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總結是對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zhàn)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活動總結不僅要總結成功經驗,還要總結失敗經驗,以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為了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縮小校際間差距,促進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發(fā)揮各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在進修學校小學教研室的精心組織策劃下,xx研培基地于5月27日成功開展了大型主題教研活動,其主旨是:以部分學科的公開。
教學。
為載體,促進教師對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運用,更主要的是為基地教師搭建一個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的平臺,進而深入研究教研主題,探求省時高效的教學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活動概況。
這次教研活動,贏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基地成員校的大力支持,進修學校的相關領導、教研員,松花江、菜園子小學的領導和部分骨干教師,加上我鎮(zhèn)全部教師共計240余人都是頂著蒙蒙細雨,積極投身到這次教研活動中來?;顒又?,任課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充分運用了遠教、班班通、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和媒體設備,對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音樂等學科進行了公開教學。
課后,在進修學校學科教研員的引領下,所有聽課教師結合本學科教研主題進行了分組研討。因為這些教研主題源于教學實踐,具有實效性和指導性,所以任課教師在研討中打破了校際間的壁壘,坦誠直言,通過相互學習、反思和教研員的點撥,不但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急需解決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難題,更主要的是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的思想意識、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主題教研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通過研討,不僅讓教師參與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濃郁的教研氛圍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討總結會上,進修學校的李校長和包片教研員孫老師分別做了總結性發(fā)言,對這次教研活動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全方位分析評價,對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課堂教學的個別環(huán)節(jié)不同程度地提出改進意見,為我校今后主題教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雖然我們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對整個活動過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個教研活動過程中還是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個別問題,這些問題將會成為我們今后教研工作的課題,督促我校主題教研工作深入開展。
1、課堂教學。
(1)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意識不強。
在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冗余現(xiàn)象,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常常在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設計缺乏序列化,不能很好支撐教學的結構與程序。有時會在不必要的地方補充活動要求。在學生獨立活動或是小組合作時,教師常常會把沒想到的要求,不間斷的重復并強調,實則學生并沒有聽清楚老師的意圖。
(2)學生活動(獨立操作與合作交流)時,教師成為“局外人”。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個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兒,等待學生自學成果的出現(xiàn)。即使有時會深入學生中間,也是在觀望學生的合作學習或是獨立操作的進度,看似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給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3)忽視了板書功能,板書缺乏設計。
因為是公開研討教學,所以很多教師把注意力都轉移到媒體屏幕上,利用課件將教學中需要展示的內容播放給學生,而將板書忽視,忘記了板書的功能與其即時的互動性。
2、分組研討。
(1)注重主題,忽略分題。
在研討過程中,多數教師能夠圍繞本學科的教研主題結合課例進行研討,在分題的研究上說得不足、不透。
(2)注重形式,脫離主題。
在研討過程中,個別教師對教師提供的課例評價得多,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完全脫離了教研主題。
(3)個別教師的發(fā)言缺少理論支撐。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常規(guī)教學工作為基礎,進一步加大主題教研工作的監(jiān)控力度,把全鎮(zhèn)主題教研工作抓實、抓緊、抓嚴。
2、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促進主題教研工作深入開展。
3、以主題教研活動為載體,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對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運用,強化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總之,這次大型主題教研活動能夠獲得成功,離不開教育局、進修學校以及基地成員校各級領導、教研員的鼎立支持和精心指導,更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們將在教育局、進修領導的指導下,繼續(xù)加強校際之間的教研合作,發(fā)揮區(qū)域教研的整體優(yōu)勢,讓每一位教師在這個研究實體中都能得到鍛煉、獲得提升,讓主題教研工作在xx這個研培基地上開花結果。
5月份教研室組織的區(qū)域聯(lián)片教研,我校如期參加了此次活動,此項活動給教學領導及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次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下面我說一說在教學中應從哪方面入手,怎樣才能強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一、 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多用描述性語言,少用評價性語言;教師應對學生多些激-情,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助,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相處,教師不要以權威自居;教學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與學生共同解決,要尊重學生的看法;處理問題應靈活,避免死板、僵化。
二、 轉變教學觀念
多數教師認為,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遵循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學中不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實際上,教學是一個活動變化的過程,師生在此過程中共同建構自己的世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教材、預定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教學的情意性,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活力。
三、 加強教學的互動性
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改變以往教師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項的師生教學互動。教師應該做的是如何使各種互動方式有效的運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加強教學互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絕對權威,不能以尊長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往;二是教師要建立多層次的互動,因為在教學中的互動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層次都會對教學產生影響,充分利用多層次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的運用教學的互動性,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四、 加強課堂管理
在空間管理上,教師應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空間設計,將每個學生置于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在空間距離上,能夠靈活地與每位學生順暢交往。學生的座位不宜安排的過于死板,應方便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在時間管理上,堅持時間效益觀,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把握最佳時域,優(yōu)化教學過程;保持適度信息,提高知識的有效性,并提高學生的專注率。在問題行為管理上,運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預防問題行為,如要學生明確行為目標、降低挫折水平、保持建設性課堂氣氛等;運用行為控制策略,及時終止問題行為,如鼓勵和強化良好行為、運用良好的方法終止問題行為等;運用行為矯正策略,有效轉變問題行為,如正確認識問題行為,遵守問題矯正原則,引導學生轉變問題行為等。
五、 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活化教材。教學內容要貼近生活實際,激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提的問題應具有開放性,讓學生有充分討論與發(fā)展的空間和時間。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予以反饋,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可借助實物、多媒體等增強學生的體驗。
教學組織形式應趨向多元化,保障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教師應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實施個性化教學。
材料準備:
不同種類的雪花片若干,“一”字插、“l(fā)”形插、方形插、圓形插等幾種拼插方法的步驟示意圖及拼插作品(可參考“幼兒學習材料”——《親親一家人》)。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用“一”字插、“l(fā)”形插、方形插、圓形插等方法拼插不同形狀的相框。
2、請幼兒觀察并說岀相框的形狀,如圓形、方形、橢圓形、長方形等,激發(fā)幼兒拼插的興趣。
3、重點觀察、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提醒其先拼插長條,再將長條連接到一起;對于能力強的幼兒,在熟練掌握幾種拼插方法后,鼓勵其自由拼插。
4、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可適當示范圓形相框的拼插方法。
搖籃曲。
材料準備:
布娃娃,搖籃,小被子,《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音樂》cd。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輕柔、優(yōu)美的特點,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xiàn)哄娃娃入睡的情景。
2、請幼兒仔細聽音樂,跟隨音樂旋律做出哄娃娃入睡的動作。
3、鼓勵幼兒嘗試跟隨伴奏哼唱《搖籃曲》,用表情、動作、聲音表現(xiàn)歌曲輕柔、舒緩的特點。
4、可播放多種版本的搖籃曲,引導幼兒反復欣賞,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安靜和優(yōu)美。
親親一家人材料準備:
“幼兒學習材料”——《親親一家人》,幼兒自帶一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結合照片和實際生活,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爸爸、媽媽為自己做的事情。
2、請幼兒認真觀察《親親一家人》第1頁,講述圖中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在做哪些事情。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和爸爸、媽媽之間的事情。例如:爸爸、媽媽給我講故事;爸爸、媽媽和我一起放風箏、玩沙塑。
