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學科備考復習資料總結
在高考前幾天的地理復習中,歸納完經常錯的知識點后,如果對某個知識很模糊,立即回歸課本,翻看課本知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地理學科復習資料,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海水熱量的收入是太陽輻射。
海水熱量的支出是海水蒸發所消耗的熱量。
影響海洋表層水溫的因素太陽輻射、沿岸地形、氣象、洋流等。
海水溫度的空間變化規律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海水溫度的垂直變化表層海水溫度變化較大,深層海水溫度變化不大。
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洋面積廣,水量大,而且熱容量又很大。
海水中主要鹽類物質氯化鈉、氯化鎂。
鹽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鹽類物質的總量。
海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遞減。
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降水量、蒸發量、洋流、河流淡水匯入(徑流量)。
鹽度最高的海區和最低的海區紅海(亞非交界)、波羅的海(北歐附近)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風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的流動。
洋流的成因分類風海流、補償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羅陀海峽)。
風海流的成因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緯)反氣旋型。北半球為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為反時針流動。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緯)北半球中高緯是氣旋型大洋環流,呈反時針方向流動。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規律冬逆夏順。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東流。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亞寒流。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西風漂流、秘魯寒流。
高考地理有哪些要背的知識點
注意區分環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聲污染)和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兩種環境問題的表現,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屬于生態破壞。
環境問題因人類活動而產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會產生環境問題。只有當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時才會產生環境問題。
追求經濟增長與環境問題的產生之間存在一定聯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聯系。如果人類在追求經濟增長時,注重環境保護,則一般不會產生環境問題。
經濟發展可能產生環境問題,但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不發展經濟。因為環境問題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的,需要通過發展經濟來解決。
注意區分環境問題和自然災害兩個概念:前者是因人類活動產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氣候變暖;后者是自然現象,如臺風、地震、海嘯等,但人類活動可以加劇自然災害的破壞程度和發生頻率。
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的利益。
理解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時,重點理解公平性原則,不要把公平性原則與共同性原則混為一談,前者強調全球不同地區之間的公平,而后者強調全球這個整體。
高考地理沖刺復習重點
等高線地形圖問題
1.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相對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2.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的理由:交通線路的選擇:在等高線地形圖中,交通線路的修建一般往往與等高線平行,即“之字形”(盤山)線路。
答:原因:可減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相對平坦,有利于車輛安全行駛;不會造成水土流失等。如果一定要從地表經過山區,往往選擇從鞍部位置穿越。
3.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
地處峽谷處,利于筑壩;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4.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
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5.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成為水系分水嶺。
地勢陡峭的山區,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豐富的水能資源。
平原地區,一般河網密布,流速平緩,水量豐富的河段有利于航運。
地形、地勢問題
1.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模式:
(1)地形類型:以什么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為主【最多寫兩種】;
(2)地勢特征:哪邊高哪邊低?或哪邊向哪邊傾斜?
(3)海拔高低、地勢起伏大?。汉0斡枚棵枋?,地勢起伏用相對高度大小;
(4)地形分布:在什么方位有什么地形類型。
2.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區的經濟發展特點是什么?
主要體現在農業上:平原以種植業為主;高原以畜牧業為主;山地以林業為主;低山丘陵以林果業為主;盆地內部和平原一樣,周圍和山地一樣。
平原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業發達;高原、山地、丘陵因地形不平坦,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商業不發達。
工業要看當地的資源、交通、市場……,相對受地形影響較農業小。
3.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
(1)緯度位置:觀察是否有重要緯線穿過。通過重要緯線判斷所處的五帶。
(2)海陸位置:周圍的海(或洋)及相應的方位。周圍的國家(或地區)及相應的方位。
自然災害問題
1.自然災害分類:
主要自然災害有:(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
(1)地質災害:主要表現為:(泥石流、山體崩塌、山體滑坡)。
(2)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寒潮)等。
(3)生物災害:主要有蟲災、鼠災和農作物病害。
2.自然災害的治理措施:
利用現代化技術,建立災情預警系統。
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以及減災意識。
對于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應針對人類不合理活動加以治理。
生態環境問題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A、黃土特性:黃土結構疏松,易溶于水。
B、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
人為原因: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從目前國內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項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們是一個統一體,在實施過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檔土壩等工程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黃土高原必須遵循客觀規程,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澇災害發生原因:
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勢低平;
B、河流流域面積廣,匯水面積大,尤其是夏季風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時進入汛期,流量劇增。
人為原因:破壞植被,陡坡開荒,圍湖造田。水土流失嚴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澇災害防治措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彎曲段裁彎取直,加固堤壩,修建分洪蓄洪區。
3.西北地區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氣候干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
B、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C、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
E、氣候異常。
人為原因(荒漠化的主導因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礦交通建設中不注意環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體措施:
合理利用水資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筑防護林體系。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控制人口增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3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