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三物理重要知識點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高三物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1621年,荷蘭數學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規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現象。
1818年,法國科學家菲涅爾和泊松計算并實驗觀察到光的圓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1887年,赫茲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種電磁波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兩條基本原理:①相對性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變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變。
愛因斯坦還提出了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質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國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經》中記載了光的直線傳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鏡和球面鏡成像等現象,為世界上最早的光學著作。
1849年法國物理學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測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許多科學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測定光速,如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的旋轉棱鏡法。(注意其測量方法)
關于光的本質:17世紀明確地形成了兩種學說:一種是牛頓主張的微粒說,認為光是光源發出的一種物質微粒;另一種是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動說,認為光是在空間傳播的某種波。這兩種學說都不能解釋當時觀察到的全部光現象。
物理學晴朗天空上的兩朵烏云:①邁克遜-莫雷實驗——相對論(高速運動世界),②熱輻射實驗——量子論(微觀世界);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的發現。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兩條基本原理:①相對性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變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變。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能量子假說:物質發射或吸收能量時,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譽為20世紀的“世紀之光”;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世界;受其啟發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22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中的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康普頓效應,證實了光的粒子性。(說明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時適用于微觀粒子)
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說,成功地解釋和預言了氫原子的輻射電磁波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大膽預言了實物粒子在一定條件下會表現出波動性;
1927年美、英兩國物理學家得到了電子束在金屬晶體上的衍射圖案。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相比,衍射現象影響小很多,大大地提高分辨能力,質子顯微鏡的分辨本能更高。
高三物理知識點摘要
1.超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于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生作用。是否發生完全失重現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的重量增加和減小嗎?】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了,大于mg時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地球作用于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只取決于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為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為止。
1、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就不變)
4、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決定;
3、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三、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數學表達式:a=F合/m;
2、加速度隨力的產生而產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3、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4、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47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