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書籍的理解,還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美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引發(fā)大家對作品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時隔近二十年,又一次讀先生的散文,還是如多年前一樣喜歡他的文章,忍不住想言傳言傳。
先生大我六歲,當是同時代人,他初發(fā)作品時,我是文學愛好者,很是讀了些他的文章。后來發(fā)現(xiàn)有賣《賈平凹散文自選集》時就毫不猶豫地買下,果然沒令我失望,不僅我愛讀,就連上小學的煒兒聽了他的文章也是喜歡得不行,總學說:我要撞棉花包撞死,吃白糖吃死。于是去日本時就把此書也一并帶去,供煒兒閑時閱讀。回國時,扔了很多衣物、日用品,可這本缺了封底的書卻又被帶回。
這次讀《朋友》才知道,那本自選集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看來還真是與他有些緣的。二十年來作者與讀者都在成長,他的文章越來越樸實無華,卻在不經意處會令你發(fā)現(xiàn)一些深刻,一些禪意,一些古風,如以下幾段:
一個人活著其實僅僅是一個人的事,生活關照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個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形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卻又常常拂我的意??鞓穪砹?,最快樂的是自己。苦難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
這個世界已混沌不清,抨擊丑惡發(fā)泄怨憤是一種戰(zhàn)斗,而宣揚純凈也是戰(zhàn)斗。人生的殘缺使我們悲痛和激憤,而在殘缺人生中享受純真美好,更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的藝術和人生的藝術。
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朋友被朋友們罵著又愛著,是因了這個朋友的真誠和有趣。
他形容一個朋友的長相:滿臉都是頭,滿頭都是臉。(一禿頂朋友)看到此不禁莞爾,想到圈內程主任的那張如彌勒般的佛臉。
這本散文集多為朋友作序,也有寫一些有趣朋友之間的交往,被寫人物大多為陜西文人、書人、畫人,也有一些喜收藏石頭之人,還有朋友的小兒,竟被他稱為先生,皆因小兒懷有純凈無染的心也。其為友人作文,卻不胡亂吹捧,有一說一,無二是不言雙的。
讀先生的文,發(fā)現(xiàn)了許多與先生相同之處,不由竊喜。先生喜飲茶,我亦喜飲茶,先生喜藏石,我亦喜藏石,不過我的俗了些,是玉石,先生喜的是天然大氣之石。先生喜藏陶罐,我亦喜歡陶、瓷之器,不過先生喜的是高古之陶,而我喜的是家用的大俗之器。先生不愛錢、權,我亦鄙薄這兩樣。先生善書、畫,我卻喜賞書畫,先生寫一些微言大義的小文,我卻愛這些文章甚于愛先生的小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先生是文壇著名的病人,而我亦是文壇之外一個無名的老病號,且得的是同一種病,不是我硬要牽強附會的找與名人的相同之處,而是愛先生的文在先,對先生好奇在后,才發(fā)現(xiàn)了這些緣,不由拿來顯擺。
在此以一讀者身份遙祝先生身體安康,多為我輩寫出一些美文來,才不枉了我們來世一遭。
掙扎著看完了賈平凹先生的小說《秦腔》??戳撕笤趺凑f呢,沒有太多的悲喜哀怒。書中,作者沿襲了他一貫的文字風格,即特有的賈氏行文筆調。粗俗,耐看,卻也極具秦地方言韻味。
看完這部作品,我不由得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仔細揣摩,這兩部作品存在著關聯(lián)。《秦腔》在時代上是可以和《平凡的世界》對接的。然而,路的作品在表現(xiàn)社會變遷方面是比較突出的,典型的。不管從文字上,還是主題上,都是特別干凈的。相對而言,《秦腔》在這方面則遠不如,賈試圖從清風街的變化來表現(xiàn)時代的變遷,來表現(xiàn)這種變遷給農村,農民,農業(yè)帶來的影響,可是,我們細讀后發(fā)現(xiàn),他卻沒有把這種變化很深刻的揭露出來。我們也可以通過文字的描寫,看出賈在創(chuàng)作中的矛盾心理。在關于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經歷中,作家?guī)状握劦搅藘刃乃艿恼勰?,我想,很有可能就是關于這部分的取舍不定。《秦腔》橫空出世,好多評論家都給與了極高的平價,說其是一部史詩般的作品,然而,賈氏在后半部分上的迂回,則必然縮小了其史詩的價值。
應該說這是一部悲劇氣氛較濃的作品??梢钥闯鲑Z氏對過去農村生活還是有向往的,他對于農村、農業(yè)、農民在改革的大潮中的迷失還是心有不忍的,對于同新認識新思想的作作最后一搏的人是心存敬仰的,然而,這些必將成為歷史。
我一直感動于賈氏敢用最原始的語言表現(xiàn)最真實的農村,僅管這讓其身心受盡了煎熬。我也曾癡迷于賈氏文中的那種神密感,如作品中的張引生。應該說這部作品在高度上應該和《白鹿原》是平起平坐的。
“等待”,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個怎樣癡纏動人的故事,結果先生竟然寫起了自己和樹發(fā)生的事。那些文字淡淡的講述著三三兩兩的故事,似乎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刻意的情感渲染,沒有煽情的情結糾葛,而我也沒留意到有什么“等待”。直到看到最后結尾的一筆,我才隱約感到了先生想要說的等待。不過,這第一遍看過去,那種等待來的淺淡而模糊。
而第三株樹,是先生老家院內的一株梅李樹。先生送胃癌手術后的父親回到老家,無意間發(fā)現(xiàn)院內的梅李樹上平添了一些疙瘩,就疑心這是父親身體里腫瘤的外應,便用斧頭砍了去。然而第三年父親終還是因腫瘤過世了。那時先生又后悔于砍掉了那些疙瘩,他覺得那興許是父親腫瘤的轉移,而自己的行動終止了這種轉移。
先生文中提到的最后一株樹,是華山上的一株一半斜折的松樹。那株樹讓他想起了他的一位許久未見面的朋友,只是當他再聯(lián)絡對方時,對白簡單到未完就被結束了。留下了先生在微涼未眠的夜,起身披衣畫出那株松樹,和樹下的那塊大黑石頭,只是先生將那塊石頭,畫成了“一只目光已經癡呆得很傻的狗”!也是這一只目光木然的狗,讓我莫名的感受到了文章標題里所提到的“等待”。
讀了賈平凹的,《落葉》我被他的文字投射出的人生哲理深深感動。
看似在寫物記事,實際上,正是以桃樹和石頭為依托,闡述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我看到了那一個個裝滿真情的文字,被作者當成了載我們認識人生的車輪下的枕木。通過他的筆,他的思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平凡而美麗,歷經苦難,終于實現(xiàn)理想的主題。
