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研究的局限性,拓寬研究的思路和視野,是開題報告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通過閱讀以下開題報告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成功的開題報告應該具備的特點和要求,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十、研究所需的主要參考資料。
1、《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學》羅伯特.斯萊文人民郵電出版社。
3、《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新與發展》歐陽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4、《數學通報》中國數學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5、《現代教育思想》邢永富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6、《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靳玉樂中國人事出版社。
7、《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林憲生開明出版社。
8、《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傅道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9、《當代教育新視野》關文信吉林大學出版社。
10、《新課程教學設計概論》畢田增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合作學習是源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它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小組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教學中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強調師生、生生及全體學生間的互動,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和互動來促進學習,并以小組集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
2、《新課程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安排小組合作,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相互合作的能力。通過學生間互幫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團體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學關系和愉悅輕松的教學環境,達到了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
3、教育學理論依據素質教育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學習討論,師生共同探究贊等形式的學習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協作,能力和思考表達等綜合素質的提高。
本課題旨在通過課堂教學的研究,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尋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五、主要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實踐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具體目標:
1、調查分析目前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尋找對策,探索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科學的、合理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研究內容。
運用問卷調查、教師訪談、課堂觀察等方法調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
對調查的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情況,通過理論學習、歸納總結、教師訪談、課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的成因。
為學生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并實施有效的組織;學生應增強合作學習意識和合作技能,樹立自信心,大膽參與課堂小組活動,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主要過程、步驟、研究方法。
本課題實施步驟及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4---.5)。
1、確定課題研究內容。
2、制定課題開題報告、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3.5--2013.12)。
1、調查階段(2013.5--2013.6)。
(1)深入課堂,進行觀察,走訪教師和學生,了解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2)對調查情況進行分析,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低效現象加以分類和總結。
2、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性研究階段(2013.6---2013.12)。
(1)對各層次學生群類進行分類研究,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基礎、學習方法以及教師因素等各個角度分析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狀況及成因,提出對策。
(3)提出“提高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的具體策略。
3、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施階段(2013.1---2013.12)。
(1)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研究,幫助學生有效參與合作學習。
(2)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參與課堂合作學習的研究。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2014.5)。
整理研究資料,并對研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對研究結果進行后期測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性和學生參與性較強,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面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饋后在進行研究,將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動實踐中進行再次的實踐檢驗。
(2)文獻資料法。整理收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梳理有利于本課題研究理論資料,應用于研究活動的開展。
(3)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之初,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進行前期調查,分析得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過程中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總結階段,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后期的調查測量,對研究的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分析。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和分析,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導教學實踐。
七.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組織保證:
課題組匯集了本校各個年級段的教學教科研骨干,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課題組人員大多參加過縣級以上的課題研究,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具體情況如下:。
組長:陳玉君,小學高級教師,校長,縣語文學科帶頭人,主持的市級兩個課題已經結題。
主持人:周祖連,小學高級教師,有豐富的課堂教學實踐和理論經驗,教學效果顯著.參與多項市縣級課題研究,多篇論文在省市縣級獲獎或發表:
12月,撰寫的《一點點的節約,一大份的關愛》一文,獲鹽城市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
12月,撰寫的《一小份“資源”,一大份的發現》一文,在省教育科技工會和省陶行知研究會聯合舉辦的《我與新課改》征文競賽中榮獲三等獎。
6月,撰寫的《讓童心在鄉土文化中浸潤和飛揚》一文,獲鹽城市“農教杯”新課程征文一等獎。
206月,撰寫的《精彩源于生活》一文,獲鹽城市“農教杯”新課程征文二等獎。
8月,撰寫的《尊重別人,保護自己》一文,在全縣班主任工作案例評比中榮獲二等獎。
8月,撰寫的《我們的課堂還需要什么?》一文,獲鹽城市“農教杯”新課程征文三等獎。
2012月,撰寫的《讓數學和生活零距離》一文,獲鹽城市優秀教育論文三等獎。
年12月在鹽城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評“我最滿意的一節課”征文評選活動中,本人撰寫的《讓學生從活動中學》一文,榮獲二等獎。
12月,撰寫的《把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更精彩》一文,獲鹽城市優秀教育論文三等獎。
12月,本人撰寫的《還給學生一雙“美”的眼睛》一文,獲響水縣中小學(幼兒園)藝術教育論文二等獎。
2012月,撰寫的《科學課中的用“材”之道》一文,獲響水縣年“未來杯”科學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
2010年12月,撰寫的《把和諧的陽光撒向課堂》一文,獲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
(2)、經費保證:學校十分重視課題研究工作,于年9月出臺了課題研究資助條例,有專項課題研究經費。學校每年都安排經費兩萬多元用于教學研究和教師學習培訓。
(3)、制度保證:
學校對課題研究所需的物材給予保障和支持,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考核獎勵制度,按月進行考核評比,結果與教師晉級、評優、績效工資掛鉤,定期對教學、教研實績顯著的科室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為廣大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和組織保障。保證研究課題工作正常開展。
(4)、專家保證:我校是市教育學會團體會員單位,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學校擬聘請縣教研室的教研員定期來校作理論指導。
附件:
(2)、“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研究”優質課例匯編;。
九.課題研究人員與具體分工。
主持人:
周祖連――負責課題的策劃實施,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
