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編寫三年級教案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教學計劃范例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活動和綜合訓練,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1)認識米尺。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1)沒有對準0刻度的。(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作單位。(2)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厘米。(2)數學課本長()厘米。(3)你的筆盒長()厘米。教學反思: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練習二十三第4題。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一、導入。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為什么想家。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顒拥募o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顒?。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倍”的概念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幾倍,你是怎樣想的?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帶子的長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帶子進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帶子的4倍。
(5)在灰帶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面,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整5分的),知道1時=60分。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鬧鐘。
教學過程:
師:對,鐘表,有了鐘表,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時間。
師:同學們,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時,誰能舉手說說鐘面上的時間,(投影逐個出示9時,11時)(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小朋友真能干。
2、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時間,(邊說邊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讀一遍課題。二、自主探索,認識幾時幾分。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鐘面。)師:下面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和同桌說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學生觀察后匯報。)(時針、分針、數字等)。
師: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發現?(提問三人),你觀察得真到位。
2、認識時針的運行。
師:鐘面上有12個數字,我們把連續的兩個數字之間叫一大格,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面馬上數一數,鐘面上一共有幾大格?(生:12大格,請2至3名學生說)是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時針走2個大格,是幾時?時針走一圈又是走了幾時?3、認識分針的運行。
生:5小格。
師:兩大格呢?(10小格)。
師:那整個鐘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請小朋友再數數,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數完了嗎?(提問2人)你是怎么數的?
師:下面跟老師數一數。(優化5格5格數的方法)并和學生一起演示一遍。
師:如果分針從12走到3,是幾分?分針從12走到6,是幾分?
師:對,當分針從12走到6,是30分。我們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時,因為這個時分針剛好走了半圈,所以我們叫它半小時。師: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分針從12走到9,又是幾分?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0頁,完成鐘表的鐘表的填空。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填得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里填幾...(課件顯示答案)。
4、探究時分的關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1分。那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60分)師:分針走1圈有的認為是60分,有的認為是1時,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觀察“分針走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師:現在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睜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課件:學生觀察并思考)。
誰再來說一說?師:看來孩子們都發現了“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所以1時=60分,反過來:1時=60分。(板書:1時=60分)師:請同學們現在把課本合上,再來讀一遍1時=60分。
5、讀寫時間。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現在是幾時幾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時5分。我的方法是:時針走過4就是4時,分針指著1就是5分,所以是4時5分。師:這位同學說得很棒,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師:我們除了會讀時間,還要會寫時間。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兩種方法嗎?一種是普通計時法(板書),一種是電子計時法,(邊板書邊說)是幾時就在左邊寫上幾時,中間寫2個小圓點,是幾分就在右邊寫上幾分,特別要注意,如果分不夠10,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后面加上一個0,然后再寫分。
(電腦出示4:30,4:45鐘面)。
師:下面再來考考大家??吹竭@兩個鐘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用兩種方法來表示這2個時刻,1、2組寫左邊的時間,三、四組寫右邊的時間,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巡堂)從一、二組找一個代表,從三、四組找一個代表上黑板書寫。之后教師評講。
師:一、二組同意你們代表的這個答案嗎?三四組呢?
師:這位同學寫4時30分,除了這種寫法,同學們還有其它寫法嗎?
生:4時半。
師:為什么?
生:因為分針這時候剛好走了半圈。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師:同學們再來看看這三個時間,注意到它們的時針了嗎?4:05的時針只是剛剛走過了4一點點,4:30的時針則是在4和5的中間,4:45,時針非常的接近5,但還沒有走過5,所以不是5:45分。
師:撥完了老師所說的時間,接下來同學們再拔一個你們喜歡的時刻,并和同桌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時間。
師:好了,同學們,撥鐘時間結束,請同學們把手中的鐘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時間。
向學生展示升旗和動車票,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提高題。
課本95頁第8題。讓學生寫時間,并能根據規律畫出時針和分針。
五、總結:時間總是匆匆走過,今天這節課你們都學到了時間的哪些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的寶貴,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認真學習。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發現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绷崃岬膵寢寙枲I業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問號)。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會解答,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解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到第二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錢是1個3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媽媽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出示問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指名讀問題。
(2)談話:我們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問:有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嗎?如果沒有,不再教學這種解法,如果有第二種解法解答的,讓學生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比較。
提問:這兩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回答時,把課題板書完整。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是求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樣解決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說說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獨立解答。
交流并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做什么?
學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對。
4.補上合適的條件。
養牛場里有黃牛25頭,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1)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圖。
編一道用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滲透學習方法。
練習小篇子。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80×5=(注意0的個數)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新聞聯播片頭視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情境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200×7=700×2=
21×4=23×2=32×3=
2.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
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上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1、深鉆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結合遠程教育資源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并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5、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6、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鉆教材,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7、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8、注重培養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9、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案例,教學實錄等媒體資源結合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四、教學進度: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加法………………………………………………3課時左右。
減法………………………………………………3課時左右。
加法和減法的驗算………………………………2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四邊形(6課時)。
四、有余數的除法(5課時)。
五、時、分、秒(3課時)。
填一填、說一說………………………………………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3課時)。
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一位數乘二、三位數……………………………5課時左右。
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七、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可能性……………………………………(4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擲一擲…………………………………………………1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
數學教案。
李攀。
朱元小學。
20xx年秋。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信息,觀察比較,進行聯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統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歷、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師:日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師:(出示2004年的年歷)同學們從這張年歷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歷,填出每個月的天數。(學生填表)。
(2)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并說出每個月的天數。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計表,你發現些什么?(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言。
(5)(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2)猜測:1994年、1993年、2005年、200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歷進行驗正)。
(3)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0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說這幾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么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么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4年)為什么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并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形成應用。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么?)。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實踐操作。
教師給出2005年一月日歷,請學生利用學具制作一張2005年二月的日歷,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勵,總結評價。
(六)板書設計(略)。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北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文檔為doc格式。
。
教學內容:
教材第7頁例三和練習二的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汕頭到廣州有幾千米。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你是否知道從哪到哪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跑5圈體會1千米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題和第4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2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千米,知道1千米的長度,還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550;900;73;400。
110;1600;9.......1;67。
4/8;210;28;340。
2、3776;4778;。
2035;1620。
3、略。
4、2/6;2/4。
5、50厘米=0.5米。
1×(0.5+0.5)=1平方米。
動腦筋:。
50/(1+3)=12......2。
先報的人報2.接下去對手報一個數,先報的人報4—這個數;無論對手怎樣報,只要每輪的和是4個數,就贏了.
