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月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其中可以提升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服務月活動案例,希望對大家的服務月策劃有所啟發。
近年來,根據國務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實施方案》精神和《國家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及衛生廳《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為了更好的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更有效地減輕群眾負擔,隨著國家和省、市對衛生事業資金設備的投入,我縣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F就我縣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國家發改委給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90萬元,建設陽峪、峰陽、注泔三所中心衛生院,建成已投入使用。
二、國家發改委給我縣25個鄉鎮衛生院配發醫療設備25個品種,價值300余萬元。
三、,國家給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20萬元,建設鄉鎮衛生院九所(陽洪、靈源、楊漢、漠西、周城、臨平、石牛、關頭、梁山),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省衛生廳給我縣縣醫院配發設備5個品種,(多參數監護儀、口導心電圖機、萬能手術床、高頻電刀、除顫監護儀),價值萬余元。
五、省衛生廳給我縣乾陵衛生院配發救護車1輛,臨平中心衛生院配發胃鏡1臺。
六、省廳為我縣415個村級衛生室,每室配發3000元設備,現已逐步配發到位。
七、國債投資270萬元,建設8所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大楊、大墻、薛錄、馬連、姜村、王村、長留、梁村)國債資金與災建資金捆綁使用。
八、災后重建項目為我縣投資7112萬元,建設25所鄉鎮衛生院及縣中醫院、縣婦幼院。項目正在設計及招投標階段。
九、省廳給我縣衛生院救護車四輛,胃鏡3臺,價值50余萬元。
十、省上為標準化村衛生室每室配套資金1萬元,我縣正在規范建設之中。
衛生單位的設備投入是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使縣級醫療單位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硬件設施有了顯著的.改善,改變了就醫環境,提高了救治水平,實實在在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的問題,充分體現了黨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視和關愛,是重視民生、惠民的又一舉措。
存在問題:
1、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按照每千人擁有3名衛生技術人員的要求,乾縣有人口約60萬人,應配衛技人員1800余人,現有衛技人員1240人,尚差600余人。
2、由于衛技人員缺乏,配套的一些設備閑置,不能投入使用。
3、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比較嚴重。
建議:
隨著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惠民政策的出臺,結合我縣實際,建議如下:
1、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專業人才及大學生到縣鄉級醫療單位,使縣鄉兩級有足夠的人才儲備。
2、科技三下鄉及對口支援落到實處。
3、現有衛生技術人員的長期培養規劃和短期培訓相結合。
4、硬件設備的配套要切合實際,并與專業人才結構相結合。
5、村級衛生室應規范建設,嚴防亂建,應像建設村級黨員活動室一樣,建設村級衛生室,這樣才使國家的資金投入與設備投入為一體。
20xx年1月6日下午,在市疾控中心10樓會議室召開了20xx年第四次暨20xx年第一次工作例會。
20xx年1月xx日—18日在市中醫醫院學術報告廳召開了20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暨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培訓會。
20xx年1月19日指導中心及成員單位業務人員和鄉鎮衛生院業務人員一起到成都市武侯區紅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11個單位學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
20xx年2月9日在疾控中心10樓會議室召開了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指導中心召開20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研討會。
20xx年2月22日市疾控中心12樓會議室召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培訓。
20xx年3月19日在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宣傳會。
20xx年5月5日召開20xx年第三次指導中心工作例會。
20xx年5月8日在市老君鄉衛生院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培訓。
20xx年2月至4月對我市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了20xx年第一季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暨慢病防控工作督導和培訓。
20xx年4月—6月開展我市20xx年第二季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導工作。
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對我市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了20xx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半年考核。
1、半年考核。
為更好地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提高基本公共衛生工作的規范性和真實性,提升我市基本公共衛生工作服務能力,根據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求,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指導中心組織各成員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于20xx年5月9日—6月20月對全市47個項目實施單位進行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半年績效考核與督導。
我市的信息管理采取的各項目實施單位匯總數據,報所轄片區,再由片區報給市指導中心,指導中心匯總后,由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和衛生局公衛科審核后報成都市指導中心。
1、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通過宣傳―吸引―再宣傳,以逐步改變社區居民的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公共衛生服務中來。
2、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3、配套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熱情。
4、落實各項服務規范、強化各項規章制度,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可持續健康發展。
5、各項目實施單位要進一步做好檔案清理完善工作,正確使用表單,補充漏、缺項和邏輯性錯誤的檔案,提高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
6、及時上網更新變更的信息、錄入隨訪記錄和新增的健康檔案資料,做到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資料一致。
7、居民健康檔案要及時歸檔,按以下順序:封面―個人基本信息―每年的健康體檢表、輔檢單、轉診單、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評估表、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記錄表、慢性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知情同意書等等,按時間先后順序歸檔。
8、進一步加強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篩查,提高慢病患者發現率。
9、認真清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況,杜絕出現管理率大于等于100%的現象;對于老年人輔檢漏缺項的單位及時找出原因,來年補上;積極開展老年人中醫健康服務工作。
回顧20xx—20xx學年的第一學期,就業服務部在團總支學生會的指導和帶領下,本著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的宗旨,積極配合學院團總支學生會的各項工作,并結合我院學生的特點,積極、創新地在同學中間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部門特色性活動,在活躍我院文化氛圍的同時,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和肯定。
(一)工作目標:
1.協助輔導員開展畢業生的各類工作,進行畢業生信息采集以及檔案袋的發放,保持與就業委員會的關系,同濟畢業生畢業后的發展去向,協助學校開展各類就業調查活動,及時更新網站就業信息,關注招生信息,協助學校舉辦各類招聘會,分發就業???。
2.我們將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有關的法規政策,根據學校辦學方針負責擬訂本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法。
3.維護就業管理系統,編報全院畢業生就業方案,及時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報送畢業生資源情況及就業方案。
4.開展畢業生教育和就業指導:進行輔導員培訓,組織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就業技巧等方面的講座,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有關指導和咨詢。
5.認真處理學生、家長及用人單位的來訪和來函,收集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及時向畢業生發,為廣大畢業生的就業開辟更多的道路。
6.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意識”為目標,盡心盡力服務于畢業生。
(二)常規工作:
1.學習解讀上級團組織文件精神,開展學習型活動。
2.常規例會與開展有關就業服務部門特色的活動。
3.開展部門內部建設活動,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4.協助學生會其他部門開展工作,使各部門工作更好的完成。
6.在學校d樓繪制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生會就業服務部的展板,發布關于大學生就業的信息。
“凱德廣場杯”校園營銷大賽。
為提升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就業服務部特此舉辦“凱德廣場杯”校園營銷大賽,為我們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xx年,高新區汪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嚴格按照《關于做好20xx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遼衛發【20xx】51號)文件的規定開展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我中心以糖尿病、高血壓的規范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及精神病、結核病患者的規范管理為工作重點,全面推進婦保、兒保、計劃免疫與老年人體檢與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工作完成情況如下:
20xx,國家規定的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為40元,按照12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進行撥款。我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人口為5.83萬人,截止到20xx年12月末,我中心全面完成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因高新區不是獨立的行政區,高新區的衛生監督工作由立山區承擔)。高新區已經撥付我中心的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資金126.98萬元,到位率為55%。
20xx年我中心為轄區內居民建立紙質版健康檔案5.42萬份,已經建立電子檔案3.54萬份,基本完成鞍山市建檔率達到80%以上的要求(齊大山鎮齊欣、齊礦與齊選3個社區與桃山莊村的健康檔案一致在立山區管理,未交付我中心)。
20xx年,為高新區60歲以上老人進行系統的健康體檢9818人,按遼寧省標準對老人進行血常規、肝功、血脂、血糖、心電圖、b超、x光等檢查。對老人的健康情況進行系統評估,為每一位體檢老人書寫健康體檢報告,及時將老人的體檢結果返回各社區與村部。對高新區內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進行中醫中藥健康指導,糾正一部分老人中存在的中藥無毒不聽從醫生指導隨便用藥的傾向,指導他們合理服藥,為老人的健康提供指導,幫助他們逐步建立正確的健康生活理念,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
20xx年,按照國家慢病管理規定,我中心對高新區內5460名高血壓與3081名糖尿病患者進行每季度一次的隨訪,及時跟蹤他們的血壓與血糖變化情況,對他們的服藥、飲食進行健康指導,延遲高血壓、糖尿病合并癥的出現時間,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其中,規范管理高血壓患者3880人次,規范管理糖尿病患者2188人次。高血壓與糖尿病的規范管理達標率超過35%。
同時,我中心充分利用10月份鞍山市分級診療工作全面開展的契機,主動與分級診療上級對口醫院鞍山市腫瘤醫院醫務科聯系配合,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宣傳,充分利用健康體檢的契機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宣傳相關的醫療、預防、生活保健常識,減輕這2類慢性病及其合并癥的危害,保證他們生活質量。
(一)、20xx年,我中心的計劃免疫接種門診于10月份正式開診。該門診完全按照遼寧省規范計劃免疫接種門診的科室布置、人員配備的標準進行計劃免疫工作。新的計劃免疫接種門診包括候診室、登記室、核對與接種4個窗口,設立了候診區、留觀區、資料室,配備4名醫務人員開展計劃免疫接種工作,接種門診的硬件和軟件配備達到省規范計劃免疫接種門診要求。20xx年,我中心對轄區內2334名0-6歲兒童進行計劃免疫接種11478人次(不含齊大山防保站)。
(二)、20xx年,我中心新建兒童保健冊386份;為轄區內新生兒童進行訪視、健康體檢近350人次;抽調專人利用半年時間對轄區內的全部幼兒園進行幼兒健康體檢119xx次。
(三)、20xx年,我中心為轄區內346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按遼寧省孕產婦期間免費檢查的時間和項目對346名孕婦開展免費檢查。同時利用下午時間對高新區內產婦進行隨訪,指導產婦正確哺乳,幫助產婦進行產后體質體質恢復。
我中心充分利用為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免費健康體檢的時機,采取深入社區、農村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20xx年,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12次,健康咨詢8次,滾動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資料9份。與鞍山市腫瘤醫院積極配合,開展慢性病預防與治療、腫瘤的早期發現與預防等相關知識的宣傳;聘請鞍鋼鐵東總院的眼科邱主任深入中港社區開展糖尿病眼病、老年性白內障與青光眼等眼科頑癥的預防與治療講座與咨詢,獲得居民一致好評。
20xx年,結合高新區重癥精神病、結核病實際分布情況,我中心與高新區文教衛生局、街道、齊大山鎮、村工作的實際情況,全面開展重癥精神病的普查工作;同時加強結核病等傳染病的網絡直報管理工作。針對春季、夏季傳染病多發的趨勢,有針對性的對轄區內的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傳染病知識培訓與健康體檢,避免發生重大疾病的流行。
20xx年,我中心對轄區內116名患有重癥精神病的居民基本情況逐一進行摸底調查,與鞍山市精神康復醫院逐一核對,規范重癥精神病人的管理。
我中心嚴格執行鞍山市基本藥物管理制度,對所使用的基本藥物全部在遼寧省基藥統一采購平臺進行采購,基本藥物實行零加價。
20xx年,我中心積極配合高新區各部門開展醫療、保健工作。我中心在高新區參加市運動會運動員體檢、9.9老年節獅子杯舞蹈比賽、春季防火救災等各項工作中充分發揮醫療部門的后勤保障作用,為活動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以上九方面是我中心20xx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情況完成總結。
根據《xxxx年度xxxx縣城鄉社區(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任務及考核標準》各《xxxx年度xxxx鎮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任務及考核標準》的要求,在縣衛生局縣疾控中心及縣婦保院、xxxx鎮委、鎮政府的支持下,我中心結合xxxx實際情況,xxxx年加強硬件建設、完善制度、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認真開展“六位一體”社區服務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現就我中心在xxxx年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xxxx鎮地處xxxx縣東部,居江南平原中心,全鎮面積。平方公里,距縣城靈溪。公里;全鎮共有。個行政村、八個居民區,總人中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60歲以上人數。人,0-7歲兒童。人,外來人口約。人,農業人口。人,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約6%。
xxxx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職職工95人,其中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82人,占全院職工的86.3%,其中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61人,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13人,執業醫師28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執業護士21人,初級衛技人員54人,全科醫師6人,正在培訓7人。
