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工作計劃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有目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實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實踐經驗和方法論。
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在“交換律”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么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并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xiàn)實性。
新課標里曾指出,教學時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進行,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敖粨Q律”這節(jié)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guī)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guī)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jié)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后采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讓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理解加法的運算律。
概括加法的運算律,嘗試用字母表示。
一、教師適當引導,進入新知。
1、課件出示:這是同學們課外活動的情況。誰能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聯(lián)系題意講解,并板書:28+17=45(人),問:還可能怎樣想:17+28=45(人)。
板書算式。
2、比較這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數相同的算式我們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成等式。
4、舉例:你能再說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自己寫一寫。學生說,老師相機板書等式,并追問: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寫的?核實是否相等。
5、概括規(guī)律:仔細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規(guī)律?可適當提示:用符號、文字、字母學生思考,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教師給予肯定。
7、數學上,我們一般用a、b表示兩個加數,可以寫成:a+b=b+a。老師小結:
引出:加法交換律(板書)。
8、小練習:填數。
3、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數為什么相同?我們可以用等號連成等式。
4、出示書上題目,說一說,算一算。
5、概括規(guī)律: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6、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學生舉例。
8、小練習:填數。
四、總結新知,組織練習。
2、課后練習:
(1)下面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學生說一說,對第三道重點分析,引出加法運算律有作用。
(2)比較體會運算律的作用,知道湊整百。
(3)湊整百小練習。
這是實習老師講的第一節(jié)課,課后我讓她寫了寫本課的教學反思,教學就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下面是王雪飛老師的對加法運算定律的教學反思:
這堂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堂課,也是自己實習以來講的第一堂課。這一堂課讓我在各方面對孩子們都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首先,在課堂上,孩子們始終能夠跟著老師的步伐,認真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觀察、分析、討論與總結,并且得出的結果還是令人驚喜的。孩子跳脫的個性并沒有因是實習老師講課而過度展現(xiàn),學習態(tài)度還是十分認真的。
但是,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并沒有完美體現(xiàn)在對待老師的提問上,部分孩子還是不太樂于通過舉手回答問題來展現(xiàn)自己,整堂課舉手回答問題的孩子基本上是固定的。當然,這除了與孩子自身性格相關外,也與老師的引導激勵有關,在對孩子們們進行鼓勵引導之后,舉手情況還是會有所改善。
再者,通過這堂課,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孩子們發(fā)現(xiàn)力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講課時,發(fā)覺孩子們在課下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有預習的,但他們的思維并沒有因此而被束縛,在主題引入環(huán)節(jié)根據已有條件提問題時,孩子們能夠不拘泥于課本,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表達式的提出上,先不論正確與否,更是帶有明顯的獨創(chuàng)性。而且,對于這種需要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孩子們明顯興趣更加濃厚。
當然,這節(jié)課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并不是十分到位,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明顯前松后緊,時間沒有用在關鍵。對于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有些招架吃力。而且,自己對于教案的掌握也并沒有達到駕輕就熟的程度,對課堂氛圍的帶動也明顯不足??傊m說這堂課總體感覺不至太差但與預想還是有差距的。
王雪飛老師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實習老師,講課很大方,面帶微笑,但是畢竟是第一次講課,教案不熟,重難點把握的不好,所以時間分配有些前松后緊?,F(xiàn)在的孩子很聰明,發(fā)散思維能力比較強,所以老師有些招架不住,也出現(xiàn)了一些知識上的小問題,畢竟她對小學數學課本的知識系統(tǒng)不是很了解,出現(xiàn)點問題也屬于正常想象。
1、教材分析。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課時,它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
2、目標分析。
(1)教學技能目標: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用字母來表示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和分析,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規(guī)律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歸納,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二、說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這部分分成4步進行。
1、感知規(guī)律。
課的開始出示第56頁的例題(前兩幅圖),通過解決“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個等式,從而導入新課,進行加法交換律的研究。
(設計意圖: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并為下而面的探究呈現(xiàn)素材。)。
2、驗證規(guī)律。
(1)組織學生觀察這個等式的'特點,然后自己照樣子仿寫等式。
(2)運用自己寫出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表象,進一步感知加法交換律。)。
3、概括規(guī)律。
(1)通過自己仿寫式子,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概括出規(guī)律,嘗試用語言表述。
(2)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示出來著重強調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的簡便性。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4、鞏固規(guī)律。
(設計意圖:一個規(guī)律教授結束就配以針對性的練習,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確建立,同時也及時地鞏固了新知。)。
1、感受規(guī)律。
在學生解決“三個項目共得多少分?”過程中得出等式。學生交流各自列式,并讓學生說清列式理由。選擇兩種不同列式,探索規(guī)律。
(設計意圖:抓住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把加法交換律的學習,遷移類推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
2、驗證規(guī)律。
(1)教師出示兩組題目,判斷左右兩邊是否可以寫等號,分別算一算。
(2)學生依據自己經驗,開始寫出這一類型的等式題,讓學生在實踐操作與鍛煉,并體會認識加法結合律。
3、揭示規(guī)律。
(1)小組討論,觀察等式,左邊和右邊有什么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2)按照這種規(guī)律,你還能寫出這樣的算式嗎?
