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總結可以幫助我們總結并梳理學科知識,提高對教材的理解和應用。下面是一些教學工作總結的精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本學期,我班開設傳統(tǒng)文化課程、安全課程、心理健康課程、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地方性課程。傳統(tǒng)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愛國情感,培養(yǎng)民族氣節(jié)。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現(xiàn)在孩子們對詩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課本中的營養(yǎng),體驗到了對傳統(tǒng)文化更深刻的認識。這讓我為他們高興,現(xiàn)將總結如下:
學生經(jīng)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心理健康課程、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課程的知識都掌握不少,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xiàn)出較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tǒng)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中國人。
(一)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傳統(tǒng)文化,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fā)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古詩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筑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學巨匠,初步了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5.熟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6.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輔導,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安全教育: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安全行為規(guī)范》等等為主要內容,進行探索與實踐,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式。
(三)環(huán)保教育:環(huán)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huán)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環(huán)境素養(yǎng)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jīng)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
(五)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下學期我會收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六)繼續(xù)進行預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通過教育,學生們掌握了預防氟中毒的方法,通過學生對家庭、對社會進行宣傳。
總之,在本學期的地方課程中,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沒有固定的內容,加之自己經(jīng)驗不足,使學生學習較困難。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克服這些困難,爭取更好的效果。
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小學語文》這本書,真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每天晚上,讀書便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因為我意識到在新課程改革的洪流中,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義務、有責任走在新課程改革的前面。這本書,如雪中送炭一般,給我們所有的青年教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通過學習,我的收獲很多。
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已是信息化社會的需求。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著眼在樹立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上,實現(xiàn)有效創(chuàng)新教育。鑒于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深刻反思一下,教會學生學會祖國的語言文字、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發(fā)展思維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更因應該,學習新可標的精神以新理念武裝自己,走在課程改、革的最前沿。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聯(lián)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fā)。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敏感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教材特點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情境,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小學語文》的啟發(fā)下,我精心設計自己的語文課堂,如在教學《倔強的小紅軍》時,從網(wǎng)上搜到一段關于紅軍長征的錄象資料,在資料片聲情并貌的演說下,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了,紛紛舉起了小手發(fā)表自己觀后的感受,就連平時從不聽講的“雙差生”都興趣盎然去鉆研課文去了。這一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一下子,了解了那段歷史,同時也能幫助同學們走進小紅軍的內心世界,認識小紅軍那種高尚的精神品質。
新理念強調學生應該由“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椤白灾?、探究、合作”的學習,變以“教”為中心為以輔導學生的“學”為中心。作為教師要面向學生。教師要充分地傾聽學生,重視輔導學生如何掌握學習的方法,并自主的運用方法去獲得知識同時學會與他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在教學《長城》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分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咨詢自己的家長、翻閱資料、上圖書館、上網(wǎng)等形式搜集有關長城的歷史意義、結構布局、等資料,學生積極的通過網(wǎng)絡、書籍、雜志等多種途徑,自主的獲取大量的資料。這一過程,其實是一次真正的學生“學”的過程,也是一次交流的過程。其間,這一搜集的過程,也是學生自我感悟和學習的過程。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明白了長城高大雄偉、被稱為世界的奇跡,象征了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
總之,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思想素質、業(yè)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關鍵的一點。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從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實施中汲取營養(yǎng)、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從文學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當然,在工作中認真總結經(jīng)驗教訓,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在工作中不斷地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在不斷的促進學生的成長中發(fā)展自己、激勵自己成長。
20xx年7月25日。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理念是:任務驅動——教師首先設置教學目標,提出問題,把握操作要領,教師進行示范操作,學生模仿實驗,教師巡回輔導,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理論學習為基礎,以教師設疑、引導、示范為出發(fā)點,以動手操作為核心,以完成目標任務為歸宿,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fā)、引導教學法。
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具有潛在的優(yōu)勢有:教學內容直觀、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感官并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軟件的選用上,符合教學內容的要求,便于實際操作,能夠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中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fā)并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帶領學生認識表格的組成結構,給學生明確任務(制作接近效果圖的一張課程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閱讀完成這一任務的第一步(制作課程表)、第二步(編輯課程表:1、對齊表格文字,2、合并單元格,3、添加表格線)的理論知識,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大屏幕跟著操作,引導學生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其中,教師在介紹了制作課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學生制作“班級功課”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生對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學生都能迅速地完成這一表格的制作,學生嘗試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悅。
在談編輯課程表時,首先確定選取編輯對象,具體介紹了選取方法,清晰、及時,并指導學生通過鼠標調整表格的列寬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為下節(jié)課美化表格做準備。最后,要求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給學生設置難度,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實際操作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一個小任務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課程表效果圖,讓學生面對眼前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看書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后教師示范,學生看著屏幕跟著一起解決問題,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學生試制作“雙休日活動安排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每個學生,必要時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得不扎實的學生也能嘗受到成功的喜悅,以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通用技術校本課程——“設計與制作”是我校根據(jù)社會經(jīng)濟、技術、文化發(fā)展的需要為進一步體現(xiàn)學校“為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突現(xiàn)學校辦學特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愛好自主開發(fā)的一門課程。它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通用技術”的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通用技術課程”體系?!巴ㄓ眉夹g”校本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我?!巴ㄓ眉夹g”課程的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指導思想是依據(jù)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在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的基礎上,根據(jù)我??陀^條件開發(fā)的課程。在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既要考慮鍛煉師資隊伍,另一方面又要考慮所開設的科目盡量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盡量方案簡明、操作簡單、材料易求。使學生在解決、驗證一個個與簡單的科學原理和課本知識的問題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解決問題過程美。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原則,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教學上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量讓學生多煉、多動,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chuàng)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fā)、因材施教,靈活的做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xiàn)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三)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要盡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余地以及更多的實踐、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采用以下形式:
1.專題研究:如水火箭設計制作、紙質橋梁設計制作等。
2.模型探究:利用實驗室的現(xiàn)成模型套件,根據(jù)課本知識設計制作模型。
1.教學形式。
(1)集體面授。知識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只有有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才談得上創(chuàng)新。對于《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和選修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部分,我們采用集體面授的方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課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識、一般過程、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使用常規(guī)的技術語言表達設計方案,對此做出正確的評價,增強革新意識。集體面授,不僅實現(xiàn)了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而且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活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基礎、思想方法基礎和技術語言基礎。
