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的理解和解讀,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圖和用心。以下是一些膾炙人口的讀后感文章,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
福樓拜曾說:“你問我讀什么書好,讀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靜?!痹谂c《蒙田隨筆》的接觸中,總感覺這個世界就在你面前無辜地對你說:“我本來就如一個簡單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嘆息和眼淚把我復雜化。”
蒙田生活在文藝復興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當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亂和黑暗之時,當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個靈魂,繼而侵噬他們的自由和安寧之時,蒙田毅然選擇重返蒙田城堡,堅守內(nèi)心一方寧靜之地。瘋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靈的自由和平靜,而這份自由和平靜正是語言質(zhì)樸平淡、風格率性的《蒙田隨筆》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觀察者。在蒙田隨筆中,他結合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淵博的知識洞察和揭露人類縱多共同的情感。他獨特的見解深化了人們對自我的認識,同時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
在《論憂傷》中,有一句這樣的話“痛苦得變成了石像”,當人們對情感達到了極致,靈魂似乎瞬間脫離且失去了控制肉體的能力。平凡的肉體經(jīng)受不起世間的至喜至悲,突如其來的強烈情感,不管它給我們的是一眨眼間的黑暗還是光明,都有可能成為刺殺我們的隱形匕首,此時理性對情感的約束就有了必要。
在如今這個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許多的人渴求停下來,渴求大腦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論無所事事》中引用的盧卡努一言“大腦也無所事事,就會胡思亂想”正是直指大腦“休息”的可怕之弊。當然我并不是贊同人應該無休止地忙碌,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休息”。當我們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務后,我們的大腦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說的“如果不讓大腦有事可做,有所制約,他就會在想象的曠野中馳騁,有時就會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亂的年代里隱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讀書、思考和寫作。他給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維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虛、墮落。我們要讓自己的大腦休息并不代表讓它夢幻地運轉,而是選擇讓它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徜徉。否則真正累垮、腐蝕我們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覺叢生的無所事事。
再看蒙田的《論發(fā)怒》,在這一章中,蒙田贊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張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強調(diào)節(jié)制。將怒火壓制在平靜的外表下是對心靈痛苦的折磨,但當發(fā)怒失去了理性,我們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憤怒所控制,因此人們要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學會理性面對自己的情感。
蒙田雖然是評論家,但他的隨筆論證沒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風,他反而運用了親切活潑生動的筆調(diào)向我們闡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誠地向讀者描繪自身的矛盾。讓我們對“自知”這一人生命題更為深思。
雖然隔著時間和空間的遙遠距離,但從《蒙田隨筆》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蒙田對教育的看法會讓我們覺得他確實像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現(xiàn)代人。無論是在《論學究氣》中,還是在《論對孩子的教育》中,蒙田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判斷能力的鍛煉都給予高度重視,并極為反對應試記憶教學。如果擁有知識卻毫無本事,那么對知識的記憶就是荼毒學生判斷力的罪魁禍首,是扼殺創(chuàng)造力危險的劍,而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就是外表華麗的骷髏。那么正如蒙田所說的“你就會看到學問的處境會和以前一樣能夠凄慘”。學習、受教育的過程應該是完善自我而不是剝奪自我的過程。當蒙田談到哲學因被詭辯蒙上蒼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學生對它的接受成為一種壓力時,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話“如果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為其沉重的精神負擔,那么總有一天人類會被自己的創(chuàng)造壓垮”,若真是如此,那該有多可悲。作為哲學宗旨的美德,蒙田認為我們應該“認為它棲身于肥沃豐饒、百花盛開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復雜化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那么在看待現(xiàn)實生活時,如果我們能本著簡單的心態(tài)自然地面對,興許我們的世界就會減少許多的矛盾和壓力。
當然,我對《蒙田隨筆》的解讀僅是冰山一角,而在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隨筆》堪比一朵綻放于圣潔天山之巔的雪蓮。它的字里行間都滲透出蒙田對生活恬靜淡然的態(tài)度,是身處浮躁社會、行色匆匆人們的靜心劑。走近《蒙田隨筆》,喚醒塵封已久心靈的自由和平靜。
讀后感又來啦!以下就是來自隨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蒙田隨筆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和借鑒。
看了《蒙田隨筆》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觀點在我看別的書時就接觸過了,原來他是法國文藝復興后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xiàn)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峻研究的學者。讀完他的書,讓我重新認真反思了一下自己,雖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淵明也說過:“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p>
蒙田說:“自然的造化可謂巧奪天工,倘若我們的相貌毫無相同之處,那就會人獸不分;倘若我們的相貌完全相同,人與人就無法辨別。”這句話給了我好大的啟發(fā),是啊,這和馬克思思想里的所謂“事物都具有共性和個性”的觀點大概有異曲同工之妙吧,所以,從來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斷,而且兩種見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不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里,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一個人只要善于學習,從以往事件中汲取經(jīng)驗便足以使自我變得更聰明。如果誰能記得曾經(jīng)受到過的傷害,以及使他們情緒發(fā)生變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為未來的變化和自己的處境作好思想準備。由此,蒙田認為用經(jīng)驗來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為事情永遠不可能相同,只有推開門才能知道門是開是關,因此,蒙田提倡要我們“認識你自己吧”。曾經(jīng)我看過一些書,其中有《認識你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想這些書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還有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說,讀書能明智,能獲得樂趣。但是,倘若讀得過度,變成書呆子,便只剩興味索然了。此外,可能還會傷害身體,而快樂和健康卻是我們最寶貴的,倘若結果竟弄到有損身心的地步,那么我們就拋開書本吧。從來我都沒有想過我們可以拋開書本,從我讀小學開始,我就認為書本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東西,我們不能拋棄它,因為它能帶給我們知識和不一樣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讀到這里的時候,突然覺得蒙田說出來埋藏在我心底深處的話,誠然,書籍對我們很重要,很有意義,可是如果我們一味地看書,那我們可能不會有機會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會,甚至可能由于用眼過度導致近視什么的影響健康,所以,當我們想出去走走的時候,那么就拋開書本吧,屋外也會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蒙田還指出,對書本的選擇,當選有趣而且易讀的。因為此類書籍能調(diào)劑我們的精神,給我們帶來慰藉,至于那些艱深難懂的學科,我們不選也罷,留給那些所謂的專家們?nèi)ヌ接懓?。在讀到這里之前,我一直抱著所謂的經(jīng)典名著硬著頭皮苦讀,殊不知既無趣又讓自己心情郁悶不少,也許現(xiàn)在還不是讀這類書的好時機,所以與其浪費時間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書,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書的世界里。