(3)用字母表示這樣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多引導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思考、解答,有利于學生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4、鞏固規(guī)律。出示針對結合律的一些填空,鞏固新知。
三、實踐應用。
1、書面訓練。
(1)想想做做4,每個學生選一組題獨立完成,使學生通過比較,知道應用加法運算律有時可以使兩個加數的尾數湊成整十數,使計算簡便。
(2)想想做做5。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結合律往往要湊整,進行這題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為后頭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打好基礎。)。
2、活動訓練。游戲“找朋友”
(1)如:師說出“2”,學生要找出它的好朋友“8”,因為“2”和“8”和是“10”,教師配合學生完成。
(2)找出與一個數和是100的數。同學配合完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游戲中意識到結合律往往要湊整,進行這題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三個例題,分5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是其中的第一課時。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采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fā)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跋胂胱鲎觥毕劝才帕艘恍┗揪毩?,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二)學情分析。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設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通過利用學生身邊的材料,組成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用字母來表示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并經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規(guī)律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歸納,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教具學具:為了便于操作、交流和展示、及時與學生互動,本課準備多媒體一套。
二、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這部分分成4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guī)律。
課始從學校參加吳中區(qū)小學生運動會話題作為課堂信息,要求學生根據提供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導入新課,進行加法交換律的研究。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而面的探究呈現(xiàn)素材,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在例舉中驗證規(guī)律。
(1)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兩個式子的特點,然后自己照樣子仿寫等式。
(2)運用自己字寫出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一方面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了學生積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表象,進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換律。)。
3、在反思中概括規(guī)律。
(1)自己仿寫式子,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的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
(2)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充分感知個性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從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規(guī)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4、練習。
(1)填空、(2)判斷、(3)驗算。
(設計意圖:新課剛結束就配以填空、判斷、驗算多種形式的聯(lián)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確建立,同時也及時地鞏固了新知。)。
整個探索過程與“交換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學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經驗,在這里教師可以完全放手,稍加點撥便于引導學生完成探索過程。
1、在情境中感受規(guī)律。
以上面4、練習題為內容,讓學生提問題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非常自然,
(1)學生一起解決“三個項目共得多少分?”
(2)交流學生各自列式,并讓學生說清列式理由。
(3)選擇兩種不同列式,探索規(guī)律。
(設計意圖:抓住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把加法交換律的學習,遷移類推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
2、在計算中驗證規(guī)律。
(1)教師出示兩組題目,讓學生觀察結果是否相等,為學生接下來題目,探究打下基礎。
(2)教師寫出左邊算式,讓學生寫出右邊算式(與左邊相等),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感知加法結合律。
(3)學生依據自己經驗,開始寫出這一類型的等式題,讓學生在實踐操作與鍛煉,并體會認識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逐步從觀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小組討論,觀察等式,左邊和右邊有什么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2)按照這種規(guī)律,你還能寫出這樣的算式嗎?