(2)團隊活動。學生對通用技術的課程需求是有層次的,有的只滿足于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獲得必須的學分;有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心理上具有躍躍欲試的表現(xiàn)欲望和追求成功的企盼。為此,我校將學生按照班級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小組活動,學生在團隊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而且也增強了溝通合作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1)水火箭設計與制作。
本設計與制作在于考察的是系統(tǒng)設計的相關知識。系統(tǒng)設計是研究和認識系統(tǒng)目的的,本教學內容應圍繞系統(tǒng)設計展開。根據(jù)系統(tǒng)的目的和要求、各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系統(tǒng)進行整體設計,評價和優(yōu)化,就是系統(tǒng)設計。通過分析系統(tǒng)設計應考慮的問題,根據(jù)系統(tǒng)設計的一般步驟,應能進行簡單的系統(tǒng)項目的設計。
本設計活動是與理論學習“系統(tǒng)的結構”和“系統(tǒng)分析”同步進行的活動課,使學生加深對系統(tǒng)設計的理解,學會簡單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方法,并能確定生活或生產中的一個簡單對象,根據(jù)設計要求完成系統(tǒng)方案設計。
(2)模型制作。
通過利用實驗室配置的“模型套件”讓學生通過相應模型鞏固學習課本中的相關知識,具體制作了“橋梁承重模型”“自動門”“風扇”“轉向小車”“自行車”等。
3.后期工作安排。
目前學生的新課教學已經(jīng)結束,在后期的設計活動過程中為了針對貴州省學業(yè)水平考試,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設計制作“紙質橋梁”。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習過的“設計的一般過程”“技術試驗及其方法”“設計評價”“結構的穩(wěn)定性”“流程的設計”的有關知識。
1.學生的選擇。通過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很多并不是喜歡動手制作的學生,很多只是“套餐”選擇時跟著搭配過來的。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所期望的熱情,課程設計中的交流無法實現(xiàn)。理想中采取邊教學邊操作、邊演示邊實驗、邊巡視邊輔導的師徒式、活動式、導師式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采用“聚餐式”交流、無組織辯論等師生、生生之間的自由對話交流,不斷觸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靈感,保證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活動的良性持續(xù)。
2.師資不足。關于“設計與制作”的開設初衷是想開設一些較有科技含量的設計,但是由于任課教師的水平有限,目前只能安排“紙張+剪刀”的設計,雖有一些技術含量但是科技含量不足。“誰來教通用技術課程”成了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最迫切的問題。以前的勞技教師,包括物理教師、計算機教師當然可以用來一解燃眉之急,但是從長遠角度和提高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的角度來看,這些應急措施顯然是被動的。因此,選拔具有深厚科技素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強、對通用技術課程有強烈興趣的本校在職教師“另起爐灶”,加強課程培訓,形成一支穩(wěn)固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對于缺乏通用技術課程教師的學校尤其是沒有外部支持條件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不失為應對上述問題的一個良策。
3.設備不齊。包括教室和學生設計所需的儀器設備。由于目前只有一節(jié)課,學生的作品只能完成部分,未完成的作品只能帶回教室,等的下一次課時有些學生的作品又不見了,沒有地方存放學生的半成品?!皹犯咛准蹦壳皩W校只有8套,學生每組由6人左右,不能保證學生每個人都能參與動手,也就導致了有些學生在旁邊“偷懶”。
4.課時不合理。要想完成一個設計,每周一課時讓學生不能完成出作品的雛形,等下個星期學生的思路也斷了。
5.學生管理不到位。目前學校校本課程的模式,任課教師不能認識全體學生,對校本選修的學生考勤目前是學生負責,但是經(jīng)過任課教師的清點,發(fā)現(xiàn)只有3次課人到齊,但是學生沒有給任課教師及時反饋,應該在學生考勤表中增加教師簽名欄。
6.評價方式之后。目前社會、家長、教師和學生只重視高考科目的成績對于通用技術這樣的非高考科目并不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在評價學生的課程學習時,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參與程度,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創(chuàng)意和一閃而過的靈感,注重他們的動手實踐中的“技術含量”“創(chuàng)新成分”,教師應認真觀察并及時做好記錄。目前,對學生的評價大多是模糊空間很大的質性評價,開發(fā)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融合、即時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端性評價互為補充的全面測評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量表,應該成為我們的不懈追求。
我們在每次課后都布置一到兩幅圖的作業(yè)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提倡晚自習增加輔導時間,鼓勵學生自己找題材在速寫本上練習繪畫,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也就是說學生在他們生活、學習的所有空間與時間里皆需要創(chuàng)造出適宜的、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以陶冶其情操、心靈。比如在教室內,學校的多個場所,宿舍及校園里均需加強其人文的,藝術的氛圍以熏陶之。我們一直將“留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教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園林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多觀察景觀,并且迅速地畫出快圖。本學期我們帶領學生去上海的外灘實習。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畫速寫、拍照、記錄。待返校后做系統(tǒng)的總結,寫出《實習報告》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與藝術方面的修養(yǎng)。
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組織學生進行《迎新春學生專業(yè)作品展覽》,也還沒有時間進行大量的鋼筆畫訓練,這是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會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培養(yǎng)更多的設計人才。
韓森、邵文萍。
20xx年12月。
我于20xx年7月28日-----8月8日參加甘肅省20xx年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國培計劃”網(wǎng)絡遠程培訓學習,成績優(yōu)秀。又于20xx年8月18日-----8月22日參加“20xx年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骨干教材培訓”班的學習成績合格。現(xiàn)在又經(jīng)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感觸頗豐,現(xiàn)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為此,一定要進行新課程改革。
(1)初步認識了新課程,也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新課程老教材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有所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這樣幾個方面:
1、課程設置更加趨于多樣化,基礎性和選擇性,模式上更加傾向于大學的必修加選修的學分模式,分化越來越精細,有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2、三維的課程目標,還物理教學的本來面目。
3、有助于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練轉化成現(xiàn)在我們所期望的獨立思考,同伴交流和師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育觀念滯后;課程內容存在著"繁、難、偏、舊"的狀況;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xiàn)代科技、社會發(fā)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jīng)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普遍現(xiàn)象;課程秤價過于強調學業(yè)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tǒng)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fā)展的需求。對于學校里的學生而言,他們的任務乃是接受、存儲前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的知識。
(2)知道了新課改下的老師應有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會較多地出現(xiàn)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教師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jīng)常開展講座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老師們多是鼓勵性的話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3)新課程的評價強調:
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yè)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fā)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強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fā)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采取諸如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的及多樣化的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xiàn)狀、潛力和發(fā)展趨勢。
(4)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將面臨許多挑戰(zhàn),老師們必須進一步學習與研究,從而更加有力地推進課程改革。結合目前課堂教學現(xiàn)狀以及新課程實施要求,對老師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由于課程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課程意識。2.由于教材打破大一統(tǒng)的現(xiàn)狀,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材觀。
3.由于教材體系的改變,教師應重構對物理學科體系的認識和理解。
4.由于新課程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重構教學方法,建立起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管理。
(5)對于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設計實效、從而開展有效教學問題,從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詳細的要求。我總結如下,具體為:基本要求:
1.必須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融合;
2.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
3.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定位合理準確;
4.從課時備課轉向單元整體備課和集體備課。
提高要求:
1.情景化知識包裝;
2.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
3.定義中心到基于認識轉變的概念教學;
4.從內容講解轉為問題驅動、活動展開的教學;
5.實現(xiàn)高水平的探究;
6.線性教學設計到整合教學;
高中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yè)的播種者、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xié)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fā)展的示范者。相應的高中教師的專業(yè)生活方式則為:學習--研究--實踐--反思--合作。我們可通過在汲取學生時代的經(jīng)驗的同時,通過在職培訓、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與反思、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與有組織的專業(yè)活動來促進我們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總之,通過這樣的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fā)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是新課程設計的最終目的。
1、不同模塊的課時需求量有所不同,所以教學進度應該由教師集體備課組協(xié)商決定,學校應當予以支持和肯定。
2.新課改應該與高考相適應,在實施新課改時,必須在重視學生的發(fā)展的同時,一定要重視研究高考,否則家長不答應學生也會不答應。
所以,建議學校在開設物理必修1、2,必選3-1、3-2之后,從3-3、3-4、3-5中限選一兩個模塊,而不是都選,這樣才能既減輕教學負擔、又讓學生學有專長,也能使師生有較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備戰(zhàn)高考。
以前聽到夢想課這幾個字,總是覺得很玄乎,總覺得無法觸摸,可上了一個學期的夢想課之后,原來夢想課就在我們身邊?,F(xiàn)就我本學期的教學總結與大家分享。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是通向理想的橋梁。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上課前我就強調:本學期“遠方的城市”課程將以小組形式展開,所有參與行動的同學都將被計入小組得分。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游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愛動好玩的心理,產生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不但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記憶、注意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夢想課程有許多有趣的游戲,課前我把所有的游戲認真做了一遍,在上課時,根據(jù)大家的情況采用適當?shù)挠螒蛘{節(jié)身心,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游戲后還讓大家總結游戲心得。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于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欲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會讓一節(jié)課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遇到矛盾,對問題產生懸念時,大腦便會出現(xiàn)特有的興奮,于是他們就會積極的思考,千方百計去探索其中的奧秘,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為了激發(fā)起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給學生更多的想象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夢想課程教學時我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的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這樣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然老師相機點撥,適時出現(xiàn)答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紛紛舉手表示自己愿意回答,平時上課哪有這么高的興趣呀。這時我感到夢想課程真的太有吸引力了,我也很激動,如果能長期運用夢想課程理念上課,孩子們的各方面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情感作為人的內在動力因素,始終參與著人的思維活動,產生催人奮發(fā)的力量,影響著人的學習效率和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夢想課程承載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更高要求,在夢想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體驗,不僅對學生學好知識、形成能力有很大的內在推動力,而且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人生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夢想課程實施下來后,我認為和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是:夢想課程教學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自我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認知,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與想象,認識到生命與世界的多元化,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技能,這與科學文化知識是不同的。當然科學文化知識學好了,才可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知識,所以我認為,在我們學校一個班級一個學期最少開展十多節(jié)夢想課程,同時在其他教學中也滲透夢想課程的理念,我想,長期這樣教學,孩子會更愛學校,更愛學習。
