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幼兒園長期的教育內容,因幼兒年級尚小,認知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對跟陌生人走會發生危險缺乏了解,又容易被陌生人哄騙,為保證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我特意設計了這一活動《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當受騙。
2、提高幼兒對陌生人的辨別能力,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1、圖片,糖果等。
2、請1位幼兒不認識的家長扮演陌生人,并設置好情境。
一、觀看圖片并討論。
圖片內容:戴著馬面具的大灰狼,用糖果哄騙幼兒。
討論問題:
1、幼兒為什么不要他的糖果?
幼a:他是陌生人、壞人,不能吃他的糖果。
幼b:吃了他的糖果可能會中毒。
2、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怎么辦?
幼a:大呼救命,往人多的地方跑去。
幼b:向別人求助,給爸爸媽媽打電話。
幼c:向警察求助。
幼d:通過問題,我家住址,我家有幾口人,我爸爸媽媽職業、電話,我的興趣愛好等等揭開陌生人的面具。
二、交流討論,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3、小朋友都來想一想,××應該對這位陌生人說什么?
4、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么不能吃?
教師小結:陌生人可能有壞人,壞人會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說好聽的話騙小孩,把小孩騙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們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動延伸
如果小朋友一個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門又應該怎么辦?教師小結:如果在家里不能隨便開門讓門外的人進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因幼兒年級尚小,認知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對跟陌生人走會發生危險缺乏了解,又容易被陌生人哄騙,為保證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我特意設計了這一活動《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活動中,我設計了討論交流——創設情景兩大教學環節。首先利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引導幼兒分析畫面中的行為,初步了解什么是陌生人,認識到不能輕易相信陌生人。接下來精心設置了真實的情景,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跟陌生人走的危害,鞏固了認識。豐富了幼兒應對陌生人的保護方法,使幼兒獲得了有益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反思這節教學活動,我認為有以下可取之處:1、本次活動針對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活動中利用看圖片、聽故事、情景模擬等多種活動形式,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了解遇到陌生人應該怎樣做。在活動環節上環環緊扣、層層遞進。
2、活動中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毒V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痹诨顒又?,我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在幼兒觀看完課件和情景模擬后對故事人物和同伴的行為進行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讓幼兒充分體驗了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3、整個活動能以《綱要》為指導,具有“重學習興趣、重真實情景體驗、重行為培養”三大特點。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我認為比較成功。真實自然的情境創設,為幼兒自主地學習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和自我感知、構建的空間。提問及時小結,為幼兒提煉了經驗。
活動環節銜接自然,環環相扣,較好的達到了預期目標。當然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由于幼兒自我保護的經驗還較少,幼兒概括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比較少,表述也不是很清楚,還有個別幼兒膽子太小。
在教學中有時還出現幼兒的課堂常規較差,有待進一步加強培養。在今后的活動中,從內容的確定到環境創設,再到過程的實施,都應當鼓勵幼兒主動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更加廣泛、自由的探索空間,才能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的安全負責!
學習自然測量,不僅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還可以讓幼兒感知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測量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也是操作性較強的一項活動。本次活動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發現并學會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引導幼兒自己發現每個測量對象分別適合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自主探究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之間的關系?;顒又袘⒅嘏囵B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1.掌提自然測量的方法,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根據測量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宜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在觀察、比較中發現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喜歡用測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完整的鉛筆、長條積本、曲別針、橡皮等測量工具,黑板 1 塊。
2.面露難色的大熊的圖片、“幼兒學習材料”一一《我長大了)
1.結合圖片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概長度的工具和方法,幫助大熊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討論測量玩具櫥長度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
(2)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測量玩具長度的過程,提醒其他幼兒注意觀察。
(3)示范并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注意首尾相連, 量一次記錄一次。
(4)請幼兒運用新經驗再次測量玩具概長度并記錄結果。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工具測量,探索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1)引導幼兒閱讀《我長大了》第 28 頁,選擇兩種不同的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在表格中記錄用每種工具測量的次數和結果。
提問:剛剛測量的是同一張桌子,為什么兩次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2)請全體幼兒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
(3)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并討論:同一個物品,為什么測量的次數和結果不一樣呢?
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的次數就少;測量工具短,測量的次數就多。
