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案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下面是一些一年級教案的實際應用范例,希望能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
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宇《左右》是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一個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的空間觀念,讓學生能夠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中的重點是教會學生認識左右,難點是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我在教學中的設計主要通過讓學生體驗左右,之后感悟左右,然后理解左右的相對性這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體驗左右。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是在情境創設中,我用謎語的形式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和學生們緊緊圍繞謎底“手”進行初步體驗,通過找一找活動,讓學生體驗左右,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其實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
二.為了降低學生理解左右相對性的難度,我先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左右。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左右相對性的理解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單是教師口頭講述,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地困難。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說一說文具擺放的位置,自己動手擺一擺等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之獲得切身的體會和理解。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娛樂,在娛樂中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密切聯系的,于是在理解左右的相對性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握手,站位置、模擬上下樓梯等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娛樂中去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效果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們基本能夠在活動中理解左右的相對性。但仍有少部分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能夠在活動中體驗和形成具體的方位及空間觀念。于是讓我意識到在課堂中必須給予學生一個發展的舞臺,給予他們一個發展的階段性,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左右的價值。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恰當的分配各層次知識學習的時間,不光要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知識的落實;要合理的安排教學的進度,尤其要注重細節的處理。而這些都是我沒有做好的。例如在時間的安排上,感悟左右用了大量的時間,于是在理解左右的相對性上時間就不是很充分,從而沒有很好的突出教學難點,使部分學生在理解上仍有困難。一些小的細節,例如在板書左右時應注重強調它們的書寫,這是我忽略的。此外還應該信任學生,給予他們充當小老師的機會,畢竟在課堂上,在有限的40分鐘里,老師的力量是有限的,例如在擺一擺這一個環節中,完全可以把檢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就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思考、語言表達的能力,以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雙重教學目的。這些都是我需要學習和進步的地方。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通過很多老師對我的評課,讓我意識到自己和優秀教師之間存在著差距,存在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多觀察,多學習,遇到問題多請教,把課堂當做鍛煉自己的一個平臺,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申明:本人保證以上資料屬于本人原創,任何版權糾紛由本人負責,未經本人或授權,不得轉載)。
理解并熟記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培養理解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實踐、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培養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探究的條理性,培養嚴謹的學習態度,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3的倍數特征。
教學難點。
探究3的倍數特征的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競賽導入。
1、請說出2的倍數的特征、5的倍數的特征。
2、下面各數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3、5、15、8、200、87、65、164、41、22。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有什么特征?
3、你能說出幾個3的倍數嗎?上面這些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你能迅速判斷出來嗎?
4、比一比。請學生任意報數,學生用計算器算,老師用口算,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凑l的數度快!
5、設疑導入: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這節課就來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準確迅速地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揭示課題)。
二、猜想探索,歸納驗證。
1、大膽猜想:猜一猜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說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有的同學舉出反例加以否定)。
2、觀察探索:出示第10頁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數,把它們圈起來。
(2)議一議。觀察3的倍數,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學生交流)。
(4)問題啟發:
大家再仔細看一看,3的倍數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規律?
從上往下看,每條斜線上的數有什么規律?(個位數字依次減1,十位數字依次加1)。
個位數字減1,十位數字加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條斜線的數,各位上數字之和分別是多少,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數字之和都是3的倍數。)。
3、歸納概括:現在你能自己的話概括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嗎?
3的倍數的特征: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4、驗證結論。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發現了3的倍數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數或更大的數,你們的發現還成立嗎?請大家寫幾個更大的數試試看。
(1)嘗試驗證。(生寫數,然后判斷、交流、得出結論。)。
(2)集體交流。
教師說一個數。如342,學生先用特征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一個更大的數。***,學生先用特征判斷,再用計算器檢驗。
5、鞏固提高。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4.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彩筆,食品圖片。
教學設計。
創設情境,提供原始數據。
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畫外音):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只叫聰聰的猴子。
(小猴聰聰):大家好,我叫聰聰。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請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來為我慶賀,你想認識它們嗎?瞧,這就是我的朋友們。
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1.提問。
a.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只?
b.不知道,沒數清,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
2.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三種動物各有幾只?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匯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a.誰來說說你們組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c.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慢動作的。)。
6.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簡便?為什么?
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學生說教師在表中填出數:7、4、6。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只?請看!
3.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4.提問:這個同學統計的對嗎?你們統計對了嗎?
5.你能不能把這些數量填到表中?
6.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計表。
7.展示學生填的統計表,集體訂正。
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三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涂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b.他涂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涂的又對又漂亮!你們涂對了嗎?
4.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么?
