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的心得體會怎么寫5篇
暴力溝通也就無法進行了。當強勢者與弱勢者溝通時,不尊重的情況就很容易出現了,而弱者往往屈服。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非暴力溝通的心得體會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是心中要有愛,對他人有愛,對自己有愛,非暴力是愛的外在形式。在溝通過程中通過一種結構化的方式解讀自己和他人的內心、體會各自的感受,并將這種感受合理地表達出來,使得雙方能夠互相理解,最終實現和諧的、充滿愛的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基本前提是假設人感受的一致性以及同理心,即人的基本感受是相同的,正因為人類的感受相通,所以才能相互理解。
讀這本書一方面能夠學會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這種方法,另一方面讀書的過程也是對心靈治愈的.過程。書中對人心理需要和感受的剖析之精準,時常讓人覺得還真是這么回事,如果早點知道這些該多好啊。在此,我非常感激本書作者和譯者,讓我們知道應當多注重自己內心的需求,以及如何合理地表達這些需求使溝通能夠愉快地進行,下面列一些令我感觸較深的點,談不上感受,權當雜記吧。
1)外在的驅動力是壓力,內在的驅動力才是真正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總是以“應該”做什么來要求自己、命令自己,那他一定會偏離自己的內心,導致內在的分裂與不滿。就像戀人剛開始是出于對對方的喜歡,所以一切關系都很融洽。而當熱戀期過了,出于讓對方幸福這一責任方面的考慮,愛情往往變得沉重起來。
2)喜歡使用暴力的人,無論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是因為他內心的平靜遭到了破壞,尤其是被暴力所破壞,所以他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自己內心的和平。但暴力從來無法根本性解決問題,因為暴力不是人內心最終的需求。
3)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需要,故而真誠待人比委屈求全更可靠、更長久。
4)向別人傾訴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像有些東西在你你說出來的時候你才能更客觀、更全面地理解它。在痛苦的時候,合理的傾訴能夠避免自己被充斥在頭腦里的各種想法所束縛。
5)最后,這本書值得時常拿出來看看,當作一碗心靈雞湯吧,需要的時候治愈一下自己的內心。
《非暴力溝通》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面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并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溫和式溝通。
初次看到書名,我就感到疑惑,暴力溝通難道是武力解決問題嗎?相對而言,非暴力溝通就是常言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書中給出的答案是,暴力溝通指的是語言暴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語言傷害性往往比肢體暴力更嚴重,也更持久。書中指出,生活中大多的矛盾與沖突就是因為這些被長期忽視的語言暴力引起的,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要做到的是,學會觀察對方與自己,講究內心的需求與感受,并用溫和的語言表達出來。
艾提·海勒的日志中寫道:“我不會輕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們也是人,我必須用心理解他們的行為。今天早上,那個性情粗暴的年輕蓋世太保沖我吼叫,我沒有生氣,而是關心他。我想問:‘你的童年很不開心嗎?女友拋棄你了嗎?’他看起來愁眉苦臉、躁動不安、陰沉而又虛弱。我當時就想幫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為所欲為,是多么危險!”我們常常在第一眼的時候就妄自下了批判與看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就往往導致雙方之間產生誤會。
非暴力溝通就是突出強調這一點帶來的傷害性有多大,書中介紹了實用的溝通模式。首先,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隨便地批評指責別人。第二,關切地傾聽別人,而不是在未細心觀察上解讀為批評指責。人們容易混淆觀察與評論,傾向于聽到批評而反駁對方。比如,他是個懶惰的人。這就是評論。他是個四五天都不出門的人。這是觀察。有人認為他不經常出門就認定他是懶蟲。但未曾細想,幾天不出門的人就是懶人嗎?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念于人就是一種暴力溝通的表現。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責備對方;責備自己;體會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體會對方的需求與感受。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自己的見解,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為自己辯駁。相反,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求與感受,人們就比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而在提出自我需求時,要具體明確而不是抽象模糊的概念。
比如,“我想要每個星期出門三天”,而不是“我想要自由”。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和感受,幫助我們在傾聽同時與他人建立聯系。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很多年前就買了,對于一個愛讀純文學類書籍的我來說,干貨滿滿的工具書讀起來有點困難。因為高一年級的老班們有一個讀書會,于是責令自己兩天讀完——有壓力才有動力呀,終于在讀書會前1個小時讀完。雖然有一種囫圇吞棗之感,但感同身受也的確幫助我更快的理解了作者所倡導的“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外國人寫的心理學的書還是會存在文化的差異,語言翻譯的轉換讓人不容易很快的理解消化。有些繁冗的內容閱讀的時候就直接略過。作者重點談到日常生活的我們從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更可怕的是,我們并不自知。作者借用甘地曾用過的“非暴力”一詞,來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這種溝通方式被稱為“愛的語言”??吹竭@,誰不想繼續看下去,究竟什么是愛的語言,難道我們對最親的人說的話不是“愛的語言”嗎?作者一語蔽之:非暴力溝通就是提醒我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作者在書里用了十三個章節來生動形象的告訴我們如何進行“非暴力溝通”,如何才是“愛的語言”。
1.觀察和評論——觀察源于客觀,評論源于主觀。人太喜歡進行“道德評判”,太喜歡主觀的標簽化,而作者所說的觀察是不帶任何情緒的準確的表述。
2.體會和表達感受。中國人的內斂總會羞于表達感受,于是在揣測中參雜了各種主觀情緒和臆斷,這時候你需要閉上眼睛體會自己的情緒,然后準確的表達出來。句式應該是這樣的:我感到……因為我……
3.請求幫助。就是要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么,這個請求要清晰明了且具體。
4.傾聽的力量。當有人求助的時候,你要的不是立刻說解決的辦法,而是傾聽,體會。
5.愛自己。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了解自己的'需要。作者特別的告訴我們,“不要做任何沒有樂趣的事情”,學會用“選擇做”代替“不得不”。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學會用“我選擇做,是因為我想?!边@樣的句式幫助我們探尋做事情的初心。
