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講奉獻有作為心得體會5篇
為了可以書寫自己的心得體會與收獲,教師應該認真分析與回顧自己的教學活動細節,以此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對于心得,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講奉獻有作為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個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帶的是一年級政治,在教學過程中,我有許多感想,特別是在政治教學上感想頗深。
首先,我感到與學生們在一起學習和生活是一件非??鞓返氖?。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喜歡問許多問題,在與學生一起解決了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后,會使我們內心有一種成就感,和教書育人的一種使命感。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特別喜歡輕松的游戲式教學方法,每當我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都特別的濃厚,而且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學習興趣。這樣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是平時的好幾倍。因此我在不斷地努力多增加一些有趣的能提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
最后,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多展示學生的能力,不要怕影響進度。這樣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空前的高漲,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書育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要使學生健康快樂地學到知識,我們教師就必須充滿耐心、信心和崇高的事業心,去從事我們偉大的教育工作。
眾所周知,朗讀是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始成大家。
在教學實踐中,我對朗讀有切身的體會,假如不讀,學生就無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讀,學生就無從感悟文章;假如不讀,學生就難以理解文章。一個沒有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是不可想象的。__市教研部門曾經在20__年對課堂教學做過一系列的調查,其中結果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時間在五分鐘以下,這個問題很嚴重。蘇教授認為關于訓練的理解和操作實在問題太多,需要我們繼續研究。20__年__市組織教研員學習的時候,有一位教研員發言說他通過觀察發現順__縣某山村學校的學生考試成績特別好,他想必定有一位不為人知的高水平教師。所以他打算到該校調研,以總結經驗。結果倆位教研員騎了自行車跑好多山路到了那所中學,跟校長說明來意后,校長叫來了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教師。這個老師很緊張,還以為出了什么事情。兩位教研員說明來意后,這個老師特別不好意思,他說沒什么教學經驗,也沒有教參,不知道該怎么教,就讓學生一遍遍朗讀。最后這個教研員無不風趣的說:“在教參到了那位老師手里之后,那個班的成績再也沒有這么突出過了?!钡拇_朗讀是語文學科知識中最本體的知識之一。她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是關于分析句子結構的基本技能:祥林嫂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改成長句子“她一手提著一個內中裝著一個空的破碗的竹籃”拋開字詞的結合能力來說,就是朗讀上我感覺第一個句子,長句向短句過渡,聲音有了延宕的效果,更有利于表現人物形象、意義和情感。
一、調查課堂教學現狀,梳理我在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3.學生朗讀的面窄。
4.教師朗讀指導機械匱乏。
二、在教學中面對問題實施的做法:
(一)潛心朗讀,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階段,是深入閱讀所應該著力扶持、鋪墊的過程,是訓練語言的熱身運動?,F代意義的感知除了讀通順、初步知道文章之大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脈絡,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句段之所在,初步感受文章思想境界之內核?,F在的閱讀教學已擯棄了逐詞、逐句、逐段、逐篇講讀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意愿,使其自主選擇,自主交流,自主評價,教學上往往打破教學常規。
(二)朗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個性,激發朗讀的興趣。
