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活動要多樣化,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分享一些幼兒園小班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創造性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1、說出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2、能否與同伴合作游戲。
1、場地準備:
在地面上用即時貼貼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2、物質準備:
(1)、圓形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餅干、糖果等。
(3)、幾何圖形(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4)、貼有圖形標記的小椅子
“圖形寶寶要和我們一起玩游戲,猜猜是誰呢?”
(1) 第一個圖形寶寶有三條邊、三個角,是誰?(三角形)
(2) 這個圖形寶寶圓溜溜的,是誰?(圓形)
(3) 這是什么寶寶,長得什么樣的?(正方形)
教師以圖形寶寶的身份與幼兒做游戲。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寶寶家去作客吧!來,先讓我們一起學小兔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跳到圓形中去)再讓我們一起學小雞走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走到三角形中去)最后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
教師創設游戲情節:圖形寶寶邀請小朋友吃東西,把幼兒帶到有圓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三角形的桌子的地方。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形寶寶家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幼兒回答)
教師:“桌子有了,椅子還在那邊,要請小朋友搬過來,有一個要求:圓形的桌子旁要放有圓形標記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有三角形標記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有正方形標記的椅子。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幼兒動手搬椅子,分別把它們放在相應的桌子四周。)
(2)品嘗圖形寶寶準備的食品(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餅、糖果等)
先看看、說說有哪些圖形的食品,聽老師口令拿相應圖形的食品
教師:“圖形寶寶邀請我們來做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我們每人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不過,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錯了,娃娃會不高興的。 (用兩個半圓形拼成一個圓形、用兩塊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用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發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圖形寶寶,教師示范操作材料一份,幼兒操作材料,幾張白紙,固體膠課件ppt。
1、引出課題
(1)師:今天我們去參觀圖形王國好不好??!昨天收到了圖形王國的國王的邀請,邀請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去參觀他的王國。
(2)師:哇!這個王國好大好漂亮??!國王說他當導游帶我們參觀他的王國。
(4)師:小朋友,你們都有在國王哪里拿到禮物嗎?能跟老師說說你拿到了什么形狀的禮物?長什么樣的?(請個別小朋友說)
(5)師:拿到三角形的小朋友把你的舉起來。(正方形和圓形也一樣,從中把糾正一些小朋友)
2、教師講解,課件ppt示范
(1)師:國王剛才過來跟老師說,他幾個圖形寶寶不見了,需要小朋友幫他一個忙。幫他找回他的圖形寶寶?(出示ppt)
(2)師:小朋友你們很厲害哦!都把圖形寶寶找出來了。
(3)師:我們先看一下三角形寶寶的東西吧!那個不是跟他一樣是三角形???
師:剛才我們看了三角形的,現在我們看一下正方形的吧!那個不是正方形???
師:三角形寶寶和正方形寶寶我們都看了,我們幫圓形寶寶看看吧!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那邊的桌子上一起研究一下好嗎?
(幼兒拼圖時間,老師從旁協助)師:小朋友你們拼好沒呢?拼好了就拿著自己的畫回到座位上做好。
師:小朋友你們組拼得是什么圖畫阿?你們用的什么圖形寶寶阿?大家他說的對不對???拼得好看嗎?我們表揚他!
師:今天我們參觀了圖形王國,還拼了一副這么漂亮的畫,我們帶這幅畫回課室去跟小朋友分享吧!
《有趣的圖形寶寶》是我們實施的“圖形寶寶“主題中的一個活動。本次活動重點是讓幼兒鞏固對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游戲是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而在活動中參插游戲,并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幼兒也愿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于參與,積極發現。在這個過程中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也學到了很多。如:如何更好地完成目標;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問題及組織語言;如何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等等。我將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嘗試,注意總結經驗,減少“遺憾”。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一、引入環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說說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樣子的,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并嘗試操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現,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系。
三、伴隨著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顒幼匀唤Y束。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顒忧拔覀儗顒拥膬热葸M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征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后,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后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種是手指游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后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征。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游戲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后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于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后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于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 我除了運用游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征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征,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征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征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征。這樣在最后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后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給我收獲更多。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干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紐扣、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餅干,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要點提示: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制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干的肌理、花紋上,為幼兒后期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范,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后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5.活動延伸。
將幼兒制作的各種各樣的餅干放進“餅干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游戲。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班幼兒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對形狀的認識需要直觀具體的方法。教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因為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我設計的數學活動是以一個看動畫片為線索,能讓孩子較快進入環境中去,再以故事和游戲貫穿于活動過程中,使幼兒的情感得到滿足并獲得知識,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快樂。
1、通過觀察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感知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特征,并能說出圖形的名稱?;顒与y點:能辨認圓形、三角形、方形,并說出圖形名稱。
1、課件《形狀歌》、《蓋房子》;鏤空紙制小路、幾何圖形若干。
2、小熊指偶一個;幾何圖形掛件若干;魔術箱一個,幾何圖形物品若干。
一、以看動畫片的形式引出課題。
師:寶寶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那我們一起邊看邊跟它們跳舞吧。
1、教師播放課件《形狀歌》,幼兒邊看邊做動作。
2、提問:動畫片里有哪些圖形娃娃呀?它們長成什么樣子?