鎮設有一個中心,兩個站,村衛生室23家,個體診所5家,全鎮責任醫生共有21人,協管員8人,聯絡員27人,為轄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基本醫療、計劃生育指導等“六位一體”的服務。醫療服務范圍為xxxx區域及周邊鄉鎮,人口約12萬人。
xxxx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全鎮責任醫生和云巖衛生院開展一年四次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督查和指導;中心建立健康檔案10851份,規范性慢病管理3787人,其中高血壓3313人,占8.02%,糖尿病294人,占0.70%。年度體檢應檢30767人,實際體檢20651人,體檢率達67%。責任醫生團隊免費上門服務20495次。
1、合理布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按照《浙江省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和《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根據xxxx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在原有衛生資源分布的基礎上,根據服務人口、服務區劃、服務半徑及居民出行15分鐘可到達的社區衛生服務要求,優化、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目前一個中心及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標識清晰,布局設置合理。均開展以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主。為居民提供“六位一體”的綜合性衛生健康服務。
按轄區內人口數1000-1500人的標準配備了21名社區責任醫生,每個責任醫生團隊均具有執業助理以上資格人員為隊長。本中心制定全員培訓計劃,各社區責任醫生都參加縣衛生局組織的農村公共衛生知識培訓,其中80%通過市衛生局組織全科醫學知識培訓或正在培訓,包括中醫、中藥、預防醫學、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選送技術骨干到市級醫院重點培養,逐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4、有序推進組織管理工作。
(1)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綜合辦公室,由中心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接受上級各項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督導社區責任醫生各項服務工作的落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制定責任醫生團隊協作與溝通實施方案,積極探索全科團隊服務方式,逐步向片區推廣團隊服務模式。
(2)按照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建立健全責任醫生團隊會診制度,雙向轉診制度,重點疾病管理等制度,以及各項操作規程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確保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章可循,并結合考核方案逐一落實。
(3)各科室分布示意圖上墻公示,咨詢服務措施有分診臺,就醫流程、健康處方等,服務時間、服務項目、價格、各項惠民措施等一一上墻公示,方便群眾就醫。
(5)制定xxxx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一體化管理文件,健全中心對站的管理考核機制。
5、以群眾滿意為基準,深化社區衛生服務。
(1)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內涵,關愛弱勢群體,開展愛心服務、巡回義診活動。愛心門診服務對象:全鎮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等,就診時憑證免掛號費、診療費、注射費及其他手術、檢查費用,藥品零利潤提供。轄區內60歲以上服務對象免費健康體檢一年一次,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同時在社區、敬老院開展巡回醫療義診活動,義診同時,認真制作各種宣傳圖片,精心編寫各種農村常見病健康教育資料5份,舉辦健康教育講座12次,幫助群眾樹立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識,社會反響良好。
(2)公示社區責任醫生團隊,社區責任醫生照片、聯系方式等公示于社區、村的健康教育宣傳欄上,同時印發責任醫生聯系名片,注明責任姓名、聯系電話等,便于提供服務、接受監督。
(3)結合參保農民免費健康體檢,開展社區居民健康調查,積極推行責任醫生制度和團隊服務模式,與市、縣級醫院簽訂雙向轉診協議,準確及時收集社區居民衛生服務需求,動態跟蹤管理,受到廣大居民群眾的歡迎。
(4)實行重點人群服務,加強對重點人群的定期跟蹤服務(我中心為溫州市慢病管理試點單位),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隨訪服務,實行動態管理,結核病、肝炎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區管理,以慢病人群、特困、殘疾人、低保、五保戶等群體作為工作的切入點,提高疾病知曉率、控制率、服藥率,管理高血壓3313人,腫瘤42人,糖尿病294人,冠心病15人,腦卒中36人,精神病人63人,肺結核24人,及時做好檔案薄冊登記。對慢性病進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或解除他們的病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5)統一制作健康教育宣傳欄,張貼健康教育宣傳畫報,結合創建工作,責任醫生深入社區、家庭、學校及公開場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各村社區責任醫生定期開設健康教育課,普及各項健康知識。今年共計刊出健康宣傳畫11期,更換宣傳櫥窗35xxxx4期,健康教育講座12次,開展衛生日活動13次。衛生知識問卷調查一次,制作健康處方15種5萬多份。發放各類健康知識宣傳資料3萬余份。內容有艾滋病等性病防治知識、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及心理衛生知識等。
(7)各類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序推進,婦幼保健工作的各類指標均達到或高于全縣平均水平,兒童計免接種率100%,3歲以下兒童系管率97%,孕產婦系管率91%,婦女病普查1679人次。
(8)加強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今年我中心繼續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重新修訂了傳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對全體職工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并考核,做到人人知曉,事事落實。同時我中心已于xxxx年完成了傳染病信息網絡的建設。
1、xxxx年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難:公共衛生財政、社區衛生服務經費投入不足,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人才缺乏,全科醫師培訓需要一個過程,全員聘用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尚有待政策的支持和措施的完善;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認識存有距離,政府部門支持力度有限,上門建檔服務阻力大,信息化建設急需推進。
2、今后打算:爭取以政府為主導,強化職能,加大社區衛生服務投入;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宣傳—吸引—再宣傳,以逐步改變醫務人員和社區居民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來;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盡快啟動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創新運行機制,啟動信息化建設,政策配套,實行內部激勵,外部監管,分級醫療,社區首診制等,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健康發展。
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在xxxx縣衛生局、縣疾控中心、縣婦保院等各級領導的督促和指導下,我們將以積極創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按照省、市醫保局統一部署安排,湖口縣積極推進醫保事務服務便利化改革,認真貫徹落實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有關要求,推進了經辦服務能力提升,提高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滿意度。
20xx年以來,湖口縣按照“縣有中心、鄉鎮有站、村村有點”目標要求,大力推進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了縣、鄉、村三級醫保事務服務網點的全覆蓋??h政府成立深化醫保改革領導小組,縣財政安排17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設。到5月30日,縣醫保事務中心基本完成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建設,暢通了窗口服務、自助服務、電話服務、網廳服務等四條醫保服務渠道,實現了傳統服務與智能服務的創新并行。12個鄉鎮全部建設了醫保事務服務站,安排了醫保專職工作人員,可以辦理20項醫保服務事項;150個村(社區)全覆蓋建設醫保事務服務點,明確了醫保經辦工作人員,能夠辦理和幫辦代辦16項醫保服務事項。拿老百姓自己的話來說,現在的醫保很方便,“村民辦醫保,不用村外跑”。
(一)基本情況
20xx年,湖口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5.67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87萬人。在20xx年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基礎上,同年與全國全省同期開展了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并于當年實現了首例患者省外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極大了方便了患者異地就醫。20xx年,全縣共辦理了6589人次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登記,其中,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登記3496人次,結算報銷3496人次,報銷金額3280.65萬元,涉及26個省市,全國465家定點醫院;省內跨市異地就醫住院1912人次,結算報銷1715.6萬元;特慢病門診就診803人,報銷198.26萬元。20xx年省外參?;颊叩轿铱h就醫28人次,費用報銷83135.12元;市外省內參?;颊叩轿铱h就醫505人次,報銷647909.01元。我縣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呈現了備案人數逐月增長,結算成功頻次增加,異地結算費用增大的趨勢。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改變了過去患者費用報銷周期長,墊付資金壓力大,個人往返奔波勞累的問題,真正讓患者省時、省心、省力、減少資金墊付壓力,在方便患者的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參保地經辦機構的業務量,并有效杜絕了利用假的發票騙保事件的發生,參?;颊呒搬t保經辦機構都成為了有利方,達到了雙贏。
(二)主要做法
1、將重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實現與全國及省內其他縣市同步實現結算。目前,湖口縣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的共有2家醫院,分別為湖口縣人民醫院和湖口縣中醫醫院。
2、加強異地聯網結算宣傳、培訓工作。一是以醫保經辦窗口、協議醫療機構醫保窗口等作為宣傳主陣地,投放宣傳折頁,與參保單位及群眾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宣傳政策,解疑釋惑,讓群眾充分了解此項政策。二是開展醫保宣傳月活動,在湖口縣大市場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合設置宣傳點,發放宣傳折頁及懸掛宣傳標語宣傳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三是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群眾講清政策要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條件、辦理流程,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及時就醫診治和順利結算。四是及時傳達學習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會議精神和先進經驗,詳細了解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的政策規定、基金結算、就診報銷流程等主要內容,同時,積極安排業務人員參加市局組織的“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工作業務培訓會。
3、做好異地就醫備案工作。先備案是實現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的前提條件。湖口縣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四類人群無障礙備案。這四類人群包括:一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也就是退休后在異地定居并遷入戶籍的人員;二是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在異地居住生活的人員;三是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用人單位派駐異地工作的人員;四是異地轉診人員,因當地醫療機構診斷不了或者可以診斷,但是治療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醫的患者。以上四類人群可以向我縣經辦機構提出備案申請,選擇已接入國家異地就醫醫院,就可在當地持卡就醫了,進一步方便了群眾就醫。
4、加快推進電子醫保憑證激活應用工作。使用電子醫療憑證就醫結算是推進異地患者實現就醫直接結算的又一舉措。湖口縣自20xx年啟動電子醫療憑證激活應用工作以來,通過召開專題部署會、電子醫療憑證激活應用推廣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等多形式來做好我縣電子醫保憑證激活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電子醫保憑證激活人數179867人,全縣參保人員激活率達70.43%,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前完成省市下達的激活目標,實現了從“卡時代”邁進“碼時代”奠定了基礎,為異地患者就醫創造了條件。
5、做好異地就醫人員的跟蹤服務工作?;颊弋惖鼐歪t直接結算工作,涉及參保地、就醫地醫保經辦機構及其所屬省份的異地結算清算中心,就醫地醫療機構等諸多單位和個人、諸多環節,存在點多、面廣、線長,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導致結算不能完成。針對于此,我縣經辦人員對在異地發生住院的人員均給予了全程跟蹤服務,疏通每一環節,盡最大努力確?;颊吣軌蚪Y算。
(三)目前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各地醫保應用信息系統不統一,各省間及不同統籌地區執行診療目錄及藥品目錄、收費價格等均存在差別,致使患者在就醫地與在參保地醫療報銷補償存在差異。一線城市直接結算可報銷費用明顯高于我們中部地區,患者自付比例低,患者更樂意在就醫地報銷結算,醫保統籌基金將會增加支出。
二是個別醫療機構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醫地醫療機構認為異地費用會造成院方資金墊付過大,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增加了醫院業務經辦量。因此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
三是接入國家異地結算平臺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醫院較少,特別是廣東、福建、上海等務工人員流入較多的沿海地區,還不能滿足外出務工群眾的需要。
(四)意見和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解決醫保政策不一致導致的報銷待遇不統一的問題?;踞t療保險統籌層次較低,是影響異地結算的最主要因素和障礙,只有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主要政策、基金管理、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報銷補償標準的統一,才能更好地實現異地結算,消除地區間差異化影響。作為經辦機構,同時要注重做好數據統計,即時化解基金支付風險,確?;鹗罩胶?,不因異地結算人員的增多給基金帶來風險。
二是加快異地結算費用清算撥付,強化協議定點醫院的考核管理。解決異地就醫醫療機構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快異地就醫費用清算工作進度,及時將醫療機構墊付的資金撥付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人次、醫療服務與協查監督等內容納入協議定點醫院考核范圍,強化對協議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管理。
三是加快改革推進力度,擴大結算范圍。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鄉鎮、社區醫療機構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讓外來務工人員較多較為集中的鄉鎮、社區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療費用,方便群眾。
近年來,我市把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作為衛生工作的重點任務,作為建設幸福銅陵的重要內容;將統籌城鄉衛生事業均衡發展作為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以全力打造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先行區為目標,堅持上下聯動、責任管理和績效考核,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取得長足發展,較好實現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及性與公平性。