并負責開題報告、結題報告的撰寫。
成員:
顧啟云――負責課題過程中的課題管理,負責中期報告的撰寫;。
許麗霞――負責課題研究過程中資料、信息的分析與評價;。
韓海濤――負責課題研究過程中資料、信息的收集與整理。
化愛萍――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
龔衛芹――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
羅來旺――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
喬春――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
蔣春曉――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
吳云飛――資料收集整理實驗報告。
解建萍――資料收集整理優秀課例選。
界定:在課堂教學,幾乎每位教師每節課都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許多誤區,導致合作學習的形式化。如何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成為當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背景。
1、研究的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倍斀駮r代是一個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決于其參與團隊的合作程度,只有與團隊成員充分的合作,才能實現知識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應用。而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與方法,除了集體合作學習以外,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充分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人人都能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小組合作學習通??梢园ㄒ韵聨讉€主要環節:讀書預習,合作討論,展示交流,總結反思,達標測評。其中,展示交流環節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在之前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可以獲得滿意的解答,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也將得以擴展和提升;在這一環節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啟發,實現思維、智慧的交流碰撞,進而不斷產生新的靈感。展示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都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學生認知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們一年多來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展示交流環節所應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還存在著效率較低、對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力度不夠等問題,亟待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和改進。另外,當前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較少,還沒有專門的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過詳細的探討,只是在一些學者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中零零散散的提到這一問題,這就使本課題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價值。
2、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開始在很多學校得到很好的運用和發展,但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研究還剛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而本課題的研究將從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的細節出發,去審視小組合作學習,力圖發現和找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從而為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完善合作學習的理論體系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2)實踐意義。
雖然合作學習已經在很多學校得到很好的應用,但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提高。以展示環節為例,以往教師一般將合作討論的環節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的重要意義,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華,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受到極大的限制。而研究這一課題,有助于教師不斷改進和豐富學生在展示環節的展示方式,,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數學學習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成為真正高效的課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發展。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創新之處。
上世紀初期,美國的一些學者就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并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杜威所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實施的道爾頓計劃的三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組合作。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領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東省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江蘇省的“合作教學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上海市的“分組教學的構想和實踐”等眾多有關合作學習的課題,出現一些具有建設意義的理論成果。在這一時期有關合作學習的一些理論專著也開始大量出現,如《合作學習導論》與《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等。而本世紀以杜郎口小學為代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新的思路。
如今,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國內已總結出了許多合作學習理論,并且對合作學習的理性認識和實施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小組合作學習實踐層面上的具體研究還欠缺。通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合作小組是幾個人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學習共同體,往往我們在合作學習中只看重某一小組學得怎么樣,卻忽視了小組的組成――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發展,忽略了對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現。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迷失自我。
本課題實驗意在以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經驗總結等具有強烈反思意識的行動研究,來探究具有農村特色的小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與實施策略,進而改善師生關系、改進學習方式、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四年級教師和青青子衿專業社群的教師,圍繞“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實踐研究——多種課型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小課題的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年來,我們按照計劃有步驟地對“詩歌散文”、“童話神話”、“寫人敘事”、“寫景狀物”四類課文進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同時,也發現緊緊建立在課型的角度研究語言文字的運用,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面性。為此,我們將原計劃一年完成的小課題研究,延長至兩年,以便更好地落實課標精神,把握教學規律。
1.研究特點,發現規律。明確了“低中年級詩歌散文類課文”和“童話神話類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明確了學習這兩類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一般規律。
2.初讀課文,感受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文本的內容、語言特點,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美,語言的美。配樂朗誦、范讀、賞讀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后談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樣的讀以外,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具體有效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感受。
3.理解課文,品味詞語。語文學習應該是先有語言文字再有思想內容,再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層次理解,這時要善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4.深入文本,品味語言。文章有些詞語抽象概括了具體的事物,如果僅僅停留在對字面的分析上,學生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導學生閱讀,可以有選擇的做具體的深入文本,對語言進行品析、演繹。
5.積累語言,學習運用。學生的語言發展是有規律的,要經歷識字、理解、積累運用的過程。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不能孤立的進行,應把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有效地整合,使語言訓練的內容相互聯系,訓練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渾然一體的教學過程。
1.課程意識的缺失。閱讀教學處于封閉狀態,與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教學板塊嚴重隔離,偶爾看到讀寫結合,也是停留在表層。
2.目標意識的淡化。教師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領。
