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請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總結整理的高中教案范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制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我喜愛的書》,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
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
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教材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到書店選購書籍、觀摩書籍封面,并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封面介紹給大家。通過調查、交流豐富學生對書籍封面的認識,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教材提供了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教材還提供了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封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
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系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應加以強調。教材對文字的版式組織布局也給予了重點關注。
把學習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采用對稱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并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教材提供了相對應的圖例,p3下圖還對圖例進行了簡要分析,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教材主體部分提供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照片,對設計制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用作學生參考。
教材設置的“活動一”是一個為其后續活動開展設置的教學準備活動,教師應當在課前提示學生更為明確的活動要求與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獲得書籍封面設計優劣與市場銷售狀況之間某種內在聯系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書籍封面對于書籍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
考慮到封面設計均衡與否不宜成為前后兩個活動最為重要的區分點,教材“活動二”與“活動三”的設置在實際教學中或許會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難。因為兩種版式布局都屬于同一知識層面,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沒有知識側重與難度上的明顯變化,如果調整為“活動一”側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學習,“活動二”注重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的封面設計,則更能體現教學的梯度和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與知識升華,也更易于明確兩個活動的不同教學側重點。
“評價建議”一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狀況靈活設計,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資料庫”中對“封面設計”給予了解釋,同時提供一些印刷字體資料,給學生設計帶來幫助。如果能有一些作為圖形處理的字體設計,或許更能體現對教材主體的支持與呼應。
“學習大空間”中針對封面設計的一些相關知識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書籍裝訂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書籍封面設計圖片,開闊了學生視野。
在現代設計中,許多的招貼設計比書籍封面設計更多運用了把文字作為圖形設計的表現方法。如果能夠在此展示幾件此類作品,進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開闊學生學習視野,還可以為課堂教學引入新的教學資源指明方向。
二、教學目標。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三、教學選擇。
如果學校硬件條件允許,“活動二”可以設為借助電腦,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體作為主體設計元素,嘗試書籍封面版式的設計。
文字設計中所指的文字應當包括漢字、外文字母及各種數字、字符等語言符號。教學中可以從漢字設計入手,也可從外文字母設計入手,甚至也可從阿拉伯數字或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式符號設計入手。
學生如果附近沒有書店進行市場調查,可以新學期發的各種書籍在同學之間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大家對不同教科書封面設計的喜好程度的意見,并通過簡單列表的方式發現大家喜好的緣由。
四、教學建議。
請在以下幾個方面填寫你認可書籍封面設計的理由。
在此基礎上,同學之間可以嘗試初步總結大家普遍喜好的書籍封面在設計上有何特點。思考為何獲得大家認可的理由。
教學內容中有字體的多種因素的處理問題,建議利用電腦課件展示一些變化的效果,會給學生更多信息與視覺沖擊。
教學過程可靈活把握,例如:
1、市場調查――交流討論――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設計――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設計;
2、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書封設計(任選布局形式)――系列書封設計。
教學情境設置可有多種思考,例如教師可建議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書送給好朋友或捐給希望工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建議不必要求學生在書寫美術字上面下功夫,通過方塊替代文字在封面設計中的基本變化特點,引導學生更多關注文字在版式設計中的處理技巧。
第二課時的教學引導及練習要求都務必突出形式與內容的內在聯系,因為文字設計與圖形設計一樣,同樣可以表達書籍的主題與情感。
在整個單元教學的學生作業完成后,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供一個適當的展示機會將十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作品展示,將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競爭意識的有效教學手段。
由于一般常見的封面都是以圖形為主的設計,教師在“活動三”的展示介紹中引導學生對比書籍原有封面設計來介紹自己重新設計后封面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鞏固、升華借助文字圖形設計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設計中各種設計元素的運用技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杭州求是高級中學)。
現代藝術是主要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在美術史上只經歷了數百年之久?,F代藝術的涌現充滿了熱血和激情、冷靜與反思,是人類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現,將人類積聚了幾千年的藝術文化徹底改變了,藝術開始變得貼近生活大眾,他們和商業的距離從未如此近過。對于藝術史發展到現代藝術階段的情景,我們能窺見背后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信息的大爆炸滋生了這些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新的藝術形式。
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案編寫涵蓋面極廣,從原始藝術到現代藝術,從古至今,從西至中,各種知名的藝術品、藝術故事,幾乎無所不談,而正是這個原因,讓我們的美術課本有種泛泛而談的感覺,而現代藝術如何在高中生中推廣介紹?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很多現代藝術作品有一種特有的新奇感,因為傳統藝術篇章和現代藝術篇章的較多割裂,讓學生對現代藝術的理解只停留在諸如“看不懂”――極簡主義,“很狂野”――德國新表現主義,“很抽象”――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很像照片”――照相寫實主義或超級寫實主義,“很變態”――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等等之類的評論上,而無法聯系到這些繪畫流派所在的歷史背景和民族特征或者藝術家的獨特經歷和觀念,針對這一點,我做了下述分析。
德育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知識和內容,任何脫離內容的形式都顯得過于空泛,在現代藝術鑒賞課中,我運用各種資料來激發學生對藝術品背后的深化理解。比如,講到波普藝術的時候,提及安迪沃霍爾和王廣義兩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是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大師,他的可口可樂瓶、瑪麗蓮?夢露的作品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當這些藝術形象推廣到世界,在世界范圍的人群中深入人心的時候,中國的一位文化學者河清就批判道:這是一種文化霸權。
而我國的波普藝術家王廣義,則在借鑒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形式里貼近生活、商業氣息和直接刺激的部分,使其形成一種中國式的政治波普,這便是中國獨有的文化語言。講到這里的時候,學生便能體會到教師的德育用意:霸權,不僅僅體現在政治經濟上,還有文化霸權,要愛國,就要努力發揚本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紛繁復雜的現代藝術門類里,學生能看到很多藝術家的探索精神,雖然有些藝術的探索充滿了古希臘故事阿基里斯與龜般的悖論式荒誕,但人類的求知欲可在此一窺?,F代藝術里的光電藝術已經日趨成熟,這里面包含了眾多科技領域的創新。比如,在上海舉辦的電子藝術大展,讓人們對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充滿遐想,未來的科技不會只有冷冰冰的操作,而是人和機器互動甚至是情感交流的媒介,通過這些現代藝術媒介的變化,能開拓學生的思路,了解現代藝術巨大而寬泛的應用領域和發展領域。
