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可以幫助教師規范課堂教學,確保教學內容完整、邏輯清晰。學習優秀的教案模板,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中的《鄉村四月》。
一、說教材。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鄉村四月時節的景象。
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并由此產生熱愛與向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德育目標為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美育目標為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詩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抓住詩中的重點字,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美。并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感悟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贊美和熱愛。
四、說教法。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注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目標。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說,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入點。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讀通順,讀正確,把詩讀成瑯瑯上口的童謠,接著,通過虛擬情境,以游戲闖關的模式一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最后,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詩的影子,旨在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詩歌,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教學流程。
針對教材,針對學生,我設計了這樣五個步驟展開教學。
第一步:初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給詩正音。
2、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古詩的理解。
第二步:解詩題,明詩體。
學生自己說說詩題的意思和詩體。
第三步:知詩人。
通過老師科普與詩人相關的資料。
第四步:理詩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引生入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詞,“綠、白”、“遍、滿”“才了、又”等發揮想象,在想象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把畫面說活了,說美了。
第五步:悟詩情。
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閑人少、才了、又”等進一步品讀詩句,想象蠶桑和插田的畫面,從而體會到農民的辛苦、勤勞及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同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感悟詩人當時心情。
第五步:觀看古詩講解視頻。
讓學生帶著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走進江南春色的觀光視頻,穿插著意味深長的配樂講解,使學生體驗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加深對古詩的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積累古詩。
一節課只教一首古詩容量確實不大,寶貴的四十分鐘,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和許多古詩進行碰撞,同內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課堂上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憶終南山露營》。由此激發學生學詩的熱情,并激勵學生學習作詩。
教學反思: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缺乏識字教學這一環節,但我認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學掌握,或在課后練習當中滲透,沒必要占用上課時間。從課件制作當中看,本節課我所制的課件形式上過于多樣化,有分散學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讓學生理解古詩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非常規教學的模式,模擬情境,老師以主持人的姿態引導課堂,讓學生從對古詩的恐懼感和厭煩感中解放出來,原來古詩還可以這么學,原來古詩這么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讓學生學習一些負數的知識,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負數的應用,拓寬數學視野。同時還能擴展對數的認識,更好地理解自然數、整數的意義。因此《新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調整到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教材選用了“氣溫”和“海拔”這兩個熟悉的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掌握負數的讀、寫法。在認真研讀教材后,我認為學生對“海拔”的認識比較陌生而且有難度,所以,改變了教科書原有的編排,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水果批發市場的物品記錄單引入教材,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負數的知識。同時將“海拔”高度等知識在練習應用中呈現出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中的《鄉村四月》。
《鄉村四月》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鄉村四月時節的景象。
文章選入課本,主要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感受講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并由此產生熱愛與向往之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根據精讀課文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古詩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目標為:
1、會認“蠶”字,會寫“蠶”“?!眱蓚€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誦、熟練地背誦詩歌,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能領會詩的意思,并能說出一、二句詩的大意。
4、積累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德育目標為通過本詩的教學,讓學生熱愛富有情趣的鄉村。美育目標為通過對本詩的閱讀,使學生從中感受到鄉村田園風光的美麗。
根據詩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抓住詩中的重點字,想象詩中描繪的意境美。并通過語言描述出來,感悟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贊美和熱愛。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的古詩,能基本正確地進行朗讀,結合注釋內容粗知大意,具備了初步的認知水平,怎樣讓學生更深入的對古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體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的目標。對本首詩的內容來說,鄉村生活對我們農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心理切入點。本首詩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夏的獨特景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相同的特點,這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受出來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讀、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學方法的一條主線。從開始接觸古詩時要求學生讀通順,讀正確,把詩讀成瑯瑯上口的童謠,接著,通過虛擬情境,以游戲闖關的模式一步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最后,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從生活中發現詩的影子,旨在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詩歌,熱愛生活的情感。
針對教材,針對學生,我設計了這樣五個步驟展開教學。
第一步:初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給詩正音。
2、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古詩的理解。
第二步:解詩題,明詩體。
學生自己說說詩題的意思和詩體。
第三步:知詩人。
通過老師科普與詩人相關的資料。
第四步:理詩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引生入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畫面,抓住重點詞,“綠、白”、“遍、滿”“才了、又”等發揮想象,在想象中積累運用語文知識。把畫面說活了,說美了。
第五步:悟詩情。
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閑人少、才了、又”等進一步品讀詩句,想象蠶桑和插田的畫面,從而體會到農民的辛苦、勤勞及詩人對古代勞動人們的同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感悟詩人當時心情。
第五步:觀看古詩講解視頻。