1、2100;74;0.3;800。
550;20;7.......1;900。
24000;23;5600;7......1。
340;1.9;500;320。
2、綠球;黃球;綠球。
3、7;8;9;。
224;256;288。
4、7.3;0.8;650。
3/10;。
9;3/11。
動腦筋。
松鼠;貓。
鹿
1\7......3300.6960。
1、7......3300.6960。
6400;66;5400;200。
660;94;500;0.9。
300;100;90;2/4。
2、張強第一;王軍第二;衛平第三。
3、略。
4、錯錯錯對。
5、12×6=72平方米。
72×95=6840元;72×65=4680平方米。
動腦筋。
(1)8:00經過6小時到14:00;540/6=90千米。
(2)14:00經過12小時到2:00;12×90=1080千米。
(3)12:00經過18小時45分到20:45;。
18小時45分+12小時+6小時=36小時45分。
6時30分經過36小時45分到43時15分=第二天19時15分。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7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知識點:大于零的數叫正數,在正數前面加上“﹣”(讀作負)號的數叫負數;如果一個正數表示一個事物的量,那么加上“﹣”號后這個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義;3,,5.2也可寫作+3,+,+5.2;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數軸。
3、相反數。
知識點: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且分別在原點的兩邊;規定:0的相反數是0。
4、絕對值。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一)復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布置。
第38頁做一做,4題。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并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并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里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為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0016006.8。
320090500500。
3600;4......4;400;56。
2、51;。
7;。
7;3。
4;3。
3、5×200=1000;5×123=615;5×16=80。
5×50=2505×800=4000;5×9=45;5×306=1530。
4、4;6;7。
7;7;3。
5、3×2×3=18(本)。
6、120/3/2=20(天)。
動腦筋。
長12厘米,寬1厘米.周長26厘米。
長6厘米,寬2厘米.周長16厘米。
長4厘米,寬3厘米.周長14厘米。
1、略。
2、2/5;3/5。
6/7;1/7。
5/9;4/9。
3、5;。
4;1。
9
4、略。
5、9×12=108(元)。
68×5=340厘米。
22×3+22=88米。
動腦筋。
36×5=180克。
180/2=90克。
9×5=450克。
1、略。
2、略。
3、積大于的是97×53;69×38;29×79。
其余的積小于2000。
4、略。
5、104;112......4;73......1。
動腦筋。
81。
1、略。
2、630;172;904;165;963;88。
3、對對錯錯。
4、一點零八;零點零零零五;十三點二六;十八點六九。
5、12:00;12:30;13:00;13:30。
動腦筋:。
(1)9。
(2)分別是500;2;3。
1、略。
2、199;5687;7221。
3、465;993。
930;963。
4、110米跨欄;讀一行字;口算比賽;知識競賽回答;飛機模型留空時間等。
5、(1)576÷6÷8=12元。
(2)96÷8×24=288元。
動腦筋。
15/3=5次。
(3+2)×5=25分。
25-2=23分。
3、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演示:商店里的食品和價錢。
師:現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買你自己最喜歡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錢?
生1:我想買3袋餅干,1袋3元,共花了9元。
生2:我想買1瓶飲料和1個漢堡包,共花8元。
生3:我想買4包花生和1袋糖果。
師:他買的東西挺多的,同學們先猜猜他用了多少錢?
生:我估計用了30元左右。
(一)師生共同探討計算食品的總價
師:那他到底用了多少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先自己做做,再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想法后匯報計算過程和想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生1:我覺得應該先算出4包花生用了多少錢,所以我要先列出算式74=28(元),再和1袋糖果的錢合起來,列出算式5+28=33(元)。
生2:我是這樣想的:前面我學過有加有減的運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然后再一步一步計算。那現在也可以把剛剛那兩個算式合在一起,變成5+74,這樣計算起來會方便一些。
生1:我要先算乘法,因為我要先知道4包花生用了多少錢,才能求出最后的價錢。
生2:是呀!如果先算加法5+7,就不知道算出來的數是什么意思。
1、剛才你們學會了計算食品的總價,那現在如果你有20元,買4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
2、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想法后匯報計算過程和想法,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三)自學書本例3和例4
(四)質疑問難
(五)小結算法
在數學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數與代數中,關于數的運算的具體目標明確提出: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能對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正是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現在的數學計算,不再是單純的數與數之間的運算,而是變為了每一步計算都有其具體的生活情境,每一個數字,甚至每一個運算符號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如在學習計算應找回多少錢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必須先算出食品的價錢,才能進一步算出找回的錢數。就在這種熟悉的生活情境下,學生慢慢地體會到先乘除,后加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些算式也變得有了生命的價值;數學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感覺到數學充滿趣味。當問題自己提,規律自己發現,結論自己總結時,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充分的發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dangtuanfanwen/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