現代藝術中需要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美的東西,比如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基弗的作品,介紹他的繪畫和裝置作品的時候,需結合這位藝術家不平凡的歷史時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所向。二戰的陰影給德意志民族內心的創傷,在基弗的作品里留下了巨大的'影響,比如雜亂的筆觸,荒野里干枯的稻草,點燃的火苗,坦克、潛艇的模具,破碎的衣服等,這些物件堆放在一起并沒有很強的美感,但是學生能讀懂這些東西堆放在一起的時候會呈現什么樣的語境,那是一種人類被戰爭百般折磨后的苦難。此時的美育就變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內涵了,對美的追求不再只僅限于一張漂亮的畫,一個漂亮的裝置,而是靈魂的洗禮和對歷史的拷問。
四、實例分析――《新的實驗》。
在今年的市級公開課中,我針對教材中的《新的實驗》一課為原型,延伸教材內容,編寫了一堂關于現代藝術的鑒賞課。附簡案:
《模糊的界標》。
――探索新的實驗。
教學目標:
1.認知:了解并體驗實驗藝術的特征。
2.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初步形成對此類藝術的審美能力。
3.情感:培養學生對形式、材料、造型等方面的好奇心與探索心理。
教學難點:對新的藝術形式與內容的解讀和領會。
教學準備:公益作品照片、商場里較大的商品、各式布料、夾子、彩帶等。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給一部分學生發放趙半狄公益作品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導入。
提問:如果把這些作品放成大幅彩照并在美術館展出,你覺得它們是一種藝術嗎?(分組討論2分鐘,由小組長匯集總體意見,確定正反方向,并作為代表發言)。
2.引出課題。
欣賞蔡國強作品,猜測藝術家的想法,欣賞克里斯多夫作品――《包扎的德國柏林國會大廈》。
小結:我們通過包裹,不僅體驗到一棟大樓獨特的純審美功能,也讓我們關注到保護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樓和保護大自然等觀念。
思考:隨處可見的工棚也是包裹藝術嗎?
3.通過這件包裹作品來總結實驗藝術的特點(是非判斷題)。
4.課堂活動:利用商場里的商品和各式布料來創作包裹藝術(8分鐘)。
(學生展示作品,教師指導點評并做小結)。
5.課后小結。
編輯魯翠紅。
i、活動目標:
1、利用鞋印的形狀特征,想象各種各樣的事物進行繪畫,豐富圖片數據。
2、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合適尺寸的鞋進行摩擦,合理安排鞋印方向。
3、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體驗鞋印繪畫的樂趣。
ii、活動準備:
1、幾種不同顏色的海綿和不同尺寸的鞋。每人一張黑鉛畫紙,每組幾支粉筆,每人一條手巾。
2、一個多媒體課件和一個物理投影儀。
3、我觀察到了隱藏鞋印圖像的東西。
iii、活動流程:
i、簡介:
給我看看鞋印,告訴我它是什么樣子的?(在圖案、整體形狀等方面)。
小結:孩子們說話很多。我們可以添加圖片,使鞋印成為許多有趣的東西。
其次,演示摩擦方法,感受鞋印的趣味性。
1、討論:我們把鞋印變成什么?根據孩子們的想象,老師們選擇同樣的方式來演示。
(選擇最喜歡的鞋子和顏色,將鞋底放在海綿上,然后雙手放在鞋面上,用力按壓使所有鞋底都沾上顏色,然后用力按壓紙張)重點關注如何完成鞋印。
2、在打印的鞋?。ㄈ绶?、茄子等)上添加帶粉筆的圖片。
3、引導孩子豐富圖片資料。
4、欣賞課件:
(1)討論如何將鞋印變成汽車。(孩子們說,他們把鞋印看作是汽車的xx,這樣孩子們就可以進一步了解鞋印與結構變化對象之間的對應關系。)。
(2)教師操作課件,孩子們可以欣賞各種形狀的汽車。
(3)孩子們和老師們一起工作,將多個鞋印變成房子,重點關注鞋印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合適。
三、兒童手術。講解操作要求,讓孩子注意操作程序。
四、評價:
表揚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合適的尺寸搭配。
2、通過對園林與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1、了解園林與民居建筑藝術的思想內涵和實質;
2、初步掌握欣賞園林與民居的方法,通過直觀的建筑實體,分析出象征的意義;
3、中國園林藝術對現代環保思想的影響。
讓同學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園林與民居”。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么?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和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交叉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同學談談感受,并介紹游園的經歷)。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發明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溢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中國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最大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律來布置(尊重自然規律,屋內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境。
以自然與人工的關系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筑,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筑的環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績最高,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隱于自然山水環境中。)。
我國的園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園林建筑有哪些區別?(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構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規模怎樣?)。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園林。
一、教材分析:《學些美術鑒賞知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的第一課。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模塊之一,美術鑒賞課程要重在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鑒別與評價中外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藝術鑒賞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熱愛中華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場。
(1)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范圍、性質,美術各門類的特點和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
(2)幫助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典型分析,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盡量做到每課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相關的美術觀點、美術規律。重在理解、貫通,養成獨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記住個別結論。
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概略地了解美術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門類,懂得進行美術鑒賞應具備哪些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受到審美教育。
二、學生分析:大部分同學初中根本沒上過美術課,對美術課早已麻木,失去興趣。不了解其對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個人素質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經典繪畫直觀的形象和蘊涵的豐富哲理會影響人的一生。
三、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范疇,建立“大美術”觀念。
能力目標:使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應用該方法進行鑒賞練習。情感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學習美術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培養學習興趣,掌握鑒賞方法。
五、教學難點:應用該方法進行練習。
六、教學方法:激趣法、多媒體教學法、講解法、討論法。
七、教學過程:(課件展示)。
1、導入。
2、新授。
美術的范疇。
板書繪畫工藝。
美術雕塑書法。
建筑篆刻。
各種類型課件出示一作品,請學生辨析。
3、了解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
小組討論:
學生簡單表述,結合圖例。
美術鑒賞的方法。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板書)。
4、學生自學過程,進行簡單練習。
選擇一插圖作品進行鑒賞,強調個性。(教學難點,對學生任何淺顯觀點教師都應以鼓勵為主)。
小結。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鑒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為了更好鑒賞必須掌握美術史、美術理論的基本知識,它的方法一般為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
5、布置作業。
書后練習。
在現實美術鑒賞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現象,這其中一部分學生對老師所講內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師還熟悉的感覺;也有一些學生就不行了,老師講得非常辛苦,可學生卻似乎沒什么反應,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們老師對自己授課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合體,他們在美術方面的知識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分類教學的必要性,教學對象的復雜性體現在各不同學校的情況不同上,而美術鑒賞課教學只有適應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的教學對象,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學校畢業的學生,其美術的基礎往往表現出驚人的差異,所以,不同地區,面對著不同學校的畢業生,采用分類教學,將極大地增進授課的針對性。