3.生活中引導幼兒運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測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
(1)請幼兒交流自己想測量的物品或距離。較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測量物品的高度、遠近等,探索用什么工測量合適。例如:桌、椅的高、矮,家里電視離沙發的距離。
區域活動開放、自由、自主,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形式和活動伙伴,并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速度去操作實踐。那么,如何把數學內容、數學目標、數學材料有效地融進區域活動之中呢?在實踐中,我緊緊抓住三個“數”策略,扎實有效地開展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讓數學知識融入孩子感興趣的游戲中。
明確的教育目標和計劃是發揮數學區域活動最大功效的導向和保證,因此,我們必須有效把握區域活動的即時效應和發展的潛在性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在設立一組區域活動時,心中要有目標。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之前,我們需要根據階段性數學活動的目標,配合集體數學活動的進度、內容來擬定數學區域的具體目標、具體計劃和具體內容。
例如:中班的“數形成”活動,其目標為:體驗數的形成,建立初步的數序邏輯概念,會用語言表述“幾添上一是幾”。幼兒對“幾添上一是幾”這句話的理解尤為困難,“添上”往往會被他們想象為“天上”,因此,“會用語言表述幾添上一是幾”就成了我們數形成區域活動中的階段目標。配合目標,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游戲,有“翻一翻,說一說”“串一串,說一說”“畫一畫,說一說”“貼一貼,說一說”“添一碗,說一說”等。區域游戲中的每一個動作——翻、串、畫、貼、添,都讓孩子們體會著數的形成,感悟著數字形成的實際意義,特別是“添一碗”游戲,使孩子們對“幾添上一是幾”這句話理解得淋漓盡致,活動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數學區域活動中的階段目標還應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不斷加深、調整、補充、完善,原定兩周的階段目標,幼兒可能在一周內就已完成得較好了,或者幼兒對此活動已不感興趣了,那么,教師就要靈活調整,提前進人下一階段活動。假如兩周未達到預期的目標,或幼兒興趣正濃,教師可適當延長活動的時間,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階段目標心中有數,從而使幼兒在數學區域活動中增強對數學的敏感性和對數學的運用能力。
幼兒數學區域活動的材料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在為不斷翻新區域材料而傷透腦筋:有時,辛辛苦苦制作的區域材料得不到孩子們的喜愛;有時,孩子們對新投放的區域材料一時興起,但兩天之后就置之不理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疲于更換數學區域活動的材料了,費時費力不說,收效卻甚微??磥?,區域活動游戲材料的投放,關鍵還得在“巧”字上下功夫。
在幾年的數學區域實踐中,我發現我們的游戲材料多偏向于卡片、圖片等,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玩了幾次就會感覺索然無味。了解到此種情況后,我在材料的種類上嘗試了改變,如結構游戲中現成的雪花片、插塑、套桶、棋子等,自然界中常見的石子、種子、樹葉等;剪貼活動中的作品、范例等;生活中的鈕扣、豆腐盒、牛奶盒等……這些唾手可得的游戲材料都成了我們數學區域活動中的主角,有序插接、按特征分類、組成分合、排序組合等,許多數學區域活動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雖然材料豐富了,但枯燥的玩法同樣會使孩子們對數學活動失去興趣,于是,在區域活動中,我考慮到了一物多玩、在反復中創新、在交換中新穎。如:在中班默數活動“釣魚”區域游戲中,為了讓孩子們循序漸進地學會默數,并數得快數得對,同樣一份釣魚材料,我設計了好幾種活動:按點子排列方位,在魚塘里養魚;釣竿數點匹配釣魚;夾子夾小魚做魚串等。同一份游戲材料的不同玩法,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讓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體驗到了一物多用的游戲樂趣。
在材料的難易設置上,同一個數學活動內容,我總會為孩子們多提供幾套學具,如在序數的學習中,區域活動中既有牛奶盒制作的立體式樓房,又有抽象式的數字棋盤。在形象化的“寶寶住新房”游戲中,我讓孩子們理解第幾層第幾間;在“點兵點將”游戲中,我讓孩子們快速找到縱橫交叉的位置。為了讓孩子們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區域活動,我運用顏色表示游戲的難易程度,如紅色代表“難”,藍色代表“一般”,黃色代表“容易”。
雖然數學區域活動的內容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我使出渾身解數,巧投區域游戲材料,所以始終能讓孩子們保持高漲的活動參與欲望。
“讓兒童親歷和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這是《綱要》中科學領域的指導要求。所以,我們要通過自己在數學區域活動中的言行使孩子們感受到:老師關注的不是區域活動的成敗,而是他們的活動過程。由此可見,區域活動中鮮活的語言指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需尋行“數”墨,切實發揮語言的技能。
在每次數學區域活動前,我抓住幼兒的心理節拍,力求語言情趣化,語氣抑揚頓挫,開門見山地把區域活動的內容、目標及規劃,合理地融入情趣化的言語之中。例如:在大班猜測區域游戲中,已知ab,bc,比較a和c的'大小。當幼兒的思維停留于表面,難以理解“ab,bc,則ac”時,適時地說一句:“誰會是真正的第一名?最小的碗是給誰的呢?讓我們一個一個地試?!?/p>
此外,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個體表現,往往還是我們評價孩子對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教師的每一次語言評價,都有如智慧的化身,能讓已經“吃飽”的孩子纏著你索要新的“蘋果”,讓“吃不到”的孩子信心百倍。指導性的語言評價有時是一抹微笑、一朵紅花、一顆五星……不管是什么,只要是來自于老師的愛心評價,孩子的心里總是甜滋滋的,因為鮮活的語言指導除了針對數學區域活動的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培植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數學區域活動是低結構、高開放的活動,以上三個“數”的策略行之有效。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幾率大大增加,對數學知識的敏感性也不斷提高。我想,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把握時機,適時適度地運用策略,孩子們必然會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一、說教材:
1、教材價值: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在廈門,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廈門的白鷺洲有鴿子,鼓浪嶼上有“百鳥園”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喂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會飛……。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币虼?,我認為,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系,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教育價值。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能力,認知等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體的目標為: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征。
2,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于:了解生活在不同環境里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征。難點為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學習自我糾錯。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我看了,聽了,都會忘的;只有我操作了,才會記住?!币虼松砼R其境的學習定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磁帶,錄音機等。