4、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帶的照片中的情景,引導幼兒體會好爸爸、好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穿項鏈。
材料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串珠,細繩,有規(guī)律排序的串珠項鏈的圖片,“幼兒學習材料”——美術用紙第3頁。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觀察串珠的排列順序,按照形狀、大小、色彩等規(guī)律穿項鏈。
2、請幼兒觀察項鏈圖片,交流每條項鏈上串珠的排列特點。
3、指導幼兒在美術用紙上涂色,按規(guī)律裝飾項鏈。
4、請幼兒按一定規(guī)律為媽媽穿一條漂亮的項鏈。
5、離園時,鼓勵幼兒將自己制作的項鏈送給媽媽,同時對媽媽說一句甜甜話。
誰的東西。
材料準備:
爸爸、媽媽、寶寶的圍巾、領帶、鞋子、衣服等的圖片,爸爸、媽媽、寶寶的圖片,“幼兒學習材料”——《親親一家人》。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區(qū)分爸爸、媽媽、寶寶的物品,鼓勵幼兒將物品進行分類。
2、請幼兒觀察物品,說說這些分別是誰的東西,可以用來干什么。
3、組織幼兒玩分類游戲,自主地將物品與爸爸、媽媽、寶寶進行匹配并分類,啟發(fā)幼兒說出分類方法。
4、引導幼兒閱讀《親親一家人》第6頁,將爸爸、媽媽、寶寶的物品分類,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了貫徹落實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了充分發(fā)揮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引領,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實現(xiàn)教材育人價值顯得優(yōu)為重要。
研討中。
根據我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現(xiàn)狀和以往下鄉(xiāng)視導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及教研室的統(tǒng)籌安排,4月15日至16日組織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兼職教研員和縣直學校骨干教師參加的縣直學校區(qū)域教研活動?;顒拥哪康氖菫槲铱h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把脈、定調,就如何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打造有溫度的課堂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展開研討。各骨干教師既是講課者,又是聽課者、評課者。每到一個學校,由本學校的骨干教師講課,其他學校的骨干教師和本校其他教師教參與聽課、評課。評課環(huán)節(jié),先由講課教師說教材、說理念、說設計,再由其他學校骨干教師評課。每個參與的教師認真聽、認真評,大家各抒己見,教研氣氛濃烈。
教師講課精彩粉呈。
經過兩天的研討,根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活動性、綜合性、實踐性、多元性特點,大家形成合力,共同為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發(fā)表意見:
1、教師要讀懂教材、理解教材、弄清編者意圖,明確教學目標。
2、正確認識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是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的支持者,在活動中,引導活動向正確方向發(fā)展,帶領學生向著課程目標前進的指導者。
3、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法制意識的培養(yǎng)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要以活動為教與學的基本形式,以教學活動為引領直達教學目標。
4、課堂教學設計要依托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據國情、縣情,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對教材進行提煉和升華,規(guī)范使用學科語言。
5、教學素材選取方面要精、要有針對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
有溫度才能有深度,在教育涵養(yǎng)和人文關懷兼具課堂中,學生才能想學、愿學、樂學、會學,才能讓課堂教學逐步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引發(fā)情感共鳴,才能真正落實培根鑄魂的育人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構建有溫度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我們教研人的初心。
貫徹落實天心區(qū)教育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對學校工作的要求,以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為核心,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發(fā)展為抓手,發(fā)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yè)人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fā)展專業(yè)、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組長:張湘斌。
副組長:劉雙燕、宋毅萍。
中心校本期共有16個教研組。20xx年下期成立的小學語文、數學12個教研組繼續(xù)開展活動,各教研組的主持學校不變。新增加體育、英語、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四個教研組,分別由披塘小學、新港小學、黑石小學、黃鶴小學承擔。
各校教導主任為該校教研組的第一責任人,該校教研組的直接任課教師為該教研組組長。教研組長負責制定該教研組的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收集資料和做好活動總結。教導主任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督促組長做好本校主持的教研組工作。各教研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有宣傳意識,要及時將活動中看到的閃光點上報天心教育信息網,精彩的案例、反思、課件、教育故事等也要及時上傳天心教育網。對于教研組由制訂計劃到活動結束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的資料,各教研組都要注意及時收集,裝訂,期末上交大托中心校。
各教研組本期活動不少于兩次?;顒訒r間為20xx年3月——20xx年6月。12個語、數教研組活動中心校將不再統(tǒng)一安排活動時間,各主持學校自行安排。體育、英語、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四個教研組,中心校將統(tǒng)一安排第一次活動時間和內容。各教研組在制定好計劃,確定好活動內容后,要將計劃書面上報中心校辦公室,上報時間為3月中旬。每組在開展活動前,一定要將活動的內容和時間通知中心校辦公室,便于中心校的統(tǒng)一協(xié)調。各校教師也只能聽到中心校的通知后,才能參與片內教研組活動。
各教研組應堅持以課堂教學問題研究為核心,發(fā)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yè)人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fā)展專業(yè)、展示成果提供平臺。因此,各教研組應圍繞核心,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活動,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辦法,提高教師的素質和課堂駕馭的能力。
以下活動內容可供參考:
1、召集本年級組教師商議、討論,擬定本年級組教育教學活動計劃。
2、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
3、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討課。
4、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示范課。
5、組織本年級組教師不定期下校聽課。
6、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課堂問題教研。
7、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8、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9、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開展教育專題講座。
10、組織本年級組教師外出學習考察。
11、組織本年級組教師撰寫論文、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育故事。
12、組織本年級組教師學習制作課件,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13、組織本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開展說、授、評活動。
1、3月中旬交計劃;
2、各教研組開展活動前,必須將活動時間、地點、內容上報中心校辦公室,便于中心校統(tǒng)一協(xié)調。各校教師聽到中心校的通知后,方可參與活動。通過此規(guī)定,以保障各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3、各教研組本期活動不少于兩次。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以幼兒發(fā)展目標為依據,與幼兒園的生活活動、體育活動、學習活動相并列,利用游戲手段安排各項內容,并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施加影響。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功能多層次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huán)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同時教師則在此過程中努力地去了解孩子,敏銳地察覺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正如《綱要》所指“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輕松愉快,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伙伴,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習慣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身心發(fā)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區(qū)域活動具有他教育活動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價值。
1.有利于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瑞吉歐教學方案中充分肯定了幼兒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更易于交流、易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幼兒在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會更自由地去探索,更能夠和同伴一起活動,也更加具有堅持性,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去嘗試心中所想,知道在朝他們自己目標前進時,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感受到自由與快樂?!眳^(qū)域活動正符合了這個特點,它不同于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的計劃、執(zhí)行、完成都是幼兒自主決定和承擔的。幼兒在活動中,按照自己主體地位,決定對活動材料、伙伴、內容的選擇。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沒有壓力,他們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發(fā)揮。即使在活動區(qū)進行學習活動,幼兒所受的挫折感也會因為不是“上課”而有所緩解。幼兒處在這種操作和游戲的環(huán)境中,常表現(xiàn)出較強的激勵,會迫切地希望嘗試他們的新技能。活動的方式方法由幼兒自行決定,只有當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與想法來使用游戲材料,才能有活動的方式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才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性和自主體驗感。哈維葛特斯認為:“只要能夠充分地滿足孩子發(fā)揮其自主性的欲望,不是限制孩子的自主活動,而是給予積極鼓勵的話,那么孩子通過強行和反抗而是大人感到棘手的事就會大大減少?!?/p>
閔老師也表示:“幼兒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意外的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專注了,集中力增強,破壞紀律的現(xiàn)象反而減少了?!眳^(qū)域活動適合于任何年齡階段的學前兒童,并能使兒童從中受益;不同的區(qū)域活動對兒童的成長雖然有著不同的影響,如積木區(qū)利于兒童習得大小、形狀、長度、序列和空間關系的知識,圖書區(qū)利于兒童獲得閱讀、聽說的技能,但它們都能增強兒童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兒童的決策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關鍵經驗與動手操作能力。