我們老師首先要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老師要利用目標指導教學過程中各種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指引學生學習。分類分層次教學應結合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學生差異,不同的地區設定不同的目標。
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分類教學能否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能否切實提高美術教學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是否有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通、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抓好師資培訓工作,穩定和擴大美術專業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現有學生資源,如請優秀的學生帶動較差的學生;另外,集體備課的普及,也將大大緩解師資緊張這一矛盾。新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教師面對同一班級教學對象的壓力大大緩解了,但不同區域層次、不同班級的學生出現也要求老師改變過去那種同教學目的、同一重點難點、同一評判標準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導學要做到精講、對路、有啟發、盡量把“教”的活動變為學生“學”的活動。
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高中美術教材是根據不同線索編寫的,它不可能體現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卻不具有較好的適用性,只有經過我們教師的結合自己所處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加工,才能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做到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因此,美術教師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大量具體而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要調查當地學生美術課是否正常授課等現狀,建立各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實際情況調查檔案,編寫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術鑒賞校本教材,這才是美術鑒賞課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秘共性、階段性與發展性的統一,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宗旨。
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隨之步入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新的課程標準和以往的教學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不僅表現在課本內容的編排上,更多的體現在教學的形式將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創新教學將粉墨登場。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因為優秀的美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關系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起到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美術鑒賞意義深遠。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模塊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和鑒賞方法,了解美術學科各科的各個門類,通過鑒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作為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審美能力的培養和人文修養的提高是其問題所在,因此,美術鑒賞的模塊教學是高中美術整套教材的基礎和重心。
教學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講述。
2、根據手的外形大膽想象,繪畫。
活動準備:
1、繪畫材料:圖畫紙,勾線筆。
2、繪畫前組織幼兒做各種手影游戲,豐富幼兒的想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猜謎將活動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二、基本部分。
1、看看、說說自己的手。
師:伸出自己的手,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說說自己的手的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先自由觀察講述,再集體交流)。
如:10個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稱。
2、游戲“小手變變變”
組織幼兒做“手指游戲“和“小手變變變”,引導幼兒用手做出各種造型,并啟發他們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與別人的不一樣。
3、學習繪畫(引導幼兒欣賞“小手變變變”作品,并在手的基礎上進行添畫活動)。
(1)組織幼兒進行“手的聯想畫”圖片欣賞。
(2)指導幼兒用勾線筆沿手的邊緣描畫(可擺放不同的手形。)。
(3)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想象、添畫。適當做一些示范。
(4)指導個別幼兒進行繪畫。
4、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師:小朋友們畫得都不錯,現在請小朋友們來介紹自己的“小手”變成了什么?
請畫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小朋友自己介紹作品。
鼓勵模仿老師作品的小朋友。幫助畫的有所欠缺的幼兒學習應該怎么畫。欣賞每個小朋。
友的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的小手畫得都不錯,
希望你們以后要愛護小手,讓我們的小手更加的健康靈巧!
課后反思:
在繪畫教學中,讓幼兒通過實物認真觀察,了解實物的特點通過想象自由發揮,體驗作畫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悅,不要求幼兒畫的像不像。
在《美術鑒賞》這門課程上,我學到了很多。比如中西方美術的區別和不同,在講建筑一節課時,我學到的特別多,比如建筑分為民居建筑、陵墓建筑、園林建筑、宗教建筑、宮殿建筑、工程建筑等六類,建筑應具備實用、堅固、美觀三個要素,而且還要具備雙重性、層次性、表現性、文化性等四個屬性。除此之外還學到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特征。中國古代建筑結構技術采用木結構,大梁、斗拱、隼卯等等,中國古建筑群組布局變現為四合院形式,它們的藝術形象主要變現在屋頂。中國木結構建筑具有嗅覺上氣息芬芳、視覺上紋理自然、技術上防震等等優勢,但是它們同時還具有不防火、不防蟲蛀,易腐等不足之處。這些,都是在《美術鑒賞》課堂上學來的知識。
除此之外,斷臂的維納斯雕像也讓我想了好多,我是在想,她那雙手長什么樣?如果那雙臂沒有斷掉,活生生的存在在這件作品上,她會濕怎樣的儀態,她的雙臂會是在做什么?我想,藝術家的工功底就在這上面體現了,正是因為作者把那雙臂去掉,才激起了我們無限的想象和猜測,無形之中給了這件作品無限的關注和神秘感,同時,整件作品無處不體現著人體的無限魅力,美麗的曲線,人體皮膚的光滑圓潤和獻身布衣的褶皺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人體的美麗動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教學目標: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語言有一個簡單而完整的了解,這是美術鑒賞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在使用藝術語言上的不同方式,美術作品也由此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特征和審美意韻。
2、重點: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概念、內容、形態分類。
3、難點:美術語言既是具體的、可分類的,又是包含在整體美術作品之中的,學生理解會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必須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并調動學生既往的美術知識來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手段:課件展示、講授、練習、
三、教學過程。
1、探究導入課題。
(1)教師活動:展示相關圖片,并引出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2)學生活動:a、感受圖片信息,領會本課的意圖,輕松的接受課題。
b、思考老師設置的問題,進入求知準備狀態。
2、投放目標:教師活動:立足學生實際,投放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了解學習目標,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新課的學習。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1)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概念:美術所專門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其特征就是具體性和形象性。
教師活動:大屏幕展示美術語言的概念。
學生活動:標記知識點。
(2)美術語言的內容:基本語言元素(點、線、面、色)。
語言表現手段:西方繪畫: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
中國畫:筆墨、章法、皴法。
教師活動:a、展示中國工筆畫《搗練圖》、中國寫意畫《潑墨仙人圖》及油畫《1954》三幅表現形式不同的繪畫作品。
b、提出問題: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運用了那些類型的藝術語言形式。
學生活動:a、欣賞繪畫作品,并用一分鐘的時間思考討論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b、踴躍回答問題,總結出三件作品都運用了點、線、面、色。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美術語言的內容。
(3)美術語言的形態分類:具象藝術、意想藝術和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a、再次展示中國工筆畫《搗練圖》、中國寫意畫《潑墨仙人圖》及油畫《1954》三幅表現形式不同的繪畫作品。b、提出問題:從作品寫實的程度的角度去對比分析三件繪畫作品在表現形式上的差異。