(3)用字母表示這樣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這里主要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匯報等環(huán)節(jié),正直組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由于“運算律”屬于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導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思考、解答,有利于學生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三、實踐應用。
(設計意圖:我準備安排基礎訓練和拓展訓練兩個練習層次,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1、基礎訓練,分三個層次。
(1)想想做做1:運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通過寓教于樂的游戲方法進行練習,女生代表加法交換律,男生代表加法結合律,讓學生體會在每個等式中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想想做做4,每個學生選一組題獨立完成,使學生通過比較,知道應用加法運算律有時可以使兩個加數的尾數湊成整十數,使計算簡便。
(3)想想做做5。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結合律往往要湊整,進行這題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為后頭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打好基礎。)。
2、拓展練習,分二個層次。
(1)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通過用圖形式字母表示數來鞏固加法運算定律,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
(2)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30+28+70+45+72。通過該題訓練把一般的規(guī)律推廣到更多的數字計算中,有利于知識的深化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
四、評價鼓勵。
(設計意圖:及時評價總結,肯定學生的學習,以促進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使本課學習內容的理解提升到一個更高層面。)。
五、教法、學法。
以上是本人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和活動情景,新授和練習盡可能從貼近學生身邊的素材擷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p>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的、綱領式的板書反映本課主要內容,體現(xiàn)本課知識的形成過程,知識性、系統(tǒng)性在整個板書中充分體現(xiàn)。)。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2篇《《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案》,希望可以啟發(fā)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加法的運算定律是運算體系中的普遍規(guī)律。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這一規(guī)律,以便為今后的應用服務。我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抽象建模,大膽猜測,操作驗證,合作總結這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理解加法運算定律的含義,并從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情感。
本課我把湊整簡算的思想貫穿始終,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選擇簡便的方法是學習的最好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理解與運用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抽象的極好時機。本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孩子們大膽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1、在復習引用中,鞏固學生的思維基礎。
通過一組口算練習,讓學生明確能夠湊整十或整百數的`兩個數加起來比較簡便,這個為后面學習結合律打下基礎。
2、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問、設疑,讓學生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四個環(huán)節(jié),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得出結論。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發(fā)展。
3、多層次的鞏固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國標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三個例題,分5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是其中的第一課時。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采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fā)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跋胂胱鲎觥毕劝才帕艘恍┗揪毩?,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二)學情分析。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設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通過利用學生身邊的材料,組成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用字母來表示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并經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規(guī)律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歸納,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運算定律。
教具學具:為了便于操作、交流和展示、及時與學生互動,本課準備多媒體一套。
二、說教學程序。
鑒于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這部分分成4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guī)律。
課始從學校參加吳中區(qū)小學生運動會話題作為課堂信息,要求學生根據提供信息提出問題,從而導入新課,進行加法交換律的研究。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用學生身邊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為下而面的探究呈現(xiàn)素材,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在例舉中驗證規(guī)律。
(1)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兩個式子的特點,然后自己照樣子仿寫等式。
(2)運用自己字寫出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一方面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了學生積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表象,進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換律。)。
3、在反思中概括規(guī)律。
(1)自己仿寫式子,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的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述和概括的能力)。
(2)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充分感知個性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從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規(guī)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4、練習。
(1)填空、(2)判斷、(3)驗算。
(設計意圖:新課剛結束就配以填空、判斷、驗算多種形式的聯(lián)系,既有利于概念的正確建立,同時也及時地鞏固了新知。)。
整個探索過程與“交換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學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經驗,在這里教師可以完全放手,稍加點撥便于引導學生完成探索過程。
1、在情境中感受規(guī)律。
以上面4、練習題為內容,讓學生提問題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非常自然,
(1)學生一起解決“三個項目共得多少分?”
(2)交流學生各自列式,并讓學生說清列式理由。
(3)選擇兩種不同列式,探索規(guī)律。
(設計意圖:抓住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內在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把加法交換律的學習,遷移類推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中來。)。
2、在計算中驗證規(guī)律。
(1)教師出示兩組題目,讓學生觀察結果是否相等,為學生接下來題目,探究打下基礎。
(2)教師寫出左邊算式,讓學生寫出右邊算式(與左邊相等),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感知加法結合律。
(3)學生依據自己經驗,開始寫出這一類型的等式題,讓學生在實踐操作與鍛煉,并體會認識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逐步從觀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1)小組討論,觀察等式,左邊和右邊有什么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2)按照這種規(guī)律,你還能寫出這樣的算式嗎?