這些都只是我對《蒙田隨筆》的一點點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還有更大的寶藏等著我去挖掘。蒙田以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fā)展歷程,為后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一直以來,很喜歡讀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讀,風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樣。他是個心態(tài)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風也很低調(diào),但這并不能說他缺乏個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隨筆》,如果你不停地讀,只需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把它讀完。讀完一遍后,你可能還想再細細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會明白我喜歡它的原因。
雖然是十六世紀寫成的書,而且書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事例,以及哲學家、歷史學家、詩人的詞句,即使這樣,在現(xiàn)代人眼里,卻一點也不嫌艱澀。談起問題來,娓娓道來,顯得那么親切,好像蒙田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在你的面前,像一個知己一樣,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談。那些充滿睿智的見解,如春風一般,拂過你的心田,使你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蒙田隨筆》中卷第十六章《談榮譽》來說吧。我們知道一個事物在人的觀念里存在著物的名稱和物本身,名稱是人們用來指示物的詞匯。因此,蒙田指出,名稱既不是物的一個部分,也不是物實體的一個部分,而只是在物之外同物連在一起的某個東西。物本身通常保持穩(wěn)定,所以它的本質(zhì)不能拔高和充實,但它的名稱卻可以通過我們的頌揚來加以提高和充實。人類熱衷于名利,而蒙田對于名利有相當冷靜的認識。他感嘆道:我們的內(nèi)部十分貧乏,我們的本質(zhì)很不完善,需要不斷加以改進,這是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去做的事情。我們?nèi)际挚仗?,但我們不應該用空氣和詞語來填補自己的空虛。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我們需要更加實在的東西。他說,我們?nèi)狈】?、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外部的裝飾可以等我們得到最主要的東西之后再去考慮。
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歐根尼的話說,在所有的快樂中,最危險、最應該避免的莫過于別人的贊揚給我們帶來的快樂。而且這些哲學家更加確切地說,即使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榮譽,有頭腦的人也不值得向它伸出一個手指。
他相當贊同伊壁鳩魯“過隱蔽的生活”的主張。他痛斥極端追求榮譽的哲學家卡捏阿德斯說,我感到難受的是,這種看法竟會在被榮幸地稱為哲學家的頭腦中產(chǎn)生。他說,有人為人正派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讓別人知道后更器重他,他只有在別人可能知道的情況下采取做好事,對這樣的人不能期望過高。他說,正直的人做了好事會感到心滿意足。表現(xiàn)勇敢應該是為了自己,而且這樣的好處,就是培養(yǎng)十分堅強的內(nèi)心,可以抗拒命運的任何打擊……同榮譽相比,這種好處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值得我們起期望和追求,因為榮譽只是別人對我們的贊賞。
他對他那個時代的一些人深不以為然,他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我看到許多人靈活多變、模棱兩可、腳踏兩只船,大家都認為他們處事圓滑。至于他自己的主張。他說,我并不十分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而只是關心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想用自己的東西致富,而不想靠借來的東西致富。別人也只能看到外在的事件和事物的外表。而且,根據(jù)表象作出的評價都極為膚淺、極不可靠。最可靠的莫過于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篇文章最后,蒙田說,正直的人都情愿失去自己的榮譽,而不愿失去自己的良心!
讀到這樣的字句,頗讓人感動。感動之余,又啟發(fā)讓我們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更加堅定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拋卻一些繁文縟節(jié)和一些不必要的奢望。活得輕松一些,自由一些。
和培根、帕思卡爾的作品并稱三大西方經(jīng)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誠的特性贏得了很多美譽。蒙田是法國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讀書心得、旅途見聞、日常感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成《蒙田隨筆集》(或譯《隨感錄》)?!峨S筆集》3卷共107章,各章長短不一,結構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強統(tǒng)一,彼此連貫:內(nèi)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無所不談。蒙田不囿于淵博的書本知識,能結合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融會貫通,形成他獨特的思想意境與藝術風格。
蒙田在《隨筆集》的卷首告訴讀者:“我本人就是這部書的材料?!彼榻B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寫《隨筆集》的動機;談他的人生哲學;評論他所讀的書;解剖他的風格、習慣和人品;描寫他的書齋和對沉思與閱讀的看法;談怎樣處理事務,怎樣工作,怎樣旅行;講他對行政工作的態(tài)度等。這些篇章不是系統(tǒng)的敘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淺不一。
蒙田認為人是熱愛生活的,愛生活就要求順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樂,但要求有選擇和節(jié)制。他撰寫《隨筆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語言平易明暢,形象親切生動,富于生活情趣。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為蒙田處于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懷疑論只是對當時的迷信、偏見、巫術、殺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實,重新審查一切。他認為絕對真理既無法認識,只能探索部分的尋常的真理;比較可靠的是認識自己,而世上最熟識自己的無過于本人。所以,寫作《隨筆集》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對自己進行分析,一點一滴加深對自己的認識。他的思想是一種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靜的鄉(xiāng)紳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現(xiàn)存的社會秩序和風俗習慣,不提倡改革,也不贊成壓迫提倡改革的人。
《隨筆集》的影響深遠,據(jù)說英國的培根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響。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繼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經(jīng)驗的思想。而且其文體和風格,對于法國文學甚至對英國文學都影響極大。
在閑暇時翻閱此書,會讓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閑隨意的筆間慢慢體驗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長。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錯的書——《蒙田隨筆集》。這本書,用平易通暢、不假雕飾、親切動人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將使我們的人生得到啟發(fā)而受益匪淺。
在這眾多的談論中,我最想談談的是“論對孩子的教育”。還記得前幾天同室友在討論獨生子女的問題,我說由于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會因此而嬌生慣養(yǎng)。室友反駁道,其實是父母的教育問題。真是一語中的呀!剛好這本書也說,“對孩子的教育是人類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學問”。培養(yǎng)孩子就如同播種,種植前的準備工作相對簡單,可是一旦播下的種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種不同的培育方式,會遇上種種困難。對于孩子降臨人間,便是對他們教育的開始,每一位家長就像在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靈上不斷進行磨合。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些對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為孩子選擇家庭教師方面,我們應該擯棄那種一味填鴨式的教授方式。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會根據(jù)孩子的智力,對其進行引導、考驗,教會他獨立欣賞、識別和選擇事物,有時領著他前進,有時則讓他披荊斬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傾聽孩子的心聲。