悟方面,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缺乏整合與聯系。
3.單元意識的缺乏。教師處理教材簡單化,閱讀教學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為單位的,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是各自為政,沒有站在單元主題的視野下來確定每篇課文教學的側重點。
4.課內外結合的簡單化。許多教師在處理課內外結合的時候視野不夠開闊,課內外閱讀界限過于明確,多側重于內容的拓展,學生課外閱讀實踐不能向深層次發展。
1.課程意識,指對課程的敏感程度,它蘊涵著對課程理論的自我建構意識、課程資源的開發意識等幾方面。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其課程意識的強弱程度直接影響著教改的成敗及教學質量的高低。課程意識意味著“教師即課程”,教師是課程的動態構建者、課程的生成者。課程意識影響著教師的教育理念。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種意識形態的“課程哲學”,是教師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目標意識,指人在言語行為及其過程中,有意識地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標準。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等教學的各個方面。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或者說,它是教學的靈魂,支撐著教學的全過程,決定教與學的方向。顧泠沅教授指出:“現代教學研究中,教學目標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幾乎成了全部教學活動的依據?!卞X夢龍先生也曾說過:“目標的提出,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目標明確集中,學生達成度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標志?!苯處熤挥忻鞔_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決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標,過程實施目標,促使課堂教學有效展開。
3.綜合能力,指對人能夠同時對知識網絡,語言表達,身體協調自由靈活操控的能力。所謂綜合能力,指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謂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以上五種能力形成的綜合能力。
1.常規教研課題化。
主題: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策略研究。
共進行了三個年級的12次主題式常規教研活動。
(1)專題講座:
一年:《今天,我們怎么教語文》。
二年:《讓二年級語文教學承上啟下》。
四年:《閱讀教學走向何方》。
(2)課例觀摩研討:
一年《畫家鄉》。
二年《丑小鴨》。
四年《觸摸春天》。
(3)各年級“我的一招”征集及經驗介紹。
(4)期末復習指導。
一年級教研:《期末命題說明,凸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
二年級教研:《期末命題說明,凸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
四年級教研:《期末命題說明,凸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
2.區域集體備課課題化。
一年級:(1)主題:《探索識字規律發展兒童語言》。
(2)主題:《抓好詞語教學發展兒童語言》。
(3)主題:《有效朗讀指導發展兒童語言》。
二年級:(1)主題:《閱讀教學訓練的常態模式》。
(2)主題:《教課文?還是教語文?》。
(3)主題:《通過句子訓練提高運能能力》。
四年級:(1)主題:《積累運用教學的一般流程》。
(2)主題:《各種段落教學的遷移運用》。
(3)主題:《學生如何學習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社群活動課題化。
1.明確了“中高年級敘事寫人類課文”的一般教學規律,即“揭題質疑,感受特點”、“初讀感知,交流體會”、“詞語牽動,引入深思”、“二次質疑,發現矛盾”、“深入讀書,學習語言”。
2.總結了“低年級閱讀教學”學習語言運用的規律。
(1)內容上,“抓字詞”牽動理解推敲,“抓重點”生成畫面情感,“抓空白”促進想象思維,“抓語段”掌握積累表達。
(2)策略上,落實以讀帶講,體現讀與看相結合,讀與思相結合,讀與說相結合,讀與演相結合,讀與畫相結合,讀與寫相結合。
4.整理了小學1—5年級,閱讀教學教學設計、教學課件、作業設計。
1.如何發揮母語教育的優勢。
教學中,教師常常機械落實教學目標,主觀臆斷學生的需要,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就不斷訓練,忽視學生的已有經驗及生活常識,忽視學生的感悟、體驗等學習能力。
2.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理解。
思維是學習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語文教學,教師落實知識用力多,對于字音的辨析、詞語的理解、句式的表達訓練得多,而對于訓練學生如何提問,如何發現,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訓練少。
1、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李東明。
成員:王勇祝謹趙延河朱社明。
鄒全明劉永遠黃華。
2、課題實施小組:
組長:李東明。
副組長:祝謹張友軍。
成員:張華濤詹申保高存亮馬立朝。
伍從軍雷少杰江光明張靜。
陳雨田王勇孟憲法余貞秀。
(二)課題研究的保障。
課題組核心成員均為省、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他們專業水平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很強,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領導保證。
部分實驗基地學校在高效課堂實驗與研究方面已做了諸多嘗試,為我們今后課題的實驗與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基礎。
市、縣兩級教研部門和實驗基地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為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必要的物質保障。
組合作學習能全面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理論依據。
1.課前深度預習,提出質疑。
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預習的習慣,更沒有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好學生預習的動員工作和指導工作,這一環節相當重要。我要求學生所有課型都要提前預習。預習時,先反復閱讀文本,爭取做到對預習內容“胸中有全局”,然后不放過任何一個字,大膽質疑,最后完成預習學案。
2.課上合作釋疑,展示互評。
上課時,學生先在小組內合作討論每個人預習時提出的質疑,老師此時要關注各組的討論情況,思考水平,特別關注學優生和學困生。然后教師把甲組解決不了的問題交給乙組,乙組完成不了的問題交給丙組,在規定時間內各小組選出主講人,完成板書,上講臺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其它組的同學專心聽,認真看,積極評,并做好記錄。教師此時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點評,并有預見性提出新問題或針對性的處理辦法,將學習內容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去發現評講者的問題,教育學生如何評價和對待其他學生的發言,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使課堂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學、探索、實踐的過程,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渴望表達、渴望體現自身價值的愿望,這樣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同的課型上課流程略有不同,但這一環節始終是教學設計時的主體。
3.當堂測試,檢測效果。
根據不同的課型,在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教師要設計部分達標訓練題,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課堂檢測要像考試一樣,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教師要將所有學生的當堂測試題認真批改,做好記錄,小組評比。這樣,教師就能真實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搜集、提煉歷史上與“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精華,收集國內外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不斷充實自己的“合作學習”理論,改進自己的科研實踐和教學實踐。
(二)經驗總結法。
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及時總結,及時推廣。
(三)調查法。
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為編定合作學習小組和事實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提供方向。
(四)實驗法:
選定實驗班,根據研究目標,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變量做出分析和控制,從而找出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幾種有效的策略。
(五)其它方法:
其它還運用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3、探索和總結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略。
4、指導教師掌握并應用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略。
五、研究內容:
5、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案例促進學生發展的基本策。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
新課改的實施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蓬勃發展的舞臺,前人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早已成了體系。本人平時長期堅持理論學習,敢于實踐,能按照新課程理念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撰寫教學論文,并有多篇論文在省市區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是學校教科研的骨干成員,并多次承擔市、區、校教學研究公開課任務。
七、預期的研究成果。
1、書面材料:課題研究方案、結題報告,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案例集,以及經驗總結和科研論文等。
3、展示個人博客主頁,呈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的過程材料。
5、不同類型學生的評價標準。
6、不同學生的發展目標。
八、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6月)。
(1)確定課題。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結合自身教學實際。