丑石一文,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把一塊丑石的命運寫得跌宕起伏,讓讀者大飽眼福。最讓我們受益的,是丑石透露出來的精神---雖其貌不揚,卻很實在有用。和我們做人一樣,要實在,真誠,從不忽視自己的價值,在別人不肯定自己的情況下,自己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只要你是一塊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切莫被別人的評價迷失了方向。
每篇散文的主題,無不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美好的謳歌以及對生命本身的深深思考。
最近感覺心情很浮躁,心里有點空虛,但一時又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去改變這種狀態(tài),只好去圖書館借本書看看,以充實一下自己。
“高興”這邊書早聽說過了,只是還沒有時間看過,于是看到正好有這本書,大喜。賈平凹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很多人對他是負面的評價。我也是因為他的負面才關注繼而喜歡上。記得接觸賈平凹的小說是在高中,當時在男生宿舍私底下流傳著一本“黃書”——《廢都》,大家都互相傳閱,以慰好奇。我也就是在挑燈夜戰(zhàn)的情況下一飽眼福。其實其小說的內容并沒有讀太懂,也沒有理解,只是關注了其中帶框框的地方。老賈的詳細描述對于一個青春期的男孩來說,其沖擊不亞于東南亞海嘯。我就是這樣被開啟了青春期的“性教育”,并且也開始關注了這個作者,希望還能看到類似的作品?,F(xiàn)在想想當時思想何其單純和不健康,但終究還是因為好奇。以致后來大學后,空閑時間多了,閑來沒事逛圖書館才發(fā)現(xiàn)老賈的作品那么多,欣喜若狂??上ёx著讓我有點失望,但同時也挽救了我。失望的是沒有那些誘人的情節(jié),挽救我的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的作品和改變了對一個作家的誤解。廢都、商州、浮躁、白夜、土門、高老莊、秦腔、高興、天狗,我都讀過,讀著讀著就越發(fā)對他的那種鄉(xiāng)土氣息的純樸文字吸引,很厚實同時帶著點想象,有點玄幻但不脫離現(xiàn)實。這樣才真正和我們的生活相吻合。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帶著點幻想來讀過每一天。
讀《高興》,我完全沉浸在了里面。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心里動態(tài),他的生活狀態(tài)和現(xiàn)實中的我們多么想象,雖從事的事業(yè)不同,但面臨的困難也是相同的。越笑的人心里越是痛苦,越是尋高興的人生活狀態(tài)越是不好。這一點可能不被認可,但現(xiàn)實卻是這樣。能有高興這樣心態(tài)的不少,但能夠認清自己的卻不多。我們不是偉人、但也不是任人踩踏的螞蟻。在整個社會中,我們是渺小的,滄海之一束;但對我們個人來說,生命就是我們的全部。與其天天愁眉苦臉,不如開開心心。來到世上就該瀟瀟灑灑,品味每一天的生活。
賈平凹:1953年出生于陜西丹鳳縣棣花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原名賈平娃,上大學后改名賈平凹?,F(xiàn)任中國作協(xié)陜西分會副主席,為專業(yè)創(chuàng)作員。
賈平凹認為:書之為友不能一日不交;書是財富,要逼者自己靜心地讀書。他將自己的讀書方法總結為“觸一通三”法。他認為讀書面不可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歷史、美學、天文、地理、醫(yī)藥、建筑、美術、樂理、武術、繪畫、舞蹈……凡是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若讀書面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他甚至主張連植樹造林、做飯炒菜方面的知識都要略知一二才好。
但博并非不要專。在這種泛覽中,他認為只有精專于一,才能觸類旁通。他對孫犁的《白洋淀記事》這本散文集,不只是讀一遍完事,而是讀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力求從中學到一些寫作知識。這次學開頭、結尾,下次學結構、景物描寫,再次學語言的運用,這樣就逐漸摸索出寫散文的門道。這本書讀通了,讀其他散文書就順當了。對重點書他堅持多遍閱讀,先欣賞,次吟味,再研究,然后方有得有悟。
賈平凹尤喜歡讀莊子的散文。他吸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老莊思想,又有長期在農村生活的基礎,因而他的作品在手法上集人、事、理于一體,從內涵看又融道、佛、儒于一爐,逐漸形成了恬淡、詼諧、豁達的藝術風格。他的成名作短篇小說《滿月兒》獲1978年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浮躁》獲美國美孚飛馬獎。
人民網(wǎng)有個讀書活動。我自然是讀慣了小說的人,總也躍躍欲試想?yún)⒓舆@個活動。首先是決定了買書。我們這個小縣城是買不到這些書的,只好求助于網(wǎng)購。在網(wǎng)上填了購書訂單日。當時顯示是11月17日書就到了??墒俏沂?9日才接到快遞的電話,當天他問了我的地址并沒有送來,第二天又給我打了電話,又沒有送來,弄的我白白等待了兩天。后來我給送快遞的打電話,他說他中午才能來。我又等待了一個中午。后來就沒有音信了。我也再沒有給他打電話。到了25日接到一個太原的電話,問我要不要書。我說我訂的書怎能不要。這一次才真的有一個送書的人又打來了電話。我等待在大街上。終于來了一位,把書交給我,要了32元人民幣,就走了。能得到這本書也就是不容易。
我拿到書,還是手不釋卷地讀起來。讀小說我有個習慣就是一口氣讀完,不能拖。小說一旦拖下去讀就讀不出味兒來了,甚至于會是前后的內容連貫不起來,也就沒意思了。這是國內有名的作家,當然文章寫得肯定有特色。我起早摸黑,廢寢忘食抓緊時間閱讀,用了四天的時間總算是讀完了,我很慶幸,我又完成了一部小說的閱讀。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快樂。讀書是濃縮人生。過去讀過先生的《廢都》,那時就崇拜先生的筆法。這一次對先生的小說又是一次新鮮的欣賞。如果說七十年代讀《艷陽天》,那厚厚的三本小說也就寫了一天的事,可是這一天的事,十天也讀不完,這就把事情拉得很長了,根本沒有是一天的感覺了。而《老生》這本不是很厚重的書卻是寫了幾百年,所以這可以說是一本歷史小說了,就是幾百年的歷史小說也沒有這樣簡潔的,用小說的形式來概括這樣長的歷史,也是小說家的藝術。其實就是專門寫史的也沒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小說以白描的手法,以平常聊天的方式講一個人經歷,講得很平實,也很有趣,講出了陜南的風俗。讀了這本書又好像我去了陜南一趟,見到了那里的人民,見到了那里的生活。這種陰陽兩界的唱師,是陜南的一種習俗,我們這里是沒有的,所以對這種職業(yè)感到很新鮮。這是陜南不同于別地的風俗習慣,這也是一種特色。生活在秦嶺的人經歷了共和國的漫長歲月蹉跎,也經歷了許許多多的運動,對這個社會的發(fā)展是有深刻感受的。中國的歷史也就是一個打打鬧鬧的歷史。在解放前中國是一個亂而不治的國家。土匪、盜賊、軍隊,一切的一切總是難治。經常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亂象,民不聊生。小說所以選擇了唱師,也說明了陰陽兩界皆以如此。在那個人鬼難辨的世道,也只有唱師明白一切。