第二,學習的內(nèi)容是使我們變得更完善更聰明。所以,當孩子接。
觸到新思潮時,要讓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種批判的視角來對待。唯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別人的哲思上,升華出自己的哲思。一個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應學會恰當?shù)胤砰_雙手,讓孩子去承擔責任。賀拉斯認為教育孩子應該讓他生活在野外、擔驚受怕。不光要錘煉他們的心靈,還要鍛煉他們的肌肉。心靈若無肌肉支撐,孤身承擔雙重任務,會不堪重負。中國也有古語:慈母多敗兒?,F(xiàn)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過多的關懷變成了溺愛,讓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嚴重錯誤。所以,多給孩子機會去迎接生活中的風暴,將給孩子一個更加璀璨的人生。
第四,在培養(yǎng)交往能力方面,要教會孩子懂得沉默與謙遜。聽到別人胡言亂語,不要怒形于色,因為聽到不和自己趣味的東西就面有慍色,是不禮貌和討人厭的行為。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禮貌,要讓孩子在言談中閃耀出良心和美德,能明辨是非,敢于承認錯誤。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成為社會的棟梁,造福社會。那么,請您用心讀讀蒙田先生這篇對孩子的教育吧。讀懂了,汲取了,便會對你日后教子大有益處。
蒙田,文藝復興后期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以及人文主義作家,隨筆的巨匠,他的稱譽實在太多,在這里就不一一提及。蒙田三十八歲辭官歸隱,在自家的城堡中以讀書、寫作為樂。大約在十年后的1580年,他的《隨筆集》第一卷和第二卷出版,不久他便外出旅行,周游列國,歷時十七個月零八天。在1581年起兩度出任波爾多市市長,其間兩次調(diào)停兩位法國國王之間的分歧。在1580年至1588年間,他完成了《隨筆集》的第三卷。當我讀完可以稱為百科全書的《蒙田隨筆全集》,我對蒙田的歸隱,蒙田的思想以及文筆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什么讓蒙田可以寫出這么一部不朽的作品,在這里,只能用自由的心靈來回答這個問題。
蒙田的祖輩被稱為“穿袍貴族”,他的父親因出征意大利而成為真正的貴族,并熱愛上意大利文化。“穿袍貴族”的可貴之處是他們并不在意自己的財富、地位和戰(zhàn)功,而是更注重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超乎常人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蒙田的父親從小就培養(yǎng)他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在家中請來德語老師,使得蒙田的母語是拉丁語而非法語。蒙田也深受希臘羅馬哲賢們的影響,在他的隨筆集中,時常引用哲賢們的拉丁語錄(引自拉丁文古典作品的有1264條,引自各種格言的有800條),普魯塔克、塞涅卡、西塞羅、盧克萊修、賀拉斯、拉爾修的第歐根尼、維尼爾、愷撒、希羅多德、塔西佗、奧維德的等人的語句,不時出現(xiàn)在蒙田的《隨筆集》中,超過了對其他作家作品的引用。
蒙田所處的時代由于加爾文的宗教改革導致發(fā)生宗教迫害,法國胡格諾戰(zhàn)爭也爆發(fā)了,宗教的狂熱和戰(zhàn)爭的殘酷都使蒙田產(chǎn)生了深深的思索。在經(jīng)歷了世間的繁華與美好之后突然倒退到蠻野之地,在經(jīng)歷了期待、希冀、歡欣后突然來到一個無法想像的瘋狂世界,蒙田所能做的就是為獲得自我而作斗爭,在無論什么樣的光景里保住自我,捍衛(wèi)自由。蒙田說,人生最高的藝術仍是保持住自我。
無獨有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完成了《蒙田》傳記。茨威格在寫作這本書時所面對的戰(zhàn)爭、暴力以及專橫的意識形態(tài),仿佛就是蒙田一生的寫照。而茨威格將蒙田的自由、公正、明智當作自己的精神楷模,視為至高。茨威格在《蒙田》開始的章節(jié)里寫道:“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那樣一些人——他們在一個如同我們今天這樣非人性的時代增強我們心中的人性。他們提醒我們: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和不會失去的東西就是我們自己的‘最內(nèi)在的自我’;他們提醒我們:不要為一切來自外部的、時代的、國家的、政治的強迫行為和義務犧牲自己。因為只有面對一切事和一切人始終保持自己內(nèi)心自由的人,才會保持住并擴大人世間的自由?!倍商镎且晃贿@樣的人,在方方面面追尋自由,在生活的各處持守自由,并將他的感受付諸文字。
除了家庭環(huán)境以及所處的歷史時代,我們不能忽視蒙田之所以成為蒙田,與他個人的天賦,所具有的素質(zhì)以及不斷追求的天性有著必然的關系。蒙田常常抱怨自己的記性差,但他的洞察力和觀察力卻非同一般。他能以敏銳的眼光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進而引發(fā)深刻的思考。毫不夸張地說,蒙田是一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博覽群書的思想家、哲學家、散文家。據(jù)說在蒙田書房屋頂?shù)哪玖荷喜紳M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格言,使得蒙田抬頭就能看到先賢們的話語,無時不刻不沉浸在他精神的世界里。那是一個充滿著哲思、自由、智慧的世界,是他所心儀的和平、寬容、理性、友善的世界。
。
蒙田是法國文藝復興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隨筆全集是十六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稱,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田隨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沒有絕版過。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書面語言都可以讀到它。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jīng)典。
1、命運對于我們并無所謂利害,它只供給我們利害的原料和種子,任那比它強的靈魂隨時變換運用,因為靈魂才是自己的幸與不幸的唯一主宰。
2、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
3、精神如果滿足,表明它已經(jīng)萎縮或是疲勞。高貴的精神,在自己的體內(nèi),從不知停留。它不斷企求超越自己而奮勇向前,不會稍止。
4、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哪兒都是目標,哪兒就都沒有目標。
5、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6、婚姻有如鳥籠子,鳥想進籠子,并不絕望,但已經(jīng)入籠子的鳥,想要飛出籠子,那可是絕望了。
7、治理一個家庭比統(tǒng)治一個王國更難。
8、我們的生命,像世界的協(xié)奏曲,由相異的因素組成——由各種各樣的聲調(diào)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銳的和平展的,活潑的和莊嚴的。
9、人要么去效法罪惡,要么就對其深惡痛絕。
10、我們的生活一部分由愚蠢組成,一部分由智慧組成。
11、心靈應讓安祥和快樂顯露在外部,用自己的模子來塑造身體的舉止,做之雍容爾雅,轉捷活潑,自信淳撲。
斷斷續(xù)續(xù)誦讀完成!感謝微讀給我提供誦讀的平臺!讓我有機會再次觸及如此經(jīng)典的著作!感謝書友們的忍耐,讓我肆意刷屏!感謝宇宙的廣闊,讓我還活在地球上!
最后附上普希金的話:
人生有兩大悲?。阂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這樣的人生,不僅是有意義的,而且是無后顧之憂的,安全的。不是嗎?我們看過了多少風云一時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結局是何等的悲哀,糾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時糊涂。
同樣,我們也看到了多少已過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鑠,意氣風發(fā)。就因為他們熱愛生命中的每一天。是這樣的歷程把他們的生命滋養(yǎng)的如此絢爛,如此光芒四射。
生的本質(zhì)在于死,再偉大的生命也終究有消逝的一天。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忽略掉死之苦惱,只有在完全對活著沒有什么遺憾快快樂樂的過完一生的人,才死得心安理得。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盡力打造生命的寬度。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便不會虛度年華!
感悟其二:要生活得寫意。
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yè)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事情,執(zhí)政、致富、建造產(chǎn)業(yè),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yè)的點綴和從屬品。生活常常會給我們開玩笑,容易讓我們把日子過得如同行尸走肉般。我們有時會說“這一輩子什么也沒干,一事無成?!睘槭裁磿羞@樣的想法?生活本身就是件事情,要懂得享受生活。寫意的生活就是順應天性。天性促使我們?yōu)楸WC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它推動我們?nèi)M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但是我們要學會對待生活的一種正確態(tài)度,我們的心不能扭曲,而要舒展。我們的熱情之火不能熄滅,而要常燃。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洗去心靈上的塵垢,坦然的用心享受。
學會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學會這種態(tài)度。其實生活并不總是多姿多彩,我們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我,當你刻意的去享受生活時你反而會覺得生活越來越無趣。相反如果你平靜地過著屬于自己的生活,你就會感受到生活中真實的意義,有煩惱、有快樂,才是真正的生活,關鍵在于你是否去認真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算是痛苦也是一種人生經(jīng)歷,只有擁有一顆干凈的靈魂,才可以享受純粹的生活。才可以尋求到生命的真諦!
