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自己閱讀過程的回顧和總結(jié),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閱讀習(xí)慣和方式。接下來,為大家推薦一些精選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作品背景:《北京折疊》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創(chuàng)作的中短篇小說。該小說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極端的類似情景,書里的北京不知年月,大概在22世紀,空間分為三層,不同的人占據(jù)了不同的空間,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著每個48小時周期。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很早之前就在《小說月報》上讀過這部小說,當時雖然為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折服,但讀后感覺這更像是一部揭露當下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與劉慈欣著的《三體》和安迪·威爾著的《火星救援》這樣的硬科幻小說有著明顯的不同,小說中提到的三個空間基本上是現(xiàn)實社會和環(huán)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北京,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與第二、三空間處于土地的正反兩端,當?shù)谝豢臻g存在于地表時,第二、三空間則沉于地底。每過24小時,整座城市會發(fā)生翻轉(zhuǎn)。翻上地表的城市開始生活運轉(zhuǎn),而被翻下去的空間里的人則進入睡眠。人為分配的不僅是空間,生活在第一空間里的五百萬人能夠享用連續(xù)的24時生活。而當他們陷入睡眠時,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間,則需共享這寶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著2500萬人口,從次日清晨6點生活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著5000萬人,從10點工作到清晨6點,隨后他們再次集體進入睡眠,地面翻轉(zhuǎn),第一空間的人們開始重新接管城市。每個空間里的人們獨立生活著,卻又因為各種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說的主線并不復(fù)雜,情節(jié)也比較平淡。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受生活在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委托,去給他愛慕的生活在第一空間的女生依言送信傳情的故事。整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內(nèi),老刀經(jīng)歷了三個空間的旅程,最終完成了任務(wù)并獲得了報酬,返回了屬于自己的第三空間。
小說中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其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這也可以理解為把人劃分為了三個階級,只是這種階級劃分不再是理論上的,也沒有暴露出明顯而激烈的'沖突,而是物理層面的隔離,甚至連時間也被人為劃分,像第三空間的人每天真正活著的時間只有8小時,此外就將進入強制休眠。
作者筆下不論在哪個空間的人們生活的都很正常,表現(xiàn)也都很溫和。小說的主人公一番游歷后,也并未對這個制度產(chǎn)生更激烈的情緒,但說實話,恰恰是這種莫名的和諧,讓我讀后細細思量,倍覺恐懼。
在常識中,上層階級的享受往往是建立在對底層社會的無窮的壓榨基礎(chǔ)上的,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往往掙扎在痛苦的邊緣,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一段時間,當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不堪忍受后,往往會奮起反抗。但在小說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不再必須參加勞動,機器人足以完成絕大多數(shù)工作。像老刀所在的第三空間的垃圾工們,垃圾完全不需要這么多人來處理,處在第一空間的管理者們只是怕他們失業(yè),讓他們手頭有事做而已。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剝削階級通過剝削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來賺取利潤。而小說中像老刀之類的垃圾工們的勞動其實已經(jīng)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更談不上榨取剩余價值,當然也就不存在剝削了。這樣的結(jié)果更容易產(chǎn)生階級的固化,造成更嚴重的社會不公平。
小說中三個空間的劃分也體現(xiàn)了社會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間規(guī)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絕大多數(shù)是勞動艱辛收入微薄的社會最底層;第一空間則是有著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享受豐富的物質(zhì),且統(tǒng)管三個空間的貴族階層;第二層是中間層。第一空間人均占有的自然空間和時間資源都最多,第三空間則擁擠不堪而且時間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間的1/3且是晚上,可以說是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雖說只是一部只有短短兩萬多字的科幻小說,但對照當下的中國,卻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近兩年,科幻似乎突然在中國開啟了“暴走”模式。2015年,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獲得科幻界的諾貝爾獎——“雨果獎”,其引發(fā)的熱議尚未退卻,本月中旬,又傳來了另一部科幻小說《北京折疊》再獲該獎的消息。
與長篇三部曲《三體》不同,《北京折疊》只是一部半個下午就能讀完的中篇小說。在小說中,中國的首都北京用“折疊”的方式被分成了三層空間:頂層統(tǒng)治者、中層精英和底層勞工。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間,與5000萬人擠在一起,他是個垃圾處理工,生活中充斥著骯臟與霉氣;第二空間是一群受過良好教育的白領(lǐng)精英,一共2500萬人在緊張高效地生活著;擁有同樣面積的第一空間人口最少,這里生活著權(quán)貴和富豪階層,他們制定城市規(guī)則和法律法規(guī),人口只有500萬人。
《北京折疊》并不是一本真正的科幻小說,小說中的很多科幻“硬傷”讓真正的科幻迷們吐槽不已——三個空間折疊在一起能高效利用城市空間?22世紀開會還用打印紙?一個城市要5000萬垃圾工干什么?種種跡象表明,貴為清華物理學(xué)博士的作者郝景芳在幻想未來科技方面下的功夫遠不及在娘子關(guān)水電站當技術(shù)員的劉慈欣多。
按科幻小說內(nèi)部的分類規(guī)則,《北京折疊》屬于“軟科幻”,與《三體》式的硬科幻探討未來人類的命運不同,“軟科幻”關(guān)注的其實是現(xiàn)實中人類的境遇。在讀《北京折疊》前不久,我剛剛在北京生活了半年時間,回想當時的所見所聞,感覺作者寫這篇小說確實不需要太多想象力,她只需要把現(xiàn)實中的北京換一種方式搬到小說中就行了——如果你去過回龍觀,你會發(fā)現(xiàn)小說中掙扎在污穢混亂的第三空間中的底層市民并非不可想象;如果你逛過望京、五道口、中關(guān)村,你會覺得第二空間中白領(lǐng)們那種壓力山大的生活不過是這里的一個投影;如果你有幸在二環(huán)內(nèi)的那些大院、高檔會所前駐足,你也會感覺到作者對第一空間宛如天堂般的描寫所言非虛。
相信很多人在讀完小說之后都會自問一句:“我到底生活在哪一級空間?”他們都淡忘了所謂“三級空間”只不過是小說中的一個設(shè)定。名為科幻,寫的卻是現(xiàn)實,在科幻的透鏡下被折射后的眾生態(tài)反而比真實更加真實。這正是作者的筆力所在。
《北京折疊》所追問的問題是可怕的,在它所描寫的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的人剛一出生就已經(jīng)輸了?!拔見^斗了二十多年,只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边@是曾感動許多出身底層的鳳凰男、鳳凰女的勵志名言??赡苁菫榱朔粗S這句話,小說中確實給主人公老刀安排了一個跟第一空間的闊太太一起吃飯的機會。在飯桌上,闊太太為了封老刀的口,輕松地甩出十張一萬元的鈔票,而老刀這輩子還從來沒有見過一萬元面額的紙幣,闊太太勸他,收下吧,那只不過是她一個星期的薪水,而且每天只上半天班,人家工作的動力只是閑不住,“老公掙的錢足夠多了?!?/p>
試問,這么大的差距,你怎么追?