小說沒有用激動人心的語言,也沒有去用筆墨去描繪那些苛刻的斗爭場面。都是平平淡淡說史,回避了那些瘋狂的運動。金圓卷的作廢,也僅僅是一些有錢人的振動,一般的平民也是無所謂。這在社會變革是一種平?,F(xiàn)象,我記得我們這里那個時代也發(fā)生過西北票子的作廢,我那大爺把做小手工掙下的西北票子放在房梁上作廢了。還有土地改革,作者沒有去聲勢浩大去描寫那場殘酷的運動,沒有暴風驟雨式的斗爭,也沒有給地主逼供,更沒有給地主去上刑。這里的貧下中農斗爭地主也算是很文明了。我們讀過許多有關斗爭地主的書,從地主的剝削階級發(fā)家,到殘害貧下中農,以至貧下的斗爭的可怕性。書中沒有那樣寫。我們那里也是一個偏僻小村,我有個四爺爺就是定為地主,也就是幾十畝薄田,他也舍不得吃,后來就定為當?shù)氐牡刂?。他把財產都交出去了,那些貧農還是不行,就打,就斗,給他吃落架葡萄(就是用棉花沾上麻油,用火點燃,用那帶火的油滴往身上滴),用燒紅的煤鏟子燙身上,拉出去活埋,坐老虎凳,就這樣受盡折磨還是不行,還是要底財。他只好以給去家里找底財?shù)拿x,趕緊去了家里上了吊。只是書中沒有見過日本鬼子,大概是那里沒有去過日本鬼子,我就有些不理解了。
人民公社那個時代的饑餓,書中也有客觀的描寫。這是一段真實的社會現(xiàn)實,那年頭,不知怎么就那樣餓,人人吃不飽,家家沒有糧。這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代。
但愿所有愛讀書的人能忙里偷閑讀一遍《老生》,簡單體會一下社會變化。深刻領會《山海經》的內容。這是本書的核心。
賈平凹。
窗外,有一棵法桐,樣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得深,枝梢的,綠得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tài)也各有別。沒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模樣。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得見那葉背上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shù)的彩蝴蝶落在那里,又像一位少婦,豐姿綽約的,作一個嫵媚媚的笑。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溫柔和美好。
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間的鳥夫妻,它們停在葉下歡唱,是它們給法桐帶來了綠的歡樂呢,還是綠的歡樂使它們產生了歌聲的清妙?法桐的歡樂,一直要延長一個夏天。我總想那鼓滿著憧憬的葉子,一定要長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葉子并不再長,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來,寒傖起來,變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軟婀娜,用手一折,就一節(jié)一節(jié)地斷了下來。我覺得這很殘酷,特意要去樹下揀一片落葉,保留起來,以作往昔的回憶。想:可憐的法桐,是誰給了你生命,讓你這般長在土地上?既然給了你這一身的綠的歡樂,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來年的春上,法桐又長滿了葉子,依然是淺綠的好,深綠的也好。我將歷年收留的落葉拿出來,和這新葉比較,葉的輪廓是一樣的。喔,葉子,你們認識嗎,知道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嗎?或許就從一個葉柄眼里長上來,凋落的曾經那么悠悠地歡樂過,歡樂的也將要寂寂地凋落去。然而,它們并不悲傷,歡樂時須盡歡樂;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長過了窗臺,與屋檐齊平了!我忽然醒悟了,覺得我往日的`哀嘆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地幼稚呢。原來法桐的生長,不僅是綠的生命的運動,還是一道哲學的命題在驗證: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的存在。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來,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舊葉,而以此渴著來年的新生,它才沒有停滯,沒有老化,而目標在天地間長成材了。
今天,我在《課外閱讀》上讀到了一篇文章,它深深地觸動我的心弦,文章的名字叫做《丑石》。
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我們家門口有一塊很丑很丑的丑石,他就那樣——黑黝黝、坑坑洼洼的躺在門口,伯父想要用它壘山墻,卻無法壘上。
想用它洗一臺石墨,可它的石質又太細,不適合。
也不能雕刻,不能捶布。
他什么都做不了,我們都討厭起他來,想要把它搬走,但他就像長在那里一樣,我們怎么也搬不動他。
他成天丑丑的在那礙事,人人都十分討厭他。
終于有一天,一個天文學家來了,他發(fā)現(xiàn)了我家門口的這塊丑石,說道:“這是一塊從天上掉下來已有二三百年了不起的隕石,又說它很丑,但這正是它的美——這是丑到極致的美,他不是其他頑石所能比擬的,所以常常遭受一般世俗的嘲諷。
”我和奶奶的臉紅了……
讀完這篇文章,面對著這塊丑石,我不禁贊嘆,明明有那么大的價值,卻默默無聞的隱藏著自己的光輝,靜靜的、默默地忍受著人們的討厭、厭惡,屈于誤解屈于寂寞的生存的偉大,而這種精神正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人為眼前的一點點成績而裹足不前。
也有許多人為眼前的一點點小挫折而丟掉自信,我們不能這樣,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內涵,樹立遠大的理想,然后認定一個目標,不斷地去追逐,這樣才能實現(xiàn)抱負。
這篇文章《丑石》令我深受啟發(fā),它教會了我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丑石》講的是我家門前的一塊丑石,因為長相丑陋,又不能刻字雕花,不能浣紗捶布,不能做石磨,不能壘山墻,甚至不能供孩子們玩耍……,所以,大家都討厭它,嘲諷它,唾棄它。
直到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告訴大家,它竟然曾經是一顆給過我們先輩光明、希望的閃爍的星星,是一塊歷盡艱難險阻來到地球上的隕石,它的命運才再次被改變。
丑石乃天外之物。
它不屑于去做可以雕花的漢白玉,不屑于做可做石磨的石塊,不屑于做可以壘山墻的平磚,它只做它自己——外表丑陋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呀!面對世俗的冷嘲熱諷,他依然堅定的選擇做自己——“無用”的隕石,這需要怎樣的自信呢!