城市:全市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4個),全部完成了規范化建設,覆蓋城市人口95.5%。其中,公立醫院延伸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9個),占22.81%,企業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2個),占70.17%,民辦社區衛生服務站3個,占5.26%。僅有1家(獅子山區立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政府直接舉辦。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現有職工675人,其中全科醫生184人,全科護士240人,其他衛技及管理人員251人,全科以上醫生和護士占62.8%。學歷構成方面:大學本科以上99人,大專303人,中專209人,其他64人,大專以上占59.6%。人員分布方面:診療198人,護士228人,防疫29人,保健33人,健教35人,管理后勤85人,其他衛技65人。從業人員中聘用人員162人,占24%,大多為業務骨干力量。
農村:完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每個鄉鎮建立了1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立了1個村衛生室。全市共有11個建制鄉鎮衛生院、5個鄉鎮衛生分院、137個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任務。核定編制346人,實際在崗413人,實行定崗定編,收支兩條線管理。
自2009年9月1日以來,我市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有序推進,采取政府購買、免費服務的方式開展活動。截至2012年底:
五苗及流腦、乙腦報告接種率均達99%以上;
糖尿病患者城鄉登記管理分別達8906人和6038人,其中規范管理率40.2%;
對174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隨訪和康復指導;
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補助率100%(全省平均95%)。
通過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初步實現“防病在身邊,小病在社區”的目標,成為醫改工作的“潤滑劑”、“推進劑”,成為展示醫改成果、便民惠民的“窗口”。
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總體目標,我市推行“統籌城鄉、統籌兼顧、全市覆蓋,創新理念、積極作為、落實均等”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一)落實政策,依法行政,形成“二級管理,二級落實”的運行機制。
1.政府主導,形成政策支撐。我市以國家、省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托,先后出臺了《銅陵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實施意見》等37個涉及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規范性文件,初步形成配套的政策體系,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政策支撐。市衛生、財政部門每年均下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執行方案》,明確目標、列出計劃,并納入縣、區衛生部門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指導和執行機構的年度目標。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市衛生部門組織開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啟動暨培訓會,市、縣(區)衛生部門每年舉辦1至2期專項培訓。市疾控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按照職責分工,還分別舉辦了項目業務培訓,并實行了例會制度,強化工作落實。
2.建立“二級管理,二級落實”運行機制。實行市、縣(區)衛生機構“二級管理”,技術指導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二級落實”。市級衛生機構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組織、計劃、督導、經費配套等總體工作,縣(區)衛生機構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日常監督、季度考核、經費管理。十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技術指導機構,我市分為四大類,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計劃免疫、老年人管理由市疾控中心負責,衛監協管由市衛生監督局負責,兒保、婦保由市婦保所負責,重性精神病管理由市精神病醫院負責。技術指導機構負責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執行方案、組織業務培訓、對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督查等工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具體實施。在經費管理兌現上,我市采取由技術指導機構根據考核結果提出書面兌現方案,縣(區)衛生部門審核后兌現,并報市財政局、市衛生局。銅陵縣還實行了“骨干津貼”制度,先后出臺了《銅陵縣鄉村醫生補助管理辦法》、《銅陵縣鄉村醫生績效分配辦法》,細化獎勵內容,對優秀村醫納入衛生系統專業技術骨干,進入人才庫管理,財政單獨列支給予相應補助,鼓勵村醫為服務當地村民健康多做貢獻。同時,自2011年起,我市全面推行“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和“契約式管理”,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通過與居民簽訂合同的方式加以落實。把基層衛生機構用房、人員、服務、年限等也通過合同的方式明確,使責、權、利相結合,把政府購買服務規范化。
(二)整合資源,健全網絡,形成“同等政策,同等服務”的服務模式。
1.以公辦為主體,多種形式并舉,實現全覆蓋。在城市:針對我市為工礦城市,廠礦醫療機構眾多,且大多在居民區內的實際,采取了“優先整合現有資源,優先由大醫院舉辦,適當引進民營參與”的方式,合理健全服務網絡,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覆蓋面,逐步做到功能完善。自2007年開始,我市開展了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活動,從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用房、人員、設備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標準。同時,結合民生工程的目標要求,市財政從2007年起,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和管護。2011年,我市全面完成了現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
在農村:嚴格落實基層醫改各項政策,整合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行院長競爭上崗制度,縣、區衛生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采取招考或民主推薦的方式,選擇聘用鄉鎮衛生院院長(副院長),全部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同時,實施核定編制、崗位設置和競聘上崗工作。核定銅陵縣鄉鎮衛生院編制266名,獅子山區編制28人,郊區編制52名。鄉鎮衛生院全部按比例因事設崗,分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三類崗位,三類崗位中具體等級全部按人事部門規定的比例一步設置到位,醫藥衛生類專業技術崗位不低于總崗位數的80%。所有具有競聘資格的人員,由縣、區衛生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通過考試、考核等方式競爭上崗,優勝劣汰,按崗聘用,合同管理。
2.以公立醫院為依托,加快服務隊伍建設,保障醫療安全。我市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外出培訓。先后選派3批醫務人員赴上海普陀區掛職學習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這批人員現已成為我市社區衛生機構的骨干。二是發揮優勢。發揮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隸屬二級以上醫院的優勢,把公立醫院支援社區與其結合,在人員培訓、選派人員掛職、專家服務等方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予以扶持,并促進了“雙向轉診”的有效開展。三是崗位培訓。近年來,通過全科醫生、社區護理和適宜技術培訓,培養了一大批熟悉并熱愛基層衛生工作的專業人員,成為用得上、留得住,居民歡迎的基層衛生隊伍。
3.以“同等政策”來保證“同等服務”。在城市社區,我市企業轉型和舉辦的社區衛生機構較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均為非政府舉辦。為讓廣大居民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市采取對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同樣政策的方式來推進。一是不論何種性質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省、市下達的基本公共衛生任務、標準和優惠政策,為居民提供同等的衛生服務。二是對各機構提供的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考核后,政府給予同等補助,購買服務。三是對現有機構模擬核編,對人員進行登記,嚴格準入,逐步過渡。在農村社區,實行以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一體化”管理制度,細化職責分工,逐項明確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各自承擔的任務,對村衛生室暫無能力承擔的任務,由衛生院負責,納入績效考核,與獎懲掛鉤,確保居民享受同等服務。
(三)政府購買,績效考核,形成“兩個考核,兩個掛鉤”考核體系。
1.政府增加投入。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切實保障均等化順利推進,同時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我市在省政府補助基礎上,加大了地方投入力度。在城市:全市用于社區衛生服務的政府補助達到人均64元,其中公共衛生服務購買人均30元,基本補助人均14元,基本醫療補助人均20元。這樣,既保證居民得到更多“實惠”,也保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健康發展。在農村:鄉鎮衛生院按收支兩條線管理,出臺一系列監督、考核、激勵政策。對村衛生室補償分為三部分。一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2012年按人均8.75元分季度預撥給村衛生室,年終根據考核的實際工作量進行結算。二是藥品零差率補助,在省每1000個農業戶籍人口補助5000元的基礎上,市、縣(區)配套補助6000元,市、縣(區)按5:5比例分擔。三是衛生網絡經費補助。每個村衛生室每年補助1200元,用于新農合信息系統的支出,由市、縣(區)按5:5比例分擔。同時逐步落實鄉村醫生養老政策。銅陵縣自2010年起開始為鄉村醫生辦理不同形式的養老保險。另一方面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補償機制,完成了鄉鎮衛生院債務清理工作。自2007年以來,全市共投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1.27億元。
2.實施績效考核。制定出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和標準,實施分級目標考核,獎優懲劣。建立了“兩個考核機制”、實行了“兩個掛鉤”:建立以服務數量、質量、效果和居民滿意度為核心,公開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務考核機制,將基層衛生機構承擔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與財政補助水平掛鉤;建立按崗定酬、按工作業績取酬的內部分配激勵機制,將從業人員工作業績與個人收入掛鉤,有效提高了基層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我市城市基層衛生機構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設置比為4:6,農村為6:4。在城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分項目考核,政府購買服務,按質與量兌現,采取第一、三季度預撥,半年和年終考核。在農村,各縣、區制定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指導意見》,實行系數管理,明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占績效工資的`比重,考核獎懲。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提高基層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引導分級診療。
在當前衛生改革的重要時期,市人大常委會對我市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工作評議,充分體現了對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關懷和支持,將進一步推動我市衛生事業科學發展。在工作評議調研階段,市人大常委會評議組通過聽取匯報、召開不同層次座談會、現場調研、來信來訪等方式,共征求社會各界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71條,并歸納整理成七個方面19條意見和建議。市衛生局迅速行動,建立了迎評整改工作機制,分別召開了分析落實會、基層機構動員會,主動開展自查自糾,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的政策保障平臺,整合現有資源為主的服務平臺,體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特色的惠民平臺,努力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把評議意見和建議落到實處。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建立由市衛生局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主抓,相關科室各負其責的責任機制。同時,針對存在的輿論宣傳、財政投入、人才管理、機制建設、機構布局、服務能力等七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制定了整改方案,分三個層次進行整改落實:一是能及時落實的,立即創造條件協調落實;二是需建立相關機制的,明確責任科室,理清工作思路,擬定相關措施,積極爭取政策,盡快建立長效機制;三是需要相關部門落實的,主動聯系相關部門,加大協作力度,加快整改進程。
(二)多管齊下,整改落實。對評議工作組征集的七個方面19條意見和建議,逐條進行了梳理,制定了整改方案,積極整改。
1.在輿論宣傳方面。一是與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活動相結合。及時召開基層衛生機構工作例會,布置開展“六個一”的集中宣傳活動,即“更新一次宣傳欄,舉辦一次健康講座,開展一次街頭咨詢,印一份宣傳單,對重點人群上門做一次宣教,舉行一次健教主題活動”。二是與集中更新健康檔案工作相結合。采取上門服務為主的更新方式,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把更新的過程變成健康宣教和服務的過程,落實個性化服務。三是與多形式的宣傳相結合。采取健康宣教“五進”方式,即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幼兒園、進村、進戶等,擴大宣傳面。
2.在人才管理方面。一是著手籌備100人的全科醫生、護士崗位培訓,在10月份之前完成培訓;二是落實了12—15人的全科醫生為期1年的轉崗培訓。
3.在機制建設方面。主要落實了四件事:一是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機制,結合銅陵實際,修訂了銅陵市“雙向轉診”實施方案,明確切實可行的“雙向轉診”流程,逐步完善分級醫療體制。二是試行“購買服務與購買崗位”相結合的考核兌現機制,逐步改進邊遠地區人員缺乏、兼職較多、重治輕防現象。三是制定出臺符合新情況下銅陵實際的考核兌現、購買服務的辦法。四是明確村改居后,在自愿的前提下,優先整合現有衛生室資源,過渡到城市社區衛生機構。
4.在機構布局方面。一是加大新建、改建小區衛生服務機構協調力度,及時建立衛生服務機構,爭取出臺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二是中心城區原則上不再增設新的社區衛生機構,并逐步調整現有布局,減少中心城區機構數量。
5.在服務能力建設方面。一是廣泛開展全國慢性病示范區、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活動,提高慢性病規范化管理水平和中醫藥服務能力。二是加快我市衛生信息平臺建設,今年內優先完善現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逐步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近幾年來,為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落實,我市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一是多樣的舉辦主體,難以形成持久、規范的運行機制。二是復雜的從業隊伍,影響社區衛生機構的穩定性。三是現有的管理體制,難以形成有效的分級管理。為此,我們明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契約管理,規范服務。一是通過簽訂服務合同,用“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來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各項任務,保證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二是通過“契約式管理”來保證我市非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運行。把基層衛生機構用房、人員、服務、年限等也通過合同的方式明確,責、權、利相結合,把政府購買服務規范化;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最終過渡到由政府舉辦社區衛生機構。同時,根據服務內容、范圍的變化,對經費和編制實行動態管理。
(二)多管齊下,穩定隊伍。多渠道、多方式將適宜人才留在基層衛生機構,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穩定隊伍,調動積極性,形成“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久”的人員梯隊,解決人才“瓶頸”。一是提高基層衛生專業技術業人員的待遇。實行人員合同制管理,定編定崗不定人,在崗人員享受事業單位待遇,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兌現機制。二是適時配套改革大醫院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把高尖端專業人才留在大醫院,讓適用技術人員在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優勢,從根本上改變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用人狀況。
(三)提升能力,優化服務。目前,基層衛生機構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任務繁重,項目眾多。一是要進一步建立政府購買服務的保障機制,并隨著任務量和功能的增加而調整。二是建立結構合理,適應新時期基層衛生服務要求的適宜技術服務人員隊伍,在編制和工作條件上予以適當傾斜。三是與社保部門協作,加強醫保政策引導,實現“保健在身邊,小病在社區”的目標。