對比一下《三體》和《北京折疊》所觸動的受眾對象會發(fā)現(xiàn)很有意思,在《三體》走紅后,除了真正的科幻宅,最推崇其中理論的其實是中國商界的精英們,他們欽服于《三體》中所展現(xiàn)的“零道德宇宙”,并號稱要把小說中的“黑暗森林”理論應(yīng)用在實際中。而《北京折疊》所道出的卻是中下層民眾的焦慮感,他們正在被那些滿腦子“黑暗森林”的精英們所拋棄。年輕人從農(nóng)村追到城市,從小城來到大城,卻發(fā)現(xiàn)依然追不上這個世界的腳步。長此以往,未來很可能如英國《金融時報》所描述的那樣:分處于不同階層的人們,將來雖然身處同一個城市,卻熟視無睹地擦肩而過。
誠然,社會撕裂、階層固化這些問題并非中國獨有,“是個全球性問題”,但這種辯解并不能消除當代中國人解決這一問題的責(zé)任。
相比《三體》,對于當下的中國來說,《北京折疊》式的小說顯得更為珍貴。
郝景芳最近火了!
這位清華物理系畢業(yè)的妹子憑中篇科幻小說《北京折疊》獲得今年的雨果獎(hugoaward),這個獎項是由世界科幻協(xié)會(worldsciencefictionsociety,簡稱wsfs)為紀念雨果·根斯巴克(hugogernsback)而設(shè)立的科幻小說獎項,該獎分量之重,堪稱科幻界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
這是雨果獎設(shè)立以來,亞洲人第二次獲獎,眾所周知,第一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是寫出《三體》的劉慈欣。
我一直很想細細的看一遍,但是各種讀后感和推薦類文章就像劇透一樣影響我看原文的心情。漸漸的,我通過一些讀后感明白了《北京折疊》的梗概,這樣一來沒有特殊情況也就不用看原文了。原因是:太寫實了!一點也不科幻。(流淚臉)。
我從讀后感中看到這兩段原文:
“折疊城市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臻g休眠,大地翻轉(zhuǎn)。翻轉(zhuǎn)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后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jīng)過了精心規(guī)劃和最優(yōu)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
大地的兩側(cè)重量并不均衡,為了平衡這種不均,第一空間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質(zhì)。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來換。第一空間居民也因而認為自身的底蘊更厚?!?/p>
——(引自《北京折疊》郝景芳著)。
我的個人理解是:作者設(shè)計了一個略帶科幻的場景,用實筆寫出了人類社會的三個階層不同的生活情況,原文第一段描述的是三個階層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包括享受生命和陽光的時間在內(nèi)的資源不均衡。
導(dǎo)致這種不均衡原因卻被作者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原文第二段要表達的是:第一階層人少,資源當然就多一點,不然就不平衡了。
但是這話是在項目管理實例中,團隊中有人太過自私影響到了全局或者是因為太自私了影響了他本人的工作積極性的時候,我說出來用于協(xié)調(diào)或者激勵團隊成員的。
這時,同樣的話,大家又都感覺說的有道理了,表示不想揍我,“道德”又驅(qū)使大家認為那個自私的人欠揍。
所以,讀完《北京折疊》的讀后感,我的感想有以下幾個:
1、研究各種文字時,要有環(huán)境的概念。單純?nèi)缸盅?,只能是小學(xué)二年前之前要做的作業(yè),長大了就不用總?cè)プ隽恕?/p>
2、就當今科技發(fā)展程度來看,歷史暫時沒有真相,因為真相是動態(tài)客觀存在,難以記錄。就算是歷史影像有保存下來的,也是記錄了動作之類的外在信息,人物的心理活動和事情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是無法記錄的。專家學(xué)者們?yōu)榱私忉屒宄恍┦聦嵕蜔o法避免要去做推測,推測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受到推測者本身存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追求歷史的真相是沒有意義的,研究歷史的意義在于找到規(guī)律,以史為鑒。模仿歷史上成功者的表現(xiàn)也是要看看是否和當下的環(huán)境相適應(yīng)。
3、人類社會一直都是分階層的,大家關(guān)注的往往是物質(zhì)方面的階層。其實精神層面也分階層(臺階層次),同樣也是二八原則類似的資源分配。此觀點另有文章介紹。
4、“道德”某些時候可以成為武器,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濫用了,出現(xiàn)了各種“道德綁架”。但是少數(shù)人是利用“道德”武器用以攻擊他們的敵人;大多數(shù)人,是被煽動性的文字洗了腦,轉(zhuǎn)而拿過這武器,給相關(guān)的人或者無關(guān)的人無形的“道德枷鎖”。這就又回到第1點了,同樣文字擺在那里,讀出來的意味卻大不同。
以上四點跟《北京折疊》有關(guān)聯(lián)嗎?有的,就是我今天早上看了一篇《北京折疊》的讀后感想到的。難道沒有關(guān)聯(lián)嗎?(偷笑臉)。
由于人口太多,等級分化,北京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翻轉(zhuǎn)后,大地的另一面是第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有兩千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清晨六點到晚上十點。第三空間有五千萬人,生存時間從晚上10點到第二天6點。48小時為一個周期,除非特殊許可,不可以跨越空間,逮到會被毆打,拘留,重罰。
畢竟是短篇小說,總共也就2.5萬字的樣子??墒窃蕉?,往往要越凝練。全文自然沒有廢話,一開始,說清時間“清晨4:50”主人公老刀在步行街出現(xiàn),著急找一個人。因為,他要從第三空間偷偷去第一空間給人送信,找偷偷去過的人,問個路。要求送信的是第二空間的研究生,去第一空間實習(xí),遇見了一個美人。
因為20萬的好處,老刀不聽勸阻,下決心鋌而走險。作為50歲的老光棍,唯一的念想,就是收養(yǎng)的女兒能夠有機會去上幼兒園。他每天辛苦工作,忍著餓不吃早飯,這樣省下來的錢也就夠兩個月幼兒園費用。
結(jié)果不說了,有興趣自己看,只說一下感想:
到了第一空間,老刀才發(fā)現(xiàn),日出是那么的美。自己的生活里,看到的太陽一直是黃色,第二空間看到太陽是黃色,而那一天,他才見到了很少見到的,藍天白云,就把50歲的老刀看的入了神——這就是天堂。
當然,他去過第二空間,寬闊的街道,更多的車輛,空間轉(zhuǎn)換時的優(yōu)雅……盡管做了思想準備,朋友也提醒了:去了,回來只會覺得自己活得很操蛋??墒堑谝豢臻g的各種景象依舊讓老刀目瞪口呆。
自己從小就生活在滿地的垃圾,擁堵的小巷,衣著襤褸的人們,斤斤計較,說話大聲嚷嚷的居民,自己住的膠囊處所……用速度換生命,拼命干活掙一點存活的錢。僅僅是活著,沒有質(zhì)量可言。不過,不去和別人世界對比,一輩子也就窩窩囊囊這么過來了——這就是地獄。
第一空間的人再不濟,也總是能夠留下來,找個事情做。出生決定了很多事情,可以不用太辛苦,可以獲得優(yōu)異的生活條件,可以享受24小時的美好生活,呼吸更好的空氣。