看著《丑石》我想到了自己。
說來慚愧,以前的我作文從來沒有得過“優(yōu)加”,每次在作文課上,聽著老師表揚其他同學,我是既羨慕又自卑。
一天天的,我漸漸相信自己的作文水平很差,便也切斷了自我世界和外界的聯(lián)系,整天只知道憂傷的'沉浸在書本里,與書本中的人物惺惺相惜,自怨自艾。
而丑石呢,即就是在嘲諷中,在唾棄中,也沒有懷疑過自己,沒有失去自信,它默默的承受著一切,努力尋找著展現(xiàn)自己光彩動人的一面的機會……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是嗎?即使外界所有的人都不認可你,你也不能怨天尤人,破罐子破摔,從此墮落下去……不拋棄,不放棄,站起來,從頭再來。
沒有人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千金散盡,都能還復來,我們還有什么可怕的!
告訴自己,我,能行!
上學期媽媽從跳蚤市場給我淘回一本《賈平凹散文》白底紅字,十分普通,白底是灰蒙蒙的白,紅字是隨處可見的楷書,這么一本封面毫無特色,裝飾也毫不出彩的書;往我那一堆各式各樣彩繪書籍里一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然而終于有一天,我翻開這本書,第一篇就是《丑石》。
講述一塊毫無價值的丑陋石頭,被大家嫌棄,終有一日被發(fā)現(xiàn)是塊價值驚人的天外隕石的故事。
這篇文字的語言很樸實,道理卻很難得。
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的是人生經歷與這塊丑石的相似之處。
有人會說:別看你現(xiàn)在一事無成,說不定將來會通過努力飛黃騰達。
這是現(xiàn)在市場上熱銷的那些所謂“勵志成功”書籍的常見論調,我卻并不認同。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說:“所謂勵志,只是那些不成功的人給予那些更不成功的人的一種精神鴉片。
”然也,成功并不是求財求富,凸顯自己的傲人價值,“修身”二字足矣。
丑石之所以引人深思的,除了樸實外表下的“價值”外,還有那一種堅定不移,樸實無華的良好品質。
眾人棄它、厭它。
它作為一塊無言的石頭,無所怨言,數(shù)十年如一日。
平心而論,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呢。
余秋雨先生所著《君子之道》中也有所涉及:他說,當他用老子和莊子的眼光看淡周際時,一切都變得尋常。
連氣勢洶洶的進攻也變成了沙盤游戲,木偶提線,憤又何在?恨又何在?只是輕輕一笑間,如風吹葦。
這是丑石給予人們的又一層真諦。
數(shù)九寒天,亦或驕陽似火。
丑石在毫無蔭蔽的空地上經歷過太多,它安然于所處之地,毫無轉移。
正因如此,眾人厭惡可以傷其表面,鑿穿刻痕,或者讓它泥濘滿身,這都并不重要。
因為它知道除了這些糟粕的事情,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細雨如酥,比如鳥雀伴身。
丑石雖丑卻有心性,雖遭眾人厭棄卻不自棄。
此等心性,更勝“價值”之說,當于共勉。
《秦腔》是賈平凹第十二部長篇小說,它以一個陜南村鎮(zhèn)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農村耕地的喪失以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者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和傳統(tǒng)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是“一卷中國當代鄉(xiāng)村的史詩”。
賈平凹的這部小說以切身的體驗、散漫的敘述和細微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家鄉(xiāng)在近幾十年的人生百態(tài)。其中“秦腔”是小說中的一條隱性線索,它始終貫穿于小說的整個系統(tǒng)?!扒厍弧币环矫媸亲髡咚P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它在當今的發(fā)展的工業(yè)文明中被分解甚至消亡;另一方面也象征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著“秦腔”的失落和它的忠誠守護者夏天智的下葬而被拋棄。在現(xiàn)實的生活層面,秦腔已經變成了鄉(xiāng)下宴席上的文化點綴和出版社文物發(fā)掘的對象。在夏家老一輩那里,秦腔幾乎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唱呀,樂呀,秦腔給予他們太多的精神慰藉,他們既有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因此得以維持。而新一輩卻并不喜歡,尤其是經現(xiàn)代文化教育出來的新型知識分子夏風,不僅不喜歡秦腔,甚至認為那是一種落后的文化形態(tài)而遠離它。拋卻了原來的生存方式,新的生存方式卻沒有建立起來,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清風街的人們無所適從了。而作者自己也感到了迷茫,故鄉(xiāng)一直是賈平凹思想和情感依戀的對象,如今他說“我清楚,故鄉(xiāng)將出現(xiàn)另一種形狀,我將越來越陌生。我決心以這本書為故鄉(xiāng)樹起一塊碑子。”故鄉(xiāng)從此以后將不再是他的精神家園,他的故鄉(xiāng)情結將就此結束。
在當代文學中,能夠以如此藝術手筆刻畫出中國農村現(xiàn)實的困境的,《秦腔》是唯一的,它必將以其獨特性增添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厚度。這部小說與他以往的小說有所不同,明是作者的一種新的嘗試,是他自我超越的一種努力的表現(xiàn)。他用原生態(tài)敘述,流連式的畫面展現(xiàn)了故鄉(xiāng)的千姿百態(tài)。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完整的、圓熟的故事情節(jié),有的是生活的瑣碎和人生的悲歡離合。賈平凹自己說“《秦腔》寫的是一堆雞零狗碎的潑煩日子,是還原了農村真實生活的原生態(tài)作品,甚至取消了長篇小說慣常所需的一些敘事元素”,他認為這是他長期以來一種寫作“試驗”。而李建軍就此對他的這種說法大加批評,說他的這種有意取消“長篇小說慣常所需的一些敘事元素”后,“必然會使他寫出一部似是而非、不倫不類的怪物?!币虼?,他對這部新作口誅筆伐,再次引發(fā)爭論。