讓學生帶著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走進江南春色的觀光視頻,穿插著意味深長的配樂講解,使學生體驗身臨其境般的感覺,加深對古詩的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積累古詩。
一節課只教一首古詩容量確實不大,寶貴的四十分鐘,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和許多古詩進行碰撞,同內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課堂上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憶終南山露營》。由此激發學生學詩的熱情,并激勵學生學習作詩。
教學反思: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缺乏識字教學這一環節,但我認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學生自學掌握,或在課后練習當中滲透,沒必要占用上課時間。從課件制作當中看,本節課我所制的課件形式上過于多樣化,有分散學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讓學生理解古詩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非常規教學的模式,模擬情境,老師以主持人的姿態引導課堂,讓學生從對古詩的恐懼感和厭煩感中解放出來,原來古詩還可以這么學,原來古詩這么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
小數除法單元備課。
(主備人:區實小鄧云峰五年級上學期數學第2章)。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數的近似值,能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認識循環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3.使學生能用計算器探索計算規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律進行一些小數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會解決有關小數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二)教材說明。
1.本單元的內容結構及地位作用。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小數、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解決問題。
小數除法可以根據小數點處理方法不同,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另一種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由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通過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所以小數除以整數是學習小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切實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小數除法的重點內容,教材在編排時重點突出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環小數都是進一步研究商,通過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處理商,并認識循環小數等有關概念。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既可使學生學習借助計算工具探索數學規律,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展示學生對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首先在小數除以整數中,教材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小數除以整數進行探究,呈現了把千米數改寫成米數,將小數除以整數轉化為整數除法來計算的方法,通過與小數除以整數的一般方法的對比,使學生看到兩種方法的聯系。其次組織學生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在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時,被除數位數不夠怎么辦?商的整數部分不夠商“1”時,為什么要寫“0”,通過對這些關鍵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第三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都是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
(2)計算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情景。
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計算內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從現實情景中引出計算內容,在計算練習中,也盡可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比如購物、乘車、計算用水量等,讓學生體會計算的現實意義,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適時引入計算器。
小數除法計算的步驟比較多,適宜使用計算器。教材把握時機,不僅在新授內容和練習中讓學生適時使用計算器,而且還專門安排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內容。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計算器的作用和優勢,同時培養靈活選擇計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識。
(四)教學建議。
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小數除法的學習架設認知橋梁。
本單元內容與舊知識聯系十分緊密。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以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上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規律等知識為基礎來說明的。小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除的步驟和整數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因此,要注意復習和運用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2.聯系數的含義進行算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小數除法的重點是突出小數點的處理問題,而商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要涉及數的含義。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安排11課時進行教學。
(六)知識點整理。
知識點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數點怎么辦?
2、被除數的末尾仍然有余數怎么辦?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數點怎么移動?
2、商的小數點應該與移動后的還是與移動前的對齊?
商的近似數寫出下面各循環小數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數)。
0.3333……≈13.67373……≈。
循環小數舉例子、有限小數、無限小數、
純循環小數、混循環小數、循環節。
※1.5÷7的商是循環小數,記作0.2142857142857……,這個循環小數的小數點后第40位上的數是()。
2、循環小數和無限小數怎么讀?
3、小數的分類中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1、一般的三步應用題。
2、審題(劃關鍵詞語)。
3、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4、寫思路或者數量關系。
小數除以整數(一)。
(主備人:區實小鄧云峰五年級上學期數學第2章第1節)。
一、教學目標:
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點難點:正確計算小數除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情景教學法。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
四、課前準備:視頻展示臺。
五、教學內容:
一、復習準備。
出示224÷4,讓學生明確,每次除的被除數和商是多少個百,多少個十?;蚨嗌賯€一。(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反饋。)。
二、導入新課:
2、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板書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是小數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1、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2、指名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學生思考: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4、分小組討論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課堂小結。
六、課堂作業:練習三的第1、2題。
七、板書設計:
小數除以整數(一)。
22.4÷4=5.6(千米)。
答:王鵬平均每周應跑5.6千米。
1、口算。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3、(1)、用豎式計算(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0.05÷32≈答案210÷18≈答案74.035÷2.4≈答案。
(2)、豎式計算并把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81÷7≈答案32÷422≈答案46.4÷13≈答案。
4、用豎式計算(商用循環小數表示)。
20÷6=答案10÷3.3=答案35÷74=答案。
5、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0.85米,那么,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6、一本故事書17.5元,李老師買了3本,王老師買了7本,她們一共應付多少錢?