(2)理論學習。了解數學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學習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明確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3)制定方案。
2、實施階段(xx年9月至xx年7月)。
(1)教學觀察。根據本課題研究內容,深入課堂聽課、觀察、總結、反思。找出當前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2)教學實踐。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每周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探討實踐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3)收集整理案例。每個月對教學實踐中成功的和失敗的小組合作學習案例進行階段性總結。
(4)撰寫論文。根據研究專題撰寫論文,并依次補充,初步完成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xx年7月)。
(1)論文交流。對已撰寫的論文進行充實,完善和交流。
(2)總結經驗。探討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總結經驗,準備結題工作,并為后繼研究做準備。預期的研究成果。
國家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用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中首次將語文綜合性學習列入語文課程目標?!熬C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的一種嶄新的課型正式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這是出于基礎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三個面向”、提高國民素質和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現實提出來的。鑒于此,各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小學語文教科書都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然而,經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教師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處于盲目和隨意狀態,存在著“不知怎樣教”等問題和困惑。調查顯示:條件好的、基礎好的學校比較認真地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和研究。而大多數的學校有的根本就沒有進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有的把綜合性學習當作課文來教,有的當作單元練習題來教,還有的把綜合性學習當作綜合實踐活動來教等。當然,各版本課標實驗教科書中設計的綜合性學習也存在著內容和形式的單一,對不同地區和學校缺乏廣泛的適應性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我們研究解決:如何正確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征,如何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如何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性強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如何制定教學方法,構建教學基本模式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真正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無疑十分重要的。
目前在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改革中,綜合性學習都處于初步研究階段,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其的研究,并建立了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策略。在借鑒國外綜合性學習經驗的基礎上,我國語文綜合性學習注意了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綜合和課內外結合,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尚無成熟的經驗。因此,本課題研究不但能豐富和填補課標實驗教科書的內容和空白,還對構建其基本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具有重要的價值。我們具此提出了本課題研究,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列入教育科研項目課題,并正式獲準立項研究。我們在重慶市萬州區、涪陵區、渝中區、北碚區、綦江縣、榮昌縣、銅梁縣、璧山縣、梁平縣、彭水縣、人民小學、巴蜀小學、鴛鴦小學等20個區縣71所學校進行了課題研究,約10多萬學生參加了實驗研究。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一種全新的課程組織形式,它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現代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統整起來,通過學生主題的、創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機地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經驗、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它與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共同組成語文課程新的目標體系。
本課題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初步構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理論基本框架,努力探索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規律;力圖設計出符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構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基本模式。為在新課程思想理念指導下更好地實施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尋求有效途徑。
主要研究以下內容:
(3)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設計。
(4)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模式設計。
(5)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與方法設計。
1、研究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綜合性學習”這一新課程,對廣大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對其概念的界定,特點的把握,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方法等都不甚了解,加之設備、條件有限,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必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惑,如何設計出既符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又適應不同地區和學校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目標。為此,本課題研究憑借大量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現實場景(課堂),通過廣泛而深入的調查分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實施中問題及原因,分析研究不同地區學校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地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設計課題研究目標——進行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總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理論與規律——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設計——構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基本模式——總結、交流推廣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教育實驗法等。
1、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了界定。
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對“什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什么區別?”進行了思想理論上的討論和研究,學習研究專家學者的種種理論觀點,同時也提出了我們的理論觀點。
王文彥、蔡明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學習形態。
陸志平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生活化、經驗性、個性化的課程,并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有三種:觀察—表達、問題—解決、活動—探究。
鄭國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立足于語文課程之上,通過學生自主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促進其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學習方式?!?/p>
朱紹禹認為它是與“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相并列的“全新的一種課程形態,集中而鮮明的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和主張?!?/p>
劉淼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為主線,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借助中心學習的內容和綜合性學習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語文素養的一種課程組織形態”
巢宗祺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目標應當指向語文,首先要保證在語文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取得比較確定的成效?!?/p>
靳彤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中一種相對獨立的教學形態。它以語文課程的內容整合為基點,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整合,強調語文學習與實踐的整合,強調多種學習方式的整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p>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p>