3、教師小結。
二、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題,鞏固認識圖形。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小熊指偶)師:“小朋友,你們好!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嗚?)你們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小朋友們愿意幫它嗎?我們一起來蓋房子吧。
2、邊播放課件《蓋房子》邊提問:
師:我們先把小熊家的墻蓋起來,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方形。
師:接著蓋上屋頂,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三角形。
師:最后給小熊的家安裝一道門,是什么形狀的?
幼:圓形。
3、引導幼兒說出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然后教師小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方形:四條邊,四個角,四四方方本領大。
三、以游戲的形式,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出示“魔術箱”。
師:小熊為了感謝寶寶們,給我們送來了一個魔術箱,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會變出什么東西。
2、提問。
從魔術箱內變出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
師:搖一搖,變一變,變的是什么?
師:它是什么形狀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給予小結。)
3、游戲:鋪路。
(1)師:小熊說:“謝謝你們為我蓋了一間新房子!可是我家門口的路也壞了,你們能不能再幫我把路鋪好呢?”
師:寶寶們,你們愿意幫小熊鋪路嗎?那我們一起去幫助小熊把路鋪好吧!
(2)引導幼兒幫小熊鋪路。
(3)幼兒分組操作,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尋找相應的圖形填上。
4、游戲:找朋友。
(2)幼兒掛上圖形掛飾,邊唱歌曲《找朋友》邊去找跟自己相同的圖形朋友。
5、游戲:找家
(1)師:寶寶們,時間不早啦,我們該回家了,拉著你的好朋友一起回家吧!
(2)幼兒按照自己戴的圖形標志找到相應的家。
五、教師小結,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圖形朋友,有圓形娃娃、三角形娃娃、方形娃娃,還與它們玩了很多游戲,現在我們帶著我們的圖形朋友去小熊家做客吧!
1.激發幼兒運用感官尋找身邊的洞洞,體驗和老師同伴共同找洞的樂趣。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大膽表述感知內容。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活動室放置幼兒易于識別的洞洞實物若干(籃球架,口杯,書袋,垃圾桶)。
2.不同類型的洞洞(如封閉的洞洞,盛放東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圖片若干。
教學重點:在尋找洞洞的游戲環節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出幼兒主動的尋找身體,衣物和活動區中的洞洞,從而獲得最直接最豐富的有關洞洞的樂趣和作用。
教學難點:幼兒通過感官主動探尋和獲得基礎經驗后,教師引導和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大膽表述生活中洞洞的基本用處。
一、導入活動。
1.熟悉環境和幼兒,導入活動。
2.游戲:“我的洞洞在哪里”教師說孩子們(吃飯、看東西、聞氣味、聽聲音、)的洞洞在哪里?孩子們能迅速作出反應,激發出快樂情緒。
分析:因為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不足,難以直接感受和講述某一物品的形狀和特征,教師在活動導入時以簡單的提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通過游戲的形式,而且是每個幼兒都樂意并能夠參與的找出自己身體上的洞洞,初步運用感官體驗了找洞的樂趣,并為下一環節尋找自身衣物上的洞做好了良好鋪墊。
二、相互尋找衣服上的洞洞,再次感知。
1.幼兒相互尋找自己衣服上的口袋,帽子,鞋子等物品的洞洞,進一步感知洞洞的用處和有趣。
(孩子們,我們的身體上的洞洞多有趣啊,現在請你們相互找找自己的衣服,鞋子,襪子上有洞洞嗎?它們有什么用?好玩嗎?)。
2.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在衣物上發現的洞洞,了解這些洞洞的基本用處。
分析:幼兒通過第一環節中游戲“我的洞洞在哪里”獲得的愉悅體驗和找洞樂趣后,幼兒的學習興趣已被激發出來,當教師請幼兒再次尋找衣物上的洞時,幼兒能積極主動好奇的去找尋和發現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各類洞洞,獲得更為豐富的感官體驗,(比如紐扣的洞,鞋子的洞,口袋的洞,)此時,教師應把握良好的.提問契機,請個別觀察力較強愿意表達的幼兒及時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發現,體驗成功和相互分享經驗的喜悅。這也是本教學活動環節中的教學重點之一。
三、探尋發現大膽講述,體驗找洞樂趣。
1.激發幼兒自主找尋和發現,體驗師生找洞的樂趣。
(孩子們,我們的身體,衣服上有這么多有趣的洞洞,現在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哪些有趣的洞洞呢?)。
將孩子四散開來,教師與孩子共同去尋找活動室區域中有洞的實物,尋找過程中,教師適當給予提示和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探尋。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感知的內容,分享交流。
找尋結束后,請幼兒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自己在找尋中發現的內容,回顧和體驗找洞的樂趣。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逐一出示2-3種洞洞圖片(封閉的洞洞,盛放東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小結洞洞的有趣和在生活中的用處,加深幼兒對洞洞的理解。
分析:本環節是活動中的一個重難點,重點在于提高了幼兒找尋洞洞的要求,雖然同樣的運用感官尋找洞洞,從自己的五官到身體衣物再拓寬到生活學習的環境,感官的視野不斷在擴大,于是幼兒找尋的范圍和難度也相應提升,所以在本環節的找尋中教師應起到良好的支持,引導與合作,給予幼兒提示和指導與幼兒一起探尋和發現。本活動的難點:當幼兒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洞洞的感官體驗后,教師應借助幼兒對洞洞的感官體驗積極引導和鼓勵幼兒將這種感受和發現及時大膽的表述出來,幫助幼兒對認識的洞洞用簡單的話歸納和總結,結合不同種類的洞洞圖片加深幼兒對洞洞的認識,了解洞洞在我們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用處,獲得簡單的生活經驗和知識。
四、延伸:“外面的洞洞更有趣”
(孩子們,我們在教室里身體上發現這么多好玩的洞洞。在我們的操場上還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洞洞,現在,我們趕緊出發吧!)。