在備課過程中,我遇到一些困難,無法購買到適合夢想課程的獎勵性物資。因為在鄉(xiāng)下根本很難買到學生喜歡,價錢便宜的獎品,有的都是學生常有的,對學生沒有新鮮感了,如果能用一些新鮮有趣的獎品鼓勵學生,我想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
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改革提倡每一名教師都要學會反思,都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師。“所謂反思型教師就是會經(jīng)常回顧、重建、重現(xiàn)并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和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批判性的分析,這些教師總是能夠用事實來解釋一切?!卑唇虒W過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學中的反思具有監(jiān)控性;教學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本文主要探討筆者對課后反思的一點看法。
我們通常所說的備課是課前的準備工作,這種準備工作一般是經(jīng)驗的乃至主觀的;作為體育教學來講,由于教學中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其實際效果只是通過上課的實踐才能檢驗。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教學實踐基礎上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高認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完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總結,即對課上獲得反饋信息進行反思,通過再認識,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準備。
課后反思,主要是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認識論和學習心理理論提出的,其作用在于運用它來探明、調節(jié)、改善和提高體育教學活動本身的功能。如果說教學活動是一個信息傳遞系統(tǒng),那么課后總結則是這個系統(tǒng)的信息反饋機制,只有很好的掌握這個信息反饋機制,才能理解教學系統(tǒng)運行的情況,有效的調節(jié)和改善這個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完成教學任務。
課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具體內容:
主要分析教學的效果,檢查教學中的得與失,并進一步分析原因,明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反思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切程度和目標落實情況。體育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技術、技能素質、情感、思想品質以及運動負荷等目標,通過每一課時的課堂教學,應檢查課前制定這項教學目標是否切合學生的實際,是否做到了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如能記住所傳授知識、動作要點、鍛煉方法的學生所占的百分比,能完成動作技能、技巧的所占的百分比,能接受教師指令性意見的學生占的百分比;平均心率和課的密度是多少;目標是否實現(xiàn),實現(xiàn)程度如何,還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等。
2.反思教情。就是總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發(fā)揮的效果,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包括所傳授的教學內容是否具有科學的“真”、道德的“善”、藝術的“美”,是否突出“三基”,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準確,處理方法是否得當,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是否注意了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和量力性;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具有啟發(fā)性(對問題做處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思考),運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還包括教師駕馭控制課堂教學的情況,講解是否簡明扼要,釋放動作是否準確、優(yōu)美,保護與幫助方法是否正確、得法,各部分、各環(huán)節(jié)涉及安排是否合理,組織教學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及性別特征,語言和非語言刺激是否恰到好處,指令性意見是否具有說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等。
3.反思學情。掌握好學生的學情是提供課堂想過的基礎和前提。首先應總結好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學理論認為:“所有的教學效果,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來決定的,一切教育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活動才能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財富,才能使學生獲得成長和發(fā)展?!痹诮虒W中,我們既要落實參與的廣泛性,還要突出參與的真對性,又要注重參與的層次性,更要激活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其次應總結本質(一般)學情,教師研究本質學情,就要考察分析所教對象的群體特點,掌握群體年齡特征、身體素質狀況、能力水平、知識結構、心理特征、體育素養(yǎng)等,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教師又要重視分析個別學情,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學情,注重觀察他(她)們的課題反應情況。在課堂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就應在課后總結中及時制定補救措施。其目的是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提高。
4.反思天氣情況。天氣變化對室外課影響很大,教師下課后記錄月、日的天氣情況,以便為以后安排符合自然氣候的運動項目提供依據(jù)。
5.反思場地、器材使用情況。場地、器材是體育教學中傳播知識、技術、發(fā)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的媒介。為此,教師應對課題活動場所與器材的布置用法進行反思。主要包括:場地、器材的利用率,是否能滿足學生的用量;場地是否整潔,標志線是否合理、清晰,器材的布置是否合理、美觀、實用、安全等。
6.反思損傷情況或意外情況發(fā)生情況。教學中學生一旦出現(xiàn)損傷或意外事故,下課后教師要分析其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其情景、部位、傷情以及對活動的限制程度等進行總結,采取何種措施能避免其發(fā)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借鑒。
即是指一個項目結束后的總結。一個項目結束后,教師應在其中的各個課時后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單元后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交叉本項目教學計劃和落實情況,對結果進行反思、分析,如學生的達標率、技評情況、興趣發(fā)展情況、習慣養(yǎng)成、意識的培養(yǎng)等,從課時的定性到單元后的定量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項目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活動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是否遵循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原則。
3.反思本項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案情措施的選取效果,檢查各環(huán)節(jié)的組織管理經(jīng)驗,進一步探討本項目的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
4.考查分析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身體素質發(fā)展水平、體能變化和個性心理特征;反思學生在本項目學習、鍛煉中遇到的困難、損傷情況,分析其原因,考察不同水平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教學。
學期結束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的一環(huán),它既是對本學期教與學年總的考察和評價,同時又通過教學反饋的總反饋,為下一個教學總體規(guī)范指明了改進的方向。學期后的反思應在各個課時后反思和單元后反思的基礎上,對本學期的教學效果綜合考查分析,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學經(jīng)驗,使其達到理性認識,上升到教學理論,以揭示教育規(guī)律,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實踐。
總之,課后反思是通過教學實踐,對備課的效果做出檢驗和評價,同時又彌補了備課的不足,增進了備課所不具備的內容和功能,從而更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再者,從課后反思中又可獲得大量的反饋信息,為進一步指導和改進備課乃至整個教學過程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依據(jù),不斷把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提高到新的階段。
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未來工作者,對"課程與教學"進行深刻的了解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慶幸的是,研究生的第一學期我們系統(tǒng)的學習了杜萍老師的《課程與教學論》這門課。杜老師用自己豐富教學經(jīng)驗和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們每一位同學受益匪淺?,F(xiàn)對前一階段學習的情況總結如下:
1、學習中的收獲。
我們在學習中主要采取的是同學們講課為主,杜老師補充、點評為輔的方式。這也是老師特有的教學模式的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讓我們同學收獲頗豐)。目的是讓我們同學自己深入理解、貫通學科知識,以自己的方式和思路講授課程內容,每個同學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讓我們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同時也鍛煉了我們的講課能力、教學能力。
2、我所參與的有關本課程的學習活動及其體會。
我們組共有五名成員,由我擔任我們組的講課代表。講授課程的內容是教學論的第四章:教學模式。還參與講課內容ppt的修改和最后定稿。給我的感受是,如果要有機會,我們同學包括自己一定要站在講臺上多鍛煉,多實踐。包括課前還應該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應該對自己所講的課程內容非常清晰,這樣才能在講臺上做到思路清晰,自己傳達的和學生接受的才會更多。
正如總結開頭所說的一樣,老師的這種把時間、實踐和課堂教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和以后教學的運用。符合我們研究生階段的教學要求,同時我認為也去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同學講授的內容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老師每次的總結和點評更是畫龍點睛,讓我們對所講內容的認識更加深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成為一位好的老師,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要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習到的課程與教學論的知識,不斷積累,不斷提升。
課程教學總結,每逢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結束教師都要寫課程教學總結,課程教學總結怎么學呢,下面的課程教學總結歡迎瀏覽。
為了順應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需要,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了滿足全體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我承擔著學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
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
為了總結經(jīng)驗,汲取教訓,推進下步工作,現(xiàn)將本學期校本課程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精心編制教材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有效促進校本課程有序運行,健康發(fā)展,在學期初依據(jù)新課改有關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相關理論,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了校本課程實驗教材的內容。
二、在教育教學上,探究方法,嚴謹執(zhí)教
(一)注重課堂教學研究,探究校本課程教學方法。
把學生教好,讓學生成功,是每位教師最大的心愿、最高的榮譽。
作為一名校本課程教師,最緊迫的問題是具有新的教學理念,立足課堂,加強校本課程教法研究。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禮儀的基本內容,就不能使用單一的說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還要注重方法的總結和積累。
在備課中,力圖體現(xiàn)校本課程的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體驗性,把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課、音樂等整合進校本課程,圍繞“影視文化、禮儀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教學目標,有的課堂讓學生觀察寫話,品析優(yōu)美的文章,有的課堂讓學生想象繪畫,有的課堂讓學生歌唱,欣賞名曲。
在二年級嘗試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開展探究性學習。
(二)注重學習,嚴謹執(zhí)教
