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期總結中,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是否合理。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學期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在寫作時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堂內容取材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xiàn)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兩次語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教師,一定要辨證地處理好語言設計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與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特別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大多數(shù)都是“滿堂灌”,練習和評價的反饋一般都在課堂教學之外,這樣不利于師生發(fā)現(xiàn)各自的問題,更不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監(jiān)督和調整。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布盧姆非常強調教學的反饋,他不僅要求反饋的科學性,而且要求反饋的及時性,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反饋糾正功能的系統(tǒng),成為一個流程通暢的回路。我們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都能認識到練習和評價對于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往往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忽略它們,或是很難保證其實施時間,所以練習和評價一般也就流于形式。比方說,我在上這堂語法課時,由于時間沒安排好,學生最后交上來的語法練習的答案還沒來得及核對和公布。后來就有老師建議我,應該讓學生將答案直接寫在黑板上,然后和學生一起核對答案。這樣一來,既可以省去收答案的時間,也可以及時進行評價的反饋。
當然,有效教學只是一種意愿和追求,是一種理想和境界。我們英語教師在追求語法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不能忽略對英語學科教學的規(guī)劃,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精心設計自身的教學活動,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在提高有效性的道路上做得越來越好。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隨著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教師的主體的自身實踐活動已成為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育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更要成為反思的實踐者。
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反思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huán)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yè)能力。
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教學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新問題,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教學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更合理。教學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課堂實效性。教學反思對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并及時地把思想變?yōu)樾袆印R粋€教師如果能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經常能研究總結,那么他的教學水平將不斷提升。
教學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中的困惑。反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探索中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教師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的過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教學反思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它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學和任務型教學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得到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如何為課堂教學服務?既有常規(guī)課的反思,也有專題活動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試卷?怎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寫作水平,等等。教師既有通過自己實踐后感受而進行的教學反思,也有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反思。
1、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準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要從片面地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感受并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教師應通過廣泛的理念學習,不斷探索反思。
2、對教學方式的反思。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學的邏輯和接受邏輯,授課方式基本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少有師生互動探究,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掘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是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應通過學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展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傊處熞D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要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著力研究學生的學法分層。
3、對學習方式的反思?,F(xiàn)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說要求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指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時采取的一貫方式。傳統(tǒng)的模式是學生被視為“應試的機器”或是“可填塞知識的容器”,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空間”,難以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策略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4、對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師把教材當作惟一的教學資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對教師的最高要求。其結果是,教師被扼殺了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發(fā)展,教學不能從實際出發(fā),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設制,積極開發(fā)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由“教好教材”到“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教好學生”不僅會促進教學改革,還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廣博的課程資源會幫助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5、對教學對象的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英語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教案為本,以課本為本,以統(tǒng)一的標準評價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整齊劃一,造成了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的現(xiàn)象。英語教師必須樹立 “以人為本”理念,課堂教學中一切活動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態(tài)度,知識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對這門語言難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6、對教師角色的反思。過去的教師相對學生而言,處于絕對的“權威”位置,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應該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學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
