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要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教師能夠有效地進行教學工作。教學計劃范文的參考價值是很大的,它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規律和教學重點。
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與變革,體教結合教學設計在現代教育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體教結合教學是指通過將體育運動與學科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我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體教結合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體教結合教學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常常面臨著枯燥的課本知識和無趣的學習方式。然而,在體教結合教學設計中,學生可以通過參與體育活動來實踐所學的知識,這無疑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數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關于測量的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比賽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測量距離和角度。結果,學生們興奮地參與其中,并通過游戲理解了數學常識。他們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因此對數學的學習更加主動和積極。
其次,體教結合教學設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運動中通過實踐掌握了知識后,往往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例如,在體育課上,我教授了一節關于運動生理學的知識。在理論講解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長跑訓練,讓他們親身感受到了心率的變化。之后,我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鍛煉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解讀。通過運動實踐,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再次,體教結合教學設計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而其他學科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技能。通過將體育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學生能夠在不同領域中得到全面的發展。例如,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賽,并使用體育項目來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們不僅提高了語文水平,還獲得了豐富的體育經驗。
此外,體教結合教學設計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體育運動的本質就是鍛煉身體、挑戰自我和追求進步。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學生們能夠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勇氣。同樣地,在體教結合教學設計中,我經常運用挑戰性的體育項目來鼓勵學生超越自我、勇于迎接挑戰。當他們成功挑戰并突破自己的時候,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綜上所述,體教結合教學設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促進全面發展和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始終堅持體教結合的理念,通過設計有趣的體育活動和結合學科內容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我也不斷總結經驗,尋找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和體育項目,以提高教學效果。相信隨著體教結合教學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在未來的教育中,體教結合教學設計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貢獻。
清人張伯行的'“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不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商承祚七十明志詩九十可算老?八十不稀奇。七十難得計,六十小弟弟,。
四十五十滿地爬,二十三十搖籃里!
清代一位樵夫為某村戲臺題聯:。
三五人演出千軍萬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明代詩人梅鼎祚。
半水半煙著柳,半風半雨催花;半沒半浮漁艇,半藏半見人家。
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路,一去一來道上客,一顛一倒池中樹(唐.王建.“古謠”)。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頓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串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清人紀曉嵐隨皇帝南巡,見一漁舟蕩槳而來,皇帝命作一七絕,且須有十個“一”)。
一蓑一笠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頭一只鉤,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獨釣一江秋(清江南粥店老板為“秋江垂釣圖”而作)。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長竿一寸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青島嶗山數字聯)。
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夕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清.詩人何佩玉)。
從前,一先生所教七個弟子皆中進士,欲將二女許與其中二人,便出上聯:。
一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嬌;。
結果,七個弟子六個退場,留下一個對出了下聯:。
十九月,八分圓,七個進士六個還,五更四鼓三聲響,大喬二喬一人占。
從前有個秀才進京趕考,因走水路,風急灘險,進入考場時已經遲到了;主考官遂以一聯相考:。
此人思索片刻,便對了下聯:。
十年寒窗,進過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天一定要中!
又:蘇東坡與二人去九江趕考,因遇發大水,船行困難,遲到了,門衛以對聯探究其才:。
一葉小舟,載著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顛八倒來九江,十分來遲。
蘇東坡思索片刻,便對了下聯:。
十年寒窗,讀了九八卷詩書,趕過七六五次考場,四返三往到二門,一定要進!
元代文人徐再思的詩: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鄭板橋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鄭板橋題蘭竹畫: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朱載土育給分別的未婚妻何月仙寄去兩組數字,何回兩首長短句:。
一別之后,二人思念;三月等來四月盼,誰知一等五六年;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信,九夜寫完,十里長亭我眼望穿。百思念,千思念,萬般無奈叫丫環;小丫環,來參言,十萬火急把信傳,要花百萬銀送參官。臨行前,有囑言,千萬要你親閱覽。億(憶)往夕,情深似海,翹首望早日花轎抬月仙。
億(憶)當年,青梅竹馬,兩情深遠;離別時我言語千萬,百萬家財,不求不戀;十萬針線做成了衣帽闌衫,好寄托萬語千言,相思百日常掛牽,少女心事十(實)難言。你離去卻忘情九霄云天。只年年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根弦,六根斷,好比冬日五更過了天更寒;四月麥黃我懶梳妝,難道你不知三月桃花正鮮艷?載土育呀,盼望二人早見面,一齊拜天又拜地。
卓文君致丈夫司馬相如的信:一別之后,兩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思想,千(般)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七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通過學習五年級下冊最后一個單元《依依惜別》之《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一課,讓學生學會用“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和直接抒情”這三種方法來寫抒情文章。
學會三種抒情方法并寫出真摯情感。
搜集班級活動照片,制作“成長足跡”短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1、快速默讀全文。
2、文章分為幾部分?你最喜歡哪一部分?說說原因。
3、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校園的大槐樹等景物,表達了對校園的留戀。
怎樣寫好借景抒情的文章呢?