對于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應該不斷補充,成為擁有“自來水”的新型教師。
在工作中,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在校內,虛心、主動地學習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抓住學校安排外出聽課的機會,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及時消化,吸取別人的精華,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平時向書本學習、向身邊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總之,在這一學年中,我不僅在業(yè)務能力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總之,在這個學期的工作當中,有收獲也有不足。
影視和禮儀作為一個新開發(fā)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很多困難。
但我會不斷探索、研究,并大膽創(chuàng)新,使這一課程更加完善,在下學期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大多數(shù)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xiàn)出較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tǒng)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中國人。
二、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
以誦讀原創(chuàng)經(jīng)典、感懷名人志士、游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愛國情感,培養(yǎng)民族氣節(jié)。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其中第一、二、七單元是誦讀經(jīng)典,第四、五單元是書法名家和繪畫欣賞,第二單元是傳統(tǒng)節(jié)日,第六、九單元是齊魯名人河政治人物,第八、十單元是名勝古跡和宮殿園林。
三、1、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感受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和藝術魅力,從而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領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進行學習,能夠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初步了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3、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強化朗讀、背誦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感悟能力。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的認識和度量,這是在學生二年級已經(jīng)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教學的。從教材的編排體系來看體現(xiàn)了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編排特點,二年級內容相對料直觀,現(xiàn)在慢慢從直觀逐步到抽象,在第一學段學生都是通過直觀來了解角,從第二學段的本單元開始將從數(shù)學化的角度來認識角。所以本冊教材內容安排逐漸從數(shù)學化的角度認識角、度量角。
在二年級掌握角的相關知識,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射線直線和角的認識,再教學角的度量,然后教學角的分類和畫角。接著安排了練習四,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本單元的內容。最后,結合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安排了實踐活動《怎樣滾得遠》。
本單元的學習為以后進一步認識幾何圖形(三角形及其分類、長方形、正方形等)打下基礎。
學生通過二年級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關于線與角生活經(jīng)驗,建立了這些幾何圖形的表象。在關于“角”的方面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對于角的概念也已經(jīng)從具體材料表征(與實物分不開的)轉向了圖形表征(各種角的圖形,與圖形的平面區(qū)域是分不開的)而且積累了各圖形特征的一些實踐經(jīng)驗。本單元教學就是將學生積累的感性經(jīng)驗抽象成數(shù)學概念,并用數(shù)學化的語言給出概念,理解射線、直線和角,學會角的度量。
1、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畫圖和交流等活動,認識射線、直線,知道它們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體會兩點間線段最短。
2、進一步認識角的特征,認識角的計量單位,認識銳角、直角、鈍角等到角及其大小關系;會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和按指定的度數(shù)畫角,會用三角尺畫相關的角。
3、使學生通過畫、折、量等操作活動,形成角和各類不同角的表象,初步學會估計角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4、能了解圖形與生活實例的一些聯(lián)系,并能運用角的知識解釋或描述相應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認識角、量角的方法、角的分類。
教學難點:堂握射線、直線及角的特征、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時必須注意數(shù)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可以從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入手,適時培養(yǎng)學生能力。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新內容。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與射線、直線和角有關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有助于學生用形的知識描述現(xiàn)實世界,并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特點。例如,認識射線時,通過場景圖中各種彩燈射出的一束束光線可以看作射線,引出射線,幫助學生感受射線的特點。教學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知識,列舉了建筑工人砌墻時固定兩點確定直線,跑步比賽的終點兩位同學拉繩做標記的實例,幫助學生加以體會。通過紙扇上的周角和平角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周角和平角,體會這兩個特殊角在生活中的存在。學習量角后,讓學生測量實際場景中圖片上角的度數(shù),體會了生活中有許多大小不同的角。通過“你知道嗎”介紹量角度判斷風箏高低的方法,素材現(xiàn)實有趣,有助于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介紹丹頂鶴飛行時隊形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世界。
2、以原有認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建構新的認識。
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線段并且直觀認識了角,這是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知識基礎。在學習射線和直線時,線段是生長點。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射線和直線是“無限長”的特點。應突出兩點:一是讓學生畫一畫,并且在畫的過程中展開想像,使學生體會從有限到無限的發(fā)展過程,逐步建立“無限長”的觀念;二是組織射線、直線和線段的比較,加深對射線和直線是“無限長”的認識。本單元的認識角,關鍵是讓學生知道角的兩條邊都是射線,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就是角的頂點。在認識角時,讓學生畫一個角,在畫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點,提升對角的認識。“想想做做”第3題既讓學生復習了有關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知識,又進一步認識到它們都是由從一點出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
3、經(jīng)歷豐富的操作活動,形成獨特的體驗。
經(jīng)歷豐富的操作活動,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教材多次安排了畫、量、折的活動,這些操作活動大致分為四類。
一是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事實的操作活動。如,經(jīng)過一點能畫無數(shù)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教材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經(jīng)過一點和兩點畫直線,在畫中思考體會能畫無數(shù)條和只能畫一條;學習量角后,讓學生量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shù),計算三個角度數(shù)的和是1800;出示三個大小相同但邊的長度不等的角,讓學生測量后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與所畫出的邊的長度無關;量邊長相等的多邊形的角,發(fā)現(xiàn)每個內角的度數(shù)相同,或者三角形的三個角度數(shù)的和是1800,后面每個圖形角的度數(shù)的和是1800的倍數(shù),等等。
二是激發(fā)認知需求的操作活動。學習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shù)的角時,教材先安排學生自由用三角尺量,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但同時又發(fā)現(xiàn)各人測量的結果并不一致,揭示測量時需要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這樣的安排突出了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學生在操作中親身經(jīng)歷了認知沖突,容易產生量角時需要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心理需求。
三是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操作活動。在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shù)的角的教學中,教材不再像過去那樣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的適度探索空間,引導學生照樣子量500的角,然后再交流是怎樣量的,在交流中明確量角的一般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之前,可先讓學生找出00、200、900、1350、1800的刻度線,想像各刻度線延伸到量角器的中心,正好和00刻度線組成了相應度數(shù)的角。用量角器量角的本質就是將量角器上已知度數(shù)的角與要量的角重合。同樣,在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畫角的教學中,也是讓學生自己畫,探索畫角的不同方法和操作步驟。用量角器畫角的本質就是將量角器上的角畫下來。在第23頁沒有規(guī)定用什么方法畫600的角,根據(jù)學生對三角尺上角的度數(shù)認識,可以想到不同的方法。同時,通過交流,學會上還會體會到畫300、450、600和900的角時,用三角尺比較方便。在第27頁第10題安排了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多少度角的練習,有兩點作用:一是幫助學生鞏固對量角器上各個角的度數(shù)的認識;二是讓學生體會到用一副三角尺還能畫出其他一些度數(shù)的角。
四是體會相關概念之間關系的操作活動。在學習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做一個活動角,然后轉動其中一條邊,體會各個角的概念及其大小關系。這一活動,也有助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體會,角是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在平面內旋轉所形成的圖形。這里的教學應注意:(1)學生以前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都是直觀認識,現(xiàn)在是從度數(shù)角度進行量化刻畫;(2)角是一個平面圖形,因此,在用活動角演示各個角后,要及時抽象,畫出平面圖形,才能揭示角的概念;(3)鈍角大于900容易知道,但小于1800需要強化;(4)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第一次教學,可以讓學生指出平角和周角的頂點和兩條邊,突出它們也是從同一頂點出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同時,教材還安排了折圓形紙和正方形紙的活動,幫助學生在折的過程中感受圖形和角的變化。
對于學生操作有難度的教學內容,教材十分注意呈現(xiàn)的層次性。比如正確度量各種不同位置的角是學習的難點之一,教材為此作了精心安排。第20頁“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圖說出量角的.度數(shù),初步體會量角器的擺放位置要適合角的位置;第5題讓學生照圖的樣子模仿量,進一步體會擺放量角器的方法;第6題通過辨析量角器擺放的正誤,更清晰地認識操作的方法。第7題才完全放手讓學生量各種生活中的角。當然,對于有困難的學生仍然要耐心給以指導和幫助。
4、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
在學生學習量角和畫角后,注意安排估計角的大小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并且估計之后再進行測量,可以提高學生估計角的大小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對角的大小的估計,可以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可以根據(jù)直角和平角大致判斷;第二步根據(jù)300、450、600以及直角的大小進行估計。如果學生形成估計的意識,那么在量角時就可以先估再量,500的角就不會看成1300。
5、拓寬學生認識世界的視野。
本單元教材安排學生研究斜坡與地面成什么角度物體滾動得遠的問題,這一實踐活動與綜合應用有幾個特點:一是問題的現(xiàn)實性很強,有助于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認識和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二是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讓學生經(jīng)歷反復實驗,收集有用的數(shù)據(jù),結合平均數(shù)處理數(shù)據(jù),然后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初步結論的過程。三是整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可以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實驗的進行需要小組合作,實驗的測量需要盡量精確,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應盡量準確,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從理論上講,斜坡與地面呈450時物體滾動得最遠。學生在實驗時應注意:要把物體放在斜坡的頂部,位置不能擺得有高有低;要讓物體自然滾下去,不能用力推,也不能用手擋;要體會每次實驗為什么求出三次滾動距離的平均數(shù)。
本單元內主要是角的認識和度量應以定性描述評價為主。
知識與技能方面:
對射線、直線和角的概念是否清晰;是否能正確畫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是否知道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是否了解兩點間的距離的含義;是否能正確地量角和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對角的分類是否清楚,能不能根據(jù)一個角的度數(shù)判斷這個角是什么角。
過程和方法方面:
在學習活動中能否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方法;是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想法,能不能主動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有沒有在操作中形成對角和角的大小的正確表象;能否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到各類角的相應實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
