的教訓使我們再一次認識到對幼兒及其家長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幾年來,我國中小城市各種機動車輛陡增,交通事故頻發。據公安部統計,2010年4月至7月間我國已有2455名兒童死于交通事故,7905名兒童因交通事故受傷,交通事故已成為我國少年兒童重要安全隱患。每每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哪邊又出了車禍,都讓我們感到心情沉重。畢竟那都是些活潑可愛的小生命??!那怎樣的交通安全教育才會更有效果,才能挽救更多的小生命,這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思考的問題。
幼兒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開始,是人生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一生的發展。而幼兒從小就形成交通安全意識,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心以及自我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以及他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使幼兒能成為明天祖國建設的棟梁,從小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這是相當迫切和必要的。
目前,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多,例如: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日本早在50年前就在小學、幼兒園的教材中添加了安全教育的內容,而且在整個文化中比例占10%,所以這些國家的人們安全意識非常高,一位在澳大利亞居住的朋友講述那里的交通環境時贊不絕口,沒有一個人闖紅燈、橫越欄桿。在小巷內遇到行人也不鳴笛催趕,只是尾隨著走出小巷,這樣的文明程度是和從小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孩子也會向他們一樣,我們的社會也會進入高度文明的時代。而目前我國擁有全世界1.9%的汽車,引發的交通死亡事故卻占了全球的15%!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國家。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超過10萬人,傷殘50萬人。其中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學生死亡1767人,受傷10098人;造成小學生死亡2656人,受傷10819人。其中中小學生占死亡人數的3成左右,80%是因缺少交通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所致。
近幾年我國對交通安全的教育也逐步的高度重視起來,特別是出臺了新的交通安全法規,更加人性化的強調了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就全國而言我們的交通環境越來越好,今后我國的交通發展趨勢將是道路越來越寬、車況越來越好,因而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也亟待提高。所以交通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也就顯得刻不容緩。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時代在發展,文明在召喚,使我們幼教工作者感到肩上責任的重大。為了家庭的幸福和國家的安定,對廣大公民尤其是少年兒童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為當代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而“交通安全教育從娃娃抓起”更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活動。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讓他們從小建立健康的人生觀、道德觀、遵守交通規則,愛護交通設施,維護交通法規,最主要的是通過對幼兒交通安全教育還可以起到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輻射整個社會的目的,從而達到全民動員共創和諧社會的目的。
具體到每個年齡段的研究對象其發展目標如下:
通過課題的實施要能夠使三至四歲的幼兒開始具有最初步的對社會規則、行為規范的認識,能做最直接、簡單的道德判斷。
要使四至五歲的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懂得更多的社會規則和行為規范。五至六歲的幼兒則讓他們形成初步的品德行為,并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實踐、練習著各種被社會和他人許可的社會行為,并開始建立“自律”意識。
我們調查的數字表明,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路的原因造成的車禍占5%,而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車禍的占95%,其中屬駕駛員的原因的占60%,屬行人原因的占30%。這些數字警告我們要減少交通事故就必須先解決人的交通安全意識,一念之差將造成終身遺憾。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我們解決的問題就是人自身的思想觀念的問題,行為習慣的問題,從小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解決交通事故的突破點,也是關乎社會發展進步的大事。
因此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在這幾個方面:
1、調查了解幼兒父母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規知識的掌握情況;
2、我園在實施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3、幼兒園、家庭、市交警支隊和社會聯合對幼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途徑;
4、幼兒交通安全教育對家庭、社區、社會的帶動和影響。
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法、個案分析法等,并通過各種新穎有趣的活動使幼兒形成交通安全的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能學習和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識,知道一些簡單的道路交通標識的含義等等。
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共分了三個階段來進行實施。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2011年2月—20011年5月)。
在這一階段中,我們組織課題組的所有成員學習了國家制定的新《交通法》,了解新《交通法》的有關內容,了解近年來交通事故頻發對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同時剖析了我園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隱患和家長及幼兒自身交通安全方面的實際情況。綜合以上各方面的情況,我們更加明確了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其次,根據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們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活動內容,并且在全園的小、中、大班中各明確了一個班作為課題研究班級。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這是課題研究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我們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并且制定了各項具體操作的內容、措施,確定了階段性的任務、重點。
其次,完成了對幼兒家長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法規知識的掌握情況的調查,并進行特點分析,從而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再次,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模式,開展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主題教育活動。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我們進行了一些比較簡單的游戲,如小二班的吳慧芹老師讓幼兒進行十字路口紅綠燈模擬表演,讓幼兒認識了“紅燈停、綠燈行”、“要走人行橫道”的規則,讓幼兒在游戲中建立了初步的交通規則意識。針對中班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同樣采用游戲的形式來對他們實施交通安全教育。在游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學會簡單的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判斷這些行為的對與錯。這樣,幼兒不僅有了規則意識,同時幼兒的人格取向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四班周燕老師組織的親子交通安全模擬表演,非常有特色,讓家長和孩子們在游戲中形成了交通安全意識。而大班幼兒由于已形成了初步的品德行為,并開始建立了一種“自律”意識。因此,在開展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開展討論,并和和他們一起制定與交通安全有關的一些規則。這樣,幼兒既能建立規則意識,又了解了相應的交通法規,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語言表達及辨別是非等多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發展。
在園長室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還在全園開展了各種各樣形式新穎的交通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活動一、聽交通警察介紹交通安全知識。我園請來了大豐市交警大隊的干警到園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交警叔叔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交通法則和認識交通標志;結合實際事故發生的案例分析,告訴幼兒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哪些危險的;還讓幼兒和交警叔叔一起指揮交通,通過學習指揮交通的手勢,培養孩子尊敬交警、熱愛交警的情感;一起學習交通安全兒歌:《交通安全拍手歌》。
活動二、在園結構區中設置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動設施,包括模擬紅綠燈、斑馬線以及其他交通標志等;又如在班上張貼形象有趣、易理解的交通標志等圖片;在語言區設立“娃娃從小懂交通”園地等。這些和交通相關的環境的創設,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活動三、提供實踐場地進行模擬演練,在游戲中加強安全知識教育。通過角色游戲將“知”轉化為“行”。如開展“十字路口”、“汽車站”等游戲,讓幼兒來把學習的交通規則運用到游戲中;又如讓幼兒或教師作為交通警察來模擬實踐,把所學的交通規則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在游戲中得到運用。
活動四、構建“三位一體”的交通安全教育體系。幼兒園出面協調,與家庭、社區的有機結合,形成以幼兒園為主、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模式,把幼兒交通安全落到實處。
活動五、教學延伸活動。教師帶孩子上街進行實踐活動,觀察交警指揮交通和為交警叔叔獻花、認識馬路上的標線和紅綠燈、當義務交通員看看有誰的行為違法了等等。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聘請孩子當義務交通宣傳員,把交通安全知識告訴爸爸媽媽,監督爸爸媽媽的交通行為是否合法…….