我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一種全新的課程組織形態。它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現代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統整起來,通過學生主體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學習過程,有機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發展。它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組成語文課程新的目標體系。
故有研究認為:綜合課程“其綜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某一學科為中心,讓另一學科去配合;一種是找出幾個共同的主題,每個學科都選教與主題有關的內容?!闭Z文綜合性學習顯然與前一種方式相符合。
2、提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五個主要特征。
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整合知識與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索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綜合性。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首先要立足于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將理解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和發展思維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顒觾热莺托问降脑O計,應凸現聽、說、讀、寫的實踐;其次是體現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語文課程為基點,有機整合數學、科學、品德、藝術等課程,突破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實現語文知識的多元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自主性?!熬C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p>
個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從本學科和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針對平時的課堂教學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對有效的評價策略進行個案研究最終提煉出結論。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通過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條件和人員特點。
1.研究能力和實踐基礎。
本課題組主持人是安康市一小骨干教師,陜西省課改新秀,具有較強的研究水平和組織能力。多年專門從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有較強的實踐基礎,對開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員特點。
課題組其他成員都是一線的數學青年教師,新課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時實踐于課堂教學,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六、預期的目標和結果。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應新課改的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策略,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小學低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有效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每位學生對數學好學、樂學。
七、進度安排。
(一)、4月至5月:準備階段。
課題組成員討論研究課題,明確研究的意義、內容、方法和步驟;結合個人情況制定研究計劃。
(二)、206月至年10月:理論提升階段。
1.3013年5月至6月,理論學習階段。對課題研究內容進行理論學習,并且結合教學實踐深刻體會,與同組成員進行交流,撰寫教學反思。
2.2013年7至8月,理論提高階段。結合上一階段的教學實踐,反思提升,撰寫教學案例。
(三)、2013年10月至1月:教學實踐階段。
每人準備一節匯報課,展示課堂評價策略,課題組成員一起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撰寫相應的教學案例或論文。
(四)、202月至3月:總結階段。
(五)、年4月至5月:驗證階段。
對課題報告、研究結果進行驗證,反思得失、修改完善。
大部分數學老師只顧自己的感受,一股腦地提問,并不考慮學生是否知道,提問的方式學生是不是感興趣,是不是留了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
大多數小學數學以學科內容為主要提問對象,其它的延伸知識或發散性思維的問題非常少。
另外,課堂提問的評價機制比較死板,只是單純的以“數學問題的正確性”為標準,從不考慮學生答題過程評價,不在意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邏輯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有時甚至出現課堂提問針對性不強,提出來的問題窘況,根本引不起小學生的興趣,最終造成“只問不答”的局面。
(二)“問答式”的提問多于“啟發式”的提問。
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沒有完全理解教育學理論,只是機械化將課堂教學內容轉變成“問題”,為了“提問”而簡單地“提問”,“問答式”的提問多于“啟發式”的提問。
大多數小學教師沒有完全理解啟發式教學模式的精髓,提問過于形式化,表面上看上去師生互動良好,有問有答,實際上并沒有多少實質內容。
教師只是簡單的針對學科的知識點提些記憶性的問題,問題的深度、廣度明顯不夠,并不能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
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心理學應用不夠理想,數學問題設計不夠準確,不夠科學,只是簡單的、單純的為了提問而提問,沒有深入理解新課程改革理念。
一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并沒有經過認真的準備,具有隨意性。
通常只是從網上或教科書直接照搬現成教案,這樣設計出的提問自然缺乏針對性、科學性與啟發性。
課堂教學仍然是中小學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素質教育,實現課程知識的宣講。
高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有效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完成學習,有效的課堂提問能讓學生快速消化知識;反之,無效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感覺情緒低沉,無效的課堂提問讓學生解答遲鈍,師生教學互動性不強。
小學數學與小學語文組成了小學教學體系,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非常重要。
如何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的現實意義與教學意義。
只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才能保證小學生輕松快樂地接受小學數學知識;只有啟發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才能體現新一輪素質教育課程改革。
氣氛融洽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地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仔細分析學生所學的知識,通過設計課堂問題,在考核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分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積極運用提問技巧,提高課堂提問效率,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小學生的好奇心非?;钴S,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點開展啟發式教學。
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設置具有啟發式問題,直接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設置、討論和尋找答案。
啟發式提問可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可以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智力。
問答式提問,只能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學生的主動積極性不強。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設計具有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小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
(二)課堂提問應通俗易懂。
小學生年齡偏小,理解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偏弱,理解問題時往往會表面化,或簡單直接。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設計通信易懂的問題,不能太書面化或理論化,盡量做到通俗化、形象化。
提問的方式應該游戲化,讓小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回答問題,盡量讓小學生自我完成,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爭著回答,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課堂提問應結合問題情境。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的原因,對于抽象思維難以接受,形象思維有利于小學生接受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問題情境,盡量使用圖片、演示等具體的情境,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在參與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趁熱打鐵,由興趣引出問題,及時引導和答疑,讓學生在問題解答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四)課堂提問應具有針對性。
小學數學教課堂提問應該有的放矢,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針對某一具體的.數學問題,設計針對性強的課堂提問。
這種針對性強的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及時掌握課堂內容,消化課堂知識。
另外,課堂提問的針對性還應該保持連貫性,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數學思維,當然這種推斷式的課堂提問也會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四、總結。
小學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可以直接反應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直接影響教與學的互動。