必須要抓典型。板書:抓典型。
敘事抒情:哪一處描寫最打動你?為什么會打動你呢?
直接抒情:感情樸實真切,震撼人心(直抒胸臆)。
4、總結寫法,出示課件:
借景抒情:借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主觀感情。
敘事抒情: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情感。
直接抒情:直接對有關事物表達愛憎,感情袒露、氣勢奔放、熱烈。
播放“成長足跡”幻燈片。激發學生的情感,打開寫作思路。
過渡句:孩子們,五年的小學生活里,美麗的校園留下了多少難忘的回憶,辛勤的老師給予我們多少溫暖,可愛的同學帶給我們多少歡樂,精彩的活動營造了多么幸福的童年。我們在這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里快樂成長。讓我們打開記憶的大門,一起來重溫美好時光。
看過這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回味著那一次次難忘的經歷,孩子們,你們舍得與他們分別嗎?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話想要說,有很多情感想要抒發。那么,拿起手中的筆,選擇其中最喜歡的一種寫作方法,來抒發你的依依惜別之情吧!
出示習作要求:。
在“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接抒情”三種寫作方法中任選一種,運用喜歡的抒情方式寫一個段話,來抒發你的依依惜別之情。時間為10分鐘。
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孩子讀出來,學生互評,老師點評。
同學們,兩年的時光太短暫了,還沒有享受夠我們濃濃的師生情,轉眼間又面臨著分別,我是多么的不舍。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齊讀課題《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拓展練習: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抓住主線,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課文開頭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第2、3自然段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抓主線,使作者的思路和教者的教路有效融合,快速了解了課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讀讀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扎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特別是通過“啊”在不同字音后面的讀法更是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興趣)。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后,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體,通過感官與心智去感受、去體驗。
三、啟發想象,學生進入意境。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闭Z文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想象呢?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桂林山美景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山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美女”“公雞”“擎天柱”,在學生充分練說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課堂氣氛很熱烈,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然后學生再練讀,感受山水的特點。
反思自己整堂課的教學,固然自己做了大量的準備。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面對新時代有更高要求的孩子們,更要“多閱讀重積累”。
教學目的:
1、賞析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
2、體會兩首詩歌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體會詩歌的美,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學難點:理解兩種物象的含義。
教學策略:朗讀法,對比法。感悟法。
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對事物敏銳的感受能力。對于詩歌而言,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和感悟,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涵,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凈化和升華心靈。本課兩首詩,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表達了對母親的愛,一中一外,兩位大家,靈犀相通。所以用對比法更能夠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形式上的異同,形成對詩歌的立體印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最近你們有沒有看到電視上有則廣告中一對母女的對話:在家嫌嘮叨,出門了就想念,怎么辦呢?打電話吧。媽媽說:你就這么離不開手機呀?女兒答:“媽媽,不是離不開手機,是我離不開您!”這種情形你有體會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兩首。
板書課題。
二、指名配樂誦讀詩歌。教師注意結合具體句子點撥指導語速、語調、輕重、頓挫等事項。
三、賞讀詩歌、感受詩歌內涵。
1、同學們,你認為這兩首詩歌表達的內容和主題有什么共同點嗎?是什么?
指名回答。都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愛。
2、請用“----------用-------------表達對母親的-----------?!边@一句式說話,并根據詩歌內容說明理由。
紙船:紙船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金色花: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四、細讀詩歌,領會詩人圣潔、博大的愛。
1、學生介紹兩位大家的常識。補充作者寫此文的背景。
2、材料回放:
冰心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彼呐笥咽钦l?印度詩圣――泰戈爾。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愛是兩人共同的作品主題,并且,這愛是一種何等圣潔、博大的愛??!
3、帶著你的感悟,有感情地重讀課文。
五、指名再讀課文,體味特色。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趣、享受母愛。
紙――低沉、深情、充滿期待的、向往母愛。
課堂總結:
在愛的天空里,兩位大詩人給我們播撒了最瑰麗的花瓣。懷著對自然和生命的虔敬,他們的筆下流瀉著一條涓涓不息清流,它流淌過我們的心田,蕩滌了一切塵埃。
六、布置作業:
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簡單地寫出自己的真心體會,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詩兩首。
泰戈爾冰心。
金色花紙船。
愛
母親。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
2、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計算器
一、發現問題:
1、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估計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結合律。
三、運用乘法結合律的簡算。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教學中具體的教學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請同學們做口算題。
2×550×225×4 8×12540×25
根據同學的回答總結出:5和2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十;25和4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千。
教師板書: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1.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2.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上節課我們根據這副圖的信息提出四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解決第三個問題。
板書: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哪幾個信息?