二、說教法:
根據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觀察法: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通過五官的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的不同環境,不同的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自己與圖片的互動中,來獲得不同的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并能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如進行分類的經驗。通過材料的自我糾錯功能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提高。
3、啟發引導法: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運用適當語言,幫助幼兒來發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并靈活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組織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采用的學法主要有:
1、討論談話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了解鳥類的共同特征。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為了加深幼兒對不同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的了解,我提供了鳥類生活的背景圖及不同的鳥類,讓幼兒在操作,糾錯的過程中加深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層層遞進的辦法組織活動程序,具體流程為:
激發興趣——參觀比較——操作體驗——反饋延伸。
激發興趣:
在第二個環節我集中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自己探索說出鳥類的共同特征,同時讓幼兒討論企鵝是不是鳥類,企鵝生活在什么地方目標(1)在這里自然完成。
操作體驗:
下面進行的是小組式的游戲教學。指導語:你們知道這些鳥生活在什么地方嗎(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鳥的圖片和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請小朋友試一試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操作,并學習按背后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把各種鳥類送到它們各自生活的地方,判斷,感受鳥類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同時,操作材料背后的答案相關會提醒他們重新思考,修正經驗。自我糾錯的能力得到提高。目標(2)在這里完成。
集體交流:幼兒作品的展示交流,再次提升和加深了前面的活動經驗,然后教師鼓勵幼兒一起把“百鳥園”里的鳥都送回自己的家,再次鞏固幼兒的新經驗。新《綱要》在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提到,“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痹谶@次的操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不知道的可以問同伴,可以尋找剛才的操作材料來解決問題,讓幼兒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反饋延伸:
這次的活動后,肯定還有一些幼兒不能完成活動目標,教師可以把各種操作材料繼續提供在活動區內,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豐富相關的經驗,激發幼兒的愛鳥之情。
暑氣未過,揚州已有不少“天上來客”。近日來,揚州鳥友們記錄了鶴鷸、金眶鸻等10多種鸻鷸科鳥類,其中,有一種名叫金斑鸻的鳥兒,是首次在揚州記錄到;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243種。
鸻鷸類候鳥揚州大聚會
揚州境內湖泊棋布,河網交織,在動物地理分區中處于古北界和東洋界的交界處,為東部候鳥遷徙通道,特別是高寶邵伯湖—七河八島—廖家溝一線,是候鳥遷徙的重要路徑。
在廖家溝濕地,鳥友們近來發現了上千只鳥兒在這里“大聚會”,有50多種,其中鸻鷸類鳥兒就有10多種,鸻有金眶鸻、環頸鸻、金斑鸻等;鷸有鶴鷸、扇尾沙錐、白腰草鷸、長趾濱鷸、黑翅長腳鷸、林鷸、青腳鷸、磯鷸、彩鷸、尖尾濱鷸等。這么多鳥兒聚集在一起,也吸引了省內外很多鳥友的關注。
鸻鷸大都喜歡濕地環境,它們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有鷸的地方常見到鸻,有鸻的地方常見到鷸。
揚州首次記錄金斑鸻
鳥友觀測記錄的10多種鸻鷸鳥類中,金斑鸻是首次現身揚州,它的出現,把揚州鳥類種類增加到了243種。
從外形上看,金斑鸻也是“高顏值”鳥兒,它(雄鳥)體上布滿金黃色斑點,體下一色的黑,體上與體下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白色帶,仿佛系著一條白色哈達。
金斑鸻在揚州是“過客”(過境鳥),揚州是它們途中“加油”(補充食物和水分)的“驛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是東南亞甚至澳大利亞。作為過境鳥,它們有可能在揚州呆上2個星期,但也有可能只有幾個小時。但無論多長時間,它們已在揚州留下了痕跡。
金斑鸻是我國旅鳥中遷徙路線最長的鳥類,也是聞名世界的長途“旅行家”。金斑鸻的繁殖地在北美阿拉斯加西部和亞洲西伯利亞東北部;冬季南遷時,或沿我國海岸到華南、越南、馬來群島及澳大利亞和其附近諸島嶼,或者是路經堪察加半島到日本,再往東南,越海經馬紹爾半島,而到南太平洋群島。另一路線是從繁殖地區一直向南飛越無垠的洋面,經4000千米,直到夏威夷群島,在此休整后再往南飛抵越冬地區。
當然,不止金斑鸻從揚州過境,其他鸻鷸類也是過境鳥。不過,留在揚州過冬的鸻鷸類鳥兒也不少,如常見的金眶鸻、鶴鷸、扇尾沙錐、青腳鷸、磯鷸、白腰草鷸等。
燕子聚會是南遷信號
不少鸻鷸類候鳥已從北方飛臨揚州,此時此刻,揚州的夏候鳥“大家族”似乎還“不緊不慢”,它們還需要在揚州養育兒女。不過,遷徙季節依然不遠了,從9月中下旬就會攜家帶口南飛了。當你在田野常見燕子“大聚會”,或集體停歇在電線上,這就是它們即將南遷的“信號”了。
今年新增18種鳥類
很多候鳥南遷時,都喜歡“集體活動”,人們熟悉的也最典型的就是“大雁南飛”。其實,南遷的候鳥也有“獨行俠”,如不少種類的猛禽就是。
近年來,不少珍稀鳥類現身揚州,如黑鸛、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其中,東方白鸛甚至連續多年在揚州地區繁殖。今年6月,本報記者與鳥友在高郵界首就一次性發現4只東方白鸛。
20xx年以來,鳥友們已記錄到18種新鳥類,分別是羅紋鴨、黃鹡鸰、鵲鷂、紅喉鷚、水鷚、冕柳鶯、小灰山椒鳥、日本鵪鶉、黑鵯、紅翅鳳頭鵑、紅尾鶇、黃眉姬鹟、黑眉葦鶯、鷗嘴噪鷗、橙頭地鶇、紅尾水鴝、尖尾濱鷸和金斑鸻。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認識正方體
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xx
1、欣賞散文詩《落葉》,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初步嘗試用“樹葉落在哪里?誰來了,把它當做什么?”句式仿編散文詩。
重點:
難點:
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等。
多媒體教學
一、談話引題:
出示背景圖:小朋友,仔細看圖,這是什么季節?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們從這幅圖中看到的是黃色的秋天。
二、圖文結合,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
1、秋天到了,樹葉都變黃了,紛紛從樹枝上飄落下來,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些樹葉會落到哪里嗎?樹葉會落在草地上、花叢中、小河里、水溝里、山坡上好多好多地方。
3、欣賞詩歌:這么漂亮的秋天里發生了這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實啊這幅漂亮的秋天畫里還藏著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聽聽好嗎?(播放輕音樂)”我的散文詩念完了,這是一首多么優美、好聽的散文詩??!那小朋友們能用散文詩中好聽優美的句子來說說“樹葉落在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三、初步學習仿編詩句
原來,樹葉是動物們的好朋友,還有很多動物也想出來和樹葉一起玩,你們看誰來了?出示小動物,那現在請你想一想 “樹葉會落在哪里,會被那只小動物看見,小動物又會把它當做什么?”
這些句子真美呀!其實你也能給美麗的秋天創作出很多好聽優美的句子,試試吧!
