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第一篇是講怎樣學習做一位好人的,開頭一句話是大家從小就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論語閱讀心得體會,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關于論語閱讀心得體會1
今天讀到《論語》一條。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感悟頗深。
想我們當教師的,平時有沒有以言舉人呢?想來想去,好像是沒有。那么以人廢言呢?肯定有。因為很多次,我們并不能將孩子們所有的行為看在眼里,所以在同學們有了糾紛,往往是孩子們報告的時候,才做調查。而很多時候口說無憑,有些心里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就會信口雌黃,而對方同學因為沒有如簧的巧舌,往往陷于對方的語境中出不來,這樣就會遮掩事情的真相。有時候,去報告的學生只有受欺負的一方,他往往只強調自己受的傷害,而對自己的不好行為拈輕怕重,輕描淡寫。如果老師不做調查,很容易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另一方,而另一方則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或者沖動之下就不聽他說話。這樣就容易造成人為的以人廢言局面,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讓自己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所以,教師要做君子,要不以言舉人,更不能以人廢言。遇到問題要調查取證。事實上,孩子的事無小事。孩子的教育就更無小事了!
關于論語閱讀心得體會2
盡管之前對《論語》的學習從小學持續(xù)到高中,加上自己的積累不過只有20多則,但是我卻從中受益良多。高中語文課老師說,人不僅需要清洗自己的身體,也需要凈化和洗滌自己的心靈。閱讀經典文化便是凈化心靈的一種方式,而《論語》作為儒家經典,更能讓我們體會人性中的至善之美,并在一次次的誦讀和思考中感受至圣先師的精神品格,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和內涵。
《論語》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他不再是書上冰冷的畫像,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到了孔老夫子溫潤君子的風范和心系天下的偉大胸襟。尤其是孔老夫子圍困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但卻仍舊日日彈琴,盡顯君子風范,期間太公任來看望他,勸他放棄名節(jié),與鄉(xiāng)野村夫一起,既可以飽腹,又不用四處奔波,而孔子回敬他:這樣又與野獸有什么區(qū)別。無論環(huán)境多么艱苦都無法磨滅孔子復禮于天下的壯志,這是何等高尚的君子情懷啊!
盡管已經有了這么多收獲,但我從《論語》中學到的最大智慧,還是對覺性的認識。正如《中庸》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人的覺性是先天的,這點要與人心區(qū)分開,人心是后天的養(yǎng)成,是變化的。人的覺性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人心的善惡喜怒,并指導我們做正確的事,所以說,人心有善惡,但人性是純善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人性,因而每個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這就是孔子的“性善論”。覺性人人都有,但大部分人的覺性為心所蒙蔽,因此就要通過學習來發(fā)掘自己的覺性,因而要學禮,通過禮來喚醒心中的善,正所謂“克己復禮是為仁”。這是《論語》的核心,也是孔子儒學的核心。
讀《論語》,不只是讀到了知識,而是學道、做人、實踐。修身,齊家,才得以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雖然課程時間受限,但我收獲了學之道、孝之道、為政之道、禮樂之道……關于《論語》具體的內容剖析,在這里我不再贅述。因為上善若水,行勝于言,我將在以后的日子里,用實際行動表現我的學習成果。在這條路上,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我又是何其幸運,有此經歷助我一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無論這條路如何荊棘叢生,踏之則幸,風雨兼程。
關于論語閱讀心得體會3
《論語》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前年經典絕學,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后所做的記錄;有一部分是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沒有問題,只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因此,《論語》中記載的言論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對我們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例如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中,孔子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中,我們知道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空想而不讀書就必然會產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語》,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們還會找到一些能夠反映時代背景的語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嘗無誨焉。”它的意思是:學生主動帶一束肉干來見我,我是不會不教他的。我認為,當今社會的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這些都不需要物質來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學生要送禮才可以得到老師的賜教,這足以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孔子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從容不迫;與上大夫說話,態(tài)度和悅;君子在場時,說話局促不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級的人說話態(tài)度明顯不同,他的做法與當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是不相符的,充分說明孔子所處時代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時代。
此外,從“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說朋友送的禮物如果只有車馬,沒有祭肉,孔子也不會行拜禮)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的人們很重視祭祀祖先,即使別人送再多的東西,如果沒有祭肉,主人也不會高興等。
當然,雖然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帶有明顯時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會的氣息的言論,但從整體上看,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則、治家治國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它仍是一本好書,孔子也毫無疑問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關于論語閱讀心得體會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xinde/8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