從課堂提問的啟發性、通俗性、針對性和情境四個方面,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注重課堂提問的技巧與方法,就能夠真正發揮課程提問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余靜芳單位:景德鎮市第一小學。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社會對人才標準做了重新的界定,創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教育界培養大批有創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把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合作學習“是我國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
(二)課題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學英語教學找到高效的教學模式,切實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小組合作活動,使每個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都能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以這樣的學習形式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參與意識,發揮潛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打下扎實基礎。因此,在實施《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之際,我們有必要對”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問題進行探討,以利于對課程標準的深度把握和正確實施。以避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后,班級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得不到參與機會而處于”旁觀“、”旁聽“的被動地位。使教師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給予引導和激勵,賦予全體學生充分的參與機會與權利,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擁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能勝任的學習內容,并在小組中擔任角色,承擔任務,充分展示并發揮創造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發現知識,在自主學習中不斷獲取知識,在合作與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從發展階段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3、是與其他相關理論的融合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學習繼續向成熟發展,與其他相關的教學理論之間出現了融合的趨勢,“合作掌握學習”與“合作學習與直接教學一體化”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同時,合作學習的觀念已開始滲透到學校的各個層面,不局限在課內。
我國的合作學習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呈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合作學習為研究對象的省級課題就有多項,公開發表的實驗報告和學術論文就逾百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方面的理論研究,代表性的有:《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中提出的定義較為權威以及達成了共識“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保ㄍ跆?。學苑出版社,2001)、《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展性教學實驗室研究報告之二》(裴娣娜。學科教學,,2)、《主體合作學習:教學影響方式的結構性改變》(周林。四川省主體教育文集,2005.9)、《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曾琦。學科教育,2000.6),分別從合作學習的產生背景、理論基礎、目標意義、基本要素等方面進行了專題或系統的研究,旨在探討合作學習的基本理論問題。這些研究成果,為合作學習建構起完整的理論框架。合作學習的實驗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為當代教學觀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理論工作者與教師緊密結合,不斷深化研究課題,拓寬研究思路,是今后合作學習研究的發展趨勢。我們相信,合作學習的未來前景十分廣闊。他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將成為教學系統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題合作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交往理論認為,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受課題教學氛圍的影響很大,()多種形式的小學討論交流,是學生之間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這樣有利于生動活潑課堂氣氛的形成,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時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索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相互啟發。
三、課題研究的概念界定。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成員可以互補,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實現思維、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相互團結的力量使小組成員互勉、互助、互愛。一個學生的成功同時會幫助別人成功,包括組內、組間存在著一種合作學習共同進步關系。
依據以上理論,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為: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實踐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通過研究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3、通過研究活動的開展,探索合理分組的策略和小組長培養的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依據以上研究目標和我校班級及學生情況,本課題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
(1)優秀小組長培養策略的研究。小組長的選擇和培養,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2)合理分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對本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提高小組成員間參與學習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幾率,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1)合作學習任務設計、內容確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設計課內課外的合作學習任務,使合作學習的任務有層次性,進行合作學習任務設置的研究,針對不同基礎和學習習慣的組員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保證每個組員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糧”.進行課內外合作學習內容確定策略的研究,正確把握合作學習內容與任務。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中主要運用以下方法: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面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饋后在進行研究,將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動實踐中進行再次的實踐檢驗。
(2)文獻資料法。整理收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梳理有利于本課題研究理論資料,應用于研究活動的開展。
(3)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之初,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進行前期調查,分析得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過程中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總結階段,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后期的調查測量,對研究的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分析。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和分析,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導教學實踐。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
實驗時間:從11月開始醞釀運作至6月結題歷時近半年,分為以下階段實施:
(一)課題準備申報階段(月――年12月)。
進行理論學習,收聽或收看有關的課題講座,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認真研究各地有價值的經驗。提高理論素質,組織落實,論證課題。明確課題研究目的和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掌握實驗的步驟和方法申報課題立項并完成開題工作。
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蹤教研為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與研討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動,期末有總結交流文章。
這一階段結束后,開展階段評估工作,撰寫學科組規范、實用的課題方案,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三)課題反思階段(年2月――2015年4月)。
這是課題的關鍵階段,不僅把第一階段的成果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文本問題如何提出、如何達到學習目標,以及問題的地位、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發展前景。同前一階段一樣,有活動安排,有期末總結,并形成階段性的總結成果,如教學案例、論文和展示課等。
(四)總結階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充分總結材料,組織進行檢測工作,通過分析、研討、交流、總結和展示課等活動,形成本課題的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八、課題主要參考資料。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錢佩玲王嶸對合作學習方式的介紹及反思〔j〕教育科學報2002.
