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分為年度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和周教學計劃等不同層次,以滿足不同教學需求。請大家參考下面的教學計劃范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教學計劃。
1、熟讀,疏通文意。
2、積累重點實詞。
3、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內容,總結學法。
1、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
2、揣摩人物的語言特點。
3、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學法指導與適當點撥相結合。
認識治學要刻苦,提高修養(yǎng)的重要性。
重點:重點實詞的積累。
難點:揣摩人物的語言特點。
一課時。
1、熟讀,疏通文意。
2、積累重點實詞。
3、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分析其性格特征。
4、探究內容,總結學法。
談話導入:回憶學習古文的方法。
2、介紹作者,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2)自主學習,積累重點詞語。(方法:查看法)。
4、再讀課文,合作學習。
合作翻譯,疏通文意。(方法:加字法,推斷法。形式:兩兩合作,全班展示。)。
5、熟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孫權怎樣勸學的?
(2)當呂蒙推辭了,孫權又怎樣辦呢?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3)沒有達到勸學的目的,接下來,孫權怎么辦呢?
(4)從上面的勸說可以看出孫權勸學的什么特點?
(5)呂蒙學習以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看看魯肅有什么反應?
進一步挖掘,深入文本: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結合對文中人物語言的揣摩,你看出文中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
6、拓展延伸: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作者運用什么手法來突出人物的?
2、呂蒙由不學到學有所成的變化給你哪些啟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
2、積累文言詞語,背誦全文;
3、了解荀況對于學習的意義、作用、態(tài)度等的論述;
4、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必要,須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注重誦讀,在反復誦讀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領悟和提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學生通過探討了解學習之道,了解學習是完善自我,獲得教養(yǎng)的重要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2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兩個普通班的學生,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內容的時候,針對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抓基礎,重視朗讀教學,重視與實際相結合,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重視方法的知道,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文本的生成,在不斷的追問中由學生自主生成問題并合作探究予以解決。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辯證認識學習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1、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系。
2、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4教學過程4.1第二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一、導語: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梢娭R的重要性。那么獲得知識的途徑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孔子則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學習的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荀子的《勸學》再一次走進荀子的精神世界。共同探究有關學習的道理。(板書‘勸學’)。
二、解題:
三、探究:
※那么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讓我們端起書來齊讀一遍課文,再一次熟悉文章內容。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
※課文中心論點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處?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使觀點更具權威性。(《陋室銘》孔子曰‘何陋之有?’)。
※“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包括哪些方面的意思?(為什么說學習不可以停止呢?)。
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因為學習的意義很大,所以學習不能停止;(古人對這方面非常的重視,如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而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過渡)縱觀全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觀點?
※那么我們就共同的來看看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的闡述學習的意義的?誰來讀一遍這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勇者無畏。
※提問:第二段用了哪些比喻?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出示幻燈片)。
四、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青”“冰”是將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性質加以對照,說明后者高于前者,用來比喻人們經過學習,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學習之前,智力發(fā)達程度也高于學習之前。論證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客觀事物、、變化過程、、發(fā)展、提高)。
※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既經改變,則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性質上去,用‘煣使之然也’來比喻學習可以改造人的品性這一重大作用;(客觀事物、、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小結:由物及人,這五個比喻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達,不犯過錯。
※追問:這三組設喻從總體上看,都是為了論證“君子博學、、、、行無過矣”這一論點的。既然如此,在“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這句話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則“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可見這一組設喻是前兩組設喻的總括,由此順理成章的引出作者的觀點。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出示幻燈片)。
“活到老,學到老?!币粋€人從出生以來,就與學習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通過什么方式,他總是在學習中得到不斷地完善,繼而讓自己的生命豐富和充實起來。可以說,學習對提高每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境界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離開了學習,人生就成為了一片空白。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子停頓。