3.小組合作 ,列出綜合式。
學生做完后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種思路是先求一共種多少棵樹,再求一共澆多少桶水;另一種思路是先求一組澆多少桶水,再求25組一共澆多少桶水.)
板書: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澆250桶水.
4.討論、比較。
提問:
(1)這兩個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們的結果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是相等關系.)
板書:25×5×2=25×(5×2)
(2)等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議論后得出:等式兩邊算式中的3個因數一樣,都是25,5和2;它們的運算符號是一樣的,都是乘號.
(3)那它們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們的運算順序不一樣,左邊算式要把前2個數相乘,右邊算式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后邊小括號里面的.
(4)哪個算式計算起來更簡便呢?
師概括并啟發提問:
這兩個算式因數相同,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都是相同的,這種現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如:
3×6×5= 3×(6×5)
7×4×20=7×(20×4)
25×8×4=25×(8×4)
啟發提問:
(1)這三個等式中,每組等式的因數一樣嗎?(一樣的)
(2)它們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的)
(3)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明確: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把前兩個數先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
(4)三個等式右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得出:三個等式右邊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
(5)它們每個等式左右兩邊運算順序不一樣,但它們的積呢?(積是一樣的)
師概括:通過剛才的計算、討論,看來咱們發現的現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規律性的.
6.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咱們再觀察一下,在乘法中,三個數相乘,可以怎么算?還可以怎么算?
學生議論.在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概括并板書: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板書課題: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啟發學生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因數,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書:(a×b)×c=a×(b×c)
師概括:我們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可以改變乘法中的兩個因數的位置,今天我們學習乘法結合律可以改變乘法運算當中的運算順序,它們的積都是不變的.
8.看教科書,討論小精靈提出的問題。
9.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計算43×25×425×43×4
先讓同學獨立計算,然后討論,明確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0.練一練
完成35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題,請生板演,做完后集體訂正。
1.練習六第2題。
2、 用簡便方法計算。
42×125×8 25×17×4(25×125)×(8×4)
1、抓住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情感變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3、掌握心理活動描寫的兩種方法:內心獨白法、想象描述法。
1、抓住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情感變化。
2、掌握心理活動描寫的兩種方法:內心獨白法、想象描述法。
ppt課件、作文紙。
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的課堂,與以前不同,多了很多來聽課的老師,你能夠用一句話或用一個詞來說出你的心情?(緊張、擔憂、激動、興奮、、、、、、)。
師:其實,老師今天上課的心情也不能平靜。所以我也寫了一段文字,想表明自己在上公開課之前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展示:我的心情很復雜??墒巧弦惶霉_課,是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我既高興又擔心,可是這堂課能上好嗎?我班的孩子們會怯場嗎?這堂課該不會變成我的“獨角戲”吧?望著那如洗的天空,我的心漸漸淡定,要相信孩子們,他們一定會和我一起努力。是的,一定會的?。?。
師:老師有信心上好這節課,同學們就別再緊張別再擔憂和矛盾了,我們共同合作把這堂課上好,你們有信心嗎?好,上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學會看病》這篇課文。并通過語言描寫我們認識了這樣一位母親,她自己是一名醫生,在他發現兒子感冒的時候,不但沒有給兒子買藥治病,反而讓兒子獨自去醫院,母親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是那樣堅決。但是再這樣的決定背后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心理變化。他們母子的一言一行時刻扣動著我們的心弦,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學會看病》這篇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第21自然段: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煉他,也該領著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后再按圖索驥。
師:老師也找到了這句話,這段文字里有一個直接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詞,你能找到嗎?(后悔)。
聯系本段,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她很后悔呢?(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沒有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雪上加霜”是什么意思?這里我們可以先用逐字解釋法解釋這個詞表面的意思,然后在擴展它的深層次含義。(在雪上還加上了一層霜。比喻接連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文中指兒子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
為什么母親的行為是“雪上加霜”?(因為兒子已經生病了,作為母親,本身就是醫生可以自己給他看病,但是母親沒有這樣做,反而讓兒子自己去醫院。)。
師:“雪上加霜”的意思你們懂了嗎?想到這些,當媽的真的感到非?!蠡凇,F在的母親多想第一次領著孩子一起去??!試想一下,領著孩子一起去看病,會有什么好處?(可以指點他,第二次可以照著第一次去做。)。
師:這樣的做法用文中的詞來說就是——按圖索驥。你能結合我們剛剛的討論說一說“按圖索驥”是什么意思嗎?(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找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做。)看來在逐字解釋的基礎上擴展引申義是一個不錯的解釋詞語的辦法。
師:在這一段中有一句話更能體現出母親的后悔,你找到了嗎?