隨著音樂,在老師搭建的門洞中孩子們排隊鉆洞離開活動室。
活動結束。
分析:打破界限,開闊視野,外面的世界總是很精彩,在幼兒的眼里也是,從自我到同伴到生活環境一層層推開我們視野能及的地方,大自然的萬事萬物總會教給我們太多的東西,螞蟻的洞,滑滑梯上的洞,水龍頭上的洞都藏著很多的樂趣和奧妙,讓孩子們更近距離的去感受生活中可看到可觸摸的洞,自我發現和感受,遠遠勝過教師站在那里告訴過他們的一切。
生活中小小的一事一物都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從選取題材設計到組織實施并非那么順利。比如在初次組織活動中第一環節是以出示實物讓幼兒感知再推進其他教學環節,因為沒有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幼兒的感官尋找也比較有限,感受和講述都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在教學實踐和修改反思如下幾點:
1、小班幼兒的生活認知才剛剛啟蒙,在設計綜合活動中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發展特點,不以概念程式灌輸,而是以游戲的形式激發其參與的興趣,以他們自身所熟悉的身體,環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進和加深對生活事物的認識。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應打破常規的先認知再感受后總結的教學形式,小班幼兒具象思維發展良好,教師在游戲環節設置可以讓幼兒先感受先參與,在獲得體驗后師生共同學習歸納和小結。
3、游戲是幼兒的學習,讓幼兒在豐富的游戲中去感受,發現和學習,潛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運用游戲環節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4、教師始終是幼兒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應以這樣積極熱情的態度投身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支持幼兒參與,鼓勵與引導幼兒發現,與幼兒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秘密與快樂。
5、教育不是灌輸和局限,而是讓幼兒自主自由的去發現和感受。在本教學活動中,教師不約束和限制幼兒發現的每一處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發現的,都應給與肯定和鼓勵。而我們鼓勵幼兒所發現的視野也不僅僅是自己或者身邊,還有更廣闊的萬物之間,所以在延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推開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勵孩子們走出去大膽的找尋,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尋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樂的。
1、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認識菱形、初步了解菱形的特征:菱形有四個角,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對角相等。
2、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
各種大小的圖形卡片、活動的正方形、電腦課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大城堡圖紙
一、按圖形標記入座
今天我們要去觀看魔術表演,請大家看清自己的入場卷,找到座位。(幼兒對照自己手上的圖形入座。)
二、觀看魔術師表演
(一)復習各種圖形。
今天魔術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圖形娃娃,你們等一下要仔細看清楚他們是什么?
(1)魔術師變出三角形,問:“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三角形的?(啟發幼兒說出)誰的入場卷跟魔術師的圖形一樣?反復進行。(分別變出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2)同時變出長方形、正方形,魔術師要考考小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它們有什么不同。(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相等)
(二)通過各種操作,讓幼兒充分認識菱形的特征。
(1)電腦演示正方形慢慢變成菱形,老師:剛才魔術師一開始變出一個正方形,他把正方形拉一拉,它就會變成另外的一個圖形。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正方形誰來給我變一變。(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演示正方形變成菱形。)
(2)出示菱形,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個這樣的圖形?,F在我們來看一看它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自由討論菱形的特征。
(3)通過折紙來探討菱形的特征。
(4)教師總結:菱形有四個角,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對角一樣大。
(5)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小棒,請小朋友擺一擺,看看誰能擺出一個菱形。
(三)幼兒操作,擺各種圖形。
剛才小朋友都能擺出一個菱形來,現在請小朋友根據老師發出的各種指令,擺出各種圖形??凑l擺得又對又好。
四、分組操作:制作邀請書
第一種:看圖形做標志:xx圖形我給你送xx標志
第二種:看圖形貼標志:看清標志,再貼上相應的圖形。大家明白該怎么制作邀請書了吧?現在開始吧。(幼兒操作,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三種是添畫(變戲法):小筐里放著許多圖形寶寶,等會兒請你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圖形,拼貼成其他有趣的物品,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做的邀請書跟別人的不一樣。
五、玩搭建快樂城堡。
把幼兒分成兩組,請幼兒對照城堡的圖紙,利用各種圖形,搭建一個城堡,看哪一組搭得又快又好。
六、離場。
1、體驗找洞洞、變洞洞的樂趣。
2、大膽發現洞洞,初步了解在不同地方洞洞的作用。
3、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提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大膽發現洞洞,初步了解在不同地方洞洞的作用。
2、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提高。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
2.材料準備:
(1)帶有洞洞的玩具及物品。
(2)cai課件《各種各樣的洞洞》。
一、游戲導入主題。
1、教師伸出雙手問:“你們的小手在哪里呢?”