在開展以上活動的同時,我園還注重加強幼兒園周邊交通的治理。在交警部門的配合下重點解決我園上下學時段的交通擁堵的狀況,進一步優化幼兒園周邊的道路交通環境。經過整治,校園周邊交通環境大為改善,每個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都能做到“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此外,在幼兒園的環境建設方面,我們還能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圍。
第三階段:研究總結階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從十月份起我們就開始著手課題研究的完善總結階段。我們要求課題組的成員在自我總結的前提下向課題組負責人匯報課題研究的工作情況。在此基礎上,課題負責人進行課題結題自測、總結,完成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和相關課題材料的收集完善工作。最后在報請上級檢測、評估、鑒定。
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課題的預期成果已全部達到:
1、完成了幼兒交通安全教育的相關基地建設,其中展室、十字路口紅綠燈模擬崗亭等已初步建成,普及了我是小小交警的韻律操,創編了幼兒交通安全兒歌。
2、幼兒園環境建設體現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圍。不管是課題的實驗班級還是非實驗班級的室內環境都能體現這樣的一個氛圍,其次園內的樓道、走廊及園內外墻飾等也無不體現出其育人的功能。
3、完善了課題實驗方案、結題報告以及相關的家長調查報告等,各種活動照片以及其他相關材料無不反映出我們的工作扎實和具體措施的到位。
課題研究中的存在問題:
1、依靠幼兒園的宣傳力量還很薄弱。
2、少數家長思想改變還有過程,只要管好自己和家人就行了。
今后的設想:
在今后的關于交通安全的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宣傳力度,讓幼兒帶動家長,讓家長帶動全社會,讓大家自覺形成維護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為爭創交通文明城市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我?!缎W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扎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說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著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著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著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系,樂于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于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系,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自從我校學習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區下發了《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之后,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保證了我校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使學生從繁忙而又緊張的室內課堂中解脫出來,參加體育活動,達到真正的育人育體的宗旨??墒?,對于一所西陲邊緣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團場學校來說,我校的體育設施資源非常有限,根本滿足不了現有學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課程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有很大的開發和利用的空間??梢?,合理開發體育活動資源尤為重要。為此,我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具體要求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各種課程資源。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正是利用了校內課程資源(包括老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體育場地等),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加強了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以下是我對大課間體育活動資源開發與課外體育活動拓展的一些見解:
老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老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大課間體育活動除了開發與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實現各學科教育資源的整合。例如,活動期間,學生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教導;在編排民族舞蹈的時候,學生對于舞蹈動作的掌握,也離不開舞蹈教師排練;大課間期間,對于班級秩序的管理,離不開班主任老師??梢?,開展這些活動光靠體育學科是不夠的。此外,還要積極開發校內場所和設施,如圖書室、實驗室、老師群體、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等,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于校內課程資源。沒有校內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為奢談。
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設計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很好地利用了學生這一重要資源。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的團隊精神,增強學校凝聚力,增進師生情感,團結奮進,豐富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同時對發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素質、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養成學生積極向上和豁達樂觀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培養學生的興趣,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養成鍛煉的習慣,我們安排了長短跑,籃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體育游戲等。通過參加活動學生得到了鍛煉。小型競賽是非常適合少年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深受學生歡迎,不僅推動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活躍學生生活,培養學生榮譽感及集體主義精神,我們根據季節變化開展比賽,以單項分散為主,有班級隊列比賽,小足球比賽,跳繩,長跑比賽,廣播操比賽等。同時,創造性的開展一些有特色體育活動,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可用砸、滾、拼、搭等方法進行活動。如:保齡球、砸瓶子、換物接力、蓋房子、把瓶子當成障礙或目標進行游戲、擲遠、套圈等);2神奇的報紙。(每位學生準備一張報紙,可用頂、翻、踩、折、擲、踏石過河、紙飛機、過障礙、接力跑、翻斗龍等);3各種動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鴨子走、螃蟹爬、蝦子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練習,也可進行小型比賽;4短繩游戲。(每位學生準備一根短繩,可用夾、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繩做游戲。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圖、擲準、拉力賽等);6游戲(貼燒餅、跳皮筋、陽光伙伴等);7長繩。(每班兩根長繩,可進行各種方法的長繩練習。如:單人單跳、雙人單跳、加減跳、童謠跳、雙繩跳等);8素質練習。如:立定跳遠、扶膝直腿走、踮腳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臥撐、連續深蹲、原地高抬腿。
每班班主任必須到本班活動場地,選擇、設計分散活動內容,組織安排本班學生站隊和活動。分散活動時以推薦內容為主,各班可根據實際情況操作,盡量做到顧全點面,讓每個學生活動起來,并注意安全。體育老師負責本年級班級的場地安排,并對學生的站隊、廣播操、分散活動進行指導與監督?;顒颖仨氂砂嘀魅蔚綀鲐撠煿芾?,做必要的技術指導。加強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活動。如果遇到小型體育競賽,體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比賽場地。各班快速、有序地進入比賽場地進行比賽。遇到陰雨天不能進行正常室外活動時,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進行室內游戲(器材自備)。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見解??傊?,開發校內課程資源,要遵循實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則,盡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資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課程資源。只有那些進入課程,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現實的課程資源。學生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一)背景分析。
音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具有潛移默化、美化心靈的作用,是幼兒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素質和能力,還是使兒童身心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之說,“樂德之教,樂語之教,樂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樂對人的發展有著獨特的功能。