出示:這樣雖說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師:他找到了這個句子,其他同學能給他的朗讀提點建議嗎?你能再試著讀一讀嗎?
為什么你揚高了音調?讀完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反問句)你能把它改成陳述句嗎?這里用反問句有什么好處呢?(加強語氣,突出母親的后悔萬分。)。
師:此時的母親追悔莫及,甚至開始在心里懷疑自己是全天下最狠心的母親?,F在我們化身為母親,懷著對兒子的愧疚,齊讀這段話。
師:作者通過對母親心里想法的敘述把母親的后悔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里用到了一種常見的描寫人物心理的方法,叫做“內心獨白法”(出示定義:內心獨白,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自己內心所想的內容。)這種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描寫人物的心里話。內心獨白的內容可以通過幾種方式來表達。
(2)感受母親的擔心。
師:除了后悔,這個母親的情感還有沒有其他變化?讀一讀你找到的片段。
出示: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師:這里有一個直接描寫心情的詞語(忐忑不安)什么是忐忑不安呢?都說從字形可以揣測字意。我們看一下忐忑的字形,你能猜出忐忑不安的意思嗎?(形容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還有一處直接描寫心理的語句——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此時就讓我們化身成那位母親,母親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孩子在路上病情加重,旁邊沒有人幫忙;找不到掛號的地方;迷路;忘了帶錢、、、、、、)是啊,兒是娘的心頭肉,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子連心,想到兒子會面臨的困難,母親的心里一陣陣揪心的痛,這種揪心的痛遠遠勝于病痛十倍、二十倍。
你通過想象,走進了母親的內心。說得這樣好,能不能讀給我們聽?
師:同學們讀的很好!細心的孩子一定發現了,這一段除了有正面的刻畫,還有對其他事物的描寫,誰找到了?(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讀完這句話,你覺得哪些詞語給你印象深刻?(艱澀)艱澀是什么意思?(時間過得慢,很難挨)。
師:母親此時忐忑不安,她覺得時間越來越慢。而時間過的越慢,母親就越(忐忑不安),那在這段煎熬的時間里,母親可能在干什么?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來回踱步、站在窗戶前張望,想要去醫院找兒子、、、、、、)也就是母親對兒子十分擔心。這段時間對母親來說仿佛是度日如年。
沙漏里的沙一點一點地墜入母親的心,母親心里的沙一點一點地增多,就像她的心一點一點變得沉重了。這個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母親心理變化的過程。
誰來試著讀一讀這一段?我們先找男同學為大家讀。男同學讀的很好。仿佛時間一下子慢了下來。女同學再試試,讓時間過的再慢一些。女同學聲音優美,不僅時間慢了下來,母親的心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
(出示:雖然我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尋找適宜鍛煉看病的病種,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師:此時,母親的心理是什么?(自責)為什么母親要“我”獨自去看病呢?(想鍛煉我獨立生活的本領)。
師:想法是美好的,決定是善意的。但此時此刻,兒子看病久不歸,“我”生怕兒子出現什么意外,所以對自己當初的決定很后悔,覺得自己對孩子太殘酷了,不禁深深地譴責自己。
此時母親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結合剛才的朗讀,你覺得這段心理的刻畫有什么特點?(描寫了假設的'想法,也就是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
師:你概括的非常好。其實這是一種描寫心理的方法叫做“想象描述法”。所謂想象描繪法,就是借助想象來反映內心世界。人在特定的狀態下,耳邊或眼前會出現虛幻的畫面或聲音,而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聽到和看到的,如果將這些內容詳細準確地描繪出來,就是當時人物內心的最好寫照。
我們跟隨作者體會到了在讓兒子獨自看病的過程中,母親的內心經歷了后悔、擔心、自責等一系列變化。相信在母親一次次的糾結中,母親對兒子的愛也不由自主地躍然于紙上。讓我們再次走進心理刻畫,再次深情地感受母愛。
(配樂,師生合作)母親發現兒子感冒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后又改變了主意,決定讓兒子獨自到醫院看病。母親想用這種方式磨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可是從兒子搖搖晃晃地出了門的那一刻起,母親就后悔了,她心想:來日方長,鍛煉兒子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母親在家忐忑不安,心疼痛地收縮成了一團,她不禁深深自責——假如事情重來一次,我再也不會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其實像這種嚴厲的愛,我們生活中并不缺少,深沉的愛在硬逼你咽下雞蛋的監視的目光中;深沉的愛在你不會做題時,讓你先獨立思考的嚴厲中,母愛是最無私的,最無微不至的。
師:這節課除了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你還有哪些收獲?(學到了描寫心理的兩種方法。內心獨白法和想象描述法。)。
其實在眾多的寫作手法當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豐滿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的莫過于心理描寫。同學們要自己的習作中試著對人物進行一些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
師:母親的心理變化我們體會到了,其實本文的小主人公的心理也在母親一次次擔憂、自責中發生著變化?,F在就讓我們化身為文中的小男孩,試著將他矛盾的心理寫一寫。適當運用今天學到的描寫心理的方法:內心獨白法、想象描述法。
小練筆:由于高中會考,短短的三天假期已經結束。當我們再回到班級,坐到課桌前,腦海中依舊浮現出假期甜蜜美好的時光。望著老師嚴肅的臉,此時你的心情肯定十分矛盾。請將你的心理活動描寫下來。(300字左右)。