是否具有學習的興趣,有沒有與同學討論、交流的愿望和行動,動手操作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在學習活動中建立自信心。
本單元總共安排7課時。
5角的分類和畫角練習課第24頁“想想做做”第3-7題。
教學,我覺得這是一個逐步走向繪本教學與實踐繪本教學的途徑,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和嘗試中讓我體會到了繪本教學不單是簡單的形式的改變與內容的改變,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對繪本的領悟與參透。就拿我上的兩個繪本教學《牙齒大街的新鮮事》活動中我從封面引導幼兒去觀看都有什么,從而引出故事主題,隨著情節(jié)的深入一步一步地發(fā)現(xiàn)“牙齒大街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活動的很成功。
但是在《我討厭媽媽》中我也采用了相似的步驟,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雖然兩個都是繪本教學,但每個繪本教學也都有它的特色,教師的難點和重點的把握是一次活動能否取得成功的突出的兩部分。其次教師的動態(tài)語言和教具的準備也是調動幼兒積極性和活動興趣的關鍵,一個好的活動,一次成功的嘗試的背后都是教師精心的設計和巧妙的安排,雖然我的這次活動不是最好,但是無論失敗也好成功也罷,對我來說都是一次鍛煉的機會,我的活動已經(jīng)結束,但是幼兒園的教研繼續(xù)在進行,我會向同事們好好學習,取長補短,努力使自己有更多的收獲。
作為一名剛上崗的新教師,對于教研課還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本學期有幸學習了幾位經(jīng)驗豐富老師的具有特色的教研活動,屈老師的溫馨、小陸老師的可愛、陸老師的趣味、張老師的流暢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聽聽、看看、聊聊、想想中進一步了解了各個教研活動的精巧設計、意義價值等等,讓我這個繪本教學的“門外漢”有了些許的認識和理解,也從側面增強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同一繪本《月亮的味道》教研課活動,我們還與“蘭芝草”課題組,進行了互動交流,分享兩組設計、組織活動上的不同想法,迸發(fā)了更多的火花。在小陸老師的《變色鳥》教研課活動中,我們還有幸邀請到了教研員王明珠老師、徐虹潔主任、張穎黎園長親臨指導,通過領導的講評,我收獲頗多,對一些模糊的環(huán)節(jié)處理也豁然開朗,對我下個學期的教研課活動,也做了有效的鋪墊,增強了自己開展活動的信心!
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自主性游戲里,我們還創(chuàng)設了“快樂演播室”,把圖書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來,延伸了孩子閱讀后的興趣。本來計劃的“圖書漂流”因為流感等原因未開展,希望在下學期可以繼續(xù)。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不僅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家長們也從孩子各方面的表現(xiàn)提高中,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增強了親子閱讀的意識。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學期的收獲一定會更大!
除此之外,平時我們也很注重理論學習,例如:朱永新《共讀共寫共生活》、王明珠《主題墻飾:推動活動開展的載體》、《手心里的光》等等優(yōu)秀的理論文章。通過研讀各位專家對繪本教學、意義等各方面的觀點認識,提高了我們一線工作者對教育實踐的正確把握。這些理論的支撐,對于我這樣的新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幫助我對繪本教學有了一個比較完整、正確的認識,在實際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也有了促進改善作用。
本學期我們還參與了園本研修主題活動:話說師幼關系,新教育等課題結題活動等等,我們也乘此機會,聆聽了相關的報告,園本研修活動,主題鮮明,準備充分,形式豐富多樣,通過問題討論、看視頻和錄像、案例研討等,幫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經(jīng)驗,理清了“師幼關系”的概念,進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質內涵,形成了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從豐厚的資料和詳實的報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實幼繪本教學的書香、昆曲教學的雅韻相得益彰?;顒又袑<覍θ齻€課題的價值和意義給予了肯定和褒獎的同時,在課題管理、文本撰寫的規(guī)范性,成果歸納梳理的邏輯性、課題后續(xù)研究的方向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對我們以后的課題開展的科學、有效的衍生和拓展起到領航作用。
繪本教育,應該讓孩子體驗閱讀的帶來的多種愉悅感,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正確對待閱讀時出現(xiàn)的各種小細節(jié)的處理,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希望在下個階段中,我們的努力能讓這意義重大的繪本教育工作,繼續(xù)展現(xiàn)它的魅力!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農村山區(qū)的同學來說,他們缺乏練習口語和聽力的學習氛圍,因而口語和聽力也會被同學和老師忽視,閱讀學習就成了他們學習和教學的重點。同時,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輸入性的教學活動,對同學進展聽力、口語和寫作力氣,有確定的促進作用,因此,爭論英語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近期通過學習《英語閱讀教學》這本書,收獲頗多,現(xiàn)將自己所學學問總結如下:
一、閱讀教學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閱讀動機,閱讀教學目標,閱讀教學模式和方法,閱讀預備活動與設計,閱讀教學活動設計,閱讀教學過程設計,閱讀策略和閱讀評價。
二、動機是影響閱讀的關鍵因素。激發(fā)閱讀動機才能有效保障教學的效果。
4、閱讀教學工作要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課外閱讀的生詞量也應當把握在5%左右。
三、閱讀應當以獵取信息為目標,而目標應當包括技能目標、學問學習目標、自主學習目標、圖式建構目標和綜合素養(yǎng)目標。而在設計目標的過程中,要留意同學的學齡階段和認知層次。閱讀目標的設計方法有:教材本位法,同學本位法、話題本位法和層次化目標法。老師應當依據(jù)閱讀教學的設計狀況,以一種方法為主。一般說來,設計教學目標要留意:領會了并有所體會在前,運用在后,識別在前,表達在后。
1、pwp教學模式:該模式把閱讀教學分為: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三大部分。pre—reading的核心人物是為閱讀做預備,包括背景圖式激活、話題的導入、任務的介紹、興趣的激發(fā)和語言、策略的預備。while—reading是核心,要設計有層次性,從學問到領會了并有所體會,從分析到評價的教學或是,培育同學的閱讀力氣。post—reading側重學問的應用和綜合,是同學對所學學問的'一個鞏固。
2、任務型教學模式:一般分為pre—task,while—task,post—task三大階段。任務前主要是任務的預備,包括語言預備和圖式預備;任務中就要強調同學合作完成任務;任務后側重對任務完成狀況的評價,可以依據(jù)同學所消逝的問題,開放聚焦練習。
3、情景閱讀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和效果評價四個方面。
4、支架閱讀教學模式:核心是對最近進展區(qū)的推斷和適當教學的供應。常見步驟分為:進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導探究、獨立探究、寫作學習和效果評價。
五.閱讀教學模式的選擇必需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必需和教學內容相適應,必需適應學習者的需求,必需考慮到老師的自身狀況。
六、閱讀預備活動的設計:
1、閱讀前要做好需求分析,要分析目標、文本以及學習者;
2、假如對同學已有學問狀況不清楚,就要設計診斷性活動;
3、閱讀前活動要確定核心內容,應當這些內容會影響同學后面的閱讀學習內容;
5、常見的閱讀前活動有:頭腦風暴、構建語義圖、話題相關爭辯、猜度揣測、圖片猜度揣測、細節(jié)摘取爭辯、猜度揣測性信息陳述、多媒體激活圖式和故事法。
2、閱讀活動的設計方法:要遵循目標取向、圖式參照、關注閱讀過程、真實定向、留意活動的變化性。
2、閱讀教學中互動活動有:合作學習、合作性活動組織、開放性問題、追蹤性問題、正面話語等。
3、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的關系:閱讀前活動可以通過聽力活動導入話題,以便激發(fā)同學興趣并激發(fā)同學頭腦中的圖式,閱讀后的“說”可以使對閱讀信息的運用或者轉述,閱讀后“寫”是對閱讀內容的進一步鞏固,是對閱讀文本內容或者規(guī)律的運用。
4、總而言之,閱讀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遵循熟識進展參照原則、語言要求參照原則、支架原則、層次遞增原則、關系調整原則,同是也要確定教學目標,并對同學的需求進行分析,然后設計系列不同的活動。
5、一般狀況下,閱讀活動設計的挨次應當是:識別在前,表達在后;再認、領會了并有所體會在前,分析、評價在后;信息、策略、規(guī)律的熟識和語言的學習在前,運用在后;在運用活動中,把握性的活動在前,開放性的在后,準交際的活動在前,任務型活動在后。
1、常見的大意閱讀策略:覽讀;細節(jié)理解策略:跳讀;隱含意義理解策略:推理;理解受阻應對策略:詞義猜度揣測;依據(jù)舉例推斷;觀點態(tài)度理解;閱讀基本技能(自動解碼,關鍵詞閱讀,意群閱讀,視覺解碼);其他策略(猜度揣測,選擇留意點,記筆記,閱讀整理,聯(lián)想,視覺化,前后關聯(lián))等。
3、閱讀策略培育應當遵循:顯性原則,恒久性原則,關心性原則,認知與元熟識原則。
4、常見的閱讀策略培育活動有:大意閱讀策略培育,觀點態(tài)度閱讀策略,細節(jié)閱讀策略培育,猜度揣測策略培育,自我監(jiān)控策略,體裁本位閱讀策略,元認知策略培育,目的性閱讀,詞義猜度揣測。
十、閱讀教學評價方式主要分為,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評價必需敬重同學的主體地位,必需照看同學的認知差異,同時也要課前課后,要關注評價結果,更要留意過程??偠灾?,閱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協(xié)調各個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細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真正地做到以同學為主體,引導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握確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讓閱讀真正成為同學今后獵取信息的手段,滿足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驗小學面向人人,實教學常規(guī),提教育質量,構建潛能高效教學生態(tài),完善學生“潛能教育”,開展了“打造學術型研修組”主題研修活動。說實在的,當學校讓我們每個年組確定研修主題時,最開始我們是有畏難情緒的,作為市內一所龍頭學校,活動本身就多,再加上班級管理、教學、安全、德育等等,大大小小的任務均由班主任一人去策劃,去落實,而且還得有創(chuàng)意,有高度,可以說任務是異常的繁重而艱巨。同時我們又是一位母親,我們八位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0歲,孩子最小的還沒上幼兒園,更多老師的孩子在高中、大學讀書,面臨高考與考研、就業(yè)的巨大壓力;加之兩位教師本身沉痼自若,多位教師雙方父母又都進入了體弱多病的老齡階段,需要人照顧,真是上有老、下有小。因此,用下面這句詩來形象我們的處境真是再恰當不過了: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可是看到學校聘請的葛老師為了讓實驗人始終站在我市教改的制高點,拖著病體精神飽滿的對我們進行培訓及引領,看著金校長和教導處領導百忙中與我們一起培訓、學習,我們又怎能畏難呢?再想想現(xiàn)在“得語文者得天下,贏語文者贏高考”的教育形式,我們認識到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擺在實驗人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刻不容緩的,我們又怎能退怯呢?于是責任感油然而生,我們眾志成城,發(fā)揚實驗人“從不向困難說不,用自己的汗水去創(chuàng)造歷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欣然接受了這項任務,決心為實驗未來成千上萬的學生貢獻自己的光和熱,引領他們在書海中遨游,用知識鑄就他們多彩的人生。
一、
該課題研究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深切呼喚?!墩n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傳授學生學習方法與基本的表達手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墩Z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地寫作表達;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鞏固和發(fā)展。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例子,教師應引導學生憑借教材這個“例子”,充分挖掘習作因素,恰當?shù)臅r機進行練筆,把寫的訓練融入閱讀教學之中,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讓讀、寫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促進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
該課題研究是順應小學語文教學的趨勢和潮流。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敝熳魅式淌谠谄渲龅摹堕喿x心理》中,曾把閱讀定義為“一種從書面言語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辈⒅赋鲞@種“意義”,不但指閱讀材料內說的“是什么”,對于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達的”閱讀不僅是自外而內意義的吸收過程,更是寫作的基礎。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閱讀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釀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智慧地把握兩者結合,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該課題研究是改變目前教學問題現(xiàn)狀的需要。近幾年來,我們年組的小語教學曾經(jīng)一度迷失方向,隨著“聲、光、電”充斥課堂,隨著“你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泛濫課堂,語文教學質量跌入谷底: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缺失語感,常常是不少學生拿著一篇文章不知如何閱讀,不知怎樣吸收文中的“營養(yǎng)”;一寫作文就像避溫神似的特別害怕,總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無從寫起,常常是三言兩語就把一篇文章寫完了,要么就胡編亂造,湊夠字數(shù)。教師語文教學中,往往閱讀課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感悟,習作課就是指導習作,閱讀與習作之間脫節(jié)了。
該課題研究是彰顯了學生身心發(fā)張規(guī)律。心理學研究還指出,閱讀是內化的吸收,是對基礎知識理解的過程;寫作則是外化的表達,是對基礎知識運用的過程。通過閱讀記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表達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時,閱讀還能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運用的直觀形式。從這一意義上講,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則是閱讀的發(fā)展和提高。當然,反過來講,作文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產生模仿的心理需要,從而帶動閱讀、促進閱讀。所以說,閱讀與作文,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讀與寫,確實存在著有機結合的客觀依據(jù)。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年組在教研員葛巖峰老師和學校教導處的指導下,經(jīng)過反復研究和討論,將教研的主題確定為《閱讀教學挖掘習作因素實現(xiàn)讀寫結合》。希望通過研究能為學生找到吸引文中“營養(yǎng)”的途徑,達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并為其終生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為類似學校提供一些可以借鑒、操作性、實用性較強的訓練策略與方法,為語文教學再積點滴經(jīng)驗。