總之,我們將進一步真抓實干,以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把工作做深做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新的貢獻。
xx市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背倚呂梁山脈,西俯晉中盆地,我市市域面積945.8平方千米,我市60歲以上老人78396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6%,現階段老年人口仍然處于逐年增多的趨勢。我市人口老齡化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人口老齡化增速快;二是高齡老人不斷增多;三是老年空巢化問題日益突出。為全面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我市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建立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安排部署下,堅持以實現“六個老有”為工作目標,嚴格落實惠老優待政策,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間的工作安排,現將“十三五”期間所做的養老工作及“十四五”工作規劃總結如下:
(二)堅持以實現“六個老有”為工作目標,順利完成“十三五”期間的工作安排。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老齡事業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工作目標,不斷完善惠老政策,老年優待水平逐步提高,養老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1、開展敬老院改造建設提升整合。2018年起,入住不足10人的敬老院一律取消。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改造敬老院7所(市級1所、鄉鎮6所)村級老年公寓1所。民辦養老院1所(紫玉山莊養老院)。在建敬老院有三所:下柵敬老院、大孝堡敬老院、綜合福利中心養護院。其中:
下柵鄉老年公寓項目位于xx市下柵新區西南角,中和路東側,梧桐街北側??偨ㄖ娣e為13429.13平米,建筑結構為地下1層,地上10層,裙房3層,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建筑包括、餐廳、活動場所及附屬配套設施等。其中設計床位300張,可滿足300名老年人居住。項目總投資4219.75萬元,其中工程費用3655.83萬元、其他費用362.98萬元、基本預備費200.94萬元?,F正在準備內裝璜工程。
大孝堡鄉敬老院建設項目位于大孝堡鄉大孝堡村北,項目占地面積29畝,總建筑面積為8000m,建筑結構為地上五層磚混結構。建設內容包括老年公寓、餐廳、洗浴室、醫療保健室、健身房、活動室等。其中設計床位280張,可滿足280名老年人居住。項目總投資3700萬元。該工程于20xx年開工,截止目前到位資金1802萬元,已完成投資1100萬元。目前正在內裝潢。
xx市綜合福利中心養護院建設項目概算投資9000萬元,建筑面積21250㎡,建設床位500張,于20xx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20xx年底竣工。該項目總體設計一棟綜合服務樓、六棟老年公寓樓,其中:綜合樓地下1層地上3層,1、3、5號公寓樓為四層,2、4、6號公寓樓為三層。綜合樓設置接待室、健康體檢中心、活動室、多媒體體驗廳、小超市、辦公室、護理中心、開放式書吧、手工制作室、樂器活動室、美術訓練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動廳等服務空間。1至6號養老公寓樓布置廚房、公共餐廳、老年活動用房、浴間、活動、值班室等服務空間。該項目在5#、6#公寓樓三層房間設計了護理、氧氣及一些必要的醫療設施,以為失能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以養為主”為核心的健康養老專業服務,提供日常保健、健康促進、中醫康復、養老護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務,秉承“尊重、樸誠、平等”的核心價值觀,提供個性化的專業服務,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真正實現“醫養結合”的總體目標。截止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屋面及室內施工。
2、實施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20xx年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以“五查五改、對標達標”為主要內容,對照影響養老院服務質量的運營管理、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社會工作服務、安全管理等五個方面,我局開展質量大檢查、大整治,整改效果明顯,全面提升了養老服務質量。積極開展養老機構消防設施改造。20xx年年度我市為養老機構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向消防部門咨詢政策要求及相關技術,全面開展消防設施的建設、維修、改造,降低養老機構安全風險。對存在人員住宿和主要活動場所使用易燃可燃裝飾材料的養老院,按照有關政策要求嚴肅查處、限期拆除。對沒有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培訓演練的養老院,落實每日防火巡查要求,對所有員工每半年一次消防安全培訓和消防演練,并建立完善的記錄制度,規范消防臺賬管理。2018年我市11所敬老院安裝了消防器材和微型消防站,經過檢查驗收,已進入使用。
3、高標準建設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指導做好我市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行工作,對申報的44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嚴格按照“四室一廳”建設標準設置,同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工作流程等內容,建立財務臺賬,為服務對象建立檔案,簽訂服務合同,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水平。
(一)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健全養老服務制度。
一是加強對各類養老機構的管理服務,把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抓在手上,逐步完善,增強服務能力,讓農村特困對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頤養天年。
二是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積極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有識之士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20xx年建設1所2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敬老院。逐步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加強專業教育、在職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專業養老護理服務隊伍的持證上崗率達到95%以上。
三是健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制定《關于加快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在全市所有社區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老年人文化活動和服務站。逐步形成覆蓋區、街道和社區的居家養老三級服務網絡。建設居家養老服信息系統,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數據庫,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規范化、集約化發展。培育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
四是推進老年文化體系建設。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尊老、敬老、助老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創建“老年宜居社區”、“全民敬老月”活動,提升公民道德水準,推進文明城區建設;完善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平臺,發揮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作用,老年志愿者人數達到老年人總數的10%以上。
五是根據上級要求,各鄉鎮、街道要為易地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鄉鎮所在地和千人以上村先行配置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到20xx年底,新建農村日間照料中心14所、新建幸福小院32所;互助小院45所;20xx年底新建農村日間照料中心14所、新建幸福小院31所;2022年底新建農村日間照料中心13所、新建幸福小院31所。我們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整合農村閑置的學校、醫院、村委會、村民屋舍等設施建設或改造,有條件的村要把養老服務設施與村衛生所有機融合,實現資源共享,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養服務。
根據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充分認識黨中央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意義,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要完善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xx】48號文件精神,切實解決我市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建立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模式,遵循“合理選址、規模適度、功能齊全、方便老人”的原則,現我市正在申報兩所20xx年城鎮養老幸福工程項目。
1、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足。目前,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和政策障礙:一是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機制及配套法規不健全;三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監管薄弱。此外,社區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服務機構以及社區之間的關系松散,聯動性不強。
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雖然近年來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養老服務政策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購買服務的能力相對不足;二是城鄉和地區差異明顯,農村地區發展明顯滯后于城市地區,三是服務設施不足,雖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數量增速明顯,但由于運行機制障礙和政府補貼不足導致作用發揮受限;四是信息平臺建設滯后,難以實現老年人需求和養老服務資源的無縫對接。
3、缺乏專業化的服務隊伍。目前,從事居家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員普遍缺乏系統化和標準化的培訓,專業化程度低工資報酬低,導致許多專業人士不愿進入居家養老服務行業。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人員多為下崗職工和文化程度較低“4050”人員,這些人大多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不具備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素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短缺和專業化素質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公共水平,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化運作、家庭參與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積極強化政府、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堅持政府為主導、社區為依托、家庭為主體的服務模式。政府加大財政撥款力度,拓寬資金供給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供給渠道和運作機制。采取國家、社會和個人等多種投資渠道,實現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社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區管理水平,充分整合社區資源,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資源的整合、提高社區服務資源利用率。建立居家養老的規范管理和規范服務,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公平治理,保障居家養老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二)參照市場化標準,強化服務的多元化和針對性。在提供養老服務時,要參照市場化標準,強化養老服務的多元化與針對性。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務料理、醫療服務、聊天解悶、精神慰藉、文體娛樂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針對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和個體差異化,對不同年齡階段和生活層次的不同老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根據老人的實際需求,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購買服務、社區集體服務等多樣化服務。通過實現服務過程的社會化,服務對象的個性化和服務內容的多樣化,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多樣化發展。
(三)強化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隊伍的服務水平。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程度是保障居家養老服務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人員大多是“4050”人員,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持續健康發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建立服務人員培訓和考核標準,對現有的養老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實現養老服務人員全部持證上崗。二是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吸引專業化程度高的專業服務人員,引進優秀人才。三是大力發展志愿者隊伍,鼓勵年輕人在空閑時間加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志愿者行列,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為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彌補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的缺憾,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圖書館作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免費為大眾提供服務,以提供優質的服務為己任,所以公共圖書館不僅具有公益性還具有服務性?;趫D書館在公共服務建設中的重要性,其建設受到了國家與政府的重視,而中小型圖書館的基層服務功能則使其成為了各類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傊?,不管是在公益性還是服務性方面,圖書館都在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從全方位滿足公眾對于文化的需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升公眾對公共文化的認識等等。提供公共服務的途徑主要是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文化設施,主要通過報紙、書籍、電視、文化活動等進行體現。文化服務體系則是利用公共資源建立的,并且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滿足公眾文化、精神需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一個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體系,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作用,其為人民服務的職能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也要不斷地完善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更好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由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由政府構建的、能夠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具有政治意義的服務體系,其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可小覷。想要更好的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政府在完善文化服務體系的同時,還需要通過號召社會各類文化機構、加快對文化知識的普及,將先進的科學文化傳播給廣大民眾,充分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積極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想要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二、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
