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是對書中文字的解讀,更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是,希望通過這些讀后感范文的閱讀,能夠激發(fā)和提升你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能力。
泱泱中華兩千年,史籍浩繁,但自太史公起,多是紀傳體史書,少有專述制度的典籍,而能把歷代制度放在一起作對比的史書更是少之又少。錢穆先生這本書,從制度著眼,如線穿珠,從漢、唐、宋、明、清一路講下去,貫穿起各各人事,讓人豁然開朗。
錢老閱史無數(shù),是近代治史最后一個集大成者,這本書也是寫的深入淺出,各種典章故舊信手拈來。筆者學力淺薄,只能就其中幾點做些思考。
一.到底存不存在相權。
宰相,按照錢先生的說法,是中國古代政府中的實際領袖。兩千年國史其實就是皇權和相權相互博弈,此消彼長的過程。從漢代一路走下來,皇權日盛,相權日衰,到明代胡維庸造反,明太祖取消宰相一職,所以明清兩代才是真正專制的時代。
天下之大,從秦代統(tǒng)一算起,疆域北起河套,南至兩廣,西起隴山,東至朝鮮半島,有上千個縣,事務繁多。始皇精力過人,尚自每天要批閱一百多斤奏章,后來人自難仿效。這么大的天下,一個人是無論如何管不過來的,必須有人分擔,所以宰相必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名稱,分擔的分量也不一樣罷了。在漢代叫宰相,一人包攬,唐代是由中書令、侍郎、尚書令三人負責,宋代由中書負責行政,三司負責財政,樞密負責軍事,明代由大學士票擬,皇帝本人或者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批紅,清代政務由皇帝和軍機處大臣商定。不論名頭如何變化,總是要有人來分擔皇帝手里的權力的,這是中國國土博大、事務繁多所天然決定的。
二.宰相到底是管家還是實際領袖。
錢先生認為,宰相是政府首腦,是國家的實際領袖。皇帝只是國家權威的象征。至于后來相權衰微,是各類因素共同導致的。但這是不對的,正常情況應該是相權對國家負責,皇權只對皇室負責。
但是從上文可以看出,兩千年下來相權是越來越小,皇權倒是越來越大。如果宰相是實際領袖的話,為什么卻要不斷受到皇室的制約。如果把宰相看作是皇帝的管家的話,這個現(xiàn)象就很容易解釋了:主人讓管家?guī)兔χ渭摇龅綉兄魅耍芗夜艿木投喙苄?遇到勤快的主人,管家就少管些。
那么,到底宰相是實際領袖還是管家?這個應該從誰受制于誰來分析。
中國國土龐大,舉國皆是自給自足的農業(yè)家庭,居住分散,參政意識淡薄。這導致了中國不可能像希臘城邦那樣選舉產生領袖,也不可能定期推選出代表民意的國會,所以天然地造成了不民主。不民主就會產生個體領袖——皇帝,再由皇帝來任命宰相,從而宰相受制于皇帝。所以與其說宰相是政府實際領袖,不如說宰相是皇帝事情太多管不過來,請的一個管家而已。倘若皇帝是由宰相或者內閣任命的,那樣宰相方可以說是實際的領袖。
三.歷代田賦政策。
歷代土地政策都極其簡單,雖有便于操作、避免官吏從中上下其手的考慮,但是也過于簡陋了。漢代就是按田收賦,唐代實行兩稅制,按人收賦,宋代也是兩稅制,加上地方鄉(xiāng)紳負責制,明代用魚鱗冊,按人、按田統(tǒng)計收賦,清代沿用明制。即不考慮田有貧瘠肥沃,也不考慮收割播種的效率不同,更遑論山民、漁民等不以耕地為生的家庭。與精巧繁復、互相牽制的政府職權系統(tǒng)相比,真是簡陋之極了。從這一點,也可見出皇帝們視百姓如芻狗的心態(tài)。
四.清代制度得失。
清代是皇權最集中的朝代,加上自雍正皇帝創(chuàng)立的秘密政治,使有清一代的政治制度最為黑暗專制。但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清代的皇帝反而是歷代里最為清明的。這來源于清代皇帝對皇子教育的高度重視和雍正創(chuàng)立的秘密建儲制度。這個制度保證了太子不用早早確立,成為大家的靶子,同時皇子們?yōu)榱烁偁巸ξ唬惨鞲髑诿恪?/p>
就像錢老說的,制度永遠要和人事配合起來才能發(fā)揮作用。清代沒有一個好的政府職權制度,反而發(fā)展出了好的儲位繼承制,從而保證了每位皇帝都不至于太差勁。
五.制度的作用。
每朝都有每朝的制度,配合當朝的人事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沒有完美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會有死角存在。有時候越是繁復的制度,死角反而越多,這就是老子說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所以制度絕對不是越多越好,而要視當時情況而定,針對時代特點,制定出配合當時人事的制度來,才能發(fā)揮其作用。同樣的,時代前進了,人事變化了,制度也應該跟著變化,因循守舊,只能是弊大于利。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影響生產力。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錢穆先生視野宏闊,分析鞭辟入里,語言平實。這本書極薄,而內容卻極厚重,值得一讀再讀。
如果有時間,一口氣看上兩遍三遍多好啊?,F(xiàn)今時代雖然書籍泛濫,然而大浪淘沙,經(jīng)過時間洗禮的經(jīng)典果然是經(jīng)得起推敲細閱,很難有書在看第一遍中段時候就想著什么時候要看多一次,其內容博大,深入淺出又梳理得透徹清晰。
書中講到中國史里五個最重要的朝代:漢唐宋明清的政府組織、經(jīng)濟制度、選舉制度、考試制度、兵役制度等,可由中一覽中國歷史之全進程。
錢穆講歷史總結如下幾點精髓:
1.講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離開人事,單來看制度,則制度只是一條條的條文,干燥乏味。
2.任何一制度絕不孤立存在,各制度之間必互相配合,形成整套。
3.某一制度之創(chuàng)立,必有其淵源,不是憑空忽然而來,其消失也并非無端而是漸漸變質的后果。即是制度雖成文卻也跟隨人事而有變動。
4.某一制度的創(chuàng)立在其當時代必然有外在需要和內在用意,不為后人所了解,時代更替,制度不存,不可單憑異代人主觀的意見和懸空的推論,判斷一制度在其時代的實際需要和真確的用意。
5.任何一制度,絕不會有利而無弊,也絕不會有弊而無利,不該單憑時代意見來抹殺歷史意見。
6.不僅要重視制度的時代性,還要重視其地域性。
7.歷史的特殊性必牽連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的一個項目,若不深切認識某一國家某一民族全部歷史之文化意義,很難孤立的抽出其政治一項來討論其意義和效用。
中華民族從上古時期的堯舜禹起到清朝的覆滅,前后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時間。在這幾千年中,朝代更迭,制度興滅,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生活都與之休戚相關。春秋戰(zhàn)國的諸侯割據(jù),秦朝的大一統(tǒng),西漢的輝煌,唐朝的盛極一時,宋朝的積貧積弱,明朝的黑暗,清朝的翻天覆地,都與當時的政治制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把一個朝代比作一棵大樹,那么這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就是它的根系。伴隨著中國的版圖不斷地擴大,如果沒有較為完善、考慮周全的政治制度,這棵大樹就難以茁壯成長。從歷史上的朝代更迭我們可以看出沒有哪一種政治制度是普適的、完美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從中汲取精華,吸取教訓。
錢穆先生作為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學者,對于政治制度對于一個國家的影響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體會,他選取了漢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五個朝代對它們的政府組織、選舉制度、經(jīng)濟制度、賦稅制度、兵役制度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和縱向的比較,進而得出了一些有關歷史發(fā)展的結論。
初讀此書,我對之前不甚清楚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再讀此書,我橫向地看到了政治制度與整個社會的聯(lián)系,縱向地看到了歷史變遷的軌跡。