學生活動:a、欣賞作品,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踴躍回答問題,《搗練圖》中的人物、環境、道具真實具體,《潑墨仙人圖》看上去似一個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體準確,只是大筆概括?!?954》讓人看不出什么具體的現實形象。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美術語言的形態分類。
(二)在美術作品中,藝術家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
(1)、具象藝術:目的在于真實的再現現實。
教師活動:
a、展示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并以一幅工筆花卉為例演示其繪畫技法。
b、提出問題:結合工筆畫的繪畫技法,總結《韓熙載夜宴圖》圖中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
學生活動:a、結合圖示分析工筆畫的繪畫技法。b、根據工筆畫的技法,總結出《韓熙載夜宴圖》運用了線條勾勒、隨類敷彩的語言表現方式。
教師活動:a、展示達維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導學生從明暗、空間、透視、構圖等幾個方面了解具象藝術的其他表現方法。b、師生共同總結具象藝術的創作目的。
學生活動:a、分析并總結《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藝術語言表現手段。
b、師生共同總結具象藝術的創作目的。
(2)意象藝術:不以純客觀再現為目的,而是重在表達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藝術家的感受、情感、觀念和審美理想等,為此,()藝術家常常采用變形、夸張、重組等語言表現手段。
b、提出問題:觀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別采取了什么樣的語言表現手段?
學生活動:a、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對展示的作品給與鑒賞和分析。
b、學生討論并回答:變形、夸張、重組、概括、提煉。
老師總結:不以純客觀再現為目的,而是重在表達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3)抽象藝術:主要是在20世紀才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種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
冷抽象:以幾何塊面構成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熱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變化的線條來創作的作品我們稱之為"熱抽象"。
學生活動:a、鑒賞作品b、討論問題、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抽象藝術完全排除了現實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們什么形象也辨別不出來。
完全訴諸美術語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評價練習:
教師活動: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術作品若干幅讓學生來辨別。
學生活動:學生踴躍回答。
5、課堂回顧總結:
學生活動:學生踴躍復述回答。
教師活動:下一節課我們將學習"走進具象藝術",進一步深入的學習研究具象藝術的有關內容,希望同學們做好預習。
6、板書設計: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一)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美術所專門使用的,具有視覺傳達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
特征:具體性和形象性。
美術語言的內容:基本語言元素:(點、線、面、色)。
語言表現手段:西方繪畫: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
中國畫:筆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術作品中,藝術家是如何運用藝術語言的。
(1)、具象藝術;
(2)、意象藝術;
(3)、抽象藝術。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現代工業設計的內容、特點及其社會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因情操,培養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欣賞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重點掌握有關現代工業設計的一些基礎知識,特別是工業設計與一般工業產品技術設計的主要區別,以及現代工業設計在現代社會中的主要作用。難點是本課內容涉及面廣,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理解,因此,將本課的內容減少,降低難度,同時,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把自己審美的標準表現出來,并要求部分學生講出為什么這樣設計。
導入新課。
吃和喝是人類的最基本的要求。當遇到無法用嘴或手接觸到水源時,動物會跑開去尋覓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類會怎樣?(動腦去創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饑,然而人類卻沒有滿足生吞活剝的充饑行為,而能鉆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漸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類有沒有滿足?(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人類并沒有滿足加長手臂的工具獲取現成的水源,則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鉆井工具,并將井設計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觀和使用相結合。有的還被設計成滿足特定的場合使用,如祭祀或禮儀。人類為滿足需要不斷思考和不斷實驗,在這過程中,人們發現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類是怎樣去解決的?(機器化生產)。
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代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孕育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之后。當時出現了大批機器生產的工業產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藝術效果,使當時的產品外觀丑陋,用材不合理,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當然也就難以適應商品競爭。從而引起有關人士的注意,開始注意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因此,英國通過講座或成立學校等辦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國、奧地利等國家也受到影響。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的"包豪斯"成為西方現代工業設計運動的搖籃。包豪斯在為"大眾而設計"的知道思想下,以現代生產、現代材料、現代生活為主題,設計了許多優秀的工業產品。如1928年馬塞爾·布羅伊爾設計的鋼管椅(學生欣賞講出體會)。
教師小結:布羅伊爾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公認的家具設計大師。他從自行車的鋼管得到啟發,采用鋼管、皮革和紡織品結合,設計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現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幾等家具,受到世界廣泛的歡迎。他的第一張鋼管椅子是在1925年產生的,為了紀念他與老師現代抽象繪畫的創始者瓦西里_康定斯基的友誼,他將椅子命名為"瓦西里椅子"。這些產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沒有什么新奇,但是,這些金屬與帆布結合的椅子、金屬與玻璃結合的燈具,便于機器加工的簡潔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瑣裝飾的藝術手段,卻為我們敲開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大門。課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設計經過改造的鋼管椅子,最大的特點是把椅子的四只腳換成兩個s型的支架,減少了原來設計的許多接頭,同時,坐上去的時候會有一點彈性。造型簡潔單純。
對于工業設計,各國的理解各不相同,但無論怎樣,工業設計是現代機器大批量生產的產物,是一門藝術與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學科。它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業產品設計;二是為產品競爭服務的視覺傳達設計。盡管各國對工業設計的范圍的理解不盡相同,但作為工業設計的主要任務--產品設計則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實就是實用和美觀兩則的統一。比如,像電話,在開始造型和紋飾煩瑣,撥號是轉動的,反映當時的審美觀。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發現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現了現代的直接撥號的電話。(學生舉例)所以工業設計人員和一般的工程設計人員是有區別的,工業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著眼于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裝飾等)所體現的審美特性與產品功能的統一,而一般工程設計人員設計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功能,產品的外觀是否符合審美要求,以及功能與審美能否統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標。正是這種對審美的追求界定了工業設計師與一般工程師的區別。工業設計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工業產品表面的美化裝飾問題,而是涉及到產品的功能要求和產品外觀的藝術設計的統一。為了做到這種統一,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產品使用的材料和技術,以及設計的獨創性。凡是較好地體現了這些方面的和諧統一的產品,就是優秀的產品,其設計就是優秀的工業設計。