四、延伸活動
秋天是一個萬物生長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多彩的季節。到處瓜果飄香,樹葉飄飛,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強烈,好想去發現和探索。我們的主題是隨著季節、氣候等實際情況而定的。在進行語言活動《落葉》前,我利用戶外散步的時候,引導孩子們觀察落葉,請幼兒在看看、摸摸、聞聞等利用多種感官來感知落葉的特征。并請幼兒來說一說,落葉像什么?擴散嘗試一下幼兒的思維,為完成目標2,嘗試仿編做準備。 基于對大班散文詩《落葉》的了解和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把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為:
1、欣賞散文詩《落葉》,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初步嘗試用“樹葉落在哪里?誰來了,把它當做什么?”句式仿編散文詩。這首散文詩描繪的意境很美,雖然三問四比較短小,但充滿著趣味性。而且每一句之間的句式差不多,孩子們在邊看ppt中的圖片,邊聽老師講述和提問,孩子們在老師的圖片和句式中有所了解,也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要說、敢說這樣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為今后發展幼兒的與語言表達能力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活動的流程中,設計的環節都是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幼兒欣賞和理解散文詩。我邊出示圖片邊請幼兒猜測樹葉落在哪里?接著在請幼兒猜想碰到了誰?把它當成什么?讓孩子在圖片中找出答案,并能用好聽的語句大膽描述。了解了散文詩的句式后再請幼兒嘗試仿編,大班的孩子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想想仿編出了樹葉落在草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下面,把它當做被子。樹葉落在天空中上,小鳥飛過來,把它當成降落傘。在仿編前,我請幼兒看哪些小動物來了?它們會把落葉當成什么?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梳理生活經驗。孩子們一邊仿編,教師一邊記錄出示圖片,可以讓幼兒學說。在活動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可以按照能力的強弱來進行仿編。如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出示簡單的畫面,幫助幼兒仿編。能力強的孩子自己仿編,這樣對每個孩子都有收獲。
1、通過觀察不同的液體倒入相同的水中的不同現象,激發幼兒初步的探究欲望。
2、會制作糖水飽和溶液。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個裝有自來水水的大杯子、1個裝有紅色顏料水的小杯子、抹布1塊、托盤2個、小木勺1個、白糖1杯。
一、故事情境導入:
1、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杜老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故事,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喜歡。
2、故事講述:森林里的魔術節到了,兔媽媽帶著兔寶寶來觀看魔術表演,臺上的小狐貍左手拿著一杯紅色的液體,右手拿著一杯透明的水,小狐貍一邊說一邊做,它說,它要將紅色的液體倒入透明的水中,還要讓紅色的液體沉入杯底,要讓一杯水變成兩層,上面是透明的,下面是紅色的。
說著,小狐貍將紅色的液體慢慢倒入透明的水中,哇!好奇怪??!真的變成兩層了,太神奇了。
“媽媽,媽媽,我也要學變魔術,太好玩了!”
3、演示:將糖水飽和溶液倒入裝有透明的水的杯中。
二、小兔學魔術——制作糖水飽和溶液
1、繼續講述故事第二部分——小兔自己在家里做實驗不成功。(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教師演示用沒有加糖的紅色液體倒入透明的水中,一杯水都變成了紅色。
2、講述故事第三部分——兔媽媽解謎題。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并制作糖水飽和溶液。
三、幼兒操作環節。
四、拓展環節:
幼兒在家里變魔術給爸爸媽媽看。
附:
《小兔子學魔術》
森林里的魔術節到了,兔媽媽帶著兔寶寶來觀看魔術表演,臺上的小狐貍左手拿著一杯紅色的液體,右手拿著一杯透明的水,小狐貍一邊說一邊做,它說,它要將紅色的液體倒入透明的水中,還要讓紅色的液體沉入杯底,要讓一杯水變成兩層,上面是透明的,下面是紅色的。
說著,小狐貍將紅色的液體慢慢倒入透明的水中,哇!好奇怪??!真的變成兩層了,太神奇了。
“媽媽,媽媽,我也要學變魔術,太好玩了!”
“好??!那咱們就回家去做吧!”
回到家后,小兔子迫不及待的做起實驗來,它也學著小狐貍,左手拿著紅色的液體,右手拿著透明的水,慢慢的將紅色的液體倒入水中,可是每次都是一整杯水變成了紅色。反反復復的做了好多遍,就是變不成兩層,都快急死小兔子了。
“嗚嗚嗚,嗚嗚嗚,媽媽,你快來幫幫我,我怎么也變學不會,怎么辦呢?”
兔媽媽走過來說:“不哭,不哭,你看媽媽怎么做?”
說著,兔媽媽拿來一杯白糖,拿來很少的一小杯紅色的液體,它把白糖大量的倒入紅色的液體中,又拿來一個小木勺,一邊攪拌,一邊說,白糖和紅色的液體加起來,攪拌后就變成了小狐貍手中的紅色液體了,這樣紅色的液體就會變重,倒入水中時候就會下沉。但是,你一定要加入大量的白糖,一定要讓液體變成像蜂蜜一樣粘稠才可以倒入。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制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節課注重情境教學,整個活動過程童趣化、低幼化,讓幼兒在故事中學習科學道理。
本活動難度不大,但能夠很好的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并能夠讓幼兒體驗科學樂趣,孩子們通過成功的操作和體驗,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讓幼兒正確讀寫數字5,并能數出5以內的物體數量。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學習數字的興趣和創新能力。
1、課件-到5的數字。
2、小圓片、小正方體、數字卡、鉛筆、多媒體課件、白紙。
一、情景激趣。
1、教師:小朋友,喜歡漂亮的小金魚嗎?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金魚,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它們有多少條,好嗎?
2、播放課件。
魚缸里有四只小魚游來游去的玩耍,一會兒又放了一只小魚。
3、提問:現在有幾條魚???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魚缸:(里面有4條魚)。
教師:小朋友,我們來數一數,魚缸里有多少條魚,好嗎?
(老師邊引導數邊在黑板上貼小圓片)。
2、教學認識“5”
教師又出示一個里面有1條金魚的魚缸,將兩個魚缸并列放在一起。
提問:現在一共有幾條魚???
3、教師用另一種顏色的圓紙片在4后加1個。
(讓幼兒認識到比4多1就是5和4過后就是5)。
4、認識5的組成數出下列每組圖形中物體的數量。
5、找一找。
讓幼兒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體哪些部位的數量是5?
三、我是小畫家。
教師展示自己用5個圖形組合的圖形,要求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圖形畫一個物體,
但圖形的數量必須是5個。
四、游戲活動:(站圓圈)。
當數到5時,幼兒迅速站到圈里,每個圈只能站5人。給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進行獎勵。
1.學習色彩的漸變知識。
2.掌握色彩漸變的調色方法。
3.感受色彩漸變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
:掌握色彩漸變的調色方法。
:感受色彩漸變的美,體會創作的快樂。
:繪畫紙、課件、彩筆、勾線筆、水粉等。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引導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見過彩虹呢?有沒有發現彩虹有漸變效果的呢?