公共圖書館在國際圖聯中的定義為:通過國家、政府機關或社區組織建立或資助的圖書館,向每個社區成員開放,通過資源與服務的提供,使社區成員平等的獲取知識、信息資源,圖書館的存在使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獲得自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而我國的公共圖書館一般是由政府部門主導建設的,將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文化設施。2012年文化部、財政部出臺《關于推進全國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政策,圖書館內的公共設施將全部免費開飯,所提供的服務項目全部免費,真正實現了民眾進入圖書館無障礙、零門檻,這也為圖書館發揮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是實現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真正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中,才能最有效的發揮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只有充分肯定公共圖書館的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才能有效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三、公共圖書館的作用。
圖書館既是信息資訊中心,也是文化資源寶庫,可以說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圖書館,因為圖知識對人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能讓民眾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的樹立學習意識。政府建設免費圖書館是對公民納稅的回饋,也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公共圖書館比起盈利的圖書館,則更具有利國利民的作用,公共圖書館既是傳播知識的部門機構,也是豐富民眾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徑,公共圖書館的存在為社會、民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建立公共圖書館對于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設與人文素養的提高也有著重要意義。
(一)向人們傳遞文化知識。
公共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中心、文化資源寶庫,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圖書館作為一種社會需要、文化的產波載體,其提供的社會功能在現代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公共圖書館所起到的社會作用也是構建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機構、公共服務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為公眾提供了免費學習知識、接觸文化的機會的同時,還能積極引導公民不斷汲取知識、使民眾了解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通過傳播文化教化公民,是社會文明的產物。公共圖書館容納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人們搜集資料的時候,促進知識的傳播。另外,公共圖書館對于參觀者的進入無門檻,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使每個公民都享受到圖書館帶來的文化服務,提倡全民學習,引導公民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良好習慣,實現民眾的終身學習。公共圖書館以其極大的包容性與便捷、開放式的服務,對于不同層次的公民不分貴賤地給予開放,提高了民眾對圖書館的利用意識,促進了民眾終身學習觀念的建立,從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民眾對于文化知識的需求,推動了全民學習的浪潮。
(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環節,提供這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作為文化的傳播機構,公共圖書館有別于其他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圖書館,是政府對公民納稅的反饋,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體現,通過建立公共圖書館,免費向公民提供獲取文化教育的場所;作為公共事業機構,公共圖書館還肩負著普及文化知識、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作用,也為國民提供了一個培養自身文化素養的平臺,引導國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公民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在為民眾提供學習文化途徑的同時,也為民眾提供者文化服務,保障了民眾的文化權益,加強了基層文化建設,推動了基層文化服務的發展,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從最大程度上滿足了民眾對于知識獲取、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滿足基層百姓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從另一方面提高了國民的整體文化素養??梢酝ㄟ^捐贈圖書、實現資源共享、提供先到化的技術指導等方式對公共圖書館,特別是中小型圖書館進行扶持,提高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從而使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得到較大的發展。
(三)實現資料共享。
傳遞科學情報、實現資源共享也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之一。圖書館具有系統、豐富、全面的圖書資料、資源信息為從事科學情報的工作者們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科學情報的傳遞工作提供了便利?,F代社會中,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遍布全球的各個角落,公共圖書館以實現市場信息需求為導向,為科研立項、經濟合作的`開展、技術的開發、成果的轉讓、市場的開拓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創新最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科學情報,這便體現了學術情報信息傳遞、共享的重要性。圖書館作為信息采集、加工、傳遞的重要機構,除了提供傳統的借閱服務外,在網絡信息時代,極高的傳播效率、大量的數據傳遞,對于課題的開發與跟蹤、文獻資料的傳遞、文獻與應用科技的轉換有著重要意義。當然,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針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狀況,政府部門應當加強中小型圖書館的建設,通過對各個中小型圖書館服務網絡的構建與整合,發揮中小型圖書館的功能,并以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編目的方式,推進鄉鎮、街道的中小性圖書館的建設,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發揮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效能。
文檔為doc格式。
。
優秀作文推薦!按照區委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安排部署,在第一階段學習培訓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先后深入到政府相關部門及部分區、鄉鎮、街村的醫療和防疫保健單位,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察看等方式,對我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經過多年的努力,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并且取得了長足發展,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些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廣大群眾的醫療衛生健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是加強協調、密切配合,較好地發揮了相關部門在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第二級為各鄉鎮醫院、衛生院共計29家;。
防保組,共計41家;。
第三級為村級,全區目前有社區衛生服務站近500家,具體服務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
每個自然村分別由鄉村醫生兼管。在疾病防控網絡建設中,我區重點抓了區防病站建設。幾年來,區財政先后投入280余萬元,對區防病站的基礎設施和議器設備進行了更新改造,有力提升了防病站的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滿足了衛生防病工作的需求。二是加強了公共衛生隊伍建設。通過嚴把人員準入關和加大專業培訓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公共衛生隊伍的業務素質。對進入區衛生防病站的人員,要求必須具備大學本科以上相關學歷,基層防病業務人員也必須具備相應學歷。凡從事防病工作的人員,必須經過200學時以上的專業培訓,并經過嚴格考核,持證上崗。三是不斷加強疾病防控工作。全區年均完成計劃免疫和預防接種40萬人次以上,切實加強各類傳染病的日常監督檢測,xxhiv初篩年均15000人次人次以上,一些高發傳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加強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我區醫療救治體系分為區、鄉鎮、村街三級。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和18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啟動實施,區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衛生事業投入,全區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城區醫療機構有了很大發展,充實了多種先進的醫療設備,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壯大了人才隊伍,醫療救治水平不斷提高,并已經成為全區的醫療救治中心,不僅滿足了日常醫療的需要,而且能夠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與治療的急需。鄉鎮醫院和衛生院作為基層醫療機構,分別負責轄區內的醫療衛生和預防保健工作。多數鄉鎮醫院和衛生院都進行了更新改造,更新了一批診療設備,改擴建了部分房屋,使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就醫環境得到了改善。
對全區醫療單位的隔離消毒制度和防止院內感染等相關制度的落實情況加強了監督檢查,有效增強了醫療單位防范醫源性感染的責任意識。
(五)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建設。一是成立了xx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建立了統一的指揮系統,各鄉鎮街道也建立相應組織,確保政令暢通、領導到位。二是制定了xx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防治非典和禽流感預案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等,初步形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機制。三是建立了疫情信息報告和監測制度,形成了區、鄉鎮、村街疫情報告網絡,堅持直報制度,確保疫情信息的及時準確。
(一)經費投入不足,設施設備滯后。主要是防病機構辦公用房面積不足,部分鄉鎮醫院和衛生院基本設施設備還有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和預防保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二)公共衛生隊伍的高水平專業人才不足,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與衛生監督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偏低,基層衛生防保人員的學歷、職稱和專業技能還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村街一級的.疫情信息上報速度和質量還不高,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平臺建設還不夠完善,應急救治隊伍的現場處置設備和防治物資儲備缺乏更換補充的資金保障渠道。
(四)全社會的公共衛生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對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的重視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識還不夠,缺乏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和能力,重治療輕預防以及不良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還較為普遍地存在。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要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和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要把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計劃”,并抓好督查落實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加經費投入,大力加強公共衛生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努力提高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發揮政府對公共衛生建設的協調和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對各有關部門和各方面力量的協調,形成全社會協調一致、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良性工作機制。
要教育廣大群眾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道德和衛生習慣,增強科學的衛生保健意識,積極倡導健康文明、安全衛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公共衛生建設的良好氛圍。
要繼續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有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做好防治物資儲備和資金保障,切實做到有備無患,臨陣不亂。
自20xx年1月我局成立以來,我們根據全省醫保最多跑一次改革經辦工作的要求,對照新的事項,對原有的社保經辦系統進行了更新和改造,對鎮、村醫??山涋k事項進行了擴充,對鎮村醫保經辦人員開展了多次培訓,確保在鎮村兩級能夠受理或辦理的業務應辦盡辦、高質量辦理。目前,鎮村兩級醫??赊k服務事項有29項,年均辦理業務4萬余筆,基本上基層能辦的業務都已下沉。
1、機構及人員情況。全市19個鎮街的便民服務中心均設有醫保服務窗口,配備經辦人員(綜合受理員)至少1名。各村則多以村文書兼任醫保業務工作(協理代辦員)。
2、經辦系統改造情況。20xx年起,根據省里部署政務2.0要求,我市對鎮街的醫保平臺也進行了調整。對鎮村反應的需要查詢及便于辦理的且未列入政務2.0的事項,又進行了擴充,方便鎮村醫保工作。
3、可經辦事項情況?,F有政務2.0村鎮兩級醫保服務事項,醫保專屬村鎮平臺可辦事項9大項。其中,辦理16項,受理13項。為規范業務經辦,我們對一些涉及到簽約撤銷、個人待遇隱私等重要業務的辦理權限進行了限定。最近一年內(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村鎮兩級醫保服務事項共辦理業務4萬余筆。
1、數據方面問題。公安部門因數據安全保密需要,自20xx年底起,戶籍數據不再與醫保系統共享。在基層辦理城鄉居民醫保簽約參保時,根據相關參保規定,參保人員必須為參保地戶籍等條件,且以戶為單位實行整戶參保登記。但在實際參保過程中,因無公安數據匹配,工作人員無法批量核查新簽約參保人員是否為參保地戶籍,造成工作上的諸多不便。問題主要有:
(1)鎮(街道)工作人員錄入時無法同步校驗。如在近期檢查中發現,工作人員在給群眾辦理簽約參保城鄉居民醫保過程中,因無公安數據匹配是否為本地戶籍居民,導致非本地戶籍居民錄入,造成了醫?;鸬牧魇?。在對20xx年底新簽約參保的人員進行抽樣核查中,就發現確實存在戶籍不符合參保規定的人員錄入的情況。
(2)鎮(街道)開展醫保工作時無法排摸到位。在開展醫保動員宣傳工作時,只能核查更新已簽約需中斷的人員,無法排摸未簽約的戶籍人員,工作難到位。
(3)醫保部門難以協同鎮(街道)搭建網上簽約平臺。因無公安數據匹配確定申請人是否為本地戶籍居民,不能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簽約參保全流程電子化。
存在類似信息共享不全問題的,還有民政部門。目前各鎮街僅能通過民政部門發起并上傳的“身后一件事”數據來獲取人員死亡信息,但信息不齊全,存在遺漏,易造成無法及時中斷參保,補助資金流失的狀況。
2、人員方面問題。鎮街便民服務中心醫保窗口人員普遍工作上有兼職,多為編外人員,穩定性差,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基本上沒有醫學相關專業的人員。按照醫保報銷審核要求,業務能力和人員配備上均存在不足,因此,涉及到醫保報銷等相關業務,各鎮街醫保窗口只能受理,無法辦理。此外,20xx年機構改革前,村里的社保協理代辦員每年會有從事城鄉養老、城鄉醫保方面工作的經費補助。但機構改革后,經費就取消了,明顯影響到了村級醫保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系統方面問題。因省政務2.0的接口問題,導致無法與我們本地的醫保系統對接,所以目前本地醫保系統和政務2.0還是兩個分離的獨立系統,意味著同一件業務要同時在兩個系統都操作一次,非常不便。
我局將按照臺州市局系統集中的統一部署,做好數據歸整、核查等各節點的工作要求,并及時做好各延伸經辦點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
近年來,紅河州著力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全州共建成各類保障型養老服務機構584所,建有老年活動場所(老年活動室)911個,設置養老床位1.86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社會養老床位達28.5張,居全省前列。
一是政策引領,完善養老服務發展制度體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先后制定出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進醫養結合、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等內容的11項政策文件,著力破除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了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規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機制,拓展養老模式,創新經營方式,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政策支撐。