第一空間的人數(shù)正好占了總?cè)丝?5%,符合二八理論,這個世界總是20%的人占據(jù)著80%的資源。
當然,想要改變,也不是絕對不可能。需要送信的研究生去過第一空間實習(xí),也許會有機會留在那里。
老葛一眼就看出老刀從第三空間來,因為褲子的牌子只有那里有賣,而自己小時候經(jīng)常穿。對,他也來自底層,靠著上軍校,努力學(xué)習(xí),研究,升值,專業(yè)……最后雖然留下做了藍領(lǐng)的活,但是能夠混跡于第一空間的,都是牛人。
這世界是不公平的,不論哪個時代。我們說,時間最公平,給了我們每天24小時。看看,好好珍惜吧,小說里,大家的時間居然都是不一樣的。
唯一相同的,是煩惱。
這點倒是很公平,第一空間里,收信美女不開心,她不愛老頭,哦,不,那是她老公,年齡差有點大,愛上研究生,又不會有未來,還抱著一絲幻想,希望老刀不要說出實情。
姑娘的老公有煩惱,自己太太那么年輕,不看緊點,麻煩不斷,所以盯上老刀了。
就連負責(zé)啟動城市轉(zhuǎn)換的白發(fā)老者,依舊有滿肚子心思:大到機器智能與人工就業(yè)之間的平衡,小到,發(fā)言稿來不及,需要延遲城市轉(zhuǎn)換。
雖然很多人網(wǎng)評在責(zé)怪作者,說視野頻發(fā),想象力混亂,中間介紹缺少邏輯性,對于貧富兩個階層態(tài)度曖昧……可是,你能,你就寫啊!國際性的獎,別人都是瞎頒的嗎?作為短篇小說,我們不能要求太多。
也許,這不是科幻,未來的城市人口太多,真的會這么折疊。
也許,這不是科幻,只是暗示著現(xiàn)實社會的階層狀況。每個國家,都有著天堂富人區(qū),以及地域窮人區(qū)。
也許,這不是科幻,只是特殊翻譯的神學(xué)作品。那只能生活在黑暗里的骯臟的第三空間,不就是佛教里的地獄嗎?地基就更厚重的高高在上的第一空間,就是天堂,只不過,住了六根并未清靜的人。
也許,你看了,會有不同的注解,誰知道呢?
折疊的是北京,扭曲的是人心。
相較于《三體》的影響力,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短篇的《北京折疊》口碑卻沒有那么廣受好評。第一次讀這本小書是在郝景芳獲得雨果獎之前,這次再讀倒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平淡的故事,并不突出的情節(jié),沒有了第一次看到時那種對折疊世界的新奇感,不過這次讀更多的是把眼光放到了人情上。
第三空間的老刀為了能讓收養(yǎng)的女孩兒糖糖上一個好點兒的幼兒園,不惜冒著入獄的風(fēng)險穿越第二空間替人去第一空間送信。原以為是權(quán)且充當幫有情人傳達美意的信使,結(jié)果卻著實讓老刀見識了什么叫物欲橫流,非但沒能促成佳話,還拿了人家保密費替人隱瞞。有關(guān)吳聞的小插曲令人有些詫異,其無視第三空間的勞動人民建議新提案,而后又因接連的小錯誤使得原應(yīng)按時的轉(zhuǎn)換延遲甚至重來一次,在這樣的城市環(huán)境前提下,空間轉(zhuǎn)換應(yīng)該是極其重要有秩序不妨礙三個空間所有人日常工作的,但第一空間的人卻因這樣那樣的疏忽恣意控制轉(zhuǎn)換時間,這樣豈不是打斷了另外兩個空間的節(jié)奏?或許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第一空間的權(quán)勢吧。第三空間的人會為一點空調(diào)費爭執(zhí)不下,第一空間的人卻在富麗堂皇的會議廳里掌握著整個北京的折疊。
因為去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我開始關(guān)注這個被稱為科幻藝術(shù)界諾貝爾獎的獎項。不過別誤解,雨果獎的設(shè)立不是為了紀念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而是為了紀念來自盧森堡的現(xiàn)代科幻小說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雨果獎是一個頒發(fā)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xué)獎,與星云獎同為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下設(shè)最佳長篇小說獎、最佳中篇小說獎、最佳短篇小說獎等。
郝景芳著的《北京折疊》入圍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部小說最初于2012年12月發(fā)表在清華大學(xué)學(xué)生bbs水木社區(qū)科幻版上,當時就以其細膩的語言風(fēng)格,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shù)的真實合二為一,逐步引起了讀者的注意。2014年2月,《北京折疊》發(fā)表在《文藝風(fēng)賞》上,隨即被國內(nèi)知名的主流文學(xué)期刊《小說月報》選中,發(fā)表在2014年4月號上,引發(fā)了更為廣泛的關(guān)注。2014年11月,《北京折疊》獲得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科幻短篇小說銀獎,并入選科幻小說集《想象力的盛宴》。
很早之前就在《小說月報》上讀過這部小說,當時雖然為作者豐富的想像力折服,但讀后感覺這更像是一部揭露當下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與劉慈欣著的《三體》和安迪·威爾著的《火星救援》這樣的硬科幻小說有著明顯的不同,小說中提到的三個空間基本上是現(xiàn)實社會和環(huán)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北京,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與第二、三空間處于土地的正反兩端,當?shù)谝豢臻g存在于地表時,第二、三空間則沉于地底。每過24小時,整座城市會發(fā)生翻轉(zhuǎn)。翻上地表的城市開始生活運轉(zhuǎn),而被翻下去的空間里的人則進入睡眠。人為分配的不僅是空間,生活在第一空間里的五百萬人能夠享用連續(xù)的24時生活。而當他們陷入睡眠時,升到地表的第二、三空間,則需共享這寶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著2500萬人口,從次日清晨6點生活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著5000萬人,從10點工作到清晨6點,隨后他們再次集體進入睡眠,地面翻轉(zhuǎn),第一空間的人們開始重新接管城市。每個空間里的人們獨立生活著,卻又因為各種原因有一些交集。
小說的主線并不復(fù)雜,情節(jié)也比較平淡。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受生活在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委托,去給他愛慕的生活在第一空間的女生依言送信傳情的故事。整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內(nèi),老刀經(jīng)歷了三個空間的旅程,最終完成了任務(wù)并獲得了報酬,返回了屬于自己的第三空間。
小說中城市被劃分為三個空間,其實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這也可以理解為把人劃分為了三個階級,只是這種階級劃分不再是理論上的,也沒有暴露出明顯而激烈的沖突,而是物理層面的隔離,甚至連時間也被人為劃分,像第三空間的人每天真正活著的時間只有8小時,此外就將進入強制休眠。