7、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評價要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轉變;要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yǎng)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面的發(fā)展,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學業(yè)成績。
1、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時常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著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tài)、學習成績以及對老師的期待中都會反映出我們的教學狀況。所以老師要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分析現(xiàn)象,探究原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從教師的角度來對我們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要抓關鍵事件,從而捕捉住發(fā)展自己的機會。
3、通過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反思教學。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與他們交流和對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時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過寫課后反思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寫課后反思,把每一堂課的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意外收獲、學生見解記錄下來,不斷積累經驗,開辟和完善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思路。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反思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基點,不是簡單的課后回顧,而是不斷提高和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思”中學,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要做到“四明確”,即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比如:“同學們,下邊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明確時間),大家自學教材的第23頁至24頁(明確內容),在自學的過程中可進行小組討論(明確方法),5分鐘后請回答下列問題(明確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地進行自學?!跋葘W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統(tǒng)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guī)范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于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很多。課堂上能夠省出很多時間讓學生“當堂訓練”。他們還有許多措施,如“從初始年級開始抓起”,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學生基礎知識差就要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就要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困生”按在前排,與好學生相伴而坐,減少他們的“求助”難度,采取“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戰(zhàn)術,等等。
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的三條鐵律: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啟示:
(一)啟示之一:未來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在教育觀念上,還是教學結構上,都將朝著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這一核心內容發(fā)生轉型,也就是“以學定教”。
(二)啟示之二:回顧以往的課堂教學改革,改來改去,說到底都離不開下面兩條。要么是鼓勵學生自覺學習,要么是探索班級體制下不同類型學生如何區(qū)別對待。凡是在這兩點上取得一些經驗的課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較成功的。
(三)啟示之三:現(xiàn)在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二是評價始終與教學過程平行。
(四)啟示之四:一切的改變始于課堂,在于課堂,成于課堂。變“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我(學生)的課堂我做主”;“我(學生)的班級我做主”。把學習的主動權,創(chuàng)造權還給學生。立足三個改變:
一是“師長”變“學長”;
二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是“教室”變“學室”。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啟示之五:課堂轉型最為核心的一句話就是“以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這不僅是我們將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國際上課堂教學發(fā)展的潮流方向。
(六)啟示之六:課堂教學改革,一般而言,強調有效教學實踐,凸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無論是杜朗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還是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無不體現(xiàn)提高課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學生學的效能這一基本理念。
(七)啟示之七:課程改革、課堂改革、教學改革,都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自覺學習、學會學習、高效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互助、積極展示、大膽質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開放課堂,解放學生。
(八)啟示之八: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在實踐操作層面上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觀念轉變層面上對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我們的教師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戰(zhàn),經受考驗。我們必須摒棄過時的、陳舊的、低效的、機械的、一成不變的主張和經驗,堅持“兩個增加、一個減少”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育家李希貴說的好:“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一樣,可以壓縮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么空間”。
(九)啟示之九:美國有一位功勛教師叫德·鮑拉,他說過一句話“教重要的在于聽,學重要的在于說”。教重要的在于聽,因為教師首先要傾聽學生哪些需要教師講,哪些不需要教師講。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放手;學重要的在于說,因為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除了考試,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過程中間說說,如果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自己對哪些內容還沒有學懂,說明他是真的學習了。不僅如此,課堂上學生的展示、表達、互動、互助、合作、交流、點評、質疑等,都是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思考問題和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過程和手段。昌樂二中的課堂這這一點上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
(十)啟示之十:課堂教學改革,有三點需要我們關注。
一是要堅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統(tǒng)”。因為:“學科不同則模式不同;課型不同則模式不同;內容不同則模式不同;教師不同則模式不同;學生不同則模式不同”。
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簡單才是事物的本質,刪繁就簡,返璞歸真,課堂就成了知識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獨歡。本來簡單的問題簡單化,過程簡單,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
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規(guī)蹈矩地去遵守某種模式,因為事物是千差萬別的,事物是永遠在變化中的,因為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你可以去構建適合你的課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無模式,因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才是春。
