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幼兒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經(jīng)過驗證有效的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diào),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2、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音樂磁帶、鴨子、大風頭飾若干。
一、幼兒伴隨音樂《鴨子走路》進教室。
二、幼兒欣賞音樂:
三、教師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聽了這首音樂后的感覺,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聽了音樂后想到的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這首音樂后,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清晨,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來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鴨寶寶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興。突然,天氣變了,刮起了大風,鴨寶寶可害怕了,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一動不動,大風就不會把你刮走。后來,風停了,鴨媽媽繼續(xù)和她的鴨寶寶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興。
四、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自由表現(xiàn)對樂曲的理解。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的哪里是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風來了,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五、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的動作。
(2)欣賞第二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大風的動作。
(3)欣賞第三段,師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老師師扮演大風,小朋友扮演鴨寶寶,記住大風來了,一定要一動不動,不然就會被大風刮走。
七、結束活動:
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xiàn)在她們也累了,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幼兒隨音樂,模仿鴨子走路走出教室。)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diào),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和音樂性質(zhì)。
2、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步、游水以及大風等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1、音樂磁帶,錄音機,自編故事,圖譜,a、b段標志。
2、鴨媽媽和鴨寶寶頭飾。
1、幼兒欣賞音樂(播放《挪威舞曲》)
幼兒完整傾聽音樂,自由發(fā)言。
2、教師講述故事
教師結合幼兒的感覺和想到的內(nèi)容,然后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聽了樂曲想到了這么多有趣的事,真好玩。我聽完樂曲后也想到了一個故事,一起來聽聽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在綠色的大森林里……(教師在《挪威舞曲》中講故事)
3、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自由表現(xiàn)對樂曲的理解。(播放《挪威舞曲》)
師: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4、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a段動作—清晨鴨媽媽帶著小鴨們在草地上走走,游泳做游戲。(跟音樂表演兩遍)
音樂的第一段是鴨媽媽和小鴨散步,游泳,做游戲,我們用一個符號a表示。(出示圖譜)
師:來,我們要聽媽媽的話一動也不動,直到風停(跟音樂表演兩遍)。
音樂的第二段是刮大風了,我們用b來表示。(出示圖譜)
(3)接下來我們來欣賞第三段:你覺得第三段和前面兩段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師: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是一樣的,風停了以后鴨媽媽和小鴨又在一起快樂的玩,來學一學他們。
(4)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出示課件)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首樂曲的名字叫《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結構的樂曲。
5、分角色跟音樂進行游戲,(教師作適當?shù)恼Z言提示)。
(1)老師扮演鴨媽媽,小朋友扮演鴨寶寶游戲。
提醒幼兒在第二段刮大風的時候要一動不動,a段音樂響起時才能動。
(2)請一名幼兒扮演鴨媽媽,部分幼兒扮演鴨寶寶游戲
6、結束延伸:
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aba結構的樂曲《挪威舞曲》,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鴨們玩的可真開心,像小鴨子一樣的`動物都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我們都要愛護小動物。好,接下來我們就聽這好聽的樂曲,學一學雞媽媽帶著雞寶寶是怎樣玩的。
自xx年11月份起,xx市xx區(qū)教研室x老師便組織各園進行音樂教研活動,重點對音樂欣賞進行研討,我在本次活動中開放組織了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挪威舞曲》,除去在自己幼兒園試講之外,我前后在云龍幼兒園、福泰幼兒園、海航幼兒園組織了本節(jié)音樂欣賞活動,應該說,我的教案每次都會有改動,教學方法和策略每次都會有調(diào)整。高爾基曾說:“當你聽音樂時,你會忘記這是白天還是晚上,忘記自己是老人還是小孩,忘記一切……”確實,參加音樂研討活動,讓我的耳邊仿佛一直有優(yōu)美的音樂在回旋。我認識到:
1、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要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整體感受和理解能力。
幼兒藝術教育不以幼兒掌握藝術技能為目標,而是希望幼兒在自由、寬松的藝術活