“所有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都必須建立在物體操作的主動性經驗的基礎上,言語和非言語表征能進一步豐富這種主動性經驗?!痹陂_展活動前,教師要豐富幼兒的關鍵經驗,同時意識到,這些經驗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他們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活動開展中,應該綜合為一體。如積木區(qū)活動就是培養(yǎng)幼兒關鍵經驗的典型,它融合了語言、主動學習、經驗和表征、空間關系等關鍵經驗?;顒忧埃處熆梢酝ㄟ^外出參觀實物或展示圖片,豐富幼兒頭腦中的表象,為幼兒建筑活動提供具體經驗,為幼兒順利搭建造型打好基礎?;顒又?,幼兒運用各種形狀的積木,認識了不同的幾何形狀,并從中體驗有關重量、對稱、大小、長短等數量概念的關鍵經驗;通過搬運、取放、堆疊積木,幼兒的大小肌肉得到發(fā)展,掌握使用工具和設備,同時在操作、轉換和組合各種材料中,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關系,積累主動學習的關鍵經驗。積木活動時,教師應背后觀察,當幼兒出現(xiàn)困難和需要時,給予適時指導,促進活動開展。比如小班幼兒初進入積木區(qū),不知搭建什么時,可放入人物、動物模型,引發(fā)搭建內容“小動物的家”、“我們的公園”等。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情節(jié)的創(chuàng)設使積木活動與其他活動區(qū)發(fā)生聯(lián)系,促使幼兒多方面經驗的積累。如幼兒搭建了一個公園,就可引發(fā)幼兒去邀請娃娃家的小朋友來公園游玩。此時積木區(qū)的幼兒可充當導游,帶領娃娃家的幼兒逛公園,在描述公園景物中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促進幼兒間的交流,從而使幼兒語言、經驗表征等關鍵經驗得到發(fā)展。
幼兒的主動學習就是意味著整個身心的活動來學習。教師在活動區(qū)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幼兒利用這些玩具和材料來設計、制作他們心中的天堂夢里的故事。他們用積木批成各種各樣的建筑物;用剪刀、畫筆、橡皮泥、泡沫制作形形色色的作品;他們就這樣不斷的在活動中體驗各種材料的特性,同時在操作、轉換和組合各種材料中,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關系,增強自身的關鍵經驗,鍛煉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3.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研究表明,兒童期是幼兒社會化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交往活動又是社會化形成的基本途徑。區(qū)域活動正是為幼兒交往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在這樣一個“開放性”的教室里,語言和所有的學前知識、學前經驗綜合在一起,這并不是教師花費精力來源的東西,而是完全真實自然狀態(tài)下,幼兒自主獲得的過程。區(qū)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開放支持的環(huán)境,同時也提供了與同伴、教師和許多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機會,他們想交流的愿望會自然地增長,幼兒會希望表達出與他們的活動有關的需要、情感和思想。福祿培爾說過,“兒童設法在同伴中看到自己,在同伴中感覺自己,從同伴那里衡量和測量自己,通過他們的幫助,了解自己與發(fā)現(xiàn)自己。”區(qū)域活動正是有大量的同伴的交往,在活動區(qū)中,幼兒通過角色分配、角色扮演,承擔一定的義務,遵守共約的游戲規(guī)則,從而培養(yǎng)了幼兒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同時通過活動,幼兒之間彼此交流,學會與人分享,擺脫幼兒的“自我中心”傾向;另外,活動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來共同完成游戲,同時會出現(xiàn)一定的摩擦和問題,幼兒就在這種輕松自由的狀態(tài)下,學會了協(xié)調、溝通、合作,也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促進了社會性的發(fā)展。教師要充分清楚區(qū)域活動的實質與功能,不同活動區(qū)有不同功能、有不同的規(guī)則要求,教師的指導也不同。區(qū)域活動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而且對教師的指導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涉及到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游戲觀,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技能等。教師對區(qū)域活動的指導意味著新的挑戰(zhàn)。
的運用,更主要的是為基地教師搭建一個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的平臺,進而深入研究教研主題,探求省時高效的教學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最終實現(xiàn)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和媒體設備,對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科學、音樂等學科進行了公開教學。課后,在進修學校學科教研員的引領下,所有聽課教師結合本學科教研主題進行了分組研討。因為這些教研主題源于教學實踐,具有實效性和指導性,所以任課教師在研討中打破了校際間的壁壘,坦誠直言,通過相互學習、反思和教研員的點撥,不但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急需解決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難題,更主要的是為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的思想意識、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對主題教研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通過研討,不僅讓教師參與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濃郁的教研氛圍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討總結會上,進修學校的李長坤校長和包片教研員孫曉光老師分別做了總結性發(fā)言,對這次教研活動深入淺出地進行了全方位分析評價,對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課堂教學的個別環(huán)節(jié)不同程度地提出改進意見,為我校今后主題教研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雖然我們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對整個活動過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個教研活動過程中還是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個別問題,這些問題將會成為我們今后教研工作的課題,督促我校主題教研工作深入開展。
1、課堂教學。
(1)。
教學設計。
的優(yōu)化意識不強。
在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冗余現(xiàn)象,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常常在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設計缺乏序列化,不能很好支撐教學的結構與程序。有時會在不必要的地方補充活動要求。在學生獨立活動或是小組合作時,教師常常會把沒想到的要求,不間斷的重復并強調,實則學生并沒有聽清楚老師的意圖。
(2)學生活動(獨立操作與合作交流)時,教師成為“局外人”。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個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兒,等待學生自學成果的出現(xiàn)。即使有時會深入學生中間,也是在觀望學生的合作學習或是獨立操作的進度,看似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給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3)忽視了板書功能,板書缺乏設計。
因為是公開研討教學,所以很多教師把注意力都轉移到媒體屏幕上,利用課件將教學中需要展示的內容播放給學生,而將板書忽視,忘記了板書的功能與其即時的互動性。
2、分組研討。
(1)注重主題,忽略分題。
在研討過程中,多數教師能夠圍繞本學科的教研主題結合課例進行研討,在分題的研究上說得不足、不透。
(2)注重形式,脫離主題。
在研討過程中,個別教師對教師提供的課例評價得多,注重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完全脫離了教研主題。
(3)個別教師的發(fā)言缺少理論支撐。
1、以常規(guī)教學工作為基礎,進一步加大主題教研工作的監(jiān)控力度,把全鎮(zhèn)主題教研工作抓實、抓緊、抓嚴。
2、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促進主題教研工作深入開展。
3、以主題教研活動為載體,進一步規(guī)范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對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運用,強化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總之,這次大型主題教研活動能夠獲得成功,離不開教育局、進修學校以及基地成員校各級領導、教研員的鼎立支持和精心指導,更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和積極參與。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們將在教育局、進修領導的指導下,繼續(xù)加強校際之間的教研合作,發(fā)揮區(qū)域教研的整體優(yōu)勢,讓每一位教師在這個研究實體中都能得到鍛煉、獲得提升,讓主題教研工作在**這個研培基地上開花結果。
主持詞的寫作需要將主題貫穿于所有節(jié)目之中。在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活動集會都要用到主持人,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主持詞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區(qū)域教研活動主持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場: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在位的老師們,大家好!首先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和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能在百忙之中來到我們毓秀中學進行指導。我們一定抓住此次契機,讓我們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
今天,參加會議的有,研訓中心教研員:xxx;毓秀中學校長張校長,毓秀中學政史地教研組全體教師。
下面我們進行教研活動的第一項:請授課教師xxx老師談談自己這節(jié)課課前預設、課上生成和課后效果,重難點的把握及其突破等方面,談一下自己見解。
黃老師談了自己的構想和實踐,并做了自評,聽了黃老師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肯定也會有不少的啟發(fā)。為了更好的總結這次活動并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我希望各位老師都能暢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聽課的認識、看法、見解、收獲等開誠布公的說出來。下面我們進行,教研活動的第二項:聽課教師評課 首先,請黃娜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研組長評課(張富華)剛才大家就這節(jié)課進行了點評,老師們對黃老師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呈現(xiàn)的亮點做了充分的肯定,同時也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現(xiàn)在我談談我的法:
下面請毓秀中學校長,張校長,點評。
張校長,對優(yōu)點給予了鼓勵,對不足給予了解決建議,讓我們收獲不少!下面進行教研活動的第三項:由地理學科的兼職教研員總結。
兼職教研員總結:我們大家談的都非常好,對于黃老師的亮點予以肯定,提的意見很中肯,從表情看來大家教研交流收獲不小,參加活動的教師踴躍發(fā)言,交流氣氛熱烈。通過教研交流活動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對老師查漏補缺,縮短與專家型教師差距有所幫助。對教師以后的努力方向指明道路。上課的教師談了示范課的設計思路,談了教師的職責,談了對課標的理解,談了中考與平時教學的關系,談了學科間的滲透與結合。探討了如何找到提升政史地課堂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借它山之石以攻玉,收到了“四兩撥千斤”之效。相信我們以后的交流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愉快,前景更輝煌。
相信趁著今天教研的東風,我們的課堂改革一定會乘風破浪、芝麻開花,一天更比一天好。下面進行教研活動第四項:懇請省評估的領導、專家,為我們提提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評估領導對我們工作的指導。
今天我們既分享了,課改中取得的碩果,也發(fā)現(xiàn)和解決了課改進程中的一些問題。我相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只要老師多一份智慧少一份平庸,多一份創(chuàng)新少一些形式,我們的教學之花一定會爭香斗艷、絢麗多彩!