要激發朗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不愿開口,忽視朗讀的同學而言,培養其朗讀興趣無疑是提高他們朗讀水平的“催化劑”??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敝灰覀兩朴谝浴叭ぁ币?,以“情”導航,又何愁孩子們對文章中情感的領悟呢?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避免人云亦云,按老師的要求把學生訓練成一個統一的朗讀模式。朗讀形式應以個別讀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個體獨立性。默讀、齊讀、范讀、引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理解讀、欣賞讀等多種方法都是語文日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手段。為體現文章中心思想服務,為深刻理解課文表達的感情服務,依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需要,靈活,科學地安排讀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讀的興趣,又可起到激活語感的作用??梢圆扇∫韵吕首x形式來進行朗讀教學。自由讀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讀。這種形式不管從時間還是表達方式上都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在外學習聽課時,很多老師在讀上開動腦筋,比如有一個男老師講《安塞腰鼓》時他讓學生抓住“沖破”這個詞進行梯度式反復閱讀,盡管那位老師講的不是很多,可那節課確實讓學生感受到了奔騰的力量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再如有一個女老師講授譚歌《絕品》時,那樣長篇幅的文章,又有傳奇色彩,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讀呢?她摘錄了體現人物個性最為明顯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讀,當有一個小男孩讀的怯怯的,沒把人物個性讀出來時,她靈機一動說讓學生可以嘗試反串閱讀,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也達到了預期效果。在教授巴金《日》和《月》時我讓男生讀《日》,想讓學生感受升騰和壯闊,讓女生讀出《月》的柔媚和冷清。學生中有要求換位讀的,我故意說聲音條件有限制,結果學生不服氣,有的學生換位讀效果更好,氣氛也很活躍,大家分別在下面讀,我想我就達到想要的效果了。朗讀還可以采用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我們創設情境,對于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刹シ耪n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
多種方式的朗讀中,學生最感興趣,取得效果最好的要算是分角色朗讀。學生總是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由此我想直接讓孩子先選定自己的角色,根據自己的角色再去選文章中相應段落進行理解,內化,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更有高明的孩子將文章語言演變成自己的語言,感情更是油然而生,這才是朗讀的升華。例如最近教授《范進中舉》時,學生爭先恐后想要分角色朗讀,有的學生本來是個性格張揚的孩子,讀文章向來情緒高昂,可讀到“高鄰,你曉得我今日沒有米,要賣這雞去救命,我又不同你頑,”卻把握了人物的身份及個性,窮酸書生的無奈及忍氣吞聲也通過這個孩子的朗讀傳遞下去了。的確,語言文字中蘊涵的語境、語意不是光做技術性的指導和操作就能夠領悟的,它重在一個“悟”字。只有經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充分讀悟的過程中進行闡析,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表情達意能力等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有效的提升。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在指導的設計上多花一些時間,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讀技巧,發展朗讀能力。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能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過去傳統的朗讀教學中,一節課重點朗讀哪幾個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師所定。教師通常會說:“同學們,這幾個句子很重要,讓我們來讀一讀!”至于為什么重要?為什么要讀?學生卻一頭霧水。這樣做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老師讀,不利于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把“要我讀”轉變成“我要讀?呢?應由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讀。我們可問學生“你最喜歡哪幾句?”“你覺得哪幾句寫得最美?”“你最想讀哪能幾句,哪幾段?”“你想怎么讀?”然后讓學生利用一些時間找出自己最想讀的部分來練習,最后讀給大家聽,由其他學生一起來評評,再比比,誰能讀得更好。那么這段時間是學生讀書讀得最認真、最帶勁、最動情、最仔細的時候。他們或許會把整篇文章翻來覆去地讀上好幾遍,以找出待會兒最能展示自己朗讀水平的片段來;也許會把所有感情都用上,以期讀得感人肺腑;也許會動用所有感官認真練習,企圖征服全場觀眾。這時的場面對學生來說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接下來,趕緊讓胸有成竹的學生們都來比試一番!那么可想而知,學生們肯定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剛才準備好的那兩下子統統表現出來。這個朗讀的過程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自選、自練、自讀、自悟,寓教于樂,融會貫通,讀得輕松愉快,讀得酣暢淋漓。這一讀,體現了學生們的主體性、獨立性,同時也讓孩子們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