政府組織是政治制度的根本,從一朝的政府組織可以看出窺見當時的政治風貌。在中國古代的政府組織的更替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對此消彼長、相互制衡的力量。一對是皇權與相權,另一對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力量。中國歷史上整體的趨勢是皇權加強、相權衰落,中央集權加強、地方權力衰落。過去我們總把古代的政治制度用“封建集權”一言蔽之,然而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出,盡管看起來皇帝處于所有人之上,統(tǒng)管天下各種事務,但實際的政權卻是在政府手里的。宰相代表政府,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簡單來說,皇帝是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而宰相則是決定政治的人。在相權極度衰落,皇權不斷加強之前,古代政府是皇權與相權互相制衡的。因此如果把中國從秦漢以來的政治制度都描述為“封建統(tǒng)治、皇帝專制”恐怕是不合適的。在秦漢時,我們有郡縣制,中央政府設有三公九卿,宰相統(tǒng)領行政權。到唐代,相權被分割,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職權加起來才相當于漢朝宰相的權力;到宋代,相權愈加衰落,只剩中書省在皇宮內承旨,設立了專門的選人用人機構,財政、軍事權也被分割,皇帝專制也隨之加強,但還并未形成完全的皇帝專制。而到了明清兩代,宰相被廢除,行政權落入了皇帝的手中,此時才是真正的皇帝專制。歷史上有明君也有昏君,但即便是明君也難以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也不會有充足的精力來獨自治理好整個國家?;蕶嗟募訌娛菣嗔τ呐蛎?,是對擁有的權力的一種不安全感。從皇權的大小與社會興衰的關系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過度的皇帝專制是朝代覆亡的一大原因。
縱然適當?shù)闹醒爰瘷嘤欣趪业慕y(tǒng)一安定,但過分的專制給整個國家?guī)淼幕盍Φ娜笔Т_是不可估計、難以彌補的的損失。在歷史上,中國的版圖不斷擴張,如何管理好這一大片土地是一大難題。如果過度中央集權,地方政治將會失去活力;而如果過度放權,則會出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亂局面,不利于整個國家的穩(wěn)定。由此觀之,集權和放權的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力的平衡是一個必須的過程?;乜粗袊糯鷼v史,我們發(fā)現(xiàn),在漢唐時代,重要的是解決地方的混亂問題;而在明清之后,更大的問題則是如何避免過度集權使整個國家失去活力。
土地是古代中國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在農業(yè)社會中,土地所有制影響著國家的安定,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錢穆先生在書中說:“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边@描述的是先秦時的井田制,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為國家所有,實際上被貴族占有,農民只有對土地的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但隨著私田的開墾,這種制度也不復存在。到了漢朝,則實行的是土地的私有制,國家向土地所有者進行征稅。但土地私有制帶來的是土地買賣兼并的情況,富人擁有大片土地,而窮者卻沒有賴以生存的一畝地。而唐朝則是沿襲了南北朝和隋朝的均田制度,國家將土地分給無地耕種的農民,在耕種一定年限后土地歸農民所有,在死后歸還國家,此時的稅額僅為四十收一,極大地為貧窮百姓減輕了負擔。
形容政治清明時我們常說“輕徭薄賦”,因此除了土地與稅收之外,影響百姓生活水平的還有徭役。在唐代以前,兵役制度是十分普遍的,可以說是“全農皆兵”。由于軍隊儲備是一個國家的必須,取消兵役是不可能的,但如何盡可能地為百姓減輕負擔是統(tǒng)治者應當考慮的。漢代的政治制度在兵役上為人民考慮頗周,在家中有多年連收的余糧時才讓壯丁去服兵役,免得家中無人支持;取消了秦朝大一統(tǒng)以來的“戍邊三天”的不合理舉措,采用以稅代役的措施……這樣的兵役制度,在體察了民情的情況下,也增強了百姓服役的積極性,這也是西漢繁盛的原因之一。反觀宋朝的兵役制度,宋代的募兵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止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而且為了防止人民反抗,在饑荒之處,把災民募為兵。募兵加重的政府的負擔,而且應募的多是無賴之人,沒有紀律性,而災民身體孱弱,沒有戰(zhàn)斗力,這就是北宋對外軟弱的原因了。到了南宋,軍隊更加松散,宋代大概是中國歷史上軍事最廢弛的階段。
由幾代的土地制度、兵役制度我們也不難看出為何西漢會出現(xiàn)文景之治、漢武盛世,而宋朝卻在各個方面都令人扼腕嘆息了??v觀歷代政治制度,得民心者得天下,顧得民生的統(tǒng)治者往往也顧得國家;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顧的統(tǒng)治者同樣也無力拯救國家,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患。
從《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這一標題中,我們就可以明白,在朝代和制度的不斷更替中,沒有哪一種制度是完美的,也沒有哪一種制度是完全不合理的,每一種政治制度都有功也有過,有得也有失。沒有一種制度是不論古今皆可用的,政治制度在制定時一定是考慮了當時的時代情況的。政治制度是一朝風貌的根基,也是各朝興衰變遷的源流。我們在評價一種政治制度時不僅要辯證地看待,更要結合其時代背景,而不能單純地以現(xiàn)代的眼光評價過去的政治制度。
錢穆先生是史學界鼎鼎大名的大師,不過念書之時,也沒讀過他的幾本書,印象寥寥。幾日前師大一位故人在微信告訴我,近日正重讀錢穆,然其滿篇崇古,著實讓人不忍卒讀。在他的鼓動之下,我便挑了錢穆先生最薄的一本書——《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探究竟。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賓四先生的講稿整理而成。全書選取了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來講,這五個朝代大體可代表中國歷史之全進程。錢穆先生從人事和制度兩方面重點考察一朝一代之政治得失,制度方面則側重政府組織、財政稅收、銓選制度與國防兵制,四項都可謂是立國之本。錢穆先生在自序中便清楚地解釋了他完成此書的意義,他談到“要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絕不該忽視中國傳統(tǒng)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傳,把秦以后政治傳統(tǒng),用專制黑暗四字一筆抹殺。因于對傳統(tǒng)政治之忽視,而加深了對傳統(tǒng)政治之誤解?!笨梢?,錢穆先生并非堅定不移的崇古,而只是作為一個嚴謹學者為中國傳統(tǒng)政治正名,這是他講《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第一要務,我以為可以概括為“破除誤解”。此外,錢穆先生還說道:“制度必須與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變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視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會隨制度而轉變。因此只想把外國現(xiàn)成制度,模仿抄襲。甚至不惜摧殘人事來遷就制度。就歷史經(jīng)驗論,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變?!边@一觀點我想可以概括為“人事、制度配合論”,即人事與制度均不可偏廢。
錢穆先生從漢代、唐代、宋代、明代再到清代,一條線講下來基本上中國王朝制度的脈絡就十分清晰了。一個朝代不到兩萬字的篇幅,從闡述政府組織中皇室與政府之關系、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關系,以及選舉制度、經(jīng)濟制度、兵役制度,一代政治制度之特點、政治之得失立現(xiàn)。環(huán)視當今,恐難再有人能出其右。