感悟其三: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我們常常不是輸給了別人,而是壞心情貶低了我們的形象,降低了我們的能力,擾亂了我們的思維,從而輸給了自己。所以控制好心情,生活才會處處祥和。
好的心態(tài)塑造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塑造出色的你。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緣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尋的未必能獲取。生命中的燦爛,人生中的輝煌,往往不期而遇,盡在偶遇。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得到是一種幸運,得不到也是一種幸運。因為盡心,我們總有收獲,因為盡力,我們總有進步。得失是一種心境,無悔就行。上蒼給予我們一樣的生命,我們卻選擇了不盡一樣的生活方式。我們可能活的不高貴,但我們完全可以活的高尚;我們可能無法逃避厄運或人生包含的棘手問題,但我們可以從容自信、開朗豁達。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樂不能不要;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
請大家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之間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把塵封的心胸敞開,好好的珍惜人生,盡情的擁抱生活。
當我們輕撫著一顆依然躁動的心,當我們的心底還有一縷柔情再生,當感動還可以讓我們涕淚沾巾,當憧憬還可以燦爛一個美麗的夢境,當向往還可以讓我們怦然心動。我要說,我們依然年輕,因為我分明感受到了那激昂澎湃的熱情,那潛藏在心底久違的活力在緩緩的升騰,希望是生命的最強音,我只要一份快樂的心情去盡情享受生活之樂趣。
至此我想用16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希望能與各位一起共勉:熱愛生命,寫意生活,珍惜光陰,魅力人生!
這本書的是十六世紀的人,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四百多年了,但是這本書完全看不出跨越四百年的巨大鴻溝,在今天看來依然受益匪淺,只能說真正的智慧是不會被時光打磨漸漸消逝,反而經(jīng)過時光的驗證更加讓人深信不疑。
隨筆,既然是隨筆,顧名思義就是想到什么寫什么,隨性留下的筆錄。這本隨筆集現(xiàn)在有很多個版本,無數(shù)知名譯者為這本書奉獻過自己的汗水,將蒙田的智慧火花毫無保存、原汁原味的傳遞給讀者。感謝這群默默奉獻的偉大譯者,要知道讀者買書往往都是沖著去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譯者,他們掩蓋在的光芒下是連接中西方文化的橋梁,借此時機,向他們致敬。
言歸正傳,蒙田隨筆是一本生活的哲學書,它不像其他哲學書那樣深奧而晦澀難懂,這本書就像一個胡子花白,臉上每一條皺紋都藏著歲月痕跡的老爺爺,整張臉黯淡蒼老,唯有眼睛透露出歷經(jīng)世情的睿智與豁達。這本書適合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燈下閱讀,因為白天的急躁無法讓人靜心思考,只會讓人越看越心煩意亂,夜晚的安靜和孤單滿足了思考的.條件,能讓人靜靜聆聽這位爺爺慢慢向你訴說生活的哲學,給你迷茫的心指明方向,讓你的靈魂體會生活的微妙。
說了這么多都是空話,接下來我們就“空殼的麥穗才會趾高氣揚”這一章節(jié)談談我自己的看法。書中這樣寫道:“真正有知識的人的成長過程,就像麥穗的成長過程: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高高昂起;但是,當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謙虛,垂下麥芒。”這句話的比喻多么形象。中國古代道德經(jīng)有句話叫“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意思是越好的音樂越寂靜無聲,越好的形象越飄渺無形,這句話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的成長就是一個從無知到有識的過程,我經(jīng)常能看見小朋友一副小大人形象的給別人講一些淺顯的道理或者故事,一般我們只覺得小朋友可愛,至于那些道理和故事,難道真的不懂嗎?但如果換成一個成年人,他在大街上公共場合大聲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人們只覺得他無知而愚蠢。因為一個有學識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會在大街上以“傳授知識”的理由來獲得別人的尊敬與賞識。俗語說半瓶水晃蕩一瓶水不響,就是這個道理。
謙虛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風骨與氣節(jié)都融入那句勝利之后還低頭抱拳的“承讓承讓”中,謙虛不是懦弱,謙虛不是自大,謙虛是經(jīng)過沉淀之后的光芒內(nèi)斂,謙虛是竹子壓不彎折不斷的筋骨。蒙田的博聞強識和他對于生活的領悟理解都寫在書里了,這本書可以當成人生的指路明燈。
曾經(jīng)聽人說過,讀書也要講緣分。假設是你讀了某本書,必是與它有緣。我很是贊同,因我之前是從未聽過蒙田這個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隨筆》一書。機緣巧合地,我在瀏覽網(wǎng)頁的時候讀到蒙田的一句語錄,頗為震撼。“那些明了喪失生命并不是件壞事的人,肯定會坦誠自假設的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焙髞恚冶汩_始了解蒙田,開始讀《蒙田隨筆》。
我不敢說我能夠把蒙田的思想?yún)⑼?,但是每讀到一些見解獨到的地方,我也會有強烈的共鳴。蒙田是一個智者,一個思想家,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關于生命,關于人類的種種感情。
在這個愈發(fā)喧囂的社會,人們顯得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抵擋不住名利,金錢的誘惑。還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靜靜的捧一本書,慢慢品讀,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業(yè)人士更愿意分秒必爭地去應酬,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一分鐘可能就會是一百萬的交易,就可能為自己或者提高聲望。因此,他們又怎么可能會騰出如此“珍貴”的時間去看一本書呢?而《蒙田隨筆》中談到論榮譽,其中是這么寫道的:“自以為是者的名聲看起來多么美好,這動聽迷人的聲音,不過是一曲回聲,一幅影子般的虛無縹緲的夢境,微風一吹,它就銷聲匿跡全無蹤影?!彼^名聲,榮譽,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太過看重的話,只會成為一種束縛,掙不脫,也放不開。假設人的一生都在追逐這些徒有虛名的東西,那么很多值得我們?nèi)フ湎У娜嘶蚯楦卸紩缓雎粤?,也許等到走到人生的盡頭時,回頭一看,才發(fā)現(xiàn)其實這一生過得太匆忙,什么都沒有得到,除了那些虛名。
讀了《蒙田隨筆》后,心中感悟很多,細細反思,慢慢領悟,覺著書中有許多的觀點可借鑒到教育中去,在書中,蒙田充分闡述了他的教育觀點,鮮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則。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這句具有懷疑精神色彩的名言來說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是的,在人類有限的認識范圍內(nèi),教育的價值,學生的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么?我們?nèi)绾蝸碚J識這種教育的價值?教育能否為人安身立命?能否關注人的內(nèi)心?能否關注學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愛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一句名言、“我愛知識,也愛懷疑”。
蒙田曾說,我們的心靈確在隨別人的意志而行動,被迫聽從別人的幻想,服從別人的權威、被迫屈從別人空洞說教的引誘,同時又不得不重彈老調(diào),我們沒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正是自己。他引證西塞羅的話說:“教者的權威常常阻礙著要學的人。”如果沒有懷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權威,反對傳統(tǒng)的偏見,倡導人運用自己的頭腦去理解事物,“絕不能倉促地下判斷”,而要經(jīng)過理解,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意義。
的確,他的態(tài)度又并非懷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證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借以說明他所要講的道理。他反對的是盲從而不求甚解。他說:“一個僅僅跟著別人走的人,不會去探索什么東西,也尋找不到什么東西?!泵商镌悦鄯錇槔?,蜜蜂采花釀蜜、采的是花,但后來生產(chǎn)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是百里香之類的花了。借以說明只有依靠自己的判斷、理解,才能獲得真知。只有理解了已有的知識,才能使它變成自己的知識。他說:“真理和道理是屬于一切人的,它們并不專屬于至今說出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也不專屬于此后說出這些真理和道理的人?!彼J為勞動、學習和教育只服從于一個目的,即培養(yǎng)他完美的判斷力。而這種判斷力的獲得即是要求人以理性為指引,智慧地生活著。他援引一位哲人的話說:“理解力能看清一切、聽到一切,理解給一切帶來益處,它安排一切,推動、統(tǒng)帥和管理一切?!?/p>