音樂教育符合21世紀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當前,我國正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江總書記曾經說過“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幼兒期能否接受高素質的教育,將決定其一生的發展,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富有人文內涵的藝術教育。西方有識人士認為“音樂是比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中來的”。這說明音樂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無可比擬的,因此安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音樂是促進腦發育的最好途徑。人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可說是宇宙中最復雜、神奇的構造,它由一萬億腦細胞組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大腦的左半球視為優勢半球,近期研究則注重強調兩個半球功能上的互補?!秾W習的革命》一書中形象地稱左右半腦為“學術性左腦”和“創造性右腦”,左右腦均衡發展、功能互補,才是人腦發揮其最大潛能的要點。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常造成學生左腦超負荷、右腦則呈睡眠狀態。音樂活動的開展則能夠使大腦建立更多、更復雜的神經聯系,因為熟悉旋律、感知節奏等音樂活動都需要右腦的參與,而對音樂性質及樂曲之間關系的理解,左腦則起著決定作用?;顒訒r手腦并用,既可使幼兒的觀察、記憶、想像等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兒大腦的整體協調,為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二)我國幼兒教育現狀分析。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我國幼兒音樂教育在經歷了照搬前人——模仿國外的漫長階段后,雖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橫向考察,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缺乏宏觀意識、不能從全面發展的整體思路來實施音樂教育。
人們從音樂有利于早期智力開發的角度考慮較多,而思考音樂與道德、身體、審美及勞動之間關系的人較少;有不少雖考慮到音樂專門教育的早期培養價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學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觀念上,常??粗匾魳方滩?,而忽視幼兒發現、創造、表現等能力的培養;在教育內容上,習慣以唱歌教學代替整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內容,忽視音樂欣賞、打擊樂器演奏等內容;在教育方法上,過多地使用灌輸式、填鴨式,忽視幼兒對音樂的自由探索、主動感受、大膽實踐、充分表現等。
鑒于此,我們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幼兒園在對幼兒音樂教育進行小規模試點和研究的基礎上,做了多方面準備,并經過可行性論證,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報了《實施大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研究課題,并由市教科所推薦,立項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我們力求通過研究,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變原本割裂的、單一的學科教學為“以音樂為載體,一日活動中滲透”的大音樂教育模式,突破原來單一的學科教育機制,把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滲透到各種活動中去,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學習各類知識,鍛煉其能力,從根本上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關鍵概念的界定。
大音樂教育——是指突破單一、傳統的教育模式,根據幼兒心理發展規律,把音樂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通過一日活動、環境創設、家園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學科式教育變為以音樂為載體的整合式教育,促進幼兒注意、感知、思維等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
教學——是指能夠使學習發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師幼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也包括學習環境的某些準備。
有效學習——是根據幼兒認知和社會性行為發展的測查結果來確定的樣本。
(二)研究內容。
1、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創新的研究。
2、音樂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動中滲透的研究(途徑及方法)。
3、把音樂貫穿于一日活動中的有效途徑、方法及具體措施。
4、家園合作開展音樂教育的研究。
5、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積極意義,即指對幼兒素質提高及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發展的作用。
(三)研究對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在濟南市天橋區實驗幼兒園和制錦市小學附屬幼兒園,分別選取了三個年齡班216名幼兒進行實驗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總體上以實驗法研究為主,首先對實驗班及對照班的216名幼兒進行前測,通過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實施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在具體實驗過程中,還采用了一些輔助研究方法,如問卷法、個案研究、觀察記錄等。
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共編制測試問卷11份,涉及幼兒情緒的表達與控制、幼兒責任感程度、幼兒交往態度、幼兒同情心、音樂感受力、音樂表現力、音樂記憶力、音樂創造力、節奏感、音色、音準等方面的內容,分為音樂素質和非音樂素質兩大方面。通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比較,分析大音樂教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探索出一條適合幼兒教育發展的新模式。
三、結論與分析。
(一)結論。
1、非音樂素質方面:實施大音樂教育,對幼兒情緒的表達與控制、同情心的發展、交往水平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以幼兒責任心的影響不明顯。
2、音樂素質方面:實施大音樂教育、對提高幼兒的音準、節奏感、音樂感受力、音樂表現力等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對音色方面的促進作用不明顯,主要是因為音色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的緣故;對音樂記憶力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實驗時間短等因素所致。
3、大音樂教育模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夠促進幼兒素質折全面發展,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二)分析。
近三年的實驗研究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因樣本小、局限大,一些方面本來預期有比較明顯變化的卻沒有出現預期的結果,這主要與測試問卷的設計、測試人員的水平、被測試對象的被試心理以及教育活動設計本身存在的問題等因素有關,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爭取把大音樂教育細致化,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如何從更深層面建構大音樂教育的思想、理念及探索模式,如何提高對大音樂教育的認識,并構建更加完善的幼兒園、家庭、社區齊抓共育的教育格局,如何使大音樂教育更加適合幼兒自主、充分、快樂的發展等問題,將是我們今后重點研究的課題。好在這是一個拓展性的課題,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立志幼教的人士對我們的研究給予指導和幫助,使之更加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外國兒童音樂教育》,尹愛青等編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和諧教育與素質》,王敏勤主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4、《國外幼兒園課程》,唐淑主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題是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巨大沖擊和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形勢下產生的一個教育前沿課題,開展這一課題研究活動是為了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育方式的根本變革,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標。
根據瑤海區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報了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學院合作研究的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應用方法的研究”的子課題,經過瑤海區教育局與東北師范大學理想信息學院的審批,成為瑤海區首批18所“東北師范大學信息化教育實驗?!敝?。在瑤海區教育體育局和東北師范大學專家組的領導和指導下,學校領導和老師經過近五年來的摸索和實踐,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和特點,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之路,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醞釀了有益的反思?,F向各位領導和專家作課題結題工作報告。其具體內容如下: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領導課題研究工作。
主要參與人員中有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及一批專業扎實的中青年學科教師與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水平精湛的教師,他們大部分在本學科教學領域多次參加各級教學業務大賽并獲獎,同時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都已熟練掌握網絡教學技能和多媒體軟件制作技巧,有理論和技術能力參加本課題實驗研究。