幼兒伸出小手回答:“在這里?!?/p>
2、請幼兒伸出小手玩“變變變”的游戲。
3、老師小手變出了一個洞導入主題。
老師將雙手變成了望遠鏡放在眼睛上“我用望遠鏡看看你們的身體上有沒有洞洞?”
二、找洞洞。
1、請幼兒尋找自己身體上的洞洞,并說出其用處。
(1)師:“請在你們的身體上找一找,哪里有洞洞?這些洞洞可以干什么呢?”
(2)師:“如果沒有這些洞洞行嗎?為什么?”
2、請幼兒尋找提供的物品上的洞洞,進行分類并點數。
(1)出示帶有洞洞的物品幼兒觀察。
提問:“看看老師帶來了些物品,有多少呀?”“那么請你們每人選一件物品,把洞洞找出來?!?/p>
(2)幼兒尋找提供的物品上的洞洞,分類說明。
3、教師小結?!按蠹艺婺芨?。找到了這么多有用的洞洞?!?/p>
三、說洞洞。
1、教師提出新的問題:“除了這些東西有洞洞以外,還有什么上面也有洞洞呢?”
2、觀看cai課件《各種各樣的洞洞》,進一步了解更多的洞洞及作用。
教師點擊大屏幕:“除了剛才大家說到的身上、玩具上、生活中的那些洞洞以外,老師這兒還有一些你們很難看到的洞洞。想看嗎?”
觀看圖一:(森林里的石洞)。
觀看圖二:(水壩上的橋洞)。
觀看圖三:(廁所下水道)。
觀看圖三:(圓孔狀掛物鉤)。
3、教師小結:“其實有很多的地方都有洞洞,這些洞洞都有它各自的用處。如果沒有這些洞洞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不方便?!保c擊圖片——牙洞)師補充:“不過象這樣的牙洞是沒有用的,有害的,我們不能要”
1、請幼兒探索用身體變洞洞。(各自變)。
2、探索變出可以讓老師鉆過去的洞洞(合作變)。
3、結束:幼兒鉆洞洞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1、開展健康活動:大家試一試,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么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墻壁、桌子、板凳)。
2、活動區開展撕洞洞、穿洞洞、拼洞洞等游戲。
你可曾注意到“洞”在哪里?可曾好奇這些“洞”的存在?首先,認的身體上有許多的'洞洞,人每天要吃許多有洞的東西。仔細看看,周圍“有用的”、“無用的”、“有害的”,大大小小的洞洞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十分有趣?;魻柲妨炙够f過“興趣師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對“洞洞”一個又一個驚奇的發現引起了我的關注,我從幼兒興趣出發設計了主題活動“有趣的洞洞”。力圖讓幼兒在找洞洞、變洞洞的過程中感受“洞”的趣味性、娛樂性,獲得更多有關“洞”的經驗,并在生活中運用。
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中,我注重幼兒的特點教育的內在規律。通過游戲、觀察、回憶已有經驗比較手段,為幼兒提供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在積極主動中發現洞洞無處不在,體會洞洞在特定情況下的不同作用,從而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其次,我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幼兒的經驗和情感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我能把握幼兒的學習特點,創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景,營造幼兒觀察、猜想、表達的環境,創設幼兒嘗試、探究的空間,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觀察是積極的,思維是豐富的,操作是主動、大膽的。
多媒體的適時介入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讓孩子們走出了課堂看到了無法看到的“洞洞”,再次激發了幼兒的求實欲,對他們的知識經驗又是一次提升。整個活動過程是在我有計劃的引領下幼兒自主發現、自主探究,沒有枯燥的有的是幼兒與材料、環境積極的互動。我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參與到游戲中,啟發、引導幼兒在與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新的認知。
1、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準備。
1、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媽媽、羊媽媽的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兔媽媽,我扮演羊媽媽,小朋友扮演兔寶寶。
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到羊媽媽家做客,羊媽媽用好吃的餅干招待了兔寶寶。在吃餅干過程中,羊媽媽引導寶寶觀察餅干上有什么?餅干好不好吃?激發兔寶寶要學習做餅干的興趣。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第二部分:羊媽媽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餅干,兔寶寶觀察并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干的材料。接著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餅干并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著我引導幼兒觀察,用什么將橡皮泥壓平?怎么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干?又是用什么東西給餅干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里,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干。