作者筆下不論在哪個空間的人們生活的都很正常,表現(xiàn)也都很溫和。小說的主人公一番游歷后,也并未對這個制度產(chǎn)生更激烈的情緒,但說實話,恰恰是這種莫名的和諧,讓我讀后細細思量,倍覺恐懼。
在常識中,上層階級的享受往往是建立在對底層社會的無窮的壓榨基礎(chǔ)上的,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往往掙扎在痛苦的邊緣,這樣的情況持續(xù)一段時間,當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不堪忍受后,往往會奮起反抗。但在小說中,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不再必須參加勞動,機器人足以完成絕大多數(shù)工作。像老刀所在的第三空間的。垃圾工們,垃圾完全不需要這么多人來處理,處在第一空間的管理者們只是怕他們失業(yè),讓他們手頭有事做而已。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剝削階級通過剝削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來賺取利潤。而小說中像老刀之類的垃圾工們的勞動其實已經(jīng)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更談不上榨取剩余價值,當然也就不存在剝削了。這樣的結(jié)果更容易產(chǎn)生階級的固化,造成更嚴重的社會不公平。
小說中三個空間的劃分也體現(xiàn)了社會深深的不公平。第三空間規(guī)模最大,人口最多,但絕大多數(shù)是勞動艱辛收入微薄的社會最底層;第一空間則是有著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享受豐富的物質(zhì),且統(tǒng)管三個空間的貴族階層;第二層是中間層。第一空間人均占有的自然空間和時間資源都最多,第三空間則擁擠不堪而且時間分配上只有第一空間的1/3且是晚上,可以說是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雖說只是一部只有短短兩萬多字的科幻小說,但對照當下的中國,卻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最后說幾句題外話,這部小說之所以能夠得到雨果獎評委的關(guān)注,得益于一部名叫:《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集》的出版。這本由著名作家和翻譯家劉宇昆翻譯,美國著名出版公司torbooks出版的科幻小說集,共收錄了13篇來自中國的科幻小說和3篇科幻方面的論文,囊括了包括:劉慈欣、馬伯庸、陳楸帆、夏笳、糖匪、程婧波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一篇名為《看不見的星球》的作品亦是郝景芳的文章。而去年獲得雨果獎的《三體》,也是劉宇昆翻譯的??梢赃@樣說,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中國不論是科幻小說,還是其它文學(xué)作品走向世界,翻譯在其中扮演了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好的翻譯家,不論多么優(yōu)秀的作品也只能"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而且國外優(yōu)秀的作品,我們也同樣無緣一窺全貌。
僅記于2016年07月01日22時30分。
很少讀科幻小說,對于閱讀作品的選擇我一向覺得科幻意味著不真實,真實世界的紛繁復(fù)雜已經(jīng)讓我們應(yīng)接不暇,科幻世界的虛無縹緲便如同一個疾步行走的人腳下的那顆石子,干脆踢開了事。而這部小說的名字還是吸引到我。
小說一開始就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奇幻的城市空間和生活模式。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個48歲的單身垃圾工——老刀。他居住的北京分為三個空間,這三個空間在48小時輪流切換,共享這48小時。第一空間住的是社會上層人物,分割其中的24小時;第二空間住城市白領(lǐng)、精英階層,占據(jù)6小時;而第三空間,也是人最多的空間住的都是像老刀這樣的底層垃圾工,他們只分割到8個小時。故事講得就是老刀為了能賺到養(yǎng)女上幼兒園的費用要翻越兩個空間幫別人送信的經(jīng)歷。
釋卷后,靜神凝思,對于這個作品能獲得科幻類小說的"雨果獎",我不禁有些質(zhì)疑這個獎的含金量。從文筆上來說流暢卻平淡,科幻創(chuàng)意上僅注入了一個新奇的科幻概念,換句話說,只搭建了一個科幻的框架卻填滿了現(xiàn)實。但這個作品的亮點就是披著科幻的外衣、長著現(xiàn)實的軀體。而這件外衣對于每位讀者來說,那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聊一聊文章的亮點吧!現(xiàn)實版的階級分層和固化。北京不用折疊,我們就已經(jīng)找到了這三個階級,他們各行其道,涇渭分明。文中"老刀"們的第三空間如同那些生活在城中村的底層民眾,他們?yōu)樯疃济s獲取最低的報酬和擁有最狹小的生活空間,他們是"窮一代",孩子也絕大多數(shù)會成為"窮二代","窮一代"們甚至沒有能力讓孩子進入這個局促逼仄的折疊空間,他們囁嚅著:"活著,我們就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
"階級固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作為底層民眾的上升通道都幾乎已被堵死。哪怕是看似最公平的高考,曾有高考作文讓從"中華美食、共享單車、高鐵、移動支付"等詞匯中選擇一個寫成文章介紹給外國青年。農(nóng)村的孩子在家里只看到連綿的大山,背靠黃土面朝天勞動的父母,哪里騎過"共享單車"、用過"移動支付"!
秦天作為第二空間的代表,現(xiàn)實中應(yīng)該是中關(guān)村的那些"白骨精"們。這個階層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生活,也可稱為"中產(chǎn)階級"。但想要上升一個空間卻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更要有那么一點兒"走了狗屎運"的運氣!他們或許因為租住在某個城中村與老刀有了交集,或許依托高學(xué)歷背景能跟第一空間的"白富美"談一場渺茫無望的戀愛。
第一空間以"白發(fā)老人"為代表的規(guī)則制定者和掌控者們,他們的現(xiàn)實意義自不言而喻,他們丟個數(shù)據(jù)key的小失誤都可以隨意壓榨第三空間所剩無幾的剩余時間,如同蝴蝶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就能引發(fā)"老刀們"生活中的海嘯。
再聊幾句小說中的不現(xiàn)實的部分。第三空間的人每天只享有晚上十點到凌晨六點的時間,到了時間要鉆入"膠囊"并被空間釋放出來的藥物催眠四十個小時,這得需要多么強大的一個膀胱?什么意識主宰他們會乖乖進入所謂的"膠囊"?北京城外的司機可以目睹全部的折疊過程,老刀們?yōu)楹尾豢梢杂冒诵r以外的四十小時時間到城外打工賺錢?諸如此類的漏洞,都無法細細推敲。
也粗略看過劉慈欣的《三體》,感覺科幻小說應(yīng)該是那樣的,有科幻的樹干,更有科幻的枝椏,能在讀者腦中結(jié)出豐滿的科幻果實,最后可以細細咀嚼一番,但此篇沒有!