最后,再一次感謝各位領導、感謝各位同仁,謝謝大家!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
目前有不少幼兒園設置了活動區(qū)活動,但對區(qū)域活動的性質如何判定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區(qū)域活動是教育活動的多種形式之一;有人認為區(qū)域活動是不同類別的游戲形式。為什么會有爭議呢?就是因為區(qū)域活動內的活動既有游戲性質的、又有學習性質的,因為性質不同,計劃與指導方法都不一樣。兩種性質放在了一起難于統(tǒng)一。該問題的關鍵是要搞清楚,區(qū)域活動究竟是游戲活動還是非游戲活動,是課程還是游戲,還是與兩者都不同。他們的關系究竟該如何理解?幼教界的專家們也沒有統(tǒng)一觀點,一直存在著各種不同看法。例如,由盧樂珍主編的《幼兒園綜合活動教師指導用書》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正規(guī)教學和游戲活動之外,幼兒園每天都應安排大量的區(qū)域活動,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空間。幼兒園的活動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既有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區(qū)域活動,也應有幼兒的自選活動和生成性活動等”。
可以看出,盧老師是將區(qū)域活動與教學和游戲分開的,也就是說,區(qū)域活動既不是課程教學也不是幼兒游戲。張博的觀點:“廣大幼兒園則開始建立活動區(qū),活動區(qū)教育應運而生??梢哉f活動區(qū)教育是活動課程在幼兒教育中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可見張老師更傾向于將區(qū)域活動理解為活動課程的一種形式。而劉焱老師則認為,活動區(qū)既是幼兒的“游戲區(qū)”,也是幼兒的“學習區(qū)”?;顒訁^(qū)活動既是幼兒的游戲活動,又是“教”與“學”的活動。我比較贊同劉焱老師的觀點,即區(qū)域活動既是游戲活動又是學習活動,區(qū)域活動是自然活動與教育活動的統(tǒng)一。幼兒園中的任何游戲形式,都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然游戲狀態(tài),一旦進入教師的視線內,都將被賦予教育性質。區(qū)域活動應該是一個整體概念,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區(qū)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蘊涵著學習的潛能。
區(qū)域活動為幼兒各方面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能否成為現(xiàn)實性,取決于成人對區(qū)域活動的理解上?;顒訁^(qū)本身只是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設的活動環(huán)境,是教師教育意圖的客體化、物質化。在活動區(qū)發(fā)生的活動是游戲還是非游戲活動,取決于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所結成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性質,取決于教師對幼兒活動控制的程度。
游戲活動:如果讓幼兒在活動區(qū)自由活動,教師只是暗處觀察,并不給予直接的干預指導,那么在活動區(qū)發(fā)生的就是游戲活動,此時的區(qū)域活動可理解為游戲活動。例如,音樂舞蹈區(qū)、積木區(qū)、益智玩具區(qū)、閱讀區(qū)等。任何發(fā)生在幼兒園里的游戲活動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雙重性質,同樣,此時區(qū)域活動在幼兒眼中是“自然性的游戲”,而在教師的眼中則是“教育活動”。教師不能單純地將其理解為幼兒的“自由游戲”,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加指導。只是教師的指導更為“隱性”罷了。
學習活動:如果某個活動區(qū)活動是教師指定或規(guī)定幼兒必須參與的,而且又是教師重點指導的,那么,在這個活動區(qū)發(fā)生的活動,游戲性減弱,“作業(yè)”或工作性增強。這種區(qū)域活動,可看作是“任務定向的區(qū)域活動”,即學習活動。筆者通常觀察到的區(qū)域活動,更多的是該類型。如,南京某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每周都有工作重點,教師有計劃有重點地指導幼兒活動,這些任務是幼兒必須要完成的,只是完成的時間并不強求一致,通常為一周。如,數學區(qū)的“數字排序”、美工區(qū)的“花枕頭”、智力區(qū)的“單雙數的家”等。當然游戲和學習是不矛盾的,學習可以在游戲中進行,游戲活動必然隱含著兒童的學習。區(qū)域活動不能如此簡單的劃分,這兩種類型也不是截然分開,有時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同一個活動區(qū)有時開展的是游戲活動,有時是學習活動,有時可兩者兼具,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利用如何指導。針對目前區(qū)域活動開展現(xiàn)狀,本人覺得對區(qū)域活動的理解應側重它的游戲性。
強調區(qū)域活動的游戲性:目前,我們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形式,主要是將教室劃分成一個個活動區(qū)域,讓幼兒在里面學習和游戲。但是,我們的教育模式畢竟與國外不完全一樣。國外幼兒的活動常常是以活動區(qū)為主,集體教育活動少之又少。兒童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活動區(qū)里,而活動區(qū)的活動既有游戲,又有學習。就像《活動中的幼兒》書中介紹的,區(qū)域活動中容納了一個完整的幼兒認知課程。而我們不同,我們的幼兒每天還有一次正規(guī)集體教學,生活環(huán)節(jié)上也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和較嚴格的限制。自由活動機會少,真正自由自在在玩的時間,就只剩下活動區(qū)活動和戶外活動了。這樣一來,如果在完全照搬國外活動教學的做法,里面加入大量的學習成分,就等于減少了兒童游戲的機會,兒童的游戲就得不到保證。
正如一位幼兒教師所說:“現(xiàn)在幼兒園越改革教師壓力越大,幼兒越沒有游戲的時間。沒辦法幼兒園有課程目標,每個主題都有目標,有幼兒用書,有一個一個的任務要完成。每天的集體授課減少了,那課上要完成的目標怎么辦?只能投到活動區(qū)去,這樣幼兒的游戲給孩子的壓力更大,游戲的趣味性大大減少。區(qū)域活動成了教學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沒辦法的事情!”區(qū)域活動強調以兒童的興趣和愛好為依據設置活動區(qū),組織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區(qū),自己決定活動的內容、活動方式、活動伙伴,對活動區(qū)的環(huán)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動的趣味性強。這要求教師不要一味的將區(qū)域活動學習化,應加強活動區(qū)的游戲性,特別是當前幼兒園盛行的任務定向的區(qū)域活動,應適當減少。盡量避免重視建構區(qū)、美工區(qū)、益智區(qū)等學習性強的活動區(qū)指導,忽視角色區(qū)、表演區(qū)、沙池區(qū)、圖書區(qū)等游戲性強的活動區(qū)指導。加大區(qū)域活動的游戲性,把一些適合活動區(qū)的教育目標當作游戲目標提出來。兒童的活動只有處在游戲目標下,才能促使幼兒對區(qū)域活動的興趣,才能獲得真正的游戲體驗。一些學習性較強的區(qū)域,如“認知區(qū)”“工區(qū)”。
在這些區(qū)域里,活動內容都是教師規(guī)定的,方法和步驟也是教師安排設計好的,并且伴有較嚴格的規(guī)則和要求。如,教師準備好畫有直線、弧線的紙張和舊畫報,讓幼兒根據己能力去選擇剪直線、剪弧線或剪圖畫輪廓,以提高幼兒使用剪刀的能力。這種方法實際上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游戲的方法。游戲的方法應該是引導幼兒去玩,想方設法玩得開心,玩得痛快,在玩中得到發(fā)展,這就是游戲特有的性質。比如,可以采用為活動區(qū)命名的方法,來渲染游戲氣氛,創(chuàng)造童話般的境界。例如,把“美工區(qū)”變?yōu)椤八囆g畫廊”、“七彩世界”等,孩子們來到這里就扮起了假象的角色,或“做工”、或“作畫”,把自己的制造出來的“產品”拿到“商店”去“賣”,用繪制的作品辦“畫展”。這樣,游戲的主題和內容仍與教育目標保持一致,與教育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活動的性質從學習變成了游戲,孩子們的身份從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活動目的從學本領變成了純粹的玩,一成不變的活動區(qū)變成一個個變化的游戲場所,幼兒活動的興趣就會明顯提高。
本研究中的教師指導行為指的是教師在觀察幼兒區(qū)域活動這一特定情境制約下,所作出的有意識的行為反應,該行為對幼兒產生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包括指導的口頭言語行為、體態(tài)言語行為等。在具體操作中,筆者采用“事件取樣法”,即在區(qū)域活動中,筆者觀察到師生交往行為的發(fā)生作為一次事件。所謂教師指導行為的產生是指在區(qū)域活動中,為使游戲順利進行,教師與幼兒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手段,如語言表情動作等進行相互作用,以期對幼兒行為發(fā)生影響。具體統(tǒng)計結果如下:
(一)教師指導方式調查結果。
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指導方式主要有被動反應、權威控制、一般指導、深入指導四種。我觀察的這所實驗幼兒園的教師在進行指導時,以參與深入式指導為主,占53.5%;其次是一般指導,占33.8%;權威控制式指導相對較少,只占9.9%;而被動指導更少,僅有5個案例而已,占2.8%。這充分說明教師指導理念是正確,能夠避免指導的表面性,通過提問啟發(fā)、協(xié)商建議等方式參與幼兒游戲,從而促進游戲的開展。同時,可以從表中看出,教師規(guī)定主題在權威控制總占有主要位置,一般指導中,詢問較多,筆者觀察,事實的確如此。最普遍的指導語言就是詢問,有時甚至是毫無意義的詢問,對該現(xiàn)象,第三章會結合案例具體分析。