第三部分:兔寶寶自己學做餅干,羊媽媽和兔媽媽一起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兔寶寶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干,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兔寶寶幫羊媽媽收拾好做餅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游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干,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班幼兒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對形狀的認識需要直觀具體的方法,我們班的孩子對情景游戲十分感興趣,因此,我設計的數學活動是以一次郊游為線索,讓孩子馬上進入環境中去,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啟發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周圍環境,繼續加深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2、初步培養幼兒分析判斷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1.認識并重點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1、日?;顒又凶⒁庖龑в變赫艺抑車h境中的幾何圖形。
2、幼兒人手一只小包,內裝各種幾何圖形的“餅干”。幼兒人手動物卡片一份。
3、在戶外草地上布置各種幾何形大門,再用彩繩圍成各種幾何形狀的湖。室內墻飾增添幾何形圖案的形象。
4、音樂磁帶《郊游》、《劃船》等舒緩音樂。錄音機一臺。
(一)、以“郊游”為活動情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利用戶外環境,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1、讓幼兒講自己小包內“餅干”的形狀 (互相講+個別講。)
2、走出戶外,播放音樂。
3、鉆自己喜愛的門,并說出它的形狀。
4、辨認幾何圖形的湖。
(三)、(進教室。)找找室內環境中的幾何圖形。
1、引導幼兒觀察墻飾。
2、分辨動物卡片上的幾何圖形。
(四)、說說你知道的一些物體是什么形狀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以“郊游”的游戲情節為主,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這樣效果會更好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后再加以室內教學,使幼兒的認識從實物——圖形過度,符合認知規律。結束延伸環節比較匆忙。
1.感知腳的大小與鞋子大小的對應關系,學習為鞋子進行配對。
2.學會正確擺放鞋子。
3.引導幼兒穿適合自己腳的鞋子。
4.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6.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1.已洗凈的爸爸或媽媽的鞋子人手一雙,打亂擺放在活動室里;幼兒自己的鞋子人手一雙;教師穿的大鞋子一雙。
2.音樂磁帶《大鞋和小鞋》、《郊游》。
1.談話引入,引出穿爸爸媽媽的鞋子的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坐在椅子上,引導幼兒發現打亂、擺放在活動室里的爸爸媽媽的鞋子。
師:哇,爸爸媽媽的鞋子怎么跑到這來了,你喜歡穿爸爸媽媽的鞋子嗎?
幼:喜歡。
師:那我們先把自己的鞋子放在椅子底下并擺好。
(教師邊說邊示范)。
師:擺好了嗎?走??,去穿爸爸媽媽的鞋子嘍。
2.找一找爸爸或者媽媽的鞋子,學習配對。
幼兒自由為爸爸媽媽的`鞋子配對。
(教師邊觀察邊表揚或鼓勵幼兒的行為)。
師:爸爸的兩只鞋子都找到了,你真棒!媽媽的鞋子還有一只在哪里呢?再找一找吧。
3.穿一穿爸爸媽媽的鞋子,體驗樂趣。
教師播放音樂《大鞋和小鞋》,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體驗穿大鞋的感受,并以滑稽、有趣的動作感染幼兒,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趣味性。
幼1:鞋子太大了。
幼2:很難受,不能走路。
……。
5.擺一擺爸爸媽媽的鞋子。
師:小朋友累了吧,鞋子也要休息了,我們幫它們擺好吧(擺在椅子前面)。
(檢查幼兒鞋子是否擺放正確,教師拿起鞋子示范講解。)。
6.比一比爸爸媽媽的鞋子與自己的鞋子的大小不同。
師:噓,你們椅子下的鞋子在說什么呢?哦,原來他們想出來和爸爸媽媽的鞋子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你們幫他們比一比吧。
(教師鼓勵幼兒發現多種比較方法。)。
師:為什么爸爸媽媽的鞋子大,你們的小呢?
幼:因為爸爸媽媽的腳大,我們的腳小,大腳要穿大鞋子,小腳要穿小鞋子。
7.體驗穿合適的鞋子的樂趣。
師:現在我們讓爸爸媽媽的鞋子到椅子底下休息,穿一穿自己的鞋子吧。
(教師讓幼兒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
師:感覺怎么樣?
幼1:大小剛好。
幼2:很舒服。
8.幼兒歌表演《郊游》,自然結束活動。
師:現在我們穿上自己的鞋子一起去玩一玩吧。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做動作,活動自然結束。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經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兒在生活中常常穿著玩的,歌曲中的兩段的節奏富有對比性,大鞋和小鞋不僅外形具有對比性,而且所發出的聲音也富有對比性。在幼兒演唱歌曲的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演唱方式,激發了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也鞏固了學習的效果,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在這次活動在中,主要學法就是讓孩子在活動中玩得盡興,從而引導幼兒多角度、多方向的發散思維,培養了他們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發展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體驗與同伴一起找洞洞、變洞洞的樂趣。
尋找身邊的洞洞,知道其作用。
借助身體探究各種不同的洞洞。
毛毛蟲、白紙、皮球。
一、出示毛毛蟲,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這是一只喜歡鉆洞洞的毛毛蟲,請小朋友用這張白紙為他鉆出一個洞洞來(請幼兒討論應該怎么做)。
二、尋找自身及生活中的洞洞,了解其作用。
教師:我們也來玩個找洞洞的游戲,請大家先找找我們臉上有那些洞洞?他們有什么作用?