(2)、利用課文注釋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3)、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
(4)、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開卷有益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知的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樂知者”。
(1)、理解、運用文中的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4)、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自讀質疑、合作探究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
(利用多媒體)。
1、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2、播放動畫故事《司馬光砸缸》。
3、顯示春秋時代的一個故事: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據以上三則資料,提問:(多媒體顯示)。
(1)、由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這首歌是《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我們能想到有關三國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誰知道司馬光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同學介紹)。
(3)、請哪位同學用現代漢語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師曠勸晉平公學習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中的師曠很巧妙地點明,老年時讀書雖然趕不上少年和壯年時,但與摸黑走路相比較,還是好得多。從而成功地說服了晉平公,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活到老,學到老。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同時也說明,開卷有益的道理。
1.了解《資治通鑒》及司馬光。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言實詞和虛詞。
2.領悟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自主、協作、探究。
教材、工具書。
(一)介紹作者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借助注釋通讀課文。
2.朗誦欣賞。
3.學生誦讀課文,注意停頓。
(三)翻譯理解課文。
1.翻譯五字法:留、替、調、補、刪。
2.翻譯課文,并思考回答相關問題。
3.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和性格。
(四)成語積累與運用。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題探討。
1.提示:課文通過故事,告訴我們道理。
2.課文主題: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寫作特點。
以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
(七)課堂練習。
詞義,語氣。
(八)讀書名言。
(九)作業(yè)布置。
1.課后作業(yè)。
1.了解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重點)。
2.在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激勵學生熱愛學習,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重點)。
2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多層次朗讀:。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大聲朗讀。讀出感情。(分角色)背誦全文。
生自讀,結合注釋讀準字音,師隨機指定學生朗讀,注意停頓,出示全文節(jié)奏劃分,生再次大聲朗讀。
2.疏通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劃出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例:謂: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只是/就:從事/遂:于是。
重點句: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理解為:我難道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應理解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三、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明確故事情節(jié):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板書)。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味人物形象:
孫權:(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不悅、責備之意,后一句語氣較為委婉,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淖约旱那猩眢w會來談,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希望呂蒙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學。)。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贊嘆)。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然后降低學習的難度,接著介紹了學習方法“涉獵”及目的“見往事耳”,最后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確實大有好處,最終使呂蒙無可推辭,充分體現了孫權的善勸。
2.呂蒙是這么做的.?
辭以軍中多務——乃始就學(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魯肅如何“贊學”?
通過神態(tài)(大驚)、語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及動作(結友)等描寫方法寫出了魯肅對呂蒙學習取得進步的驚嘆與贊美,而呂蒙在面對魯肅的稱贊時,調侃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可見兩人關系融洽。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卓有成效以及呂蒙學有所成。“拜蒙母”,“結友”極其鄭重,足見魯肅對呂蒙的敬重,體現魯肅的敬才、愛才。
五、感悟反思。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
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干。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成語積累: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鸥?。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鼱柼?/p>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勘葋?。
1.掌握文中涉及的重點文言詞的含義。
2.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正確翻譯課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對話,評說人物特點。
3.領悟開卷有益的道理。
1.重點:理解并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詞語及兩個成語,把握文意。
2.難點:品味人物對話并據此評說人物形象的特點。
一課時。
1.方法:自讀法、質疑文題法、討論法等。