以汽車造型設計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藝術的雙重特征。常見的各種轎車,其造型極為簡潔、流暢,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靈活的性能和鮮明的時代感。而常見的載重汽車和大客車則表現出一種堅挺、渾厚的造型,給人以力量、雄勁之感。這種不同的造型效果,是產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轎車以高速度、機動性強為主要特征,在造型設計中要以流體力學為依據,減少外裸部件,外觀光滑平順,降低車身高度,增強穩定性,使車身呈流線型,以此盡量減少空氣阻力,提高行駛速度,表現出現代轎車共同的造型風格。載重汽車、大型客車是重載運輸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點,造型上表現出粗獷的氣派,顯示了力量感。
這說明工業設計所追求的產品造型與使用功能是緊密相連的,不是忽視產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不合理的設計往往就是因為脫離了產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謂造型的藝術性。例如我國城市街道上常見的一些小熊貓、青蛙、獅子等動物形象的廢物箱造型,就是忽視功能單純追求藝術效果的結果。它的設計缺乏起碼的依據(如城市街道設施的特點、人流計算、容量計算等),也不能滿足起碼的設計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結果造成垃圾外溢,難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時又褻瀆了可愛的動物,破壞了城市景觀。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認識到,工業設計乃是一種為滿足人類自身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重需求而進行的創造性勞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技術與藝術的結合,不斷地創造和發明了一系列新的工業產品。這些產品不僅解決了人類生產勞動和生活中的許多難題,大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而且能夠引導人們步入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著名工業設計家、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前主席榮久庵憲司先生在中國1991年國際工業設計研討會上演講時談到什么是設計時指出:"設計就是解決如何將人們的某種需求、愿望、理想,通過創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體的實現。""這里所指的人們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實現與滿足,不僅包括一般的物質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滿足,同時包括人們精神上的滿足,即產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給人以舒適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見,現代工業設計擔負著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動力是人類的不斷的發明與創造。
學生練習:設計生活中接觸到的生活用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嘛!對于其特點一定會比較熟悉,這當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現在同學們家的電視機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電視機架是用鋁合金做的,幾十分鐘就可以安裝好,而起結構簡潔美觀,與現代的家具相結合,非常美觀?,F在我們就把他表現出來,來個異想天開大發明。
要求:實用和美觀相結合。如果有時間,選擇優秀作業要求學生講出構思。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以司母戊鼎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成就。
1.知識與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與漢字的關系;認識司母戊鼎,了解青銅工藝。培養學生搜集文物并進行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與漢字的關系;通過搜集資料,了解司母戊鼎;通過文物欣賞,培養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1)重點:甲骨文;司母戊鼎
(2)難點:漢字的演變;青銅工藝
1導入:播放《王懿榮與甲骨文》flash動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時期聞名于世的青銅器。
2自學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何時?
(3)青銅器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4)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是什么?
(5)青銅時代是指我國的'哪幾個朝代?
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與漢字的關系,了解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
(2)趣味識字:展示一組甲骨文,請同學試著寫出相應的現代漢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銅器的制作過程;推理青銅器為什么沒有大量用于農業生產?
(4)重點介紹:上講臺展示課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資料;
出示圖片,設置情境題“假如中國歷史博物館聘請你當解說員,請你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參觀者介紹司母戊鼎”
(5)文物欣賞:出示一組青銅器圖片(四羊方尊;銅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
說一說他們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
1.課文很多生僻字,應該幫助學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鉞yue爵jue懿yi
2.趣味識字:應教給學生一些識別方法。
3.司母戊鼎:學生查詢到的資料很多,應指導學生如何選擇性展示。還可多叫些學生解說和介紹。
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欣賞與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對陶器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并了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學難點:對彩陶紋飾的理解。
欣賞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么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制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么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二)彩陶(從紋樣,構圖,色彩,用筆技法講授)圖片展示。
(1)欣賞《人面魚紋盆》(讓同學們通過從紋飾,色彩觀察)。
造型:結實敦厚作畫地點:盆內壁。
色彩:紅、黑色。
紋飾:人紋和魚紋相結合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紋樣,人面魚紋。
用筆技法:簡潔。
作畫地點: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紅、黑色。
用筆技法:簡潔,大膽。
總結:不管以什么造型呈現出的陶器,都反映出當時勞動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對陶器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學們看上圖)觀賞從彩陶的地點時大家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同桌)。
作畫地點:大部分內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問:為什么只在這些地方有畫?)。
去網上找些你喜歡的陶器上的紋飾,下節課帶過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我喜愛的書》,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
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借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
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于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于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教材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到書店選購書籍、觀摩書籍封面,并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封面介紹給大家。通過調查、交流豐富學生對書籍封面的認識,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教材提供了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教材還提供了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封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
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系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應加以強調。教材對文字的版式組織布局也給予了重點關注。
把學習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采用對稱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并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教材提供了相對應的圖例,p3下圖還對圖例進行了簡要分析,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教材主體部分提供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照片,對設計制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用作學生參考。
教材設置的“活動一”是一個為其后續活動開展設置的教學準備活動,教師應當在課前提示學生更為明確的活動要求與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獲得書籍封面設計優劣與市場銷售狀況之間某種內在聯系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書籍封面對于書籍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