6.充分表達憤怒。在這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情并不取決于他人的行為,你需要體會,發現自己的需要,然后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候你的憤怒才會有價值。
應該說翻完這本書,道理基本明白了,但更為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反思我們日常溝通的狀態,哪些還需要改進,比如對孩子、對學生是不是容易一概而論,標簽化。在和別人的溝通時,盡量不帶著預設立場和感受,盡量保持冷靜客觀地聆聽對方想要表述的內容。一語蔽之,這本書讓我們平和心態,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最舒適的重要他人。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所做,他提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偨Y下來一個關鍵點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也就是說當出現問題之后,不要去指責他人,要先考慮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導致了這個問題,不論你是老板還是員工,你是上司還是下屬,都不要一股腦把問題都歸結到對方身上,這樣既可以讓自己從激動、暴怒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又可以避免和他人因一時激動產生沖突。相當于一個尖銳的利器變得柔和,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別人。
一、觀察:
區分觀察和評論,若將其混為一談,他人就會傾向于自己聽到的是批評,并反駁我們影響到雙方的關系,從而對溝通造成障礙。正確的觀察應該是:不帶評論的觀察。也就是只觀察,單純描述事實,不妄加評論,比如說“你的衣服上有污漬”而不是“你好邋遢呀,衣服好臟!”且要注意減少“總是”“從不”這樣過于絕對化的詞語,因為這樣的詞語會使我們的表達過激。非暴力溝通是動態的語言,不主張絕對化的言論,它提倡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觀察結果。
二、感受:
除了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一下別人的感受,就像是我們社會工作者在接觸案主時,要站在案主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有同理心,當我們自己經歷過,就會明白對方那種真真切切的感受,而不是簡單的一句“你不要難過了,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三、需要: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標注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我們要去了解案主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我們認為案主需要什么。假如說案主的親人離世,案主當下最緊迫就是通過哭來宣泄自己的悲傷,他的需要就是哭,而不是我們說“不要哭了,要走出來”
四、請求:
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被請求人,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要他們做什么,而不是請求他人不做什么。我們把愿望說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如果我們通過拒絕來提出請求,人們的反應常常是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在表達感激時,我們說出:
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2、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習慣性的反應,因此,運用非暴力溝通有時是很別扭的事。然而,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
最后將作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藉由這本書,依稀間遙望到夢寐以求的美麗世界,生活永遠等待人們以一己之身去領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他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非暴力溝通則能夠治愈內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以及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它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平和。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人性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或許不同,但作為人卻有著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發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能專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本書分十三章深入的闡述非暴力主張積極進取,而非消極無為。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是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貪心。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然而,一旦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駁他人,我們便能發現內心的柔情,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全新的體會。這將最大限度的避免暴力。通過強調傾聽——傾聽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溝通培育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人樂于互助。
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通過四個要素,誠實的表達自己
(1)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要點:清楚的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
(2)表達感受。例如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等。
(3)說出哪些需要那樣的感受。
(4)具體的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個方面:借助它們關切的傾聽。
(1)通過體會他人此刻的觀、感受和需要,與他們建立聯系。
(2)聆聽他們的請求,來發現做什么可以幫助他們。
保持對這兩方面的關注,并幫助他們也這么做,雙方便可持續互動,直至情意想通:我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我的請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為了改善生活,你的請求是什么……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愛?
“異化的溝通方式”有四種方式:
1、道德評判: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2、進行比較:比較也是一種評判的形式。