研修主題雖然定下來了,可我們對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習作因素卻是一知半解,頭腦中沒有清晰的主線,不能有效的上好閱讀課,實現(xiàn)讀寫結合,迫切需要充實自己。過去閱讀課教學全憑個人經(jīng)驗,大家只是埋頭教學,記字詞,背課后題和進修大白卷,教學思想和觀念陳舊,方法就是時間加汗水。如今,為了解決教學問題,我們開展了“點穴式”學習,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的任務,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查找有關解決問題的資料。張春梅,周鳳榮深入研讀課標、教材、教參和大綱等,進一步明確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要求;王春巖、李巖找來了《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育》等期刊,查閱相關內容;李露、陳雪通過中國知網(wǎng)和中國教師研修網(wǎng)等主流網(wǎng)站,查找搜集資料;董軼男、孫亞麗搜集名師教學錄像,分析專家教學案例。我們時時將學到的內容,吸收的營養(yǎng)分享與交流。這樣,我們的思維跳出了以前的定勢,有了新的思路,有了“撥開云霧見天日”的感覺;我們學習的窗子打開了,有效的經(jīng)驗就改變了以前的低效;再加上葛老師的培訓與引領,我們再三研讀教材找其行文特點,分析學情制定了閱讀教學策略:閱讀教學挖掘習作因素實現(xiàn)讀寫結合。
閱讀教學中挖掘習作因素是指在閱讀教學中解讀文本的語言密碼,創(chuàng)設一種立足于“讀”,但又不拘泥于“讀”,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只“讀”不“寫”的定式,以積累、理解、運用為前提,以對話、揣摩、品味、體驗、感悟、探究為手段,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寫”(說)訓練的讀寫結合模式。
具體在操作中它包涵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明順序、理素材、悟特點(形象)、賞佳句。其中的明順序就是研究作者的布局謀篇,即表達順序;理素材就是研究作者的選材,即具體的事例;悟特點就是研究作者的立意,即要塑造的事物形象;賞佳句就是研究作者的遣詞造句,即細節(jié)描寫。
需要重點闡釋的是兩點:一是我們認為:傳授知識是“治標”,傳授方法才是“治本”,因此我們主題教研的立足點就定在“授法”上;二是由于學段的不同,習作因素挖掘的側重點也不相同——中年級側重有特點的段式,使學生積淀習作框架;高年級則要側重布局謀篇和表達方法等。
在實踐中,我們開始走了一些彎路:幾乎每篇課文都要落實讀寫結合,這樣做的結果是部分課的寫成了為了寫而寫的花架子,毫無實效不說,還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影響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我們重新審視團隊的研究方法和凝聚力,大家心往一處想,工作往一處用力,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將落實讀寫結合的課例分為三課時完成,即第一課時的閱讀授法,第二課時的挖掘習作因素及第三課時的讀寫結合。教學主線為明順序、理素材、悟形象、賞佳句。其中理素材與悟形象主要是研究文章寫了什么;明順序與賞佳句重點落實文章是怎樣寫的。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我們開始把教研的重心落實在踏實開展探索活動上。每一次主題探索活動,都有針對性、目的性,開展一次活動就解決一個問題,并且,每次活動全組老師都參與課堂教學展示,課后,根據(jù)個人研修主題,群策群力,研究改進的辦法,發(fā)現(xiàn)問題,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了長處,就大膽肯定。甚至平時,只要有時間,我們就互相聽課,相互評課,沒有了我和你的界限,也沒有了科研和教研的界限,我們組內的老師相互之間彼此取長補短,已經(jīng)成為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的同行伙伴。主題教研讓我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更讓我感受到?jīng)]有教研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死教書。
經(jīng)過四年的實踐與摸索,我們課題組成員基本上達成了以下共識:落實文章是怎樣寫的就是落實教材的示范作用,它主要表現(xiàn)在選材的示范、表達技巧的示范、習作框架的示范和建構模式的示范。
1、選材的示范。
教過中高段的老師都知道,在進行寫人(動)物習作時,中段主要以單一人物為主。到了五年首次出現(xiàn)二個主要人物同時出現(xiàn),怎樣向學生詮釋這樣選材的好處呢?比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我們的設計是:難道母親的事例不夠感人嗎?那我們就先來研讀描寫母親的事例和語句。通過研讀學生發(fā)現(xiàn),母親的事例已經(jīng)很感人了,老師適時質疑:母親的事例已經(jīng)足夠感人,形象足夠偉岸了,為什么還要選擇作者這個人物素材呢?這樣就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fā)了學生探求未知的興趣,實現(xiàn)了因學而教的理念。通過研讀學生明白了:故事如此感人,不僅僅是因為作者傳神地刻畫了母親的人物特點,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甘當鋪墊來烘托母親偉岸的人格魅力:正因為“我”對待親人的暴怒,才突顯出母親對待親人時的呵護與關懷的無私;正因為“我”對病魔的屈服,才彰顯出母親對病魔的堅強與勇敢的可貴;正因為“我”對待生活的絕望,才烘托出母親對待生活的熱愛與眷戀的偉岸!兩個人物素材形象的對比成為作者刻畫母親高尚人格的點睛之筆。同時,這篇課文也在告訴我們:從今天開始再寫作寫人記事的文章時,在選材時不要把眼光僅僅盯在一個主人公的身上,要適時選取另外一個人物素材,運用對比的手法,來進一步凸顯主人公的形象。因為這樣選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正所謂“紅花還需綠葉襯”。
這樣學生就通過教材中的范文,真正理解并掌握了選取二個人物素材,通過對比的手法來刻畫其中一個人物的形象的選材方法,并為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凸現(xiàn)人物特點的訓練提供了契機。
2、表達技巧的示范。
一篇好文章單單是選取了良好的素材還不夠,還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句來進行描寫,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打動讀者。比如《秋天的懷念》一文中,可以請學生認真研讀“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使學生懂得:這句話如此感人,關鍵在于準確地運用了“撲、抓、忍”這些動詞,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生動;準確地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形象;準確地運用語言描寫,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真實。并且強調如果一篇文章實現(xiàn)了語言的真實、生動與形象,那它的語言表達一定是雅俗共賞的。這種表達語言上的字斟句酌就是習作技巧的指導。
3、習作框架的示范。
我們知道,中段主要以記實習作為主,即我手寫我觀,我手表我心。當然這個框架也涉獵到可以在寫人記事的文章中把看到的景物也寫進去,但是這些景物的選擇是沒有什么具體要求的,基本以寫實為主。但是到了高段則完全不同,它要求所選取的景物素材必須為表達文章的主題服務。
如在《秋天的懷念》一文的'教學中,就可以抓住文中的兩次景物描寫,因為它們分別展示作者的兩種境遇:即在母親生前看到凋零的枯葉,表明作者對生活充滿了絕望;看到綻放的菊花是在母親去世后,是在母親用生命教育他要向菊花那樣勇敢的面對困難,要做向母親那樣擁有“寧可枝頭抱香死,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精神的人之后。作者這樣描寫就是在凸現(xiàn)文章的主題:母親的人格魅力改變了作者的人生。
4、建構模式的示范。
我們在四年級上學期設計了一篇下冊教材中的課文《步行十八里》,先把文章的內容把它分成二部分,把其中的文章第一部分:“作者說謊被父親發(fā)現(xiàn)”的內容發(fā)給學生,在學生理解了內容后老師質疑:如果這件事就發(fā)生在你的家里,你的父母會怎樣做?學生就開始紛紛述說自己可能的境遇,老師因勢利導,說的這么好就把你說的寫下來吧。在學生完成習作建構后,老師適時激趣:你們想知道這位外國父親是怎樣做的嗎?接著把文章的后半部分下發(f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建構與文章的建構的不同。這就是建構模式的示范,科學有效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從而節(jié)省出大量的時間空間,用于學生的習作,真正做到了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需要重點闡釋的是:由于學段的不同,習作因素挖掘的側重點也不相同:中年級側重有特點的段式,使學生積淀習作框架;高年級則要側重布局謀篇和表達方法等。因此,四環(huán)節(jié)在各學段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近四年來,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閱讀教學挖掘習作因素”的宏觀方法的研究,開始了針對性更強的“五年細化”過程。比如我們細化出的寫景散文的學法“找、讀、悟、賞、誦”;它包涵了如下的理念:
一是注重讀和誦,彰顯了在閱讀教學中“讀”占鰲頭的地位。本課的讀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在整體感知時要求讀的正確、流利;第二個層次是在賞和誦時要求抓住重點詞語來讀出事物的具體特點及作者的情感;第三個層次是在賞析基礎上的誦讀。這樣做是在踐行課標關于小語高段“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的閱讀要求。
二是宏觀入手,微觀著眼。這種學法先是引領學生從宏觀入手——找到描寫景物的具體的段落,然后通過正確、流利的朗讀來達成整體上的感知,初步知曉景物的特點;然后再與學生們一起從微觀著眼——賞析作者刻畫景物特點的具體語句,體會、品味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獨到之處。這樣經(jīng)過甄別后的教學內容僅占課文內容的一半左右,我們把起到“串聯(lián)”作用的敘事部分一帶而過,真正做到了教學中突出重點——賞析作者表達,突破難點——力爭讀寫結合、學以致用。這種從整體到部分的學習策略,既利于培養(yǎng)學生瀏覽文章并快速掌握事物特點的技能,又利于養(yǎng)成其在閱讀經(jīng)典時咬文嚼字、含英咀華。教學的最后,要求學生用掌握的“靜態(tài)“描寫與”動態(tài)”描寫來觀察自己熟悉的景點,編列提綱,為將來的習作作準備。
這幾年實踐中,我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由于正常的上班時間沒有大塊的研討時間,所以我們的備課都是在下班后和周末的休息時間;同時自己的閱讀充電與研修手冊的填寫,研修材料的整理,也都是我們從自己有限的休息時間中硬擠出來的,這使得我們的身心承受能力超出了極限,經(jīng)常是回到家中就一頭栽倒在床上暈暈大睡,以至于經(jīng)常受到家屬的誤解與埋怨。我們痛苦過、埋怨過……但看到孩子們由開始教師引導的學到逐漸喜歡的學,再到主動的學,人人都能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我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閱讀仍須持續(xù)實踐、反思、總結、提高,但我們堅信通過我們的實踐,會為我校以后的閱讀教學提供積淀以及參考的價值,會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實踐還在繼續(xù),我們年組力爭為我校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的高效閱讀之路,讓閱讀教學如春天怒放的花,爭奇斗艷,萬紫千紅。
參考方獻。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我個人認為閱讀課它的核心目標應該是讀書。那么孩子怎么才能學會閱讀?他的主要途徑應該是通過讀書來學會閱讀。在讀中才能會讀。因此我們閱讀課上的目標定位,主要目標、核心目標應該是讀書。
應該是緊緊抓住讀書訓練不放。閱讀課只有通過讀書訓練,才能整合我們現(xiàn)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你譬如學生,在讀書中他可以學到知識,在讀書中可以領悟明白學習的方法,在讀書中,可以明曉道理,在讀書中可以受到情感的熏陶。抓住讀書不放,語文教育的三維目標就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切實的提高。我認為這樣的閱讀課才能算得上是高質量的閱讀課。甚至是高品位的閱讀課。我覺得,作為老師,我們起到的就是指導作用,應該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閱讀做出指導,要讓學生學會根據(jù)不同的文章來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
1、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shù)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廢止繁瑣分析,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我想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yǎng)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2、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倡導新的學習方式,鼓勵質疑,引導發(fā)現(xiàn),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
4、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
5、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
中心句是中年段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個從一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一般的表達結構。中心句體現(xiàn)了一種較高的表達水平,具有條理性。很適合小學中高年級在表達中運用,增加習作表達意思的明確性和條理性?,F(xiàn)在,以長春社三年上冊《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為例,說說我是怎樣做的。
《鄉(xiāng)村里的大花園》第四段實際上是圍繞“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這個句子寫的,但對于剛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不夠明顯。怎么教學呢?我用了這樣的層次:
1、質疑:為什么“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鉆出來”?有學生說,因為它們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這也不是蕭紅原文要表達的意思。我引導學生: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讀讀下文。有學生一下子領會了:因為它們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質疑:“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fā)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边@句話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學生讀不懂,提了出來。我引導他們聯(lián)系上文,學生也領會了:因為他們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點撥:對呀,大樹怎么會發(fā)響呢,土墻怎么會回答呢,這是作者用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法,實際意思是在說,土墻和大樹健康。
3、明確:讀懂了這兩個句子,我問學生,作者這一段主要是要說什么意思?就有學生用書中的句子來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話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這樣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鄉(xiāng)村大花園》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顯的。在教學第四段的基礎上,我就直接要求學生默讀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為了落實“段”的教學,我接著又讓學生讀書,學習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時,學生找出了兩個:“一切都活了?!薄岸际亲杂傻?。”實際上,這一段前四句話確實是圍繞“一切都活了”寫的,后一部分或者說全段主要是圍繞“都是自由的”寫的。