動過程中逐漸喜歡藝術,獲得藝術感受,學會用藝術自由、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憑借具體的藝術欣賞活動,比如通過欣賞一首樂曲,一首歌,讓幼兒親近藝術,熱愛藝術。通過不斷研討,我也總結了一些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當然,教法永遠都是靈活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音樂欣賞活動中,第一步首先要進行的一般都是:請幼兒安靜、完整地傾聽音樂(結合奧爾夫教學理念老師可以在不影響孩子傾聽的情況下,配上一些與音樂性質(zhì)相符的動作,如簡單的拍手、拍腿、拍肩。這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使欣賞變得更加有效)。欣賞者只有全神貫注,才能敏銳地感受到音樂的靈魂所在,其精神才能在音樂的空間里自由奔馳,捕捉到音樂的細微之處。這樣的精神活動,是音樂欣賞者最重要的參與。完整地欣賞音樂也是音樂欣賞活動的重要前提。一首樂曲,一首歌曲,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表現(xiàn)了一個完整、豐富的音樂形象。
2、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調(diào)動多種感觀(視覺、動作、語言)參與并豐富和強化已聽到的音樂形象及內(nèi)容。打破學科界線,建立學科之間的生態(tài)。
《綱要》強調(diào):“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可以采用綜合藝術教育的形式,說、唱、舞、畫、演奏等藝術活動是有機成一體的,這種多藝術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藝術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它使藝術學習變得更自然、更容易、活潑多樣,更能讓幼兒感興趣。讓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幼兒都能主動參與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表現(xiàn)音樂,從中體驗成功與快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調(diào)動多種感觀(視覺、動作、語言)參與并豐富和強化已聽到的音樂形象及內(nèi)容。打破學科界線,建立學科之間的生態(tài)。在《挪威舞曲》中結合音樂形象我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器等進行表達、表現(xiàn),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性質(zhì),圖譜的呈現(xiàn)則更直觀地讓幼兒感受到了音樂的旋律特點,段落一目了然。在音樂慢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穩(wěn)定的節(jié)拍,在音樂快的時候感受的是急促的樂句。教學方法到位了,教學效果才會明顯。
3、音樂欣賞的選材非常重要,教師的提問也很重要。
音樂欣賞活動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音樂素材,而不應拘泥于課本、教學大綱的內(nèi)容。有很多樂曲都是非常適合幼兒欣賞?!杜餐枨窂倪x材上很適合大班的幼兒。芝罘區(qū)教研室李老師一再強調(diào)教師的語言要簡練,不要在活動中說無效的話,這一要求已經(jīng)滲入到了組織活動的教師師心里,雖然有時難免還是會多說話,但明顯的感覺是:活動中自己的無效語言越來越少了,提問越來越簡練了。
而我想說的是,在組織具體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提問真的會影響教學效果。在《挪威舞曲》第一遍欣賞音樂后,我一直在想,“什么樣的提問最有效”。我曾經(jīng)設計的提問是“這首曲子,從一開始到結束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嗎?”,教學效果也可以,但引導起來就有一種很繞的感覺,好像是打破了音樂的故事情境,一下子讓提問變得很嚴肅、很緊張、很教條的感覺。后來我調(diào)整成了“你覺得發(fā)生了什么事”。我認為這個提問更符合幼兒的特點,孩子們更善于用具體的形象去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而不太習慣直接去用一些比較專業(yè)的語言詞匯。他們會說老虎來了、小動物們在開音樂會等等等等。有了孩子們的第一次回應,老師再引導幼兒去回想這些情境背后的音樂,例如,“是什么樣的音樂讓你感覺是老虎來了”?這種提問就變得很順,不難讓幼兒去理解,因此,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才能能說出輕松活潑、緊張急促的音樂性質(zhì)。在海航幼兒園組織《挪威舞曲》的時候,我覺得我這一問題提問的改變,讓整節(jié)教學活動有了一個輕松的開始,作為組織活動的老師,我的感受是最明顯的,孩子們給我的回應增加了我的信心,讓我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都比較順利。當然,每一節(jié)具體的音樂欣賞活動,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因此,老師問題提問的切入點也會不同,這是靈活的。只要心中有目標,心中有孩子,我們就會找到最好的方法,設計出最簡單有效的提問。
音樂的天空是廣闊的,我們只有幫助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們才能在音樂中高飛。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p>
1、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xiàn)的形象、內(nèi)容,音樂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能理解簡單的譜號圖,嘗試看譜聽音樂。
3、大膽創(chuàng)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形象。
1、譜號圖。
2、打擊樂器。
3、頭飾。
一、通過游戲,了解故事內(nèi)容。
1、游戲(一)《小樹變森林》。
幼兒作種子,師用小鈴表示下雨,隨著小鈴的聲響,小樹慢慢長大,變成大樹,師說:“風吹來了”“樹枝”(幼兒用手臂)隨風飄蕩。
2、游戲(二)《仙女施魔》。
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小動物”幼兒變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鳥)“變出大獅子”幼兒做獅子動作。
3、師講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賞音樂。
1、完整傾聽音樂,了解作品結構,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及內(nèi)容。
2、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講故事,幼兒欣賞音樂。
附圖(略)。
3、幼兒看圖譜,邊描圖邊欣賞音樂。
三、探索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1、游戲玩法:
a段幼兒隨著音樂,扮演種子慢慢地發(fā)芽、長高變成大樹,在微風中搖擺。
b段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和大獅子的動作。
2、根據(jù)音樂分角色進行游戲,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1)師生討論角色分配,選出仙女、獅子人選(可教師可幼兒)種子小動物由幼兒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
2)選擇相應的飾物裝扮自己進行表演。
四、探索用樂器或其它自制樂器為樂曲伴奏。