2、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體研究如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教學過程,改革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術支持。研究各學科各種課程類型可能的教與學模式。發掘、總結并評價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幫助教師在理解、遷移的基礎上提高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學設計水平,積累相關教學經驗??偨Y并評價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優秀教學案例和經驗,探索常規教學手段存在的困難,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困難的模式,研究各學科教學軟件資源的應用方法。
(2)學習資源及案例的研究:具體研究基于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應用,加強學習資源網站的建設,突出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及形成整合課的教與學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性評價方法研究:研究學科教學效果定位、評價基本方法、具體項目;研究評價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術應用于新課程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根據我校的校情和具體教學需求,開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師培訓,研究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教師培訓方法。
1.組織管理。
設立課題領導小組,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和對各類專題、子課題進行指導和管理。
(1)課題核心組每月一次例會制度,交流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總結前期研究的經驗,并對下一階段的研究作出決策。
(2)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季集中活動一次,匯報、交流課題研究及實驗情況,解決研究中碰到的各種困難,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課題組每學年組織2--3次大型探討課活動,推廣階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學科課題組負責人根據研究需要,進行正常的課題研究活動,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況,總結研究成果。重點、難點問題可集中力量攻關,課題領導小組做好協調工作。
3.課題資料管理。
(1)資料管理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方式,課題組定期進行收集、整理。
(2)各學科課題組應做好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時將研究資料和成果提供給課題組。
(3)實行資料信息網上共享,使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體人員都能夠使用對方的資料。
4.課題經費的管理。
本課題作為學校的中心課題,從學??蒲薪涃M中支付課題研究的正常開支。課題研究過程中必然對校園網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學校將根據需要確保校園網硬件和軟件建設的到位,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對教師的培訓費用應作為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由學校財務部門按規定報銷。對課題研究經費的使用,應本著厲行節約、嚴格管理的原則使用,執行財務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一)研究準備階段。
1、組織教育理論培訓,加強教師理論儲備,提高課題研究能力。
題組下發到課題組成員手中。校長還集中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三次理論培訓,從研究性學習到課程整合,從新課程理論到“3+x”改革。再到校本課程的開發。
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統一學習課程整合的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觀摩優秀教學案例。進行實驗小結,交流實驗心得體會,撰寫實驗論文和實驗總結及經驗。其中重點學習了《信息素養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案例》、《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信息技術與教學創新》、《課程整合培訓教程》、《校校通工程---應用篇》等著作和相關教學理論。使實驗教師在信息素養和課程整合理論與教學設計等方面有了明確的思維方向和教學實驗目標。為推進實驗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外派出信息技術教師和學科教師參加區教育局、東北師大聯合組織的課題開題會議、在長春組織召開的課題輔導培訓會議、在北京舉辦的全國課程整合學術研討會,同時積極與兄弟學校合肥38中、合肥55中、行知學校、東北師大附中等探討、交流、研究課程整合的實驗工作,同時還邀請東北師大專家解月光教授、東北師大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劉曉中教授、劉茂森教授進行理論輔導和具體指導課題工作的開展。
2、以課題研究為中心,大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首先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技術水平,以適應課程整合教學的開展:提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具體目標:教師要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如文字處理、數據統計、課件制作、網絡應用,在培訓的同時要求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意識轉變觀念。
優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整合理論學習、教育教學資源獲取、教學軟件應用、教學素材的處理和開發、網絡應用。
活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方式:針對教師的培養目標要求的不同和技術素質的不同,教師的培訓劃分四個層面,制定四項制度、堅持六個結合。四個層面:專業層、提高層、普及層、管理層;四項制度:課題組長負責制、學科課題組研究制度、結對研究制度、獎勵制度等;六個結合:專家講學與外出學習相結合、重點培訓與全體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校培訓與學科組培訓相結合、典型引入與榜樣示范相結合、培訓、考核、評比、獎勵相結合。
通過培訓,使教師加深了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提高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整合的水平;促進了學校管理觀念的轉變,逐步進行網絡化管理,并努力向數字化校園邁進。通過培訓,培養鍛煉了一批骨干教師隊伍,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創造了條件。
其次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設置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基礎,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堅持開足、開好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為開展課程整合,實現信息化教育打下技術基礎。
3、開展信息技術環境建設,為課程整合實驗搭建研究平臺。
學校領導高瞻遠矚,提出積極搶占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強化網絡環境建設,探索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質,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爭創全國百強示范校的學校信息化建設規劃。
為適應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研究和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學校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組建了校園網絡,加強了硬件環境建設,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促進學??缭绞桨l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臺。
(首先建設千兆校園網;通過光纖連接教學樓、綜合樓、藝體館、實驗樓,共計900余個節點,全校每個教師配備1臺聯想p4電腦,形成了覆蓋整個學校的校園網拓撲結構,保證了教學信息100m高速傳輸到桌面的需求;網絡出口通過10兆寬帶連接因特網,通過2兆數字電路連接教育科研網,保證教師高速、準確、快捷獲取教學信息。
其次組建四個學生微機室和一個電子資料室,全部配備聯想p4電腦,可容納240名學生同時上課;其中包括專門學習微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個體學習式機房;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為主要功能的機房;開展研究型課程學習的機房等三種形式。
再次為適應網絡教學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學校50個教室全部進行多媒體化改造,安裝電腦、視頻展臺、液晶投影儀、電視機、電動屏幕和音響設備等,全部實現網絡化多媒體教學。使信息技術真正走進了每一個教室,使之成為開放的課堂、廣闊的教育空間。先進的信息技術硬件環境的建設為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搭建了堅實的基礎平臺。)。
以上僅供參考,請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補充。
4、多種渠道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平臺,為課題研究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儲備。資源庫建設原則:采購+網絡下載+教師自建三結合的原則。