蒙田認為,學生的教育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培育幼兒猶如培植作物,生之者易,養(yǎng)之者難,要把他培養(yǎng)成熟,需要悉心的養(yǎng)護和辛勤的培育。學生的性情多變不定,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與希望不可捉摸。同時他們的心智發(fā)展也不能強制,只能引導,應該教給他們最好、最有用的東西,而不應像柏拉圖那樣在教育之前妄加推測與判斷。要教給學生科學和真知,這些科學與真知才是非常有用的和有成效的工具。但是,能夠有權使用這種工具的人不是任何人。他指出的這種困難,從另外一個角度在說明學生的教育的內(nèi)在價值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正是因為學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內(nèi)在價值,同時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他提出學生的教育取決于導師的選擇。對人的教育目的不是名利和值得炫耀的外表,而是在于修飾與豐富他的內(nèi)心,希望塑造和教育出一個有才能、有本事的人。這樣教師應該是一名心神鎮(zhèn)靜、有智慧、有判斷力、舉止文雅、謙遜,能采用新方法進行教學的人。
蒙田對學生的性格與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給忽視學生心靈發(fā)展的教育以警醒的作用。雖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時代的留下的不可避免的烙印。
但是在學生的教育階段,謙虛、節(jié)儉、服從真理、熱情和勇敢、培育良心和德行、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善于吸取別人的長處、具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是勝過任何簡單的知識教育的。這對使學生熱愛德行,發(fā)展良好的社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心性的培養(yǎng)與德行的養(yǎng)成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而且反而在今天顯得更加重要。
當然,從教育的觀點看,蒙田的教育思想在后來的許多教育名家的著作中都有具體的描述,關鍵是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教育實際靈活地運用。
這本書是這樣被人喜歡,以至于關于它的經(jīng)典評論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引用幾條如下:
毛姆:“蒙田的隨筆不管挑哪一篇來讀,你都會覺得趣味盎然……”
迪佩龍紅衣主教:“這是一本正直人的枕邊書”。
德圖:“名副其實的箴言研討會,每一個警句都是至理名言?!?/p>
就像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影響了許許多多作家一樣,在閱讀本書時,你也會從他的文字中看到很多作家的影子,可見他們都深深地受了蒙田的影響。
本書序言說:蒙田是一個讓我們越看越像現(xiàn)代人的家伙,他很世俗,但他不是一個討好獻媚的家伙……他非常克制,絕不以出賣自己的立場為代價來謀取好處……他甚至對物質(zhì)也同樣抱著謹慎的懷疑態(tài)度。但是他洞悉政治的微妙,也很清楚如何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蒙田是法國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16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他一樣被現(xiàn)代人這樣崇敬和接受。他是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
他是法國波爾多市市長家的兒子,他本人做過十幾年法官,也做過波爾多市市長。1571年,蒙田三十八歲,因厭倦官場生活而退隱歸家,過起了“自由、平靜、安閑”的鄉(xiāng)紳生活。從此開始撰寫《隨筆集》。
蒙田通過一篇篇的隨筆不斷地省察自己,“省察自己的生活狀況,省察自己的身體活動與精神活動,以及省察自己的身體活動與精神活動之間的關系。”這些醒察是如此可貴,渴望心靈獨立的自由派知識分子都會喜歡。
他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是一個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他平靜而愉悅地接受了自己以及人類的不完美、局限性、不確定性。
我們曾經(jīng)是自己,后來我們又迷失,但我們終將還是要做回自己。遇見蒙田,遇見更美的自己。
和培根、帕思卡爾的作品并稱三大西方經(jīng)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誠的特性贏得了很多美譽,也給我的帶來了歡愉。
像這些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的作品常令我望而生畏,但蒙田不會。照理說,四個世紀之前說出來的話別,應同其他的古人的話一樣,猶如啃剔掉肉的骨頭,初嘗生香,繼則無味,久則如同嚼蠟,但蒙田真的不同。他仿佛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穿過世紀的隧道,就像與您閑談,說著說著就有那么多平實的想法和做法,讓你不禁暗暗竊喜:呵呵,大哲人也這樣?。∵@樣的文字,我喜歡。盡管他的隨筆中有很多引用。
蒙田特別喜歡書,他說與書交往是最穩(wěn)定方便的,確實新東方的總裁也說,書拿了不一定讀,書帶了也不一定讀,但心理上踏實,書就像是最難得的朋友,你不需要時,感覺不道德他們的存在,你需要的時候,它們就會及時出現(xiàn)在你身邊,忠實地守候在你的生命的左右,隨時寬解,充實你那不安寂寞的靈魂。
我還是從蒙田那里為我的懶惰找到借口,你們看,從古史中,很難找出十個人來,他們一生的行為是有恒專一的。有恒專一是智慧的.主要目的。
蒙田很重視看待事物的方法,他說,一個忙忙碌碌的富人要比單純的窮人更可憐,富裕和貧窮完全取決于個人的看法,財富、光榮、健康也不像擁有者所說的那樣美好和快樂。是好是壞全憑自己的感覺。對自己感覺滿意的人才會高興,而不取決于別人是不是對你滿意。
確實,世俗生活的樂趣在蒙田的散文中都能找到處事的法則和依據(jù),這樣的確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樣板看齊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有序,但無奇跡,也不荒唐,我贊同。
突如其來的打擊,往往能沖垮我們精神的提防,使得我們心中的痛楚就只剩下五內(nèi)俱裂,心如死灰了,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可以代表那時的心情。沒錯,當痛苦超越了我們能接受的限度時,我們的心會因難以承受而變得麻木僵化,喪失所有活力。同理,當我們毫無預警地接到噩耗,就會喪魂落魄,目瞪口呆,無法動彈。這時,只有像維吉爾說的“讓痛苦強烈地發(fā)聲”,經(jīng)過一陣哭天搶地,放聲呼號地瘋狂后,才能恢復意識,靜下心來思考。
費迪南一世曾發(fā)兵討伐匈牙利過世的國王約翰的后人。在結束布達附近的戰(zhàn)役后,德國將軍雷斯西亞克看到一具騎兵的尸體運了過來,大家都見過這個騎兵在戰(zhàn)場上英勇殺敵的身影,于是都一起為他哀悼。但是,將軍和其他人都很好奇這個騎兵是什么樣子的。等看到這位死者脫去戰(zhàn)甲后,他才發(fā)現(xiàn)竟是他的兒子。大家都痛哭失聲,只有他一聲不響地站著,沒流一滴淚,只是目光呆滯,直愣愣地盯著尸體,直到血液因悲痛而滯流,他硬挺挺地倒在地上死去了。
彼特拉克說:“說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實不大?!?/p>
古羅馬詩人卡圖魯斯是這樣表現(xiàn)情人之間難以承受的'熱情的:怎么辦!我的五官不再發(fā)揮作用/和你相遇,累斯比/言語喪失,靈魂出竅/熾熱的火焰燃遍全身/耳邊只有轟轟之聲/眼睛只能看到深重的黑夜。
這不就是在說,當猛烈激蕩的感情到來時,我們不會哀婉嘆息、情話綿綿,反而因焦慮不安、思念成災而變得精神倦怠,身體無力嗎?有時這種熱情導致的身體官能錯亂,會不擇時機地出現(xiàn),擾亂情人間美好的感覺,比如當兩個人深情擁抱時,卻好像一下子跌進了冰窟里。那些讓人能夠回想和清晰感受的情感,都是些庸常、平凡的熱情。
讓表情變化的只是小悲,無聲無息的才是大悲大痛。
我天生就性情愚鈍,很少被如此強烈的情緒困擾,而且因為日復一日的推理而變的更加粗笨、更加死板。
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隨筆》,如果你不停地讀,只需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把它讀完。讀完一遍后,你可能還想再細細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會明白我喜歡它的原因。
雖然是十六世紀寫成的書,而且書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事例,以及哲學家、歷史學家、詩人的詞句,即使這樣,在現(xiàn)代人眼里,卻一點也不嫌艱澀。談起問題來,娓娓道來,顯得那么親切,好像蒙田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在你的面前,像一個知己一樣,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談。那些充滿睿智的見解,如春風一般,拂過你的心田,使你對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補自己的空虛。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我們需要更加實在的東西。他說,我們?nèi)狈】?、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外部的裝飾可以等我們得到最主要的東西之后再去考慮。
他引用古希臘哲學家克里西波斯和。
個時代,我看到許多人靈活多變、模棱兩可、腳踏兩只船,大家都認為他們處事圓滑。至于他自己的主張。他說,我并不十分關心別人對我的看法,而只是關心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想用自己的東西致富,而不想靠借來的東西致富。別人也只能看到外在的事件和事物的外表。而且,根據(jù)表象作出的評價都極為膚淺、極不可靠。最可靠的莫過于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
在這篇文章最后,蒙田說,正直的人都情愿失去自己的榮譽,而不愿失去自己的良心!