2.準備:課件。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曾有這樣一個故事: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嗎?知道這位小英雄是誰嗎?對,他就是司馬光,司馬光不僅是一位機智勇敢的好伙伴,也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學家、史學家,在他的著名書籍《資治通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有一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曾隨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后又占領荊州,在麥城生擒關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深受吳王孫權常識。但他年青時不愛讀書,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孫權多次勸他學習,他總是找各種借口推辭,還說自己一介武夫,只要會領兵打仗就行了,這不,孫權又來勸學了,這次結果如何呢?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1.師范讀,生聽讀,注意正音斷句。
(老師先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大家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同學們想不想向老師一樣將課文流利地背誦出來呀?其實這并不難,只要我們把這遍文章的字音讀準了,停頓讀清了,文意讀明白了,再加上反復誦讀,同學們就一定會比老師背誦得更好,大家有沒有信心?下面就讓我們從第一步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結合課本上的注釋,讀準字音,讀出停頓。開始,生自由讀文。
2.生試讀(其它同學認真聽,并在讀音的停頓方面給予評價),生評議,師隨機糾正。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譯課文,圈點勾畫疑問之處,(先自已獨立思考,邊讀邊譯。后交小組討論,最后提交全班交流)小組討論解決或師生全班共同解決。
1.演讀課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對話中的語氣、神態(tài)、心理,評說人物形象特點。(板書:對話善勸肯學敬才)。
(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懂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要真正要將古文吟誦出來,還需要讀出文章的語氣、語調,把握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的'語氣,對于不同的文章,我們讀出語氣的方法是不同的,)下面請同學們找出孫權與呂蒙對話兩句話,結合標點和人物身份,討論一下孫權的這三句話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言為心聲,我們通過孫權對呂蒙這一番既嚴厲又包含關懷的苦口婆心的勸告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這個人有什么特點?)。
試著按照前面的方法,對魯肅和呂蒙的對話也揣測一下,想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
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呂蒙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賽讀,嘗試背誦。
2、與《傷仲永》比較閱讀,找出異同點)。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司馬光編寫的目的在于能給后人一些啟示,里面的很多人,很多事對于我們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啟迪的,王安石先生也曾寫過一篇關于學習的文章叫《傷仲永》,同是寫學習,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議議,說說。
1.課下搜集與學習有關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3.以《方仲永巧遇呂子明》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最后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話:“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1、積累“當涂掌事”“但”“涉獵”“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詞語的含義。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3、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重點:通過朗讀、圈劃,理解孫權勸學的過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脈絡。
難點:了解“鑒于往事,資于治道”的寫作意圖。
新授課。
一課時。
1、我們已經學習了《為學》,作者彭端淑鼓勵他的子侄輩們立定志向,努力學習。今天,我們再學一篇勸學的文章,《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2、齊讀課題,說說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么?
“勸”。
3、圍繞“勸”字,你會產生哪些問題?
預設:誰勸誰?為什么勸?怎么勸?勸的效果怎么樣?
4、我們圍繞這些問題,來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思考:文中是誰勸誰?他們的身份分別是什么?用筆在文章中劃一劃。
明確:孫權勸呂蒙學習。“權謂呂蒙曰”,積累“謂”的含義“對······說”。
孫權是君王,從他對呂蒙的稱呼“卿”和自稱“孤”可以看出。(“卿今當涂掌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卿:古時君對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孤:君王自稱。
呂蒙是一名臣子、武將。孫權對呂蒙的稱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從“辭以軍中多務”看出他掌管的是軍隊,是一名武將。
2、那孫權因什么而勸(武將)呂蒙讀書呢?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文章,圈劃一下。
明確:“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即“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眳蚊刹粌H僅是武將了,還要協助孫權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學習了。(請學生再讀一遍)。
追問1:這句話該怎么讀?
明確:雙重否定,肯定語氣,有股不容置疑的國君的威嚴?!?!”表示情感強烈。
追問2:那呂蒙去讀書了嗎?沒有?!懊赊o以軍中多務”。呂蒙推托了??梢姡胍獎穹蚊勺x書,是一件難事兒。
3、那孫權是怎么勸的?圈畫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明確:“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追問1:請大家結合課下注釋,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說一說。不理解的詞圈出來,我們一起討論討論。
翻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成為博士嗎?只應當廣泛閱讀,了解往事罷了。你說軍中事務多,哪個像我?我常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p>
追問2:孫權是從哪些方面來勸他的?(孫權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確:明確告訴呂蒙讀書的目的是增長才干(目標);呂蒙讀書是有時間的,是有可能性的(條件);現身說法,告訴呂蒙讀書是有效果的(預期效果)。
追問3:老師把“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改成“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當涉獵,見往事?!蹦膫€更好?(從孫權勸學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明確:原句好。先找出區(qū)別。改句少了“邪”“但”“耳”這些語氣詞。原句語氣比較舒緩,委婉、親切、誠懇地告訴呂蒙勸他學習目的是讓他增長才干,孫權想讓呂蒙心悅誠服,而不是用權力來壓制他去學習。同時感受到孫權作為君主的那種大氣、圣明。
明確:不能。如果調換的話,會與呂蒙爭鋒相對;原文的寫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決呂蒙思想上的誤區(qū):以為孫權勸他讀書是為了讓他成為博士。
4、“勸”的效果怎么樣?從哪里看出?