8、學校操場長102.7米,寬98.3米,學校操場的面積是多少?
10、芳芳有500元錢,買了2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160.5元,還剩多少錢?
12、運輸隊第一天運貨64.5噸,第二天運的是第一天的3倍,兩天一共運貨多少噸?
17、一列火車從甲站到乙站要用23.4小時,這列火車每小時行142.8千米,甲站到乙站的距離約是多少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18、水果店有42箱蘋果,每箱26.48千克,這些蘋果約重多少千克?(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9、一個長方形水池,長86.56米,寬42.32米,請你計算這個長方形水池的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1、若1美元大約折合人民幣6.83元,那么5.4美元約折合人民幣多少元?(保留一位小數)。
30、一幢大樓有22層,每層高2.74米,這幢大樓高約多少米?(得數保留整數)。
31、一個正方形水池,邊長是41.36米,請你計算出這個正方形水池的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33、一種鋼管沒跟長5.46米,每米重4千克,這樣的380根鋼管重多少噸?
36、一種大米的價錢是每千克2.84元,小明幫媽媽買了25千克,小明要付多少錢?
39、一臺碾米機16小時能碾米3.04噸,這臺碾米機12小時能碾米多少噸?
40、一塊正方形菜地的周長是102.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1、55個同學共采集樹種148.5千克,平均每個同學采集樹種多少千克?
50、某玩具廠42天共生產了1634個玩具,平均每天約生產多少個玩具?(得數保留整數)。
51、甲城距乙城650千米,一列火車從甲城到乙城用了7.3小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得數保留整數)。
56、小玲家2010年全年的電費是824.4元,小玲家平均每個月的電費是多少元?
59、做一個水桶需要鐵皮3.4平方米,22.8平方米鐵皮能做幾個水桶?
60、1.5張紙能做3朵花,4.4張紙能做幾朵花?
61、做一套運動服需要2.4米布,54.2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運動服?
62、1個籠子能放4只鴿子,75只鴿子最少需要多少個籠子?
63、工人師傅一天做25個零件,做124個零件需要幾天?
67、一個瓶子最多能裝1.25升純凈水,要裝34升純凈水,需要多少個這樣的瓶子?
71、做一個鐵桶需要鐵皮0.75平方米,現有鐵皮13平方米,能做多少個鐵桶?
72、芳芳有10元錢,買日記本花了3.8元,剩下的錢能買13支鉛筆嗎?鉛筆每支0.5元。
75、兩輛貨車4次共運貨101.6噸,平均每輛貨車每次可運貨多少噸?
76、將75.5厘米長的紙帶每7.8厘米做成一個拉花,可以做成幾個拉花?
77、一桶油重3.75升,把它倒入能裝0.65升油的瓶子里,最少需要幾個瓶子?
81、一個紡織廠一年(365天)能織布142.34萬米,照這樣計算,這個紡織廠平均每天大約織布多少萬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五年級數學要怎么學才能學好。
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要學好數學,還要注意學習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要切實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包括概念學習,定理公式學習以及解題學習三個方面。學習數學概念,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質屬性,也就是區別于這個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屬性;學習定理公式,要緊緊抓住定理方向的內在聯系,抓住定理公式適用的范圍及題型,做到得心應手地應用這些定理公式,數學解題實際上是在熟練掌握概念與定理公式的基礎上解決矛盾,完成從“未知”向“已知”的轉化。要著重學習各種轉化方式,培養轉化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中,要注意把握知識的整體精髓,悟其中的規律和實質,形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認識體系,以促進各種形式間的相互遷移和轉化。同時,還要注意知識形成過程無處不隱含著人們在教學活動中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和策略,無處不以數學思想、方法為指南,而這也是我們學習知識時最希望要學到的東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今天我在此對周老師的課作以簡單評析,發表一下自己淺陋的見解,不當之處請多指教。周老師是我校的一名年輕有為的骨干教師,她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學的內容簡單枯燥,一般來說,很少有人把它作為公開課的內容,我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把口算教學拿出來進行交流。但周老師卻把如此枯燥的內容上得趣味橫生。
周老師的課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秋游事嗎你們玩了那些項目”同時出示了秋游的情景圖,繼而出示了主題圖后要求學生看主題圖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學生提出了要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看圖后能正確列式。在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
這節課在練習設計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對口算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個題目之間的導語生動有趣,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練習的內容由淺入深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這節課始終把數學同生活緊密在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切實在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現了新課改精神,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與以往的口算教學單純以口算為主,枯燥乏味的口算有著極大的區別。周老師的口算教學具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具人性化,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課,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坐姿,書寫姿勢以及口算習慣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使學生學的扎實,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文檔為doc格式。
。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教學內容之一,本課題用3課時完成教學,本節課教學p20—p21的內容,練習五第1—4題,余下內容第2、3課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一個數除以小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不變性質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初步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滲透轉化的數學方法來培養相互聯系的辯證觀點、教材把列表、轉化等方法作為途徑,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從而建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簡單問題和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辯證觀點。