我問學生:“一切都活了”,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我又問學生:“都是自由的”,從哪看出來的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
2、誦讀體會:我讓四個學生分讀四個例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后面,我都接讀一句:都是自由的。通過這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分寫的方面都是在具體說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圍繞中心句寫。
3、總結寫法:我告訴學生,這樣的表達就是圍繞中心句寫具體。
4、有感情朗讀,讀出大花園里各種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后:我讓學生看板書,“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后)“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前)我告訴學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第四段的中心句還是在中間呢。
1、有順序:我讓學生看板書,“倭瓜”、“黃瓜”、“玉米”、“蝴蝶”,我設個套兒:“我調換順序寫可以嗎?”三年級的小學生們猶疑著,小聲說,不行?!盀槭裁床恍校俊庇幸粋€小學生舉起手來,我示意他說:倭瓜比黃瓜矮,黃瓜比玉米矮……我叫全體表揚了他,進一步說明:這幾個例子是從低到高的,是有順序的,不是亂寫的。
2、背誦:按順序背誦。
教學進行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完成了任務,也到了下課的時間。但我在走向辦公室的路上,總覺得還不足,我問自己:這樣教學中心句,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有多大的實效呢?學生理解了,哦,這段就寫了這個意思;哦,就這樣圍繞中心句寫具體;哦,幾個例子要有順序寫。那,學生知道了,就能在表達中寫中心句、圍繞中心句寫嗎?就能運用圍繞中心句寫這種方式使自己的表達更有條理、意思更明確嗎?中心句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閱讀理解層面,應該讓學生也會這樣表達。我決定再往下做。
我又上了一課,安排了“過三關”仿寫課:從中心句寫開去。
第一關。我安排了個寫景的中心句: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要求一個學生說一個例子。一個學生說:高粱紅了,像著了火一樣。一個學生說:谷子熟了,搖晃著沉甸甸的穗兒。第三個學生說:玉米成熟了,結了很多大棒子。第四個學生說:辣椒成熟了,像一個個小紅燈籠。下一個學生說:西瓜堆滿了大街。
我引導學生:把這些例子按順序排列,先寫誰,再寫誰?經(jīng)過討論,我們確定了按從低到高、從園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順序排列這些方面。我又讓學生考慮: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么位置。
確定順序后,我給了10分鐘,讓學生把這段話寫下來,再讀一讀。
第二關,我安排了個寫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這可是個冒險,剛上三年級一個多月的學生還沒有寫過事呢,但我覺得前面的教學很到位了,感覺能行。)學生一看這個中心句就樂了:老師,咱班單智聰能吃!我說行,就改:單智聰很能吃。這個中心句我只是讓學生口頭說,因為讓他們用筆寫事,怕是不行,就口頭訓練吧。有學生說:有一次,我和單智聰?shù)綀@子里摘柿子。我摘幾個,交給單智聰,讓他兜著;又摘幾個,交給他。覺得差不多夠了,一回頭,看單智聰已經(jīng)把柿子都吃了!我說,哎,這個“事”說得好,能說明單智聰能吃;還有這樣的“事”嗎?(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學生說:有一次食堂吃蒸餃,單智聰坐那一個勁兒吃,一吃吃了20個,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坐那吃呢。
就這樣,我又滲透了未來四、五年級,怎樣以事寫人的特點。
我意猶未盡,又來了第三關。
第三關,我安排了寫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媽媽。我的意思是讓學生學著把感受具體說。但這個可夠難,學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說,我想哭了。有的說,我做夢夢見媽媽了。就是不說具體的內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級小孩對自己內心的體察根本沒完善,怕是寫不具體。這第三關就這樣了吧。
這一輪圍繞中心句的教學,我自我感覺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應該繼續(xù)抓住合適的課文載體進行這樣的中心句教學;在學生的表達中,我也會通過指引、評價,讓學生運用“圍繞中心句寫具體”這種方式。從量變到質變應該經(jīng)過大約六七輪的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會運用這種表達形式了吧。
**工作室于20xx年7月正式展開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基于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研究實際從20xx年3月已經(jīng)開始,現(xiàn)將我課題組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并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課題組主要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yǎng),同時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如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等。
體現(xiàn)形式: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等。
2、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學習了韓禮德的主述論、胡壯麟等語言學家的語篇分析論的系統(tǒng)理論、top-down理論等,尤其是重點學習了由葛炳芳主編的《中學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研究叢書》。另外,課題組組織成員認真研讀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語課程標準》。
體現(xiàn)形式:學習研討會議記錄與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論文與音頻視頻資料。
3、參加培訓研討。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英語教學教研的培訓與研討,如縣、市、省上培訓活動,參加名師大講堂等。
體現(xiàn)形式:學習筆記及交流材料。
課堂調研活動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間進行,調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觀察閱讀課教學課堂、觀看閱讀課課堂實錄以及課堂教學案例。
1、課題組成員共進入課堂觀察閱讀課教學共60多節(jié),主要以課題組成員內部聽課為主,同時也聽評子長縣中學及秀延中學其他英語教師的閱讀課,課后與授課教師進行口頭交談,了解具體的教學目的與意圖,以及從聽課人與授課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達成程度。
體現(xiàn)方式:聽課筆記及心得體會。
2、觀看名優(yōu)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和課題組成員錄像課。觀看名優(yōu)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主要以自學為主,然后交流心得體會。課題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長縣中學進行了高中組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教學交流活動,共進行了5節(jié)課并錄制了視頻,活動后,各位老師又不斷研讀錄像評析優(yōu)缺點,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行為。
體現(xiàn)方式:視頻及學習筆記。
(1)、閱讀教學處于一種淺層閱讀狀態(tài),即:“梳理文章信息——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
(2)、分離式語言技能訓練即對聽說讀寫技能進行分別訓練,缺乏把語言技能看成整體而進行系統(tǒng)訓練的整體教學思路。
(3)、忽略語境的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占主導地位。
4、確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與實施辦法。
通過前期大量調研,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在語篇分析論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行動改進研究,研究的對象為課題組的八位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
具體研究思路是:
閱讀教學應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立足于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fā),分析理解篇章結構,如題材特點、體裁等,然后分析句子間、段落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體并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時將聽說讀寫滲透和貫穿在其中,更加注重語言的語用性。
從20xx年5月至今,本課題組一直按計劃實施研究活動?,F(xiàn)就前階段的主要活動及成果作一總結匯報:
1、20xx年6月在子長縣秀延初級中學進行了5節(jié)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活動。我們在開課前,先用語篇分析論對教材進行了集體解讀,然后在課前與課后對學生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測試。
體現(xiàn)形式:教案、會議記錄、問卷調查、課堂視頻。
2、課題組成員把語篇分析論應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并就此開展主題交流活動。我們先后進行了5次主題交流活動,如代詞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主述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等。
體現(xiàn)形式:交流材料、會議記錄、微課。
3、開發(fā)了完整的基于語篇分析論的現(xiàn)階段八年級與高中必修一與必修三的閱讀課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課件、論文、反思、微課等。
4、課題組成員教學能力迅速成長。課題組王文靜、閆凱、白娟老師已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縣、市的賽教。張小梅老師已成為子長中學骨干教師,選拔成為影子工程的培養(yǎng)對象。
體現(xiàn)形式:榮譽證書、培訓通知等。
5、課題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網(wǎng)站,博客與網(wǎng)站更新及時,均為原創(chuàng)作品。
體現(xiàn)形式:網(wǎng)站。
1、研發(fā)課程資源系統(tǒng)性不夠。在教學資源開發(fā)中,如教案、課件、習題集未編成系統(tǒng)序列,有較大的隨意性。
2、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的系統(tǒng)研究,跟蹤性改進不夠及時和系統(tǒng)。
1、繼續(xù)加強理論學習,并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主題研討交流活動。
2、加強課題組成員閱讀課互聽互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的業(yè)務成長。
3、繼續(xù)堅持教學資源開發(fā),并力爭做到連續(xù)和系統(tǒng)性。
議論文閱讀復習指導是中考閱讀復習中的一塊兒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閱讀復習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就目前學生對議論文的閱讀能力表現(xiàn)現(xiàn)狀看,大部分的學生只停留的表明的認讀,囫圇吞棗地接受,未能從整體上把握xx的內容實質。加上文體上的特點,造成了復習教學課堂上沉悶壓抑的氣氛,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造成閱讀能力低下,在中考中失分不少。究其原因有三點:
1、教師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把握不透,對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把握不準。
2、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課文內容的講解,忽略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3、忽略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忽略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技巧的傳授,造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和能力的缺陷。
如何突破以上三道防線?這是提高閱讀復習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點。在這一問題上,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反思,筆者認為,要提高議論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從新運作我們的教學策略。以下是筆者的粗淺看法,以此就教于同仁:
議論文閱讀復習教學的目標應是什么?閱讀復習教學的著力點在哪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實踐總結。中考議論文閱讀的命題與語文學科的其它知識模塊一樣,都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內容和要求為依據(jù)的?!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的“閱讀”目標中著重強調:“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qū)別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shù)據(jù)、圖表等),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痹凇皩嵤┙ㄗh”中,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梢?,中考議論文閱讀設置的考點,其實是對這些要求的細化和顯性化??v觀以上地市的中考考查情況,我們可以把握以下幾個規(guī)律:
1、材料的選擇。議論文閱讀所選的材料規(guī)范,能夠注重文化內涵,突出人文精神,反映時代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問題,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等方面的引導。
這些xx的選材都圍繞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啟迪,所選xx的內容都能夠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貼近人的心靈。
2、考查的內容??v觀我省一些地市的中考命題情況看,這些題目難易適中,注重雙基,著眼能力,著眼整體,著眼思維的訓練。文體知識的考查與學生的的閱讀分析及運用能力緊密結合??疾橐c全面多樣:分析概括論點;辨析論據(jù),補充論據(jù),理解論據(jù)的作用;辨析論證方法,探究論證方法的作用;理清論證結構思路;賞析品味議論的語言;理解xx關鍵詞、句;理解、感悟xx內容的等。同時,題目也逐漸趨向于遷移拓展,滲透積累。更加注重思想內容與個性品質及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讀寫結合,注重人文關懷,開放性試題大量增加。
3、考題的形式。中考命題的題號為2~5題;分值在10~15分之間;試題形式填空、簡答是主流;直接考查識記、判斷文體知識的.題目很少出現(xiàn);遷移性,開放性試題大量涌現(xiàn);考題答案靈活多樣,不局限于一種答案。
1、轉變觀念。這是優(yōu)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前提。轉變教學觀念,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教材和資料的關系。以往復習中,教師往往重資料輕教材,殊不知,過度遠離教材、引進資料、沉湎題海,導致學生學習疲憊,所學知識零亂,知識結構體系難以構筑,最終制約學生能力的形成。