掩卷而思,從秦至清兩千年的傳統(tǒng)政治,不能簡單說它是專制政治,但是客觀而言,除了很多寶貴經(jīng)驗之外,也有很多流弊。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進程似乎是越走越狹隘,到最后的清代部族政權將之前的優(yōu)良政治傳統(tǒng)幾近耗光。用錢穆先生的話說“我們講政治制度,有一些確實是制度,有一些則只能叫做事件或法術。制度指政而言,法術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說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術則出之于私,因此沒有一定恰好的節(jié)限”,他又說“論漢代,西漢可說是制度,東漢則多半出于光武私心。論唐代,確實可說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則有許多只算是一種法術。明代,有許多只能說它是一些事,不能說它是一些制。尤其是清代,可說全沒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據(jù)著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們許多的私心。這種私心,可說是一種部族政權的私心,所以全只有法術,更不見制度。”回頭來看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一些政令,方才明白原來每一項均有來歷有出處,有出于公的制度,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有私心的權術。歷史、大眾、精英、權謀與制度這一切具有裹挾力量的因素將國家的走向推向未知。錢穆先生從嚴謹?shù)臍v史研究中總結出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四大走向或者說是趨勢:
一是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權的傾向。國家統(tǒng)一是政治上應該絕對爭取的,但如何使國家統(tǒng)一而不要太偏于中央集權,能多注意地方政治的改進,這是我們值得努力之第一事。
二是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的傳統(tǒng)政治,已造成了社會各階層一天天地趨向于平等。這一點可能與大家平日的想法有差距。錢穆先生說的平等并非西方普世價值中的“人生而平等”,而是指貴族、大門第的沒落,中國社會自宋以下,造就了一個平鋪的社會,平鋪了就不見有力量。用句時髦的話來講就是中產階級的消亡與缺失。
三是長治久安,是人人希望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知識分子,至多也只能維持三代。實質在講中國知識分子在綿連幾世的皇權面前自感卑微。結果便是皇權的日益尊貴,而經(jīng)銓選制度進來的知識分子所代表的政府之權的日益卑微。
四是中國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再訂一個制度來防治它,于是有些卻變成了病上加病。這也被當代的管理學家稱之為“錢穆制度陷阱”。而且錢穆還有一個可能與今天社會共識相矛盾的.觀點,他認為由歷史事實平心客觀地看,中國政治,實在一向是偏重法治的,即制度化,而西方近代政治,則比較偏重在人治在事實化。
大師的書往往不僅讓人學到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人思考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從古至今都在困擾著我們,或者說是今天的解決方案也未必讓人滿意。所謂讀史以鑒今,今天我們的政治已經(jīng)走上了一條新路,傳統(tǒng)政治的積弊,雖是歷史,同時也還是現(xiàn)實,依然有其現(xiàn)實意義。英國哲人羅素曾說:“講哲學,至少有一個功用,即減輕一點人的武斷?!卞X穆先生說:“講歷史,更可叫人不武斷。因為事情太復雜,利弊得失,歷久始見,都擺開在歷史上?!?/p>
回顧自身,讀書不多,武斷不少,到如今方才正本清流,開始有些許獨立思考。拉通來看,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這種毀滅重生的螺旋趨勢吧,只是悟的早與晚的問題。
今天拜讀完錢穆大師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掩卷沉思,寫一些自己的感想。
書更正了我的歷史觀,我原以為民國以前的朝代都是封建社會,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秦漢以前夏商周戰(zhàn)國春秋時代的才是真正的封建社會,包括秦漢以來的完成統(tǒng)一的歷朝歷代都是中央集權政權。
以前我以為中央集權就是皇帝說了算,屬于專制獨裁,其實這觀點也是錯誤的。錢穆大師分析了秦漢宋明清五代,我個人認為是相權和皇權相互博弈制衡,共同組成中央集權政治,天下不是只有皇帝一個在管理。歷史上,往往是皇權去侵害相權,造成相權和皇權失衡,給未來留下了隱患。
學到了歷史意見和時代意見的辯證看待。教育我看待歷史某個事件或人事,不能只以時代意見去評價思考,要考慮歷史意見,應該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歷史的局限性”。
歷朝歷代每一項制度的制訂,制訂人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沒有惡意,但隨著時間流逝,人事就會慢慢把一個原本好制度,變成一個壞制度。所以政策制訂要隨時代發(fā)展,不斷修正發(fā)展,如果死守老制度,早晚老制度會阻礙社會發(fā)展,最終不可收拾,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只好推倒重來,好像掉進了循環(huán),怎么都掙脫不了。
國家的財富,一定要藏富于民,或者說藏富與地方政府。如果一個國家的財富,都集中在中央政府的話,那地方政府就會慢慢失去發(fā)展繁榮的動力。
。
錢穆先生在本書中只講了漢、唐、宋、明、清這五個朝代,每個朝代分幾大點詳細介紹其政治制度與人事,文字簡練生動,最讓我觸動的觀點是:“分析政治制度應結合現(xiàn)實,站在當時人們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以現(xiàn)代的觀點去一味批駁。”
以前我在認識中國古代史的時候總是習慣的戴有有色眼鏡“封建社會”的黑暗,但是錢穆先生在書中否定了這一觀點,他認為中國自秦以后就不能成為“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社會嚴格意義來講是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社會。每個時代都有適合其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制度,我們不能用當今制度的先進性去否定歷史。如今學習歷史,是為了在先人走過的道路上反思受絆、摔倒的原因,從而避免重蹈覆轍,以此更省時更順利地向前走。
作為中國人,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件值得驕傲的事。一則歷史與文化聯(lián)系,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二則我們有太多值得以史為鑒的東西,制度便是其中最有意義的一部分。書中一直強調制度與人事是分不開的,所以更可以通過了解以前的人事來分析制度的得失。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書名中,“歷代”二字不可少。通過錢穆先生的敘述,各個朝代的制度都聯(lián)系起來了。整本冊子可分為橫縱兩個維度,縱向維度來看即按照漢唐宋明清的歷史發(fā)展順序,橫向維度來看,錢穆先生從每一個朝代的政府組織、考試制度、經(jīng)濟制度、兵役制度……方方面面出發(fā),總結各個朝代興衰得失的原因。為結合人事,古人已經(jīng)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很好的范例。很高興地看到,現(xiàn)今有許多制度與古代是有本質上的相同之處的。如考試制度,雖具體實施方式與古時不同,但本質都是為了高效率選拔人才。就這樣,在新時代前行之路上,我們回頭看,是為了知道曾在哪里摔倒,而不再走回頭路——這大概也是錢穆先生寫此書的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是,我們要正視自己的錯誤。錢穆先生如此詳細地分析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我們從小到大的歷史教科書總是將某項制度或事件的積極意義用大字標出來,而消極意義總是用小字書寫,錢穆先生的小冊子則不同,其得失的篇幅幾乎均等,甚至分析過失更多一些。但這有何妨,對于歷史上制度的評價,只有贊同與不贊同,并無正確與錯誤。我就對其中說“省”是個不詳?shù)拿Q,建議以后去除的觀點不贊同。省區(qū)只是一個劃分,而如何統(tǒng)治才是制度真正該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也從中明白,面對不同的人對歷史的評價應帶有批判性眼光,既不可一味輕信,也不能一口否定。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1000字,以古鑒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讀后感,歡迎閱讀!