4、教學重點、難點和教材的編排特點。
掌握除數是小學的除法法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根據商的不變性質把除數轉化為整數;教材的編排特點仍然是注意加強整數、小數計算法則、性質的聯系,以便把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等知識遷移到本課教學,并安排一組列表、計算等用來顯示商不變性質等對已有相關的知識進行復習,啟發學生以疑為線索,并通過豎式旁邊方框的圖示,使學生加深認識,體驗整個過程,從而也分散了教學難點,減緩了坡度。抓住主要矛盾,有層次的顯示,循序漸進,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
1、激疑法。
以疑激趣,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如果除數是小數怎么辦?”“能不能把除數轉化為整數呢?”造成學生認知上的矛盾,以疑為線索,激發求知欲望,產生主動參與動機。
2、發現法。
通過第20頁表的填寫,引導觀察、比較,再現規律,發現根據商的不變性質可以把除數轉化為整數。這樣,以疑引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體會、去感悟,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去探究知識的相互聯系,相互轉化,在體驗過程中建立計算法則。
3、質疑法。
在學生初步建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的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空間質疑問難,充分發揮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力求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針對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和教材的重點,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合作學習,使師生間、學生間在情感與知識等方面得到充分的交流和滿足,有利于學生的團結協作,優勢互補,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能確保知識系統掌握。
1、借助填表,通過觀察比較、歸納除數,被除數的變化規律,了解轉化的數學思想,掌握轉化的方法。
2、引導學生通過嘗試練習、推理、歸納,結合觀察、比較,運用轉化的方法,建立除數是小學的除法法則,通過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掌握計算法則。
3、學會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課本例題的選用具有廣泛性和典型性,學生如能讀懂課本,讀懂例題,就能仿造書寫格式、操作程序和思維過程進行思考、操作,持之以恒,正確引導,他們就會利用課本自學,無師自通,達到“不教”的目的。如:讀懂表格,說說除數、被除數、商的變化規律(商不變的性質),讀懂例4、例5及旁邊的方框圖示,長度單位換算,體會操作過程,進行嘗試練習就不會太難,就有章可循?!疤惶湍苷教易印?,通過努力就能解決問題。
不僅如此,還應培養學生學會利用課本的評價功能來檢驗,評價自己嘗試的結果,發揮課本的評價功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出自己的不足,為進一步探究解決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1、復習導入,以疑激趣。先利用20頁上的填表,復習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這一性質,為“轉化”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做好鋪墊,然后引疑,造成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沖動。
2、以疑促思,自主探究。通過學生學習中,生活中較為熟悉的例子,以“轉化”思想為主要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交流、討論、歸納等合作探究,理解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
3、多層訓練,深化拓展。設計不同層次,不同坡度的彈性練習,使各層次學生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內得以各自最充分的訓練。
4、聯系生活,總結引伸。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再次質疑,確保知識系統掌握,同時聯系生活實際,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
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除了應傳授給學生一些初步的數學知識以外,還擔負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讓教學過程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在編制5的乘法口訣過程中,讓學生的個體探索與同桌合作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識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利用數學過程來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較之掌握知識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提示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進而達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
本課時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乘法口訣部分的5的乘法口訣。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編寫口訣的開端,其地位尤為重要;較老教材中在2、3、4口決的基礎上來編制口訣,顯然這樣安排增加了難度。但通過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數一數一只手有幾個手指,兩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手指,再聯系乘法的意義,從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編寫乘法口訣;編寫乘法口訣的教學,屬于學習法則的課型,學生運用學習法則的思維模式,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訣,提高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訣以及其他一些練習中讓學生逐步發現一些簡單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積累積極豐富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直觀性、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二年級學生主要依賴于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所以我想到了每個人都有的手,通過數手指,讓學生理解1個5、2個5……,從而理解乘法的的含義??紤]到學生膽小,發言少,我盡最大努力對學生進行啟發。本課我遵循了直觀性、知識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討論完善自己的想法。
3、通過游戲性質的練習,鞏固口訣。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p>