2.引出主題:什么是漸變色呢?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說明漸變色。
教師:漸變色是指某個物體的顏色從明到暗,或由深轉淺,或是從一個色彩緩慢過渡到另一個色彩,充滿變幻無窮的神秘浪漫氣息的顏色。
2.認識材料。
依次認識操作材料:蠟筆、水彩筆、勾線筆、水粉、畫筆。
3.選擇色彩。
教師:小朋友會選擇哪些顏色來完成漸變效果呢?怎樣涂色會讓漸變效果更好呢?
4.完成構圖和涂色。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用漸變色完成一幅美麗的畫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還可以創作出怎樣的漸變畫呢?
本節活動是大班的一節藝術活動,本次錄制微課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運用了各種多媒體的手段,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漸變色,知道漸變色的使用方法。
在制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不知道什么是微課?為什么要制作微課?微課能傳達出什么樣的信息?通過微課能讓孩子們學到什么?如何利用微課有限的時間,給孩子們傳遞出優質的內容?優質的內容應該利用什么樣的多媒體來制作?等等一系列的疑問在我們心中圍繞,一直困擾著我們,但我們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不斷的進行努力,并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后來我們三位老師坐在一起,把這些疑問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和分析,經過我們不斷的研究,也查找了很多關于微課的資料以及相關視頻,在不斷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路和目標也不斷的清晰,并在研究和討論的過程中,確定了本次微課的選題《神奇的漸變色》,以及活動的教案,活動目的明確,主題鮮明,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加直觀形象的了解漸變色,并能在以后的繪畫活動中,大膽的運用和使用漸變色。
通過本次微課的制作,讓我們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并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提升了我們的業務能力,我們相信,在以后的微課制作中,一定會制作的越來越好,一次比一次優秀。此時,我突然想到一句話,其實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上美好的風景,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堅持,選擇努力,選擇相信,當我們在次回放自己制作出來的微課視頻時,感覺自己真的很優秀,很棒,我相信,無論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學習中,我們一定會不斷的超越自己,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如果還有機會參加下一次的微課制作,我們一定會借鑒更多優秀的作品,讓自己制作出來的微課,更加適合孩子們的學習。
2.認識區分“1”和“許多”。
3.知道“1”和“許多”的分合關系。
小朋友,請你跟我做(一位老師彈歌曲《小紅帽》,幼兒跟老師做律動)。小朋友,剛才是什么兒歌呀?對,是小紅帽。昨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了小紅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紅帽去看外婆,經過大森林的時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騙了小紅帽,把小紅帽和外婆給吃了。最后是獵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紅帽和外婆。
今天外婆給小紅帽打電話了,外婆說:“小紅帽,來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庇谑?,媽媽給外婆準備了許多禮物,讓小紅帽拿給外婆???,這是什么(拿出一個面包)?老師手里有幾個面包?小朋友看看媽媽還準備了什么(拿出一個蘋果)?老師手里有幾個蘋果?小紅帽說:“媽媽,一個蘋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幾個蘋果吧!”(老師分4次拿蘋果,每次只拿一個,每拿完一次就提問‘老師手里有幾個蘋果’)。小朋友看看現在一共有多少蘋果呀(引導幼兒說有許多蘋果)?這許多的蘋果是由剛才一個一個的蘋果組成的,所以,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老師再拿出5個橘子)小朋友,這是些什么?老師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蘋果、橘子放在小籃子里)小紅帽拿著媽媽準備的一個面包、許多蘋果和許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紅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紅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問小朋友:“小朋友,你們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嗎?”小朋友,你們想和小紅帽一起去看外婆嗎?小紅帽聽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興了,她說:“謝謝你們,請你們也戴上小紅帽吧!”(老師拿出準備好的小紅帽)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多少小紅帽?(請每位小朋友拿一頂)現在小朋友頭上戴了多少小紅帽?老師手里還有小紅帽嗎?剛才老師手里的許多小紅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變成一個一個的`了。所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戴好你們的小紅帽,我們一起出發吧!
(墻上掛著大掛圖,上面插著花)小朋友,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們采些花給外婆送去吧!每個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時提問個別幼兒‘你采了幾朵花’)小朋友,現在你們手里有幾朵花啊?草地上還有花嗎?它們都在哪了?對,草地上的許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變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許多分成了一個一個的1。小朋友,現在請你們把花都放到老師的籃子里吧!籃子里現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還有嗎?剛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現在變成了籃子里的許多花了,一個一個的1可以組成許多。小朋友,我們繼續走吧!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師扮外婆,開門。)外婆見來了這么多小朋友,可高興了,于是給小朋友出了一個問題。她問:“小朋友,在你們家里見過什么是一個的東西,什么是許多個的東西?”(請幼兒回答,最后老師總結)外婆聽到小朋友找到這么多一個的東西和許多個的東西,夸獎小朋友真聰明!她又說:“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圍還有許多東西是一個的和許多個的,我們一起出去找找吧!
執教教師。
于金平。
學校名稱。
內黃縣梁莊鎮第一初級中學。
學科。
數學。
學段。
八年級。
1--。
一.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十八章后的數學活動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別是矩形、軸對稱圖形之后安排的一次綜合數學實踐活動課。在本節課中,首先訓練學生利用矩形折疊60°、30°、15°等特殊的角并進行簡單證明,然后練習折疊并欣賞黃金舉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的認識,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美感!
二.學情分析。
-2-。
知識與技能:
能折出60°、30°、15°等特殊的角,了解黃金矩形的相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折疊活動,加深對軸對稱、全等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四邊形等知識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折疊、觀察、推理、交流、反思等數學活動,學會和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數學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欣賞黃金矩形,培養數學美感。
四.重、難點。
折紙做60°、30°、15°等特殊的角,欣賞黃金矩形。
-3-。
五.教學資源。
及環境準備。
ppt。
設計意圖。
「活動1」問題導入。
「活動2」折紙做60°、30°、15°的角。
4--。
「活動3」黃金矩形。
「活動4」利用折紙得到黃金矩形。
「活動5」課堂小結。
「活動6」作業布置。
教師提問:
你們小時候折過紙嗎?都折過些什么?