二是優化管理,引導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嚴格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改進政府服務,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準入條件。持續推進“減證便民”改革,整合注冊審批流程,讓申請登記注冊、餐飲服務、藥械經營的養老服務機構辦事只進一個大廳、最多跑一次,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社會力量新辦養老服務機構實行備案登記,民政部門不再審批。維護養老服務市場價格秩序,加強對價格水平的監測分析。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信用評價、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努力構建“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的信用局面。
三是質量提升,積極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發展。建立健全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新建和改擴建了一批環境公園化、設施現代化、服務優質化的公辦養老機構。認真落實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要求,對37個養老院進行提質改造、47個進行消防改造。以“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活動為契機,規范各類養老機構的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內部管理方法和措施,以制度管人、管事,堅持制度上墻,責任到人。
四是龍頭企業引領,支持民辦養老機構強勁發展。紅河州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培育一批以社會力量興辦、市場化運作為主的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制定實施建設、運營補貼和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紅河州公建民營發展模式成效明顯。20xx年,紅河華山醫院創辦個舊市老年人公寓,云南省首個民辦養老機構在紅河個舊落地;2012年,開遠市創辦朋陽敬老中心,在云南省率先開展“公建民營”養老模式試點,20xx年9月被列入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單位之一,得益于優質的管理服務,該養老機構已滿員收住200名來自開遠和周邊地區的老年人,“一床難求”;20xx年,引進全國知名養老連鎖品牌上海洪天養老有限公司,在彌勒、瀘西2個縣市創辦養老機構;20xx年,開遠市在全省率先探索ppp養老項目建設模式,投資1.32億元建設旅游與養老相結合的鳳凰谷養老養生項目,目前項目有序推進。同時,國內外許多養老集團紛紛到紅河考察,對參與紅河州養老產業和事業發展興趣濃厚。目前,全州已引進民間資本投資新建27所民辦養老機構,設置床位5731張,醫養結合養老機構21所,設置床位3299張,實現了以政府為主承擔向政府、社會共同發展養老服務的重要轉變。
五是多元化發展,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城鄉社區居家養老。立足社區現有資源,按照就近方便、功能齊全的原則,大力開展日間照料、休閑娛樂、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上門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如,個舊市、開遠市城市社區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全力打造集生活照料、康復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成為紅河州城市居家養老的示范品牌;又如,石屏縣、建水縣等縣市的老年協會組織籌集資金,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探索出一條解決居家養老問題的新路徑。
六是推進“銀發經濟”、融入健康生活目地產業布局。圍繞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和建設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標,推進“候鳥式養老”“銀發經濟”發展,著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名片,以金平縣首家“中國長壽之鄉”為契機,進一步激活紅河兩岸的“長壽基因”,推進紅河州健康醫藥、健康醫療、健康養生、健康養老等產業集群,促進“醫、藥、健、養、游”于一體的大健康產業新業態發展。
七是提升服務水平,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實施高齡津貼制度,20xx年發放高齡補貼5284萬元,惠及8.6萬老年人;積極推廣“互聯網+智慧養老”系統的應用,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養融合,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進駐養老機構,依托醫療機構打造養老產業,走醫院+醫養(康養)路子;推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拓展日間照料、休閑娛樂、文體活動、精神慰藉、上門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以助餐為突破口,新建了13個“老年幸福食堂”,解決居家高齡、孤寡、獨居、空巢老年人吃飯難為問題;加大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特別是今年爭取到了民政部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在蒙自、個舊、開遠、建水、彌勒先行開展2500個養老床位建設,上門服務5000次以上,為以后在全州失能半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提更高質量的居家養老服務探索新經驗、新模式;發展壯大志愿者隊伍,全州實名注冊志愿者達68.3萬人,共組建志愿服務隊2706個,實施志愿服務項目2.1萬個,志愿服務記錄時長達945.9萬小時。
縣轄xx鎮xx街xx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xx平方公里,人口xx萬?,F有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單位xx家,其中縣級醫療衛生單位xx處xx鎮級醫療衛生機構xx處,另有社區衛生服務站xx處、村衛生室xx個、個體診所xx個。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搶抓國家強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機遇,不斷加強全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了縣、鎮、村橫到邊、縱到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不斷加強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自xx年開始,我縣實行公立醫院人員總量控制、自主招聘,建立了靈活的公立醫院用人進人機制和政策,對緊缺人才建立綠色通道,公立醫院自主招聘后直接報縣編辦和縣人社局備案,切實解決了優秀人才引進難的問題,為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堅持管辦分開,穩步開展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實現了縣級公立醫院決策、執行與監督三權分立、相互制衡,提高了醫院內部管理運行效率。今年以來,圍繞專業需求和學科需要,將招才引智工作納入招商引資范疇,視同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并積極開展醫療衛生系統在外工作人員回xx的宣傳引進工作,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出臺《關于鼓勵在外工作人員回xx縣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醫療衛生系統已有xx名外地工作人員xx回xx工作。同時,加強在職人員進修培訓,截至目前,各單位選派人員到省市進修xx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目前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對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性。為此,我縣在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規范化建設。
一是加強醫療機構疫情防控設施標準化建設??h人民醫院建立獨立的傳染病科、規范的發熱門診,并按照三甲醫院建設標準,計劃遷建占地xx綜合院區,建筑面積xx萬平,配備床位xx,目前已完成立項,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許可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已辦理完畢,正在進行安全文明施工工作,爭取xx年底投入使用xx。
二是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h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造面積xx實驗室,購置了檢測儀器設備,已于xx月xx日正式啟用;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也先后于xx日啟動pcr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并與xx初投入使用。xx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將在現有基礎上,分別新上一套核酸檢測設備,縣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也將完成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確保全面完成“核酸檢測能力備增計劃”。加快推進鎮街衛生院發熱哨點診室建設,按照發熱哨點診室不低于xx平方米的建設標準,正在改造過程中xx疫情應急防控能力明顯增強。
三是加強鎮街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在所有鎮街衛生院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新建、擴建項目,不斷優化基層醫療服務條件。xx以上項目建成使用后,我縣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將實現全面提檔升級。
縣人民醫院先后與xx簽署了對口幫扶和合作協議,為縣醫院發展注入新動力。加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xx“三大中心”建設,胸痛中心被列入國家胸痛中心聯盟建設單位,卒中中心通過國家卒中中心聯盟認證,胸痛、卒中、創傷、放療項目均處全市上游水平,依托xx建立的掌上導管室為山東省首家。xx從鎮街衛生院選派xx名“村級指導醫生”對薄弱村衛生室進行幫扶,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人員組成,由縣級醫療機構分片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團隊服務簽約工作,切實提高了簽約服務質量。
完善監管機制,建立了領導干部“一對一”幫扶制度,成立xx個幫扶領導小組,分別由衛生健康局領導干部任組長,隨時對所包保的鎮村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加強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為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隊伍配備了現場執法終端設備,確?,F場執法過程全記錄。加強醫療廢棄物和醫療污水監督,組織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大隊人員對產生醫療廢棄物的單位和隔離病區加強監督檢查及業務指導,各單位全部與xx公司簽訂了醫療廢物處理協議,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由該公司統一集中處置,每年轉運處理醫療廢物約xx噸。
總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但與廣大群眾的期望和需求還有不小差距,xx各位領導的到來,是我們相互學習、共同借鑒、增進友誼的一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懇請各位領導不吝賜教、傳經送寶,為我縣的衛生健康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促進我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要求,現就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奉行生命至上的價值取向,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溫州”和“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建設,市人大常委會給予了極大關注和支持,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衛生整體實力、醫療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市醫療衛生機構5794家,醫療機構床位總數44058張(其中重癥醫學科床位461張),醫療衛生人員總數85431人(其中衛技人員70248人);按戶籍人口測算,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3.62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3.51人,每千人口床位5.29張。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71歲,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70.08/10萬,孕產婦死亡率3.17/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97‰,嬰兒死亡率2.01‰,主要健康指標均優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醫療衛生戰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受住了空前嚴峻的考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贊譽。
(一)基層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共設立鄉鎮衛生院19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89家,村衛生室2281家,“20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形成。投入流動社區衛生服務車151輛,偏遠山區、海島群眾實現“家門口就醫”。堅持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基層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模式優化。率全省之先建成19個縣域醫共體,實現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全覆蓋,瑞安市醫共體省級試點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洞頭區在醫共體建設中探索慢病分級診療試點等特色做法,獲國家、省兩級衛健委領導點贊;蒼南縣在全省率先實現與轄區4個醫共體的一次性談判、集體簽約,得到省政府成岳沖副省長批示肯定。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基層基本建設投入8.45億元,新改擴建標準化鄉鎮衛生院38家,改造提升村衛生計生室216個。全省首推“全專融合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建設,組建隊伍2107支,建立基層健康管理服務基地13個、服務點91個,完成15.6萬戶低收入農戶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簽約服務率達38.67%,其中十類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75.12%。推進溫州-上海嘉定全科醫生培養合作項目,每萬戶籍人口全科醫生數同比提高15.43%。全市累計招錄定向培養基層醫生1703人,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現場會在溫召開。探索開展慢病醫防融合試點,基層糖尿病防治項目通過全國唯一專項評估。2019年,全市縣域就診率平均增幅達5.14%,基層就診率達65.16%,居全省前列。
(二)疾病預防控制水平持續提升。傳染病早期發現和預警能力進一步增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覆蓋近335家醫療機構,建成覆蓋市、縣兩級的疾控機構實驗室檢測網絡,全市12家疾控機構均建有pcr實驗室,市疾控中心檢驗能力始終排在全省前列。實施智慧預防接種服務,研發醫療機構產院預防接種信息系統,縣級疾控系統疫苗出入庫追溯全覆蓋,實現流程更便捷、接種更安全、信息更透明。傳染病控制成效明顯,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未發生因防控不力導致的甲、乙類暴發疫情,經受住了登革熱、新冠肺炎等疫情的嚴峻考驗。慢性病防控效果顯著,省級慢病示范縣創建實現11個縣(市、區)全覆蓋,創成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2個。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小學生“明眸皓齒”工程,打造兒童青少年近視和齲齒綜合防控的溫州樣板。職業健康管理不斷加強,啟動實施塵肺病攻堅行動,在礦山、冶金、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治理,重點行業職業危害風險評估、重點職業病監測與風險評估縣級開展率均達xx100%。
(三)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全面加強。院前急救能力不斷提升,全市急救站點增至92個,其中市區17個;搶救監護型救護車增至219輛(其中負壓救護車增至19輛),達到每xx5xx萬人配備xx1xx輛救護車的標準;將洞頭區納入120急救指揮調度中心,實現四個區急救站點120xx統一調度;院前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為11.62xx分,相比15分鐘的國家標準提速3.38分鐘,各縣市均低于15分鐘。衛生應急能力不斷加強,11個縣(市、區)創成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創成國家級衛生應急示范縣1個,啟動浙南衛生應急保障基地建設,探索形成海陸空立體式快速救援模式。血液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市獻血服務點增加到52個,2019年無償獻血首超十萬人次,血液采集人次增速領跑全省,臨床供血總量穩居全省首位,血液酶免檢測覆蓋率和血液核酸檢測覆蓋率達100%。持續升級輸血管理信息系統,強化采供血機構與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推進臨床精準輸血和科學合理用血。
