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老師心得體會報告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以及自己的工作能力。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保育老師心得體會內容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__年x月x日到x月x日,我校組織教師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轉變作風落實責任提升質量的大討論,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深感肩上之責任重大,同時也告誡自己,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將本次討論后我的心得體會談及如下:
我認為,作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語文教師,不僅要非常有才華,而且要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我們要像愛我們的父母一樣愛我們的學生,教他們如何去學。
首先,老師應以知識為載體,讓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成為我們馳騁空間的韁索,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的確,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其次,作為一名好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如何教學生會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會學。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同時,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交流,變傳話為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也要蹲下身子與學生對話!同學生一起成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現,盡量呵護學生的創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見解,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課堂才會充滿活力。 作為一名好的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我們應當愛我們的學生就像愛我們的父母一樣。
師生關系求平等,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親近學生,細致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個性特點,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會產生一種強力的磁場,吸引全體學生信任你、尊重你、愿意聆聽你的教誨、完成你交給的任務,其次,要與學生親密合作,教師要蹲下來看學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只有蹲下來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觸摸學生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蹲下來,當看見學生把作業本弄臟時,便不會斷然斥之為不守紀律,他畢竟還是孩子??!唯有如此,課堂才有可能成為充滿靈性和情趣的篇章。
作為__教育界的一名教師,我感到__教育的希望需要我們努力,振興__教育靠教師的辛勤工作,尤其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班主任,更應該扎實鉆研教學業務,愛生如子,為提高x的教學質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從教以來,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只要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工作務實、業務扎實等幾個方面就可以了。但隨著自己工作多年來的不斷學習與總結,我在思考:時代在變,對教師的要求也在變,尤其是對我們這些老教師來說,吃老本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的為自己的大腦充電,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才能滿足新時代的小學生的需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做學習型的教師
幾乎所有的講師在培訓講座中都提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而這些講座者本身也讓我們感受到讀書的魅力。魏書生老師的講座,大家百聽不厭,魏老師那淵博的知識、信手拈來的精妙語句,無不讓我們自愧書讀得遠遠不夠。
在如今知識爆炸、信息更新加劇的社會現實中,也許我們有繁忙的工作,有瑣屑的事務,也許我們身體疲憊,心力交瘁,也許我們迷于娛樂,忙于社交,但是,作為一名教師,還是應該以書本為伴,以讀書為樂。
而讀書,不妨讀得雜一些。不同風格、主題的閱讀能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還有廣博的視野,這樣教學中才更有底氣。同時只有愛讀書、會讀書的老師才會教出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是教師最重要的事情,在閱讀中思考才讓我們幸??鞓返慕逃玫綇姶蟮闹?!我想,我要做讀書學習型的教師,在閱讀中成長著、幸福著。
二、做反思型的教師
如果日復一日,教學卻不及時反思,我們的教學將進入一種麻木的“教書匠”狀態。如果我們不坐下來思考一下,那么我們太容易隨波逐流,如果我們不坐下來思考一下,那么我們做了許多徒勞無益甚至有害學生身心發展的工作而自己卻不知道?!耙惶斓乃伎?,勝過一周的徒勞”,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無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幫助我們從有效走向高效。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的教后記就不該有時在“補”中完成,而應該是真正的教后反思,用最樸實的語言記錄真實的所想、所思、所感。同時在生活中,更應活躍著一顆執著于教育的“敏感的心”,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不經意的一句話語,誰說不能引發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呢。
因此,我想我要做一名愛思考的老師,停下匆忙的腳步,想想、寫寫,說不定會有更多發現,會有更多受益。
三、做研究型的教師
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只要認準了一個目標就研究到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及教師的興趣,能找到一個實在的研究目標。在課堂教學的細節優化上進行研究,不求形成系統的教育理念,但求有所思,有所得。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堅持研究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做快樂型的教師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也許因為壓力而感到煩惱,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應該做一名快樂型的教師。因為只有快樂,才能始終保持一種激情,只有快樂,才能將心中的溫暖與歡樂播撒。成長必須經歷痛的里程,但痛并快樂著更是一種成長。
總之,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做一名不斷修煉基本功的教師,做一名有愛心講奉獻的教師,做一名反思型教師,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如果這些我們都能夠努力去做到,那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今晚閱讀了余老師《致語文教師》第8篇文章——《不同深度的磨練產生不同高度的水平》。余老師說,誰經過了如下八大技能的痛苦磨練: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論文寫作,考試研究,案例分析,教學技能訓練,誰就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語文教師。
余老師的書房有一面奇特的墻,這面墻上用各種小紙條記錄了老師巨大的工作量,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家的墻上都有一面工作墻,都有無數的小紙條,我們的工作怎能不會深入呢?于老師說,在西邊的那間房間里,他每天都在這里沉淀,每天都在這里釀造事業的美酒?!恫煌疃鹊哪ゾ毊a生不同高度的水平》。
看看余老師艱辛的工作,再想一想我們自己什么時候能夠像于老師這樣靜下心來深入的研究教材,深入的鉆研教材,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產生創意的教學設計?