這是一篇獲得了雨果獎的中篇科幻小說,但是讀完之后沒有那么驚艷。
北京折疊是郝景芳構(gòu)想中的長篇的第一篇,但是現(xiàn)在還沒準備好寫長篇,所以暫時把《北京折疊》作為短片收入孤獨深處這個集子。
《去遠方》是郝景芳的第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說集子,太概念化,意象化。估計不好讀也不符合我的口味,畢竟科幻小說也是小說,需要讓我能夠投入進去,進入另一個想象的世界,獲得滿足。所以我不打算買這本書了。
這個《北京折疊》也是比較抽象化的,沒有多少戲劇沖突。讓人思考的地方是作者的高見,并不是通過人物命運和之間的關(guān)系走向而揭示的,稍微顯得有些刻意,也不夠感染人心。所以那些作者想要表達的后科技時代的人類分層,下層勞動人民不再擁有價值,卻也無法不給與工作的矛盾。在文中只是說這些絕大多數(shù)的人類住在第三空間,會被放入黑暗空間,讓他們睡眠的時間更長,然后再找點活給他們干??雌饋磉@樣的工作在可預(yù)見的將來都會不保,因為吳聞在會議上提議可以用全自動化來代替人工處理垃圾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付出最多,干最多活的人可能過著最低賤的生活,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這種折疊式的生活也許真的會實現(xiàn),而最可怕的是,當絕大多數(shù)勞動者連韭菜的價值都不存在后,上層的人還會憐憫他們嗎?畢竟這本該是一本長篇上說的第一章,后續(xù)如何發(fā)展未可知。不過,目前暫時是沒有這個擔(dān)憂的,畢竟北京還沒辦法折疊,上層人也是需要下層人過來做服務(wù)業(yè)的,而這種服務(wù)也絕大部分需要住在同一個生活空間內(nèi),而不是像小說里一樣,基本完全時空隔絕。時空隔絕的第三空間的喜怒哀樂,瘋狂憤怒,負面情緒完全影響不到上層的第一空間,而只需要負責(zé)提供服務(wù)就好,連這種服務(wù)的存在都快被機器所取代了!
很少讀科幻小說,對于閱讀作品的選擇我一向覺得科幻意味著不真實,真實世界的紛繁復(fù)雜已經(jīng)讓我們應(yīng)接不暇,科幻世界的虛無縹緲便如同一個疾步行走的人腳下的那顆石子,干脆踢開了事。而這部小說的名字還是吸引到我。
《折疊北京》小說一開始就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奇幻的城市空間和生活模式。故事的男主角是一個48歲的單身垃圾工——老刀。他居住的北京分為三個空間,這三個空間在48小時輪流切換,共享這48小時。第一空間住的是社會上層人物,分割其中的24小時;第二空間住城市白領(lǐng)、精英階層,占據(jù)6小時;而第三空間,也是人最多的空間住的都是像老刀這樣的底層垃圾工,他們只分割到8個小時。故事講得就是老刀為了能賺到養(yǎng)女上幼兒園的費用要翻越兩個空間幫別人送信的經(jīng)歷。
釋卷后,靜神凝思,對于這個作品能獲得科幻類小說的“雨果獎“,我不禁有些質(zhì)疑這個獎的含金量。從文筆上來說流暢卻平淡,科幻創(chuàng)意上僅注入了一個新奇的科幻概念,換句話說,只搭建了一個科幻的框架卻填滿了現(xiàn)實。但這個作品的亮點就是披著科幻的外衣、長著現(xiàn)實的軀體。而這件外衣對于每位讀者來說,那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階級固化“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實中作為底層民眾的上升通道都幾乎已被堵死。哪怕是看似最公平的高考,曾有高考作文讓從“中華美食、共享單車、高鐵、移動支付“等詞匯中選擇一個寫成文章介紹給外國青年。農(nóng)村的孩子在家里只看到連綿的大山,背靠黃土面朝天勞動的父母,哪里騎過“共享單車“、用過“移動支付“!
秦天作為第二空間的代表,現(xiàn)實中應(yīng)該是中關(guān)村的那些“白骨精“們。這個階層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生活,也可稱為“中產(chǎn)階級“。但想要上升一個空間卻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代價、更要有那么一點兒“走了狗屎運“的運氣!他們或許因為租住在某個城中村與老刀有了交集,或許依托高學(xué)歷背景能跟第一空間的“白富美“談一場渺茫無望的戀愛。
第一空間以“白發(fā)老人“為代表的規(guī)則制定者和掌控者們,他們的現(xiàn)實意義自不言而喻,他們丟個數(shù)據(jù)key的小失誤都可以隨意壓榨第三空間所剩無幾的剩余時間,如同蝴蝶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就能引發(fā)“老刀們“生活中的海嘯。
再聊幾句小說中的不現(xiàn)實的部分。第三空間的人每天只享有晚上十點到凌晨六點的時間,到了時間要鉆入“膠囊“并被空間釋放出來的藥物催眠四十個小時,這得需要多么強大的一個膀胱?什么意識主宰他們會乖乖進入所謂的“膠囊“?北京城外的司機可以目睹全部的折疊過程,老刀們?yōu)楹尾豢梢杂冒诵r以外的四十小時時間到城外打工賺錢?諸如此類的漏洞,都無法細細推敲。
也粗略看過劉慈欣的《三體》,感覺科幻小說應(yīng)該是那樣的,有科幻的樹干,更有科幻的枝椏,能在讀者腦中結(jié)出豐滿的科幻果實,最后可以細細咀嚼一番,但《折疊北京》沒有!