(三)教師示范朗讀,教給學生適當的朗讀的技巧。
教師的范讀往往具有真實感、情境感,現場的范讀不僅讓學生聽到了美的聲音,還能通過手勢、表情、眼神,將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比錄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朗讀最需要的是激情,即使朗讀技巧不是太高明,但能融入了自己感受的聲情并茂的范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最能引領學生走進作品。為了真正發揮朗讀教學的效果,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蓮睦首x速度的快慢、朗讀的停連、讀音的輕重和語調的抑揚等幾個方面,對學生作切實的指導,從而讓學生掌握朗讀的一般規律。不同體裁的作品在朗讀時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抒情性短文的朗讀,很多學生不認真閱讀,不去理解分析,哪一個固定的腔調,毫無目的的把聲音或提高、或放低、或拉長、或縮短,以為這就是抒情了。比如前些天教授《沁園春。雪》時,學生精神飽滿,滿懷激情的朗讀,聲調始終高昂。但是我在感覺詩歌豪邁氣魄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看到大好河山心中涌動的詩情和贊嘆,哪一種成功前的韜光養晦,所以有的地方體現蟄伏的心緒,不宜全部用激昂的語調。像詩歌是激情的產兒,朗讀時著重于指導學生如何表達出各章節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詩人一些潛藏的感情。如李白的詩大都豪放飄逸,所以人們在朗讀處理時,多是激情奔放的。但是據《唐詩別裁》所述,“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我們常常只注意雄快之表,而不考慮深遠宕逸之神。所以朗讀時,高亢的同時,更多的是深沉和傷感。像抒情為主的短文都有一個所歌頌、所感嘆的對象。只是為了抒情而抒情,成為一種浮在表面的華麗語言形式。敘事性短文的朗讀要注意讀敘述的句子要舒展,句子處理不好就會出現緊緊巴巴的語流,敘述的事實都無法表達清楚。描寫的句子在敘事類作品中屢見不鮮。朗讀描寫語句,關鍵是以“身臨其境”的心態和語感,把握現實景色的真實再現。像講授《故鄉》時,描寫閏土的一段“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朗讀這段時用一種懷舊的平和的色彩,表現少時故友的形象就可以了,“紫色”“明晃晃”如果過分強調,不但不能喚起溫情的回憶,反而會有突兀的感覺,令人心中失望。議論性短文以形象化的筆法揭示其本質,或歌頌,或批判。脈絡清晰,感情傾向明顯,讀的時候要感情飽滿,語調自然、舒緩、連貫、流暢;咬字力度適中,聲音虛實結合才好。說明性短文有真實性的特點,決定了說明文朗讀的質樸性,一般是采用樸實、平和的情感和語氣。
(四)利用多媒體渲染朗讀氣氛,讓學生享受藝術的熏陶
多媒體具有特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果在閱讀教學中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氣氛,就能喚起學生的想象,撥動學生的情感,從而使他們的朗讀更具有表現力,也更能使學生享受到朗讀的愉悅。因為文學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時是難以用文字準確地描繪出來,這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有了音樂,有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它就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歌曲有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著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容相配。例如從前語文版教材我講授過席慕容的《長城謠》,那首詩是她依托夢境流露深沉的相思,并且借助長城,傾訴滿腔熱忱。其實她的家鄉在草原,她并沒有見過草原,早年也沒有見過有歷史滄桑感的文化古跡,她的詩很多都是緣于她的想象,思鄉詩比較豪邁,我當時放了一首用席慕容的詩寫得《出塞曲》,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更深刻的理解那種壯闊下的蒼涼。前一段教學外國詩《夜》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夜的安寧靜謐,配上鋼琴曲《秋的喁語》,突出體現這里環境寂靜清幽而又煥發出無限生命力的特點,陶醉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天籟之聲中,學生閱讀熱情很高。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這幾年的教學課改中,課改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音樂教育的主題是創造。以創造性為主線的模式教學才能體現現代音樂教育的特色。具有創造性主題的多種音樂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為此,我在教學中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突出一個“學”字,落實一個“教”字,努力追求教學和諧的氛圍,教學相長的境界。
新課程教學觀倡導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于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就要有團結學生、依靠學生、尊重學生的藝術,既要善于聽從學生的意見,又要善于進行科學分析,聽取意見中的精華,丟棄其中不合理的東西。只要是正確的意見,就要積極采納。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新課程重視不同課程領域對學生發展的獨特價值,淡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聯系與綜合??傊?,《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引領著我們要用新觀念、新思維去轉變自我角色。那么,作為課改的實踐者,更要主動地學習領悟,敢于創造。