多媒體運用與音樂欣賞教學的巧妙結合。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也擴展了學生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能巧妙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會取得許多積極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兒童,這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一二年級低齡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因而在上這一階段年齡欣賞課時,我們可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通過觀看動畫、視聽、律動、繪畫、剪剪貼貼、游戲、情景表演、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在其中較好地把握好多媒體的運用,以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從而更好的為低年級音樂唱游教學服務。
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可盡量地運用vcd和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直觀的通過視覺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例如:在欣賞《小青蛙》和時,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燈片教學。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后,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幽靜的畫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們自己的照片,好象他們自己在月亮上嬉戲、玩耍。由于欣賞教學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發了小朋友的興趣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對主旋律的記憶。隨著音樂邊聽邊動,能幫助孩子們感知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和情緒起伏,營造良好效果和課堂美感,使孩子們更能投入到音樂所展現的情景中。
[1][2]。
這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課的內容,目標是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并應用加法結合律使計算簡便,還有就是要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這節課應該由例題引入的,但是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使用結合律使為了使計算簡便的效果,我設計了兩組題讓學生做,分成男女生競賽,男生做每組題的左側題目,女生做右側題目,等到做第三題的時候男生開始不滿了:“老師,我們的題難的了,算的時候都得用筆算,而他們女生的題直接口算就能得出結果了”,于是我趕緊調整預設,讓女生完成第三組題的左側題目,男生完成右側題目,從而也讓男女生互相體驗一下因為計算順序不同而導致計算起來難易度也不同。這三組題的安排是這樣的:1.(78+34)+6678+(34+66)。
2.(129+45)+155。
129+(45+155)。
3.(3185+497)+5033185+(497+503)。
通過這種競賽的形式,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簡便計算為我們的'學習帶來的好處和便利,于是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渴望,所以,在正式進入新知的時候我采用了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孩子們我們為什么要將后兩個家數先結合起來,目的是要干什么?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知道我們之所以要這樣算,是要湊整,使得計算起來更簡便,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的記住了加法結合律的定義。
但是,本節課還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前面安排學生探索新知的時間太長,導致后面很多加強訓練的習題沒有能夠在本節課完成,課后還設計了一道奧數題讓學生計算,但是因為時間關系只能作罷!在二班講這節課是第二節,所以我注意在時間方面把控課堂,得出結合律的定義之后就開始檢測和應用,因此二班做的練習相對五班的同學來說要多一些哦!
在教學本節課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學生的固定思維比較嚴重,大多認為定義說的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就是固定不變的,于是,發現第一個加數和第三個加數可以湊整也不敢往一起結合進行計算,這同時也說明我在講授結合律的時候就只是針對結合律講的,沒有注意到要跟交換律聯系,如果將兩節課的知識教師先做一個處理的話,相信學生能夠做到有樣學樣,應用自如。在今后的教學中,如果前后課有聯系的話,還是多做一些前后銜接的工作方便學生學習和提煉新知吧!
1、使學生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運用意識。
2、學會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初步培養符號感和歸納、推理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理解并掌握運算律,并進行運算。
主動探索法。
掛圖、卡片。
一、情景導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玩嗎?玩什么?(師生做游戲進入新課)。
2、出示情景圖,仔細看圖,讀懂圖中的信息。
(1)同桌間說信息,提加法問題。
(2)展示學習成果(師相機貼出問題卡)。
(3)教師小結進入課題并板書:加法運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1、解決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
(1)學生自練,展示學習成果。(指兩名用不同方法計算的同學展示)。
(2)說說自己的發現。(同桌交流,展示)。
(3)師小結并板書28+17=17+28。
(4)讓學生舉例(自練)展示教師相機板書。
2、討論交流:
a每組中的兩個算式的異同。
b這幾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這樣的特點?