本活動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欣賞音樂第二次音樂游戲配器。
一、引入教學:
1、復習學過的幾種速度標記;
2、讓學生聽辨三個音樂片段的速度(采用《瑤族舞曲》里的三個主題旋律);
二、初聽,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邊用手勢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復聽,出示掛圖,提出問題:
2、復聽后,請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細聽三個主題。
引入:剛才,我們已經(jīng)初步地感受了三個主題旋律,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來欣賞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題。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題。
1)第二部分的主題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較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請同學們認真感受它都有怎樣的變化并說一說。第二部分相對于第一部分的熱烈歡快,旋律變得比較(平穩(wěn)),就象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2)播放第二部分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五、再次復聽全曲。
剛才,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樂曲的三個主題,這首樂曲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樂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復了第一部分,下面,讓我們完整地再次復聽全曲,并聽聽樂曲的哪個部分最優(yōu)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賞中可提示學生樂曲中漸快、漸慢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xiàn)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在表現(xiàn)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民樂中熱烈歡騰的氣氛,引導幼兒了解和喜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2、感受《金蛇狂舞》的氣氛。
3、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活動過程:
——記音樂欣賞《金蛇狂舞》。
和孩子共同表演金蛇狂舞是很久之前的大班了。那時侯的孩子年齡普遍較大,自我控制力強,但是老師們都覺得這節(jié)課挺累,孩子學不好。往往是一節(jié)課還沒完,連老師都覺得有點無趣了。現(xiàn)在想來,那時侯大家都急于完成欣賞的表演,音樂欣賞只是作為了樂曲的開始部分而已,接下來的都是“看著老師,作動作,用音樂”所以特別是看這蛇頭變動作變成了最難的了。
考慮再三,我覺得,既然是音樂欣賞那么,最重要的還是欣賞部分,對歡快樂曲有了舞動的興趣,只要我把表演的要求定低,只是成為輔助欣賞的一部分那么這個活動會學得那么的有趣了。把較難的思路拆開來,一下子變得明朗,下面就是我設計的簡單環(huán)節(jié)。
1、聽音樂猜想:金蛇為什么這么的開心?
2、隨樂感受樂曲aba結構,并一起隨樂跳舞。
3、請幾名幼兒和老師一起做狂舞的游戲,教師帶頭,在樂曲中表現(xiàn)aba的結構。輪流全班分成四次完成。
4、幼兒帶頭和老師共同舞蛇游戲。
幼兒對一個音樂光有興趣還不行,得讓他覺得在他適度的努力之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和簡單。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和老師的情感交流是那么的自然融洽,水到渠成。
活動反思: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zhì);音樂欣賞也是向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欣賞作品,能從中體會對生活的感受與理解,抒發(fā)情懷,愉悅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節(jié)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由于它的樂曲結構是幼兒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構,幫助孩子去體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在進行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可以說孩子們已經(jīng)主動投入并沉迷在音樂之中,他們在主動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將活動達到**。
整個活動都是在教師有序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能動性,達到本次活動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xiàn)“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diào),通過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情節(jié)、動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結構。
2、創(chuàng)編小樹生長和小精靈愛護小樹的動作。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1、《挪威舞曲》音樂。
2、ppt。
一、導入。
1、春天來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樹開始生長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小樹是怎樣生長的?用動作表現(xiàn)。(邊聽邊畫圖譜)。
二、完整欣賞。
1、音樂分為幾段?哪兩段音樂是一樣的?
三、分段欣賞。
(欣賞a段:放背景樂a)。
1、一開始的小樹苗是什么樣子的?(小小的、剛發(fā)芽)做一做小樹苗的動作!
2、接下來小樹要開始生長嘍!“慢慢長,慢慢長,慢慢慢慢往上長,慢慢長出小枝椏,慢慢開出樹葉來,最后慢慢長成大樹啦,迎著風兒飄啊飄!
3、現(xiàn)在我們聽音樂蹲下來做一做小樹發(fā)芽的動作(音樂a)請小朋友們找空位蹲好~。
(欣賞b段:放背景樂b)。
1、魔法森林里還住著一群喜歡小樹的小精靈,他們經(jīng)常會來照顧在生長的小樹,聽!他們來了~(音樂b)。
2、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精靈?小精靈和小樹是好朋友,他們會怎樣玩?找個朋友用動作表現(xiàn)。
3、我猜呀他們會玩網(wǎng)小魚的游戲,你聽,小精靈被大樹抓住啦?。úシ舃段空拍處)。
4、被抓住的小精靈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把它變成大樹,大樹有任務的,要想一個新動作,大家跟它學,都做這個動作。(比如,教師示范。)。
(欣賞a段:放背景樂a)。
1、天黑了,小精靈要回家了,小樹又開始生長了。(放音樂a)這段音樂跟第一段音樂小樹發(fā)芽一樣嗎?我們一起跟音樂來跳舞吧!