2月22日,是學生開學的第一天。適逢元宵佳節,但是大家依舊在濃濃的團圓氣氛里忙碌的工作著。各位實習教師都在認真的準備著自己學科的教案和學科教學,同時在為自己即將到來的人生當中的第一節課緊張著、期盼著。
我的第一節課是五班的英語課,進了教室之后有一絲小小的緊張。我先進行了自我介紹,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于新老師有著很大的熱情和期待。期待著新的教師帶領著他們能度過一個有意義、充實的學期并且希望著新教師的到來能為學生們的成績添磚加瓦。接著我向班里全體同學說明了在新老師上課時大家需要遵守哪些規定和紀律。
首先,上課時希望同學們能充分利用課堂互動來吸收知識,我喜歡氣氛熱烈的課堂,但是同時又要“拉得出去,收得回來”。上課說話要舉手,不允許隨意說話和睡覺。在下課時,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同時還在注意著自己教師的身份。
其次,是紀律和作業方面。在上班的第一天,主任將我排到了執勤的第一天,查處和教育一些沒有靠右行走和排隊打水的同學。然而同學們的素質非常的高,修養非常的好,一天的執勤并沒有抓到任何學生:在作業方面,我要求學生按時交。我認為,語文這門學科不是一個可以突擊的學科,也不是一個可以靠多留作業就能提高成績的學科所以我并不會多留作業,甚至有時會不留作業。
最后,我還安排了一些工作,例如早讀的內容和我要求的準備的筆記本。
我在我所屬的班里一直致力于尋找一名或幾名英語愛好者,是對語文有一種熱情和純愛的人。因為從我本身來說,我非常喜歡英語,喜歡讀任何的文學讀物、報刊、雜志、小說等。我記得我的高中英語老師曾經和我說過,想要學好語文就不要看語文書。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想要學好英語,就要廣泛涉獵,深入生活,才能深刻體會到生活,寫出好的文章來。我在班里找到了幾名“志同道合”的文友,課下與他們進行了交流。也算是深入學生的“內部”,和他們做朋友是一個管理學生的更好的方法。
經過一天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了教師的辛苦,同時也體會到了我的初中教師的含辛茹苦,向所有的老師們致敬,這是一個偉大的職業!
今晚閱讀了余老師《致語文教師》第8篇文章——《不同深度的磨練產生不同高度的水平》。余老師說,誰經過了如下八大技能的痛苦磨練: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論文寫作,考試研究,案例分析,教學技能訓練,誰就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
余老師的書房有一面奇特的墻,這面墻上用各種小紙條記錄了老師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家的墻上都有一面工作墻,都有無數的小紙條,我們的工作怎能不會深入呢?于老師說,在西邊的那間房間里,他每天都在這里沉淀,每天都在這里釀造事業的美酒?!恫煌疃鹊哪ゾ毊a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看看余老師艱辛的工作,再想一想我們自己什么時候能夠像于老師這樣靜下心來深入的研究教材,深入的鉆研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產生創意的教學設計?
在第9篇文章《角度:創造與創新的著眼點》這篇文章中,于老師告訴我們,研究一篇課文的設計角度如果不經過山重水復的跋涉是看不到新意,如果不經過千呼萬喚的地步新意是出不來的。角度的創新必須要付出時間,必須要耗費精力。他是終日而思、冥思苦逐漸進入對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現象的提煉,才能夠得出不同尋常的創意。
余老師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從不同的朗誦錄音中提取朗讀這首詩的規律,最后形成了“情在抑揚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訓練方式。
為了教好夸父逐日這篇文章,余老師閱讀了10萬字的資料,10萬字呀!10萬字與一短文,這該形成多大的比例呀!為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老師閱讀了大量的文章,這就是厚積薄發,由此提煉出了這篇文章的朗讀訓練的角度:讀出課文中的分號與句號,讀出情節中的雄壯與悲壯。
角度加上難度,就是高層次的技能——創新。試想一下,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在閱讀古詩古詞的時候,是否多次聽別人的朗讀,多次去聆聽名家的朗誦,從朗誦中發現朗誦的規律呢?于老師鉆研的精神,勤學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嗎?我想起了冰心的散文詩《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余老師的成功不正是像冰心先生這首詩中所說的嗎??
今晚我的閱讀感受是:一定要深入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一定要多讀書,針對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種資料,深入的閱讀。只有深入的鉆研,找準鉆研的角度,以獨特的角度,獨特的思維對一篇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只有深度的磨練才能產生高度的水平,只有找準角度,加上難度,才能夠產生
“有效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綜合起來講,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呢?