北京分為三個空間,每個空間的人享受著不同的時間,階級分明。這一點上與諸多反烏托邦小說設(shè)定相似。
表面上世界一片和諧,但實際上充滿了弊病,窮人的無奈,既得利益者的麻木,以及統(tǒng)治者的粉飾太平。階級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人類越文明,似乎階級就越分明。似乎統(tǒng)治者,特別樂于給人類分類。
元朝把人類分為五等:一為蒙人,二為鮮卑人,三為色目人,四為漢人,五為南人。印度則按照種姓制度分等級。分類、分級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長治久安。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也是希望百姓各歸其位,耕者有其田,老者有所養(yǎng),君君臣臣。這也是為什么后來統(tǒng)治者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了。
希望人們和科幻作者的格局一樣,沒事兒別老狹隘民族主義,多思考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窮也好,達也好,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兼濟天下的心嘛。
《北京折疊》個人感覺,比較溫和,甚至有些悲觀。主角老刀只是為了掙錢,讓女兒上一個好一些的幼兒園。
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間,做垃圾處理,在第一空間得知,機器可能代替垃圾處理工,但是當權(quán)者為了第三空間的就業(yè)問題,否定了垃圾分類機器的提案。
老刀有驚無險的回到第三空間,從此繼續(xù)上班,擔(dān)憂著有一天自己會被機器取代。老刀無力承擔(dān)反抗者的角色,作者似乎也無意去觸碰這一點。從格局上,似乎不夠宏大。但作者大概只是希望聚焦于小人物,最無能為力的,也最自私的反抗。有一點宿命論的味道。似乎小人物在大格局上無力改變歷史。個人覺得,這個中篇,構(gòu)思精當,但寫得略草。沒有挖掘更深的意義。如果支撐一個長篇,會更有空間。畢竟,階級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探討啊。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文明,都存在著階級,統(tǒng)治,控制和歧視。
希望人們和科幻作者的格局一樣,沒事兒別老狹隘民族主義,多思考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窮也好,達也好,誰也阻擋不了一顆兼濟天下的心嘛。
暑假,在故事俠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一篇短篇小說《北京折疊》。這篇小說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作者是科幻作家郝景芳。
故事的主人公叫老刀,老刀住在一個折疊的未來城市北京。折疊的北京分為三個空間:第一空間、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一空間有500萬人口,他們生存的時間是從第一天清晨6點到第二天清晨6點,他們享有完整的24小時。第二空間生活著2500萬人口,他們生存的時間是從次日清晨到夜晚10點。第三空間生活著5000萬人,他們生存的時間是從夜晚10點到第二天清晨6點。三個空間不停地轉(zhuǎn)換。第三空間居住的主要是建筑工和垃圾工,第二空間的職業(yè)要優(yōu)于第三空間,第一空間的職業(yè)又比第二空間更好。
故事主要講述了老刀的一次冒險:老刀是一個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他為了在垃圾站撿到的小孩子糖糖能夠上一個好的幼兒園,就冒險去第一空間送信賺錢。他先來到第二空間找到秦天,又到第一空間送信給依言。原來秦天和依言曾經(jīng)是情侶,但是依言隱瞞了自己已經(jīng)和吳聞結(jié)婚的事實,依言讓老刀帶信并保守秘密。老刀在第一空間經(jīng)歷了意外和波折,并在老葛和秦天的幫助下回到了第三空間。
讀完了《北京折疊》,我領(lǐng)悟到,地位高并不代表就是完美的、幸福的。舉個例子:生活在第一空間的依言,她既想擁有一個很好的生活條件,也想擁有秦天對她的愛,但是她選擇了吳聞,和他結(jié)了婚,卻不讓秦天知道這個事實,讓秦天一直深愛著她,她是多么的自私呀!老刀的父親是這個城市的建造者,卻控制不了轉(zhuǎn)換的時間,他的后代只能生活在第三空間。
老刀雖然生活在第三空間,但是他特別關(guān)心別人,他在垃圾站撿到了一個小女孩,并且精心照顧她、呵護她,給她取名叫糖糖,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看著她漸漸長大,努力給她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比起依言來,誰在真誠地對待別人呢?老刀在那么艱苦貧窮的日子里,卻那么有禮、關(guān)心別人,他是多么用心??!為了糖糖上幼兒園,冒著危險去第一空間送信,他是真有愛心,是一個高尚的人。
我想生活在第一空間,但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和高尚的品格。
折疊概念讓我馬上聯(lián)想到我時常陪兒子看的zackandquack立體書動畫,每翻開一頁一個新的折疊世界就會立體起來,很好玩。所以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會開始把北京想象成一本立體書,在不同時段不同空間就會被翻開生活。然而,這三個不同空間卻不是兒童動畫的美好世界,而是殘酷現(xiàn)實生活不平等的寫照。
然而,在這樣充滿現(xiàn)實揶揄的架構(gòu)下,故事的筆調(diào)卻沒有太沉重。種種的階級不平等在老刀那種樂天知命的性格下,不帶血的略過,就像折疊起來的鄒疤,在這不斷折疊的世界無聲地隱藏著。
讀到作者郝景芳談及自己的創(chuàng)作,讓我對這部小說更有感覺:“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是如此努力致力于研究并消除整個世界的不平等,可是最終也許一切都是徒然,就連人類歷史上所有為不平等而奮斗的浴血奮戰(zhàn)最終也只是制造了更多不平等。想到這個我就有些空茫。我似乎能看到筆下那座城,在最遠又最近的地方,與我四目相對。它是我內(nèi)心最冷也最熱的推動?!?/p>
上周的“財書學(xué)不淺”讀書分享中,周導(dǎo)講了科幻系列的《安德的游戲》。講的很精彩,我們還做了首次直播。在開頭部分,他闡述了科幻小說的基本知識。這個題材的文字,我基本沒有接觸過,因此聽起來既新鮮但又不好理解。最后我問他讀書群體中大概有多少比例熱愛科幻小說,他的答案是很小眾。
《北京折疊》是在講述中被提及的一部作品,屬于軟科幻范疇,也就是情節(jié)和題材集中于哲學(xué)、心理學(xué)、政治學(xué)或社會學(xué)等傾向的科幻小說分支。20xx年的這部短篇小說,出自郝景芳,一位年輕作家?!侗本┱郫B》的出名主要是它在20xx年獲得了科幻界的大獎,雨果獎。通常有個稱號混社會就容易多了,所以《北京折疊》就常常與《三體》放在一起說。
因是短篇,所以我僅抽了兩天起床和睡前的時間就讀完了。我感覺作品深度是有限的,而通常屬于短篇的創(chuàng)意也是平平的。能被美國關(guān)注而得獎,或因作品所揭露的階層問題自帶話題。美國人對類似的發(fā)生在中國的情況一直感興趣。盡管作者寫這個題材的初衷大概是和其他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人一樣,感到在北京生活的壓力,想說下北京的現(xiàn)實中社會階層關(guān)系中存在一些矛盾。