針對《秦腔》的這種敘述方式,本人的理解是,賈平凹有意取消的是小說的故事性,取而代之的是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小說從夏風和白雪的婚禮寫起,中間穿插了各式人等的人倫物理的生活,突顯了夏天義、夏天智、夏君亭、白雪、引生、趙宏生等人物的思想和個性,最后以眾生無所著落的凄涼結局落幕。整部小說閱讀下來,在我們的頭腦里,只有一個一個形象清晰的人物在活躍著,卻無法構思出一個個完整的故事來,故事性在小說中得以消解了。
今天文學受到冷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說受到了來自電視、電影、網(wǎng)絡等視覺文化的沖擊,曾經的小說讀者,轉移了閱讀陣地,都去閱讀那更直觀、更刺激的視覺文化了。那么,以故事為依托的小說究竟還能走多遠?我們知道,一部小說是很難去與一部電影、電視連續(xù)劇比較故事吸引力的。電影、電視可以輕而易舉編造出許許多讓人流連忘返的人生故事,并且通過觀感體驗性好的圖象來傳輸,讓人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感。
面對這種沖擊,我們是否還堅定地認為只要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的小說,就可以叫得上我們所認可的優(yōu)秀的小說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依賴于故事建構起來的小說究竟還能走多遠,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許多西方現(xiàn)代的小說,就有突破小說故事性、建構一種新的小說敘述的趨勢,這也是他們的一種有意識的創(chuàng)新和突圍,力圖找到一種新的適合于時代的小說敘述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秦腔》的出現(xiàn)是很有意義的一種嘗試。
這幾天忙里偷閑,看了《浮躁》這本小說。簡單寫點兒感受吧。
我是極其喜歡這本小說的,在讀故事的時候。禁不住時而悲憤,時而高興,時而又沉思。
上卷用極少文字便將我的整顆心都帶入了洲河邊的白石寨仙游村。仙游村是個有歷史的地方,這篇小說的故事卻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fā)生的。那個時代土生土長的金狗,小水,福運,大空。還有老一輩的韓長舉,田中正,和尚,麻子,金狗爹。
我讀小說很少去揣測作者的心思。倒是極容易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公。這篇小說也不例外。
在讀到金狗拋棄了小水去州城的時候,自己恨不得跑到故事里,將這不知好歹的小伙子痛揍一頓。我是著實把自己當做金狗了。我喜歡小水的溫柔,善良,知心。小水傷心的時候,我心痛的要命。金狗迷茫的時候,我也有同樣的迷茫。
我和金狗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畢竟我們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比如我沒有金狗那樣的勇猛和大膽。然而我卻認為自己能了解金狗。
作為男人,我理解當金狗初次面對英英時,如何無法克制身體的本能;作為20出頭的年輕人,我理解金狗對自己人生的迷茫和對社會的不解;作為農村出生的我,也能理解他對城里人那種高傲態(tài)度的不滿,和自身些須的自卑與不服氣。
然而,這篇小說。有更多的地方我是不了解的。
我不了解那真心喜歡金狗的田華,想不到她有著怎樣的故事。不明白她的心思。只恨這篇小說對田華描寫的太過粗糙。
不了解那一生光棍,愛說葷段子的擺渡長者韓長舉。
不明白老實巴交的福運。
不了解直性子,敢闖蕩的大空。
不了解總是耍弄權術,卻是個大情癡的田中正。
不了解愛巴結的田長善和歹毒的蔡長安。
我是太缺少生活閱歷。所以不大明白這本書的浮躁邏輯。然而對于浮躁這個詞,我確實常聽見的。
上大二的時候,就有一位老教師說我這個人太浮躁。當時我是不明白自己如何浮躁的,只覺得自己像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犢。就和20多歲時的金狗一樣,不懂得如何處理愛情。更不知道自己哪來的一份激情,去不滿生活的不公正,社會的黑暗。
有位朋友對我說,你是永遠讀不懂這生活的。我想也是,自此也就不再糾結于自己的無知。
小說里的和尚,我倒是挺感興趣的。自己也曾向往過和尚的生活。云游四方,看淡世事??勺约阂簿拖窆适吕锏慕鸸芬粯?,沒有慧根,沒有悟性。弄不懂這里面的邏輯,雖不當這是騙人,目前卻也不信這一套。
金狗和小水最終究竟是走到了一起,我感到欣慰。小水卻還是在為金狗擔心,擔心金狗的安全。他們最終也到底脫離不了這洲河。
身為故事之外的人,我自然和這洲河無絲毫關系。卻總是覺得這洲河是這么熟悉,仿佛就在自己身邊似的。
翻開《秦腔》,一股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撲面而來。
《秦腔》一書,主要寫清風街上農民生活的變化,書中涉及一百多個人物,有總是傻乎乎地和植物講話的.引生、獻身黨和人民的老校長夏天智、退休回家的老干部夏天義、心地善良的白雪……圍繞著“秦腔”,眾多形象各異的人物一一展現(xiàn)在我面前。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入侵和滲透。漸漸地,人們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根,遺失了精神家園。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是:
丁霸槽酒樓開張,請來秦腔劇團,演員在臺上“自娛自樂”,而臺下的觀眾參差不齊的打瞌睡,但,當夏中星抱著吉他在臺上唱起流行歌時,臺下竟掌聲如雷。那一刻,源遠流長的秦腔,似乎成了用完的手紙,被人們丟棄乃至遺忘,取而代之的,是那空洞的流行歌。老干部夏天義暴跳如雷,呵斥人們已忘了本,忘了秦腔,可最終也只能徒留一聲嘆息。
這樣的情景多么熟悉。猶記起兒時與外婆坐在戲臺下,看著穿古裝的演員們在臺上長袖善舞,咿咿呀呀,外婆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卻昏昏欲睡,我實在是耐不住它那一字一句的抑揚頓挫,慢悠悠地唱腔和動作,總滿足不了我急切、躁動的看戲心理。
電影《霸王別姬》中說:“戲如人生?!彼坪蹯`魂只有經過了歲月的鍛造和淬煉,才看得懂戲,才懂得那一字一詞里暗藏著的綿長的情思和豐富的韻味。
王開嶺說:“我們唱了一路的歌,卻發(fā)現(xiàn)無詞無曲。我們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卻忘了為何出發(fā)?!痹诠I(yè)越來越發(fā)達、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別忘了,在繁星點點的夏夜,搬張凳子,靜靜坐在戲臺下,去傾聽,來自千百年前的先人的吟唱——那或許是我們躁動的靈魂的安眠曲!