根據觀察,筆者將教師的指導內容具體為:常規(guī)、社會交往、知識技能、目的性、堅持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該幼兒園的教師在指導中,注重對各項內容的全面指導,其中以知識技能和常規(guī)指導最多,兩者合占63%,而其他幾項只占37%。在此,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偏重與知識技能的傳遞,常規(guī)紀律的維護,而較少關注幼兒創(chuàng)造性、目的堅持性的發(fā)展。觀察到的教師指導案例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師幼之間互動很少傾向于針對幼兒表現(xiàn)的行為和水平的。以上僅僅是量化的統(tǒng)計結果。結合具體的觀察案例,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指導行為多以口頭言語出現(xiàn),肢體語言較少,指導內容更為具體更為細化,最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1.規(guī)范幼兒行為,維護游戲紀律。
教師通過指導游戲,引導幼兒認識社會知識和行為規(guī)范,如游戲中自理行為的規(guī)范、與人交往的規(guī)范等等,并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反復實踐,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自身較穩(wěn)定的行為特征,從而促進幼兒個性社會化。在筆者觀察中,該指導內容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通常是這樣的情況。當幼兒出現(xiàn)了差錯或幼兒的行為干擾了日?;顒踊蚱渌變河螒驎r,這時教師會關注幼兒,而不是使建構知識或游戲順利開展成為指導活動的重點。
2.影響幼兒的游戲內容。
幼兒游戲的內容帶有一定的價值傾向性,教師需引導幼兒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指導要注意“游戲的教育性”。幼兒游戲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健康的主題,如,中班一次角色游戲中幼兒模仿成人抽煙的案例。筆者觀察,教師對幼兒游戲內容比較關注,并能夠試圖去引導幼兒游戲向積極健康方面開展。
這項內容教師涉及到的相對較少,當然,教師理念上是能夠意識到的,但實踐中卻有些差距。通過訪談,筆者能夠感受到幼兒教師的聰慧與機智,她們都清楚,教師指導的關鍵應該是促進幼兒活動質量的提高,促進游戲的深入發(fā)展,并使幼兒在游戲中身心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從以上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該幼兒園教師的指導方式有效性高,普遍采用深入指導和一般指導,而權威控制與被動指導少。這說明該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較高,教育理念的把握較好。而指導內容主要涉及規(guī)則教育與紀律維護,明顯看出教師偏重與知識傳遞,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幼兒游戲的內容,而針對幼兒表現(xiàn)過程和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較少。
筆者觀察到的教師指導具體案例,對教師指導內容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就是,在區(qū)域活動時間,師幼之間關系似乎僅注意到教室生活的常規(guī),幼兒的知識傳授。換句話說,教師產生指導行為很少傾向于針對幼兒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水平的,更多的關注游戲結果而很少關注游戲過程。這就是觀察到的真實現(xiàn)象,而從理論上,我們認為師幼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工作本身,而不是在日常行為規(guī)范或幼兒學業(yè)上的表現(xiàn)。教師與幼兒的心靈交流在于對事物共同的興趣。教師應該是平等的投入到工作中,探索想法和將要使用技巧、材料,以及方案活動本身。在這種師幼關系中幼兒的角色更多的是學習者,而不是接受指導的對象。理論終究是理論,教師對于理論認識要有一個自悟過程,要有一個實踐過程。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過研究的結果,結合筆者的觀察,針對教師指導行為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調整活動區(qū)評價的指標——教師指導的依據。
目前我們缺乏幼兒游戲發(fā)展水平的目標和評價指標,我們對活動區(qū)的評價,比較注意。
是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怎樣,是否充分利用了空間,玩具和材料的投放怎樣,是否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是否促進了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等等。這樣的評價內容,揭示不了區(qū)域活動的真正含義。它使我們注意了那些物質上的、形式上的東西,卻忽略了活動的根本,即游戲活動本身的發(fā)展。要想知道幼兒的活動是否起到了促進幼兒發(fā)展的作用,沒有比游戲活動本身更能說明問題了。游戲對促進兒童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價值,最終應該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與教育目標相輔相成。幼兒在活動區(qū)活動中,要選擇活動的主題,設計內容和情節(jié);要分配角色和任務,認真履行職責;要相互商量,分工合作,體會領導與被領導;要互相交流思想,表達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表示出對別人的理解和關心……。更不要說在游戲活動中還蘊含著許多知識、技能、個性和愛好。因此,我們是否可以把活動區(qū)評價的重點放在游戲活動水平的發(fā)展上?比如每一個活動區(qū)中游戲的發(fā)展和各活動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與交流。相信如果真這么做了,區(qū)域活動的面貌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觀。但活動區(qū)的具體評價指標內容,具體制定,筆者現(xiàn)有的理論水平無法完成,只是提出問題,望理論界教師們能足夠重視。
2.建立目標意識——教師指導計劃性、步驟性的保障。
活動區(qū)開展不能脫離教育目標,單純?yōu)榱嘶顒佣顒?。在我觀察的情況中,教師做的相對較好,但也有部分教師做的不夠,沒有按照計劃實施。對幼兒活動的指導,教師應該將其納入有計劃、有目的教育過程中。做到活動前有準備、活動中有指導、活動后有評價本模式。首先,在活動開展前教師應有計劃的確定每周的指導重點。指導時重點區(qū)域著重進行指導,做到主次分明。
活動前的準備還包括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提供充足的物質材料。該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前,通常是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游戲環(huán)境,提供的材料豐富、充足,同時還注意了投放的層次性。其次,以豐富幼兒經驗為目的開展活動。教師要豐富幼兒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識和經驗,幫助幼兒開展游戲。比如在小中班開展“娃娃家”游戲,就要讓幼兒知道怎樣抱娃娃、哄娃娃睡覺、喂娃娃吃飯等生活經驗。有些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體會到的,而有些則是幼兒體會不到的,這就需要教師去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使幼兒在游戲中正確運用,否則幼兒根本不會玩或只是簡單的重復做一件事情,游戲的水平得不到提高與發(fā)展。該幼兒園教師就比較重視這一點,比如為了提高建筑游戲水平,教師特意帶幼兒出去郊游、參觀,積累幼兒的頭腦表象,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創(chuàng)造之源。所以在建筑區(qū)幼兒的作品中,就有了玄武湖公園、南京圖書館、小學樓群等等。教師們普遍能夠注意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活動區(qū)開展的主題很少重復,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節(jié)日的時間,教師會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開展不同的區(qū)域內容,使幼兒活動的興趣極高,活動的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3.提高幼兒游戲水平——教師指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另外在活動中,教師還要善于觀察,注意幼兒的游戲發(fā)展水平。區(qū)域活動是分小組進的,提供的材料是分層次的,與我們普通的小組不同。區(qū)域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觀察幾,方便教師個別觀察。例如“美工區(qū),觀察孩子,他是怎樣選的材料,他為什么這樣選?選的材料與他的發(fā)展水平是否一致。也許有的孩子選擇了高于自身水平的材料,也有的子選了低于自身水平的材料。這里面包括了多方面的原因:選擇高于發(fā)展水平的幼兒,許對自己認識不夠;也許是愿意挑戰(zhàn)自己;也可能是對高難度的材料感興趣等等。這就要教師認真觀察,具體的問題具體引導。區(qū)域活動的目的是要通過游戲使幼兒獲得充分的發(fā)展,而要衡量幼兒是否在游戲中獲了發(fā)展,最好的尺度應該來自于游戲本身。幼兒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動作、知識驗、想像力、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質等都能反映出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因此,我們把提高幼的游戲水平作為評價衡量區(qū)域活動的直接目的,要求教師要參與幼兒的游戲,及時提供關的知識、語言、表情、動作,以擴展游戲的內容,深化郵資主題和情節(jié)。