為確保有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網絡教學,我們首先采購了成套教學資源安裝在服務器上供全校老師使用;同時各組教師通過網絡下載大量多媒體教學資源,并且進行分類保存,形成大量教研組教學資源;另外,最主要的是學校教師通過培訓,利用掌握的信息技術根據教研組需要,分工合作,分單元劃類型,自制教學課件和教學網站,組內教師共享使用,共同完善提高。通過以上三中途徑組建了教學資源平臺系統,保證校園網為教師學生開展課程整合研究提供海量教學資源。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系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報立項了《高中政治課堂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為省級課題。20xx年9月1日正式開始實驗研究。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本學年來課題組成員按課題研究計劃,積極開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將課題活動與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我新光學校前身是南平造紙廠職工子弟學校,現為省級、國家級體育傳統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由于我校與南平市少體校聯合辦學,承辦少體校學生文化課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延平區定點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生源差異較大,家庭背景與素質的差異明顯,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質差異更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的現狀還不能令人滿意。學生討厭老師,老師看不慣學生的現象廣泛存在;老師體罰學生,傷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結合我校實際,在我校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研究是我校新一輪課改的關鍵環節點,是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再上新臺階的著力點,也是我?!巴馇蟀l展,內抓管理”的核心點和突破口;同時,也是打造一支師德高、技藝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的有效載體,該課題的研究存在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該項工作的有效展開,必將對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帶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為此,我們提出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目前師生之間緊張對立的現狀,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先從教師著手。
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是關鍵,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傳統的師生關系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當前,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最終都要依靠師生互動與交往來達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的現狀、特點、變化和發展,力圖尋找到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方法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更是我校今后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思路
通過對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反思目前我校師生關系現狀及產生師生關系不和諧因素的原因,從教師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師生關系建議,尋找與學生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
第一步,通過采取師生平等對話方式,建立起溫馨的對話場景,讓學生走近教師,贏得學生對教師起碼的信任,為下一步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世界,解讀心靈,溝通情感提供前提條件。
第二步,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內心世界,抒寫心路歷程,撥開成長中的迷霧,解讀學生心靈,指點迷津,搭建師生情感溝通的平臺,最終實現師生間零距離溝通,構建和諧校園。
(二)研究階段的劃分、階段目標及成果形式
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教育理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宣傳動員,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分工,適時進行課題開題論證。
課題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問卷調查,反思研究。發放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問卷,完成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報告。
2、理論學習,更新觀念。定期組織實驗教師,學習相關資料,了解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掌握教育對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對話交流,讓學生走近教師。教師從細微處入手,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創設和諧、寬松的溝通氛圍,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任。
4、師生共寫“心靈日記”,走進學生,解讀心靈。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助就交給老師,老師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學生的疑問,給予學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最終實現師生零距離溝通。
5、案例跟蹤。要求實驗教師平時注意觀察,重點跟蹤幾個實驗對象,觀察他們的行為變化。每學期寫出幾個案例,課題組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
6、在高中開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和研究,每學年開實驗課一節,并收集教案和課件,刻錄光盤。
7、設置和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卡,對實驗學生進行成績和思想表現的跟蹤,采用學生自評和家長、老師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如qq、博客、郵箱等,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指導學生擅用網絡收集資料、制作課件。
9、課題組教師每學年撰寫師生關系構建或和諧課堂教學的論文一篇。
10、定期檢查,重視反思。為使課題研究取得實效,課題負責人對課題實效進行中途檢查,定期召開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會,寫成階段性總結,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提出課題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課題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申請結題驗收,進行成果交流。
1、20xx年5月26日,我們召開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開題會,會上對該課題的來源及背景、目的及意義、研究內容及方法、階段劃分及目標任務、預期成果形式、課題的組織管理都作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領導到位、人員到位、指導到位)、“四加強”(加強組織管理、計劃管理、實施管理、檔案管理)。完成了課題的立項和申報工作。
2、20xx年9月,為了解我校師生關系現狀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對實驗學生進行“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并撰寫了《目前我校師生關系問卷調查報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師節的契機開展一系列構建師生關系活動。 設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主題班會,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開展吐露心聲活動,以文字為載體,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開辟學生心語,小報和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學生的小報、學生心語、學生作文、學生黑板報、主題班會教案;刻錄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主題班會光盤。
4、20xx年10月15日,召開課題推進會,邀請進修學校的莫云萍老師到校指導課題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實驗教師閱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并印發教師教師忌事忌語,應事應語的材料。以轉變教師傳統的師生關系的理念,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環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開家長會,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模式,采用座談會的形式,教師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優化教師與家長的關系,為師生關系的和諧不斷創造外部環境。
7、根據我校高中師生關系的現狀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措施的實驗,課題組教師已寫出兩篇有關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論文。
8、20xx年3月開始,我校一方面通過學生心語、師生座談、學生小報、社會實踐、家長會等形式繼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收集相關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政治課堂和諧教學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本學期來我校高中開展五步教學法實踐,該模式以“創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探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設適時點撥—共同歸納創新”為主線,以學生自主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科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參加高中課改優質課評選活動,高一政治教師以靈活運用五步教學法和課堂上和諧的師生關系,取得片區一等獎和市級一等獎第一名的突出成績。
