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心得體會及收獲6篇
2023年清明節已到,春風落日寄哀思。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等形式,傳承尊祖敬宗的習俗,抒發對先輩的感恩之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明祭英烈心得體會及收獲6篇,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又要到了,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由此勾起對于過往的回憶和對逝者的懷念。在這一天,除了祭祀祖先和逝去的親人,還有一個群體,是我們不能忘卻的,那就是為了共和國的今天而犧牲的眾多英烈。他們是人民的恩人、是民族的英雄、是國家的功臣,沒有他們的英勇奮斗與流血犧牲,就不會有今日繁榮富強的中國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是我們要在清明這一天共同祭奠和緬懷的先輩。英烈,是我們共同要記住的名字。
銘記英烈是傳統。我們在讀書期間,每到清明節這一天,學校都會組織全校師生去當地的烈士陵園或烈士紀念碑前掃墓。每個學生都自帶一朵紙質小白花,掃墓開始后,每個學生都會面色凝重地排隊走到紀念碑前,獻上白花,行上一禮。這些細節和片段,我們至今記憶猶新。這種簡單而富有儀式感的節日祭拜,必要且重要,因為這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能給孩子們在情感和思想上最深觸動的方式。不管時代發展多快、科技有多進步、社會有多現代,我們一些優秀的傳統不能丟,包括傳統的節日不能丟,傳統的文化不能丟,傳統的美德不能丟,傳統的儀式不能丟,傳統的教育也不能丟。清明時節,銘記英烈,這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革命歷史的禮敬。
英烈的偉大精神不容忘記。英烈雖已遠去,但英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精神與世長存。緬懷英烈、祭奠忠魂,我們不只是追思和懷念,更多的是要繼承和弘揚英烈精神,在心靈中播撒下火種,涵養浩然正氣,讓英烈精神薪火相傳。繼承和弘揚英烈精神,我們要把愛國基因嵌入靈魂,涵養家國情懷,自覺以國家需要為重、以民族大義為念。繼承和弘揚英烈精神,我們要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為傳統。
英烈的美好夙愿由我們接續。歷史不容忘卻,未來充滿希望。對英烈的紀念是傳承,的致敬是奮斗。無數中華兒女的夙愿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接力棒從英烈手中交到了我們手中,我們要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保持“趕考”心態、“踔厲奮發”的姿態、“篤行不怠”的狀態,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少說多干,使出力氣、拿出水平、跑出最快速度,奮力在復興新征程上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偉大的事業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的奉獻甚至是犧牲。中華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燦爛不息,是因為民族英雄們奮不顧身的守候;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仍巍然屹立,是因為先烈們用血肉之軀不斷加固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祖國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嬌,是因為有了英雄兒女們多彩絢麗的人生裝點;革命事業之所以銳不可當,是因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始終引領。
沒有英烈前赴后繼的犧牲奉獻,就沒有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
生活在和平的新時代,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牢記歷史,銘記英雄的光榮事跡,更要懂得感恩,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清明祭英烈,就是要回顧先輩們那種偉大的奮斗精神。學習知識,緬懷英烈,不忘走過的歷程,不忘出發的原因,才能增強前進的動力和信心,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清明節,人們祭掃瞻仰烈士英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沒有人生而偉大,只是有人作出了偉大的犧牲。一切成就從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是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用青春年華和寶貴生命拼出來、干出來的。撫今追昔,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祖輩的奮斗,離不開先烈的犧牲。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緬懷革命先烈,不僅要銘記他們的功績,更要感悟奮斗的意義,進而激發擔當的熱情,平添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既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歷史的書寫者。讓我們以史為鏡,以英烈為燈,看清前行之路,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