明確:效果不錯?!懊赡耸季蛯W?!?/p>
魯肅過尋陽,“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年齡比呂蒙長、權職比呂蒙高,聽了呂蒙議論后情不自禁地贊美呂蒙,可見,呂蒙經過學習,才略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于是決定“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與他深交,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5、教師小結:本文寫了孫權勸呂蒙讀書,他從讀書的目標、條件和預期效果這三方面來勸說呂蒙。后來,呂蒙泛覽群書后,才略上有了驚人的進步,從一個將才成為了像魯肅一樣的帥才。呂蒙取得的進步,離不開自己的努力,也多虧了孫權的勸說。
1、接下來,我們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讀一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權、呂蒙和魯肅,其他同學旁白。
2、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從往事中借鑒,對治理世道有輔助作用),命名為《資治通鑒》,主要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4、老師送給大家一首詩。《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李發(fā)明。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2.掌握有關文學常識。能力目標:
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情感目標:
學習呂蒙虛心接受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品味人物對話時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也許你因為貪玩耽誤了學習,你感到困惑;也許因為基礎差,你掉隊了,你感到失望。沒關系,三國時期的呂蒙會告訴你該怎么辦。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孫權勸學》,去借鑒呂蒙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精神。
二、分析題目。
針對題目,你們會提出什么問題1孫權是誰?
2他勸什么人學習?3學習效果如何?
4誰能夠證明呂蒙學習突飛猛進?
用大屏幕顯示孫權、呂蒙、魯肅的介紹。a孫權(181-252),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chuàng)建者。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據有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fā)了東南地區(qū),促進了東南地區(qū)經濟的繁榮發(fā)展。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yè)?!?/p>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薄秴菤v》。
b呂蒙(178-220),東吳國大將。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陽)人。少年時不讀書,以膽氣稱,后接受孫權勸告,讀了許多兵書、史書,智勇雙全。跟隨孫權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將軍。倍受孫權,魯肅的信賴。魯肅死后,掌管東吳軍事,率軍暗襲荊州,擒殺關羽父子,名揚三國。殺關羽后不久病死。
c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縣)人。三國時吳王的得意謀臣,倍受賞識。從小喪父,靠祖母撫養(yǎng)。他少有大志,輕財好施,喜歡習武騎射。魯肅也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績是倡導、促成并終身不易地竭力維護孫劉聯盟,使三足鼎立之勢能夠形成三、作家作品1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世稱涑水先生。他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2《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書名“資治”,說明本書編撰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宋神宗評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彼抉R光自己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p>
四、出示目標。
五、生字注音。
六、范讀文章。
七、疏通文意。
八、分角色讀。
九、人物形象。
十、課文啟示十。
一、對比分析十。
二、拓展延伸。
1、讀書名言。
2、讀書事例十。
三、本文小結。
好讀書。
讀好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重點)。
2.在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激勵學生熱愛學習,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重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多層次朗讀:。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大聲朗讀。讀出感情。(分角色)背誦全文。
生自讀,結合注釋讀準字音,師隨機指定學生朗讀,注意停頓,出示全文節(jié)奏劃分,生再次大聲朗讀。
2.疏通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劃出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例:謂: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只是/就:從事/遂:于是。
重點句: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理解為:我難道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應理解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第二課時:
三、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明確故事情節(jié):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板書)。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味人物形象:
孫權:(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不悅、責備之意,后一句語氣較為委婉,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淖约旱那猩眢w會來談,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希望呂蒙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學。)。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贊嘆)。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然后降低學習的難度,接著介紹了學習方法“涉獵”及目的“見往事耳”,最后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確實大有好處,最終使呂蒙無可推辭,充分體現了孫權的善勸。
2.呂蒙是這么做的?
辭以軍中多務——乃始就學(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魯肅如何“贊學”?