首先,教學有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5×11×5的乘法口訣,老師編給學生看。第二個層次是編5×22×5的乘法口訣,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師指導學生編口訣。第三個層次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兩人一組學生自己編口訣。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口訣,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在編乘法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此外,合理設計練習,強化新知。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降落傘、看花片找規律、送信等活動,讓學生鞏固5的乘法口訣。形式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游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由于我經驗不足,在教案的設計以及課堂教學中,肯定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7.83÷91.35÷2.754.4÷0.1627÷1.8。
6.76÷0.52。
22.78÷3.4。
4.8÷3。
18÷48。
二、口算。
2.4÷248÷0.696÷3。
0.24÷0.24.8÷60.96÷0.03。
2.4÷0.24.8÷0.69.6÷0.3。
3.24÷243.24÷0.243.24÷2.4。
三、寫出下面各循環小數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數)。
0.3333……≈。
13.67373……≈。
8.534534……≈。
4.888……≈。
四、用簡便記法表示下列循環小數。
(1)3.2525……。
(2)17.0651651……。
(3)1.066……。
(4)0.333……。
五、列式計算。
兩個因數的積是0.226,其中一個因數是1.5,另一個因數是多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5的乘法口訣》,我想通過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說說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乘法,學習了1到4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以后運用乘法解決問題做好準備,因此,這部分內容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本課教材首先出示了小朋友劃船的場景圖,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列表得出幾個5相加的得數,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性經驗,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我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3個: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使學生經歷編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5的乘法口訣,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在編口訣和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
教學重點是:經歷編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口訣的含義;
難點是:學生自己嘗試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訣。
接著,我說說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與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采用觀察、討論、游戲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最后,我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我想采用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訣;
(三)、實踐運用,鞏固深化;
(四)、總結提煉,課后延伸。
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口訣活動的興趣,發揮現代多媒體的作用,我設計了游樂園劃船的情境,以生動有趣的對話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學生可能會用5個5個地加,也可能會用乘法口訣直接計算,如果學生用加法計算,就用前面學的乘法意義,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乘法算式上來:如果學生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同時,要求學生能寫出兩道乘法算式。最后問學生:你是怎么算出結果來的?讓學生領會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用加法是很麻煩的,直接用乘法計算就能算得又對又快,于是產生了學習乘法口訣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5的乘法口訣。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探究口訣。
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能輕易地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和情境。在把兩面國旗五角星的顆數寫成一個乘法算式2×5=10后,問學生:“你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表示嗎?”學生可能會說:“2乘5等于10或二五一十”。然后引導學生說出2乘5等于10是算式的讀法,二五一十是乘法口訣。那么根據這句口訣,你還能說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2=10呢?因為這個算式的因數和積與前一算式一樣,我們就用同一句口訣“二五一十”來表示。有了“二五一十”這句口訣的基礎,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編寫三五、四五、五五這三句口訣。然后進行匯報,講一講怎么編,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后問:“一面國旗上有五顆星,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訣來表示嗎?”,從而引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因為“一五得五”這句口訣與其他幾句不同,放在最后學習,便于學生理解。
將這一過程寫成板書: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0。
4×5=20四五二十5×4=10。
5×5=25五五二十五5×5=10。
第三環節:熟練口訣靈活應用。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既掌握知識和技能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我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程度的練習題。
1、基礎訓練:主要是鞏固基礎知識,為做后面的題作好準備。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一五(xx)三五(xx)五五(xx)。
四五(xx)二五(xx)。
(2)5×3=1×5=5×2=5×4=3×5=。
5×1=5×5=4×5=2×5=5×1=。
2、綜合性練習: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這一基本理念。
(1)填一填:在(xx)填數并說一說意義。
(xx)×5=(xx)。
(2)你能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計算嗎?
5+5+5+4=1+2+3+4=。
3、運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一面五環旗有五個圓,3面五環旗有幾個圓?4面呢?