小結:其實,我們身上從頭到腳可以找到很多洞洞,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都有用處。
教師:除了我們身上有洞洞,你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發現過洞洞?他有什么作用?
三、借助身體,探究變出洞洞的方法。
1、用小手變洞洞。
“小手小手變變變,變出一個洞洞來,毛毛蟲,毛毛蟲,鉆鉆鉆”
2、用肢體變洞洞。
“小手小腿變變變,變出一個洞洞來,皮球,皮球,鉆鉆鉆”
3、與他人合作變洞洞。
四、延伸活動。
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洞洞及它們的作用。
活動目標:
1、了解雞蛋的構造,感知蛋外殼的硬和內部的軟。
2、感知蛋制品的硬軟。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母雞圖片、生雞蛋一個、各種蛋制品若干、蛋殼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了解雞和蛋之間的關系,感知故事中蛋殼的硬。
1、出示母雞圖片,你知道雞媽媽有什么本領?
2、教師講述故事《一個奇怪的蛋》后提問。
二、出示雞蛋,認識雞蛋的構造。
1、老師這也有一個雞蛋,我們來看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2、請小朋友摸一摸,告訴大家蛋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滑滑的、硬硬的)。
3、這個滑溜溜的、硬硬的殼里藏著什么呢?怎樣才能看到里面的東西?
4、教師打開雞蛋,這圓圓的,黃黃的是什么?(蛋黃)透明的呢?(蛋清,煮熟后叫蛋白)。
5、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軟軟的、粘乎乎的)。
小結:原來硬硬的蛋殼里藏著軟軟的蛋黃和蛋清。蛋黃和蛋清里含有豐富的營養,每天吃一個蛋,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三、
了解蛋制品,感知它的.軟硬。
1、你吃過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它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
2、老師這也有許多蛋制品,請小朋友看一看,嘗一嘗。你吃的是什么?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
四、蛋殼粘畫。
雞蛋做的食品好吃嗎?蛋寶寶渾身都是寶,軟軟的蛋黃和蛋白可以作成各種美味的食品,硬硬的蛋殼還可以做成好玩的東西呢。
1、出示蛋殼粘畫,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想試一試嗎?
2、幼兒制作蛋殼粘畫。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一直是我比較薄弱的的領域,對于科學領域的特征和環節把握都比較模糊。此次活動的設計,在準備階段我借鑒了網上的《有趣的蛋》,在此基礎上修改了第一次——將環節留下,內容更換。在請教其他老師以后,發現對幼兒的提升較少,科學性不強,可實施性也不強,所以進行了第二次的更改設計。
將幾位教師的建議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終教案。整個活動下來,環節還是較為流暢的,但是評課以后發現了更多的問題。首先,班級日常工作在此次開課中也展現出了不同的問題,比如班級座位安排問題。由于班級空間不大,區域柜子擺放后,孩子們的作為受到了影響,平時挨得較近就讓孩子分排坐了,沒有考慮孩子的視角問題,疏漏較大。
活動目標:
1、能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愿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后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二、動手操作。
1.教師示范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么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里去了嗎?躲到水里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性比較積極。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的自主動手操作,從中體會溶解的現象。不足之處是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幼兒回答問題不夠主動,使能力弱的幼兒得不到發展。在今后我們應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這樣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做理發師是孩子們表現生活的一種角色游戲,在游戲中可以產生許多的角色互動。理發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常見、最簡單的也是自己都親身經歷過的一種活動。孩子對理發店的游戲雖然很喜歡,但常常因為不認識一些理發工具或不能正確的使用鬧出很多的笑話。觀察中也有個別孩子熟悉理發店“工作”,但不能與眾多的小客人扮演者產生互動,因此導致很少有“顧客”去光臨理發或是美容。
我問進入理發店扮演角色的孩子:“你是誰?”三個孩子都能根據掛牌明白自己的角色,說自己是理發師。當提問到:“我能不能在這里美容時?”只有一個孩子說可以。具體做些什么,她也不清楚。有個小客人來了,理發師熱情的迎上前后問她:“你要剪頭發嗎?”小客人隨即點點頭,沒有太多的交流就像趕場子一樣洗頭、吹風、剪頭發。因為流程太快,幾乎沒有更多的語言交流,看來角色意識有待加強。
3-4歲的孩子愛模仿的特點十分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良好得行為習慣。理發師的角色活動中大部分孩子對于用梳子梳、用剪刀剪和用吹風機吹的行為動作都非常感興趣,但對于理發店的其他用品和理發過程的步驟還不是很了解,教師可通過之前的經驗豐富和適時的個別指導,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角色。個別孩子的游戲行為還停留在擺弄材料的水平,他們沒有角色的任務意識,而且不是很清楚需要哪些材料工具和它們的使用方法,例如:發卷和燙發的頭罩幾乎沒有人使用。教師在活動之前,可以將幾個大角色的目標細化,哪怕一次達到一個很小的點也是好的,面面俱到反而失去本來的觀察目標。
沉與浮。
改變物品原先在水里中的狀態。
借助各種輔助材料,嘗試改變物體原先在水里中的狀態。
鏡頭一:
楊洋試了乒乓球,是浮的,為了讓乒乓球沉下去,他想到想到了用手按住乒乓球,但是這樣一來他的手就沒有辦法拿開了,于是,他找了個重的東西——吸了水的海綿,壓在了乒乓球上,這下乒乓球沉下去了,而楊洋的手也解放了。
鏡頭二:
何佳蕓也試了乒乓球,她在乒乓球上放了一個盤子,沒成功;又試著放一塊橡皮泥,可是還是沒成功,這時,陽陽忍不住了,當起了小老師教起了何佳蕓:“你要拿個重的東西壓一下,乒乓球就沉下去了,一定要重一點,不然不行的?!庇谑?,何佳蕓拿起了乒乓球放進了裝有鵝卵石的袋子里,哈哈,成功了!