錢穆先生的這本《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在他一九五二年五次演講講稿的基礎上校正潤飾而成,擇漢、唐、宋、明、清五代從中央與地方政權組織、官吏選拔、稅收以及防衛(wèi)制度等幾方面進行了分析評價。此書雖不是錢先生一直想寫的中國政治制度史,卻足以達到序中所舉的目的,即檢討中國傳統(tǒng)政治,廓清對傳統(tǒng)文化的某些誤解;同時梳理出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流變及其背景,以供建立現(xiàn)實制度參考。
正如序中所言,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傳,把秦以后政治傳統(tǒng)用“專制黑暗”四字一筆抹殺。而我們所受教育,也大體給我如此印象。然而通讀本書,才覺并不盡然。自漢代以來,并不能將歷朝稱為皇帝的“家天下”,因總體而言皇帝和政府在財政、職權方面是存在一定界限的。如漢制,九卿中的大司農管全國田賦收入,支銷國家公費,而少府管理工商業(yè)的稅收,充當皇室私用,皇室不能用大司農的錢。再如唐制,政府的最高命令實際由三省中的中書省擬撰,皇帝只限于畫敕而止;詔書隨后行至門下省,若門下省反對此項詔書,可將原詔批注送還;門下省復審手續(xù)完成后,即送尚書省執(zhí)行。只是到了明代,明太祖廢去中書省,只留下中書舍人管理和抄寫文書,政府權力被大大削弱。及至清代,雍正設軍機處,此后政府重要政令皆由皇帝與軍機大臣在軍機處密議。此其一。其二,皇帝的言行是收到監(jiān)督的。如漢制,三公中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監(jiān)察范圍包括皇帝。再如唐代有諫官,屬門下省,專向皇帝諫諍過失。
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最低一級政府中間有很多級,以人心而論,自然是人往高處走,其結果必然是最優(yōu)秀的人才集中到中央和高層,而基層則難以吸引到必要的人才。這一局面實在是歷朝歷代逐步演化而成的,早在漢代時,地方政府只分郡、縣兩級,全國一百多個郡,一個郡管轄十個到二十個縣,郡太守的階位俸祿和中央的九卿相似,因而縣官的地位并不卑微。然而到了唐代,地方政府名義上還是兩級,但全國分為十道,中央派出觀察使巡視監(jiān)察,實際停駐地方,成為地方更高一級的長官。當今的省卻是始于元朝,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不能放心地方政府,于是在宋制路、府州、縣之上設行中書省,由中央官員統(tǒng)治地方,簡稱行省。明清承此制,而清朝更是將明代臨時的總督巡撫變?yōu)橛谰玫模胤焦俚募墑e就更多了。至此,縣官已被壓得太低。
科舉制度也是辛亥革命以來備受抨擊的,但這一制度對于兩千年來社會的發(fā)展確有巨大作用。首先,科舉制度起到了開放政權的作用,使得政權不再掌握于封建貴族和士族門第;其次,由于政權的開放,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學而優(yōu)則仕,貧苦的讀書人可以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即使是宰相的子孫,若成了紈绔子弟,其家也就漸漸敗落;再者,科舉考試雖然不可能絕對公平,且也有可能篩去真正有才之人,但它使人才選拔有了相對公平的標準,較之漢代的鄉(xiāng)舉里選和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應是一大進步。但科舉制度也有其流弊。其一是造成了“萬般為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加之中國社會歷來重農抑商,于是世人都愿走讀書入仕之途,聰明才智皆用于此,一方面求官者過多,仕途充斥,另一方面工商業(yè)得不到發(fā)展,近代逐漸落后。其二是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人才。考試難免要定標準,如唐代之考律詩,明代之考八股文,本意是選拔真才,客觀上卻斲喪了許多人才。
每當大家滔滔不絕地談論中國歷代政治時,“封建君主專制”總是第一個被引用的詞眼。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理所當然地認為中國古代政治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在近代經(jīng)歷過黑暗的侵略史后,更全盤否定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光輝之處。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作者錢穆向大家說明了幾千年的中國政治史也有它爭奇斗艷的一面,讓我們對古代政治有了另外的感悟。
中國過去的政治縱要說它專制,也不能不認為這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開明專制,它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決定一切。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政治主要是兩條線,中央與地方的權力之爭,皇權與相權之爭,這兩股力量的交鋒相錯最終是中央戰(zhàn)勝地方形成中央集權,皇權打敗了相權導致丞相被廢除。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中國領土之大,人口之多,自給自足的小農經(jīng)濟難以滋養(yǎng)民主制度的土壤。我們更應該了解古代政治并非真是極端的君主專制。漢代的中央政府里面三公九卿,唐代的三省分制劃分了中央的權力,并且各機構之間互相牽制,就是皇上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也不能隨意發(fā)號施令,如果他真要一意孤行,那么終究是要被歷史淘汰的。唐代皇上頒發(fā)命令需要先由中書省制定,門下省審批,最后由尚書省執(zhí)行。就是封建專制嚴重的清代,也只能說是部族專制,仍非皇帝專制。因為皇帝個人并沒有掌握整個主權,皇帝只是代替了宰相的一部分權力。我們也許不曾知道明制常朝有兩種:一種叫御殿,即在大殿內朝會議事;一種叫御門,即到奉天門,讓老百姓也可以見面說話。清朝故宮的午門是預備皇帝和民眾見面的陽臺。這樣的古代制度類似我們今天民主政治的蹤影。所以,對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我們不能一言以蔽之,把它批得一無是處。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冗官現(xiàn)象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宋代冗兵冗官現(xiàn)象嚴重是導致其衰敗的重要原因,明代時期也同時存在這樣的問題。明制地方行政制度最低一級是縣,縣上面是府和州,又往上是省,即承宣布政使司,這三級之后還有三個分司。這樣紛繁復雜的行政體系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對比起今天中國當今的行政部門也隱藏同樣的問題,部門之多,職責不明確,責任推諉。所以中國之將來,是如何把社會政治上種種制度來簡化,繼續(xù)徹底地進行政治改革,不再重蹈歷史的覆轍。
一項好制度,若能永遠好下去便將使政治窒息,再不需要后代人來努力改善,惟其一切制度都不會永久下去,才使我們在政治上勇往直前。制度也只是歷史事項中的一目,人類整部歷史便沒有百年不變的,每項制度之變有其可變的限度,在變動中導出它不變的本源??v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每當改朝換代之后總會有新的`制度來統(tǒng)治新的時代,不斷地尋求與本時代相適應的制度。所以當我們回首歷史時,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歷史觀評價歷史,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或肯定。同時我們更明白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只有與時俱進,找到符合實際的才是最好的。
歷史終是客觀事實,是一個個的偶然與片段組成的結合點。歷史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不對的是我們不注重歷史,不把歷史作參考。