考慮到封面設計均衡與否不宜成為前后兩個活動最為重要的區分點,教材“活動二”與“活動三”的設置在實際教學中或許會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難。因為兩種版式布局都屬于同一知識層面,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沒有知識側重與難度上的明顯變化,如果調整為“活動一”側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學習,“活動二”注重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的封面設計,則更能體現教學的梯度和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與知識升華,也更易于明確兩個活動的不同教學側重點。
“評價建議”一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狀況靈活設計,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資料庫”中對“封面設計”給予了解釋,同時提供一些印刷字體資料,給學生設計帶來幫助。如果能有一些作為圖形處理的字體設計,或許更能體現對教材主體的支持與呼應。
“學習大空間”中針對封面設計的一些相關知識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書籍裝訂的形式。并提供特殊效果的書籍封面設計圖片,開闊了學生視野。
在現代設計中,許多的招貼設計比書籍封面設計更多運用了把文字作為圖形設計的表現方法。如果能夠在此展示幾件此類作品,進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開闊學生學習視野,還可以為課堂教學引入新的教學資源指明方向。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課前布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書,用舊掛歷紙背面或較厚的單色紙包好作為課堂教學的準備。書本可選擇新發的教科書,也可選擇課外書籍,甚至可選擇主題相冊、隨筆日記等心愛之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收集的書封資料及調查結果,討論書籍封面設計的特性和不同表現形式,分析怎樣的`書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場吸引力。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書籍封面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如書籍封面設計的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攝影、圖案為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書籍封面設計是正、側、底面的統一設計,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本課重點是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為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系,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讓學生基本把握封面設計的一般形式規律與設計要點。
為此,教學可以暫時把不同文字的語言符號差異忽視,先用不同形狀、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塊替代,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設計的不同風格的書籍封面,對應展示以方塊組合概括處理的設計圖例。通過欣賞、評價,激發學生興趣,建議把相同文字不同布局的書封設計作對比分析,使學生直觀感受不同構圖處理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從而初步理解與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則。
教師對文字設計、處理手法要作相應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設計,而不要過分強調復雜與難辨的裝飾。另外,顏色的恰當使用也是設計成功的關鍵,提示根據書籍的內容聯系色彩的象征意義來把握色彩,引發學生對以前所學的色彩知識進行回顧,在設計時綜合考慮。依據活動設置把文字的組織布局作為學習重點予以關注,安排圖示分析,并把不同布局效果的書封進行比較,重點分析與總結,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動手設計。
接著過渡到下一個教學內容,以不均衡的布局為主,強調形式設計與書籍內容的有機結合,然后學生嘗試設計。在條件允許時可以鼓勵學生考慮設計系列書籍封面。
學生作業可鼓勵其嘗試多種工具、手法設計制作,如水彩筆、鋼筆、水粉顏料等都能達到好的效果,手繪、剪貼、電腦繪制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書封設計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出其中最好的一個草圖或構想進行討論修改,然后集體協作設計制作完成。
評價環節提倡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教師把握評價運用,可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如果學校硬件條件允許,“活動二”可以設為借助電腦,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體作為主體設計元素,嘗試書籍封面版式的設計。
文字設計中所指的文字應當包括漢字、外文字母及各種數字、字符等語言符號。教學中可以從漢字設計入手,也可從外文字母設計入手,甚至也可從阿拉伯數字或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式符號設計入手。
學生如果附近沒有書店進行市場調查,可以新學期發的各種書籍在同學之間進行調查了解,收集大家對不同教科書封面設計的喜好程度的意見,并通過簡單列表的方式發現大家喜好的緣由。如下表:
色彩版式圖形文字其他。
請在以下幾個方面填寫你認可書籍封面設計的理由。
在此基礎上,同學之間可以嘗試初步總結大家普遍喜好的書籍封面在設計上有何特點。思考為何獲得大家認可的理由。
教學內容中有字體的多種因素的處理問題,建議利用電腦課件展示一些變化的效果,會給學生更多信息與視覺沖擊。
教學過程可靈活把握,例如:
1.市場調查——交流討論——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設計——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設計;。
2.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書封設計(任選布局形式)——系列書封設計。
教學情境設置可有多種思考,例如教師可建議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書送給好朋友或捐給希望工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建議不必要求學生在書寫美術字上面下功夫,通過方塊替代文字在封面設計中的基本變化特點,引導學生更多關注文字在版式設計中的處理技巧。
第二課時的教學引導及練習要求都務必突出形式與內容的內在聯系,因為文字設計與圖形設計一樣,同樣可以表達書籍的主題與情感。
在整個單元教學的學生作業完成后,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供一個適當的展示機會將十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進行作品展示,將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競爭意識的有效教學手段。
由于一般常見的封面都是以圖形為主的設計,教師在“活動三”的展示介紹中引導學生對比書籍原有封面設計來介紹自己重新設計后封面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鞏固、升華借助文字圖形設計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設計中各種設計元素的運用技巧。
知道我國四大石窟、掌握雕塑的材質以及分類、初步掌握云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分組探討理解在宗教盛行的歷史時期,宗教對人的精神影響和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熱愛家鄉雕塑建設,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具有保護古建筑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四大石窟、云岡石窟的藝術特色。
【難點】。
能夠簡單評析云岡石窟的雕塑作品。
三、教學方法。
欣賞教學法、情境法、體驗感悟法、討論法。
四、教學準備。
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a、世界上三大主流宗教是哪三個?
b、中國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佛教)。
c、一提到佛教同學們首先想到什么?(西游記、敦煌壁畫、佛像等)。(接下來看影片《飛天舞蹈》提升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二)直觀感知。
1.佛教的'產生。(播放ppt誕生圖)。
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5世紀時古印度的.一個小國。釋迦摩尼的母親一天晚上夢見一頭通體發光的六齒白象飛進了她體內,因此受孕。而后在腋下誕生一個嬰兒,就是后來的釋迦摩尼,佛教的創始人。佛教的教義講求轉世輪回說,教化人們一心行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間一切苦難,來世便會有好的結果,過上好的生活。
2、佛教傳入中國。
提問:佛教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佛教是經過古代的絲綢之路逐漸傳入到中國的。人間眾生的苦難是多種多樣的,眾生的愿望和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佛能夠看到并且幫助眾多受苦受難的人,并且滿足不同人的愿望。
(三)具體分析。
1、提問:中國四大佛教石窟?通過ppt分別播放四大石窟圖片。
敦煌莫高窟。
麥積山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
大同云岡石窟。
2、討論佛像的一般造型特點?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肉髻,螺發,白毫,耳垂。石窟造像,高達寬博,造型平穩厚實。體現了當時高潮的雕塑技術。同時體現了當時佛教在人心目中的無上地位。
(影音欣賞佛像圖片《金剛經》)。
3、云岡石窟大佛欣賞。(重點欣賞第20窟大佛)。
a、教師簡介云岡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鑿窟,東西綿延一公里,創建于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北魏),到唐朝達到高峰。云崗石窟作為北魏早期佛教藝術的中心,給各地石窟藝術以巨大的影響?,F存洞窟53個,窟龕約1100個,石雕造像51000余尊。云岡石窟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游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有著名的二十石窟。
b、提問雕塑的分類?