在實際的觀中,教師經常扮演一些領導角色,像“媽媽”“經理”“舞臺導演”“導游小姐”等,從帶領幼兒玩,通過示范、啟發(fā)、引導,使幼兒從想玩但玩不好,玩不起來,向愛玩、會、玩得好過渡發(fā)展。另外,教師要善于啟發(fā)提問,掌握提問的技巧性。通過提問來了解童的計劃、愿望和經驗。當教師提問兒童時,其目的是為了收集有關幼兒的信息,這樣兒在獨立的學習中就會得到最大的支持。每一個兒童被看作是通過與支持他的成人共同享主動性獲得來建構他或她自己的知識個體。也就是說,每一個幼兒都是主動的。特別要求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參與到游戲中去,機智地引導游戲進行和協(xié)調幼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抑制幼兒的獨創(chuàng)精神,盡量少出現(xiàn)“你應該這樣做,你不可以樣做的”等命令式的語言和指導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應以幼兒主體性的發(fā)揮為出發(fā)點歸宿,所以消極被動的指導和權威控制的指導應較少到無控制。游戲過程中,一般指導必要的,可以使幼兒有一個有序的環(huán)境,掌握基本的游戲方法;而參與深入式的指導則把幼兒看作是發(fā)展的、有潛力的一個自主人。教師通過與幼兒一起協(xié)商,提出建議或進啟發(fā)式提問,激發(fā)幼兒想像、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所以參與深入指導,是教師指導幼游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對于區(qū)域活動的指導,是一個難以把握的課題,在此,筆者只想提些自己的一些不成的觀念。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換句話說,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個人與專業(yè)的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只有真正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生活的本質,認識自己職業(yè)的求,才可能真正對待自己的工作,真正用心的思考自己的行為。一個高要求職業(yè)成就感的教師,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就易于產生反思行為,而反思是教師提高指導行為的關鍵素。其次,是理論水平的加強與專業(yè)素質的提高。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指導的困境,充自身的理論水平,所謂的游戲觀、教育觀,應該在實踐中體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的形式。要真正做到等待幼兒、尊重幼兒,認識到學和教不應該是分別站在河的兩岸,看著河水涔涔流過,而應同舟共濟,通過主動積極的相互交流,教才能加強如何學的技巧。學會“站在旁邊等一會,留給幼兒學習的空間,仔細觀察他們在做什么,然后你就會明白,也許你的教法與從前大不一樣了?!薄白層變涸诃h(huán)境中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來學習?!苯處熞鲆粋€“真正的教師”。也就是說,教師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正確認識自己的教育行為,把握其行使的時機和力度,真正做到恰當指導幼兒游戲,促進幼兒發(fā)展。如,教師要能夠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需要調整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的環(huán)境,運用適合與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各種活動材料,來幫助幼兒增強關鍵經驗,而不是試圖加速他們的發(fā)展或是強硬地推到下一個發(fā)展水平。而從幼兒實際出發(fā)進行指導的具體表現(xiàn)是:要在了解、觀察幼兒游戲過程基礎上,給予指導;觀察幼兒想做什么游戲,喜歡什么游戲,他們實際是怎樣做的,適當提些問題,以便了解幼兒游戲的發(fā)展水平,為有針對性指導幼兒積累資料。在觀察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每個幼兒的興趣狀況和全班幼兒整體的興趣趨向,以便調整活動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豐富相關的知識經驗,以及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和良好品德,從而使教師的指導和教育工作能夠有的放矢。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區(q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規(guī)范心理技術在心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斷的提高心理課堂的教學效率,結合我區(q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情況,以《關注身心健康,擁有陽光心態(tài)》為主題,在蔬園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備課研討活動,現(xiàn)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確立活動主題,精選活動內容。
本次區(qū)域教研活動是在各校從事心理健康學科教學的一教師還大都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前提下進行的,因為新理健康學科是新開設的學科,因為由區(qū)教育局與市心理健康教研室陳主任進行多次溝通,確立了“關注身心健康,擁有陽光心態(tài)”這一主題。蔬園小學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單位,同時將學校的心理活動經驗進行認真的梳理,與各校進行交流,從學校層面進行心理教育工作如何開展的一個分享,蔬園小學從在此基礎上由心理教師孫玲進行《情緒調控臺》一課的課堂教學展示。
二、同伴有效交流,拓展了教學思路。
本次活動在區(qū)域合作體內搭建了同們間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合作體內的成員針對孫玲老師所執(zhí)教《情緒調控臺》一課,進行深入研討,參與研討的老師們從動畫片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學內容的設計等多個方面給予本次活動設計以肯定,特別是對于折紙飛機活動,讓學生拋掉手中寫有自己煩惱的紙飛機,引導學生渲泄自己的當良情緒,成為本成課的一大亮點。教師們認為本次教研研討活動,讓大家對心理活動課的上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將對以后自己設計具有心理活動課特點的教學設計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三、教研員專業(yè)引領,提升教師教學技能。
教師研討結束后,教研員陳鳳英對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的上法進行了專業(yè)的引領,她強調心理活動課的設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學生的體驗活動為主,要求教師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通過體驗、感悟、交流實現(xiàn)自身成長,要求在心理課的教學活動中,把輔導理念放在第一位,輔導技術放在第二位。這對所有參與活動的教師來說都是一次觀念的轉變,為今后教師對輔導課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
一次,我發(fā)現(xiàn)東東和冰冰兩位小朋友那著瓶子在比誰的瓶子漂亮,興趣十足。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價值嗎?抓住幼兒的這個興趣點,把這些廢舊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區(qū),讓幼兒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裝飾瓶子,來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等,而這些經過幼兒裝飾的瓶子還可以放到娃娃家裝飾,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這次活動的重點區(qū)是彩瓶子世界,3個層次:一是幼兒愿意在廢舊的瓶子上隨意的進行涂鴉;二是幼兒能利用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去裝飾瓶子;三是自己設計制作來裝飾瓶子。
1、孩子們能夠積極快樂的在區(qū)角里玩。
2、學習利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廢舊的花瓶。
3、孩子的語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區(qū):印染屋:各色顏料、宣紙、抹布。
娃娃食品店:爛泥、餅印、抹布、顏料等。
糖果加工廠:泥、糖紙、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顏料、紙、線等將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區(qū):喂一喂:根據小動物的嘴形喂它們吃相應形狀的餅干。
串一串:利用各種各樣的管子串鏈子。(要求能看圖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魚鱗、扣桃花等、卷襪子(卷成一個小蝸牛)。
建構區(qū):各種積木、管子、各種罐子。
表演區(qū):各種服飾、裝飾品、各種頭飾、提供敲擊手套。
語言區(qū):放置教師錄制的“幼兒園的一天”(如:吃飯、洗手、玩玩具等環(huán)節(jié))磁帶,聽辨不同的聲音。與主題相關的掛圖、故事帶等,供幼兒復述和表演。
益智區(qū):釣魚(點數配對)。
(一)導入。
1師:小朋友,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覺得這些瓶子漂亮嗎?
2你有什么好辦法讓瓶子變的漂亮點呢?(幼兒發(fā)表)。
教師小結:原來讓瓶子變漂亮有這么多辦法啊,那么今天就讓瓶娃娃到美工區(qū)和我們做游戲吧!