(3)用字母表示這樣的規(guī)律。
(設計意圖:這里主要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匯報等環(huán)節(jié),正直組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由于“運算律”屬于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導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思考、解答,有利于學生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三、實踐應用。
(設計意圖:我準備安排基礎訓練和拓展訓練兩個練習層次,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1、基礎訓練,分三個層次。
(1)想想做做1:運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通過寓教于樂的游戲方法進行練習,女生代表加法交換律,男生代表加法結合律,讓學生體會在每個等式中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想想做做4,每個學生選一組題獨立完成,使學生通過比較,知道應用加法運算律有時可以使兩個加數的尾數湊成整十數,使計算簡便。
(3)想想做做5。
(設計意圖:讓學生意識到結合律往往要湊整,進行這題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為后頭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打好基礎。)。
2、拓展練習,分二個層次。
(1)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通過用圖形式字母表示數來鞏固加法運算定律,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形成。
(2)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30+28+70+45+72。通過該題訓練把一般的規(guī)律推廣到更多的數字計算中,有利于知識的深化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
四、評價鼓勵。
(設計意圖:及時評價總結,肯定學生的學習,以促進學生更加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使本課學習內容的理解提升到一個更高層面。)。
五、教法、學法。
以上是本人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和活動情景,新授和練習盡可能從貼近學生身邊的素材擷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的、綱領式的板書反映本課主要內容,體現(xiàn)本課知識的形成過程,知識性、系統(tǒng)性在整個板書中充分體現(xiàn)。)。
教學參考書中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這樣定義的:“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論為依據加以證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計數公理“計數的結果與計數的順序無關”來說明:任意兩個數a與b相加,不論是a+b(相當于先數a,再數b),還是b+a(相當于先數b,再數a),結果都一樣。類似地,任意三個數相加,不論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還是先把后兩個數相加,仍然只是計數的順序不同,所以不影響計數的結果?!?/p>
從這段文字中,我可以理解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其本質是一樣的,無論是計算順序改變,還是計算結果改變,其本質是計算的結果沒有發(fā)生改變。事實上,在簡便計算中,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經常是同時使用的。出于這樣的理解,我在課堂上并不是非常的重視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由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偏差,學生作業(yè)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根據56+72+28=56+(72+28,填空。呈現(xiàn)了以下的題目:++=+(+)其實,題目的本意是要求學生根據加法結合律來填寫,由于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本質區(qū)別沒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錯綜復雜起來:答案一、12+13+14=14+(12+13)答案二、12+13+14=13+(12+14)答案三、12+13+14=12+(13+14)。從這些答案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想當然的認為,這個算式中的所有加數都是可以隨便交換的,我想怎么交換就怎么交換,反正最后的和是不變的。當然從教參大范疇的定義來說也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作為我們初學加法的運算定律,這樣模糊的教學是有欠妥當的。
當問題出現(xiàn)時,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彌補,而不是尋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我安排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3、觀察,說說你的新發(fā)現(xiàn)。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認識到加法加法結合律只是改變了運算的順序,并沒有改變加數的位置。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比較,學生清楚地明白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從而更正了它們之前的錯覺。
1、讓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法的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加法的運算律,嘗試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這是同學們課外活動的情況。誰能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聯(lián)系題意講解,并板書:28+17=45(人),問:還可能怎樣想:17+28=45(人)。
板書算式。
2、比較這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數相同的算式我們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成等式。
4、舉例:你能再說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自己寫一寫。學生說,老師相機板書等式,并追問: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寫的?核實是否相等。
5、概括規(guī)律:仔細觀察,有什么規(guī)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規(guī)律?可適當提示:用符號、文字、字母。
學生思考,充分發(fā)表自己意見,教師給予肯定。
7、數學上,我們一般用a、b表示兩個加數,可以寫成:a+b=b+a.老師小結:
引出:加法交換律(板書)。
8、小練習:填數。
3、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數為什么相同?我們可以用等號連成等式。
4、出示書上題目,說一說,算一算。
5、概括規(guī)律: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6、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學生舉例。
8、小練習:填數。
2、課后練習:
(1)下面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學生說一說,對第三道重點分析,引出加法運算律有作用。
(2)比較體會運算律的作用,知道湊整百。
(3)湊整百小練習。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屬于數的運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
新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guī)律。然后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先后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
片斷一:
師:談話:天氣漸漸涼了,我們學校又要組織大家進行冬鍛煉比賽了,冬鍛煉比賽有些什么項目呢?看,同學們正在緊張的訓練呢。
(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參加跳繩活動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
【反思】。