之前看過《興盛與繁榮》中國社會的超穩(wěn)定結構后,又看了一下此門??傮w感覺是一點,歷史太復雜,往往用一句話概括時,會多少顯得有些片面。
來說說《中》,此書以中國歷史上幾個統(tǒng)一的,有代表性的王朝講起,漢、唐、宋、明、清一個朝代。
書中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像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現(xiàn)代制度的選擇,不應拋棄過去,而全學西方。中國的政治發(fā)展了那么多年,必然有其可取之處,不應一棒子打死。發(fā)展的不好的,必然會滅亡,像埃及,印度等這些古文明。而中國的文明生存下來了,必然有可取之處。
(這個觀點挺恰當,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我是個憤青,希望著,少有所學,老有所養(yǎng)。每個人都能靠自己,過的好一點,沒有那么多黑暗。希望著能有些改革)很同意一句話,gdp是沒有意義的,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去了,才是好的。當然,生活水平的某一側面可以通過gdp反應出來。在現(xiàn)在的中國,可能沒有更好的指標來衡量。只是唯gdp論要不得。
另外一個觀點是中國并不十足是一個專制國家,至少在漢代,唐代不是,皇權和相權是分開的。而清朝是。
說到漢朝,作者認為,這是吏治最好的一個時期,官員人數(shù)少,只有中央和地方兩級,官員之間的流動也可以。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還可以,三十稅一?;实酆驮紫?,皇帝就好像現(xiàn)在的國會,宰相就相當于美國政府。宰相提方案,然后皇帝通過。中國也有像漢武帝奪權的時候,但是大部分,宰相起管理的作用。
漢朝的選舉制造是舉薦制。舉薦制也有一個不公平的地方,因為古時候有書的人并不多,帛,有錢人才有,所以也有這樣一種問題。
再到唐朝,宰相權被分割,成了三省六部制,不過,這個還是有相權的。吏治和漢代就有差距了,縣的數(shù)量增加了。再說租庸調,應該是很合理的,可是后來由于實行的問題,被放棄了,成了兩稅法。漢朝采用科舉制了,選拔人才更有效了。府兵制的軍事制度,后來也帶來了問題了,軍事割據(jù)。
到了宋朝,宋朝太羸弱了,所以,軍事上,以防守為主的府兵制,浪費很大,不敢進攻收復,而且還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從別的地方看來,是太祖沒有能多活幾年,就被弟弟害死了。在行政上,地方也無權,所以造成無法強勢。這個中間也有個問題,經(jīng)過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對于道德禮術已經(jīng)崩壞了,如何保證統(tǒng)治,似乎也就這樣是最合理的了。
到了明朝,太祖取消了宰相,所以就有很多問題了。成了皇帝專制。雖然后來有個內閣大學士一職,可是大學士一職是官位很低的。雖然太祖還說過,太監(jiān)不得干政,可是明朝的太監(jiān)干政是最厲害的?;实鄄辉敢馀t了,讓太監(jiān)代勞,太監(jiān)成了“真皇帝”。太祖還實習了,“吾養(yǎng)兵千萬,不費民間一糧”,開始是好的,可是這個制度經(jīng)過那么多年,也有變壞的時候,200多年過去了,竟沒有敵過清兵。
明朝的選舉制度還是科舉,可是已經(jīng)變成八股文了。對于八股文,作者是這樣理解的,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律詩。
到了清朝,對于清朝,作者是貶低的,中間用的我們之稱是:“中國人”,當然我覺得用“漢人”更確切一點,可見錢先生對于清朝是痛恨之極了。前朝治國都還是制度,而清人治清則用的是法術。法術的大概意思是暗的,暗的意思就是皇帝直接指揮群臣,通過詣的形式,可是對于外人是保密的,所以一個部門中皇帝單獨發(fā)號司令,都可以跟皇帝交流,所以你不知道你的同事跟皇帝說什么了,一個部門都在猜忌中,什么事也做不了。清人的統(tǒng)治以滿貴族為基礎,故清人設置官職,一漢就有一滿,并且,漢人是低一等的。同時,把東三省設為禁地,清朝同蒙古,西藏等結盟,蒙古人還可以被封為親王,而漢人是不可能的。真正漢人當官的地方就是本部十八省,像蒙古,西藏,東三省都不可以有漢人開墾。而除了元和清,其他朝代士人為官,沒有像這種統(tǒng)治集團的存在。像李氏集團,像劉氏集團等等,這些聯(lián)系的存在是很薄弱的。
最后還論證了,中國為什么只能選擇革命而不是改革。因為清朝背后是整個滿族,如果要讓皇帝放權,這些滿貴族是一定不會同意的。
看了之后,對于作者對于朝代的論述,有些還是挺贊同的,可是,歷史真的太復雜,有些地方還是有失偏頗。
前段時間,我們中青二班三支部主要學習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模塊,幾位老師的精彩報告和實踐教學,讓我對“民主政治”這個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充滿興趣、充滿熱情地讀起了史書,特別是渴望重回中國歷朝歷代尋求政治體制的發(fā)展和變化。于是,我讀起了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就我國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jiān)察、財經(jīng)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介紹和對比,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xiàn)代中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可以說,該書是一本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非常精彩。
首先談談對漢朝的認識。可以說,漢朝是吏治相對較好的一個朝代,官員總體人數(shù)少,只有中央和地方兩級,而且中央和地方官員之間的流動屬于正常行為,沒有高低之分。漢朝的經(jīng)濟發(fā)展也還可以,“三十稅一”,總的來說老百姓的稅收是相對低的。皇帝和宰相分工也非常明確,君權和相權大致是并列的,宰相具有管理政府的實權。漢朝的選舉是舉薦制,理念是很好的,不過舉薦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就是只有富人才有條件讀書,窮人失去讀書和當官的機會。
再談談唐朝,唐朝和漢朝時我國歷史中最為鼎盛的時代??纯刺瞥恼误w制,相權被分割了,分成了三省六部制,不過呢,相權還是有的,只是相互牽制罷了。地方管理和漢代就有差距了,縣的數(shù)量增加了。再說選舉,漢朝是采用科舉制的,這個制度對于選拔人才更有效了。府兵制的軍事制度,后來也還是出了問題了,形成了軍事割據(jù)。
書中談的的第三個朝代是宋朝,宋朝是文人治國,但政治體制太弱了,特別是軍事上,以防守為主,不敢進攻,節(jié)節(jié)敗退。宋代的中央政府的首領宰相被進一步削掉了軍權和財權。而錢先生在表現(xiàn)士族政府對于皇權的退讓時,以宋初宰相讓座的緣由出發(fā)對于歷史演變剖析的入木三分。宋之于唐,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而已。只能說有變動,卻不能說有建立。宋之于唐,似東漢之于西漢,有事而無政。有形勢推遷,無制度建立。
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了宰相,這個對于太祖本身來說是沒什么問題的,但給后面的皇帝埋下了禍根。取消宰相意味著皇帝專制,對于打江山取得政權的太祖來說,是可以的,但是越往下的后代,實際上是很多困難的。雖然后來也新設了內閣大學士,但此職位官位太低,作用不大。到了后面,甚至還出現(xiàn)了太監(jiān)干政,皇帝的事情讓太監(jiān)代勞,太監(jiān)成了“真皇帝”,長期以往,被清兵取代也是必然。明朝的選舉制度還是科舉,可是已經(jīng)變成八股文了,按作者錢穆先生理解,八股文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律詩。
最后,是關于清朝,對于清朝,我和作者錢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如果說前朝治國理政都還是制度的話,那么清人治國只能說是玩弄法術了。清代的中央政府在錢先生眼里就是一個部族統(tǒng)治的工具,以至于皇帝的集權達到了最高峰——設立了軍機處。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清朝背后是整個滿族,他們首先考慮的是部族的“私利”,以致后面發(fā)生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等,想要得到清人的絕對支持,那是很難的,甚至有一部分勢力是反對的。