讀到這樣的字句,頗讓人感動。感動之余,又啟發(fā)讓我們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更加堅定我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拋卻一些繁文縟節(jié)和一些不必要的奢望?;畹幂p松一些,自由一些。
讀蒙田的書,一開始就想到法國其他二位大思想家在寫作方式上的共同性,即像散文式的寫作方式。因為它缺像德國哲學家或者思想家的那種嚴謹與邏輯性。如果說他像今天“雞湯文“之父也不為過?因為今天讀他的文字及思路一點也不陌生。
另外,其中一位后期的法國思想家simoneweil。她的“重負與神恩”也是類似的寫作?,F(xiàn)代西方還有研究她“微依的學會”。他們共同特點可能來自,西方天主教背景的思維方式。所以,如果從神學思想背景分析,應該知道為什么了?當然,同樣加爾文也是法國大思想家,但是他是西方宗教改革時期的領袖,他的思想非常嚴謹。
書中的下一段話,更像是對于他個人獨特之處描述:
“贊頌自己是蒙田畢生的事業(yè)。不是自己的成見,也不是自己陶醉,幾乎也從不是自己期許的。頂好的意義上,是一種有限制的自己滿足,是令人費解的決心,決心要跟內(nèi)里的我和平共處。對蒙田來說,自然界一切事物中,最接近、最讓人埋頭熱衷的事物,是蒙田。不是最親的,卻是最近的,因而是最便于了解的”。
當然,就是現(xiàn)代法國的電影中也時不時出現(xiàn)上面,像是很有睿智哲理,又像是沒頭沒腦的話?!睹商镫S筆集》讀后感第(6)篇如何做一場人,有很多人探討,但更多的人只是本能的活著,即使探討的人也只是想為了肉體活得更舒服。不知道人為何來到這個世界,若是隨機而來,和隨便什么人都能做父母一樣沒有門檻,那么做人做得糊涂又隨意也沒什么稀奇的.。
但是,人來一趟世界想必沒那么隨機,必是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爭取到這個機會。學習一些怎樣不辜負這趟旅行的知識不僅必要,還是必須。
在俗世中如何做人和在精神中如何做人是不同的。在俗世中做人關注的是別人,在精神中做人關注的是自己。人非得有一段路程是過一種與自己相處的生活,明白一點關于生命和意義的事,即使弄不明白,也算為鐵屋子鑿開一條縫了。
蒙田為自己開鑿了一扇窗,所以,很多人便透過他也看到了光。這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捧出一道雞湯,不同的是雞湯的養(yǎng)份不同。蒙田的雞湯已超越了俗世的智慧,進入心靈的世界。只是看起來,他的方向通往的仍舊是俗世的生活。
他對生命有許多不俗的見解,比如生和死。把時間花在其上,物超所值。這個四百多年前的先哲的確有著深刻的洞見,穿越歲月灰塵,今天讀來仍熠熠生輝。
另外,他的寫作風格的確是"引用典故太多,說自己太多"。
曾經(jīng)聽人說過,讀書也要講緣分。若是你讀了某本書,必是與它有緣。我很是贊同,因我之前是從未聽過蒙田這個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隨筆》一書。機緣巧合地,我在瀏覽網(wǎng)頁的時候讀到蒙田的一句語錄,頗為震撼?!澳切┟髁藛适⒉皇羌氖碌娜?,肯定會坦誠自若的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來,我便開始了解蒙田,開始讀《蒙田隨筆》。
我不敢說我能夠把蒙田的思想?yún)⑼?,但是每讀到一些見解獨到的地方,我也會有強烈的共鳴。蒙田是一個智者,一個思想家,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關于生命,關于人類的種種感情。
在這個愈發(fā)喧囂的社會,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抵擋不住名利,金錢的誘惑。還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靜靜的捧一本書,慢慢品讀,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業(yè)人士更愿意分秒必爭地去應酬,因為對于他們而言,一分鐘可能就會是一百萬的交易,就可能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聲望。因此,他們又怎么可能會騰出如此“寶貴”的時間去看一本書呢?而《蒙田隨筆》中談到論榮譽,其中是這么寫道的:“自以為是者的名聲看起來多么美好,這動聽迷人的聲音,不過是一曲回聲,一幅影子般的虛無縹緲的夢境,微風一吹,它就銷聲匿跡全無蹤影?!彼^名聲,榮譽,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太過看重的話,只會成為一種束縛,掙不脫,也放不開。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這些徒有虛名的東西,那么很多值得我們?nèi)フ湎У娜嘶蚯楦卸紩缓雎粤?,也許等到走到人生的盡頭時,回頭一看,才發(fā)現(xiàn)其實這一生過得太匆忙,什么都沒有得到,除了那些虛名。
間去思考,而是懶得去想,以一種逃避的方式去面對問題,面對世界。世界越是喧囂,我們越是要克制住自己,騰出一些時間,讓自己靜一靜;找一些事情,給大腦做一做??梢允庆o靜地讀一本書,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斷地完善自我。這樣人生就會充實了一些,就不會是無所事事了。
蒙田隨筆中還談到其他一些關于人與人的交往問題,談到如何交流,談到關于死亡等等,思想自由開闊,見解獨到。先拋開里面的內(nèi)容不說,一個人若是能夠靜下來想想事情,思考問題的話,那至少還會有屬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會那么輕易地隨波逐流。在喧囂的世界中,能夠為自己覓一方靜土,那么人就不會那么浮躁了。
生與死就像我們手的兩面,人有生必有死,我們每個人之所以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正是由于我們每個人必然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天。人生自古誰無死嘛。
同時,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暫的、有限的,總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蓋棺定論。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又是衡量價值的起點。只有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對于死亡才沒有遺憾。正如毛主席所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p>
如果我們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認真而充實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種快樂的人就感到死而無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惱了。
如果一輩子懶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留有好多遺憾,臨死時必然感到苦惱。
從哲學上說,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時可超越死亡,在人類歷史上,飲鴆的`蘇格拉底、自沉汨羅的屈原、斷頭臺上的譚嗣同,這些人物都把“小我”融于人類“大我”之中,實現(xiàn)了人的生命的自己超越。
既然“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那我們?nèi)绾尾拍茏龅健皹酚谏蹦兀?/p>
《蒙田隨筆》是法國作家蒙田創(chuàng)作的關于人生哲學思考的散文集,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jīng)典。以下是應屆畢業(yè)生讀后感網(wǎng)站為大家推薦的一篇讀后感。
當我第一次翻開我的這本蒙田隨筆的時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邊,他很詫異的看著我,說:“你在看蒙田隨筆?”“嗯”“這是我中學的時候一直想看的書,可是當時沒有條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焙苌儆邪职诌@么期待而不得的書,我便對它重視了很多。
其實很巧的是,我在老師的要求下,正在讀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這本書中講了六位哲學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還在讀周國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赡苷沁@些哲學類書籍的鋪墊,我看《蒙田隨筆》的時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沒有很早看這種書時候云里霧里的感覺,反而有點撥云見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紀的歐洲,整本書中用的例子難免都是那個時代歐洲的例子,有時可能我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說的一些東西。這可能就是一個幾百年的代溝吧。