從課堂的引入老師就以最貼近生活的冬季鍛煉比賽為題,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學生提出了很多加法問題,從而很自然的進入了后面的學習。
片斷二:
下面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口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45(人)。
這兩個算式都是求的什么?它們的結果怎么樣?那你能用一個符號把他們連接起來嗎?(等號)板書:28+17=17+28,這是一個等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仔細的觀察一下這個等式,在等號的兩邊,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反思】。
在這樣一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舉例、驗證,表達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一般過程,從而達到經歷過程,討論提升,歸納概括的目的。結合律的教學過程則更多的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探索,推導,驗證的一個完整過程。
新教材的目標設定及教學過程,更多的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生成,寓數學思考,探究,發(fā)現(xiàn)于一體的數學活動過程,教師只有把握住了這個精髓才能去上好課,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節(jié)課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冬季鍛煉:跳繩、踢毽子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需要,為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通過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國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經理加法運算率產生的形成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2、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學習加法運算律之前,學生對四則運算已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為新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中注意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促使學生對原有知識進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導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數學。
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不足之處:
1、在探索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應該再放開一些,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律。
2、安排這兩個運算律教學時采用的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因此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也應該讓學生多舉些列子,讓學生去評價舉的列子好不好,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結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數放在一起,而不是隨意的亂編。然后進一步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先后用符號字母表示出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是小學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中的內容。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運算中進行簡便計算的兩種必要的理論依據,他們是學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思維素質,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簡便計算和計算速度。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計算和驗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內容。教材安排兩個運算定律教學時,采用了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教材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新課,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組成等式,再例舉類似的等式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fā)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然后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和鋪墊。
徐老師在教學本課時,整合教材現(xiàn)有的資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緊緊圍繞“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這兩個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我認為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值得學習的地方:
徐老師從數學本真出發(fā),從學生覺得最簡單的算式出發(fā),以1+2、1+2+3、1+2+3+4這樣的算式讓學生明確運算順序,在只有加減運算時,從左往右進行運算,從而引出學生的舊知,便于知識間的遷移。然后再以1+2+3+4+5+6+7+8+9這樣的算式,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的學生通過改變加數位置、有的學生通過改變運算順序來進行計算,這時徐老師提出問題:這樣的改變可以嗎?使學生有了想一探究竟的求知欲。
本節(jié)課中徐老師始終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緊緊地圍繞“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這兩個關鍵點進行教學。為了便于學生探究,徐老師選取了一個最簡單的算式:1+2和2+1讓學生探究加法交換律。徐老師先利用吸釘讓學生擺一擺,從而讓學生認識到:1+2和2+1都表示把兩個圓片和一個圓片合起來,結果都是三個圓片。此時追問:1+2和2+1兩個算式到底是“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學生又一次感受到:“加數位置變了,但和沒變?!苯酉聛硇炖蠋熥寣W生再寫出幾個類似的等式,通過觀察這樣的等式,從而得出加法交換律的規(guī)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加法結合律的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有了前面的加法交換律的探究方式為基礎,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的有模有樣。徐老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學習方法,明確第一個是算式是先算前兩個數的和,第二個算式是先算后兩個數的和,最后結果不變。讓學生對加法結合律掌握的更牢固。
在完成練習九的第3題時,徐老師讓學生對88+45+12和45+(88+12)這組題進行了分析:哪里變了?運用了什么運算律?什么沒變?從而讓學生把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區(qū)分開來:一個是加數位置變了,一個是運算順序變了,相同點是和都沒變。
總的來說,徐老師的整節(jié)課,教學目標落實到位,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學生學得扎實有效;通過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同時引發(fā)我以下思考:
1.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是否過于片面。徐老師只用幾個數比較小的算式,讓學生觀察從而得出規(guī)律,這樣的方式過于片面,是否可以多涉及一些,比如:小數加法、分數加法、數目大一點的整數加法等。