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的文字雖然不多,但貴在語言精辟、觀點鮮明,在歷史中看歷史,以其必然性、偶然性和當時的實際要求來檢討得失?!吨袊鴼v代政治得失》的總結也很精彩,它基于對歷史上傳統(tǒng)政治體制的歷時性分析,得出對中國當代政治制度現(xiàn)狀及未來政治發(fā)展態(tài)勢的預判,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在理。在我看來,我國文化的得失能夠被錢先生簡潔明了,深入淺出的娓娓道來,確實佩服。
前不久看了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書中主要討論了中國歷代的政治制度。通過這些勒定成文,看似硬梆梆的制度,向我勾勒出古代的政府這一政治機器是如何運作的,通過這些政治制度,也似乎朦朦朧朧的看到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士大夫,古代的官吏甚至古代的平民百姓們,他們過的什么樣的生活。雖然寫得是制度,但是因為它背后所反映出來的人的生活,人的一舉一動,而顯得活潑,從而使其本身也迷人起來。
以上這些,是讀完這本書后的一些感性,抽象的認識,接下來這些就是一些理性的,具體的認識,即讀完這本書,我學習到了什么。
書的內容很多,我挑其中的三點來說。
第一,我了解到了人事和制度的區(qū)別。什么是人事呢,就是用人以治事,關鍵在于人。制度呢,就是一些法令法規(guī)等等。人事靈活而制度穩(wěn)定。一個政治機器的運作是即需要人事也需要制度的`,二者要相互配合才能維持一個政府的運作。有好的人事卻沒有好的制度,比如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把政權全都操在自己手里,三公九卿只是名位高而無實權,這樣做,當你是一個好皇帝的時候自然是風調雨順,可是如果皇帝壞了,而政權又全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沒有了約束皇帝的制度,那么政府的運作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這就是“有事無政”有好的人事而沒有好的制度帶來的弊端。同樣的,有好的制度而沒有好的人事也會出問題。比如唐代有賬籍制度,每隔幾年來對各個地方的人口進行普查,通過人口數(shù)量來分配土地,收稅等等,這是一個比較健全的制度。但是這種制度需要經(jīng)常的調查,登記,改動,校對,這些繁瑣工作做久了,人們難免偷懶馬虎,這種人事的松懈使得這一制度后來也崩潰了。所以說,不僅要有好的制度,也要有好的人事,二者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維持政府的運作。
第二,我了解到了制度的特點。一、制度會隨著人事的變動而變動,因為制度說到底是由人來制定的,要了解某一時代的制度先要了解那個時代的人事。二、制度總是有利有弊,評價某一制度的時候,要注意它的時代性,要設身處地的站在那個時代進行評價才顯得真實而客觀,不能亂開上帝視角,以當下時代的意見來一筆抹殺歷史。三、制度的出現(xiàn)與成熟必定伴隨著某種需要,包括外在的需求和制度設立內在的用意,雖然時過境遷,我們可能不了解,但是也不能隨意揣測。四、各項制度之間絕不是相互孤立的,一定是相互配合的。
第三,關于制度運用的實例我有了一些了解。比如漢代的大一統(tǒng)局面其實和當時的政治制度,考試制度有關。從漢代選舉“孝廉”開始,中國歷代的選舉或者考試都是分區(qū)定額的,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地區(qū)和經(jīng)濟文化進步的地區(qū)都一樣的照人口比例來考選,因此,中央政府里,永遠有全國各個地域的人民來參加,中央政府永遠代表著全國。同時各個地方又都是郡縣制而非世襲,郡縣長官由中央指派,一般也避用本縣人使得地方政府避免陷于地方性,這樣大一統(tǒng)的局面才能維持。
書中內容豐富,先寫這三點啦。
讀了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其主要論述了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教育選舉、經(jīng)濟賦稅、國防兵役制度,從制度誕生的背景和歷史的沿革演繹來分析,在歷史中看歷史,以其必然性、偶然性和當時的實際要求來檢討得失,讀讀此書也有利于把歷史電視劇看得明白一點。由此我聯(lián)想到了當代的中國。
對于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是否需要象中國目前這樣,搞越來越加強的中央集權確實是個疑問,管理范圍過大,層次繁冗,能否管好,能否根據(jù)各地不同情況來統(tǒng)籌兼顧,始終是個問題。這方面美國做的比較好,它的每個洲擁有足夠的權利來根據(jù)自身條件來確定法律、財政、經(jīng)濟發(fā)展政策,這樣能減少行政層極,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完善地方政治。封建政治發(fā)展中,漢代的地方政治一直為后人所稱道,應該值得借鑒。當然美國和中國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們畢竟改革開放才二十年,在國民經(jīng)濟還不太發(fā)達,人民生活水平還不太高的情況,集中力量辦大事或許是個較好的選擇。
接著是關于政治與現(xiàn)實的關系。漢代君權和相權大致是并列的,而到了明代,朱元璋把相權的大部分拿到了自己的權利范圍里。這些變革與制度本身特點、制度的發(fā)展以及人事都有關系,當然更重要的是符合現(xiàn)實需要。但是朱元璋對宰相的廢止實際上是為維護個人權威和獨裁服務的,那么作為“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如何讓制度跟隨現(xiàn)實而變遷,如何讓制度的變遷真正為老百姓服務似乎應該作為目前的發(fā)展標竿。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上,對制度的完善和變革該如何做。八十年代,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拉開了改革的序幕,并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內證明了這個論斷的無比偉大光榮正確,那么“實踐標準論”同樣適用于現(xiàn)在以及以后的制度變遷,只要充分把注意力放在人民群眾那去,充分發(fā)揮老百姓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揚民主和自由而不只是說一套做一套,相信制度一定能夠越來越適應現(xiàn)實,那樣偉大光榮正確才名副其實。
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本書名《故事新編》,但這本書對于現(xiàn)在,本質上還是一本老書。毫無疑問:我們是站在歷史后來者的角度上的。對于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偏向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看法,倒是和特里爾的想法相近。我要說的是,束縛和拘泥不要那么多:我們或許走的不是最正統(tǒng)的社會主義道路。
但是,每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奮斗歷程,我們走的一定是充滿中國特色的,最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是本沒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道路自信。探究道路自信是為了什么呢?我想是在當代。
世界的未來,歸根到底是年輕人的。青年人不只是青春正富,如日方中,而且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新鮮事物敏感,對真理追求心切。他們頭上的棱角,還沒有被世故磨光因而一往直前,銳不可當。振興中華的最主要希望在年輕人!振興中國社會科學,振興政治學的最主要希望也在年輕人!