(四)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和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五)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5.
(六)沈權?,F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3.7.
(七)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1.
(八)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小學詞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行小學教材中也把詞匯教學列為獨立的課時教學內容和重點,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努力做好詞匯教學,并研究出最高效實用的詞匯課教學方法對長期英語教學來說是事半功倍且又必須做好的事情。
目前課堂中大多數老師針對詞匯教學采用的方式多為機械的重復和操練,容易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通過本課題研究,力求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單詞策略,體驗學習的樂趣。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課教學方法。
詞匯課:既以詞匯包括單詞或者短語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本課題中是指為了完成詞匯教學任務而采用的各種教學手段,包括教具及準備。
本課題旨在研究小學英語而非中學或者其他教學形式的詞匯教學方法,且是詞匯教學的具體可行教學方法,與實際教學緊密相連。通過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詞匯教學中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新的詞匯教學方式,解決課題教學單調效率低的問題,提高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
一: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1、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制定好研究計劃和方案。
2、進行初步研究,了解目前詞匯課教學現狀,包括對學生學習和識記詞匯的方式以及教師教授詞匯的教學方法進行記錄和整理。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xx年7月-xx年3月)。
1、小結調查情況,和課題組老師及其他同行老師進行交流討論,總結出詞匯課教學方法。
2、對詞匯教學方法進行課堂實踐,反復驗證。
3、集體制作教具、課件,展示詞匯教學初步成果。
4、收集資料,總結出小學英語教學詞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5、完善教學方法,請專家老師指導,改進。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xx年4月-xx年5月)。
1、對研究資料進行歸納整理。2、撰寫結題報告。3、撰寫相關論文。
二、課題研究舉措:
1、認真進行理論學習,擴大知識面。
2、耐心細致的了解目前教學現狀,及時記錄,反思。
3、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準備各種素材,輔助教學。
4、多和同行及指導老師交流。
5、堅決按照研究計劃進行,優化課堂,保證課題研究時間。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課題結題報告。
2、制作的詞匯教學單詞卡片及圖片。
3、詞匯教學隨筆感悟數篇。
5、教學課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當今時代競爭與合作是發展的主流,競爭的成敗取決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學習的能力體現了個人的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A教育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能力。新課標要求:“小學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恰好能體現課標的這一要求,他能給不同個性的學生提供展示與互補的平臺,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學習氛圍。它不僅減輕學習壓力,還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關系由競爭轉為有效合作,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營造輕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數學學習環境,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3、讓學生掌握主動學習的習慣、方法,學會創新學習。
4、教師熟練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課堂。
四、預計解決的問題。
1、提高學生對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認識。
2、學生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包括學生在合作預習、聽課、練習、作業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課堂合作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因素,結合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提高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使師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實驗觀察法:在小學數學傳統低效的課堂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研究活動,積極試驗嘗試,在實驗中觀察,在實驗中提升,探究出經驗和規律。
(3)個案總結法:通過個案的調查研究,進行對比總結,反思交流,形成相關的。
調查報告。
論文。
六、課題研究人員分工:
梁順國,負責課題的指導研究,協調分工。
王安鎖:負責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實施落實。
趙柳霞:負責課題研究相關調查資料的設計。
馮雨:負責課題研究的實驗、調查和數據統計。
米繪新:負責資料的整理,歸檔,報告的撰寫。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形成課題研究小組,開展問卷調查,分析研究的對象和課題現狀,收集學習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制定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2月-20xx年8月)。
圍繞課題目標,采用調查研究,實驗觀察和個案總結等方法,探究“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方法策略,提高師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項操作方案。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課題研究總結工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論文,結題并整理相關研究成果及資料,申請結題。
。