四、幼兒游戲。
1、老師現(xiàn)在要請(做操的隊伍排好)2隊小朋友當大樹,2隊小朋友當小精靈,上來做游戲(貼好線條站線上)。
2、放音樂,小朋友自己游戲,然后再交換角色玩一次!結束!
我覺得第2點目標沒有落實到位,在創(chuàng)編小樹生長和小精靈愛護小樹的動作上,可以多請一些孩子上來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為后面的游戲做好鋪墊。今天由于孩子們初次接觸音樂游戲,顯得很興奮,現(xiàn)場氛圍活躍,我準備的音樂太輕,導致游戲中的重拍沒法聽到,不能聽重拍抓住小精靈。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隊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從兩邊進入不會顯得擁堵,孩子們的位置可以用圓點固定好。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diào),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2、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音樂磁帶、鴨子、大風頭飾若干。
一、幼兒伴隨音樂《鴨子走路》進教室。
二、幼兒欣賞音樂:
三、教師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聽了這首音樂后的感覺,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聽了音樂后想到的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這首音樂后,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清晨,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來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鴨寶寶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興。突然,天氣變了,刮起了大風,鴨寶寶可害怕了,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一動不動,大風就不會把你刮走。后來,風停了,鴨媽媽繼續(xù)和她的鴨寶寶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興。
四、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自由表現(xiàn)對樂曲的理解。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的哪里是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風來了,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五、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的動作。
(2)欣賞第二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大風的動作。
(3)欣賞第三段,師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老師師扮演大風,小朋友扮演鴨寶寶,記住大風來了,一定要一動不動,不然就會被大風刮走。
七、結束活動:
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xiàn)在她們也累了,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幼兒隨音樂,模仿鴨子走路走出教室。)。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感知樂曲aba結構。
2.能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創(chuàng)編鴨子行走、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一、以故事引入,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在這個奇妙的森林里,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要仔細聽,聽完告訴我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提問: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嗯,故事聽完了,誰來說一說,故事中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aba的結構。
1.幼兒完整地傾聽音樂。
小結:音樂聽起來好像是在描述一群鴨媽媽一起出去玩時走路搖搖擺擺的樣子。
2.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感知樂曲aba的結構。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哪個部分表現(xiàn)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個部分表現(xiàn)大風來了。聽出來的小朋友,可以坐在位置上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3.讓幼兒完整的聽音樂。
師:“這個音樂共有幾段,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音樂是一樣的結構,這種節(jié)奏型叫什么節(jié)奏型?”
三、引導幼兒分段欣賞,創(chuàng)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鴨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動作并隨音樂表演。
2.欣賞第二段,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大風動作并隨音樂表演。
3.欣賞第三段,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并隨樂表演。
4.鼓勵幼兒隨樂完整地表現(xiàn)。(重點指導幼兒聽到a段音樂時,大膽隨樂表現(xiàn)小鴨行走、游泳、嬉水的樣子以及大風過后小鴨的舉動;當聽到b段音樂時,表現(xiàn)大風的動作。)。
四、隨音樂做游戲。
《仙女施魔》。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老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鴨子”,幼兒自由找個舒服地位置做出鴨子的動作。(如:鴨子行走、游泳、嬉水的動作)當聽到風來了的音樂時,幼兒立刻不動或者用大椅子來當躲的地方。風停后,鴨媽媽和鴨寶寶繼續(xù)在草地上開心地玩耍!
師:聽音樂!注意哦!鴨媽媽要帶著她的鴨寶寶才能出去哦。(引導幼兒注意前奏)。
五、結束活動。
師: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xiàn)在他們也累了,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
1、感知音樂的aba曲式結構特點,體驗每段樂曲的不同情緒。
2、嘗試表現(xiàn)“蘋果與蛀蟲”的游戲情節(jié),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2、蘋果圖,墊子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激發(fā)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喜歡吃蘋果嗎?