c說說自己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話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
d用字母a、b表示兩個加數,怎樣表示?(師生交流總結并板書)。
ea+b=b+a(說說字母各表示什么?)。
3、練習。
357+218(計算并驗算)。
(1)出示問題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己練習,師巡視指用不同方法。
計算的同學上臺板演)。
(2)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結果,師板書:(28+17)+23=28+(17+23)。
交流自己的發現。
(3)出示兩組算式,觀察并探索其中的規律。
用學習例1的方法總結出加法結合律,說說其中的字母及識字的含義。
四、鞏固理解運算律。
卡片出示課后“想想做做”中的練習題(自練,指名說)(同桌交流,展示)。
五、總結提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哪兩個運算律?說說自己的收獲。
2、教師小結: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率都是加法運算中存在的規律,涉及到的數都是加數。加法交換率涉及到的加數只是交換了位置,和不變;加法結合率涉及到的加數位置不變,只是改變了運算順序,和也不變。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未完成的題目板書。
運算律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
教材第33頁的主題圖,第34—35頁的例1(乘法交換律)和例2(乘法結合律)以及練習五中的相關習題。
1、讓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規律,能用字母表示規律。
2、讓學生學會運用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等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多媒體。
嘗試法、觀察比較法。
一、復習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請你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說一說怎樣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題圖引入。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指定多名學生說一說。)。
2、學習例1。
(1)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2)啟發學生思考:要解答“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主題圖中哪些相關信息?指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邊板書:
4×25=100(人)25×4=100(人)。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解法有何異同。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6)觀察上面幾組等式,從中你能發現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發現的規律嗎?(分組討論交流)。
(7)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學生齊讀。)。
(9)拓展: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10)我們學習哪些知識時用了乘法交換律?
(11)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35頁“做一做”的第1題。
3、學習例2。
(1)出示例2: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2)啟發學生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指定學生回答,教師邊課件出示: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指定不同算法的學生發表意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邊板書:(25×5)×2和25×(5×2)。
(4)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的異同:計算順序不同,但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計算結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號把這兩個算式連起來。即:(25×5)×2=25×(5×2)。
(5)哪一種方法計算起來更簡便?
(6)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指定學生回答,教師邊板書。
(8)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小結: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9)用字母怎樣表示?(a×b)×c=a×(b×c)。
(10)反饋練習:完成教材第37頁的第2題。
(1)出示: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5×37×2125×4×8×25。
(2)思考:怎樣計算簡便?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定學生上臺板演。
(4)集體訂正,指定學生說一說各題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反饋練習:教材第35頁“做一做”的第2題。
6、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后集體交流。)交換律是兩數相加、相乘的規律,即交換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相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三、小結。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整節課的學習要點。
四、作業。
《練習冊》第14頁第1課時的所有習題。
4×25=100(人)25×4=100(人)。
4×25=25×4)a×b=b×a。
(25×5)×225×(5×2)。
=125×2=25×10。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1、認知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下列詞語:
漓江無瑕翡翠峰巒雄偉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情感目標: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排比的寫作手法。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別具體講述了桂林水的特點和山的特點,理解用對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寫作手法。
對課文最后一段內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體會。
dvd光盤。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巧用視頻,開課激趣:
1、播放萬里長城、頤和園圖片,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對美景的向往,從而引入課題。
教師邊展示桂林地區圖邊解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就讓我們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駛入那美麗的山水畫卷當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視頻)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視頻,讓學生用一句話說出畫面的內容?(生自由發言3-4個)。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梢杂梦覀円郧皩W過的幾種學習課文內容的方法中選擇你喜歡的,也可以自己創造新方法。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
2、小組學習(播放3分鐘輕柔舒緩的音樂)。
三、選用視頻,品讀課文,感悟山水之美。
(一)巧用視頻,誦讀水之清碧。
1、先讓學生感情朗讀匯報的課文,再談談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學談感受。(此時適時播放桂林的水視頻讓學生進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播放漓江水特點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參與評價)。
(1)學生朗讀,師生評議,教師進行示范。
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老師指導學生齊讀。
(3)指導學生誦讀。教師提示:表現三種情感,第一種水靜是欣慰;第二種水清是驚喜;第三種水綠是贊嘆。
4、指導對比寫法的運用,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
(播放圖片:1、波瀾壯闊的大海,
2、水平如鏡的西湖,碧綠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漓江的水靜、清和綠。
總結板書:說西湖說大海,不是說漓江比它們都好,是各種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個特點,第一個靜。(教師板書“靜”)第二個什么?(教師板書“清”)第三個什么?在課文表達綠的時候,還用了個什么詞?(引導板書“碧”)。
(二)精選圖片,品讀山之秀奇。
1、學生匯報讀書方法,讀讀匯報的課文。(師出示桂林山的畫面,學生逐個朗讀。)。
2、學生談感受。
3、指導朗讀課文。(出示課文內容,生讀課文)。
課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重點指導:
(1)讀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現出一種內心的驚嘆。
(2)指導“啊”的音變規律。
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后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4、對比寫法,突出桂林山獨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與桂林的山進行比較,得出:桂林的山是奇、秀、險。
本環節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匯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舉一反三的能力強。第二,發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為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高興!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三)感悟山水組合美。
1、學生匯報課文的最后一段。
學生讀課文。(播放山水相依視頻)。
讓學生談感受。(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感悟山水相依,誰也離不開誰。)。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
(齊讀)“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闭勆剿嘁赖墓鹆纸o我們的感受。
(播放視頻)坐在船上,行駛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獨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連忘返。
2、指導朗讀,邊朗讀邊談感受。
1、贊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來贊美了桂林,老師用了一首詩來贊美她,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桂林呢?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對聯、詩、歌曲等等,來贊一贊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匯報。
(師作詩)慕名觀賞蕩輕舟,靜水清流碧悠悠。奇峰競秀拔地險,山水相依畫中游。
3、讓學生欣賞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視頻)。
學生談收獲: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1、請把自己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寫下來。
2、搜集有關桂林山水的景點圖片,辦一期桂林山水圖片展。
總結語:同學們,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也有夢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它不愧是我國自然風光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國家的驕傲。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親自到桂林山水中細細游覽。
桂林山水。
漓江靜清綠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奇秀險人在畫中游。
原因特點感。
這是一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不一樣。在設計這堂課之前,我想課文中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思維過程是讓學生明白看待問題要多角度的關鍵。于是就將這一環節作為重點進行處理。
接著鼓勵學生讀好課文,在由衷贊嘆聲中,學生將課文讀懂了,并能結合“矛、進攻、盾、自衛”等詞語概括了全文主要講的一件事。
其次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四人小組讀讀2、3、4小節,進行討論:發明家的思路是怎樣的?劃劃有關的詞句。
把學生討論的內容板畫下來:
為了讓學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讓學生照著板畫來說說發明家是這樣發明坦克的。
學生紛紛議論:鉛筆和橡皮的結合——橡皮頭鉛筆;
電風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調……。
反思:新課標中具體的3~4年級閱讀目標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本課的3、4環節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目標?!按箫@神威”詞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對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的過程復述,即訓練學生的思維,又對文本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
開發智力無凝是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本文發明家的思維過程是值得學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反思發明家想法的過程使自身學會在看待問題上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發散思維,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加法結合律就要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于加法結合律一個教學難點,教學中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征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征。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征,通過“由此你想到了些什么”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征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從思考中獲得了快樂,從運用中得到了啟示,所以整堂課學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規律。學生思維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圖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對加法交換律的概括與提升,又能發展符號感。
我還注意讓學生在交流共享中充實學習材料,比如說:讓學生再寫這樣的算式進一步驗證,增強結論的可靠性。注意滲透數學的學習方法,即讓學生踏踏實實經歷了“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交流合作——得出結論”這一數學知識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生自己想,自己說,自己舉例,自己得出規律,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的來說,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自我感覺不是很好,由于我的心理素質的問題,在課堂上一緊張,個別環節不夠緊湊,這也是本人的教學機智不夠靈活,缺乏經驗,還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完善自己。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教學中具體的教學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一、復習準備,引入問題情境。
請同學們做口算題。
2×550×225×48×12540×25。
根據同學的回答總結出:5和2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十;25和4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千。
教師板書:5×225×4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2、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上節課我們根據這副圖的信息提出四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解決第三個問題。
板書: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哪幾個信息?
3、小組合作,列出綜合式。
學生做完后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種思路是先求一共種多少棵樹,再求一共澆多少桶水;另一種思路是先求一組澆多少桶水,再求25組一共澆多少桶水。)。
板書:25×5×225×(5×2)。
=125×2=25×10。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澆250桶水。
4、討論、比較。
提問:
(1)這兩個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們的結果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是相等關系。)。
板書:25×5×2=25×(5×2)。
(2)等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議論后得出:等式兩邊算式中的3個因數一樣,都是25,5和2;它們的運算符號是一樣的,都是乘號。
(3)那它們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們的運算順序不一樣,左邊算式要把前2個數相乘,右邊算式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后邊小括號里面的。
(4)哪個算式計算起來更簡便呢?