(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把課題研究作為學校教科研的重點工作來抓。 由于此課題是我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時常發生的矛盾沖突引發而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緊張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校園,直接關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校領導高度重視,課題組成員協調分工,責任明確,將課題研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為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調動了實驗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加強學習,反思教育行為,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理念是教育行為的先導,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師與學生關系緊張,就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仍存在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傾向,“師道尊嚴”、“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居高臨下”、“一切都得聽我的”等舊有觀念還根深蒂固。加之教師對正處于青春期中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缺乏必要的了解,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方法簡單、情緒急燥,導致教師言辭、行為過激,師生間沖突對立。為改變教師簡單粗放的教育方法,我們在實驗班級學生中收集教師平時在訓斥學生時常用的有傷學生自尊心的忌語,經過整理編輯為《教師忌語100條》,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教書育人棄忌語,身正為范用愛語”師德建設活動。此項活動極大地觸動了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凈化了語言環境,規范了教師用語,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學生是有潛能的人,學生是終究要長大的人。
(三)開展師生“心靈對話”活動,架起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他們開始擺脫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很多學生都有嚴重的逆反心理,要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捎捎谥袑W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閉鎖性,言論也開始有了一些隱蔽性。為了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實驗教師們努力嘗試著各種與學生溝通的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寫“學生心語”的形式。因為它的特點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是個別指導,以保密、尊重為原則,學生把自己不愿說出的困惑、疑問、煩惱等,通過寫“學生心語”的形式記錄下來,如果需要老師幫忙解決的就交給老師。這種方式學生比較樂于接受。
一開始學生不太信任老師,不敢寫得太實際,太誠懇,后來實驗教師向學生承諾: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點秘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試探,學生有了“安全感”,老師也得到了學生們的信任,學生們愿和老師用日記交流了。問題嚴重的,老師就找學生談心、開導,問題不嚴重的就給學生寫下批語,也就是留言。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建議,也可以給老師提出批評,師生在日記中交談,在日記中理解。
?內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了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它是社會的'交際工具,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學生這個名詞,就是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
?道。學會生活,學會交際,是人發展的必須與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
?學生的寫作動機,使他們樂寫、想寫,從動機走向目的。
?二、研究的理論假設。
?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點,是尋找溝通生活與寫作的良好途徑,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導,也不是泛泛而談寫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學寫作文,指導學生寫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三、研究的目標。
?,對各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了生活目標和寫作目標,以期達到生活與寫作的同步前進,協調發展,最終為達到生活教育理論求真人的目標服務。
?要在研究中,總結出生活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提高教師作文教學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認識生活的能力,使學校成為作文教學特色學校。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與原則。
?實踐是難以得真效的,膚淺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指導學生采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過分強調接受式學習的現狀。在這種背景下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形勢下的當務之急,而創設問題情境,實現師生互動是培養學生這一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教育心理學家向我們揭示:學的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美國自主學習研究專家、紐約城市大學的齊曼莫教授指出自主學習的動機應該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興趣的產生往往起源于有價值的問題,古語云:學起于思,想源于疑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活動中有內在的需要,我們的教學重點必須傾斜在讓學生開口問,不是一味地聽取,只有整個閱讀活動是圍繞學生發自內心想去探尋問題的答案時,這樣的學習才是自主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主體的需要,巧妙地利用各種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有目的地設置問題,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從而引起學生認識興趣和認識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進而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方法。
(一)主要概念。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獨立進行學習,并努力完成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完全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動力支配性等人之特性和情感特性特征。
2、情境。
心理學認為,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具體情境。
3、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4、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應是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及心智特點,創設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主體能夠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主動完成學習活動,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輔助、總結、提升的作用。
(二)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思想。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進而產生認識需要,產生一種要學習的傾向,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對自主學習環境的營造。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可以引發出各種問題,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理論上的梳理和認識。
本課題中牽涉兩個核心概念,首先是自主學習能力,其次是問題情境。對于這兩個核心概念的認識可以說是各式各樣,我們在研究中沒有盲目屈從于某個理論解釋,而是通過實踐去研究,去論證,得出我們自己的認識。
1、對自主學習的認識。
通過大量查閱文獻資料,經過認真梳理和篩選,對于自主學習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類:
(1)意識論。
這種觀點認為自主學習只是一種學習者解決問題的意識。沒有具體方法可以掌握,其能力的培養是意識的喚醒。
(2)品質論。
這種觀點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的一種品質,這種品質是在訓練中逐漸形成的,能力的培養更多的是品質的強化。
(3)過程論。
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是建構主義和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他們認為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單個學習片斷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交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4)橫縱論。
這種觀點不是單個層面去看自主學習,而是從橫、縱兩個方面來解釋一個概念,從橫向看是指從學習的各個方面來綜合界定自主學習,從縱向看是指從學習整個過程來闡釋自主學習的實質。
經過印證,我們認為自主學習的定義更趨向于橫縱論,自主學習是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主動地獨立進行學習,并努力完成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完全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動力支配性等人之特性和情感特性特征。
2、對問題情境的認識。
經過研究,我們認為以往的問題情境認識基本上停留在以下層面上:
(1)手段代替定義。