今天我們一起去蘋果園摘蘋果怎么樣?(聽蘋果豐收音樂做動作)。
二、出示蘋果圖,第一次欣賞音樂。
1、看!我們摘了這么多蘋果,真是大豐收啊。好,我們也累了,休息會吧。(幼兒坐下)。
剛才在摘蘋果的時候,我看到有一只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我拿起來一看,原來是壞掉的蘋果,到處都是洞洞,怎么回事?。亢煤玫拈L在樹上的蘋果,怎么會爛掉呢?(個別幼兒回答)。
2今天,我?guī)硪皇滓魳?,你們聽聽這首曲子是不是在講蘋果和蛀蟲的故事。(教師出示圖,幫助幼兒理解樂段)。
三、第二次欣賞音樂,幼兒分組做表情。
剛才我看到小朋友一邊聽小朋友講,一邊就很想來表演蘋果的表情。那我們現(xiàn)在來玩一個小游戲,你想學蘋果的哪種表情,就悄悄躲在蘋果的后面。(幼兒聽不同的樂段做不同的表情,教師用語言來提示)。
四、第三次欣賞音樂,蛀蟲來游戲。
剛才小朋友把蘋果與蛀蟲的故事表演了一遍,可是我們的小臉蛋是一只大蘋果的時候,誰沒有出現(xiàn)呢?(個別幼兒回答)。
那我們現(xiàn)在讓小蟲子出現(xiàn)。(用手指做小蟲子)。
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怎么樣?(聽樂曲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樂段)。
五、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與同伴合作游戲。
剛才我們用小臉表演了蘋果,用手指表演了小蛀蟲,可我們都是自己跟自己在表演,是一個人玩的游戲,我們現(xiàn)在想和大家一起玩,你們說可以怎么樣游戲呢?(個別幼兒回答)。
你們覺得這個主意怎么樣?
我們用身體怎么表現(xiàn)大蘋果?(集體變大蘋果)。
1、2、3、變變變,教師每次介紹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
誰是快樂的大蘋果?誰是難過傷心的大蘋果?
誰會用身體變只小蛀蟲?(個別幼兒示范)。
想咬上面怎么辦?(個別幼兒示范)。
好,現(xiàn)在請你與同伴商量一下可以怎么樣一起游戲?(幼兒討論)。
游戲前要求:沒咬的時候什么表情?蛀蟲來咬了什么表情?(幼兒游戲,教師語言提示蘋果做不同表情)。
六、幼兒再次合作游戲。
孩子們,剛才你們的表演真是太棒了,我看到許多的蘋果長在高高的樹枝又大又紅,是怎么長的呢?(個別幼兒示范,集體模仿)。
蛀蟲呢?有的蛀蟲大搖大擺躺在樹枝上,這樣很有可能被飛過的小鳥吃掉,那么蛀蟲吃飽肚子后應該怎么樣(悄悄溜走).
七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一起聽了音樂玩了游戲,還記的嗎,來的時候摘了許多蘋果,現(xiàn)在我們一起放到籃子里帶回去吧.
一、活動目標:
(一)、感受《康康舞曲》的歡快與活潑,并樂意用身體語言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
(二)、能夠根據(jù)圖譜區(qū)分音樂旋律的變化,并能自己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
(三)、體會與同伴玩游戲的樂趣。
(四)、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五)、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二、活動準備:
圖譜、歌曲《康康舞曲》、
三、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引入話題,欣賞歌曲。
(三)、教師示范用圖譜區(qū)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四)、請個別幼兒示范用圖譜區(qū)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五)、幼兒根據(jù)歌曲的變化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
(六)、請幼兒展示自己編好的動作。
(七)、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
(八)、小結。
活動反思: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yǎng)、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jīng)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xù)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1、感受音樂故事《森林小衛(wèi)士》,培養(yǎng)學生講故事、表演能力。
2、玩玩音樂游戲《森林之聲》,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聲響模擬創(chuàng)作大自然中各種音響。
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唱此曲,并進行簡單地表演。
通過聽音樂、配樂講故事等方式,讓學生反復的聆聽音樂,熟悉這段音樂。
課件、錄音機、頭飾。
1課時。
1、學生聽音樂律動進教室。(要求:動作整齊、有表情)。
2、師生問好。(要求:聲音自然,統(tǒng)一)。
1、導入:師:“美麗的森林到了!森林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得很好。森林有嘩嘩的流水聲,呼呼的風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各種小動物叫聲、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聲。今天我們來做音樂游戲(森林之聲)。
2、學生討論模擬自然界各種聲響的方法(要求:能用多種方法模擬聲響)。
師:“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怎樣模擬森林美妙的聲音?”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誰第一個講講討論的結果?(學生回答,教師分發(fā)頭飾)。
師:“對!我們可以用人聲、樂器模擬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3、表演《森林之聲》。
師:“我們一起表演《森林之聲》,聽到什么聲音就扮演什么角色,請戴頭飾的小朋友到中間來表演,可以加一點動作。”
師:“小羊悠閑地吃著嫩草,牛兒自在地漫步,遠處傳來了清脆的鳥叫聲,小河歡唱著,微風吹拂著,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聲”??!”