在第9篇文章《角度:創造與創新的著眼點》這篇文章中,于老師告訴我們,研究一篇課文的設計角度如果不經過山重水復的跋涉是看不到新意,如果不經過千呼萬喚的地步新意是出不來的。角度的創新必須要付出時間,必須要耗費精力。他是終日而思、冥思苦逐漸進入對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現象的提煉,才能夠得出不同尋常的創意。
余老師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從不同的朗誦錄音中提取朗讀這首詩的規律,最后形成了“情在抑揚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訓練方式。
為了教好夸父逐日這篇文章,余老師閱讀了10萬字的資料,10萬字呀!10萬字與一短文,這該形成多大的比例呀!為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老師閱讀了大量的文章,這就是厚積薄發,由此提煉出了這篇文章的朗讀訓練的角度:讀出課文中的分號與句號,讀出情節中的雄壯與悲壯。
角度加上難度,就是高層次的技能——創新。試想一下,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在閱讀古詩古詞的時候,是否多次聽別人的朗讀,多次去聆聽名家的朗誦,從朗誦中發現朗誦的規律呢?于老師鉆研的精神,勤學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嗎?我想起了冰心的散文詩《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余老師的成功不正是像冰心先生這首詩中所說的嗎??
今晚我的閱讀感受是:一定要深入思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一定要多讀書,針對一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種資料,深入的閱讀。只有深入的鉆研,找準鉆研的角度,以獨特的角度,獨特的思維對一篇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只有深度的磨練才能產生高度的水平,只有找準角度,加上難度,才能夠產生
“有效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綜合起來講,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呢?
書中談到首先要有效備課 。備課中講到三種計劃的制定,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這種能力。具體到日計劃的制定,也提出要考慮三個要素
(1)學習者,包括了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生需要
(2)學科內容及其結構,在這里指出教師的責任,盡管教科書中規定了教學內容,但是教師還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再度開發。還提出了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文中指出教學目標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目標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學生無動于衷,又不至于太具體瑣碎而令學生不得要領。具體教學目標應該以激勵學生熱情的學習為標準;教學方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要考慮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組合,很輕松地指出教師是一個“象受歡迎的男女演員”一樣的復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導 。主要講了“有效講授”與“有效提問與傾聽”。在有效講授的論述中教了我們三種技巧,感覺很親切,很實用。象一位長者在循循教導,我瀏覽了劉教授的博客,其中對加入的條件有幾條要求很耐人尋味。這樣寫: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議:
1、讓讀書成為生活習慣
2、把體育鍛煉當成頭等大事
3、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
4、不破壞、不揮霍自然資源
5、寬容他人的生活習慣,尊重文化多樣性
6、保護動物,尊重生物多樣性。
感覺劉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讀起文章來更感覺親切,似乎再聽報告一樣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寫書是的情景。文中關于“保持節奏”的策略也講的很細致。如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復雜程度相適應;教學環節的過度及不同 主題間的過度要重視,要保證過度數量不多,盡可能有條理,簡潔等。
初聽《榜樣》,心中一直在猜,就是學習一些優秀人物的事跡吧。果然,點開《榜樣》專題節目,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故事那么鮮活地展現在我的眼前。
平時的記述,淳樸的語言,透過微小的點滴,我看到了中國人的責任,看到了中國人前赴后繼的努力,看到了中國人的信念、希望!
有“秦華禮”那樣的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用生命的韌勁兒和執著,恪守初心,終不負使命走完“長征”,走出了一條救民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百廢待新的新中國,有羅官章那樣堅守信念的黨員放棄原本可以含飴弄孫的晚年幸福生活,憑著對黨的事業的那份責任心擔起了帶領人民群眾發家致富的重任。為了孩子的未來,更是為了給貧困的大山深處的人們點燃希望之火,有支月英那樣的共產黨人堅守在留守兒童的身邊,關注著同在中國大地上生活的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的成長。面對高額優渥條件的利誘,成名的大國工匠李萬君的那句“人要知恩圖報”,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良知以及對黨的堅定信念,“干活要用心”展現了一位普通黨員強烈的崗位意識……
回想小時候的讀書歷程,我對支老師的堅守更是滿懷敬意。70年代,北方貧瘠的農村,方圓幾百里都難見到人群聚居之地,卻在國家的關懷和支持下辦起了學校,盡管人們的當時生活條件捉襟見肘,但是為了下一代的成長,那里的人們還是會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學校就讀。農村的孩子會休農忙假,那里的老師需要與孩子們一同在田間勞作,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艱苦的住宿條件、淡水稀缺、缺醫少食的生存環境,是很難留住“文化人”的。于是,在我兒時的記憶里,老師總是走了一茬又一茬,離家不算特別遠的小小的小學就在老師們的走多留少中漸漸“消亡”。之后我與我的身邊的一些同學們只能輾轉去單程步行3小時左右的一所中心學校繼續讀書路。逐漸長大之后,離開了那片貧瘠的土地之后才明白當時小學周圍的人們是多么絕望,不少孩子因此而輟學,原因就是中心學校的路程太過遙遠、危險。如果彼時也出現一位像支月英老師那樣的堅守者,我想我的小伙伴們該有多幸運??!
終于若干年后,我也成為了一名教師,所不同的是,填報志愿時的瞬間改變讓我成為了一名特教教師。命運的改寫往往就在一瞬間,我們往往不知道那一瞬間究竟是何時何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只需堅守心中的信念,改變的不只是自己的那個瞬間,更有可能瞬間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一個家庭的希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牢記一個教師的責任,一個黨員的信念,盡己所能幫助身邊的每一個特殊家庭走出陰霾,走出冬天是每一位特教戰線上的黨員教師需要時刻謹記的。在平凡的崗位上,我也許沒有什么特別突出之處,也許我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也許我的性格有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憑借一名教師的信念,一名普通黨員的信念,我本著盡職盡責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對待家長,對待孩子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我想,這應該也是一種堅守吧!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8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