但其實蒙田所議論的一些東西,都是一些我們現(xiàn)在都可以借鑒的。他寫作并沒有什么“后期”的潤色和加工,完全是隨心所欲的,就像蘇東坡一樣。
雖說這本書算是一本哲學名著,但并沒有其它的哲學書來的晦澀,可能是這個版本翻譯的比較好。除了一些遠離我們的例子,譯者還仔細的為每一句有出處的話標上了出處。由此可見,蒙田實在是看過很多很多的書。
看完了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再看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赡苁且驗楫吷?jīng)歷的大相徑庭所造成的.差異。蒙田本身身處在一個貴族家庭里,較為富裕的生活并沒有讓他經(jīng)歷太多像尼采那樣的悲劇。所以在《哲學的慰藉》中對于蒙田的總提就是“對殘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學家那樣困難,但正因為不同環(huán)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墩軐W的慰藉》對蒙田的一句評價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尋求智慧而從未遠離愚蠢,由此成就足矣?!?/p>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論悲傷》。其實我因為幸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邊,一個不少。幾乎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經(jīng)聽到過這樣一段話:“當你哭得出來的時候,那種痛并不算什么;總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會疼的你哭都哭不出來。”雖然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無法想象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當我通篇讀過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會了那種程度和感覺。
這本書讀完實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氣,看了兩三遍,其實還是離讀懂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也許就有了新的感覺。
他所說的那些話,并沒有因為時間的移動而落后,反而因為時間的沉淀,更讓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實。他所展現(xiàn)的就是一個這樣沉淀在時間中的世界。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錯的書——《蒙田隨筆集》。這本書,用平易通暢、不假雕飾、親切動人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將使我們的人生得到啟發(fā)而受益匪淺。
在這眾多的談論中,我最想談談的是“論對孩子的教育”。還記得前幾天同室友在討論獨生子女的問題,我說由于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會因此而嬌生慣養(yǎng)。室友反駁道,其實是父母的教育問題。真是一語中的呀!剛好這本書也說,“對孩子的教育是人類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學問”。培養(yǎng)孩子就如同播種,種植前的'準備工作相對簡單,可是一旦播下的種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種不同的培育方式,會遇上種種困難。對于孩子降臨人間,便是對他們教育的開始,每一位家長就像在探索一個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靈上不斷進行磨合。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些對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為孩子選擇家庭教師方面,我們應該擯棄那種一味填鴨式的教授方式。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會根據(jù)孩子的智力,對其進行引導、考驗,教會他獨立欣賞、識別和選擇事物,有時領著他前進,有時則讓他披荊斬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傾聽孩子的心聲。
第二,學習的內(nèi)容是使我們變得更完善更聰明。所以,當孩子接。
觸到新思潮時,要讓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種批判的視角來對待。唯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別人的哲思上,升華出自己的哲思。一個人,最怕的就是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應學會恰當?shù)胤砰_雙手,讓孩子去承擔責任。賀拉斯認為教育孩子應該讓他生活在野外、擔驚受怕。不光要錘煉他們的心靈,還要鍛煉他們的肌肉。心靈若無肌肉支撐,孤身承擔雙重任務,會不堪重負。中國也有古語:慈母多敗兒?,F(xiàn)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過多的關懷變成了溺愛,讓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嚴重錯誤。所以,多給孩子機會去迎接生活中的風暴,將給孩子一個更加璀璨的人生。
第四,在培養(yǎng)交往能力方面,要教會孩子懂得沉默與謙遜。聽到別人胡言亂語,不要怒形于色,因為聽到不和自己趣味的東西就面有慍色,是不禮貌和討人厭的行為。父母要教育孩子有禮貌,要讓孩子在言談中閃耀出良心和美德,能明辨是非,敢于承認錯誤。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成為社會的棟梁,造福社會。那么,請您用心讀讀蒙田先生這篇對孩子的教育吧。讀懂了,汲取了,便會對你日后教子大有益處。
讀了《蒙田隨筆》后,心中感悟很多,細細反思,慢慢領悟,覺著書中有許多的觀點可借鑒到教育教學中去,在書中,蒙田充分闡述了他的教育觀點,鮮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則。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這句具有懷疑精神色彩的名言來說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是的,在人類有限的認識范圍內(nèi),教育的價值,學生的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么?我們?nèi)绾蝸碚J識這種教育的價值?教育能否為人安身立命?能否關注人的內(nèi)心?能否關注學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愛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一句名言、“我愛知識,也愛懷疑”。
蒙田曾說,我們的心靈確在隨別人的意志而行動,被迫聽從別人的幻想,服從別人的權威、被迫屈從別人空洞說教的.引誘,同時又不得不重彈老調(diào),我們沒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正是自己。他引證西塞羅的話說:“教者的權威常常阻礙著要學的人?!比绻麤]有懷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權威,反對傳統(tǒng)的偏見,倡導人運用自己的頭腦去理解事物,“絕不能倉促地下判斷”,而要經(jīng)過理解,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意義。
《蒙田隨筆》是法國作家蒙田創(chuàng)作的關于人生哲學思考的散文集,它與《培根人生論》《帕斯卡爾思想錄》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jīng)典。
當我第一次翻開我的這本蒙田隨筆的時候,爸爸就坐在我的身邊,他很詫異的看著我,說:“你在看蒙田隨筆?”“嗯”“這是我中學的時候一直想看的書,可是當時沒有條件借到,久而久之就忘了。”很少有爸爸這么期待而不得的書,我便對它重視了很多。
其實很巧的是,我在老師的要求下,正在讀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這本書中講了六位哲學家,其中一位就是蒙田,另一位我比較熟悉的就是尼采,在不久前,我還在讀周國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界的轉折點》??赡苷沁@些哲學類書籍的鋪墊,我看《蒙田隨筆》的時候就容易接受的多,并沒有很早看這種書時候云里霧里的感覺,反而有點撥云見日的心情。
蒙田生活在16世紀的歐洲,整本書中用的例子難免都是那個時代歐洲的例子,有時可能我沒有辦法真正的理解那些例子背后所要說的一些東西。這可能就是一個幾百年的代溝吧。
但其實蒙田所議論的一些東西,都是一些我們現(xiàn)在都可以借鑒的。他寫作并沒有什么“后期”的潤色和加工,完全是隨心所欲的,就像蘇東坡一樣。