(2)每個小朋友有5本書,3個小朋友有本書。
4個小朋友有本書。
5個小朋友有本書。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第四環節:總結全課適當延伸。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一課后的收獲,課外讓學生去編其他的口訣,將本課的學習延伸到以后將要學的知識中,為以后的學習作好準備。
在寧波學習,聽了鎮明中心小學胡老師的一節《7的乘法口訣》,也聽了錢希有老師的點評,結合自己的想法,寫了以下的評課報告:
從整體上說,本節課教學環節比較完整,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師整節課都能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不斷的探究、交流中教學。不管是口訣的編寫還是記憶,老師都能大膽讓學生獨立嘗試,把枯燥的口訣學習變成動態、有趣的學習。
胡老師用七巧板引入,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這里是否可以不要一下子7個圖案全部出現,改為一個一個出現。先出現一個,然后讓學生數一數,拼一個小船要幾塊三角形,再出現1個,那拼兩個圖案要幾塊?引出1個7相加是多少,2個7相加是多少……為后面學習7的口訣打好基礎。不過教師能充分利用7——49這一組數,用不同的形式問出不同的問題,如7、14、21的排列有什么規律?21、28是幾個7相加的?35、42、49是怎么算出來的?為后面的口訣學習打好基礎。
7的口訣教師讓學生自己來寫,我覺得這個環節很好。因為前面已經學習了1——6的口訣,所以這里教師完全可以由扶到放。我個人覺得7的.乘法算式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寫一寫,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寫過了,印象會比較深刻。
我覺得胡老師的練習設計很有層次性,也很有趣味性。除了通過游戲的方式,還遠及古代,比如計算唐詩的字數,近到當前,比如計算日歷,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還讓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為7的口訣學生很多早就會背,所以記口訣這一環節可以適當時間少點,步子大點。而練習地方可以時間再多一點,最后還可以安排學生做點課堂作業。
文檔為doc格式。
。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圍繞"分數乘法"這個主題。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三部分內容: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和倒數。本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同樣貫徹《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的理念,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并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單元將解決一些特殊數量關系問題的內容單獨安排。即把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一類問題組成"解決問題"一個小節,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教材體現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運算意義的要求。不再單獨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而是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計算過程去理解計算的意義。同時也不再呈現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簡化了算理推導過程的敘述及解決問題思路的提示,通過直觀與操作等手段,在重點關鍵處加以提示和引導,這樣可以為學生探索與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間。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整數乘法,小數乘法的計算,對于分數有一定的理解,能夠在現實情境中體現和理解數學的理念。思維已經向抽象發展,需要學習透過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質。
二,單元目標解讀
根據第三學段提出的"計算和運用"目標和本單元的特點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 理解并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乘法計算。
2。 理解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會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3。 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4。 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2,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同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3,理解和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三,主題單元教學構想:
(一)注意三個原則
1。 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新的知識。
2。 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學習計算。
3。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分數乘法。
(二)設計思路
本單元教學內容計劃用15課時。
第一部分:分數乘法(7課時)
1。 通過直觀與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算理,會正確進行計算。
2。加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第二部分:解決問題(5課時)
1。 緊密聯系分數乘法的意義,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2。 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第三部分:倒數的認識(1課時)
1, 讓學生充分觀察討論,找出算式的特點。
2, 特別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第四部分:整理和復習(2課時)
1, 以知識整理措施形式回顧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
2, 安排練習。
四,教學反思
"分數乘法"是這一單元的核心內容,不僅分數除法是以它為基礎,很多復合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本單元后我的感受是:
1,分數乘法解決問題對單位"1"的理解,重點應放在在應用題中找單位"1"的量以及怎樣找的上面。為以后應用題教學作好輔墊。
2,在以后教學前我還要深鉆教材,把握好課本的度。
3, 在課堂上多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后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根據實際情況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3、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2、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準備:掛圖、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1.51×0.30.82×0.45。
說說是怎樣想的?
積的小數部分位數不夠怎么辦?
2、出示練習十六第1題。
精確到個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數?應看哪一位?
精確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寫,集體核對。
3、引入。
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方面的內容。
揭示課題:求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3。
讀題、理解題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個數的1.6倍?
怎樣列式呢?
3、你這樣列式的根據是什么?會獨立計算嗎?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豎式。
4、積是幾位小數?怎樣保留兩位小數呢?
要注意什么?
將書上的例題補充完整。
5、歸納方法。
在計算小數乘小數時,經常需要求積的近似數,在小組中說說怎樣保留小數位數?
匯報,集體歸納。
在計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積的近似值。
6、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題中每題的得數有幾位小數?要求得數保留幾位小數?應看哪一位?
第(2)小題有什么要求呢?
集體講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2、3題。
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集體。
2、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估計一下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估算的?
計算一下,看看與你估計的結果是否差不多?
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3、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獨立完成計算,并匯報。
四、課堂。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對你自己今天的表現如何?