鏡頭三:
沈家禾拿著手中的橡皮泥,捏了捏,往水中一扔。咦?怎么橡皮泥沒有沉下去呢?為什么別人的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于是,又從水中拿起了橡皮泥,又揉了揉,揉成團,再不放心,又看了看,才放到了水中,沉下去了!為什么一會沉一會浮呢?他又開始了琢磨,原來,把橡皮泥攤開來,就是浮的,揉成團就是沉的。
鏡頭四:
盛俊杰選了雞蛋,是沉的。一開始,他把雞蛋放進了鐵盒,因為鐵盒是浮的,他想通過鐵盒的浮力,讓雞蛋浮在水上,剛剛還行,可慢慢的,又沉了下去。這時他看到了提示:選用老師準備的調料——糖、鹽、味精。一個個試過去,最后發現放了鹽之后,雞蛋浮起來了。
大班孩子敢于嘗試、探索,富有挑戰性的實驗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樂于接受的活動。小實驗“探索改變物體原狀”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關注,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點,這個內容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孩子帶著任務去嘗試,去探索。有的孩子遷移運用了前面的實踐方法;有的則自己創造;也有的模仿同伴,幼兒積極思考、操作、記錄……在分享交流中,根據孩子的特點及時調整與應對,在“拋接問題”中拓展孩子的思維。
在講評中,講述了“熟雞蛋的沉浮”,尋求突破,通過“雞蛋在清水中的沉浮”——讓孩子看到了“雞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變魔術“雞蛋浮起來了”——得知:在水中放入鹽,能增加水的浮力,可以使雞蛋浮起來;一步步環節的遞進,層層剝開“雞蛋浮起來”的真正原因,引發孩子更多創意。
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發現秘密,感受獲得了成功、快樂。在嘗試中,有采用輔助材料的,有改變形狀的,有改變水的性質的,可見,孩子們通過不同的嘗試,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不斷學習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海綿的輕軟、能變形的主要特性。
2.嘗試用看看、摸摸、捏捏等方式進行探索操作。
3.樂意參加探索活動,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生活中使用過海綿制品。
2.物質準備:不同造型海綿(人手一塊);大、小盒子若干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海綿,激發活動興趣。
2.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海綿可以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長得也可以完全不一樣,仔細看起來海綿上面還有很多很多的小洞洞。摸一摸它是軟軟的、糙糙的;掂一掂它是輕輕的;抱一抱它很軟、很舒服。
二、動手操作,發現海綿會變形的特性。
1.“和海綿寶寶捉迷藏”游戲一:藏在身體里。
(1)師:海綿寶寶想先在我們身體上面躲一躲,你會把它藏在身體的什么地方呢?
(2)幼兒操作,在身體上收藏自己的海綿寶寶。
(3)師:你的海綿寶寶藏在了身體的什么地方?躲在xx里,你有什么感覺呢?
2.“和海綿寶寶捉迷藏”游戲二:藏在盒子里。
(1)師:這兒有很多的盒子(出示盒子),海綿寶寶想躲進這些盒子里,你覺得他們能躲進去嗎?請你選一個盒子試試吧。
(2)驗證猜想,操作嘗試,初步探索海綿能變形的特性。
師:你的小海綿藏在盒子里了嗎?為什么你選擇這個盒子?
(3)討論:如果我選擇小盒子你覺得海綿寶寶能藏進去嗎?
(4)再次驗證猜想,嘗試操作,感受海綿能變形的特性。
3.師幼總結:原來海綿的身體軟軟的,只要用點力就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不用力的時候還會還原。
三、探索游戲,進一步體會海綿能變形的特性。
2.集體實踐游戲,進一步體會海綿寶寶能變形的特性。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2、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一盆水,空盆,海綿。
一、猜謎,引出主題。
摸起來軟軟的.,坐下去壓扁它,站起來變原樣。(海綿)。
二、出示海綿,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的特性。
1、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認知海綿。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軟,而且能夠壓扁,壓扁后能變回原樣。
看上去海綿中間有一個個小洞洞。
2、猜測今天拿海綿來做什么?