許多觀點從使用的角度對問題情境進行定義,例如有些認為從課題質疑就是問題情境。這樣就使問題情境的定義相對狹窄,定義的衡量功能也被弱化了。
(2)特性代替定義。
許多論述中對于問題情境的定義只是對其所帶有的特性的總結,例如,有些觀點認為問題情境就是要帶有吸引性,還有的認為問題情境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性。這樣的定義是單個特性被放大,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誤區。
(3)經驗代替定義。
這樣的情況多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教師讓學生瀏覽過課文提出諸多問題,在其中選擇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確定為焦點問題,借此牽引學生整個學習行為。第二,教師從師者的高度提出一個問題,在學生中產生一個共鳴,讓它成為研究中心。以上的過程被定義成問題情境,而這個過程只是來自教師自己的`經驗。
經過查閱資料以及在實踐中多次印證,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問題情境應是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及心智特點,創設一種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習主體能夠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主動完成學習活動,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教師在其中發揮引導、輔助、總結、提升的作用。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本課題的研究重點放在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借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是有一定的原則性可以遵循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把握認知層次的原則。
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活動應該緊密圍繞主體而展開。把握認知層次就是考慮學生年齡的特點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講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長城贊》一課時,如果像以往低段教學中教師喜歡借助小故事引出問題一樣,只從長城的一些相關小故事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興趣會很低。從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出發,依據對聯本身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形成這樣一個對比性問題:一篇介紹長城的短文和對聯比起來誰更能揭示長城的偉大?(《長城贊》這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長聯),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思考的起點也有所提高。因為這時學生的邏輯思維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夠脫離思維的輔助來處理問題。
2、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啟發性原則。
創設問題情境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能夠獨立面對問題,提出假設、衍生出問題,進而從已有知識出發思考解決策略,指導自己的學習行為,所以所創設的情境必須要有一定的啟發性。例如,講授北師大教材五年級下冊《幸福在哪里》一課時,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在哪里可以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讓學生帶著這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閱讀課文時,學生就會非常順利地抓到課文的主線。需要強調的是創設的問題情境不是為了得到教師想要的問題而去故弄玄虛,而是真正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讓問題在有一定啟發性的情境中自然產生。
3、創設問題情境要遵循延伸性原則。
問題情境的創設與自主學習能力一樣是過程性的,不是單一的片斷教學,所以其作用具有延伸性,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石。例如,北師大教材第十冊《奇異的激光》這一課,教師使用多媒體手段映襯課文內容,讓學生的問題自然而然聚焦在課文題目為什么定為奇異的激光,到底激光奇異在何處?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不但理解了激光的神奇之處,而且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后,如果再遇到類似的說明文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奇異的激光》這一課的行文特點,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本文要說明的事物有什么特點?在這種特點之下有什么用途?這樣學生就會逐漸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即先去找說明事物的特點,再去找相關的用途。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良好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實現原有的認知對新知識的同化,使認知結構得到補充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習材料的意義被充分地揭示出來,使學生易于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使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系的心向,從而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最終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在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我們認為有如下一些基本策略。
1、貼近學生認知水平創設問題情境。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問題情境中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的知識結構越接近,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才更有價值,所以貼近學生的認知生平來創設問題情境,更容易讓學生的探索行為有所依托,可以找尋相關的生活實際來作為解決途徑的方案。例如在講北師大版第12冊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時,教師利用課文的背景資料創設情境。學生所提出的為什么人去救海龜,海龜還受到如此大的傷害問題,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許多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知識儲備相映襯。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學生在理解本文主旨時,思維便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果這篇課文換成對低年級講,教師還如此創設情境,中心問題不但不能出現,無論教師如何降解,學生對課文的主旨也是理解不了的,因為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沒有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必要的基礎。
2、選擇有利因素,多渠道創設問題情境。
多渠道指的是教師不要拘泥于單向思維,受定式影響要開拓思路,從不同角度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北師大版第12冊教材中《大自然的秘密》一課,可以利用課文的背景資料創設情境。而北師大版第12冊教材中《獻你一束花》一課,就可以從課文的內容特點創設問題情境。
3、抓住語文特性符合學科特點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抓住語文特性符合學科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抓住學科的特點,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充滿語文氣息,區別于數學、科學等學科的問題情境的營造。例如:北師大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唯一的聽眾》這一課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在開頭就利用作者成名的回憶假設出一段故事:一位成名的音樂家,全世界都問其大名,但是有一天一位記者問他最感謝的人是誰時,萬萬沒想到這個人不是父母、不是同學、也不是朋友,而是一個耳聾之人。這段故事充滿文學意味,而且其中設置了懸念,這樣語文氣息濃厚的問題情境,才能使學生的問題自然就會產生,一個耳聾人有什么特殊之處讓這個平凡的人成為全世界聞名的音樂家?這樣的故事來源課文,有懸念性,言簡意賅盡顯語文的魅力。
(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我們針對高年級學生的特點,相對完整地確定了幾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1、借助背景資料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在高年級的教學中發現,背景資料的引入無論從時機上,還是從作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時機上,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時機,創設情境,但是無論課上、課下,其效果都要在40分鐘的課堂上體現出來。效果呈現的成敗取決于教師對于時機的把握是否靈活上。例如:在六年級《大自然的秘密》一課的實際教學前,教師找來相關紀錄片,這些紀錄片介紹了加拉帕戈斯完美的生態系統和美麗景色。這些都是利用課余時間放給孩子們看的,孩子的興趣非常高。在實際授課中,教師的導語將孩子的興奮點與之前看過的紀錄片聯系在一起,這樣巧妙地利用背景資料為學生的質疑創設了一種情境,之后孩子們的質疑圍繞本課重點展開,只要經過簡單梳理,學生馬上就會聚焦在為什么人去救海龜,海龜還受到如此大的傷害?進而從這個問題衍生出的學習主線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平行班中沒有看過此片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沒有直擊要點,即使在教師的幫助下梳理出中心問題,學生的理解往往也沒有觸及到文本本身所應有的深刻內涵。
作用上,借助背景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它所產生的問題帶有一定的研究性,是學生綜合學習的產物。學生在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中,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發現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印證,甚至是互相矛盾之處,在這個過程可以產生有價值的問題。