通過神態(tài)(大驚)、語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及動作(結友)等描寫方法寫出了魯肅對呂蒙學習取得進步的驚嘆與贊美,而呂蒙在面對魯肅的稱贊時,調侃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可見兩人關系融洽。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卓有成效以及呂蒙學有所成?!鞍菝赡浮?,“結友”極其鄭重,足見魯肅對呂蒙的敬重,體現魯肅的敬才、愛才。
五、感悟反思。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
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干。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成語積累: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鸥?。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鼱柼?。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勘葋?。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封建社會下農民處境有所改善的三個方面,以及封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狀況的具體體現(尤其是農業(yè))。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封建社會的進步性,以及學生“自讀書、自質疑、自求索”的能力。
3.覺悟目標:使學生了解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在當時的'影響,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執(zhí)教者:張中華。
授課班級:高一(13)班授課時間:3月18日。
第七節(ji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如何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2.背誦全文。過程與方法。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教學重難點。
1.每組比喻所包含的意義。
2.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的內在聯系。教學過程:
二、研習課文內容。
(一)研習第一自然段。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二)研習第二自然段。
1.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這些事例有何特點,它們包含的意思分別是什么?2.這一段是從哪方面說明“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的?3.學生背誦此段。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點撥)。
(三)研習第三自然段。
1.找出這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2.本段用了哪些比喻句,這些比喻句包含的意思分別是什么?3.這段是從哪個方面論述中心論點?4.學生背誦此段。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點撥)。
(四)研習第四自然段。
學生分組研習本段。問題設計:
1.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本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是怎樣論證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明確)。
三、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
背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以“知識”為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寫一個精彩段落。
1、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
2、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分析荀子的論證方法。
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論證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就是學習。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獲取更多的知識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勸學》中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學習要掌握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復習上節(jié)課文言知識(幻燈片)。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對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你們都掌握了嗎?
二、整體把握。
這篇文言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怎么勸的?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如何論證?
又怎么勸?
第二段,論述了學習的作用,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可見學習既有意義又有作用,咱學不學?
怎么學呢?
看來同學們都很會學習,荀子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借鑒一下,看他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對我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齊備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或學習態(tài)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對你們有沒有什么啟示?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一定要堅持專一,善于積累。
四、小結。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學習態(tài)度走進高三,圓大學夢。競賽式搶答。
明確:學不可以已。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
“青取之于藍。寒于水”比喻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繩。其曲中規(guī)”說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故木受繩則直。則利”說明外力可以改變事物進一步引出“君子博學。行無過矣”總結上述觀點,進一步說明學習對人的重要意義。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比喻論證。
“吾嘗。聞者彰”說明學習可以彌補不足。
“假輿。絕江河”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能力。
“君子。物也”總結說明學習對人的作用。
生答:“學”
(提問學生有哪些學習方法)。
齊背第三段,
思考回答。
學習要善于積累(從哪里看出來的)“積土成山。故江海”(怎樣理解這句話)。
正反比喻學生理解,師引導。
學習要堅持(從哪里看出來)。
“騏??社U”理解分析。
正反比喻學習態(tài)度要專一。
“蚓。躁也”理解分析。
生回答,各抒己見。
作業(yè):
1、做拓展卷。
2、寫一篇小文章。
要求: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1、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
2、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重點:
分析荀子的論證方法。
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論證方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就是學習。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但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獲取更多的知識呢。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勸學》中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學習要掌握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復習上節(jié)課文言知識(幻燈片)。
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對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你們都掌握了嗎?
二、整體把握。
這篇文言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作者是怎么勸的?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如何論證?
又怎么勸?
第二段,論述了學習的作用,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可見學習既有意義又有作用,咱學不學?
怎么學呢?