----圓雕、浮雕。
c、雕塑的材質?
-----石、陶、木、銅。
d、欣賞云岡石窟佛像后討論藝術特色·。
-----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四)情感升華。
討論:在你旅游時應該怎樣自覺保護歷史文物?
(五)小結拓展。
1、本課總結: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宗教是人們解決生命中一切痛苦的唯一法寶,是進行心靈慰藉的唯一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宗教的強大的精神作用,也被統治者作為統治國家的一個重要手段。但無論怎樣,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宗教美術作品,能夠讓我們直接面對宗教的神圣與威嚴,宗教到現在仍然是凈化人們心靈的文化產物。
1、拓展:播放ppt配樂欣賞敦煌飛天壁畫圖片。
提問:為什么云岡石窟以石刻佛像著稱而敦煌莫高窟以壁畫聞名于世?
六、板書設計。
凈化心靈的文化產物----云岡石窟。
一我國四大石窟。
二雕塑的分類,材質。
三云岡石窟佛像藝術特色-----以壯觀的石刻聞名。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考生面對考官試講的開頭部分,根據“首因效應”,好的導入對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起著重要作用。
而一個好的印象就需要從“新穎”做起,而“新穎”則需要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呈現。也就是聯想一下生活,講一個故事,唱一首歌,猜一個謎語,看一幅畫等等。當然不管是生活、故事還是歌曲謎語都需要緊密的聯系課題。
一堂好課的基礎是對內容的把握,而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內容要“豐富”就需要依托于作品的欣賞,通過作品分析鏈接知識點,從而一步步的突出一節課的重點,解決難點。并且在講授過程中要做到由淺入深,邏輯分明,銜接自然。最重要的是還需營造一個活潑的便于學生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考生選取恰當的互動方式來展開教學。
示范環節是突出美術學科特點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展示自身美術功底的一個好機會,要想抓住這個得分的機會我們就要做到示范“到位”。所謂的“到位”是指程序清晰,方法明確,要點突出,配以講解。當然程度較好的考生還可以嘗試自制教具。
美術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故在課程的設置上創作類的課型所占比重較大,那學生創作完成之后就需要進行作品的展示,而展示的多樣化又是突出亮點的一個重要方式。當然新課改提出弱化甄別選拔,所以展示的方式可以以學生自愿分享、小組推選、設置情境(展銷會、美術展覽、設計大賽)的方式展開。
評價與展示兩個環節是緊密聯系的,所以選擇什么樣的展示方式也就決定了評價的方式。如:展示選擇設計大賽,而在評價時則可以進行評委與最佳設計獎的設定,活躍課堂氣氛。當然評價的綜合一方面指需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另一方面則指需從作品的色彩、構圖、設計構思、線條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此外,評價還貫穿于整個課堂中,這就要求各位考生注意評價語的新穎性與具體性。如:這位同學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你的閱歷很豐富等。
板書在考試中是有具體的評分標準的,而且也是最能給考官直觀感受的一部分。所以,板書如何脫穎而出就成了各位考生重點研究的部分,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做到“多彩”。而“多彩”具體體現在:條理清晰突出重點;板書繪畫展示技能;課題形象化,設計個性化。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重要成就及其特點,有所了解和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欣賞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是通過對中國結構建筑體系的介紹以及對北京故宮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頂形式和色彩的運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對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現在僅憑課文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想方設法克服這一困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常規)。
復習:
提問:建筑的社會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世界上曾經存在過多種建筑體系,但只有中國建筑、歐洲建筑和伊斯蘭建筑一直延續至今,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其中尤其以中國建筑和歐洲建筑延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成就更為輝煌。
1.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
(1)木結構體系,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
這種木結構體系的基本原則有許多是同現代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基本原則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組成一個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橫兩條軸線進行布局,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
(3)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裝飾手段。這是由木結構體系的特點所決定的。從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為防腐措施,發展到建筑彩畫,形成俗話所說的“雕梁畫棟”。
2.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
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筑等。其中宮殿建筑與園林建筑的成就最為突出。
宮殿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是宮殿,因為,幾千年來,歷代帝王們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規模宏大、巍峨壯麗、金碧輝煌的宮殿,以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給人們造成一種無比威嚴的感覺,以鞏固他們的政權。
中國最早的宮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名的宮殿建筑,例如漢朝在長安的三大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和建章宮。唐代建都長安后,興建了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上н@些宮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現在的只有明清兩代的宮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規模最宏偉、最有代表性的宮殿是北京故宮,俗稱“紫禁城”。
宏偉壯麗的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東西長760米,南北長960米,占地72萬平方米,房屋9999間半,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整個建筑群按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周圍有十多米高的宮墻和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宮墻的四角矗立著造型精巧、風格綺麗的角樓。所謂“九梁十八柱”,外貌層層疊疊,異常美觀。南面正門是中軸線的起點――午門。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
進午門,過金水橋,兩側是一間間重復出現的朝房。穿太和門走過東西寬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園,便是紫禁城中的主體建筑――太和殿,即民間所說的“金鑾殿。這是舉行最隆重的朝會大典的地方。該殿建于八米高三層重疊漢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層殿基都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桿圍繞并有三層石雕“御路”。御路和欄桿上的雕刻、檐下彩畫與圖案使用龍鳳題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眾宮殿之上,仰望宏偉的殿宇,背后是廣闊無垠的藍天,更加威嚴無比,造成一種威懾天下、惟我獨尊的氣勢,使遞次增強的空間序列達到了最高潮。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比三大殿略小,整體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軸線上。東西兩側是供嬪妃們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即民間所說的“三宮六院”。坤寧宮后是御花園。御花園中“彎曲的甬道,玲瓏的疊石和秀麗的亭臺,加上欄中花木”,所“造成舒緩、和諧,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間氛圍”,突出了皇帝窮奢極欲的享樂生活。
出紫禁城北門――神武門,不遠處矗立著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環水抱之勢,為這宏偉壯麗的紫禁城畫上了重重的句號。
故宮的總體布局,其指導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達到鞏固其政權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軸線上,并注意左右對稱的建筑布局。這種嚴謹對稱、有主有從的布局,表現出一種莊嚴肅穆、唯帝王獨尊的威嚴氣魄。由此可見,建筑不僅是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而且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質和精神的兩重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鑒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園林是單體建筑的環境,又包括在廣義的建筑范疇之中,可謂建筑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因為園林的創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動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橋、石級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對于建筑而言可以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發揮創造,因而創作手法極為豐富、靈活,往往營造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氛和效果。因此,在這里極有必要將古今中外優秀的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們能夠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繼承并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情懷,增強學生保護文物、文化遺產的意識。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皇家園林,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通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實例,了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難點:對于建筑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但僅憑課堂所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是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當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課通過對于園林的圖片展示以及視屏解說,激發學生對古代園林的濃厚興趣;通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視頻學習,了解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宣傳片,吸引學生興趣,再引入中國古代園林。
在中國建筑體系中,園林建筑是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門類,它綜合了建筑、園藝、美術、音樂、文學、生態學等學科,兼有欣賞性和實用性。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突出地抒發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中國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1)大家覺得園林是什么樣的呢?