近日,有幸拜讀了賈平凹先生的新作《帶燈》。
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卻又無處吶喊和釋放。
《帶燈》,是賈平凹首次以女性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櫻鎮(zhèn)”為縮影,以帶燈為主人公,人物錯綜復雜,有點類似于《秦腔》中的人物,讓讀者看的眼花繚亂,但又不拖沓冗長,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而高潮部分的一場毆斗,又類似于《古爐》中武斗的描寫,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動畫面。
仿佛置身其境,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為力,傷心不已,悲痛欲絕。
《帶燈》,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呢?……
《帶燈》全書通過對櫻鎮(zhèn)一個鄉(xiāng)政府綜合治理辦公室主任帶燈,在平凡普通的基層工作崗位上,每天面對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一邊想方設法的同情和幫助,一邊又不得不為了所謂“保障社會穩(wěn)定”去開展工作。
描寫了在當前這個處于轉型時期的社會,勞動人民的淳樸老實和善良,基層干部的艱辛無奈和努力。
同時,也反映了一些政府部門的腐朽和灰暗,國家政策實施中的一些不當之法和欠妥之處。
帶燈,一個社會新時期的知識女性,她美麗善良,聰明能干,喜歡寧靜,熱愛自然,善于思考,樂于助人。
在綜治辦這個“燙手山芋”的崗位上,既要干好上級部門的工作,又要做好人民的思想工作。
為了維系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每天都不辭辛勞的奔波在山路上。
下鄉(xiāng),開會,維穩(wěn),吃大鍋飯,住大山溝,睡大土炕。
為了讓老百姓能有一個溫暖的生活,帶燈整天都在廢寢忘食的工作著。
為了深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為了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帶燈是說粗話,抽紙煙,喝燒酒。
工作累得生病,病著還得工作。
在后面調節(jié)打架斗毆中,頭破血流,還在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盡最后一點力量。
讀著書中的這些生活的細節(jié),我們隊帶燈不由得心存敬仰。
然而,帶燈也畢竟是個普通的人,一個正直青春年華的女人,工作的同時,也承受著各方面的壓力和痛苦。
當然,我們的帶燈有她很堅強,她有原則,她有追求。
雖然工作的環(huán)境很艱苦,她毅然樂觀的工作生活著。
辛苦生活,改變生活,接受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生活吧!
“你是我在城里的神,我是你在山里的廟……”。
縱讀全篇,“元天亮”這個傳說中的大神,卻始終都沒有出現(xiàn),留給大家的只能是無盡的猜測和遐想。
“是的,有時消失時最好的愛。
我知道浩瀚是纖纖清泉匯聚而成,天的蒼茫是我們每人一口一口氣兒聚合而成,所以我要做一滴增海的雨做一粒添山的塵。
但還是想憑天邊的白云向你遙遙致心。”也許,既然是神,他就只能生活在神話中。
現(xiàn)實生活,只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曇花一現(xiàn)。
元天亮,不管他帶給櫻鎮(zhèn)的是福還是禍,但他帶給帶燈的是美好的愛情憧憬。
也許,對帶燈來說這只是一種暗戀。
如果說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那么暗戀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愛情。
她無私無畏不要回報,只有付出,付出,再付出。
“如果我此生一定要忍受刻骨的相思,那一定是我前世欠你的。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前世今生,我們誰也不知道。
可是,我相信有,不然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愛恨情愁。
當然,《帶燈》畢竟不是一部愛情小說,所以元天亮他帶給帶燈的更多的是精神的追逐、生活的勇氣、未來的光亮。
有光亮,就有希望,哪怕只有那么微小的一絲光茫,至少,她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
櫻鎮(zhèn)上帶燈的“老伙計們”是淳樸善良的老百姓,他們是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化身,世世代代在這片荒瘠的土地上生活著。
他們,也許沒有文化,也許沒到過城市,也許有些自私,也許有些“虱子”……但他們永遠都是生養(yǎng)我們的親人們。
對此。
我什么話都不想說,說的再多的話都是多余的。
在此,我只向他們致敬!
而“元氏兄弟”和“換布拉布兄弟”,無疑是櫻鎮(zhèn)的所謂“人物”,他們有遠見,有眼光,有頭腦,有商機,能及時捕捉到發(fā)財致富的氣息。
但是,出身生長環(huán)境給與了他們自身的思想局限性。
原本是可以帶動全村人們共同富裕的大好時機,卻最終演變成了一場人財兩空的悲劇。
在此,作為讀者,我們只能報以惋惜。
但是,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我們的某些領導,沒有一定的事先預見性,在事情起初有爭端時不能及時調節(jié)制止,以至于事態(tài)擴大。
在這中間難道就沒有責任嗎?難道沒有心生一絲絲愧疚之情嗎?官老爺們,你們好好想想吧……作為櫻鎮(zhèn)政府這個機構,不得不提說一下。
雖然,我對他們很不屑一顧。
但畢竟還是我們的“父母官”啊!
竹子的出現(xiàn),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帶燈的陪襯,她聰明純真,伶牙俐齒,活潑可愛,給人一種“鄰家小妹妹”的感覺,讓我們看到了正義和善良的一面。
而書記和鎮(zhèn)長,這兩個櫻鎮(zhèn)的最高領導者,他們有一些領導覺悟,也做出了一些工作。
但是,我感覺更多的是官僚,狹隘的思想,自私的心理,讓我分不清到底是在為櫻鎮(zhèn)人民造福,還是在為國家社會建設,還是在為自己突顯政績,還是在為自己升官發(fā)財。
而“馬副鎮(zhèn)長”這個角色,他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再次證明一個真理:副手永遠都是副手。
還有一個非典型人物,我們不能忘記她,因為我們都很憎恨她,相信大家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美好的光榮傳統(tǒng)“百善孝為先”,我們永遠都不能忘懷,生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的父母。
也許,我們自身能力有限,不能給父母親榮華富貴的生活,但至少我們要有一顆孝順感恩的心。
有我們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就要有父母吃的穿的住的用的;沒我們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也要有父母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哪怕吃差點穿破點住陋點用次點,你都得去努力拼搏,只要你不違背法律道德,你就是最棒的!這是必須的,無條件的服從。
這個人物的名字,我實在不想提說,因為我實在很痛恨她。
事情狀態(tài)的進一步擴大惡化,也與所有人遷她的眾怒有關。
作者懷著和我們同樣的心情,人在做天在看。
最終,她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譴責這個惡人——“馬連翹”。
另外,還有一個“人物”中的“極品人物”——王后生。
此人仗著能說會寫,有那么一點小聰明,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惹是生非,造謠惑眾,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當然,我們不能不說,我們的社會也有一定的責任。
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對事對物如此,對人亦如此。
也許,瑕疵的出現(xiàn),是為了更好的完美。
如果能解決一定的實質性問題,提供一定的生存保障,耐心的說服教育,有改過自新的認識。
我們還是張開懷抱,熱情歡迎啊!