二是基礎與能力的關系。傳統(tǒng)復習中往往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yǎng);重強化訓練,忽略知識積累。正確的做法應注重雙基,側重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傳統(tǒng)的復習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是接收器。學生是主體,就教育對象而言,它要求我們的復習教學要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
2、綱舉目張。這是優(yōu)化復習教學方法的原則。綱舉目張,即復習教學要以“課標”、“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目;以課內為綱,以課外為目。構建“以教材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以課堂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為目標,以能力為核心,以教法為保障”的教學體系,才能凸顯語文復習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認識有序,學用有機,創(chuàng)新有序,能力有提。
3、教法創(chuàng)新。這是優(yōu)化復習教學方法的核心。在復習教學中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教法就得創(chuàng)新,要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fā)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在閱讀復習中要充分引導學生對議論文有關知識、技能進行討論探究、啟發(fā)辯論等的語言活動,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聯(lián)想、想象等的思維活動。通過啟發(fā)、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思維的訓練等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融為一爐。
例如:在復習梳理議論文有關知識點、能力點時,我的課堂教學導讀設計如下:
第一階段: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教師出示三則材料:
一是課標對議論文閱讀要求的文字材料;
二是中考對議論文閱讀的要求的文字材料;
三是出示表格材料,表格設計近六年來龍巖市議論文閱讀的篇目、考查的題目、題型、分值等。要求學生研讀三則材料,探究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目標,明確中考考查的范圍要點。經(jīng)過探究,師生總結,得出議論文學習的六大考點:
(1)分析概括xx的論點。
(2)辨析論據(jù)的種類,概括論據(jù)。
(3)辨析xx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理清議論文的結構思路。
(5)議論文語言的分析理解(含詞句理解、語言賞析)。
(6)拓展、感悟、啟示(開放性試題)。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明確上述問題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按平時慣例,每四位同學為一小組,每小組有小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檢查員,將全班分為12小組。教師出示討論的問題,明確討論的目標:
問題:梳理并交流討論上述每個考點的知識要點,解題方法。分工: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考點;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考點;第五、六組完成第三個考點;第七、八組完成第四個考點;第九、十組完成第五個考點;第十一、十二組完成第六個考點。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記錄員記下小組討論的結果和無法解決的問題,并推選一名代表上講臺發(fā)言。第三階段:交流心得總結歸納。每一小組派代表上講臺交流心得體會,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板書,師生共同構筑議論文閱讀復習的知識、能力、技巧等知識技能體系。
第五階段:學生評價反思改進。在練習批改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我糾錯,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改進。這樣的閱讀復習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打破一講到底的復習模式,復習有目的,針對性強,學習效果顯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
“教是為了不教”,從學生終身受用的觀點出發(fā),我們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體系,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1、梳理要點。在閱讀復習中,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在復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議論文的有關知識進行詳細的梳理,或以絡的形式,或以表格的形式以形成知識系統(tǒng),使學生對議論文的定義,論點、論據(jù)、論證、結構、論證方式、語言特點等有明確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印象。
2、點撥技法。在閱讀復習中,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知識,還要教會學生針對每個考點的考試方法技巧進行分類總結歸納。注意點和面的結合,從課內總結知識點及方法,再進行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針對考查方向精選題目進行系統(tǒng)訓練,在訓練中總結題型,總結方法,形成能力。
3、規(guī)范答題。在中考閱讀復習中,教會學生規(guī)范答題是獲得閱讀高分的關鍵,在考點的訓練中,我是按照以下答題的步驟方法要求指導學生的:
第一步:瀏覽題干,審讀要求。審題要把握三個要素:明確命題的角度;看清題目表述的要求;根據(jù)題意確定閱讀范圍。
第二步:整體感知,掌握大意。對閱讀xx要整體感知,了解xx大意。議論文的整體感知包括所議論問題的感知、所議論作者觀點的感知,還包括作者所運用的論據(jù)、論證方法的感知。這時的閱讀只須掌握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深究細研。
第三步:對應原文,聚焦考點。根據(jù)設計的問題,逐一找到原文的對應處,再聯(lián)系上下文,確定考題的落腳點:
一是局部的語段或語句;
二是xx的整體。
第四步:整理信息,穩(wěn)妥解答。從xx中收集整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的理解摘錄原文詞句或提煉xx有效信息,用確切的文字加以表述。
第五步:掌握方法,規(guī)范答題。有些題目明確規(guī)定答題的字數(shù),解答這種題目可分三步走:首先讀懂題意,不限字數(shù)的多少,盡可能羅答案。其次根據(jù)字數(shù)要求進行簡縮:抓住核心內容,剔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或可要可不要的詞句。最后根據(jù)題意和字數(shù)要求組織答案,做到簡明通順。有些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答好這種題目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根據(jù)題意從xx中找出相關的內容和語句來回答;然后再把原文中的內容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a、變換句式法:如將文中的疑問、設問、反問句改為語意明確的陳述句;
b、提煉概括法:對原文相關句子進行提煉概括,剔除一些修飾語和無關緊要詞語;
c、詞語替換法:是用通俗易懂的詞句替換原文的生僻詞句。
閱讀對于我們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曾經(jīng)觀察到一個現(xiàn)象,我的侄子小的時候被他的媽媽抱著有意無意的指字給侄子看,從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這樣的引導,更是從一歲以后帶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故事,侄子在3周的時候識字量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低年級語文學習任務主要是識字寫字,大量的閱讀會讓我們的識字任務迎刃而解,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我給孩子和家長們制定了一系列計劃,開學兩個月以來,反饋還是不錯的。
在開學伊始的班級家長會上,我列了一百本數(shù)目給我們的家長們,每個家庭買2~3本,看完自己買的書后在群里交流和其他家庭換書看,就家長及班級動態(tài)反饋,這項活動一直在繼續(xù),目前天氣漸漸變冷,已經(jīng)不太適合低年級孩子午睡,我就讓他們把書帶到班級來看,看書的時候注意按照老師教導的圖書館禮儀來做。既然說到圖書館禮儀,那么一定要說說咱們學校的圖書館課了。
我們學校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圖書館,已經(jīng)一套相對完善的學生圖書管理方案。根據(jù)學校的要求以及學生素質教育需求,我在班級中開展了一次圖書館禮儀主題班會,要求孩子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自備布制的鞋套,進館前套上鞋套,在門內排好隊,向阿姨問好,由老師帶領學生先進行20分鐘故事課,之后學生自己看書或者挑選書籍,在此期間請腳步放輕,不說話,最后請按照地面腳丫的提示有序進行借書,我們班的孩子在圖書館的教師說故事環(huán)節(jié)非常好,安靜傾聽老師說故事。但是在后面的結束環(huán)節(jié),孩子們有些興奮,個別孩子有說話情況。之后會再進行圖書館禮儀教育!
班級中也有我從圖書館為學生挑選的圖書,由我們班的圖書管理員——聶永康同學來進行管理,我要求他每天早上來校第一件事是整理好書籍,其他學生需要借閱班級圖書的可以拿著書去登記,聶永康自己準備了一個本子,上面有班級學生的名字以及學號,同學借書只需要找到學號,在后面登記圖書的名字,并寫上日期,還書的時候由聶永康收書,并劃去圖書名。
閱讀習慣以及禮儀是需要我們家長老師不斷的強調的,就目前2個月的情況來看,我們班的閱讀情況還是在計劃內的,以后會對他們進行下一步的要求。
歲月匆匆,一學期轉瞬而過,這學期是這些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第二學期,是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在生活上的適應,更是學習上的適應,在幼兒閱讀方面同樣也是,習慣了在家庭中的父母的講述或者共同閱讀,要過渡到幼兒園的集體閱讀以及自主閱讀,孩子多多少少存在著不適應現(xiàn)象。但通過這一學期來老師的引導、熏陶,孩子逐步適應、過渡慢慢適應接受了幼兒園的閱讀方式,學會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有了教良好的閱讀習慣,對繪本閱讀也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剛來園的小班孩子哭鬧不止,我就利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來轉移孩子注意力,同時,把常規(guī)的要求、道理結合故事,呈現(xiàn)給孩子,以故事里內容影響孩子遵守常規(guī)。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都有目的性的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情況,編一個小故事,進行說理,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班級常規(guī)。如:午飯時,有個別孩子會撒米粒,講述故事《漏嘴巴的小公雞》,孩子之間有矛盾,講述繪本故事《我會關心別人等》。在班級里果果書吧里,有著全班孩子提供的繪本圖書,在自由活動或者點心后,可以自由進行閱讀。
小班孩子喜歡聽故事,但對于自己閱讀還是比較困難。如缺乏正確的閱讀繪本的方法、語言的表達能力差,對圖、物的認識僅限于名字或者簡單的字詞,沒有一定的完整性。根據(jù)這些情況,我們有針對性的教授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認識繪本的封面、封底,學習一頁一頁翻閱,大膽講述孩子所看到的畫面。時時提醒孩子之間不爭搶繪本,愛護繪本等。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結合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目的的選擇了多層次繪本進行集體閱讀。如,班里孩子出現(xiàn)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現(xiàn)象,就給其講述繪本《蟲蟲蟲蟲爬》,讓孩子知道,只有主動關心別人,你才會交到好朋友。通過講述閱讀繪本《各國的早餐》讓孩子知道了,每個國家的早餐各有不同,天天吃早餐身體才會健康?!渡洗菜X》是本有趣的繪本,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孩子對這本書特別喜歡。《我的影子》讓孩子充滿好奇,到底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帶著好奇進行閱讀,孩子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了……這些有一定的難度繪本都是以集體講述為主進行,講述中有目的將難點簡化,使其通俗易懂。
對于三年級語文教學,我是個新手,近一年里,在摸索中前行,根據(jù)自己的淺見也形成了一套閱讀課的教學模式,僅作個人閱讀教學的階段性小結:
1、單元主題回顧。
教材中的課文按照相關的主題合成單元,單元中的每一篇課文表達的形式不一樣,但表達的主題卻是一致或是相近的。導入新課時,引導學生對單元主題以及同一單元的已學課文進行回顧,使學生明白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形式可以表達同一個主題,為之后進入高年級時,更接近學生閱讀實際的“群文閱讀”打下基礎。另外,使剛接觸寫作的孩子們明白寫作的引子應是主題的形成。前蘇聯(lián)“紅領巾閱讀教學法”中總結中心思想環(huán)節(jié)曾受到不少界內人士的批判,而我個人認為倒不可全盤否決,人們總是首先有了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欲望,才會去思考表達的方式。我也希望學生能夠有這樣的意識。
2、疑問集合。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在初次接觸新文本時,總有學生是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如,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能獲得怎樣的道理?作者為什么給文章取了這么一個標題?作者是怎樣來寫這篇文章的?我會對本章中的某個人物有哪些看法?我能從這篇文章中積累些好詞好句嗎?……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生的這些問題正是他們非常個性化的閱讀角度,每個人需要從閱讀中獲取的東西不盡相同,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去尊重學生的需求。此外,在課文后的導讀中,通常會出現(xiàn)編者對學生的要求和提問?!缎抡n標》中提出語文課應是教材、編者、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對學生而言,如何實現(xiàn)他們和編者間的對話呢?課后導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下不少學生課外文學讀物中也不乏編者的話,在編者的指導下閱讀,無疑能得到更專業(yè)的鑒賞水平的提升。在課前,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帶著編者的問題,那么對于新課文便會帶著閱讀的期待和興趣!
1、新詞理解,掃除障礙。
課文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然而又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的,在對難度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初次嘗試閱讀課文時,遇到的閱讀障礙之一便是新詞的理解,除了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語意思之外,可以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在課上尋找“小老師”的解答,同齡人之間的語言也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教師只做必要適當?shù)狞c撥即可。
2、讀悟結合,啟發(fā)討論。
根據(jù)文章的不同類型,采用教學策略的側重點則有所不同。美文適合朗讀,宜創(chuàng)造多種朗讀的機會,在讀中形成畫面感,通過討論得到情景的渲染。邏輯性較強的文章適合閱讀后小組討論,再利用板書或ppt的直觀性梳理思路,做集體反饋。結構性強的文章,重在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劃分,相機授以相關的語文知識,品詞析句,培養(yǎng)學生學習像作者那樣思考,為寫作教學打下基礎。
教無定法,我想,在教學中只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啟學生閱讀學習的原動力,輔以適當?shù)慕虒W藝術,一定能帶領學生體驗語文本身的學科魅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版權聲明:此文自動收集于網(wǎng)絡,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springy.cn/fanwen/moban/264215.html