例如:北師大版教材第十冊《成吉思汗和鷹》這課講的是成吉思汗誤殺寵鷹的故事,但學生在預習中查找的資料很多是記述成吉思汗豐功偉績的內容。在此教師指導學生從背景資料入手質疑,許多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成吉思汗這么偉大,怎么還會犯錯誤?教師順勢而導,分析成吉思汗犯錯誤的過程。于是乎在課內課外相互看似相互矛盾中的問題的牽引下,理解了本課的主題。
2、抓住矛盾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所指的矛盾不是哲學意義上的概念,可以理解為學生在閱讀中以固定思維去思考時,與已有的知識不匹配的表現。這種過程需要教師借助一定的手段使之外化出來,進而成為學生的自主動力。
矛盾的確立首先要建立在認真分析文本的基礎上,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可以產生矛盾的地方,有時可能就是題目本身,有時可能是文中的點睛之筆。在此基礎上,創設合理的情境,使矛盾外化,成為疑問。這種外化的載體就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具體手段。在實踐中我們可以使用如下幾種方法外化矛盾:
(1)討論法。
利用學生的討論聚焦點,教師加以提取主要觀點,形成問題。學生討論前,教師要善于導引,討論中要及時總結,討論后可以輔助學生總結。例如:在講北師大版教材第十冊《獻你一束花》一課時,讓學生討論文中三次出現的問號,即:1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2是???誰愿意與失敗者站在一起?3怎么?花,理應呈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要獻給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這樣學生的焦點馬上聚集在這個課文的矛盾之處,之后再讓學生討論這三個問號能夠使你想到那些問題,教師對于學生討論結果加以梳理。例如鮮花是屬于誰的?失敗者有資格受到人們的贊揚嗎?教師抓住這個外化表現,板書應該怎樣對待失敗者?這個問題馬上統領了眾多疑問,成為本課學習的主線。
(2)辯論法。
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是使矛盾直接外化的有效方法。例如: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黑孩子羅伯特》文中,有這樣一段內容:羅伯特點了點頭就趕緊轉身跑出了教室。一出教室他的淚水就大顆大顆地涌了出來。他怕老師再多問兩句自己就會改變主意。他是多么喜歡那架f15呀!可是他也很怕麗莎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想到f15,想到麗莎,他一路傷心地哭著回了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羅伯特捐錢以后為什么哭?總結學生發言觀點有二,一是心疼自己的錢,二是為了麗莎而傷心。教師順勢而導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正反兩方的辯論過程其實就是教師所營造的情境,這樣關于羅伯特善良本質的認識就水到渠成了。
(3)表格法。
有些課文的矛盾之處并不在于一個點上,而是存在于課文情節推進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如果分解去看,那么矛盾之處很難產生,如果教師借助填表等方法使矛盾在直觀效果中凸現出來,這樣有價值的問題自然就會產生了,《一枚金幣》一課就是典型的例子。教師在讓學生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時,給出表格(表格如下),通過填表的方式總結出主人公面對金幣被丟到火爐之后的不同表現,前兩次都是笑著走開了,而最后一次反映非常激烈,填表之后,再讓學生質疑,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縱觀青年人的表現直到發現他最后的表現迥于前兩次,立刻質疑為什么他最后一次受不了,而前兩次是笑著走開了?。通過表格直觀的顯示,直接把文本的矛盾點外化,從而使學生抓住文本的要害提問質疑,這樣的質疑也是有效的。
讓科學研究成為習慣,讓文化成為品牌,讓讀書成為樂趣。是我們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我校于2012年11月成功報名參加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批立項,課題名稱為思維導圖在小學生思維訓練中的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12b592,同年12月順利開題。三年來,在湖北大學專家的指導下,在橋口區教科室的指導下,課題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了所有的研究任務。學校不僅形成了教育科學研究的濃厚氛圍,還促進了課題組成員的專業發展,使教育科學研究與學校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校走上科學研究興學校的成長道路,課題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研究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小學生思維培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訓小學生已經成為教育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課題。思維導圖作為有效的思維工具,廣泛應用于歐美和香港臺教師的中小學生思維訓練。
教學活動中。小學階段是學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設出更多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本課題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行了大膽研究和嘗試,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思維訓練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充分地發揮了思維導圖工具的潛在價值,同時也較好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時代特征。
(一)相關概念。
????思維,是一個既熟悉又難準確定義的概念。它被恩格斯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所獨有的特質,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維發展史。思維是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我們無時不在思維。在日常生活里,思維常被稱為“思考”和“想”,是人大腦內部的一種活動。思維活動依附于思維主體,它的核心要素便是人的大腦。
????近來思維導圖完整的邏輯架構及全腦思考的方法被更廣泛應用在學習及工作等方面,大大降低所需耗費的時間,對于績效的提升,產生無法忽視的功效。小學生的思維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智力發展的標志和縮影。發展小學生的智力,主要應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所謂思維導圖,就是提供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包括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發散思維的原理,發揮左右腦的機能,開啟人的大腦潛能,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的平衡發展,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廣義的思維訓練,是20世紀中期誕生的一種頭腦智能開發和訓練技術。其核心理念是相信“人腦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后天的訓練強化”。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今天人們不僅掌握了有效開發頭腦智能的方法,而且也形成了諸多的思維訓練流派,其中以“思維工具”的傳授和訓練為主要形式的思維訓練技術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在這一領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托尼·布贊和他的“思維導圖”工具。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思維導圖工具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國內外已有多項研究證明思維導圖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特別是思維訓練發展方面有著較好的作用。
小學階段應用思維導圖,可以開啟小學生的大腦,使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思維導圖將學生左腦的詞匯、數字、邏輯、分析、順序、線性感,以及右腦的節奏、想象、色彩、維度、空間感、完整傾向、白日夢等各種因素都調動起來,把一長串單調枯燥的文字信息變成高度組織性的、利于記憶的、彩色的圖。類似的,人類大腦的思維也這樣呈現出發散性的網狀圖像。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方法。
1、研究目標。
(1)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課堂教學模式。
(2)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生思維訓練的操作方法與策略。
(3)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生思維訓練的評價指標。
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主要研究了思維導圖和思維訓練的相關理論,還有思維導圖用于思維訓練的理論基礎,思維訓練的培養途徑和基于思維導圖學生思維訓練的可行性分析,這些文獻的研究對課題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2)行動研究法。
這一研究方法始終貫穿在本課題的研究全過程中,主要運用實際行動,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思維導圖教學過程的要素、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深入課堂,對基于思維導圖的不同學科課堂進行教學設計,并對常用的思維評價方法等進行實踐和分析,所有的研究行動提供給本課題最好的事實研究依據。
采取開放式問卷的方法,收集整理學生、老師對課堂教學現狀觀點看法,編制小學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包括對研究過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研究對象的分析,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思維導圖教學實驗結果的分析,都提供給本課題大量數字事實依據。
????(3)實驗研究法。
以四年級和六年級的一個班為實驗班,采用前后對照組實驗設計,結果說明該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小學生學習方式及教師教學方式變革,則進一步探討基于思維導圖的課堂教學的模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20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