三、出示一盆水,幼兒想辦法將水注入空盆中。
1、提出疑問,幼兒猜想。
誰有辦法把水注到空盆中?幼兒自由討論。
2、提供材料————海綿,幼兒嘗試將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將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綿,你們有辦法嗎?
3、幼兒嘗試操作,并說出辦法。
幼兒操作時,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
將海綿放入盛滿的盆中,吸足水后,拿出來,放到空盆并用手擠出水。反復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海綿的本領還真大。
四、海綿的其他用途。
生活中有許多的地方,海綿都能幫上忙,比如:海綿拖把,海綿洗潔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各位老師,大家在教學的時候是怎么樣設計關于水的'教案呢?我們看看下面吧!
活動目標。
1、感受水的流動性。
2、知道珍惜水,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
一盆水、沙漏、擰緊蓋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綿。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發現問題1、游戲:水站搬家,引發幼兒玩水的興趣。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個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問:你準備用什么工具來運?
三、提出問題、進行解決1、提問:猜一猜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讓你成功?
2、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過操作、進行驗證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體驗運水的樂趣與水是流動的這一特性。
試驗后一同總結哪個工具成功了為什么?
2、提問: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樣了?
3、進行游戲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讓瓶子飄到對岸。
進一步感受水流動的特性。
活動延伸水對我們有那些用處?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么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二、基本部分。
1.剛才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你知道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嗎?(拉開拉鏈讓幼兒觀察),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6.待幼兒活動10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這些物品的,發現了什么?
如:“我把海在顏色盒里,盒里的顏色水少了,而海綿變顏色了”。
“我把大一點的海綿捏成一團放進瓶子里去了,到了瓶子里它又變大了?!?/p>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扎成蝴蝶,但松開后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1、能對溶解現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愿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后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1.教師示范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么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里去了嗎?躲到水里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么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我覺得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性比較積極。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的自主動手操作,從中體會溶解的現象。不足之處是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幼兒回答問題不夠主動,使能力弱的幼兒得不到發展。在今后我們應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這樣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針對小班幼兒入園時間短、自我服務能力還沒養成,尤其在穿鞋這一方面,總是有穿反鞋的情況,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情景,并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與孩子一起說兒歌、玩游戲,完成教育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1.環境創設:在地毯上粘一個圓圈,圓圈里粘有即時貼小星星、小腳印。
2.物質準備:幼兒鞋架三個,拖鞋若干雙,哭、笑小鞋臉各一個,家長的大鞋若干雙。
2.和小腳印、小星星玩游戲。教師和幼兒邊說兒歌邊做游戲:123、321,我和小腳印做游戲,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腳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戲,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腳印的游戲。
(2)師:請寶寶動腦筋想辦法將反的小腳印變成正的小腳印。(幼兒將小腳印換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戲。
(1)師:寶寶們過來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雙幼兒的鞋子)提問:寶寶們發現了什么?(幼兒:是反的)請幼兒將小鞋子擺好。
(2)學習兒歌《小鞋子》:兩只小鞋頭碰頭,好像一對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處走。
(3)師: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腳印上擺一擺,讓小鞋子變成好朋友。
5.送鞋寶寶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臉)師:小鞋怎么了?咱們一起送鞋寶寶回家?,F在,鞋寶寶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戲。
(1)鞋子配對,請幼兒將爸爸媽媽的鞋子變成好朋友。
(2)穿上大鞋子,拿著自己的小鞋子,在音樂的伴奏下走起來,老師說兒歌:大大的鞋子,走走走,小小的鞋子,拍拍拍。(說到拍時,帶幼兒拍手中的小鞋。)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好玩的游戲。
在音樂的伴奏下,帶幼兒一起說兒歌入場,孩子非常高興。 當踩到小星星、小腳印時,孩子很興奮,爭著說“我踩到了”“我也踩到了”。 孩子用語言、動作模仿著小腳印,你一言我一語很是積極。 孩子們非常喜歡動手撕即時貼,在撕的過程中體驗著游戲的快樂。
在組織幼兒圍坐時,教師說:“請寶寶們坐在小星星上,把小腿變成小桌子?!焙⒆觽兒芸炀捅P坐在小星星上了。
孩子能大聲地跟隨老師一起說瑯瑯上口的兒歌,邊說邊用小手來模仿。 孩子們都很愿意幫助小鞋,送它們回家。 在找媽媽爸爸的鞋時,孩子們非常興奮,高興地說:“這是我爸爸的鞋子”?!斑@是我媽媽的鞋子?!?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笑聲不斷,歡樂無窮。
1、感受水的流動性。
2、知道珍惜水,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知道水的特性。
知道水的用處,愛惜水資源。
一盆水、沙漏、擰緊蓋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綿。
1、引發興趣、發現問題。
2、猜想、探索。
提問:你準備用什么工具來運?
3、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提問:猜一猜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讓你成功?
提問: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4、通過操作、進行驗證。
利用工具自己新手體驗運水的樂趣與水是流動的這一特性。試驗后一同總結哪個工具成功了為什么?提問: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樣了?進行游戲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讓瓶子飄到對岸。進一步感受水流動的特性。
水對我們有那些用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dangtuanfanwen/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