正因為話題像漲工資一樣的與敏感且與所有人都息息相關(guān),成為關(guān)注焦點也在情理之中。在韻韻還很小的時候,大概中班或大班,我就跟她講過階層問題。講了歷史上的三教九流,講了現(xiàn)如今的情況,以及階層之間的流動和相互關(guān)系問題。不知道她現(xiàn)在還有沒有印象。社會分階層是必然的存在,不同時期不同表現(xiàn)形式。
《北京折疊》中北京被分成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zhuǎn)。翻轉(zhuǎn)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后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jīng)過了精心規(guī)劃和最優(yōu)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八千萬人分為了頂層統(tǒng)治者,中層精英和底層勞工三層。
創(chuàng)意不算突出,但現(xiàn)實著實裸露。讀書人估計都會對標下現(xiàn)實中的自己算這里的哪個層次。作品所描寫的場景正是當下我們生活著的真實的北京,以及其他城市。像很多其他類似作品一樣,主人公都是最底層的可憐蟲,生活艱難,讓人可憐。我不大喜歡這角度,感覺有抱怨感,有戾氣。雖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但不是積極的導(dǎo)向。社會問題本身很復(fù)雜,我們不能總?cè)バ麄髂欠N“絕大多數(shù)的人,剛剛一出生,就已經(jīng)輸了”的思想。
我們的物質(zhì)文化、社會、政治各方面的需求,對于美好生活的內(nèi)涵已經(jīng)在幾十年的發(fā)展后發(fā)生了一個質(zhì)的變化,特別是在經(jīng)濟基礎(chǔ)得到全面提升之后,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內(nèi)涵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生活哪有那么多的苦與恨,要是大家都覺得美好,都向往美好,怎能不美好。
要我寫,就從第一空間選個主人公。講述一個身處高階層物質(zhì)和精神先富裕起來的人如何幫助相對低階層的人去追求和實現(xiàn)更美好的生活的故事。
看完《北京折疊》我是懵的,或者說混亂的。那種感覺是,突然把近些年新浪微博上的新聞集中在一起了,我抓不到重點,好像全是重點。
老刀在煩惱糖糖上幼兒園的問題。我腦子里浮現(xiàn)的就是那些通宵排隊的新聞。還有小鎮(zhèn)里的實驗學(xué)校。縣公務(wù)員子女直接入學(xué),就近有學(xué)位房的家庭,剩下的名額大家搖碼,剩下的名額也許就是個位數(shù)。這是一個常住人口20萬左右的小鎮(zhèn)。
老刀的月收入是一萬,秦天月薪是10萬,依言每天只工作半天月薪40萬?,F(xiàn)實中,收入的差距,其實也有這么大,甚至更大。
阿貝和闌闌與房東爭吵取暖費的事情,老刀拿出一萬平息這場爭吵,她們目瞪口呆。按照老刀的收入測算一下取暖費,大概也就幾百塊。在第一空間,第二空間都是不值一提的零錢,但在第三空間卻足以讓一個漂亮女孩吵得沒有一點形象。想起曾經(jīng)聽過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偏僻的村莊里,因為一塊錢出了人命。
“這菜不對外,所以都不標價。”曾經(jīng)“特供”這兩個字在微博掀起一陣聲討的風(fēng)潮。還有很多,我好像不是在看一部科幻小說,而是把近些年的新聞都剪接在一起了。我好像在刷微博,做一個新聞回顧。小說中,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更讓我有點分不清是虛構(gòu)還是紀實。
像“擁擠的男人女人圍著小攤子挑土特產(chǎn),大聲討價還價。食客圍著塑料桌子,埋頭在酸辣粉的熱氣騰騰中,餓虎撲食一般,白色騰起遮住了臉。油炸的香味彌漫。”這是一個很有生氣的生活場景,一個就在我們身邊很平常的一個生活場景??催@段文字,會浮現(xiàn)一個很熟悉的場景。
她其實把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那些矛盾,用平和的語言和科幻的外殼,夸張而又隱秘地展示出來。階層隱隱顯示出固化,如何突破,有沒有可能突破?我想起曾經(jīng)風(fēng)靡網(wǎng)絡(luò)麥子寫的那篇《我奮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還有此文誕生三年后李純根據(jù)它的立意和自己的經(jīng)歷寫的一篇《我奮斗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喝咖啡》。
寫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都是通過自己的奮斗已經(jīng)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墒牵@在現(xiàn)實中只是少數(shù)。如同郝景芳筆下的老葛。但更多的人,像老刀,像彭蠡,像闌闌,像阿貝一樣,在生存線上掙扎,活得“操蛋”。
“彭蠡”這個名字引起我的好奇心,一般的小說不會用這么生僻的字做名字,用了大約有不一般的用意。查了“蠡”字,本意“蟲蛀木”。彭蠡非法去第一空間五次,成功了四次,最后一次被抓。老刀會進入第一空間,也是他教的,他是這個折疊城市空間法則的破壞者。對于這個折疊城市的空間法則來說,他就是一只蛀蟲。
糖是甜的.,令人愉快的。老刀每每想到糖糖,就有戰(zhàn)勝一切的勇氣,糖糖是他所有的希望。郝景芳用一個殘酷的環(huán)境,不算險惡的人心,展示一個很殘酷的世界。她說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還沒有那么殘酷,不希望未來發(fā)展成那樣。所以,才有糖糖,糖糖就是未來的希望。
她也在序中提到,這是其實是構(gòu)想中長篇的第一章。我在想,如果是長篇,那是不是最后,折疊城市的空間法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一把老刀,也許沒有新刀那么鋒利,但也可以有破壞性的,特別是有蟲蛀的前提下。這是我的希望。
在看代碼改代碼寫代碼百無聊賴的時候,看看書真是一種解脫,像是被困在黑屋子里,總算能出來透透氣?;巳齻€多小時看完《北京折疊》,很短的一部小說,要是作為科幻作品來看,還是有點不夠的,最科幻之處就是北京在空間上的翻轉(zhuǎn)。但是作為社會學(xué)小說來看,寫的還是很精髓的。
書中沒有對社會分層的批判,只有對不同層級生活狀態(tài)的娓娓道來,我很喜歡這種風(fēng)格,不講一點道理,而能讓人品味到其中滋味。
北京折疊成三個空間,第一空間500萬人,享受24小時,第二空間2500萬人,生活16小時,第三空間5000萬人,生活8小時。小說的主人公老刀,在第三空間生活了48年的垃圾工,養(yǎng)女糖糖幼兒園學(xué)費昂貴,而自己卻只能沒日沒夜的撿垃圾為生,實在沒有余力供養(yǎng)糖糖,但是據(jù)小說中的描述,生活在第三空間的人,大部分人都作了垃圾工,即便讓糖糖上了幼兒園,對她的前途又有什么樣的改善呢?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夢想都是偉大的,即便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老刀也還是抱著希望糖糖能夠?qū)W會唱歌跳舞,成為一個淑女的夢想。于是和第二空間的一個學(xué)生秦天做了一筆交易,整個故事也從這筆交易開始了。
他第一次親吻她一下,她躲開,他又吻,最后她退無可退,就把眼睛閉上了,像任人宰割的囚犯,引他一陣憐惜。
秦天喜歡上了第一空間的一個女生依言,在秦天眼里,依言就像一個天使,嘴巴小小的,瑩潤的,下嘴唇飽滿,帶著天然的粉紅色,讓他有上去咬一口的沖動。秦天我是很欣賞的,勇敢,有策略。明知依言是第一空間的人,但是說強吻就強吻。他也知道自己該有怎樣的策略,未來該怎么進入第一空間。一切似乎都在他的藍圖里畫好了,未來是美好的,只要付出當下的努力,不是嗎。
“所以,”她給老刀夾了新上來的熱菜,“你能不能暫時不告訴他?等我……有機會親自向他解釋可以嗎?”