突然,想起前幾天,看到電視《焦點訪談》的一則新聞報道。
在某個縣城大肆伐木毀林,成片的樹木被砍伐,昔日濃郁的森林變成了滿目蒼夷的荒山。
自然在哭泣,人類在痛惜。
事情的最終處理結果我不知道,但其實知道結果又有什么用呢?我們一面在招商引資,開發(fā)建設,一面在盲目冒進,自掘墳墓。
社會建設這么多年來,我們修了多少條大馬路,建了多少個大工廠,創(chuàng)了多少億收入,取得了多么舉世矚目的成就啊!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我們砍伐了多少樹木,污染了多少環(huán)境,損傷了多少健康。
唇亡齒寒,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當物質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而精神文明還在初級萌芽時,拔苗助長只不過是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
不尊重大自然,我們遲早要遭受大自然的懲罰。
我們在深思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不是還一定要深做。
中途休息時上了一下微信。
忽然在一個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種叫做“轉基因大豆的東西”,也許這是一則老新聞了,說什么某品牌的色拉油,就是用這種大豆做的,還有說美國科學家破解了我們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的dna,說什么這種食品吃下去將會使人喪失生育功能,最終達到種族滅絕。
暫且不說這是不是一則真實的消息,有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
單論我們國家的食品衛(wèi)生,在此只能保持沉默,無話可說啊!所謂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是再恰當不過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的人民整天在為我們的國家做貢獻,可是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人民都做了什么啊?再穿插一句,看這幾天的電視網(wǎng)絡媒體報道,都是我們的主席偕夫人彭麗媛外出訪問的新聞。
有一個新名詞——“中國夢”,聯(lián)想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到底是夢想還是夢幻,能不能實現(xiàn)?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我不懂政治,不敢妄論,但我喜歡音樂,我想起了小時候就常聽常唱的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就像我們的“第一夫人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唱的樣,“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斗,為她幸福為她增光,為她幸福為她增——光——”。
……抱歉!話題扯遠了,有點跑題啊!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個社會在帶給你驚喜的同時,更多帶給你的是無奈。
現(xiàn)實生活中,“虱子”實在太多。
你是那么的弱小,就像一顆螢火蟲,雖然在竭盡全力的發(fā)光,想照亮這個世界,但是,黑夜帶給我們的黑暗實在太黑太暗,作為一個鄉(xiāng)鎮(zhèn)小干部,帶燈她也只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最終在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夢游”。
縱觀全書,我個人覺得書的后半部分到結尾,整體略顯急促。
我不知是作者的巧妙隱含,還是小說的結構安排。
好像有些該交代的還沒有完全交代清楚,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憾。
也許,這也是平凹先生的無奈吧!就像帶燈給元天亮的信中寫得:“……像我們這營營小人物那是都有感情出口,頭發(fā)指甲手足口眼和吃喝玩樂、不敬不恭、小恩小仇,自己整天給自己的浪蕩和無為找下理由了。
”帶燈的結局,有些悲滄凄涼,工作,愛情,婚姻,健康,生活,等等,我們都不敢去想,我們也不愿去想。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上蒼的安排,都有他自己的使命,最終完成他自己的人生軌跡。
“或許或許,我突然想,我的命運就是佛桌邊燃燒的紅蠟,火焰向上,淚流向下?!币苍S,這就是化身的帶燈,也是帶燈的歸宿。
《帶燈》,到底帶給了我們什么啊?好像很多,好像什么都沒有?就像我這篇所謂的讀后感,好像扯了很多,好像也是什么都沒有。
套用作者后記尾引王靜安的話:“且自簪花,坐賞鏡人?!?/p>
只有,那只陪伴帶燈的可愛的白毛狗……
一切,就這樣吧!
這幾天,我讀了《賈平凹散文精選》這些文章讓我受益匪淺。
讀了《落葉》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也是一個不可泯滅過程。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不可捉摸的內容,而各自完成著它們各自的存在。
《看人》讓我從此看問題,辦事情,心胸就不會那么狹窄了,目光就不那么短淺了。也不會為了蠅頭小利去勾心斗角,還不會因為一時榮辱而狂妄火消沉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丑石》。作者家門前有一塊大石頭,這石頭很丑,一點用都沒有,有時還會讓人絆倒,所以人人都討厭它,希望把這不吉利的東西搬走。有一天,一位天文學家被丑石吸引了。經鑒定,這是隕石,已經落下兩三百年了。作者感到了自己的可恥和丑石的偉大,感受到了丑石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偉大。這篇佳作,被作為“身處人海之中,心想山林之美”的佳作。這篇文章說明了一個道理:認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一看他的本質。我也知道了丑石的確很丑,但它是以丑為美,而我覺得它的美更是價值之美,內在之美。丑石不屈于誤解和寂寞是因為它有真理,它知道自己不一般,而我們只要心存真理,哪怕受到誤解、誣陷,甚至受到所有人的鄙視。但我們同樣有自尊。
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有許多的“丑石”。表面上一無是處地,可要是真正把自己表現(xiàn)出來,卻是很優(yōu)秀的。我們村里就有這樣的一塊“丑石”,他是位個子高高的男生,沒什么方出類拔萃。可再一次校藝術節(jié)閉幕式上,他居然表演了拉丁舞,跳得還不錯。他那瀟灑的動作,使我們對他刮目相看。這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再讓我們把目光轉向馬路清潔工。在炎熱的夏天,許多人拿著棒冰待在涼爽的空調室里,清潔工卻拿著掃把在大街上忙忙碌碌,為的是讓我們城市干干凈凈。清潔工和丑石,一樣是默默的承受,認真做好自己。
表面上平淡無奇,不代表自身沒有價值。
聽說《秦腔》這本書在前陣子火了一把,所以也買了一本,仔細地拜讀了一下。
匆匆匆匆讀過,閉目掩卷,書中的人物分明鮮活,故事的片段仿佛發(fā)生在身邊。長篇小說《秦腔》由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沉寂3年、歷經4次增刪而成,以賈平凹生長于斯的故鄉(xiāng)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20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蕓蕓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蕩和變化。小說采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但真正把所有情節(jié)穿起來的是一個個秦腔唱段。