1、欣賞書上(14——15頁)六幅畫。
2、根據(jù)五個字——配樂講故事。
關鍵:仔細觀察圖畫,能講出六幅畫的內(nèi)容,能區(qū)分安靜、歡樂、陰沉、激烈的音樂。
3、每播一段音樂,學生回答對應第幾幅畫(先按順序,后任意)。
4、音樂故事—森林小衛(wèi)士(表演)。
分角色:敘述者、小狗、獵人、天鵝、小猴、小兔、小羊、小熊、小虎……其他同學可扮演森林里的'背景:大樹、花朵、湖水等教師也應參與其中一起表演。
課堂: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很強,希望繼續(xù)努力。
用朗誦的形式,“小羊悠閑地吃著嫩草,牛兒自在地漫步,遠處傳來了清脆的鳥叫聲,小河歡唱著,微風吹拂著,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聲”??!”來創(chuàng)編音樂故事,再進行音樂活動,學生發(fā)揮的特好。
課堂: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很強,希望繼續(xù)努力。
1、引導幼兒根據(jù)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xiàn)的形象、內(nèi)容,音樂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能理解簡單的譜號圖,嘗試看譜聽音樂。
3、大膽創(chuàng)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形象。
1、譜號圖。
2、打擊樂器。
3、頭飾。
1、游戲(一)《小樹變森林》。
幼兒作種子,師用小鈴表示下雨,隨著小鈴的聲響,小樹慢慢長大,變成大樹,師說:“風吹來了”“樹枝”(幼兒用手臂)隨風飄蕩。
2、游戲(二)《仙女施魔》。
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變出許多小動物”幼兒變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鳥。)“變出大獅子”幼兒做獅子動作。
3、師講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1、完整傾聽音樂,了解作品結構,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現(xiàn)的音樂形象及內(nèi)容。
2、出示圖譜,教師手指圖譜講故事,幼兒欣賞音樂。
附圖(略)。
3、幼兒看圖譜,邊描圖邊欣賞音樂。
1、游戲玩法:
a段幼兒隨著音樂,扮演種子慢慢地發(fā)芽、長高變成大樹,在微風中搖擺。
b段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和大獅子的動作。
2、根據(jù)音樂分角色進行游戲,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1)師生討論角色分配,選出仙女、獅子人選(可教師可幼兒)種子小動物由幼兒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幼兒教案《音樂教案-森林的故事(挪威舞曲)》。
2)選擇相應的飾物裝扮自己進行表演。
本活動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欣賞音樂第二次音樂游戲配器。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diào),通過小樹生長及小精靈跳舞的情節(jié)、動作,感受舞曲的aba曲式結構。
2、創(chuàng)編小樹生長和小精靈愛護小樹的動作。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2、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春天來了,魔法森林里的小樹開始生長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小樹是怎樣生長的?用動作表現(xiàn)。(邊聽邊畫圖譜)。
二、完整欣賞。
1、音樂分為幾段?哪兩段音樂是一樣的?
三、分段欣賞。
(欣賞a段:放背景樂a)。
1、一開始的小樹苗是什么樣子的?(小小的、剛發(fā)芽)做一做小樹苗的動作!
2、接下來小樹要開始生長嘍!“慢慢長,慢慢長,慢慢慢慢往上長,慢慢長出小枝椏,慢慢開出樹葉來,最后慢慢長成大樹啦,迎著風兒飄啊飄!
3、現(xiàn)在我們聽音樂蹲下來做一做小樹發(fā)芽的動作(音樂a)請小朋友們找空位蹲好~。
(欣賞b段:放背景樂b)。
1、魔法森林里還住著一群喜歡小樹的小精靈,他們經(jīng)常會來照顧在生長的小樹,聽!他們來了~(音樂b)。
2、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精靈?小精靈和小樹是好朋友,他們會怎樣玩?找個朋友用動作表現(xiàn)。
3、我猜呀他們會玩網(wǎng)小魚的游戲,你聽,小精靈被大樹抓住啦?。úシ舃段空拍處)。
4、被抓住的小精靈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把它變成大樹,大樹有任務的,要想一個新動作,大家跟它學,都做這個動作。(比如,教師示范。)。
(欣賞a段:放背景樂a)。
1、天黑了,小精靈要回家了,小樹又開始生長了。(放音樂a)這段音樂跟第一段音樂小樹發(fā)芽一樣嗎?我們一起跟音樂來跳舞吧!
四、幼兒游戲。
1、老師現(xiàn)在要請(做操的隊伍排好)2隊小朋友當大樹,2隊小朋友當小精靈,上來做游戲(貼好線條站線上)。
2、放音樂,小朋友自己游戲,然后再交換角色玩一次!結束!