(二)交代要求,幼兒進入活動區(qū)游戲。
1、上次益智區(qū)的'小朋友把釣起來的小魚放錯了家,所以今天請玩釣魚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幾個點,應該住在哪個家。
2、生活區(qū)的喂一喂小動物,上次小動物吃的肚子疼了,原來小朋友喂錯了,要記得給小動物吃的餅干要和小動物的嘴巴形狀一樣。
3、幼兒自選區(qū)角進區(qū)活動。
4、教師指導重點:
(1)觀察美工區(qū)打扮瓶娃娃的幼兒是否會利用各種材料進行裝飾。
(2)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教師給予適時的幫助或者引導。
(3)觀察其他區(qū),注意幼兒在活動區(qū)的興趣、情緒和活動的表現(xiàn),對活動中有困難的幼兒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結束游戲:評價游戲。
1、整理玩具,結束游戲。
3、表揚認真游戲的幼兒。
設計意圖:
孩子喜歡親近小動物?!巴尥藜摇崩镉性S多會發(fā)聲的塑膠動物玩具,為此,我們設計了“我是誰”的游戲,以有效激發(fā)孩子游戲的興趣,引導孩子大膽嘗試。
準備一個牢固的敞口紙盒,將會發(fā)聲的塑膠動物玩具放到紙盒內。取一張硬紙板,在上面剪出若干個圓洞;在圓洞口貼上有一定彈性的泡沫紙;將這張硬紙板用泡沫膠粘貼在紙盒敞口面上;用手工刀在圓洞口的泡沫紙上劃不同形狀的口子(如斜向交叉、十字交叉)。
1.讓孩子嘗試將手通過不同形狀的泡沫紙人口伸進去,看看什么樣的口子容易將手伸進去,什么樣的口子不太容易將手伸進去。
2.嘗試摸小動物玩具,并通過捏出的聲音猜猜摸到的是什么小動物玩具,再將小動物拿出來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
3.游戲結束時將小動物玩具放回盒子里。
1.泡沫紙也可以用不易撕破的布替代,以便重復使用。
2.小動物玩具應是孩子比較熟悉的,數量可以由一種開始,再慢慢增加到2~3種。
參加這次教研課活動,我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氣氛中,老師們敢于說出自己對于教材的理解與見地。平等的交流中,我們說出了日常教學中的困惑和教學中的成功經驗,真正做到了交流研討。這樣的教研讓大家少了一些贊美,多了一些探討,少了一些假話,多了一些思考。這種教研有針對性,務實性,高效性,是實實在在的教研。經過本次語文教研活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既增長了老師的見識,又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我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參加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學習到了鐘老師和陳老師身上的個人魅力和教學技巧。
課堂上資料的拓展能激發(fā)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鐘老師多次恰倒好處地設計拓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對海鷗老人的介紹,給海鷗取名字,對“二十里路”的理解,以及進行課堂小練筆等。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效地充實了課堂,豐富了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學生書面的表達能力。
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一堂課的朗讀形式多樣,聽讀、范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交織在一起,整堂課書聲瑯瑯。在讀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與心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課堂上的自學批注和批注方法指導無非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有關重點句段,并品讀,感悟情感,更為精彩的是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意圖。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體驗的基礎,提升為“海鷗送別老人”時的依依不舍、深深眷戀之情。然后,陳老師預設情境,充分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或特定環(huán)境中進行感悟、體驗和交流,讓他們盡可能把老人對海鷗無私的關愛,和海鷗對老人以匯報恩情的親人般的愛的情感更加豐滿,并得以深化。
通過開展教研活動,我在學習與交流中豐富、成長?!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是??!兩位老師,兩種風格,不一樣的教學,不一樣的風采,給了我更多的感動與思考。善博眾人之長者,才是真正的智者,強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我們只有敞開心胸,多看,多聽,多想,多學,才有長足的發(fā)展。真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游戲中模仿爸爸、媽媽照顧寶寶的行為,體會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情。
漂亮的小相框。
用涂色、添畫、剪貼、印畫、粘貼等方式裝飾相框。
送給媽媽的項鏈。
大膽涂色,用按規(guī)律排序的方法設計項鏈。
創(chuàng)意美術:《自畫像》。
了解人物五官和臉形的不同,會用繪畫的形式將它表現(xiàn)出來。
學習用“一”字插、“l(fā)”形插、方形插、圓形括等方法拼插不同形狀的.相框。
搖籃曲。
感受搖籃曲輕柔、優(yōu)美的特點,隨音樂表現(xiàn)爸爸、媽媽抱娃娃的動作。
我的好爸爸、好媽媽。
結合圖片和實際生活,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爸爸、媽媽為自己做的事情。
穿項鏈。
按照大小、色彩等規(guī)律為媽媽穿項鏈。
誰的東西。
學習區(qū)分爸爸、媽媽、小朋友的物品,嘗試將物品進行分類。
集體活動。
1.暖暖的愛(杜會)。
2.爸爸、媽媽和我(語言)。
3.認識早晨、晚上(科學)。
4.搖籃曲(音樂)。
5.爸爸的領帶(美術)。
6.文明禮儀:路上有個香蕉皮。
1.體育活動:我給奶奶送紅花。
2.體育游戲:動物快遞員。
1.提醒幼兒如廁后將衣服整理后,避免受涼。
2.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衣服并疊放整齊。
3.進餐時播放《我的好媽媽》、《我家有幾口》、《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歌曲,營造溫馨的氛圍。
1.和幼兒一起布置《我愛我家》主題墻,創(chuàng)設《我家的房子》、《我家有幾口》等版塊,通過圖片欣賞、照片展示等形式,引導幼兒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2.師幼共同布置“高高低低的房子”手工作品展,引發(fā)幼兒對自己家的房屋的關注。
3.布置“喜歡和你在一起”照片墻,引導幼兒欣賞、講述與家人在一起的趣事。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表現(xiàn)家庭成員間趣事的照片,指導幼兒講述。
2.提醒家長在家中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家人減輕負擔。
3.建議家長多與幼兒交流、多玩游戲,讓幼兒充分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我做爸爸、媽媽材料準備:
角色扮演區(qū)。
創(chuàng)設2,3個娃娃家,提供餐具、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爸爸、媽媽、寶寶的典型物品,如媽媽的絲巾和高跟鞋、爸爸的剃須刀和領帶、寶寶的奶瓶和玩具等。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角色,模仿爸爸、媽媽做家務、哄寶寶等活動。
2.鼓勵幼兒在游戲中模仿爸爸、媽媽照顧寶寶的行為。例如:媽媽給寶寶做飯、喂飯、洗衣服,爸爸陪寶寶看書、玩玩具。
3.指導幼兒想象模仿抱的動作,引導幼兒在哄、抱的過程中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愛。
4.游戲后,指導幼兒整理娃娃家中的物品,分類收拾好。
漂亮的小相框材料準備:
不同形狀的相框底板,彩筆、印章、皺紋紙、紐扣、谷物、火柴棒、小粘貼、樹葉、樹枝、溶膠等制作材料,不同相框的制作方法示意圖。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用涂色、添畫、剪貼、蓋印章、粘貼等方式裝飾相框。
2.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不同相框的制作方法示意圖,鼓勵幼兒從顏色、形狀、材料等方面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相框,請幼兒討論制作方法。
3.引導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相框,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制作與眾不同的相框。
4.在制作好的相框中貼上照片,投放到語言講述區(qū)、主題墻、娃娃家等,引導幼兒自由講述照片上的故事。
送給媽媽的項鏈材料準備:
水彩筆、油畫棒、棉簽、顏料等,多種項鏈實物,“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美術用紙第3頁。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嘗試按不同的顏色、大小、形狀設計、裝飾項鏈。
請幼兒觀察實物項鏈,找一找項鏈的排列規(guī)律,啟發(fā)幼兒選擇一種或多種樣式有序排列,為媽媽設計新式項鏈。
指導幼兒選擇媽媽喜歡的顏色涂色,為媽媽制作項鏈。張貼、展覽幼兒的作品,請幼兒從繪畫色彩、排列規(guī)律等方面評價同伴的作品。
圍繞“寫話”這一教研主題,我們學科組的老師一同解讀新課程習作教學目標,進行習作教學理論學習和學生習作案例評析。我們觀摩優(yōu)質習作錄象課,研析名師習作課堂教學實錄,采取“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通過觀課看錄像,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輕輕松松落筆,快快樂樂作文”為追求,努力構建真、實、活的習作教學課堂。
教學形式開始變得活了:分別引入了情境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說寫結合、佳篇引路、表演激趣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激勵學生真情表達。課型也活了活:作文教學摒棄了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改,學生看的呆板作文教學模式,變單一課型為多元課型相結合。
在教學中我摸索出了五種作文課型:
1.作文活動課。教師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以提高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獲得豐富、新鮮素材的課型。教師把活動帶入課堂,也把學生帶出課堂開展活動。包括觀察課,材料積累課,自由活動課和創(chuàng)設情境作文課。
2.技法傳授課。根據大綱和教材要求,結合閱讀教訓練項目進行寫作指導,有計劃的向學生傳授作文常見的寫作技巧和方法的課型。主要目的是降低作文教學坡度,使學生的表達多樣化,情趣化。
3.批改指導課。是以傳授批改作文方法為主的課型。這種課型,教師首先教給學生評改一篇作文的方法。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類型、不同的習作要求的作文提出批改的側重點和要求,使學生在互批互改中潛移默化地提高習作水平。
4.佳作欣賞課。就是對教材中,讀物中,學生習作中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文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結構的剖析,詞句的欣賞,情感的體味,在欣賞閱讀中滲透習作指導。
這次的教研活動是我在教學有著深深地感悟實,從而認識到低年級作文,要提早訓練,而最關鍵的是要體現(xiàn)從說到寫的原則。寫話教學必須從聽說起步,先說后寫正是引導學生順利走向規(guī)范書寫書面表達的橋梁。還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親身經歷過的,最想說的內容,激發(fā)起學生內在的欲望,使學生樂學、樂說、樂寫,讓習作成為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傾吐,讓習作成為一種樂趣。只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就會提高作文教學。
在這一年中,在教研室和教育信息中心的領導和關心下,以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加強組織落實,規(guī)范教研管理。
為了更好地貫徹國家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改革,一年中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教研活動的組織、研究和交流,認真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和教材建設。每兩周進行一次教研活動,同時加強教研活動的組織管理,認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組織教師擬定教研計劃,活動方案,每次教研活動都有詳細的出勤記錄、活動紀要。
二、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提高課堂效率。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其精神,以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指導本學科的教學實踐。通過開展集體備課、互相聽課、交流體會,說課等活動,讓教師在活動中用理論指導教學,錘煉自身業(yè)務能力,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