社會發(fā)展的基礎在教育,教育的基礎在教師。因此,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教育事業(yè)的成敗,教師隊伍思想道德建設的方向決定著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所以說,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
通過師德師風學習使我認識到,新時期的教師道德內涵的根本是“愛國”。“愛國”、“強國”是我們根本的精神支柱。做為學生的引路人,我們的教師不可能全是共產主義者,但必須全都是堅定的愛國者。他們必須了解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屈辱史、斗爭史、創(chuàng)業(yè)史、建設史;堅定地樹立起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fā)展中國的信念,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黨的基本路線;了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特點;明確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我國發(fā)展的宏偉目標;能夠堅持發(fā)揮學科教學的主渠道和主導作用,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
新時期的教師道德內涵的基礎是“精業(yè)”是解決“怎樣教育”的問題。中華民族歷史上有“業(yè)精于勤”的傳統(tǒng)“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敬業(yè)精神。教師勞動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只有專心致志,苦練內功才能在三尺講臺上站穩(wěn)腳跟,才能做到教好書、育好人。
新時期的教師道德內涵的基本要求是“愛生”。教師節(jié)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具有鮮明的職業(yè)特征,我們培養(yǎng)的是跨世紀的人材,要求培養(yǎng)的對象有堅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豐富的學識,有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作教師要把對學生的愛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做到公正、寬厚、仁愛、有責任心、有事業(yè)心。以文明的教態(tài)、淵博的學識,高尚的師德給學生以如沐春風的教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懂得關心、理解他人,引導學生對社會和人生充滿積極樂觀的看法。
新時期教師道德信念的基點是與是俱進的“自信”精神。也就是解決“人為什么活著”的問題。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動力,需要偉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自信者自強。做為新時期的教師,只有抓住“愛國精業(yè)、愛業(yè)、自信”這教師道德的內涵,才能養(yǎng)浩然正氣,立為師根本,才能鍛煉就合格的人民教師“靈魂工程師”的重任。
參加縣20__年“雙聯(lián)行動”人才支撐培訓,我受益非淺,感觸頗多。此次培訓雖然課程不多,但是由于采用干部分類導向培訓,針對性很強,讓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在黨建理論、黨性修養(yǎng)、經(jīng)濟工作、政治體制改革、法制知識、干部管理、法律法規(guī)、雙聯(lián)行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參加這次培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和收獲:
首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小平同志于20__年提出的,他詳盡地闡述了中國為什么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重大問題。通過學習,本人深刻體會到,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變化,形勢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深入。不斷學習、善于學習,努力掌握和運用一切科學的新思維、新知識、新經(jīng)驗,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決定因素。只有堅持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終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才能領導人民群眾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跳出思維定勢,拓展思維視角。
這次培訓,通過對“兩會”精神的學習,增強了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的基礎,對今后農村的發(fā)展和基層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通過學習,科學發(fā)展觀是以胡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又一個重大戰(zhàn)略思想,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__關于“三個代表”重要論述一脈相承??茖W發(fā)展觀的提出,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一個突出成果,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發(fā)展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對發(fā)展思路、發(fā)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是改革和開放三十多年來經(jīng)驗教訓的最精辟的總結。做好群眾工作是當前工作的中心,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不能偏。群眾利益無小事,不關心群眾的合法利益必然會招致群眾的反對。只有認真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切實轉變干部作風,矛盾不積累。要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傾向,深入基層,聽取群眾意見,認真對待群眾訴求,及時把各種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不讓矛盾積累。目前,雙聯(lián)工作正在緊張推進中,做好扶貧攻堅和群眾路線工作尤為突出,必須提高認識,整合農村資源,堅持干部幫扶和群眾致富相結合,爭取推薦雙聯(lián)向縱深發(fā)展。
第三,通過培訓,使我感到了責任重大。一個星期的面授學習,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堅持學習,勤于思考,不斷充實自己。同時要學以致用,根據(jù)客觀實際,在認真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jīng)驗,敢于進行大膽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多向有經(jīng)驗的同志學習、交流,接受、學習新事物,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多向先進鄉(xiāng)鎮(zhèn)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我個人來講,要埋頭苦干,在工作中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要頑強拼搏,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要甘于奉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以上是參加這次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在今后能多參加這樣的學習培訓活動,使自己的視野得到開闊,理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我也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新福星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近期,按照我局黨總支及機關黨支部統(tǒng)一部署要求,我認真參加了每周黨員政治學習活動,重點學習了系列講話精神、《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勞動紀律管理實施細則等。通過學習教育,本人感觸很深,對相關內容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從而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拒腐防變意識和能力,提高了保持清正廉潔的自覺性,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在思想上筑起黨風廉政建設防線和思想道德防線?,F(xiàn)將心得報告如下:
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履行職責。
近年來,在新的形勢下發(fā)生了一些新變化,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有些問題甚至比較突出,比如理想信念動搖,思想觀念陳舊,黨員意識和執(zhí)政意識淡薄,帶領群眾前進的能力不強,難以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事業(yè)心、責任感不強,思想作風不端正,工作作風不扎實,脫離群眾;思想理論水平不高,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能力不強,缺乏解決復雜矛盾的能力,有的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不強,有的甚至軟弱渙散,不起作用。
1、要警鐘長鳴,筑牢防線。任何腐化、腐敗行為都是從思想的蛻化開始的,都有一個思想演變的過程。因此,把牢思想這一關是最有效的預防,加強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們一時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要認識到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為自己造“罪”。
2、從嚴自律,管住自己。作為一名工會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從方方面面嚴格要求自己。在大事上一定要涇渭分明,小節(jié)上時刻從嚴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腦子里要有明確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清清白白從政,踏踏實實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堅持求真務實,扎扎實實干好工作。
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堅決貫徹求真務實的要求,推進各項工作更快發(fā)展,就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我們要使求真務實成為行動的準則,貫穿和體現(xiàn)在各項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去。要有求真的精神。具體到我們工會工作者來說,就是堅持把職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履行工會職能,服務職工,廉潔盡責。
2、要有務實的作風。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實在人,既是處事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創(chuàng)業(yè)為政的基本準則。踏下心來做事、實打實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得到群眾的贊譽。
3、要有實干的行動。實干,是共產黨人的作風;認真,是共產黨人的品格。我們要繼續(xù)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遇到困難不縮手,干不成功不罷手,以實干求實績,以實干求發(fā)展。
三、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
做為一名工會工作者,要切實解決職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抵制腐敗,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起到一名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嚴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總之,廉政建設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一是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二是要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守局黨總支制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服從領導安排,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認真履職,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三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增強廉政意識,增強紀律和法制觀念,做遵紀守法、廉潔從政、勤政為民,切實轉變作風、務實高效、開拓創(chuàng)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赤水供電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只有全黨思想和意志統(tǒng)一了,才能統(tǒng)一全國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這里,我圍繞全會提出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幾點要求。
第一,堅持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次全會在鄧小平同志戰(zhàn)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應有之義。我們之所以決定這次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就是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體角度考慮的。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xié)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實際上,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于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過世了,沒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lián)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jīng)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黨在全國執(zhí)政以后,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fā)生了嚴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國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同世界上一些地區(qū)和國家不斷出現(xiàn)亂局形成了鮮明對照。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fā)展要求的。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相比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要求,相比人民群眾期待,相比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實現(xiàn)國家長治久安,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真正實現(xiàn)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干部隊伍。我們要更好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fā)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guī),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xiàn)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設,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把各方面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
第二,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會決定提出的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條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十年**結束不久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我國發(fā)展的歷史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鄧小平同志說: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經(jīng)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我們要通過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時,要處理好活力和有序的關系,社會發(fā)展需要充滿活力,但這種活力又必須是有序活動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洶涌也不行。