(四)衛生綜合監督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形成全行業綜合監管格局,市本級建成“智慧衛監”平臺,深入開展醫療亂象整頓、公共衛生監督、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和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切實規范醫療秩序,保障公共衛生安全。2019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89萬人次,監督檢查各類機構3.29萬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3018件。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展高頻次的執法巡查,執法巡查力度、行政處罰力度及問題檢出率均居全省前列。
(五)重點人群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婦幼保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建成覆蓋城鄉的三級婦幼衛生服務網絡,婦女“兩癌”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面不斷擴大,孕產婦、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低位穩定。精神衛生服務不斷完善,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和流浪精神病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達99.37%,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養醫簽約”的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24家,開設床位4533張,設置醫療康復護理型床位6582張,每千名老人醫療康復護理床位達4.35張,打造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獲批全國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啟動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獲得感和健康水平。
(六)醫療衛生服務質效大幅提高。醫學高峰建設加快推進,啟動實施區域標志性醫學中心、品牌學科建設和市直醫院人才學科雙倍增行動,溫醫大附屬眼視光醫院獲批國家臨床研究中心,入選浙江省十大醫學重點培育???;溫醫大附一醫呼吸介入科獲省級重點實驗室,另有2個專業入選省級重大疾病診治技術研究中心;高血壓專病華東中心落戶溫州;全市3家醫院科技影響力進全國100強,21個臨床??七M全國50強,社會辦醫活力持續釋放,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全市共培養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引進“國千”“國萬”“省千”“省萬”等高層次人才7人,溫醫大李校堃校長成為第一位本土產生的中國工程院生命健康方向院士。加快融入“長三角”,建立合作???4個,名醫(院士)工作室16個,與上海大學就共建醫工結合溫州研究院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順利掛牌成為上海大學附屬醫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2019年全市醫療服務水平同比提高1.31%,公立醫院百元醫療收入的醫療支出同比降低4.66元。智慧健康服務加快發展,市級醫院高峰排隊平均時間2.42分鐘,縣級醫院排隊平均時間2.46分鐘,門診和病房智慧結算率分別達72.32%、69.17%;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醫學影像云平臺,實現檢驗檢查互通,獲國家健康惠民優秀案例;啟動5g云診療平臺建設,創新智慧醫療新模式,群眾看病就醫更舒心、更便捷。
(七)健康溫州共建共享加速形成。探索健康影響評價試點,龍灣區被國家衛健委列為第三批全國健康促進區試點名單,瑞安、樂清等地積極開展健康促進縣(市、區)建設。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健康促進行動,實施健康教育“百千萬”工程和健康素養進農村文化禮堂等活動,提高群眾健康知曉率和參與度,2019年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25.76%,同比提高2.39個百分點。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持續鞏固,市區(鹿城、龍灣、甌海、洞頭)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綜合評估,5個縣鞏固國家衛生縣城順利通過復審,省級衛生鄉鎮實現114個鄉鎮全覆蓋。深入實施“五五健康基礎工程”,打造各類健康場所、健康元素,全市確定健康縣城試點2個、健康鄉鎮試點21個、健康村(社區)試點69個、健康單位試點60個、健康家庭7072戶、省健康促進金牌學校5家、銀牌學校57家,創成省健康促進醫院6家、市健康促進醫院23家。加快推進農村衛生戶廁改造工作,提高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市區通過c級確認,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市在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我們采取堅決有力的舉措切實加以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全市醫療資源總量逐年提高,但人均資源配置不足,區域醫療布局不夠均衡,尤其是基層薄弱問題更為突出。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床位數44058張,千人床位數4.74張,按全省平均5.98張測算,床位數缺口10592張,主要是傳染病、精神病、婦女兒童等??漆t院、基層醫療機構床位配置存在較大缺口?,F有綜合醫院、中醫院感染病區專業設施與能力建設相對薄弱,尚不能在突發大規模傳染病疫情時快速改造成“平戰結合”的感染病房,隔離病房、負壓病房的數量儲備還不充足;部分縣級醫院發熱門診建設亟待加強。
二是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一直被視為公共衛生的“守門人”,承擔特殊的使命和責任,在防范重大疫情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目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能定位還不夠清晰,僅作為技術指導機構,沒有發布疫情數據和部署防控措施等行政權力,“吹哨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不充分,在經費投入、資源配置、激勵機制等方面相對薄弱,造成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引才留才難。
三是醫防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的醫防融合還有很大空間,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相互聯動還不夠緊密。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設置傳染病診室、缺乏傳染病專業培訓,對傳染病的早期辨識和篩查能力不足。院前急救體系與重大疫情防控需求還有差距,負壓救護車的數量(疫情初期僅6輛,現增至19輛)無法滿足病人轉運尤其是確診病人轉運的需求。實驗室檢測能力亟待加強,以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篩查需求。
四是藥物器械應急保障體系亟待建立。面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日常醫療物資儲備并不能滿足應急需求,保持應對疫情的生產能力尤為重要,而我市藥物器械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在這次疫情應對中,醫療物資短缺問題十分突出,在應急醫療物資生產、儲備、采購、物流、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物資儲備供應體系。
目前,我市已啟動溫州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注重從體制機制上創新,著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推動重大政策創新、重大改革落地、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到2022年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覆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全過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實現基層社區公共衛生治理、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院前急救保障、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應急醫療求助、應急物資保障“六大能力”全面提升,打造浙南地區公共衛生高地。
一是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健全各級政府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建立首席公共衛生專家制度,進一步完善指揮體系、強化技術支撐。在市疾控中心設立市級公共衛生研究院,搭建公共衛生高層次研究平臺,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指揮決策參謀能力。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健全不同級別和規模事件的監測、預警、報告、救治、管控等應對處置方案。依法明確應急響應的主體、等級、程序和方式,形成分級分層快速靈敏的應急響應機制。
二是完善監測預警機制。以新發突發傳染病、重大傳染病、食源性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為重點,建立健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系統,完善各類監測哨點布局。優化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建立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之間的信息推送、會商分析和早期預警制度,加強公共衛生安全相關場所、人員、行為、物流和氣候等特征分析與疫情追蹤,及時監測預警高危區域、高發季節和高風險人群。各級疾控機構依法、獨立、準確、及時發布疾病風險提示和預警信息。醫療機構和個人診所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更好發揮醫療機構疫情“吹哨人”的作用。
三是完善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綜合應急、衛生健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推進長三角、市際公共衛生合作,建立防控工作的平時會商和戰時會戰機制。堅持把城鄉社區作為防控工作的最前線,落實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的公共衛生責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管理工作機制,推動專職網格員、社區全科醫生、基層公安民警、社區干部等多方聯動,培育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志愿者隊伍,筑牢公共衛生基層治理體系。推進疫情、輿情、社情綜合管控,統籌防風險、戰疫情和保穩定各項工作。
一是持續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落實縣域醫共體框架下的鄉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重新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數量,到2020年底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省級標準最低水平以上,2022年底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至少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設康復護理床位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標準配備編制。完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科室設置,其他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專門部門和專職人員負責公共衛生工作,推進村級衛生室公共衛生哨點建設。做好學校和托幼托育機構醫務室(保健室)建設,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技術人員。
二是健全穩定長效的基層衛生運行保障機制。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改革,嚴格落實政府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責任,建立專項補助與付費購買相結合、資金補償與服務績效相掛鉤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新機制?;鶎俞t療衛生機構承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任務由政府按定項定額購買的辦法給予補償;對民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進行合理補助,并將符合條件的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執行與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同的醫保支付和報銷政策。
三是持續強化基層衛生專業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采取新改擴建等形式,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基層衛生應急業務用房建設,到2022年底前,中心鎮衛生院基本建成標準化感染性疾病門診,其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相對獨立的傳染病診室。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大基層醫療設備配置,加快推進基層醫療機構5gxx網絡全覆蓋,建立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改善基層衛生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深化基層衛生健康服務模式轉型,全面推廣互聯網+簽約服務,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慢病連續處方、第三方配送和線上續方,落實簽約差異化醫保支付政策,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
(三)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一是探索建立符合溫州市情的管理體制。深入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完善機構設置和功能定位,強化疾控機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中的統籌、協調、謀劃和管理職能,形成具有技術管理為基礎和業務管理相協同的新型體制機制。配套落實市、縣兩級疾控人員編制,至2022年底前逐步配齊配足。推動將疾控機構納入政府考績體系,將公共衛生工作納入對醫療機構的考核內容,通過績效考核督促各級疾控、醫療機構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鞏固提升疾控業務水平。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實施疾控網底工程建設,強化以疾控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干,市、縣兩級公立綜合醫院為主要救治力量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網絡,合理構建統一質控、資源聯動、信息共享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打通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的人員柔性雙向流動通道,允許疾控機構人員在醫療機構執業,建立臨床醫師在疾控機構的規范化培訓制度。探索建設集臨床、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充分依托和利用溫州醫科大學的教學和科研資源,建立公共衛生人才定向委培機制,培養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每年培養100名本科以上畢業生。
三是優化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實施疾控硬件設施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間建設市疾控中心實驗大樓、p3xx實驗室和應急消洗中心,改善儀器裝備條件,統籌滿足區域內快速檢測需要,提高傳染病、健康危害因素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加強信息數據網絡建設,建設覆蓋城鄉的市級公共衛生大數據中心,實現對各類公共衛生信息的實時監測、動態管理、綜合分析和預警研判。
四是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善愛國衛生工作常態化機制,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聯動推進美麗田園、美麗鄉村、美麗城鎮、美麗城區建設,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創建成果,扎實推進衛生村鎮創建。深入實施健康溫州行動,持續推進健康素養促進行動、“五五”健康基礎工程和健康素養進文化禮堂等系列活動,全面提升群眾健康素養。發揮各級愛衛辦、文明辦、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社會團體作用,引導支持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愛國衛生運動,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
一是實施硬件設施提檔升級。落實專項經費,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建成高效嚴密的重大傳染病三級救治網絡。改善縣級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條件,更新換代醫療裝備,完善醫療廢棄物、污水處理等后勤保障設施。二級以上醫院建成規范化感染性疾病門診。提高患者收治能力,實現每個縣(市、區)至少1家醫院具有獨立的達標傳染病樓(感染病樓),縣級醫院應具備在疫情發生時迅速開放傳染病病房的能力。建立健全全市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庫,按照平戰結合原則,加快推進市六醫二期和三期、浙南公共衛生緊急醫療救援基地等市本級,以及25個縣級公共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爭取項目早實施、早建成、早投用,全面提升我市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能力。