2)建造園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過園林有哪些類型呢?
4)古人造園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樣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呢?
5)我國園林主要的特點是什么?
中國園林最早見于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于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霸娗楫嬕狻笔侵袊鴪@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為一體的游賞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活動設計:分組進行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比較。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
占地面積大,納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氣派。
占地面積小,風格素雅,裝飾精巧,注重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建筑設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處處顯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建筑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
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顯示古代帝王的縱情享樂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縮地,有限的的空間里創造出無限的豐富的風景。
園林特點: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并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布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來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屏,并提問同學們對于蘇州園林的感受。
課堂總結:園林的歷史發展;
中國園林的分類;。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點;
園林特點;
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園林的發展史以及特色。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愛上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說課稿。
一、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于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搜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課里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鑒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活動目標:
1、借助相似造型,培養幼兒創造性地表現任務的五官的能力。
2、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創作的樂趣。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魔法盒,魔術棒。
2、蘋果臉型,3張范畫。
3、鋼琴曲磁帶、錄音機、彩色卡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欣賞配樂散文《給老師畫像》,激發幼兒的興趣。
老師:“你在散文中聽到小朋友怎樣來給老師畫像的?(出示蘋果臉型)。
是不是這樣嗎?這張像和老師一樣嗎?哪里不像?為什么要把眼睛畫成太陽,嘴畫成水果糖呢?這種用相似物體替換的方法叫替換想象法”。
二、隱性示范,引導幼兒自己想象。
(出示魔法盒,盒中按步驟放入三張范畫,魔法棒)。
老師:“看,這是什么?我的魔法盒中藏著許多的寶貝,只要我用魔術棒輕輕一揮,就能把寶貝變出來,現在讓我來變一變,看看能變出什么。我變我變我變變變(抽出第一張范畫,基本的怪臉)老師變出什么?”(變出一張奇怪的大臉)“現在請小朋友來試一試能變出什么”?(請一幼兒來抽出第二張范畫,加上五官)“這回又變出什么了?”(變出眼睛、鼻子、嘴巴了)“這張臉上的五官分別是用什么代替的?如果讓你來變,你會用什么來替代這些五官呢?”(幼兒討論回答),“現在再請一個小朋友來變變看,還能變出什么?”(請一幼兒抽出第三張范畫:對五官進行了裝飾)“這次又變出了什么?(在原來的臉上進行了裝飾)對了,裝飾的時候注意了黑白、疏密之分。瞧這張臉多奇怪、多有趣,這就是運用了我們剛才說的用相似物體替換的畫法”。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老師:“小朋友,你們想來變一個奇怪的怪臉嗎?想一想,你會用什么來代替怪臉上的五官呢?請你們把想到的怪臉畫下來。(放優美的鋼琴曲)。
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作畫時首先要將基本發臉型畫大,五官畫在中間要突出,裝飾的時候要注意線條的疏密和黑白之分。
四、展示體驗。
將幼兒的作品貼到展示板上,讓幼兒互相說說自己的畫,體驗與分享快樂。
活動反思:
在這次的活動中,在通過孩子的欣賞和自由討論中,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豐富極了,孩子的創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說全班的小朋友的作品沒有一個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在整個作畫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始終是積極的。
主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源流,了解彩陶、青銅品、兵馬俑的基本知識和審美特點。
提問:1)讓學生思考早期人類的生存方式?使用的用具?
2)陶器的出現意味著什么?(形成過程)
1、反映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2、圖案規律?元素來源?
3、圖案意義?(學生揣測,開發想象)
手法:寫實與夸張、具象與抽象
意義:氏族圖騰;神靈;藝術裝飾
青銅欣賞(商周):
1、提問有哪些主要紋飾?
2、給同學們什么樣的感覺?
1)主要紋樣有獸面紡、鳥紋、紡等
2)神秘、獰厲的美感,威嚴莊重,雄偉華麗
秦始皇陵兵馬俑:
1、同學們是否去看過?談談特點、感受,讓同學們一起分享。
2、風格?(高度寫實,觀看多媒體圖片)
1、欣賞彩陶、青銅、兵馬俑,試學習原始人類畫紋飾。
2、同學們扮演兵馬俑中的動態、神態及組合。
提問:同學們學習了什么?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后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2、教學目標: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于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獲。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升華。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游戲,都會思考完成游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系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后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四、說注意事項。
1、因為課件的導入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導入部分欣賞圖片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在“游戲一”中,要強調學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說出自己想到的內容時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實際物體;二是聯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紅色,實際的物體可以想到紅旗、血、太陽等,而聯想到的心理有熱情、危險、食欲等。
3、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色彩心理的靈活運用,如自己的服裝、校園的環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加上游戲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钴S,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游戲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色彩心理”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文檔為doc格式。
。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biyelunwen/1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