看來同學們都很會學習,荀子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學習方法,我們一起來借鑒一下,看他的學習方法能不能對我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齊備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學習方法或學習態(tài)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對你們有沒有什么啟示?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一定要堅持專一,善于積累。
四、小結。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學習態(tài)度走進高三,圓大學夢。競賽式搶答。
明確:學不可以已。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
“青取之于藍。寒于水”比喻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繩。其曲中規(guī)”說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故木受繩則直。則利”說明外力可以改變事物進一步引出“君子博學。行無過矣”總結上述觀點,進一步說明學習對人的重要意義。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比喻論證。
“吾嘗。聞者彰”說明學習可以彌補不足。
“假輿。絕江河”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能力。
“君子。物也”總結說明學習對人的作用。
生答:“學”
(提問學生有哪些學習方法)。
齊背第三段,
思考回答。
學習要善于積累(從哪里看出來的)“積土成山。故江?!保ㄔ鯓永斫膺@句話)。
正反比喻學生理解,師引導。
學習要堅持(從哪里看出來)。
“騏??社U”理解分析。
正反比喻學習態(tài)度要專一。
“蚓。躁也”理解分析。
生回答,各抒己見。
作業(yè):
1、做拓展卷。
2、寫一篇小文章。
要求:用一個寓言故事;用五個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體的比喻。
1、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
2、疏通文意,揣摩對話語氣,分析課文人物形象。
3、誦讀課文,理解課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揣摩語氣,分析人物。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3、簡介文中的三個人物。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魯肅:學識淵博,孫權的謀士。
1、試讀課文和注釋兩遍,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組探究無標點無注釋的白文,給白文斷句。
3、交流展示斷句成果,點撥斷句的簡單方法。
4、聽音頻朗讀,讀準字音和句讀。
5、齊讀課文。
1、對照注釋,獨立譯文,若有疑問,在小組內合作探究。
2、生提出未解決的疑難或教師出示文中重難點字詞。
謂: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當涂:當道,當權豈:難道。
辭:推托以:拿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博士:學官但:只涉獵:粗略地閱讀。
往事:歷史及,到了……的時候論議:談論議事。
3、譯讀課文,并把課文分兩層、
4、分角色表演課文,探究對話。
(點撥:對話形式呈現故事,找出文中對話揣摩語氣,勸說有藝術等。)。
1、思考:
(1)文中的人物,文中的三個人物,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你更喜歡誰?說說理由。
(2)從文中的故事里,你獲得了什么啟發(fā)?
2、交流展示。
3、歸納提升。
(1)孫權:關愛部下善勸;呂蒙:聽取意見;魯肅:愛才敬才。
(2)開卷有益,學無止境,學有所成等。
同學們,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我們正處在學習知識,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的黃金時期,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但愿大家趁著好時光,多讀書,收獲成長!
設計微型試題(出題者要有正確答案),并在小組內展開互測互評。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五個字,每個字2分,共10分)。
(2)解釋下列加點字或者詞語。(十個字詞,每個字4分,共40分)。
(3)翻譯下面的句子。(兩個句子,每句15分,共30分)。
(4)結合課文提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一個問題20分,共20分)。
本文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第一板塊“求學之道。本文的內容是:論述后天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提出積累、專心的學習方法,勸學。本文的特點是:詞匯豐富,包含“勸(勸勉)”、“于(從)”等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還含有“于”、“”等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的現象;句子淺顯,“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等句子淺顯易懂;內容充實,闡述了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最后一段還提出了學習的方法;比喻新鮮,選用“冰水為之”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設喻,新鮮形象。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豐富的實詞虛詞和詞類活用現象,句子的翻譯,用生活中事物設喻并進行說理的寫作方法。高一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認知上,對文言文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句子翻譯等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情感上,對學習的重要性和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法、研習法等多種自主學習方法。
三、目標分析。
(一)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本文中實詞虛詞的意義和詞類活用等現象;
2.能對本文中的句子進行翻譯并背誦全文;
3.能說出本文中的比喻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探究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誦讀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學習的重要性。
2.體會積累、專心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點。
能說出本文中實詞虛詞的意義和詞類活用等現象。
(三)教學難點。
能說出本文中的比喻特點。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點撥法、多媒體展示法等服從學生需要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讀學習重要性的文章,古今中外,浩如煙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其中一篇經典,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題目叫做“勸學”。它為什么會成為經典?學完之后我們就會有具體的感受和深切的理解了。
(二)介紹學習方法。