出示幻燈片,學生認一認,說一說。
問題1:
在一張矩形紙片上,你怎么折出一個45°的角?
設問:用一張矩形紙片你還能折出哪些度數的角?
5--。
問題2:你能通過折紙的方法,折出30°的角嗎?怎樣折?
你能證明你所折的角確實是30°嗎?
ppt出示折疊過程,引導學生說出證明過程。提問:
在圖中,你能找出所有30°的角嗎?
60°的角呢?
還有其他度數的角嗎?
問題4:
怎樣折出15°的角呢?
問題5:下列矩形中,哪些比較勻稱?
6-。
-請學生欣賞生活中黃金矩形相關問題。
教師介紹黃金矩形并引領學生欣賞黃金矩形的美。并介紹黃金分割、黃金分割點、黃金比等概念。
問題6:能否用折紙的方法得到黃金矩形?
你能證明你的勞動嗎?
出示ppt折疊過程,引導學生證明,折疊的矩形是黃金矩形。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利用折紙可以做什么?
2.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哪些以前學過的知識?
3.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體會到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1.如何利用折紙折出75°的角?
2.問題7中的矩形mnde是黃金矩形嗎?你能說明嗎?
-7-。
思考并回答,認一認,說一說。
動手做一做,說一說。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說一說。
學生自學課本64頁,動手折一折,說一說自己的折疊過程。
想一想,組織一下證明過程。
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寫出證明過程。
觀察并找出圖中其余度數的角,說一說。
想一想,說一說,并簡單證明一下。
觀察白板上矩形,根據感受說出那些舉行比較勻稱。
-8-。
欣賞,生活中的黃金矩形之美。
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黃金矩形之美。
了解黃金分割后再次欣賞黃金矩形之美。
學生自學課本65頁,練習折疊黃金矩形。
結合ppt在老師的引導下證明該矩形是黃金矩形。
結合老師的引導回憶本節課學習了那些數學知識。
將新知識構建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巧設問,激興趣。
培養動手能力。
-9-。
培養嚴謹的數學思維。
初步感知。
初識黃金矩形。
再識黃金矩形。
培養嚴謹的數學思維。
七、板書設計。
折紙做60°、30°、15°的角。
黃金矩形。
-10-。
利用折紙得到黃金矩形。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第十八章后的數學活動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別是矩形、軸對稱圖形之后安排的一次綜合數學實踐活動課。在本節課中,首先訓練學生利用矩形折疊60°、30°、15°等特殊的角并進行簡單證明,然后練習折疊并欣賞黃金舉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的認識,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美感!
在課堂活動中,學生表現出了較高的活動興趣,但在證明的時候,有部分同學理解不十分到位,書寫的過程不夠完備,這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加強。
-11-。
冬天來臨氣溫降低,幼兒出門總少不了一頂溫暖的帽子。為了培養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操作能力,設計這節小班藝術領域的美工活動,結合當下的季節特點,幼兒能在活動中感受生活趣味,享受自由創作的快樂。
1.了解帽子的保暖功能,愿意自選色彩進行裝飾。
2.練習用從上往下或從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子。
3.體驗作品完成后成功快感。
1.經驗準備:幼兒冬天戴帽子出門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實物帽子,范畫,蠟筆,衛生紙,雙面膠,美工剪刀等。
自選色彩,練習用從上往下或從左往右的方式涂染帽,并進行裝飾。
涂染時注意手眼協調,不涂出邊框。
欣賞故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兔媽媽和小兔種的蘿卜都長大了,他們準備去拔蘿卜。打開門,北風呼呼的,吹得好冷??!“天氣太冷了,我不想去拔蘿卜了?!蓖脣寢屨f:“戴上帽子就不冷了?!庇谑切⊥门c兔媽媽帶上了自己喜歡的帽子,出發了。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也做一頂自己喜歡的帽子吧!
1.欣賞實物帽子,了解帽子結構,感受帽子圖案和色彩的美。
(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結構、顏色、花紋)
師:帽子有藍色、紅色、黃色……上面還有許多好看的花紋,真漂亮??!
2.學習涂染帽子
(1)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觀賞。
師:我這里還有一頂漂亮的帽子,你們猜猜我是怎么變出來的呢?(教師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猜測并回答。)
教師小結:這些帽子的花紋是用蠟筆在邊框內均勻的涂染出來的,帽子上的小絨球是用衛生紙團粘貼出來的。
(2)示范涂染方法。
師: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帽子,用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方法涂染,讓我們的帽子變得漂亮起來。
師:用蠟筆從帽子的一側開始,我們可以一邊涂一邊說:“涂,涂,從上往下涂?!币部梢砸贿呁恳贿呎f:“涂,涂,從左往右涂?!边@樣在帽子邊框里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們的帽子就變得漂亮了。
(3)示范粘貼的方法。
師:請小朋友把雙面膠粘在帽子的三個圓點上,然后把衛生紙撕成小塊放在手心里,上下手心一起轉一轉,衛生紙就變成一個小圓球了,最后把它粘到雙面膠上面。
師:給帽檐也粘上雙面膠,用同樣的方法粘上衛生紙,漂亮的帽檐就做好了。(可以用膠棒或膠水代替雙面膠)
我們的帽子做好了!小朋友們,快給爸爸媽媽也做一頂溫暖的帽子吧!