雖說這本書算是一本哲學名著,但并沒有其它的哲學書來的晦澀,可能是這個版本翻譯的比較好。除了一些遠離我們的例子,譯者還仔細的為每一句有出處的話標上了出處。由此可見,蒙田實在是看過很多很多的書。
看完了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再看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包括心情包括心理??赡苁且驗楫吷?jīng)歷的大相徑庭所造成的差異。蒙田本身身處在一個貴族家庭里,較為富裕的生活并沒有讓他經(jīng)歷太多像尼采那樣的悲劇。所以在《哲學的慰藉》中對于蒙田的總提就是“對殘缺的慰藉”,他并不像其它哲學家那樣困難,但正因為不同環(huán)境,才可能造就了他的不同。《哲學的慰藉》對蒙田的一句評價就很中肯、也很完整:“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尋求智慧而從未遠離愚蠢,由此成就足矣?!?/p>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論悲傷》。其實我因為幸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完完整整的陪在我的身邊,一個不少。幾乎沒有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很久以前,我曾經(jīng)聽到過這樣一段話:“當你哭得出來的時候,那種痛并不算什么;總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會疼的你哭都哭不出來?!彪m然我對此一直深信不疑,但一直無法想象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所以,當我通篇讀過這篇文章后,我就大概理會了那種程度和感覺。
這本書讀完實在花了我不少的力氣,看了兩三遍,其實還是離讀懂有一定的距離,不過等到我再大一些的時候,再讀一遍,也許就有了新的感覺。
他所說的那些話,并沒有因為時間的移動而落后,反而因為時間的沉淀,更讓人有理由去相信它真實。他所展現(xiàn)的就是一個這樣沉淀在時間中的世界。
蒙田在中國算得上大名鼎鼎,那句“我知道什么?”大凡讀書人應該都聽過。
《蒙田隨筆全集》是文藝復興后期法國著名作家、思想家蒙田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散文作品之一。蒙田以博學著稱,作者將自己的生活、閱讀和旅游見聞等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集結為隨筆集。日常生活、傳統(tǒng)習俗、人生哲理等等無所不談,特別是旁征博引了許多古希臘羅馬作家的論述。作者還對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使人讀來有娓娓而談的親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學趣味,有“生活的哲學”之稱。蒙田以智者的眼光,旁征博引,鑒古知今,反思探索人與人生;他主張打破古典權威,張揚人性自由,崇尚科學精神。隨筆共3卷,語調(diào)平和、通俗易懂,論述深入淺出,是16世紀歐洲各種思潮和各種知識經(jīng)過分析的總匯,有“生活的哲學”之美稱。書中語言平易通暢,富于生活情趣,在法國散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該書問世400多年來,先后被譯成世界上幾十種語言,成為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經(jīng)典之作。蒙田對人生、社會、宗教等的感想及感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
蒙田經(jīng)歷了一個人所可能經(jīng)歷的人生的各種形態(tài),所以他越寫越精彩,越寫越深刻。他認為一切主義與主張,都是建立在個人偏見與信仰上的,這些知識都是片面的,只有返回自然中才能恢復事物的真理,有時不是人的理智能夠達到的。蒙田的思想一直在變動之中,我們對他的理解,又何嘗不是如此。
蒙田的性格和時代完全不合拍,對待人性有很強的自制力。蒙田以個人為起點,寫到時代,寫到人的本性與共性。他的`倫理思想不是來自宗教信仰,而是古希臘溫和的懷疑主義。他把自己作為例子,不是作為導師,認為認識自己、控制自己、保持內(nèi)心自由,通過獨立判斷與情欲節(jié)制,明智地實現(xiàn)自己的本質(zhì),那時才會使自己成為“偉大光榮的杰作”。
蒙田講理深入淺出,使用的語言在當時也通俗易懂。他不教訓人,只說人是怎么樣的,找出快樂的方法過日子,讓更多普通人直接獲得實用的教益。因此現(xiàn)在法國知識分子談起蒙田,還親切地稱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賢人。
蒙田在隨筆中涉及到大量各方面的知識、對人生的思考,卻是從微小瑣碎的日常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含義和價值,那是種法國式的趣味。在別人寫的書中看見的是寫作的人,而在蒙田寫的書中看到的是一個思想的人。蒙田是真正富有深刻洞見、對古往今來歷史有透徹了解的人,他將個人體驗完美融合進寫作,通過優(yōu)美語言表達出來。
作為作家,蒙田是自由的,他掙脫了一切桎梏,自由地講述人類的話題。蒙田最主要的功績是為我們揭示了真理的不可捉摸性,這同莎士比亞相似。蒙田和他的作品就具有這種不可捉摸性:初讀感到的震撼與新鮮,再讀還是會感受到,而且不管閱讀多少遍,都會保持這種感覺。
和培根、帕思卡爾的作品并稱三大西方經(jīng)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誠的特性贏得了很多美譽。蒙田是法國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讀書心得、旅途見聞、日常感想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成《蒙田隨筆集》(或譯《隨感錄》)。《隨筆集》3卷共107章,各章長短不一,結構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強統(tǒng)一,彼此連貫:內(nèi)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草木蟲魚,無所不談。蒙田不囿于淵博的書本知識,能結合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融會貫通,形成他獨特的思想意境與藝術風格。
蒙田在《隨筆集》的卷首告訴讀者:“我本人就是這部書的材料?!彼榻B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其中有他寫《隨筆集》的動機;談他的人生哲學;評論他所讀的書;解剖他的風格、習慣和人品;描寫他的書齋和對沉思與閱讀的看法;談怎樣處理事務,怎樣工作,怎樣旅行;講他對行政工作的態(tài)度等。這些篇章不是系統(tǒng)的敘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淺不一。
蒙田認為人是熱愛生活的,愛生活就要求順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樂,但要求有選擇和節(jié)制。他撰寫《隨筆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語言平易明暢,形象親切生動,富于生活情趣。處處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因為蒙田處于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懷疑論只是對當時的迷信、偏見、巫術、殺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實,重新審查一切。他認為絕對真理既無法認識,只能探索部分的尋常的真理;比較可靠的是認識自己,而世上最熟識自己的無過于本人。所以,寫作《隨筆集》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對自己進行分析,一點一滴加深對自己的認識。他的思想是一種中庸的思想。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靜的鄉(xiāng)紳生活。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現(xiàn)存的社會秩序和風俗習慣,不提倡改革,也不贊成壓迫提倡改革的人。
《隨筆集》的影響深遠,據(jù)說英國的培根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響。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繼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經(jīng)驗的思想。而且其文體和風格,對于法國文學甚至對英國文學都影響極大。
在閑暇時翻閱此書,會讓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閑隨意的筆間慢慢體驗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長。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7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