《秦腔》并非寫戲臺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筆觸,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系、新時期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解讀中國農村20年歷史,書這本書通過秦人自導、自演、自觀、自評秦腔的癡醉迷狂的傳統(tǒng)風俗的描述,揭示了秦腔與秦人在日常生活中血肉聯(lián)系,秦腔根植于當?shù)貪夂竦膫鹘y(tǒng)文化,與秦人精神意識密切相連,而秦人離不開秦腔,及生存精狀態(tài)和秦腔昔息相關,作者生動地展示了八百里秦川人潛藏于意識深層的剛烈、粗放、忍耐的民族氣質和精神上自給自足的生存狀態(tài),呈現(xiàn)出一個充滿生氣與活力的、完整的自然的人文景觀。
在作者筆下,秦腔不僅是傳統(tǒng)民俗,而是一種民族氣質的載體和象征,因此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充滿生命氣息。首先,作者不僅生動呈現(xiàn)秦腔的底蘊特點,而且突出人的意義,把秦腔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緊密聯(lián)系,有這樣的人,才有如此的秦腔,有這樣的秦腔,才有如此的人,生動挖掘傳統(tǒng)風俗和民族氣質的聯(lián)系。作者對傳統(tǒng)風俗描繪時,與人民的情感世界相連,秦腔舞臺成了人性的舞臺,情感的世界,秦腔是人生的藝術升華。作者表達出對這種傳統(tǒng)風俗與民族氣質熔鑄一體的人文景觀的獨特理解,其中有著苦難的超越意識,苦難生活造就了秦腔,所以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表現(xiàn)作者仁道主義的精神。
《秦腔》是一部“反史詩的鄉(xiāng)土史詩”,有史詩般龐大的規(guī)模和厚重的質地。賈平凹用文字還原和營造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是對將要成為絕唱的農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對傳統(tǒng)鄉(xiāng)土的一種“回歸與告別的雙重姿態(tài)”。
就像作者講的那樣:“如果你慢慢去讀,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p>
《自在獨行》,獨行與自在是一個看似多么矛盾的話題,但是賈平凹卻在獨行中獲得自在的精神享受。其實什么樣的人孤獨呢?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并不孤獨。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者不言孤獨,只會偶爾做一聲長嘯,如我們看到的兇猛野獸。賈平凹是孤獨的,文章開篇,一架紡車,“嗡嗡”的響著,飛轉的車輪低低地吟唱拉開了賈平凹孤獨生活的序幕。童年時父親缺失,和母親艱難度日,熱愛學習卻被迫輟學,平日里在母親同學面前十分堅強,晚上仰望星空而流淚,不知所措,即使后來生活慢慢好了起來但他的孤獨卻未有消解,世間庸人來往于他的生活,作為名人,他只覺越發(fā)孤獨,沒有幾人能真正理解他,他的內心世界是苦澀的。但是他的孤獨卻與眾不同。
賈平凹在靈魂中獨行,他在鮮活的體驗中感悟人生?!犊慈恕芬晃闹?,他說最好的風景是在街頭上看人,他看到了陌生人相視時羞澀的笑容,聽到了人群中衣服磨蹭和頭發(fā)飄逸的聲音,感受想象出服飾、肢體、語言種種形態(tài)背后隱藏的故事,感受到了蕓蕓眾生光環(huán)背后統(tǒng)一的平凡、平淡,所以他認為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shù)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默默的看世界,發(fā)現(xiàn)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寬釋不如意,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賈平凹在靈魂中獨行,他在率真的追求中書寫人生?!逗米x書》中說讀書就要受窮,好讀書就別想當官,但是好讀書也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其實說白了就是脫離了物質享受我們還可以在精神上獲得滿足,這也許就是文人的酸腐,也許會有人說這是阿q精神,但是如果你知道阿q,就說明你在讀書了,而賈平凹寂寞的獨行旅程中,就是讀書讓他變得從容灑脫。
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理解孤獨,人們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fā)的誹謗、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優(yōu)秀,你就將平凡,你若繼續(xù)前進,終于使他人無法趕超,于是大眾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偶像,甚至是圣人。偶像和圣人都是真正孤獨的。那我們如何在迷茫找不到出路,在屹立塔尖高處不勝寒時,擺脫孤獨獲得寧靜那,那就需要靜心。
更準確的說是心靜,心靜自然涼。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后,作者收到了一封讓人心感清涼的信,配以沁人心脾的綠茶。信中除卻日常的寒暄,還有這樣一句話“讀詩能耐熱”后面緊跟一句“慢讀即可安靈,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讀完信,作者在漫漫夏日中伴著詩卷忘記了炎熱。讀完這篇文章,我在漫漫寒夜中感受到了靜心的力量,亦或是其帶來的溫暖。靜心讀書,靜心品詩,靜心享受生活。在如今這個每人與時間賽跑的社會,這一份靜心是多么的可貴。孤獨的行者,因這份靜,有了開闊的眼界。因這份靜,就有了涼爽的夏日,有了美好的生活。
賈平凹的散文是與眾不同的,他曾說過,“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它不靠故事和典型的人物形來吸引人,它靠的是情緒的感染和思想的啟示”。我讀賈平凹的散文,不僅被他的語言魅力所吸引,更為他獨特的感悟而拍案叫絕,不僅可以獲得心靈深處的震撼,更可以獲得人生的啟迪。所以或配一杯清茶于午后,或煮一杯咖啡于深夜,靜心品讀體味,在他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中感受他俗世的智慧,生活的趣味。
對于匆匆的路人來說,平凹的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讓我明白從容是真,寬釋是福,有敬無畏,樂以忘憂,不虛此行!孤獨的行者,他們并不孤獨,他們以山水為友,天地為伴,盡情地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享受著孤獨。
文章中曾寫道這樣一個作家:當他的名聲流布全國的時候,對他的誹謗也鋪天蓋地,他總是沉默著。當有一次“我”向他闡明事理的時候,他淚流滿面,并說了一句“我并不孤獨”,然后匆匆走掉?;蛟S是這個作家的“忍”,或許是他的“堅”使他最后成為文化界的著名作家。對于這樣的人,我們總是另眼相看。他們在一片污濁的世界中,堅持自己的理想。而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堅持自己堅持的,喜歡自己喜歡的,而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所以當我們學會寬釋、懂得從容,能夠靜心,隱忍堅持,也許你就不再孤獨,最后借用賈平凹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愿每個人都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獨行的生活里多一些灑脫和自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3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