練習應用。
1.聰聰明天要過生日了,現在它在干什么?我們去看看。
2.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這么多好朋友來我家,我要買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們。
這么多好吃的,我該買些什么招待它們呢?小朋友,你能幫我選一選嗎?
3.大家愿意嗎?
4.打開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聽清要求:根據聰聰家來的客人和食品的種類以及數量,先小組討論一下要選哪幾種食品,把食品的圖片貼在這個表的上面(出示統計表),下面寫出所選食品的數量,然后每位同學再根據所選食品的數量,在下圖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出示統計圖)。
6.展示、評價。
a.××,給大家說一說,你選了哪幾樣?為什么這樣選?
b.還有誰愿給大家說一說?
c.這么多同學想說,這樣吧,說給同位聽一聽。
7.看著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8.同學們幫助了聰聰,聰聰可高興了。
9.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歡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見!
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統計的方法。比如,剛入學時,老師要統計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安排好座位;學校要統計出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訂做校服,這些都是運用了統計知識。
實踐活動。
課下就請你做個小小統計員。咱們學校有這么多樹,你能統計一下有幾種,各有幾棵嗎?
現在我們就拿好筆和要填的表到校園里去看一看,統計一下。
反思:
這節課,不僅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而且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借助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是一節不錯的課,感覺較好。
1,能正確地讀出計數器上的數,并能正確地寫出來。
2,知道讀數和寫數都是從高位開始的,并能知道數位的順序,知道各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含義。
3,通過讀數和寫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根據學生認識空間方位的特點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般學生在6歲時就能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后”,但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辨別尚未發展完善。因此,在教學中,對于“上、下”“前、后”,可以盡量放手讓學生獨立辨別,而對“左、右”的辨別,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來幫助學生認識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進而使學生對左右的認識逐步深入。
二、在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辨認位置關系。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新課程改革也視學習為“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聽口令和聽反口令拍手的游戲活動,當看到自己拍的和別人一致時,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發現自己“上當”的同時,他們就會趕緊糾正。如此設計,不僅注重學生認知上的需求,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上的滿足,使學生心中充滿激動與挑戰,獲得內心的充實和滿足。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學生的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無疑會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積極投入學習。
三、重視用比較規范的語言表達“上、下”“前、后”“左、右”這三組位置關系。
引導學生用比較規范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是學生理解位置關系的重要表現,學生不僅會按照“指令”擺放物體,同時也能夠用比較規范、流利的語言表達物體的位置關系。
四、解決中運用,感受實用性。
教學中呈現上樓梯的圖片,告訴學生我們平時在走路、開車時,都要按照交。
通規則的要求靠右行駛,這樣才能安全、有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個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個空檔,手指數比空檔數多1,空檔數比手指數少1。
指出:其實像這樣的有規律現象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首先我們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書:找規律)。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生1:夾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樁和籬笆。
(板書:夾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
2、觀察“夾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圖)。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樣排列的?
生:一個一個排列的。
生:不是。是按照一個夾子、一個手帕……這樣排列的。
師:對,它是按照夾子、手帕、夾子、手帕……順序排列的。(板書:夾子、手帕、夾子、手帕……)。
師:第一個是什么?最后一個是什么?
生:夾子。
師:第一個和最后一個都是夾子。還可以說成兩端都是夾子。
師把板書補充完整。(夾子、手帕、夾子、手帕……夾子)。
3、小結:像以上這樣一個物體與另一個物體間隔的排列,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師:看一看,圖上一共曬了多少塊手帕?用了多少個夾子?想一想,你發現夾子的個數與手帕的塊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夾子數比手帕數多1,手帕數比夾子數少1。)。
4、觀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圖)。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呢?誰來說一說。(小兔和蘑菇間隔排列,兩端都是小兔,小兔數比蘑菇數多1,蘑菇數比小兔數少1。)。
5、觀察“籬笆和木樁”(出示部分木樁圖)。
師:再來看木樁和籬笆,你找到其中的規律了嗎?
說一說:你找到的規律是怎樣的?
6、歸納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一起發現了圖中存在的一些規律。一般來說,像夾子、小兔、木樁這樣,是處于兩端的物體(板書:兩端);像手帕、蘑菇、籬笆這樣,是處于中間的物體(板書:中間)。
現在,誰來說一說,兩端的物體與中間的物體間存在什么規律?
三、動手操作:
同學們真聰明?,F在,老師就要來考考你們了。(課件出示題目)。
請同學們拿出身邊的小棒和小圓片,擺一擺,使得你擺出的圖形也符合這種規律,看誰擺得又快又正確。(學生動手操作)。
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呢?誰上來擺一擺,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擺的。
(讓擺得較快的學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擺的情況)。
師:如果將最后一個小棒拿掉,結果會怎么樣呢?