二是加大醫療救治能力儲備。強化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儲備,按傳染病類型組建不同專業醫療救治專家團隊。加強常態化備戰管理,每年至少開展1次重大疫情醫療救治及個人防護培訓,組織1次模擬演練。依托溫州醫科大學優質教學資源優勢,繼續深化全科醫生定向委培、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等工作,強化全科醫生培養。加強可轉化病區建設,每個縣(市、區)重點改善1家縣級醫院(含中醫院)基礎設施條件,擴增重癥監護病區床位達醫院編制床位的2%-5%,并配置呼吸機等必要醫療設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立即轉換。加快推進檢測能力和實驗室安全性建設,兩年內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實驗室達普通型p2實驗室標準,三級綜合醫院實驗室達加強型p2實驗室標準。引導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醫療聯合體、醫療共同體建設,完善社會辦醫療機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參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用。
三是構建高效醫療救治體系。充分發揮溫州醫科大學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依托溫醫大附一醫、附二醫等綜合醫院平臺,組建專家團隊,深入開展重癥治療基礎、應用和臨床研究,切實提高重癥救治能力和水平。加大醫療衛生高能級科創平臺、醫學重點學科、重點??频冉ㄔO力度,進一步完善校地合作機制,加強聯合科研攻關,積極打造浙南閩北醫學高地,增強專業力量支撐。建立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物資儲備制度,分區域、分層級落實物資儲備和調配機制。加強基層采供血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完善應急響應動員獻血機制,優化血液采集和血液運輸應急保障。加強市縣兩級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中心的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積極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挖掘整理經典中醫藥預防、救治、康復藥方,不斷完善中西醫聯合救治機制。加快推進市級遠程醫療平臺建設,實現全市傳染病房、重癥監護室、集中隔離收治點信息和視頻數據共享,提升醫療救治效率。組建專業化心理危機干預隊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危機干預等服務。
(五)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
一是推進院前急救體系一體化管理。制定出臺溫州市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方案,加快發展與城市國際化水平相匹配的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完善院前急救機構三級設置,縣(市、區)建立獨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健全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點)的建設與管理體制。按標準提升(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急救站點,到2020年底前達到城區急救站點平均服務半徑3-5公里,鄉鎮急救站點平均服務半徑10-15公里(原則上每個鄉鎮至少設1個急救點)的目標。
二是提升院前急救業務水平。加強院前急救宣傳培訓陣地建設,市級配置急救科普體驗館,各級院前急救機構根據當地實際合理配置急救科普宣傳點;推進溫州市急救技能培訓基地建設,健全院前、院內聯動培養機制。強化社會參與和法治保障,提高“平戰”結合的專業化、常備化水平,培養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研究完善相關法規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及激勵體系。加強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設,探索建立海陸空聯動急救網絡,提高重大突發事件的醫學救援水平。
三是加強急救車輛配置水平和人才隊伍建設。逐年增加急救車輛配置預算投入,逐步配置高性能底盤日常急救車輛、負壓救護車和城市應急特種車輛(深涉水救護車、急救指揮車等),到2022年底,爭取達到常住人口每4萬人/輛的目標,其中負壓救護車輛比例爭取達20%??茖W設置與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相匹配的急救隊伍編制,建立院前急救人員定向委培制度,完善院前急救人員轉崗流動的保障機制,落實人才培養經費,鼓勵院前急救學術交流和學科建設。
(六)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應急醫療救助機制。
一是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大病保障政策,加大大病保險統籌力度,夯實大病保險市級統籌,提高大病保險基金抗風險能力。穩步提高籌資水平和個人籌資比重,醫保財政補助優先向大病傾斜。進一步調整大病保險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下調起付標準。進一步完善大病保險保障內容,探索將部分重特大疾病治療必需的診療項目納入大病保險支付范圍。
二是健全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相應診療方案,明確救治必需的藥械清單,醫保部門可臨時將其納入醫?;鹬Ц斗秶?。完善醫?;痤A付制度,針對收治患者較多的醫療機構,醫保部門及時預付部分資金,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
三是加大特殊人群醫療保險傾斜機制。適當降低貧困人群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進一步減輕貧困患者醫療負擔。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完善大病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鼓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建立重大疾病補充保險制度。
一是建立醫療衛生應急物資統籌調配機制。針對重大和新發傳染病等突發事件,建立各類應急物資目錄體系并動態調整,科學測算需求規模進行戰略儲備??茖W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效能。通過政府采購、捐贈、定向配備等方式籌集物資,確保醫療機構防護用品儲備一般不少于10天用量。建立醫療衛生應急物資統籌調配機制,制定物資調撥管理工作、防控應急物資庫房管理等制度,實現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統籌、儲備中心采供、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全方位閉環管理。建立生產、流通、儲備、使用信息共享機制,提高戰時狀態下的應急擴容能力。完善基層防控物資保障機制。
二是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和專項資金。依托浙南公共衛生緊急醫療救援基地,建設市應急醫療物資儲備中心。依托大型藥械流通配送企業,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運營機制,按照平戰結合的模式,平時可作為藥械物流功能合理使用。探索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解決建設資金。落實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專項資金。加強對統籌調配的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的基地建設、采購存儲、運輸調配、管理使用、日常運維等經費投入,由各級財政予以保障。支持醫療衛生應急物資的生產流通儲備。
三是建設公共衛生應急信息化體系。加快推進市級遠程醫療平臺建設,建設覆蓋市域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院前急救、公共衛生應急信息化體系,實現全市傳染病房、重癥監護室、集中隔離收治點信息數據共享。搭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市級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支撐作用,為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應急能力提供信息化保障。
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精致和諧的一流核心街區”的戰略目標,把維護和實現好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弘揚人文精神,加強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繁榮發展文化,構建文明和諧環境,全面提升街道的人文影響力和文化軟實力。
二、基本原則。
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必須堅持符合街道的戰略目標和總體規劃要求;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切實增強文化發展的生機活力;必須堅持統籌協調、整體推進。
三、總體目標。
以創省級文化強街為目標,經過三年的努力,建設與錢江新城cbd核心區發展相適應的、與城市化進程相適應的`、與群眾需求相適應的,設施先進、服務優質,人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基層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按照“覆蓋廣、功能齊、多樣化”的原則,結合不同社區實際情況,建設與城市化進程相適應、功能齊全、群眾樂于接受的文體設施。
1、建設多功能文化活動場所。按省文化示范社區評選標準建設社區文化活動室(中心),設有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公共電子閱覽室)、培訓排練室、文體娛樂室,并建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五福社區老年活動室、水湘社區文化活動室、江錦社區文化活動室的建設。實現90%的社區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室。
2、實施文體設施提升工程。各社區至少建設2套健身路徑,并按《市城市基層體育工作星級評選辦法》建設室內體育活動室;回遷或部分回遷社區,原有文體設施設備、場地面積未能符合最新考核標準的,要以項目帶動和整合資源等方式,有計劃分批次進行更新、改建和擴建。到20,完成所有社區的文體設施提升工程(20xx年三叉、錢塘、江錦、五福、錢杭、城星6個社區完成,水湘完成,年錢江苑、三堡、運新3個社區完成)。
3、實現文化設施共建共享。錢杭、錢江苑、錢塘等社區預留用地不足的,要與轄區內樓宇單位、中小學校簽訂共建協議,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實現文體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到20xx年年底,全面實現轄區內學校體育設施向居民免費開放。
(二)加快基層文體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文化體育人才隊伍建設,為街道公共文化體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1、強化文體骨干配置。由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分管文體并擔任社區文體組織主要職務,并至少配備1名文體管理員,具體負責轄區文化體育工作。
2、培育居民文體志愿者。發展一批熱心社區文體事業的志愿者,實現志愿者人數占社區常住人口3%以上。定期開展培訓,促進文體志愿服務常態化。
3、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社區文體分管領導、文體管理員必須在上任一年內取得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三年內取得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2014年,每千人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名以上(其中至少1名為一級)。
根據工作安排,4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秀芳帶領調研組,深入到百善、孫疃等鎮養老服務機構,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近年來,為加快推進全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縣政府通過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大力推進智慧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目前,全縣已建成了一個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1個鎮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8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基本實現了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全覆蓋。
(一)養老服務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目前,全縣還沒有一所功能完備的養老服務機構,大部分鎮、村沒有老年活動場所,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未能有效發揮。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僅21.9張,沒有達到小康社會數據指標要求,社會化養老服務的供需矛盾還很突出。
(二)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滯后。我縣各鎮養老院、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都是臨聘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專業技能不高,均未取得相關執業資格證書,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難,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養老機構服務人員薪酬待遇偏低、勞動強度較大,隊伍不穩定。
(三)養老服務整體水平亟待提高。養老機構的軟、硬件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特別是部分農村敬老院基本設施配置不齊、維護管理不到位,給老年人生活帶來不便。養醫結合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缺乏。多數的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場所僅能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照料,健康護理、精神關愛、緊急救援等體系建設不充分、不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加強。
(一)完善并落實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充分認識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貫徹省、市有關文件要求,落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系列辦法,制定實施有關扶持政策,放大政策驅動效應,推進公辦示范性養老機構建設,加大對農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力度,大力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整合現有學校、醫院等資源,盡早建立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符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二)加強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積極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完善服務設施、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建設成為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的重要陣地。積極探索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共建、養醫結合的新機制,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配備適合老年人需求的基本診療設備,配強醫療衛生服務人員,方便大部分老人不出社區就能夠享受到醫療康復、緊急照護等基本醫護服務。加大力度扶持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動員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不斷加強居家養老服務隊伍建設,有效形成合力,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三)注重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全行業管理制度,針對我縣實際,制定出臺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管理和監督,推動我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規范化、制度化。依托職業學校和養老機構建立養老服務實訓基地,加強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培訓,全面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提高工資待遇和補貼獎勵標準。積極發展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搭建志愿服務信息網絡平臺,探索建立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鼓勵社會志愿者參與各種為老志愿服務。
(四)切實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力度。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的扶持力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中心服務設施建設,拓展服務功能,為有需求的其他農村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鼓勵社會和個人利用空置房或空閑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區、小型托老所等,實行規范管理,確保安全運行。加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力度,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框架內完善護理保險制度,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有效保障。加快農村地區的老年人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相關服務設施建設,滿足農村老年人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gongzuobaogao/12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