(1)本學期繼續(xù)以骨干教師上示范課,新教師上練兵課為主,從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入手,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將教學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切實提高了信息技術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2)為了做好參加市信息技術教師三項基本功比賽的準備工作,我們首先在本校進行了教師三項基本功比賽。推薦一位教師參加,比賽內容主要是評課、說課、軟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動的時間分三個階段進行,并同時請專家、教師共同評比,最后評出秀的教師參加市比賽。
(3)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活動,積極鼓勵教師把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及時總結,撰寫教學論文,分別參加了“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論文評比活動”。共收到教學設計論文18篇,選出7篇優(yōu)秀教學設計論文送市參賽。同時在今年_月19日組織教師參加了“首屆全國中小學網絡主題探究活動暨全國中小學教育特色網站展評”研討會,共有五名教師的論文獲獎。
(4)為了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學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途徑的研究,共同探討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組織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分別參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學生學電腦》教材的編寫工作,目前編寫工作已基本完成。
(5)為了做好參加“第六屆全國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課程整合)觀摩活動”的準備工作,組織教師利用“五一”期間加班加點趕制課件,并根據教學實際進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在比賽期間,不辭辛勞地奔波于各個比賽點,安裝課件,調試服務器,盡限度的排除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使參賽的四堂課都能順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
(6)以科研為先導,積極鼓勵教師嘗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活動,參于省級課題《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形態(tài)研究》的研究,積極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學軟件,并將研究成果進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網”上。
三、加強校園網建設,創(chuàng)建豐富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網絡,創(chuàng)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xiàn)代化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加強校園網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勢在必行。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規(guī)劃要求》,使每一位教師明確今后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
(2)網絡瞬息萬變,新知識、新問題層出不窮。
為了讓教師了解網絡的最新動態(tài),掌握網絡的最新技術,組織全區(qū)網管人員利用暑假進行了為期六天的網管員培訓,主要學習網絡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巧,為校園網高效、有序的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加強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組織教師整理、開發(fā)教育教學資源。
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通過購置、研發(fā)、共建等方式,迅速豐富網絡資源,并將上傳至“__中學網”,為各校全面地收集和使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4)堅持“寓教于樂”,以全心全意為學生、教師、家長服務的宗旨。
堅持“沒有,只有更好”的原則,繼續(xù)做好“__中學網”站的更新和維護工作,不斷豐富網站的內容,還不定期進行改版,以保持網站的吸引力,保證高效、快捷、安全、暢通,讓星星網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樂園,家長的百寶箱,教師的好幫手。
(5)為了迎接市領導對我校信息化實驗學校的評估驗收,對學校進行自查。查看相關的材料,實地查看校園網建設及使用情況,進行相互交流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并組織教師加班加點進行改進。先后組織教師到各樓房進行安裝設備、調試服務器、制作學校網頁,使學校順利地通過了市信息化教育實驗學校的驗收工作,并受到了專家的高度肯定。
四、搭建信息的舞臺,走進多彩的世界。
以促進學生生動、主動地學習為主攻方向,強調從多角度看學生,鼓勵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因此本學期開展了以下活動:
(1)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暑假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并將收集的信息以web形式發(fā)布。從中使學生開拓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應用的濃厚興趣,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孩子們在親身參與中,展示了才華,體驗了成功。
20__學年第二學期小數學組教研活動總結小學數學工作總結,我們數學教研組的課改工作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扎扎實實地開展著工作。本學期我們以現(xiàn)代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校本培訓為依托,,加大課題研究力度,深入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化研究,加強對年青教師的培養(yǎng),從而形成一種教師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實現(xiàn)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得到發(fā)展。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做好了以下幾點:
一、以科研促課改——智慧課堂,追求實效性。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順應小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點,探索符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使問題解決成為發(fā)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平臺。對此,我們數學組成員在數學新課程改革實踐中,針對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解決模式作了一番探索與嘗試。市級課題《論小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研究》、《對學生犯粗心病的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二、抓實常規(guī),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guī)與創(chuàng)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管理上,努力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yè)表現(xiàn)是否規(guī)范、得體。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yè)、查學生學習習慣、態(tài)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堅持每二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把常規(guī)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huán)。
全體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為了使新課程標準落實進一步落實,引到老師走進新課程,拋磚引玉,學校進行了期中質量抽測,全校學生全都參加,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并對本班試卷作細致分析,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后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提優(yōu)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金秋送爽,初冬將至,天氣雖然已有一絲絲涼意,但我們育英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員工卻激情飽滿、意氣風發(fā),順利接待了全省的教科研觀摩活動?;叵脒@一過程,實感收獲頗豐!
九月份,山西省幼教中心把這次機會給了我們幼兒園,是對。
我園工作的認可,這給了我們極的鼓舞和把教研工作搞好的動力。同時,這次全省范圍的教研觀摩活動的影響很,自知本身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感覺壓力很,但省幼教中心李志宇主任一直給我園鼓氣,我們將動力和壓力并行,開始了公開教研觀摩活動的全盤設計中。
三維互動、共促發(fā)展一直是我園的辦園策略,即通過教師、幼兒、家長三方之間的互動,突出幼兒這個被教育主體,突顯家長和教師的合作伙伴關系,整合有效的教育資源,從而形成積極的家園合作,促進教師、幼兒、家長三方的發(fā)展,提高整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李志宇主任和原燕老師及時肯定了我園的這一理念,并建議將這一理念滲透到教研工作中。于是,我們改變了以往一直以課例為載體的教研活動模式,積極調動了家長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力圖通過教研活動,讓幼兒、教師和家長都獲得發(fā)展。
自從我園的網站建立以來,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及時溝通孩子的全面表現(xiàn),從而因材、因時、因事施教。其中‘家園互動’平臺最為活躍,各個班的班級論壇中,教師和家長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互通教育想法、共商教育策略、協(xié)同教育做法,真正實現(xiàn)了教育的同向、同速和同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通過網絡這個平臺,讓家長參與到教育研究當中,讓家長充分的表達他們在教子過程中的困惑、問題以及一些好的見解、想法,針對共性問題,我們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提供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子策略。
如何能讓所有的家長有話可說,更積極的參與到我們的教研當中呢?我們決定從社會性教育入手。一方面,教師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感到,社會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且說教多一些,效果也不見得好,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社會性教育更能激起所有人的共鳴,同時映出不同家長的教子理念。正好國慶節(jié)前,中一班家長何林峰的媽媽在他們的班級論壇上發(fā)了個倡議帖子“為西柳林孤兒院捐送衣物?!卑嗌侠蠋熞约捌呙變旱募议L得到了響應,10月3日,一同前往孤兒院進行了慰問。但孩子們的應,出乎了家長和教師的意料。孩子們對孤兒院的殘障兒童有的漠視、有的害怕、有的說見了怪獸、部分孩子是在院子里嬉戲。一時間引起了教師、家長們的激烈討論。所以,我們把愛心系列教育活動確定為教研活動的主題。
愛心教育研討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組織、家長配合、意見饋等等之后,我們的研討活動也是一次一次的進行。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可以將研討再細化下去,分成教師成長組和指導家長組。這樣更能明確教師成長點、家長提高點和幼兒受益點。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錢主任和趕師也來我園進行指導,在教師成長組為我們引入了“2+2教學模式”評價表,在指導家長組又建議我們及時的給家長回帖,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深入豐富。
但是,在這次教研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二次教研活動中教師們的思路還不夠開闊;ab兩組研討組的合并匯總不夠及時等等。
總之,在經歷了這次接待公開觀摩教研活動之后,我園的教研工作上了一個的臺階。一路都有專家、領導的指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再接再厲,爭取更好的成績!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6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