又是一年清明時,只是今年有不同。雖然乍暖還寒,但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清明時節逢疫情,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安全祭掃,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市民政局、首都文明辦日前發起“理性追思、文明祭掃”倡議,號召市民預約祭掃不聚集,提前自備祭掃用品,出門戴口罩,到達陵園要排隊,遵守“一米線”“文明線”。
清明節的意義在于追思先烈故人,慎終追遠。祭掃是一種追思懷念的儀式,更是一種情感升華。通過追思祭掃,讓活著的人精神得到凈化、智慧得到啟迪,把先烈先人未竟的事業發揚光大,這才是清明祭掃活動的深刻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講,清明祭掃活動實質上更是精神層面上的祭祀,精神大于物質、內容大于形式。
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舍生取義。8萬余人感染患病,超7萬人治愈出院——疫情發生至今,全國治愈出院患者人數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地方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在兩個多月的日日夜夜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舍生忘死、搶治病患,他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鐫刻在了逆行沖鋒的工作中,譜寫在了拼搏奮斗的崗位上,這種精神應該被我們牢記、被社會弘揚。
弘揚抗疫英雄的崇高精神,就是要感念他們逆向而行的人間大愛,秉承他們甘于奉獻的道德情操,用他們的崇高精神引領我們的價值取向、凝聚我們的精神追求。弘揚抗疫英雄的崇高精神,眼下就是要積極響應理性追思、文明祭掃的倡議,預約祭掃不聚集,做好防護減風險;聽從指揮守秩序,身體異常不預約;防火安全要牢記,文明有禮樹新風。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痹谌珖嗣癖娭境沙?、團結奮斗抗擊疫情時,我們要用理性追思、文明祭掃的實際行動,讓庚子年的清明更“清”更“明”。
節氣輪回,清明即將到來,各地將陸續迎來清明祭掃高峰。今年清明節正值舉國上下抗擊疫情、加緊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情況不同于往年,無疑為清明祭掃提出了“防聚集、防風險”等新課題。民政部要求各地暫緩舉辦集體共祭、骨灰撒海、公益性安葬儀式等群體性活動,暫緩開放不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骨灰存放場所祭掃服務,顯然是出于“防聚集、防風險”的考慮。暫停清明祭掃服務并非“一停了之”,而是針對群眾清明節祭掃訴求,推出了多項便民惠民舉措,引導多元化祭掃,不僅有助于彌補市民的缺憾,也將為推動移風易俗、大興文明祭掃之風提供有力的條件。
清明祭掃講儀式,更要注重內涵。清明祭掃是國人緬懷逝者,寄托哀思的傳統,千百年來已經形成一種文化習慣。按舊習俗,清明祭祀要上香上供品、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等,由此引發山火、導致空氣污染的現實危害,這樣的祭祀儀式放在當下已經不合時宜。要看到,傳統習俗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演化、更新,以更加適應時代的生活。倡議市民網上獻花,進行網絡祭掃,是崇尚科學、反對迷信之舉,為清明祭掃方式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其低碳文明顯而易見。而暫停組織守靈、告別、祭奠等群體性活動,倡導外出人員不返鄉、不跨區域祭掃,減少出行和人員流動,更是鞏固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相信能夠得到人們理解和支持。
引導多元化祭掃,重在安全文明。不可否認,近年來清明節由于集中祭掃導致交通嚴重擁堵、公墓內沿路垃圾成堆、周邊環境臟亂差、焚燒紙錢引發火災等亂象,在一些地方頻頻上演,甚至釀成安全事故。針對疫情防控避免人員聚集推出的“云祭掃”“代祭掃”等服務,是防風險保安全之舉,也為清明祭掃方式的革新提供了有益的嘗試。而有些地方的“預約祭掃”,對于緩解交通壓力、促進文明祭祀,激蕩社會文明新風等,都具有很現實的意義。其實,不論什么儀式,都是表達哀思和敬意,祭祀的核心是表心意。換言之,清明祭祀,精神重于物質,內心重于形式,即便是簡單的儀式和祭祀品,甚至只是在心中默默的懷念,就夠了。
要推動移風易俗,尚需服務配套。也應該看到,在所有傳統習俗中,唯有祭祀方式最難易俗,讓沿襲數千年的清明祭祀方式從人們生活中徹底走開,決非易事。事實上,解決習俗問題,應該疏堵并舉,軟硬兼施,在明令禁止的同時,還需要針對倡導的文明祭祀跟進配套服務,用有效服務把群眾引上文明祭祀上來,進而逐漸形成一種新風尚。以網絡祭掃為例,不光要提倡,還要站在群眾的角度去解決靠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為市民創建網上紀念館打造個性化祭掃環境;提供都市文明集體共祭“云”服務;創建全時全域家庭追思會場景,等等,通過有效的服務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新方式不僅沒有影響清明這一傳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反而增強了文化氛圍,提升了節日的影響力,強化了人們慎終追遠的意識。
清明祭掃是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下去。尤其要抓住青年人接受新事物轉變觀念相對容易的特點,幫助青年人做好功課,在家庭文明祭掃中起作用。同時,還是抓住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抓住清明節這個有利時機,重點對黨員、干部是否文明祭祀進行督查,讓黨員干部做綠色祭掃的踐行者,引領者。讓我們攜起手來向傳統陋習說不,營造文明綠色祭掃社會氛圍,讓綠色祭掃漸成清明新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zongjie/10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