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優點和缺點,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措施進行整改,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能力。
分別對五年級的七個班級及六年級三個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
采取隨機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跟蹤聽課等方式進行調查。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和學生存在那些困惑的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編寫高效的導學案。
2、如何指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大膽交流、展示。
3、如何有效評價。
為了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年級組經過多方調研后進行了研究,采取以下措施解決“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小組組建。
首先由班主任精心組織,全體科任教師參與,把學生編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兼顧學科,男女混編”的四至六人學習小組,這一編排既有利于學科間的優勢互補,又有利于小組間的競爭;圍坐一桌,既保證了每個成員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又能充分保證小組內產生各種有利于討論的觀點,提出解決富有挑戰問題的方法。建立組長、學科長組織,確定固定的合作學習伙伴。由學生制定組訓和奮斗目標,確定組長學科長職責等。
2、確定導學案的編寫流程及要求。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媒介,無論是導學案的編寫還是學生的學習都離不開教材。因此,編前必須深入閱讀文本,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教學要求,切實認真地備好教材,為導學案的編寫打好基礎。為確保導學案編寫質量,我們可分五個步驟進行操作:研讀課標、教材、資料、研究學情——主備課編寫——集體討論——修改——組長審核定稿。
導學案的編寫要圍繞單元教學要求和課后練習,每課設置3—4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學習目標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我能記住、我能說出、我會運用、我能解決”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3、讓孩子出錯,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課堂中,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上發言的總是那么幾個所謂的“好學生”,而大多學生只是被動的充當觀眾。受傳統教學師道尊嚴的影響,我們老師總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對老師總是有一種畏懼感,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出錯,會受到批評,因而總是戰戰兢兢,課堂上不敢說也不愿說,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便停滯了。因此在課改初期,常常在交流展示環節出現冷場的情況。孩子們你推我搡,都不愿意站起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于是,我告訴孩子們:“課堂就是你們犯錯的地方。不要怕說錯,只要站起來說了,你就已經是在學習了,就已經值得肯定了?!币虼?,一開始,課堂上不管孩子說錯說對,只要孩子發表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都會給予他最熱情的鼓勵,別的孩子也會送上最熱烈的掌聲。慢慢的,孩子們消除了心理上的戒備,他們的心情完全放松了,思維也變得活躍了,課堂上常常上演“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好戲。連那些一開始走上講臺,便會手足無措,面紅耳赤,甚至還會微微發抖的孩子現在也已經都變得能夠侃侃而談了。
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對話,讓子徹底信任你,把你當朋友,卸下思想負擔,,敢想敢說,這是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最基礎的一步。
4、捆綁式評價,增強小組凝聚力。
有一句話說得好:“鐵打的小組,流水的班?!苯⑿〗M之后,我就告訴孩子,從此你們六個人就是一個小集體了。每一個人的表現都將直接影響到小組的評價。,我把學生按優中差分a、b、c三類,在課堂展示中,不同層次的小組成員的分值不同,a類學生最低,c類,b類學生居中。在評價中,我做到:“堂堂有評價,天天有評比,周周有獎勵,月月有匯總?!泵抗澱n根據各小組的表現給出得分,每天評出總分前三名。一周進行一次匯總,在下周一的班會課上對上一周評出的優秀小組進行表揚獎勵,優秀小組可以在適度的范圍內對老師或別的小組提出一個要求。每月進行一次匯總,優秀小組的組員會得到一封老師寫給家長的表揚信,會讓家長滿足孩子的一個愿望。這樣學生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他們都要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原來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同學,當看到自己為小組加了分時,他們會歡呼雀躍,會更加信心百倍,課堂上也更加活躍了。而別的組員也會傾注更多的心血去幫助自己小組的c類學生,c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越來越積極。這個時候孩子們的學習已經不是在老師和家長的逼迫之下了,他們已經逐漸轉變為自覺地行為,他們是在為小組而戰,為榮譽而戰。
有了學習的自覺性,課堂上的學習便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實效性會大大提高。
5、謙虛的請教,讓孩子當老師。
在課堂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能不開口盡量不開口。各個小組之間唇槍舌劍,你來我往,老師只是隔岸觀火,只有當他們辯不明白的時候,老師才做以點撥指導,在你來我往的爭辯中,學生會感受到課堂的活力和學習的樂趣。他們會覺得課堂不再是一池死水,而是一道傾瀉而下的瀑布,那么壯麗,那么富有激情。老師時不時的裝一裝“傻”,把孩子當老師,去向他們請教問題。孩子們很樂意當老師,他們很樂于教別人。為了教好教會別人,他們會在課前自己主動去學很多的知識。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的便會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學習的深度和精彩度便會大大提升。
以上措施充分保障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有效營造出一種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氛圍,真正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從形式走向實質,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積極進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提高了我們對課改教研的認知能力,也提高了我們實習小組的調研能力,更加方便了我們教學工作的開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18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