師概括并啟發提問:
這兩個算式因數相同,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都是相同的,這種現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如:
3×6×5=3×(6×5)。
7×4×20=7×(20×4)。
25×8×4=25×(8×4)。
啟發提問:
(1)這三個等式中,每組等式的.因數一樣嗎?(一樣的)。
(2)它們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的)。
(3)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明確: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把前兩個數先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
(4)三個等式右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得出:三個等式右邊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
(5)它們每個等式左右兩邊運算順序不一樣,但它們的積呢?(積是一樣的)。
師概括:通過剛才的計算、討論,看來咱們發現的現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規律性的。
6、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咱們再觀察一下,在乘法中,三個數相乘,可以怎么算?還可以怎么算?
學生議論。在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概括并板書: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啟發學生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因數,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書:(a×b)×c=a×(b×c)。
師概括:我們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可以改變乘法中的兩個因數的位置,今天我們學習乘法結合律可以改變乘法運算當中的運算順序,它們的積都是不變的。
8、看教科書,討論小精靈提出的問題。
計算43×25×425×43×4。
先讓同學獨立計算,然后討論,明確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0、練一練。
完成35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題,請生板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六第2題。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2×125×825×17×4(25×125)×(8×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系,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嘗試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96+35=35+()204+()=57+204。
23+()=15+()()+257=()+63。
2、觀察與發現。
提問:仔細觀察這6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3、猜測與嘗試。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數交換位置以后,結果都相等呢?
4、生活中的應用。
圖示:
5、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現。
【預測:學生的說法可能不夠簡練和準確,教師用肢體、表情等引導學生說清楚,再歸納】。
教師小結:類似這樣的`等式能寫完嗎?雖然咱們寫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細觀察,它們卻蘊藏著共同的規律,那就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叫做加法交換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用字母a和b來表示兩個加數,那么,加法交換律可以寫成:a+b=b+a。
7、加法交換律的應用之一:驗算。
加法交換律是我們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時候曾經用過它?
加法驗算,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
1.運用加法交換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例題:回到操場,剛才是跳繩的同學,現在有什么變化?(屏示:23個踢毽子的女同學)。
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列出綜合算式。
展示(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種進行展示):
28+17+2328+17+2328+17+23。
=45+23=17+23+28=28+(17+23)。
=68(人)=40+28=28+40。
=68(人)=68(人)。
28+17+23。
思考,如果不使用加法交換律調整加數的位置,有沒有辦法先計算17+23呢?
【預測:學生能很快想到,使用小括號,可以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使計算簡便?!?。
指明一位學生板演。
3、猜測規律,舉例驗證。
這個發現,會不會僅僅是一種巧合呢?如果換成其他的三個數相加,左右兩邊的得數還會相同嗎?你能不能再舉些例子來驗證?同桌互相驗證,全班匯報。
學生觀察,教師提問:計算28+17+23,按照四則運算法則,應該先算什么?(指明學生回答)。
歸納小結: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結果不變,這就叫做加法結合律。
鼓勵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6、鞏固與練習。
你能在方框內填出合適的數嗎?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三、課堂練習。
1、你能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一連嗎?
(1)72+16a.(75+25)+48。
(2)45+(88+12)b.16+72。
(3)75+(48+25)c.(45+88)+12。
(4)(84+68)+32d.84+(68+23)。
集體訂正后,教師小結。
2、拓展練習。
四、課堂小結。
原來巧用運算律還能使一些計算更簡便呢!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小班的幼兒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但也存在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關注。在成長過程中,幼兒逐步體驗到了自己與同伴之間的'關系,漸漸學會彼此關心和幫助。本活動通過故事《我們來幫你》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別人,體驗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
1、幼兒能夠理解故事內容。
2、幼兒知道要關心幫助別人。
教學掛圖、小動物頭飾。
1、導入活動:教師戴雞媽媽的頭飾,講述:咯咯咯,今天我雞媽媽可高興了,因為我要帶著我的雞寶寶回新家去。教師可以做一些雞的動作,用夸張的語調,吸引幼兒的注意。
2、看圖片聽故事。
(1)教師出示圖片,有表情地講故事。
(2)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雞媽媽帶著小雞去哪里?(去他們的新家)。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橋被水沖斷了)。
雞媽媽和雞寶寶又不會游泳,想想他們心里著不著急呢?(非常著急)這時小鴨子說了什么呢?(我背你們過河)。
小烏龜說了什么呢?(我們來幫你)。
大象又說了什么呢?(我來幫你)。
小朋友們想一想,雞媽媽和雞寶寶過河了沒有呢?(過了)。
教師總結:我們要像小動物一樣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3、情景表演。
(1)教師請幼兒戴上小動物頭飾分別扮演雞媽媽、雞寶寶、小鴨子、小烏龜、大象。
(2)教師講故事,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表演故事。
(3)教師評價幼兒的表演。
建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說說自己可以怎樣幫助別人。
文檔為doc格式。
。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
2、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計算器。
一、發現問題:
1、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估計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結合律。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biyelunwen/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