問:為什么同樣是間隔排列,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呢?(小棒和小圓片個數相等)。
它們是怎么擺放的?(也是間隔排列,但兩端的物體不相同)。
小結: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如果兩端物體不同,那么排在兩端的物體和中間的物體個數同樣多。
四、鞏固、應用:
1、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也有這樣的規律。你能說一說嗎?((生舉例說明)。
-如:樹和樹之間的空檔間隔排列,兩端都是樹,空檔比樹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條藍的一條黃的排列著。
-再如:每天學校做操時,操場上排列的隊伍、廣場的柵欄、……。
2、師:老師這兒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來幫助解決。大家請看屏幕。(課件出示題目)。
(1)、“電線桿和廣告牌”
(有24塊。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塊廣告牌,廣告牌的塊數比電線桿的根數少1)。
追問:如果有25個廣告牌,那又會有多少根電線桿呢?為什么?
(2)、“鋸木頭”
師:圖中這人在干什么?
鋸木頭中是不是也有這種規律呢?
a、把這根木料鋸一次,能鋸成多少段?鋸2次呢?(課件出示)。
b、如果要鋸成6段,需要鋸幾次?(課件出示)。
問:同學們發現什么規律了嗎?誰來說一說?(鋸的段數總是比次數多1,鋸的次數總是比段數少1。)。
用這個規律快速搶答:鋸7次能鋸成多少段?鋸9次呢?55次?
反過來,如果要鋸成8段,需要鋸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結: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熟練掌握了規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規律:
1、請同學們再來看一看河堤上種的樹。(課件出示)。
師:有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要種一棵桃樹。一共可以種多少棵桃樹?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請同學們再看這一題和上面一題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上一題是在河堤的一邊栽樹,這一題是在圓形池塘的一周栽樹)那答案一樣嗎?(同桌交流)。
學生有可能會出現兩種答案(75,74)哪一種是正確的呢?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一條很有用的規律,還運用這條規律解決了不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實,這樣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老師也找了一些,我們一起來欣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一、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欲望。]。
學生小組內交流,并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數,并且進行有序觀察。
[通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老師根據匯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并擺在桌子上。
[通過小組交流、認讀數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
二、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三、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8—9頁,然后試著算一算:6+9=7+4=6+8=。
15-9=13-9=12-9=14-9=16-9=。
教學內容:
第8—10頁的內容(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目標:
a:知識技能性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十幾減9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經歷探討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1)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板書:15—9。
(3)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于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系舊知識進行計算。)。
(4)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于6;。
(3)10減9等于1,l加5等于6;。
(4)15減5等于10,再減4等于6。
(5)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么多的想法都是對的,那么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說想的過程。然后指名說,再在方框里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最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
四、作業設計:
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板書:十幾減9.
15-9=616-9=713-9=414-9=5。
11-9=218-9=917-9=812-9=3。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能正確熟練在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能正確掌握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2、正確熟練的進行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比100多1的數是99。()。
53和35一樣大。()。
97前面的數是98,后面的數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鄰的數是71和72。()。
從61到73中間有12個數。()。
一個數個位上是5,十位上是1,這個數是51。()。
78個是由7個一和8個十組成的。()。
39和41的中間是40。()。
40+5比50+4小。()。
二、創設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請你們參加她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參加嗎?(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三、探究新知。
(1)同桌說一說。
(2)指名交流。
2、光會提問題還不行,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撥一撥。
(2)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說算法和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0+30=50。30+20=50。
3、小結: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數都叫加數,“=”后面的數叫和。
5、你們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決嗎?并說出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小組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
6、請學生獨立完成課堂練習。
四、鞏固提高。
1、剛才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好,小白兔決定帶大家玩一個小游戲。(玩開火車游戲)出示課本練一練第3題,快速口答。
2、三只母雞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請你快速的找出每個小雞的媽媽是誰?
3、出示果園圖,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學會簡單的化聚。
2、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不亂花錢的教育。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準備。
1、小朋友到超市購物的課件及人民幣有關掛圖。
2.1角的硬幣10個,用膠布粘連在一起;1分的硬幣l個,用膠布粘在一起。
3.學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1.10十一是()十1個十有()個一。
2.一百有()十十一百有()個一。
3.2個十是()5個十是()。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課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購物的情境。引出買東西,要用錢,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板書:認識人民幣)。
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板書:元、角、分)。
2.教學例1。
教師: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學掛圖,請小朋友分小組討論兩個問題。
(1)從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錢?(2)它是什么模樣的?