我們講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撐這種精神和信仰的強大物質力量。這就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發(fā)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更能為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更能在競爭中贏得比較優(yōu)勢,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
第三,以經(jīng)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fā)揮經(jīng)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全會決定用“六個緊緊圍繞”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突出強調以經(jīng)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fā)揮經(jīng)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經(jīng)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
當前,制約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少集中在經(jīng)濟領域,經(jīng)濟體制改革任務遠遠沒有完成,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jīng)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jīng)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中說:“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jīng)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xiàn)實基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jīng)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xié)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
第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20多年來,我們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這個目標,推進經(jīng)濟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xiàn)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實現(xiàn)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極大增強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已經(jīng)初步建立,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fā)育還不充分,特別是政府和市場關系還沒有理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發(fā)揮受到諸多制約,實現(xiàn)黨的提出的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戰(zhàn)略任務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經(jīng)濟體制改革,但必然會影響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這一方向協(xié)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huán)節(jié)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在我國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xiàn)象。特別是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
1月7日,中共中央、__、__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__、__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作為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作為根本目標,堅持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積極深化改革,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書記__,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張高麗出席會議。
在講話中強調,政法戰(zhàn)線要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實施好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動搖,又要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指出,要正確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既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也領導人民執(zhí)行憲法法律,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帶頭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覺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實施。要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和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的關系。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統(tǒng)各單位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xié)調一致開展工作。黨委政法委要明確職能定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領導政法工作,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強調,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務。要處理好維穩(wěn)和維權的關系,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堅持系統(tǒng)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發(fā)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wěn)定工作。
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zhí)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fā)態(tài)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指出,政法機關要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肮?,廉生威?!币獔允芈殬I(yè)良知、執(zhí)法為民,教育引導廣大干警自覺用職業(yè)道德約束自己,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樹立懲惡揚善、執(zhí)法如山的浩然正氣。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zhí)法者,站穩(wěn)腳跟,挺直脊梁,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zhí)法。要靠制度來保障,在執(zhí)法辦案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設置隔離墻、通上高壓線,誰違反制度就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法藏身。
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牢固確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該由自己行使的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強調,我們的政法隊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犧牲的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有堅強戰(zhàn)斗力的隊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落實從優(yōu)待警的政策措施,幫助干警解決實際困難。要按照政治過硬、業(yè)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zhí)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隊伍的政治靈魂。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政法隊伍建設第一位,不斷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思想基礎,堅持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隊伍要敢于擔當,面對歪風邪氣,必須敢于亮劍、堅決斗爭,絕不能聽之任之;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必須豁得出來、頂?shù)蒙先?,絕不能畏縮不前。要加強紀律教育,健全紀律執(zhí)行機制,以鐵的紀律帶出一支鐵的政法隊伍。要提高干警本領,確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項任務。要以最堅決的意志、最堅決的行動掃除政法領域的腐敗現(xiàn)象,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強調,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加強領導、協(xié)力推動、務求實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好堅持黨的領導、更好發(fā)揮我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就做好20__年政法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要認真貫徹黨的和__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及各項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總目標,把握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總要求,堅持穩(wěn)中求進、改革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方式、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科技信息應用、改進政法宣傳輿論工作為著力點,深入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和過硬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政法工作現(xiàn)代化水平。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出席會議。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各單位負責人,各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政法各單位負責人,中央和國家機關及軍隊、武警部隊負責人參加會議。(新華網(wǎng)北京1月8日電記者楊維漢)。
我最喜歡的書莫過于錢穆的歷代政治制度得失,摘取了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幾個朝代從管理制度框架上去說,看這一類講歷史的書的時候,會暫時從身邊的瑣碎上抽離,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的歷史過程中,滾滾車輪下旁窺到人的悲歡、日常、限制、反抗、妥協(xié)。
這本書2016年買的,到現(xiàn)在反反復復地看了四年,經(jīng)常放在手邊,時看時新。從過去歷史政治制度上看得到現(xiàn)在的一些縮影,對古人懷有悲憫,對現(xiàn)代只覺個人無力。我不是學歷史專業(yè)的,經(jīng)常在想,歷史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么。從通俗來說是,以史為鏡??赡軓臍v史里去映射出來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架構的認知,對自我的定位,在社會中的自我定位。
也不知道別人看完書,過一段時間能記得多少,這書看了四年,也無法提煉出來到底告訴了你什么,唯獨留下了就是各種感受。常態(tài)是對于歷史,知之甚少,多數(shù)是熱衷的是各種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其他的各種娛樂劇,大多都是符號化的印象。
最近又撿起來翻翻看,真是結合當時心境當時環(huán)境,時看時新。
今天讀完了《先秦卷》,簡單談幾點理解。
1、本卷對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重要流派(儒法道等)的主要政治思想觀點和其思想發(fā)展歷程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梳理闡述。
2、商朝神權與王權交織,用人活祭和普遍的神靈崇拜倒是有點類似阿茲特克帝國。
3、春秋以來,周朝舊的政治體制開始解體,思想家們提出了各自的理想國,雖然形態(tài)各異,但是對統(tǒng)一的追求和或明或暗對君主專制制度的支持是思想家們最大的共同點。對統(tǒng)一的執(zhí)著可能跟周天子臣民這一共同的身份認同有關?!对娊?jīng)·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弊鳛橹芴熳臃址獾闹T侯,結束亂世再造天下成了最終極的政治桂冠。而為何君主專制制度的情況較難理解。我想可能有幾點原因:一是君主\圣人被認為是作為貫通天地人三者的存在(君主就是“王”字那一豎),這使得君主獲得了獨占政治權力的法理性;二是分封制的解體導致官僚治理的郡縣制成為了時代發(fā)展的方向,權力依附于君主的官僚階層鞏固了君主專制制度;三是在前現(xiàn)代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大一統(tǒng)與君主專制制度具有內在聯(lián)系,這一點和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的發(fā)展內在原因是由于從城邦國家發(fā)展到一個跨地區(qū)跨種族的大國一樣。
從東周后期開始一定程度上富含貴族共和民主成分的分封制逐步瓦解,以商鞅改革后的秦帝國為代表的軍事官僚實體逐漸成為歷史發(fā)展的主趨勢,秦帝國的倒塌并未影響政治思想家們對王權主義君主專制制度的信仰,后面歷朝歷代雖然各種政治調解手段措施層出不窮。
但總的來說反而朝著不斷強化君主集權的方向發(fā)展,直至清朝集封建專制統(tǒng)治術之大成,皇權空前膨脹,也造就了一個被自家皇帝痛罵“寡廉鮮恥”的官僚階級,竟然在嘉慶年間發(fā)生天理教叛亂打進紫禁城的的千古奇談,這表明密不透風的統(tǒng)治機器看似依然不可侵犯,但社會的內臟已嚴重病變。
舊的歷史演進路徑已然走進死胡同,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打斷了傳統(tǒng)的歷史進程,也給今后的政治思想家們帶來了截然不然的思想資料。
基督教的政治思想、伊斯蘭教的政治思想和傳統(tǒng)中國的政治思想有挺多的相似之處,前兩者是一神教,后者崇圣崇道,本質上都是道統(tǒng)法統(tǒng)歸于最高統(tǒng)治者所有,之下有著官僚體制,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介入社會生活,一般社會成員沒有政治權利沒有獨立人格。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今天準備了關于呼嘯山莊的讀后感20__字。此書描寫了主人公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yǎng)后,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后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對于愛的理解,我僅限于對親人之間,朋友之間的愛的理解,對于愛人之間的那種愛,我并不是很理解,但看完《呼嘯山莊》之后,我感受到了那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感情,因為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希刺客厲夫對凱瑟琳的那種深沉的愛。
全文由見證所有事發(fā)生的老管家丁耐莉之口來講述,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敘述,而聽眾就是房客洛克烏德先生,以一種講故事的形式向讀者展現(xiàn)這個跌宕起伏,情感復雜的成年舊事,整件事發(fā)生在幾十年中,但是每一件事都讓人印象深刻,每一段感情都讓人為之唏噓,這種細致的寫作手法也許就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魅力所在。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33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