(十一)啟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課堂,僅有理念與模式、教師的傾心投入、校長的強力推進,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機制來支撐和保障。比如,制訂高效學習計劃,建立高效課堂研究小組,規(guī)劃詳盡的,可操作的具體流程,構建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等,這樣才能保證高效課堂的高水平實現(xiàn)。
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努力做到的。國家、省、市一直在規(guī)范中小學的辦學行為,規(guī)定學生每天的在校時間,雙休日、節(jié)假日、寒暑假不準補課。因此,課堂轉型、課堂變革、強化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能,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和一線廣大教師的職責所在,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讓我們緊急行動起來吧。
(十三)啟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借鑒各地名??茖W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這是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和實踐的。當下,全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煙四起,已成燎原之勢。改變正在進行,改變勢不可擋,改變勢在必行。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和面對,緊緊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種固步自封,老守田園的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發(fā)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終將被淘汰。我們必須奮起,必須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在向先進學校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糾結在一時一事上,我們需要在領悟先進學校成功經驗的內涵和實質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有地放矢的、有選擇的、有整合的、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借鑒,決不可以東施效顰、亦步亦趨。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現(xiàn)課堂轉型。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建立我們自己的課改理念,構建我們自己的課堂模式,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課堂。
以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為例進行說明:
一、理念之變——從學生被動聽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崔其升認為: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策劃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角,學會學習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從課堂突圍,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改變課堂教學,應是改變學校的關鍵。為了推動還話語權給學生的課堂成為現(xiàn)實,學校曾規(guī)定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分配,即“10+35”,教師在一節(jié)課上的講授時間不超過10分鐘,學生活動和參與的時間為35分鐘;一堂課被硬性規(guī)定為學生占多少時間,教師占多少時間,聽起來有點無厘頭,但在當時的杜郎口中學卻是起到了推動改革的作用。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只是理念變化的第一步。直接的變化就是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然而,活起來以后,如何處理活與實的關系;動起來以后,如何處理動與靜的關系;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發(fā)展能力。除了話語權,學校還要讓學生深度參與,在課堂上說、評、議、演、寫,進而提出了讓學生感受學習之樂趣、成長之幸福、生命之意義的要求,使學生知能并進、身心健康、勇敢有為,更加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終身發(fā)展,最后凝練出了“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課堂教學新理念,這樣的理念把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評價之變——從評價教到評價學來引導教。
課堂教學要轉變,評價就必須有相應的改變。在杜郎口中學,改革之初,為了實現(xiàn)還話語權于學生、讓學生成為主角的課堂教學,學校提出了一個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這個標準一共有三條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對課堂氣氛的要求:教師微笑授課,學生積極主動,情緒高漲,勇于自我表現(xiàn)。
二是對活動形式的要求:形式多樣,情趣濃厚,寓教于樂,能使學生動腦、動手、動耳、動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三是對學生活動量的要求:學經過多年的高三英語教學,我對英語語法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覺得語法教學可以這樣來進行:
1、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1)讓學生保持更大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體驗。
興趣是第一老師。有趣的寬松的課堂學習氣氛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老師所講的語法項目才能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2)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在傳統(tǒng)的語法講解為主的課堂里,教師不易管理學生,于是他們就容易走思,這樣,就總是會被老師和同學落下;如今,我們老師應該力求在語法課上讓學生的思維和大腦動起來。有他們的積極主動地參與,他們才能夠更全神貫注的學習課堂知識與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
(3)科學操練和及時指導相得益彰。
在語法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感知接觸,而且我們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對語法的形式和意義進行討論和歸納總結,也要他們盡情的在句子中反復使用和體會該語法功能。
2、備學生的英語基??
要注意任務設計的差異性,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基礎,實際能力,設計不同的任務。教師對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必要扶著走很遠,學生們會自己主動去夠取更多的知識,表達更多的內容。而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欠強的學生可能更需要老師的關注和支持,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3、備訓練方法
在實施語法教學時,并不能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選題的訓練,我們還可以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周紅老師講述的語境下的教學給我感觸很深。還可以使用聽英文歌曲的形式,通過挖空,把一些重點知識都使學生感興趣的接觸并感知,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會一邊哼唱這首歌,一邊去回味老師講的語法點,一舉兩得。
除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還可以是連詞成句,連句成篇,看圖說話,補全對話,改寫句子等形式來訓練其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
總之,新課程鼓勵采取一切適合學生,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應精心有效的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而教師則起著指導者、激勵者和調控者的作用。
這就要求教師的耐心,需要對語法知識,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內在理解,,我會堅持“優(yōu)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語法教學原則,盡快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適合本校實際的語法教學之路。
存在的問題:
教了多年的英語,我感到語法教學特別棘手,學生認為語法枯燥無味,難學,沒有意義,沒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公開課上,我盡量避開語法講解,害怕講語法知識會被認為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在課堂上弱化語法教學。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某些教學方法和傾向,更新教學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棄語法教學。語法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法教學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質量。我之所以會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是沒有重視語法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優(yōu)化語法教學,沒有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嵺`,使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平時過于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將抽象的語法規(guī)則融入生活情景中,讓語法規(guī)則在真實交際中得到運用,把學生引導到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上。通過這次培訓,我要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枯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讓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
改進的方法:
1運用語境教學
我以往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不是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上。學習語法的目的不應只是掌握語言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xiàn)交際目的。語境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正確理解判別同一詞語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在語境中教學語法能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語言和詞語,而不是只注意語言的形式和詞的片面意思,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同一語句和詞語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2運用語篇教學
以前都是把語法內容先拿出來教。沒有與聽、說、和閱讀活動緊密結合。閱讀過程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分析閱讀中遇到的一些語法現(xiàn)象,學生會加深對這些語法現(xiàn)象的理解,這絕非單純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xiàn)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guī)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3要循序漸進
語法教學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初中階段主要是學習基本和常用的語法,語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控制。不能隨意拓展語法學習的范圍和深度的誤區(qū)。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現(xiàn)象不必一一講透講全。如:alotofmoneyhasbeendonatedtoprojectgreenhope該句中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完成時的被動語態(tài)形式。就不必花時間去教,也不要作為考查要點去檢測學生。因為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形式不是課標所要求的語法內容。結合語境考查基本的語法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自信,側重點應該放在語言運用上。
4.盡量使用真實、地道的語言素材。
組織的語言練習活動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在選用練習題時要盡量引導學生關注所學的語言形式。詞匯和語法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教師認真研讀課標,把握學科重點,吃透教材要點和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努力構建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有效課堂,使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愿學、想學、會學。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語閱讀課和對話課成為改革研究的重點,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改革卻無人問津,似乎“談語法色變”。由于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片面、膚淺的認識,只一味強調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誤認為現(xiàn)在的中學英語教學中語言基礎知識教學特別是語法教學已經不重要了,部分教師甚至簡單地認為實施新課標就是淡化語法教學,淡化就是不必重視。故而出現(xiàn)像杭州市某高級中學高一某教改實驗班的英語教師幾乎每節(jié)課讓學生會話教學現(xiàn)象:起初,該班學生熱情高漲,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會話中的錯誤盡量少指出,常常以“good!;youareclever”.來鼓勵他們多說,然而,一年下來,不少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口語沒有什么提高,而且成績遠遠落后于非實驗班學生。其結果是實驗僅歷時一年,該班學生對高一階段的語法概念模糊,老師很少引導學生借助語法正確理解句子,影響了學生對語言材料全面,正確的理解,也阻礙了學生獲取語言材料的內含信息,進而影響了高二、高三的學習效果,致使高考成績很不理想。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l必修&r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l調味&r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shù)氖穷愃?amp;l變臉&r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后,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l色調&r關系非常微妙。我通過本次培訓學習,學習并總結了能夠促進教學的一些教學方法和原則:
1.要分析學科特點,采用合適教法;
要把握學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過分強調美術學科的特征。如上課大量使用美術專業(yè)名詞、專業(yè)術語,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將學生本來以為生動有趣,輕松愉快的美術欣賞課,上成深奧難懂的&l學術研究課&r。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學生興趣,將美術課上成歷史課或政治課而失去學科特征。對美術的&l邊角余料&r過多闡述,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忽視了《大綱》中規(guī)定的美術欣賞的目的。要把握學科特征,教師還要準確把握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注重美術與其它學科,特別是子門藝術學科內在聯(lián)系的研究,從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共性。要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切入,跟隨老師設計的思路,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的學科知識中來,順理成章,逐漸深入。
2.基礎知識學習和作品欣賞并重
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作品欣賞重在感受美,基礎知識重在研究為什么美。如果說欣賞是一把鎖的話,基礎知識便是一把開鎖的鑰匙。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僅以&l象&r和&l不象&r、&l美&r和&l不美&r來評判美術作品,就是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不能并重基礎知識和作品欣賞的表現(xiàn)。&l象&r和&l不象&r對于再現(xiàn)性作品來說,尚有可言,而對于表現(xiàn)性作品,特別是十九世紀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難以入座了。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遠不只是為了象形,藝術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因此,若不通過美術基礎知識,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評述它,美術欣賞是難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體欣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美術作品的欣賞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既向學生傳授了審美知識,又給學生作出了審美示范,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應具體到內容和形式上。但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我們常會聽到&l只可意會,不可言傳&r的評述方法,其實,并不是什么&l不可言傳&r而是&l不會言傳&r,原因是缺乏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具體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為美術欣賞教學,萬不可以此為搪塞之詞。應該說,只要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有具體的意會,都可言傳,只是意會不清或語言貧乏,才會出現(xiàn)&l不可言傳&r的現(xiàn)象。解決的辦法,唯有教師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專業(yè)、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l能意會,可言傳&r,語言準確而言簡意賅,風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實現(xiàn)師生互動