1.知識與技能: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系,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重點:初步理解乘法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比較簡單,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式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一)情景導入。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發現數學信息,師生互動,并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感知相同數連加的特點,概括表述相同數連加的特征。
首先出示小飛機情境圖,引導學生開展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發現加數相同,都是3,并強調5個3相加。
然后出示小火車情境圖,引導學生開展數一數、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發現加數相同,都是6,并強調4個6相加。
首先出示過山車情境圖,在充分理解圖意,并列出加法算式后,追問:如果是10節車廂、20節車廂,算式如何寫呢?然后介紹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并介紹乘法算式的讀法、寫法,認識乘號。最后對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次感受乘法的簡潔性。通過追問“2×7=14”的算式中,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匯報展示,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把圖一、圖二的兩個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并請同學到黑板板演。
(四)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暢談本節課收獲: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簡便的乘法來表示。教師評價并總結。
作業: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教科書第96~97頁,練習十八第5~14題。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真確計算。
2、使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商的一些變化規律,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計算的實用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一、基礎訓練。
1、完成第5題。
集體口答,說說0.1÷0.05、0÷0.24的思考過程。
2、完成第6題。
獨立完成,比一比每組中的三道算式和結果,說說有什么發現?
引起商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題。
獨立計算,按要求比較。
什么情況下,商比被除數???什么情況下,商比被除數大?
4、完成第8題。
你根據什么判斷的?
二、提高訓練。
1、獨立完成第(1)題的計算。
你還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怎么解決呢?
2、完成第10題。
先計算每組中的兩題,再比價,說說有什么發現?
哪一道題計算比較簡便?
3、完成第11題。
每一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嗎?
4、完成第12題。
你怎樣理解“層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1?
獨立完成計算。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同學們的計算又有了進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發現了小數除法中的規律,并且能把這些規律應用在計算上,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多思考,多練。
9×3=27三九二十七。
9×4=36四九三十六。
9×5=45五九四十五。
9×6=54六九五十四。
9×7=63七九六十三。
9×8=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八、教學效果的預測:
通過情境導入,緊緊圍繞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新,教師由扶到放,逐一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調動學習積極性,扎實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學生也能充分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問題解決的樂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情感。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單元主題圖、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值、解決問題、整理與復習。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小數乘法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較簡單的小數乘法,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筆算)進行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樣化。
(2)掌握小數乘法的估算方法,進一步強化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能力。
(3)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小數乘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掌握保留積的近似值的方法,會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探究現實生活中小數乘法的問題;在合作交流、探索與思考中,感受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有效地運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理解,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小數乘法的應用價值,通過課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聯系,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獲得成功的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1、重點::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強化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能力;會求積的近似值,并能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2、難點: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根據具體情況保留積的近似值。
3、關鍵:讓學生通過現實情境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啟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讓學生在整數比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識的關鍵所在-----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解決新問題的辦法的途徑,從而主動地掌握新知識;其間,突出對算理的探究,引導學生切實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本單元主題圖呈現生活中應用小數計算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小數乘整數是學生借助整數乘法的有關知識探究小數計算方法的開始,學生通過探究,初步感知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小數乘小數的教學,深化學生對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歸納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要求學生將掌握的計算方法靈活應用于解題實際,提高學生對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積的近似值的學習,鞏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同時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為什么需要積的近似值以及如何處理積的近似值;解決問題是學生體驗小數乘法的應用價值的重要途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整理和復習,溝通本單元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質量。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節課來談談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本節知識包括單元主題圖、2個例題、1個課堂活動和練習一1---6題。重點突破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單元主題圖采用了市場購物的情境,通過購物呈現小數乘法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單元主題圖,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例1的教學中,由于題中采用的蔬菜單價是小數、買菜的數量是整數的方式呈現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情境,這就給教師 的教學留有較大的空間,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把單價調整為整數,喚起學生對整數乘法相關知識的積極回憶后,再把單價改成小數來思考。這樣可以有效地運用原有知識推動新知識的學習,用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提供借鑒,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探討新的計算方法。
一、口算。
15×2=25×4=25×20=80×30=。
1.5×0.2=25×0.04=2.5×2=0.8×0.3=。
二、計算。
0.18。
×0.25。
3.25。
×2.4。
1.5。
×1.6。
(1)(2)(3)。
三、列式計算。
(1)1.85的2.3倍是多少?(2)4個0.375是多少?