書中談到首先要有效備課 。備課中講到三種計劃的制定,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這種能力。具體到日計劃的制定,也提出要考慮三個要素
(1)學習者,包括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生需要
(2)學科內容及其結構,在這里指出教師的責任,盡管教科書中規定了教學內容,但是教師還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再度開發。還提出了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文中指出教學目標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目標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學生無動于衷,又不至于太具體瑣碎而令學生不得要領。具體教學目標應該以激勵學生熱情的學習為標準;教學方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要考慮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組合,很輕松地指出教師是一個“象受歡迎的男女演員”一樣的復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導 。主要講了“有效講授”與“有效提問與傾聽”。在有效講授的論述中教了我們三種技巧,感覺很親切,很實用。象一位長者在循循教導,我瀏覽了劉教授的博客,其中對加入的條件有幾條要求很耐人尋味。這樣寫: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議:
1、讓讀書成為生活習慣
2、把體育鍛煉當成頭等大事
3、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
4、不破壞、不揮霍自然資源
5、寬容他人的生活習慣,尊重文化多樣性
6、保護動物,尊重生物多樣性。
感覺劉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讀起文章來更感覺親切,似乎再聽報告一樣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寫書是的情景。文中關于“保持節奏”的策略也講的很細致。如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教學環節的過度及不同 主題間的過度要重視,要保證過度數量不多,盡可能有條理,簡潔等。
初聽《榜樣》,心中一直在猜,就是學習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吧。果然,點開《榜樣》專題節目,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故事那么鮮活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平時的記述,淳樸的語言,透過微小的點滴,我看到了中國人的責任,看到了中國人前赴后繼的努力,看到了中國人的信念、希望!
有“秦華禮”那樣的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用生命的韌勁兒和執著,恪守初心,終不負使命走完“長征”,走出了一條救民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百廢待新的新中國,有羅官章那樣堅守信念的黨員放棄原本可以含飴弄孫的晚年幸福生活,憑著對黨的事業的那份責任心擔起了帶領人民群眾發家致富的重任。為了孩子的未來,更是為了給貧困的大山深處的人們點燃希望之火,有支月英那樣的共產黨人堅守在留守兒童的身邊,關注著同在中國大地上生活的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的成長。面對高額優渥條件的利誘,成名的大國工匠李萬君的那句“人要知恩圖報”,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良知以及對黨的堅定信念,“干活要用心”展現了一位普通黨員強烈的崗位意識……
回想小時候的讀書歷程,我對支老師的堅守更是滿懷敬意。70年代,北方貧瘠的農村,方圓幾百里都難見到人群聚居之地,卻在國家的關懷和支持下辦起了學校,盡管人們的當時生活條件捉襟見肘,但是為了下一代的成長,那里的人們還是會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學校就讀。農村的孩子會休農忙假,那里的老師需要與孩子們一同在田間勞作,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艱苦的住宿條件、淡水稀缺、缺醫少食的生存環境,是很難留住“文化人”的。于是,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老師總是走了一茬又一茬,離家不算特別遠的小小的小學就在老師們的走多留少中漸漸“消亡”。之后我與我的身邊的一些同學們只能輾轉去單程步行3小時左右的一所中心學校繼續讀書路。逐漸長大之后,離開了那片貧瘠的土地之后才明白當時小學周圍的人們是多么絕望,不少孩子因此而輟學,原因就是中心學校的路程太過遙遠、危險。如果彼時也出現一位像支月英老師那樣的堅守者,我想我的小伙伴們該有多幸運??!
終于若干年后,我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所不同的是,填報志愿時的瞬間改變讓我成為了一名特教教師。命運的改寫往往就在一瞬間,我們往往不知道那一瞬間究竟是何時何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只需堅守心中的信念,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那個瞬間,更有可能瞬間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一個家庭的希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牢記一個教師的責任,一個黨員的信念,盡己所能幫助身邊的每一個特殊家庭走出陰霾,走出冬天是每一位特教戰線上的黨員教師需要時刻謹記的。在平凡的崗位上,我也許沒有什么特別突出之處,也許我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也許我的性格有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憑借一名教師的信念,一名普通黨員的信念,我本著盡職盡責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對待家長,對待孩子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堅守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9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