美術作品包含有多層次的信息,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不象做數(shù)、理、化試題,只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講,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欣賞者認識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教師應尊重、保護、鼓勵學生的任何見解,甚至是相反的見解,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源自內心的觀點、感受,鼓勵學生以創(chuàng)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fā)表真正屬于自己的主張,結論正確與否并不關鍵,關鍵的是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過程。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要實現(xiàn)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參與欣賞的熱情,而實際上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對美術作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去搭建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敢說、想說、積極參與。
5.恰當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一提到現(xiàn)代課堂教學、我們自然會想到計算機、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但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也并不是簡單地只是關于媒體使用的學問。而是包括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傳統(tǒng)的授受式美術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現(xiàn)出來,現(xiàn)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欣賞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聲音、圖象、文字、動畫、信息于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有許多教學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但它卻不是萬能的,它要與教學內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運用,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只要老師認真鉆研,運用合理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學生一定受益非淺,無論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怎樣才能使音樂鑒賞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樂鑒賞課體現(xiàn)優(yōu)質高效的特點,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引導學生充分想象
要想讓獲得音樂感知則必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才能獲得音樂體驗。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感知、領會音樂的過程。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是主體,教師具有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領會作品,進入作品所描繪的世界當中,受到音樂的感染,才能抓住音樂作品的本質。講通、講透音樂知識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在欣賞相同的音樂作品時,學生也會依據自身經歷與生活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呈現(xiàn)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課中不宜過多講解音樂內容,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空間。
二、加強師生對話、交流,增強師生互動
創(chuàng)建科學高效的音樂課堂,常常以師生間的合理互動為前提。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就是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教師利用設問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辦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話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教師的角色由此發(fā)生了改變,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主持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掌握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個體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享受同學間的音樂感悟,可以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自多個方面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知。教師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對那些存在顯著錯誤的、與科學道理相違背的看法要及時給予指導;而針對那些立意新、創(chuàng)造力強的意見,則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三、加強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
體驗式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強調與教師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學生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鞏固原有知識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應用問題體驗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各種問題當中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展示各種音樂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愿望,進一步體驗學習過程;如教師可以反復播放經典音樂,然后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賞析《黃河大合唱》時,首先要求學生必須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具備對音樂作品的初步認識,才能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意境,在具備一定的感情基調以后,教師可以展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可以豐富音樂鑒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當中,提高音樂鑒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很多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易捕捉到學習重點,有時還會出現(xiàn)偏差。有時教師也易將精力用于制作各種多媒體課件上,而用于鉆研教材的時間過少,不能進行認真的教材教法設計。做到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發(fā)揮這種教學手段的特點和長處,才能使高中音樂鑒賞課得到成功。
總之,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人們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視,高中音樂教學質量也必須提到提高,因此廣大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致力于研究課堂教學效果,總結經驗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音樂鑒賞課水平。
瀏覽全文的目的是把握其大意,為下一步“填空”做好“語義”上的準備,因為“語義”決定著空白處應填一個什么意思的詞語并采用什么樣的語法形式。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為較好地把握其大意,很有必要弄清該文的體裁、題材(語題)、中心思想、寫作主線、段落大意、段落層次等。這些有利于考生真正讀懂全文大意,也有利于在“填空”時進行必要的邏輯推理。
二、邊讀邊填先易后難
在通讀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就可以動手填空了。填空的過程是一個判斷空白處應填詞語的“語義”(已給出詞語的除外)和正確的語法“形式”的思維過程。遇到一時想不起來的空,先跳過去,等檢查時再仔細對付,不要用太多的時間停留在一個單詞上。
三、驗證復查清除難點
有時間的話,進行復查是必要的。復查的方法是:將所有答案“填進”短文并進行通讀,以最后確定答案。
另外,一題多解也是此種題型常遇到的問題之一。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6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