反思:
我覺得第2點目標沒有落實到位,在創(chuàng)編小樹生長和小精靈愛護小樹的動作上,可以多請一些孩子上來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為后面的游戲做好鋪墊。今天由于孩子們初次接觸音樂游戲,顯得很興奮,現(xiàn)場氛圍活躍,我準備的音樂太輕,導致游戲中的重拍沒法聽到,不能聽重拍抓住小精靈。在游戲環(huán)節(jié)的隊形上,可以采用分流形式,從兩邊進入不會顯得擁堵,孩子們的位置可以用圓點固定好。
活動目標: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diào),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和音樂性質(zhì)。
2、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步、油水以及大風等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清晨,鴨媽媽帶著小鴨子在草地上走走……。
2、完整傾聽音樂,聯(lián)想故事中的相關情節(jié),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音樂的什么地方是一樣的?為什么覺得音樂的中間部分是刮風呢?
3、重復欣賞。鼓勵幼兒邊聽邊用雙手在腿上表示小鴨子走和游水,聽到刮風音樂時,控制不動。
4、創(chuàng)編鴨子走和游水動作。
5、隨樂動作。a段做鴨子走,鴨子游水;b段控制不動。
6、游戲。
教后感:幼兒對于aba結構還不能理解,在欣賞課中要讓幼兒動起來。幼兒才會感興趣。
活動目標:
1、熟悉《挪威舞曲》曲調(diào),初步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2、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
3、在游戲活動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鴨子、大風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音樂《鴨子走路》進教室。
二、幼兒欣賞音樂:
三、教師講述故事: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聽了這首音樂后的感覺,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聽了音樂后想到的告訴了老師,老師聽了這首音樂后,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清晨,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來到草地上,走走、玩玩,有的鴨寶寶池塘里去游泳、嬉水,玩得真高興。突然,天氣變了,刮起了大風,鴨寶寶可害怕了,鴨媽媽說:“孩子們,別怕,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一動不動,大風就不會把你刮走。后來,風停了,鴨媽媽繼續(xù)和她的鴨寶寶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玩得很高興。
四、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聯(lián)想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自由表現(xiàn)對樂曲的理解。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聽聽音樂的哪里是鴨媽媽和鴨寶寶在草地上、池塘里玩耍,哪里是大風來了,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五、分段欣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感知樂曲的aba結構。
(1)欣賞第一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的動作。
(2)欣賞第二段,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大風的動作。
(3)欣賞第三段,師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aba結構。
六、完整欣賞音樂。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老師師扮演大風,小朋友扮演鴨寶寶,記住大風來了,一定要一動不動,不然就會被大風刮走。
七、結束活動:
鴨媽媽帶著鴨寶寶在草地上開心地玩了一天,現(xiàn)在她們也累了,鴨媽媽帶著她的鴨寶寶們回家休息了。(幼兒隨音樂,模仿鴨子走路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音樂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活動,每次上音樂課幼兒的興趣很高,作為幼兒教師,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以此為出發(fā)點,來選擇音樂活動。這次,我選擇韻律活動《挪威舞曲》這節(jié)課,這首樂曲節(jié)奏鮮明、aba結構鮮明,是一首名曲,這次活動,我以樂曲作為欣賞主體,以感受、體驗、創(chuàng)編為基本活動,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現(xiàn)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在活動中,幼兒對音樂表現(xiàn)興趣很大,能掌握《挪威舞曲》aba曲式特點亦能借助故事情節(jié),結合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鴨子游泳、嬉水以及大風的動作,但是鴨子的形象局限了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的空間,如果鴨子改為幼兒自主想象的各種動物,大風刮時,請幼兒根據(jù)自己想象發(fā)揮的動物做出躲避的動作,想象躲避的地點,這樣能使自主創(chuàng)編的空間大大加大。
【活動準備】。
1、圖譜、
2、錄音機、樂器每組人手一個。
3、場地布置如圖。
【活動過程】。
1、圖譜導入,引起興趣。
師:(展示圖譜)小朋友,現(xiàn)在是冬天,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夏天這西湖旁邊有什么吧?
老師展示音樂的節(jié)奏: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
請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的動作,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小朋友的一個動作做打擊樂的空手動作。
2、嘗試聽音樂做空手動作。
第一遍聽音樂,老師動作、語言指導。
第二遍聽音樂,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做指揮,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帶動作(提示小朋友不記得動作就看圖譜)。
3、嘗試用樂器演奏。
1)老師拿出四種樂器:串鈴、響板、小玲、鈴鼓。找尋用樂器來模仿動作和聲音。
師: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樂器那個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聲,哪個可以做一閃一閃的動作?