2.在規(guī)律總結時,徐老師都是引導學生通過說“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來總結規(guī)律,并沒有用完整的數學語言加以歸納,沒有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當然,這些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徐老師的課上得精彩、生動,樸實無華,富有激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氣氛熱烈,活而不亂,學生掌握知識也很牢固。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和加法運算律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著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學習筆算加法的驗算時,學生已經知道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結果不變。所以從知識層面上看,學生學習、理解運用起來比較容易。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感想:
一、“情景”使學習充滿興趣。
我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探索學習。通過對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實際問題,首先讓學生親切的感覺到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進一步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使學習充滿樂趣。
新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經歷有效地探索過程”。因此,在探索知識形成的過程中,考慮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機會,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列出40+56=96、56+40=96兩道算式,再組織學生觀察比較兩個式子的特點,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隨后,我又引導學生自己照樣子仿寫等式,運用學生自己所寫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感知其中的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表示加法的運算律,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師生交流,再次讓學生說出符號和文字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經歷由數字上升到用符號、字母表示的一種抽象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加法交換律的形成,提高學生掌握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來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充分感知個性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從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和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間接性,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符號感。
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由于學生剛經歷了加法交換律的探索過程。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把剛才所用的方法遷移到加法結合律的學習上。同樣以學生為主體,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激勵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探究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猜測一舉例驗證一歸納結論一運用”這一數學學習全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認識由感性逐步發(fā)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三、“練習”使學習充滿情趣。
學數學就是要學以致用,在教學完兩個運算律后我設計了層次不同的練習及時鞏固了新知。第一題采用游戲的形式,既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又激發(fā)了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鍛煉思維。讓學生判斷(84+68)+32和84+(68+23)是否得數相等,我巧用了“上當法”,制造錯誤陷阱,使學生在不經意間犯錯。在一直都對的情況下,思維定勢讓學生必然要錯,然而,這樣的錯誤對于學生來說,記憶卻異常深刻,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計算時,題目一定要仔細看清。
根據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是以后學習的.內容,對學生來說并不難。但要讓學生形成簡便計算的意識,比會進行簡便計算更重要。因此此處通過比賽口算45+(88+12)、(45+88)+12兩道算式,讓學生在比先后的過程中,萌發(fā)如何計算快的意識,其實就是運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的過程,使學生在計算中便感受到運算律的作用,為下節(jié)課學習加法簡便計算教學墊下了基礎。
本課不足之處:
1、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舉出的例子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和分析,通過多個例子,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運算律。
2、通過例題和學生舉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從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到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總結出加法結合律。在這里,學生能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但還應該讓學生再說一說運算律的含義,可能學生語言表達起來有些困難,說不清楚,但不要求孩子要一字不差的把規(guī)律說出來,只要能理解就夠了,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最后的小故事與本課知識聯(lián)系不大,可以舍去。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1、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并能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運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歸納及運算能力。
有理數加法運算律及其運用。
靈活運用運算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小學時已學過的加法運算律有哪幾條?
2、猜一猜:在有理數的加法中,這兩條運算律仍然適用嗎?
(2)[8+(-5)]+(-4)=_______=______,8+[(-5)+(-4)]=_______=______。
二、講授新課。
教師:你會用文字表述加法的兩條運算律嗎?你會用字母表示加法的這兩條運算律嗎?
(學生回答省略)。
師生共同歸納: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講解例3。
教師:例3中是怎樣使計算簡化的?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請兩位同學起來回答)。
三、鞏固知識。
師生共同得出:解法2比較好,因為它的'運算量比較小。解法2中使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四、總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有理數加法運算律及其運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類比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律與小學學習的運算律相同,運用加法運算律的目的為了簡化運算。解題技巧是將正數分別相加,再把負數分別相加,然后再把它們的和相加。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
2,在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教者:唐榮。
明確今天的教學內容板書:運算律。
簡介運算律的含義:即運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
1,出示例題畫面,由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并根據題中所提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選擇相關條件并進行解答.