讀到這里,感受到了一點,夢想是不分等級的,我喜歡老刀不顧一切要來第二空間賺錢的意志,也喜歡秦天對自己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反而身在第一空間的依言,雖然她也是喜歡秦天的,但是在他們面前卻顯得那么脆弱,她不敢去抓住自己心愛的東西,因為父親的權(quán)威告訴她,不行。怯懦的依言,只能選擇用謊言欺騙秦天,他們的故事結(jié)束了,留給我對他們未來的想象。大概是依言最后還是和不愛的未婚夫結(jié)婚了,秦天傷透了心吧。
對小說所描述的三層空間,并沒有感覺到多么新鮮,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分層的,我們只是待在自己的空間,就像現(xiàn)在的我,看不到垃圾工的分解者生活,也更看不到上層人物到底在做什么,我只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圈里,大家跟我有一樣的生活方式。一開始對這樣的分層可能有劇烈的厭惡感,共產(chǎn)主義不是這樣的。但是現(xiàn)實似乎就是如此,到處都可以見到金字塔的結(jié)構(gòu)。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雪國列車》,它就是如此,不同的車廂住著不同階級的人,末尾車廂是留給苦力的,前排是留給資產(chǎn)階級的。人生而不平等,接受這種初始狀態(tài)吧,但是夢想不分等級,有夢就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得精彩。
搖籃里,糖糖剛剛睡醒,正迷糊著揉眼睛。他看看糖糖的臉,疲倦的了一天的心軟下來。他想起最初在垃圾站門口抱起糖糖時,她那臟兮兮的哭累了的小臉。他從來沒后悔將她抱來。
剛看中國作家獲得了雨果獎,就迫不及待的圍觀了這篇獲獎作品。許多人遺憾受篇幅限制,情節(jié)有點沒能完全展開,我卻覺得寫的恰到好處,就好像好多事情,一些真相,都只能是點到為止,過滿則虧。
老刀為了生活,鋌而走險去穿越空間,從第二層的研究生到第一層的上流人士,也從而窺見了些許生活的真相。前進的過程似乎并不困難,然而所有的變數(shù)從踏上返程的時候才接踵而來,道德的責(zé)問,因為一層空間的工作疏忽而受的傷,好像這些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總有縮影,受傷吃虧的總是最平凡的人們。而所謂的上層人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特權(quán)。
老葛的話冰冷而淡漠,他說在這里呆的久了就木了,習(xí)慣了,雖然自己也是底層出身,但很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只能旁觀。
真相永遠殘酷,我不知道老刀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折疊社會的真相,但事實已經(jīng)擺在那里。社會在發(fā)展,科技要進步,無處安放的只有越來越多的大多數(shù)。難道一層社會發(fā)展的代價就只能是壓縮別人的生存空間么?如果真如老葛所說,上面的社會日升日落,繁榮了衰弱了所有的變化都傳不到下面的社會去,而下面的社會也就永遠固守著自己的模式潮起潮落,依然為吃不起好點的飯,上不起好學(xué)校而掙扎,那是不是對于老刀這樣的人而言生活就真的沒有了指望?歷史的車輪滾滾,終將絕塵,只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有安坐的地方。
讀了郝景芳筆下的《北京折疊》,這個問題我越來越迷茫了。這是科幻,也是現(xiàn)實,甚至有些迷幻。
22世紀的北京,空間分成三層:上層空間500萬人口,生活24個小時,隨后被封到膠囊里,城市折疊。中層2500萬人口,白領(lǐng)階層,生活16個小時,勞作和生活。他們睡下后,城市再次折疊,出現(xiàn)下層空間。下層5000萬人口,主要是清潔工和個體戶,生活有8小時。上層空間獨享24小時,500萬人口。中層和下層人共享另外24小時,7500萬人口。
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刀,他生活的念想和盼頭是給養(yǎng)女籌集幼兒園的費用。找到了一個黑色的買賣,為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送信,給住在第一空間的依言。這樣他可以掙到一筆可貴的跑腿費。
在送信的過程中,他往返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間。他發(fā)現(xiàn)依言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事實,她欺騙了秦天。在返回過程中,老刀遭遇突發(fā)狀況,后來被老葛出手相救。老葛生活在第一空間,靠打拼混到了第一空間。最終老刀返回了第三空間繼續(xù)生活。
第三空間的人,老刀,做著基礎(chǔ)的清潔工工作,卑微而且努力。每天都是骯臟而腥臭的環(huán)境。
第二空間的人,秦天,天真的認為通過努力學(xué)習(xí)就可以到第一空間生活和工作,他夢想中的女朋友,依言就是他努力的盼頭。
而第一空間的依言,她早都已經(jīng)嫁人,她的盼頭就是有個體面的生活,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有個念想——秦天不錯。
第一空間的老葛,憑著打拼從第三空間到了第一空間,保留著淳樸,也保留著第一世界的精明。
在很多人販賣焦慮感,販賣存在感的社會里,我真心推薦你讀一讀這本小說《北京折疊》。
想一想你為什么奔忙,你的盼頭又在哪里。
想一想你在無盡地奔忙中,丟掉了什么,舍棄了什么。
好多人說這作品文筆平庸故事平庸,什么偽科幻什么的,其實他們說的也沒什么不對的,只是這類人的審美意象就局限于科幻本身吧,不會上升到文學(xué)的高度。好的文學(xué)一定是從現(xiàn)實社會中高度抽像后再文學(xué)意化的。這篇文章的科幻可以說沒有一點科技含量,文筆沒有一點美學(xué)元素,故事更談不上跌宕起伏,但它有一點是當下文學(xué)欠缺的,或者說它有一點是帶著預(yù)言意義的,那就是它淺顯直接的揭示著當前中國社會中隱藏的強大的趨向,可怕的不可改變性。這個作品和香港電影十年是同一類型的,或者說就是同一種意象的不同表現(xiàn),一個說的是香港,一個說的是大陸。香港的那電影有張藝謀的電影《英雄》意象美嗎,有它好看嗎,有它精彩嗎?個人的答案是絕對沒有,可以說對于“事不關(guān)己”這種心態(tài)的人來說,看十年絕對會睡著的,但它獲獎了;同樣,北京折疊也獲獎了。但其實這兩個獎項都不是我們大陸人賦予的,也就是說我們依然生活在美麗的霧里,看不到或者不在乎前方陰雨綿綿帶來的隱憂,而明天,不久的明天,如果一不小心,就會像這兩部作品中的世界原樣抵達,多么可怕!基于此,在現(xiàn)實還未成為科幻之前,我們能通過科幻來看到或者思考現(xiàn)實,你說,這樣的作品不該獲獎嗎?一點點的改變都是閃閃發(fā)光的金子!
科幻作品不僅在于文字描寫多美好、想法多新奇,而在于通過對未來的幻想反思當下的生活;這部作品里面有很多隱喻,相信北漂一族會有很多感想。
版權(quán)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luò),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quán)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64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