格林伯格《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中的練習。他建議讀者,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第一個練習:根據當代媒體的標準,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與自己的尺寸做對比。在比較時,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活的很慘。此時,我們的心情極為低落。
第二個練習:比較成就。比較蒙蔽了我們對人對己的愛意。
3、回避責任: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安坏貌弧?,這種表達方式淡化了個人責任?!澳阕屛摇?,這種表達方式忽視了我們情感的內在根源?!安坏貌弧睋Q成“選擇”:會讓人感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4、強人所難: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是強者常用的手段。盛氣凌人并無濟于事。
5、異化的溝通方式還與一個想法有關:有些行為值得獎勵,而另一些行為必須受罰。這一想法,通過“應當”一詞體現。
我們大多數的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勵我們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長期以來,我們強調人性本惡以及通過教育來控制天性。這導致了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慮,以致不愿去體會自己的內心世界。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他們也就越傾向于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的和錯誤的標準。一旦專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奴隸和好下屬。
第三章區分觀察和評論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非暴力溝通并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同時,非暴力溝通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于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不帶任何評論的觀察。
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通過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我們可以更清楚的表達感受,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在表達感受時,示弱有助于解決沖突。
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的詞語有:
興奮、喜悅、欣喜、甜蜜、精力充沛、興高采烈、感激、感動、樂觀、自信、振作、振奮、開心、高興、快樂、愉快、幸福、陶醉、滿足、欣慰、心曠神怡、喜出望外……
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的詞語有:
害怕、擔心、焦慮、憂慮、著急、緊張、心神不寧、心煩意亂、憂傷、沮喪、灰心、氣餒、泄氣、絕望、傷感、凄涼、悲傷、惱怒、憤怒、煩惱、苦惱、生氣、厭煩、不滿、不快、不耐煩、不高興
震驚、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獨、郁悶、難過、悲觀、沉重、麻木、精疲力盡、萎靡不振、疲憊不堪、昏昏欲睡、無精打采
尷尬、慚愧、內疚、妒忌、遺憾、不舒服……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聽到不中聽的話的時候,我們可以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對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社會文化并不鼓勵我們揭示個人的需要。對婦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的形象常常和無私奉獻聯系在一起——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個人成長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
1、“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
2、“面目可憎”時期:此時,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是無法為他人負責。與此同時,我們還認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六章請求幫助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我們告訴人們,為了改善生活,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我們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而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
在發言時,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講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由于我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與別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時,我們需要請求他人的反饋。特別是在集體討論中發言時,我們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則,討論可能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們清楚地表達我們無意強人所難,人們一般會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第七章用全身心傾聽
為了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論別人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給他人反饋。非暴力溝通建議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予他人反饋。什么時候需要給別人反饋呢?首先,在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時,我們需要對方的確認。一般來講,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只要我們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評、攻擊、辱罵或嘲諷就會消失。我們越是這樣做,就越能體會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有時,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實際上,那些話是他人表達需要和請求的方式。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傷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對方的過錯,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被貶低了。