四、解決問題。
談話導入:。
師:誰來說說在整數乘法中學過哪些運算定律,怎樣用字母表示。
師適當板書: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板書)。
師:那么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是否同樣適用呢(板書課題)。
課件引入:。
(出示ppt課件:內容是整數乘法簡便算法與得數相連,用籃筐和籃球表示算式和得數)。
師:你能將籃球投入相應的籃筐里面嗎(學生依次回答)。
師:這是什么運算(整數乘法簡便運算)。
師:那么,整數乘法的簡便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能適用嗎(板書課題)。
1、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互相。
2、兩條直線相交成四個角時,其中的一個角是直角,其他三個角都是()。
3、把正方形的邊長擴大2倍,周長就擴大()倍,面積擴大()倍。
4、從直線外一點向直線畫一條垂直線段,再畫幾條不垂直的`線段,其中()線段最短。
5、線段()個端點,射線()個端點,直線()端點。
6、兩個角的和是90°,其中一個角是銳角,另一個角是()。
7、在一條直線上任意確定兩個點,這兩點中間的部分叫做()。
8、把5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面積是()。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1頁例6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需要和題目要求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
2.培養學生靈活、合理地運用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積是小數時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活經驗。
1.計算下面各題。
1.5×240.37×2.64.02×8.3。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演板,集體訂正。
(2)說一說小數乘法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2.求下面各小數的近似數。
保留一位小數:3.12;5.549;0.3814。
保留兩位小數:4.036;7.7963;8.42378。
(1)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7.7963的近似數為什么是7.80?
【設計意圖】由于本課學習內容涉及小數乘法計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應用,而學生對“四舍五入”法已經有較長時間沒有接觸了,所以通過簡單復習,幫助學生喚起對已學知識,特別是對“四舍五入”法的記憶,為后續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ppt課件呈現談話內容。)。
2.揭示課題:積的近似數。(板書課題:積的近似數)。
(二)了解信息,解決問題。
1.出示情境圖(ppt課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們訓練小狗緝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點?小狗嗅覺靈敏與嗅覺細胞的數量多少有很大關系,下面請看一個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
2.出示例6(ppt課件)。
(1)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2)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怎樣解答?
(3)題目中對解答這個問題有什么特殊要求?
3.學生獨立嘗試,指名兩名學生演板。
4.組織學生觀察、評價黑板上兩名演板同學的解答過程。
5.組織學生交流、反饋自己的解答過程。(教師適時演示ppt課件。)。
(1)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2)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樣將“得數保留一位小數”的?
(4)寫橫式的得數時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除了通過例題中對得數的要求來揭示求“積的近似數”的教學內容外,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判斷已知條件中“0.049億”是近似數還是準確數?為什么不用準確數?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在實際應用中有時準確數既無必要又不可能,而用近似數就可以了。至于例題的具體解答過程,難度并不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只是在重點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交流、反饋,突出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和過程,強調書寫時應注意的細節。
三、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一)求“積的近似數”的基本練習。
1.第11頁“做一做”第1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全班齊練,指名兩人演板。
(3)集體訂正。
2.補充題。
(1)出示題目(ppt課件)。
補充題:
將“1.35×0.96”的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
小數,所得的近似數是()。
a.1.29b.1.30c.0.13。
(2)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判斷和選擇。
(3)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自己是怎樣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教師強調: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數位數時,所求得近似數末尾的“0”必須保留,不能隨意去掉。)。
(二)求“積的近似數”的實際應用。
1.第11頁“做一做”第2題。
(2)全班齊練,教師巡視。(選擇兩名同學演板,一人的得數是準確數,一人的得數是近似數。)。
(3)集體訂正,追問質疑。
2.集體討論。
(1)再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處理?
(2)通過這道題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數。)。
【設計意圖】用“做一做”的第1題和補充的選擇題來鞏固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題中,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有的求的是積的準確值,有的求的是積的近似數,甚至求出的近似數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保留的是兩位小數,也可能保留的是一位小數,還有“舍”與“入”的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生成的教學資源,及時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在比較和爭論中積極思考,讓這些豐富的資源引發出精彩、自然的認知沖突,讓學生從實際例子中體會求積的近似數往往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練習。
1.課堂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2)小題、第3題。
2.家庭作業:練習三第1題第(1)小題、第2題。
大家好!我是宋沖沖。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小數乘法》。我將從說教材地位和作用、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我要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數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數除法,所以學好這個課時為學好以后的小數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類推能力、判斷能力等。
3.滲透理論來源于時間和轉化的思想。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乘法意義和小數乘法法則。
2.教學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為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邏輯的學科。因此我的課堂能使學生的邏輯能力增強。
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這也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結合、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學過的知識和材料開頭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知識,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設備情況,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認識。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練習,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并能用于社會實踐。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我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和實際生活的應用。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有利于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5.作業布置。
針對五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分層練習,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減負的目的。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dangtuanfanwen/8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