這是一節小班藝術領域的美工活動,這個活動很符合當下季節特征。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小朋友們在早上入園時都會帶上溫暖的帽子,有紅的、綠的、條紋的、小花的……顏色不同,形狀各異,讓人愛不釋手,有時候幼兒還會不經意地拿帽子玩上一會兒。針對這種現象,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并且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與活動、游戲之中,因此設計了《溫暖的帽子》這節藝術活動。
《指南》中提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然而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在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結合平時的教學,我發現小班孩子非常喜歡手工粘貼活動,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和鮮艷的色彩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滿足與快樂。因此我為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是自選色彩進行裝飾和涂染。作為剛上小班幾個月的幼兒,對與涂染方法還不能很好的掌握運用,所以我的重點在讓幼兒學習涂染方法。而衛生紙是幼兒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幼兒易于接受與使用,非常適合小班幼兒。我從認知、操作、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獲得發展。
在本節活動中,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始終處于積極的探索狀態。一、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幼兒活動的熱情。首先在活動導入中,我使用玩偶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小兔與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理解,一下能把幼兒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由此很好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欣賞實物帽子,了解帽子結構,感受帽子圖案和色彩的美。通過實物帽子讓幼兒認識了解各種帽子,引導幼兒觀帽子上的圖案、花紋,給幼兒一種感性的認識,并讓幼兒觀察每一種顏色在帽子上的分布,使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家去感受色彩的搭配。三、學習涂染帽子。首先由老師出示帽子范例,引導幼兒觀賞并了解制作方法。接著老師示范涂染方法和粘貼方法。示范涂染方法時重點突出順口的兒歌“涂,涂,從上往下涂;涂,涂,從左往右涂?!弊層變焊菀捉邮懿⑹炀毻咳镜姆椒?。四、本節活動操作性強,孩子參與積極,作品成功率高。在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是積極的,每個孩子都能主動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涂染并裝飾。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在此次視頻錄制過程中,中間有一小部分焦距沒有調整好畫面有些模糊,在展示粘貼雙面膠的時候沒有給到特寫鏡頭。在以后的錄課過程中,要總結經驗,做到更好。 本次活動的設計目標就是讓幼兒在既定的輪廓里用自己喜歡的色彩、線條和粘貼材料來裝飾帽子。在幼兒涂染帽子的時候,顏色雜亂,容易臟。而造成顏色臟亂的原因是提供給幼兒的蠟筆顏色過多。三四歲的幼兒還不具備對這么多色彩進行搭配的能力,提供五種以內就可以。
大班幼兒對“橋”并不陌生,他們見過各種各樣的橋,搜集過許多橋的圖片,了解橋的形狀、結構,發現橋墩都是圓柱體的。為了讓幼兒了解圓柱體最適合做橋墩的原理,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用廣告紙做成的各種形狀的柱體上擺放不同書里的書本,通過討論、比較記錄、探索等方法獲得相關經驗。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站起來,探索并發現直筒形狀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種紙筒的承受力,提高動手、判斷和分析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體驗與同伴合作成功的樂趣。
物質準備:紙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圓柱若干;書本若干(輔助材料);幼兒人手一張紙、記錄表。
經驗準備:幼兒有折紙、搭積木等相關經驗。
師:老師現在就給你們一個任務,看看能不能讓你手中的紙站起來,試一試吧。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其用折、卷等各種方法進行嘗試。
(評析:讓軟塌塌的紙張站起來,這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引發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在此環節中躍躍欲試,樂此不疲,為后面的活動積累了經驗,做好了鋪墊。)。
師:紙除了卷成圓柱紙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來,還可以變成什么形狀也能站起來呢?
師:我的這張紙站起來力氣可大啦,能把老師手上的這本書頂起來!
師:你們站起來的紙能頂起一本書么?試試看。(幼兒探索)。
小結:薄薄的一張紙,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變一變就能頂起一本書。
(評析:讓幼兒探索紙的多種站法,在站起來的紙張上擺放書本,在這樣的操作與嘗試過程中體驗成功,使幼兒的探索興趣更濃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結果更有效。)。
【1】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教師在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請幼兒說說書的什么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比較穩;一邊擺一邊數數,待放到最后一本時,請幼兒說出三棱柱紙筒上頂起了多少本書。
【2】幼兒實踐,發現秘密。
師:這還有許多三棱柱紙筒,誰的力氣大,小朋友們去試一試吧。
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頂的書多,有的小朋友頂的書少?(引導幼兒發現將書的中心部位放在紙筒上會更加穩定,同時操作時還要注意輕拿輕放。)。
(評析:本環節既給了幼兒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探討三棱柱紙筒上擺放書本數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點,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與大膽質疑能力。)。
師: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聽說三棱柱力氣大,心里可不服氣了,到底誰的力氣大呢?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幼兒探索在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現圓柱紙筒頂的書數量最多。
小結:剛才,我們在同樣大小紙張變成的三棱柱紙筒、四棱柱紙筒和圓柱紙筒上擺放書,通過比較發現,圓柱紙筒上頂起的書數量最多,圓柱紙筒是大力士。
(評析:每人一張記錄表,提醒幼兒在不同的紙筒擺放書本時要及時。
數一數、記一記,做到記錄及時、有效、準確,便于幼兒觀察、對比、分析,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不斷獲得比較科學的結論,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
師:這兒有三個圓柱紙筒和許多書,怎樣擺放力量大?兩個好朋友一組去試一試。
小結:三個圓柱紙筒在一起,可以頂起更多的書,如果擺法發生變化,頂起的書的數量也會發生變化。
(評析:從一張紙到一個紙筒、從一個紙筒到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再從一個圓柱紙筒到三個圓柱紙筒,層層遞進的操作材料,不斷增加的探索難度,促使幼兒之間兩兩合作,接受挑戰,不怕失敗,循序漸進,興趣盎然,對紙的承受力的發現和認知也隨之逐步深入。)。
【1】一人挑戰。
【2】全體挑戰。
師:這兒有許多圓柱紙筒,還有一塊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個小朋友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個奇跡。
(評析:當思維被調動之后,幼兒創造的靈感源源不斷,操作活動也從手部動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擺一擺、站一站、試一試等動作的變化帶動了探索范圍的變化,新的科學概念在探索、實踐、驗證中悄然建構。)。
【1】欣賞橋墩照片。
師:科學家發現了圓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偉的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鏈接生活經驗。
圓柱的作用有很大,橋墩的建筑都需要圓柱來幫忙,生活中哪兒還用到圓柱呢?
橋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富有特色的一種建筑物,幼兒對“橋墩都是圓柱體”這一現象感興趣。本活動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巧妙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充分發掘其隱含的教育價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又符合【指南】【綱要】的精神。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必須結合幼兒身心發展與學習的特點,讓他們在“玩”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體驗快樂。我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申與放大,創設了充滿趣味、不斷深入、富有挑戰性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比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體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學道理。
該活動通過想一想、試一試、比一比、擺一擺、看一看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有趣有意義的操作、嘗試、猜想、比較中逐步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總結經驗,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的目的,并實現系統性、整合性的課程實施要求,自主獲得紙筒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1.通過對不同質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
3~5歲幼兒。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為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試一試:紙花在哪里能開花?