3.教學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幣和一枚一角硬幣。
(2)讓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問:一個1角硬幣可以換幾個1分硬幣?1角=10分。
(3)出示10個l角的錢,一角一角地數,數出10角用膠布粘連,把它貼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問:“誰知道l0角和l元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推出1元=10角。(板書)。
(4)引導學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鞏固練習。
四、布置作業。
1.填空。
(1)1張5角餞可以換()張1角錢。
(2)1張1元錢可以換()張5角錢。
(3)1張1元錢可以換()張1角錢。
2.填空。
70分=()角3元=()角。
8角=()分10角=()元。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較好地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童話故事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觀察情境圖時,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許多果子,他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來,融入到了情境中,講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3,關注數學的人文價值。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敖虒W永遠具有教育性”,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對學生進行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懂禮貌的品德教育。
不足之處:
1、學生的學法不夠多樣性,就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2、課堂前5分鐘應該加入口算,讓學生復習口算知識。
3、100減幾計算不夠準確,強調不夠。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一樣形式再現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做“風車”,讓學生拼擺各種圖形、設計地板磚的花樣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我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我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數學科任。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所以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學生的情景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明白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資料,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并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資料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資料對于他們來說是舊知識,所以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我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到達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僅感興趣,并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本事,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教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景,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我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忙他們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
數的組成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理解上都存在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數的組成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中先根據小棒的組成知道數的組成,進而會在計數器上撥數,再根據計數器上的數來寫數,再說一說數的組成。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反復強化11-20各數的組成和寫法,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今天上了比一比,課堂上還是比較完整的將這課的內容上完了,但仍發現有很多問題。
在比較繩子長短這一內容時,出示主題圖問學生:“你們還能比較出兩根繩子的長短?”學生回答說:“能,因為從上面看,繩子的上端是一樣齊的,而小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紅繩子長?!蔽耶敃r是這樣說的:“你們回答的很好,但這樣比較方便嗎?”有的學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順勢引出要將兩根繩子拉直,一端對齊進行長短的比較。之后讓學生比較鉛筆的長短和直尺的長短,他們都能很好的進行比較,并能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高矮的比較,學生們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特別是加了實際的演示之后學生就更清楚怎樣比較高矮了。
輕重的比較,是個難點,在介紹天平的時候,告訴學生這個和蹺蹺板的原理是一樣的,他們才清楚了天平的用法。想想做做的第四題中的第二個題目是難點中的難點,很難和學生說清楚,從“一個紅蘿卜和三個胡蘿卜是一樣重的”到比較“一個紅蘿卜和一個胡蘿卜”的過程是重點,先讓學生明白是“一個紅蘿卜和一個胡蘿卜”比較輕重,在引導他們將兩個胡蘿卜難走,這樣看天平的那一端沉下去,就是哪個重!但在我講了幾遍后,再讓學生說,可還是有不會說,不明白的。真不知道怎么講!
在課堂上能夠合理地運用課上的資源,找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學生會很積極地跟著你的活動進行學習。比如,在比較高矮的時候,通過請兩位學生來演示以及教師自己和學生身高的比較,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也促進他們數學能力的提高。
讓學生回答問題,并板書:春雷。
春雨。
春風。
春燕。
小朋友。
請5名同學分別讀5小節,其他同學認真聽。
讓學生回答問題,并板書:春雷????????????醒。
春雨????????????軟。
春風????????????綠。
春燕????????????飛。
小朋友??????????長高了。
細讀課文。
齊讀:以男生、女生分別讀4小節,最后齊讀第5小節的形式。
齊讀:每大組各讀一小節,最后一節齊讀。
4人小組合作讀課文,比比哪一小組合作得最好,我要請合作得最好的小組上臺來讀。
請一小組上臺來合作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對同學進行評價。
現在女同學和男同學換一下,比比是女同學讀得好,還是男同學讀得好。
對學生讀進行簡單評價。
解釋“柳梢”的“梢”是指柳條的末端,
全班齊讀,再讀一遍,能背的可以試著背一背(根據板書)。
根據學生的背誦情況來評價,指出哪些是要注意的地方。
課后反思:
在評課時,張老師建議以這樣的導入展開。我也覺得很好。
展示作品,導入新課。(美術課上老師請小朋友畫過)。
1、分小組展示春天的圖畫。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應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從而到達教學的目的。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學以致用。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好處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推薦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十分樂意展現自我的。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并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設計得多么美麗,也不在于設計得多么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么狀況?和以往的教材”5能夠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用心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后》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一樣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此刻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么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必須都很好,可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能夠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于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總之,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生活體驗少,理解潛力也需要一點一點地培養,所以,我還會在教學中要不斷摸索,不僅僅提高教學效率,更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潛力。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daquan/biyelunwen/1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