2)各組小朋友做自己樂器的空手練習。
師:我們輕輕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么?我們一起做空手練習。
(教導幼兒明白“拿起”“放下”的動作)。
3)拿樂器跟著音樂做動作。
師:小玲怎么跳,鈴鼓要怎么跳。(老師用語言和動作指導)。
4)添加新元素,保持對音樂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待會老師要加一個合奏的動作,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我是什么時候加進去的。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合奏,接著重新聽音樂用樂器演奏。
5)再次添加新元素,調(diào)換樂器。
各組復習各自的樂器的節(jié)奏,老師指導,小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做一遍。
4、交代音樂的名字,嘗試更快的音樂節(jié)奏。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聽到客人老師們給你們的掌聲了嗎???我們一起鞠躬謝謝客人老師吧。
活動反思:
《花好月圓》這個教材選自許卓婭的韻律活動,樂曲節(jié)奏比較明顯,易于幼兒掌握。在教材上,通過用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這幾個有趣的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然后學習打擊樂。孩子們聽了兩遍音樂后,就能根據(jù)老師所出示的圖譜用小手正確地打出節(jié)奏。接著,我讓孩子分角色打節(jié)奏,為后面的打擊樂做準備。孩子們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顯得注意力特別集中,都仔細聽音樂,認真看圖譜,準確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在最后的用打擊樂進行表演時,孩子們特別激動,拿著手中的樂器,富有表情地表演。整個活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應在于啟發(fā)幼兒感受美、表達美的情趣,豐富他們在審美經(jīng)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此次活動中的相關節(jié)奏都以小動物的形象表示,用游戲化、情景化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在聽一聽、動一動、演一演的過程中共同表現(xiàn)音樂,使幼兒深刻感受民樂的.魅力。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他們對響板、手鈴、沙鍾等樂器非常感興趣??傇敢夂退鼈円黄鹱鲇螒颍Σ煌?jié)奏作出各種各樣的反應,能夠積極動腦創(chuàng)作相應的身體語言來表現(xiàn)出來,同時也感受到同伴相互交往合作的快樂。
在活動中,有幾點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是,在掌握了看指揮演奏后再請個別幼兒指揮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指揮的技巧不是特別的熟悉,而在大班音樂活動中對孩子的指揮技巧又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指揮的過程中,我缺少表演力,并沒有完全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幼兒指揮的能力,我認為在以后的此類活動中,可以將這這一任務交給孩子,讓孩子嘗試著來指揮。促進孩子們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二是,我太注重我的教而忽略孩子的學了,對孩子的學很不放手,例如:怕孩子不會,沒有讓孩子把掌握的打擊樂來面向后面聽課的老師進行表演,把孩子以演奏家來進行表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滿足孩子表演的欲望。三是,活動時,有的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我沒有及時提出,太注重活動的過程,而忽略每個孩子的參與,如果當時我站起來,根據(jù)孩子的情況,走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跟著的一起隨音樂表演,后針對孩子的情況適當表揚下孩子,我想效果會更好些。還有一點就是,我太注重音樂的輔助材料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這幾個有趣的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樂曲,認為孩子喜歡就讓孩子記憶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了,而忽略孩子對音樂的欣賞,去感受音樂的美了。
《挪威舞曲》是一首十分優(yōu)美,形象鮮明的樂曲。全曲aba三段式結構明顯,變化清晰,適合大班幼兒欣賞。在這個活動中,我以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并結合故事、圖譜、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表現(xiàn)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和樂趣。
1、根據(jù)故事線索,初步了解作品結構和它所表現(xiàn)的形象、內(nèi)容。
2、能理解簡單的圖譜,嘗試看譜聽音樂。
3、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大膽創(chuàng)造性地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森林里各種小動物和大獅子的形象。
1、圖譜;
2、魔棒,小鈴;
3、磁帶,錄音機。
一、通過游戲,了解故事內(nèi)容。
1、游戲一《小樹變森林》。
幼兒作種子,師用小鈴表示下雨,隨著小鈴的聲響,小樹慢慢長大,變成大樹,師說:“風吹來了”“樹枝”(幼兒用手臂)隨風飄蕩。
2、游戲二《仙女施魔》。
師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就“變出許多小動物”。幼兒變成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鳥……)“變出大獅子”,幼兒做獅子動作。
3、出示圖譜,教師講述故事《森林的故事》。
提問:森林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欣賞音樂。
1、幼兒看圖譜,完整欣賞音樂。
2、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自由做動作。
3、分段欣賞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
三、探索用動作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理解。
1、聽音樂,玩游戲。
游戲玩法:a段幼兒隨著音樂扮演種子慢慢地發(fā)芽、長高,變成大樹,在微風中搖擺;b段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動作和大獅子的動作。
2、根據(jù)音樂分角色進行游戲,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師生討論角色分配,選出仙女、獅子人選(教師幼兒均可),種子與小動物角色由幼兒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3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