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里、水里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里。
(2)把紙花放在水里。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紙花在水里開了。
(2)小紙花太干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里能開,假花在土里開不了。
探究活動二。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并認真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并得出結論,同時它還能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濕衣服。
1.彩色水會不會順著小棒爬上來?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厘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里,觀察結果。
1、 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調配顏色。2、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3、 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1、 每組三杯為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2、 木偶(小兔)一個,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兒)。
(一)教師示范用吸管取色。
1、 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
2、 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么顏色?
3、 教師正確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
(二)請幼兒嘗試學習染一塊藍布。
1、 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么染料?
2、 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
3、 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么布?(出示黃布)
(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1、 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里有嗎?
2、 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
3、 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
4、 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
5、 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范如何做記錄。
1、 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
3、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 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 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2、引導幼兒感受詩歌中“靜悄悄”與“熱鬧”的氛圍,體驗詩歌帶來的不同意境。
1、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森林狂想曲》《搖籃曲》。
2、圖片若干(太陽、月亮、小花、小鳥、小兔)。
(一)《白天夜晚》游戲開場:。
師:白天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們可以自由活動,但是當晚上月亮出來了,小朋友們就要安安靜靜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小耳朵仔細聽...
(二)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提問:什么時候可以看見太陽?(白天)月亮什么時候出來?(晚上)。
(三)完整欣賞詩歌。
1、幼兒欣賞詩歌。
師:今天,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仔細聽,名字叫《太陽和月亮》(教師有感情朗讀播放音樂)。
2、教師提問,引出兒歌內容。
師:這首兒歌好聽嗎?名字誰還記得?(教師點名回答)你們在兒歌里都聽到了誰???(小花,小鳥,小兔)太陽出來了,誰醒來了?(小花,小鳥,小兔出示白天圖片,讓幼兒用完整的話說)月亮出來了,夜晚靜悄悄的,在剛才的兒歌里誰睡著了?(小花,小鳥,小兔出示夜晚圖片)。
師:現在小朋友們一起根據圖譜完整的說一遍。
師:剛剛太陽出來的時候和月亮出來的時候,念兒歌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大,小)因為白天,小朋友們都來幼兒園玩游戲很熱鬧所以聲音可以大一些.....晚上要睡覺了,所以要靜悄悄的,聲音要輕輕的,我們現在用熱鬧和靜悄悄的聲音看著圖譜再來說一遍兒歌。(鞏固幼兒對詩歌的理解與記憶)。
(五)讓幼兒表演詩歌。
師:現在我們站起來一起加上優美的動作看著圖譜說一遍吧,小朋友準備好了嗎?(師幼共同完整地用動作來表演、朗誦詩歌)。
(六)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現在窗戶外面是太陽升起來了還是月亮升起來了。
呢?太陽升起來啦,我們一起出去看看還有誰醒來了!
1.重點突出,孩子們可以理解“熱鬧”與“靜悄悄”的不同氛圍。
2.小班的孩子們都很機靈,在課前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活動中也可以掌握兒歌重難點。
3.提前熟悉孩子們,所以孩子們可以熟悉老師并根據活動內容玩的很開心。
5.教師示范第一遍如若幼兒沒有回答上來,可以再重復一遍,加深印象。
設計思路:這個主題應該說是我們老師預設與孩子的生成相結合的活動。在開學初我們老師根據《指南》第二部分的活動指引關于學習活動中的內容中指出: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事物,嘗試多途徑地收集信息,樂意交流和分享,為之我們預設開展春天的一些主題活動。在孩子們尋找春天的過程中他們說到了大樹發芽,小草變綠了等現象,也一些孩子說到春天種子也發芽了,孩子們收集了各種種子帶到幼兒園放置在自然角中種植。于是就孩子們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什么是種子呀?”“種子會發芽嗎?”當孩子們看到黃豆時,他們議論紛紛:高鈺杰說“我也吃過這個的,是花生?!薄安粚?,它是黃豆,可以燒骨頭湯的”李欣妤說。吳宇航說道:“好象還可以炸豆漿的,我看到奶奶用機器給我做過的?!蔽野l現孩子們更多的是在關注黃豆的食用價值,他們對這方面的東西特別得感興趣。同時聯系到平時有那么一部分的孩子不太喜歡吃豆制品的現象,在來自孩子的興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個活動。為此我們進行了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發動孩子通過咨詢家長,訪問、參觀、網上搜索等形式去了解“黃豆寶寶會變成哪些東西?”本次活動是讓每個孩子各自收集到了一些零星的經驗加以交流、擴展、提升,使之成為班內孩子的共同經驗。同時在交流的過程讓幼兒知道豆制品營養豐富,使孩子喜歡吃豆制品。
目標:
1、通過活動,能在不同的種子中找出黃豆,初步了解黃豆寶寶本領大,能變成許多好吃的東西。
2、能用普通話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經驗。
準備:黃豆、花生、赤豆、綠豆等種子。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
2、可是不小心我把小朋友帶來的黃豆和其他的種子全弄亂了,先請幼兒將黃豆寶寶找出來。
幼兒尋找的過程中老師提問你是怎么知道它是黃豆的?
3、初步的經驗交流:讓幼兒初步講述自己知道的.黃豆寶寶會變成哪些東西呢?
幼兒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和生活經驗進行簡單講述。
4、在講述黃豆變成豆漿后,師生一起制作豆漿。
可以讓有經驗的幼兒來說說榨豆漿的步驟和需要添加的物品。
讓幼兒觀察后講述黃豆寶寶變出來的豆漿和黃豆有什么不一樣?幼兒看看聞聞豆漿的味道。
配合圖片觀賞,幼兒繼續講述黃豆寶寶變出來的東西。
6、熟食豆制品品嘗會。兒歌:(黃豆寶寶本領大,變的戲法可真多,豆漿豆腐百葉結,營養豐富味道美,我們大家都愛吃)請幼兒在食物中尋找你知道的用黃豆做的食品加以品嘗。
延伸活動:種子粘貼畫。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4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