當我們痛苦得無法傾聽。我們無法給別人我們自己都沒有的東西。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心情去關心別人。一般來說,這反映了我們也需要得到關心。如果告訴他人我們正處于痛苦中,我們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別人很可能就會伸出援手。在許多時候,我們需要自己的體貼。聯合國前秘書長漢馬斯克德曾今說到:“你越是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就越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币坏┪覀兡軌蛎翡J地察覺并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有能力迅速調整好狀態,來傾聽他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還有另外兩種選擇。第一,大聲地提出請求。是為了提醒他們注意我此時此刻的痛苦和需要。第二,換一個環境。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調整狀態,等平靜下來了,再回來。
第八章傾聽的力量
在組織機構中,我們在聽到上級的意見時,通常會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示。傾聽同事或下級比傾聽上級要容易得多。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處,這會使自我表達變得容易些。我們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我們最不愿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使談話生動有趣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盡快提醒說話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二種方法,直接表達我們的愿望。
如果聽的人很煩,說的人一般也會覺得無聊。如果你不想聽對方講話,打斷別人比假裝在聽,更符合對方的愿望。因為,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話對人有益,而不想被人當作負擔。
如果別人保持沉默。在別人保持沉默時,我們一般會覺得有些別扭,而很難靜下心來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作為一個聽眾,我們并不需要心理學知識或接受有關精神療法的訓練。關鍵是,我們有能力體會一個人在某個時刻獨特的感受
第九章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在于愛護自己。如何培養對自己的愛呢?轉變自我評價方式是一個重要方面。既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益的,那么,自我評價的方式就要有助于學習,使我們的選擇符合生命的需要。當我們表現的不完美。我們的改變是出于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于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避免用“應該”、“必須”、“不得不”這樣的詞。愛惜自己的關鍵之一是同時包容那兩個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個行為的“我”?!安灰鋈魏螞]有樂趣的事情?!蓖ㄟ^深入理解我們行為的動機,并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我們的生活將變得和諧并充滿歡樂。
第十章充分表達憤怒
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第二種反應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生氣的原因。當我們選擇第三種反應時,我們專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著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么錯。我們越是用心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們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動。當我們選擇第四種反應時,我們不會感到生氣。只要我們專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憤怒也就不再存在。
在生氣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愿望得到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
(1)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
(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
(3)體會自己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有時,我們在(3)步和第(4)步之間,我們需要先傾聽他人。在得到傾聽和理解之后,他們也就可以靜下心來體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需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來學習和運用非暴力溝通。
第十一章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運用強制力是出于防衛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懲罰對方。在使用防衛性的強制力時,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上,而不評價對方及其行為。
第十二章重獲生活的熱情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們以苛刻的的態度對人對己,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要傾聽內心的聲音,我們不再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解決內心的沖突,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心底深處的愿望,并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們將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頭痛時,可以專注于我的需要。只要我不再批評和指責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的心情就放松了許多。
第十三章表達感激
在贊揚他人時,我們很少揭示內心活動,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贊揚也常常被人用來實現個人目的。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充分表達感激。在表達感激時,我們說出:
(1)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2)我們的哪些需要的得到了滿足;
(3)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通過對這本書的精讀和書中的一些練習,我在慢慢改善自己與人的溝通方式,對于與其他人在溝通中出現的一些暴力溝通,也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原因,并且及時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和堅定。學會感恩,學會愛自己。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要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做一個平和的人。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17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