2,學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說說列式的理由。
板書:28+17男生跳繩人數+女生跳繩人數。
17+28女生跳繩人數+男生跳繩人數。
3,比較兩式結果,總結規(guī)律。
4,由學生說出他們的發(fā)現(xiàn):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5,比較兩式異同點,明確式中各部分的名稱,逐步導出規(guī)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6,說明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太多太多,為了簡明表示出這一規(guī)律,我們用一個字母式子表示為a+b=b+a,明確這里的a,b分別代表兩個數,等號表示"不變".
二,數學加法結合律的條件(通過例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根據例題的條件,你能求出參加活動一共有多少人嗎各自列出算式:。
2,交流解題方法,明確算理。
(28+17)+2328+(17+23)。
由學生分別算出結果,并比較異同,明確雖然順序不一樣,但結果相同,說明這也是一種規(guī)律,由各人再舉出例子試試,看這一規(guī)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總結歸納這一規(guī)律,并學習用字母表示.
5,明確兩規(guī)律的名稱.
三,組織練習。
1,做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說出每一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做第2題,讓學生先填一填,再說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題,說出每組題中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
4,完成第5題.
四,全課總結。
1,由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教師總結及要求。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加法運算中的兩種運算規(guī)律,要能準確說出它們的字母表達式,并明白其含義.關于學習它有什么作用,下節(jié)課我們再作進一步研究.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這樣的想法:。
1,四年級組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引領他們去思考分析培養(yǎng)和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2,課堂上留給學生自主的空間,能夠易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相關知識,有利于激發(fā)和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對加法運算律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如:在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時;在筆算加法驗算時,交換兩個加數再算一遍,所得的結果不變。所以,從知識層面上看,學生在理解、運用運算律上是比較容易的。但如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運算律的本質,上出彩卻是不簡單的。
聽了徐老師執(zhí)教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課,讓我感受到了徐老師飽滿的激情與精湛的教學技藝,讓我對這一內容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
徐老師跳出教材的束縛,去除生活化的情景導入,重組教材,直接利用加法的意義、利用簡單的計算來引出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的本質特征。如:讓學生擺一擺原片來表示“1+2”與“2+1”,得出這兩個加法算式都表示把一個圓片和兩個圓片合起來,一共是三個圓片。
徐老師始終引領學生圍繞加法運算率的本質特征“加數不變”、“加數的位置變”而“和不變”以及“加數不變、位置也不變”、“運算順序變”、“和不變”來展開探究活動,在“變”與“不變”中,凸顯運算律本質特征。同時,讓學生經歷了“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這樣一個完整的研究問題的過程。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加法交換律與加法結合律這兩個運算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研究一般問題的過程與方法,為接下來學生自主探究乘法運算律提供了模板。
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帶有小括號)該如何讀,還是應該引導學生用正確、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表述。
今天聽了張老師的加法運算律一課,受益非淺。下面就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體會。
張老師分三大塊安排本節(jié)課的教學,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兩者之間的比較練習。在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時,老師都按“情境導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對比、抽象概括—實踐應用”步驟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教學重難點突出,并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在整節(jié)課中,張老師把練習分成了兩大塊:一是學習完新知后,安排了針對性的練習,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使學生學得更加扎實有效;二是在比較兩個加法運算定律后,安排了綜合性的練習,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橫向比較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所學知識。
教學中張老師注重了舉例、觀察和討論,讓學生通過舉例,經歷分析、綜合、抽象的過程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從中能夠自己概括出加法運算律。這一學習過程,學生實現(xiàn)了運算律的抽象內化運用的認識飛躍,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的來說,張老師的整節(jié)課,教學目標落實到位,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學生學得扎實有效;通過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同時引發(fā)我以下思考:
1、情境引入,是否有效。張老師用兩個不同情境引入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其實以學生原有基礎,對加法交換律掌握地比較好,并且能在實際學習中運用定律,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概括加法交換律的意義,認識加法交換律的本質,可設計如下練習:
(88+19)+27=27+(88+19)運用加法的什么定律;
2、整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兩大塊是類似的,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但是加法結合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不是可以適當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更加突出,如先教學加法結合律,加法交換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己研究,總結概念。
當然,以上知識本人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是不是科學還有待老師們指正,批評。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5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