每人在自主誦讀中自主疏通整理,進而自主獲得,獨立過關。在此基礎上,聽取同學和老師的發(fā)言,從中獲得啟發(fā),深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每誦讀一次,就要讓自己對課文再熟悉一步,經歷四次誦讀后,就能開口背誦。
(三)字詞之學,梳理字詞音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每人獨立誦讀課文,邊誦讀邊梳理字詞的音義,一個也不放過,每個都要過關;邊看課文邊注意下面的注解,沒有注解的隨時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從它原有的義項中查找答案,再適當參閱手頭資料;還是不懂的先用鉛筆坐上記號;時間12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后,每人在小組內主動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能解決的參與全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
然后小組檢測。每人出兩三個字詞音義的題目,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后教師檢測,發(fā)課前準備好的試卷,當堂測驗。
(四)文句之學,梳理句子意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每人獨立誦讀課文,邊誦讀課文邊梳理句子意義。要求逐詞逐句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無法獨立解決的可參閱手頭資料,還是無法解決的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8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后,每人在小組內主動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能解決的參與全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
然后小組檢測。每人出兩三個句子翻譯的題目,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后教師檢測,隨即抽點同學進行句子翻譯,同學一邊翻譯,教師一邊評價并講解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五)內容之學,梳理表達內容。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說說本文寫了什么內容,先用一句話說說中心論點,再用幾句話分說各段內容,要求簡潔、準確、全面,隨時在備用紙上寫下來,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并相互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然后自我完善。之后教師隨即抽點,全班同學隨時插話,及時評判。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
一句話:學不可以已。
第一段:論述學習的意義: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能彌補自己的不足。
第三段:論述學習的方法:積累、堅持、專心。
在此基礎上,讓每人對本文的“學習”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說說感想,或說說評價,或說說疑問。要求真誠、深刻、新穎。每人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教師隨機抽小組代表發(fā)言。
最后教師也提兩個問題讓學生現場討論:作者“勸學”是基于怎樣的人生觀?本文所“勸”之“學”,在內容上跟今天的完全一樣嗎?請緊扣課文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人向全班同學介紹,邊介紹邊互評和自評。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與學生交流。
作者“勸學”是基于“人性本惡”的觀念,因為第一段他認為,后天改造能改變原來的形態(tài),可見他認為原來人生是惡的,沒有修養(yǎng)的,需要通過后天的學習來改造,使之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同時,從這里也可以發(fā)現,他的所“勸”之“學”,雖然有跟今天一樣的知識方面的學習,但重點可能還是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學習。
(六)技巧之學,梳理表達技巧。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通過梳理說說本文在表達技巧上的最大特色及其表達效果;結合具體的語句,形成個性化的理解。時間10分鐘左右。
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每人不少于1分鐘,不超過2分鐘。然后推選出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理解: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運用比喻來使所講觀點“學不可以已”通俗易懂,而且生動新鮮。荀子運用比喻有以下三個特點:1.高度生活化,所用的比喻都是每人生活中所熟悉的。2.比喻豐富。3.比喻角度有變化,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進行比喻。
在此基礎上,學生有不同見解的可以現場提問,現場討論。只要有道理,就要給以肯定和鼓勵。
(七)美讀背誦。
全班齊讀,現場背誦,現場默寫。
(八)了解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位于今山東蘭陵縣)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fā)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后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九)總結學習收獲或啟示。
下課前,每人說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啟示。要求總結收獲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時間2分鐘左右。
(十)課外篇目推薦。
李建強《〈勸學〉賞析》。
胡格非《從〈勸學〉看〈荀子〉的寫作特色》。
荀子《勸學》全文。
1掌握和積累“中”“參”“知”等文言字詞,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意,學習比喻論證方法。
一、導入。
以荀子的“性善論”導入,提出荀子如何勸學的問題。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跟著錄音默讀這篇課文,注意字詞的讀音,朗讀的節(jié)奏和停頓)。
齊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教師出示文言字詞,進行歸納和總結。
2、理清論證思路。
解決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荀子是如何勸學。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三、品讀語言,學習論證法。
荀子在論述的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教師以第二段為范例指導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第三、四段相對應的比喻,并闡述其說明和學習相關的道理(從文本中找出相關語句朗讀翻譯,再進行闡述)。
教師小結。
四、拓展訓練:你認為荀子的觀點過時了嗎?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運用比喻論證法寫一組句子闡述一個道理。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7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